宁强县农民收入状况浅析(3篇)
1.宁强县农民收入状况浅析 篇一
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
作者:学号:2010011031时间:2012年2月23日
【内容摘要】:为了加快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农民收入形式变得多元化,多样化。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使农民增收?2012年2月份开始,对我的家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双河村,历时半个月的时间,深入210个农户,采取听介绍、入户调查等形式,对全村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做出报告。
【关键词】:土地耕种 小商贩 工资
一、农民收入现状
1工资性收入。指的是农户家庭成员从行政事业单位、其它非企业组织、本地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得到收入。这个数字为4307.45元,占总收入的34.68%。
2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8276.7元,占总收入的69.9%。说明这个层面是农民收入的重头。再往细处看,①从种植业、畜牧业等一产获得的收入为7068.79元。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第一产业增收的主导因素。②从第三产业获得的收入为718.89元,这说明以批零贸易、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
3转移性收入,家庭非常住人口在外寄回、亲友赠送及家庭获得的救济金、救灾款、保险年金、退休金、抚恤金等转移性收入为309.62元。2004年以来,我村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项政策,农民转移性收入逐年增加。
二、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调查来看,我村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
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是目前影响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仅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例,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群众种植粮食,每亩纯收入约400元;种植牧草,每亩纯收入约800元;种植每亩纯收入约2500元;林业育苗,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大棚蔬菜,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同是一亩地,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了19倍,这说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同时,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
(1)国家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据世贸组织资料,我国农业生产者补贴等值和国内综合支持量均为负数。
(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
(3)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
(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市。比如城市买房买车。
三、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确保农民民入稳步增长,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我国经济顺速发展的新形势,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为轴心,以扩蔬菜、优果品为主线,以发展经济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二)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继续把发展农业产业化营放在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来抓,全面提高农副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拉动力,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椖,是产品进入市场,实农民增收的“身份证”和“通行证”。要提高我村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四)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是制约我村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离开土地,转向非农产业,才能扩大和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道路。
(五)强化各种服务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新形势开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扶持政策。要调整国家收入分配结构,适当向农业和农民倾斜。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运用财政补贴、贴息、奖励、税收等措施,鼓励多种经济主体增加农业投资。二要努力搞好各项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为农民提供各种有效服务。一是科技服务。二是信息服务。三是市场服务。三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负就意味着增收。要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严肃查处各种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案件。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为农业发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金融支持。要充分发挥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争经过几年时间使信用社业务全面发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七)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1)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和提出扶贫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协调各方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参与和支持扶贫攻坚。(2)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确保扶贫资金集中投向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加快小额信贷的推广。调查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
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就针对我的家乡——双河村农民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并经过认真分析得到的结果,我了解到虽然党和政府出
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农村农民增产增收情况还不是那么地乐观,离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水平”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很多农村家庭甚至还没有摆脱贫困,任然在温饱线上挣扎。基于这一现状,我思考了很多,也和其他同样关心家乡发展的仁人志士讨论过,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限制农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地理位置的约束,交通网络不发达,信息流通不快速;
2、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没有把握最佳发展时机;
3、当地政府没有很好的落实国家的相关惠农政策;
4、由于经济落后,导致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得不到质的提升。
面对调查中的种种数据及相关现状,让我真正地认识和了解到了家乡的很多发展状况和一些隐藏的阻碍家
乡经济发展的弊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我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带回到农村去,并在农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去帮助去带动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家乡的农民朋友从贫困中迈着大步走进小康,也让更多的农民子弟走出农村,进而更好的服务农村。
附录:双河村农民收入调查问卷
可敬的农民朋友们:
您好!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桂东县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据
以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请根据问卷内容据实填写。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1、您的家庭所在地:桂东县乡(镇)村组。
2、您是不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
A是 B不是
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的,请填上养殖或种植何种物种及数量:
1、您的年龄多大:岁;您家有几口人:口;您家的主要劳动力有几口人:口; 您家的土地有:亩。
4、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A依靠农业生产B依靠基本工资C依靠手工业制作D外出务工E其他
5、您家的去年收入状况:
A 2500以下 B 2500—5000 C 5000—7500 D 7500—10000 E 10000—15000F
15000—20000G 20000—25000H 25000—30000I 30000以上
4、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
A小学及以下B初中C高中或中专D大专E大学本科F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5、您认为哪些方面更为影响您的整体收入:[可多选]
A农产品价格波性大 B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 C农业产出效率低D 优惠政策难以惠农 E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F文化程度G环境(交通、地理、自然等)H其它
8、除了农业收入外,您家还有其他兼业收入吗?
9、政府实施过以下哪些惠农政策:[可多选]
A粮种补贴B购置农机补贴C农业税减免D化肥调节E平抑农资价格F农村信用小额贷款G农业技术服务H其它
10、您对乡(镇)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工作是否感到满意: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无所谓D不满意 E很不满意F不知道
11、您认为科学技术是否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A是B不是
12、在农业生产中您是否运用了或者是否有科学技术的保障:
A是B不是
13、您对近几年粮价的看法:
14、您对政府富农政策的了解及评价:
15、您希望我们为你们向政府传达的意见和想法: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谢谢!
2012 年月日
2.宁强县农民收入状况浅析 篇二
关键词:农民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增长缓慢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章编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280-02
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国经济中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逐步放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失调,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滞后,农民负担过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村贫困等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如何在新一轮发展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扭转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下降的局面,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村稳定和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永济市作为我国晋西南县级市之一,农业生产的作物有小麦、棉花、芦笋、苹果、枣等,工业生产以布、化肥、发电为主。2001年以来经济环比增长率为18%,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势头。永济市的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城乡收入差距如何,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又是什么,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策促永济和谐发展,这些是本文的研究问题与目标。
一、 永济市农民收入状况
近十年,永济市农民收入变化大致统计如下:1997年到2006年农村 居 民 家 庭 人 均 纯 收 入 从2122 元 增 加 到3775元,10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7.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达5.6%;其中增长最快的年份集中在2002年、2005年、2006年,年平均增长在10%以上;增长较慢的年份集中在1999年、2001年,几乎没有增长,经济处于持平状态。1997年到2006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980元增加到2551元,10年增长2.6倍。1997~2006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十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6%,其中增长最快的年份集中在2000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年均增长在12%以上,其中增长较慢的年份集中在1998年、1999年、2001年。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凯恩斯模型收入—支出模型,Y=C+I,C=a+bY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率是决定消费水平及其增长率的最主要的因素,笔者通过调查分析2005年、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增长最快,而对应的这些年的人均消费增长也最快,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因为消费还有一个滞后效应。
城乡收入的分配差距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1997年到2006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8倍,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4倍;从1997年到2006年十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情况如下:1997年是1.67,2000年是2.13,2003年是2.58,2004年是2.51,2005年是2.36 ,2006年是2.29。1997年到2006年农村家庭居民消费水平增长2.6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2.3倍。从1997年到2006年十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情况如下:1997年是2.73,2000年是3.58,2002年是3.73,2004年是2.51,2005年是2.66,2006年是2.4。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增长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家庭,反映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它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1997年到2006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是这样的:1997年是0.57,2000年是0.53,2003年是0.47,2004年是0.44,2005年是0.45,2006年是0.41。十年来缩减了16个百分点。足以反映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进而折射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但是1997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相差6.3个百分点。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的最小值为5个百分点;最大值为1999年的8.7个百分点。显而易见,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增长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家庭,而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低于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这些都反映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长相对缓慢。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收入是财富积累的源泉,长期的储蓄存款余额差异必然要积累成为个人财富差距。1997~2006年农村居民储蓄占收入的情况如下:1997年是7%,2000年是9%,2003年是7%,2004年是12%,2005年是10.5%, 2006年是12.8%,农村居民储蓄额的年增长率为9.8%。年增长率最快的一年是2005年,这恰好是属于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一年,同期,城镇居民存款余额占收入的比率均值15.2%。2004年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总存款余额比重为75%,农民储蓄存款占总存款余额比重为25%,显然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比重及增长幅度的变动情况,进一步说明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确实呈现下降的趋势,三农问题之首,农民收入问题是本世纪初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调查
张平、万广华等人的论文,研究证实了我国农村区域间家庭人均收入不平等加剧的趋势,认为造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的自然条件、区位与交通、历史文化背景、原有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政策因素等。其中,大多数研究把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归于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区农民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收入的差异。
笔者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影响农户收入的问卷调查。通过对20个村庄191份有效问卷调查,农民对增收困难的原因选择情况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很多排在第一位的是农产品价格偏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选择此项的人多达68%,也是所有原因中唯一超过半数的选项。1997 年至 2000年,粮食价格的波动使农民人均收入变化在40元,对纯收入增长的变动的贡献为13%~18% 。由于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1998年比1997年减少2.3%,1999年比 1998年减少4.5%,2000年继续这一趋势。山西省永济市2005年8月10日到9月5日梨枣的农村收购价格行情如下:在梨枣上市后,20%的人以均价1.5元每斤销售出去;25%的人以均价1.3元每斤销售出去;23%的人以均价0.8元每斤销售出去;32%的人已均价0.4元每斤销售出去,而市场的均价在2元每斤左右。农民收益损失达到58%。短短的二十多天梨枣价格高台跳水,是中间商强势压榨农民,农民在枣上市后不能加工或储存,只能任人宰割,卖给中间商。45%的人认为缺乏资金,不能规模生产,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这一原因排在第二位。因为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一方面缺少资本,难以购买现代的机器设备,同时因为土地的供给缺乏供给弹性,而且商业用地不断吞噬农业用地,农民难以实现规模生产。与工业等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有机构成不高,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因此,农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据抽样统计表明,1997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为 2. 4 % ,到1999 年2. 8 %的增幅比1997年略有上升 。而这一增长率在1999 年 、2000年为 2.3 % , 2003年 、2004 年则下降为 2.1 %。有接近44%人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困难,本地的二、三产业没有很好地发展,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是:一般性产品多,大路货多,而名优产品 、特需专用产品偏少,所占比例不高;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深加工、精细做产品少之又少。由于缺乏规模与地域优势,特色产业没有发挥出来,产品差别不显著,缺乏垄断的特性。因此,农产品供求结构存在一定失衡,导致市场开发受阻,部分农产品卖不出去,而更多的利润流进了流通领域。直接的表现为“卖主粮难”、 “卖棉难”、“卖农副产品难”“卖瓜果难”最难,引起农产品在集中上市之后,怕其腐烂,而竞相杀价,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的“U”的变化,农民的利益大大受损。
缺乏技术,管理经营不善是导致农民收入缓慢增加的又一主要因素,有35%的人这样认为。32%人认为农民的观念落后,而农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出去打工不易,恋乡情结,劳动力过剩,再加上乡镇企业增长缓慢,使得农村的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从而影响了农民的增收,28%的调查户这样认为。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2000 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重由 1997 年的 44 %提高到 53 %;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由 1997年 的20 %上升到2006年 43. 5 %。但是,这几年乡镇企业举步维艰,许多乡村乡镇企业关停,20个村的调查中有一半村的存在乡镇企业停业,有30%的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当然也有4~5个乡村的乡镇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发展势头非常良好,不可否认乡镇企业的发展良好与否对农民增收造成的严重的影响。
农民负担过重。农民负担过重是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的,农民增收缓慢与农民负担降不下去有直接关系。“头税 (农业税) 轻、二税 (提留统筹)重 、三税 (集资摊派) 是个无底洞”已形象地说明了农民超额负担所在。首先 , 农民的“暗税”负担沉重。农民出售农产品、购买工业品,长期以来承受着沉重的价格“剪刀差”的负担,俗称为“暗税”。其次 ,对农民的“三提五统”欠妥 。“三提五统”是指村级的三项提留和乡级的五项统筹款,其实质相当于要求农民负担的具有税收性质的“费用”。随着财政税收制度的完善,农民的负担将会相应得到缓减。
此次调查的村庄中,有20%的村庄认为当地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资金”,说明很多农户都有很强的资金融入需要。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各项改革的推进,较富裕村庄的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有了明显的缓解。但60%以上的村民都认为,目前农户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仍然很困难,接近一半资金通过私人贷款来满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依然还很严峻。
三、加快农民收入增加的对策
1.加快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梁小民认为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发放补贴,免去农业税等,都有利于农民状况的改善,但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重点增加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他们的能力。政府提出的逐渐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让农民工的孩子在城市接受同样的教育,对进城务工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或者送科技下乡,都是在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
我们不断强调要让农民脱贫致富,不仅仅从物质上,还要从文化上让他们“脱贫”。 我们应该采取主要的措施如下:(1)要加强农村的义务教育建设,加大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把学校建设列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提高农村教学设备的质量;要加强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质量。(2)大力普及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政府对农民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在县、乡(镇)、村三级建立起培训班,创办农民图书馆,科技馆等。传播科学种田知识,增强农民的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3)加强农村的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让农村的书香气、文化气渐渐浓起来。通过法制教育要让农民了解到自己有什么权利,相应的还负有什么义务。这样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市场交易中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市场化是有效的途径。(1)李嘉图、克拉克等很早就指出,农业部门存在着收益递减规律,工业部门不仅不存在收益递减规律,反而呈收益递增趋势,以及农产品需求弹性低而工业产品的需求弹性高。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工资水平,必然是农业部门劳动力收入水平低于工业和服务业等新兴部门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这意味着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包括农业内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之间的区分,赋予农民与城市居民相同的自由择业、自由经营的权利,给与农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加强人口流动,突破区域界限,现在永济人民跨县、跨省种地、务工、经商与外县、外省到本地就业2004年达12000人,到2005年达20203人,年增长率68%。(2)实现农业工业化和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农业产业化指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效应。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传统农业,在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增强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竞争力的同时,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永济市的定位是以工业和旅游并驾齐驱,发展贸易、绿色农业。推进市场化的进程,最重要的是应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一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二是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三是以农业专家为核心的农业示范田建设。(3)农村的城镇化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出路.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点论及“三农”问题,认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核心是城镇化滞后。针对永济市现阶段农村和农民的现实情况,建设特色城镇化,就是因地制宜按特色分类发展城镇化,根据永济市的特征设立特色如下:①历史遗存名胜古迹与尧舜文化结合。②生态环境与绿色旅游结合。③特色农业与绿色食品基地结合。④外出专业化经营与外出打工结合。⑤特色手工加工与机器生产结合,发展中小企业群。
3.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是保障.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应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惠农力度不能减弱,只能加强。另一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永济农业基础条件差,农民增收困难较大,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沟、渠、路等年久失修,造成农田盐渍化。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是自然条件恶劣,水、电、路等基础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民增收的保障体系亟待健全和完善。此次调研中农民最想让政府办的事情,68%是修路,27%是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锡文.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人民日报,2001.2.12
2.陆学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读书.,2001(1)
3.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国中部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宁强县农民收入状况浅析 篇三
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
院系: 年级: 专业: 学号:
一.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现状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扭转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下降的局面,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
农村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1、反映农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5年,为收入快速增长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397.6元,平均每年增长16.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仍高达15.2%;农 2
村居民消费水平由138元增加到347元,7年增长1.51倍。第二阶段为1986~1991年,为收入增长缓慢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423.8元增加到708.6元,平均每年增长10.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率为2.7%;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376元增加到621元,5年增长65%。第三阶段是1992~1996年,为收入增长较快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784.0元增加到1926.1元,平均每年增长25.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5.6%;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718元增加到1768元,4年增长1.46倍。第四阶段是1997年以来,为收入增长缓慢、增幅下降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2090.1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4元,四年绝对增加值仅为163.3元,每年实际增长幅度分别为4.6%、4.3%、3.8%和2.1%,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呈下降态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1997年的1876元增加到1999年的1927元,两年间实际每年增幅分别仅为1.01%和1.69%。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同时它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相差10.2个百分点,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反映出收入水平3
也相差较大;1985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相差值减至4.5个百分点,相差幅度缩减126%,足以反映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进而折射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1986~1991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上涨了1.4和1.3个百分点,表明城乡收入增长均进入缓慢阶段;1992~1996年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上下1个百分点之间浮动,最终下降1.3个百分点,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下降了4.3个百分点,其下降幅度是农村居民家庭的3.31倍;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的最小值为1997年的8.5个百分点,最大值为1999年的10.7个百分点,10.7个百分点已经超过了1978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值差。显而易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农民收入状况更加堪忧。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收入是财富积累的源泉,长期的收入差异必然要积累成为个人财富差距。1978年,城镇居民储蓄占储蓄总额的比重为73.55%,农村居民储蓄占26.45%。1985年,城镇居民储蓄占的比重下降为65.19%,农村居民储蓄比重上升为34.81%,上升了8.36个百分点;同期,城镇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增加281 .2亿元,增 4
幅为36.2%,农村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增加126.7亿元,增幅为28 .92%,这一切恰好是完成在1978~1985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时期的最后一年。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年中,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积累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实。1999年,城镇居民储蓄占储蓄总额的比重上升为81.19%,农村居民储蓄下降为18.81%,比1978年的26.45还低7.64个百分点;同期,城镇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增加5438.2亿元,增幅为12.66%,农村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增加776.3亿元,增幅为6.76%,增幅相差近一倍。2000年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重为80.79%,农民储蓄存款比重为19.21%,城镇居民储蓄增量减少的原因与储蓄存款利息征税,其他投资市场分流了一部分存款有直接关系,在此显示出的农民储蓄存款比重相对上升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及增长幅度的变动情况,进一步说明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确实呈现下降的趋势,扭转这一局面迫在眉睫。
二.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现状分析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这,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大家纷纷出去打工,比如广州,深圳等地,使得青壮劳动力六十,更加阻碍了农业发展。
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崔家山旁边的文川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1.其一是天灾,主要是干旱。
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个月的时间内,文川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 6
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
2.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
在人文因素中,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陕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文川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三.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问题解决
1.实行轻徭薄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当前,应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而广之,扩大受益面积,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同时要注意维护改革成果,控制反弹。对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要依法征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要严格控制对农民的收费项目,制止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摊派,依法从分配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2.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经由全面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需求有限且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单纯追求增加农产品总量来支持农民增收已不是上策。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稳定总产量,提高内在质量,大力扩种高效经济作物,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品,使农业从数量型增长向以质量为前提、以 9
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农业转变: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相连的经营体系。
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科技是农民增收的法宝,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种田的本领,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要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力量,围绕科学种田,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点,发展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关键性农业科技攻关,并尽快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使用。特别是要加强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的转化推广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入户率,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明确本地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重点,使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在更为稳妥的基础之上。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和文化教育,增强农民掌握和运用农业技术的本领,为不断推出和实施新的农业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4.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障碍,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脱节,致使乡镇企业效率提高受阻,竞争能力不强。现阶段应该以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为重点,推进乡镇企业改革,提升乡镇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时,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用城市化理念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把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等领域,这样既有利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非农化。
5.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并辅之以其他财政手段,切实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首先,政府应继续增加投入,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重点用于水利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农业技术创新等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力争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降低自然风险,增加农业发展的后劲,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其次,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调 11
节地区差异、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开发等工作中,实现公共财政职能。再次,改进财政补贴方式,将农产品价格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村基础教育补贴等作为补贴重点,并发挥其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非财政资金投资到农业领域,将好处直接落实到农民身上,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四.参考文献
1.耿明斋,邓淑斌;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变动趋势分析[J];2002年05期
2.张伟,张建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
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宁强县农民收入状况浅析】推荐阅读:
文化强县09-27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11-02
实施质量强县工作总结06-22
同心路初级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汇报08-26
武强县路政站执法专项整改工作实施方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