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精选13篇)
1.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一
法理学学习感想
法理学,初次接触时,给我一种很神秘的感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它带给我的不是神秘,而是一种对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对法的学习的一种感悟。
首先,对于法理学,我认为它是学习法学这门专业课程所必学的一门学科,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相当于一块敲门砖。它里面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一些概括知识,同时也是基础知识,如何谓法律关系,何谓法律行为。这些都是以后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必备工具。所以,在我眼中,法理学也就是一门工具课。
其次,法理学其实也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之所以用“好玩”这两个字来形容这门学科,主要是因为:第一,从表层讲,学习法理学,我们不必具备很高深的专业知识素养。它所传授给我们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对于这些,我们应该侧重于理解,而不用死记硬背。这就好像是一个游戏,游戏里人物、器物千变万化,但是只要我们玩好基础的,我们就有资本升级,反映在我们的学科上就是我们有能力攻陷民法、刑法等敌营阵地。第二,从深层讲,法理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剥开第一层,只要我们稍微加以思索,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二层,剥开第二层,再加以继续追问,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三层······层层递进,它就好像是一个魔术,能够让我们不断探索,发散思维。最终,我们会发现,褪尽所有的束缚,嗨,法讲的不就是人及社会关系嘛,只是它存在着一个被整个社会所认可的一个规则。
总之一句话,对于法理学,在学习时,我们要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在思考运用时,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的方法。
感悟法学
转眼间,我已在法学院学习了一年,一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切都太快了,快的我还来不及看更多的书籍,咀嚼老师的语词,我就要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了。其实,我觉得我是没有什么资格谈法学,谈感想的,因为我对这门博大的学问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我只能从粗浅的层面讲述一下我对法学的看法。记得有句谚语:承认自己的无知,只表现一次无知;企图掩饰自己的无知,就得表现几次无知。我不想掩饰什么,所以我勇敢地写下了自己关于法学的粗浅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开始我的大学生活的是,尊严与正义——大一时开设的法学导论。曹茂君老师用他那对法学的执着和痴迷为我们逐层解开了法学神秘的面纱。也毋宁说,尊严与正义的理念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并擢升了自己的追求。突然在接触法学之前我对法学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法律就是法条,法学学生就是背法条。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法学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一部法律的诞生是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其中必然体现着每个博弈参与方的利益,是各种力量的均衡。各种法律体现着人的善和恶,真实的反映着现实的世界,几千年前的罗马法如此,几千年后的法律也是这样。“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
相继开设的课程是民法、刑法,这两门看起来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如此贴近的部门法,其实也并无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记得刑法课上,我们就紧急避险是否过限而争得面红耳赤,民法课上也为诉讼时效问题而苦恼郁闷。但是这都仅仅是暂时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增长,知识储备不断的积累,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理解这两个部门法的精神内涵了: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
大一暑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艰苦的环境下奔赴黄梅,调查一种我们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民间刺绣工艺“黄梅挑花”,从知识产权层面对其进行立法保护,其实这也是一次法学学习的机会。学习知识产权法,才知道知识产权制度不是简单地为了维护产权人的利益,并以此激励创新;同时应该思考,促进创新是否可以通过放低保护的门槛去实现知识的创新,而确立此制度乃是平衡产权人、传播者,以及使用者三者的利益,并在此思路上促进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最基层的农村考察之后,我们才明白,在普通的农民眼里法律不是维权的手段而被视为统治的手段,在基层领导干部眼里,法律也仅仅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没有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身为一个法学学子,我也就更加体会到法学发展的重要性和法律普及的紧迫性。
至此,简单地描述了自己在学习法学的所感,基本上能够反映我心里状态的变化过程。在这里我就当作是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法学之路有多么艰难,我也决意走下去,因为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在这里我就当作是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法学之路有多么艰难,我也决意走下去,因为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浅谈社会法学学习心得感想
---我心中的“社会法学”
我想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我学习社会法学的过程无疑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了。初次接触社会法学时,感觉一片茫然,因为在大学前两年的专业学习中,我所学习的都是专门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包含内容比较简单的法律规范,还没有碰到过像社会法学这样体系如此庞大、内容如此繁杂的法律部门,因此开始学习起来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社会法学已经快三个月了,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深有感触,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社会法学时主要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对社会法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总体上来说,社会法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历史悠久的民法、刑法相比,社会法学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够成熟,其不如民法与人们的财产利益密切相关,也不如刑法是社会道德的最后防线,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往往对社会法学的重视不够,认为其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在实际中接触的案件也不多,我们学习时也会对其进行忽视,没有下力气认真去学,囫囵吞枣,并没有领会到社会法学的精髓。
其次,社会法学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社会法学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产物,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社会问题复杂多样,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等日益突出,与之对应而产生的社会法学规范也纷繁众多,百花齐放,产生了《就业促进法》,《人口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不仅数量多而且调整的对象各不相同,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虽然表明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制社会日益健全,但同时也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此众多的法律让我们应接不暇,感觉所学的知识非常混乱,很难架构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进而掌握不了这门法学的精义和要旨。
鉴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这两个问题,如果不加以克服,势必会影响社会法学整体的学习情况,因此,在慢慢地摸索中,我总结了以下两条学习心得: 第一,端正学习态度,要充分重视学习社会法学的重要性,社会法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它关系到我国各项重大的基本政策,如:计划生育政策、促进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这些政策涉及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其社会应用非常广泛。要学好社会法学,只有在思想上加以重视,才能在实际行动中予以贯彻落实。
第二,虽然社会法学具体规范比较复杂,但我们只要把握住它的核心及内涵:“解决社会问题”,再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寻求立法的宗旨和本意,并且在整个体系上予以类型化,如把社会法分为人口类、社会保障类、就业类等等,以类为分支进行整体把握,就能对整个社会法学体系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以上是我学习社会法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在学习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问题,但我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不气不馁,用心探索,一定能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将社会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好、学扎实,进而进行深入研究,共同建设好我国的社会法学!
2.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二
1 国内护理教育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做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的人才。与行业发展要求相比, 卫生职业教育的观念滞后, 更需要护理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生如何思考问题, 而不是简单地传授护理知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护理教育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缺少综合性、研究性教学实践, 缺少创新性思维引导。护理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是在学科设置上, 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学科分支, 其专业设置还不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如护理学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未形成与护理工作过程接轨的体系结构;在教学方法上, 多以教师为中心,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实践教学滞后, 训练方法落后, 实践性教学环节尚未构建起既科学合理, 又有新技术、新方法参与, 多学科交叉综合, 激发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完整教学体系;考核手段单一, 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毕业生动手能力差, 不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不能完成临床的实践任务。
为进一步做好教学改革, 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学习状态, 我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进行了调研。
2 调研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2011级护理1班为实验组, 共52人, 年龄在18~20岁, 均为女性, 普通高中毕业生;护理2班为对照组, 共52人, 年龄在18~20岁, 均为女性, 普通高中毕业生。两组在年龄、入学成绩、第一学期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方法
护理学基础课程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课。开课第一周即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学习风格的问卷调查, 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类型, 见表1~2。依据学生的情况分析, 在教学中改变教学风格, 进行教学改革, 在课程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评价, 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情况。
表1显示, 实验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的人数占比为:普通>良好>优秀>较差>极差。
表2显示, 实验组学生学习风格问卷调查情况的人数占比为:分散型>同化型>分散型+同化型>聚合型>适应型。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式, 期末对其进行测评记录。
2.3 结果分析
表1显示, 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整体水平趋中, 按照百分比排序为普通、良好、优秀、较差、极差, 其中普通和良好的学生占总体的82%。由此,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从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角度看, 需要通过课程结构与课程活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 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表2显示, 学生学习风格方面分散型所占比例最大, 占31%;同化型占29%;分散型+同化型占19%;剩下的21%为偏好动手体验、喜欢亲自探索的学生。
3 改变护理学基础教学风格的方法
3.1 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习风格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 学习风格是反映学生个体差异的一个关键。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 分析其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 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 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分散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开放式的作业及自我判断的活动, 不喜欢互动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充分鼓励, 在每个学习项目完成后, 特意给她们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作业, 要求她们在下次上课时汇报, 逐渐提升她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同化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好观察思考与抽象概念, 具有归纳推理而建立理论架构的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采用了小组讨论、案例演讲、查阅文献资料等教学方法。
聚合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好主动实验与抽象概念, 善于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了问题演讲解析、阅读文献资料、小组设计任务项目以解决问题等方法。
适应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好主动实验与具体经验, 喜欢实际地完成计划或任务, 以获得新的经验, 较喜欢冒险。我们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小组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其动手能力, 让其多承担实训任务, 比如扮演患者或护士角色以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法是授课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分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照座位空间位置进行分组, 每6位学生一组, 共7组, 此分组方法适合于课堂教学;二是依据调研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组, 每组都会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每组6人, 共7组, 此种方法适合于实训。
3.2 进行课程设计
3.2.1 设置教学情境
基于临床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需要紧密联系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我们将护理学基础按照护理工作内容划分为14个工作情境, 有医院和住院环境、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入院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舒适护理、给药护理、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护理、冷热疗护理、标本采集、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临终护理、出院护理、医疗文件的记录。每个教学情境以病例资料的形式导入课程, 使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对象有清晰的认识, 能够促使护理专业学生尽快进入护士角色, 增强其职业责任感。
3.2.2 设置基础护理实训教学模块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项目依据临床护理工作设置, 按照患者的入院护理过程分为9个典型任务实训模块:入院护理、手卫生及铺无菌单法、饮食护理、清洁护理、给药护理、排泄护理、手术室护理、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围生期护理。例如入院护理的课程设计可从多角度设置护理情景, 患者可以是老年人、小儿、产妇、手术者等;患者的病情设计可以是头部外伤者、行走不便者、腰椎骨折者等。这样首先设计出几组临床直观病例情境[1], 让学生去思考:如何为患者实施入院护理, 入院护理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完善和落实护理措施, 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然后考虑如何做, 制订出实施计划, 并分组进行。这样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在做中思考, 从而进一步引出入院护理的具体工作任务: (1) 铺床; (2) 运送患者; (3) 卧位安置; (4) 护理体检; (5) 表格填写, 共5项工作任务。满足患者的需求是护理工作者的追求,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需要善于与患者交流沟通, 善于发现问题, 并准确运用扎实的技术操作, 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这种训练, 可以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 教学效果评价
学期结束后, 对两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理论考试共100道选择题, 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分别设A1型题30道、A2型题50道、A3型题20道。实训考试使用护理情境模拟考试, 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步骤的熟练应用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对患者的关爱程度等。具体结果见表3~4。
表3~4显示, 实验组理论成绩、实训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5 讨论
5.1 关注学生学习风格, 实施个性化护理教育, 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为护理职业学院教师因材施教、改善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 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 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 并要求他们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 “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创造型人才[2]。学习风格是学生个别差异的集中表现, 测定学习风格的目的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基础上, 安排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 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 所以, 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5.2 教学风格适应学生学习风格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保证
教师的教学风格必须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适应, 学习风格不反映学习水平的高低, 而只反映偏爱的方式或倾向不同, 这是它和智力、能力等其他个体差异最明显的区别。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只要给予适当的学习条件, 无论是哪种学习风格的智力正常的学习者都能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基础上,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 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能改善学习成绩低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这对临床医学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具意义。学习风格理论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学习风格, 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学习成效, 也能够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并据此制订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从而实现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引导型教学风格能与各种类型的学习风格匹配, 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尽量培养教师朝引导型教学风格方向发展。如果教师教学风格属自我陶醉型和灌输型, 就一定要改变教法, 引导自我陶醉型教师和灌输型教师朝引导型教师发展。让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多种学习风格的学生, 这对于已经形成某种风格的教师来说同样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 这种改变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在教育教学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 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 丰富自己的教法, 使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中, 让所有类型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是教师理应追求的目标。
摘要:目的 改变教学风格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 提升创新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2011级护理1班为实验组 (52人) , 护理2班为对照组 (52人) 。对实验组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的调研, 依据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 并改革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依据学习风格改变教学风格, 因材施教, 是提升护理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风格,护理学基础,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李艳玲, 马锦萍.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11) :993-994.
3.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三
关键词:卫校;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学生能力
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是卫校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社会的需求使得基础病理学实验课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我们目前的基础病理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
(一)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受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响,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动手实验,自己操作都不够重视,渐渐地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现象。实验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理论认识。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实验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二)实验课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低
实验课教师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其重要作用往往是理论教师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目前卫校缺乏专职的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师。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师甚至还出现兼职的现象。教师业务水平低、工作态度不认真、不重视实验教学,这些都影响了实验课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学生成绩考核制度不合理
传统实验课教学评估。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验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四)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缺少实习培训
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这一知识接受主体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生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实践与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缺乏主动接受知识的热情与继续研究的动力。在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培训环节,常常是局限于校内模拟环境中检测和验证理论知识为主的内容,以致于学生未能尽可能多、尽可能早的接触社会、接触人群。
二、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措施
(一)思想上重视实验课教学
教育者应从“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实验课教学是实验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验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实验课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应该重视实验课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实操型人才。重视实验课教学,还应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使人人都有实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作为学生,更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深切的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其实实验课要比理论课趣味性强,所以不能够理论课睡觉,实验课逃课。理论很多时候是服务实践的,最关键的还是活学活用,这就体现在实验课上,而且只有通过实验课才能得到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病理学实验室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给实验人员提供出外进修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实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
(三)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及药品实验方法和步骤,甚至将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全都告诉了学生,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个人认为,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应采用启发诱导教授学生的实验方法。学生即可进入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加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加强动脑、动手,掌握方法,提高实操能力。
(四)考核体制多元化
学生的成绩考核制度是影响中国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基础病理学实验课中,如果想实现实验课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学生成绩考核制度。通常实验课的成绩都是不认真的,而且没有严格的标准,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一种懒惰的意识,使实验课徒有虚名。实验成绩应该是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组成,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10%)、课堂表现(20%)和实验报告(20%)组成。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与方法,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以课堂随机提问方式进行;课堂表现只是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实验报告中重点考查学生的从实验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和想法。实验操作考试主要选取基本操作与能力验证两方面的小实验进行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三、结束语:
改革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创建适用于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验课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好地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乔敏,张云,杨泽礼,赵阳.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J].医学教育,2005,(4).
[2]钟本土.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3).
4.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四
从旅游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到社会群体的相关学习,不论是在专业课方面还是在我成长的生活方面都收获颇多。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现在就让我具体写下自己对旅游心理学的感想!
其实就是案例,让我们一起讨论分析,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我们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而不是硬生生的只接读课本和学习理论,我想同学们也不会太感兴趣这些纯粹的理论。我们更喜欢一些实际的案例,通过分析来佐证这些理论。而李刚老师恰好抓到了这一点同学的心里(不愧研究过心里学,能向我们同学所想),使每节旅游心理学课都趣味横生。感觉老师和我们一点隔阂都没有,课堂上时不时会有老师同学很轻松随意的交谈,课堂气氛总是很好。
回顾这门课程,每节课都能学到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和生活让明白了一些旅游名词、术语、相互影响和怎样运用到实际旅游活动中,另一方面还有自我认知方面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提高。从浅到深逐步深入,刚开始学习了一些基本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意义。通过这些的学习大致明白以后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印象很深的有需求层次理论,它不仅仅对分析旅游消费者有效,推而广之,其实对社会中的每个自然人都适用。在老师布置这项作业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也是位于这其中的一个层次,那么怎样激发自己,使自己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自己呢这是意外的收获,所以学科之间是相通的,认真学习每门课总会让你有收获。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同时学习旅游心理学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了解旅游者心理,更好地吸引旅游者,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行社的收入。有助于旅游业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每个旅游者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的背景、教育,文化素质不同,想法和要求不同,而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尽可能使每位游客都满意,可根据中国人集体化的心理特征,在旅游过程中如果遇到意外,改变行程时,我们要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别人也就没什么意见。如果遇到投诉,我们也要保持头脑冷静,游客投诉也就是求尊重,求宣泄,求补偿,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处理人们不同的投诉要求。有助于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了解员工的心理,抓住他们需求,可以使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增强竞争力。有助于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使员工得到平衡,心甘情愿的为游客服务。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动机,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动机,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旅游线路。可以更好的开展旅游营销:对最佳者,我们要耐心认真的对待,尽可能为他们做详细的介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在全力为他们服务。对满意者,我们更重要的是情感服务,用我们的真诚来打动他们。对中间者我们要区分不同时期他们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灵活实用的为他们服务。
另外,我觉得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毕业后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发挥自己一技之长,首先你不要过多地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而是应该把最能发挥你个人优势的职业作为首选,因为,你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钱是可以慢慢积累的;经营自己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而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平衡心态,善待挫折有的大学生尽管努力了,但仍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也不要灰心。事实上,书读得好不见得你的工作就一定会很好!因为除智商外,还涉及“情商”、人际交往,工作经验等书本外的知识,工作经验又是如今单位比较看重的,所以,大学生初找工作时暂时得不到他人认可,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失意与挫折是当人们某些愿望不能实现、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感受到的一种心理体验,对于一直风调雨顺的某些大学生来说,在上岗前就要有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从学校刚走上社会时,大学生对社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加上找工作常常受挫,因而可能感到心理有很多的不平衡。其实,所谓的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失衡倒是经常的。绝对的公平是难以实现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找到自我的平衡点。因此,对自己感觉不平衡的人、事、物,要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不要过多地抱怨,因为发牢骚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从找工作的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求得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工作暂时没有,可以慢慢找;工作不理想,先就业再择业;经验缺乏,在工作中积累;还可以自主创业„„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学习旅游心理学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了解旅游者心理,更好地吸引旅游者,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行社的收入。有助于旅游业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每个旅游者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的背景、教育,文化素质不同,想法和要求不同,而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尽可能使每位游客都满意,可根据中国人集体化的心理特征,在旅游过程中如果遇到意外,改变行程时,我们要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别人也就没什么意见。如果遇到投诉,我们也要保持头脑冷静,游客投诉也就是求尊重,求宣泄,求补偿,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处理人们不同的投诉要求。有助于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了解员工的心理,抓住他们需求,可以使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增强竞争力。有助于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使员工得到平衡,心甘情愿的为游客服务。
5.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五
通过学习这门课之后这门课让我知道了当代大学生所承担着的历史重任与使命。
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书第6页)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我们知道,如今的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各种社会矛盾。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所有中国人的事业,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的不懈奋斗。我们应该把个人追求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了这门课之后让我更加明确了我的目标并坚定了信念
学了第一章后,我觉得,一个人需要理想和目标来引导,这样的才能实现价值理想。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能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指引我们走什么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
学了这门课之后我了解了基本的法律制度,加深了法治观念,增强了法制意识。对法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之前认为法律只是我们的工具,只有在我们的权益受到伤害时才会拿起它,平时它离我们很遥远。但是,通过学习思修课得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平时树立法律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的合格公民。时代要求大学生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学了这门课之后我学习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并决定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如果说操作系统是电脑的灵魂的话,那么我个人觉得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我们的灵魂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是十分重要的。故我决定追求高尙的人生目标因为,一个树立了高尚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
通过学习这门课之后我了解了许多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了解了真正的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6.护理学基础的学习计划有哪些 篇六
加强护士对化疗药物防护意识的专业知识培训,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
2.改善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
化疗药物配置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上进行,以减少医护人员被动吸收化疗药物的机会。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室内应安装排风设备,保证空气的流通。生物安全柜有一种特制的垂直流装置和HEPA过滤网,特有的负压操作环境,可有效防止有毒气体的溢出,防止气体再循环,更有效地保护操作者。
3.个人防护
1)配药前洗手,穿防护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烯手套,外套一副乳胶手套;
2)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护垫,以减少药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及时更换。
3)打开粉剂药时,锯割安瓿前应轻弹颈部,使附着的粉剂降至安瓿颈以下。
4)溶解药物时,溶液应沿瓶壁缓慢注人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
5)瓶装药物稀释或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6)使用“锁头”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以防注射器内压力过大使药液外溢。
7)抽取药液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且抽出药液不可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抽取药液后放于垫在聚氯乙烯膜的无菌盘备用,用后按污物处理。
8)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需用75%乙醇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
9)备药后所用一切污染物应放于污物专用袋集中封闭处理。
10)操作毕脱手套,用洗手液及流动水彻底洗手,有条件者淋浴。
4.排泄物的处理
7.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 一个班为实验组, 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两组均为60人, 均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 第一学期所学基础课程成绩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由同一教师进行相同的课堂讲授和操作示教, 授课计划、授课条件一致。
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 (1) 分组原则。成立学习小组, 即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基础课程成绩、性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及班干部分配等进行分组, 这样有利于护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每组6人, 共10组, 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教师负责辅导组长如何对小组学习进行管理。 (2) 教学实施。首先, 教师讲解相关理论并示教该项操作步骤, 然后将物品分发给各小组,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要求每组学生相互扮演患者角色, 模拟真实操作情景, 互相指导合作, 注意护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提供帮助, 发现问题积极进行组内调控, 协调小组成员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练习中, 学生按小组提出问题, 教师针对小组回答问题, 突出以小组为单位的指导。同时, 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每练习完一项操作, 教师就从各组随机抽出一名学生演示操作, 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评价, 教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示教操作步骤后,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针对个人问题或随机人群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于下课前对本次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1.2.2 评价方法
(1) 操作考核:两组考核方法与考核内容相同, 均为操作考核。 (2) 问卷调查:将自制调查表发放给实验组学生, 采用无记名填写并当场收回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表60份, 回收6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操作考核结果
表1显示, 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表2显示, 实验组大部分学生认为合作性学习模式使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将其与传统教学法结合效果更好。
3 讨论
3.1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增强动手能力
表1显示, 实验组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合作性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有促进作用, 可增强其动手能力。
3.2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班级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 较单调、乏味, 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和疲劳感, 久而久之会出现“磨、拖、散”现象,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变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小组成员相互扮演患者角色, 模拟真实操作情景, 在整个过程中都积极参与, 互相指导合作, 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整个操作练习过程中轻松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自主表达观点, 从而提高了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
3.3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 增强自信心
合作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对学习进行管理。合作学习小组成立时, 选出的组长有担任班干部的, 也有没担任班干部的。刚开始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管理, 有的则认为自己某方面不足而不敢管。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及时组织各组长学习、讨论, 辅导他们如何对小组进行学习管理,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身不足, 建立信心, 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 在操作练习时就看到了在各小组长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情景, 同时各组长之间还经常探讨、交流管理方法, 使学生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3.4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整体护理的实践调查表明, 护理有70%的时间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 人际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关键。中职护生多是初中生, 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 其中最薄弱的就是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操作练习时,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基本都是在护理模型上进行, 学生独自机械地模仿, 只是单纯操作而没有沟通。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练习时, 要求学生相互扮演患者角色, 模拟真实操作情景, 参加者以各自扮演角色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 反驳他人观点, 在身临其境中训练沟通技能[2], 从而锻炼学生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3.5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护士不仅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要求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小组合作, 培养护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3]。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 小组成员群策群力, 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既各司其职又团结合作, 共同取得进步。这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6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护理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 学生互换角色进行练习, 在练习时融入人文关怀理念, 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 从而树立“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这样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护理内容的理解, 使其进一步增强护理职业的使命感, 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总之,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 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合作性学习模式顺应了当今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突出了合作学习的实质, 是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毛靖.护理专业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李如密, 马忠兴.合作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的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6, 12 (6) :38-41.
8.钢琴集体课的心理学基础研究 篇八
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要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课程工作者必须对个体的发展以及学习过程的本质有所了解。不顾学生的特征而设计的课程,其效果自然不会理想。事实上,心理学对课程具有重大影响,已被公认为是课程理论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钢琴集体课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为课程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一、认知心理学的运用
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研究钢琴音乐教育及其教学过程,已经成为当今盛兴的钢琴教育理论方法之一[1]。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活动产生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其中包括特殊性迁移和一般性迁移[2]。在钢琴教学活动中,一般性迁移能力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教师不仅要将钢琴演奏的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通过技能训练以实现特殊[3]性迁移,更要有意识在技能教学中加强理论指导,促进学生一般性迁移能力提高。通过钢琴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相关学科原理、技能方法论指导下,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并列、归属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能够运用新知识,迅速地解决那些需要按照实际情况作出分析或调整的新问题,及时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效推动并加速技能学习的进程。这对加强音乐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钢琴教学改革面临的任务和目标。钢琴集体课改变了“一对一”钢琴授课的长期单一固定模式,由传统技术的传承式教学变得更加富于多元化层次结构,为钢琴教学中顺利实现学习迁移提供了一条新的实践探索途径。钢琴集体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按照人们感知音乐的心理规律需要而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在以聆听和情感体验为引导的基础上,因而是一种有利于发展自觉性音乐整体能力结构的教学方式。它从聆听有情感选择性的音乐为起始点,引发学生运用音乐表达感情的愿望,初步形成音乐感受能力和参与能力。随后结合相关乐理教学及演奏技能技巧训练,促进音乐感知能力、运动感觉能力、记忆联想能力全方位发展。与此同时,利用一切课堂音乐活动和不同教学步骤,大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丰富其创造性音乐表现力。
二、心理暗示的作用
集体教学的场合,便于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日本教育界曾在60年代提出“学习集体”的概念和教学论思想[4]。学习集体的教学论思想以确立共同投入学习的学习集体为中心,在学习集体中学生相互作用、相互确认、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对峙,从而得到提高。学习集体思想的理论研究指明了学习集体的形成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使学习与集体有机地结合,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集体演奏的教学场合,恰当地运用暗示法,学习者可以经由心理上的轻松愉悦感,转化为内心凝神贯注的能力。这种内心凝神贯注所能达到的专心致志,是人的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的良性综合反应,其高度协调和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对钢琴教学中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全面能力,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促进效用。
三、群体动力理论
根据心理学“群体动力”理论原理,人们在所结成的群体中总是处于不断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群体会对个体产生重大的影响[5]。同等键盘程度和学力的学习者汇聚在钢琴集体课上,借助于同龄人之间熟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动作表达方式,必然使钢琴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推动各项音乐学习的发展。钢琴集体课还提供了多种集体配合演奏的便利条件,通过良性心理暗示效应,可以很好地锻炼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感和乐队演奏中的默契配合能力,丰富音乐素质。钢琴集体课的学习集体由15—20个程度相当能力相当的学生组成,他们从一开始接受的就是采用新的现代化的多媒体电钢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这个集体里,同学们共同分析相关课题技术曲目,一起练习演奏,相互切磋,观摩启迪,同时接受钢琴教学指导,不仅能够调动激情,共同感悟,加速学习进程,更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深入发掘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顺利转化为音乐素质。同时,在集体课上,同学之间随时观摩比较,互相启迪,取长补短。集体课为学生提供了相互配合进行合奏,齐奏的练习机会,有利于节奏感的训练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这种集体环境中相互作用和影响,容易形成同学间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和促进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总体水平大幅度稳定提高。
处于起步阶段的钢琴集体课,在尝试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想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它,就需要我们不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新的途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钢琴集体课教学更具科学性、规范性,真正发挥钢琴集体课的优势所在,培养全面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1]《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第320页 高文 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安定 2000年
[2]《群体心理研究对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意义》 罗海燕 《广西高教研究》1998年3月
[3]《提高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析钢琴集体课教学 》 刘汝铜《钢琴艺术》2002年6月
[4]《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9.管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心得 篇九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而自己所选的这门管理学课程也学了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自我感觉还可以吧,不能说它是完美的,但是多多少少也学会了一些,认识了一些同学,认识了自我感觉还不错的老师。老实的来说,在这门课程上我基本上都去上了,没几次是没上的,对于我去的每次课,都不会一直专心下去听老师讲课,但至少是会听听的,毕竟老师讲课的风趣生动不听白白错过了这个好机会,我想这个老师不会太在意吧。再来说这门授课的老师吧,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一位老师,因为他比较明主,不会点名,不会占用我们的课余时间(这个特别好),还有授课时非常的风趣,有时使得不想听课都打起兴趣来听你的课,课堂上时常笑声飘过。
管理学在日常的生活中是非常实用的,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做什么的都不离不开这个学科,利用这次的机会学一学这管理学的基础,为现在和以后更好的管理人事物奠定个基础。首先说说我对管理学这门学科的一点点见解。管理学的含义:A、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B、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C、管理要通过组织中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组织的目标。D、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它是一个组织的“器官”,是为组织服务的。管理的特征:A、人本性。B、复杂性。C、科学性。D、间接性。F、经济性。管理的几个方面: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和创新。我认为对于有效的管理,它不是一死不变的一个固定模式,它讲究的就是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吧,对于不同的事与物,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在各种的解决方法中都不会离开它那的管理理念,最终通过最有效、最节约,又或是最易实现的办法来使效率或利益最大化。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与大家都是息息相关的,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管理不等同于控制,它是对你所作事情进行一种适当的安排。我们每个月拿的工资虽不算是很多钱,但是没有管理好的话,这些钱就会不知道花在什么地方了,而且很有可能还远远不 够用,有句话说的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自己的钱也要管理,才能使有限的工资花在比较多的有用之处。现在整个社会中都充斥着烦燥不安的情绪,作为企业员工一员,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一个人在做事效率及生活的幸福感,理应用好的情绪去处理面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不懂的如何得管理自己,后果也是很严重的,那我们就会面临被企业淘汰。
10.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 篇十
本书适合各类读者,如果你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对心理学家都在做什么感兴趣,从书里你能找到答案;如果你准备或者正在进行心理学研究,这本书有助你对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有宏观的理解;如果你认为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你对媒体上出现的比算命师傅还厉害的心理咨询师无比崇拜,你必须看看这本书,掌握一些判断真知识和伪科学的工具。
今年年初时读到这本书,当时相当兴奋,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读到这样睿智的读物,顿感醍醐灌顶,相见恨晚。
听闻在国内外许多高校,本书都被作为心理系学生的必选读物,这点足够证明本书的分量,但也不用因此产生畏惧,书中引入了各种有趣的故事例证说明,将道理解释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借此机会推荐给大家。
本书都讲了哪些精彩内容,这儿先给大家露露。
1 现代心理学现状介绍
在说明现代心理学现状之前,必须说明“声名遐迩”的弗洛伊德,深远地影响了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加之各种媒体对通俗心理学的渲染,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心理学的许多曲解。
实际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种种研究的论题、数据和理论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只是沧海一粟,在美国心理协会和美国心理系学会这两个学术组织成员中,关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加在一起,分别只占10%和5%。
当代心理学包含了各种多样的内容和层面,跨越了教育、社会、工业、法律、临床等多个领域。
美国心理学会(APA)就包含了多达53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
看看心理学研究的应用成果可能对它会有更加直观的概念:古典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行为原理,通过辨认外界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成功应用于对儿童自闭症的治疗、大量数字材料的教训,酗酒、肥胖的治疗,恐怖症的治疗;有关知觉过程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雷达监视、接到照明和飞行驾驶员座舱的设计;处理和记忆信息的方式也积累了大量可被反复验证的研究结果,例如衰老对认识效果的影响,帮助设计对认知丧失者进行恢复训练的方案。
初学者可能会产生迷惑,心理学知识怎么是零散的?这种疑惑可能来自于我们所接受的物理学、化学学科教育经历,这些学科都有一套统一又完整的理论,而心理学没有一个套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意识和行为的所有方面。
其实这种现象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领域曾经同样存在,20世纪早期物理学就处于分裂状态,本科教学也是同时讲授不同的观点,直到出现了更高抽象水平的数理学理论后才实现了整合。
当代心理学更像是医学,被分为很多分支,具有统一或整合性的部分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一下,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人的意识和行为;并将这些研究成果付诸应用。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有两个重要的部分,操作化定义和控制,这两部分保证了心理学研究的的科学性。
提到操作定义大家都能理解,既用一些方法来测量要研究的东西,使用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方法。
但需要注意,心理学的操作定义可能与每个人心中形成的有关人格和个人行为的理论有较大的差异。
我们可能难以想象“对大样本的认知任务进行因素分析所得到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是“智力”这一心理术语的操作性定义的一部分。
而我们常说的“抑郁”的操作定义在《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共占了12也的篇幅,与我们所说的“某种陷入低谷的感觉”完全不是一回事。
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在研究一种变量是否对结果有影响时,平衡或者去除其他变量的影响,我们来看看书中对母婴依恋这一现象研究的举例。
之前对此现象的流行假设是:
母婴依恋是由于母亲是婴儿食物的来源。
然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母亲能提供的当然不只是食物而已,还有舒适、温暖、爱抚、刺激等等,也可能这些原因造成了依恋。
心理学家选用猴子来进行研究,并设计了人工情景,在每一个情景中除了一个可能造成母婴依恋的原因起作用外,其他变量都受到了控制。
心理学家让近乎在隔离环境中成长的婴猴选择一个人造母猴一起生活,并观察他的行为,他发现,有绒线做成的人造母猴给于的触摸舒适远胜于铁丝网做成的母猴,在两周大时,婴猴更愿意接触冰凉的绒线母猴,而不是温暖的
电线网做成的母猴,说明由触摸所带来的舒适感远比温暖感更重要,而当婴猴的食物完全由电线网做的母猴提供时,它仍然选择绒线母猴,这足以证明,依恋仅归于母亲能提供食物的假说是错误的。
11.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十一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基础护理学体会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在传统的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注重以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知识体系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体验情境和氛围,把体验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巧妙的结合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性较差。而基础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其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在传统的教学中完全由教师进行讲解为主,告知學生怎么的情境,要怎样处理来帮助患者,这种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遗忘快,效果不理想。为此我在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摸索,谈谈的一些想法。
模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
模拟体验是实践体验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模拟创设良好的体验环境和情感氛围,由教师示教→学生回示→教师评价→学生交流体验心得。如:介绍“肌内注射”这一实训内容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注射方法和注射部位外,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无菌技术”这章内容,在传统教学时,单纯由教师强调,学生往往不能体会其中的重要性。但在创设的模拟情景中,学生自身就能够体会到无菌意识对患者的重要性,再联系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无菌技术贯穿到整个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第1次模拟回示时,会有紧张、想放弃的想法;看到同学难受又终止回示的意图,但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能够坚持完成回示。一旦成功后,对自信心和职业的认同度立刻提升许多。
体会患者角色的学生,通过模拟体验,体会到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尽自己所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
创设情境,为学生体验创造良好环境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并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过程:情境创设→学生实践体验→教师评价→学生交流体验心得→教师总结。如:介绍“卧位安置与更换”分别设置情境为,为体重较轻患者、病情较重患者、脊髓术后患者翻身。通过情境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了彼此间相互信任感。
同时还能让学生感觉到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沟通并不是简单地告诉患者护士要做什么,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用心和患者交流,利用沟通的力量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应付临床实践工作。
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面对单纯的护理基础知识学习起来较吃力,结合体验式教学方法后,让学生自身的体验融入到学习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换位加强了学生的对患者的爱心、关心、责任心等,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准备,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在示教过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参考文献
1吕春艳.体验式教学法让思品课“活”起来[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7.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
12.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十二
关键词:动态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训课教学,护理本科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是增强护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环节,也是培养护生基本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学习对后期临床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起着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影响护生的专业认知认同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协同合作能力的重要因素。现在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为主线的动态教学法的指导下[1],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就操作要点按程序合作学习组织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从而有效实现每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专业操作学习由被动模仿向自主动手的转变,由想象模拟向真实体验的迈进,由独立个体向小组合作的提升。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山西中医学院护理2013级本科2个班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人,其中女生43人,男生5人。对照组47人,其中女生45人,男生2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习时间和条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动态教学法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1)带着问题感性认识操作:在学生观看录像之前,老师根据不同操作项目提出2个或3个有关操作的问题。(2)分小组:由护生推选的6名班干部和4名舍长分别担任10个小组的组长,其他同学按照学号的顺序分组,每小组5人或6人。(3)老师提供病例或设立情景后学生动手准备用物:针对每项实训课,老师要求各小组评估探讨下发的实训用物,包括用物名称、作用及摆放要求等。之后老师根据各小组存在的疑问,以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思考。(4)学生代表操作:以录像为前提条件,每小组1名同学自愿参与操作,在老师的讲解下逐步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思考中操作。(5)由分到整:各小组以代表同学的操作为参照,进一步交流、讨论,优化各操作环节,之后将各环节整合。此过程中老师对各小组情况进行相关提问、指导。(6)下课前老师采取自愿方式随机抽一小组任一同学做操作展示并给予指导、评分,记入小组成绩。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1)带着问题感性认识操作:在学生观看录像之前,老师根据不同操作项目提出2个或3个有关操作的问题。(2)按学号分小组,每组5人或6人。(3)各小组直接领用物。(4)老师示教(5)学生自行练习。(6)下课前老师采取自愿方式随机抽一小组任一同学做操作展示并给予指导、评分,计入小组成绩。
1.2.2评价方法
1.2.2.1考核方法学期期末两组护生均参与理论和实训考核,考生总成绩中理论考核占60%,实训考核占30%,随堂小组考核成绩记入各小组组员占10%。
1.2.2.2教师评价同事和同行进行评价,针对不同教学活动形式,学生课堂气氛,分析问题的思路、相互交流等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形成评估意见。
1.2.2.3学生自评学生从自身学习的兴趣、课堂时间的利用、操作内容的掌握等满意度进行评价。
2结果
分
3讨论
3.1学生专业动手操作的自主性增强将动态教学法引入实训教学,每堂课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小组共同讨论为主线,从分步骤到抓要点来构建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老师的激疑、设障、引争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问题,再把这些问题带到小组中探讨,尽而分析解决或寻求老师的指导解决,并以此而循序渐进,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甚至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在老师的连续多次引导下观看录像之前老师提出操作关键问题;操作之前用物种类的准备及用物在操作中作用;开始操作时操作步骤;操作过程中针对疑问的启发分析等,使学生快速领悟操作技能的要领,短时间进入实训课堂状态,为自主练习操作赢得时间,赢得效率。从调查分析可见,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了。
3.2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性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护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护生不仅要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与其他护理人员、医生、患者及医技人员密切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老师要求小组必须有组长负责、带头带动学习;每组学生必须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必须评估自身操作环节存在的问题。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针对个性问题首选在小组中讨论解决,在交流中探讨,在探讨中改进操作手法,促进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在小组中的协调合作;共性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促进了师生间友好沟通。另外,每堂课结束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操作,鼓舞了学生的凝聚力和竞争意识,从调查结果表明有效促进了班级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国.动态教学法的尝试[J].江中教研,2007(1):1.
[2]余航,张庆华.合作学习中动态发展的教学观[J].当代教育论坛,2005(4):24.
[3]霍晓云.多种方式并用调动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70-271.
[4]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1):68-72.
13.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 篇十三
1 咳嗽、咳嗽反射的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特征
1.1 咳嗽与咳嗽反射弧的解剖学特征
咳嗽是由于延髓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的。来自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胸膜等感受区的刺激传入延髓咳嗽中枢, 咳嗽中枢将冲动传向运动神经, 分别引起咽肌、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的运动来完成咳嗽动作, 表现为深吸气后声门关闭, 继以突然剧烈的呼气, 冲出狭窄的声门裂隙产生咳嗽动作和发出声音。咳嗽作为一种生理反射, 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咳嗽中枢位于延髓弧束核附近, 呈弥散性分布, 咳嗽中枢不等同于延髓呼吸中枢。咳嗽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是脊髓神经:第3~5颈神经 (膈神经) 、胸神经 (肋间神经) 、迷走神经 (气道) 、喉返神经 (喉、声门) 。咳嗽反射的效应器则是气道平滑肌、呼气肌 (主要是肋间内肌) 、膈肌和声门等。
1.2 咳嗽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 支配气道的迷走传入神经亚型分为快适应感受器 (RARs) 、慢适应肺牵张感受器 (SARs) 和C纤维。
1.2.1 RARs:
RARs是有髓鞘轴突, 也称动态感受器, 其对气道机械性能改变 (如直径、长度和组织间隙压) 起应答, 也对一些化学刺激应答 (如辣椒素、缓激肽) [1]。RARs活化可通过副交感途径, 导致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研究发现, 选择性消除有髓鞘神经纤维的活性 (包括RARs) , 可以阻止咳嗽[2]。
1.2.2 SARs:
SARs是有髓鞘轴突, 对呼吸期间的机械力高度敏感。SARs的活性在吸气和呼气前的峰值时增加。目前认为, SARs是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 在肺足够膨胀时, 导致吸气停止和呼气启动。SARs活化致使呼吸中枢和气道胆碱能活性抑制, 导致膈神经活性减少和气道平滑肌张力降低 (因胆碱能神经活性减少) [3]。有研究发现, 用袢利尿剂呋塞米可增加基线SARs活性, 并产生镇咳作用[4];但也有研究发现, SARs可促进咳嗽[5]。SARs在咳嗽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1.2.3 C纤维:
支配气道和肺的大多数的传入神经都是无髓鞘的C纤维, C纤维调节气道的防御反射。虽然C纤维对化学和机械刺激起应答, 但与RARs和SARs相比较, 其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较低。C纤维主要对化学刺激敏感, 如辣椒素、缓激肽、柠檬酸、高渗盐溶液和SO2[1,6]。C纤维活化会导致气道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化学反射增强, 如导致快速浅呼吸之后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高血压等[5,6]。在一些物种中的研究发现 (尤其豚鼠和大鼠) , 激活C纤维会导致轴突反射, 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和神经源性炎症[6,7]。也有研究发现, C纤维可以抑制咳嗽[6,8,9]。C纤维在咳嗽中的作用也未完全明确。
1.2.4 引起咳嗽的传入神经亚型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起咳嗽的传入神经亚型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如C纤维刺激后, 可通过轴突反射释放P物质、神经激肽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导致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血管扩张和白细胞募集, 并改变副交感神经活性[10]。其中神经激肽A和P物质可激活RARs, 使咳嗽加剧和持续。研究发现, β受体激动剂、吸入神经激肽受体或吸入中性肽链内切酶 (可钝化速激肽和缓激肽) 可阻止RARs激活, 并减轻由辣椒素、香烟烟雾、支气管痉挛或中性肽链内切酶抑制剂磷酸阿米酮诱发的咳嗽。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中枢疼痛感受器刺激的敏感效应[11]。食管中可能存在相同的机制, 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GERD) 可启动和 (或) 加重咳嗽[12]。
1.2.5 肺外因素所致咳嗽:
研究发现, 耳部的机械刺激可引起咳嗽, 原因可能是通过耳部传入神经输入, 经过中枢整合并在气道表达的结果[11]。
咽部刺激可引起咳嗽, 研究认为咽部传入神经可能起源于迷走神经, 但也可能来源于舌咽神经或来自三叉神经的分支[13]。咽部的机械刺激、后鼻滴流和快速喝水会导致人和动物的剧烈咳嗽, 而服用辣椒素时可不引起咳嗽[13]。咽部传入神经调节咳嗽的生理学特性尚未明确, 但可能与支配喉、气管和支气管的咳嗽感受器相同。
GERD的研究发现, 对GERD进行有效的抗反流等治疗, 可明显减少GERD患者的咳嗽。其原因认为是反流物吸入气道, 直接激活气道的迷走传入神经并引起咳嗽。研究显示, 胃或食管的疾病可以引起气道反射 (如黏液分泌、支气管痉挛和咳嗽) [14]。经过迷走神经切断术后, 这些气道反射可得到有效的减少甚至消失。食管源性咳嗽的机制, 目前仍未完全明确[12]。
咳嗽跟吞咽、嗳气、排尿和排便一样, 都是高级皮层通路控制的内脏反射, 但控制咳嗽的皮层通路未明确, 心因性咳嗽的机制尚不清楚[15]。
2 咳嗽的生理学特征
2.1 咳嗽力学 咳嗽阶段分为吸气、压缩和呼气3个阶段。
2.1.1 吸气阶段:
咳嗽的初始阶段是气体吸入, 吸入气体量可从50%的潮气量到50%的肺活量不等。咳嗽的初始阶段并非最关键, 因为吸入少量气体即可产生有效咳嗽。吸气期间, 呼气肌延长伴强度增加。大量气体吸入将产生更多的呼气肌延长, 并会对呼吸的长度-张力效应最优化。吸气至高肺容量时, 可导致呼气肌产生更多的胸内正压。
2.1.2 压缩阶段:
咳嗽的压缩阶段位于吸气阶段之后。吸入一定容量的气体后, 声门关闭, 随之而来就是呼气。呼气的开始阶段, 声门关闭约0.2秒。当胸内压建立时, 声门关闭保持肺容量。声门关闭使呼气肌缩短至最小, 藉此促进呼气肌的“等长”收缩, 并且允许呼气肌维持一个更有利的力量-长度关系和产生更大的腹腔内正压和胸腔内正压。声门关闭期间, 胸内压可高达300 mmHg。高腹腔内压和高胸腔内压能够传送至中枢神经系统和纵隔, 并可引起与咳嗽相关的一些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胃肠、泌尿生殖、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2.1.3 呼气阶段:
一旦声门开放, 即进入咳嗽的呼气阶段。由于压缩阶段产生高胸腔内压, 因此声门开放后最初出现短暂的湍流。最初的呼气流高峰持续30~50 ms, 并可产生高达12 L/s的流速。这个爆裂的气流是由于呼出气体的叠加作用形成的, 其呼出的气体是来自末梢薄壁组织和中央气道的气体移位。虽然声门关闭能增强咳嗽, 但它也并非必须。例如, 气管造口术或带有气管导管的患者能够由于送气而产生有效的咳嗽, 但它是由开放的声门所执行的。因此, 对于带有气管导管的患者, 用气管造口术并不能提高咳嗽效能。呼气流高峰后是具有更低呼气流量特征的呼气延长阶段, 持续200~500 ms, 气流维持在3~4 L/s。在此期间, 肺容量下降, 跨肺压减少, 呼气气流下降。
呼气流量和空气射流速率的关联是气道横切面面积 (气流速率/横切面面积) , 因此在特定的呼气流量下, 减少气道横切面面积即可增加空气射流速率。结果是当气体从肺外周流动到中央气道时, 气流速率就增加了。中央气道的气流速率能够被这些气道的动态压缩进一步增加。例如, 当气道横切面面积动态压缩1/5时, 气体的线速度增加5倍。因为射流的动能与射流速度平方成比例, 因此上述的动态压缩可导致其动能增加25倍。动能增加可相应提高气道壁黏液的清除率。咳嗽期间的动态压缩, 是由于管腔内、外气道压力不同所致 (称为透壁气道压) 。在用力呼气阶段, 肺泡的透壁气道压与肺的弹性回缩力相同, 也就是胸膜腔压力的增加传送至肺泡。然而当呼气阶段出现时, 由于管腔外压力 (胸膜压) 持续升高所致的黏滞力, 致使管腔内压更低。因此下游气道 (从肺泡开始) 出现动态压缩。正常情况下, 动态压缩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处于高肺容量时开始的, 当肺容量减少时扩展至更多的外周气道, 确保全部的气管支气管树都“咳嗽”。
2.2 气体-黏液的相互作用
咳嗽的目的是为了清洁气道。因为咳嗽是为了有效移除黏液和微粒, 所以气道内壁的分泌物应该被分散成为呼出的气体。移除分泌物的主要物理力包括气流平均速度和黏液的流变性质。
2.2.1 气流平均速度:
气流平均速度是液体转化成气流类型的主要决定因素。高气流速度促进液体黏液分散成气流, 咳嗽出现高气流 (>2500 cm/s) 时, 粘附于气道内壁的黏液出现掉落, 这种气流模式称为雾流 (misty flow) 。
在较低的流速下, 这种黏液-气体相互作用很少有效。在形成雾流的高气流速度下, 其他因素也可以用来移除黏液。首先, 在咳嗽期间的气流幅度变化能产生黏液波。这些波可进一步增强微粒的清除。其次, 这些气道的变化更多的出现于富有弹性的气道。咳嗽期间气道振动, 导致气道壁相互靠近, 进一步帮助解除黏液黏附和提升清除机会。
2.2.2 黏液的流变学性质:
黏液的物理性质也影响咳嗽的有效性。黏液的清除与黏液的深度成正比, 与黏液的黏滞性、弹性成反比。对于健康人群, 咳嗽可以有效清除23级气道中的7~12级。对于低黏性 (接近于水) 的黏液, 有效的咳嗽可以延伸至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
有研究认为, 与将液体分散成气体的机制比较, 纤毛的活动更能促进气道分泌物的移除。通过刺激黏液纤毛装置、改变周围纤毛流体的流变特征或者增加纤毛的摆动频率, 都能增加咳嗽时的黏液清除能力。这些改变可由神经反射或直接作用于气道细胞的物理力所产生。应力可使血管内皮细胞的钾通道开放, 增加钾从细胞中外流, 导致超极化。对咳嗽时快速吸气或快速呼气所引起的剪应力, 杯状细胞可以产生应答。神经反射可能由肺内的RARs介导, 导致咳嗽时黏液分泌增加。高频振荡诱导的黏膜纤毛清除率的增加, 可能来源于同样的机制。
3 咳嗽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1 咳嗽力学的改变
一些因素可影响有效咳嗽所需要的压力和气流速度。患有神经肌肉疾病和吸气肌无力的患者, 仅能吸入少量空气。由于吸气量减少, 呼气压力、通气量和气流速度都将减少。尽管吸气肌无力会影响咳嗽的吸气阶段, 但是轻-中度的呼吸肌无力不会导致呼吸受限。相反的是, 呼气肌无力会出现更严重的咳嗽效率下降, 甚至轻-中度的呼气肌无力都会对形成有效咳嗽的呼气压力和呼气流量造成不良影响。低位颈部脊髓损伤的患者, 由于伴有轻度吸气肌无力和较重的呼气肌无力, 因此将出现一个妥协的咳嗽。不能有效咳嗽增加了肺不张和肺炎的风险, 因此这些患者会经常发病。
咳嗽前机械辅助装置可提供口腔负压和增加呼气量, 因此适用于需要有效咳嗽的患者。但这些装置仅适用于呼气时无气道塌陷的患者, 不伴COPD的神经肌肉无力的患者, 可以从使用这些机械辅助装置中获益。
3.2 黏液流变学的改变
当黏液流变性改变时, 就会导致无效咳嗽。一个有效咳嗽, 需要把痰液从上皮细胞表面分离并流通至气流。因此, 痰的清除能力依赖于痰的韧性。增加黏性和弹性, 将会增加韧性和降低咳嗽效力。当黏液中的水分减少时, 黏性和弹性就会增加, 因此黏液清除能力下降。
对无症状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咳嗽效力研究, 结果发现改变黏液流变性可以在早期削弱咳嗽的清除效果。但当吸烟者出现黏液过度分泌的症状时, 增加黏液厚度会有助于咳嗽的清除效果。
3.3 黏液纤毛功能的改变
黏液纤毛装置的作用是从外周气道到中央气道转运分泌物, 从而使其容易被咳嗽清除。吸烟抑制纤毛摆动, 对于黏液纤毛的清除效果也不利。吸烟对黏液纤毛清除效果的影响还有争议。有研究发现, 年轻、正常肺功能的无症状吸烟者, 其黏液纤毛的清除能力下降。也有研究指出, 无症状吸烟者外周气道的清除效果与同龄的健康不吸烟者没有区别, 其黏液纤毛的清除效果相同, 原因可能在于吸烟的相反作用, 吸烟既可以通过抑制纤毛摆动来减少黏液纤毛的清除, 也可通过增加外周气道分泌物来增加黏液纤毛的清除。而当吸烟者出现气道阻塞时, 过量分泌物在气道内积聚就会导致黏液纤毛的清除能力下降。一旦吸烟者出现COPD, 就需要用咳嗽清除分泌物。
4 展望
【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感想】推荐阅读:
管理学基础学习心得07-04
基础护理学见习感想07-05
心理学学习总结10-28
心理学专业四年学习的自我鉴定09-08
管理学学习收获心得10-22
学校管理学个人学习总结06-11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09-19
学习《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07-18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