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2024-10-09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精选12篇)

1.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一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建议

营业税改增值税从试点开始,广泛的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目前试点的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大。参与到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企业越来越多。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税务改革的趋势。在这个大的环境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的现状,进行财务管理的谋划是每个企业都在考虑的问题。同时从观察试点的效果来看,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的收入、利润、税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营改增的主要内容与意义(一)营改增的主要内容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税务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将部分行业原征收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征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实现增值的部分征收的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对服务业等大部分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从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试行并逐渐的推广开来。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营改增尤其对中小规模企业影响巨大。

(二)营改增的重要意义

营业税改增值税体现了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营业税改增值税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的政策,有利于企业调整产业链结构。对服务行业营业额进行全额征收的情况下,使得服务行业的税务往往过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新兴的服务行业,不能够在政策的引导下健康快速的成长。

2.营业税改增值税能够提升我国的货物的国际竞争力。在以前的税收政策下,进行出口是不会退税的。这样出口的货物竞争力就较低。对出口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国家的税务制度与国际接轨。这样就便于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有利于出口行业的发展,同时对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一)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的价值的变动,对企业整体资产内部结构的影响很大,会引起企业的资产负债变等项目的变动。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固定资产的原值入账金额将变少,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折旧,其累积折旧也将降低,期末余额也会受到影响。从短期的的情况来讲,企业的资产、负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却提升了。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企业经过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随着企业利润的不断增加,企业资产的规模不断的变大,企业的负债总额的提升是一定的。

(二)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一、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少,其累计折旧额也会相应减少;

二、由于营业收入由含有营业税价变为不含增值税价,其收入会减少,但是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由于增值税率低于营业税率导致与其有关的营业税及附加科目金额减少的金额会大于收入的减少额,所以两者最终都会使得利润增加。企业客户更加愿意跟成本较低的企业合作,同时企业也希望在低成本下去赚利润,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营业税改增值税降低了企业纳税成本费用,减轻了企业的税负,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企业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企业的现金流量也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会购进相应的设备,因为增值税存在一个可抵扣性的因素。单单的从现金流量上来看,现金流量会减少。其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企业的成本会有所降低。这样企业的营业税税额就会减少,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就会上升。其三,从短期的情况来看,企业短期的融资产生的现金流量会增加。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融资的阶段性以及其产生的利息,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现金流量下降。

(四)对税务负担的影响

重复征税的问题是营业税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在营改增之前,企业的税负往往过重,这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我国的税务制度的完善,以实现国家税务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从行业角度而言,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固定资产比重较大 ,可抵扣的税负增加。但同时税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11%。所以总的税负变化幅度不会太大。但从实际征收中来看,这部分企业税负仍然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对于另外一些主要成本为劳务及其他非可抵扣类资产的行业来说,税负呈现差异性。有些企业税负不降反升。在改革中应当顾及这部分企业的利益,对税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对应税金额进行进一步的规定。而企业也应当关注政府出台的法规,及时申请对于这项问题的财政补助,才可以提高企业净利润,避免出现亏损。

三、营改增实施的企业管理策略(一)提高人员能力,尤其是领导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人员综合能力,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学习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具体内容。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加强纪律监督,避免出现因为营业税改增值税,而发生人为的过失。在培训的同时,加强成本实行审计和财务监督,对于单位中能力不足或者团队协作能力不强的人员,根据实际的情况做调离岗位的变动,以增强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根据营改增详细考量项目,必要时进行修改优化 单位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具体内容,对预先进行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且分析出税务支出,采用新设备、新方法、新材料来减少税额、提升收益,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绩效责任制

实施绩效责任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明确标准和责任能够使得参与人员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中有足够的适应性和能动性。在实施绩效责任制的同时,将绩效与薪酬奖金等挂钩,以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国家税务政策不断完善的结果。通过试行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行业都受到了很大的益处,特别是服务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的收入、利润、税金的影响很大,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同时使得国家的税务政策与国际接轨,更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营业税给增值税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来使得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2.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二

一、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原则

对于企业而言, 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收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内部控制就是在企业内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实现权责分明, 授权和权利制约, 以增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 实现健康, 持续的经营, 最终来显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同时, 需要企业员工和管理层协同来完成, 所以在指定内部控制时, 也需要考虑到公司整体员工的利益。

(一) 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在实行内部控制时也是需要成本的, 在实行某项措施或者项目时, 都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因而在执行内部控制时, 会涉及到执行成本、信息成本、监督成本等各种费用, 同时需要考核执行内部控制后产生的企业和社会效益。如果效益大于成本, 则表明内部控制应该得到很好的执行;当成本大于最后得到的效益时, 则表明内部控制最后会得到负面效果, 应该不进行执行。

(二) 制衡原则

企业在实行内部控制后, 要做到职位之间互相制衡, 相互监督。核心决策层需要共同探讨同意后才能给予执行, 并且核心职务应该受到董事会监督。对于不同职务应该分离, 例如执行部门应该与监督部门互相独立, 这样能够让监督不收干扰;同时执行职务应该与会计职务分离, 避免财务作假;另外会计职务和财务保管职务也应当分离, 这样就可以保证资金调度的安全, 避免企业内部人员监守自盗。

(三) 重要性原则

对于内部控制在执行的过程中, 企业的主营业务、重点项目以及高风险业务, 需要进行重点控制。这样在保证资源一定的情况下, 实现重点突出的控制, 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 提高企业主营业务的内部控制, 重点防范企业的主要风险。

(四) 整体性原则

企业作为由各个部门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实行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整体性影响和效果。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行要考虑到企业整体的适应性, 做到与企业的整体实际情况相适应, 这样有助于内部控制执行效率的提高和最后效果的提升。

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 提升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的内部文化环境是一个企业能否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条件。因而, 企业需要从改善文化环境入手, 增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要求员工对于企业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政策要严格遵守、严格执行。在内部控制执行的过程中, 员工要注意自身意识的培养, 增强企业责任感, 做到对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政策自觉执行。

(二)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要使得权责分明, 权力分配合理, 做到权力能够相互制约, 互相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合理的划分权责, 确保不相同职位能够相互分离, 并且对于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做到重点控制, 细化责任, 做到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

(三) 加强信息沟通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各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内部控制所制定的管理计划或者制定的决策需要有效、快速的传递给执行部门, 同时, 执行部门收到的执行反馈信息也应该能够及时的传回, 让政策制定部门能够了解到执行的效果和需要调整的地方, 提高内部控制的最终效率。

(四) 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对内部控制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 需要建立一个评估系统来进行分析, 以便于企业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应对。对于控制过程中的主营业务和高风险项目要重点评估和监控, 这样能采取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降低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风险。

(五) 加强内部监督, 完善考核机制

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 需要对其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考核, 并且进行有效的评价。一旦发现缺陷, 应该进行改进, 并查出原因。制度存在缺陷的, 应该及时进行改正, 而出现人为因素时, 则需要追究责任。同时,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和执行有贡献的员工, 应该给予奖励, 做到奖罚分明, 提高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三、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 总体来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内部控制能够优化管理结构, 使得企业管理结构趋于合理, 并且调整到适合企业发展, 这样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 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节约企业成本, 控制企业经营规模和发展方向, 可以提高企业在经济增速趋缓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同时, 在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内部优化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有利于企业品牌价值的建立。

(一) 有利于企业优化内部管理结构

企业在逐渐发展过程中, 企业的管理结构会日趋庞大,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使得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在规章制度和控制的范围内, 同时通过人事制度, 做到权责分明, 并且内部决策过程中能够进行相互约束和相互监督。对于重要决策岗位要做到集体决定, 不同岗位要能够做到职位分离, 避免权力漏洞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通过优化企业管理, 这样能够避免企业的内部管理风险, 同时还能提高企业效率。

(二) 适应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发展的逐步现代化和市场信息的逐步透明化,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业务经营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和我国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 企业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 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加, 有效的内部控制, 能够对企业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企业能够稳定经营。

(三) 能有效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 可以避免管理混乱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企业的内部指标、经营目标、执行计划等进行实时控制, 也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自身和市场的情况, 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计划、经营政策。公司根据市场情况, 并且结合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确定风险反应对策, 利用风险避险工具来实现避险, 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从而使得企业顺应市场的发展, 有效的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 能提高企业形象

面对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素质的逐渐提高, 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品牌选择和忠诚度越来越明显。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经营非常的重要。企业严格的内部控制, 能够使得企业规范、依法经营, 从而避免了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企业丑闻发生, 损害企业形象。并且有效、严格的内部控制, 能够经得起消费者的监督, 消费者的对企业的信任感会日益增加, 这样有助于企业提高企业和品牌形象。

四、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影响的案例分析

A钢铁公司是某省一家以特殊钢制冶炼的大型上市企业。我国钢铁企业产能过剩, 并且在房地产受到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我国钢铁行业从2011年9月开始进入“冰河期”, 全行业出现集体低迷。根据中国冶金协会统计, 2011年国内新开工项目投资大幅降低到591.5亿元, 比上半年下降了52.2%。在此背景下, A钢铁集团在2011年12月, 进行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案。

A企业在成本效益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基础和前提下, 同时兼顾到制衡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来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A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 积极的改善内部文化, 培养企业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爱岗敬业、并且鼓励团队合作和团队创新, 树立时刻内部控制的强化风险意识。在内部管理方面加强法人统一管理, 建立具体、明确、合理的授权、检查和逐级问责制度, 明确界定部门、分支机构的目标、职责和权限, 各个岗位应当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和清晰的报告关系, 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经营管理职能。在风险管理控制方面, 企业建立系统性分析, 对于企业内部、外部的风险结合企业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 对于风险承受范围之外的积极进行风险控制和防范, 对于可承受的风险,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进行决策。另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A企业也大力进行了信息系统开发, 做到有效信息共享, 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集成, 可以使得信息能都快速的得到收集和传递, 促进了信息的有效沟通, 并为突发事件争取了快速反应的时间。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权责分明的明确, 企业设立了单独的审计部对内部控制的制定和运行进行监控, 发现异常情况、缺陷、改进措施都直接形成审计报告, 报送董事会和监事会, 这样就增加了监督的权威性, 提高了监督的效率。

企业经过内部控制的施行, 在钢铁企业的整体低迷和企业毛利下降的情况下, 在2012年的第二季度, 实现了扭亏为盈。根据A企业发布的2012年中报显示:A钢铁企业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0.25亿元, 同比下降10.93%, 环比上升18.4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75亿元, 同比下降39.76%, 环比上升545.73%;基本每股收益0.1015, 同比下降39.76%, 环比上升541.30%, 二季度已经转为盈利, 并带动半年报业绩盈利。根据国内券商的观点, 虽然半年报的业绩低于预期, 但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致使企业内部费用下降明显, 可以得出A钢铁企业的内部控制初见成效。

摘要: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优化管理结构, 使得企业管理结构趋于合理, 适合企业发展需要。这样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 有利于企业节约企业成本, 控制企业经营规模和发展方向, 提高企业在经济增速趋缓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在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内部控制, 优化管理, 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有利于企业品牌价值的建立。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提升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信息沟通, 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增强内部监督、完善考核机制。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效益,问题,影响,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刚.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 2007 (11)

3.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三

黑化集团公司财务部陈义波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编制依据是《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其涵盖的内容来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不应仅从财务角度来规范,或者说不应由财务来牵头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部门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从现阶段企业的财务地位来看,财务部门只能申请而不能要求企业管理层或决策层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从理论上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管理制度,要想使其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其能否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再从现阶段企业的管理体制来看,中直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分属国家国资委、地方国资委以及企业投资者等不同的主管部门管辖,所以应该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制度由财政部门会同国资委及其他企业的监管部门要求或考核企业执行。

一.《基本规范》中第十二条:“……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现阶段,国有企业因剥离资产上市而形成了母子公司关系,母子公司管理层互相兼职,母公司占用或抽调子公司资金,产生大股东占用,造成一股独大,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母子公司没有做到资产、人员、机构的“三分开”,《基本规范》中提到的这一点如果没有企业的监管机构或主管部门来强制要求,仍难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十三条:“企业内部机构的设臵应当科学合理,能够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和提高管理效能,避免机构重叠和效率低下,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当前企业内部机构的设臵多体现因人设岗、机构重叠、考虑平衡人际关系在前,考虑适应企业管理在后,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严重。《基本规范》第十三条规定的很明确,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怎样认识和执行这条规定,企业主管部门怎样要求,监管部门怎样监管,是否应多一些这方面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人力资源政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三)财会等关键岗位员工的轮岗制衡要求;

(四)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或核心技术等关键岗位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企业现阶段的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纳岗位的轮换可以做到,综合报表及税管员等岗位的轮换需要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财会人员担任,企业需要付出一定的培训成本或者聘任高素质财会人员才能达到轮换财会关键岗位的要求;对于关键岗位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很难界定,现在企业的人才流动较频繁,员工非正常离岗主要与企业给予员工的报酬或待遇有关,如果不能做到责任与待遇对等,造成员工非正常离岗是很难避免的。

第四十二条:控制措施方面的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岗位设臵及工作程序上都能做到,但往往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

应起的作用,应通过责任追究来防止其流于形式,是否应在责任追究方面多一些规定。

第四十三条:“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对关键岗位的员工,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确保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企业即使做到了不相容职务的分设,如果仍出现偏差,应该怎样预防,关键岗位强制休假制度对多数企业来说难以做到,因为企业对关键岗位员工的选择会非常慎重,一旦选定轻易不会变动。

第五十条: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定期分析,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着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部门的经济活动分析不一致、不协调、不统一,甚至偏差很大,生产、购销、投资等部门的分析往往比较激进,财务部门的分析往往比较保守,这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或决策层具备对经济活动分析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基本规范》能否在规范经济活动分析方面多一些规定。

二.具体规范中的《采购与付款》、《存货》规范有重叠或交叉的内容,当然侧重点有所不同,能否将二者合一。

《采购与付款》规范第四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相容岗位之

(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四)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五)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企业实际业务

中常年的固定采购用户因建立了一定的信用关系,口头合同较多,书面合同较少,这种情况易产生风险,但过于认真又会伤及多年的信用关系,是否对企业所有存货都需要订立合同,还是有选择的订立,能否在规范中作更细的规定;企业某些用量大的材料采购一般直接运送到生产现场而不是运到仓库,由生产车间验收,这主要是为了节省厂内的二次倒运费用,但不符合验收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行之有效的,此种情况在《存货》规范的第十六条的规定是采取“适当的方法”,怎样适当的方法,能否在规范中作更详细的规定。

三.《对外投资》规范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是行之有效的,但对有些情况却是无能为力的,比如:政府要求所辖优势企业扶持劣势企业,要求扶持方出人、出资金、出资产,扶持方如果不是捐助那么自然就形成了扶持企业的对外投资,如果被扶持企业扭亏为盈或效益大增,扶持企业自然会得到投资回报,如果被扶持企业仍然亏损或最终破产,那么扶持企业就会形成投资损失,此时的内部控制就是无能为力的。

四.《工程项目》规范能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作更详细的规定,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在决策上项目时,立项、可研都很好,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都没有问题,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资金筹措不及时,导致工期延误,建设时间过长,投产后新产品市场错过黄金期而导致亏损。内部控制规范能否有更好的预防性措施或规定。

五.《固定资产》规范第三条:“……

(三)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臵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固定资产投资

预算、工程进度、验收使用、维护保养、内部调剂、报废处臵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般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归机动部门,价值管理归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报废处臵、内部调剂往往与财务部门的管理相脱节,甚至有些企业固定资产多年没有进行盘点,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规范》能否在这些方面作更详细的规定。

六.《销售与收款》规范第七条:“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销售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或者管区、管户调整,防范销售人员将企业客户资源变为个人私属资源从事舞弊活动,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企业销售人员在一定期间进行岗位轮换,客观上能够防止舞弊的产生,但不能理解的太简单,在岗位轮换时,新接任的人员能否适应或胜任原销售人员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需要谨慎对待。销售人员在销售岗位时间过长确实有产生将企业客户资源变为个人私属资源的可能,但却不能一概而论,《规范》能否对此问题作更细的规定。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销售部门应当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企业的一般做法是将那些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交由企业的法律事务部门去催收,而只将账龄较短的应收账款交由销售部门催收,这种做法是否适当,《规范》应给出明确规定。

七.《筹资》规范第十七条:“……企业应当结合偿债能力、资金结构等,保持足够的现金流量,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利息或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等。”老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举借了很多政

策性贷款,致使负债率较高,市场经济时期,老企业也要发展,要上项目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但却受负债率较高的影响很难进行外部筹资,此种情况应有政策扶持,不能仅仅考虑偿债能力。

八.《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应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同步实施,并且上市公司要先于非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企业会计准则》起辅助作用。

九.对具体规范编号的建议:

1、货币资金;

2、采购与付款;

3、存货;

4、对外投资;

5、对子公司的控制;

6、工程项目;

7、固定资产;

8、销售与收款;

9、筹资;

10、担保;

11、成本费用;

12、财务报告编制;

13、信息披露;

14、合同;

15、预算;

16、人力资源政策;

17、计算机信息系统。

4.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四

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企业文化旨在培育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功能,具有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功能,具有指明共同努力方向的目标导向功能。以及促进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功能。

然而,实际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绝不是直接的。有没有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同样在商场上纵横驰骋取得重大成功的企业并不鲜见,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是在取得很大成功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的。这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绩效不是短期直接有效的,是长期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长期逐渐显现的,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打造百年企业、培育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看,企业可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使内外素质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其能从长远的目标来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为生产力的提高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如果一切从眼前的利益出发,本着能兼则兼,甚至能骗则骗的经营思想,虽然可能会取得一时的经济效益,但这样的企业不可能长久。现在,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企业生生死死的现象,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不重视企业本身的文化建设,忽略了企业自身质量的锻造,一但市场发生了变化,竞争者增加或增强,就会被别人远远地抛在后面。这样的教训已非常多了。

树立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基础。“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平等对待员工”、“倡导团队精神”等是企业的行为准则。在 文化的中,制度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制度作为一种文化,与一般意义的文化不同,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制度文化是在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表现出的无形文化。制度文化能够超越企业家个人的 寿命,从而保证了企业持续经营与长远发展。

5.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五

发布时间:2009-5-

5信息来源:

近年来,承德县中小企业局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加强政策指导,坚持依法行政,着力优化环境,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搞好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的颁布和施施,标志着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学习好、运用好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是发挥好部门职能作用的重要一环。《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颁布以来,我局狠抓了一法、一条例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局机关内部学习。将一法、一条例发放到每个人,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在组织集中听辅导和培训的基础上,把一法、一条例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重点内容摘要刊登在板报上,每周一个重点条款供全局人员学习、熟记,在学懂、吃透的基础上,进行单独学习考试,将考试结果作为公务员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

二是搞好面向政府相关部门和重点骨干企业及支柱产业的学习宣传。一法、一条例实施后,我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由县委办和政府办联合组织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58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利用2个双休日,集中学习了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县制定出台的配套政策措施。各职能部门制定了鼓励支持的措施,并由县中小企业局负责对涉及部门落实的问题进行综合协调,增强了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形成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企业负责人获取了政策信息,找准了自身发展的方向。

三是面向社会进行宣传。为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组织活动宣传《条例》。在《承德县周讯》上连续介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将《条例》涉及的政府职责、财政支持、税收支持、金融支持等九大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了阐释;在县报上用问答形式以五分之一的版面分九次刊发一法、一条例重点内容;县局抽调6名工作人员、印刷1500份传单、制作3块展版,历时1个月,在县中心广场组织专题宣传活动,接受咨询者的咨询。还聘请市党校专家来我县共同研讨如何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通过这些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制定配套措施办法

我县县委、县政府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中小企业、工商、税务等经济发展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政策措施、制度规范、法规执行等方面保证了政策法规支持工作机制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性文件,为把这些落实到实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局采用综合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做了3次不同层面的调研活动。针对我县前置审查审批方面还存在的一些不符合规定的程序和规定。建议县委、县政府办公室牵头,中小企业局具体联络,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承德县保护扶持重点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全县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意见》、《关于对上板城电子工业园区实行若干优惠政策的决定》、《鼓励投资优惠政策》等鼓励支持的政策措施,对708个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审核,取消了23个行政审批项目,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办事效率。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等涉及七大环境方面的制度1000多条,规范执法措施近300条,修改、废止过时的规定700多条。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环保、建设、中小企业等14个部门进驻中心,实行“一口对外、一门受理、一次告知、一站办公、一地办结”“五个一”工作程序,实施“九放宽七支持”市场准入政策,使软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发挥政策措施的规范作用,扼制不合理的收费行为。不合理的乱收费,反映了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侵犯。石材业在我县是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财政贡献逐年增加。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个别部门借机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影响了企业投资热情和行业的健康发展。鉴此,局长带队,对石材行业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写出了《放宽政策,但不放松管理;减轻负担,但不减少税源》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召开了由人大、政协和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重点石材企业负责人共同参加的石材产业发展座谈会,认真研究、讨论了我县石材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制定扶持措施,抽调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中小企业等部门专职人员对涉及石材业收费的国土、环保、水务、工商等9个部门42项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核实,依法对不合理的收费进行废、减、免等措施,并出台了《石材工业区企业行政事业性规费统一征收标准》的政策措施,对涉及到石材产业收费项目实行一费制,由管委会依照标准统一征收,其它部门不得进区再收费。

三是发挥政策的支持作用,支持调整产业结构,扶持成长型企业和产业。针对我县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近年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营造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氛围。我局在了解到承德市有不少成长性强、有发展前景的电子仪器仪表企业欲拓展发展空间,寻求项目用地的信息后,多方收集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产业集群和园区发展的政策信息,建立了电子产业园区,一期引进了16家电子仪器仪表企业。提请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制定了《关于对上板城电子工业园区实行若干优惠政策的决定》的政策措施,还规定设立我县科技进步奖励基金,对进入园区的外来投资企业,将其上缴税金按一定比例逐年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扩大再生产。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一期占地330亩,由16家高新企业为主组成的高标准、高科技的电子工业园区。二期计划占地130亩,已有5家电子仪器仪表签定了入驻意向。还出台对自主创新的奖励措施,积极引导其它行业开展创新活动,促进了全县骨干企业素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是发挥政策措施的引导作用,形成 “招商、亲商、安商”的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为了创造更加开放的招商引资环境,我县出台了《承德县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对于在县内投资的企业给予全新的优惠政策,让利于商,视外商如亲人、全心全意帮助、扶持企业,促进其快速发展。我局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纵向延长产业链,横向聚集产业群,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提升工业化水平。今年6月份,由我局提议,县委、政府组织专人将我县民营经济引资项目进行整理、汇编,印制成册,从我局、发改局、工商局抽调骨干力量,奔赴北京、天津、唐山等地,与当地民营企业协会沟通、洽谈,为双方的民营企业搭建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公共平台。目前,已有3个项目签定了合作协议,5个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通过此次活动,民营企业家增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了政府服务企业的形象。

三、完善政策法规工作机制

6.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六

1"营改增"的具体概念

"营改增"实际上是指我国缴纳的营业税项目改为应缴纳增值税项目, 即营业税改增值税。在我国, 增值税主要是指对我国境内加工修理劳务、销售货物、进口货物的个人以及单位征收增值额的税种[1]。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提供应该缴纳税收的劳务以及转让无形资产的个人以及单位征收营业额的税种之一。"营改增"可以通过减少施工企业的纳税环节来降低施工企业税负, 从而推动施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税负的主要影响

(一) "营改增"减少了施工企业的重复纳税

营业税改增值税从一定程度上给施工企业税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企业重复纳税问题。主要从一下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 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 施工企业要缴纳在建筑材料采购时的进项税额, 同时要缴纳施工企业工程建设中流通环节的营业税, 在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竣工后也要缴纳部分营业税, 施工企业的这种重复征税现象给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而"营改增"可以有效的扭转这个局面[2]。第二, 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降低分包过程中施工企业重复纳税的问题, 施工企业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 有时会采用联合投标, 投标工作完成后再分包工程, 这样可以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但是这种施工企业的招投标方式使得施工单位不能与分包工程单位单独签订施工合同而要求施工企业自己缴纳工程税金。在实际的施工企业工程建设中, 分包合同的缺乏也带来了企业重复纳税现象, "营改增"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使施工企业的进项税额来代替销项税额, 保证施工企业纳税环节的规范合理。

(二) "营改增"为施工企业税负的财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在180天内完成进项税额的确认工作, 但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广, 增值税发票的采集与整理工作难度增加, 从而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确认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 "营改增"之前施工企业的营业税中, 会计核算只要核算两个科目包括营业税与应收税费, 但是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 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增值税增加了多个账户, 包括4个施工企业销项税额科目与5个施工企业进项税额[3]。账户的增多也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施工企业在入账金额中也减少了企业固定资产与企业入账金额的累计折旧金额, 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金额。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施工企业的增值税发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统一规范, 增加了施工企业对增值税发票的使用、管理以及报税等工作的难度, 导致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工作量加大, 财务工作出错率增高。

3"营改增"后对施工企业税负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一) 施工企业要合理规划企业税收, 减少税负

"营改增"之后, 施工企业增值税的规划空间不断增大, 施工企业要合理分析会计数据信息, 合理规划企业税收。施工企业要从企业固定资产运输费以及采购税收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 有效抵扣施工企业的进项税额。同时施工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分支结构, 将独立法人的子公司优化为一般纳税人, 也可以在施工企业与施工企业子公司两者之间抵扣进项税额, 从根本上减少施工企业的税负。

(二) 通过优化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来降低企业税负

"营改增"改革是对施工企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施工企业应从经营管理方式处入手, 采用精细化的施工企业管理模式, 使"营改增"在企业税负影响中顺利过渡, 有效降低施工企业成本[4]。同时施工企业在招投标工作中, 尽量选用能够抵扣进项税额的供应商, 对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的预算工作加大管理力度, 减轻"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税负的压力。

4结语

总而言之, "营改增"税收体制的改革对施工企业税负产生了不可估计的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 要求施工企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 采用应对"营改增"的科学管理方法, 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 积极应对施工企业税负增加的压力, 确保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詹敏."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与建议[J].会计之友, 2014, 02:99-102.

[2]王冀.试论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09:262-263.

[3]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商业研究, 2013, 01:145-150.

7.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篇七

专业论文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

在一个企业中,因为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的员工的行为举止都会渗透着和这种企业文化想关联的精神面貌和具体行为。从企业文化兴起以来,就有众多的学者研究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建立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通过分析蒙牛的企业文化来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泰勒曾经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说:“文化或者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艺术,法律等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其他的一些能力和习惯。”企业文化是指任何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之中形成的所有人都认同的并且遵守的价值观和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不会立刻形成现金的流入,但是能在人的思想层面影响着员工的行为以及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及现金流。不管一个企业的文化是积极的好的,还是消极的坏的都会对企业的员工有一定的引导力和凝聚力,能将各种行为表现的人的兴趣,目的等及因为这些因素所产生的行为有机的统一起来,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企业长期的文化建设的最好的反映。

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高速快速发展的必要因素。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根据企业的长期规划建立一套可以共享,并且能够促进企业的正常运作和长期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建立企业文化的步骤:

一、从想法做起

要确定企业中所有人的共同的价值观。比如所有的可口可乐的员工都无一例外的认为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好喝。企业的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特别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其决定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发展好坏,和企业是否能够长时间的存续。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高,很多产品从根本的效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在这个时候企业的竞争更多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一个企业存在的最终的目标就是服务于社会,在取得利润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想法做起,就是要从内心深处培养企业所有员工的正面的企业精神,在最大的限度之内激发大多数员工的还未投入工作中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企业建立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和最主要的内容。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就是指,企业的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由企业的历史,文化和一届届领导人的行为共同形成的,并且通过优质的概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孕育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不能建立于当代社会发展相违背的企业精神。要建立正面,积极的企业精神,不能建立有悖于企业正常发展的,松散的企业精神。而且,企业精神不仅仅要反映企业的本质,还要反映出企业所在行业的基本特征。例如一个餐饮行业不能建立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企业精神,而应该建立一种“仔细,认真,贴心”的企业精神。

二、将企业文化传递给企业员工

可以从企业大楼的标语,员工的工作服,产品的标识等来宣传自己企业的企业精神。在企业文化的大量扩散中,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所推崇的企业文化是不是合适宜的,如果现在所宣传的是对企业不利的,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改进。

其次应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行为的指正。一方面应该对企业现在在职的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培训,另一方面应该对新进的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的岗前培训中宣传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使得新员工能够从开始就以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约束力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环境影响

从古至今,不但人影响着环境,环境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所以,建立企业文化应该认真分析孕育这种企业文化的环境影响因子,使得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种种对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环境因子成为建立企业文化的动力。具体实施中,首先应该保持企业内部的卫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生整洁,其次应该举办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例如企业文化艺术节,企业文化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

四、内外兼修,塑造高质量的产品形象

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和企业产品在客户心中的形象相一致。企业应该在建立企业文化同时,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做多独特的技术特长和别人无法模仿到的产品的特色。正所谓“创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无数的例子证明企业创立了品牌就要好好爱护自己的品牌,如果一个企业千辛万苦的创立了品牌,可是不好好的爱护,那么很可能在一夜之间所有曾经的辉煌化为历史的记忆。要让企业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展现企业的精华。要做到经营理念和长期战略的一致,要做好企业文化的各种传输方式表达的理念一致,为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好地基。

在成功的建立企业文化之后,就应该让所有人都记住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通常是标语,这样不但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熟记自己企业文化,消费者也很容易在不经意间记住企业的标语。即使我们很少用心去记一个企业的标语,但是我们总能说出一些企业的标语,因为它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无孔不入,总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记住代表一个企业文化的句子。

例如蒙牛的企业文化标语“做质量最好,最专业,最专注的乳制品企业”这句话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一是产品的特征,作为一家生产企业,不断求得更好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二是企业的特点,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的牛奶制造商,是其过去事业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三是突出蒙牛的工作态度,乳品行业关系消费者的健康,任何为追求短期收益行为都有可能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损害,进而危害企业的声誉,因此坚持专注于乳品行业、专注于乳品品质与技术的不断改进,是每个蒙牛人所必须遵循企业文化。

建立企业文化需要建立一些积极向上,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正面的企业文化在一定层面一定会加快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王闪闪.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激励的作用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3]企业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简介:

槐波娟(1994-),女,汉族,陕西乾县人,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8.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八

我市建市晚。大中型企业发展起步晚,数量少、速度慢,较先进的兄弟市有不小差距。而小微型企业则在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有相当的份额,解决了我市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总体上看,我市小微型企业普遍从业人员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较多。主要表现在,创业困难大。据了解,我市小微型企业生存年限偏低,创业者陷入“开办——关闭——再创业——再倒闭”的困境。浪费资金,挫伤了积极性,融资难度大,很多小微型企业靠民间借贷进行投资,风险很大。为扶持我市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用足用活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着力重点扶持大学生、退役军人、有志者自主创业,提高创业补助、贷款担保、贴息补贴、培训及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

二、简化创业手续,优化发展环境。放宽投资领域、登记条件、经营场所及投资额度限制,清理不当收费,规范审批行为。

三、降低门滥,加强金融支持。适当提高对小微型企业担保贷款的比例,采取低息或减免办法,创新信贷品种,加强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建设,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四、健全对小微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对小微型企业开展创业培训,提供信息咨询,专家服务等。以社会化服务,引导中介组织为小

9.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九

一、金融危机的一般特征

由于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金融危机表现为与以往金融危机所不同的特征,过去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而此次金融危机引起西方主要国家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波动,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具体来讲此次金融危机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严重的破坏性

金融危机不仅导致一国经济的剧烈震荡,打击一国外汇管理制度、货币大幅贬值、股市狂泻、利率升高、抑制投资、经济增长急速下降,甚至引起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而且其影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延续。

(二)波及的广泛性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深,各国在经济、金融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每个国家都是全球经济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通过贸易或金融的渠道波及其他国家并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金融危机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使得阿根廷、巴西、秘鲁遭受了强烈的冲击,并波及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加拿大、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等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自7月2日泰币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价值由市场来决定,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相继出现大幅波动。

(三)快速的传染性

由于国际间资金调度的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和快速的信息传递,使一国的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的波及效应和因经济、政治、文明等各方面的相似性而起快速传染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迅速传到周边国家或国际资本市场,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年5月从泰铢贬值开始,很快蔓延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国家,到9月份,危机就扩大到日本、韩国,冲击香港和台湾,然后波及到美国、欧盟和俄罗斯。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木竹加工产业、冶金选矿企业和房地产业影响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是全国南方四十八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同时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可供开发的矿产达28个品种,其中梅仙铅锌矿品位高、金属储量多达260万吨,居华东地区之首。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对外经济往来十分密切,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尤溪县经济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一)出口商品受阻

尤溪县出口贸易受到的冲击反映在不同产业受到的冲击程度也不相同。从出口商品的结构看,90年代以来,初级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05-2007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逐年升高。在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是农副产品、建材业和化工产品。木竹加工产业是我县三大支柱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几年通过“引好一个项目、扶强一个企业、做优一个产业”的“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有了较快发展。全县现有木竹加工企业179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105家,竹材加工企业74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规模以上47家。每年约消化木材30万立方米,毛竹700万根。主要产品有胶合板、指节材、涂装板、细木工板、竹胶板、竹地板、木竹工艺品等。2007年,木竹加工产业产值约为9亿多元,约占全县GDP的15%。2008年1-7月份,规模以上木竹加工企业总产值约为5亿元。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尤溪县出口商品无论从出口数量还是从出口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又严重的影响到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了尤溪县的出口贸易

(二)对铅锌业发展的影响

铅锌行业成为了我县财政收入支柱和重点行业,也是推动我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6年和2007年由于铅锌金属价格大幅上涨,铅锌行业上缴各项税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受市场供求关系及铅锌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以来铅金属价格小幅上涨,而锌金属价格大幅下滑。2007年铅金属平均价格约为18000元/吨,锌金属平均价格约为25000元/吨。据专业人士预测,2008年铅金属平均价格约为19000元/吨,比2007年上升1000元/吨;锌金属平均价格约为17000元/吨,比2007年下降8000元/吨。在我县铅锌产品中,铅精矿所占比重为1/5,锌精矿所占比重为4/5,因此铅金属价格小幅上涨,远远无法弥补锌金属价格下降所带来对销售收入的负面影响。导致下半年以来除金东公司正常生产以外,其余的采选企业全部停产。

(三)房地产有价无市,房地产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我县丽景花园、大儒名城和沈郎花园商品房交易低迷,一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大部分房产建筑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投资增长幅度放缓,土地出让受阻,例如今年许多宗出让地公告后无人报名,直接影响了我县财政收入。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经济增长结构

目前,从尤溪县经济结构的整体看,不合理的结构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层次低,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低和地区布局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为此,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和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需要结合具体实际,以经济结构长期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导向,改进现有产业结构中的弊端,引入新的结构因素。就目前尤溪县的情况看,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增长点优势已经衰退,新的支柱产业没有形成,在经济新旧增长点之间存在着“转换缺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断档”现象。在新的产业优势没形成之前,完全可以加本地区优势产业的改造力度,通过改进现有设备,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是今后增强经济实力的关键。同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可以更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形成大兵团作战的气势,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后劲,同时也有利于在国外融资。近年来尤溪县经济的腾飞也得益于中小企业,因此在今后私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充分的发挥中小企业机动灵活的特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于那些技术设备、管理条件好的个体私营企业应允许进军国际市场,让其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量。

(三)加快水东新区开发,稳定房地产市场

我县财政,从预算安排来讲,主要是保工资和正常运转,大部分办事资金要靠土地出让金收入,如果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商品房卖不动,那我县财政的发展就很困难了。所以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水东新区开发,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之,防范金融危机需要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协调,并不是某一部门的单独责任,不仅是金融业应制定严密的监管措施,提高自身应付突发金融事件的能力,工业、农业、教育科技等各行业也应致力于发展自身经济实力,努力与开放后的世界经济接轨,不断调整其产业、产品结构,增强科技含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摘要: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来自国际的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金融危机。文章拟通过在分析金融危机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木竹加工产业、台金选矿企业和房地产业等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忠文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再认识[J]消费导刊2008(9): 90-91

【2】胡勤华国际金融危机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04(35): 50-51

【3】安辉当代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其理论阐释[J]财经问题研究2003 (2):42-46

10.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十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关于公司投资效率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Jensen和Meckling (1976) 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中论述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代理矛盾,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企业多余的资金去投资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 从而导致公司投资过度。崔萍 (2006) 通过运用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等公司治理理论构建了一个研究公司投资不足模型, 并且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投资不足。饶育蕾, 汪玉英 (2006)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过度投资是上市公司投资的普遍表现, 符合现金流假说。

关于大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La Porta等 (1999) 证明了, 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公司中存在控制股东。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投资, 为了追求自利最大化的目标而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的资源性投资扩张, 取得了大量的超过现金流价值的控制性资源 (La Porta等1999;Claessens等2000) , 郝颖 (2007) 构建了大股东代理问题下的公司收益模型, 指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会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 企业可能存在过度投资现象。此外, 根据萨缪尔森经济学的理论, 宏观经济因素对微观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是从利率, 市场需求、企业家对于经济的预期等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

基于上述理论,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1) 在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 支持信息不对策理论为基础的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说; (2) 在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存在投资过度的非效率投资, 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3) 企业的投资不足会随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扩大有所缓解; (4) 企业的投资过度会随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的扩大有所加剧。

二、研究设计

本文以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类的最终控制为民营控股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根据研究目的, 对样本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了选取: (1) 剔除了ST、PT以及一些具有异常值的公司; (2) 考虑的是大股东对企业控制性的影响, 剔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10%的样本。最终得到149家样本公司的数据。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色诺芬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以及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股东研究数据库。使用Excel, SPSS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变量选取包括: (1) 因变量为I/K, 表示投资规模, 其中I为固定资产原值,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的年度变化值, K为年初总资产。 (2) 解释变量Cf/K为自由现金流与期初总资产的比值, 其中Cf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3) 解释变量CAF为Cf/K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比率F的乘积, 可以表示两权分离程度与投资之间关系。其中F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比例, 根据La Porta et.al (1999) 的衡量方法, 控制权为控制链条中控股比例最小的比例, 现金流权是控制链条上各层控股比例的乘积。 (4) QF表示托宾Q与自由现金流Cf的乘积。 (5) QFF表示QF与分离比率F的乘积。 (6) MF表示控股股东性质与分离率的乘积。当国有控股时M=0, 民营控股时M=1。 (7) Lasset表示期初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本文借鉴Fazzari等 (1988) 和Vogt (1994) 的托宾Q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回归模型为:I/K=α+β1CAF+β2QF+β3Cf+β4QFF+β5MF+β6Lasset。

三、研究结果分析

其一, 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

表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由表1可以看出, 样本企业成长性比较低, 均值仅为0.66, 同时, 投资规模也比较低, 这个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投资者及企业都对市场的预期不高, 导致了整个制造类的行业成长性不高。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率的最大值高达6.6, 可见控股股东仅用很少的股权就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的现象比较严重。自由现金流量的均值为0.05, 比较小, 这从侧面反映了企业投资不足的原因。其二, 回归结果与分析, 如表2所示。

a.Dependent Variable:Invest.上述系数已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1的显著性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 QF的系数符号为正, 则表明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是由融资约束下的投资不足造成的 (Vogt (1994) ) , 符合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的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设, 支持假设 (1) 。QFF的系数为负, 说明随着最终控制人的两权分离程度的在一定范围增大, 企业的投资不足程度会随着两权分离程度的增大有所下降。也就是说最终控制人追求控制权私利的成本相对来说降低, 投资的需求增大, 所以降低了投资不足的行为。这说明了在宏观经济环境一定的情况下, 大股东还是倾向于利用“隧道效应”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支持假设 (3) 。MF的系数为-0.01, 说明随着两权分离的程度一定时, 民营控股企业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倾向比较小。

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投资不足的现象, 支持了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的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说与之前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结论不同。推测原因是2008年特殊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 民营控股的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了规避风险往往选择谨慎的投资的策略, 甚至减少投资, 而国有控股的企业由于所有人“缺位”和政府的支持对风险的反映意识比较差, 所以投资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本文研究的结论是在2008年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得出的, 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特殊性, 往往更具有针对性。要改变投资不足的现状, 有关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政策刺激企业投资, 如:降低利率来增强市场的信心, 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 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遏制大股东的控制权严重偏离现金流权的现象, 尽量避免企业的大股东通过金字塔式的较长股权链来控制企业。鉴于国有控股的企业的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比较差, 政府应该制定针对这类企业管理者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 如:实行企业经营业绩与管理者的薪酬相挂钩的绩效制度, 达到对管理者有效的监管, 使管理者有动力去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崔萍:《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 暨南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2]饶育蕾、汪玉英:《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5期。

[3]郝颖:《大股东控制下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为特征研究》, 重庆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4]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5]Stephen C Vogt.The cash flow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U.S manufacturing firms.Financial management 1994.

[6]Fazzari Steven M, R Glenn Hubbard, Bruce C Petersen.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 Investment.Brookings.Paperon Economic Activity, 1988;1.

[7]Jensen Michael, William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3.

[8]La Porta R.F., Lopez-de-Silanes, A.Shleifer and R.Vishny.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ournal of Finance, 1999;9.

11.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十一

摘要:ERP作为企业资源计划和管理的集成,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资源核心的财务管理的运作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变革和影响,也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ERP及其深化应用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电网企业的生产、营销、物资供应、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财务和业务的集成是ERP深化应用的方向和发展空间,必将对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思想乃至整体的企业资源整合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如何加强企业财务ERP的管理和考核,提升ERP运用的熟练程度,推动和保障财务ERP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是企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ERP 深化应用 财务管理

一、构建ERP模式下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加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再造和人员素质提升,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和全球化挑战的重要途径。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转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入库、出库、销售、库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企业财务管理要实现权利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必须有三个条件:企业运作的所有环节必须与财务是紧密联系的;企业运作的所有过程状态都必须实时反映到财务上;财务结果必须尽快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者,使其能够迅速反应,改善业务或管理,提高绩效。然而这样的条件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是难以做到的。而ERP的应运而生并得到世界级企业的广泛运用使其充分发挥了企业生产链、供应链、销售链各个终端的业务融合并传载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类信息流上。由于企业资源的ERP集成可以使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生产环节无缝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数据的集中共享,可以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全面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发挥资金密集型企业的规模效益。国家电网公司自上而下的推进财务集约化为代表的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就是这一原则的基本体现,而作为执行层的地市公司在ERP深化应用阶段更是完整的领会了这一制度革新带给财务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1、精准的成本核算体现

准确的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在ERP手段的支撑下,财务不但能了解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的全部过程,而且伴随着它们的每一个作业,财务都有相应的反映,同时都有监控。通过ERP的运用,洛阳公司财务部加强了资本性支出类和成本费用类项目流程控制和费用合理性的监控,通过给予项目结构的财务核算和预算控制对各类项目的费用发生情况有准确的记载。小到一个螺丝,大到一台变压器,其采购申请、招标结果、合同履约情况、发货和收货状态以及相应的价值形态都得到了完全的展现,信息即搜即得,项目和资金流转过程一目了然。

2、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当出现危机时能够快速反应给决策者,避免因信息不流畅而出现的决策失误。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与外部单位合同的签订是经济业务和法律环境下不可或缺的履约方式,而由此产实际业务需要对合同细则的详细了解,否则会产生相应的财务和法律风险。实际工作中通过供应商和客户对应收、预收账款,应付、预付账款的总账操作和统驭科目的管理,针对不同的往来款项收付,可以通过经济法律业务与ERP的融合以及各类审批制度能够使其风险降低到能控、可控、再控的程度。

3、准确的预算管理制度 ERP的预算控制功能可以促使财务应该对公司的业务起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作用。使得企业能够在数据的基础上,准确地去做好各业务、各单位、各产品、各部门、各费用科目的预算工作。并且能够做到按月分解和及时调整,让每一科目的费用都能够实时报告到他应该承担责任的部门负责人,并且可以和它的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预警或禁止信息。同时通过对各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下达,可以加强采购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合作力度,从项目的申请到订单下达、库存情况的使用,各类采购需求和资金概算紧密结合,只有加强各类物资的流转速度,保障物资材料设备发货准确才能确保项目的正常执行。从而也最终保障了项目决算的正确、有效。

4、严格的资金管理过程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对财务的管理,说到底是对资金流量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不只是事后算帐、做帐、统计、结算,而必须是把财务资金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之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企业洽谈合同、收取订单乃至再前面的项目可研论证和规划设计开始,就必须认真考虑企业的财务和赢利能力,以保证企业取得最大的效益。ERP对企业的流程进行重组,国网公司、省公司对大多数物资进行统一的收发货管理,使地市公司减少了物资采购与财务之间的穿梭往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采购和财务之间“墙”的推倒,使得财务能够掌握采购计划的全部信息,不仅能够做好资金和付款计划,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漏洞,加速了各类票据和资金的流动,减少了人为控制的难度和随意性。

5、快速的财务报表出具

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只能在年终提供财务报告,虽然改进的财务报告可以提供中期的财务报告,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环境下,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等要求获得及时的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大量的信息存储在企业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在这种随机的存储方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核算方式和报表计算,通过不同的报表处理模块,获得相应的基本财务报告外,还可以获得各种各类的分部报表如电费构成的报表、各类项目发生和转资的报表等。同时,报表的实时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最终可以形成报表实时取得,一键式生成。财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精力投入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财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将企业财务人员由“账房先生”到“军师”的角色转变。

二、ERP的运用已经到了深化应用和最终完善的阶段,如何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保障ERP在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各要素管理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ERP的机能得以最完备的体现。结合工作的实际,特做如下的建议和说明:

1.FMIS中的报表取数和分析功能弱化,ERP代替FMIS后各类成本费用类特别是各类资本性支出待摊费用的的分析统计报表没有做安排,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对此类费用的即时监督和核查功能无法得以实现,往往造成后期问题出现后再去通过账务处理和若干回溯事项加以修正,费时费力。相应的,ERP在运转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市公司执行层面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跨业务模块的查询、分析以及统计的需求。建议通过各类开发性报表和预算控制功能的优化和开发加强这一功能的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取数和分析应该保证简洁、有效、有穿透性,开发的工具应尽量体现人性化,易用性和维持与上级平台数据特性的有机统一。

2.财务工作是各类业务的归集地,更是凸现各业务部门管理能力的窗口。ERP中财务指标的内涵应更加深远,尽量体现出ERP管理的精髓。集成凭证是这一理念的重要反映,很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除工程物资类的采购大体能够实现之外,其他类的支出基本上流于形式,回归原路。作为促进ERP深化应用的省公司督导指标得分情况已近趋同,并不能真实反映各公司的管理现状和ERP流转的适应程度,指标的深度和广度亟待开拓。跨业务部分的耦合程度和特别是资本性支出的各类业务应当作为深化应用的方向继续推进,成本费用类的各类业务包括员工报销系统应适时推出,并与全面预算管理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平台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ERP运用和解决机制。

3.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交流工作疏于开展,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省公司是决策和支持层,主要负责宏观的政策安排和项目督导,地市公司是决策执行层,主要负责具体业务的开展和运用。两者的有机衔接和配合以及问题解决的机制建设是培训和交流的主要落脚点。ERP如何更大程度的发挥功效,特别是作为执行层的地市公司如何做到执行一步到位、问题快速解决、工作不留死角是下一步需要提高和升华的重点。

4.ERP运用的重要环节是能够使业务流转顺畅,打通业务到财务的上下游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牵涉部门较多,往往有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但实际上因为各部门管理能力和实际人员状况不同造成许多业务肠梗阻。尤为突出的是项目结算和决算与实际进度的脱节,这里有地市公司的原因也有省公司的原因,但管理流程的梳理尤为重要,如何制定一个全面的加强业务流转和问题解决的机制愈发突出。

12.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优化建议研究 篇十二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为企业带来一种无纸化、无场所化的新兴管理模式, 影响和推动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 内部控制方式发生改变

会计信息化下, 由于会计账务的处理都是通过会计软件实现的, 企业的部分内部控制功能转移到计算机内, 如凭证借贷平衡检验, 使得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内控措施失去了意义。同时, 由于会计信息化协同处理和管理信息的全面集成, 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地分支机构在产、供、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及相关信息, 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

(二) 内部控制对象发生变化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 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实现了系统操作的无形化和信息储存的无纸化, 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对象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三) 内部控制范围发生变化

会计信息化下, 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 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人和制度, 而是逐步延伸到企业外部和宏观环境, 涉及人、制度、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开发等几个不同的范围, 涉及到整个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网络的安全等多方面。

(四) 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变化

会计信息化下,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 数据输入环节在内部控制中的重点性日益凸显, 由原来的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及人员与岗位间的牵制制度等控制方式, 转变为以原始数据输入、会计信息的输出、人机交互处理及计算机系统间连接控制为重点的内部控制方式。

二、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新变化, 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能。

(一) 内部控制的风险加大

会计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加大了系统的控制风险。

1. 业务记录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会计人员只需录入原始的数据, 其他程序由计算机完成, 各项业务记录被存储于数据库和操作日志中, 业务记录的载体由纸质转变为磁质, 纸质的交易轨迹不复存在, 网络开放性、数据共享性使得对数据的修改或删除变得更加容易, 导致操作员对交易轨迹负责的法律效力被减弱, 使得事后的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控制难以发现必要的线索, 使得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 系统的授权批准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传统的会计操作系统,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牵制, 通过设置相互制约的会计岗位、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进行相互稽核牵制, 设置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序, 其授权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人员的签名或印章。但信息化系统下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 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 易被窃取且不易被发现, 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3. 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使大量的会计信息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 计算机病毒感染、黑客入侵、使用人员违规操作都可能使会计信息面临被截取、篡改、泄漏的安全风险, 也会造成计算机系统故障或信息系统崩溃。

(二) 企业内部控制效能降低

由于信息系统操作的无形化致使数据的输入、输出与处理均处于信息系统的自动控制状态, 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的机会, 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企业内部控制效能的降低。

1. 管理控制方面。

由于会计系统信息化后功能的集中, 导致职责的集中, 职责分离执行不力, 无法避免执行人员的串通舞弊现象, 使越权操作成为可能, 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违规操作, 那么再严密的内部控制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2. 系统控制方面。

会计信息系统很难在不同制造商的会计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上实现完全的数据共享, 且不同品牌的财务软件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 会计信息系统间缺乏兼容性, 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做法不一致, 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财务软件缺乏必要的审计接口, 很难为企业内外部审计保留和提供充分的审计线索, 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内部监督方面。

企业内部监督包括内部稽核、内部审计、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全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也要求内部监督更加全面和完善, 如定期稽核会计信息、审核账务处理的合法合规性、监督企业内部授权审批制度和财产保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 但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很少考虑审计工作的需要, 加大了稽核与审计的难度。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对策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提高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 制定企业内部操作管理制度。

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加强会计数据的输入及输出管理、信息处理管理、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

(1) 会计数据的输入及输出管理。企业应加强对输入、输出数据的控制, 在程序内设置多道审核, 对业务的不同层面分别进行审核, 严格控制和检验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 力求在取得原始信息的同时, 有效控制信息传递损耗和人为操作错漏;对不同岗位人员规定不同的输出权限, 以保证输出信息的正确、可靠、保密。

(2) 信息处理管理。企业对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 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使管理幅度增大、层次减少, 企业必须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 并通过部门设置、人员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控制对信息的处理过程, 防止非法或越权操作,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如会计部门负责记录业务的职能便不可再兼具执行业务、保管资产等职能。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 建立操作日志制度, 对所有操作留有记录, 对已记账和已结账业务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 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

(3) 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各种档案均应安排专人管理, 通过定期检查和备份系统运行过程中生成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 定期对磁性介质进行防磁和防病毒工作, 防止由于存储介质的损坏使会计信息泄漏或丢失。企业还应对输出的磁介质的会计资料及时贴上外部标签, 以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 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2. 加强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应加强对授权审批活动的控制, 如可从业务范围出发, 将整个网络信息系统分级管理, 层层负责, 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通过密码设置和分组管理, 各项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只能授予不同岗位的用户, 每一用户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 以强化内部牵制。

3.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上机操作规范, 实施多级口令控制, 定期更换密码, 防止数据被篡改。企业应采用三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企业内部网, 利用中间代理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 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应在系统与互联网之间安装防火墙, 系统内部安装防病毒软件, 以阻止外界病毒及“黑客”的入侵, 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应通过设置外部访问区域, 实现企业应用系统与外界的隔离。

(二) 提高内部控制效能

1. 培养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观念和信息观念。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企业应重视对相关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 并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和内部控制观念, 企业应以董事会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 完善履行其监控、引导和监督责任, 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2. 加强系统控制。

首先, 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企业所采用的信息化会计系统控制应符合相关国家政策、基本会计准则的规定, 系统程序控制应设置合理, 并要结合企业自身具体业务的需求, 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功能模块。其次, 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为了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定期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检查和维护, 并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同时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定时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更新或升级, 并定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3.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 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因而是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人机”对话的特殊形势下, 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 有助于确定信息化下会计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 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通过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 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 可以做到账表相符;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 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可见, 企业只有结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特点, 建立与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势必对传统的内部控制产生一系列影响, 可能会使部分人员利用会计信息化中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进行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 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 根据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建立一套适合会计信息化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助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成为当前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孙美印.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J〕.理论界, 2007 (7) .

〔2〕苏惠芹.浅谈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统计与咨询, 2009 (2) .

〔3〕刘春燕.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9 (7) .

上一篇:二元一次方程趣味题下一篇: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