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024-10-11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共16篇)(共16篇)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一

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之运用

[作者] 张全新

[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潮流的需要,是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需要。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即指以电、光、形、声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信息的教学手段。现阶段常用的有幻灯、录音、唱机、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这是一种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新型信息传递方式构成的新型教学手段。它与目前在教学上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显然有能力强、质量好、效率高等优越性。传统教学手段是指一般使用文字教科书、挂图、教师的大脑等记录、储存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信息,靠教师口头语言和黑板书面语言等自然声光传输、调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信息的教学手段。

(二)回顾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史可以了解到:由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社会往往随时把最新科技成果引进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领域,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服务。因此,教学手段历来是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的。

(三)现代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迫切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之服务。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极大发展,信息传递、储存的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发展。在过去赖以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即语言、文字之外,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一系列新的成就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电磁波,人类由此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视、激光、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以及人造卫星来传递信息。它传递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这种新的`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已深入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无所不在,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

现代社会需要大规模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智力发达以及能迅速选取、处理、利用信息的现代化人才,这个任务单靠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完成的。新的任务必然需要有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这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作用、意义

[1][2][3][4]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二

(1)由于学生中学的光学知识少而简单,还有少数学生是文科生,与大学的工程光学知识跨度很大;

(2)概念很多,并且抽象难记;

(3)数学公式推导繁杂,望而生畏,难以提起兴趣;

(4)理论多而实验少,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封闭教学模式;

(5)教材和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与当今光学领域的前沿技术脱节,学生对光学的工程运用和前景感到迷茫。

因此,加强对工程光学基础课的教学研究、适应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要求,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也是我们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该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其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

只有需要的事物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一般人的心理特点。教学也是一样,只有学生感到是有用的教学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它,掌握它。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在讲序言时应明确指出工程光学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它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理论课和进行教学实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很多光电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精密计量和检测技术少不了工程光学基础。光电子器件的更新也是工程光学基础知识和其它知识的新应用。因此,作为未来的光电子产业的“高级蓝领”,只有学好工程光学基础才能为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才能掌握现代化的光电子先进技术。只有学生对此有了深入了解,才能知道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为使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上绪论课时应联系实际进一步说明工程光学知识的重要性及学好这门课的必要性。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由忘而入门

在工程光学概念学习中,学生往往对一些未经教授的物理概念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用这些想法和观点来解释或理解一些新的科学概念和实际问题,并且这种现象非常顽固,学生对同一概念出现类似的错误想法,经老师指正后,过一段时间,还是原来的错误想法占主导地位。如学生总把凸透镜看作是会聚透镜而把凹透镜看作是发散透镜、人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圆屏衍射现象中,学生总是以光的直线传播来看问题,认为圆屏几何影子的中心是一个暗点、由于自然光的振动电矢量是关于轴对称的,没有哪个方向特殊,所以它不具有偏振性。因此,学生要真正地理解光学概念,就必须学会忘却以前所认知的错误知识,重新接受科学的光学概念。

2. 由问而提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做到科学合理地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设计课堂提问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环节应有机地融入上课前的备课过程之中。讲求课堂提问的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避免随意性、盲目性。提什么问题,以什么形式提问,对谁提问,什么时候提问,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在共轴球面系统的物象关系这一章中,物象的共轭关系作为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于非焦点处的物象关系一般来说理解问题不大,但是焦点的共轭点在什么位置,学生还是有一些迷惑。通过上课反复强调,物方焦点的共轭点位于像方无限远,而像方焦点的共轭点位于物方无穷远。学生从概念上理解了这样一个共轭的概念,但是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所以我通过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问题。

例:作图并用文字说明AB的共轭线段(见图1)。

课前的预习加上课上的反复强调,要求学生上黑板作答,通过教学实践,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作图法找到A、B两点的共轭点,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究竟线段A B的共轭线段是哪一段呢(见图2)?

学生的回答为A’B’。得到这样的回答时先不讲解,而是要求学生画出过F点的焦平面,焦平面交A B于C点。当看到辅助点C点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至少已经意识到线段AB的共轭线段肯定不是A’B’,因为它上面存在一个点C,其共轭点是在无限远处。课堂提问到了这个时候,由教师点出正确答案:AB的共轭线段为A’到无穷远和B’到无穷远。学生对于共轭的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3. 由思而掌握

对于学生而言,光学不是一门依靠上课听讲就能完全掌握的学科,它有自己学科特点:概念很多,并且抽象难记;数学公式推导繁杂;理论多而实验少,提倡学生有自由的思考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课外习题的练习。这是提高学生自发、主动学习的重要形式。阅读内容包括光学领域的书刊,最新成果的介绍资料,光学科普读物等。在课外阅读和练习活动中,要求学生多动脑,多问为什么,除了将课上的内容掌握外,还要记好读书笔记,并定期检查,在评定学习成绩时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巩固教学成果,展望光学前沿

1. 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综合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实现立体教学的能力,非常适合人的思维习惯和记忆规律。通过声音、图像多维教学,使得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更为流畅、学生思维更为敏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提高。在工程光学课程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们要得到圆孔的夫朗和费衍射光强分布公式,其数学推导过程是非常繁杂的,如果用计算机的数值运算结果代替光强分布公式,运算结果用直观的曲线图表示出来,这会使得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推导变得简单有趣,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信息量大。比如在讲解光学成像及典型光学系统时,若利用传统的板书,则讲解效率低,学生直观性不强,对光路的理解和计算一知半解;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光学成像过程用动画或者视频直观的讲解.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信息量也大大增强。

(3)容易实现教学互动。在强调“以人为本”教学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不可缺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不容易实现教学互动。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

(4)复杂问题简单化。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抽象问题直观化。如可以将课堂演示实验中有危险性或操作性不强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

2. 光学前沿知识讲座

拟由任课老师或聘请有关专家讲授光学前沿知识,这样比传统教材更具活力和现代气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概况及其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3. 开放光学实验室

光学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提供基本的光源,光学元器件、材料、仪器等物品,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的机会,对光学现象建立鲜明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光学学科的兴趣。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从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中得到的一些关于工程光学教材和课堂教学的看法和改进途径。其中,有些想法还在初步实验,不是很成熟,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争取对现在的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工程光学有其自身的课程特点:概念很多,抽象难记,数学公式推导繁杂,理论多而实验少。本文针对工程光学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经验,对工程光学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以期提高工程光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光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提问

参考文献

[1]石智伟.工程光学教材及其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沈常宇.光学原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误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5:148~149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三

摘要:阐述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数学教学

1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美”体验“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现代青少年对事物的美的感受得更细腻、更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投其所好”,不失时机地把生活中的“事物美”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欣赏数学美,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培养起持久的兴趣。例如在讲“比”一节时,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包括维纳斯、体育明星、舞蹈演员和古建筑、国旗在内的一些精美图片,告诉他们这些图片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他们的形体的比都符合了“黄金比”原理,最美、最巧妙的比。于是,我适时向同学们介绍了“比”的概念,以及“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告诉同学们有关“黄金比”的知识到初中继续学习,这样教学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美”。多媒体从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场,从而创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产生强烈探究欲望,对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情境创设中教学数学的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的学科,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概念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难免有一些枯燥难懂的概念。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提供形象丰富的资料,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远为近,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知事物,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获得灵气,并在抽象概念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双向联系,丰富学生思维内容,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愉快掌握知识,学习就会感到情趣盎然,难点不难,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一只会“飞”的彩蝶,这只司空见惯的花蝴蝶刚一“飞”上屏幕,就会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并能举出许多轴对称的实例,接着通过屏幕上的轴对称三角形的演出,引导学生顺利地找出对称点和对称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并拓展了知识结构,创造起良好的问题情境,进而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比较顺利地由感性向理性飞跃。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达到和谐与统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强化学生的投入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以最简捷有效的方式获取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包括基本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可以省去教师在课堂板书作图上所花去的大量时间,缓解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长正方体的认识”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动画把长方体的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以及12条棱分三组,每一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的比较过程模拟出来,化虚为实,变难为易,提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变化规律,从而成功地突破了这一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4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扬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有一种创新意识,必须为他们提供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机会,学生才有创新的可能,例如在讲“梯形面积计算”一节时,利用计算机把数学变成一个实验学科,将数学实验引入课堂。在进行梯形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全班共得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推导方法,每推出一种,教师就用课件演示,同学们看到他们推导的公式被教师用课件证实肯定,品尝到了探索研究的乐趣,被激活的学生思维产生了强烈的创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已经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加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课堂结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课件提供感性材料

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包括几个连续技术环节,如果单凭教师的示范,由于速度快,往往是在瞬间完成,学生看得不清楚,这就影响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性及快慢程度。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连续的.动作以定格的形式或像放映机一样把动作放慢放映,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都看得清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能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比如,在跨越时跳高的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课件,把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环节生动形象的体现出来,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同时指出动作地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到了操场上,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比较好的完成技术动作。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看得清、学得快、记得牢、把握得准确。

二、利用录音机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体育课大部分是室外课,当学习一些技术动作时,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如果能播放点适合学生口味的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同学们就会觉得耳目一新,跟着节奏做动作,即使较长时间的练习一个项目,也会兴趣浓厚;又如在课堂上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中,来点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学生既体会了竞赛的激烈又感受到了身心愉悦。

三、利用录像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五

一、旅游信息化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旅游信息化助推旅游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旅游业首次被郑重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并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什么是现代服务业?概括而言,现代服务业就是要实现流程化操作、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数字化商务和全球化市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化商务,这是实现其他流程化操作、规模化经营等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数字化商务也就是信息化。正如邵琪伟局长提出的,“信息化”是将传统旅游业转变成现代服务业的“第一战略抓手”。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目前行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在线旅游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像携程、途牛、去哪儿等;而另外一些有实力、有领先理念的传统旅行社如上海锦旅、春秋国旅等,也已经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走出了坚实的步伐。纵观整个旅游行业,旅游信息化的大潮已是大势所趋。尽管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3%,但是在线旅游市场的份额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因此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审时度势、及时应对,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管理的需求,并进一步引领和推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信息化手段是新形势下实现旅游市场监管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2009年中国旅游人次已达20亿,旅游总收入

1.6万亿,2010年的数据应还都有提高。预计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达12%以上。中国的旅游事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带来巨大的管理挑战。面对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保障、诚信建设和行业综合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的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为配合世博团队的动态管理,上海旅游局建立了团队信息监管系统,在旅游监管信息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自2008年起,为响应国家旅游局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行业管理的号召,上海旅游局开始着手建设旅游团队信息动态监控系统。2008年首先建设了出境游系统,在此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为配合世博运营管理需要,2009年底上海市旅游局启动了入境游和国内游团队的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上海旅游行程单为核心,在功能上覆盖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以及自由行等业务范围,对世博旅游团队的行程设置、导游安排、车辆派遣等旅游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内容全面、完整、能起到规范旅行社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上海旅游环境等作用。在采用大型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技术方面也比较先进和成熟。同时,为保障世博期间的平安有序,我们还对接世博游团队预定管理系统,并进入常规化运行。系统的总体上报率也在不断提升。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行业监管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及时全面的信息统计,客观反映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

系统的建设首先实现了旅游团队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不但提高了名单表审核的工作效率,并且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成为信息上报的重要抓手。目前的系统中整合了出境游目的地108个,世界1839个目的地城市、7858家地接社和上海6090名出境游领队的信息。截至2010年底,上海地接社总计961家,全年上报率67.01%;上海组团社总计945家,全年上报率97.04%。非世博业务的上报总量为124,598个团、游客4,003,754人次;世博业务中,10家上海指定社服务游客超1200万人次。在出境目的地中,出境地接社共计531家,接待15,696个团队、总计376,405人次。春秋国旅、锦江国际旅游、上航国旅是排名前三位的大型旅行社。

在表现形式上,除了随时可以在系统首页直观了解各类统计数据,还可以对每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各类旅游业务指标的排名,如组团量排名、目的地排名、地接社排名、上报率排名等等,可以将这些数据用于指导日常的监管工作,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我们的统计数据还能很好的反馈于旅行社,并将其作为一种评比的行业管理手段,从而提升管理的力度和水平。

(二)对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定位并及时应对,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由于系统基于GPS原理,能够实时监控旅游团队的行程状态,掌握团队联系方式,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如某地发生事故或自然灾害,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马上通过系统查到当天在该地的团队和游客,并及时取得联系确认是否安全,确保游客得到妥善的安置。如2010年3月4日台湾高雄发生地震,我们当即通过系统查出上海有52个团队的1445名游客当天的行程是在高雄,经核实确定无人伤亡; 2010年10月21日台湾苏花公路塌方,本市74个旅游团队的1888名游客在台安然无恙,并于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

(三)保障世博的平安有序,向世博组委会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保障世博会的有序进行,上海旅游局除了配套进行宣传等外,还通过系统对世博游团队信息进行了实时监管,以便及时监控数据,了解旅行社世博游动态。

系统可自动全面显示每日的预约人数和团队数,有助于旅游局及时调配资源、削峰填谷。2100多万的世博团队游客数据都是通过每天的数据累计呈现在系统里。

(四)行业监管的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优化了旅游市场环境,扩大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寓管理与服务”之中。

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各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状况,我们的行业监管有了依据和抓手,因而工作效率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各区县旅游局而言,我们的系统更是直接为其提供了管理的抓手,促进了他们与辖区旅游企业的信息互通,切实提高了基层旅游局的监管实效。同时,旅游企业也通过信息上报提升了对信息化的认识深度,进而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行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领和推进的作用。

三、我局在行业监管中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基础

旅游局的领导都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资金及配合实施推进方面都予以了很大的支持。这样才使得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得系统的实施推广能够得到各区县旅游局及旅游企业的重视,才能进一步保障系统能够切实的应用起来。

(二)机制建立是保障

在领导的重视下,我们旅游局季度召开各区县旅游局管理工作例会,通报各区上报情况,布置相关的任务,形成了一个定期上报总结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上报率高的区县就起到一种表率和激励作用,促进落后的区县重视起来。在我们的18个区县中,黄浦区的上报率一直名列前茅,上报率都在95%以上,这与黄浦区旅游局的相关举措密不可分。从2009年底起,黄浦区组织了多次业务信息填报工作培训,并设立了上报专项监督小组,专门下发通知规范旅行社的填报工作,并按月核对填报人数与发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障信息系统成功应用的保障。

(三)形成抓手促应用

为了促进企业上报数据,我们还通过一些行政的手段,如行政通知、名单表审核、企业评级、领队证管理等来形成合力促进企业的上报。我们还将部分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回馈给相关企业,帮助他们通过数据对比了解自身企业在上海市场中的发展地位。企业感觉从中受益,也就有了上报的动力。

(四)技术完善为服务

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通用性。我们的系统提供了多种上报方式,包括网页填报、接口上传、EXCEL上传、WORD上传、系统直接对接以及下载客户端填报等六种上报方式,让企业没有借口不上报数据,同时,有先进技术的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信息化的建设。

(五)借助外脑更专业

大型系统的实施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而旅游局自身又缺乏这种条件,因此,我们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招标,将系统的日常数据维护、技术支持和统计分析等外包给专业的公司,由他们提供了一个包括技术人员、维护人员、区县数据专管员、咨询师等在内的二十人的队伍,对系统的软硬件、数据等进行日常维护,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供统计分析报告。外包的力量使得我们政府更加专注于我们服务行业的政府职能本身,适合企业的事情让企业去做,既提高了总体效率,也是现代服务业专业化运作的表现。

(六)各方协同见成效

系统的成功建设与运行必然是多部门、多主体协调的过程。为保障信息化建设,上海市旅游局在协调各部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成立旅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设立信息化处,领导和负责信息化技术在旅游行业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做好规划。制定“上海市旅游信息化2006-2010年实施纲要”,结合上海实际和讲求实效,抓试点,抓落实,抓推广,边建设边受益;三是保证投入。所需资金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力争每年适当比例投入,保障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启动和持续发展;四是规范管理。按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审批和评审制度,使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纳入规范;五是注意安全。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保密,在项目验收时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只有各方思想认识协调一致,工作步伐协调一致,才能保障大型信息化项目的成功。

四、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一)国家局系统的试点实施与对接

配合国家局“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实现上海局系统与国家局系统的数据对接,使得上海旅游团队的数据顺利上报至国家局系统,保障“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的成功试点,并为该系统在其他各省市的试点与推广总结经验,以利于系统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二)电子合同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推广

从上海市旅游局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我们将在目前出境、入境、国内三大系统已经成功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旅游电子合同监管系统,通过电

子合同的监管,更加有效地监管旅行社的行为,保障游客的利益,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从而进一步提升上海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三)实现各区、长三角等的互联互通

考虑旅游业务的复杂性,为切实加强对旅行社业务行为的监控,最好能实现跨区域的联动,尤其是业务往来密切的区域,如长三角地区。位于长三角的江、浙、沪三地均为经济发达、旅游业兴旺的地区,区域之间的旅游业务往来密切,如能实现数据互通,将能更加有效地实现行业监管,并惠及各方。

6.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六

单 位:姓 名:日 期:

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运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说现已成为探索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科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如何根据科学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幼儿实行有效的科学教育,我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在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和形成良好行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手段运用与目标培养达到和谐、高效。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的限制,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获得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因此,我们从兴趣入手,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投影、电脑、动画等电教手段,使科学知识浅显易懂。让幼儿获得不易亲身感知或接触的经验,并将不能感知的事物放大、再现、模拟演示有关重要的过程。

如:在科学活动《胎生和卵生》时,我跟小朋友一起观看了课件,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小鸡是怎样出生的。而小狗宝宝是怎样出生的,我们通过对不同动物出生方式的比较,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得出结果。同时再次观察一些其他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是怎样的,从而进行归类总结,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小朋友们看着看着,手舞足蹈起来。

还有在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中,用多媒体技术将食物从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及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的名称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看着吃的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幼儿有了一种奇妙的感受。这种感知,激发了幼儿对人体的探索愿望,让幼儿第一次这么关注自己的身体,并纷纷回家讲给父母听,科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还如在大班数学“美丽的花环”活动中,我将抽象枯燥的排序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参加小动物的舞会贯穿始终。通过不同小动物为春姑娘做花环,表演节目,送花环等形式,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花环不同的排列方式,这色彩丰富、富于变化的有序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兴趣调动的同时认知了不同的排序方法。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科学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 有了对科学所持的正确态度,就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需要一定的过程。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可在范例、榜样的作用下,通过大量的行为练习,帮助其良好行为的形成。电教手段中的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的有机结合可以加速良好行为的形成。可将幼儿生活、游戏中一些正确的行为展现给幼儿。如在本期在我班开展的多元智能教育中科学领域中要教育幼儿形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幼儿看到录像中的小朋友在吃饭时不挑食、荤素搭配;长得非常好,于是他们各自也怀着“我也可以这样做”的愿望,向他们学习正确的行为。教师的鼓励、评价、加上经过集体的练习、参与、从改变群体行为习惯入手,加速了良好行为的形成。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载体,为幼儿园科学教育带来了生机,而当它与其他传统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结构时,则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优化教育技术的过程。在中班“预防龋齿”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看动画资料片“小红脸”和“小蓝脸”,形象的媒体再现了细菌如何侵蚀牙齿,使小朋友知道龋齿的危害;然后又启发幼儿谈论生活中的经验,说说小细菌的危害,然后进行操作、练习、在音乐的伴奏下,大家一起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最后大家讨论怎样保护牙齿,不让小细菌来破坏它。在短短的30分钟内,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使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学习了正确的行为。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1.主动性原则: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应置幼儿与活动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始终自由主动地参与活动。

2、体验性原则:所谓体验,即通过自身实践去认识事物;体验学习就是让幼儿主体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科学教育中的情境创设应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实际,有利于幼儿自主地进行尝试。

3、扩展性原则:现代多媒体技术构建的科学教育情境资源应具备知识面宽、内容丰富等特点,要能给幼儿留有发散思维的空间,以利于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

(二)加强教师的能力训练。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优势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要在幼儿园广泛推广这种教学手段,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还必须解决一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必须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作为前提。我所在的幼儿园是市一级示范园,我园配置了电脑、大屏幕投影仪、数码摄像机等一系列设备,还有一个专门的多媒体教室,这是区里和园领导的重视。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有着非常有利的先决条件。我们也很珍惜。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的在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方面的水平还参差不齐,所以,作为教师,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达到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我想,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多媒体教学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7.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七

1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绍

1.1 虚拟实验技术的应用

虚拟实验技术的开发就是希望能够全部或部分代替真实的实验, 仿真度越高越好。如《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我们就可以开发网上机械设计基础陈列室、虚拟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视频齿轮加工、运用edrawing插件虚拟减速器拆装等虚拟实验。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虚拟实验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快地更新实验内容, 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例如我们在教学生学习数控车、铣加工时, 首先让学生在仿真软件进行虚拟练习。这样既解决了机床设备不足的问题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真实的认识, 为上机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1.2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 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课本内容以文字和二维图像为主, 学生容易感觉枯燥乏味, 而在课堂中加入多媒体课件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目前,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主要有Powerpoint和Authorware。在多媒体课件中不仅有文字和图像, 还可以插入声音、视频、动画等, 而这些对学生的吸引力大, 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时, 有些机械结构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工厂实物或教具而了解, 但是受实物内部结构的限制, 不可能一一拆分, 所能有些我们只能看到外面, 看不到里面, 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它的内部结构生动展示出来, 变难为易, 变静为动,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科学的认识。但是, 如果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 只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内容搬到课件, 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新的东西, 体现不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那就自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有如果把所有的课程都用多媒体来上, 那也是没有必要的。合理地、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1.3 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学手段

网络信息技术给高职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和交互性有效平台和工具。开放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学能突破教学环境的时空限制,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2]。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 教师要用有限的时间把课程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 有时候就讲得比较仓促, 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网络来解决。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设课程网站, 除了放上电子教案外, 还可以列出参考资料、习题、实训项目等。现在在网络上已经有很多的精品课程网站,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 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来进行学习。同时在网站上还可以链接一些和课程有关的网站, 如中国机械网、中国模具网、CAD技术应用网站和一些专业论坛。

2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的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了几百年, 其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过程机械, 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差甚远, 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运而生。但是如何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教学效果呢?

2.1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 教师通常站在电脑前, 视线在电脑和大屏幕之间切换, 忙着操作多媒体课件, 传统教学中的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变少, 从而对学生的课堂反应不能很好地把握, 不能及时地转化教学思路。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 要及时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留有适当的时间, 给学生思考或提问, 在讲解难点或重点时, 采取个别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和讲解,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课堂主体作用。

2.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 一门课程从头到底不可能只选用一种教学手段, 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 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来上, 这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运用传统的黑板板书通常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对一些应用性较强如机械制图中的模型结构等, 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般了解的, 不做掌握要求的内容, 教师可以把它放在校园网上, 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学习, 这样可以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放在教学难点或重点上, 加深了学生对难点或重点的理解。

2.3 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由于减少了上课板书的时间, 从而使得课程的信息量陡然变多, 讲课的速度也变得快很多, 这样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点也多了很多, 但同时, 学生失去了与教师板书同步记笔记的时间, 往往在听课和记笔记之间徘徊, 这样不但课没有听好, 笔记记不好, 思维也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 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从而出现疲劳, 思想不集中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做到张弛有度, 课堂气氛相对轻松, 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行的保障措施

3.1 贯彻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种教学方法, 而不是现代化教学本身。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从思想上能够认识到现代化教学, 才能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真正发挥作用, 做到形式与内容不脱节。同时还要与时俱进, 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改变以及知识的更新, 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手段。

3.2 硬件建设

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专用机房, 教师专用机房和工作室的建立, 速度快、容量大的校园网系统, 虚拟实验技术开发软件的购置等, 这些都为有效保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行提供了硬件保证。

3.3 软件建设

组织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 对教师开发的虚拟实验技术或者多媒体课件进行评比, 对作品优秀的进行表彰。同时学院还可以配有专项研究经费, 用来支持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它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网络等于一体, 可以生动有效地阐述或表达课程内容, 但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方面, 不可能取代教学过程中的全部环节, 只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才能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付淼鑫.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5, (3) :6-7.

8.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八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小学欲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98-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升的方法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要想充分提升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要结合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构建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但是徒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支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相互结合,彼此进行搭配,来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视野,形成正确的语文视角,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价值观。在教学发展认识的今天,学生梦想发展的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而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仅影响语文的学科属性,也影响孩子梦想结构搭配的社会价值,要让孩子充分树立自己的价值梦想,找寻自己人生的真谛,在语文课学习的过程中体味自身的价值,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结合于信息技术资源的倾斜,在打造信息智慧化教学的课堂的前提下,结合于学生梦想的特点打造立体化的语文兴趣学习小组,全面的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升学生的语文价值认识。依据学生们的梦想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对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的总结和优化,找出各个孩子的梦想取向的具体方面,对孩子自我梦想的树立加以深化指导,给出具体的发展前景,充分激发孩子为梦想奋斗的动力。同时依据优化的课堂的组织结构,具体分析出同班级孩子们梦想树立的共同点,找出实际的联系,确定学生梦想发展的方向,以此让孩子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追寻自己梦想,打造一种良好的班级语文乐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彼此互助学习,形成正确的语文价值观念。

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方式

现代形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主要在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运用。除了学科自身的发展与发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外,相对于教育来说促进其教育形式的产生是促进教学理念有效发扬和教育形式创新的关键点所在。但是要保持其适当规模教育形式的产生除了有重要的资金投入外还在于教育者教育思想的转变,换言之就是语文教育的传承者提高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自身的教育态度,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教学水平,所谓教师的视野格局决定着学习某学科所付出正规兴趣的比例,教师不具备完善系统的教学视野格局,如何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的基本学习热情呢?语文素质化课堂的构建除了搭配先进的教学理念外,还要注重基本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基本的语言教学逻辑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形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教学素质的提升。在基础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思感化教育,促进时间教育的普适性增强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是在难以企及的纯正实践逻辑方面做好价值观的教学也只是基础性铺垫;是基本教育理念的达标而已,要想建立真正的课堂格局必须满足于学生学习的基本需要,从学生心理认知的基本逻辑出发,帮助学生获得现实的学习情感体验,满足于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的塑造和多元情感化学习心理机制的形成。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突出信息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所谓的信息化教学就是要结合信息化的产品和信息化知识传授的方式来突出高效率的个性化课堂教学体系,具体的实现方式要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教学数据为主要依托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一个立体化的课堂。素质化课堂教学模式还要突出一个个性化教学方式,就是要结合信息教学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可以制作个性化的教学ppt课件和动画视频短片的制作来完善个性化学习引导机制,根据信息多媒体集中化的个性教学方式的应用来突显视频信息教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原理,确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对全班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层次划分,针对在课堂学生的实际变现和知识的实际接收能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计划,做好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讲解工作和实际学习情况调查,为每一个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学习排忧解难。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素质水平,打造班级体的课堂体验模式,选择不同的知识讲解方法让学生来进行实际选择,选取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知识,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知识接收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于课堂的知识难点解释模式,做好学生的知识讲解工作,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知识体验,改变教学方式,提升班集体的素质水平。依据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实现和信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打造智慧型语文课堂,用三维图像,知识原理分析图像和电影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结合于学生成长的需要,选择优质的内容进行课堂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和语文的实际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认知逻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主要来源于现代信息教学方法的使用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应用,结合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建立立体化的语文知识学习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9.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九

2、电视或投影仪的媒体教学手段

不论是采用电视和投影仪,其取得的效果差不多,所以都有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的把电脑的操作界面在电视或投影仪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像看电视或电影形式来观看老师的电脑操作过程,让课堂更为生动。老师也不需要像以上方法样,要分组给学生授课,从而大大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

缺点:图像不够清晰,甚至摸糊。由于是全班学生观看一个电视或一个屏幕,加上图像又不太晰,故在界面的直观性大有不足。

3、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系统

优点:可将教师的电脑操作时实过程传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器,学生只需看自己电脑的显示器就行了,这样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操作过程的可视化。也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从而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的辅导时间。

缺点:比前两者都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由于更现代化、可视化教学更为直观,所以容易让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容易认为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也无形因“现代化”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论:多媒休软件网络教学系统是很能适应教学的基本需求,加以稍微的缺点刻服,可取得比前二者教学手段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占主导,现代教学技术还远没实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向前走好,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更重要。目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者毕竟是少数,只有观摩课上有所应用,平时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并不多。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10.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篇十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作文教学不再是坐在教室里想象大海的宽广,群山的巍峨;也不再是单单去讨论一个人的事迹是否值得一写。我们可以借助视频素材去了解学生视线以外的世界,可以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现如画的美景,还可以借助范文去引导学生去写作。比如:我前几天讲了《列夫.托尔斯泰》课文描写一位伟人独特的外貌,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随后,我就上了一堂《怎样进行外貌描写》的作文课,课件中,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图片,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了冲击,每一张图片还设计了优差两方面的对比描写,尤其是课件中那一篇篇文笔独特的优秀作文,给学生以全新的精神享受。如果我们自己去找这些范文,也许找不到,也许要花大量的时间。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方便的优质资源,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十一

一、明确学科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声乐教学的特点是有较强的抽象性,主要靠人的感觉、听觉、意想等因素来获得对声音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声像技术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歌曲的主题,制作出形象性较强的多媒体课件,配上教师形象的比喻、正确的示范,使难懂的、不易理解的声乐学习内容变得直观而清晰,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具体做法

经过几年对课件的设计制作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逐步对声乐教学课件的制作有了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中用CAI课件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解人体的发声器官及构造,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具体视见的人体的结构及器官,通过现代技术的处理,使之直观明了,轻松地让同学们了解了传统声乐教学上无法做到的空间概念。在聆听声音演唱的同时,运用photoshop配上与之内容相近的图片或图像,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去美的享受的同时,更有益于对歌唱技巧的掌握。在欣赏歌曲时运用滚动的字幕推出歌词,配之以生动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了教学内容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根据教学实际,巧用电教手段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来定。作为声乐教师,本身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声乐教学主要是技能技巧的訓练,适当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巧用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拥有广阔的音乐想象空间,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丰富学生的感受能力,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而有活力,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依据课堂的实际需要而巧做课件,切勿生搬硬套,画蛇添足。

总的来说,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是声乐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歌唱。

1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十二

在现代教学手段下进行体育教学, 就是借助互联网, 运用多媒体, 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平台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落实新课改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运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力量是无穷的。现代的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具有浓厚兴趣, 我们就充分利用学生对多媒体网络的爱好, 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枯燥无味, 导致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体育课堂, 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 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会精神百倍、劲头十足、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 在进行篮球教学时, 教师先播放一段NBA的精彩片断, 学生看了录像后, 兴奋因子已被激活, 他们已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就能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较好的发挥。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中, 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 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 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真厉害!”等激励性语言或带有大拇指、五星、卡通人物等图案, 使学生兴趣盎然, 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 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多想想”、“你能行”, 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 不断愉悦身心, 及时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 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育要淡化技能, 但淡化技能并不是取消技能。“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 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 无水之源, 就会失去体育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 我们把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

例如跳远教学, 其教学问题为教师示范动作过快, 不能做成分解动作, 并且示范次数有限, 不能使每名学生都观察仔细, 掌握动作要领。如何把这一整套的动作分解再现, 使一闪而过的细节动作, 清晰、准确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使他们很快掌握这一动作技巧呢?运用Flash做成的跳远课件进行授课, 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 通过课件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 学会的可以进行练习, 不会的学生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 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 (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 提醒学生注意) 。这样形象地解决了重点、难点, 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 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电视台转播奥运会节目时, 我们可以把一些重大赛事录制下来, 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为学生播放, 让学生感受我中华健儿为祖国荣誉努力拼搏的热血场面, 以此来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可插上一些运动员训练的场面, 让学生了解一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 他的训练生活是多么的艰苦, 不仅要流汗, 甚至要流血, 这些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作后盾。教育学生做任何事必须要有毅力、有恒心, 且不怕苦、不怕累, 自始至终地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比赛向学生介绍体育运动的力量美和形态美,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13.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十三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练习指导法等组织教学。理论实践并进,“教、学、做”三位一体。注意结合校内外典型案例进行制图现场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受到工程实践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加强直观性教学。合理利用模型、教具、挂图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生产实际,以实际设备项目引导教学,使学生对其功能了解透彻,结构认识清楚,从而抓住工程内容学习的本质。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在校内、外为学生创造较多的模拟和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规律和方法,感受企业文化,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以适应学生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多采用讨论、示范、启发等教学方法以用于各种教学内容的不同学习阶段。使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思维活跃,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学习并进行探索创新,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其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保留“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录相教学、计算机作图、现场测绘指导、现场读图与应用指导等手段。特别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网络学习辅导与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及网络辅助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我校制图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任课教师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此手段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实物与视图之间的关系,帮助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1、学校建有先进的校园网,连至教室、机房、图书馆、办公室,并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相联;

2、学校建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有20个容纳90人和4个容纳250人的多媒体教室,在网络中心可实时检测了解所有教室使用情况;

3、机电系建有两个专用的CAD实训室,每台机器均与Internet网相联,并通过局域网与教师机相联,教学中师生可以互动交流。课余学生可以随时到该实训室上网进行制图在线学习训练。

14.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四

信阳市第四高级中学 侯晓静

摘要: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关键词:电教手段、数学建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正在逐步退出“三尺讲台”,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步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若科学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事实上,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不明确解题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我以为,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有效地达到该目的。

一、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特别是习题课教学,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融景于图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有意识的情景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重点强化数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教学方法的总结,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大大提高了课 1

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电教手段,便于创造教学情境,加强能力培养。

在立体几何的多面体,旋转体教学和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情境是探索,思考和构建更有效,老师的引导应与设置的数学情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适时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通过精心设置的情境,让学生在讲座中把问题逐步深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形成概念,探索规律,纠正错误,完善认识,优化认识结构,对此,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若注重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规律,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适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的结合,这样,才能适应高考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教学情境,如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变静态为动态,画出题中的图形及运动过程图,运用视频输入放大画面,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整体性,有序性和深刻性。

空间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立体几何数学能力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在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三.运用电教手段,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教学过程。

解决实际应用题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而解决应用题可以考察学生的潜能和应变能力,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复核高校选才和中学进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老师应把应用题中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分析落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构建出数学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在平时应设计简单的实验,再进一步运用电教手段,设计模拟再现其实际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构建出数学模型,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愉快和谐心境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 2

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这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

1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十五

1. 运用PP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出示图片、展示文字

直观形象、能进行微观模拟、能展示图片, 是PPT的显著优点.将这一优点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 不仅可以快捷高效地呈现大量信息, 还可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思维过程, 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非常喜欢在课前花些精力制作PPT演示文稿, 使其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化学教学中, PPT主要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用来展示图片, 二是用来出示文字.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 可以创设情景、介绍化学发展的历史及化学知识, 如, 使用PPT出示燃烧的酒精灯、消防队员扑灭森林大火等情景图片, 让学生思考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在音乐的伴奏下用PPT出示美丽的水资源图片和被污染的河水以及干旱的土地图片, 在视觉上给学生造成一定冲击, 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产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2. 运用视频播放相关片断, 创设教学情景,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视频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逐渐得到化学教师的青睐并在化学课堂上屡屡闪亮登场、崭露头角.笔者在课堂上使用的视频主要是与化学有关的科教视频, 诸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视新闻、电影视频等, 有时笔者也亲自制作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笔者深深体会到使用视频能迅速牵引学生的目光, 调动学生的感官, 在视觉、听觉及心理上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受和震撼.如, 一位在教学“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章中的某节内容, 笔者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了课前录制的镜头———用传统方法蒸馒头的过程, 以此创设教学情景, 水到渠成地引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 强化了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的意识.可见, 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注重将化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要善于通过丰富的实物、录像、图片的展示, 来引导、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敏于感悟、积极思考,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与运用.这样,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强烈的期待中探求新知.

3. 运用Flash、投影仪等其他教育技术手段, 再现微观过程, 提高教学实效

笔者除了让PPT、视频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之外, 有时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使用Flash、投影仪、数码相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Flash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微观过程, 如, 酸碱中和反应、Na Cl溶解、洗涤剂乳化、蔗糖溶解, 等微观过程, 都可使用Flash播放.使用投影仪可以就地取材, 投放学生撰写的实验探究报告, 展示学生思考的结果, 供其他学生参考、借鉴和讨论.

二、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综合性原则

教师应学会综合运用不同教育技术手段及传统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技术手段来呈现相应教学资源, 根据各种教育技术手段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科学合理地使用.PPT在呈现教学情景、教学素材、拓展资源、学生活动任务提示信息、映示相关数据等方面固然有很强大的作用, 但某些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仍离不开教师适时的板书.如, 关于实验结论、习题的讲解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需要学生来理解与攻克的重点内容, 可以在黑板上的醒目位置进行板书;关于学生的发言和讨论要点等反映学生思维过程和观点的内容, 则可在黑板的两边随时记录下来.

2. 适度性原则

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应讲究适度性, 过与不及皆不好.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 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 反应过程太快或太慢的实验, 或由于学校条件限制而不能进行的实验, 等.面对这样的实验, 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使用视频和Flash课件模拟再现.但绝对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而将所有的实验都用视频或者Flash来“代劳”, 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一定要由教师进行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否则, 学生的实验技能就得不到有效培养与提升.

3. 实效性原则

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应追求实效, 有效突破教学重点, 攻克教学难点, 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成为一种奢侈与浪费.例如, 笔者在讲授“认识分子并用符号表示”相关内容时, 运用课件展示了水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甲烷分子的实物模型, 变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及个数, 借此促进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接下来, 又通过板书示范教给学生用化学式表示分子的方法;在总结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时, 又运用课件, 通过展示与对比, 提高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注意力, 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参考文献

16.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十六

笔者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化学课堂中应用的最佳模式应为“情境——探究”模式,基于课堂的“情境——探究”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形成创意)、实践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这种模式适用于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今年十月份,笔者参加了青岛参赛的省级优质课评比活动并在学校同仁的大力帮助下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在参赛前我们精心准备了两节课,其中一节叫做《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笔者根据自己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整合方法的理解、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和化学学科课程教材的分析,在进行“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学中应用“情境——探究”模式巧妙地将CAI课件、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化学课程进行整合。

下面介绍一下整合时“情境——探究”模式的具体运用,借以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化运用。

1.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像画面——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即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主要表现在好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建构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笔者采用Powerpoint为基准,在某些内容处插入影片、Flash动画和声音等,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一些问题。在引入这一课题时用一场有趣的小动画(顺便提一下,这场小动画纯粹是笔者用Powerpoint2003版本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动画的内容为:小新痛苦地叫到:“哎哟,疼死人了,痒死了,被蜜蜂蛰了可真难受。”这时候画面上跳跃出了一块肥皂先生同时伴音:“让我来帮你消除痛苦吧,涂点我纳爱斯的肥皂液就不会那么疼那么痒啦!”纳爱斯何出此言?……在学生进入了以上的画面情境和故事情境时就会思考一些与这堂课的内容相关的一些问题——为什么涂肥皂液可以缓解痒痛的感觉呢?此时他们的思考可能非常地不成熟,很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

2.CAI课件幻灯片抛砖引玉——实践探索

实践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思想品德。

在教材一开始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是否就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请学生设计一个更好的方案检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到底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此时如果单纯的靠学生来设计的话未免有些难为他们,因为这是他们接触酸碱性物质的第二节课,如果此时用大屏幕展示出设计时可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就可以给学生一定程度的提示,使教师在不费口舌的情况下就使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至于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优化了课堂效果。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要对学生的设计方案予以评价反馈,从中选出最优者再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这时CAI课件又可以一显身手,在课前教师应预计学生可能设计的几种方案,然后打在一张幻灯片上,在学生们分别陈述完自己的设计之后,将几种方案展示在大屏幕上供学生们自我比较评价。这样比单纯地用耳朵听完之后再回忆让学生轻松了许多,而且印象更加深刻。在选出最佳方案之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调动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爱动手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共同点,他们做得不好只能怪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恰如其分地引导指点和鼓励!)。这是传统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我们只是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3.Flash动画模拟微观世界,变抽象为具体——意义建构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

离本节课的核心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和”还没有出现在课堂上,不过是时候了!接下来大屏幕展示幻灯片上酸碱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以辅助教师提出问题:“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中性)?为什么氢氧化钠的碱性和盐酸的酸性都消失了呢?它们反应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会重现本节课的课题,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讲述这一重难点时,采用了一个用flash制作的动画,动画的主题是: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微观反应原理。动画体现的变化在于:盐酸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H+和Cl-,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OH-和Na+,而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只剩下Na+和Cl-在自由地移动,H+和OH-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分子(H2O)。从动画展示的微观世界中走出来,学生不难完成学案上的填空。学生通过动画看到了酸碱的微观反应,印象深刻,加深了对中和反应原理这一重难点的理解,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比拟的。

4.学案课件巧结合——反思评价

学习是反思的,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它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也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引导学生反思的方法是灵活的,比如在本节课的尾声只要引导学生反思刚才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应用,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习了中和反应及其实质后再让学生思考小新的奇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学习解决了课题引入时情境中的问题。接下来的中和反应应用环节中还可以从电视广告中截取一段胃药——斯达舒的广告视频并结合教师的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此时学生的思考已经非常成熟,答案脱口而出,同时证实了在媒体手段的辅助下教学效果显著。接下来可以接着利用幻灯片完成“谁来帮帮他们”,这也充分利用了媒体手段来代替传统教学中的枯燥的文字叙述。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对自己知识的肯定,并在内心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案结束本节课的探究。

5.使用媒体教学引发的思考——论得失

媒体手段对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者上面的叙述中也得以了充分的体现,笔者结合平时的摸索可以总结为具体以下几个方面: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1)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2)诱发学生学习兴趣;(3)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4)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5)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投入到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中来。但有些教育者夸大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性手段的作用,盲目地认为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教师的现代性,这势必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在此提出几点不恰当使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可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1)牵强地选取材料来制作课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不利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2)过多地运用多媒体会使教师的作用向不良的方向转变;(3)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4)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人教版5年级数学教案下一篇:《最后的獒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