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生自我总结

2024-07-14

会计毕业生自我总结(精选11篇)

1.会计毕业生自我总结 篇一

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和优良的品德被学校评为“三好生”称号,“优秀双学学员”称号,会计毕业生自我介绍。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性格开朗,亲和力强,能够同老师同学融洽相处,能够听从老师和学校的一切安排,乐于助人,积累了不少处事哲学,自我介绍《会计毕业生自我介绍》。认真遵守校纪校规,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政治上要求进步。在担任班委期间,能够很好的为老师同学服务,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在实践活动期间,能高效率完成任务,配合领导工作,创造和谐氛围,发挥创新精神,不仅丰富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增强了我对事业的责任心,并得到领导的鼓励与肯定。这奠定了我继续创新努力拼搏的基础。

2.会计毕业生自我总结 篇二

一、样本学生访谈情况

不管对学校、还是社会, 就业问题都是人们讨论的第一话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研究者都将重点放在怎样改善就业环境、学校从哪些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等方面, 而对毕业生自身对就业的看法有所忽视, 尤其是层次较低的院校表现更为突出。基于此, 笔者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索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匹配问题。质化研究专家Jaber F.Gubrium建议, “线性主题 (Liner-Topic) 的深度访谈 (In-Depth Interview) 样本数在28-40为宜, 这样可以保证研究的集中度和有效性 (Concentrationand Effectiveness) ”。也就是说, 只要保证样本有效, 30左右的样本较可行。同时, 考虑到地方高校大学生多以本科生为主, 其次是研究生, 还有大专生, 故本研究共选取22名本科生、10名研究生和8名大专生作为此次深度访谈的对象。其中男性学生18名, 占被访谈学生的45%, 女性学生22名, 占55%。为了保证访谈的深度性, 采取半开放式访谈方式, 被访谈对象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阐述, 时间大约为一个半小时。具体而言,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认识职业规划;对自身所学专业及就业倾向、职业意愿的认识;对就业意愿、就业能力与择业情况的了解。通过对样本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 毕业生普遍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在此次访谈中发现:在被访谈的40名毕业生中, 对自己职业发展有模糊想法和认识的大学生有21人, 占52.5%, 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的有7人, 占17.5%, 只有剩余的30%的大学生有过自己的职业规划, 但真正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只有10%。大学生是其职业规划的关键, 决定着职业规划实现的成败。但目前大学生大多实践经验不足, 对职业了解甚少, 缺乏职业感、职业意识淡薄。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求职经历, 只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活动等, 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缺乏合理的估计, 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甚至有些学生还直接“复制”、“借鉴学习”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没能把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导致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针对性, 无法实现。

(二) 不少毕业生自我认识片面

在被访谈的40名毕业生中, 只有5人即12.5%的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和能力, 大多数学生只是片面地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 没有涉及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适应性等。世纪人才某资深咨询师也曾经指出, 当今的职业人在分析“自我”的问题上是需要补课的, 目前多是分析工作、分析老板、分析家庭, 而很少分析自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祯教授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调查显示只有11.6%的大学生接受过“个性特长和职业兴趣”的测试。可见, 目前不少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片面化, 心理不成熟。

(三) 半数以上毕业生缺乏职业准备, 职业目标模糊

俗话说,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 只有做好了职业准备, 才有可能抓住机遇。此次深度访谈表明:60%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沟通障碍, 且求职简历千遍一律, 缺乏自身优势和特点的介绍。52%的大学生没有研究过想要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等。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高工资, 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虽然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过相应的兼职工作, 参加过多种职业技术资格考试, 但其目的不过是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学习技能, 并没有把这些真正应用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

(四) 一些毕业生职业规划与行动相脱节

访谈中发现, 一些大学生早就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也相应制定了自认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但并没有认真执行, 甚至怀疑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操作性不强。很多学生存在着如果万事俱备, 我便去执行的心理, 过分追求最佳计划, 在规划中面面俱到, 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灵活、多变的动态特征。

二、大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匹配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知, 虽然地方高校周边的就业环境对其毕业生就业倾向有不小的影响, 但就毕业生自身而言, 其就业态度和就业能力明显影响就业意愿, 而其就业意愿与就业倾向和最终的就业情况呈正相关关系。如何能提高毕业生专业素养、职业规划等与职业相匹配程度, 进一步改善地方高校就业难的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毕业生应从自身做起, 在就业意愿、就业倾向以及就业能力上予以提高, 主要建议和策略如下:

(一) 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访谈中发现当前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首先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 增强自身规划的主观意识, 有效合理的进行规划, 其整体规划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 可以考虑如下步骤:

(1) 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就业意愿。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路线时,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自己将来最理想的生活是什么”, 它是发自内心的最热切、最渴望达到的结果, 是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向。在树立职业理想时, 大学生应该考虑自我形象、家庭背景、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因素。因为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可能从事的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强烈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美好构想和规划,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的作用。职业理想关系到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以及选择这种职业的原因。

(2) 对自身进行准确评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之前, 首先要做到“知己”, 即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学什么专业”、“性格特征如何”、“有无创新精神”、“能否吃苦耐劳”、“身体状况如何”、“学习基础如何”等, 要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现在做什么”、“将来想做什么”, 对自己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自我评估, 又称自我解剖, 即自己通过各种信息和测评体系确定自己职业兴趣、价值观等自我了解、自我认识的过程, 这包括对自己思维方式方法、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学识技能、智商情商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讲, 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 (如图2) 评估自己:表现自我 (外貌、性别、年龄等) 、发展自我 (学校、专业、成绩、经验等) 、动力自我 (兴趣、价值观、需求) 等、个性自我 (性格、能力、气质等) 、品德自我 (进取心、责任心、忠诚度等) 。

(3) 对不同职业有一定的认知与评估。对于大学生而言, 应多方面、多渠道了解职业的种类、性质、特点、要求及职业发展前景等, 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以合理规划。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的职业越来越多、职业变迁越来越快, 职业的要求不断更新。职业评估要求大学生对“什么是最热门的职业”、“自己的职业兴趣是什么”、“未来职业的工作内容、环境、任职条件是什么”等要素做出正确的评价。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分析职业的种类。我国的职业分类结构通常包括四个层次, 即大类、中类、小类和系类。其中大类是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类, 如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专家、技术人员及相关工作者等;中类是根据职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设备、加工和运用的技术及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种类等相同要素划分的;小类是按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技术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二是要了解具体职位的任职资格。如自己最理想的目标职业有哪些、目标职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是什么、所学的专业适合什么职位, 自己可以胜任什么职位等, 要有充分的了解。三是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分析。如会计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与会计有关的专业资格, 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金融、统计、证券、保险、仓储等职业资格, 甚至可以了解秘书、推销等职业资格。

(4) 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即是分析各种职业外部环境因素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 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 大学生也不例外。近年来, 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变迁、市场竞争的加剧, 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以, 大学生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外部环境, 将有助于其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外部环境分析应该包括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环境等进行的综合分析。

(5) 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现的核心, 犹如海洋中的灯塔, 指引着你避开礁石通往成功的彼岸。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时, 要以自我评估、职业认知和环境评估为基础, 其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职业生涯目标通常可以根据目标的实现时间长短分为短期目标 (1~3年) 、中期目标 (3~5年) 和长期目标 (5~10年) 。当然, 每个人的条件不同, 目标也不会完全相同, 但确定目标的方法是相同的。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 至少要考虑“兴趣、性格、特长、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的匹配”, 且同一期间的目标不宜过多, 要具体明确。

(6) 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当职业确定后, 职业发展路线的选择是多样的, 可以走行政管理路线, 也可以走专业技术发展路线, 也可以先技术再行政或先行政再技术。因此, 在职业规划时必须设定职业规划路线, 通常的职业规划路线分三个步骤进行 (如图4所示) :首先, 确定自身的目标取向 (通过对自己兴趣、理想、价值、成就动机等因素的分析获得) ;其次, 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 (通过对自己性格、特长、技能、学历、阅历、智商等因素的分析获得) ;再次, 确定自身的机会取向 (通过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分析获得) 。最后, 综合分析以上因素, 确定最可能实现的、最理想的职业目标和最佳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7) 实施、评估、反馈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是计划变成现实的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在计划实施过程中, 由于个人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及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往往会使事先设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与现行的实际情况相偏离, 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评估、反馈和修正,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以使职业规划更好的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保障机制

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门槛, 肩负着引导培训学生和向社会进行人才分流的双向作用。为此, 高校应加强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其枢纽作用。为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施, 高校不但要从观念上进行指导, 还要在组织、制度、教师队伍等方面给予保障。具体情况如下:

(1)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将其与学生就业工作一起来抓, 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鼓励大学生参与职业规划, 形成学校重视、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局面,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当然, 学校还要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2) 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胜任, 学校需要配备一支精通专业知识、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不断的在大学生中间开展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推荐等服务工作, 使其成为学生的“职业导航教师”。

(3) 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首先, 各个高校应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系列课程。在课程设置上, 除了要让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的相关理论知识外, 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大学生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同时, 时刻关注就业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及企业需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 加强模拟式、案例式、演练式、现场式等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目前, 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或实习指导课都集中在毕业之前的一个月到半年之间进行, 效果较差。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 分步实施完善而富有层次的规划教育体系。最后, 高校要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得以实现的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实践或实习基地, 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有效的结合, 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的同时, 完成对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充分认知。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利用寒暑假期, 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

当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短期的、固定的, 不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长期的、变动的过程, 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姚伟龙、郑圆:《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

[2]周娜、闫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 《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

[3]雷华宇:《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第7期。

[4]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8期。

[5]张建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沈小平、陈长生:《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 《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0期。

3.会计毕业生自我总结 篇三

关键词:会计专业 综合素质模型 知识 技能 职业素养

如果把毕业生看做院校输出的产品,其商品化后面的细分市场就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微型企业,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该细分市场的需求,只有真正把握住市场需求,围绕需求去开展人才培养,我们的产品才具有市场生命力。

本文重点从员工(即毕业生)角度展开。课题组利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创建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选取会计专业绩优毕业生和绩差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收集有效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现状

在素质模型中,识别素质和能力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知识:即包括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技能/能力: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职业素养:指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深层次意识和习惯,它是决定个人职业潜能的重要指标,即冰山素质模型中水面之下的部分。

从本次受访的毕业生实际陈述的其现实工作中的情况,提炼出影响其实际工作表现或业绩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层面的现状如下。

1.知识层面

在知识层面,受访学生基本掌握了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等财务知识,但成本核算、纳税实务、财务管理等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

知识的教学比较局限于财务专业领域,这当然是可以起到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重点学习好专业知识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学生在就业后理解企业业务的进度比较缓慢,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适应性。

2.技能/能力层面

在技能/能力层面,受访学生在陈述自己做得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时,对于影响其工作成效的技能/能力的表述多集中在: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关注细节的能力等方面。

受访学生相关真实语言表述节选见表1。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就业后工作成效的关键能力都是做为财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技能和能力。

3.职业素养层面

在职业素养层面,受访学生对于影响其工作业绩的主要素质表述集中在:责任心、主动性、成就动机。

受访学生相应的真实语言表述节选见表2。

对于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技工院校毕业生而言,责任心、主动性、成就动机成为影响其工作成效的主要职业素养。其中尤其以成就动机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在素质模型三个层面的能力素质中,职业素养是最难培养和训练的。

二、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模型

综合本次调研的结果,结合企业管理中对财务人员素质模型的研究和运用结果,我们对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模型做如下总结。

1.知识层面

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税务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

2.技能/能力层面

(1)财务核算、税务处理能力

①定义:收集企业财务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准确、及时地编制各类凭证和报表、计算并上缴应纳税款,完整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绩效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并确保正确性、及时性、合法性。

b.优秀水平:能够根据业务类型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原则和处理方法;能够审核他人的财税业务处理,准确判断正误;能够根据业务类型进行纳税筹划、帮助企业合理避税。

(2)学习及知识的转化能力

①定义: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其转化成实际操作步骤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各类交易的要求,正确分解并形成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

b.优秀水平:能积极主动了解专业领域形成的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

(3)沟通协调能力

①定义: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意图,与他人达成共识,并能以合适的形式(书面、口头或其他)正确表达出来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正确、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图,掌握与他人的交流重点,能对可能影响达成一致的因素有准确的预判。

b.优秀水平:交流中能根据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对方达成共识,对产生的矛盾能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4)关注细节的能力

①定义:了解实际工作中各个细节的具体工作,准确掌握各个细节的工作方法和内容,最大限度控制错误产生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够细致地检查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准确率不低于99%;对他人提交的数据资料的细节性问题能准确判别。

b.优秀水平:能有意识地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系统性工作的建立方面去思考减少细节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5)自我激励能力。①定义: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奖励和处罚的情况下,能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在没有外界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仍能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b.优秀水平:在没有外界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能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并排除干扰去实现。

(注:优秀水平是在合格水平基础上的能力提升,是在满足合格水平之后的进一步的培养目标。)

上述能力只是列举了与学生工作业绩关联度相对比较高的几种核心能力,也是几种需要重点培养和加强的能力。当然,要取得好的成绩,是需要多种能力综合发挥作用的。

3.职业素养层面

(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内心追求卓越的一种心理内驱力。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对自我绩效目标的高标准设定,以及采用各种方法提高绩效水平;

②愿意承担更多职责,将事情彻底完成;

③不断积累各种成就,对完成工作所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满热情,努力达到标准或客户(包括内外部客户)的期望等。

这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其他职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其自身能力的发挥。

(2)责任心。责任心体现在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是基于责任而形成的一种应该承担、敢于承担的意识。对于财务工作者,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责任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

①一种严谨务实、关注细节的工作态度;

②信守承诺,正确对待自己所犯错误的品质;

③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个人工作、行为符合规范等等。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责任心的缺失必然直接导致其工作质量下降;假以时日,必然强化其“打工者”的心理暗示,从而加大其职业积累的难度。

(3)主动性。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积极主动的人会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觉,具备敢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品质。因此,主动性常常等同于超出工作需要或期望的某种努力。在具体工作中,主动性表现在:

①充分利用当前机遇,在尚未要求解决问题之前就积极了解问题,为将来解决问题提前做准备;

②对工作相关联的甚至工作之外的问题进行思考;

③积极发起变革或是采取行动以提高效率,处理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满足顾客(内外部)需求等。

(4)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对自己的观点、决定、能力的自我信仰。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自信很大程度来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技能的熟练运用程度。而在实际工作中,自信心体现为:

①偏爱或热衷于向工作中的某些难题发出挑战;

②积极寻求独立,愿意以独立的姿态开展工作,对专业工作认真负责;

③在主要问题上表现出丰富的专业知识,愿意以一种明晰、自信的方式挑战他人的想法;

④在那些更有经验、更有知识的人面前也能有效工作;

⑤能妥善处理批评意见,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把握重心控制局面。

三、小结

在教学现状中,由于教育体系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尚处于摸索期,一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而对于职业素养,基本没有涉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素质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个人要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是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都要符合市场需求。

根据调查模型和会计教学经验,提出技工学校会计专业“企业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以企业为中心,把企业的工作环境应用于教学,将实际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会计实践相结合,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构建以技能应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企业化”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项目教学的情况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主要采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将学生引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之中。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就关键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开展反复、针对性训练和评价的立体的教学实践体系,以确保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安托尼特.D.露西亚(美).胜任——员工胜任能力模型应用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赵淑芳.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会计毕业生的自我介绍 篇四

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和优良的品德被学校评为“三好生”称号,“优秀双学学员”称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性格开朗,亲和力强,能够同老师同学融洽相处,能够听从老师和学校的一切安排,乐于助人,积累了不少处事哲学。认真遵守校纪校规,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政治上要求进步。在担任班委期间,能够很好的为老师同学服务,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在实践活动期间,能高效率完成任务,配合领导工作,创造和谐氛围,发挥创新精神,不仅丰富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增强了我对事业的责任心,并得到领导的鼓励与肯定。这奠定了我继续创新努力拼搏的基础。

5.会计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五

在大学的四年里面,我没有逃过一节课,没有任何一次迟到过,每次按时完成专业导师布置的作业。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个不是很感兴趣的专业里面,我也保持着院里绩点前三的耀眼成绩,连续三年拿到了学校里面的奖学金,还有一次院级奖学金。拿到了两张校级优秀学生的证书和一个优秀团员的证书。

在大学里面,我一直坚持学习,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参加了英语四级考试,并且一次就通过了考验,成功过了四级,并且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参加了英语六级考试,并且通过;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拿到了普通话一乙的证书(后面还考过一次,依旧是一乙级别);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参加了初会的考试,后面成功通过。

在学校里面我并没有参加什么学生组织,只是因为自己会吉他而参加了音乐社团,大学四年里面多次通过社团参加了学校了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表演,例如迎新大会,元旦晚会等等,其中有一次我们社团还被隔壁学校邀请过去表演。

6.大专会计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六

三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各项重要思想,时刻关心社会的发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了许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社区活动,体现了青年学生的风范。

三年来,我和同学团结友爱,我们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爱护、相互关心,我们也学会了集体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怎样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校三年来,我和老师同学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我们一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成了大专会计所有课程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学校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学习的乐趣,寻找到了学习的真正乐趣,使我们懂得了学习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使我们真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知道了学习是为了发展我们的能力。学校老师教给我们的是多么精贵的财富啊!这对我们今后的终身学习作用非常大。

在校三年,我还与学校老师和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学校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受益匪浅。

大专的三年即将过去,但我还必须继续努力。我将继续继承学校教导我们的传统,继续好好学习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为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决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希望,为母校争光。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努力工作,努力回报学校老师对我的培养,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复兴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大专会计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二)

大学三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认真、努力、不断充实自我,为我踏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非常好,但我能够端正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学习。通过大学三年努力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税法》等各门课程,我熟悉掌握了本专业所必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加强了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能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用友软件,并能熟练office系列办公软件。

在思想品德上,我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在工作上,我时刻保持一颗热情的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事尽心尽责,并能做到最好,事后认真总结。大学期间,平常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例如打打羽毛球,爬山等等。

假期期间,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锻炼使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也让我在处理事情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例如在好又多商场实习期间担当前台收银课,与同事合作愉快,并且虚心向前辈学习,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同,给与我了鼓励更是肯定。

我的优点是亲和力强、谦虚、细心、开朗,由于性格特点,我不能是孤胆英雄,而是团队的小兵。我相信个人的力量远不如团队力量,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在团队里,才能发挥无限的潜能。

“逝者如斯夫”,大学生活固然是美好,但我的未来并不在这里。大学只是我学业的一个终点,也是我人生的另一条起跑线,所以我持着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迎接更好的明天。作为一名即将踏入新岗位的毕业生,都会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在工作的这条起跑线上努力奔跑。

大专会计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三)

从20xx年9月入学开始,我便投入了紧张的大学生活。在这两年中,本人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班级体,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天天向上,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做好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毕业考试。

通过这几年的文凭考试及自学考试,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比较深入系统地掌握了会计专业的基础和理论课程,为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本专业更深一层次的知识做好了准备,使自己有了从事高一级层次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我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方法,于是我将这几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之中,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身边的各种经济和会计现象,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由于有丰富的知识做后盾,在分析经济想象和简单的工作交往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坚持对身边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将自己塑造成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在两年的学生生活中,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接受新的文化知识,还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坚持个人修养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这两年,我坚持看各种报刊杂志和有益的课外书,从这些读物中不断地吸取营养。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惟有不断地学习,用理论来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我所学的会计专业是一门对职业素质要求很高的专业,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要做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遵纪守法,热情对待,一丝不苟,防止会计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制止和杜绝经济生活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良现象。大学生活让我在自我管理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我相信,这一切的努力和进步,必将为我以后走向社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在即,回首这些年的学习生活,作为一名会计专业大专生,我深深地体会到人大老师们为我们的成材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今后我还要不断地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不辜负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做一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的会计人员!

大专会计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四)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我的大学三年学习生活已接近尾声。即将毕业的我回顾以往的足迹,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分明。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具体概括如下:

一、思想认识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积极向上,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纪,廉洁自律,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平时注重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以及有关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提高了自己的政策水平及明确是非的能力。

二、业务知识

在上课学习期间,我保持了以往学生时代的历来风格,热爱本专业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通过扎实学习《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各门课程,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工作实际,加强了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能熟练运用财务办公软件,为更好地从事财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技能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在岗工作的财务人员,我一直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严格要求自己,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7.会计毕业生自我总结 篇七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 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进行了包括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通过建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一方面可合理评价学生学业完成情况, 评定教学改革成效,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旳目的。另一方面可推动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理论创新, 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 一) 构建依据

为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首先需选择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外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种类较多, 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职业教育模式、TAFE模式、综合专业培养与综合培训模式、“工读交替”培养模式、“合作教育”模式、“教研产合作”模式以及“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等, 国内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展开, 其中, 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 较具代表的有曾令奇 ( 2006) 、李国志 ( 2008) 、朱小平等 ( 2010) 、周国烛 ( 2011) 等。实证研究方面, 主要有工学结合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 较具代表的有齐振彪 ( 2002) 、刘晓 ( 2003) 、冯伟国 ( 2006) 、廖克玲 ( 2007) 、靳晋 ( 2011) 和纪东 ( 2012) 等。

“岗课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岗带学, 以证促学, 以赛助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首先, 通过创建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依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加快高质量实训基地的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其次, 通过对学生开展“双证式” ( 即会计从业资格证、毕业证) 教学, 突出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以赛强技”课程特色。第三, 通过加强" 双师型" ( 即讲师、会计师) 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师资保障。

( 二) 构建意义

基于“岗课证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均有重要意义。首先, 通过构建学业评价体系, 将 “岗”、“课”、“证”、“赛”深度融合, 毕业证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双证考核, 职业资格考试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并重, 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实现学校教育与会计岗位的“无缝对接”。其次, 构建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有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合理评价毕业生学业水平, 有利于毕业生在应聘求职时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所学与专长, 也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还可为企业加强岗前培训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供便利, 为毕业生就业减轻压力。

( 三) 构建原则

1. 针对性原则。即“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 结合课程考核、职业资格和技能竞赛,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性、前沿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进行构建。

2. 可行性原则。基于国内外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经验,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学业评价体系研究成果, 充分考虑会计专业的独特性和研究数据的可得性, 构建评价体系。

3. 市场性原则。构建学业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市场就业能力。因此需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 四) 构建方法

基于“岗课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建立总目标层的基础上, 选择岗位能力、课程考核、职业资格、技能竞赛为四大分指标层, 并根据不同分指标层的特点, 细分成17 个基础指标层, 最后针对每一基础指标层的指标, 明确规定具体评分标准, 分别赋值。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指标分析

( 一) 评价体系构建

遵循构建原则, 运用合理的构建方法,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如表1 所示:

( 二) 指标分析

1.“岗”的指标。“岗”的指标分校内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两大模块。

( 1) 校内仿真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指标主要包括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内容、流程、环境和工具等的认知实训, 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实训和会计规范训练等。若综合评价为优秀, 则赋予分值为6 分。分岗位单项实训指标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其中, 出纳岗位主要进行出纳业务操作、会计职业认知等; 会计核算岗位重点考核学生对于成本计算、会计业务核算、纳税申报与纳税筹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财务管理岗位主要考察学生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和会计信息化的运用能力; 会计监督岗位重点对审计知识进行实训。通过四个岗位的实训, 综合评价为优秀的可以得到6 分。会计综合实训指标主要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个模块, 主要考察学生的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及生成, 综合评价成绩也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四档, 并分别赋值。

( 2) 校外顶岗实习。在校外顶岗实习指标中, “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可通过毕业生实习情况调查表的方式予以考察,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完成质量予以评分。

2.“课”的指标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 ( 两个学年) 奖学金获得情况, 综合分析毕业生学业水平。因在分值的赋予上, 除了表1 中所列评分标准, 对于连续两年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或同时获得两项以上 ( 包括两项) 奖学金的学生, 其分值可在原定基础上再加2 分。

3.“证”的指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进行必要的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学习, 通过各类资格证考试成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学业水平。目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取得的资格证如大学英语B级证和省级计算机一级证, 另外, 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和CET -4/CET -6 等的考试, 这也是毕业生应聘求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此, 对于不同“证”的指标, 分别赋予4 ~8 分。

4.“赛”的指标

高职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项目过程中, 通过参与或开展各类专业项目比赛, 如会计技能大赛、会计知识竞答、ERP竞赛、数字书写比赛、会计分录比赛等, 以其取得的成绩, 分别赋值。如上述比赛参加多项, 有的获奖有的未获奖, 可以累加 ( 最高不超过10 分) 。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客观反映毕业生的学业水平, 既可为实证研究会计毕业生学业完成情况提供依据, 也有助于合理地评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 通过综合考虑社会需要, 及时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可以适时调整评价体系, 优化课程结构,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基于“岗课证赛”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特点的基础上, 构建系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依据, 也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学业评价体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

[2]李艳娥.关于“岗证课”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职教论坛, 2011 (29) .

8.会计毕业生自我总结 篇八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会计学毕业论文 研究性教学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本科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士学位论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也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每况愈下,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以提高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教司《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围绕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撰写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但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

1、学生茫然选题,应付了事

毕业论文的选题需要学生抓住会计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学习体会和能力选题。但是,很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笔者对湖北经济学院会计专业2007和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随机抽取200份作为样本,分析得之:企业管理论题占34%;会计选题占38%,其中传统课题如会计舞弊、会计政策等占一半,新兴领域选题如国际会计等仅11篇;审计、电会方面论题占16%;会计实务方面论题仅占8%;其他分布在金融等领域。企业管理论题多是因为该部分论题资料多,部分学生抄袭拼凑了事。财会新领域的论题少是因为这方面的论题很难联系案例进行创新设计,因此会计专业本科生较少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具有挑战性的论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在于不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欠缺,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不关心也不了解,更谈不上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认真程度不够

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拿出极大的精力去联系工作和备考研究生,导致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查找资料、与指导老师的沟通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认真实践调查了。同时,毕业论文只是相当于一门课程,对就业和考研影响不大,因此有不少同学视毕业论文如“鸡肋”,临阵磨枪,应付了事。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靠教师两三个月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而且,有些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组织过于简单,另外,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会计学本科专业招生急剧扩大,而教师人数,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人数并没有增加,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精力有限,与学生沟通不够;有些教师本身科研能力也比较欠缺。

3、学生完成过程草率,论文质量堪忧

不少高校只是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割裂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必然环节,导致学生平时在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较少,普遍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基本功,调查显示:有55%的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格式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的编号、字体与大小、行间距与缩进、中英文标点等方面。现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正面临着广阔的改革空间,论文写作素材和案例是极为丰富的,但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空话废话居多,没有实践意义。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型模式,学生的会计论文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二、课题研究模式的内涵和在会计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

研究性教学法是用类似于课题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突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以知识的学习为手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笔者认为,课题研究模式是研究性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模式之一,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1、课题研究模式的意义

课题研究模式是指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或者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活动。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都是由学校或者院系的团委来负责,难以纳入到教师的科研教学体系中去,活动开展的好坏局限于学生和团委老师的科研水平。而高校硬件设施完善,如图书馆、网络资源、期刊等,课题研究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综合、教学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尽大效率的利用高校资源。

2、课题研究模式实施的条件

高校教师一般都肩负着某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了可能。让会计学生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带来新的思想火花,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对会计理论研究前沿和会计实务有基本的涉及,对会计论文的选题、写作流程有基本把握。当然,为保障该模式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通过经费划拨、个人捐赠和企业赞助的方式全方位的予以赞助;制定相关政策,对相关指导教师给予工作量上的认定,对于指导学生获得成绩的老师给予额外奖励,以此吸引优秀教师的参与。

3、课题研究模式实施的经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1969年就开始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给予支持,几十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些高校也已经将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效果明显。如:清华大学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和“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等等。湖北经济学院也早在2006年即开展团委主办的“科研实践”和“大学生科研立项计划”,本科生参与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担任研究助理,其实质就是课题参与模式的实践形式,但这些计划大都针对工科和金融、劳保等与社会调查联系紧密的专业学生,会计专业学生参与较少。

通过本次对会计本科生的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最大的困难是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科研方法的缺乏;25%的同学认为主要困难是在选题和提供科研条件上,90%的学生认为平时科研活动欠缺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由此看出,课题研究模式的运用显得尤为必要。

三、课题研究模式的程序设计

课题研究模式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及专业能力,进行相应的实施方案,以完成相应的实施目的。

1、第一学期:入学教育阶段(启发阶段)

学生入校后,教师可以以借助参观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活动,让新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的社会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此阶段,可以将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会计知识根底、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功底,是素质和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学生接受了这种教育,就会从思想上重视它,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学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联系起来。同时,可以邀请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老生畅谈科研体会,激发低年级学生的科研信心。

2、第二学期到第八学期:专业知识学习阶段

在该阶段,学生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主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1/3学时采用公开讨论课、分组讨论或案例教学的形式,围绕课程内容讨论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会计的前沿问题,强化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对学生的观点加以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培养学生研究性的思维能力。经常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也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充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第五学期开始:课题选择与导师确认阶段

选题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学校可以组织会计专业教师统计自己的在研课题,也可收集其他可供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者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与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结合,课题的选择应适当浅显。在论文写作训练指导中,教师可给学生有针对性的题目,并加以指导,也可吸收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和项目。让学生们在参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逐步熟悉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作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4、第六学期:课题开展及专业课补充阶段

在本阶段,教师针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有目标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收集课题研究必要的相关信息,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必备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去科研部门,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引领学生将课题研究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对课题必需的专业知识,提前自学,让学生参与课题时感受专业学习的乐趣。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题开展情况,适当调整研究的进度与计划,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及兴趣修改课题的研究方向,甚至重新选定课题或自定课题。

5、第七学期:课题研究阶段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地研究课题时,要注意阶段性检查研究的进度,及时调整研究目标,对于重点难点部分,给予更多的指导意见。该阶段非常强调研讨交流模式,研究小组首先确定研究讨论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在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中大多开设“seminar”(研讨会)的课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6、第八学期:结题及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研究完成后,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并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作为研究的一个总结性环节,对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在这阶段,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最后,要求学生把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求研究报告要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有新的学术观点或分析研究结论。学生在总结课题研究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就可以形成毕业论文。

当前,经济的发展使会计专业表现出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研究素养的培养。课题研究模式给会计专业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师生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能“水到渠成”。

(注:本文为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研究模式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阎华红: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进[J].会计之友,2009(1).

[2] 陈兵:论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要素[J].教育与职业,2009(3).

[3]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9.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篇九

对自己的总体评价是为人热情乐观,真诚,工作踏实、易上手,遇到困难能迎难而上,不轻易放弃。有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充分挖掘团队凝聚力,起好带头表率作用,很强的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大局观以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当然,本人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

一是与同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和同学交流较少,主要原因是自己作息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减少了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其次,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又担心找同学交流会打扰他们的休息,造成没能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

二是在工作中有时处理问题还不够成熟,这主要表现为工作中魄力不够,做事情不够果断。主要原因是在处理工作方面缺乏经验,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注意学习其他同学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所运用的好的方式、方法,同时,自己的办事方式、方法又存在不足之处。

10.会计毕业生实习鉴定个人总结 篇十

会计毕业生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一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xx年xx月10日至23日在xx食品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会计实习总结

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

(二)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

实习单位是以半手工、半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的,手工核算的主要有材料的核算、产品成本的核算。工资核算及报表的编制通过数据的汇总主要以电算化来实现。

(五)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于电算化并不是每一个单位都可以普及,现在我国很多会计主体都是以半手工、半电算化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所以在实习的同时对学校没有学到的珠算知识进行自学。

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经济大潮时代,作为一名财会专业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在财务实习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实习的机会,总结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让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在大浪淘沙中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让自己的所学为社会经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会计毕业生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二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我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工作中我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来源于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在实习时我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有道理的。

这次实习,我对该公司的一些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奖惩分明制度,在我实习期间,让我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在管理体制上,制度明确,赏罚分明,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生产量,减少利润。公司发展上,注重规模效应,培养团队精神。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虽然实习时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反过来想,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会计毕业生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三

转眼间暑假又过了,又迎来了充满挑战新学期。本人在XX器材厂的会计部进行了社会实践学习,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器材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的是老会计霞姐。刚到会计部霞姐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以前的暑假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

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霞姐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

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霞姐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霞姐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

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

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

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

11.会计毕业生自我总结 篇十一

摘 要:对内蒙古自治区11所高职类院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与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关系密a切。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职场意识薄弱;职业自我认知模糊;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应该从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等四个方面来完善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素养;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79-02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依旧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我们项目组在2012年9月,对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内11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院校选取100人,发放问卷1 100份,有效回收996份,有效回收率90.55%;此次调查涵盖面广、样本代表性典型、容量大,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分析如下。

一、高职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此次调查不仅关注了显性素质,更关注了素质的主体,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分析结果如下。

(一)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

首先,在我们查阅文献和整理调查数据时发现,85%的高职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学习了解程度较高,但只有27%的高职毕业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解,66%同学则表示不是很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只有11%的同学表示会定期的关注行业最新信息。这说明现在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过于狭窄,不仅在专业内部表现出知识储备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并且在与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了解、政策的关注方面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

其次,缺乏经验性知识也就是实践经验,是高职毕业生在知识方面“难就业”的又一个“瓶颈”。在调查中发现,有61%高职毕业生有过工作的经历,但这其中大数工作经历都不是与专业对口的经历,只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酒吧、饭店和工地等场所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有的学生只在学校周围的超市、饭店等场所从事兼职工作。

第三,关于行业必需的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兴趣极为高涨,94%的学生认为这一方面的提高是必要的,也极为感兴趣。调查显示,就职场技能方面,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比较好的排序分别是:专业内操作流程、设备使用技能、职场礼仪;相对而言,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身极为不足的能力分别是:任务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二)职场意识薄弱

职场意识,也称作“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其中包含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显示,87%的人事专员和HR看重职场意识,并认为,衡量一个员工的价值,职业技能占30%权重,职场意识占70%的权重。通过我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后显示,当下高职类学生的服务意识、忠诚度、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容乐观。

1.服务意识较差

服务意识较差是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服务意识的匮乏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指导都有关系。调查中居然有16%的同学表示,“服务”是学生会成员和党员要做的事情。这里显示出极强的交换意识和目的性,54%的被调查者委婉地表示是,自己付出和有意识的服务是为了换取他人的其他服务,或者获得领导者的认可。这样的意识形态,就不难解释毕业生将来在工作中服务意识淡漠而引发用人单位不满的原因了。

2.忠诚意识淡漠

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从事某一职业,时间不久就会选择“跳槽”,相当一部分离职的理由是由于自己“兴趣消失”、“遇到挫折”等个人原因所致。这一现象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职业认识不清;二是对于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准备不足充分,责任心也不强。

3.自主学习意识不高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实习中长期依赖于学校计划安排,缺乏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意识,既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又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工作的微观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受传统职业理念的羁绊,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所致。

二、高职类学生职业自我认知的现状分析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无论是自我评价高出客观实际,还是妄自菲薄都会带来职场的适应困难。高估自己会盲目的自信和乐观,容易导致失误和挫折后的挫败感加强;低估自己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畏首畏尾。因此,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是职场成功的必要前提。

查阅文献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的现状显然“不尽如人意”。所呈现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自我认知模糊

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对“自己喜欢干什么,以及自己的人生需求到底是什么”等问题表示茫然,没有深入思考。这反映出高职毕业生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的模糊性特点。

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认为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性格、择业能力的不到35%;43%的同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搞不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择业就业中优劣势的不到25%。多数学生对择业就业计划比较模糊,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23%的同学不愿意冷静地分析认识自己,认为认识自己是件很难的事,不愿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不主动克服成才障碍、挖掘个人的潜能,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缺陷。

(二)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缺点等缺乏全面的评价,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理念,反映出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在于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我受到的待遇应该是公平的”、“我应该有一份好工作”、“我不应该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麻烦”等绝对化的要求。高职毕业生的这些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的信念极其容易导致自我认知发展的两种极端结果:自我评价过低和自我评价过高。过低的自我认知易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的不自信或妄自菲薄,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使其在自我认知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过高的自我认知又使得高职毕业生自身总是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三)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是陈旧的、片面的、不完善的。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赢得荣誉,谋得地位,家产万贯从而光宗耀祖”,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在有关调查中发现:13%的高职学生认为就读高职院校只不过是高考一次失利,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一鸣惊人。从而对大众择业观不屑一顾,很快使自己陷入困境;16%的学生很想在众人面前受关注,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和核心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又难以实现,对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择业中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出现休学甚至自暴自弃现象。

三、针对高职类学生求职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项目组讨论得出以下思考,并将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见总结成“四化”: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

(一)教育体系化

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和项目组的讨论,针对高职类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职业自我认知比较模糊的现状。项目组建议将职业素养教育列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结合胜任力模型理论,在高职类大学生三年的求学生涯中安排系列的、模块化的职业生涯课程。其中应该至少包括:“自我评估”、“职业定向”、“职业生涯规划内提高”以及“毕业前职业能力测定”几个必要的模块。至于更为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式课程设置”,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展开,并获得有意义的成果。

(二)辅导社会化

大学生的求职意识、自我定位、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都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在强调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家庭和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责任也不容忽视;毕竟教育的相当一部分功能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探究和重视,如何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只有家庭、学校、企业以及学校对于毕业生的辅导形成合力,就不愁毕业生的职场能力得不到提高。形成多层次职业辅导体系、将大学生职业教育社会化,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意识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神圣意义,还需要意识到,这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对于指导教师要求非常全面的艰巨任务。这一项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对行业的职业要求、工作流程了然于胸;还要求指导教师熟练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咨询学等相关学科的职业技能;并且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想要很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专业过硬、能力全面、服务意识很强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专职教师。因此,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就成为一项极受重视的工作。

(四)实训基地化

在调查中不仅用人单位反应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就连毕业生自己也在抱怨实习时间太短、实习场地匮乏、与工作实际差距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来不及在实习中验证,留下很多遗憾和隐患。因此,实训基地的建立应作为高校教育的必须环节,得到重视。只有经过与工作实际高度一致的实训基地锻炼、毕业生才会对自身能力做出客观的判断,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才会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充足的、有依据的自信心。这对于未来的工作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宇.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及对择业的影响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7).

上一篇:创文工作经验下一篇:劳务公司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