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

2024-07-25

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精选8篇)

1.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 篇一

湖南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给水排水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单位、公用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力学与化学为主要支柱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具有先进的设计思想、工程经济观念与创新意识,突出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1、学制4~6年,按学分制管理。

2、完成规定学分,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 篇二

一、应用科技型大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必然性

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是教育部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于2012年12月部署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对欧洲应用科技大学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对促进本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贡献研究, 以及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在本国教育体系中的功能目标定位、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的研究, 旨在探索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 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 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使得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并促进我国经济转型[1]。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关于请推荐有关院校参加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的通知》要求, 参与高校必须符合“办学定位明确、特色明显, 技术技能培养能力在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居领先地位, 学校重点学科和骨干专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支撑作用, 学校领导班子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明确要求。因此, 这32所高校有必要按照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有关要求, 结合本校特点, 改革并制定新的专业培养方案。

二、应用科技型大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策略分析

专业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特色的集中体现, 是学校进行教学组织、运行、管理、监控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也是师生完成整个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应用科技型大学在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时, 应该遵循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人才培养的思路, 结合各个高校各自的具体情况,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科学调整专业结构, 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 做好培养方案, 努力使学生成为各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2]。

1. 遵循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思路。

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思路是通过对32所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试点改革, 以探索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 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解决企业用人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问题。32所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时, 尤其是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 应该遵循教育部的这种人才培养思路, 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学分、教学内容、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 认真研讨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案, 等等, 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校企合作落实在各个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中, 使得各专业的学生能真正成为服务地方、服务具体行业和企业的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 结合实际改革专业培养方案。

各个高校有着不同的师资力量、不同的生源特征及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 因而, 32所高校在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时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校内外的具体情况, 将自身特色展示出来。在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时, 可以对每个专业做一个SWOT分析。先分析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再对比分析同等院校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特征和人才培养效果分析, 最后得出自身专业的优势 (Strength, S) 、劣势 (Weakness, W) 、机会 (Opportunity, O) 、威胁 (Threat, T) 。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 在遵循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思路的前提下, 合理改革专业培养方案。

3. 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

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本身就是通过对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在本国教育体系中的功能目标定位、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的研究, 来探索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3]。因此, 32所高校在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时, 应该对比分析欧洲各大学, 尤其是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内容, 再结合本校特点, 具体制定可操作的、具有时效性的专业培养方案。

三、移通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策略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 是经教育部批准, 由重庆邮电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 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所设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13年参加中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加入该项目后, 移通学院及时调整了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战略, 深入细化各个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

1.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移通学院在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时, 遵循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思路, 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 致力于培养人格高尚、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工程型、创业型、国际化”、服务于信息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人才。

2. 结合实际, 制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除了遵循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思路外, 还要对移通学院各专业做SWOT分析, 也就是对各专业的内外部环境做分析, 得出各个专业的优、劣势, 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制定独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

移通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 已经积累了14年的办学经验和教育资源。和其他三本院校相比, 移通学院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上具有先天优势, 当然在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硬件资源上还有不足之处[4]。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形势、企业应用等宏观外部条件, 移通学院在专业结构上进行了调整。新增了物联网工程、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并且对原有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全面改革, 重新制定了2014级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后的专业培养方案整体框架如表1所示:整个专业培养方案共分为五大模块, 分别是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专攻课程、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全校任选课程。每一模块下, 都结合实际,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优势, 精挑细琢课程安排, 合理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移通学院专业培养方案整体框架下, 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时要体现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而在公共必修课程、专攻课程、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模块中均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表1中的实践方式 (1) ~ (7) 分别表示: (1) 团队式实践, 集体参与, 校内双体系人才培养基地、大学校园微创企业、校内拓展训练基地、校内竞技体育中心、校外企业合作; (2) 寒暑假社会实践; (3) 体育; (4) 机房上机实验; (5) 校内或校外毕业实践; (6) 校内实验室实训平台操作; (7) 根据不同课程, 具体安排, 有校企合作培训、机房上机实验、寒暑假社会实践、校内实验室实训平台操作等形式。对于第 (7) 种实践方式, 因专业课程不同而方式不定。比如, 移通学院在制定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时, 从社会需求出发, 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5], 删减不实用的课程, 增加具有专业竞争力的课程, 全面改革和制定新的专业培养方案, 方案如表2所示。

按照移通学院专业培养方案整体框架下的理论与实践的配置改革后, 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比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毕业学分达标。基本要求如表3所示:理论总学分119分, 占比73%, 实践总学分45分, 占比27%, 与教育部专业培养方案吻合, 而且更符合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规划的相关要求。

3. 充分借鉴德国的办学经验。

移通学院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 继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中德应用技术学院以来, 已与德国、美国等国的十余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广泛开展了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本科双学历教育活动。在与德国合作办学的基础上, 充分考察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经验, 尤其是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 充分借鉴他们的先进教育经验, 将可操作的、可移植的教育经验融入到移通的专业培养方案里。

四、结论

应用科技型人才的培养能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教育功能目标定位、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以满足企业对应用科技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为例, 分析了应用科技型大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策略问题, 期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找到适合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学春.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切入点积极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科技大学[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3, (2) :8.

[2]张发明, 刘安民.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民办高等教育, 2012, 9 (1) :26-29.

[3]张有龙, 赵爱荣.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分析及借鉴——兼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07, (1) :93-95.

[4]刘耀, 孙玺, 吕翊, 等.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 2009 (1) :53-59.

3.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 篇三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30-02

创新指的是:把原有的进行重组、引进从而产生全新的效益。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核心,是社会前进的力量。当代大学教育的革新应当围绕这个重要方向进行研究。

1.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注意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本质内容。从社会层面来讲,具备丰富的拓展性与创造力,为社会发展拓展新面貌,并且提供创造性贡献的人才,称之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1)充足的文化知识与诚挚的人文精神;(2)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强壮的体魄:(3)勇于探索的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源源不断的好奇心;(4)较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敏捷性;(5)多种多样的实践经验,团结协作的意识;(6)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夯实的创新思维。

第二,由于创新人才培养模是,它的开展方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借助教学团队和管理的力量进行,同时培养目的、传授方式、教育氛围、学科结构、课程模式等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该培养模式应当实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全面建设。

2.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应用型大学目前实施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获得一定的成果,真实的反映出教育改革的目的,培养了许多社会主义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并没有达到人力资源大国的目标、缩短院校差异化的教学特点。

2.1重培养目标一般性,轻目标差异性

应用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两个弊端,一方面是,普遍存在复制各大传统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成学术型;另一方面,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的为范本,培养目标定位成技术型。

2.2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实践应用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总课时、教学周期、单一学科课时以及必修课程学时在世界众多大学中都是排名第一,学生所修学分也比几大部分的大学高,同样的这些问题也存在于应用型大学。许多的应用型大学虽反映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但是其方案中仍旧根据传统大学的人才培养需求,在课程的开设上,存在过分细、全、专等问题,将知识的传授设置为教学的重点,从而忽略了专业的实践应用,最后学生都出现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现象。

3.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

3.1抓紧创设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应用型大学应当力求地方政府与校外企业的支持,大力发展校政企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机构。由于大学院校缺乏教学能力与资金,因此政府应当抓紧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机构与体系,以此弥补高校的缺陷。同时政府还可以对应用型实行优惠政策,例如:资金补助、降低税收、校舍用房等,鼓励应用型大学学生多多实践。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以促进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校外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院校学生担任实践培训的导师,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培训与指导。

3.2拓展视野,吸收国外的教学经验

应用型大学应当多参考国外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研究、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等进行研究,提升我国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知识课程要对重理论轻应用的模式进行革新,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抛弃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创建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教学重点的宏观教学模式,始终以课内外相结合为教学载体。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创新人才培养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经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期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实行的目的与主题,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02):34-36

[2]储著斌.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5):140-142

作者简介:

4.济南大学应用数学培养方案 篇四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701042006年9月制订)

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根本特点是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量的侧面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并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起着思想库的作用,又是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应用数学则是联系数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要纽带,它的主旨是研究数学各分支的理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技术,也即研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经济、管理等科学中的数学问题,包括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一、培养目标

按照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本专业研究生是应用数学方面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现代应用数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熟悉本学科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进行应用数学理论的某些领域或数学建模或大型科学计算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作风;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2.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

3.智能计算与优化控制

4.图论与组合数学

5.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三、学习年限

1.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四年,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在职研究生不得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位论文撰写时间至少1年。第三学期主要用于查阅文献和开题报告。第四、五学期用于学位(毕业)论文撰写,第六学期用于论文定稿、印刷、送审和组织论文答辩等。2.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要求修完学位课程,取得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发给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1.本学位点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与非学位课两大类。

学位课注重强化基础理论,所有学位课程均属考试课程,考试成绩70分及以上为合格。1

2.非学位课程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

非学位课主要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重点讲授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知识。非学位课程教学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尽量减少课内学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考核方式由学院任课教师自行决定,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学分总数不得低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学术活动为1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4.研究生应尽量在校内选课,如确需到校外选修课程,应由导师提议、学院分管院长同意、报研究生处批准。课程结束以后,应凭所在学校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考试成绩单,方予承认并给予学分。

5.专业外语是学位课,由本硕士点自行组织安排,单独开课。专业外语一般应与专业课学习及外文文献查阅或学位(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量不低于15万字。

6.凡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至少2门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程,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7.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参加面向本科生教学的第一线工作。其工作量约折合讲课学时16个学时,内容可以是课程讲授、辅导、指导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要求在第四学期前完成。完成后由负责教师写出评语,合格者取得1学分,不通过者应重新进行。应届考取的研究生和在职考取的研究生都必须参加教学实践。

8.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假期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学院、系结合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论文情况可自行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9.学术活动

为了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要结合自己的学位论文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10次。学术活动计1学分。

要采取措施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并把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否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作为评价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论文答辩前必须有一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导师须为第一作者)的身份公开发表或在发表在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五、中期筛选

研究生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学位论文研究之初,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促使研究生顺利地由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进入论文阶段,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筛选,促使品学兼优的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保证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时能够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的标准,而对少数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者,尽早进行妥善处理和安排。

学院按优秀、通过、跟踪培养、不通过四个等级提出筛选意见报研究生处审核批准。研究生中期筛选工作要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六、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能否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论文工作计划与开题报告。论文工作应尽早开始,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定稿送审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

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及教研室其他人员的作用。

1.开题报告

研究生最迟应在第四学期的4月1日前开题。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要求硕士生查阅不少于50篇的文献资料,其中外文不少于20篇。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上报告。开题报告应由专家小组根据评分指标评出成绩并给出能否通过的意见,经学科、专业所在学院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2.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各学院应按学科专业组织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3.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本学位点原则上每年组织两次论文答辩,6月份一次,12月一次。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济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1.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研究方向,学术上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在生产实际中得以应用并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论文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合理学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水平,对所研究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及科学依据。

2.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论文应是由本人独立完成,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确定,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内容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及结论。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整理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表精确、计量单位正确。

学位论文撰写完毕,按《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及审批办法》组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获得硕士学位。

七、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相结合,研究生除学习必须的政治理论课以外,还要加强形势、政策、纪律、道德教育,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公益劳动等。

2.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采取系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锻炼。

3.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自我更新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重在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创新的意识,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导师要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科研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做到既教书又育人。5.导师要根据研究生的不同情况,精心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学院要为研究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他

1.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2.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于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3.本规定适用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自2007级开始实行。

附:本专业主要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

科学通报数学研究与评论

数学学报数学年刊

应用数学学报数学进展

运筹学学报工程数学学报

系统科学与数学经济数学

数学物理学报中国管理科学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应用数学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系统工程学报运筹与管理

数学研究

数学季刊东北数学

微分方程年刊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信息与控制图象识别与自动化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

机器人CT理论与应用研究

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

应用数学与力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生物数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模糊系统与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

自动化学报自然科学进展

高校计算数学学报数理统计与管理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

J.DIFFERENTIAL EQUATIONSNONLINEAR ANALYSIS, TMA

J.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J.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EQUATIONS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SIAM J.MATHEMICAL ANALYSISSIAM J.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MATHEMICAL FINANCEJ.APPROXIMATION THEORY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PROCEEDING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BULLETIN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PROCEEDING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J.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J.DYNAMIC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Indian J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Difference Equations

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a

J.Graph TheoryJ.Combin.Theory

CombinatoricaARS Combinatoric

Information SciencesFuzzy sets and systems

Inform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mathema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Pattern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5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Optimal Control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Discrete Math.J.of AlgorithmDiscrete applied Math.SIAM J.on Computing(包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本专业其他核心刊物和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等)

应用数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 注

S991001 自然辩证法 54 2 1 社科学院 必修 S9910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2 社科学院 必修 学 S991004 英语精读 144 4 1-2 外语学院 必修 位 S991005 英语听说 36 1 1 外语学院 必修

S031008 专业英语 36 1 2 理学院 必修 课 S031009 泛函分析 72 4 1 理学院 必修

S031010 代数学 72 4 1 理学院 必修 S031011 拓扑学 72 4 2 理学院 必修 S032029 矩阵论 54 3 2 理学院 必修 S032030 数学软件及应用 36 1 2 理学院 必修 S994001 学术论文规范与标准 18 1 2 学报 必修 S033031 微分方程续 36 2 1 理学院 选修 S033032 泛函微分方程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33 动力系统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非 S033034 稳定性理论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35 差分方程 36 2 1 理学院 选修 学 S033036 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 36 2 1 理学院 选修

S033037 粗糙集理论与方法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位 S033038 不确定决策理论与方法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39 模式识别 36 2 1 理学院 选修 课 S033040 应用数理统计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41 统计学习理论 36 2 2 理学院 选修S033042 图论及其应用 36 2 1 理学院 选修

S033043 组合数学 36 2 2 理学院 选修S033044 图的染色理论 36 2 2 理学院 选修S033045 分数图论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46 现代控制理论 36 2 1 理学院 选修S033047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48 密码学 36 2 1 理学院 选修 S033049 有限域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50 编码理论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51 数论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52 信息安全原理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53 微分流形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S033054 随机过程及应用 36 2 2 理学院 选修

数学分析理学院 跨专业与

补修课 同等学力

高等代数理学院 学生必修 其它 教学实践 16 1 2 理学院 必修学术活动1理学院 必修

5.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篇五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

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

2、现代目录学研究

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

3、知识组织研究

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

5、信息咨询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

6、文献与出版研究

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

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

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

8、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主要内容:数字图书馆结构与内容、数字图书馆构建方法、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等。

9、知识管理研究

主要内容:公司知识管理(研究商务与企业领域的知识的识别、获取、利用,信息、数据如何转变成有用的知识和知识共享问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公共部门知识管理(研究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信息处理、知识共享、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支持、公共形象设计、决策信息支持与政策研究等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信息设计与服务(研究客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知识产品的营销策略,信息经纪技术与信息市场理论)。

10、编辑出版学基础理论与管理硬座

11、图书市场营销研究

12、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以及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2、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在二年级下学期中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件)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2门10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3门6学分(每门54学时),包括高级程序设计2学分、数据库设计2学分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2学分;专业共同必修课2门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2门6学分;其它7学分为选修课。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以及前沿性,要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都具有实际价值。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等。

3、创新要求:论文内容要具有新观点或新方法、新材料,要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要具有较高原创价值。

4、论文答辩:硕士生论文完成后要交由导师认真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才能参加答辩。答辩程序及要求应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赴图书情报、出版发行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二是平时各研究方面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

2、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

八、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

2、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

3、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4、专业学习要提倡进行横向交叉,强调采取对话式、讨论式教学。

图书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

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

2、现代目录学研究

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

3、知识组织研究

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

5、信息咨询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

6、文献与出版研究

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

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

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

8、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主要内容:数字图书馆结构与内容、数字图书馆构建方法、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等。

9、知识管理研究

主要内容:公司知识管理(研究商务与企业领域的知识的识别、获取、利用,信息、数据如何转变成有用的知识和知识共享问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公共部门知识管理(研究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信息处理、知识共享、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支持、公共形象设计、决策信息支持与政策研究等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信息设计与服务(研究客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知识产品的营销策略,信息经纪技术与信息市场理论)。

10、编辑出版学基础理论与管理硬座

11、图书市场营销研究

12、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以及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2、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在二年级下学期中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2门10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3门6学分(每门54学时),包括高级程序设计2学分、数据库设计2学分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2学分;专业共同必修课2门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2门6学分;其它7学分为选修课。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以及前沿性,要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都具有实际价值。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等。

3、创新要求:论文内容要具有新观点或新方法、新材料,要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要具有较高原创价值。

4、论文答辩:硕士生论文完成后要交由导师认真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才能参加答辩。答辩程序及要求应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赴图书情报、出版发行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二是平时各研究方面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

2、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

八、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

2、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

3、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6.天津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培养方案 篇六

一、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心理学应用技能,以及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修养的本科毕业生。成为心理学教学、心理健康辅导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4.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5.能够从事与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医院,决策部门等)、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密切相关的工作; 6.成为研究生院的优秀生源。

三、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8年内完成。

四、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为153学分。

六、课程学分、学时结构及计划表(附表1~附表4)

不同。慢班的学生需要先学习预科课程。

2.在12个选修课学分中至少需要选修4学分文科类课程。3.在12个选修课学分中,部分可以通过“自主修读”、“各类讲座”等形式获得,具体执行办法详见相关文件。

附表3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教学计划表

注:第一学期实际教学活动没有17周,计划的周学时需要根据情况调整。

附表4应用心理学专业选修课教学计划表

注:选修课共36学分,要求学生在限选课程中至少修读18学分。

附表5应用心理学专业副修教学计划表

注:1.修满25学分,成绩合格,可取得辅修专业方向证书;

2.修满40学分,成绩合格,可取得副修专科证书; 3.修满54学分,成绩合格,可取得副修本科证书;

7.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方案 篇七

一、创新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一) 创新的含义

创新, 是对旧事物的否定, 对新事物的探索。它是在旧事物基础上的发展, 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能发展创新。“它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 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 包括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1]对一所大学来说, 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教育的核心。

(二)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关系着该国家的命运与发展前途。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具体而言, 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 他们应该具备如下素质。第一, 善于学习, 乐于思考, 能够进行多维思考。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等思考方式, 及时捕捉新信息, 探根究底, 拓展思路, 创新思考。第二, 勇于质疑, 能够发现问题。有了疑问, 不迷信权威, 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敢于挑战权威。第三, 精于专业,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型人才应该有博专结合的知识储备, 能够灵活运用特定领域的知识, 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第四, 乐于奉献, 善于与人合作共事。创新需要团队的密切合作, 良好的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对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第五, 坚定信念, 笃信理想。创新要脚踏实地, 才能破解难题, 实现创新。[2]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创造力中心, 是知识的传授和生产之地。因此, 要实现国家振兴, 大学负有重大的责任, 它肩负着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研究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的重要责任。现代社会各国间的竞争, 越来越成为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 这与高等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 高等教育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一国的综合实力的水平。但不容乐观的是, 目前, 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 还有很大不足, 亟待加强。

2007~2008年WEF国家竞争力排序中我国部分与创新相关的指标[3](

支柱12

创新38

创新能力34

科研机构质量56

科学家工程师78

有效专利59

由此可见, 中国人的创新及创新能力分别在第38位和第34位的排名, 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相比, 两者是远远不相称的。这说明, 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还没有跟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基础理论掌握不扎实, 实践技能缺乏, 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大学民主环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

(一) 民主环境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 环境对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着“孟母三迁”的故事, 其原因就在于孟子的母亲充分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根据调查, 一个充满民主氛围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充满朝气, 乐于接受新事物, 充满开放性、民主性和乐观性。美国著名的学者S.阿瑞提也说:“适宜的气候与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4](因此,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 良好的民主环境能够很好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大学的民主环境的建设

第一, 建立大学的民主管理制度

我国实行科学发展观,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加强科学管理, 基础是人本管理。民主管理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是大学民主环境和氛围形成的基础, 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特征。加强大学民主管理实践活动是大学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方法。它能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民主管理, 是决策科学化和权威化的基础, 它要求学校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 把教职工和学生当作学校的主人, 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真正参与学校管理。具体说来:其一, 为了保证大学师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大学要实行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指学校在遵守国家法律及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依照一定程序向被管理对象及社会公众涉及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校务活动信息的过程”[5](, 它包括学校的重大决策公开、财务公开、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公开等内容。这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其二, 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 给教师以充分自由治理高校, 按照高校教育的既定目标迈进。其三, 要建立民主协商制度, 提高高校管理活动的开放程度, 及时做到下情上达, 上情下达, 彼此沟通, 相互理解。其四, 采取民主监督的方式, 设立校长信箱, 建立院系领导到基层走访调研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推进校务公开, 加强各大职能部门工作的透明度, 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性。

第二, 给大学生以实际的民主生活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说过, “除非民主的思想与行为的习惯变成了人民素质的一部分, 否则, 政治上的民主是不可靠的。它不能孤立的存在, 它要求必须在一切社会关系中都出现民主的方法来支持着它。”[5]因此, 学校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经济上给予鼓励支持, 学习上积极引导, 学术上给与公平自由, 即做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教学民主、学术民主这些民主内容。

高校的社团是让学生的民主生活得以实现的有力手段。学生在校团委的组织下, 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建立各种社团, 激发各社团成员的潜力, 让他们尽情地施展其才能, 群策群力, 共创民主和谐的校园生活。同时, 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让他们能够在没有经济压力的前提下, 自由地参与学习生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增长社会见识, 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 把从学校学习得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促进其服务社会, 增强其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教育的好坏, 重在教育目标的选择。哈佛大学的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的讲坛上曾说, “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 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 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 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 成为更完善, 更成功的人”。[7]这充分说明创新教育在大学的重要地位。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措施有:

首先, 要有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大学环境。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 学校环境是人文化了的自然环境, 建立民主的政治环境是有利于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之一。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需要, 只有在民主的环境中, 每个人才能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 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因此, 大学要敢于摈弃“模式化”的培养模式, 实现创新型人才教育。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 从灌输型教学模式到启发型教学模式, 从传授式学习到探究式学习, 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 从单一素质的培养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 因材施教, 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和良好的氛围,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 鼓励学生在思想上要有批判精神。敢于批判, 善于比较, 实事求是, 勇于讲真话。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大学生要既能看到它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它坏的一面, 要注意扬长避短, 合理利用。

第三, 鼓励学生打开视野, 打破思维定势。在课堂教学上, 为他们开设创造力训练课程, 采用智力激励法、穷举法、演变法与科研创举法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 从理论上吸取前人的精华, 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第四, 鼓励学术自治和保障学术自由, 倡导原始性的创新。要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包括各种类型的沙龙、学术讲座;模拟实验室、模拟交易所之类的活动;课外科技、体育活动等, 让学生自己管理事务、发现问题、评价问题和批判问题。同时, 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使大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不断进取。

第五, 鼓励学生建立创新团队, 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其科研能力。以“尽量少的人数、适当的方法、有意义的远景目标、具体的近期目标、清楚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和相互的责任感”[8]为方法指导创建新团队, 不断激发新思想、新观点, 利用群体的智慧, 多出创新性成果。

总之,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既要依靠大学的民主自由环境, 又要通过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与积极配合, 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化树.大学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年9月第1版, 第508页.

[2]张宝军等.根据新时期学生特点实施管理创新[N].中国教育报, 2008.7.18, 第3版.

[3]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6-2007》述评-解读我国的竞争力评比结果[J].中国经贸导刊, 2007 (23) .

[4][美]S.阿瑞提著.创造的秘密[M].钱刚南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 399页.

[5]徐远火.大学民主管理论[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11月第1版, 第263页.

[6]John.Dewa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school The society, April3, 1937.

[7]朱永新, 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 1999 (8) :P15.

8.中国如何培养理性精神 篇八

从历史和国际的经验来看,大国崛起一般都会涉及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一、物质层面;二、制度层面;三、民族精神层面;四、文化更新层面。其中,后三个层面多少属于体制和思想史的范畴。以此划分,所谓的现代化其实可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前者可称为物质现代化,后者则称为制度和精神现代化。

我们将大国崛起之路划分成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其中,第一次现代化主要集中物质层面,又可分为高速发展阶段和平衡发展两个阶段;而第二次现代化则集中于制度和精神层面,尤其包括对民主精神世界的梳理和自我文化更新。笔者认为,就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现状而言,实际上尚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刚刚结束的时期。

观点提出后,引起观众和读者的一些反响,主要是和笔者讨论精神现代化如何展开,尤其是民族精神世界如何梳理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也不乏沉重的负担,以致阻碍了自身对现代文明思想的吸纳。梳理民族精神世界需要寻找一个可以操作的突破口,而这一突破口则是理性精神的建立和培养。

西方理性精神:起源、演变、解读

《大国崛起》播出后,引起的不同反响中,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认为大国崛起的经验显示,只有西方民主机制才是成功之本;而另一种则认为电视片偏向西方和忽视八国联军等暴行。这两种解读其实都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西方大国崛起背后的成功因素,抑或成功因素背后的某些精神,才是今天处于崛起期的中国国民所需关注的。

从希腊开始就影响西方的理性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知识,而非对信仰的追求,这直接导致了西方知识界怀疑能力的发展,亦即所谓“让天空出现裂缝”;二是对终极知识,而非仅现实谋生手段的追求,这在相当程度上发展了西方知识界的思辨性和穿透力;三是对情绪的剥离和超越,西方精神传统中的妥协、秩序、法制、民主等元素很大部分即来源于此;四是对人体和艺术的赞美和迷恋,这在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对生命尊重、对人的尊严的再尊重。

古希腊理性精神对西方世界的影响,见之于今天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许多精神财富。因此,探讨导致西方成功的精神元素,不能不最后归结于从古希腊开始的理性精神。当然必须承认,在西方崛起的过程中,伴随着对外扩张乃至侵略和掠夺;但在导致西方成功的因素中,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和人道主义运动之后,有个值得关注的合二为一现象:是人性弱点和自我更新和超越能力的合二為一。在观察西方成功因素的同时,切忌简单化思维,从而或照搬或全盘否定西方经验。大学:中国培养理性精神的关键

西方的理性精神导致了西方一系列精神和科学层面上成功因素的产生,并保证了最近几百年西方世界的崛起。但理性精神与其说是一种精神,还不如说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归纳起来就是:培养对终极知识的追求兴趣及随之而来的怀疑能力、强调直达问题核心并剥离其周边的情绪化因素、超越并克服自身(包括民族文化上的)弱点、强调实证而非感觉等。

上一篇: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通风队科技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