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反思

2024-09-25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反思(11篇)

1.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反思 篇一

经验+反思=成长

-----初中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再教20年,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遍的重复”他同时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一种态度,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是当前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保持主动学习、反思的态度去参加这次难得的研修,一点点揣摩同仁的每一句话,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师的发言,认真思考每一项研修内容,并与自己的教学经验联系,思维驰骋、观点碰撞,智慧加盟,我们才会体验研修的快乐,获得教育的真谛。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踏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之路,我们才能真正健康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八(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徐亚和常金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 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投影准备好?” 关鹏和石畅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关鹏和石畅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 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八(3)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八(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3、沟通心灵,为了更好

为了体现民主、平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他们写好后,我给予了总结和整理,学生的心声如下:“具有幽默感,和蔼可亲,走进学生的生活,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朋友。学生需要鼓励,不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给学生留面子,不乱发脾气,不使用武力,不体罚学生,不使学 生产生恐惧心理,不要动不动找家长,不要每天都板着脸,不要让我们总学习,不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以理服人,应该用心去了解学生,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善良、有爱心,人品好,像《十八岁的天空》中的古越涛一样,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耐心帮我们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和同学交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鼓励。课上是师生,课下如朋友,双方以诚相待。”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历史教学服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所以我把学生的心声放在办公桌玻璃板下面,每天都看一遍,以便使自己做得更好。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2.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反思 篇二

钟表、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钟表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体验。

{片断一}

师: 请学生们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发现的秘密说给同桌听好吗?

全班交流学习.

生1:钟面上有三根针,12个数。

生2:上面还有很多格子。

师: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这三根针有什么不同呢?

生3: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生4:有的走得慢,有的走得快。

生5: 最短的是时针,长一点是分针,跑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对,它们就像三兄弟,你追我赶做游戏。最粗最短的是时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另外一根就是分针。

师:(指着钟面)钟面上还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圈是一小时。我们看时间时,一般只看时针和分针就行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反思}数学学习是发现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钟表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钟面里有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钟表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具体中认知,然后再给学生钟面各部分的名称,就可谓是愤悱之余,水到渠成了.这样设计,学生不仅初步感知了钟表,同时也激起了良好的探究欲望.

{片断二}

师[拿着模型钟]:我想在钟面上拨出3时,谁来教教我?

生[非常涌跃]:我来教教你.

师:你来吧!

生:{ 高兴的}拨出3时,但是他是反向拨的.

师:大家看了“小老师”的操作,有什么话要讲吗?

生1: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可是说不出原因.

生2:好象方向拨反了.

生1:对!方向反了!

师:是吗?那你们仔细观察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是按什么方向走的呢?

生 :噢 我知道了 {正确拨出3时}

学生互动:两人一组,一个拨一个说.

师:你们在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谁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

生3:分针都指着12.

生4:时针正对着一个数.

师:你们再相互交流一下,看谁能说的更完整.

生5: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高兴地]:说得真完整!来!和老师拥抱一个!

师生互动

1 师拨一时刻

生抢读这一时刻

2 生拨一时刻 师看读这一时刻

课件出示一个表示3:00的电子钟.

师:刚才你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请你们再看看这是什么?

生1:(抢着说)我知道,是电子钟,它也可以表示时间。

师:对,这是电子钟。仔细看看它又有什么不同?

生3:它是用数字表示时间的。

师: 这个电子钟表示几时你知道吗?

生6: 也是三时.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 妈妈教我的.

生3: 前面是数字3,点的后面还有两个0.

师: 真了不起,看电子钟时,中间两点的后面如果是两个0,那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学生活动)让学生翻开课本,说说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再在书上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反思}在这看似“浪费时间”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信息,同时感受到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交流中,老师由“教”变“引”,学生由“学”变“玩”,从特殊到一般,从而自主归纳出认整时的方法。

点评与拓展

1.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活力。首先是内容的开放。教师提供一些来自生活实际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其次探究活动过程是开放的。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创造性的火花时时闪现。

2.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动得多,学生动的少,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更别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了。在本案例中,教师着力于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最为显著的是片断二中,学生教老师拨钟表,师生互相拨读钟表等活动设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的双边、多边活动,不仅自主建构了认整时的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使课堂教学达到了活而不乱的教学效果。

3.注重生活知识数学化的探讨。

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经验反思 篇三

【关键词】生物教学;误区;对策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为使生物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认真反思了当前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探究教学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过于程序化

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方面:(1)探究点偏离;(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4)学生实验=探究式学习。探究教学出现程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显得匆忙,学生像游客走马观花,未能收到应有的探究教学效果。

对策:因地制宜,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尽量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备课时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课时应注意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

误区二: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组织,效率较低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能看到教师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从组织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组合作却很少。反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观念有误,似乎为了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再加上合作学习内容的难易度较难把握等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活动显得比较生硬而肤浅,成为了一种摆设,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对策:强调对合作学习组织的训练,重视提高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要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合作交流习惯的养成,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将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形成一种默契。训练时应坚持“由易而难,由意识到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误区三:强调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忽视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的关系

新课改中的教学往往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我们也更多地把多媒体的使用看作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的标志。教师期望学生按课件的设想去从事学习活动、回答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结果,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叫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对策:要尽快更新教学理念,我们知道,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交往中情感的交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电脑是无能为力的。有许多知识需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不是靠用电脑就能解决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时,要使用在常规教学设法实现的效果上,要在关键点上起到恰到好处的注释或再现的作用,要避免代替板书、只是让学生觉得新鲜热闹的弊病,要避免取代教师的职能。

误区四:师生交流缺乏思维深度,流于形式

师生交流就是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为了追求“应声如雷”、“举手如林”这样一种虚假的活跃,把提问变成简单化、庸俗化,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殊不知,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是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是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之目的,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未能建立科學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对策: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内化新理念,勇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探究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学的成功案例。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2]左雄.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M].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3]唐一鸣.物理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4.学习太谷经验过关课活动教学反思 篇四

总堡学校马登雄

《我们的母亲河》是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中的第一课《我们的母亲河》。在认真阅读教材后,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道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市等地理常识。知道长江、黄河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知道母亲河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2、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长江、黄河概况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在交流与讨论中加深对母亲河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关注,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思路拟订为“欣赏歌曲、导入新课——自主探究,走近母亲河——巩固内化,歌唱母亲河——交流讨论,保护母亲河”,努力营造和谐自主发展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完本节课后我有如下感受:

1、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是一个以地理知识为主的单元。地理是儿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儿童需要通过地理知识来建立自身的空间感,了解自己生活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因此在《我们的母亲河》的教学中,多次出现地图(中国行政区地图;长江、黄河流域图;长江、黄河水电枢纽图等)引导学生读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地图中表达的与本主题相关的信息。既有老师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又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2、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倡导以儿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重视利用儿童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进行教学,以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着力于将地理教学同儿童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生活在黄河边上,非常熟悉黄河的相关资源的实际,让学生围绕“黄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展开讨论,使学生很容易的就感受到了江与人的关系,是黄河养育了我们,我们离不开黄河。对母亲河的热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3、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的活水,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具有时代气息,使教材“活”了起来。比如:播放课件:黄河受到污染的画面。播放生活中真实情景,引导学生感知母亲河遭破坏的情况,生动直观,使单调的说教感性化,使教学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情感。

5.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反思 篇五

2020年教师网上教学经验分享及反思1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着全国人民的一切行动,当然更包括上亿的中国学生,各地纷纷出台了“停课不停学”的一系列措施,我校也针对各级学生进行了网上授课,我也承担了高三数学一部分学生的数学科网上授课工作。

一接到任务时,内心是很慌乱的,平时对于电脑的操作仅限于浏览个网页或者简单地制作几张PPT,生怕完不成学校下达的任务,更何况高三学生面临高考,身心有更大的压力所以在测试平台的时候,账号和密码输入了好几次都是错误的,不得不一次次求助于同事,感谢他们的耐心解答终于掌握了网上授课的方法。

正月初七,我的第一次网上授课,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后,屏幕上显示一个个学生也登录上了,我就开始上课了,在问候了同学们以后,我开始讲解寒假作业的内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讲解,并不是让学生回答,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和回答正确的同学给出鼓励,学生的反应非常活跃,由于第一次网上授课,所以在准备上有些不充分,平台也有些卡,学校的老师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很快网络又很顺畅了。

前几天由于不是特别熟悉,所以都是到学校上课,熟悉了以后,我又在家给学生上课,通过平台给学生们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上课时讲解这些疑难问题……

学生马上面临高考,由于不能到学校学习,不免有些紧张,我在讲课时也指出这些,让学生一定要充满信心,全国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谁的学习效率高,谁就能笑到最后,在高考中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每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尽心尽力,让每个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高考,迎接高考,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算是针对这次疫情能够做到的。

随着我省疫情的一天天好转,与学生相聚在课堂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期待每个同学经过这个特殊的“假期”,变得更加懂事,更懂得珍惜,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2020年教师网上教学经验分享及反思2

前几天,在微信群里有家长吐槽,晒出了家中念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寒假作业图——一天中要完成的仅语文一门学科就有5项作业,听、说、读、写、背一样都没落下,并要求家长督促,按时完成。孩子对妈妈抱怨道:“这是啥新年嘛!说好的出游计划取消了,还没开学就有作业了!”解读这一信息,不难看出,在疫情“兵临城下”的现在,在广大民众对疫情心理负担普遍较重的情况下,已经有一些学校在悄然给学生施加学业负担了,而压给学生的各科作业带来的实际作用是:家长烦,学生怨!并且,从微信群跟帖,以及一直以来教育竞争“剧场效应”特点判断,上述这种情况并非孤例。

时下,正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疫情当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认真做到“宅”“戴”“洗”三字经,以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同时,教育部发文延迟开学,以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便是教育系统应对疫情的不二之策。然而,不知何故,在原本正常的开学时间尚未到来之际,“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离校不离教”的口号声已经渐次响起,并且迅速升温。社会上许多网络教育机构以强大的心理攻势,敲打着心存焦虑的家长,鼓动家长抓紧给孩子添置在线课程;一些地方和学校或许是出于教育者的责任心,抑或是出于考试竞争的种种原因,担心学生长期宅在家中可能荒废学业,降低成绩排名,而让教师早早准备配合网络教学,抓紧对学生学业的督促辅导。于是乎,“停课不停学”的口号一经喊出,一不小心便成了某些商家的难得商机,也成了某些地方和学校企图在考试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的良机。

还是先来看一下现实生活吧。其实,在疫情总体得到控制,但仍不容乐观大意的当下,家长们大多是“宅”而无“闲”的,更不用说还有无数家长每天不知疲惫地奋战在抗疫工作一线,连家庭生活都照顾不到,更何谈督促孩子的“作业”?而对于孩子而言,由于疫情的原因,这个特殊的冬天,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和条件。如果此时,在他们的寒假原本已经过得足够枯燥乏味,想要透一口气的时候,再让他们“宅”在家里整天忙碌着在线看直播上课、刷题做作业的话,其精神状态的郁闷和不适是可以预料的。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放大格局,站在儿童的立场,从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视角,完整正确地理解“停课不停学”的策略部署。应当积极引导家长和孩子向生活学习,把正在进行的这场全民动员抗击病疫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成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帮助孩子积极地参与生活,乐观地面对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让孩子懂一点责任担当,学一种科学精神,会一些闲暇本领。这应该是“停课不停学”的真正含义所在。

窃以为,那种一味让学生在线上课与刷题,甚至规定教师、家长和学生每天在线打卡的做法,其实是对“停课不停学”的曲解甚至歪解。尤其一些社会在线教育机构,实在应以全民抗疫的大局为重,积极利用自身的网络平台优势,为优化亿万家庭的宅居生活,提升全民休闲生活质量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切勿将疫情当商机或是噱头,为一己一时之利而误导了家长,伤害了孩子。

近日,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披着“停课不停学”外衣的变相补课行为,明确规定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并要求学校和家长在防控疫情严峻形势下,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各培训机构也要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期待教育部的这些意见能在各地真正落实到位,以避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日里,引发另一种教育的“疫情”!须慎之又慎之。

2020年教师网上教学经验分享及反思3

受疫情影响,我市教科局统一组织了网络直播课程,学校统一安排了教师在线的辅导、巩固直播。我们初二历史教师积极学习,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开始了直播教学工作。现将前一段时间网络授课工作总结如下,以期更好更高效地完成教书育人工作。

一、积极学习,快速适应网课教师角色

接通知后,我们历史教师积极学习市区钉钉直播视频培训课程。下载直播软件,试着演示;遇到问题,相互交流;咨询学校计算机教师;学习年级组搜集的直播补充知识------我们尽力把所有流程疏通好掌握好,争取具体授课时万无一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所有教师基本上已经掌握网络授课的一系列知识和操作技巧。

二、规范流程,力求网络教学务实高效

(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内做好笔记。

(2)根据市区课表,于课前5分钟左右转发市区直播课链接,并督促学生上课,对于迟到、早退学生及时信息提醒。当然,我们教师也全程参与市区直播学习。

(3)市区直播后,我们自己的主要工作是“跟进巩固基础知识,通过练习加强能力培养”。这些练习都需要我们提前精心准备好、规划好。

(4)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从而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三、发现问题,交流解决办法

对于学生上课中的迟到、早退,作业中的不交应付问题,我们教师进行讨论交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重点提醒,课中点名,电话会议、家校及时沟通等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办法。通过这些集思广益的措施,学生中的不良情况得到了好转。

四、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尽管我们教师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我们的网络教学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123、124班能及时报到的学生一般有38人左右,仍有4、5名学生不能及时报到甚至缺勤。布置的作业虽然少,但一个班每次总有4、5名学生就是不交。这些后进学生自觉性太差,无家长监管就不按时上线学习,或者中途离开,甚至个别学生不服家长管教,还有的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等等。但我们会克服困难,竭尽所能做好在线教学工作。

2020年教师网上教学经验分享及反思4

为了抗击疫情,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校组织老师们进行了线上教学。现将两周多以来的线上教学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道德与法治现在还进行下册新课。受设备和网速等因素的影响,一节课只能上一个知识点,进度较慢。

二、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全员上课,上课点名查学生到课情况,上课中间会不定时点名提问,结束时还会再次查到课情况,尽管反复强调课堂纪律,但总有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上课,还有1—2个学生甚至不上课。

三、课后会利用钉钉家校本给学生布置几个填空题或完成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为了保证作业能够按时完成,每天利用钉钉的家校本的提醒家长功能多次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就昨天的作业检查情况来看,118班40人,完成36人。116班36人,完成32人。

网上教学是抗击疫情期间让学生有效学习的最有效的办法,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相信只要家长们认真配合督促,学生们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2020年教师网上教学经验分享及反思5

根据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为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学校延迟开学和学生学习辅导服务工作,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在学生正式开学之前,扎实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工作,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充分利用名师网络课堂等渠道,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开展网络教学,向学生提出学习建议,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网络辅导、答疑等教育教学服务,让学生在家里也能上好网络课、学得好。

二、准备工作 成立“x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小组主要成员,明确责任,细化分工。

组 长:x

副组长:x

成 员: 教务主任(x):负责对“停课不停学”工作的全面统筹安排,协调各学科组实教学资源准备和落实情况,制定详细工作流程和考核要求。

德育主任(x):负责协调和监督各班主任“停课不停学”工作情况,对接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的有效沟通,确保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教育技术室主任(x):负责利用校园网和微信服务平台发布各学科优质资源,及时传达省名师空中课堂平台和x平台的注册方法和使用流程。

各班班主任:通过QQ群、微信群及手机短信等给家长们发停课通知,告诉家长学生停课后,学校采取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停课不停学”,至于可能耽误的课,复学后学校会采取补救办法。

反复向学生叮嘱、强调在家自学的注意事项、安全事宜、以及师生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等,建议学生防护须知,叮嘱孩子们在家多喝水,课间注意休息,多食蔬菜水果和清肺食物,让学生们在家学得安心、家长放心、教师舒心。协调班级任课教师安排好本班线上学习、答疑的时间。

各科任教师:设计好学习内容,教师辅导内容和学生作业,在线给学生留作业、批改作业,在线督促学生学习,定期推送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信息资源(如:学习方法指导、拓展学习资料、阅读材料)。

三、工作安排(一)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在线指导

1.点播国家网络云课堂。国家网络云课堂以部编教材及各地使用较多的教材版本为基础,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获得部级奖的课程资源和其他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相结合,内容覆盖小学一年级至普通高中三年级,以教学周为单位,建立符合教学进度安排的统一课程表,提供网络点播课程。

2.收看电视课程资源。考虑到部分农村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无网络或网速慢等情况,教育部安排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电视频道播出有关课程和资源,解决这些地区的学生在家学习问题。

3.点播网上优质学习资源。教育部将协调北京、上海、四川、浙江等地教育部门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小学将本地本校网络学习资源在延期开学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供广大中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将“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免费向社会开放;中小学相关学习课程资料。

(二)亲近经典,享受阅读,修心练字

1.假期里,每天安排30分钟的阅读时间,读经典书籍,学传统文化,获得美好的阅读体验。

2.勤练书法,阅读修性,每天安排30分钟的练字时间(软笔、硬笔皆可)由父母协助在群内打卡。假期延长,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好好练字、读读书,用心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提前预习,交流分享,及时反馈

1.各位同学根据老师上传在班级群里的教材等预习资源,在家提前预习,将课文朗读的录音或视频,例题、联系中的困惑发到班级群中,和同学们分享,相互交流,教师予以适当指导。

2.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在教师在线答疑前,将自己作业中的困惑拍照上传至群中,由任课教师集中进行思维上的引领和方法上的指导【切忌直接对答案】。

3.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安排一次关于寒假生活的习作教学,学生习作完成后直接上传至群中进行交流分享,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

(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为严控疫情扩散风险,考虑到安全等因素,请同学们减少室外体育活动,同时在家中坚持室内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促进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五)调整状态,合理作息,自觉自立

①临近开学,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放纵孩子,一直让孩子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中了,应该帮孩子收收心,回归正常的学习状态,为孩子的开学做准备。

②学生状态的调整需要一个合理的作息安排。在此为大家推荐一份在家自主学习的作息安排表,供参考。

小学生假期作息时间表 时间 活动 8:00 起床 8:00-8:30 洗漱、早餐 8:30-9:30 晨读 9:30-10:00 阳光锻炼 10:00-11:30 线上新课学习11:45-12:30 午餐 12:30-13:30 午读 13:40-14:00 练字 14:00-15:30 自主练习15:30-16:30 综合实践 16:30-17:30 暮读 17:30-18:30 晚餐 18:30-19:30 休息、看新闻 19:30-20:00 线上答疑 20:30 洗漱休息 四、工作要求:

1.各位任课教师提前熟悉各网络资源平台内容,根据学情需要按计划推送。各班主任统筹做好时间和科目安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学生家长明白什么时间学什么、找谁。同时任课教师制定好辅导计划,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听不懂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

2.各位同学,严格按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起居学习,并在家中利用一切条件积极锻炼身体;

3.各位任课教师通过班级群,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并有针对性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另外,班主任组织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录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分享在家学习心得、成长趣事,让学生在家依然感受到身处集体之中,真正做到“隔而不离”;

6.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六

章渡中学 常金龙

我从2003年进入章渡中学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几点体会:

1.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 知识,发展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2)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4.强化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注重传授知识,不忘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7.初中物理教学经验点滴 篇七

一、要善于使用类比法教学

类比法教学, 有助于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认知结构, 快速理解新知,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比热容的教学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的物理量, 这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采用类比的办法效果会好的多, 笔者在教学中这样处理:物质吸热的一般表现是温度升高, 容器中注入液体的表现是容器中液面升高, 容器有容纳液体的本领, 物质相应的具有容纳热量的本领。甲乙两个柱形容器中液面升高相同的高度, 乙容器容纳的液体多, 所以乙容器的容纳本领强, 甲容器的容纳本领弱, 与之相对应的, 通过实验发现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吸收的热量多, 那么水容纳热量的本领更强。这样处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的意义, 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不取决于吸多少热, 而是取决于物质种类, 就像容器容纳本领不取决于容纳多少液体而是取决于容器本身。

2.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内在联系

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两个知识点, 即使在综合复习中, 仍然有很多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 首次接触就因没有站到函数的角度来理解这两条关系, 二是, 在复习过程中没有用联系类比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 导致对两个知识点的掌握始终处于混沌状态。笔者经过多轮的教学实践发现, 如果让学生尝试用联系类比的方法研究理解这两条关系, 效果令人欣慰。具体可以这样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是促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动力因素, 物体的惯性可以理解为阻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阻力因素,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的效果 (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较量”结果;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压是促使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动力因素, 电阻是导体对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形成电流的阻力因素, 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较量”结果。这样来处理问题, 至少可以保证学生能从定性的角度理解这两条关系, 为定量计算和分析解决综合问题奠定基础。

二、在教学中要深入渗透函数思想

物理世界中的现象总是遵守一定的逻辑关系, 总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而函数正是反映量与量之间的因果联系的, 物理教学不能离开这种思想, 这也正是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所以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深入渗透函数思想。

光的反射定律是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一条重要定律, 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函数, 但是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绝非只讲二者的等量关系, 还有一层重要关系是反射角取决于入射角, (折射定律也是如此) 初步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 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也为数学上的函数教学积累了一个生动的模型, 有利于函数学习。

运动和力的关系, 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是我们在教学中, 没注意强调力是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是结果的因果关系;在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常常只会机械套公式计算, 不会灵活应用的原因也是在教学中学生没有深刻理解, 电压、电阻是原因, 电流时结果, 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化, 而非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这种思想, 在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 一些探究类考题经常研究某一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让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关系, 并写出结论, 若不注意因果函数关系, 决定关系可能搞错而丢分, 所以无论从考试角度讲, 还是从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讲, 都应该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

三、概念教学要重视物理量物理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有意强调每个物理量的意义, 只有物理量的意义理解了, 才能掌握量与量之间的本质联系, 才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描述本领类的物理量, 学生最难掌握, 例如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等, 学生往往不注意控制条件, 把吸热多少等同于物质的容热本领;不注意控制燃料完全燃烧的质量而认为热值与燃料燃烧的质量有关;又如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易忽略控制做功时间, 而认为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描述有效利用率的机械效率效率和热机效率, 学生往往理不清有效利用的是哪部分, 而导致判断或计算失误等等。这类型的物理量的教学, 应该先呈现一个物理事实,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一物理事实, 从而引出物理量来描述, 有利于学生从物理意义的角度理解这一物理量。例如, 机械效率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展开的:

第一步:给出任务, 把重1000牛的物体, 竖直向上提升2米的高度。

第二步:给出两个滑轮组, 甲滑轮组的动滑轮重100牛, 乙滑轮组动滑轮重200牛。

第三步:忽略绳重和摩擦, 分别计算提升物体做的功和对动滑轮做的功。

第四步:分析判断使用那套滑轮组性能更优越, 小组合作分析如何定量表示这种优越性?

第五步: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这样处理, 学生能从根本上把握机械效率的概念, 灵活应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以上是笔者, 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做法, 管中窥豹, 恳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摘要: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其中类比法、在教学中深入渗透函数思想法, 和注重物理量物理意义的教学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使用有利于触类旁通, 整体掌握、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类比法函数思想物理概念,物理意义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8.初中作文教学经验点滴 篇八

【关键词】兴趣 贴近生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指归。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我总结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以培养写作兴趣来提高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一、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看”为写服务,激发学生观察乐趣和写作热情

还有一道题是通过创设特定情景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的。作文题目为《任课老师》,要求写正在本班任课的一位老师,不能写出其姓名、性别及所教学科的有关信息;通过对其外貌、服饰、神态、性格、兴趣爱好、习惯语言和习惯动作等方面的描述,能让本班师生认定写的是谁。达到这个要求的就算写作合格,否则要重写,直至成功。这道作文题以写人物为内容,提出了特殊的情境要求。不是老师提供“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写作文,而是老师提出对象和写作要求,让学生据此去“捕捉”老师的外貌服饰及语言行为,然后写成文章。情景不是存现在眼前,而是隐藏在课后的生活中。

这样的情景作文,老师有计划地设置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把老师的教学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写作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观察生活的自觉性。哪怕作文基础很差的学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观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可是为什么教师平时布置写观察日记,学生兴趣总是不高呢?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观察的愿望,没有既定的目标,观察后,短期内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观察的作用。但如果教师观察活动设计精巧,学生观察过程心情愉快,写作时又能马上派上用场,那么,学生必定会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解决了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就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 、“听”替写铺垫,拓宽学生想象天地和写作空间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每一个青少年的头脑里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他们常常可以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知音听。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如设计过这样一些题型:请学生先听一个故事开头的录音,然后叫学生想象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并把所想象的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写下来。最后是回过头来听原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的录音,看谁编得更好。或者反过来,先听一个故事的结局,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故事的起因和经过,再听听原来的录音,比较一下谁的想象最高明。这类写作训练,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写作热情高涨。

二、回归作文本源,强化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在教育中,我们有义务教会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这也是作文教学能够胜任的使命。可以说,亲近自然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手段,更是中學作文教学的目标。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便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

首先,教育学生关心生活,亲近自然。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课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组织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自《语文课程标准》)

其次,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真实的、鲜活的、可贵的生命的活动,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

三、注重课外阅读

阅读的读物和方式要多样化,要切忌单一。课外阅读的读物应允许在统一中求个性,阅读的方式要在稳定中有变化。在阅读尝试中“欣赏一个作家”任学生自由选择,不求一致;“推荐一篇文章”因同龄人推荐,更有知音之感,并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大受赏识;“系列专题阅读”则开阔了阅读的视野;每周抄写并点评自己喜爱的一篇文章的阅读方式由于抄文章也是一种享受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维护和认可。让名著经典与杂志时文并存,读写抄评与听说论辩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多样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欲望。

四、进行系统化的、切实有效的写作技巧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思想、关注生活、强化阅读等固然十分重要,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大家都经历过同样的事情,都见过同样的景物,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写成一篇好文章,有的人却不能?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不同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更关键的是技巧。写作教学讲究的是宏观与微观兼顾,只有大而广的理论(指导思想)而没有系统而具体的训练,一切都是空谈。当然写作训练“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指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9.谈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九

为了适应2l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教学中反思得到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2、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劝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村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牛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南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询问、调查、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3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南内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法.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比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只管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评价也是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要全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激励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始终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要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

2、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要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全面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

3、要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形式的灵活性,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尽量鼓励每一个学生,使其建立成功的信念,认真学习,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前面有了爱的铺垫,我的课堂效果也取得了最佳的成效我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一直给学生讲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的教学特点,我的精华都分在课堂,所以,我在讲课,及学生的听课我是要求特高。

首先,我的备课。刚毕业时,我是每天备课到深夜,我会收集几种资料采摘精华部分,把我的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结合起来。选一些经典例题,能够有针对性的说明问题。总之,我这15年来,我看重的是课堂。功夫在平时,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特别是作为数学,更是如此,每讲一道题,我先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该怎么办,我才给以总结,让多个学生发言,多种角度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也培养了自信,我常给学生讲,自信可超越一切,我就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对一些事都敢于想,赶做,这也是一些成功人们必备的。

“听课”课堂上我采用的是放开式课堂,我讲的少,学生讨论的多。只要是听课的,怎样都行,所以,你会看到我的课堂有站着的,有坐在过道上的,有的坐在堂上,有的跑到了我的讲台跟前,这样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听课,听课效果肯定是最佳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同学们是边听课,边点头,也会会心的对老师一笑。学生的一眼一神传递着他们的接受信息情况,老师也随时掌握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我们就把握了最好的堂堂清。

10.初中政治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政治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理解不透。”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讲”大有关系。如果教师的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式孤单单——无趣;理论脱离实际——无信,那么导致学生昏沉沉——没劲,也就不以为怪了。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巧学的积极心态?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冯家初中全体政治教师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总结政治课教学

过程中的成败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备好课。备课,不仅备教材、备知识,也要备教法、备学生。备知识,就要自己对所教学科有整体的认识,了解自己所教学科一学期内的全部内容及重点和难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备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了解其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情况。之后,在明确一学期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写出有质量的、适用的教案。这是上好每一课的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

其次,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是关键,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而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我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政治课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所以很容易用简单的语言说明教学内容,但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衔接。比如讲“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办”这个问题时举一个例子“假如你的自行车被人偷了,你还知道是谁偷的,你怎么办?”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让其说出理由后归纳:怎么做是合法的,怎么做是不合法的。问题自然就明白了。二是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虚拟剧场——情境表演激兴趣”、“直播现场——实话实说导结论”、“模拟法庭——活用知识促思维”、“学生论坛——各抒己见增自信”等形式,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还是上述的例子,先假设学生自己是当事人,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际想法,然后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其做法的可行性,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高,都会参与问题的讨论中,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会好。这样的政治课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事例来自生活,其可信度大大增强,易于被学生接受。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师讲的好,还应该是学生学的好。所以教师应极力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所有的问题和提问都围绕自己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展开,还要让展开后的讨论不跑题、最后自然结束,归纳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同时,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轻松有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再次,做好课堂小结。有了好的开头,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避免虎头蛇尾,才是一堂较完整的好课。这不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且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步。千言万语,终要有一语道破中心的一句,既是一个简单的巩固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关键。每一节课将要结束时,简短的小结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堂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所以,小结的语言要简短,内容概括全面,重点要突出,化解难点。也可 让学生归纳后,教师再补充完整。

总之,要上好一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认真去做,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注重过程,重视结果。

11.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点滴谈 篇十一

[关键词]答题技巧积累中考语文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我已送走我的第一届初中语文毕业生。

回想走过的这三年,亦喜亦忧,有苦有甜,风雨坎坷。对于教第一届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的我来说,确实不容易。

教学工作是一个枯燥乏味却又兼怀希望的高级劳动过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分析试卷……将这样的教学程序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说难也易,说易也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它的教学目标简单:无外乎教授知识给学生,只要加以时日达到熟练,教学就变得非常轻松。说它难,是因为要想让每个学生明白教师讲授的内容,甚而爱上这门课程,并在考场中考出高分,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了。

在这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算是边教边学吧;没有经验,只有靠自己边积累边总结。不知道重难点,只有向老教师请教。虽然这三年的教学时间很短,但因为我平时就注意把每次教学后的一些感想写下来,然后从中总结经验得失,所以三年下来也有不少的心得与感悟。下面,就中考语文各类题型,来谈谈与之对应的答题方法及技巧。

一 基础拼音,字形。

字义的考察。这一部分虽说是考查基础知识点。但得分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它考查的是学生最容易读错,写错,对字音,字形记忆模糊,混淆不清的内容。比如2009年资阳中考第一题;苦心孤诣(yì).莘莘学子(xīn ).酗酒(xiōng)纤维(xīan)。 这几个字音都是常见却非常容易读错的。又如,2011年资阳中考第二题:

.下面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脏款 旁征博引金榜题名走投无路言简意赅

B.脉搏 礼贤下士自暴自弃一愁莫展 眼花潦乱

C.震憾 迫不急待一如既往草管人命 一诺千金

D.膺品墨守陈规 谈笑风声 滥竽充数 洁白无暇

此题难度较大,考生若不是有较强基本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正确答案的。

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应对此类题型,在中考考场时间相当紧迫的情况下,有一对“火眼金睛”迅速找出正确答案呢,我认为,功夫还得下在平常。那就是建议每个学生人手一部字典。随时遇到生字生词随时查。这样学生对拼音,生字生词的敏感度将大大提高。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几乎认识字典里所有的字,所以播音二十多年来,即使在新闻联播开播前一分钟才拿到稿件,也很少读错过字。这就是她平时扎实的字词积累的结果。她说她的工作间随时都放着一本最新的新华字典。没事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这对于她的工作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学生若也能像李瑞英一样,在课桌上随时放一本字典,一本成语词典,遇到生字词随时查阅,那么三年下来,该要多积累多少生字词啊。另外,从初一开始,对于课本上出现的生字词,老师完全没必要包办,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查阅。这样做,比老师直接板书字音,讲解字义效果不知好多少倍。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爱动手的习惯,对他们高中的学习也是不无裨益的。

二、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是这几年资阳中考必考的一个题目。其命题范围是中国古典的诗,词,曲名篇。重点是唐诗和宋词。但此类题要求学生能对诗歌主旨有全面把握,能体会作者写作此诗(词,曲)的意图,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但受个人阅历和知识面的有限,在答题时,往往肤浅而不透彻。学生无法将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还原在答卷上。故得分率不高。

那么,对于诗歌鉴赏题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我觉得只要考生善于总结思考,是有办法提高分数的。比如可以这样做:

1,从题目,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去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名家名篇。李白,王维。杜甫,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的作品是考试常客。因此考生在平常学习中就应该注意了解和把握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们的性格爱好。人生经历。这样,再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鉴赏就有了大致方向。像李白生活在国富民强的唐代,他的个性又开朗洒脱,因此他的作品多呈现飘逸豪放的特点,而同时代的杜甫因安史之乱多辗转逃难,命途多舛,因此他的诗歌多忧国忧民的特点。南宋的陆游,李清照,辛弃疾都遭遇金兵南下,家破人亡的惨境,所以他们的诗歌中很多都流露出对收复失地,渴望建功立业,盼望山河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意……考生若能在平常就有意识的关注名家名作,相信在考试中会有更多的得分机会。

2,要将作家生平资料,作品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三方面结合起来记忆。

①熟练掌握作家生平资料。

我们先抽取近几年资阳中考的几道题目看看:

2007年诗歌鉴赏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008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011年陶渊明《饮酒》。

这三道诗歌鉴赏题都涉及到对作品作者的考查:2007年考题中D项陈述:苏[苏轼],李[李清照]两人是宋豪放派代表。2008年考题中D项陈述:在唐代,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2011年考题中C项陈述:晋朝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从这三道题考查的内容来看,考生务必要熟练而牢固的掌握作品涉及的作者相关资料。因为它能让你迅速找出正确答案。

②诗歌中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也是常考的一方面。

2007年考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008年考的王湾《次北固山下》都涉及到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而2009年更增加了难度。要求考生从抒情方式上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把常见的几类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的用法及作用弄透彻,这样方能在考试中对答如流。

③全面理解诗歌主旨。

资阳中考语文中诗歌鉴赏的篇目一直来源于教材。因此,考生除了要在平

常学习认真听讲外,在中考临近前,将平常所记的课堂笔记重温一遍,尤其是对教师讲过的诗歌中心,题旨进行重点记忆,相信会在考场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

1.资阳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部分一般有两道大题:试题类型从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种体裁中任选两种。从我三年的改题感受来看,此类阅读题得分率普遍不高,但得分空间较大。

从学生答题试卷来分析,答题时思路不清晰,分析概括文章主旨能力较差,甚至有的考生连文章写的什么内容都没搞懂……因此,学生普遍不擅长做阅读题,拿高分的人少之又少。当然,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做此类题的能力较不现实,因为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理解分析能力,概括文章的能力的高低是分不开的,而学生的这些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了。

多做题。做好题。做题好。正所谓“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熟才能生巧。巧才能生精。学生只有做得多,见得多,他们的做题速度和答题思维才能被训练出来。因此,从初一开始,教师可安排每周一节课专门用于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一篇现代文的阅读与解答。]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体裁交叉练习]。然后教师统一讲解,分析文章。再督促学生找出自己的错失,从中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真正做到将阅读题训练落到实处,那么三年下来,还愁学生做不来阅读吗?

就答题技巧来说,可选用倒读法。即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找答案。这样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另外,尽量在答题时列出番号。例如;① ,②,③点。这样,阅卷老师一看便知,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在无形中就为考生增加了印象分。

2,古文阅读因为远离学生生活时代,再加上大量文言生字,生词充塞其中,因此读来拗口别扭,做起题来就更如坠雾里,不知所云了。因此,学生说古文好难学,老师抱怨‘古文好难教’就不足为奇了。

我在最初教古文的时候也觉得很难,明明自己觉得很容易就能翻译出来的古句到了学生那里怎么就变得那么困难了呢。学生也时常抱怨根本都不懂一篇古文到底在讲什么意思,因此学习古文成了老师学生倍感头疼的事情。那时候,看着学生们做古文题的迷惘和艰难,我心里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想帮忙又帮不上,别提有多困惑了。好在,我后来时常向老教师请教他们的教学经验,经常去旁听他们讲课,然后查阅网络书籍上名师们教古文的方法与技巧,慢慢的,我边教边思考总结,就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了。原来,只要有方法,文言文教学并不是那么恐怖。。

如同学习英语一样,教授学生古文语法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现在教学要求中不再将语法学习纳入其中,但若能系统的讲授古文语法,让学生弄懂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间的结构关系,那么在分析文章主旨的时候,难度将大大降低。反之,没有接受过文言语法系统讲解的学生,他们分析起文章来,是很困难的。比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句中“安”的意思是“什么地方”,那么按照我们现在的说话习惯,应该是“沛公在安?”,学生就无法明白为什么会把安字提前。原来按古文语法来讲,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在这里就提前了。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又如,隧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这句按现代语法结构应该是隧率子孙三夫荷担者。那在古文中为何不一样呢?原来这样的情况叫定语后置。[文言文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因此,可以推断,学生若没学过语法,他们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往往是顺序颠倒的。因为文言中的句式实在太讲究了。若不知它属于什么句式,那翻译的时候语序就会搞错,就会丢分。因此,教师应该花时间来专门讲解语法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基础打扎实了,成绩自然会提高。

将文言中常见的实词的释义整理出来,让学生反复记忆,以至背诵。同学习英语一样的道理,谁掌握的单词越多,谁就能更容易读懂文章。古文也如此,在一篇陌生古文中,势必会出现一些学生没见过的词语。那么很明显,平常就记住了很多古文词语释义的同学肯定比掌握得少的同学更能读懂文章大意,因此,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是大有裨益的。

课内课外抓紧时间要求学生多读简小精炼的文言小文章。每周可安排一节课用于阅读。文言阅读材料来自学生手中的语文读本。上面的古文难度适中,篇目短小。很适合学生做课外阅读材料。可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读完。并指名学生轮流翻译,讲解词义。明确主旨。这样,多练多做,积累扎实了,学生的文言语感,阅读能力就练出来了。

初中三年会做很多古文练习。为方便学生中考集中复习,可让学生将每次做过的报纸上,考卷上的文言题部分用小刀裁下,将它们整理出来用订书钉装订好,这样,复习起来就集中方便多了。而且,多看自己做错的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不足,查缺补漏,以后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

四,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教师苦于教,学生苦于写。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这真是何其悲哀啊。本来写作是一种尽情释放,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尽情抒写,是他们情感的强烈迸发,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举目望去,每到作文课,往往是唉声叹气,一片抱怨,如进刑场了一般,这真让人寒心。若不是中考要考写作,相信不止学生,老师们也要大呼万岁吧?!而那样的场景,已经远远的背离了写作的初衷。几乎所有老师都认同,作文要写好,功夫必须下在平时。而怎么来提高写作技能,靠什么方法呢,那当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而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教学的经验来谈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1.连词成文。

写作是一种快乐释放,前提是吸收和积蓄。没有不断吸收,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很难下笔。因此我在教课文的时候就让学生把每一课课后的词语连成文章,顺序不限,数量不限,多多益善。学生在最初觉得有点困难,因为他要想方设法把不相干的词语按照某一定顺序连起来,还要意思通顺,这是很费脑筋的,但后来慢慢的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做得多了,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样连词成文的做法,实际上相当于一次小作文,它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词语去想象各种情景,然后再把它们合理的串起来,这就大大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每一课都能得到小作文训练,而不仅仅是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才能写作。真是一举多得。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往往讲的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不尽人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究其原因,就是平时积累少,胸中无物,自然内容空洞。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来自生活,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观察累积,哪里来的知识与经验呢?所以古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学生善于饮取生活的这股“活水”,就不愁没有好素材了。那么,如何来具体实施呢?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要求他们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动脑筋想,用心去发现,以情去体会。自然界的美好风光,花鸟虫鱼都能引发人们美好的遐想,社会生活中每天都有大事小事发生,多看电视,多听新闻,必定受益匪浅。因此,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写作素材是不难发现的。

其次,要求写生写周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写周记不强求学生必须写够规定字数(有的老师要求写600字,有的要求写800字)但务必选取每周新鲜有趣,有感的事情写下来。譬如和同学在教室中对学习的讨论,在宿舍和朋友的有趣谈话,每周周末在家和父母的交流沟通,节日上街买菜,逛街看到的新鲜事物,人们在四季穿着有何不同,春夏秋冬植物的变化……总之,求质不求量。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又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不再无话可说。

3.重视学生作文书写。

中考作文分值50分,几乎占了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作文的书写又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正所谓“人靠衣服马靠鞍”,这作文的衣服就是学生的书写了。毋庸置疑,衣服干净,工整,规范,自然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反之,那些字迹潦草的作文肯定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结合这几年来学生中考作文字迹普遍需要规范的趋势来看,抓好学生的书写训练实乃当务之急。语文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就注意搞好学生书写工作:在平常作业中要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字迹不规范,潦草的学生要进行专门指导,督促他们抽出时间多写小字,把字迹规范好。另外,可在班级举办书法大赛,鼓励学生热爱书写,争取都能写一手好字。在寒假暑假中,亦可做相应写字要求,这样,三年下来,学生的书写就不成问题了。

上一篇:琵琶社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汇报下一篇:《字与画》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