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2024-06-2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精选16篇)

1.《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一

心态决定成败

——《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风吹过的地方是否有人留下的痕迹,沙走过的地方是否有你我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道路中,是否停下匆忙的脚步,想想这是不是属于我的地方。

——题记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看者,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地图,去勾勒不同的人生。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人生、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

一、生死在于一瞬间

这部电影观看我,在我脑海中忽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想法,死,是那么的容易。也许有人说它不亚于《泰坦尼克号》。的确,人得一生很短暂!但它更让我联想到5·12大地震、北京的暴雨等等。5·12地震让我们震撼,生与死就在于一瞬间,一幅幅照片不得不让人心碎、一声声呼喊亲人的呻吟,无不震撼人心,让人伤痛欲绝。一首首吟诵亲人的诗歌,不得不再次流泪。逝者长已矣!就像Pi一样,亲眼目睹家人离他而去,承受的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逝者无法挽回,生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谁都无法决定明天我们是否还健在,但我们有权利将今天活的更精彩。亲人转眼之间化为泡影,对于我们这些幸运儿,又能做些什么呢?是否还为父母的唠叨烦个不停,是否和家人为一点小事闹得喋喋不休?朋友们,我们很幸运,我们有父母的呵护、家人的关心、朋友的关爱。所以请珍爱这些资源,不要等他们都失去了才懊悔不已。

二、耐得住寂寞的人是最终的成功者

“寂寞”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每个人都会寂寞,谁也无法否认。但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寂寞。至少我没有做到。我很佩服Pi,失去家人后作为唯一的生存者,在人无烟海的大海中独自呆了不知多长时间,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还活着,尽管有一只狮子陪伴这他。无人与他说话,无人理解他的心情,更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在这片忙忙大海上,不知自己该去何方?他战胜了寂寞、战胜了孤独、战

胜了彷徨。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每个人的人生无法那么平静,但我们大多数人也不会像Pi一样遭遇那样的苦难。一个少年经历他无法预知的未来带来的重大苦难,面对不幸不是逃避,而是敢于承受、敢于面对。他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呢?

三、信念+心态=成功

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追求的目标。总觉的离我们很远,我们羡慕成功人士取得的成就,将他们作为我们的榜样,但我们却从未真正成功。

“便辛”这个名字被同学们所耻笑,以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各种说辞来赢得自己内心一时的愉快。

Pi不得不让人佩服,为了改变同学们的偏见,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切。他以圆周率的单位“π”来命名。在课堂上去介绍自己,尽管还被学生叫“便便”,但他从未放弃,他坚定信念,相信会有机会去证明。最终他将圆周率记了下来并写出来,无不让人震惊。最终他成功了,从此都叫他Pi。

从Pi的人生路程来看,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一个平和的心态在支撑着他。

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是靠你坚定的信念和平和的心态而取得的。

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二

编剧:扬·马特尔大卫·马戈

主演:苏拉·沙玛塔布伊尔凡·可汗

拉菲·斯波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类型:冒险/奇幻

制片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2012年11月22日

剧情简介:

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篇三

它们不是原来就在船上,就是某一只动物带上来的,很可能是鬣狗带上来的。但无论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都没有待长久,两天之内它们全都消失了。鬣狗从斑马身后猛地朝它们咬去,吃了好多。其他的也许被风吹到海上去了。也许有几只幸运的尽其天年,得享高寿。

傍晚近了,我也更加焦虑起来。一天结束时,一切都让我害怕。夜里,船只会很难发现我。夜里,鬣狗也许会活跃起来,也许“橘子汁”也会活跃起来。

夜幕降临了,没有月亮,云层遮住了星星。物体的轮廓变得难以辨认。一切都消失了,大海,救生艇,我自己的身体。海面平静,几乎没有风,因此我甚至不能让自己置身于声音之中。我似乎漂浮在纯粹的抽象的黑暗之中。我一直盯着我以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同时耳朵一直警觉地听着动物的任何动静。我无法想像怎么能熬过这一夜。

夜里的某个时候,鬣狗开始嗥叫,斑马开始发出吠叫声和长长的尖叫声,我还听见不断的敲打声。我害怕得发抖,而且——我不想在这儿隐瞒——尿裤子了。但是这些声音是从船的另一头传来的。我感觉不到能够表明动静的摇晃,那只恶魔般的动物显然离我很远。在黑暗中更近一些的地方,我开始听见很响的呼气声和呼噜声,还有各种边吃东西边发出的咂嘴声。我的神经实在承受不了“橘子汁”在活动这个想法,因此我没这么想。我只是不去注意这个想法。在我下面,在海里,也有声音,突然的拍打声和哗哗的挥动声,瞬间便消失了。那里也在进行着保卫生命的战斗。

黑夜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多么缓慢啊。

我冷。这是我不经意之间注意到的事情,似乎与我无关。天破晓了。白昼来临得如此迅速,却又是令人难以觉察地渐渐到来的。天空的一角改变了颜色。空气中开始充满了光亮。平静的大海像一本书一样在我身边打开了。四周仍然感觉像是黑夜,突然就变成了白天。

当太阳像一个被电点亮的橘子冲出地平线时,空气才开始变得温暖起来,但我要感觉到温暖,却不需要等那么久。第一缕阳光刚刚照射下来,温暖的感觉便在我心中活跃起来:那是希望带来的温暖。随着物体的轮廓渐渐出现,充满了色彩,希望也不断地增长,直到在我心中变成了一首歌。噢,沐浴在希望中多好啊!事情终归会解决的。最糟糕的事已经过去了,我活过了黑夜,今天我就会得救的。想到这儿,在心里将这些词串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希望的源泉。希望之中又滋生出新的希望。当地平线变成―条简洁清晰的线条时,我急切地仔细地看着地平线的方向。天又晴朗起来,能见度很高。我想像拉维会第一个欢迎我,取笑我。“这是什么?”他会说,“你给自己找了一只了不起的大救生艇,在里面装满了动物?你以为自己是诺亚还是什么?”父亲肯定没有刮胡子,头发凌乱。母亲会看着天,把我拥进怀里。我想像了十几条救援船上的情景,各种甜蜜团圆的画面。那天早晨,地平线可能朝一个方向弯曲,而我的嘴唇却坚定地朝另一个方向弯曲,弯成了一个微笑。

可能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我确实是在很长时间以后才去看救生艇上正在发生什么事。鬣狗袭击了斑马。它的嘴是鲜红的,正在啃一块皮。我的眼睛自然地开始寻找伤口,寻找被袭击的部位。我害怕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斑马断了的腿不见了。鬣狗把断腿咬了下来,拖到了船尾,斑马的身后。一块皮松松垮垮地挂在外露的残肢上,血还在滴。受害者耐心地忍受着痛苦,没有做出引人注意的抗议。它在慢慢地不断地磨着牙,这是惟一能看得见的痛苦表示。震惊、厌恶和气愤猛然传遍我全身,我恨透了鬣狗。我想要做点儿什么,去杀死它。但我什么也没做。我的愤慨没有持续多久。这一点我必须老实承认。我不能对斑马长久地表示怜悯之情。当你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的同情便被恐惧和求生的自私磨钝了。它非常痛苦,这太让人伤心了——它这么高大,这么强壮,它受的折磨还没有到头呢——但我无能为力。我感到它很可怜,然后便不再想这件事。我并不以此自豪,我很抱歉,我对这件事如此麻木不仁。我仍然没有忘记那匹斑马和它所忍受的痛苦,没有哪一次做祷告时我不想到它。

那天下午的某个时候我见到了第一种可能成为我亲爱的可靠的朋友的动物。船壳上有碰撞声和刮擦声,几秒钟后,一只大海龟出现了,它靠船那么近,我弯下腰去就能抓住它。那是一只玳瑁,它懒洋洋地划着鳍,从水里伸出了头。它丑陋的模样十分引人注目,坚固的发黄的棕色龟壳有大约三英尺长,上面长着一块块的海藻,深绿色的脸上长着一张尖尖的嘴,没有嘴唇,两只鼻孔就是两个实实在在的洞,黑色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那副表情既傲慢又严肃,像一个坏脾气的老头,心里总在抱怨。这只爬行动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它的最奇怪之处。和线条优美的滑溜溜的鱼相比,它模样古怪,浮在水里显得很不协调。但是显然它是在自己的环境中,格格不入的是我。

鬣狗一整天没有从狭窄的船舱里出来了。现在,它把前腿搭在斑马体侧,伸过头去,用嘴咬住了一块皮,用力地拽。斑马肚子上的一长条皮被拽了下来,像礼物外面的包装纸被撕开了边缘整齐、又长又宽的一条,只是现在被撕下来的是皮,因此没有声音,而且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血立刻像河水一样喷涌而出。斑马恢复了生气,吠叫着,喷着鼻息,发出长长的尖叫声,来保护自己。它匆匆迈着前腿,昂起头,想要咬鬣狗,但却够不到那头野兽。它摇晃着那条好的后腿,却只说明了前一天晚上敲打声的来源:那是蹄子敲打船侧发出的声音。

斑马保全自己的努力只让鬣狗突然疯狂地嗥叫和撕咬起来。鬣狗已经不再满足于从斑马背后伸头去咬,它爬到了斑马的腰上。它开始从斑马肚子里拽出一团团的肠子和其他内脏。它的行为没有任何规律,它在这儿咬一口,在那儿吞一口,似乎被眼前这么丰盛的食物弄得不知所措。吞下半个肝脏以后,它又开始用力扯发白的气球一样的胃囊。但是胃囊很重,而且斑马的腰部比它的腹部要高,血又很滑,于是鬣狗开始滑进受害者的身体里。它猛地把头和肩膀伸进斑马的内脏,连前腿膝盖都进去了。然后它又想把自己拖出来,却滑了下来。最后它固定了这样一个姿势:一半身体在里面,一半身体在外面。斑马在从身体内部开始被活活吃掉。

它反抗的力气越来越小,血开始从它的鼻孔里流出来。有一两次,它笔直地昂起头,似乎在向上苍乞求——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那一刻的憎恶。

(转载自梦想文学网)

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四

主人公名叫“派”,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在派17岁时,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货船在中途沉没,派的家人全部遇难。派侥幸坠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因而得以生存。与他同时在救生艇中的,还有只摔断一条腿的斑马、一只豺狼、一只黑猩猩和一只孟加拉虎。最初三天,豺狼咬死斑马和黑猩猩,孟加拉虎咬死了豺狼,接着,17岁的派在海上的生存故事便由此展开。

他由最初的与老虎互相提防,要杀死对方的心理逐渐变为与老虎相互依赖生存,共同在大海上漂流227天,终于得救。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主人公在没有淡水、没有食物的极端情况下竟然能和一只孟加拉虎和平共处,真让人惊讶。

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派坚强地活着。恐惧、饥饿和失去家人的痛苦冲击着他。正如影片里的画面和对白一样:“恐惧是生活惟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恐惧是狡黠危险的敌人,它不懂情理,无视法规,也毫不留情;它轻轻松松毫无差错就能找到并攻击你的软肋。恐惧永远都源自你的内心。”

我深刻感受,要克服恐惧是多么困难的事。而这只孟加拉虎则象征内心的勇气,当我念出老虎的名字“理查德。帕克”时,反倒有种亲切的感情。如果没有老虎作伴,少年派估计早已绝望而死。

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五

他们航行不久就发生了意外,凶猛的鬣狗咬死了猩猩和斑马,老虎咬死了鬣狗,最后只剩下了派和老虎。后来,派利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但好景不长,在他们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后,最终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了,但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影片的镜头都非常的唯美,非常的精致。平静如镜的海面,幽幽荧光的水母着凉漆黑的海水,静谧诡异的小岛,一切的一切都反映了浪漫和唯美。但这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派和老虎相依为命的海上生存没有发生悲剧,获救后,派无法想象,跟他同生共死的老虎面对久违茂密的丛林,却头也不回的走了。他没有想到老虎会如此轻易地离开,就像他们从未相遇那样。

影片直击观众心灵深处,将人性展露得淋漓尽致,值得我们深思。直到派后来讲出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时,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只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6.《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高中观后感 篇六

如果没有理查德帕克,我也不可能活到今天。”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出现了这样一句台词。谁是理查德帕克?那是一只成年的孟加拉虎,敏捷凶狠,拥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面对这样一只猛虎,电影主人公派说起它,却像在描述一位挚友。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人公是一个外号叫派的印度人,他跟一个朋友讲述了他少年时所遭遇到的一次海难,他所搭乘的大船沉没了,失去了全家人的派搭乘一艘小艇在海上漂流,一头斑马,一只猩猩,一条鬣狗和理查德陪伴着他,他目睹了鬣狗杀死斑马和猩猩,理查德又杀死了鬣狗,这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也激起了他求生的欲望,他经历风暴,捕捉海鱼,又漂流到食肉岛上,期间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建立了友谊和信任,最后终于获救。

在这长久的漂流中,他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险恶,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神灵,也没有上帝,一切的困难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克服,在死亡的恐惧下,不论多么善良和虔诚的人都会放下人性的理智,为了生命一个人可以做任何事,这个亦真亦假的故事再派获救后所叙述的另一个没有动物,只有人类生存的本能的故事下显得扑朔迷离,随着我们对这两个故事的苦苦思索,这部电影也到了尾声,索性派最后也有个完美的结局,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让沉浸在对人性的揣测中的我们,不由的露出会心的微笑。

与理查德帕克的初识,派的父亲让他看到了面前这只猛兽的残忍一面,眼看着老虎咬死羔羊,男孩的心中被植入了恐惧的种子,也许是命运使然,多年后轮船失事,全家只有派得以生还,但为了求生,他不得不与理查德帕克同舟共济。起初,派试图避免与老虎接触,制造木筏将自己与猛虎隔得远远的,但他很快发现这样做困难重重,于是试着接近它和驯化它。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个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应对航海途中出现的危机和阻碍,最终化敌为友,相互支撑着直到最后一刻,目送着理查德帕克走入丛林,派竟然悲伤地如孩子一般嚎啕大哭。

看完整部电影,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少年派之所以能成功挨过227天的漂泊历程,顺利登陆获得救赎,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猛虎理查德帕克的陪伴,正因为有了老虎的同船,少年派在漂流中才能时刻保持警醒,并努力动脑筋满足老虎的需求,迫使自己保持了活力,没有淹没在枯燥的洪流里。当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消失在丛林之中时,我的身心才离开了这部动人心弦的奇幻大作。它的玄妙和精彩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情不自禁的沉迷其中,这是一部现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释放着人性的光辉,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绝境时所能发挥的全部才能。

这部电影对我触动最大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派在经历风暴后说的一句话:“感谢你,上帝,你给了我生命,现在我准备好了。”这是对生命的.感悟,是在绝望之际发自内心的感叹,这是一种看破生死的崇高境界,让我唏嘘不已,也引发我对人生的思考。二就是派和理查德获救后,派躺在沙滩上,看着理查德缓缓地向森林走去,驻足在森林前,把理查德当成朋友的派,挣扎着爬起,希望理查德能回头看他一眼,但他径直走进了丛林,这时派才明白,理查德从没有把他当作朋友我不仅为此而感到悲凉。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次旅程,那么,陪伴我们的猛虎,也许是某种窘境,又或者是一场疾病。开始我们只会抱怨和诅咒,想尽办法摆脱与虎为伴的时光,屡屡受失挫之后,我们才会鼓起勇气,去和猛虎相处。在这个过程中,你虽然提心吊胆,却也充满了乐趣,慢慢地,你就开始享受起这个过程来,认为老天让猛虎闯进你的生命,也许是个不错的安排,如果有一天,因为机缘巧合,你终于甩掉了那只猛虎,说不定你还会沮丧一阵呢。

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七

改编自200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22年导演生涯的第12部长片。在2005年那部为他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断背山》后,李安进入了事业的小低迷期,接连两部影片《色戒》和《制造伍德斯托克》在好莱坞都显得默默无闻。有些人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著是无法改编成电影的。在《2001太空漫游》之后,无法改编这样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不但是对电影人的冒犯,也是对观众的冒犯,其实更像是表达赞许的一种态度。当然,这个14岁印度少年海难后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共同生存227天后获救的故事,落在其它导演手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曾有机会执导该片的印度裔导演奈特·希亚马兰,可能会拍成一部充满惊悚气氛的冒险片,而另一位候选人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不难想象,将把他独特的黑色风格注入到画面的每一格。

李安则不然,他已经拍了好几部有点阴郁压抑的影片,这次一定要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得妙趣横生,这对他来说并不难,他还要超越另一部大受好评,同样讲述一个人在海上成功求生的《荒岛余生》,这也可以做到,因为影片在铺垫了足够多的少年派的早期写实经历后,就进入了充满绚丽色彩,不逊于《阿凡达》的奇想世界,李安做到了人无我有。有些电影能让人一连看上几遍都不觉得厌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在此列,在高超的电脑特效的帮助下,影片制造了大量令人过目难忘的画面,比如海难中派和动物逃生,在夜晚的大海中成千上万个发出蓝色荧光的水母,还有满是狐獴的人形岛。

与尽量化繁为简的《断背山》相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以复杂为美,李安在每个重要的情节上都设置了好几个选项,而且这些选项还能自由组合,他的方法是如此的巧妙,以至于每个人都认为只有自己才真正读懂了,而在与别人交流时,却发现解读的内容与对方相差万里。影片高潮是少年派在海滩上获救时眼巴巴望着孟加拉虎的背影希望它回望一次然而落空,这个场面很是动人,可是明显出于想象。李安在影片中传达的信息大多是这样,方式是新颖而高效,但内容暧昧不清,这一招在国内起到奇效,虏获了大量观众,并在上映的第二周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8.《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 篇八

狐獴生活在非洲大沙漠,它个子不高,身长大约30厘米,很苗条。

它的脸尖尖的,像一个横着的圆锥,眼睛上有黑块,它可以让狐獴在强烈的阳光下看清楚东西。它的四肢和尾巴细细长长的,不要小瞧这尾巴,它可以让狐獴站立时保持平衡。

不要以为狐獴只会站着眺望远方来卖萌,它可也是捕捉昆虫的能手。看,它来到草丛里,用弯曲有力的前爪快速地刨土寻找猎物,一旦发现昆虫就把猎物从洞穴里拽出来,接着用爪子和嘴挑来挑去不断地拍、打、摔、翻,直到猎物一动不动,最后猛地向前一咬品尝起美味来。

狐獴还是一个有责任和爱心的动物,当自己的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会勇敢地冲上去帮忙甚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9.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 篇九

一味地接受信息,却不知咀嚼并产出,这似乎对思想很不尊重。因此,想赶在热情消退之前,记下稍纵即逝的感触。

印象里自小学以后便没再和妈妈一块儿上过影院,把这十年来的第一次送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算不留遗憾。观影期间,针对少年派和老虎在惊涛骇浪席卷时总能黏在船上这回事,妈妈说,这不现实。这一句玩笑话在我脑中回荡许久。诚然,但凡影视作品,便不缺常理无解的设计。好片能够把“不现实”的艺术效果转化为“现实”的人生哲理,且进行得和谐得当;至于烂片,只是让“不现实”的虚构情节停留在发梦阶段。《少年派》理应归于前者之列,至少它让我有所触动并意图写些什么。

影片末尾,步入中年的派说,我的故事说完了,现在它是你的了。因而,我写的是个人见地。自走出影院,一直在找影评及解读来喂养疑惑,目之所及不乏各路精分帝。暂且不论其结论是否正确,他们让我想起了当年无数次咒骂的语文阅读的命题人。可必须承认,若想要更好地回味影片,还真是少不了这些洞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且孜孜不倦的人们。

10.《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十

关键词:少年派;象征符号;电影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08-0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于2001年出版的小说,出版后一度成为畅销书,李安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技术审美,独特的人性思考和高超的电影构思,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打造成了一部堪称新式经典的电影。电影原著展现出的思想深度,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拥有极佳的先天条件;导演李安所具有的东方儒家思想与西方电影叙事方式,让电影后天如虎添翼。《少年派》中的符号,无论从数量还是深度在当代电影史上都是少见的。本文解析了影片中所出现的主要符号,从而真正理解《少年派》给我们带来的“奇幻世界”。

影片中,电影主人公少年派原名Piscine Molitor,父亲告诉他,他的名字是由叔叔Mamaji帮他取的,Mamaji热爱游泳,他游过最漂亮最干净的泳池是巴黎叫做PISCINE MOLITOR游泳池。Mamaji曾说过,如果你想让孩子有一个干净纯洁的灵魂,就一定要带他去PISCINE MOLITOR游一天。电影中对于这一桥段的设计,不仅简单介绍了派的原名的由来,同时也隐含着对于派干净纯洁灵魂的期许。但是由于“Piscine”的发音与“pissing(小便)”相似,派在幼时的校园里总是受到同学的嘲笑。派意识到自己名字带来的困扰,在老师再一次念到他名字的时候,派告诉所有人,他现在叫做“Pi”,并且在黑板上默写除了圆周率小数点后几百位。这一举止惊艳到了全校,同时也是他成为全校的传奇人物。

π在数学中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这一命名同样也具有符号的指示性。其一,π寓意着少年派在海上漂流过程中的未知性。圆周率小数点以后的数字是规律难以捉摸并且无穷无尽的,因此“派”这个名称让人衍生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数学里的π与主人公“派”的名字的符号对应,是对少年派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以及在海难之后的漂流过程中遇到未知数和不可测的隐喻。

理查德·帕克,这是电影中老虎的名字。在电影的描述中,老虎原名叫“Thirsty”,其得名原因是一个叫做理查德·帕克的人发现其在河边喝水,将其卖给动物园,而在登记时将名字弄混了,老虎后来得名理查德·帕克。然而老虎两个名称符号都具有不同的寓意:首先,“Thirsty”是对老虎就是派的化身的隐喻。在少年派与哥哥打赌去教堂寻求圣水喝的桥段中,神父对少年派说过一句话,“You must be Thirsty”,派的回答是“Yes”。这个对话包含两层含义,即是对“thirsty(渴了)”的同意,即年幼的派对信仰的强烈追求和渴望,也暗含了老虎就是派的化身的隐喻。其次,“理查德·帕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1884年一艘游船发生海难,船员们在面临没有食物与淡水的环境下合谋杀死船员帕克,三人以帕克身体为食存活。这是一个真实的食人事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背景与这次海难相似,再次使用这一名字实际上也是对电影后来故事情节中派遇海难,食人而生的情节相互影射。

电影的主线是派与老虎的影射关系。派与老虎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派在接触了宗教信仰之后认为动物可以通人性也有自己的灵魂,并且不听父亲的劝告打开笼门企图喂老虎,父亲及时赶到劝阻了派,为了向派证明动物的凶残,父亲将一只羊关进笼子里,老虎暴露了凶残的一面,残忍的吃掉了羊。这让派认识到了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法则。当海难发生后,派与斑马、鬣狗、大猩猩逃上了惟一的一艘救生船,他却亲眼目睹了鬣狗吃食受伤的斑马,又咬死了大猩猩,即厨子吃掉受伤的水手,又杀死了派的母亲。“弱肉强食”的法则彻底击垮了派的道德底线,母亲的遇难使他的内心被彻底被激怒,信仰三种宗教的派大声叫喊着:“Come on! Come on! ” 心中的那只猛虎一跃而起,少年派杀掉了道德败坏的厨子。

这时理查德·帕克出现在镜头里,与派开始在孤立无援的救生艇上展开一段生存的博弈。诚然,在故事的“双生花”模式下,老虎的出现实际上是派内心兽性的爆发,人类最原始的野性的本能的释放。而接下来的生存博弈,也演变成了一段派自己的博弈,一场在自己人性和兽性之间的抉择。

在凶险危急的环境中,人的原始本性会本能暴露,而在这强大的本能驱使下,即使最不可触碰的道德禁忌也会被突破。就像成年派所说,“饥饿能改变一切,即使你以为你了解自己”。为了不让老虎吃掉,派不得不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学习摸索各种求生手段,不单要满足自己的生存所需,更需要获得更多食物和水来填饱老虎的肚子,在老虎帕克的 “陪伴”中,派无时无刻不受到老虎的威胁,但也因此激发了派的求生欲望,使派时刻保持着自己的战斗力。两者经过相互之间由提防和威慑到彼此熟悉共存,让派从一个饥肠辘辘的胆小素食主义者成为一个顽强的与大海斗争、并且使用智力和勇气去驯服老虎这样强大肉食动物的海上生存赢家。这一段是影片着重渲染的情节,派与老虎的博弈,实际是派的人性与原始兽性的抗争。在亲眼目睹自己母亲被别人杀死之后,又因为愤怒和复仇心理杀死了别人,这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属于煎熬,几乎无法面对。导演把这样一幕残忍的惨剧用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竭力隐藏实事的残酷与现实的无情。就在这样的虚幻与现实之中,派获救了,讲出了故事的第二个版本。

在电影平缓和宁和的前部分,幼年派时,母亲信仰宗教,通过在给派讲“毗湿奴”的故事引导派寻找信仰,并且餐桌上在父亲向派灌输“理性主义”与残酷现实的时候,理解并支持派的信仰寻求的行为。母亲不单单扮演了一个母亲的角色,更是派在信仰寻求之路的灯塔,同时也是派受伤时庇护的港湾。在影片情节急转峰下的时候,导演巧妙地将把母亲形象塑造成猩猩。在救生艇上,母亲为了保护儿子而遭受到厨子的残忍杀害。母亲的遇难使派彻底崩溃,内心的猛虎跃出。也正是母亲的离开、灯塔与港湾的消失,使派在信仰寻求的路上进入了困境。此时派要完成的不单单是人性与兽性的斗争,更是在无穷无尽、广袤无涯的宇宙中寻找自己该相信些什么。

莲花符号的出现似乎是电影中的另一条暗线,在不同的时候隐喻着不同的东西,有时给派以指引,有时给观众以暗示。在派遇到阿南蒂时,她舞蹈时手形状是一朵莲花,她告诉少年派,她舞姿中的手势代表藏在森林里的莲花,加之派在年幼时看到母亲在信仰宗教时也看到了莲花,这样的意象让派觉得神秘而亲切。此时的莲花形象仿佛是一切美好的象征,莲花不单是派年幼时母亲留给派关于宗教的深刻印象,更是此时美妙爱情即将出现的意象。后来在食人岛上,派摘下果实后,果实像一朵莲花一样展开,果实里却出现了人类的牙齿。这警醒了派,后知后觉的派才明白过来,他自以为是港湾的岛屿原来是座食人岛。至此,莲花成为某种指示的意象,指引派离开食人岛寻找真正的归宿与信仰。

在影片的最后,作家问派:“所以你的故事最后是一个 happy-ending? ”派回答:“这取决于你,这个故事是你的了。”这句话同样也是说给每一位观影者的,派的故事讲完了,观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去解读。派用这个符号游戏叩问每一个听故事的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人性的动摇之中,应该做怎样的选择。

11.《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十一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电影,感触颇深。一名被称为“派(π)”的印度少年,随着全家去远方寻找美好的幸福生活,但在航海的途中却遭遇海难,全船人及运载的动物无一幸免,而派却与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们一起在茫茫的大海上经历了一系列惊险离奇、扣人心弦的故事。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派坚强的毅力和勇气让我深深感动。我不禁扪心自问:如果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能像派那样不放弃,最终取得成功吗?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星期天,老师要我认真做一份手抄报去参加评比,我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想了整整一上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过了一会,我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哼,老师凭什么偏要让我做这么难的手抄报,我又做不好!”我越想越委屈,“反正做不好,不如放弃吧!”我放下笔,欢天喜地地跑去看电视了。后来,参加评比的同学都拿了奖,我看着都眼红。现在想来,和派一比,真有点自惭形秽!有句歌词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是当时我也不轻言放弃,努力想办法完成手抄报,那么领奖台上的那其中一张奖状也许就是我的。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真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选择放弃,以坚强的毅力去不懈努力,奇迹就会发生。

1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十二

在他的回忆中,他还 是一个大概十岁的少年,突然画面转到一陰一暗的房间,房间之中还 有一扇铁门,那个少年派正站在铁门的前方,手中拿着一个垫子,垫子的前方掐着一块鲜肉,接着就看到在铁门的里面走出来一个威武的老虎。老虎正一步一步向他一逼一近,就在老虎快吃到那块鲜肉时,派的继母过来了把派一把拉开,父亲吧派训了一顿,你看那么近干什么,你不知道它会咬死了吗?你以为它会和你作朋友吗?它不是人!派反驳说道:“可动物也有人缘,我从它的眼中看到了我自己。”父亲愤怒的说道:“你看到的只是它眼中反射一出你的影子。”

派长大了,他的父母开始让他学音乐,把他送到舞蹈社去别人在那跳舞,他就在那伴奏。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女孩,在与女孩的相处中,他喜欢上她。后来派一家带到他们的动物去航海。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只母猩猩产下一只小惺惺。在哪个晚上,派出去了,可是因为暴风雨太大了,他被吹到了海里,就这样他越飘越远。第二天,他看到一艘小型的船,他认出来了那是动物的船。于是他爬了上去,那上面有一只斑马,可是后来又上出来一只猎狗。再后来,他看到海上有一只大猩猩向这边飘过来,他把它救了上来。他认出来了那是刚产下小惺惺的母猩猩。后来猎狗把斑马和大猩猩都咬死了。就在这时,船底下又窜出来一只凶猛的老虎。后来这只老虎在这只小船上与他共处了很久,他们在海上看到了鲸鱼。后来他们也不用担心没吃的了。

途中,他们来到了食人岛,派发现在白天看似平静的小岛上,到了晚上就会有恐怖的事发生。河里的白色的水变成了酸,吞噬了河中的鱼。晚上这个小岛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诡异的。数、地、水,到了晚上都开始吞噬。第二天,派离开了这个小岛,呼唤来了和他结伴已久的老虎,与他继续漂流。历经200多天他们终于到达了大一陆,到了大一陆。

后来那条老虎便径直走向了丛林,派伤心的哭了,他想这只老虎跟他结伴已久,应该会回头看自己一眼的,可是那只老虎里都没有理他,径直走向了丛林。后来便回到了两个人谈话的画面。派说道:如果没有那只老虎,不想办法去对付他,我根本不可能活下来。

1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篇十三

观众熟悉《喜宴》、《饮食男女》中的烟火气息,理解《理智与情感》、《绿巨人》的故事,讨论一下《断背山》、《色·戒》的争议点。而《少年派》,则是一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故事,我们不妨通过李安的三重隐喻去一探究竟。

事实:一只猛虎

西方有谚语“房间里的大象”,来表示显而易见的事实。而救生艇上的老虎—则真是“要了卿命”的事实。力气不够,不能把老虎推下海;没有食物,老虎就会游过来把自己吃掉;李安还给出了一个精神层面的“悖论”:老虎活着固然可怕,老虎要是死了自己则连生存所必须的对环境的警醒都要丧失,最终也是死路一条。唯一的方法就是和这个庞然大物在方寸之地共存。派不得不打飞鱼、钓海龟,先把老虎喂饱,再慢慢驯服它。

电影中有许多美轮美奂又匪夷所思的场景,比如堪比《阿凡达》特效的神秘小岛,漫山遍野跑着小动物。派爬上一棵树,摘下奇怪的果子,层层剥开,里面居然是人的牙齿。如此看来,救生艇上有一只老虎并不算最稀奇的事情。

派在多日的漂流中体力不济,意识也开始模糊,可是自始至终,如何与老虎共存是他生活的核心。为此,他一个素食主义者要用锤子敲死美丽的大鱼,再把肉剔出来吃掉;像动物一样在帆布上撒尿来标识自己的地盘。生存是一件血腥而残酷的事情,丝毫没有鲁宾逊漂流记式的浪漫。

但结尾彻底颠覆了“事实”。派的船到达大陆之后,老虎跳上岸跑了。227天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只老虎。来调查沉船的日本人不相信派的故事,他讲述了另一个版本:船沉后,四个人活了下来,法国厨子先后杀死断腿水手和派的母亲,然后派在一次搏斗中杀死了厨子。

如果没有这只老虎,那充满了227天的翔实的生活细节从何而来?我们可以容忍小岛是幻觉,但对于救生艇上的“老虎”—生命中唯一的相对物,都无法去命名—是老虎,还是那个可能是真人的“理查德·帕克”?有关事实的一个关键是,事实从来不存在,除非你能证明它。

自我:一个少年

少年派在说谎吗?

他问前来采访的作家更喜欢哪个故事,作家的第一反应是“我无话可说”,然后想了想,说:“有动物的故事更好”。第一个故事虽然奇异,但第二个故事中,人所表现出的动物性更让人无法面对。人们宁可相信一个荒诞的动物世界,也不愿相信惨烈的百姓故事。

令人惊奇的是,第二个故事中的每一处细节也非常符合逻辑。如果成立,那么派就并非靠和老虎斗志斗勇活下来,而是眼看着母亲被杀死。

当少年派以第一人称开始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究竟是真实的自己,还是想象中的自己?两个故事中有坐标明确的人与动物的对应关系,派是为了让调查员相信而随口编造,还是这两个故事本身完全可以置换?也许“事实”并不重要,少年派对自我的认知,似乎并没有在对事实的一次次重述中摇摆不定。两个故事中,派都是幸存者,他是更强大、勇敢而精明的赢家。也许那只庞大的孟加拉虎,就是派的自我映射,一个无敌的存在。

当然,我们还可以猜测,也许像许多滥套的情节剧一样,主人公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历险之后,发现这原来是一场梦。少年派证词的反复,足以让我们怀疑从来就没有什么老虎或者厨师,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在海上漂流了227天。

上帝:一片大海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少年派从海上来。这一片大海是毋庸置疑的。

作家选择了有孟加拉虎的故事,派说:“谢谢。和上帝的意见一致。”

在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作者曾透过主人公之口发问:“这个世界并不是它本来的样子。它是我们所理解的样子,不是吗?在理解某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加进了一些东西,不是吗?难道这不使得生活成为了一个故事吗?”

李安也认为,我们需要故事,不然生命就像无理数π一样无限循环下去。他的潜台词是,这样的生命没有意义。电影宗教意味浓厚,但醉翁之意并非在教义,而在教义的基础:具有想象力的故事。

现实如此残酷,我们更不能因为缺乏想象力而错失了好故事,这大概就是信仰的来源。少年派信仰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什么不?宗教在想象力构建故事这个层面上说,没有本质区别,它们在理性之外,提供人们赖以支撑的精神空间。

整个故事中,发生地、见证者都是大海,只有它在场,并提供条件,故事才是合理的。而少年派说,只有上帝才会让这个故事发生。

影片中有一幕,派在漂流期间遭遇到一场风暴,极度恐惧中,派双膝跪地,振臂高呼:“上帝啊!我赞美你!”没有向孟加拉虎或者凶狠的厨子屈服的少年派,虔诚地匍匐在一个更大的所在之下。

(摘自《壹读iRead》)

14.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 篇十四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作者马特尔的第二部小说,但是一面市便惊艳国际文坛,获奖无数,成为畅销书。小说描写一个印度男孩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的神奇故事。

小说内容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是一个能让人产生信仰的故事,同时也会让读者重新认识文学并相信文学的力量。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读者读过此书后必将引发深深的思考,无论是开放式的结局还是小说对于信仰、生存,乃至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现,都会成为每一个读者深思的问题。难得的是,这样一本蕴含悠远、包罗万象的书确是非常好读,叙述行云流水,文字不艰涩不花哨,语言朴实且有力量,好读且让人欲罢不能。

本书作者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系英国布克奖得主,德国图书奖得主。书中讲述了一个能让你产生信仰的故事。亚马逊网站最佳图书、《纽约时报》年度杰出图书、《出版家周刊》年度最佳图书、《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

开始Pi想了6种置老虎于死地的方法。可最后,他才明白,在这孤独的海上,他们谁也离不开谁。理查德是令人畏惧,又逼迫人活下去的伴侣。只要理查德不饿,他就没有危险;让理查德知道谁是老大,Pi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男人!

1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 篇十五

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得不说是一部十分引人深思的巨作。即使那美轮美奂的3D效果也无法掩盖人们对这部电影寓意深刻的精神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满了复杂深刻的哲学解读。这里面出现的哲学元素有:理性,欲望,宗教,人的本质……可以说这是一部人与自然的神奇交响乐。

少年派从一开始就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疑问和困惑。而宗教是他困惑的开始,也是他对世界思考的开始。印度是世界上所有宗教汇集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多神的国度。在这样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度,派的母亲对派进行印度教的启蒙。但少年派绝不是一个纯粹的印度教徒,他信奉多种宗教。正如派的父亲所说的: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与其说少年派对某某宗教的信仰,还不如说是对某种神秘力量的好奇和敬畏。这恰恰暴露了少年派的幼稚和盲目。亦或者说,少年派刚开始是活在神秘灵感主义的世界中,是缺乏理性的。

派的非理性在后面电影中也不时闪现。跑到笼子里与凶猛无情的老虎理查德·帕克做朋友。为大自然的壮丽而惊喜欢呼,而没有预料到即将来临大灾难的惊恐。海上再次的暴风雨,派一无所有,奇异的天象显现,他却高呼上帝显灵,硬拉着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的理查德·帕克去迎接暴风雨。直到第二次暴风雨后,派才正视现实,不再依靠上帝,而把理查德·帕克作为自己生存的依靠。

在遭遇了海上的一系列磨难后,派终于由非理性向理性转变,他的信仰也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一次升华。

与此同时,欲望、恶与理性道德的矛盾冲突与较量可说是整部影片最大的亮点了。派与老虎在海面上敌对又共存便是很好的诠释。

我们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派代表理性与常识的自我,老虎代表无道德无理性的本我。当人类恶的化身豺狗厨子吃掉斑马水手,杀死派的猩猩母亲后,派心中的恶被无限激发,他杀死厨子也吃了厨子。在此之前,派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小时候曾伸手喂老虎吃肉。而这之后,派的兽性以绝对优势地压倒了人性。但当派踏上陆地终于获救的那一刻,老虎头也不回的跑进了山林,这寓意着回到正常的人类社会,派心中的兽性也随之消失,他的理性回归,本我再次复活。那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善?恶?理性?欲望?其实,人的本质不是善恶,人性中善与恶,理性与欲望并存,在某种关系下理性凸显,在某种关系下恶复活。正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过是那一系列关系罢了。

16.苏宁:技术派的奇幻漂流 篇十六

张近东的自信来自于他对未来中国零售业的判断。在中国商界人物中,张近东像一个视野开阔、嗅觉敏锐、敢于冒险却沉着冷静的豹子,有着惊人的直觉和强大的攻击力。他从未错过任何一个中国零售业的关键时刻,无论是家电连锁业的井喷期,还是电子商务的高峰期,张近东总是在正确的时间踩着每一个时代的鼓点,直面挑战。张近东好胜,不认输,但绝不轻视每一个对手,也不高估自己。“转型时期,要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但不能留恋过去的成功;要正视现实的问题,不能屈服于未来的挑战。”尽管苏宁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零售企业,但张近东仍然如履薄冰,步步为营。

在外界看来,苏宁向互联网转型是被迫的,但事实上每一个转型从来都是苏宁主动选择的结果。早在1999年,张近东就开始第一次转型。他鼓起莫大的勇气砍掉了空调批发业务,转向开设综合电器连锁店。彼时,空调批发业务高达数十亿元,占苏宁90%的业绩。砍掉这块业务无异于将自己置之死地,对此许多高管反对。但是张近东说:“这是既定的事实,谁反对,就把谁撤掉。”这是苏宁的第一次转型,因为这次转型,苏宁开始迈向全国,迎来了纵横捭阖的新时代。

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坚定的意志,在转型期的关键时刻,需要独断专行的气魄和壮士断腕的决心。苏宁高管会可以从晚上9点开到第二天凌晨6点,大家敞开谈,一旦形成决议,就必须雷厉风行地执行。狼性文化,在这个零售业巨头的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对于转型,张近东有着深刻的体会,对互联网亦是如此。1999年中国互联网仍处在鸿蒙期,当时阿里巴巴仍在艰难求生,马云仍是一个四处奔波的屌丝青年,而张近东已开始创办中国电器网网站。中国电器网虽有着先进的理念和不错的流量,但可惜的是,互联网寒潮悄然降临,这个网站在那个寒冬终结了自己的使命。虽然这次触网算不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由此可见,张近东对互联网一直有着高度的敏感。

一个广为流传的事实能够佐证这一点。2000年,张近东决定上ERP系统时,就告诉年轻的IT团队:“苏宁未来有一天会介入互联网,你们IT部门就是基础的团队。”13年过后,这个由苏宁云商高级副总裁任峻领导的IT部门拥有4000多名工程师。如今,这群高学历的程序员成为苏宁征战电子商务的技术尖兵,在与天猫、京东的竞争中居功至伟。13年前电子商务处于雏形阶段,8848、易趣等电商先驱仍在生死线上挣扎,张近东却敏锐地察觉到,当时电子商务仍处在培育期,消费者尚未养成网络购物习惯,但假以时日,网络购物将成为不可抵挡的消费潮流,而熬下来的电商网站将迎来春天。他等待着网络购物环境成熟的那一天,届时他将金戈铁马,全力出征。

2001年,互联网熬过寒冬,再次被资本市场热捧。其时,苏宁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做准备,有人建议苏宁以互联网概念上市,但被张近东拒绝了。尽管彼时电子商务风头正劲,但处处充斥着狂热与投机的气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市场的张近东对这种现象很反感。对当时的苏宁来说,放弃电商概念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时电子商务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谁也不知道这个概念能走多远,更何况当时家电连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国美、大中、永乐都是实力强劲的对手,苏宁要是双线作战,有很大的风险。”苏宁一位高管对《新营销》记者说。

在中国零售业,张近东是一个罕见的技术派。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当年做空调批发,每到炎夏是业务最繁忙的时候,他饱尝了人工下订单管理的巨大不便,也让自己的身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相对于直觉,他更相信数字,他坚信数字能说明一切,而数字化则让管理更有序、更高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为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寻求最佳解决方案。2000年,国产ERP上线;为了适应新的需求,2005年苏宁与IBM、SAP合作,搭建了以资源管理为核心、以共享服务为平台的信息化系统。为了上马信息化系统,虽然苏宁向IBM、SAP支付了数以亿计的费用,但在未来的“美苏”争霸中,这个被称为“后台”的强大信息化系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新的变化。2006年,耗资巨大的ERP系统终于上线,然而迎接的却是诸多抱怨之声——许多员工埋怨这套ERP系统繁琐难用、影响工作。张近东再一次铁腕向保守势力宣战,他向所有员工宣布:“谁再敢批评新系统,就把谁给开掉。”张近东认为,“零售演变都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个要素的变化而进行的,最终实现三流合一。”如果不能基于信息系统建立核心竞争力,三流合一就从无谈起,因此“IT信息化系统是零售企业竞争的关键”。张近东不遗余力地寻找IT技术的边界,其目的在于加强核心能力建设,而排斥这套信息系统,在他看来就意味着放弃核心竞争力建设。

IT技术进步宣告零售业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而跑马圈地的高速扩张模式所隐藏的巨大风险日渐显露出来。当国美仍在疯狂开店时,苏宁已把自己的战略中心放在后台能力建设上,这不仅增强了苏宁的单店盈利能力,也让它有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一路冒险、一路扩张的国美在2008年经济危机到来之际,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而被称为“千年老二”、积蓄了巨大能量的苏宁弯道超车,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袖。“美苏”争霸的结局以技术派的苏宁战胜野兽派的国美而告终。

2008年,国美日渐势微,购物网站京东却势头正猛。尽管当时京东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对手,但它的快速成长却引起张近东注意。这一年,张近东开始思考苏宁转型,也对零售业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认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有始终把握行业的本质,坚守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掌握时代的前沿技术,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这是张近东在创业之初制定的基本原则,直到如今它仍是苏宁至高无上的宪章。不管天猫、京东多么来势汹汹,只要苏宁在服务上建立核心竞争力、手握最先进的零售技术,就无惧任何竞争对手。

2008年,苏宁在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物流建设上做出了巨大的改进。与此同时,他开始紧锣密鼓地规划苏宁的互联网路线图。虽然在公众场合,张近东一直对电子商务“不屑一顾”,但事实上,苏宁的“电子商务早已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上了”。“回过头来看,张近东贬低电子商务,更像是一个麻痹竞争对手的策略。”电商界一位人士指出。

很难想象,如果苏宁早年没有“未雨绸缪”、夯实后台,苏宁的电商之路是否会平坦。在与时间赛跑的电商行业,一步落后将步步落后,正因为有强大的后台做后盾,苏宁在极短的时间内搭建了一个与天猫、京东相媲美的电商平台。

2009年年底,苏宁易购正式上线。此后,电商江湖一片血雨腥风,而张近东的互联网路线图也越发清晰。

苏宁易购从上线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无数的口水,有人看衰,有人吐槽,有人批评,更多的人是赞赏。“苏宁终于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虽然这一天到来得有点晚。”这是业界人士普遍的声音。无论在哪个行业,寡头垄断终归不是一件好事,人们受够了淘宝集市的假冒伪劣商品和天猫层层加码的门槛和费用,以及京东商城不太给力的售后服务,苏宁易购的到来让习惯网购的人们多了一个选择。

其实,电商的血腥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一茬接一茬的“饥饿游戏”中,一拨倒下,一拨又起。亏损已成为电商业的常态,无论是京东、当当、凡客、唯品会还是麦考林,都是亏钱赚用户、赚流量。从财报上看,这些电商网站的表现不如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的价格战,激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网购兴趣,更重要的是,网络购物成为无数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随着网购一族规模的迅速扩大,电商网站的体量日渐膨胀,尽管这是熬出来的体量,可是一旦用户形成路径依赖,将大大提升其盈利能力。活下来,熬得住,是电商网站追求的终极目标。“80%的电商是不盈利的。”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认为,“今天的电商市场是一片死海,这比我们当年进入实体连锁行业时的红海还要悲惨。”

在死海里,只有大鳄才能让死海有生机。苏宁易购上线,搅动了一潭死水,也让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电商江湖变得更加风波诡谲。苏宁易购入市,不仅是为了搅局,更是为了改变网民对天猫、京东形成的购物路径依赖。张近东深知,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路径依赖,其结果不堪设想。从上线的第一天起,苏宁易购就在为此做出努力。

网购人群对网购商城的路径依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价格。由于网购商城的商品都是明码实价,这样一来网商之间的竞争变成了比价竞争。这就要求电商企业拥有持续低价的能力,而这与供应链的成本与效率不无关系。苏宁长期专注于内生式增长,拥有强大的后台服务与物流配送能力,而实体店的巨额营业收入与利润为其电商平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在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中,苏宁易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2012年8月15日,刘强东借苏宁发债之机,突然通过新浪微博发动“大家电价格大战”。刘强东原本希望通过这次价格大战,将苏宁置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谁知其用力过猛、虚假宣传,引起网民公愤。表面上看,京东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了一次“假摔”,事实上,捉襟见肘的现金流使其在与苏宁易购的对抗没了底气。作为B2C开放平台,天猫的盈利模式是赚取商家的技术服务费、高额的提成和不菲的推广费,而京东主要的盈利点是产品的零供价差。苏宁易购与京东的盈利模式相同,但在大家电领域,苏宁的大宗采购价格比京东低。京东在大家电领域点燃战火,无疑是引火烧身,自断后路。一句豪言壮语变成广为流传的笑柄,此后刘强东在新浪微博上消失了近一年时间。

遇战不避战是苏宁的一贯作风,但在既定的战略框架中,苏宁遵循着自己的发展节奏。2012年年初,苏宁易购宣布推出E18促销计划,即是每个月18日前后,举行一次大规模促销活动,通过每个月定时促销,让消费者对苏宁易购形成黏性。事实上,“很多消费者每个月18日都会来苏宁易购挑东西,都成习惯了”,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说。

物流配送能力也是苏宁易购引以为傲之处,经过23年发展,苏宁在全国已建成16个大型物流基地、12个全国配送中心、58个区域配送中心、200个城市配送中心、5000个物流配送点,形成了一个主销城市半日送达的高效物流网络。尽管京东正在紧锣密鼓地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但与苏宁相比仍然有相当的距离。

在与外部竞争时苏宁易购拥有足够的抵抗能力,但双线同时开战,难免有“左右手互博”的尴尬。与线下共享供应商资源、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售后服务系统,增强了苏宁易购的竞争力,同时也让它面对“资源分配”的难题。“如果我们不把电子商务作为核心业务来投入,苏宁实体店的份额就会被其他电商抢走。”孙为民坦言。电子商务是不可逆转的大浪潮,与其让别人革命,不如自己先革命。

孙为民口中的革命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而是“自己革别人的命”——在2011年8月举行的那场规模盛大、名为“科技转型、智慧服务”的十年战略发布会上,张近东宣布计划用十年时间,将苏宁打造成为线下销售3500亿元、线上销售3000亿元、类似于“沃尔玛+亚马逊”的超级商业航母。这是一个充满乐观情绪的发布会,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苏宁的股票表现并不理想,但张近东笃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他甚至赌上了自己的身家:2012年7月6日,张近东个人出资35亿元,以12.15元的价格认购定向增发的股份,而当日的股价为8.5元,这意味着认购即浮亏42.9%。在当年12月的另一场著名赌局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1亿元赌2020年电商将占中国零售市场50%的份额。张近东跟自己打了一个赌,他认定未来中国零售模式将是“云商模式”,即“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模式。2013年春节过后不久,在张近东的强力推进下,沿用了23年的“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

上一篇:也许你依旧还在作文下一篇:国际象棋常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