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2024-10-08

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共12篇)

1.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篇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

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教师〔2015〕18号

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西南大学、市属各师范类院校、市教育考试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教师厅〔2015〕3号)的精神,本市将于2016年上半年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现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密切配合,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5年9月29日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教师厅〔201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师〔2013〕9号)精神,结合本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精神,以建设高素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选拔和储备一支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评价,引导教师教育改革;逐步形成和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主要内容

(一)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国家标准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组织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确定笔试成绩合格线,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面试成绩合格线。

(二)报考条件

1.基本条件。报名参加重庆市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需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户籍或人事档案关系在重庆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渝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可凭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

2015年及以前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和经我委审定合格的中等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即2016年及以后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和经我委审定合格的中等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申请上述教师资格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3)具备符合教师从事教师工作的身体条件。

2.学历条件。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应当具备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审定合格的中等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历或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小学教师资格人员,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人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人员,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三)考试内容与方式

1.考试内容。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试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2.考试科目。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申请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两科,《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纳入面试环节进行。

3.考试方式。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进行一次。

笔试采用纸笔考试方式进行。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

笔试各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

4.考试成绩。笔试成绩合格线由教育部确定。笔试单科合格成绩2年有效。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确定面试成绩合格线。笔试和面试合格后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作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依据。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

(四)教师资格认定

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依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申请受理期限内,按照教师资格认定权限接受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符合认定条件人员的教师资格申请,依法实施教师资格认定。

参加重庆市2015年秋季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人员,最迟于2016年春季申请教师资格认定。

(五)考试收费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规定收取教师资格考试费,由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和重庆市财政局、物价局另行公布。

(六)考试组织与实施

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统一组织,其中笔试、面试由市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由重庆市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各区县教委(教育局)具体组织安排教师资格考试工作。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举行一次,考试标准和考试时间由教育部颁布,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面试采取建立考官库的方式,确立考官主考制度,考官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条件,并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派遣、持证上岗。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成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的指导,完善和落实工作人员责任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研究,及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二)明确工作职责与分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研究制定我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并负责组织实施与统筹管理;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考务组织管理等工作;重庆市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负责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各区县教委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县的教师资格考试相关工作;各师范类院校应积极参与和承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有关工作。

(三)组织政策宣传

制定《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向社会公布改革方案,编写改革试点工作宣传提纲,组织政策宣传活动。

2.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篇二

根据改革方案, 新的考试制度于2009年开始实施。同时现行考试制度在2009年仍继续实施一年。中注协完善了新旧考试制度的衔接办法, 2009年, 具有现行考试制度下有效期内任一考试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 可以选择按新考试制度或现行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这次改革不改变现行的报名条件和豁免政策, 新的考试制度实施后, 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 可以依法申请一门专长科目的免试。

新的考试制度实施后, 现行考试制度下考生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将自动转换为新制度下同名科目的合格成绩。其中, 现行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合格成绩, 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个科目的合格成绩。以转换方式取得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限统一至2013年。

3.朝鲜语笔译考试改革方案探究 篇三

【关键词】朝鲜语笔译课程  考试改革  方案探究

【中图分类号】H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27-01

一、朝鲜语笔译考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朝鲜语笔译是朝鲜语学习中的一项分支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在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朝鲜语笔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锻炼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熟练程度。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在进行朝鲜语笔译课程授课时,都以这两个目标为中心和出发点,一方面讲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传授相应的运用技巧。在课程结业考核时也基本是通过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在大学的教学考核中虽然普遍,但是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其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待改进之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一)在内容方面,重视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课外的应用

在当前的本科朝鲜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照本宣科”的现象,授课教师们往往只重视讲解书本上的一些课文翻译,以及常用的一些翻译技巧,而不注重将这些技巧在应用于其他的翻译内容上,涉及的课外新文章极少,导致学生只能看到眼前教师讲解的,而教师没有讲解的他们也不会翻译。长期这样的学习,最终只会让学生养成机械学习,死记硬背,没有真正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精髓,当然也不能熟练地运用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期末考试试卷内容设计不合理

一般来说,本科院校的期末考试试卷设计都是主观性极强的,朝鲜语笔译考试试题也不例外。在试卷题型方面,主要包括考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还有中朝句型翻译和段落翻译。这些题型在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使用的频率過于频繁以及考察范围的局限性,导致在考察时很难抓住重难点,知识点的分布也不均匀,而且一般考察的大题目以主观题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习的成绩不科学,主观性较大。

(三)考核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效度不高

纵观我国本科院校,许多专业在期末考核时都是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有的老师在打分时甚至忽视了平时成绩,只考虑期末成绩。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具备客观性的。有些学生正是了解了老师的这种的打分方式,导致他们平时经常旷课早退,快要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最后也安全通过考试,这对于那部分平时就很认真,但是期末失常没考好的同学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在朝鲜语笔译课上课时,教师更应该抓紧平时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最终成绩的有效性,保证客观性。

二、朝鲜语笔译考试改革方案研究

朝鲜语笔译考试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中朝两种语言的互译能力和熟练程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合上文我们归纳出的当前朝鲜语笔译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其考试和考核方案进行改革:

(一)考试方案的改革

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当前朝鲜语笔译考试的试卷内容设计是极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在其试卷的题型设计以及考察知识点分布上。针对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在设计考试试卷时,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新颖的题型,既能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能进一步锻炼他们熟练运用的能力。再者,在知识点考察的分布上,需要经过教师的讨论分析,从而决定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只有这样,试卷的内容才具有代表性,也才能达到考察的目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出试卷时,可以根据笔译课程本身的特点设计题目,注重把握能力的考察,适当降低理论的考察。例如,朝鲜语笔译考试可分为翻译综合能力的考察和笔译实务能力的考察。在考察翻译综合能力时,要注重考察学生对朝鲜语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的读和写,语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小部分对理论知识的简答和填空等。在第二部分笔译实务能力的考察方面,重点加强对课文中原文的翻译以及部分课外内容的翻译能力考查,检查学生在学习中对翻译技巧的掌握和驾驭能力。

(二)考核形式的改革

现在本科在对朝鲜语笔译考试的考核形式基本是合理的,即采取期末加平时的策略,问题只是在于有些教师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效度。在这方面的改革,一方面教师需要将期末和平时的考核比重重新调整;另一方面在执行时要求教师要按照调整后的方案严格实施,不可偏袒。针对第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成绩的比重,从而将其各调至50%。经过这样的调整,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成绩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师在平时上课时注重班级的出勤情况,加大上课的管理力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朝鲜语笔译考试改革是提高朝鲜语笔译教学成果的重要的途径。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既要按部就班的实施改革方案措施,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搜集课外朝鲜语笔译资料,使学生一方面真正掌握笔译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能熟练运用笔译技巧,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翻译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4.《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篇四

一、教学改革实施目的实施《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实现学生三方面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原理的掌握能力。

2、培养学生营销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改革实施内容

1.教学模式改革

(1)课上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外,可以在阅读材料中包括一些重要的专著和期刊文章,要求学生去阅读。课下,安排本次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己独立搜集资料和独立分析,在市场营销课程的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所有内容,完成小论文。

(2)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减少教师授课时间,增加学生讨论时间和动手时间;增设学生课下研讨;课上安排热点问题进行小组研讨。课堂上简单易懂的内容,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多引入案例讨论来理解和消化,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设计等章节,增设情景模拟教学方式。

(3)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以三种方式来应用项目导向方法。

(1)课堂分解。将2学时的教学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教师对难于理解的内容进行快速讲解;另一部分用于项目导向教学内容。这种方式下,教师在设计项目导向内容时应注意时间分配。

(2)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设计。学生学完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后,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大作业。大作业以项目导向方式为基础,分组设计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自行确定主题,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然后做成PPT的形式讲解,展示,大家互相学习,讨论。

(3)营销方案设计。学生在系统掌握营销策划内容后,设计营销策划方案,并进行现场营销模拟。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以前的知识串联起来,较强的综合性,即能包含学过的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2.教学模式改革

《市场营销学》考试整门课程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20分,期末闭卷笔试成绩70分。

试卷内涵改革力度较大,综合性应用性内容达到80%以上。平时成绩根据平时出勤、课堂研讨、方案设计、小论文情况综合给分。

三、教学改革实施形式

1.综合项目、方案设计由课后完成,课上展示;

2.案例分析事先布置,课上研讨;

3.课外自主学习与课上研讨相结合。

物流系李虹

5.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篇五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出发点,积极稳妥推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和科学合理的考试招生制度,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确保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完善体制、机制,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3促进科学选才。增加学生选择权,完善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提高人才选拔水平。

4积极稳妥推进。立足实际、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平稳过渡。

(三)总体目标。

及时启动有关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主要任务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组织省内一本批次招生高校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省属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加大省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在保证落实国家专项计划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投放比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审核考生报考资格,及时公示相关信息。

2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免试划片入学,100%的公办小学、90%以上的公办初中实现划片免试就近入学。整合公办学校资源,缓解热点学校择校问题。按照全覆盖、无盲点、便民利生的原则合理划分学区,完善适龄儿童少年登记办法和招生入学制度,明确新生录取规则,规范招生程序。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以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为主,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统一招生计划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取消普通高中择校生。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培育办学特色,实现与公办学校差异化发展。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定《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

合格性考试的科目设定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14门课程。考试内容限定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范围内。考试随教随考随清,一般安排在每年4月第二周的.后3天进行。合格性考试(含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各科成绩均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等级性考试科目设定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课程。考试内容限定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范围内。考试安排在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后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参加2022年后(含)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性考试。该考试成绩用于高校招生,连续2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方可报考相应科目的等级性考试,等级性考试成绩以各科考试的卷面总成绩为依据,按实际参加该次考试考生总数(缺考考生除外)的相应比例划分等级,各等级划分比例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5%。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均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汇总成绩,信息技术科目采用上机操作考试方式,其他科目采用书面笔试形式进行,其中外语含听力考试。物理、化学、生物科目合格性考试另设技能操作测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时间进行,市、县、区组织实施;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的合格性考试由省级专业考试机构对考试命题、组织方式、评分标准、监考标准提出统一要求,设区市级教育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省级教育部门进行抽查和监督。

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评价方法与程序采取写实记录,定期整理遴选,在公示审核后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全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和省、市、县三级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库,同时建立健全审核、信誉等级、公示与举报投诉、责任追究等制度。综合素质评价要客观记录、内容全面、体现特色、注重过程、公开公平、强化监督。

3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相对分开,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实施分类考试招生。分类考试招生具体方式为,省教育厅制定指导意见,招生院校按照省教育厅的指导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分类考试招生章程。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由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继续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4改革高考考试内容。高考统考科目均采用国家试题。从起,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所有科目均采用教育部命制的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其中外语科目试卷包含听力考查部分,成绩计入总分。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为:烈士子女在普通高校投档分数线下延20分投档,由普通高校决定是否录取。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在普通高校投档分数线下延10分投档,由普通高校决定是否录取。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在其高考总分上增加5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在其高考总分上增加10分投档。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试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试点高校要制定自主招生章程,明确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公布录取结果。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安排在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后进行,省考试管理中心负责公示入选考生名单,单独设置填报志愿批次,录取工作安排在本科一批正式投档之前。

3改进录取方式。坚持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积极探索基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省属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招生章程,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建立招生委员会,聘请监督员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建立高等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试行高校之间学分转换,积极推进不同学校、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与互认。参照高职分类考试制度改革办法,按照省级统筹、分类考试、多元录取、提高质量的原则,探索高等继续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国家规定,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深入推进考试招生阳光工程,完善考试招生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制度,落实信息公开责任,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加强制度保障。推进部门协作机制和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构建符合实际、科学规范、严密有效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继续完善诚信制度,加强对考生、教师及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和管理,健全个人、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严格落实各项规定,不断提高考试招生规范化水平。

3加大违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公开公示、涉密工作严格保密、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责,及时公布结果。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2022年起,高考成绩由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组成。保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计入总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每科满分100分。由考生根据招生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每科可报考1次。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本科院校要于2019年前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提出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体现在每年度的招生章程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各级各类考试招生机构和专业化队伍建设,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完善考试安全体系,确保改革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社会公信力和科学化水平。

(二)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全省各级政府将考试招生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加强普通高中教学场地、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条件保障,满足教学改革需要。

6.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篇六

临沂在线讯 3月20日,记者从临沂市教育局获悉,备受社会关注的《2018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出台,《方案》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考试科目、特殊考生优待政策以及高中招生录取计划等进行了说明。九年级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除思想品德成绩以等级呈现外,其他科目成绩以分数和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八年级已考过的地理、生物科目成绩以原始分数50%的比例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

考试科目设置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意见,参照多数市的做法,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12科,考查科目包括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4科。其中,语文、数学满分为120分,英语(含听力)满分为100分,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其他各科目满分为100分。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的比例:物理为70%,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各为50%,信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各为20%,体育与健康为60%。满分总分为710分。思想品德考试采用开卷考试方式,成绩以等级呈现,不计入总分。其他考试科目均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其中,体育与健康考试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统一安排,各考区(县区)具体组织实施(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纳入兰山区组织实施)。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具体测试内容如下: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山东省初中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的通知》(鲁教基字〔2017〕17号)要求,自初中2018级入学学生开始,艺术科目(音乐、美术)调整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体育科目改变评价模式,具体考试办法另行制定。

考试时间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思想品德、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考试时间为 2018年6月14日至16日,具体安排如下:

成绩公布与管理

考试科目成绩呈现形式八年级考生考试科目为地理、生物,成绩以分数和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分为 A、B、C、D、E 五个等级。

等级换算方式为:达到总分的90%(含)以上为 A 等,90%以下至80%(含)之间为 B 等,80%以下至70%(含)之间为 C 等,70%以下至60%(含)之间为 D 等,不足60%为 E 等。如果按分数划定,使得A等不足考生总量的15%或B等不足考生总量的20%或C等不足考生总量的30%或D等不足考生总量的20%时,则分别按考试总人数的15%、20%、30%、20%的比例划定;如超过上述比例则按实际人数划定,超出的部分从 E 等中扣减,但 A 等最多不超过20%。

九年级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除思想品德成绩以等级呈现外,其他科目成绩以分数和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分为 A、B、C、D、E 五个等级。八年级已考过的地理、生物科目成绩以原始分数50%的比例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9门科目等级换算方式为:达到总分的90%(含)以上为A等,90%以下至80%(含)之间为B等,80%以下至70%(含)之间为C等,70%以下至60%(含)之间为D等,不足60%为E等。如果按分数划定,使得A等不足考生总量的15%或B等不足考生总量的20%或C等不足考生总量的30%或D等不足考生总量的20%时,则分别按考试总人数的15%、20%、30%、20%的比例划定;如超过上述比例则按实际人数划定,超出的部分从E等中扣减,但A等最多不超过20%。

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和体育与健康等3门科目等级换算方式为:达到总分的90%(含)以上为 A 等,90%以下至80%(含)之间为 B 等,80%以下至70%(含)之间为 C 等,70%以下至60%(含)之间为 D 等,不足60%为 E 等。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经函商临沂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继续执行《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临发〔2009〕30号),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由县级以上卫计部门认定),持县级以上卫计部门证明报考普通高中的加10分。

全市统一考试阅卷结束后,于6月30日前公布考生成绩。成绩公布后,考生可根据准考证上提供的成绩查询方式进行查询。

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招生计划: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初中毕业生人数、高中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合理确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规模和普职(含技校)招生比例,于2018年4月30日前将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含特长生和国际班)申请报市教育局,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报省教育厅核准后,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原则上要将所属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65%以上分配到高中服务区内各初中学校。各初中学校指标生分配数量,原则上依据初中毕业生人数和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得分各占50%权重确定,具体分配办法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标生的分配对象应为在所就读的初中学校有连续三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各普通高中学校可按照自身办学传统和特色发展的需要,招收不超过本学校招生计划总数5%的特长生。特长生名条件和录取办法由招生学校制定,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报市教育局审核批准后实施,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中学校特长生招生方案直接报市教育局审批。

招生范围:育局直属普通高中学校(临沂一中、临沂二中、临沂三十九中)的招生范围为全市;各县区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范围为本县区。罗庄区和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为一个招生范围,蒙山旅游度假区纳入平邑县的招生范围。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可面向全市招生,招生工作应与生源地公办学校同步进行,严禁学校提前组织招生、超计划招生、擅自招生。招生结束后,应当及时书面告知生源地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结果。

录取原则与条件:普通高中招生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考生志愿顺序等情况,综合考虑、择优录取。志愿填报要坚持考生自愿的原则,各初中学校不得统一组织志愿填报,更不得违背考生意愿更改考生志愿,初中学校在志愿填报期间开放能够上网的机房,方便学生填报志愿。

普通高中录取的基本条件为综合素质达到C及以上等级。录取时,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思想品德科目成绩等次较高的考生。满计划时,若存在思想品德科目等级相同的考生,则该等级考生全部录取。

特长生录取

特长生的招生政策及录取名单要及时向社会公开。特长生录取根据考生报名情况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但学业考试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满分的60%。完不成特长生计划的,剩余计划作为相关高中学校普通生计划指标。对专业课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学校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适当降分录取。各学校的特长生录取名单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备案,7月2日前报市教育局。已经被特长生录取的学生将不能参与普通生的录取。

普通生(含指标生)录取

城区(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考生可以填报6个平行志愿,9县和临港经济开发区、蒙山旅游度假区考生报考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可以填报3个平行志愿,录取时先将所有考生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根据考生排序位次,按照考生志愿填报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报的全部志愿,只要检索到符合录取条件的学校志愿,即可被该校录取。如果经检索该考生全部志愿,均未出现符合录取条件的学校,该考生就失去被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机会。

指标生志愿不需要单独填报,只要考生填报该校普通生志愿,系统默认该考生也填报了该校指标生志愿。

其他各县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6月25日前报市教育局,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后实施。指标生录取的限制性条件,由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不成指标生计划的,剩余计划作为相关高中学校普通生计划指标,并于第二年减少未完成计划初中学校的相应指标生数量。

志愿填报和录取时间

城区考生和9县、临港经济开发区、蒙山旅游度假区报考局直属普通高中学校的考生2018年7月3日9:00起,可登陆临沂市教育局网站(网站地址:http://)凭准考证号和密码填报志愿。考生第一次登陆,需注册并设置密码,密码丢失可修改,修改后的密码将通过短信或电子邮箱发送给考生,一个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仅能对应一个考生。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7月8日17:30(3日至7日平台开放时间为每天9:00-21:00,8日平台开放时间为9:00-17:30),志愿填报期间,考生共有5次填报机会,用完为止,过期不填报志愿的,视为自动放弃普通高中录取资格。7月10日前完成录取,并通过市教育局网站、各普通高中学校公布录取结果。城区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结果7月15日前由各县区汇总报送至市教育局备案。

7.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篇七

一、变学科成绩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

学科成绩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状况,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考代评, 用有限科目 (小学主要是语数外学科) 的考试成绩代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不仅是片面的, 而且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改变单独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 我校积极探索学生评价的新方式,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首先, 将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和日常行为习惯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体现基础教育养成性特点。考查项目有文明礼仪、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劳动表现、参加活动五项内容。学生人手一册《实验小学学生行为评价手册》, 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家长评价结合方式, 做到周评、月结、学期汇总, 使评价真正反映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多元评价机制, 综合评价方式, 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空间。

其次, 注重学生个性特长评价, 将学生体艺学科考核的成绩、参加学校社团、体艺专业队的表现以及学生参加体艺比赛获奖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这为学习成绩一般, 具有诸多特长的学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千教授所说:“一个好的考试, 应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 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能力、潜质等, 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 并在某种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不是扼长补短, 评价也不是测出学生的劣势, 好的评价应该发现学生的潜质而加以培养, 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计10分, 其中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和日常行为习惯占5分, 个性特长发展占4分, 而平时学习成绩仅占1分。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导向性, 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 个性特长的发展, 避免了以一两次考试成绩定学生优劣的弊端, 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

二、变一次性终结考试为日常动态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静态评价, 它不考虑评价对象原有状态和发展趋势, 只考虑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现实状况。它有利于横向比较, 有利于强化竞争机制, 但无法进行纵向比较。日常动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历史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应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步改进, 评价的结论也应根据教育活动、教学水平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动态评价的使用有利于指导、激发被评价对象的进取精神, 明确前进方向, 促进其不断进步。

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做法, 试行以日常检测为基础的动态评价方式, 降低毕业统考成绩在学生评价中的比例, 提高日常检测在学生评价中的比例。具体做法是:以学生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为基准, 语、数、外三科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基础分。基础分在85分及以上的, 在第二学期学校组织的各项检测中, 语、数、外三科成绩平均仍达到85分的, 平时学习成绩评价直接得1分。基础分在85分以下的学生, 在第二学期的检测中, 语、数、外三科成绩均合格的条件下, 每次考试的三科总分与基础总分比较, 每增加1~5分, 在平均成绩乘1%的基础上加0.2分;每增加6~10分, 在平均成绩乘1%的基础上加0.4分;每增加11分以上, 该学生的平时检测记为满分1分, 出现一科不合格的减半。加分后的得分超过1分的记为1分。动态评价注重学习过程考查,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成绩, 将考试的横向比较变为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 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的程度, 使考试评价成为有利于学生发展进步的阶梯。

三、变单一的笔试为多样化评价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通过各种能力表现出来的, 有些能力可以通过笔试进行考核, 如计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而有些能力则不宜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如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单一的笔试, 不仅不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 也影响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单一的笔试, 只能增加学生的作业量, 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只有多写, 才能保证学生考试时会写, 也只有会写, 才能得到好的成绩。这既不符合教育的规律, 也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为了减轻单一笔试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学校积极进行考法改革。语文学科增加朗读测试和说话测试, 朗读、说话成绩计入学生语文成绩;英语学科在笔试基础上, 增加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 三项成绩按比例计入总分。除此之外, 制订艺体学科考核方案, 将学生跳绳、踢毽、唱歌、绘画等方面的技能纳入体艺考核, 并组织专人集中进行测试。多样化评价, 使学生的特长、优势得到发挥, 改变了单一笔试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让学生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的潜质, 在评价中发展自己的优势, 使考试评价成为学生多元发展、健康成长的桥梁。

摘要:考试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 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中考实行学业水平测试, 诸多考试评价的新举措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路径。作为基础教育起步阶段的小学教育, 要积极进行考试评价改革, 通过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使考试评价门槛变成学生成长的桥梁。

8.学生评价改革须与考试改革牵手 篇八

众所周知,评价就是“指挥棒”,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评价看重考试成绩,那么教师、学生、家长就不大会在考试之外下工夫。这次评价改革,“棒”指何方呢?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所说,是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也就是说,是要通过评价改革,引导学生、教师、家长改变观念和做法,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过去,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校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但是由于评价体系、内容与方式方法没有实质性的改革,造成“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现在,教育部决心改变这种情况,这是一件大好事。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要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评价入手,且要与考试改革特别是升学考试改革 相结合。因为,如果只对学生评价改革,而考试的依据却不改革,还是过去的老一套,那么这项改革就难以深入进行下去,即便迫于上级的检查、督导,学校也会“阳奉阴违”,比如造“阴阳课表”。这样,就会“雷声大,雨点小”,或者“穿新鞋,走旧路”。

升学考试改革,小学升初中好办,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要无条件让所有孩子都从小学升到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则不同。由于高中和大学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且具有一定的筛选性,因此,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评价改革同所对应的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的改革配套就比较难。比如,对于大学来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很重要,但学术潜能也不可忽视。通常,好大学不会因为某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好,就不管其学术潜能水平,直接录取—今年高考所涌现出的“中国好考生”黄子恒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总而言之,如何把学生评价改革与考试改革,尤其是和中考和高考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我看来,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应该提上日程。这样才能让初中生评价改革与初中升高中考试改革顺畅衔接起来。

9.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篇九

发布

高考政策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异地高考招生计划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发布,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发布 10月1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省教育厅联合召开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发布《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介绍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实施方案》制定的基本情况,我省《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基本构架、主要特点、主要内容和相关配套文件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肖志华发布《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江西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刘润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汤赛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刘雪平,厅基础教育处处长何少加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发布会。

据了解,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是:2017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按照新的办法试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2018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2021年基本建立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程序透明、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应用型人才选拔的考试招生制度,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要点: 关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大类。

合格性考试涵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1个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由省教育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实施;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由各高中学校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统一考试标准和具体组考要求负责组织实施。

等级性考试实行科目6选3,即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其中3科参加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允许考生在未通过的前提下多次报考;等级性考试在现有条件下,只允许考生参加1次。

合格性考试各科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为“合格/不合格”。

等级性考试各科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呈现为A、B、C、D、E 五个等级,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以卷面得分为依据,原则上A等级为15%,B等级为30%,C等级为30%,D、E等级共为25%,其中E等级比例不超过5%。等级性考试成绩在有效期内以等第赋分方式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关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在全省实行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评价内容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省教育厅将建立江西省普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客观信息系统导入、其他信息学校录入、学生提交事实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评价程序包含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系统、形成档案。关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

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2020年前,作为过渡期,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均由高职院校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自行组织;2021年起,文化成绩使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原始成绩,职业技能成绩使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原始成绩。

通过高职提前招生,已正式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统一高考招生。同时,保留学生通过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

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参考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文化基础测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职业技能测试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标准,各招生院校具体负责组织。关于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

1.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一是取消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二是国家保留和完善的全国性加分项目,我省保留;三是按国家要求,我省不再设立地方性加分项目。2.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实施方案》规定,省属各高校要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科学制定招生简章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要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3.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我省已于2016年起执行了本科三批和本科二批合并,并将根据情况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录取批次合并不会减少考生的录取机会。关于高考综合改革

10.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篇十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公务员工资改革 公务员考试仍

是毕业生首选

时事政治:中央连续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系列政策对于2015年公务员招生及报考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公教育集团总裁李永新和中公教育公考资深专家张永生、张成老师。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信息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从往年情况来看,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公务员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包括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国家的管理制度和福利政策等。另外,更重要的是招考人数,招考人数的增减将对报考人数产生本质性影响。

中公教育总裁李永新指出,受“八项规定”的影响,如果今年中央机关招录人数与去年保持不变,报考人数肯定会比上年进一步减少,降幅约在10%-15%。据中公教育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相比去年招录人数只减少了几十人,但是报考人数却由去年的10.2万人,下降到今年的2万多人。形势已经证明,公务员报考的热度确实“遇冷”。

但是,随着人社部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方案,重心在于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这对于想要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则是一个利好消息。由于公务员作为职业仍然是毕业生的首选,加之应届毕业生数增加、宏观经济形势偏紧、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等因素,公务员特别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仍然是社会求职热点和人才流动的热门目标。

同时专家表示,虽然今年报考公务员考试的热度确实下降,但由于上述原因总体竞争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平均竞争比(即报考人数/招录人数)仍将维持在高位。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时政】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

【行测】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

【申论】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面试】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资料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10层

电话010-51650199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内容点击查询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1.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11-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科学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引向校园,家庭,社会,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广阔的空间内亲历,体验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愿学,乐学,科学课已经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在欣喜地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科学课强调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那么,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热火朝天的活动之后是不是真的有所收获呢?我区课改以来,除了语、数、外三科,其他学科已经取消了以往的卷面考试方法,怎样正确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质量促进科学课程的发展呢?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评价措施:

一、明确评价目的

科学课程的评价,就是要通过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遵循科学的评价理念

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合理开展评价活动,努力做到四个“关注”。

1、关注评价的全程性。学业评价既要伴随着学生的探究过程,也要贯穿于形成科学素养的长期过程。如了解课前准备情况(包括资料的收集、材料的准备)、课堂提问、动手操作、观察记录、课后的延伸活动的反馈等,从而把科学课程的评价渗透到研究科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之中。

2、关注评价的自主性。重视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让其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负责。改变教师是评价者,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现象。真正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发挥其内因的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同时,教师在评价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样一个评价,对某人可能产生激励作用,换成另外一个人时,所起的作用就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3、关注评价的多维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探究方面。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时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样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是否对自然和社会有关爱与责任感等等。

科学知识方面。教师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指学生、家长、教师、社区、有关专家共同参与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如:我们布置的课外作业与家长一起观察喜欢的小动物,一起参与种植凤仙花等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同时也使家长对科学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支持。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很多,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评价方法。

①教师的观察与访谈。科学教师应注意观察与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学指导。

②专题作业、作品分析。指教师注意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材料的积累。主要指探究活动中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记录、课后延伸活动记录以及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等等。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如种植、饲养等活动,写好科学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就某一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科学调查报告。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就这一单元的研究主题自办手抄小报,或撰写科学小论文等。

③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改变了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成长经历,将学生评价和日常教育活动融为一体。

在我区部分小班型的学校我们建议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的确立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如实验报告、个人搜集的图片资料、重要探究作品的设计和评价、探究活动的点滴体会和收获等。

4、关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不但能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12.小学生考试改革方案 篇十二

(一) 现行小学语文考试模式评价制度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与甄别, 难以发挥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

在调查中发现, 南宁市各城区主要采用以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模式:

1.期末考试基本模式:综合能力书面测评+一单项实践能力测评。 (这只针对课改年级, 非课改年级一般只采取期末语文综合能力书面测评模式。)

2.期末考试评价标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当册学习目标要求制订试卷评价标准。

3.期末考试内容与形式:语文综合能力测评主要采取期末综合卷书面闭卷测评的方式, 考查学生在识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形成情况;语文单项实践能力测评则在期末综合卷书面测评前一个星期内, 以开卷或闭卷形式, 从口语表达、书写、朗读、语文综合实践 (如编制小报、调查访问) 等方面, 以其中一个单项考查的形式考查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形成情况, 所考查的单项内容每学期均不同, 无一定的规律, 以每学期随机抽测形式出现, 考查项目随意性较大。

4.期末考试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语文和数学综合能力书面测评采取教师评价方式;语文单项实践能力测评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则依据抽测项目而定, 无固定要求, 或教师评, 或学生个人自评, 或小组互评, 或家长评, 或其中两种形式结合使用。

5.学科素质综合评定办法及呈现方式:各城区在学生语文学科素质综合评定上, 无具体规定, 无相应的评价制度, 由各校自定。各校均统一使用南宁市教育委员会印制的《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素质发展报告手册上, 设计有以学科 (课程) 学习成绩 (等级制) 记录表及任课老师寄语栏, 各校均以填写内容作为学生一学期各学科学习情况汇报。有的学校以“总评”等级形式, 直接将学生期末语文考试综合书面测评卷成绩定为学生当学期语文学科素质综合评定成绩, 呈现给学生和家长;有的学校直接将学生期末语文考试综合书面测评卷成绩和单项考查卷成绩, 作为当学期语文学科素质综合评定成绩呈现给学生和家长, 有的则在期末单项与综合测评之后, 自行按一定的权重比例综合评定后作为当学期语文学科素质综合评定成绩呈现给学生和家长, 有的则在其中加入学生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多无相应的权重比例要求, 由教师自行决定。

依据调查情况, 我们发现, 因学校并未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分项考试, 故在语文成绩栏目中, 教师只在“综合”栏目中填写等级。而数学学科, 因在期末考试中, “计算”“操作”“综合”三项均以一定权重比例综合评定等级, 故各校也只在“综合”一栏中填写综合评定等级。绝大多数学校未开展任课教师写学习评语工作, 故任课教师寄语栏如同虚设。

(二) 南宁市现行的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此类考试模式侧重对学生在语文和数学知识掌握与能力形成方面的评价, 但尚未能较全面地测评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数学学习意识, 未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在南宁市现行的小学语文期末考试模式中, 侧重的是对学生在语文知识掌握与能力形成方面的评价, 多数学校在考试和评价制度上, 未能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 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在非课改年级, 只是一张期末的书面综合考试卷而已, 对于课改年级, 也只是增加了能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一个方面的单项测评而已, 未能较全面地综合评定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给予学生的综合评定不仅显得片面, 而且随意性也很大, 评价反馈也显得简单片面。

由于语文学科素养综合评定制度不规范,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故部分教师在开展测评和综合评定时, 只重视期末语文综合能力书面测评与反馈, 而单项考查的项目则匆匆走过场;家长亦只关心学生期末语文综合能力书面测评成绩, 并将其作为孩子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定表现。教师、家长教育理念中仍存在着“应试教育”阴影。

2.现行的考试制度不能较好地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只显现为评价、甄别的功能。评价反馈未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 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 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订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

分析南宁市现行的小学语文期末考试模式与各校评价制度, 不难看出, 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考试模式, 其评价结果只是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与甄别, 并没有能够运用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

二、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模式探索

(一) “实施平时评价+期末综合评定与摘星+评语”的语文学习过程评价模式,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

1.评价模式流程:学校制订语文学习过程评价方案和语文学习过程评价标准及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寅语文教师依据学校学习过程评价方案及当学期学生实际, 制订当学期本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案寅开展平时评价摘星活动寅期末引导学生结合平时评价情况进行摘星总评, 开展学生、家长、教师的“1+1”评语小结 (即一点进步或一点成绩和一点反思或一个目标) , 并将其反映在《学习素质发展报告手册》“我的自勉”、“同学/家长赠言”、“教师寄语”等栏目中。

2.评价内容与标准:为正确引导教师与学生开展学习过程评价, 学校依据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 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校外实践”以及“特长发展”等评估内容方面制订了系列评估标准, 任课教师可借此从学生日常学习入手, 制订当学期更为细化的、与学生实际更为贴近的具体内容与标准, 积极开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评价活动, 进行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考查。评价内容与标准具有可变性, 教师依据学生发展实际变更, 评价的周期长短由实际而定;高年级学生亦可在教师的引导下, 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 自主拟定评价内容与标准乃至评价手段, 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律反思能力。

3.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的呈现:评价方式采用平时评价与期末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班主任组织, 引导学生依据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可依据学生发展情况随时变更) , 以摘星形式为激励机制, 结合各科各班学生实际, 制订当学期具体的评价方案。在评价过程中, 可设立摘星台, 亦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创设学生电子成长档案, 建立“博客”性质的网络评论交流平台, 以展示成果、交流讨论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他评等多主体评价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观察、轶事记录、访谈等多种形式, 收集评价信息, 在此基础上, 任课教师在学生《学习素质发展报告手册》之“教师寄语”一栏中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评价意见, 以“1+1”呈现方式,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条表扬性意见和一条发展性建议, 意见以符合学生年龄口吻的语气表述。在评价中要体现个体差异, 要使这一描述性的评价意见确实起到激励作用, 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明确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以优势带动其劣势发展, 不断追求进步, 使其在最近发展区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在开展学习过程评价中, 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 建议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期末综合评定中, 同学与家长的评议意见以表扬性意见为主, 只在于发现优点, 鼓励进步, 在《学习素质发展报告手册》中“同学/家长赠言”一栏中表述。学生自评后的小结, 以“1+1”形式 (即一点进步或一点成绩和一点反思或一个目标) 反映在《学习素质发展报告手册》“我的自勉”一栏中。

4.建模说明: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 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基本要求。因此,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 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因此, 依据教育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上述“平时评价+期末综合评定与摘星+评语”的语文学习过程评价模式中可以看出:一个体现主体性、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将日常的评价信息与期末综合评定进行有机整合的语文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已初步形成。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此种评价模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帮助教师调整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帮助家长确切地了解孩子的进步, 加强家校联系, 更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正确学习方法的养成, 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为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实施“分项考试+期末书面综合测评与评星+展示交流”的小学语文学科素质评价考试模式, 关注学生学科学习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学科素质全面发展。

1.“分项考试+期末书面综合测评与评星+展示交流”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素质评价考试模式流程:学校制订语文学习评价方案寅组织分项考试及书面综合测评寅年级开展“学习之星”摘星评比与展示活动。

2.语文学习素质测评项目:

一年级:淤课内识字;于朗读;盂口语表达;榆背诵;虞写字;愚语文书面综合测评。

二年级:淤朗读;于口语表达;盂背诵;榆写字;虞语文书面综合测评。

三至六年级:淤朗读;于口语表达;盂识字写字;榆阅读;虞习作。

3.评价形式、评价方法与测评时间安排:

(1) 以单项考试和全面测评相结合, 实施分项考试法。

(2) 低年级的背诵考查以课内要求背诵篇目为主, 可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篇目, 但不易超过20%, 评估活动与学生日常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期末予以终结性评价。

(3) 各年级朗读、口语表达等项目测评实行开放性考试。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 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等方面综合考查, 根据阶段目标, 各学段有所侧重;口语表达着重考查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评估采取自评达标、分段验收考查方式, 将评价与教师日常教学以及学生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及班级情况, 采取随即测评或集中分段测评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与带有激励机制的竞赛、展示形式相结合, 尽量给予学生进步与成功的机会, 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项目考查的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 并开展“朗读小能手”、“口语表达小能手”的评比活动, 除表彰优秀外, 可尝试设置一些激励有一定发展进步的学生的激励机制, 如评比“朗读进步奖”、“口语表达进步奖”等。 (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意识和情意态度等考查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中进行。)

(4) 中高年级识字写字考查项目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 以闭卷形式进行, 并结合考查开展“写字小能手”“写字进步奖”评比活动。

(5) 中高年级的积累阅读项目综合考查学生阅读积累与阅读能力。阅读积累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的日常积累, 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综合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依据各学段课标有关诵读优秀诗文要求, 以平时考查为主, 考查学生阅读积累 (具体考查内容、评估标准详见各年级语文科背诵检查表) ;期末综合考查则主要体现在期末《积累阅读卷》中“日积月累”项目与短文阅读的综合运用上。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依据期末《积累阅读卷》开展综合考查,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趋向, 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等。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 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学生阅读积累与阅读能力的考查以期末终结性评价为主。积累阅读项目中阅读积累与阅读能力的考查权重比例为20%和80%;课内外知识考查权重比例为课内20%, 课外80%。 (阅读习惯考查在学习过程评价中进行。)

(6) 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评价根据各学段目标, 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 继续以学生平时习作评价与期末习作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权重比例为平时60%, 期末40%。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学生平时习作评价以平时8次最优习作为评价依据。

(7) 一、二年级的“语文综合卷”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性运用能力, 试卷要力图体现生活语文的理念。一、二年级考查内容比例为课内90%, 课外10%。

(8) 试题难度比例、难度系数。试题难度比例:7:2:1, 即基础题占70%, 中档题占20%, 较难题占10%。低中高年级试题难度系数分别为0.9、0.85、0.8。

(9) 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综合评定采用等级制评定方式。

(10) 各年级语文朗读、口语表达、背诵、写字考查方案及相关试卷内容由各教研组集体拟定, 科研室组织交流审批后方可进行。一、二年级综合卷、三至六年级的识字写字卷、积累阅读卷与期末习作卷由科研室组织出题小组制订或采用城区教研室提供的试题。一、二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卷、三至六年级的识字写字卷、积累阅读卷与期末习作卷以密封流水作业批改形式进行。

期末各项评估时间安排:朗读、口语表达的测评可安排在学期结束前第四、五周进行, 各班可根据需要安排一至几次统一测评展示活动, 对初评成绩不满意可要求再次或下次测评。写字、课内识字以及实践操作的测评可安排在学期结束前两周内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算、语文和数学综合卷安排在学期最后一周进行。

4.建模说明:

(1) “分项考试+期末书面综合测评·评星+展示交流”小学语文学科素质评价考试模式的建立, 弥补了以往开展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学业评价缺乏实践能力考查等内容的不足, 以分项考试和全面测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强调了评价的全面性。

(2) 在上述分项考试内容中, 将语文的“朗读”、“口语表达”、“写字”等项目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课内识字”、“背诵”等项目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在平时予以分散考查;“习作”项目的综合成绩评定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纳入了考核内容, “朗读”、“口语表达”、“写字”等部分项目在考查过程中还与带有激励机制的竞赛、展示形式相结合……这种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并重, 平时评价与期末综合评定形式相结合, 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与“小能手”、“进步奖”评比及成果展示相结合, 并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方式, 较全面、充分地考虑了评价目的、内容、对象及班级教学实际, 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心理的优化,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 利用自己优势项目的发展带动劣势项目的发展。

(3) 此模式的实施, 促使师生、家长在评价过程中, 更关注的是评价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形成、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成功激励与抗挫心理的建立、尊重欣赏他人的健康情感的培养等, 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变。

(4) 在“分项考试+期末书面综合测评·评星+展示交流”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素质评价考试模式的实施中, 更要注意改进试卷命题的思路, 注重考查大语文和生活数学下学生的学习全过程。重视学生课本内外学习的状况, 通过考查学生广泛的语言积累了解学生课内外语文实践的兴趣和习惯, 尽可能避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课堂练习的简单重复, 减少单纯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强调了个体的人文熏陶;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测评, 强调所学知识在新的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试题注意突出主观化、生活化和多样化。在命题改革实践中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 精心设计试题, 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拓展思路, 扩大视野,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试卷卷面的呈现形式可一改传统面孔,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 融入情感元素, 尽量以平等对话的口吻或第一人称呈现试题要求, 并设置诸如“信心激励语”、“善意提示语”、“更正栏”、“寄语栏”等栏目, 增强孩子答题的自信与细心, 消除紧张的考试心理, 引导孩子养成测评后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及架起家长与孩子、学校与家庭之间相互沟通之桥。

(三) 结合考试模式的建构和实施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设置和实施《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 建立电子成长档案, 以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激励学生不断发展。

《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学习综合素质的评价呈现上, 设置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评定反馈栏目、教师、学生家长与同伴的学习评价评语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

为更贴近儿童生活, 《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设计中融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元素, 以平等对话的口吻、激励性语言、健康而富有情趣的插图, 使得手册在呈现形式上力求体现出趣味性与激励性。

为弥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过程性体现不足这一缺陷, 可尝试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 创设学生学习交流互动平台, 让学生、家长及教师等访客在类似“博客”的学生个人评论平台上开展互动交流与即时评价。

三、研究的成效

(一) 促进教师、家长更新评价观念, 使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创设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 保证和推进了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与纵深发展,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调查统计表明, 学校考试模式的建构以及综合评价体系的实施, 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 优化考试心理, 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反思, 提高了语文、数学学习的综合素质。

2.家长评价理念更新, 支持学校评价改革。

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 大部分家长不仅认同学校考试评价方式, 而且转变了自身评价理念, 既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 更关注孩子平时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等。

3.教师评价理念更新,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方式得以彻底改变, 更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 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我校教师不仅认同学校现行考试评价方式, 同时以“评”促“改”, 转变教学方式, 关注学生学习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亦得到较大提高, 推进了学校课改朝纵深发展, 学校被评为南宁市青秀区课改先进单位、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工作单位等。

(二) 带动和促进本地区乃至全区的考试评价改革朝纵深发展。

五年来, 我校开展的小学考试改革探究的成果经验多次在区内外各种专题会议上交流、展示, 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带动和促进本地区乃至全区的考试评价改革朝纵深发展。目前, 我校探索的小学语文、数学考试评价模式及相关制度已在青秀区乃至南宁市推广使用, 以我校为试验基地的青秀区家校通———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网络平台已正式进入开通试验运行阶段。这一研究的深入推进,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 将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与手段, 开辟崭新的学生网络德育与学业评价先河。

四、反思

(一) 教师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对评价方式的探究, 对评价信息的有效收集与分析能力, 以及评价结果的正确运用能力。

学习过程评价与部分分项测评项目采用开放性测评方式, 所涉及到的具体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 以及来自各方面评价信息的收集与运用, 均与教师对评价功能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还需不断提升教师个体素质及评价能力, 力争评价活动公平、公正与全面, 评价内容更科学, 评价形式更多样, 评价结果更准确、清晰和明了。学校还应引导教师正确地、充分地运用评价结果, 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以形成良性的递进态势。

(二) 进一步提高家长对评价功能的正确认识与把握, 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少部分家长对学校实施的发展性评价制度还未形成正确的认识或认识模糊,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因此要充分依靠社会宣传与家长学校, 进一步提高家长对评价功能的正确认识与把握, 促进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寻求强大的社会支持, 确保这一工作顺利开展。

(三) 重视对研究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上一篇:桂庄学校附属幼儿园表彰制度下一篇:当下热点话题论据素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