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声母(精选14篇)
1.对外汉语教学声母 篇一
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
(三)声母的教学
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声母的教学声母是大多数音节开头的部分,《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有21个。小学汉语拼音教材变通了拼写规则,把起隔音作用的y、w当作声母,这样声母就有23个了。
教声母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声母的本音不响亮。为了方便教学,教材给声母配上合适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如b,配上o,发bo的音。t,配上e,发te的音,这种形式叫呼读音。但还要强调读得轻短,以表示和音节的区别,同时也为拼音时发好声母的音做准备。
声母数量大,难点是发音。教声母的发音,既要教给学生发音的方法和发音的部位,又要多示范,多区别比较,在分辨中读准音,加深记忆。
教学b、p、m、f时,要指导学生发好唇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让气爆发出来。发b时不送气,发p时要送气,可让学生把手放在嘴前发音,体会这两个字母发音的不同。m是从鼻腔出气出声,f是下唇碰着上齿背,摩擦出声。
教学d、t、n、l时,要指导学生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爆发出来。发d时不送气,声带不颤动。发t时要送气。发n时从鼻子出气出声。发l时声带颤动,从舌头两边出气出声,叫做边音。有些方言区,n、l常常混淆,如把男(n2n)读成兰(l2n),把女(n[)读成吕(l[),把脑子(n3o zi)读成老子(l3o zi)等,这些地区要着重区分n、l的发音。
教学g、k、h时,指导学生抬起舌根,顶住上腭,再快速放开。发g时不送气,发k时送气,发h时舌根和软腭靠近,摩擦出气。有些方言地区h、f不分,如把发(f1)读成花(hu1),把蝴蝶(h* di6)读成扶蝶(f*di6),把爱护(4i h))读成爱父(4i f))。教学时要注意这两个字母的发音部位,可联系学生熟悉的词语,如h,可联系“喝水”一词;f,可联系“佛像”一词,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字母的发音。
教学j、q、x时,让学生舌面先靠近上腭,发j时舌面稍微离开上腭一些,让气挤出来,发q时要送气,发x时要摩擦出气。可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
早安汉语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与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2.对外汉语教学声母 篇二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 反映了某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并且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 过了这段周期流行语很有可能将不再流行。每个时期的流行语都能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最近几年中, 流行语无论在产生的数量上还是传播的速度上, 都是前所未有的。流行语以词和短语的表现形式为主, 也有一部分以固定格式的形式存在, 它是发展演变过程最短, 变化更新最快的词语。而与之前所出现的流行语相比, 在特点和形成原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对汉语流行语相当的重视。客观来看, 对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内语文教育, 我们的确只需要对汉语流行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毕竟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 时刻都感受甚至参与着汉语流行语的变迁。
但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学习者, 汉语流行语就成为学习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对近年来掀起的“汉语热”, 更多外国友人不仅想学习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汉语, 更希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的全貌, 以尽快地融入中国人的交际群体。因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口语教学中, 如果以培养汉语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 就必须关注流行语这一具有“俚语性质”的语言现象, 并给与其应有的教学地位。
流行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一是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汉语流行语具有动态性, 缺乏语言中基本词汇所要求的稳固性, 往往被很多研究者忽视。而流行语对丰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以及对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调整、修订均有很大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教学意义。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并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汉语的交际群体。流行语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变化, 使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当下的汉语实际交际当中。与此同时, 汉语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超常的表达效果必然会刺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的交际能力。
三、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建议
1.教学的灵活性。这是口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 应选择当下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甚至已进入日常基本语汇, 但字典词典未进行收录或未对其意义新解进行准确收录的流行语汇。追求时效性也是实际教学中应当被注意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在教学实践发生的当下或几个月、一年等作为时间尺度进行搜索, 时间跨度不应过长。
2.教学的针对性。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 但并非杂乱无章, 教学中可按不同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总结归类, 这样既有利于讲授, 又便于汉语学习者有规律地学习。对于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与该行业相关的流行语或行业名词的流行新解;对于以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当地的流行语, 甚至适当适时地引入当地流行的方言。
教学中, 既可作单一分类, 也可以将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从而提高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中, 除了校园外, 接触最多的交流人群是当地人, 他们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对于这种类似“浸润式”的方言接触, 我们不妨积极对待, 如在口语课堂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适时地引入一些方言常用词汇或者短语的教学, 每个方言词汇或短语都应给出对应的普通话表达, 这样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趣味性, 也加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3.教学的整体性。为了增强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中应注意对流行语的汉语应用范围及效果的讲解和辨析, 使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流行语的意义及作用。
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围, 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等, 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进行汉语流行语教学时如果不讲清具体流行语汇的应用范围可能导致语义的歧义或交际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好范围的应用。
此外, 汉语流行语丰富的感情色彩也应在汉语流行语教学中加以重视。语汇使用效果是调侃、讽刺、自嘲或其他某种情绪, 都应加以适当说明。
3.对外汉语教学声母 篇三
关键词:偏误分析;正迁移;负迁移;f[f];对比性偏误
一、引言
中韩同属汉文化圈,中国和韩国从历史到文化的关联又是十分紧密的。在韩国语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汉字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词原有的意义已经有所改变,但是在发音上,极其相似,又有所不同 。汉语拼音由“声母+韵母”两部分组成,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韵母主要由元音和元音与一部分辅音的组合构成。韩语由“子音(即辅音)+母音(即元音或元音+子音)”组成。汉语拼音和韩语在音节的大体结构上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
根据偏误分析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 ,在对韩国人的语音教学中,韩国人较其他国籍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在音素的具体形态、发音方法、发音部位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韩国人经常有意无意地用韩国语语的近似音来代替汉语拼音,从而造成较难纠正的发音偏误。
二、综述
文艳(2009)指出学生将唇齿音f[f],误发为汉语双唇b[p]或者韩语的?[p‘],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唇齿音f[f],即用汉语的双唇b[p]或者韩语的?[p‘]来代替。
余诗隽(2007)分析认为,韩国学生唇齿清擦音f[f],双唇不送气清塞音b[p]和双唇送气塞音p[p‘]相混淆,误以为“f]和b[P]、pip‘]音值相等,在该读f[f]的时候,读成了b[p]或pip‘];而在该读b[P]、P[P‘]时又读成了f[f],似乎f[f]和b[p]、pip‘]不分。所以常发生上述的错误。其在解释原因的时候说韩国的《训民正音》中就没有唇齿音[f],只有双唇音[p]、[P‘]、[P]、[b]。更进一步指出,这种错误的源头。是由于汉语古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韩国自古使用汉字。后又取汉字的音训标记自己的语言,直到现在,韩语仍然保持了“古无轻唇音”的传统,所以韩国人总是f[f]、b[P]、PIP‘]不分了。
林基杰(2010)认为:韩国李朝世宗大王创制的《训民正音》是韩国的语音规范,但没有[f]这个音,所以,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常用P[p]来代替声母f[f]。经老师讲解、示范,学生一般都能发出来,但碰到具体的汉字时。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又常常用双唇音来代替f[f]。其进一步指出:f[f]键是,发音时上齿轻抵下唇,让气流从唇齿之间出去,韩国学生常不能做到上齿抵下唇,(他们在英语发音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professor里的[f]。
许佳思(2014)文指出韩国学生之所以把汉语中的 f[f] 等同于b[p]、p[p?],是因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f[f],并且很多汉源词都是用b[p]、p[p?] 来代替 f[f], 因此韩国学生对于 f[f] 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常与双唇音 b[p]、p[p?] 混淆所以产生偏误。
赵林林(2014)认为韩国成年人学习汉语出现“f”、“b”、“p”之间的偏误是由主要是于,韩国语的《训民正音》语音系统中并没有唇齿音“f”,受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头脑中都是韩国语的思维模式,所以很容易发出母语系统中的相似音。
王捷(2014)将这个偏误分析为:现代汉语拼音中有些发音是韩语中所没有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将所学汉语发音混淆 例如:法国(faguo),学生常常读成“paguo”受第一语言影响,误读汉语的声母学生会将豆腐(dofu),为“dobu”。
洪小熙(2008)指出韩语中没有轻唇音f[f]。初学汉语的韩国人感到发f[f]很困难,往往把它发成双唇音送气清塞擦音P[P‘],因为韩语中也有一个音“?"[ P‘],发音部位、音方法和汉语的P[P‘]相同。由于韩语没有双唇和齿唇两套声母的不同,容易拿母语的P[P‘]来代替汉语的f[f]。
崔玉波(2007)经过汉韩的辅音系统的比较指出,韩国语中自古以来便没有轻唇音 f,所以韩国学生发这个音必然感到陌生。而且受汉字音的干扰经常将这个音与双唇音 b 或 p 相混淆。
王菲(2014)指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f,因而f的发音就成为对韩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韩国人常以p音来代替f音,有的也会用f音代替p音,所以常常可以听到他们说咖啡(kāpēi)飞机(pēijī)朋友(féngyou)。
洪凯云(2011)指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的概念,因此韩国学生对于f音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而常与双唇音 b、p 混淆。
三、结语
这样的论文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学生之所以发生这样的错误是由于,韩语中没有,而汉语中有,在母语的干扰下产生了负迁移。自己的母语系统中没有,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难点,因为这个音的发音方法、部位都是从没有过的,甚至舌头都不知道往哪儿摆。而当自己语言中有一个似乎,且听起来比较近似的时候,相似但是又很难区分,就很容易用它来替代。
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知道发音位置,但是没掌握发音方法,或者知道发音方法,但不知道发音位置,就会发生偏误 。要发好这个音并不难,关键是:1、把握好发音部位。2、发音方法。建立韩国学生最对唇齿音的概念,向学生说明并演示这个音的发音部位。这个音可以采用夸张演示、手势模拟、图示、对比辨听等等。但是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很先进的现在,应该加强这方面在教学中的运用,如:制作Flash动画,以及音波对比图就很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艷,韩国人汉语语音偏误研究概述及命题要点.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
[2]余诗隽,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及其对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林基杰,韩国人学汉语时在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林区教学,2010.
[4]许佳思,对韩汉语语音教学技巧探究,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赵林林,韩国成人汉语语音学习的问题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王捷,韩国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崔玉波,汉韩语音对比和汉字音分析及对韩汉语语音教学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7.
[9]王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韩国人学习汉语时的声母偏误及教学[J].郑州大学东方教育,2014.
4.汉语拼音 声母表韵母表 篇四
( 2 ) 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i 改用 y. 写成 yi (衣) , ya (呀) , ye (耶) ,yao (腰)you (忧) ,yan (烟) , yin (因) , yang (央) , ying (英) , yong (雍) .
( 3 ) u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u改用w. 写成 wu (乌) , wa (蛙) ,wo(窝) ,wai (歪) , wei (威) , wan (弯) , wen (温) , wang (汪) , weng (翁) .
( 5 ) ü行的韵母跟声母 j 、q 、x、y ,拼的时候,ü 写成u ,如 ju (居) , qu (区) , xu (虚) .
j-ü-ju j-ü-an-juan j-üe-jue j-ün-junq-ü-qu q-ü-an-quan q-üe-que x-ün-xunx-ü-xu x-ü-an-xuan x-üe-xue q-ün-quny-ü-yu y-üe-yue y-ü-an-yuan y-ün-yun
( 8 ) 音节是指 声母+韵母(两拼音节,如:ba) 或 声母+介母+韵母(三拼音节,如:huo),整体认读音节不分声母和韵母,直接拼读,也属于音节。
( 9 ) 标调方法:
1.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 e戴,要是i u一起来,谁在后边给谁戴。
5.对外汉语教学声母 篇五
【中文摘要】离合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离合词以其复杂的特性,成为对外汉语教与学的难点,近年来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离合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立足于教材的综合研究还略显不足。所以本文选取了《桥梁》这部对外汉语精品教材,以《桥梁》主课文和副课文中的全部离合词为研究对象,以杨庆蕙编著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为参考,对离合词的性质、特点、用法及常见偏误进行了探讨,最重要的是对教材中所有离合词一一加以考察,旨在为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离合词的学习与运用中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在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离合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各家对离合词的观点。由于到目前为止,关于离合词的性质尚存在争议,所以本文也并不过多地纠缠于其理论层面,而主要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落脚点和出发点进行研究。其次是对离合词的类型、用法特点和常见偏误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第二部分附录的编写提供了理论支撑。附录包含两个部分。附录一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扩展度考察表,该表从13个方面对离合词“离”的情况进行了考察。附录二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用法分析,从“离”、“合”两个方面着手,“离”采用了附录一考察表中的13种分离形态,“合”参考了杨庆蕙《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中列举的10种情况。关于离合词的理论探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将
其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的某一个方面,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希望我们的研究对此有所裨益。
【英文摘要】The clutching word is a characteristic language phenomenon of Chinese language.The grammar of the clutching word is so complicated that it becomes a difficult part for scholar to teach and to lear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nalyzed and studied all the aspects of clutching word, it is not enough to study it just based on textbook.So a exquisit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foreigner—“Bridge”is selected to be studied in this thesis.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 the main-text and the vice-text of“Bridge”are the object of study.In addition,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 is chosen as the standard for the thesis.In this thesis, I state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 usage and the biased error of clutching words.What’s more, I analyzed the detail of each clutching word in“Bridge”aiming at helping Chinese learner who is in vantage level to study clutch words in a right way.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main text and appendix.In the main part, I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study hist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At the same time, I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standpoints about it.So far, there is not an all-accepted definition of clutching words, so the practical use of i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thesis, rather than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Then, I deeply discuss the type of the clutching words, its character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it, which becomes the support theory of the appendix.The appendix includes two parts.Appendix One is a form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the form is about the 13 aspects of“split”in clutching words grammar.Appendix Two is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usage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I start the statement from two sides– splitting and combining.”Splitting”is based on the 13 separate patterns in Appendix One.”Combining”is referred to the 10 examples given by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We should do more study about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t also can be a good attempt to study it as one aspec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Hopefully, the thesis can help a lot in this kind of study.【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离合词 《桥梁》
【英文关键词】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utching words “Bridge”
【目录】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摘要5程7-8
一、绪论7-16
中文摘要4-
5英文
(一)对离合词的认识及发展历
(三)研
(二)关于离合词界定的争议8-11究概况,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1-1616-19
(一)动宾式16
二、离合词的结构类型
(二)动补式16-17
三、对外汉
(三)联合式17-18
(四)主谓式18-19语教学中离合词的用法特点19-231923-30成因25-27语30-31考察表31-4040-157
(二)“离”的用法19-2
3(一)离合词的偏误类型
(一)“合”的用法
四、离合词的偏误研究23-2
5(二)偏误的五、结
(三)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法27-30附录
31-157
附录一:《桥梁》中离合词扩展度
附录二:《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用法分析参考文献157-160
6.对外汉语教学声母 篇六
一、两种方言,泰国大街小巷中的饭馆、店铺也常用汉字和泰国文字同时标注,汉字对泰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从小就认识了一些汉字,有的甚至学过写汉字,但都不是系统的学习,比较泰语文字和汉字,泰国学生跟其他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留学生一样,觉得汉字是一个缺乏规则的画儿,初写汉字时不讲究汉字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方向和大小,只关注书写完成后的形似。在记忆汉字的方法上,泰国学生跟“非汉字圈”的学生一样,大多使用整体字形记忆的策略,多在词中记忆字,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把“年龄”写成“年轻”了。这11位学生在我校上过单独开设的汉字课,他们对教学中讲解汉字笔画、偏旁和结构的教学方法非常能够接受,并认为这对他们记忆汉字有帮助。对于汉字故事,他们认为讲一些还可以,讲多了记不住,增加记忆负担。平常他们练习汉字的主要方式是抄写汉字,然后读课文或看电视字幕来复现汉字,因此他们认为不常见、不常用的汉字和形近字是最难记住的汉字。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泰国学生因为发音不正确造成汉字听写错误的比例很大,因此我认为在对泰国学生及其他“非汉字圈”华裔学生的教学在语音阶段就应该加进大量符合生活实际的语料,在照顾常用词的同时照顾常用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辨和发音的能力,认读和书写一些笔画较少又常见、常用的字,在汉字认知上通过“音”把“形”和“义”结合起来;第二,在学生的听说能力到了一定阶段后,利用汉字的频率原则及实用原则加大识字量,通过一些分析字形,讲解字理的办法强化识字,教学中强调笔画的方向、位置及相离、相连、相交的位置关系,强调笔顺规则,强调部件的学习与切分,结构的分类与书写顺序可以不作为重点,教学中同时注意“语”和“文”的联系,;第三,扩大阅读量,经过一段“强化识字”后,选择一些适合华裔学习者兴趣和需要的文字材料、声像材料(带字幕)来复现汉字,因为字形是字义的外在形式,也是通向语音与词义的桥梁,识字是阅读的前提,见得多了,分辨、理解汉字的能力就会增强。我认为这三点适用于所有对汉字氛围并不陌生的华裔学习者,抓住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进行汉字教学,对他们汉语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推动。
7.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 篇七
1 教学语言特色分析
我们选取了初级, 中级, 高级班的对外汉语阅读课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选择同一课型是避免不同课型可能带来教学语言的一定差异, 选择阅读课是考虑这一课型教学语言比较多, 而且也是三个阶段都设置的课程。
1.1 语速慢
这一项特点勿庸置疑,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的语速自然会较平时讲话慢些。一般有三个层次:课文对照包括领读课文, 就课文内容机械提问, 基本没有信息要求;课文内容对话是指和课文内容相关, 但是文中没有直接答案的交谈, 有一定信息要求;普通对话包括闲谈, 联想性提问, 一般信息要求较高。研究除了得出教师语速逐级递增和普通对话语速最慢外, 我们还发现越到高级段, 三个层次的语速差别越来越小。这时的语速已经和普通话语段测试 (三分钟450字) 的要求相同。但是和普通说话的200字/分钟的速度还有一定差别。整体看, 这是一个适应汉语节奏, 建立音义反应的渐进过程, 最后归于比较稳定的语速段。
1.2 重复多
在日常对话中不停重复会带来非议, 但是在外汉教学中, 反复是很自然的语言使用。重复出现的场合主要有:新单词:难词, 关键词, 生僻词没有引起学生反应, 对理解有帮助的词语:提问中引导性词语:
1.2.1 确认词
这里我们提到的“确认词”是教师在教学流程中, 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求学生的反响。例如“明白了?”“理解了吧?”“懂了没有?”“记起来了么?“知道了吧?”屡见不鲜。经过统计, 这样的形式在初, 高级频率大于中级阶段。初级是教学初期, 教师会努力寻求学生对汉语的认同感, 所以老师特别留意学生是否理解, 是否跟上教学节拍, 防止学生对汉语产生恐惧;中级是一个巩固过程, 学生对汉语的陌生感消失, 但还不宜引入太多的新内容, 教师更多的只是着眼对课文本身的理解;高级阶段, 教师给学生的空间很大, 引入课外难词, 生僻词, 甚至俚语的数量大大增加, 这时老师的确认是对学生拓展能力和课外知识的试探。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中级阶段教师对学生把握性比较大之外, 其他两个阶段的不定因素相对较多, 所以需要确认的几率也高。
1.2.2 使用母语或媒介语
钱钟书曾经戏谑中文中夹杂洋文是“牙缝里嵌肉屑, 全无用处”, 但是在外汉课堂, 使用学生母语或者媒介语 (一般是英语) 不无裨益, 特别是遇到比较难解释的抽象词语时, 用了反而省事。当学生都来自一个国家, 比如以日本学生为主的班级, 老师会使用日语来解释, 而在混合班级则偏向于英语。
1.2.3 身势语和辅助手段
这是二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手段:手势, 身姿, 画图, 和一些卡片。直观的方法就省去了语言不能解释, 或者很难解释的麻烦。所以这样的方法在初中级阶段使用要多于高级班。比如讲到水果, 没有比看卡片更简单方便的了;练数字, 老师会拿来超市的促销单让学生念价格。不过在高级班, 身势语和辅助手段让位于语言解释, 以语言解释为主。
1.2.4 对比
对比是外汉教学讨论的比较多的项目, 比如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 目的语中相近项的对比。我们注意到, 在从初级向高级进阶的过程中, 对比从结构对比向意义对比过渡。所谓结构对比, 是给学生一系列同一结构的句子, 让学生知道怎么用一个词语或者句型。比如在初级阶段提到:
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老师就列了如下的句子, 而非灌输术语。括号中是教师隐含的意思, 想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句子领会的内容:
我把录音机修
我把录音机修好了 (动作补语) 。
我把录音机丢了 (加时态标记) 。
我把录音机放在桌子上 (地点补语) 。
我把录音机给小王 (宾语) 。
我把录音机修一修 (动词重叠) 。
而在中高级阶段, 老师则在句型对比的基础上, 加入了让学生体会意思的句子对比。这个时候, 老师选择不解释词义, 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比如:
嫌:
我不喜欢喝咖啡, 我嫌它苦。
我不喜欢这个女孩, 我嫌她丑。
我不喜欢川菜, 我嫌它辣。
我不喜欢数学, 我嫌它难。
1.3 相关联想多
要有生动活泼的课堂, 单词和课文的相关联想非常重要。以下我们列举课堂中出现的联想种类。
(1) 文化背景:如中山装。
(2) 习俗:7长寿面。
(3) 传统信念, 观点:绿帽子。
(4) 社会问题:包二奶, 沙漠化。
(5) 相关提问:吃饭——你喜欢吃什么。
(6) 评论:讲到水土流失——问学生如何看待, 应对方式。
(7) 同源引申:如, 理发—理发店—理发师等。
1.3.1 鼓励性词语
这也是教学中常用, 而日常交际中罕见的。如“**说得很好”、“很好”、“完全正确”。如果日常对话中只因为对方说出了一句“合法”的中文你就夸奖对方, 一定会被认为有病。但是这是一种教育策略, 树立信心的方法。
1.3.2 大段空白
教师在提问, 领读后都有大量空白留给学生思考、整理。这个空白时间大大长于普通的句间停顿。
1.3.3 自问自答多
因为教学中的问题都是有目的的, 有组织安排的。所以这些问题或答案明了 (就课文内容提问) 或设定了思考框架 (联想类提问, 讨论) 。因此, 课堂问题并不是以寻求新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老师自问自答主要就是提供给学生思考思路, 回答方式或者范式;比如课堂中有这么一个对话。
老师问:如果你是老板, 你会选哪一个人。
停顿。
老师——如果我是老板, 我会选***, 因为……
这里老师就向学生提供了回答的模板, 即“假设分句—选择—原因”。
1.3.4 回指多
老师会有意重复前面或者以往补充过的新内容。在单词讲解中, 教师倾向于用已学过的单词造句, 引发对新词语的理解。这样就一举两得。
2 个例分析
以上都是教学语言的构成性特点, 也就是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的特点;而其余的都是策略性的, 即可以选择使用的。
我们仅选取单词讲解时教学语言的特点作为分析对象。以下数字就代表上述提及的各个特征。而策略性规则的使用是多重的, 重叠的。以下几个词语的讲解可以综合体现教学语言的策略性特点:
帽子:策略7 (7) , 量词用“顶”动词用“戴”。
策略7 (5) ,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帽子?
策略7 (3) , 没有“绿帽子”。
表演:策略7 (7) :表演做名词动词。做动词后面要加宾语。
策略6:表演武术。表演京剧。
策略7 (5) :日本的孩子什么时候有全校表演?
策略7 (1) :中国学生毕业, 六一儿童节, 新年……有表演。
策略7 (7) :表演的人——演员。
指导演员的人——director策略4——导演。
3 结语
教学语言, 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它和教师在课下或日常生活中说这种语言时不同。我们提出自然目的语这一概念, 相当于正常本族人讲话或对话使用的语言。而教师用语则是一种为了顺应教学需要而做过相应调整的目的语, 它不同于自然目的语。首先, 这种教学语言本身和自然目的语有交集, 语言一定是正确的;其次是相异性, 也就是教学语言和自然目的语在语言习惯上有所不同, 比如重复, 对比, 语速很慢, 确认语或鼓励语在日常使用中不太会出现;教学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动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让学习者进展的语言, 也就是帮助中介语向目的语过渡的语言。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特有的一种语言系统, 这一系统在语音, 词汇, 语法, 交际和文化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 也不同于自然目的语, 是一种随学习者学习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教学语言随着中介语的发展而发展, 理想状态是成为自然目的语 (即语言本身和语言习惯完全地道) 。所以教学语言也是动态的。
我们用图1表示自然目的语与教学语言的关系。其中绿色是自然目的语, 紫色是教学语言。注意, 两者不重合部分并不是表示接应语是错误的语言, 而是表示不同于自然目的语的比例, 即上面总结的11个教学语言特点出现的比重与自然目的语的关系。
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后, 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 进一步提出二语教学机会评估理论。这也是下一步可以研究的课题。
摘要: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 全面总结了外汉教师语言的基本特征, 并将其分为策略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即有些规则必须要遵守而有些是策略性选择。本文从中介语角度看待教师语言, 认为其是动态性向目的语靠拢的系统。
关键词:教学语言,中介语,目的语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8.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篇八
[关键词]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20-1
一、汉字教学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这个原则在汉字教学中体现为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笔顺、部件到整字,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声字,从最常用字、次常用字到不常用字。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为合体字的部件分析打下基础,教合体字时,又可以复习学过的独体字。对于合体字中的会意字,只要讲解字本身的理据性,就有利于记忆。
(二)音义结合,形成系统
要充分利用意符表义的特征,来教学生认字,扩大识字量。可以在学一个字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关的常用字。有意识地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可以充分展现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学意义的偏旁、部首。
(三)增加趣味性,讲究形象性
汉字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趣味性、形象性上多费一点心思。适当地编制一些顺口溜、口诀、歌谣等。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颐、姬、熙”三字的声旁不是“巨”,可以编造出“颐和园里演蔡文姬,观众熙熙攘攘”这样的句子来帮助记忆。
汉字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笔画、笔顺、部件、结构的教学;还可以设置一些不同的练习,比如用描写、临写、抄写,根据拼音写、用汉字组词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字的形、音、义。
二、教學策略
(一)利用比较法教字形
字形相近的字学生容易写错,如“狗”和“拘”等。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可在教学中进行相似相近字的对比,以巩固偏旁部首和形声字的运用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认清近似字的细小区别增强对汉字的辨认能力,克服书写中的错别字。
在教学中使用对比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新学的汉字,还可以温故知新,加深对已学汉字的理解。
(二)实行语音、文字、常用语三线交叉
汉字书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汉字的基本笔画,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 、“下”、“人”、“大”、“头”、“水”等汉字的造字方式;2)名称及书写,如“月”、“休”、“ 围”等;3)基本笔画组合及笔画顺序,如“打”、“吃”、“说”、“清”、“草”等。以上内容都应该结合常见的简单汉字进行,这些汉字以意义比较实在、用法比较简单的为好,要求学生能十分熟练、快速地书写这些字。同时利用实物图片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如“学校”、“邮局”、“银行”、“电话”、“钱”、“宿舍”、“卫生间”、“饭店”等,常用日常对话,如“你叫什名字”“谢谢”“多少钱”等情景、声音来学习,不一定要会写汉字。
(三)以基本字带新字
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以后,可以以一些组字构词能力较强的常用字和基本字为中心 ,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相同类型的组合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辨析,认清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将新学的以字归人这一系列中去,可以举一反三,促进学习。
(四)结合课文讲解汉字理据意义
从理论上推断,正确讲解汉字理据意义,对学习者记住汉字字形、理解汉字本义以及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词的引申义都是有利的。由于汉字与汉语发展的不平衡性,汉字的理据意义并不完全等于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词的概括意义,但是字义与词义确实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因此 ,抽象讲解字义与词义的关系容易流于空泛。结合课文具体讲解汉字的理据意义以及字义与词义的关系,能将复杂抽象的规律讲得简单具体。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赵明德.全方位加强汉字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海丽.从汉字和拼音文字比较谈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J].理论观察,2000,(3).
[4]卢红艳.对外汉字教学初探[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05).
9.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之现代汉语 篇九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之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的定义: 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 1、现代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2 、现代汉语是一种很少形态的.语言 (1)少形态而有助词。 (2)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3)词类和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 (4)意合为主。 3 、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造句法是一致的 (1)语素、短语、句群三级单位结构稳定。 (2)语言单位界限模糊。 (3)词结构和短语结构一般都用复合方式构成。 4、现代汉语词和句子的长度短 (1)单音节、双音节并重。 (2)语言的节奏性强。 (3)修饰语前置。
10.对外汉语教学 篇十
20个学生,分别来自越南、韩国、日本、加拿大、挪威、德国、俄罗斯。已学习汉语时间: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
目的:拿学位、从事与汉语有关的工作、当汉语教师、兴趣
设计:教学类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
一、分析教学对象
1、学习者的自然特征
这20个留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各自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他们的差异,我们在分析教学对象时应特别注意。总的来说,这批学生大致可分为亚洲区和欧洲区的国别。对于亚洲区的学生,由于距离中国比较近,在历史上都或多或少受到过中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日、韩、越南等国家的学生,他们的母语都和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学习汉语,在某些问题的理解与接受方面会较为容易一些。而欧洲区的学生,他们的风俗文化与中国差别很大,而且其母语也是字母文字和语调语言,因此汉语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颠覆从前的语言基础的全新挑战,难度较大,问题也会很多,在教学时应更加注意。此外,学习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态度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年龄小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它的接收能力会较好;但年龄大的学生学习会比较稳定、勤奋;而态度端正的学生会更加有成效。
2、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从学生的资料上来看,大体可分为四个目的:受教育目的(拿学位)、职业工具目的(从事与汉语有关的工作)、职业目的(当汉语教师)、兴趣目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很关键,有助于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决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由此确定适合学习者的教学计划。
3、学习者的学习基础
在此之前,这批学习者都已学习过汉语,最短时间一个月,最长时限一年。他们对汉语都已有了感性的认识与接触,但时间并不充足,缺乏成系统的全面的教学。尤其是对以职业为目的的学生们,更加有待提高。
二、明确教学目的(目标)
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使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汉语进行不同程度的交际活动。根据此批学生的学习目的及特征,我们可以大体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
(1)以兴趣为目的的学生,考虑到他们只是将学习汉语作为一种业余兴趣、丰富自己的方式,不宜对其要求过高,以免打击了他们的兴致。对他们,只要求做到掌握与运用简单的基本生活用语、基本词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文化的大体了解,面要广但并不深刻。对听说读写能力要优先培养。
(2)以受教育、职业工具为目的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汉语只是将它作为一种获取其他目的的途径,学习针对性很强。我们的教学要针对他们的需求逐一传授,不需要的就尽量少涉及,需要的一定要讲,而且要深要专业。对他们,不仅是语言等级要达到相应水平,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也要全面扎实。他们的要求要比(1)类学生高得多。
(3)以职业为目的的学生,即将要成为汉语教师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最为严格,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他们汉语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以后的教学对象,他们不仅要说的流利、写的漂亮,更要了解汉语的内部结构、语法研究等;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三、确立教学类型
由以上分析的几种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划分为三种教学类型:(1)汉语言专业教育(长期)
(2)与语言有关的职业培训(中长期)(3)速成教学(短期)
四、确定教学范围(内容)
第二语言教学内容总的大纲应包括: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相应的文化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能力。
(1)对汉语言专业教育的范围
教学范围应是最广最全面的。所有的语言要素知识点的掌握、语用规则的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中国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的概况、民俗文化的了解以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能。(2)与语言有关的职业培训的的范围
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而相应的了解文化知识,一定的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的学习,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与将要从事职业的相关知识面的学习。
(3)基础性的语言要素教学,典型的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听说。
五、进行课程设置
(1)汉语言专业教育班
对此班的学生要求较高,学习时限也较长,一般3-4年,相当于国内一般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水平。
第一年:汉语言专业教育(初级)第二年:汉语言专业教育(中级)
第三、四年:汉语言专业教育(高级)兼实习阶段 课型及进程安排 专业课:
精读——属于综合课,学时延续四个学年 口语——基础阶段学习,总学时为一学年 听力——基础阶段学习,总学时为一学年
视听说——综合培养听说能力,总学时为两学年 语音——基础阶段学习,总学时为一学年 汉字教程——基础阶段学习,总学时为一学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总学时为一年 中国古代文学——总学时为一年 语法——总学时为两学年 阅读——总学时为三年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总学时为一年 写作——总学时两年
中国地理历史概论——总学时为一年 中国政治经济概论——总学时为一年 教师心理学——总学时一年 教育学——总学时一年
教学技巧——总学时一年 知识拓展课:
古典民俗乐曲欣赏——总学时一年 书法绘画作品赏析——总学时一年 中国电影赏析——总学时一年 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总学时一年
第二学年课表:
(2)与语言有关的职业培训班
此班学生学习时限为1—2年,一般第一年是学习基础汉语知识为主,第二学年进行分科,根据以后的职业发展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课型及进度安排 精读——总学时一年 口语——总学时半年 听力——总学时半年 语音——总学时为半年 汉字教程——总学时半年 视听说——总学时一年 语法——总学时一年 阅读——总学时为一年
中国文化概论——总学时一年 中国国家概况——总学时一年
中国经济政治学——商务、金融系学生专修,学时一年 中国地理历史学——旅游系学生专修,学时一年 古代汉语——中医学系专修,学时一年
第二学年(开始分科)
根据学生的将来择业需求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科,由学生自主选择继续深造,相关专业课可以将他们分别插入开设此学科的学院学习: 商务汉语(侧重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学习)旅游汉语(侧重于地理历史方面的学习)国际金融汉语(侧重于经济政治的学习)
翻译汉语(侧重于翻译技巧的培养、语言知识的丰富)医学(中医)研究汉语(侧重于专业术语、古代汉语的学习)HSK突击班(针对考试强化训练)3)速成教学班
此班学生一般学习时限不超过一年,学习知识面广,趣味性强 课型及进程安排 精读——总学时一年 中国文化——学时一年 口语——学时一年
古诗词戏曲——下半学年 阅读——下半学年 听力——学时一年
中国国家概况——学时一年 名家名篇赏析——学时一年 中国美食——上半学年 传统民俗艺术——上半学年
六、确定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总体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此外,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基本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教学内容适应学生需要,有针对性 实践性原则,主张精讲多练
交际性原则,将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有效的使用媒介语 趣味性原则
09级对外汉语专业
11.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 教学技巧
一、引言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字是必须掌握的,只有掌握了汉字,才能提高汉语的读写能力。但是,很多留学生谈汉字色变,认为学习汉字是最头疼的事情,汉字教学也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外汉字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注重对外汉字教学,以免影响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发展速度。
二、汉字教学技巧
1.汉字认知技巧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而且音符和意符之间毫无规律可循。汉字的这一特点,对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很多学习者因此畏难而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初学者学习汉字时,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汉字教学中体现为,先教笔画(点、竖、横、撇、捺等),然后教笔顺,再教简单的独体字(上、下、大、小、人,等等),接着教部件(单人旁、双人旁、三点水等),最后教合体字。教学过程遵循先教最常用字、次常用字到不常用字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黑板上板书,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跟着模仿。当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学生对汉字有一定的了解后,老师可以说出笔画,让学生按要求写出汉字,或者老师给出所学的汉字,让学生拆分成笔画。这一教学技巧,将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框架结构及特点,为学好写好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2.汉字释义技巧
(1)巧用“六书”理论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之说。既然汉族人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遵循了这一规律,那么,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这一规律呈现给汉语学习者,让他们对“六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这不仅有助于留学生理解汉字的特点,而且将打消他们认为汉字是一些笔画的杂乱堆砌,不会再像画画一样描写汉字。对外汉语教师应巧用“六书”理论,使其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做法是,教师应先给出“六书”定义,并举例说明。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1]。象形就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绘出来。如“山、水、火、日、月”等这些简单易懂的日常生活常用字,教师就可以用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汉字的产生及发展演变过程,这种讲解方式直观清晰,很容易让学生把汉字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而且能帮助他们有效记忆汉字。
“指事者,视而可识,查而可见,上下是也”[1]。指事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大多在象形字上附加指事符号。如在讲解“上、下、本、末、刃”等表示具体事物的汉字时,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哪一笔画起指事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造字法只适用于解释一些汉字的本义,因为语言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有些汉字随着语言的发展,已经引申出其他意义,所以教师在选字时应谨慎,对所选汉字要讲精讲透,不要过多的深入讲解,以免学生类推泛化,造成学习汉字的负迁移。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1]。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指事意义的符号组合成一个新的符号,使人看到它就能知晓其意。如讲解汉字“休(人靠在树上导出休息的意思)、林(一些树形成林)、森(很多树形成森林)、从(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导出随从的意思)、众(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导出观众的意思),等等,这些字都适合用此方法解释,这样既降低了汉字的学习难度,又增强了汉字的趣味性,最主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1]。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即汉字的一部分表示其读音,一部分表示其意义。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法,汉字系统复杂,数量繁多,但多以形声字为主,这说明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我们应当抓住汉字形旁和声旁的特点,从汉字的表意特色切入,引导学生逐渐把握规律,认识汉字的系统性和理据性,使其从形旁判断出该字的义类范畴,从声旁判断出其读音。如由“氵”旁得知“江、河、湖、洋、泊、沙、漠、沫、汁”等都和水有关。再如由“艹”头得知“花、草、葱、药、荇”等都和草本植物有关。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形声字造字法巧妙地运用到汉字教学中,学生掌握此方法后会归纳总结,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转注”和“假借”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意义不大,因此这里暂不做讨论。
(2)合理使用“新说文解字”
“新说文解字”是一种流俗文字学的字理阐释方式,在汉字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流俗文字学的“新说文解字”颇受国内外学生的欢迎。一些学者甚至从理论上认可了这种专门用于识字教学的汉字字理阐释方式,如殷焕先(1981:23)专门有“新说文解字”一节,赞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穷想办法”甚至“胡编”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李万福(1995)最早提出了“俗形义学”并对其进行了界定,指出在分析汉字的形义关系时,凭个人想象和联想“劈文切字”,从主观感受出发解释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关系[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让以汉语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掌握这门语言,能说会写,达到跟汉语为母语的人顺利交际。笔者认同“新说文解字”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其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如将“您”解释为“你在我心上”,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表示尊敬时应该说“您好”,将“好”解释为“女子怀了儿子就是好事”,将“饿”解释为“我想吃东西就是饿”,将“男”解释为“田里劳动的力量是男人”,将“看”解释为“把手放在眼睛上导出看的动作”,把“泪”解释为“眼睛有水出来就是泪”,等等。这种“新说文解字”法,既有趣味性,又让学生过目不忘,并且原本枯燥的汉字教学活动,在融入了一些知识性、文化性的东西后,既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又丰富了汉字学习的内涵。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汉语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帮助识记汉字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汉字的学习效率。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说文解字”释义法也不例外,由于其在解析汉字时随意性很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解释者可能说法都不一样,笔者建议教师在采用此方法时应选取那些效果好且一般不会引起错误类推的解释,可以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加以推广,避免造成汉字解释的混乱现象。
3.汉字记忆技巧
(1)偏旁部首集中识字
汉字系统复杂,数量繁多,且形声字占通用字数的80%以上。因此,我们应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找出一些规律,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汉字。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完“纟”旁的意义(像丝一样的束状物),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出丝、绸、绵、绒、线、终、纺、织、经、纬等这些字,稍加解释,学生就能很快理解并记住这些字。
(2)词根联想记忆法
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在知道“形声字”这一主要造字规律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联想记忆法记汉字。如老师先写出“巴”这一词根(汉字的主要部件),然后在“巴”的上下左右添加方框,让学生发挥想象,添加一些偏旁,使其形成一个新的汉字。这时,学生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把所学偏旁都拿出来试一试,当学生写对的时候,老师写下汉字并解释其意思,同时给予学生适当鼓励,这样整个课堂就从一个枯燥的识字课变成有趣的汉字游戏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很快记住了下列汉字:吧、爸、把、疤、靶、芭、笆、粑、钯。
(3)反义词对比记忆法
在任何外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喜欢拿母语或中介语进行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毫无例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把他们的这一心理巧用到汉字教学中。根据笔者的经验,反义词对比记忆符合这一心理且教学效果较好。如学生学习了“大”,就想知道“小”。此时,教师不妨在教授新词时,一并列出其反义词,如“多—少”、“上—下”、“胖—瘦”、“长—短”、“里—外”等字,学生在对比中就能很轻松记住这些字,并相应地模仿造出很多新句子。这也是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结语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从不被重视到备受重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们在这一时期内不断探索研究,承认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无疑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发展。汉字难学,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只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就一定会突破汉字难学这一瓶颈,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我们应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帮助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迅速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理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提高汉字识记效率,有效促进汉语的整体学习。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
[3]刘博.《说文》中的六书理论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科教文汇,2008(1).
[4]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5]陈火平.趣味汉字[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
[6]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7]赵永新.语言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10.
[8]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9]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12.对外汉语教学教法研究 篇十二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涵意及发展历程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或华侨学习汉语的教学, 对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外语教学。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汉语拼音、声调、词汇、语法, 从听、说、读、写入手, 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阅读、社会交际和写作的能力。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从汉代开始的, 到唐代则比较兴旺, 此后一直延续至今。鸦片战争以后, 英国开始重视汉语教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开始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大学里讲授, 最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1965年以后, 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逐年增加, 如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少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随之在世界上兴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热”引发了“汉语热”。许多国家的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以及友好团体等都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 更多地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以及为了在各个领域发展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向我国派遣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有些外国青年为了以后的就业, 或对数千年古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来到中国刻苦学习汉语。所以, 来华留学生的国别从起初的几个东欧国家发展到今天的世界各地。由于外国留学生要求学习汉语, 从而产生了对汉语教学这门事业。从1950年开始, 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由于全世界要求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已经超过了1亿人, 所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旺时期。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 实际上也是一项文化宣传工作。随着汉语的推广, 中华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 社会主义中国也会为更多的外国人所了解, 这也有利于消除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偏见, 有利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分化”和“西化”。从这个角度看, 对外汉语教学在国际上也是一项争取人心的工作。一般来说, 一个人学习了某一国家的语言、在这个国家学习、生活或工作过, 往往会对这个国家产生某种亲近感, 格外关注这个国家, 甚至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促使自己的国家更多地发展同这个国家的关系。
二、课程设置要多样化和趣味化
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举足轻重。外国留学生由于受生长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影响, 在学习方面也各不相同。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不能把我们固有的习惯和做法照搬过来。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 外国留学生都想更多的了解中国, 所以课程设置也应多样化, 体现出中国的特色。应多讲授中国特有的课程和文化, 中国特色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感兴趣的知识就会学得更快, 学得更有味。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并借助于教学评估和测试以及来自留学生的反馈信息, 对外汉语教学应设置如下课程:
1. 基础汉语
基础汉语是关键的课程, 也是一门基础课程。留学生在学习这门功课后, 能较熟练地掌握语言知识, 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拼读。通过句型学习能掌握汉语的结构, 使他们在日常应用中符合汉语的习惯, 能掌握一定量的常用词汇, 达到会念、会写、会用。这些基础打扎实后, 以后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2. 口语
留学生在中国这个使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每天都接触有声的汉语, 这就迫使他们要尽快学会说普通话。口语课是要留学生把在其他课程中学到的词语和语法等转换成声音, 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练习口语迫使留学生用汉语思维, 使他们在交际中做到随想随说, 语态自然。实践证明, 口语较好的留学生均学得较快, 均能把学过的知识作为工具, 再进一步提高。口语掌握得好, 造句、写文章也就容易多了。所以, 口语教学很重要, 要和基础汉语课同步进行。
3. 听力
听力课是培养学生用耳朵接受一个音节连一个音节的信息, 通过感知然后分析综合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想要与他人交谈、想要获取更多的信息, 听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才能交谈, 才能按对方的要求去思考、去实施。所以, 听力和口语一样重要, 也要与基础汉语同步进行。听力教学可借助于录音、录像。也可通过自由交谈来练习听力, 因为自由交谈要求听懂对方的句子, 这就自然而然地练习了听力。听力和口语是相辅相成的, 听和说掌握好了, 这门语言也就容易学了。
4.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这门课是留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课程之一。到了异国他乡了解居住国的文化和习俗非常重要。比如, 在有些国家, 学生不上课, 教师并不在意, 因为上课是学生的权力, 不上课是学生的自由。而在中国, 如果学生不上课则认为是不礼貌, 不给老师面子、不守纪律。因而, 认为旷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有时师生之间会为此产生矛盾。在教授留学生的过程中, 有时留学生没来上课, 教师出于关心和爱护的缘故, 去宿舍看望, 而留学生可能认为这是干涉他人自由, 造成误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 有一方了解对方的习俗, 就不会产生这种误会。学好了语言有利于了解文化, 对文化的了解, 又将促进语言的学习。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会影响留学生在交际中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所以, 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是非常必要的。这门课还能使他们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 从而在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今天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各项措施和政策, 能正确看待中国在转轨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5. 报刊选读
报刊选读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外国留学生都想利用在中国学习的机会, 更多地了解中国, 当他们学到一定程度时, 学习报刊文章是一个不错的途径。报刊上每天都登载着大量的新闻、通讯报道等各种各样的文章。他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正在稳步前进。除此之外, 还有利于留学生复习大量的已学过的常用词语和语法, 学到大量的政治经济词汇。
6. 写作
留学生通过写作训练, 不但可以复习已经学过的词语、语法和句型, 使句子更符合汉语习惯, 而且还能学到标准的书面表达形式, 从而达到巩固和消化的目的。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和错别字等, 教师给予及时纠正, 使他们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有很多情况, 口语表达不能解决的问题, 必须用书面的形式, 这就更迫使留学生重视写作。写作要使用已学的知识, 这就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基础汉语等课程。写作要立意谋篇、俢词遣句, 要求中心突出、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符合语法, 这样反过来会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7. 其他课程
为了使留学生学得充实, 学得有味, 课程设置要多样化、趣味化。因此, 可设置历史、书法、绘画、乐器演奏、武术、太极拳等课程。有些留学生来自西方国家, 这些国家历史很短, 而中国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他们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 不仅想了解中国的现在, 还想了解中国的过去。书法与绘画能陶冶情操, 毛笔和墨同样对留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 哪怕成不了什么书法家、画家, 他们也愿意充分利用在中国学习的良机, 多学点中国人的本事。中国的民族乐器悠扬悦耳, 都可演奏出美妙动人的乐章, 他们也非常喜爱。中国功夫世界闻名, 在外国, 中国人常被缠着教中国功夫。留学生到了中国, 更不会放弃这绝佳机会。特别是青年学生, 学起武术来更是精神抖擞。太极拳能健身防病, 由于水土不服, 有的留学生来后常生病, 自从学打太极拳后, 病魔悄然离去, 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
三、教学当中的几点体会
1. 认真备课, 因人施教
虽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而外国留学生都是初学者, 教他们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实不然。对学生的提问, 我们的老师也有答不上的时候。所以, 必须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根据教学细节, 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好解决的办法。在上课之前, 要把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梳理一遍。比如准备问学生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可能如何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如何解答等等。此外, 还要提前检查教学设施是否完好、教具是否准备妥当, 以防在教学中出现意外。在教学过程中, 不要采取满堂灌的方法。留学生既不喜欢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 也不喜欢从头到尾不停地听录音。他们希望多给点机会练习, 通过练习, 把学过的词汇和语法应用到口语或写作中, 教师则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从而使他们应用得更准确, 口语更流利。对初学汉语的学生, 要先让他们认读生字, 先带读几遍, 然后让学生自己读, 及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对读得标准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以资鼓励。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以后, 可以教他们用生字组词。学了一些词汇以后, 则可教他们用所组的词语造句。首先要采取举一反三的办法, 让他们掌握基本句型。基本句型有问句、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等几种。掌握这些基本句型的运用对规范留学生的中文表达起着关键性作用。比如用“是”造句, 就可以让学生练习这几种句子, “我是学生。”“他是学生吗?”“她不是工人。”“他是多好的学生啊!”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用“爱”字训练造句。“我爱中国”, “我们不爱说谎”, “你妈妈爱你吗?”“他们多可爱啊!”这样点点滴滴的训练, 学生们驾驭中文的能力会越来越强。通过这样反复组词、造句, 则可以慢慢引领他们入门。对有些汉语基础的学生, 上课前先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然后再讲新课。这样一点一滴地稳扎稳打, 不断巩固, 夯实学生的汉语基础。对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则可以让他们复述课文内容、录音材料的内容或一个故事的内容, 让他们互相纠正错误,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用少量时间, 讲一些他们关注的事情。比如学生对中国的节日较感兴趣, 我们可以介绍节日的来历、过节的风俗、庆祝节日的意义, 播放一些有关节日的视屏。有些留学生对中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 不妨结合历史教汉语, 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 学生在学历史的同时, 也学到了汉语。学了一段历史知识以后也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故居等, 一边参观, 一边讲述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故事。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 学到了不少汉语表达方式。有的学生对体育比较感兴趣, 我们不妨讲一些目前正在进行的比赛项目。
2. 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侧重听和说
开始学习汉语时, 要听说读写一起上。只教听和说不妥, 因为语法、词汇都来源于基础汉语这门课的讲授, 虽然写作是巩固语法和词汇的较好措施, 根据学习语言的经验, 参与记忆的感觉器官越多, 记忆就越牢固。所以要听说读写同时抓, 才能全面掌握汉语。大家知道, 儿童学语都是从听和说开始的, 所以, 教留学生汉语应该侧重听和说。不管上什么课, 开始时不妨安排几分种, 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或讨论最近发生的新闻, 给学生练习听和说的机会, 这样天长日久坚持下去, 学生的听说能力会日新月异。
3. 扩展留学生的词汇量要有科学的方法
词汇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不断增加词汇量, 并能在写作中正确使用所学的词汇。教科书中对新单词一般都有英语或日语注释, 课堂上, 不必再用外语重复解释。可以用列举例句的方法, 让他们猜出单词的意思, 也可以用已经学过的词汇来解释, 还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和结构来解释单词的意思。这样, 既可以复习已学的知识, 也可达到认识新单词的目的。用实物教生词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讲到水果时, 可以让学生看着各种水果, 学习水果的名称, 这样把抽象的名词形象化, 不但便于理解, 更容易记住。教人体各部位名称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 让他们互相指着身体各部位, 说出各部位的名称。教室里也有不少物体, 让学生互相指着不同物体, 说出名称, 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来。这样又直观, 又可加深记忆。在教学中, 要注意单词的重现率, 即使课本中没有使过去学过的单词经常出现, 也要利用造句、对话或写短文, 把学过的词汇串起来, 使留学生永记在心。实践证明, 通过这些方法学到的单词, 不仅不易忘记, 还能正确地使用。
4. 为学生营造语言氛围
学习外语, 环境尤为重要。教师要营造一个学习中文的良好氛围, 上课前, 师生用中文相互问候。上课间, 教师和学生用中文双向互动。在课外, 要求学生尝试用中文进行交流。课堂用语一律用汉语, 逼迫学生听懂课堂用语。通过动作学汉语也是一种好方法。当学生想喝水的时候, 他们往往会比划喝水的动作。这时, 我就教他们说“我想喝水。”当学生跑步锻炼时, 可以教他们“我在跑步”。中午下课时, 可以教他们“我饿了, 想吃饭了。”学生感觉枯燥或疲倦时, 可以教他们唱中国的民歌或流行歌曲, 这样不但可以学会歌曲中的汉字以及歌词中的含义, 还会感受中国音乐的美妙。也可以做一些小游戏, 这样即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也可以提起上课的精神。为每个留学生安排几个中国的学生作为朋友也是一个不俗的举措, 在课余时间, 他们一起交谈、一起购物、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旅游, 通过这种方式, 留学生的汉语提高很快, 口语非常纯真。而对中国学生来说, 可以学到标准、地道的外语。我校的一名美国英语外教, 在4年的任职期间, 向她的学生学习汉语, 第4年即可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5. 课堂外的活动也有利于教学
围绕教学, 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实效的活动, 使教学更活跃, 更有意义, 效果更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大部分留学生都特别喜欢京剧, 不妨教他们唱京剧。有的学生对中国的民族乐器非常感兴趣, 我们也可以教他们弹奏乐器, 以调节留学生的生活。我们还可以组织他们参观古建筑、到风景点旅游、到郊区和农村度周末。通过这些活动, 让他们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精湛工艺, 目睹我国的壮丽山河, 加深对我国的印象和亲近感。让他们见证我国城乡人民辛勤劳动、安居乐业, 逐步走上富裕之路的情景。这样一边参观, 一般介绍, 一边讨论, 既练习了汉语, 又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
摘要:教留学生学习汉语, 不应采取满堂灌、填压式的方法, 首先应该科学地设置课程, 做到多样化和趣味化。多样化不会让人感到枯燥, 趣味化会让人越学越有味。课堂教学也应丰富多彩, 掌控灵活, 安排合理。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孩学习语言是从听和说开始的, 所以教留学生汉语也应该侧重口语和听力。
13.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篇十三
山本:你今天考得怎么样?
罗兰:这次没考好。题太多了,我没有做完。你做完了没有? 山本:我都做完了,但是没都做对,做错了两道题。
罗兰:语法题不太难,我觉得都做对了。听力比较难,很多句子我没听懂。山本:我也不知道都对了没有。我的词典呢? 罗兰:我没看见你的词典。你找词典干什么? 山本:我查一个词,看写对了没有。
罗兰:别查了,休息休息吧。快打开录像机,看看你录的电视剧。山本:我的衣服还没洗完呢,还要给我姐姐写信。罗兰:看完录像再洗吧。
二、注释
1、考:表示考试,考得怎么样只考试发挥得怎么样即试卷做得好还是不好。在这里做动词。
2、做完了:即完成,要与做完区分开,做完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如:你今天必须把作业做完,这里的做完不代表完成。
3、不太、比较:表程度,在这里做程度副词;不太难即不是很难,相对简单;比较难即不简单。
4、呢:语气词,在这里表疑问。
5、怎么样:是指考的好不好,考得怎么样也可替换成考得好不好。
6、没听懂:即不清楚,不明白。没表否定
三、练习
1、发音练习
a、Kao hao
b、dou zhou c、kan han d、dui tui e、nan han f、ci chi
2、注意不同声调的词语表示的不同意义
Wan 完 wan 晚 ti 题 ti 踢
nan 难
lan 懒 tai 太 tai 台
四、用正确的语调读下列句子
你今天考得怎么样?
这次没考好。
你做完了没有?
我没看见你的词典。你找词典干什么?
快打开录像机,看看你录的电视剧。
我的衣服还没洗完呢
五、分组对话进行练习
六、替换联系
你今天考得:怎么样
好不好
可以吗
行不行
我没听:懂
清楚
明白
(比较):难 很 不太 有点儿
七、模仿表演
甲:今天考试难吗?
乙:有点难,我做得不好,你做的怎么样? 甲:我的还好,就是数学做得不怎么样。乙:我的数学也做得不好。甲:语文呢? 乙:语文还可以,你呢?
甲:我觉得语文很简单,应该都作对了。乙:那很好啊。甲:希望结果会好。乙:会的,不用担心。
八、你们国家的考试有哪些科目?成绩怎么算?
14.方位-对外汉语教学 篇十四
教学目标:对象初步掌握各方向方位的说法,所有学生能听懂指令,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基本正确说出指令。对汉字暂不做要求(或日后再学习)。
教学要求基础:已掌握一定的建筑物名称,例如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
教学材料:课堂必要教具(桌椅,黑板,粉笔等),一个球(或类似物体),一条手绢。
教学步骤:
1.学生椅子排列成圈状。学生围坐。教师站在中间。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球(或任何学生已经学过的物体名称)在我的前边。
球在我的后边。球在我的左边。球在我的右边。” 慢速重复若干次以后,学生自然能理解“前边,后边,左边,右边”的意思。
2.请一位学生(例如Tom)站到中间,教师说指令:“球在Tom前边”,Tom需要将球置于自己前边。如果他做得对,其他学生需要予以肯定,做错了也需要指出。以此类推。请几位学生轮流上来做。
3.请两位学生上来比赛。此时不再采用球。只需要用手指示方位即刻。两位学生闭起眼睛(以防互相抄袭)。教师说一个包含方位词的句子,例如:“学校在前边!”,学生手指前边。看谁先做出来,就算获胜。以此类推。做了几次之后,可以请下面在座的同学来喊口令,视学生原有水平而定,如果原来水平较高,可以喊整个句子,如果原来水平很低,只要喊出方位词“前边”等就可以了。
4.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往前走”,自己往前走一步。“往左转”,自己往左转身。慢速重复几次,学生就会明白。可能有学生对于“前边”和“往前走”的区别不太明白,教师可以适当解释,“前边”是静态的,“往前走”是动态的。(先用动作解释,学生仍不明白,则可以辅以适当的学生母语)。
5.教师用学生的母语(英语)声情并茂地讲一个故事(此步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教学设计目标而定,年龄较小的孩子适用,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视情况而省略;有些学校的教学要求是尽量不说英语,则省略,有些学校允许说英语,则可以讲):有一天Tom去看望住在森林里的朋友Jerry。但是他走进漆黑的森林后迷路了。他正在害怕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小仙女,对他说:“往前走”,于是Tom往前走,小仙女说“往左转”,于是Tom往左转,然后⋯⋯哈哈,他找到了Jerry的家!
〔教师一边说故事,一边在事先站在台上的学生身边做动作,例如说到“漆黑的森林”时,教师突然拿出一条手绢系住该学生的眼睛;说到“小仙女说”的时候,教师声音放轻,显得神秘,故作附在该学生耳边说话的样子,但要保证全班都能听到;说到“Tom就往前走”时,如果该学生本身没有自然做出反应,教师就在背后轻推其一下,示意其往前走一步。以此类推。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教师的意图,并且都会积极踊跃尝试。〕
【对外汉语教学声母】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07-20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06-09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材08-06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报告08-13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09-19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趋势10-20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韵母10-24
对外汉语教学听课笔记11-10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判断11-30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