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2024-06-13

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共11篇)

1.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篇一

师:班上的同学谁乘过渡船?

(有四五人举手)

师:(指名一位男同学)你在什么地方乘过渡船?

生:到我舅舅家去,要经过六里港,那里没有桥,得乘渡船过去。

师:渡口的情景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滔滔河水沿着六里港向东流去,两岸渡口一片繁忙景象,载满行人和车辆的水泥船刚离开这边渡口,那边河滩上就已经有人在等待过河了。

师:如此说来,渡船是一会儿由这边横渡向对岸,一会儿又由对岸横渡向这边了。

(大家点头赞同)

师:你们看课文最后倒数第二句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

生:“直到人们在河堤上快转弯了,最后再回头望一望,还能看到渡船仍然停在河边。”

师:这里的渡船为什么“停在河边”?难道没有人要渡河到对岸去?

生:不是。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这样写:“对岸渡口,有几个人正从堤上走下河滩来。”说明是有人要过河的。

师:谁来想象一下,这几个人过河去干什么?

生:有的过河可能是赶着进城。

生:有的过河可能是去看亲戚。

生:有的过河可能是回娘家。(笑声)

生:有的过河说不定是去借书。

„„

师:可以肯定一点,过河总是有事要办。那么,这几个人为什么不要求船工赶快把他们渡过去呢?

生:因为船上有病孩。

师:这几个人怎么知道船上有病孩的呢?

生:他们看见陈大夫正在给孩子搭脉。陈大夫他们肯定是认识的。

生:他们一定想,自己的事虽然要紧,但总不如给孩子看病要紧。

生:他们可能想,与看病比较起来,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生:他们还可能想,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

师:综合大家的发言,可不可以这样说:这个生病的孩子,先得到一同渡河的人的关心,后来又得到等待渡河的人的关心。真是一人有难,众人关心呀!

[评析]

这一教学片断巧妙地安排了两个部分:一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渡口渡船的情景,这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二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末了第二句,想象待渡人的种种情形。这样,就由渡船内引向渡船外,由同渡的人延伸到待渡的人,得出了“一人有难,众人关心”的结论,深化了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显然,由于教者匠心独运,注意拓展,使学生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

2.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篇二

片断一:

一、创设情境, 以生定教, 让课堂“活”起来

课件出示指向标。

师:同学们, 请看大屏幕, 上面有什么?

生:有“北”字, 表示在地图上, 上面是“北”的方向, 箭头叫指向标。

师:在这幅地图上, 上面是北方, 其他三个方向你知道吗?还有另外的这四个方向, 你知道吗?

学生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结果。

师:同学们对方向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方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1年9月9日, 湖南邵阳许多同学坐船回家, 途中发生了沉船事件, 需要迅速找到沉船位置, 紧急救援, 才能挽救更多同学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评析:在学生复习方向知识的基础上, 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是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以旧知带新知, 切入主题, 非常简洁。不仅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学, 既有了思维的方向, 也有了思维的动力。

片断二:

二、顺学巧导, 探究问题, 让课堂“动”起来

师:假如这里是码头, 沉船在这里, 救生艇停在码头上。要救援就得知道沉船的位置。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师:图中沉船在什么方向?驾驶救生艇能立刻找到它吗? (师演示)

生:不能。

师:大家看, 东北方是一块很大的区域, 用它描述沉船的方向还不够具体, 看来方向对确定沉船的位置非常重要。 (板书:方向)

师:沉船究竟在什么方向, 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能描述它的方向呢?请同桌合作, 利用手中的营救图和学习用具, 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找一找。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生:沉船在东北方20°的地方。

生: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

师:真聪明, 知道用“角度”来描述沉船的方向了。 (板书:角度)

师:20°的角在哪里?请上来指指看, 角有两条边, 现在只有东方这一条边, 怎么办?

生:我的意思是要在码头和沉船之间连一条线段, 沉船就在20°角的另一条边上。

师:为什么你把它描述成东偏北20°的方向? (用语言怎么来描述沉船的方向)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用教具边演示边描述:我们在码头这儿, 从东边往北边看叫东偏北, 看过去20°, 就叫东偏北20°的方向。沉船就在码头东偏北20°的方向上。 (板书东偏北20°)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东偏北20°的方向是什么意思? (2~3名学生汇报。)

师:请看大屏幕:沉船在从东边往北边看过去20°的方向上, 就叫东偏北20°的方向。

师: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上, 换一种角度又该怎样描述呢?

生:沉船在码头北偏东70°的方向上。

师:这个70°的角在哪里?请指给大家看。

学生到讲台指。

师:不测量, 你怎么知道它是70°?为什么把它描述成北偏东70°的方向而不是东偏北70°?

生:因为东与北形成90°的夹角, 90°—20°=70°。

生:从北边往东边看叫北偏东, 看过去70°, 所以就是北偏东70°的方向。

师:的确是这样。 (师课件演示)

师: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或“北偏东70°的方向”这两种描述方法都可以, 同学们任选一种。但生活中为了简单、方便, 我们通常使用角度较小的方向进行描述。

师:知道了沉船的具体方向, 能快速找到沉船了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还找不到?

生:还要用距离来确定沉船的位置 (板书:距离) 。

师:沉船距离码头多远, 快速量一量告诉老师。

生:8厘米。

师:说得好, 在这幅营救图中, 我们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的1千米, 所以沉船实际距离码头8千米 (板书:8千米) 。

师: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了沉船的位置, 现在能找到沉船了吗?请用完整的话说说怎么找沉船?

学生汇报, 教师强调从哪里出发。 (板书:出发点或观测点)

概括:救生艇从码头出发, 沿着东偏北20°的方向, 航行8千米, 就能找到沉船。

师:找沉船的这条路线还可以怎么描述?

学生:救生艇从码头出发, 沿着北偏东70°的方向, 航行8千米, 就能找到沉船。

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 想一想我们是利用哪些要素确定沉船的位置?

评析:利用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是这节课的重点。本环节的教学中, 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动手实践, 以同桌合作, 利用手中的营救图和学习用具, 动手画一画, 量一量, 找一找, 评一评, 让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层层深入, 围绕“怎样才能找到沉船?”“知道沉船在东北方, 但还是找不到, 还需要知道哪些因素才能找到沉船?”教学中, 老师为孩子们创设思考环境, 让孩子们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静静地倾听, 认真地分析;大胆地尝试, 探究、体验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从具体到抽象, 最后又回到具体, 这是真正的“数学的思考”。

片断三:

三、体验成功, 达标拓展, 让学生“灵”起来

1.描述山东潍坊到周边城市的路线图。

师:老师是第一次到潍坊来, 潍坊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 借此机会, 我还想从潍坊到附近的城市莱芜、济宁走走。请你做老师的小导游, 介绍一下这条游玩路线。 (提示:描述时要从哪里出发, 沿什么方向, 行走多远到达哪里。)

认真思考, 同桌交流, 上台汇报的两名学生一人介绍另一人指。

生:从潍坊出发, 沿着西偏南28°的方向, 行驶160千米, 到达莱芜;再从莱芜出发, 沿着西偏南42°的方向, 行驶132千米, 到达济宁。

师:再介绍一下从济宁返回的路线。

(另一生描述, 生生互评)

2.认识昆明与济南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到潍坊学习, 是从昆明坐飞机先到济南的, 仔细观察地图:

(1) 请描述飞机从昆明飞往济南的路线。 (生描述, 师生利用方向标进行评价)

(2) 再说一说从济南返回去的路线。 (生描述, 师生利用方向标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这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方向、角度、出发点、目的地不同;距离相同。

3.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学习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学习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展交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我会填

坐()观()()熟蒂()()有()短

徒()无()()苗()长()长()短

想一想组一组

卜:补补丁()()

力:()()()()

又:()()()()

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学习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张挂学习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4.《坐井观天》 教学片断 篇四

教学片断: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到课文结尾,教师们总要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怎么样?我上学期有一次校内教研课时,也是这样教的。

学生纷纷发言,讲了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各种各样的情形,大多讲青蛙这才知道了天果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他于是和小鸟一起周游世界。这时,我脑海时跳出一个问题,于是脱口而出。

师:同学们,你们讲了这么多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美好结局,但你们想过没有,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呢?

生:当然愿意。外面这么好!

师:是吗?这可不一定是青蛙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吗?

生:可能不愿意,因为青蛙这么固执,不会听从小鸟的话的。

师:很好,能从课文中青蛙的性格来分析。还有吗?

生:我也认为青蛙不愿意跳出。因为它在井里住惯了,以为自己的家最好。

师:对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家是最好的。

生:井里有一个优点,冬暖夏凉,很舒服。

师:很好,又找到一个理由。还有吗?

生:青蛙它可能不敢跳出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怕小鸟是骗它的。把它骗出来然后吃了它。

师:哦(真没想到学生会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真会思考。是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有道理。不错。还有吗?

生:青蛙住在井里,它就是主人,它就是皇帝,它就是国王。可如果它一出来,就什么也不是了。

师:不错。

生:青蛙在井里没有敌人,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如果到井外面,它就会遇到蛇等天敌,会整天提心吊胆,睡不好觉的。

师:真会想,真会说。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这时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于是接着问: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从课文中知道同一个天,小鸟说天无边无际,青蛙却说只有井口那么大。那么青蛙是否有错?

生:错了。

师:果真错了吗?青蛙是在说假话吗?

生:(一楞)没有。

师:是啊。青蛙其实也在说实话。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它看到的天——

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对极了。那么你们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它天天住在井里,没有去过外面。

生:因为井口限住了它的视线。

师:对。是青蛙住的环境局限了它的眼界。正如我们,如果没有走出过椒江,又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所以要想使自己知道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应该——

生:走出椒江

师:走出台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

生:行万里路!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5.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片断

师:自由读第三节,想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用“——”画出,然后向同桌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生读、画、说)

师: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生物及喜欢的原因。(说话训练)

生:我喜欢海参,因为海参很多,到处都是。

生:我也喜欢海参,因为海参爬得很慢很慢,懒洋洋的,真可爱。

生:我喜欢珊瑚,因为珊瑚颜色很美,形状也很美,像盛开的花朵,像美丽的鹿角。

师: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珊瑚知识吗?请快速阅读拓展材料。(课外延伸)

(课件出示)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有红的,有白的,还花的。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人们看到珊瑚的色彩这样美丽,形状这样奇怪,以为它们是生长在海底的植物。其实它们不是植物,是珊瑚虫发泌出来的石灰质。珊瑚虫是浅海里的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海底洁净的岩石上,只有几毫米大,它们不断地分泌石灰质,这些石灰质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东西——珊瑚。

经过几万年,它们遗留下来的石灰质就成了珊瑚礁,再经过几万年,有的珊瑚礁露出海面,就是珊瑚岛。我国的西沙群岛,就是由许多珊瑚岛组成的。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再联系录像画面,还想说说珊瑚吗?(说话训练)

生:珊瑚有红的,有白的,有花的,五颜六色,异常美丽。

生: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一座宝塔。

生:珊瑚有的像美丽的扇面,有的像交错的树枝。

生:我喜欢大龙虾,因为大龙虾的样子很威武,划过来,划过去,威风极了。

师: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又这样威武,它像什么?(想象能力训练)

生:像一位去作战的大将军。

(师指导学生读描写海参、珊瑚、大龙虾的句子)

师:谁来说说鱼?

生:我喜欢鱼,因为有的鱼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生:我喜欢鱼,因为有的鱼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样子真逗人。

师:想像一下,头上长着一簇红缨的鱼儿像什么?(想象能力训练)

生:像一位美丽的公主。

生:像一位威武的大将军。

师:那么身上长着彩色条纹,又像什么呢?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裳。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挂着一道道彩虹。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着一件迷彩服。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画着一道道斑马线。

师:大家真会想像,把鱼想像如此美丽。大家除了欣赏鱼的美丽之外,还喜欢鱼的什么呢?

生:我还喜欢鱼的种类繁多。

生:鱼多才说明西沙群岛物产丰富。

师:找出鱼多的句子读一读,体会鱼得多,体会西沙群岛得富饶。

(生有滋有味地读)

师:鱼多得数也数不清,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生:不计其数。

(师板书:“不计其数”,指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入情入境地读课文第三节)

师:这一节共写了四种生物,作者是什么方法来写的呢?

生:并列的方法。

师:这四种生物,作者用并列的方法向大家作了介绍,但没有用连接句,现在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两种生物写一写,要求中间用上连接句。(写作训练)

(生写,然后交流反馈)

生:海底各种颜色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有的像交叉的树枝。最美的要算海里的鱼了。他们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了一件迷彩服;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像一位威武的大将军;有的浑身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生: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海里的鱼更多了。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不计其数。

生:……

教学评析

阅读心理告诉我们:要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必先将语言文字具体内化为可感形象,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案例告诉我们,拓展是一种有效手段。

本教学开放了教学时空,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渠道交流了信息。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课文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珊瑚时,既感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学生看着读着新的材料,对珊瑚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鱼时,教师让学生想想这么多的鱼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这样借助文本语言,又及时补充新的成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拓展,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获得了感知,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反思:

6.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篇六

总体把握细心品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与评析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至10自然段,看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的倔强,并把表现“倔强”的词句划出来。

生:我从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他说自己的体力强,看出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明明掉队走不动了,还做出要和马比赛的样子,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他以“等同伴”为借口,支开陈赓,不要陈赓帮他,也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还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证明他自己的粮食比陈赓的还多。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准。但同学们想过没有,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陈赓先走,不拖累陈赓。

生:为了不拖累别人,宁肯牺牲自己。

[点评: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为学生充分感受小红军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础。]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看出,小红军的表情、动作、语言都表现了他的“倔强”。但我发现第10自然段,作者在写小红军在拍粮袋时,不是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挺起胸”,“使劲地一拍”,以此来表现“倔强”,而是用“轻轻地”来表现他拍的动作。这么写准确吗这不是与“倔强”的说法相互矛盾吗大家边读边想,看看能不能从书中找出答案来。

[点评:故没悬念,激活思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这么做不能表现他的“倔强”,他应该“使劲地一拍”,这样更能让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小红军不可能“使劲地一拍”,因为课文前面写他已经累得掉队了,他没有那么大的劲来拍。

生:就算他有劲也不能“使劲地一拍”,因为他的粮袋中根本就不是粮食。

师:是什么

生:课文后面说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他“使劲地一拍”,牛骨的声音和样子都和粮食不一样,那就露馅了。

生:我认为小红军又累又怕露馅,只能是轻轻地拍拍干粮袋。

生:他又累又饿,可是还要坚持装出有劲有粮的样子,轻轻拍了一拍粮袋,正好说明了他的“倔强”。

师: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非常机智,非常懂事,他担心陈赓同志知道他没有干粮了一定要帮助他,使陈赓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劲地一拍”,而只是“轻轻地”一拍。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的品质非常高贵,他一心只为别人着想,而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师:对!我们读课文就应该像刚才发言的同学一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领会文中词语的含义

总评: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学片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一、紧扣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是落实这一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设计者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在训练学生一般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轻轻地”这个描写小红军拍干粮袋动作的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终于悟出了这一词语的运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教师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与感染,较好地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仅供参考)

7.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 篇七

1、能借助拼音,学习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按笔顺规则描写“井、沿、无、抬”4个字。

2、能结合课文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4、思维拓展,练习说话,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课前准备的简笔画(小鸟和青蛙)、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爱听故事,咱们以前听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那你们爱听动物之间的故事吗?那咱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两位动物朋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出示“坐井观天”,指名读。

2、学习生字:井(读准:后鼻音)观(理解词义:“观”即“看”)

3、齐读课题

师:“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寓言往往要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要说明什么道理呢?让我们快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读通。

2、检查字词:

游戏一:找朋友

游戏二:猜字谜

3、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三、学习课文

1、同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后一起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青蛙坐在,看到的天只有()。小鸟落在(),看到的天()。

3、指名交流答案。

4、结合插图理解“井沿”。

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上一口井,让学生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位置,指名上来贴图。

扩充理解:桌沿、床沿、河沿

5、师:青蛙和小鸟对天有不同的看法,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从文中找句子。

6、指导朗读,理解词语。

出示句子: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理解句子:“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理解词语:“大话”

(1)大声说话。()

(2)话说得太多。()

(3)夸大的话。()

理解词语:“无边无际”

(1)一眼望得到边。()

(2)一眼望不到边。()

做游戏:给小兔穿上合适的衣服。(哪些词语可以和无边无际搭配)

出示:海洋草原教室森林沙漠

无边无际

说话练习:听老师说一句话:海洋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123下一页谁能模仿老师的话,也来说一句?

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7、师:那么青蛙怎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呢?我门来做个实验体会青蛙的感受。

做“实验”:用纸卷成筒,让学生透过纸筒望窗外的天空。你们发现了什么?

(天变小了。)

师: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视线。如果这只青蛙不愿跳出井口,那它看到的天空就永远只有井口那么大。

9、师:你们为它急吗?小鸟也为青蛙急了,它对青蛙说了什么?

(不信,你就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指名读

10、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说话训练

1、给故事续编结尾:你们认为青蛙有没有接受小鸟的劝告,结果又会怎样?

(学生中各持己见)

2、设计说话训练: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小鸟背着青蛙飞过(),经过(),越过(),青蛙惊讶地说:“()!”

小组讨论后交流

3、如果这只青蛙不愿跳出井口,那它就是一只井底之蛙,所以“坐井观天”就比喻所见有限,见识短浅的人。我们可不能做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的人,我们要做像小鸟那样见多识广的人。

4、师:希望小朋友平时能多看书、多学习、多参加各种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五、课外拓展

你认识下面的成语吗?你知道它们的故事吗?选一个,读一读。

《狐假虎威》《叶公好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

六、写字指导

描写“井沿无抬”

8.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八

一、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从生活语境到文本语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加深对同一汉字的理解。

二、借生活语境和文本语境让学生感受一字多义和多个字表达同一意思的语言现象。借课文的语境知道“无……无……”用在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之间,强调没有。

三、借文本语境理解重点词,用重点词的理解带动寓意的体会。

【教学目标】

一、能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二、能正确、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8个生字。能仔细观察带多笔横画的汉字,并从横画的变化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能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并知道“无……无……”用在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之间,强调没有。

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体会寓意。

【教学年级】

二年级

【教学活动】

一、看看、想想,在生活语境中初识生字

生活语境一:出示 手机显示屏

师:老师借了个手机,准备发个信息,我该按什么键了?

课件出示:信息

生活语境二:出示 一张登机牌

师:我发过去的短信息询问登机的地点?朋友发给我一张登机牌。小朋友帮我看看登机牌,我应该在哪个机场登机?

课件出示:国际机场

生活语境三:出示 沿信道登机的`图片

师:“沿”我们在口头表达中经常用到,你能从这些读yán的汉字中认出“‘yán’着楼道走”的“yán”字吗?

师:引导学生交流后总结,“沿”最初的意思是顺水而下,在这里表示顺着。

师:生活就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看,今天要学的生字,我们有可能在生活中看到过,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听过说过。今天它们又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同学们,看看它们都藏在课文的哪里。

二、读读、思思,在文本语境中学习字词

(一)自读课文,初学字词

1.圈词、读词

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生词。(井沿 无边无际 不信)

生:读正确生字的音

2.词语比较,感受一字多义

师:生活中处处有汉字,“沿着”是顺着的意思,“国际”的“际”是彼此之间的意思,“短信”一是指短信息;另一个意思是:文字简短的信件。今天再学习这些字,又会对它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二)正确读课文,加深对“沿”的理解

1.轮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学习“沿”

师:课文中的两个主角来了。看看一自然段,小鸟和青蛙应该在哪里?(请同学在黑板上贴画)

看图,“沿”在这里是“边”的意思。

师: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也会不一样呀,汉字真有趣。

师:门的边可以叫——

生:“门沿”。

师:窗的边叫——

生:“窗沿”。

师:床的边叫——

生:“床沿”。

师:那路的边缘叫——

生:“路边”。

师:虽然都是边的意思,还不能乱用呢。

(三)分角色读课文,学习“际”

1.分角色朗读

师范读。要求:认真听,小鸟和青蛙有几次对话。(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指记录对话的次数,提高学生听的效果。)

师: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话就是对话。他们一共有三次对话。

师:写对话呀,常常要用上引号,引号里面的内容就是说的话,引号外面常常提示是谁说的。

生:在朗读中感受这种表达形式。

2.梳理故事情节

师: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生:交流。

师:(板书:井口大 无边无际)

3.学习“际”,知道“边际”的意思

师:“无边无际”是说天没有边,“际”也是边的意思。看汉字多有意思呀,“沿”和“际”都有“边”的意思。

师:这些意思相近的字还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

课件出示:边际、边沿。

师:还有很多词语都是两个意思相同的汉字组成的,比如:依靠 时刻 忧虑……

4.在课文语境中理解“无边无际”,并了解这样的构词方式

师:你认为他们的观点,谁正确呀?

小鸟是怎样知道天“无边无际”。

句式练习一:它飞过大海,看到 ,没有看到天的边际。

句式练习二:小鸟飞过 ,看到了 ,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句式拓展练习前提出听的要求,用手指记录小鸟去过哪些地方。)

句式练习三:请同学总结:小鸟飞过了( )、( )、( )、( )、( )……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无边际。(课件出示:无边际)

师:如果要表示没有边,可以加个“无”字,小鸟真会说话,为了强调天很大很大,没有边际,它还特意加上两个“无”字。(课件出示“无边无际”)

师:刚才的那些同义字组成的词也可以这样变了: “无边无沿”“无忧无虑”“无依无靠”“无时无刻”……

师:汉字变成词,也是那样的有意思呀。

(四)体会寓意,学习“信”

师:青蛙为什么会弄错呢?

学生活动:卷筒望天花板,感受视线受阻造成的目光狭小。

师:小鸟明白了青蛙为什么弄错了,所以说:“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师:突出“信”字,人说话应该是可信的,看着字的组成,我们就知道了字的意思,汉字多有趣呀。

师:为了让青蛙相信小鸟的话,跳出井口来看看,我们也来劝劝青蛙吧。

生:交流。

三、观察、比较,在书写评价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明方法、细观察、认真写

师:老师想和小朋友比赛写字,咱们一起选择最难的四个生字来写。

生:选择两个生字(要求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合理就采用)。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运用已有的写字经验,判断形难字。】

师:老师也来选择两个字:沿 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细节。】

师:为了比赛公平,你们把你们语文老师教的写好字的诀窍告诉我,我也把我的诀窍告诉你们。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写字能力,归纳写好字的方法。】

师生活动:各自书写选出的四个生字。

2.细观察、作比较、感受美

(1)老师示弱,“沿”的右上部分书写成“几”;“信”的三横写得缺少变化。引导学生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抽样有效样本,在比较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修正书写。

9.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篇九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是一篇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读课文。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二、教学重点:

1、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2、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及寓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这节课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想先考考你们,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课件1出示词语)请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生齐读)小朋友们真能干。

师:谁能用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小鸟口渴了,想喝水。

师:你用上了“口渴”和“喝水”,谁来补充?请你说。生2:小鸟落在井沿上,看见青蛙坐井观天。

生3:小鸟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师:你们真了不起!

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理解小鸟和青蛙争吵的起因、地点。

师:对呀,故事里,青蛙和小鸟吵了起来,这次吵架是谁引起的? 生:是小鸟引起的。

师:在哪儿呢?(出示课件2)请看大屏幕,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讲到?请小朋友们齐读第一自然段。生:(生齐读)

2、引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学习井沿。师:青蛙坐在哪里?小鸟从什么地方飞来?落在哪?(师板书)什么是“井沿”呢?(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请小朋友们在课文插图中的井沿上写上“井沿“。井边叫井沿,帽子边叫(生:帽沿),门边叫(生:门沿),桌子边叫(生:桌沿),河边叫(生:河沿)。师:你们的反应真是快!

3、故事里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了起来呢? 生:他们争论天有多大 师:你真能干。(板书:天有多大)课文中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三次)第一次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小朋友看看它们的第 1次对话。(课件3出示第一次对话)师:(先出示青蛙的话)请你读,(生1读)师:青蛙说的话后边是什么符号?(问号)。

师:谁再来读读它。

生 2:(读)你从哪儿来呀?

师:你读得很流利,要是把疑问的语气送到句子里就更好了。请你读

生 3:(读)你从哪儿来呀!

师:你真会读书!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要是把“哪儿”强调就更棒了!

生 4:(读)你从哪儿来呀!

师:真的很棒。表扬她!

师:我仿佛看见了那只充满疑问的青蛙。小鸟回答说:

生1读:(请你读)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小鸟从 哪儿 来,飞了 多远 ?“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这些青蛙知道吗?所以读的时候应加重语气,谁来试。

生 2:读

师:小鸟能飞得再远一点吗?请你读 生3:读

师:小鸟飞了这么远,感到怎么样了?(又累又渴)师:请你读出小鸟的又累又渴!(生4读)师:请再累一点再渴一点吧!(生5读)

师:谁能用“渴”和“喝”连起来说一句话?(两生造句)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吧,叫“我问你答”,好吗?我来问,你们来答。

师:你从哪儿来呀?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好玩吧!和你的同桌练一练。(同桌练习)师: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来读这次对话。(两生读)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第二次对话:

师:接下来呀,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4出示第二次对话)请小朋友们运用刚才老师教给大家的朗读方法,和同桌合作,一个读青蛙的话,一个读小鸟的话,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边读边想,从他们的第二次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合作学习)师:好,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青蛙的话,青蛙说:(生齐读—— 师:从青蛙说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像井口大)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2: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师:什么是大话?(假话、夸口、吹牛)。

师: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呢? 生:我飞了一百多里。师:还有谁读懂了什么? 生3: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

师: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谁能把不相信的语气送到句子里。请你读

生 1: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 2:他只把句子读通顺了,不相信的语气没读出来。

师:你能试一试吗?(生2朗读)

师:读得不错,如果你再突出“别说”这个词就更好了。(生3读)师:“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不过”可以换一个词吗? 生:只有、仅仅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并没有一百多里远,用不着飞那么远。这句话能换另一种方式说吗?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如果谁能够把反问的语气读出来就更棒了?(生4读)师:我们再来读小鸟说的话,小鸟说:(生齐读——)师:从小鸟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师:天是“无边”的,是没有边的,“际”就是边缘处,“无际”形容范围非常的广阔。“无边无际”说明天怎么样?,生:就是天特别大,看不到边。

师:说得好!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草原、沙漠、宇宙)

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请你们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把这句话写在学习卡上。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请把你写的句子读出来。(生1读)说得好,还有不同的吗?(生2读)写得真不错。(3生读)真是一个比一个会写。

师: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小鸟可着急了,谁来当小鸟,请小鸟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生1读小鸟的话)

师:哦,你感觉到天大了吗?那你能把天读得再大一些吗?(生2读)师:天真大啊!哪位小朋友敢来挑战?(生3读)

师:读得真好。你真是一只态度真诚的小鸟。小朋友们,像他一样,一起来告诉青蛙天是很大很大的!(生齐读)

师:让我们也来争论争论,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生:(男女分角色读)

师:你们的争论真的很激烈!可是,老师还是弄不明白,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你认为谁说的对呢?(全班举手)那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啊,全班小朋友告诉老师。生:(齐答)小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的是对的,那天青蛙说的就是——(错的)师:为什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呢?

生1: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你真会想,请坐。还有没有?

生2: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3: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所以他每天都不断地飞,还是没有看见边,他一天比一天懂得的知识就更多了。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来帮小鸟找找原因吧。请小朋友看画面,(课件5:播放各种画面:小鸟漫游过高山、大海……)看看谁看得最仔细,师: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什么?

生 1: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漂亮的城市。生2: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美丽的草原。生3: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高高的山。

师:咦,小鸟是不是飞到天边了?小鸟还能飞过去吗? 师:小鸟真的还能飞过去,原来那不是天的边,是山把天给挡住了。小鸟飞过高山,它又看见什么?

生4:小鸟飞过高山,它看见了大大的湖泊。生5:小鸟飞过高山,它还看见蓝蓝的大海。师:小朋友们懂的可真多呀,你们像小鸟一样见多识识广。是啊,小鸟飞了那么多的地方,还是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知道天是很大很大的,可是,为什么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生1:因为青蛙每次抬头,看到的天就有井口那么大。

生2: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哪儿也不去,看到的天就像井口那么大。

生3:因为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了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在这里井壁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4:还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是啊!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真可恶。这难道是青蛙的错吗?

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请小朋友们先抬头看看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怎么样的天花板?

生:我看到了整个教室的天花板。生:我看到的天花板很大,是全部的。

师:小小实验家们,请你们再拿出纸,把它卷成一个小纸筒,再用它来看天花板,这时你看到的天花板又是怎样的? 生:现在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现在看到的天花板只有这个纸筒口这么大。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的视线被纸筒壁挡住了。

师:是呀,通过实验让我们明白,正因为青蛙的生活环境和小鸟是不同的,因此它看到的天当然只有井口那么大了,那青蛙到底又有什么错呢?

生1:青蛙坐在井里,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当小鸟告诉青蛙天很大很大的时候,青蛙还和小鸟吵了起来,这就不应该了。师:你真聪明。还有没有? 生2: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

生3:青蛙自以为是,目光狭小。

生4:青蛙不愿意去和别人交流,见识少。

生5:青蛙不虚心学习,又不相信别人的话,它懂的知识很少很少。师:小朋友们说好极了。所以,青蛙多年以来只见到怎么样的天? 生:井口大的天。第三次对话:(课件6出示第三次对话)

师:现在,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第三次对话,(课件出示青蛙的话)请你读。(生1读)师:青蛙为什么笑了?

生:青蛙笑小鸟说的是大话。

生:青蛙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

师:青蛙是那么地肯定自己的看法,请你用肯定的语气来读青蛙的话?(生2读)师:你读出了肯定的语气,如果再读出青蛙的自信就更完美了。请你再读(生3读)师: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呀!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为也笑了,说:(课件出示小鸟的话)请你读(生1读)师;小鸟笑谁?(笑青蛙)师:小鸟笑青蛙什么?

生:小鸟笑青蛙错了,还认为自己是对的。师: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第二次)师:第一次怎么说的?读一读课文

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件出示句子):你弄错了。你是弄错了。

师:请小朋友自个儿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二句多了一个“是”。

师:你的小眼睛真尖。这一句还可以怎么说? 生:你的确弄错了。(确实、肯定)

师:所以这个“是”应读重音,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让青蛙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弄错了。(一生读)大家一起来读这两个句子(齐读)小鸟还笑什么? 生:小鸟笑是因为小鸟想到了好办法。师:那小鸟想到什么好办法了? 生: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师:谁来当小鸟,请把你的好办法告诉青蛙吧。(生1读)

师:小鸟是很诚恳的,要读得稍慢些,读出恳切的语气,谁愿意再试试?(生2读)师:请再恳切一些吧!请你再读,(生3读)师:多诚恳的小鸟呀!我们也来读一读吧,请第一第二组读青蛙的话,第三第四读小鸟的话。(生对读)

师: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动画)瞧!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还真的忍不住跳出了井口,青蛙跳出井口后,它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1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忍不住跳出了井口,青蛙看见天无边无际,说:“哇!天真大呀!……”

师:你说得真精彩。

生2: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师:多美的风景呀!

生3: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花,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师:多漂亮的校园。

生4:它还会看到迷人的风景,还看到漂亮的城市。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5: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6: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有没有? 生7:它看到路边堆满了垃圾,还闻到一阵阵臭味。生8:它看到有人乱砍树木,小鸟没有了家。师:你很有爱心.生9:它看到坏人在捉它的同伴,拿来当下酒菜。它好伤心好难过。师:孩子,你读懂了青蛙的心呀.生10:它觉得外面的世界并像小鸟说的那么美,又想回到安全的井里去。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生11: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师:你的主意真不错。

生12: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师:是个好办法。

生13:我们要保护好环境。

师:小朋友们说得棒极了!青蛙跳出了井口,不再是一只井底之蛙,而成了一只见多识广的青蛙。孩子们,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四、扮演角色,再现情境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的很棒,相信你们的表演会更精彩,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分别来扮演小鸟和青蛙,加上动作、表情,把这个故事演一演。生:(生加上动作、表情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表演得很棒。

师: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我们也来演一演吧,请第一第二组扮演青蛙,第三第四组扮演小鸟,开始吧。

五、总结全文 加深理解寓意。

师:小朋友们,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现在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的人,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

生1:他在说我自以为是。

师:能说得更完整些吗?

生2:说我坐井观天其实是在说我自以为是、目光狭小。师:说得好。表扬他。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说我是个看得少,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师:你真会想。谁还想说?

生4:他其实在叫我不要目光狭小,应该努力做到见多识广。

师:你真会思考。能把我们刚上课时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现在发现的这个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5: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它告诉我们不要目光狭小,自以为是,应该见多识广。

师:小朋友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生1: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以后要多学一点知识,见识要广一点。师:你真能干。还有吗?

生2: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以后要多出去看看,这样才不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你真了不起)谁还想说?

生3: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师:你学得真好,你来说。

10.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篇十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维,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11.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十一

教海无涯!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我一句二期课改的经典名言早就耳熟能详,昔日中山小学某女教师讲的那堂参赛课仍历历在目,当初感到她并无多少出众之处,甚至自己可更胜一筹。然自己上一堂后,方有更多感想,课前我虽殚精竭虑,课后却倍感不适。

本节课是我自已备的,上网查了人教版的教案,借鉴了“用书本卷起来看天”这一个方法。课堂结构是这样处理的:

1、迷语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读,听磁带)

3、讲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请学生个人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4、学生带头饰表演课本剧。

5、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说。

6、你想对井底之蛙说些什么?

本节课教具的准备比较充分,时间的把握较为合理,下课铃一响,正好上完。

“学生读得过少”许多教师在课后提出了这一中肯的建议。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想。因为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读不出感情,读得不入情入境,读得很生硬,特别是在演一演的.时候,学生对着黑板念,说明了明显对课本不熟悉,反过来,如果多读,让学生反复读,就不会是这个效果。

“讲得太烂,分析过细”是本节课又一个缺点,是的,我的出发点是把所有的作业都渗透进去,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同步辅导》。缺忘记了语文是一门美的教学,要让学产生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语文,小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不需要大量的题目讲解,题型分析。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大纲突出了“读”的地位,突出了读的目的性,突出了读的层次性。整体感知是前提;有所感悟是基础;培养语感是关键;“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新大纲提出这一点特别针对“重分析,轻感悟”,而我在教学学实践中恰恰犯了这们一个普遍性的错误。

如果再上一次的话,我将会一改教案为如下构思方式:

1、谈话导入。(大家都注视着老师,老师从大家的眼睛里读到了纯洁,好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坐井观天》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来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从这双眼睛里你看出了什么?)

2、整体感知。(学生自己轻轻读,听录音带。)

3、学生默读,找出文中的三次对话。学生读出来告诉大家。

4、分别讲解三次对话,让学生划出来,引导学生读,学生说,学生争论。对于读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先读顺,再读出青蛙,小鸟的语气。)

5、演一演。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入情入境地演,可以让两组来尝试,比比谁最棒。比的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上一篇:体育学院分团委2013年年度总结下一篇:一场可怕的车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