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2024-08-07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15篇)

1.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篇一

一、穹治疗法

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陈醋适量,药用凡士林少许。将药末加山西老陈醋调成糊状,然后混入少许药用凡士林调匀,将配好的药膏涂抹在患者增生部位,盖上1层塑料纸或纱布,用宽胶布将纱布四周固封。2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二、药洗法

1、灵仙、苏木屑、香樟木、九龙虫、各30克,米醋500毫升。将前4味加水浸泡后,再煎汁,稍浓缩,然后加水米醋搅匀,加热后浸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

2、皂角60克,人发16克。水煎取液,洗浴患处,一日2次。

3、臭椿树叶熏洗:取臭椿树鲜叶250克或干叶100克,加水约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热熏洗患处,每天1—2次,20天为1疗程。

三、生乌治疗法

生川乌、生草乌各50克。治疗方法:将上味共研为极细的粉末,装入纱布袋内缝合后扎敷于疼痛患处,隔日换1次。

四、红花泡醋疗法

取红花(中药店有售)50克,浸泡在500毫升米醋中,1周后便用可来涂擦患部,使其软化、消除,痊愈。如果严重者,多制作几次使用,效果更佳。

五、老陈醋热敷法

用老陈醋搽揉患处,不仅有消炎止痛的效果,还能起到软化骨刺的作用。用一块干净的纱布,蘸取加热的陈醋,敷于骨刺部位,外边再用热水袋或暖手器局部加热则效果更佳。每日热敷3-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一周为一个疗程。

六、拉拉秧治疗法

用拉拉秧,要上面大概3厘米左右的嫩尖,一小把,砸碎了,用醋调匀敷在患处,用纱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用一周。(平时别总走路,上楼梯、减轻关节负重)

七、夜敷日除法

赤芍、姜黄、栀子、白芷各12克,穿山甲6克,冰片3克。

用法:药研细末,醋调成膏,加盖塑料薄膜,纱布包扎,夜敷日除,3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应用超声骨密度仪进行测评,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本组患者中男69例,女51例;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88岁,平均年龄76岁;病程1年~20年,平均病程11.5年;Singh指数分级[4],Ⅰ级患者5例、Ⅱ级患者8例、Ⅲ级患者42例、Ⅳ级患者25例、Ⅴ级患者23例、Ⅵ级患者17例。将患者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76.5岁,最长病程18年,最短病程1.5年;Singh指数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22例、Ⅳ级13例、Ⅴ级患者10例、Ⅵ级患者7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88岁,平均年龄78岁;最长病程20年,最短病程1年,Singh指数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Ⅴ级13例、Ⅵ级10例。排除肿瘤、软骨病、骨结核、中风及其他原因导致卧床者。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病房内卫生清洁、常规应用双磷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对于骨折患者常规换药及康复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护理:由于骨质疏松患者具有较为特殊的体质,应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其个人饮食习惯制订食谱,使患者在进餐的同时更多地补钙及维生素。(2)心理护理:患者来院治疗时情况多已经较为严重,骨折人数较多,并且骨痛明显,心情烦躁等负面情绪突出。对此,应由专职护士给予适当疏导。(3)功能性锻炼:在治疗期间,最重要的干预措施应属功能性锻炼,要求患者每日至少进行1 h以上的轻度运动,以户外活动为宜。若患者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自主进行功能性锻炼,则由专职护士每日协助锻炼,包括身体各部骨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坐立训练等。(4)服药护理:患者每日应定时定量服用医师所要求服用的药物,护士应使患者及其家属明确药品名称、药理作用及副作用,在出现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时有一定的预防。(5)预防骨折护理: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在治疗中或治疗前发生骨折,已经骨折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再次骨折,并影响治疗周期。对此,应对患者强调安全预防,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细致讲解,例如清晨起床时应缓缓坐立及散步时应缓慢小步前行等。

1.3 效果评价

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5],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查,其指标达到正常,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发现骨骼恢复良好,全身骨骼疼痛情况消失;有效:患者经治疗后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查,发现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全身骨骼疼痛情况改善,骨折患者恢复良好;无效:患者经治疗后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查,发现各项指标并无好转或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疼痛情况未改善,患者于治疗期间出现骨折或二次骨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顾名思义是为骨质疾病,即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骨质中的钙盐与基质比例不正常的一类代谢性骨病[6]。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骨组织成分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具体产生此类变化多由于钙化所致。临床治疗多以补钙及补充维生素为主,在治疗结束之前,患者若不注意防护,则骨折发生的概率较高,对此临床护理就显得较为重要。本文观察组就采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采取的常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素艺.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74-75.

[2]黎彩银.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7):651-653.

[3]吴玉芳.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22-123.

[4]孙益华.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5):626-627.

[5]杜美兰,蒋芳琴.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73-574.

3.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体会 篇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19-0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地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总患病率为12.4%[2]。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肠钙吸收率下降,骨钙丢失增加,从而引起骨量减少引起的。通过对我科3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50~80岁,平均67.5岁,均已确诊。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痛、全身骨痛。其中骨折2例,有活动障碍8例,合并高血压1例。

2 护理

2.1 加强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 目前,骨质疏松不仅老年人认识不够,甚至部分医护人员也关注重视不够,到老年人有疼痛、骨折时,才会就医,此时健康状况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基层医院,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查的设备缺乏与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因此,加强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做健康教育宣教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比如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等方式。

2.2 饮食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要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钙,特别是饮食钙尤为重要。保证每日摄入钙的标准量在1000~1200mg以上,为了防止夜间骨质流失,睡前可饮用牛奶。鼓励患者选含钙量丰富的食品,如低脂或脱脂牛奶、酸奶、鱼类、虾皮、海带等。

2.3 用药护理 骨质疏松症常用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等来预防及治疗。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及正确服用方法。

2.4 疼痛的护理 注意保暖,可防止肌痉挛和缓解疼痛,疼痛较轻的可以热敷,较重的嘱其卧床休息,并辅以物理治疗。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适当予口服镇痛药。

2.5 心理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早期的周身疼痛或骨折后的严重疼痛,生活不便,往往表現痛苦、忧虑与烦躁,严重者甚至出现情感障碍。护士要尊重、理解、同情患者,与患者亲切交谈、沟通,让患者感到温暖,这样可以缓解病痛与焦虑,提高疗效。同时,可以介绍以往患同种病的患者的康复病例,增强其信心。

2.6 鼓励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丢失。可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运动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要遵循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运动原则,比如散步、慢跑等,地点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自身内源性Vitd的生成。

2.7 安全的护理 从入院就加强安全防护指导,采取跌倒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跌倒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穿轻便防滑的鞋子,在起床、入厕、洗漱等要站稳后再移步。

3 体会

通过优质的护理和科学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并发症减少,能够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志兰,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多发因素干预[J].当代护士,2010,1(1):55.

4.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护理 篇四

一、压疮的概念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最早也称为褥疮。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

(一)压力因素:

1、垂直压力:这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如长期卧床、长期坐轮椅、长期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

2、擦力:如在床上活动,被动改换体位时,硬拉硬拽,皮肤擦伤后受潮湿污染而发生压疮。

3、剪切力: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如病人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与床铺之间产生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二)营养障碍

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三)潮湿:

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引流液等物质刺激而变得潮湿,出现酸碱度改变,致使表皮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破溃,容易继发感染。

(四)年龄及易感人群

一般年龄在70岁以上,神经系统疾病者、肥胖者、身体营养不良者、水肿病人、石膏固定的病人、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发热的病人等是易患人群。

二、压疮易患部位:由于卧位不同,好发部位也不同。

仰卧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侧卧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俯卧好发于:耳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膝部。坐部好发于:坐骨结。三护理规范及预防措施

(一)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常更换卧位,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30分钟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在各种卧位时,釆用软枕、气垫,垫圈1/2—2/3满,不可充气过满,还可釆用翻身床、气垫床、水床等。

(二)擦力和剪切力。平卧位需抬高床头,一般不应高于30度,协助翻身、更衣,换床单时,一定要抬高病人身体,避免拖拉等动作。使用便盆时,应协助病人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或布垫,防止擦伤皮肤。

(三)保护病人皮肤。根据需要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对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擦洗和更换。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料布上,床铺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四)背部按摩。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五)增进病人营养。良好的膳食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创伤面愈合的重要条件。

5.安全护理措施的改进 篇五

一、安全使用止血带

1、赖××,男,41岁,先天性智能低下患者,2009年10月15日09:00李护士在为其开通静脉通道时遇到困难,向林护士请求帮助,林护士在其左前臂顺利开通静脉通道后离开,10月16日08:30张护士在为该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时发现该患者左大腿绑着一根止血带,该患者整个左下肢瘀黑,冰冷,轻度水肿,予立即松止血带,软枕垫高双下肢,湿敷等处理后瘀黑逐渐消褪,肤温正常。

二、郭××,女性,81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嗜睡,2010年09月11日10:10张护士为其进行静脉输液,在左小腿绑上止血带后发现消毒液用完,返回病房过程中被其它患者截住,处理完该患者后林护士告诉她郭女士的补液她已经打上了,21:00朱护士在为其进行静脉输液时发现左小腿的止血带,此时,该患者的左足部瘀黑、冰冷,予立即松止血带,冷敷后转正常。原因:

1、护士穿刺水平低

2、没有按照操作流程

3、护士工作繁忙,不能专心完成一项操作

4、责任心不够强

5、护士基础护理没落实好 …… 措施:

1、提高责任心(帮助年轻护士分清事态的严重性)

2、严格按照操作流程

3、由高年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工作(?)

4、使用卡扣式止血带(一人一带一消毒)……

二、有效预防跌倒

1、张××,女性,80岁,中风后遗症患者,跌倒评分100分,独坐<30s,入院第二天见患者的女儿赖女士单独扶其在床边椅上坐,值班护士告知这样做的危险性,并协助患者坐到轮椅上,三天后患者的女儿又单独把患者扶起坐到床边椅上进餐,进餐完毕后见一护工走进房间,赖女士没有打招呼即离开去洗手间洗毛巾,2分钟左右回来病房,在门口见母亲向右摔倒在地,致右肩关节骨折。

2、崔××,男性,56岁,后循环缺血患者,跌倒评分50分。患者入院后一个星期在凌晨三点独立上洗手间时跌倒在厕所门口,没向护士汇报,早上八点护士查房时患者诉膝盖疼痛,追问之下才得知患者跌倒,并且显得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摔跤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原因

1、患者高估自己的能力

2、患者认为要护士协助去洗手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3、患者家属没听护士劝说

4、活动通道狭窄,有绊脚物品

5、环境不熟悉

6、地板潮湿 …… 措施:

1、保证病人的活动空间

2、提供轮椅、老人椅等合适的工具

3、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4、提供尿壶、便盆等工具

5、保证通道通畅

6、保证厕所地板干燥

7、提高患者防跌的意识

8、指导功能锻炼,骨盆底肌肉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

9、教会患者如何摔跤 ……

三、防止非计划拔管

1、关××,男性,74岁,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入院时言语不清,家属代诉饮食偶有呛咳,饮水测试不能通过,建议医生留置胃管,第二天凌晨6点值班护士查房时发现患者拔除胃管,予重插,并告知患者家属夜间予左上肢约束,家属同意,夜班护士给予约束时患者大吵大闹,无法安静,护士只好松开约束,第三天早上患者再次拔除胃管,于是予波板约束,第四天早上发现患者用嘴巴咬开波板,又拔除了胃管……一星期后行吞糊测试不通过,继续留置胃管……十二天后再次拔除胃管,不再配合置管,行吞糊测试通过,予经口进食。原因

1、约束方法不对?

2、解释不到位?

3、情绪问题? …… 措施:

1、行吞咽功能锻炼

2、增加吞糊测试频率?

3、嘱患者家属夜间在医院陪伴患者?

四、如何选择拔除尿管的时间?

1、吴××,男性,20岁,脑膜炎患者,神情,对答合理,从ICU转至我科一星期后下肢肌力3级,上肢肌力4级,留置胃管及尿管,没有尿道感染,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拔除尿管(家境困难,希望早点拔管回家康复),予定期夹管2天后拔除,拔管后尝试过会阴冲洗,听流水声,中药药熨腹部,针灸,腹部按摩,协助站立排小便等方法无法成功,予重新导尿,两星期后再次尝试也无法成功,家属要求转至家乡的医院继续治疗。困惑

1、如何选择拔管指证?

6.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篇六

一、护理差错的防范措施

1、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对护士及实习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应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她们熟悉院、科内有关规章制度。

2、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扎实过硬的本领,才能做到临危不惧,有信心和能力作出快速的应对。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值班时要集中精力,做到人少事多不忙乱,业务不熟不蛮干,单独值班不松懈,抢救患者不涣散,做到严格交接班。危重患者必须床前交班,交接病情、治疗、护理,尤其应注重检查抢救器材的运行情况;认真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要求做到四看三查一巡视。

四看:看医嘱本、病房交接班本、体温本、各项记录单是否完善。

三查:一查新入院患者处理是否完善;二查术前患者预备是否完善,手术后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各种管道是否通畅;三查危重、瘫痪患者是否按时翻身,有无褥疮等。

一巡视:对所有患者巡视一遍。

4、严格消毒隔离,进行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换药室天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普通病房每周1次,每月做空气监测并留存资料定期监测分析;各种器械、物品及普通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禁使用过期的一次性用品、药品等

5、防止错误的执行医嘱,医嘱内容应明确,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并严格三查七对,各班医嘱应做到勤查、细查。

6、防止各种药物注射时发生差错严格三查八对,多种药同时皮试时应有标记。肌肉注射、皮试液配制后不超过2h。

7、防止服药差错,不用无标签、过期、变色等可疑的药物,剂量准确,2人核对后发到患者手中,并随时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8、防止输血差错,严格遵守输血制度防止差错发生。

9、预防护理并发症,昏迷、术后、瘫痪等病人应定时变换体位,多给患者喂水,防止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0、加强病房治理,防止意外情况,劝说患者及陪护不要使用电器,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危重患者须做检查时应有医护陪检。

11、防止药物变化错用或毒麻限剧毒药物丢失,对不同含量的同一种药物不能盛放于同一瓶内。

12、护理记录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使用医学术语,不得刮、涂、贴等并注重文辞修饰,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护患纠纷。

13、言行举动给患者治疗、护理与交流时应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病人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它使科室整体质量水平得以提高。因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进行质量监控,把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二、病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医嘱核对每日一次并有记录,每周总核对二次并签名;输液卡有执行标记、时间及签名;输血单应两人核对、执行并签名;术后病人返回病房应交接班并签名。

2、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毒、麻、限制药品应做到五专管理(专人、专柜、专锁、专账、专处方),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内服、外用药分开放置,标签醒目。

3、抢救物品、药品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放置地点、定人员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护),无过期药品,用后及时补充。吸痰器等抢救物品应齐全完好,专人负责保养维修,班班交接。

4、病区内的氧气筒应直立放置于规定区域,远离火源,勿涂油剂。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有氧”或“无氧”的标记,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用尽,应留有少量余气,并班班交接。

5、病区内注意防火,安全通道勿堆放杂物,各种灭火器材装置应完好无损,并定期检查,护士应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病区内禁止吸烟及使用电炉。

6、病区内注意防盗,教育病人及陪护人员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

7、病区内应注意水、电、门窗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维护。

8、注意观察病区内情绪不稳的病人,有情况应随时与保卫科、总值班联系,防止发生意外。

三、针对不安全的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

1.患者有坠床的危险:床旁加床栏,根据病情需要留陪人,对意识障碍躁动、伴昏迷状态者应加床栏并有家属陪伴,必要时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

2.患者有烫伤的危险:告之患者不得自行使用热水袋,如有需要应在护士的指导下使用,水温不宜过高〈50度,班班交接,热水瓶应放在指定位置。

3.患者有摔伤的危险:告诉患者地面比较滑,穿鞋大小要合适,鞋底要防滑,衣裤长短要合适,防止拌倒,行走困难病人下地有家人陪伴。

4.患者有钱物丢失的危险:做好安全宣教,贵重物品随时携带按时锁好楼梯侧门,对行为可疑者应询问清楚。

5.小儿有受伤或走失的危险:给家属做好安全宣教,24小时陪护,不要交给陌生人看护。利器、刀剪放在安全处,暖瓶放在儿童不可触及处,儿童卧有护栏一侧。

6.不请假外出出现意外:做好安全宣教,外出要请假,留取联系方式,加强巡视病房。

7.留置尿管患者有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每日消毒尿道口,更换引流袋,长期留置尿管者每星期更换一次尿管.8.留置胃管患者有胃管脱出误入气道窒息的危险:指导病人及其家属作好宣教,固定好胃管,胃管内注入前必须回抽胃液,确定在胃内后方可注入。口腔护理4日,或用益口漱口液漱口。

9.呼吸困难、痰多呕吐患者有误吸窒息的危险:对呼吸困难,痰多者遵医嘱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痰鸣音加重时英及时给予吸出,头部保持侧魏,防止误吸。

10.静脉输液患者有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的危险:对静脉输液患者应加强巡视,防止液体外渗,告诉患者穿刺部位有红肿、疼痛应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反应,应及时停止输液,留存液体和输液器,送检验科检验,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7.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 篇七

1 关于骨质疏松症(OP)

1.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其特

点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骨质变薄,海绵骨小梁数目及大小减少,骨髓腔增宽,骨荷载功能减弱,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而产生腰背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2]。

1.2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和分类

许多激素、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控制着骨的代谢水平和破骨/成骨的平衡,以维持正常骨量和生物学质量[3]。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便是破骨/成骨平衡被打破,破骨超过了成骨,造成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是骨基质和矿盐的退变和缺乏。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各系统功能减退,人体内分泌发生改变,影响骨代谢,使破骨细胞活跃性高于成骨细胞,骨溶解大于骨形成,骨基质流失,骨结构退变,骨量下降出现骨质疏松。根据诱发因素的不同,骨质疏松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由于年龄增长导致骨骼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改变;第二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由疾病和药物诱发产生;第三类是特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青少年和妇女,一般有遗传病史。

1.3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主要有全身性骨痛(最常见)、身高缩短、驼背畸形、椎体变形、肌肉痉挛等临床表现[4]。

1.4 骨质疏松常见的病因

(1)女性绝经后及绝经期提早的女性;(2)饮食不当;(3)遗传因素;(4)不良生活习惯;(5)运动量少者;(6)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药、胃药、止痛药等;(7)患有肾病、肝病、糖尿病、肾结石、皮质醇增多症、癌症等。

1.5 骨质疏松的危害

文献报道,骨质疏松性骨折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0%左右[5]。而骨折发生后将有80%致残,导致患者被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继发性引起栓塞性疾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处于生理、心理的痛苦,甚至可造成自残。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多发于60~79岁的老年人,其发病特点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致畸率高及治疗费用高的特点[6]。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因此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提出以下护理干预。

2 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症患者除躯体感觉痛苦外,尚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心理,为患者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尽量多人陪护、安抚患者并与之交流,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从而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饮食护理

骨质疏松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骨质丢失,而骨质形成的重要原料是钙。因此加强钙的摄入,提高钙的吸收和利用是预防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保证钙的良好吸收,膳食中还必须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磷是钙磷代谢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尽管人体对磷的需求有限,但适量摄入也很重要[7]。而且食物中的钙磷比值要高于2∶1,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保持钙、磷和维生素D的平衡非常重要。同样蛋白质摄入的增多对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也十分有益,膳食蛋白质不足可引起负氮平衡,进而导致成骨细胞不能建造必需的有机基质,使骨形成减少[8]。减少盐的摄入,同样能实现补钙。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钙的量就越多,钙的吸收也就越差。同时也要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K、蛋白质、钠及必需微量元素氟、锰、铜、锌等[9]。因此,食品要多样,食量要适度,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制,甜食要少吃,钙和维生素要足量,并注意三餐的合理分配[10]。

2.3 疼痛护理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腰背痛多见,多为酸痛,其次是膝关节、肩背部、前臂,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日间减轻,负重能力减弱,活动后常导致肌肉劳损和肌肉痉挛,疼痛加重。所以缓解疼痛尤为重要,首先注意保暖及寒冷刺激,平时宜用温水,天气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睡觉时盖好被子,避免受凉,可防止肌肉痉挛和缓解疼痛。放松骨骼肌,可减轻疼痛的程度。在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时,可建议患者尽可能休息患肢,鼓励其使用手杖、腋杖、轮椅来完成日常必须活动,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锻炼以分散注意力[11]。

2.4 安全护理

年轻老人室外活动跌倒占首位(30.31%),其中老年人和长寿老人室内活动跌倒占的比例最大(25.76%)[12]。因为老年人生理性老化,视、听力减退,平衡功能差,自我保护应变能力减退,所以要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如居住环境应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室内灯光明亮,光线分布均匀,地板平坦,使用防滑地砖,避免碰撞、滑倒。物品摆设不宜太高。卫生间设坐厕并安置扶手,床的高低也要考虑到方便老年人。避免因居住环境因素引发跌倒。

2.5 用药护理

绝经期的骨质疏松症主要原因与绝经妇女性腺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国内研究显示,低剂量雌激素和安宫黄体酮联合治疗,可增加骨密度[13]。但是要慎用激素类药物,如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抑制绝经后高骨转换,从而防止过快的骨丢失,维持骨量,预防骨质疏松[14]。同时让患者在用药前知道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引发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如饮食钙量不足者,可服用钙片补充,钙剂治疗骨质疏松需长时期服用,钙剂服用的最佳时间是晚上临睡前,告诉患者应同时多饮水,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结石[15]。病情较重的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并告诉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2.6 适当运动

骨质疏松的治疗上如果只强调补钙,忽略了体育锻炼,就会使预防、治疗效果甚微[16]。骨的重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运动(特别是负重运动)是重要的非药物性预防措施之一[17]。运动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丢失的重要措施,尤其户外运动和日光浴,适量的日光照射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因为太阳中的大量紫外线,可促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同时对骨骼肌保持足够的机械性刺激[18]。适宜的运动可以使人体在青年时获得较高的峰骨量,并能有效地避免或减缓老年时期的骨量丢失,所以运动对保持骨一生的生理强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是防治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的基本方法之一[19]。同时运动期间要注意预防损伤,循序渐进,提倡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

2.7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饮浓茶、过量喝咖啡、含碳酸饮料等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0]。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酒精会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最终造成骨量丢失、骨质疏松[21]。因酒精可引起器官损害,抑制钙与维生素D的摄取及维生素D的活化,直接抗成骨细胞的作用,酒精性骨质疏松症常伴有极其显著的骨小梁断裂现象。吸烟可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烟碱直接或间接刺激破骨细胞,还使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使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平衡失调[22]。咖啡因有促使尿钙排泄导致负缺平衡作用,使骨矿物质降低。故应该忌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酒,也不要经常喝浓茶、咖啡等,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疼痛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已起医学界的重视。根据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与原因我们应该从年轻是就应该注意饮食补钙,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改掉不良嗜好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最好方法是加强预防,防治的三要素是营养、运动、防跌倒。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我们应该从心理、饮食、安全、用药,疼痛、运动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才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危险,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针对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实施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而且经济的手段。

摘要: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以骨密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由于临床症状轻,一般表现为腰酸背痛、脊柱畸形等,病程发展缓慢而常被忽视,直至发生骨折。如今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本文旨在让大家了解,可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适当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使骨质疏松患者提高自我预防保健和生活质量。

8.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篇八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19-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系统性骨科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致骨强度下降,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该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且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2]。我国由于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是腰背疼痛,长期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驼背,另外,骨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患者的呼吸功能也会相应下降[3]。骨质疏松患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保证患者摄入足量的钙及维生素D,加强日常锻炼,有利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标准[4]。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9.4±5.1)岁;病程3年以下的患者有9例,病程4~8年的患者有11例,病程8~12年的患者有13例,12年以上的患者有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平均年龄(70.1±5.3)岁;病程3年以下的患者有7例,病程4~8年的患者有13例,病程8~12年的患者有15例,12年以上的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护理、日常观察等内容。药物护理主要指护理人员定时、定量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日常观察主要指护理人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如果发现不适症状,立即进行相应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包括可能出现的症状、如何安全用药、如何做护理保健,使患者对骨质疏松症有详细的了解,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感,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此外,医院可以定期开展活动,邀请患者一起观看骨质疏松症的宣传录像或者保健操,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不仅有利于患者间相互交流经验,还能及时向专家寻求帮助解决自己的疑惑[5]。患者通过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消除心理负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并且能有效调节内分泌系统,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1.2.2 生活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摄入足量的钙和充足的营养,老年人因为食欲较差,营养摄入不足,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此外,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按时、按量进食,避免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做到戒烟、戒酒,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多为患者提供奶制品、蔬菜等有利于钙质吸收的食物。告知患者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早晨醒后不能立即起床,要缓慢坐起几分钟后再起床,洗澡和上厕所时动作要缓慢。上下楼梯、坐车时要紧握扶手防止摔倒,鞋要选择合适的高度,保证舒适度,避免造成足部和腿部骨骼损伤。

1.2.3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症治疗显效慢,会造成患者行动不便,患者容易因此变得抑郁、焦虑。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加以引导,做患者最好的倾听者,对患者的疑惑要细致耐心的解答,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此外,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也很重要,家属的鼓励与支持对患者接受治疗、战胜疾病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2.4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肢体的运动可增强肢体功能,有效预防患者骨折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以户外运动为主,如较适合老年人的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6]。每次运动在半个小时以内为宜,运动期间应有护理人员陪护,以确保运动中出现不良反应,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1.3 评定标准[7] 护理效果判定 :按照相关标准,护理效果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心理状态良好,生活能力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很高;有效:心理状态有所调整,生活能力有所提升,护理满意度较高;无效:心理状态较差,生活能力未提升,护理满意度较低。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调查:针对护理方法、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患关系进行评定,每项25分,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 分以上为满意、8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目的是调节体内钙浓度,增强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防止骨量的减少,促进其合成[8]。主要应用无机钙和有机钙两种钙制剂来补充患者体内钙量,帮助抑制患者甲状旁腺亢进,改善骨骼的吸收能力。钙调节剂主要包括降钙素、D雌激素和维生素,也有患者选择利用光疗疗法、高频电疗法、运动疗法来进行治疗[9]。除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优势在于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疼痛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新来,于志勇,陈亮清,等.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相邻节段椎体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09):850-851.

[2]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1):1029-1031.

[3]陈海玲,李亚轩,陈志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8):1222-1223.

[4]张智海,刘忠厚,李娜,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9):1007-1010.

[5]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6):1667-1669.

[6]董婉华,刘洁珍,温世锋,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04):150-152.

[7]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02):123-124.

[8]张应梅,朱海琪,巫芳,等.舒适护理结合生命力保养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8):60-61.

[9]王亚平,费扬帆,许虹,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154-155.

9.半身不遂的护理措施 篇九

半身不遂并非“不治之症”,最重要的是把握治疗良机,尽早治疗,尽可能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期,这样,完全有可能达到生活自理。虽然病程长者也能治疗,但花费的时间相对病程短者可能要长些。半身不遂治疗不可忽视的是半身不遂的护理。

得了半身不遂如何护理,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偏瘫病人由于恢复慢、活动受限而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等各种心理。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锻炼。

得了半身不遂如何护理,其次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首先要防止褥疮的发生,由于病人肢体活动受限,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和骨突出部位的褥疮发生,因此要定时翻身,一般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更换其卧位。在翻身时切忌在床上拖、拉,以防止擦伤皮肤。并对褥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肩肘部、外踝、足跟、枕部等部位进行检查,用50%红花酒精进行按摩,按摩时手掌或拇指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环形按摩。骨突出处可用气圈或棉圈垫上,使突出部位悬空,减少受压。还要选择合适的床垫,一般用海绵垫或气垫床。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干燥。定期用温水给病人擦澡、擦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对于汗湿、尿湿的床垫随时更换,擦洗后在背部、骶尾部扑上爽身粉。

得了半身不遂如何护理,第三应防止肢体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应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躺坐姿式,协助其被动运动。如防止上肢内收挛缩,可在病人腋下放置一个枕头;防止足下垂,可在患肢给予夹板等。应尽早给病人进行被动运动,各关节每日被动运动2~3次,每次每个关节各方向运动5次以上,运动要轻柔,切忌粗暴,以免引起疼痛及损伤组织。

得了半身不遂如何护理,此外还要防止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应用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密切观察尿的颜色、气味,如有混浊、臭味则为泌尿系感染,应及时使病人用上抗生素。要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冲淡尿液。

10.急诊科护理安全的措施 篇十

护理工作与人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广大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变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对病人权利的忽视,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护士的自律行为和依法护理的意识。

二、加强护理文件规范管理

高度重视护理文书中存在和潜在的法律问题,按照病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规范各种文书记录制度,认真、及时、真实、完整地记录好各种护理文件,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强化规章制度管理,及时消除隐患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安全的保证,因此要强化规章制度管理,强化法律约束,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护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把三级管理落到实处,通过检查、督促、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

四、建立护理安全预警制度

分析护理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对病人健康需求影响的关联性和程度分类、分级。针对每一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并制定出该护理安全问题预备处理方案。一旦发生护理安全问题,可立即组织实施补救,并及时按程序上报院级护理安全质控领导小组。

五、毒麻、抢救药品及抢救物品设备的管理

坚持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定期检查维修,保持抢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六、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11.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的护理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心理护理;预防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04-01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本文统计分析8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资料,分析了老年人骨折患者的特点及与老年骨质疏松的内在关系,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骨折后骨质疏松性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在采集85例病例中,男32例,女53例;患者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63岁,平均72.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椎体骨折16例,前臂远端15例,踝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干骨折9例,髌骨骨折4例,其他骨折例2例。骨折部位大部分发生在松质骨较集中的地方,发生在桡骨远端、胸腰椎体、股骨上端三处骨折的共59例,占总数的69.4%,而发生在皮质骨的仅占小部分,在本组85例骨折患者有26例,仅占骨折总数的31.6%。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以心理护理为主导,以功能锻炼为核心,辅以其他的康复方法。患者由于年龄大,全身骨骼活动不灵活,易造成意外伤害,而且伤时基本上均无思想准备,既对病情不了解又缺乏病程、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常产生恐惧、烦躁、焦虑、消极情绪甚至抑郁。护理人员应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注意加强护患沟通,与家属配合,温言安慰,使其情绪尽快稳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同时,由于老年骨折治疗疗程较长,患者对治疗易失去信心,尤其是在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下,易产生心理波动,对此护理人员更要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调整患者角色,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其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从而使医疗护理达到预

期的目的。

2.2功能锻炼

骨折患者大多身体某部位的长期制动,卧床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因此,骨科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说明体位和翻身的意义,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肌肉主动和被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辅以按摩等方法,增加患者床上活动,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提高肺活量及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

2.3饮食护理

加强饮食护理在骨折的治疗和康复中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饮食定时、定量,多饮水,每餐多吃新鲜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豆类、奶类等,并注意摄入适量维生素D,这样可以增强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血钙沉积入骨,改善骨的负钙平衡,纠正骨质疏松,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2.4预防干预

老年人骨折给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预防老年骨折的发生,比治疗骨折更具有临床意义。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因素,因此预防和纠正骨质疏松也就会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适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如提倡老年人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等,指导患者坚持适度肌力锻炼及全身平衡性与协调性锻炼,注意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调节饮食,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降低骨折后骨质疏松性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老年人晚年的健康和幸福。

3讨论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骨折后由于患者肢体制动可诱发快速、持续的骨量丢失,对已有骨质疏松骨折的内固定强度和预后无疑都是雪上加霜。因此,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和预防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而骨质疏松症的后果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这已在流行病学中得到证实[1]。首先是松质骨骨量的丢失,继而是皮骨丢失,松质骨的丢失始终大于皮质骨,男60岁、女55岁以后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女性的速度又明显大于男性,这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转换明显增加、骨破坏吸收加速、成骨减少有关[2]。在健康人群的骨密度普查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各部位的BMD逐渐下降,50岁以后的女性的BMD明显低于同龄男性。以上均提示老年女性骨折的危险性大于男性,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占62.4%。

参考文献

[1]陶天遵.新编实用骨科学[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2]朱朝太.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5.

12.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篇十二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7例, 男66例, 女41例;年龄57~83岁, 平均 (66.69±5.88) 岁;病程1.8~14.5年, 平均 (6.81±1.33) 年。将以上患者根据病历号末位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参照组53例, 奇数为试验组, 偶数为参照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临床症状、性别以及合并骨折类型等一般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保持环境整洁、舒适、温馨以及通风,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 稳定患者的情绪, 指导家属多关心、照顾、体贴患者, 让患者注意休息等。试验组除接受上述护理措施外还接受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1心理干预:由于病程长、行动不便以及疼痛等因素的影响, 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该尊重患者, 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病情恢复的影响, 使患者紧张、忧虑、烦躁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得以排解, 并保持平稳、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2]。2饮食干预:在了解患者饮食爱好、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多给予患者米、面、杂粮等主食, 给予患者骨头汤、燕麦片、坚果类、虾、海产品、奶类、鱼等富含磷、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作为副食。3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等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指导, 让患者通过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爬楼梯等方式来进行锻炼, 锻炼的时间每次在30~40 min, 同时应该选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锻炼[3]。4用药干预:维生素D、钙剂、降钙素及雌激素等药物均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详细说明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便秘、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并且要对患者每天服药情况进行查询, 避免出现患者不按时服药、多服以及漏服情况。5并发症防护: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骨强度下降, 患者不慎跌倒后经常会造成骨折, 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防护指导, 告知患者跌倒的后果, 并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修养环境, 例如在卫生间安置扶手, 在房间以及洗手间放置防滑垫等[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接受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工作后, 试验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生活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骨密度:护理前, 参照组和试验组的骨密度值分别为 (0.61±0.21) g/cm2和 (0.63±0.19) g/cm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试验组的骨密度值 (0.78±0.31) g/cm2明显高于参照组 (0.68±0.22) g/cm2, 组间经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变, 临床特征主要以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等为主, 并且由于骨强度下降, 患者在受到轻微创伤后经常会导致骨折, 使骨折发病率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在本次研究中, 将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分别应用于本社区管理的107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 结果显示, 试验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参照组;同时试验组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生活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满意, 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骨密度值的提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7例, 随机分为参照组53例和试验组54例。结果:试验组的骨密度值及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满意, 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骨密度值的提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区彩琼, 麦娴静, 林伟文.护理干预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及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5, 6 (15) :1388-1389.

[2]曾子, 田旭, 帅婷, 等.国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临床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J].循证护理, 2015, 14 (1) :12-13.

[3]周日, 袁志, 刘建, 等.利塞膦酸钠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0, 22 (3) :173-174.

13.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篇十三

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排便与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的关系,增加其正常排便的知识。

2 提高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

适量食用高纤维素食品,可增加粪便的重量和含水量,从而加速粪便在肠道内的移动,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3 充足的液体摄入

人体内适当的水分能软化粪便,成人每日至少应保证1200~1500毫升液体的摄入,长期卧床的病人、发热病人可相对增加液体摄入量。在制定增加液体摄入计划之前,应先确定病人是否患有任何会因液体增加而使病情恶化的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等。

4 进行适当运动

运动能增加全身肌肉张力及增强排便肌肉的肌力。对于能下地活动的患者而言,散步就是非常好的全身运动;对于卧床病人而言,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一些小运动量的锻炼。

5 培养定时排便习惯

将排便时间包括在每日常规之内,根据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等具体条件安排一个合适的排便时间。此外,对那些原已建立的排便习惯,应帮助其维持原有的常规。

6 提供隐蔽场所

提供隐蔽场所,可使病人心情放松,对病人排便十分有益。若条件许可,提供单独卫生间;若病人必须在病房内使用便器时,可关上病室房门,加屏风遮挡病人,打开窗户,使用空气清新剂除臭。此外,提供信号灯或摇铃,使病人排便后或需要帮忙时,能够召唤到人,增加病人安全感。

7 维持最佳体位

14.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篇十四

一 烧伤休克期护理

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输液治疗,大面积烧伤病员需快速输液,以恢复有效循环量和纠正功能性细胞外流量的不足,护理人员必须保护好静脉通道,掌握正确输液的知识,熟悉休克期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及观察和护理方法,利尿剂及冬眠药物的应用注意点。

休克期在静脉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暖,镇痛等措施。休克期如果处理不当,病员除可以死于休克外,还有可能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休克期度过不平稳,易发生早期暴发败血症,因此休克的防治,不仅要使病员能渡过休克,而且还要求休克渡过平稳。

1.休克期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由于创面水份蒸发,大量热量丧失,大都畏寒,必须保持室温在30~32℃。

2.液体的种类及安排:液体包括胶体(全血;血浆;血浆代用品),晶体溶液(生理盐水平衡液;碳酸氢钠),基础液(5%葡萄糖溶液)各种液体交替输入,注意不要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或口服大量水分,以免造成细胞外流稀释性低渗,引起肺、脑水肿,在小儿输液时,尤其要控制速度和输液种类的交替。对休克期病人应准确无误地执行输液计划。

静脉输液的护理

⑴ 液体的分配:伤后第一个24小时,胶、晶体溶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在伤后16小时内平均输入,24小时基础量平均输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输液量如无特殊变化应均匀输入。

⑵ 根据下列指征调节输液:

① 尿量:尿量是调节输液的重要指标。如果肾功能正常尿量间接反映血容量的情况,尿量的减少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因此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足够的一个重要、简便、可靠;也是比较敏感的指标,尿量要求成人每小时尿量30~50ml,儿童15ml左右,婴幼儿10ml左右,如每小时尿量低于此指数,则表示血容量不足,须加快输液速度;反之则减慢输液速度;老人伤前 有心脏疾患合并吸入损伤,肺部感染或颅脑损伤的病员,尿量要求低于此指数,电触伤者,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要求偏高,成人每小时应在50~100ml左右,留置导尿管应保持通畅,发现少尿或无尿时,应检查尿管是否堵塞。

② 脉搏(心率),成人每分钟120次以下,儿童每分钟140以下,足背动脉弱或消失,表示血容量不足,须加快输液。

③ 病人安静不烦躁,烦躁往往是休克或缺氧的表现。

④ 末梢循环:肢端暖,毛细血管充盈良好,表示输液适当;肢端冷,末梢循环充盈不良,表示早期休克症状,须加快输液。

三 详细观察和记录:细心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每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尿量、注意尿的颜色并及时记录,如出现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烦躁口渴、脉细速、血压下降,肢端厥冷,尿量少甚至无尿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病人每小时的出入量,每8小时小结一次(计算从受伤时起),24小时总结一次。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时要注意氧管通畅,烧伤可引起急性呼吸困难综合症。出现过度换气等症状。因此,在护理上要随时观察病人的通气情况。呼吸频率、深度,有无发绀等情况,并经常听诊肺部,有无罗音及呼吸音改变等,及早发现处理,(如有头面部、吸入性损伤时,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创面护理:早期创面处理的好坏,是烧伤治疗的关键,因此在休克期就应该重视创面的护理。严重烧伤病员在早期往往神志不清,暂时丧失保护自己的能力。休克期治疗频繁,人员进出较多因而要特别注意消毒隔离,对极度烦躁不安的病人,要适当的约束,以防创面继续损伤和污染。采用暴露疗法时,注意保护创面以免被污染。渗出物及时用消毒棉枝拭干,纱垫及时更换。转换体位时可应用热风机吹背侧受压创面。

应用冬眠药物护理注意点:

(冬眠合剂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过度兴奋,减弱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强度,改善微循环功能,降低代谢和减少组织氧耗的作用)。⑴ 冬眠药物必须在补足血容量后才能应用。

⑵每个伤员对冬眠药物敏感性不一,应用冬眠药物时要求维持在亚冬眠状态,唤之则醒。

⑶冬眠药物不宜与碱性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碳酸氢钠等混合。⑷ 冬眠合剂的扩血管作用对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有发生休克的潜在危险。⑸ 病人须平卧,避免翻身,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冬眠合剂:5%GS 500ml+度冷丁100mg+冬眠灵50mg+非那根50mg。

&

nbsp;休克的临床监护 1.神志清晰、合作、无烦躁不安

2.脉搏:严重烧伤病人一般脉搏快速达100~120次/分,小儿甚至高达160次/分以上者,但如脉搏有力,周围循环良好(毛细血管充盈良好,四肢末端温暖,则不是补液不足的征象,反之脉搏细速,四肢冷,毛细血管充盈不良,则考虑是补液不足)。

3.尿量:是较可靠的监护指标,每小时尿量维持在30~50ml之间,尿量减少,先考虑是否补液量不足,而不是立即应用利尿药物,若加快补液后尿量仍不增加,表示肾脏因素,则试用利尿剂治疗。

4.体温:一般变化不大,但小儿头面部烧伤或中、大面积烧伤可能发生高烧,有时伴有昏迷、抽筋,可能原因之一是水分补给过多(包括饮服了过多的水)而并发稀释性低钠血症,甚至有脑水肿。

5.呼吸:应通畅无困难,深而不急,口腔、唇粘膜无紫绀;反之病人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分泌物多而带泡沫,咳嗽频繁,则要注意有否并发肺水肿,这类肺部并发症常见于合并吸入性损伤,抢救时已休克多时,又有补液过量(伤后8小时后入院未曾补液者),伤前有心肺疾患或老年病等。

6.严重病例监测下列指标: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血清钠的监测。

补液方法

对于大面积烧伤应根据烧伤的面积和深度作出补液计划,通常按二度和三度烧伤面积来计算补液量。

烧伤第一个24小时:成人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给胶体和晶体溶液1.5ml、婴幼儿2ml、儿童介于成人和婴幼儿之间,胶体和晶体的比例一般为1:1量需补给经皮肤、肺和尿丧失的每天需要量(用5%葡萄糖溶液)成人2000~3000ml,儿童按60~80ml/kg,婴幼儿按100ml/kg计算,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其中胶体和晶体的各半量最好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水份则每8小时各输总量的1/3。

烧伤后第二个24小时,给予第一个24小时实际输入的胶体和晶体量之半,若第一个24小时因补液输入偏少而休克渡过不平稳者,则酌情增加,水份与第一个24小时同。

烧伤后第三个24小时视情况而定,一般烧伤总面积小于50%者,可不必再输胶体,大于50%者可给相当于第一个24小

时的1/4的胶体和晶体,通常成人可输全血或血浆400~800ml,可开始口服水份,不足之量由静脉补给。护理

2.1 休克期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1条或2条,及时补充血容量,伤后第1个24 h是休克复苏的关键时期,及时严密的观察血压、心率、体温、中心静脉压(CVP)、尿量的变化并保持其稳定是关键。除补足血容量外,还应对全身重要器官加强保护,如肾、肺、脑、心、肝等。根据尿量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同时注意胶体、晶体、水分、营养物质的交替输入。

2.2 创面护理

病人入院后立即抓紧时间进行清创,清除坏死腐皮,大水疱去除,无皮肤保护处贴油纱后外涂SDAg。清创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皮肤黏膜,延长愈合时间,及时外敷阿米卡星、贝复剂每3 h进行1次。即可缓解创面疼痛,减少污染机会,也可预防热源质对体表神经系统的刺激而导致或加重休克。创面处理后应持续烧伤治疗及护理,保持创面干燥,促进结痂及愈合。换药次数视创面情况而定。

2.3 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对其诊断要依据受伤史和体征,如火焰烧伤、爆炸伤、头面部烧伤等,首先要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观察气道有无损伤和烧伤。观察过程中如病人诉喉痛、声嘶、喉痛不适、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对气管切开者及时正确地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要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正确气管内吸痰法,应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2次吸痰时间应间隔在3 s以上,呼吸道和鼻腔的吸痰不能混用,每次吸痰必须更换新的吸痰管,避免增加感染机会。应根据病人年龄正确选择吸痰管、吸引压力等,保持呼吸道湿润,吸痰前用特布他林2 mL、鲁米克令舒2 mL、沐舒坦15 mg加生理盐水20 mL行超声雾化,听诊痰鸣音的位置,协助叩背,给高浓度氧吸入1 min~2 min,小儿用1 mL生理盐水湿化,成人用5 mL生理盐水充分湿化后吸痰,达到湿化气道,利于排痰和抗感染的目的。昏迷病人可能出现胃食管反流、胃内容物误吸入气管,可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对昏迷病人应取头部抬高15°~30 °体位,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又可减轻面部烧伤病人水肿。对气管切开者,每日应行气管切开的护理至少2次。

2.4 营养支持

烧伤病人能量和蛋白质消耗大,机体代谢旺盛,分解增加,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大量渗液,大量蛋白质可从创面随渗液而丢失,加强营养是必不可少的。对能进食者及早进食,因为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动力性活动,维持肠道黏膜屏障,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2]。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且能减轻超高代谢,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而肠外营养则降低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使黏膜通透性增加,易导致肠源性感染[3]。因此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是切实可行的,一般主张伤后4 h~8 h进流质饮食,特大面积伤后24 h可进流质。

2.5 各种管道的护理

尿管、胃管要保持通畅,防止打折、受压、脱落,并要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有无沉淀等,引流袋应每日更换,每日行口腔护理、会阴部护理2次,防止感染。深静脉置管要观察输入是否通畅,管道有无打折、受压、脱出,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每日应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2次。

2.6 基础护理

应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 min,每日用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 h,每日对室内地面、桌面、墙面等用1∶1 000的含氯消毒液拖擦3次,保持室内温度在26 ℃以上,湿度在40%~60%,及时更换床单元,限制探视人员,在各种操作中严格无菌观念,避免交叉感染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护理的关键。

2.7 心理护理

15.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措施 篇十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4例, 年龄46~52岁。将64例绝经后女性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 常规治疗组单纯规律应用药物治疗, 而干预组在规律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给予护理干预 (详见下文) 。4年后进行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相互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9年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1.3 方法

1.3.1 药物治疗

所有入选者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控制平稳, 均规律应用慢作用改善病情药物 (DMARDs) , 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基氯喹等。骨质疏松症治疗:阿伦磷酸钠70 mg, 每周口服1次。每日补充元素钙600 mg和骨化三醇0.5 μg。

1.3.2 护理干预:

1.3.2.1 健康知识宣教

每月组织患者进行一次健康知识宣教, 讲解骨质疏松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 讲解营养状况、物理因素、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产生的影响, 使患者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方法, 督促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进一步防止疾病的发展, 减少骨折及其他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2.2 饮食护理

了解是否做到规律合理饮食, 要求患者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 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合理膳食, 做到品种多样, 粗细搭配, 应多吃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 奶类 (每日坚持饮牛奶500 ml) 、鱼、虾、海产品、豆类及豆制品、鸡蛋、燕麦片、坚果类、骨头汤、绿叶菜及水果。同时应尽可能减少食盐量, 摄入食盐量越多体内排除钙越多, 所以减少食盐的摄入与多食含钙丰富食物的作用相当。

1.3.2.3 心理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偏长, 临床症状复杂, 病情易反复, 所以患者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与患者多沟通, 交朋友, 经常和他们聊天、谈心, 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 对心理有问题的患者加以开导, 做到耐心、关心、细心, 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 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 适当娱乐, 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2], 提高生活质量。

1.3.2.4 运动护理

坚持相应的运动训练、户外活动及日照时间。如坚持的很好给予鼓励, 如未完全按照计划执行的再进行指导及督促, 鼓励其坚持;采用一些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太极推手等负重锻炼, 太极推手简单易学, 能增加骨量, 停训后一段时问里也能使骨量保持相对稳定[3]。

1.3.2.5 并发症预防

评估诱发并发症的因素, 如跌倒因素, 告知预防措施。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密度值治疗前后相比较 (见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 经过1年治疗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均升高, 干预组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明显高于常规组, 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治疗前后比较 (见表2) 。

由表2可以看出, 经过1年治疗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均高于治疗前, 干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明显高于常规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疾病早期即可表现为关节的骨质疏松, 骨强度减低和骨质脆性增加, 由此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

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 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作用, 骨代谢偶联失衡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在正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 患者的依从性、对待疾病的态度及患者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3.1 健康知识宣教

告知患者病情, 明确功能训练的方法和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 并且熟练掌握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根据所学的知识, 教育和有效指导护理干预的对象, 定期不间断对干预组人员进行电话随访、访视, 对其进行强化培训教育和督导, 促进他们掌握预防疾病相关知识。使其增强遵医行为的信心, 建立正确科学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保证其遵医依从性。干预措施得以实施。

3.2 饮食护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推荐的钙摄入量作为指标, 75%成人的钙摄入量不足于维持其骨量。中国人钙摄入量仅为需要量的半数。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 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办法。均衡膳食加强钙的摄入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有研究证明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能提高老年人运动的协调性。并要求患者避免滥用温补药、药酒和各种营养品。

3.3 心理护理

对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疾病, 往往会引起患者的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 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有疼痛表现, 而对待疼痛的不同态度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素质, 应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 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 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从生理、病理等角度了解疾病的预防, 发病机制和康复等问题, 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 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心理变化, 知识掌握情况, 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的预防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3.4 运动护理

加强运动亦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运动通过肌肉活动产生对骨的应力, 刺激骨形成, 可增加骨内血流量。所以尽可能多参与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从而促进骨组织的钙化。有文献报道, 还可轻度增加绝经后妇女血中雌激素浓度, 降低骨组织对甲状旁腺激素 (PTH) 敏感性, 阻止骨量的减少。

总之,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加速其发生与发展, 对绝经后女性, 特别需注意纠正偏食、挑食、节食等不良习惯, 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 适当日晒。适量规律的运动、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D营养、饮食调节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通过护理干预, 为群体提供保健知识,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当今预防和控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以探讨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女性患者。将64例绝经后女性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 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教育, 促其掌握预防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合理饮食, 指导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常规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 4年后观察两组腰椎骨密度值及下肢肌力变化。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骨密度及下肢肌力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为绝经后女性提供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保健知识,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当今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密度,骨质疏松

参考文献

[1]陆廷仁.骨质疏松后骨折的预防与康复问题.现代康复, 2001, 5 (4) :22-25.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49.

上一篇:环保调研报告范文下一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