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精选8篇)
1.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一
小学美术科期末教师个人反思
在上学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把不同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分类,然后进行分层教学的模式去教育他们,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小组合作的创作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教学,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堂引入,并结合空间智能教学,体现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方向。在课后评价方面,让学生学会组织互评与自我评价的环节,展示成果,得到学习的喜悦成果。每个学期承担一节科内的实验课,并接受调研课的任务,务求让自己得到提高。
在扶优培差的工作上,我关注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注重优秀的学生栽培工作,利用课堂上和兴趣小组的时间培养他们的专业特长。实行以优带差的扶持工作,先进生与后进生共同合作完成,让他们能吸取对方的优势,取长补短。
我在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课堂当中,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进行观察。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着重渗透了几方面的美术基本知识:
1、线条画中的黑白灰:复习了黑和白的概念。重点练习了灰,让学生练习画上不同的灰。可以用点,可以用线,来表现。
2、构图的练习:多讲不同类型的构图,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构图表现画面。在课堂中,多做出对比,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别人的闪光点。学生觉得哪个构图好,请学生评一评。学生通过评价能把握住构图的美感和完整性。
3、色彩的配搭: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学生不会上颜色,所以,反复地让他们分辨色彩的深与浅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都是作为每节课必讲的内容走进课堂里。
4、学生合作创作:在动手做的课型里,多让学生尝试标新立异的做法,鼓励学生大胆创作。通过分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体会分享的快乐。
总结上的工作,我既能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又在这一年里向同科教师学习了不少宝贵经验。但工作之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能改正不足的地方,在教学方法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二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
学生“不会画”,我想首先是他们缺乏自信。还没画就放弃岂不是缺乏自信吗?怎样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魏书生老师告诉了我答案。他在放声高呼“我能成功”一章中写道:我随意出了个作文题目《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口头作文。要求:随随便便地说,可以翻来覆去地说,可以颠三倒四地说,可以忘乎所以地说,总之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说。这样不加任何限制,问题本身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一时间舞台上人声鼎沸,大家顿时忘记了紧张。两分钟过后,上课时,学生们充满了信心。同样的,在学生绘画前,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漂亮的、新颖的创意给予大大的肯定与表扬。在大家的带动下放松自我,在老师的鼓励与赞扬中消除紧张,增强自信。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画汽车”,一上课,我就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什么车,他们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都有什么功能。若是一开始就从汽车的组成说起,学生会觉得无趣,知道的少,开动大脑思考的机会就变少了,一上课就进入了紧张的上课状态,之后再让他们自己创作,估计脑袋里都是糊涂浆,不敢画了。而让学生自己介绍认识了什么车,简单地描述车子的外形, 通过老师的引导说出他们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又各具哪些功能,一些学生还会说出自己想象的车子,如多功能环保车等,更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老师的及时表扬更是“助长”了他们发言的“气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上课了。尤其是学习了关于汽车的组成及功能后,变得更加自信,创作的时候“不会画”的声音基本上也消失了。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欣赏作品的意识
学生说不会画,稍微用心地与他们聊聊就会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害怕自己“画错了”“画得不好看”。这样说来,学生正确欣赏作品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一幅作品的好与坏、美与丑,不是好不好看这个简单的字眼评判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不会画”,怕“画错”“画得不好看”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由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审美教育方面的培养。 在审美教育方面, 我认为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美术作品,知道如何欣赏名家名画, 还需要了解如何来欣赏同龄朋友们的作品及自己的作品,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树立正确欣赏作品的意识和能力。说到这儿, 让我想起了自己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因为接触小学生时间少, 就不会欣赏他们的作品,看到他们的作品画面组织单一、涂色随意,认为他们没有努力认真地画画。后来读了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小学时期的孩子,身体还处在不成熟阶段,手部肌肉、腕骨发育很不完善,这种情况下,本能的“自由”使得画出的画线条不流畅、随意,物体没有比例。知道原因后,我意识到评价孩子的作品,不能用评价成人画的标准去评价,而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童眼”去看、去欣赏。也就是和小朋友一起来聊聊他画的是什么, 让他觉得自己的画是有趣的,能“看懂”的。
最好的“聊天”时机就是在学生刚画完,想要给老师看的时候。这时教师就可弯腰倾听,肯定他们的想法。在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中,通过疑问、假设等方式慢慢地渗透绘画中如何优化自己的线条、色彩及形状。用这样的方法,小朋友可以说出自己的所画所作, 有助于其提升绘画的美感和表现自我画风的特质,亦能在正确、有效的回答中让其了解画中的造型特色,和别人对他画作的感应。学会欣赏孩子的美术作品, 肯定孩子的想法,这不但可以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也可以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自信心,使你走进他们的心里。
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学生创作时总会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画一下。”起初真的以为自己在教学中没有讲清楚, 于是非常认真地给他们单独再讲了一遍。而他们还是会说:“老师,你来画个我们看看。”原来不是不会, 而是他们没兴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法必须与研究学生心理同步进行,缺一不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摸索一种让学生接受得了、并乐于接受的能够激起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方法手段来。为此,教师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环节。如“谁画的鱼最大”一课,可先创设情境,说这条大鱼很好客,它邀请我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呢! 大家想想鱼的身体可由哪几种形状组成? 欣赏视频后,学生画的鱼都是椭圆形的,没从鱼鳍、鱼尾等部分形状的变化而创作出造型新颖的鱼。为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教师请小朋友上台拼摆一条有新意的鱼。这样,学生都跃跃欲试,效果显著。
总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不再畏难;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敢于作画了;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摘要: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美术活动兴趣,提高儿童绘画水平、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美术教育任务。
3.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新教师 美术教学 能力提升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面临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因差异性而理解不到位、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勇于探索的同时,更要及时做好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正视并解决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实现美术课堂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反思一:营造多元化的教学导入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美术课多是安排在主课之后,一般为上午的第三节,或者是下午时间段中,这些时间段学生已到了一定的倦怠期,或者说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教师如何有效的将课题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挣脱出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浓厚兴趣,将孩子天性中的好奇、求知、探索释放出来,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铺展。笔者在上低年级段的《春天来了》一课时曾经发现,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很多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采用音乐《春天在哪里》的视频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一边哼着这个耳熟能详的曲调,一边看着画面中不断变化的春天景象,从而可以唤醒孩子们记忆中的春天,当提问到关于春天的相关问题的时,学生能够很快融入教学气氛中,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争相告知自己印象中美好的春天。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但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言,让整个本来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提供广泛素材,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关系。
反思二: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
像世界万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们由于他们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针对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性、性格多样性,在美术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性,将学生间的差异视为一种闪光点来进行开发,从而实施一定程度有差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质,促进个性发展,这在美术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新教师课前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而所谓的备课不只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做课件、准备范画,更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做好相应准备,学会分析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班施教,所以对授课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也是我们新美术教师的备课内容之一。因为新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更多的是理论方法,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方法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如在《美丽的家乡》这一课的教学中,课前笔者了解到班级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省市、五湖四海的孩子,基于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笔者以“介绍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美景”这一话题进行导入,教师没有直接关于家乡固有场景的灌输,而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得到充分发挥,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学生们的创作思路,让家乡场景不局限于高楼大厦,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场景,例如:林荫小道、小桥流水人家、山乡村野、四合院等家乡场景,为之后的创作给学生留下个性发挥的空间,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丰富情感体验。
反思三:尽情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以临摹为主,让学生模仿着画画,看谁画得最像,画得最仔细就是好的、合格的作品。这是对学生模式化的教学,脱离了学生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情感表达。学生在机械的作画练习中,会丧失属于自己的创作意识和学习兴趣,创作能力逐渐下降,也将越来越依赖于老师的灌输,懒于自己去想象和创造。因而作为新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笔者曾经上过《夸张的脸》,并在高年级段中选二个班,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一个班级主要以教师讲述为主,将脸部的各个细节都详细地讲述一遍,比如五官应该如何制作,陶泥搓揉捏手法等等;而另一个班级则采用相反的模式,以学生讲述为主,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来讲述制作的方式,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师生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得出制作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制作原理和过程。两个班级在不同教学模式前提下,第二个班级的作品比第一个班级的作品脸部表情更加丰富,并且笔者还意外发现一些造型新颖而形态奇特的脸部表情,而第一个班级的学生作品基本以笔者讲述的样式为主,变化和创新鲜有。由此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越到高年级段越容易被束缚,越将老师的直接灌输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个理所当然,对今后老师的突然放手,要求进行独立和创新性的思考时,会不知所措,想象的区域会变得狭窄,内容死板空洞,仅局限于老师曾经所讲授的范围,犹如围城,不再愿意动脑筋去突破思维的固有模式和枷锁。
所以新教师应该紧贴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想法无尽地挖掘出来,让他们能够走近生活去感受作品,将生活实践中的感悟展现在作品中。话说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创作的起点,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要求让美术回到学生的生活中,体现生活的情境。在现代社会中,美术不仅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了解美术其实是渗透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不是美术课结束了就停止了,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的。这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丹说的这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反思四:提倡多形式作业评价手段
作业评价不仅仅体现于课堂最后十分钟的点评,而是贯穿于整节课中。小学生还是孩子,因此有技巧的评价,有技巧的表扬,能够将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如何绘画鱼这一课中,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小男孩,在绘画内容布置后的五分钟左右,他就完成了,将手扬得高高的,一脸急切地看着老师,嘴里嚷着“老师,我画完了,我画完了”。走近一看,大大的白纸上就画了一条孤零零的、没有着色的小鱼,并且是最简单的画法,而此时笔者奖励给他一个大拇指卡片,对他说:“你太棒了,能这么快就画出一条小鱼,但是你想想你平时玩的时候是不是有好多小伙伴啊,而你的小鱼它却孤零零地在这么大的一张纸上遨游,它也会想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你应该怎么帮助它呢?”以一种启发式的评价,将他绘画中的闪光点放大,并且引导他继续创作。随后不多时,他又一次扬起了手臂,发现原本空空的画纸上画满了小鱼,随后笔者又奖励他一个大拇指卡片,继续引导,让小男孩给小鱼儿们穿上美丽的花衣服——添上色彩,小男孩连续得到两个大拇指更加开心,更加专注地绘画,平时的小动作,讲空话也就都不见了。而他这一系列的表现,以及得到的奖励,也在无形中鼓舞了周边的一些小朋友,这个也可以说是班级中的一种“羊群效应”。
而作业评价中最好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这三个点评方式递进进行。学生的自评,是让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作品的优点,以及创作的灵感来源,设计的意图,而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也有利于听的同学关于这一绘画主题创作思路的发散。学生互评,是让其他同学对于自己的作品提出想法和意见,这个过程是全班参与的过程,都积极思考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最后教师的总结点评,是一个主题升华的过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作品中表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作品在肯定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可以变化的意见,而这个意见最好不局限于一种方式,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形成单一的模式化概念,才有利于他们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亚娜 《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考试周刊 2010.4
[2]相毅敏 《美术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3]周冬梅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现代阅读》 2012.7
4.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四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兴致勃勃地投入活动,而不是从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
2、强化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概念。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研究、学会创新。教师很相信学生的能力,也很民主,相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自己选择学习伙伴。
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了有效的指导。同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科学、细致,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4、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活动设计、作业要求,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进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活动都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5、重视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进行了必要的指导。评价以鼓励、赞扬为主,肯定同学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教师也给学生提出了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6、教师要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受到点拨。寻找多种机会发挥教育影响。教室的安排、布置、考虑多功能性,变化,有利于学生再创造。
改进:
1、大胆地开放师资。同学、家长、文化市场老板都可以成为学生今天学习的老师。课前学生可向文化市场老板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向家长学习用各种纸做小物品。课后可以请家长和同学一起做比较大幅的剪贴画。课堂上,我们是否也可以请家长来进行剪贴画的指导呢?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能者为师”的思想,劳技课可以改变教师一统课堂的现象。
5.教师上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篇五
上完这节课,我自我感觉不错。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手段多样化。如教学开始我采用猜谜的方法引入,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爱动脑,调节学生的学习激情。然后启发学生亲手触树叶感受它的纹理美。接着我出示了范画让学生观察,引起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接着我先作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在操作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拓印的方法十分感兴趣,学生能够在拓印的过程中体验到这种绘画方式的无限乐趣。
在创作中,有个学生用同一片树叶印出不同颜色的漂亮树叶,这样的思维和操作不错很有拓展性,我马上在班上表扬,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会儿好多五彩缤纷的,别具一格的美丽的树叶出炉了。
这些作品不断被仿效,突破,作品特别出彩,学生情绪特别高。我想: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凡是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大胆尝试一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有生动的,贴近大自然的亲临感受。
6.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篇六
一年级的学生对手工课特别的热衷。他们特别的喜欢动手制作。我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精心的准备去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很快安静的坐好,等待着我开口讲话:“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喜欢穿新衣服吗?”一句话,把小同学们说的立即兴奋了起来。一个说:“老师,过年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一个说:“我生日的时候,我妈妈也给我买新衣服”“说的真好啊,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小花衣》。好好学习我们也能为自己做衣服,自己设计新颖的衣服”天天有新衣服穿。……同学们好多设计衣服的想法都出现了,他们有了积极性。我马上对他们说,“你们能在这节课为自己设计新颖的服装吗?”“能”“小学生很兴奋,回答的很响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新颖的小花衣,制作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展示我们的小花衣了!你们一定要认真学,仔细看,这样做的衣服才会漂亮,更有创意!”他们一听就安静了,急切的眼神在看着我。我一步一步的教,他们认认真真的学,甭提多仔细了。20分钟过去了,他们每个人都制作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小花衣,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风格。我逐一表扬了他们,给予了肯定。最后,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创意,“这是我给老师设计的新衣服”“我要把陆老师变成更漂亮!”“我妈妈快过生日了,我要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送给妈妈。”啊,多么纯真的话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一节课就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的一种重要心理,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他们有着天真浪漫,活泼好动的天性,对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有“好玩”的思想倾向。这堂课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因而学生的画构图饱满、装饰性强、造型稚拙、构思奇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7.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七
一、教师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
我们平时写的反思, 一般是上好一节课, 把上这节课的感想写下来.其实反思的内容是很多的.比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身教学行为等等.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 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 要“有的放矢”, 要有指向性、针对性.
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应包括三种重要成分, 即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为例, 记得前几年我在教四年级一个职业单元时, 里面有个单词“cook”, 学生很容易读成“cock”, 当时我也没想到好的方法来处理, 只是一味地去纠正读音而已.去年再教四年级时, 碰到了同样的问题, 于是, 我索性补充教学了cock.没想到教cock (公鸡) 一词时, 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 全班一片喧哗.我说:“有, 不仅有母鸡, 还有小鸡呢.”接着一一讲解, 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 但也委婉地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 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 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受到了教育.我想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这小小的一个环节可以体现教学机智.
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 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 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 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在这种反思中, 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 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虽然这个成分听起来比较难以理解, 但是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时时刻刻离不开批判成分的反思.在各地的教学经验的交流中, 我们出去听课学习, 接收了大量的信息, 但是否就不假思索、全盘接受呢?当然不行.我们应该批判地反思, 进而内化, 取其可用之处借鉴运用.比如我们大家都非常欣赏全国特级英语教师田湘军老师的课, 但是我们能模仿像吗?可以模仿吗?毕竟不同省份或一个省份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处于一种并不均衡的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一个教学设计在我们学校上和在金城小学上, 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小学英语教材使用上也是如此.不拘泥于教材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 也能体现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的个性和素质.
教师的陈述则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 教师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等等.教育学指出, 教师的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语言教师, 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 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 重中之重是时时刻刻不忘反思我是否给了我的学生们准确的英语语音和语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不可回避, 它是我们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确然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喜欢英语课是因为喜欢他们的英语教师, 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师创设愉悦课堂的能力.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 掌握优美的英语语音语调, 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 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 教师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 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并明确问题情境.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 就会感到一种不适, 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但教师往往并不容易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因此, 在此过程中, 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 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接着是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 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 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 或借助于录音、录像等来获得信息数据, 对它们进行分析, 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 它与目前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 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 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这种分析, 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第三, 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 它可能是实际尝试, 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 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 从而又进入第一阶段, 开始新的循环.
在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10年中, 我感到时时在经历这样的反思过程.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为例.最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内容, 课堂上, 我让他们反复地跟读操练课文中的对话和句型, 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学生们开始失去了热情.上课时, 我口干舌燥地教, 而他们意兴阑珊地读.我很困惑, 是我的教学有问题, 还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呢?在很多的英语教学杂志和教学录象中, 我看到了不同于我的课堂教学的实例, 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英语教学的大讨论.我想此时, 我是经历了反思最为重要的两个阶段———具体经验和观察分析.之后, 我将自己反思的结果一点一点地运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我采用游戏法、竞赛法, 设计活动课, 逐步放开,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兴趣盎然的课堂中来.我发现, 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 非但没有使教学进度滞后, 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当然, 在验证的过程中, 又出现了不少问题, 如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活动课堂的管理问题等等, 但反复的反思、对照、验证过程中, 我感到学生们体验到了英语课堂的乐趣.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反思.
1.反思日记
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备课和上课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环节.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 或在一节课结束后, 即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并常常自问:我的教学步骤流畅吗?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吗?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有效吗?我设计的任务型活动能吸引学生吗?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吗?如果没有, 为什么?有什么是我可以改进的吗?如何改进?我给了我的学生现成的鱼, 还是给了他们钓鱼的方法?我微笑了吗?等等.
这种反思方式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陈述水平, 并带动认知成分的延伸, 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2.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 详细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 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在我们学校,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的风气很浓厚, 课后, 教师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建议, 对课堂中的情景热烈而细致地讨论.上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这种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能发现许多教师自己平常不易发现的问题.
3.现场讨论
在教研活动中,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 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 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现在我们市里组织的研讨课就是如此, 上课老师上完课, 听课老师就要点评.教育局教研员周老师对我们说, 我们英语老师都是自己人, 别全说优点, 这样对上课老师没有好处.优点当然要说, 让大家学习, 缺点也要提出来, 大家一起讨论, 想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评课反思才是有效的.
8.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意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1.是培养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还是比较缺乏的,有的教师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学效率。
2.是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主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之所以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的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3.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二、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1.明确反思内容。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传媒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掌握反思方法。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①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②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③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程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用心上好美术课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1-21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集06-30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随笔09-27
美术教育中的合作教学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0-29
小学美术头饰是设计教学反思07-30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总结08-23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7-09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刷牙》教学反思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