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论文(9篇)
1.大学生课外论文 篇一
参考文献:[1]杨凡、姜杰敏.当前我国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德育,2006,(12):41~44.[2] 薛湘楠、陈明、董晨.课外阅读,跟大学生渐行渐远[N]新华日报, 2007,(2007-1-23).[3]杨冬梅.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3).[4]陈碧云.促进学生快乐阅读策略初探[J],文教资料,2005,(26).[5]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 , 2004,(03).[6]林敏杏.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和思考[J].图书K馆学研究,2003,⑵.
2.大学生课外论文 篇二
一、课堂激趣, 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 应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主阵地。如一上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中有“鼹鼠”这种动物, 学习时, 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鼹鼠的了解, 学生有的说是从电视上看来的, 有的说是从《十万个为什么》及《有趣的动物》里看来的。此时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并要求他们认真地读给同学们听。教师通过这种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动力, 产生一种成功的欢乐, 从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又如五上年级《猫》的作者老舍先生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 倾听猫的叫声, 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 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对作者老舍先生更是敬佩。于是, 教师紧紧抓住这有利时机, 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收集有关老舍先生有关资料, 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 并让学生把读后的体会发表在校刊上。当然, 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 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 让学生自觉走向课外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的深度, 如在教学五下年级《猴王出世》一文中“探水帘洞”一段时, 可将原著引入课内, 进行对比阅读, 不仅利于学生更形象地感受花果山水帘洞的奇异、壮观, 感悟石猴的机灵、勇敢,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读物激趣, 畅读自己爱读的书籍
读“有用”之书之累, 想必每位教师都深有体会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头痛, 而对一本有趣的小说却手不释卷的原因。一个有意志力的成年读者尚且如此, 何况小孩子呢!所以为了呵护孩子们阅读的热情, 给学生推荐读物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 把读物的趣味性摆在首位。提倡“无为”而读, 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 发挥读物天然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 让他们一见生趣, 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中外著名童话、儿歌等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活动激趣, 展示他们阅读的成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 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因此, 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也是一种可行的激趣方法。
四、评价激趣, 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 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评价手段, 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我们可授予学生“读书积极分子”、“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阅读之星”、“小高尔基”等称号;给予国旗下讲话的殊荣、掌管图书柜钥匙的兴奋、以及书市贵宾卡的奖励。当然还可以通过组建课外阅读小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 并定时展开评比。
五、结语
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伴有反复的、艰巨的过程。它需要坚定的意志力, 需要适当的点拨引导, 需要不懈的努力, 才能养成习惯。在课外阅读实施的全过程中, 教师应始终成为学生们的引领者、服务者、配合者, 为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提供更为宽裕的氛围。这样, 通过兴趣的激发, 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参考文献
[1]刘小天.小学优差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比研究[J].教育探索, 2011 (11) :71-73.
3.简析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篇三
摘 要:近年来,许多学者不断探索如何能深入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能增强大学生科技意识、增长科普知识储备,而且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创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改进措施如下:提高认识,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引导;加强组织,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加大投入,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完善制度,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规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59-02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曾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在我国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把高等院校培养新型创新型人才的任务放在首位,加大高等院校对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支持,对教育实践环节不断强化,由此更加注重学风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2]。
一、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3]
1.大学生创新教育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其核心的教育是创新教育。第一课堂教育的考核方式与教育形式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由于其偏向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大学生对个体问题的研究并给出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没有固定的对错,也没有标准答案和固定模式,这只是对大学生在发散、形象、直觉、逻辑、辩证思维等的训练和运用过程。由此看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仅仅是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相较之下,它更是对创新教育的重要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实践出真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检验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成果,更在内涵上对大学生创新教育进行丰富和延伸,在实践领域途中为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了更新更大的平台。
2.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仅对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有重要作用,更是优良学风建设本身的重要实践载体。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大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的融会与贯通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加以解决,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创造。在学校方面,对指导教师的职责不断强化,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和能力,端正大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并提高大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可以带动了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同时,不断发掘自身潜力,许多指导教师被学生的渴学、爱学所感动,更认识到作为老师的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课外科技活动对大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关于动手能力、团结合作、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是从书本上获得科技活动的知识的一个相对重要的途径,但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对于表达、写作、查阅资料、实际动手等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都不容忽视。现在的用人企业非常强调能力素质,大学生将科技知识作为自身能力的基础,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较快适应所处环境,为自己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学生考研面试中,大学生通过在学习工程中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得到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将会在面试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自己的面试增光添彩。
4.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重要融合渠道,开展科技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科技意识,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巩固了理论知识,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科技展览等的举办,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感受科技动态、深入了解科技信息的平台,更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学科学”的思想进行深化和加强。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科研能力进行提高,不断将理论与实践深入结合,使大学生从自身认识到实践及创新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和个人能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组队参加科技活动,需要对整体方案进行探讨和分工,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完成整体。在出现问题时要相互支持与鼓励携手并进,以冷静的心态对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中不断凸显,大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这个培养团队精神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共同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
二、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学生认识程度不高[4]
部分学校对学生科研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不重视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导致大学生科研经费不足、科研硬件条件较差等,使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平台较薄弱,从而出现了科研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科研创新观点落后等现象。大部分学生把科研创新等同于读书报告之类,对大学生科技活动认识的高度不够,不能认识到其中的探索精神。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投入到科技活动中,团体协作能力和探索能力得不到锻炼。过度依赖教师,因为不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而轻易放弃。
2.活动投入不大
资金和场地是学生科技活动得以正常展开的重要保障,而人则是能否将大学生科技活动提高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及业务培训有待提高,忽视管理队伍的重要性;第二,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为行政拨款,获取渠道较少;第三,学生活动阵地面积小,用于开展科研活动的设备有限。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科技活动的层次及质量的提高。
3.制度设置不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制度建设是促进人才培养、抓好学生科技活动的前提与基础。随着素质教育近年来的推行,关于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科技活动制度不断被提出,大学生们也充分认识到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新的形势下,想要确保学生科技活动科学化、制度化、常规化,就必须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目前来说,学校的学生科技活动的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健全,陈旧的规章制度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规律,对调动大学生及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非常不利,制约了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由此看来,学生科技活动制度建设是刻不容缓。
三、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改进措施[5]
1.提高认识,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引导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学校科技创新的潜在力量。课外科技活动能否切实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这主要因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需要人、财、物的投入,没有足够经费,活动肯定无法开展;没有指导教师支持和指导,很难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所以高等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并且纳入到发展规划当中,主管科研、教务等各个部门和各级学生组织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并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积极投身于其中,从而引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加强组织,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严密、健全的组织管理系统, 要想多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必须加强组织管理队伍、指导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建设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组织管理队伍是能否顺利开展科技创新性活动的关键,由此看来,对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的加强显得更加重要。当前高校都是由各级团学干部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所以,高校应该不断拓展创新活动的平台,通过学习交流、座谈、培训和讲座等形式开展科技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意义、管理模式等等,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及水平。
建设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聘请校内外教授、优秀科技人才,设立导师团队,通过开展评优评奖、工作量评比和明确教师职责等方法提高教师多参与科技宣传、科研讲座和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人发挥导师的责任意识,和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
建设学生骨干队伍。发挥学生骨干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质与量有重要作用。严格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训程序,不断提高大学生关于科研工作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拓宽实践平台,加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力度,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在科技交流中丰富和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评比等方法提高到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加大投入,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具有示范性、学术性和群众性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学校应当开设大学生课外科研专项基金,对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给予资助,并为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场地和器材的使用效率,将场地、设备、资料等方便地提供给学生,确保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顺利进行。
4.完善制度,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规范依据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需要以健全且完善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要营造学生科技氛围,使师生参与率提高,关键在于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内容涉及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学生科研项目管理、激励奖惩措施等方面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条例,这可以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规范依据。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只有学校领导老师重视,加大投入,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就一定会蓬勃发展,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一定会脱颖而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江云清.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4,(3):64-66.
[2]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夏拥军,桑运川.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2):105-106.
[4]张丽萍,高俊杰,焦鑫. 以创新实践为理念, 激发当代大学生科技热情——对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思考[J].信息技术,2008,(29):23-25.
[5]石新明,王庆华,谢辉,章东辉,周雄.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1 ,(3):8-11.
4.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篇四
您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更切合大学生品味的读书空间,我们小组特意组织了这项调查研究工作。问卷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资料只用于统计研究,希望亲爱的同学们按照您的情况如实填写。
在问答下面的问题时,请选择与您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相符的选项,或在-----上写出你的具体答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政史系思政0831班第二调查小组
组员:陈艳娟邓剑华冯婉明何国强
1、你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你在考虑课外阅读内容时,是从何种角度出发()
A 满足社会的需要B 满足个人的需要C 其他
3、你所进行的课外阅读与你所读的专业有关联吗()
A有B 没有
4、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展自己的知识()
A 应该B 不应该C 无所谓D 不清楚
5、你认为当前影响你阅读课外书籍的原因是()
A时间因素B个人兴趣C 阅读能力
6、你每天课外阅读大概花多少时间()
A1小时以下B1~4小时C4~6小时D6小时以上
7、你所读的课外书多来自()
A 图书馆借的B 自己购买的C 向同学借的D 网上阅读E 其他
8、对于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你较喜欢哪一种()
A 网络阅读B 传统阅读
9、国内读物和国外读物,你更喜欢哪一种()
A 国内读物B 国外读物
10、对于你所喜欢的书籍,一般会阅读几遍()
A 一遍B 两到三遍C 三遍以上
11、你平均每学期购买课外书籍的消费是多少()
A10元以下B10~50元C50~100元D100元以上
12、你是否阅读过盗版书籍()
A 经常B 偶尔C 从不
13、你对盗版刊物的态度()
A 反对B 中立C 赞成14、对于我院提供的阅读途径,你是否满意()
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
15、你喜欢阅读哪一类书籍()(多选题)
A 历史传记 B 自然科学 C 哲学宗教 D 文学名著
E 通俗小说F 经济管理 G 军事、三航类 H 法律 I 其他
16、你对于我们学院的图书馆有什么改进的建议?
—————————————————————————————————————————————
5.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实践报告 篇五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实践报告1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传承工具古人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对优秀的书籍推崇备至。毋庸置疑,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书可以增加内涵、陶冶情操、培养心情、成熟性格,更能净化心灵,提升境界。
美国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历届白宫主人无不嗜书如命,而且大都从学生时代就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是学生了解世界、接触社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拓展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其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有针对性地给予广大同学指导和帮助,努力提高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针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我组同学特作此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旨在了解我国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能够为学校的第二教育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22日至20xx年11月1日。
调查地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实发问卷110份,收回107份,有效问卷100份)。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当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找出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多或者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以此探究出增进大学生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办法。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到大学生们读书的动力及目的,并以此希望学校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希望大学生们以此办法并抓住学校举办活动的契机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思维素养。
二、问卷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读书时间相对较短,读书动力不足
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读书时间明显偏短,很少有同学一天花3小时以上读书,平均时间大约为一天一个小时,这些数据里还包括长时间不间断阅读小说。在课余时间里,有时短短的十来分钟,有时长时间的玩手机,看小说。严重的已经将小说当成了生活中像吃饭一样。更有人直言,不看小说就无所事事,浑身没劲儿,一看小说就兴致高昂,精神抖擞。还有的是是对漫画等痴迷。而至于阅读动力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提高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而对于阅读时间偏少,动力不足的原因,我们随机的采访了一些同学,某些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都在读书,但大部分都是课本,尤其是大三以后,在考研工作等选择压力下,课业负担加重,几乎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也有受访者坦诚“自己有时间宁愿看电影,上网娱乐。”或者“从没有读书的习惯。”课业负担重,对网络等其他替代品的偏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还有的表示,在上了大学之后,总是寻求各种机会,做兼职,在生活中分出很大一部分赚钱,但是还有学业,所以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业上面。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阅读时间相对较短,动力不足的原因。大学生读书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认清读书的重要性。其实“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言语数不胜数,但是当能真正知道书的好处的,又有几人呢?我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最多的,只是书上所写,圣人所说。我组同学觉得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动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宣传读书的好处,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使之能够成为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2、课外读物类型以网络小说,漫画等休闲娱乐性质书籍为主。
在所调查的同学中,选择体育、娱乐杂志占了将近六成。娱乐新闻,明星娱乐了你,何尝自己不是被娱乐的呢?这也暴露了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对自己要求太低,生活太散漫。没有目标,迷茫的活着。剩下三成左右的同学表示自己会阅读和专业有关的书籍,如英语辅导书,专业辅导书和老师推荐的书籍,这样可以更快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其余百分之十的同学则会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学经典阅读,目的为了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找到能放松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中更加积极的面对困难,有时候在书中也可以解决自己疑惑很久也不能看开的事。
3、阅读习惯各有不同,阅读质量不高
在对阅读书籍习惯的调查统计中,有关数据表明,阅读习惯于书籍种类呈一定相关关系:大多数以娱乐为目的的学生在问卷中选择大部分时间只是快速,粗略阅读很少笔记,而以学习参考为目的阅读的学生在问卷中选择在会读书过程中做详细的笔记和认真阅读。很少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会在读书后仔细思考写读后感等。大部分的同学表示自己读书的质量和速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无法做到全神贯注。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己无法投入,缺乏耐心和定力。更有可能是自己所定下的目标也许本不就是那么强烈地想去实现,当自己强烈的想去实现目标,比要呼吸还要强烈的时候,离自己的梦想就不远了。又何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说呢?
4、清楚读书的重要性不付诸实践
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反馈,大多数同学表示读书不仅能帮助自己学到知识,有助于学业,还能提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利于身心放松,拓宽视野。至于如何看待大学生读书问题,多数同学表示应博览群书,提高素养,多读经典图书。但多数同学问卷信息显示,即使他们很清楚读书的重要性,可是很难做到多读书,读好书。究其原因,主观方面是当代大学生的懒惰心理,客观方面在于学校和社会没有做好正确的导向。
三、对调查问卷所反映问题的思考
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能力所限,本次调查存在一定得局限性,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少毋庸置疑。比尔盖茨曾不止一次强调书籍的重要性;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大学时间读书的多少是他最后决定是否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招聘人员的唯一标准,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大学时代读书的数量和质量能够间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和道德情操,从这种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或者获取具体知识的工具,“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说明了读书对于人生,修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针对大学生不良阅读倾向问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候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可以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再次,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最后,针对多数同学明明深知读书重要性却不付诸实践的现象,我组同学提出以下建议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祖国强大,我们生活才会更加安宁幸福美满;也许一个人的的强大不足以改变什么,但当这一个人的强大乘以13亿呢?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实践报告2
一、调查统计数据及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针对同学们读书的范围、时间、目的、种类、地点、途径以及去图书馆的次数。活动从学院各系各年级各专业中随机抽取60个被调查者,回收率96.7%。经过本小组成员的分析和讨论,其结果如下:
从阅读范围来看,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按次序排列为:文学类,娱乐类,励志类,专业类,旅游类,科教类,经济类,传记类,医学类,计算机技术,哲学类。
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阅读时间。
从阅读目的来看,79.3%的同学是无目的地看书。相比之下,其他如“丰富知识”、“习惯使然”、“老师所迫”等所起的影响作用则要低得多。
调查发现,郭敬明、韩寒、席慕容、安东尼等青春小说作家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作者。
许多女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科技等方面的读物兴趣更少,而对活泼、轻松、娱乐性的文学类、生活类、言情类读物甚感兴趣,在科技、军事、体育、历史方面,男生的兴趣显著高于女生。
从阅读地点看,同学们最喜欢在寝室看书,在图书馆和教室各占25%,也有些同学很随意在那都能看。
从阅读途径来看,通过图书馆借阅的占44.8%,自己购买占34.5%。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很少,阅读量很小。这一结果并不因为男女性别差异而产生太大差别。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积极的因素
1、我校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娱乐类和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2、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
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
3、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大学生兴趣的选择也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从调查得知,专业辅导类是大学生最经常阅读的对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对专业读物的关注,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
(二)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1、阅读的时间少
79.3%的同学每天阅读时间很短,这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要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多读一些课外书刊杂志。只有多阅读才能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提高自我。
2、阅读目的不明确。
3、经典名著被冷落。
通过和比调查者的谈话,75%的同学都表示不喜欢看古典名著,被调查者中没有一个人全部看完四大名著的。经典名著能流传至今并享有声誉的多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艺术欣赏或思想学习的角度来看都是许多当代的未经历史检验的作品所不能比拟的。经典名著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结论
近年来,随着大学课程的增加和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校学生阅读率普遍偏低,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这与我们建设和谐校园是不相符合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希望能引起学校更为广泛的关注,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并能够就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好的建议,更好的指导大学生们读好书,好读书!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实践报告3
【调查目的、结果】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景,便于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拓展课堂教学资料。本学期11月份,对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调查。全班学生人数59人,收回调查表59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分析】
1、阅读习惯差: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班学生喜欢读书的学生大约占一半,竟然还有2人不喜欢读书,情景堪忧。自觉读书的不足班级学生的一半,大部分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阅读。每一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64%,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各几乎占三分之一。尤其是不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者占多数,仅7人愿意与人交流。在阅读批注、圈画记录方面有40%人从不动笔。49.2%学生阅读时能做到专心致志,3.4%人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47.5%学生承认阅读时比较认真。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无法评估。而从调查表中得知学生迫切期望教师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运用课堂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讲一讲阅读故事,定期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
2.阅读资料单一:身为六年级学生,竟然还有17名学生喜欢看卡通小说类书籍,阅读中外名著者仅占班级的45.5%。阅读书目比较直观、浅显,欣赏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奥的自然科学书籍,喜欢浏览浅显易懂的卡通小说、童话寓言类书籍,与所在年级不成正比。
【调查反思】
1.家庭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他们大部分来自进城打工者家庭,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很多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夜都在电视前或者在打牌中度过。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这一客观因素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2.家长盲目指导。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客观上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束手五策。只是抱怨孩子不读书,贪玩,盲目购买教辅资料逼着孩子阅读,认为这就是课外阅读。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实践报告4
在《礼记·大学》中提到,要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就必须先“正心、诚意、致知”。而读书恰恰是“致知”的重要途径。有言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读书就是我们走上阶梯,更上一层楼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我们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读一本好可以给我们带来知识,带来乐趣,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文学修养,甚至是带来财富。那么作为国家未来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读书情况是怎么样呢?为此,我们特意在我们周围做了一次简单的读书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多样化的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特别是数码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受到的年轻一辈的青睐。可“乱花渐欲迷人眼”,传统的阅读方式开始遭到摒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书店门可罗雀;又是什么时候,我们的书柜除了一摞崭新的教科书再无其他。而与之成对应的是我们的电子设备,我们似乎更心甘情愿让闪烁的电子屏幕充斥我们的眼球,而一行行白纸黑字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远,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不难想象其背后,是我们日渐荒芜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全民阅读”的概念被开始被反复强调,这是对在高校中流行的不阅读风尚的猛烈冲击,十分契合社会多元价值碰撞融合的需要,也是提升以青年大学生为代表的主要阅读群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契机。当代大学生出身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经历与阅历,与我们的父辈祖辈相比,苦难、战争、动荡、一往无前这些词汇变得遥不可及,于是我们便需要更多的阅读来填补阅历的不足,然而目前就连阅读也在渐行渐远,这不仅有社会大环境的客观原因,更有当事人的主观因素。这值得我们作深入研究,追根溯源,找出其根本原因,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
(二)调查方式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以及口头询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意义
1、人才问题关乎社会主义建设大计,而阅读是人才塑造的重要一环,本课题也因此具有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大学是青年人走向社会的关键,是孕育人才的摇篮。在我国,近几年来,很少能培育出像上世纪那样各方面突出优秀的人才,我们的国家培养不出高能力人才,问题就出在大学这最关键的一步,阅读对于大学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大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三观,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成为人才的可能。
2、阅读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化再创造的重要手段。有学者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净胜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3、阅读让当代大学生更加明晰“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社会使命。我们这一代,仿佛被打上了集体烙印,常常被用作追捧和诟病的代名词,而事实也正如杨绛先生给我们评价的那样:读书太少,想的太多。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与先人交流对话的`过程,只有经历了阅读,内在想法才能转变为外在行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断明晰社会赋予年轻人的庞大使命,不负国家寄予当代大学生的厚望,闯出新天地。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无论从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大学生阅读状况都欠佳。
就数量而言,一方面是用于阅读的时间少直接决定了阅读的数量少,我们更乐意追韩剧、日剧、偶像剧来打发时间;另一方面是借阅和购买书籍的频率普遍较低,我们更多时候倾向于花钱购买衣服、鞋子、包包这些来满足虚荣心。就质量而言,大学生读书种类虽然繁多,但却并不理想,言情、穿越、武侠等用于消遣的阅读较为普遍,这些读物大多属于快餐类,文化含量并不高,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其中甚至有很多书籍可以说是污染精神的毒药,我们沉迷其中仿佛慢性中毒,药力早已深入五脏六腑。
2、随着阅读媒介的多元化,阅读呈现“电子化”、“网络化”和“娱乐化”倾向,不仅消耗着传统阅读方式的能量,同时影响着书店的经营和转型。具体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阅读的娱乐化。网络传播技术促成了阅读方式的更新换代,最为典型的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娱乐化解读”,尤其是一些人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不惜篡改历史,戏说历史,我们看到,正统的、严肃的文化学术研究变成了不再承载沉重历史文化使命的“悦”读。这种娱乐化阅读的背后是对文化玩世不恭的态度,这种消费历史和文化的方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文化、对文明、对精神的游戏和亵渎。
第二,阅读的网络化和电子化。阅读、购书人群大量流向网络,近几年非全国的实体书店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民营书店的生存步履维艰。大学生阅读群体作为买书、购书人群的中坚力量,其对书店经营的影响不容小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热衷网购,网上购买图书就是其中的代表,强大的购书人群流向网络,必然导致实体书店顾客的锐减。其中不乏很大一部分学生进行电子书阅读,电子书阅读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电子产品容量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看书。究其根源,还是得回归到社会整体的阅读呈现出一种网络化风气。大学生群体作其中一支分流,网络化、娱乐化和电子化正一步步消耗着传统纸质阅读的能量,并且冲击着零教辅书的独立书店的经营发展,这些书店,在不久的将来发生一定的转型将成为一种必然。
(五)相关建议
1、宏观方面持续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的双层提高。
这需要大学自身提高文化实力,我们要在宏观上多举办有质量和内涵的文学讲座、增加学生和阅读的接触机会,通过校方的部分行政力量来推行读书的风气。学校应该对学生加强读书阅读教育,加大导读力度,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图书馆资源,对学生进行督促。另外,可以开展校园读书月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校方的部分行政力量来推行读书的风气,从学生内部提升数量,学校外部提升质量。
2、关于传统阅读和现代电子化娱乐化的区别对待和相互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方式在一个极短的社会发展期内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区别对待。那就是我们要明确,传统阅读方式并不可被取代,同时我们不排斥电子阅读的产生和流行,因为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便利了阅读的产生和传播,让同学们更易享有阅读资源,同时,我们也不当忽视传统阅读方式,即纸质书籍的阅读,对于这两点我们大可敞开大门,各取所需。我们不排斥电子阅读这一方式的产生而面对这一形式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消耗,我们要在形式上也及时更新,我们要更加注重纸质书籍的文化内涵所在,我们也认为只有当纸质书籍找寻到新的存在意义之时才更可能获得新生。
3、在阅读的反作用之下进一步加强名著、严肃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
我们当务之急是先让学生们情感更加倾向于文学作品,所以在大学内开设人文素养课是值得提倡的,并且最好可以将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打开学生们和世界名著的交流之门基础的人文素养课不是指单纯的青草陶冶而是落实到实处的文艺建设,并且需要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六)结束语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们粗略的了解了一下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状况。从中,我们看到了大学生读书现状的趋势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及时反思和改革,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学修养。我们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树立正确并远大的理想,基于自我的需要自觉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博览群书,充分挖掘自己的各项潜能。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实践报告5
阅读,理所应当是当代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读书可以让生命保持与年龄无关的向上生长。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阅读已然成为我们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我个人比较喜欢阅读,从大家名手到小生漫谈,只要是有益的知识,一概来者不拒。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电子阅读也成为可供我们选择的重要阅读方式。现在大家对阅读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因此我选了这个一个主题。
一、调查目的
通过详细问询和数据分析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为了调动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方便更好地开展读书主题周活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目标人群包含但不仅限于本校。鉴于短时间传播有限且有效对象来源较单一,为使调查报告更有实际价值,以本校全科生为主。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网上问卷和走访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随机向有效对象发放《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了解学生自身课外阅读的情况。
3.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的调查方法,在调查问卷有效期内随机获取若干满足条件的样本信息,数据统一登记整理。
三、调查内容
问卷采用选择判断题型样式,涵盖大学生阅读态度、阅读频率、单次阅读时长、月均阅读量、图书类型、阅读方式、阅读目的等十三项相关内容,以求对大学生阅读情况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搜集整理参与问卷调查的所有数据后,我们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作出如下分析:
1.人群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参与调查的主要人群为文史类专业大三学生,且多为女性。结合学校实际分析,调查人员接触对象多为师范全科生,且以女性为主,说明此次调查受区域地缘关系影响较大。全科生是国家定向培养的服务于农村小学的全科教师。他们大多热爱教育事业、综合素质高、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能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而大二大三是教资备考的关键期
2.阅读态度
在受邀的一百位参与者中,有70.83%的大学生认为应博览群书,提高文化素养;有22.92%的大学生认为应在精通专业基础上,阅读部分经典图书;还有6.25%的同学认为只需要读有价值的图书;没有人认为读不读书影响不大。
3.课外阅读频率
对于课外阅读频率的提问,一百名受邀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近35.42%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每周一到两次;有20.83%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每周三次以上;坚持每天阅读的大学生只占到总数的10.42%;与之相反,基本不看书的大学生高达33.33%。
4.单次阅读时长
对于单次阅读时长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数据:43.75%的大学生单次阅读一小时左右;28.13%的大学生单次阅读时长达两小时以上;还有28.13%的大学生单次阅读时长仅有半小时。
5.月均阅读量
通过对于月均阅读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达62.5%的大学生都能够完成1-2本的月均阅读量,还有3.13%的大学生月均阅读量超过三本书,月均阅读量在两本到三本之间的占9.38%,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月均阅读量少于一本。
6.阅读类型
就本次调查结果而言,当代大学生阅读书籍类型更加多元化,这在数据上有一定体现。大部分学生喜欢综合性书籍、实用性书籍,也有部分学生喜欢小说类和休闲类书籍。具体见下图分析。
7.阅读途径
大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有网络阅读、从图书馆借阅、向别人借阅和自己购买四种情况。分析数据可知,大学生课外阅读最主要途径是从图书馆借阅,占比37.5%,网络阅读紧随其后,占比31.25%,然后是自己购买,占比21.88%,最后是向别人借阅,占比9.38%。
由此可见,图书馆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获取的第一渠道。
8.阅读目的
在调查课外阅读情况时,阅读目的的调查是重要的一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排在众多大学生阅读目的的第一位,占比90.63%;排在第二位的是满足兴趣爱好,占比78.13%;然后是学习需要和娱乐休闲,分别占比65.63%、56.25%。
9.阅读方式
在纸质书与电子书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有46.88%的大学生阅读电子书多于纸质书,有25%的大学生阅读纸质书多于电子书,有18.75%的大学生两种阅读方式差不多,几乎不读纸质书或者电子书的人微乎极微。
附:为什么不进行课外阅读?
在调查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同时,我们也对没有课外阅读的大学生进行原因调查,以下是针对大学生不进行课外阅读的详细解读。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大学生对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习者参与阅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选择知识的类型也更加多元化,这些都为我们的知识获取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然而多数大学生受制于碎片化的时间管理,反而丧失了追求高效阅读的能力。而且随着短视频、游戏等快餐文化的侵袭,阅读时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前段时间沈巍事件爆光,流浪大师一时风头无俩。千万人对拾荒者顶礼膜拜,不禁有人慨叹“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可是这难道不正是最好的时代吗?——就像电影所说的,时代没有错,人心变了。物欲横流流尽了浮夸,纸醉金迷迷乱了方寸。有多少人还矢志不渝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敬畏知识呢?
“浮躁的年代里,它像一只末世荒城的鹰,停栖的地方再不如旧,于是出现了一群勇士,却不免沦为苦行僧。”在这个匆忙的世界,我们更应该热爱阅读,敬畏知识,拿起书本去耕耘世俗的荒漠,做个有底线的读书人。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实践报告6
为深入了解现在的大学生的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我们于11月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本校各年纪学生。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涵盖了大学生课外书籍阅读量、书籍来源、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阅读习惯、阅读的计划性及获得的知识的应用程度等问题,以便对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概括。
我们对我校100名在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目的是针对大学生的读书情况,举行系列活动,推动大学生积极阅读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量调查
我们对我校学生的月平均课外阅读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大一新生每月阅读课外书籍量仅1-2本,而50%的大二大三学生每月阅读量约3-4本,60%的大四学生每月读课外书平均为1-2本。综合以上分析,大多数大一与大四学生平时读书较少,而大二大三读课外书稍多。其主要原因是大一课业较为繁忙,而大四学生则忙于找工作、考研或者出国深造;大二大三学生相对于大一大四学生,因为课业较少,课余时间较多,看的书也较多一点。但是,由于各年级学生总体阅读量过低,就造成了大学生课外知识获取的缺失的严峻形势。
课外书籍来源
我们也对大学生所接触的书籍来源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90%的大一学生读的课外书都来自图书馆,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阅读的课外书100%来自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会如何恰当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学习成果的大小。
阅读习惯调查
关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我们设置了3个问题进行不同方面的了解与调查。
首先是关于阅读后是否会写一些感悟,调查显示:17%的大一学生经常会写,45%的大一学生有时会写,38%的大一学生基本不会写;经常写与基本不写的大二学生均占18%,64%的大二学生有时写;而大三学生中37.5%的人有时写,62.5%的学生基本不写;大四学生中,经常写与基本不写的各占40%,20%的学生有时写。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经常写读后感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学生没有读完书后记下感想的习惯。可以说,读后感我们从一年级就会写,但很少有学生能正式读后感的真正意义,因而没有养成这种记录的习惯,这对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是不利的。
后两个关于阅读习惯的问题其实是相关的。其一是在阅读时是否有深入思考的习惯。数据显示:各年级学生中,约50%的人在阅读时会深入思考,37.5%的人很少会进行深入思考,12.5%的人会思考,但时间很短。其二是阅读时是否有勾画的习惯。数据表明:约70%的人阅读是有勾画的习惯,30%的人没有在阅读时勾画的的习惯。第一项数据告诉我们,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深入思考。这在第二项数据中得到了验证,70%的人会在自己阅读时勾画,这就说明他们在看书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相反的,在阅读时不思考的人,他的勾画一定也会相应减少。透过这两项,我们可以了解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我们读书会有多少收获有着怎样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思考了,我们才会有收获。
阅读目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我们还对他们阅读的目的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查。
首先是大学生阅读的书籍类别,约有50%的选择了青春文学,30%的人选择了其他,即如盗墓、推理、侦探一类的小说。这明显地表示,大多数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和娱乐自我。而下一项显然印证了这一结论,关于阅读的课外书籍是否均为自己感兴趣的书这一问题,约有60%的人选择了“大部分是的”这一选项。
第三项是直接提问大学生阅读的目的,约有50%的人选择了“丰富课后生活,充实自己”,另外50%的人选择了为了“放松心情“。我们不否认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可以补充一定的知识,但这些数据也直接表明了大学生课后阅读的目的就是娱乐与放松。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仅仅为了娱乐与兴趣的阅读,将有多大的收获呢?显然,答案会另我们失望,大学生若是仅仅为了娱乐而读书,那么在学校的时间里,他们将学到少得可怜的知识。因为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大一部分是由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构成的。
阅读的主动性与计划性调查
除了已有调查外,我们还对大学生阅读的计划性作出了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约85%的大一学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50%的大二学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75%的大三学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98%的大四学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由此可见,在本校大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长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课外书阅读的主动性不强,因而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这显示了大学生不断下降的课外书阅读率,这样的状况必然会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不利。
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的应用程度调查
我们调查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大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的应用程度,这将显示出课外阅读对于我们学习与工作的重要性。调查数据显示:约50%的大
一、大二和大三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被应用到学习和工作中,80%的大四学生没有留意自己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是否被运用,20%的大四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应用这些知识。从调查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课外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较重的比重,由此,我们也就可以了解到,无论是哪一个时代,课外阅读对于我们来说,仍是相当重要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确定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看清了当前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的形势。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争取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们应当从此时就开始培养自己长期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规定自己每两周看2本自己喜欢的名家著作或心灵鸡汤或传记回忆录等,并且任选其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写下自己的感触,由此形成一个较为长期的阅读习惯,进而对阅读的书籍进行阶段性规划。其次,我们应当注意培养自己读书时的习惯。平时看书时,看到或巧妙、或深刻、或含蓄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画下来,在一定的时候,这些句子也许会给你以启示,或许它们会改变你人生的方向。然后,我们应当培养阅读课外书的主动性,而不是只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才去阅读课外书籍。最后,我们应当注意课外阅读所获取的知识的应用,遇到难题时,多多思考,说不定在某个瞬间,你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相关的知识,到那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6.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计划 篇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按照团中央的要求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学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① 19世纪的大学以德国柏林大学为代表,强调 “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将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基本职能。进入20世纪,美国通过《莫里尔法案》和“赠地学院运动”,在实用主义精神指引下确立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② 概而言之,现代大学的职能有三:培养专门人才.发现科学和服务社会。不容置疑的是,在大学的职能体系中,培养专门人才是根本的使命,是大学实现其他职能的基础。如果大学忽视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或培养的人才不符合规格要求,那便是大学的“失职”。③ 然而,在我国的大学改革实践道路上,有片面关注现代大学已经形成的综合职能体系结果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职能。有学者指出,目前高等教育实用性倾向明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培养人才的片面性和产生高等教育短视行为”。④ 更有学者提出“教育异化”的概念,深刻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危机”,即当“物质利益.个人福利.市场效应这些市场化指标完全取代了教育本身所固有的价值评价准则时,功名利禄.学衔专权便成为一些人的唯一追求目标,教育就会被异化为一种满足个人欲望的狭隘的工具,教育的社会职能事实上也就被扭曲了”。
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与大学教育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即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与方法上与时俱进。如果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旗号,将大学推向市场化的境地,无疑是本末倒置。因为失去了人才培养的根基,任何发展科研.服务社会的口号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是,用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大学的官方短视行为,以及狭隘片面的大学水平评估体系,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大学面临的危机。
实践理性告诉我们,在重新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院校合并之后,在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学扩招的形势下,在各大学为进“一流大学”而争相进行“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热潮中,大学的基本职能应进行准确的复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便因应了这种要求。从内涵上来讲,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给“素质教育”以确定的内容,即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从形式上来讲,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突出了“学会学习”的特点:它涵盖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人才培养的社会系统工程。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明确的内容固定下来。使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有明确的方向,使教育教学评价有准确的依据。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维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反映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及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要求大学生应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7.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篇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 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 也非多读不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 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因此, 以课内带课外, 以一篇带多篇, 以精读带博览, 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 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 让他们把阅读看作是一种娱乐活动。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 自我约束能力差, 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时侯, 即使在教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 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 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效阅读。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 让学生能怀着浓厚的兴趣, 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 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识, 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1. 激趣
幼儿园的小朋友只喜欢看一些图画书, 带有文字的书不爱看, 刚上小学仍是这样, 带这个年纪的孩子去书店买书, 结果买的都是图画书。这个情况若不加以适当引导, 学生将无法走进阅读。这时不妨使用激趣法, 将书中的内容讲一点给学生们听, 当他们听得最感兴趣时, 就不讲了, 让他们自己去阅读, 使他们逐渐独自走进阅读。
2. 身教
教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着学生。教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 要以身作则。在课堂上教师能恰到好处地博古论今, 经常讲述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收获和体会,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 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同时, 有目的的收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理解、欣赏;讲述一些古今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阅读的渴望。这样, 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阅读尝试, 并在课余时间善于与他人交谈读书心得, 从而在班中形成良好的读书行为。
3. 展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中圈圈点点, 写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最后写写读书心得, 让学生用两三句话写写对这篇文章或是这本书的感受。当然, 如果学生能写得更多, 那是最好的, 只是不要让学生觉得写读后感是一种负担, 而是乐于“用笔写我心”。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 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 以便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二年级第一学期, 因为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增强了, 我单独利用一节课时间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 即以表格形式记录读书时间、作家、书名及主要内容体会, 并抄写好词佳句, 然后又根据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和办手抄报。这样, 学生从无目的看书, 变成有目的读书, 并且做到边读书边思考, 并将有用的可积累词、句记录下来, 并配以合适的插图。另外, 还可以在读报过程中将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 制成手抄报。学生在读读、记记、画画的过程中, 培养了兴趣, 同时表现了爱学习的心愿。
二、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 学生不知道看哪些书好, 也不知道看哪些书合适, 那么, 在开始的时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情况, 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书。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很重要。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 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也显得异常重要。
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常用的有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教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 识字少, 阅读能力低, 但富于幻想, 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结合活动推荐选材。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 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 如学校开展“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的主题活动, 可在事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幻想、人类的起源、宇宙等方面的书籍。
三、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成年人不同, 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 延伸相关文本, 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 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些生动有趣的文章, 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 一口气读下去, 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 或表演几个片段。时间长了, 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例如,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我首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读出来, 把学生们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 了解主人公的悲惨遭遇, 进而理解课文内容。课后, 学生们纷纷带着对小女孩命运的深切焦虑主动借《安徒生童话集》来阅读, 渐渐地, 我发现学生们手里拿的书, 大多数都是《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寓言故事》等。提起“白雪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个个兴趣高涨, 都争先恐后想谈论, 学生们想看课外书了。
2. 课前收集信息, 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 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 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这其实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例如, 在教学《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雷锋的信息, 让学生充分了解雷锋, 对雷锋的感人事迹进行深情的解读, 激发学生对雷锋的喜爱和崇敬。课后, 学生又主动收集雷锋故事阅读。
3. 通过个性阅读, 培养创新能力
培根说过, “凡有所读, 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 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 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 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4. 创造阅读条件, 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向学生介绍学校阅览室或当地的图书馆、书店, 让学生知道可以到哪些地方去阅读, 给他们创造好的阅读条件。另外, 还要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平时少布置一些不必要的作业, 使课外阅读成为可能。开展一些语文活动, 如“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朗诵大赛”等, 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让他们有收获的喜悦。久而久之, 读书就成为学生一种“需要”, 这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后, 读书兴趣由然而生。学生在“需要”的基础上读书, 并不感到是一种负担, 相反, 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他们在乐中读, 在读中乐, 在读中学, 在讲中练, 不知不觉加大了阅读量, 增加了知识积累, 智力得到开发, 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三得。课余在与一些家长交流中, 有些家长说:“哎呀, 这孩子真拿他没办法, 手里的零花钱都买书了。”还有的说:“他在自己房里可老实啦, 一点动静都没有, 走进去一看, 准是在看书。”也有的说:“她在家里走到哪儿手里都拿着书, 甚至去厕所, 那本书也端着。”听了这些议论, 笔者非常欣慰, 学生已渐渐在养成阅读的习惯。
8.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篇八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就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要开展好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气氛激发兴趣。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图书馆,让学生感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对书的渴望,对知识的崇拜,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2.成果展示激发兴趣。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事要闻、惊险有趣的故事,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讲述给大家听,每学期组织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在学生之间相互传看读书笔记、精美段落摘选等,优秀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通过这种做法,教师获取有关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内容的一些信息,更好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3.评比激励激发兴趣。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积极分子,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向传授阅读方法。当代学习科学认为,学习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即首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旨,明确其主要内容。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在阅读中对于某些难点,可采用绕为进的方法,不在一处浪费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以免影响进度。
3.批注法。老师在阅读过程中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现值得采摘的句子、观点,随时记入特制的卡片之中,或直接记于摘录本中,还要指导学生把大脑中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
4.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速度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5.跳读法,就是不通读,择其所需而读,因此也可称为选读法。跳读时要做到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无关的统统的抛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书海浩瀚,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有许许多多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因此,教师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的同时,坚持五条原则、三种方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五条原则是:一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二是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又有当代学生优秀范文。三是体裁涉及儿歌、寓言、童话、神话、古诗、记叙文、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科普说明文等。四是注重教育性、科技性、时代性、趣味性。五是图文并茂,活泼生动。
三种方法是:一是根据文体,指导读同类型文章。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读物时,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农夫和蛇》后,可以介绍寓言集;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介绍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读。二是根据作者,指导读系列作品。老师可以在教授某位作者和文章后,紧接着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给学生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他们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如学习了李白的诗《赠王伦》,教师就可以介绍李白另外的诗让学生读。三是根据内容,指导读相关的文章,抽时间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连的文章,以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周恩来传》等一些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录。学生通过阅读对周总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才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9.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篇九
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名著通俗易懂,名著永不过时,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富有教育意义。阅读名著就有如和与名人对话一样。它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现在,我校有国际商学院、经管院、文法院、理工院、信息院、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7个学院,对每个学院都进行了调查,涉及到汽车服务、会计、应用化学、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英语、计算机、物流管理、软件工程、化工与制药、旅游管理、金融管理、自动化、室内装潢与设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多种专业,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博学多才是其一项基本要求。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增加文学常识,也正可以体现你的博学。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不少人认为,我们接触信息的机会越多,实际获得的知识却越少。因而,阅读经典名著,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国外的一些大学,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把人文经典课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过去许多学者,如梁启超、胡适、朱自清、钱穆、张舜徵等人,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指导因此,不但只有中文专业的才要阅读世界名著,其他专业也必须阅读一定的名著。
如何激发大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扩大其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首先必须了解目前有多少大学生会阅读名著,对阅读名著的看法,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困难,什么原因影响其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的目的等等。
二.调查目的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同学们对阅读名著的看法,希望找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方法,从而远离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染,让名著的知识与思想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教养的一部分。
三.调查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访问,对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了解他们对阅读名著的观念及心理,从而推测出大学生阅读名著的普遍观念。
四.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以来本校学生为调查总体,从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作为调查的具体对象。
2.调查问卷。问卷各题均采用封闭式设计和半封闭式设计,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在各题所列的选择项中选取一项或几项,作为对该题的回答。
3.调查问卷的分发。调查问卷由本人在图书馆、教室等学生经常去的场所内随机分发,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
五.数据处理及撰写调查报告:
1.资料审核:
1)审核方法:现场/事后审核/系统审核
2)整理编码过程:有效调查问卷整理编码过录(包括有效问卷登录编号等)
2.数据登录;
1)由登录员对调查数据进行登录;
2)登录员对所登录数据进行两次审核
3.数据分析研究:按照标准进行分析研究
4.撰写调查报告:
1)本调查的结果形式是书面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摘要,引言,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结论和建议,附录(策划报告,抽样方案,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调查执行报告,数据审核登录报告等内容)
2)提交调查报告:书面文本和电子文本
问卷调查——大学生读名著调研问卷
同学们好:我是本校大四的学生,为更好的了解大学生读名著的情况,准备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请根据您的现状填写,谢谢您的合作帮助。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的专业_______
4.您来自()
A.省会(或直辖市)城市B.地区级城市C.县城D.乡镇
5.父母教养方式()
A.权威型B.专断型C.纵容型D.未参与型E.其他
6.父亲的文化程度()
A.未接受过教育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学F.硕士G.博士H.博士后
7.母亲的文化程度()
A.未接受过教育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学F.硕士G.博士H.博士后
8.您最喜欢的课外读物()
A.文学类名著书籍B.娱乐消遣类C.应用技术类D.专业用书E .科普读物
9.您认为当今社会大学生最应该读什么()
A.文学名著类B.娱乐消遣类C.应用技术类D.专业书籍E.科普读物
【大学生课外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课外兼职的调查问卷10-11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11-08
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07-28
中南大学2013年寒假课外实践10-15
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07-06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论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