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动物类说明文

2024-07-03

初中生动物类说明文(共15篇)

1.初中生动物类说明文 篇一

这两只可爱的小鸭子是我暑假过生日的时候奶奶送给我的。我高高兴兴地带着两只小鸭子回家,拿出一个大盒子,放在阳台上,铺了一张报纸,简单地用彩笔装饰了一下,写着“鸭舍”,小鸭子的家就这样诞生了。

我把这两只小鸭子放在“鸭舍”里,才看到它们第一次在“鸭舍”里到处享受,头碰在墙上,翅膀到处摸,在“鸭舍”的地板上打滚。当我看到他们可爱的动作,并采取了一个大小姐的风范,我给他们取名为:“加布里埃尔·邦赫尔·香奈儿,艾艾小姐!”

它们身上长满了淡黄色的羽毛,从远处看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圆头有一双乌黑闪亮的眼睛。眼睛下面是两个黑洞,几乎看不见。不要小看这两个小黑洞。它们是最重要的鼻孔。如果两个“大小姐”没有她们,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活泼。

两位大小姐的步态和丰子恺描述的那种快步和尴尬的样子的鸭子不一样。他们走得很慢,每一步都非常小心。一只脚一落地,另一只脚就落地了,抖得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可爱的两位大小姐还在抬着头,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大小姐大贵族!

这两位女士不仅步态淑女,而且在大多数常见的食物中也是一样的淑女。我把他们最爱吃的蚯蚓餐和甜牛奶放在了献给达小姐的粉色饭盒里。他们先是一遍又一遍地闻着,然后津津有味地吃着,享受着这美味丰盛的一餐。我又把蔬菜放进了午餐盒。不一会儿,两个人就火了,哎!他们是“挑食”的,却看到他们仰着头,扭动着身体,迈着步子喝着甜牛奶。

晚饭后,他们跳进特制的“游泳池”,一闭上眼睛就开始在水面上睡觉。醒来后可以自由畅游,无忧无虑;他们时不时像“野姑娘”一样互相追逐,在水面上造成水花四溅,涟漪阵阵,十分可爱。玩着玩着,两位女士玩累了就从游泳池里跳出来,在“鸭舍”里走来走去。我走过去,他们用祈祷的眼神看着我。我的心在燃烧,我立刻猜到了他们的想法。我拿出一个小鞋盒,把它们放在里面。我把盒子拿到楼下,两只小鸭子跳出来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它们一会儿追逐美丽的蝴蝶,一会儿在草坪上打滚,一会儿用嘴互相挠痒痒,一会儿又欺负艳丽的花朵,啄可怜的树。无论你走到哪里,看到他们都不会责怪他们。他们太天真可爱了!

他们真的是歌手!大小姐们唱的不一样。他们的声音又细又软,像张简的海豚声。如果你听到了,你会认为鸭子的声音是如此美丽迷人!

我越来越喜欢这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喜欢它们美丽的外表,喜欢它们高傲的步伐,喜欢它们吃东西时的淑女模样,喜欢它们在水里、草坪上玩耍时“野姑娘”调皮的样子,喜欢它们美妙的海豚声。他们太可爱了!

2.初中生动物类说明文 篇二

一、提取整合信息,了解文章内容

根据新课标要求,对说明性文章不仅要把握基本观点,还要学会获取主要信息。两者一脉相承,后者是前者的扩大与延伸,前者是后者的浓缩和精炼。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领悟、模仿和借鉴,为他们快速有效地掌握文本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提供多项选择的机会。我常用的方法有复述法、结构图式阅读法和参照比较法。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后,他们还会修订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发现更多的小分支。

1 . 复 述法

这是借用以故事为主的记叙文或小说类的一种整体感知方法,让学生按说明顺序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教师可选择其中某一段落,设计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理清思路,将复述的难度降到最低。讲述时要求学生把关键要素表述清晰,不能一句带过,更不能省掉不说。如上《核舟记》一课时,经我翻译过后,学生就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印象,再让他们找出文中包含的两种说明顺序,即逻辑顺序和空间顺序,让学生按照这两点在小组内进行复述,文章的内容就更加清楚了。

2. 结构图式阅读法

任何一篇说明文都具有一定的结构 (包括其他文体的文章),只要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结构类型(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递进、并列和综合),学生经过积累就能认知说明文常见的结构类理,当学生再阅读说明文时,就能够很快地辨识出文章的结构,从而根据结构迅速提取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如《故宫博物院》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在“分”的部分,又呈现出以空间顺序分布的并列关系,于是从“总”的部分(或题目)找出说明对象,从“分”的部分发现具体内容,这已成为一种规律。

3. 参 照比较法

这是一种“温故而知新”或以最新动态引出要学课文的纵向设计,也可以是与并列学科横向比较的策划,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大意,明确其主要信息。结合学生兴趣,我在上《奇妙的克隆》一课之前,首先让学生阅读了一篇名为《人体器官的克隆》文章,让学生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了解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然后以问题“什么叫克隆?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偏向于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在上《大自然的语言》过程中,我让学生回顾了《中国石拱桥》一课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再从本课中找出说明法进行比较,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什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意图。总之,怎样偏重就怎样取舍,教师在引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时,应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二、关注文体特色,符合课标理念

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但仍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文章,自然也属于语文的一部分,即使再怎样强调科学性,也离不开语文的范畴, 没有必要无谓地强化语文的渗入,正所谓“你争或不争, 它都在那里”,文可载道,亦能载科学。教学说明文,我们不能将其单独地提出来教学,如果是一个单元,就要考虑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若是一篇课文,就要思索它在单元中的位置。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上下文衔接的连贯感和递进感,以其突出课标要求的“获取主要信息”,“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中国石拱桥》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一篇事物说明文,它是初二年级的第一篇说明文,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从中感受到说明文的文体特色,包括说明对象和特点、三种说明顺序、十种说明方法、说明文的三种分类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这些内容或课前整理成表格展示(常规做法),为后面的学习排除障碍;或在讲课的过程中,逐条顺势引出,以让新知与文本形成关联。在这些相关知识中,教师可以随课文提炼出教学目标,无论是说明语言还是说明方法都能在本文中体现,因此备课时,我都将之纳入教学目标,其中语言是重点,方法及作用是难点。教学时,学生从题目就能明白说明的对象,但要完整归纳说明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在自主学习时,学生借助记叙文的结构,大多学生认为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但均未从说明文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赵州桥与卢沟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经过合作探究和我的补充,学生得出了石拱桥外形、结构和功用三个信息,并理解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是为说明石拱桥特点而举出的例子。

三、紧跟考试大纲,继承传统优势

影响教师平时教学的指挥棒有两根:一是课程标准, 二是考试。实施素质教育与考试评价两者并不冲突,只要考试的方向标对着素质,应试也就成了素质如何的一个评判标准了。考试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出题,但考试也有自己的,所以说明文教学必须紧跟考试大纲,无论是不是毕业班教师,都应关注每年的中考考试说明,这对自己的教学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以2014年的考试大纲为例,它没有将说明文独立界定,但我们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中可以发现“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而没有“支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以技术操作的测试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的考试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偏重于引导学生总结说明文的信息捕捉方法,而对词语的教学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此外,传统的教学优势,应当成为教改的基石。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这才能符合课程标准,适应社会需求。如在传统教学中,整体感知一般只存在于知识层面,而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多要求一下学生:读文章的时候,你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是愤怒的还是感动的?引导学生读出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情感态度,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一单元导读已明确提出:探索自然奥秘,要注重科学精神、态度和思想方法。

说明文的教学革新还必须与其他教学内容齐头并进, 只要教师能够读透课程标准,教学思路不只停留在“说明性文章”“科技作品”这样的字眼上,而是放宽视野,打开思路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都融入指导标准之中,就可以把说明文的教学革新引向深入。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在《课程标准》中提及不多,考试也不很重视,但教材编排量却不少。介于以上原因,教师在一线教学中,沿袭传统方式的多,改革创新的少。经过研究和实践,整合出初中说明文教学经验,即以获取信息为主,关注文体特色,继承传统优势并参照当年考试说明。

3.初中说明文的写作教学 篇三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整体与布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58-01

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须区分文体、序列训练、方法和语言要求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方法的文章,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区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不同。许多初中学生开始往往搞不清这两者的关系,因此,就要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说明都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是并不相同。就拿写事物来说,记叙事物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的;而说明事物则是要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和功用等。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为此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首先弄清这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如《杨树》和《白杨礼赞》两篇课文,前者是说明白杨的种类、特征和用途等的说明文,后者则是托物言志的记叙散文;又如《北京立交桥》和《中国石拱桥》两篇课文,前者是记叙文记叙描写了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后者则是说明文,后者则是说明文,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区别说明与记叙两种文体,可根据课文后作文参考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座桥”,让学生以一个题目分别写出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篇作文,通过实践分析比较各自特点,就可分清两种文体,以后在写说明文就不会与记叙文混淆了。但由于学生接触记叙文较多,往往容易将说明文写成记叙文类的散文,加之缺少说明方法的基本训练,学生对于事物的概念和用途也不易表达清楚,为此需要认真加以指导才行。比如让学生写一篇《我们的学校》的说明文,教师先要指出说明文的重要性和写建筑时应注意包括名称、位置、规模、面积、结构及外部特征等内容,并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安排好观察的线索和立足点。接着,运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范文进行指导,还要求学生写作时计算教师的数目、操场的面积,观察实验室的设备以及校门、环境、房屋排列及外观等等,然后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写作。还可用课后“我喜爱的一种运动”、“钢笔和圆珠笔”等题目做联系。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实践,使学生懂得写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介绍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抒发感情。之后,就可引导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说明训练了。如给学生出个“从开花到结果”这个作文题,要求学生在桃、李、杏、枣、葡萄、苹果以及其他果类任选一种,说明它的生长变化过程,或命“学骑自行车”、“XX菜我是怎样做的”、“介绍XX小制作”、“怎样捆行李、“怎样搭帐篷”等类似题目,学生也容易下笔,而且会很自然的去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另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出发命题,容易引起学生写作兴趣,也易于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随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事物各方面所表现的主、次要素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等进行阐述训练。如“植树造林好处多”、“这场球赛为何输”;“学好数学同学好物理的关系”、“卫生习惯跟健康”等题目。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自然好,这是其二。

其三,除了顺序安排的训练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说明发发和结构的训练指导。在一般情况下,说明静物时,应大多采用按空间方位说明的方法,即在教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所写事物的方位、面积和组成部分;而对组成部分还应分清主次,将主要布冯作为说明的重点,兼顾次要部分;还要对说明的部分进行分析归纳,共为说明的重点服务。对于说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应大多采用按时间顺序划分阶段的说明方法,这就要依据事物本身运动、变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划分若干阶段加以说明,各段又要围绕说明事物的要点组织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用文字具体叙述。叙述时最常用的是先诠释后举例,或先举例后诠释,两者的关系是诠释必须对事例材料概括,而事例必须是所诠释的道理的依据,决不能只举例不诠释或只诠释不举例。其他如比较、引用、下定义、图表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教师可结合范文使学生真正理解,然后通过写作实践逐渐掌握。而特别应注意的是“总——分——总”是一篇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即写作时开头总说要用关键性的字眼或句子提示全文说明的中心要点,然后根据提示要点逐层分说;而在分说时也应选择运用说明的不同方法(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安排好中心句同支撑句,可通过一篇篇范文的教学,让学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第一段,从开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到“大雨倾盆”,对云的不同形状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做了分写,最末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则是在上文分写的基础上所做的概括——先分后总;而先总后分的写作实例在课文中最常见。并且在整篇说明文中,这些写法往往是交错综合运用的。结尾必须把各分说部分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与开头照应,这样整篇文章的层次才条理清楚,文章才圆满。教师在讲作文时要十分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运用总分的结构方法,并互相比较对照,自觉运用上述方法来写说明文。

4.动物说明文 篇四

自从我在野生动物园看了那一群大象表演,我就喜欢上了大象。你看它那两只大耳朵,像两个大扇子,贴在它的头两边,我想着:炎热的夏天,大象在跑步时,两个大扇子一样的大耳朵还可以为自己扇风呢!多凉快呀!

大象那个长长的鼻子,像力大无比的吸尘器,它可以帮大象喂食物到嘴里,不管是粗壮的大树,还是小小的花生米,什么形状的东西都可以卷起来,真厉害呀!大象的鼻子也像一根长长的水管,可以像喷泉一样喷出高高的水花,太有趣了!

大象那尖锐的象牙,就像尖锐的镰刀。根据场馆介绍,我了解到大象先生的象牙会长一些,大象小姐的象牙会短一些,这样一看象牙就知道它们是大象先生还是大象小姐了,不过象牙可不是用来吃东西的我想大概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吧。

再看看大象那粗壮有力的大腿,像四根大柱子一样竖在那里,看起来就非常有力量,应该没有人能推得动它吧。

5.动物说明文 篇五

狼在人的心目中是凶猛的,但随着科学的提高,狼也成了勇敢、坚韧的象征。

狼足长体瘦,尾巴垂于后肢之间,狼耳竖立,毛色各异,但通常上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下部带白色,这就是狼的外貌。狼的嗅觉很好,它们生性机警,多疑并且残忍,让它们上当可不容易,猎人设的陷阱不论多好,它们也从不靠近。

狼拥有健壮的身体和善跑的长腿,一下子就能够跑五十多公里,所以即便是跑得很快的动物也会成为狼的食物。狼在饿极了的情景下,也会暴露出它们凶残的一面。有时他们会把其中一只受伤或老、弱、病、残的狼迅速吃掉,所以狼是很残忍的。

通常母狼一胎生五至七崽。公狼母狼共同养育幼崽。母狼产崽时,公狼就去寻找食物。猎到食物后,先吞下,再回到母狼身边吐出半消化的食物,喂给母狼和幼崽。大约二十五天,幼崽就能够出窝了。这时,两头狼便训练幼狼扑捉食物。一年后,公狼就会赶出它们,让它们自我去过独立的生活。

6.小猫动物说明文 篇六

每次回到家,它都会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围着我的脚转圈,还不时地“喵喵喵”地叫上几声。这次也不例外。可是我们惊奇地发现,他变瘦了。可能是因为最近进入了春天,活动量加大了,使它变得强壮了。

我捡了一根桑树枝,把它的头踩烂,顶端的树皮变得像丝儿一样,挂在那儿。我把做好的“武器”在手中耍了一阵后看见“咪咪”好奇地跑了过来,我想:我何不玩玩它呢?于是,我把我的“武器”在它面前晃了两晃,它便趴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枝头上的那些丝。突然,它猛地跳起来,钩住那些丝不放,我连忙往后拉,可它依然抓住不放,我只好往上提,可它依旧如此,我没法子了,只好再往上提,此时它已经悬在半空中了,这情景就像是一个人在钓一只猫。“咪咪”钓在半空中吓了一跳,只好乖乖松开爪子,放弃了。

可能它还不甘示弱,于是“嗖”的一声爬上了门前的一棵枣树上,炫耀自己的本领——爬树本领,我想:好你个“咪咪”呀,都输了还不低头。我把“武器”放到了比它更高的地方,它似乎有点不服气,又往上爬去,当它快要接近“武器”时,我又把它放到了树下,“咪咪”见它的“目标”到了树下,连忙往后退了一点,然后像一只小猎豹似的扑了下去,按住“目标”不放,我连忙舞动枝条“挣脱”“咪咪”的“魔爪”又放到了树上。就这样进行了三次,“咪咪”已经知道我是在玩它,就跑到一边,不理我了。

7.漫谈初中语文说明文兴趣激发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兴趣;点滴体会

说明文内容简单,注重科学性,缺乏趣味性,远不如其他文体那样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反映出对说明文单元的反感,这都造成了说明文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才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一、树立明确的目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上说明文之前,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大特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的特点。上课时有的放矢,学生不会茫然若失,无事可做了。

二、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如教《看云识天气》时,采用“同学们,今天我想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来讲一讲今天的天气情况,也就是向大家做一个天气实报”这样一来引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为愿学和乐学奠定了基础。

三、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第三册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桥之美》,《说屏》,语言优美生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科学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奇妙的克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所说明的对象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引入与克隆有关的故事和克隆最新发展,通过播放文字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还可与生物老师取得联系,结合生物课的学习来开展一些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热情就会超越学习其他文体的文章。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濃厚兴趣。《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的说明文,内容浅显易懂,倘若按一般的教学要求,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各种说明方法,时间绰绰有余,但课堂毫无生气,苍白干瘪,学生注意力必然分散,学习积极性不会高。因此,在教学时以课本为本,从广度上开拓,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介绍乡土桥梁名胜,引进桥梁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多汲取营养,尽量把课上丰富生动,学生当然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也高。也可以将这一做法延伸到课外,要学生去观察家乡的桥梁,用说明性的语言来写家乡的桥梁,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吴冠中的《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感染力。如“矛盾故乡的乌镇的小河旁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教学时调动学生想象力,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发现和感受桥之美,说明文也就不枯燥了。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说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话典故,打比方,作比较等;让学生在写说明文中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电化教学活动中参与;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等等,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进一步激发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8.动物说明文作文 篇八

小咪人见人爱。每当它在梳理自己的毛时,旁边总有一些猫呀,狗呀在一旁羡慕的望着,就连人走过,也会止不住的夸。小咪和邻近的猫玩耍时更引人注目,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表示的话,只能用鹤立鸡群。因为邻近猫都是满身泥土,沾着稀稀拉拉的草叶,而小咪和它们不同,毛色光鲜亮丽,没有一点污垢。尽管这样,小咪也不会嫌弃它们,别的猫把泥巴弄到它身上也不会介意。

小咪已经半岁了,靓丽而多情,虽然长大了,但还是喜欢到别人身上来撒娇。不信,你看吧,它会用爪子抱住你的手指头,轻轻的舔,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这个时候,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抚摸它,它就抬起头来,感激的望着你,尾巴在半空中悠然地摇摆着。

小小咪吃饭时更可爱,只见它蹦跳着跑到小碗前,见里面没有饭菜,就不满地叫起来,这时我们便替它放饭,小小咪是吃小米粥拌肉末的,它低头吃了一口饭,样子十分优雅,像一位高贵的公主在享用法国大餐。等它吃完饭,抬起头来,脸上竟然没有沾到任何饭粒或者肉末。

9.动物的尾巴说明文 篇九

壁虎的尾巴长2-20厘米左右,由于壁虎本身就很弱小,所以壁虎只能把尾巴进化成能保护生命的“诱饵”。在天敌来临时,壁虎会选择把自己的尾巴舍去,壁虎的尾巴在断掉后还会像从水里跳出来的鱼一样,假借蹦蹦跳跳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而壁虎则会在1-2月后重新长出来一条新的尾巴。

燕子的尾巴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状能让燕子在飞行时,将遇到的强大气流的阻力减到最小,可以让燕子飞得更快。燕子的尾巴是黑色的,在边缘处有一些白花花的羽毛,尾巴的样子像极了一把打开的剪刀。

蝎子的尾巴能起到攻击作用。蝎子在尾巴尖端有着刀一样锋利的钩状毒刺,而且毒性极强,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当蝎子认为有人要攻击它时,会用尾巴尖端刺伤人,而被蝎子刺到的人轻则昏迷不醒,重则身亡。

猫的尾巴是作用最多的,它可以让猫协调身体,保持平衡。如果猫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尾巴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它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猫在兴奋时会一直摇尾巴,痛苦时会快速地抖动尾巴,想吃东西时会将尾巴竖起来,想睡觉时会把尾巴卷成一个大卷,趴在主人身边睡觉。最后,当它在夏夜里玩耍或发呆时尾巴就会自己摇起来驱赶蚊虫。

10.浅论初中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篇十

【关键词】说明文 兴趣 教学方法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等。记得刚开始从事说明文教学的时候,总感觉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学生昏昏欲睡,哪怕我绞尽脑汁,效果依然很不理想。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确实比较枯燥无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领悟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吃透教材,摸清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使说明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第一、导语激趣法。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使一堂语文课妙趣横生,教师的导语设计显得举足轻重。因为,它可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以新颖别致的“好”的开端牵引学生“曲径通幽”。例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他9岁那年的端午节,家乡的秦淮河上赛龙舟,河两岸挤满了人,非常热闹。突然有一座桥不堪重负垮塌了,发誓长大后当一名桥梁专家,把桥修建得坚固耐用,永不倒塌。他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著名的桥梁专家,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再后来,他又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我马上引入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可以说这种故事导入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激趣的方法不胜枚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一般采用讲故事、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第二、诗词铺垫法。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是一块瑰宝,美丽迷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积淀,沁人心脾。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吟咏与课堂讲述有关的句子,则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授《说屏》之前,让学生说出有关“屏”的诗词,学生甲很快地说出杜牧《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学生乙也很快地说出李商隐《嫦娥》中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学生丙补充说出南朝《闺怨篇》中的“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如此授课,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就已看到了满室屏风。教师用诗词歌赋作铺垫,能使课堂气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接下来教师的课堂驾驭就可以顺理成章、信手拈来。

第三、多媒体吸引法。科技的发展给语文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让教师的课堂增加亮色。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在课堂上“点到为止”地运用,确实让学生大开眼界。

我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概貌有一个视觉上的把握,从解说员对故宫的一些数字的介绍,让学生对故宫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文章内容。当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故宫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指出文中所写的故宫各个地方的位置,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各殿图片,例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学生填图的过程既让他们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又让他们明确作者采用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思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成功运用,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辩论赛法。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比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 一文时,我提前一个星期要求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克隆的资料,并确定了“能不能克隆人”的辩论赛,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为正方,其观点是:克隆人弊大于利;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为反方,其观点是:克隆人利大于弊。等到我教学《奇妙的克隆》的时候,学生准备充分,特别是正方的发言非常精彩,正方从伦理、法律、生物学、自然规律、哲学、技术、人权等层面,轻而易举打败反方的观点,这节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教学效果非常理想,也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五、要寻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对于目前中国的教育形式来说,课堂仍然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如此单一固定的教学渠道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提倡课堂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比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时,我要求学生查找:我国易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目前入侵的主要途径、国内生物入侵现状、入侵物种、入侵影响、入侵防治方法等。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不能只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有课外知识的拓展。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解决初中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齐心协力、 共同参与。作为教师,我们要像夸美纽斯说的那样:“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

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一切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潜质。使说明文不再显得枯燥无味,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最终养成学生的意识品质,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11.动物初二说明文作文 篇十一

我家有一只红嘴相思鸟,身体五颜六色。难怪人们叫它“彩鸟”!它的嘴又红又尖,能很快捡起东西。它从头顶到背部覆盖着一层橄榄绿色的毛,像油一样闪亮。这对爱情鸟的眼睛非常小,就像两颗透明的黑色宝石嵌在它们的眼睛里。眼睛周围乳白色,胸部橙黄色,腹部和尾巴上的羽毛黄绿色,两翼红黄色。这只红嘴爱情鸟非常漂亮。每天,我都去笼子里看这只鸟,逗它开心,喂它吃东西。渐渐的,这只鸟和我熟悉了,我看到它就跳,就歪。

红嘴爱情鸟是我的宝贝。每天早上,我都想听它美丽的歌声。看,它站在横杆上,唱得那么轰轰烈烈,那么欢快。好像很欣赏。听这首歌我听腻了。这首歌让人神清气爽。我静静地听着,但我的父亲和母亲不允许说话,因为害怕激起爱情鸟的兴趣。下午放学,不去看电视,不玩电子游戏,总是围着鸟笼转。它不唱的时候,我使劲逗它:“爱情鸟,再唱一首!”对着它唱一会儿,吹一会儿口琴,有时候它好像懂我的意思就唱。当时我激动得连奶奶都说:“这孩子着魔了!”

但是,这个小宝贝也很调皮。有一次,我忘了关鸟笼,它趁机溜出去了。当时很难过,觉得可能回不来了。就在我绝望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鸟叫,爱情鸟又飞回来了。我赶紧打开笼子,撒了一把金灿灿的小米在里面。爱情鸟飞快地飞了进来。我立刻关了笼子。以后要小心了,每次都要把笼子关紧。

不久,父亲说:“这只爱情鸟是只雄鸟,爱情鸟是一对对的。过几天我们就把它放回大自然,让它找伙伴!”

12.动物的尾巴说明文 篇十二

为什么动物有各式各样的尾巴呢?它们的尾巴都是为了生存有利而生成的。

松鼠的尾巴可以让松鼠增加跳跃距离,而且很保险,只有极少数会有意外。松鼠下跳时会张开降落伞似的尾巴,起到平衡和缓冲作用。松鼠睡觉时,会把尾巴盖到身上,这样就像盖了一床被子,十分暖和。松鼠控制尾巴的摆动,以作交流的语言。

狐狸尾巴十分粗壮,毛发尤为蓬松。在冬季,狐狸把自己蜷缩起来,用像围巾的尾巴将自己裹住,可以保暖。狐狸是肉食动物,尾巴可以在它捕食时起到一定的帮助:在狐狸扑向猎物时,可以用尾巴迷惑敌人;狐狸逃跑时,会用尾巴“扫地”,不知不觉就将攻击家禽时留下的血迹“毁尸灭迹”了。

老虎的尾巴也有妙用: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在与敌人搏斗时,老虎会用链条式的尾巴将敌人抽得晕头转向,再发出致命一击。夏天,老虎尾巴可以像牛尾巴那样赶蚊子,在很热的时候,老虎尾巴沾水就能散热。

13.初中生动物类说明文 篇十三

【关键词】活动型导学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41-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越发深入,我们学校运用导学案来引领学生学习已经是多年了,但是很多时候导学案变成了预习作业,效果并不显见。导学案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学”,“导”就是引导、指导;“学”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要求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案”——设计的方案来完成教学过程。通过导学案把学生的活动串成课堂中的一条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我们着手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活动型导学案。

一、设计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1.基本理念。

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

2.编写原则。

主体性:“学教合一”,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研究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计导学案的具体要求

1.目标少而精。

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准确、明确。定位于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要有整体感知。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通读课文基础上,能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考查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整体感知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务必有整体感知才有深入文本。

3.要有语言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是语文课。重视品味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言的感受力。我们要求,至少要有两题语言品味赏析题。

4.要有主问题的设计。

黄厚江说,“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设计的问题应是主问题,应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导向性,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并且能为课堂提供一个讨论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也就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尽可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课堂效率更高。

三、导学案的几大板块

1.字词掌握。

这一板块我们取名为“我是字词小专家”,一改以前我们把课文生字词全列出来,让学生注音写字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找生字,容易写错的字,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课堂上让基础差的学生上台用投影仪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如下表:

活动一:我是字词小专家(读课文,将你认为容易读错、写错的词写在表格中,小组内相互默写并订正。)

易错

字词

互默订正栏

2.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们取名为“我是概括小能手”。我们主张让学生自己整体感知课文,直接参与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老师直接把知识喂给学生。各种问题要把握文体特征来设计问题。阅读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区分其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然后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的主问题设计以看标题,抓结构、理顺序、明特征为抓手。比如,《奇妙的克隆》的整体感知设计为:(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它有什么特征?(明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和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不同?(探寻小标题的作用)(3)几个小标题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这三个问题围绕标题逐个推进,步步深入,很好地解决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语言品味。这一板块我们取名为“我是品读小行家”。文学作品不用说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是要品读的,没有品味语言的课不是语文课。同样,说明文也要细品味。以说明文为例,教学也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即应该充满“语文味”。具体地讲,就是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体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元素,千万不能将其上成自然常识课。

如:《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可以出成词语替换题:加点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味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同样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我们也要咬文嚼字来找依据。导学案的设计就可以从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严谨的特点入手。

4.深入探究

这一板块我们取名为“我是理解小高手”。有对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命名也是比较灵活,有为学生设计的活动,或展示、或合作、或梳理,都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5.总结释疑

这一板块命名为“我当本课总结员”。总结反馈一节课的收获、启示,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活动型导学案,我们实行已有2年了。“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在活动型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应用自主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要具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的课型中采用相应的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处理好导与学、自主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点拨与联系的关系,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并完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语文教学通讯》2014.5.

14.动物说明文300字 篇十四

熊总是给人一种又高又重的印象。虽然熊很大,但棕熊尤其是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但它们的速度并不慢,能以56 km/h的速度奔跑,据说棕熊对气味的敏感度是猎狗的7倍。我的视力也很好。这些基本的身体约束给猎物带来了很多好处。

但是棕熊是杂食动物。棕熊食物,植物性食物占60%以上。

棕熊一般对人类没有敌意,只是无缘无故的恶意攻击。在野外,棕熊除了人类没有天敌。但是,棕熊的数量还是大大减少了。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棕熊的数量从10万只减少到目前的1万只。

棕熊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捕猎。

棕熊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近年来,有些人可以把棕熊当成家庭成员。他们很厉害,但也很可爱。

15.动物说明文作文 篇十五

例文:仙人球

我家的窗台上着一盆碧绿的仙人球,它是去年父母陪我去买云竹那个卖花的老爷爷送给我的。

仙人球使仙人掌转变而来的,它的颜色有很多众,都是人们用基因技术转变而成的,但我还是喜欢仙人球本来的`身躯——碧绿的身体,黄色的手臂。

仙人球是生长在沙土中的,不像其他植物长在我途中。沙土中非常干燥,它为什么能够活下来呢?是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沙漠中,只要下一点雨,那么仙人球就会毫不犹豫的抓住机会,努力生长,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和动力,它就是靠着这一精神才得以生存的呀!可是,现在把一盆盆的仙人掌、仙人球拿出去买,按时给它们浇水,施肥,晒阳光,是生性刚强的它们好吃懒做,完全依靠他人的寄生虫!让植物重归自然吧!在温室中长大的英雄是没有刚毅的品格的,只有饱经风霜,历尽挫折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萝卜

萝卜的品种繁多,大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季节来分,可分为春萝卜和秋萝卜;按根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型;按萝卜的颜色来分又可分为白萝卜、青萝卜和红萝卜。萝卜,在农村虽然许多家都种它,但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它的广泛用途。萝卜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它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和苹果多出八九倍。如果用萝卜代替水果,它的维生素的含量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萝卜的辛辣味也是一种有用的物质。它和萝卜中的消化酶一起能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尤其是脂肪。人们在吃了油腻食物后,吃点萝卜就会解油腻。

如果人们在吃饭时吃过了量,也可以吃些萝卜。在解放前,我们村有一个人,他很喜欢和别人打赌。一次在一家宴席上,他和人打赌说:“我一顿能吃八大碗菜而不被撑死,但得有一个条件,吃完饭后得让我出去遛遛。”果真,他吃完饭出去不到一个时辰,便又大摇大摆地跨进这家大门,人们都争着问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而不被撑死的,在人们的追问下,他无可奈何地说:“我出去后,在地里扒了两个萝卜吃,所以现在能好好地站在这。”萝卜为什么能帮助消化呢?因为萝卜中含有大量芥子油、纤维和多种消化酶,这些物质都能促进肠子加快蠕动,帮助消化。

萝卜还可以治病。如果咳嗽日久,可以服用白糖萝卜汁,它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萝卜还可以用来治疗菌痢、肠炎。最近又发现,萝卜对抗癌也有很大的用处。另外,萝卜可以帮助吸烟的人戒掉烟。萝卜中含有萝卜酸,它可以使吸烟的人吸过烟后嘴里没滋没味,这样就容易戒掉烟了。

在农村里,萝卜还有更广泛的用途。每逢冬季和春季缺少青菜的时候,萝卜便成了农民的主要菜食,秋天,农民把萝卜运回家后,在自家庭院里挖一个一米左右深的窖,把萝卜头向下码在窖中,每码一层铺一层沙子,冬季就可以从窖中扒出来食用。当地气向上返,天气渐渐暖和时,就把萝卜完全从窖里扒出来,切成片或丝,焯好晾干,用时只要在水中泡过一段时间,便都会舒展开,帮助农民们度过缺菜的初春。

萝卜的用处之多,简直可以说胜过人参,并且它的价钱很便宜,难怪大夫把“萝卜汁”亲切地唤成“人参汤”。农村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既然萝卜对我们有益无害,那么我们平时何不多吃些萝卜呢?

动物说明文是介绍动物外形特征、生理特点、生活习惯的文章。写动物说明文,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抓住动物的外观和习性。《松鼠》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说明松鼠“讨人喜欢”,法国作家布丰抓住了松鼠漂亮的外貌、乖巧的性格、驯良的习性三个特点。在说明每个特点时,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单就说明松鼠漂亮的外貌时,就从松鼠的面容、眼睛、肢体和尾巴四个方面介绍的:“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写得生动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写松鼠驯良的习性时,作者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时间、常吃的主要食物和寻食的习惯二个方面介绍,写得很明朗,使人一看就能明白。从外观和习性两个方面,作者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第二,适当应用描写手法,增加文章生动性和可读性。如《松鼠》一文,介绍松鼠的外貌,几乎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松鼠漂亮,这是总的特点,每个部位的漂亮各有诱人之处,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写得逗人喜爱。

第三,用好动词。动物的一举一动最能体现本身的特征。《松鼠》这样写松鼠:“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这里的“跑”、“躲”、“跑跳”、“小跳”、“蹦”、“跳”、“爬”等一连串动词,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松鼠机警、胆小和敏捷的特点。

上一篇:有关长跑的日记作文400字下一篇:特色亮点工作党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