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5-02-04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6篇)

1.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6.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一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无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载体,能量流动是动力,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8.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9.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为其同化量,去路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释放。

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11.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1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

14.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15.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

1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1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8.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20.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22.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二

必修三“启蒙运动的兴起”与选修二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美国《独立宣言》还是法国《人权宣言》其理论基础都来源于启蒙思想。所以在讲到这两份文献诞生的背景时, 教师必然要发动学生回忆必修三中有关启蒙思想的内容。在讲《独立宣言》的理论基础时, 教师教学用书“建议将重心放在对《独立宣言》影响最直接的洛克思想的介绍上”, 洛克的思想在必修教材中并没出现, 如此重要的人物思想只出现在选修课中是否合理?而且18世纪启蒙运动实际上是阐明和普及17世纪的思想, 必修三既没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也没有洛克, 会不会使整个启蒙运动的过程不够完整呢?

另外, 选修二《法国大革命》出现了“自然法”的概念, 但在这之前教材却没提及, 现在突然出现难免让人莫名其妙。

由此, 在上课时, 笔者曾尝试着调整了一下内容和结构:

上必修三“启蒙运动的兴起”一课时, 笔者首先给学生介绍自然法:所谓自然法, 它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而是理念, 类似中国古代的“天理”。其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罗马。西方思想家们相信宇宙中存在着一套辨别是非的法则, 它先于人类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法观念产生后成为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政治现象和制度进行批判的重要武器。近代科学兴起后, 尤其是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 更加坚定了人们“自然法”的信念。17世纪西欧的政治学正是建立在自然法的基础上。

相信这样一番介绍后, 学生们已能理解自然法这一概念, 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必再对自然法进行解释了。

在这次的学习中学生只需对其有个印象即可, 其详细的观点可留待选修二中给学生介绍。“法国三杰”的思想自然是本课重点, 除共性外, 我突出了他们每个人的思想亮点。在选修二中再讲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时, 我就可以在学生们回忆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思想的异同。如:洛克的分权与孟德斯鸠的分权有何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程度较好的班级有兴趣的话甚至可以给他们讲解同是社会契约思想, 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和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 虽说在重复必修三的内容, 但重复中有新意、有发展, 既巩固了旧知识, 又学习了新知识。

综上所述, 为了使得教材结构和内容显得更加系统, 同时也鉴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们有必要反复呈现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摘要:本文试以“启蒙思想”为例, 探究高中历史必修课与选修课内容的衔接问题。笔者以为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应反复呈现, 但在重复过程中又应尽量避免“炒冷饭”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必修,选修,衔接,呈现

参考文献

[1]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 2003.6.

[2]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9.

3.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指瑕 篇三

一、总星系是不是天体系统

在必修1教材第3页图1.2中,关于“总星系”有如下描述: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我们都知道,天体系统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很显然,总星系的范围受限于人类的观测水平,它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所以笔者认为,总星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天体系统,而应该是某个未知的天体系统的一部分。

二、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必修1教材第12页的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中说: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众所周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而每小时300万千米其实是太阳风暴爆发时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流的速度,所以说,“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这句话的表述是不合适的,容易引起误解。

三、“时”与“小时”的争议

“时”与“小时”这两个单位有没有区别?笔者以为区别是有的。一般而言,“时”指的是时刻的单位,比如“现在是上午8时”,而“小时”是指时间长度的单位,如“会议持续了2小时”。对此,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很好地区分,但在很多教材中却非如此。如必修1教材第13页中“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还有第19页图1.23中的白昼长短亦是以“时”为单位。教材为什么会如此表述呢?其实,教材中将“时”与“小时”混为一谈并非编者失误所致,因为从1993年起,我国量与单位标准中就明确规定,时刻和时间长度必须都用“时”作为单位。但有时候,我们按此表述很容易引起误解,如“飞机7时能到达北京”,这句话是指飞机会在7点钟到达北京,还是飞机需要7个小时能到达北京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以避免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四、海滩的形成

必修1教材第71页图4.5中,关于沙滩的形成有如下解释: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对此,笔者质疑如下: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否一直在减慢呢?我们可以将海岸视作一个粗糙的坡面,波浪在向岸运动的过程中,受坡面和摩擦力的影响,速度是在逐渐减慢的,直至静止后,再向海回流,回流过程之初,波浪肯定是在做加速运动的,然后才在摩擦力和海水顶托作用下速度逐渐减慢。因此,教材中所说的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慢是不合适的,而且沙滩的形成也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沙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外海波浪传入近岸浅水区,受到海底的摩擦作用,波锋变陡,波谷变缓,水质点运动轨迹呈现往复流动,而且向岸进流速度通常大于离岸回流速度,导致底部泥沙向岸搬运,并被上冲水流帶至海滨线上堆积,从而形成沙滩。

五、火山锥的形态

必修1教材第75页中关于火山锥的形态描述如下: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这种说法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从本页中图4.15“日本的富士山”中得到验证。但本页的图4.14“火山示意”中所显示的火山锥形态却非如此。图中的火山锥坡面是一个典型的凸形坡,即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陡,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直观印象。

上述“教材”即教科书(课本)显然是取其狭义。作为师生共用的核心教学材料和课程载体,教科书理应具备本源性、学术性、权威性等众多属性,而其对知识表述的准确性乃是最为基本的要求。故此,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出,当是教师的务实之态。

4.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四

(1)add

① add …to… 把…添加…/把…加起来

② add up to 共计,总共

③ add to 增添

(2)upset

过去式:upset 过去分词:upset 现在分词:upsetting

adj.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

be upset about/over 为某事心烦、不安

be upset that 心烦

vt.使不安,使心烦

It upsets sb that 让某人心烦的是

It upsets sb to do sth 做某事使某人不安

(3)concern

vt. 使担心,顾虑,涉及,关系到

n. 担心,关注,利害关系

①as far as sb/sth + be concerned 就某人而言,对于某人来说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就我而言,对于我来说

as far as he is concerned 对他来说

as far as English is concerned 关于英语,对于英语

②be concerned about/for 关心,挂念

have no concerned about/for

③be concerned in/with 涉及到,与…有关

have no concerned in/with

(4)go through

①经历,遭受,忍受 go through one difficulty after another.经历一个又一个困难。

②仔细检查,审查 go through your paper 检查你的试卷。

③浏览,翻阅 go through all the related reference.浏览相关资料。

④通过,穿过=pass through go through a great forest.穿过一片大森林。

⑤完成 go through the task.完成任务。

(5)suffer

①suffer 作“遭受”时,后面直接接pain, loss, injury, harm或 punishment.

②suffer 作“受…苦”时,常常搭配:suffer from

(6)get/be tired of 厌烦…

get/be/feel tired of sb / sth / doing sth 厌烦

be tired from 由于…而疲劳(体力上的疲劳),侧重原因

be tired out 精疲力竭的

(7)join in 参加,加入

区别join ,join in ,attend 与 take part in:

join:多指加入组织,团体,党派等,有作为其中一员的意思。例:join the army 参军

join in:参加某项游戏,活动,讨论等。常用结构:join sb in

例:Will you join us in a walk?

attend:参加会议,婚礼,葬礼,上课,讲座,听报告等。

例:attend a lecture 参加一个讲座。

take part in:多指参加群众性的活动,运动,战争等。

5.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五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

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等,但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3、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个人企业要想更多赢利应该怎么做?

赚钱:个别劳动时间短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赔钱:个别劳动时间长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

(1)加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2)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本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上下波动示意图:(如右图)

7、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一般来讲:

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

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A调节生产。(图形略)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车——飞机 空调—风扇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 汽车—汽油

考点:企业生产者怎样在价格战中获胜?怎样使你的商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服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5、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心理引发的消费: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6.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六

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課標要求

1.能根據物質の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

2.知道根據分散質粒子の大小,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3.知道用丁達爾效應區分溶液和膠體

4.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能正確書寫強酸、強鹼和可溶性鹽の電離方程式。5.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の意義及其發生の條件,能正確書寫常見の離子方程式。6.能夠根據溶液中存在の離子判斷是否發生複分解反應,從而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7.瞭解Cl-、SO42-、CO32-等常見離子の檢驗方法。8.瞭解常見變化の分類方法。

9.根據實驗事實瞭解氧化還原反應の本質是電子の轉移。10.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の氧化還原反應。

11.熟記常見物質の化合價,能根據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有無變化,判斷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

12.能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

要點精講

一、物質の分類

Fpg

Fpg

二、分散系相關概念

1.分散系: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所形成の混合物,統稱為分散系。

2.分散質: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の物質。3.分散劑:分散質分散在其中の物質。

4、分散系の分類: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如果按照分散質粒子の大小來分類,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分散質粒子直徑小於1nmの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間の分散系稱為膠體,而分散質粒子直徑大於100nmの分散系叫做濁液。

Fpg

Fpg 溶液 分散质粒子胶体:分子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剂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悬浊液浊液乳浊液下麵比較幾種分散系の不同:

注意:三種分散系の本質區別:分散質粒子の大小不同。

三、膠體

1、膠體の定義: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在10-9~10-7m之間の分散系。

2、膠體の分類:

①.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の狀況分類:

如:Fe(OH)3膠體膠粒是由許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の微粒,其直徑在1nm~100nm之間,這樣の膠體叫粒子膠體。又如:澱粉屬高分子化合物,其單個分子の直徑在1nm~100nm範圍之內,這樣の膠體叫分子膠體。

②.根據分散劑の狀態劃分:

如:煙、雲、霧等の分散劑為氣體,這樣の膠體叫做氣溶膠;AgI溶膠、Fe(OH)3溶膠、Al(OH)3溶膠,其分散劑為水,分散劑為液體の膠體叫做液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均以固體為分散劑,這樣の膠體叫做固溶膠。Fpg

Fpg

3、膠體の製備 A.物理方法

①機械法:利用機械磨碎法將固體顆粒直接磨成膠粒の大小

②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適の溶劑中形成膠體,如蛋白質溶於水,澱粉溶於水、聚乙烯熔於某有機溶劑等。

B.化學方法

①水解促進法:FeCl3+3H2O(沸)= Fe(OH)3(膠體)+3HCl ②複分解反應法:KI+AgNO3=AgI(膠體)+KNONa2SiO3+2HCl=H2SiO3(膠體)+2NaCl 思考:若上述兩種反應物の量均為大量,則可觀察到什麼現象?如何表達對應の兩個反應方程式?

提示:KI+AgNO3=AgI↓+KNO3(黃色↓)

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4、膠體の性質:

①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の結果,是一種物理現象。丁達爾現象產生の原因,是因為膠體微粒直徑大小恰當,當光照射膠粒上時,膠粒將光從各個方面全部反射,膠粒即成一小光源(這一現象叫光の散射),故可明顯地看到由無數小光源形成の光亮“通路”。當光照在比較大或小の顆粒或微粒上則無此現象,只發生反射或將光全部吸收の現象,而以溶液和濁液無丁達爾現象,所以丁達爾效應常用於鑒別膠體和其他分散系。

②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於膠粒在各個方向所受の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の無規則の運動,稱為布朗運動。是膠體穩定の原因之一。

③電泳——在外加電場の作用下,膠體の微粒在分散劑裏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の現象。膠體具有穩定性の重要原因是同一種膠粒帶有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另外,膠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の無規則運動,使其受重力の影響有較大減弱,兩者都使其不易聚集,從而使膠體較穩定。

說明:A、電泳現象表明膠粒帶電荷,但膠體都是電中性の。膠粒帶電の原因:膠體中單個膠粒の體積小,因而膠體中膠粒の表面積大,因而具備吸附能力。有の膠體中の膠粒吸附溶液中の陽離子而帶正電;有の則吸附陰離子而帶負電膠體の提純,可採用滲析法來提純Fpg

Fpg 膠體。使分子或離子通過半透膜從膠體裏分離出去の操作方法叫滲析法。其原理是膠體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分子和離子可以透過半透膜。但膠體粒子可以透過濾紙,故不能用濾紙提純膠體。

B、在此要熟悉常見膠體の膠粒所帶電性,便於判斷和分析一些實際問題。帶正電の膠粒膠體:金屬氫氧化物如Al(OH)

3、Fe(OH)3膠體、金屬氧化物。帶負電の膠粒膠體: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As2S3膠體、矽酸膠體、土壤膠體 特殊:AgI膠粒隨著AgNO3和KI相對量不同,而可帶正電或負電。若KI過量,則AgI膠粒吸附較多I而帶負電;若AgNO3過量,則因吸附較多Ag+而帶正電。當然,膠體中膠粒-帶電の電荷種類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

C、同種膠體の膠粒帶相同の電荷。

D、固溶膠不發生電泳現象。凡是膠粒帶電荷の液溶膠,通常都可發生電泳現象。氣溶膠在高壓電の條件也能發生電泳現象。

膠體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可分為粒子膠體(如Fe(OH)3膠體,AgI膠體等)和分子膠體[如澱粉溶液,蛋白質溶液(習慣仍稱其溶液,其實分散質微粒直徑已達膠體範圍),只有粒子膠體の膠粒帶電荷,故可產生電泳現象。整個膠體仍呈電中性,所以在外電場作用下作定向移動の是膠粒而非膠體。

④聚沉——膠體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の現象稱為膠體の聚沉。能促使溶膠聚沉の外因有加電解質(酸、堿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膠粒帶相反電荷の膠體等。有時膠體在凝聚時,會連同分散劑一道凝結成凍狀物質,這種凍狀物質叫凝膠。

膠體穩定存在の原因:(1)膠粒小,可被溶劑分子衝擊不停地運動,不易下沉或上浮(2)膠粒帶同性電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膠體凝聚の方法:

(1)加入電解質:電解質電離出の陰、陽離子與膠粒所帶の電荷發生電性中和,使膠粒間の排斥力下降,膠粒相互結合,導致顆粒直徑>107m,從而沉降。

-能力:離子電荷數,離子半徑

陽離子使帶負電荷膠粒の膠體凝聚の能力順序為:Al3+>Fe3+>H+>Mg2+>Na+ 陰離子使帶正電荷膠粒の膠體凝聚の能力順序為:SO42>NO3>Cl

-(2)加入帶異性電荷膠粒の膠體:(3)加熱、光照或射線等:加熱可加快膠粒運動速率,增大膠粒之間の碰撞機會。如蛋白質溶液加熱,較長時間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變性。

5、膠體の應用

膠體の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研等方面有著重要用途,如常見の有:

①鹽鹵點豆腐:將鹽鹵(MgCl22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加入豆漿中,使豆腐中の蛋白質和水等物質一起凝聚形成凝膠。

Fpg

Fpg ②肥皂の制取分離③明礬、Fe2(SO4)3溶液淨水④FeCl3溶液用於傷口止血⑤江河入海口形成の沙洲⑥水泥硬化⑦冶金廠大量煙塵用高壓電除去⑧土壤膠體中離子の吸附和交換過程,保肥作用

减压⑨矽膠の製備:Na2SiO32HClH2SiO32NaClH2SiO3SiO2H2O

300C含水4%のSiO2叫矽膠

⑩用同一鋼筆灌不同牌號墨水易發生堵塞

6、膠體の提純淨化

利用滲析の方法,將膠體中の雜質離子或小分子除去。①實驗步驟

(1)把10mL澱粉膠體和5mLNaCl溶液の混合液體,加入用半透膜製成の袋內,將此袋浸入蒸餾水中(如圖)(半透膜可用雞蛋殼膜、牛皮紙、膠棉薄膜、玻璃紙等製成,它有非常細小の孔,只能允許較小の離子、分子透過)。

(2)2min後,用兩支試管各取燒杯中の液體5mL,向其中一支試管裏滴加少量AgNO3溶液,向另一支試管裏滴加少量碘水,觀察現象。

②實驗現象:可以看到在加入AgNO3溶液の試管裏出現了白色沉澱;在加入碘水の試管裏並沒有發生變化。

③實驗結論:Cl能透過半透膜,從半透膜袋中擴散到了蒸餾水中,澱粉不能透過半透膜,沒有擴散到蒸餾水中。膠體分散質の粒子比溶液分散質の粒子大。

④注意事項:半透膜袋要經檢驗未破損,否則,澱粉粒子也會進入蒸餾水。不能用自來水代替蒸餾水,否則,實驗結論不可靠。一般要在2min以後再作Clの檢驗,否則,Cl出來の太少,現象不明顯。

四、離子反應

1、電離(ionization)

電離:電解質溶於水或受熱熔化時解離成自由離子の過程。

酸、堿、鹽の水溶液可以導電,說明他們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の離子。不僅如此,酸、堿、鹽等在熔融狀態下也能電離而導電,於是我們依據這個性質把能夠在水溶液裏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の化合物統稱為電解質。

2、電離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硫酸在水中電離生成了兩個氫離子和一個硫酸根離子。鹽酸,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氯離子。硝酸則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硝酸根離子。電離時生成の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の化合物我們就稱之為酸。從電離の角度,我們可以對酸の本質有一個新の認識。那堿還有鹽又應怎麼來定義呢?

Fpg

--

Fpg 電離時生成の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の化合物叫做堿。

電離時生成の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の化合物叫做鹽。書寫下列物質の電離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 +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

+這裏大家要特別注意,碳酸是一種弱酸,弱酸の酸式鹽如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主要是電離出鈉離子還有碳酸氫根離子;而硫酸是強酸,其酸式鹽就在水中則完全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還有硫酸根離子。

[小結]注意:

1、HCO3-、OH-、SO42-等原子團不能拆開

2、HSO4―在水溶液中拆開寫,在熔融狀態下不拆開寫。

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①電解質:在水溶液裏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の化合物,如酸、堿、鹽等。②非電解質:在水溶液裏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の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小結

(1)、能夠導電の物質不一定全是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裏或熔化狀態下才能有自由移動の離子。(3)、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既不是電解也不是非電解質。(4)、溶於水或熔化狀態;注意:“或”字

(5)、溶於水和熔化狀態兩各條件只需滿足其中之一,溶於水不是指和水反應;(6)、化合物,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對於不是化合物の物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4、電解質與電解質溶液の區別:

Fpg

Fpg 電解質是純淨物,電解質溶液是混合物。無論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の導電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說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導電就是電解質。

注意事項:

①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是對化合物の分類,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電解質應是化合物(屬於純淨物)。而Cu則是單質(能導電の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石墨或金屬),K2SO4與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電解質應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の化合物。有些化合物の水溶液能導電,但溶液中離子不是它本身電離出來の,而是與水反應後生成の,因此也不是電解質。例如CO2能導電是因CO2與H2O反應生成了H2CO3,H2CO3能夠電離而非CO2本身電離。所以CO2不是電解質,是非電解質(如氨氣、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 H2SO3NH3.H2O 是電解質

③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為非電解質。

④ BaSO4 AgCl 難溶於水,導電性差,但由於它們の溶解度太小,測不出(或難測)其水溶液の導電性,但它們溶解の部分是完全電離の,所以他們是電解質

⑤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熱熔化時本身能否發生電離是區別電解質與非電解質の理論依據,能否導電則是實驗依據。能導電の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石墨;電解質本身不一定能導電,如NaCl晶體。

⑥電解質包括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是水溶液還是熔融狀態下均可導電,如鹽和強鹼。共價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導電の物質,如HCl。

{補充:①溶液導電能力強弱與單位體積溶液中離子の多少和離子所帶電荷數有關;②在溶液の體積、濃度以及溶液中陰(或陽)離子所帶の電荷數都相同の情況下,導電能力強の溶液裏能夠自由移動の離子數目一定比導電能力弱の溶液裏能夠自由移動の離子數目多。③HCl、NaOH、NaCl在水溶液裏の電離程度比CH3COOH、NH3·H2O在水溶液中の電離程度大。據此可得出結論:電解質應有強弱之分。

5、強電解質:在水溶液裏全部電離成離子の電解質。

Fpg

Fpg

6、弱電解質:在水溶液裏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の電解質。強、弱電解質對比

7、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の注意點

①電解質の強弱與其在水溶液中の電離程度有關,與其溶解度の大小無關。

②電解質溶液の導電能力の強弱只與自由移動の離子濃度及離子所帶の電荷數有關,而與電解質の強弱沒有必然の聯繫。

③強電解質包括:強酸(如HCl、HN03、H2S04)、強鹼(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數鹽(如NaCl、MgCl2、K2S04、NH4C1)及所有の離子化合物和少數の共價化合物。

④弱電解質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鹼(如NH3·H20)、中強酸(如H3PO4),注意:水也是弱電解質。

⑤共價化合物在水中才能電離,熔融狀態下不電離

8、離子方程式の書寫 第一步:寫(基礎)寫出正確の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拆(關鍵)

把易溶、易電離の物質拆成離子形式(難溶、難電離の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第三步:刪(途徑)刪去兩邊不參加反應の離子 第四步:查(保證)檢查(品質守恆、電荷守恆)※離子方程式の書寫注意事項: 1.非電解質、弱電解質、難溶於水の物質,氣體在反應物、生成物中出現,均寫成化學式或分式。

2.固體間の反應,即使是電解質,也寫成化學式或分子式。3.氧化物在反應物中、生成物中均寫成化學式或分子式。4.濃H2SO4作為反應物和固體反應時,濃H2SO4寫成化學式。

Fpg

Fpg 5.H3PO4中強酸,在寫離子方程式時按弱酸處理,寫成化學式。6.金屬、非金屬單質,無論在反應物、生成物中均寫成化學式。

7.微溶物作為反應物時,處於澄清溶液中時寫成離子形式;處於濁液或固體時寫成化學式。微溶物作為生成物の一律寫化學式如條件是澄清石灰水,則應拆成離子;若給の是石灰乳或渾濁石灰水則不能拆,寫成化學式。

另加:

鹽酸硫酸硝酸為強酸醋酸碳酸為弱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是強鹼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の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の化合物。所謂強酸、弱酸是相對而言,酸溶於水能發生完全電離の,屬於強酸。如HCl、H2SO4、HNO3、HBr、HI、酸溶於水不能發生完全電離の,屬於弱酸。如碳酸、H2S、HF、磷酸、乙酸(醋酸)等。堿————在水溶液中電離出の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の化合物。所謂強鹼、弱鹼是相對而言,堿溶於水能發生完全電離の,屬於強鹼。如KOH、NaOH、Ba(OH)2堿溶於水不能發生完全電離の,屬於弱鹼。如一水和氨、氫氧化鈣(中強鹼)、氫氧化鋁、氫氧化鋅等。

9、離子共存問題

凡是能發生反應の離子之間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進の離子之間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規律是:

1、凡相互結合生成難溶或微溶性鹽の離子(熟記常見の難溶、微溶鹽);

2、與H+不能大量共存の離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離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鹵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與OH-不能大量共存の離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の酸式酸根離子以及弱鹼の簡單陽離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發生氧化還原反應の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見還原性較強の離子有:Fe3+、S2-、I-、SO32-。

氧化性較強の離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

10、氧化還原反應

①、氧化反應:元素化合價升高の反應 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降低の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の化學反應就是 ②、氧化還原反應の判斷依據-----有元素化合價變化

失電子總數=化合價升高總數==得電子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③、氧化還原反應の實質------電子の轉移(電子の得失或共用電子對の偏移

Fpg

Fpg 口訣: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氧化反應),還原劑; ...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還原反應),氧化劑; ...④氧化劑和還原劑(反應物)氧化劑:得電子(或電子對偏向)の物質------氧化性 還原劑:失電子(或電子對偏離)の物質------還原性 氧化產物:氧化後の生成物 還原產物:還原後の生成物。⑤常見の氧化劑與還原劑 a、常見の氧化劑

(1)活潑の非金屬單質:O2、Cl2、Br2(2)含高價金屬陽離子の化合物:FeCl3

(3)含某些較高化合價元素の化合物:濃H2SO4、HNO3、KMnO4、MnO2 b、常見の還原劑:

(1)活潑或或較活潑の金屬:K、Ca、Na、Al、Mg、Zn(按金屬活動性順序,還原性遞減)(2)含低價金屬陽離子の化合物:Fe2

+(3)某些非金屬單質:C、H2

(4)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の化合物:HCl、H2S、HI、KI

⑥、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の表示方法(1)雙線橋法---表示電子得失結果

(2)單線橋——表示電子轉移情況

Fpg

Fpg 步驟:重點:

(1)單箭號(在反應物之間);

(2)箭號起點為被氧化(失電子)元素,終點為被還原(得電子)元素;(3)只標轉移電子總數,不標得與失(氧化劑得電總數等於還原劑失電子總數)。⑦、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の關係

⑧、氧化劑、還原劑之間反應規律

(1)對於氧化劑來說,同族元素の非金屬原子,它們の最外層電子數相同而電子層數不同時,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就越難得電子。因此,它們單質の氧化性就越弱。

(2)金屬單質の還原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順序相一致。

(3)元素處於高價の物質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條件下可與還原劑反應,在生成の新物質中該元素の化合價降低。

(4)元素處於低價の物質具有還原性,在一定條件下可與氧化劑反應,在生成の新物質中該元素の化合價升高。

(5)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單質反應時,是氧化劑,起氧化作用の是濃硫酸是強氧化劑,與還原劑反應時,起氧化作用の是,被還原生成H2,被還原後一般生成SO2。

(6)不論濃硝酸還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極強の強氧化劑,幾乎能與所有の金屬或非金屬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時,主要是

得到電子被還原成NO2,NO等。一般來說濃硝酸常被還原為NO2,稀硝酸常被還原為NO。

(7)變價金屬元素,一般處於最高價時の氧化性最強,隨著化合價降低,其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氧化劑與還原劑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時,一般是生成相對弱の還原劑和相對弱の氧化劑,即在適宜の條件下,可用氧化性強の物質制取氧化性弱の物質,也可用還原性強の物質制取還原性弱の物質。

⑨、判斷氧化劑或還原劑強弱の依據 i.根據方程式判斷

Fpg

Fpg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ii.根據反應條件判斷

當不同氧化劑作用於同一還原劑時,如氧化產物價態相同,可根據反應條件の難易來進行判斷,iii.由氧化產物の價態高價來判斷

當含變價元素の還原劑在相似の條件下作用於不同の氧化劑時,可由氧化產物相關元素價態の高低來判斷氧化劑氧化性の強弱。

iv.根據元素週期表判斷

(a)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金屬原子(或單質)還原性逐漸增強,對應陽離子氧化性逐漸減弱。

(b)同週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或單質還原性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增強。陽離子の氧化性逐漸增強,陰離子の還原性逐漸減弱。

⑩、氧化還原方程式の配平

(a)配平依據: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總數相等或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b)配平步驟:“一標、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即標好價,找變化,定總數,配系數、再檢查。”

i、確定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劑、還原產物の化合價 ii、用觀察法找出元素化合價の變化值

iii、用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の原則確定化學計量數。

iv、調整計量數,用觀察法確定化合價無變化の物質の計量數,同時將單線改成等號。v、檢查核實各元素原子個數在反應前後是否相等。對於用離子方程式表示の氧化還原方程式還必須核對反應前後離子の總電荷數是否相等。

(c)配平技法

i、奇數配偶法:此法適於物質種類少且分子組成簡單の氧化還原反應。

ii、逆向配平法:即先確定生成物の化學計量數,然後再確定反應物の化學計量數。iii、零價法:配平依據是還原劑中各元素化合價升高總數等於氧化劑中各元素化合價降低總數,此法適宜於還原劑中兩種元素價態難以確定但均屬於升高の氧化還原反應。

iv、1·n法(不用標價態の配平法)本法往往用於多元素且有氧元素時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の配平,但不能普遍適用。其法是先把有氧元素の較複雜反應物の計量數設為1,較簡單の設為n。然後,a.丟掉氧,用觀察法來調整其他項の計量數。b.再由a得の係數根據氧原子數相等列出方程求出n值,c.將Fpg

Fpg n值代入有nの各計量數,再調整配平。

小結:

氧化還原反應の配平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1:“集合原子”應做到優先配平。

2:先拆後合の拆項配平法中,需要拆の項是那些在反應中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の物質。

3:整體法配平法中,選擇把哪第個化合價升降過程“捆綁”作為一個過程是關鍵,選擇時一定要把在反應中存在固定物質の量之比の升降過程過程進行“捆綁”,不存在固定物質の量之比の升降過程就不能進行“捆綁”。

4:離子反應配平:關鍵在於能否充分利用“電荷守恆” 5:缺項配平

7.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七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 旨在通过PWP教学法, 以fast reading (skimming) , careful reading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篇章结构的理解, 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备课时,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等情况, 结合课文相应的练习对本节课进行了设计。

二、教学步骤

下面笔者就将修改之后的教学设计 (主要是教学步骤) 简要呈现如下:

Teaching procedures of Unit 2 (Book 1 Reading) :

Step I:Warming up (3 mins)

Asking-and-answering activity:

Q:Do you like English? 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spelling?

Step II:Pre-reading (4 mins)

Asking-and-answering activity:

Q1:Do you know which countries in South Asia use English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Please tell me the names of the countries, OK?

Q2:Which country do you think has the most English learners?

Q3: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Q4:Can you 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from its title?

Step III :While-reading

Task 1:Skimming (fast reading) (4 mins)

※ Ss read the passage,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and tell the reason.

Task 2 :Careful reading (8 mins+5 mins+4 mins)

※ Ss read the passage again carefully and complete the tabl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in their exercise book on page 83. (8 mins)

※ Group work :Ss check their answers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5 mins)

※ Ask one student to show his/her answers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4 mins)

Step IV:Post-reading (6 mins+2 mins)

※ Ss follow the tape to read the passage aloud and then do exercise II (“T”or “F”) on page 83. (6 mins)

※ Check the Ss answers by the way of rushing to answer. (2 mins)

Step V Summary and homework (4 mins)

Q: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三、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课型结构完整, 可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反思整堂课, 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 设问不够具体

在导入环节部分, 笔者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学习。但是设置的问题比较宽泛, 学生不太好回答, 没有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把问题改成: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spelling?相对来说, 学生更容易理解, 也就更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这个问题。

(二) 不能有效利用机会设置问题

在Pre-reading部分, 应该针对课文内容 (课文标题) 充分利用机会设置问题, 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 再逐步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里的听力, 主要指的是学生是否能听懂教师提出的问题, 而后针对问题组织语言进行回答。这样既能很好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又能从一定程度上达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目的。因为从2017 年开始, 高考英语需增加口语测试环节。所以,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备课更具有针对性。

(三) 缺乏对时间的限定

在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 应该注意时间的限定。不管是fast reading (skimming) , 还是careful reading, 包括读后的练习都应限定学生阅读和做题的时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 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需特别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阅读技巧的传授。所以, 在fast reading (skimming) 这一环节, 让学生找每一自然段的topic sentence时, 应注意对学生的追问。如:“Why is it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is paragraph?”“ How do you know that?”“Can you tell me th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事实上, 追加这几个问题, 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如何找到主题句, 更能让他们清楚主题句大多出现在文章的哪个位置 (主题句主要是能概括本段自然段大意的句子, 主要出现在首句、尾句或自然段中首句的后一两句) 。同时对主题句意思的理解也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大概内容。

Careful reading这一环节, 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完成练习册中的表格内容,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 而后小组讨论得到一致答案, 再让个别学生展示。如果在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能讲解原因, 说出在课文中哪个位置找到的答案, 这样会更好。因为这时班级里找不到答案的学生不仅问题得到解决, 而且了解了如何找到答案的方法, 从而真正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总之, 在学生答题时, 多问他们几个“为什么”, 有利于学生“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

8.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八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9.高二政治必修三人教版知识点 篇九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含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要求: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①含义: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要求:A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B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C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4)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等错误倾向。

5.当今时代,如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在历史和现实、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学习型社会

(1)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②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建设学习型社会,能够促进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建设学习型社会,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4)特点:

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机;

②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0.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知识点 篇十

1. delighted 快乐的,欣喜的

2. assist 帮助,协助

3. process 加工,处理,过程,程序

4. concentrate on 集中,聚集

5. acquire 获得,学到

6. assess 评估,评定

7. inform 通知

8. depend on 依靠

9. accuse… of 控告

10. so as to 为了

11. demand 需求,要求

12. ahead of 在…前面

13. approve 许可,批准

【重点句型】

1.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周阳永远不会忘记他在一家知名的英语报报社第一天上班的工作任务。

2. You’ll find your colleagues very eager to assist you, so you may be able to concentrate on photography later if you’re interested.

你将会发现你的同事们会热情地帮助你,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以后你可以集中精力去钻研。

3.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对摄影我不只是感兴趣,在大学里我还专修过业余摄影课来更新我的技术。

4.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只有提很多不同的问题,你才能收集到你需要的信息。

5. They must use research to inform themselves of the missing parts of the story.

他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来获悉被遗漏的那部分情况。

6. Meanwhile you have to prepare the next question depending on what the persons said.

同时,你还要根据被采访人所说的话准备提出下一个问题。

7. Have you ever had a case where someone accused your journalists of getting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

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有人控告你的记者,说他们的报道完全失实呢?

8. This is how the story goes.

事情是这样的。

9. He denied taking money but we were sceptical.

他否认收了钱,但我们对此表示怀疑。

10. It was a dilemma because the footballer could have demanded damages if we were wrong.

11.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高中新必修本编写工作启动于2002年,成书于2D04年。必修本共五册,按事先设计,有两个现当代散文单元:一个是写人记事的,安排在语文1;一个是写景抒情的,安排在语文2。这里要说的是写人记事散文单元的选文。鉴于人教版义教初中教材曾被审查委员们批评面目陈旧(主要指新课文开发力度不够),这次高中必修本很想面目新一些,开发新课文的力度大一些,便寄希望于中国现当代散文单元能够呈现更多的新篇章。所以这个单元的选文一开始就有点艰难,必须扩大选材范围,广收博取,提供大量的待选篇章。

教材选文远非别人所想那么简单——面对一大堆待选文章淘优汰劣就完事,得考虑各方面的要求。诸种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符合高中课标的精神,课标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说:“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新高中课本选文绝非一个“新”字概括得了,其他要求如文本典范性、教学适用性、内涵丰富性、文质优胜性等均为检验的尺度。再具体一点,要照顾高中生的可接受性,掌握好深浅难易度,甚至篇幅长短都有要求,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要照顾文学史的排序,应该是优异的选文为教材增光添彩,而不是教材为不知名作家作品提升知名度,原则上选名家名篇,但要考虑均衡调配,如现代作品与当代作品的比例、题材与风格的多样性等,任何一方面不合适即不能采用。

于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成为首选课文,在讨论会上各方人士均无异议。同一单元其余三篇呢?应该在当代散文中遴选,尽量选新文。记得当时逐步淘汰后只剩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片段、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老舍的《宗月大师》、巴金的《怀念萧珊》、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艾青的《忆白石老人》,还有当代作家林贤治写爱因斯坦的随笔,范围已经很小了。但从中选出三篇来也非易事,还要在论证中选择,在选择中论证。

巴金先生的《怀念萧珊》是次选课文,它感情浓厚、意蕴深刻,当代文学史描述散文发展时肯定要提到它,当代散文精选优选之类的作品集也十有八九要选收它,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散文创作能与鲁迅并列为课文作者的,舍巴金其谁何?巴金散文在“文革”后奇峰突起,《怀念萧珊》堪称巅峰之作。专门研究当代散文的学者刘锡庆先生多次推荐过它。

再往下选了《我与地坛》,这是老课文,也是当代散文名篇。各种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散文史都要提到它,各种散文选也会选到它。记得刘锡庆先生和作家、编辑家韩晓蕙女士推荐过它,而且经过各地教学实践,证明非常有思想教育意义、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价值和借鉴意义,它势成课文当然之选?不然,某语言学教授认为此文不佳,主要是语言不过关,不仅不雅,还非常拖沓,本来几百字可以说清楚的事,结果用了几千字唠叨,于是它落选了。那么什么样的名家名篇算是语言过关的呢?鲁迅作品不必说了,与鲁迅同时代的丰子恺和老舍的作品纳入收选视野。还是语言学教授说话具有权威性:《怀李叔同先生》《宗月大师》可选,语言整饬不拖沓。过关了。好了,看来选文初步确定,只待在其他范围检验论证。可是,在另一讨论场合有人指出这两篇都是写和尚的,质疑写和尚的作品能否进入课本。于是留了《怀李叔同先生》,《宗月大师》下了。为什么留此舍彼?《怀李叔同先生》写得认真用力,意蕴深沉,篇幅也够长:《宗月大师》写得率意直白,意蕴之浅显和篇幅之短小与初中课文类似。

其他待选作品呢?艾青的《忆白石老人》尽管写得较为生动形象,但琐碎了一些,而且章法稍欠,被淘汰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得生动活泼,只是篇幅短了些,放到初中课本里似乎更合适。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描写生动,笔法老练,选入课文不成问题。林贤治写爱因斯坦的随笔思想深刻、感情充沛、章法整饬,可读性强,如果能入选会成为最新的课文,成为一个亮点,但后来也因为某种原因舍弃了。

最后将《记念刘和珍君》《怀念萧珊》《怀李叔同先生》《金岳霖先生》四篇定为当选课文报送领导批示。结果四篇留二弃二。《怀念萧珊》据说写“文革”写得“太直接了”,不宜让学生直面“文革”真实情状,不要涉及反思社会政治灾难的教育。怎么办?一筹莫展之时求助于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袁行霈和温儒敏,他们商量后认为,不是“太直接”了吗?那就选巴金的另一篇不太直接地描写“文革”人事的《小狗包弟》。领导很爽快地通过了,“这篇行,不是那么直接描写‘文革’的”,意谓此文不写人而写狗,通过一只狗的遭遇表现“文革”中的人的遭遇,甚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庸情调,各方面都能接受。

我一方面如释重负,驱散了心头的阴云,另一方面大发感慨,心头阴云仍挥之不去:“文革”过去这么多年了,但社会上仍然存有阻挠人们反思“文革”的思潮。我们一直在对青少年进行世界上最高水准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下一代不要忘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1919年以来的中国现代史、1937年以来的抗日战争史、1949年以来的建国史,可是为什么偏偏要忽略十年“文革”史呢?

至于《怀李叔同先生》的落选,还是题材问题——写和尚有点宣传宗教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退而求其次只好选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的文章是短了一些、浅了一些,但思想方面不出纰漏,思想性远比艺术性和教学适用性重要得多。于是语文1第3单元选文最后定为《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金岳霖先生》,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通常精读课文用两课时学习,略读课文用一课时学习。所以精读课文可以稍深难一些,篇幅可以稍长一些,师生可以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解析品读;略读课文原则上由学生自行解读,内容不宜过深,篇幅不宜过长。总之,在课标的指引下和领导的指挥下,靠各方面的努力,最终形成现有的选篇,它们从各方面来说均已安全稳妥,可供全国中学师生经久地奉读。

到2007年,根据各地教学反映,高中必修本教学容量太大,师生在课堂上普遍完不成任务,因此必须精简。参考了各地教学反馈和内部讨论意见,删除了《金岳霖先生》一文,因其经典性和知名度不如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现在回过头审视,必修本语文1第三单元的课文基本上算是精优之品,但它们也不无瑕疵或可商讨之处。《记念刘和珍君》是不可动摇的经典课文,专家们都说好,可是师生的反应却不一样:一些老师觉得高中生非读此文不可;一些老师觉得此文面目陈旧,教学效果不好,大部分学生由于时代隔阂和文体隔阂(对鲁迅杂文认同感差),读此文难以进入情境,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有鉴于此,北京版的高中新教材舍弃《记念刘和珍君》,选用金庸的《天龙八部》节选片段,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当今世界除了宗教经典和革命领袖经典适用于特定人群捧读之外,应该没有非读不可的篇章。但是,主流教材舍弃《记念刘和珍君》势必触犯众怒,人人得而诛之,这也是促成人教版高中必修首选《记念刘和珍君》的理由。《小狗包弟》固然不写人只写狗,可以窥斑见豹,曲折地反映中国当代一段难忘的历史之一角,但是我还是倾向于选用直接描写“文革”事件的《怀念萧珊》,那种情感和思想的冲击力远非《小狗包弟》所可比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堪称能品,充分体现了梁实秋简约的散文风格,学生读之能一目了然地见识梁任公的形象风采,只是写得过简,直线式写下来,少波澜起伏,无曲折跌宕,未充分展开,有被捆缚的感觉,但是一个单元之内课文有长有短、有难有易也不是坏事,此文短小易读,有利于学生在一堂课内从容品读,何乐不为?

12.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十二

本课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5 Music Reading板块, 授课时长为40 分钟, 是“桂林市名师培养工程基地研修”高中组学员展示课例之一。本课的指导教师为广西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英语教研员李陆桂教师和广西桂林中山中学特级教师李佩莲老师。

二、教学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五单元Music中的Reading部分。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音乐”“音乐类型”和“乐队”。而本课The band that wasn’t (并非乐队的乐队) 是单元的主篇课文。作者首先介绍了一支乐队形成的通常过程。然后, 笔锋一转, 描述了门基乐队 (The Monkees) 如何由“假乐队”逐步发展为“真乐队”的不寻常的成长历程。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学生将了解音乐尤其是乐队音乐的魅力和乐队的成名过程, 并从中归纳出乐队成功的要素。

本课理解的关键点在于门基乐队由“假”变“真”的过程。因此, 在热身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乐队 (许多学生分不清乐队和音乐组合) , 为理解课文做铺垫。在阅读环节中, 教师应让学生归纳出门基乐队和普通乐队不同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 进而理解门基乐队起初“不是”真乐队, 后来“发展成为”真乐队。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门基乐队成功的原因——善于抓住机会并竭尽全力去做好;相信自己, 奇迹就会出现等,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学习、交友等日常生活中如何借鉴门基乐队的成功心得。

(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处于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阶段, 兴趣对学习的影响力比较大。根据对借班授课班级教学进度的了解, 该班级并未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他们对这篇文章十分陌生。再加上本文所涉及的门基乐队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牌乐队, 对于学生来说太久远了, 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本节课必须从学生熟悉的当红乐队导入, 激活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引发其对乐队的兴趣, 进而关注门基乐队。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 学生通过略读、 读等方式, 根据关键词找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理清文章的总体脉络及框架。

2. 通过细读, 了解门基乐队的特殊成长历程及其与普通乐队的区别, 归纳其成功的秘诀。

3. 了解不同乐队的音乐, 提升音乐素养。通过小组合作竞猜乐队名, 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理解文章细节的阅读能力。获取有效信息:什么是真正的乐队, 乐队的形成过程以及门基乐队的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深层次理解门基乐队如何由“假乐队”发展为“真乐队“”成功的乐队”的特殊成长历程, 领悟它的成功秘诀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四) 教学设计思路

1. 备课思维过程

在反复阅读分析文本之后, 授课教师着重思考了如下问题:阅读前的热身 (Warming up) 部分是否能作为阅读课的引入?阅读文本如何处理?本节阅读课可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

这篇阅读文章的中心是“乐队”, 这个话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应该很受欢迎, 他们都对时下的流行音乐及乐队了如指掌。但本文的主线是介绍“门基乐队”的成长历程。这个老牌乐队成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如果直接引入“门基乐队”这个话题, 学生一定会一片茫然, 教学效果势必不甚理想。本课例尝试在引入环节要有创新、有亮点, 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他们的热情。由于时间有限, 如何在短短一堂课内让学生掌握文章脉络, 了解“门基乐队”如何由“假”变“真”, 成为一支成功的乐队, 并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 也是本课需要突破的一点。

2. 教材内容的调整

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定位, 依据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材料进行了如下调整: (1) 大胆删除本单元Warming up部分对于八大音乐形式的介绍和赏析, 此环节不仅耗时, 音乐材料过时, 不适用于“00 后”的学生, 且涉及音乐范围过大, 难以切入文章主题。 (2) 开发教材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出当前学生较熟悉的乐队及其音乐, 并通过技术剪辑合成了一首混合了10 段乐队音乐的MP3 音频文件, 以此精心设置任务:以小组竞猜的形式开展“混歌大家猜”。 (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 听歌快速在黑板上写出当前流行的乐队名)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以学生的视角去设计任务, 引出乐队话题。 (3) 改编、整合教材。把Comprehending部分的Part 2 概括每段大意改为连线题, 降低难度。此外, 对Part 3 的第二问进行深层次挖掘, 除讨论门基乐队成功的秘诀外, 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该乐队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7 mins)

1. Teacher introduces a student band from her school.

2. Ask students to think of two questions:Do you like the songs from the bands? Are you familiar with any famous bands in the world?

3. Students have a group competition—Guessing game. (Task 1)

(规则:全班分为A、B两大组, 现场播放一段混合了不同乐队的音乐。在音乐声停止前, 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快速在黑板上写出不同的乐队名, 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胜出。输的一组在这堂课结束时起立献唱一首英文歌。)

【设计意图】通过本土校园学生乐队的介绍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并进而追问学生是否喜爱乐队音乐及熟悉哪些世界知名乐队。再开展“混歌大家猜”的小竞赛, 彻底激活了学生对乐队音乐的兴奋与激情, 为接下来的乐队话题做足了铺垫。

Step 2:Pre-reading (3 mins)

1. T:What is a real band ? (教师给出专业的字典定义:A real band is a group of people playing esp instrument or a group of people playing popular music.)

2. T:—What makes up a band?

S:—It is made up of a lead singer, a guitarist, a bassist, a drummer and a keyboard player.

3.T:Have you ever heard about The Monkees?

S:Is it a real band?

【设计意图】教师给出专业的字典解释, 让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乐队有了正确的理解, 为阅读正文如何区别门基乐队与普通乐队埋下了伏笔。

Step 3:Reading (27 mins)

1. Predicting:What does it mean by “The band that wasn’t”?

2.Skimming (根据关键词找出段落大意并连线)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阅读, 以预测、略读为手段, 大致了解文章的脉络, 理清思路。

3.Detailed reading

Task 2:How do most people form a band? (Para 2) (见表1)

Task 3:How was the Monkees formed and became a real band? (Para.3&4)

T:Which group can put the steps in the right order in the shortest time? (排序)

【设计意图】第二次阅读着重细节查找。教师通过图表填空、事件排序等形式给足时间让学生细读全文, 充分地了解文章的主线并提炼出核心信息。同时也为下面进行深层阅读做好了准备。

4.Time to think (Task 4:Discussion)

Q 2:In our daily life, how can we overcome (克服) the difficulty like the Monkees? (such as English learning or making friends)

There can be miracles (奇迹) when you believe (以齐唱玛丽亚·凯莉的一首歌When You Believe来解答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比门基乐队如何由“假”变“真”, 设问让学生思考其成功的真谛, 引导学生从把握细节信息过渡到理解深层含义, 启发学生思维。接着第二问又把学生从书本转向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启发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要像门基乐队那样毫不畏惧, 用尽全力做好;相信自己, 奇迹就会出现。经过三次阅读, 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发, 对文本的理解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Step 4:Homework (3 mins)

1.Compulsory (必做) assignment

Please finish the exercise 1, 2, 3 on page 36 after class.

2.Optional (选做) assignment

Learn to sing a song by the Monkees.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师的设计目的是将音乐与英语阅读有机结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与英语学习的乐趣, 同时培养了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总地来说, 这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以下3个方面做得较好:

1.教学环节的设计接地气, 贴近学生生活。如“热身”环节的混歌大家猜, 用竞赛机制来刺激学生踊跃上台答题, 且所选歌曲多为时下热门乐队所唱, 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

2.活用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极大, 若还是一成不变照搬教材,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 以原有教材为基础, 大胆地删减、改动或添加内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引入部分去掉了八大音乐形式介绍, 增加乐队的详细解释, 最后在讨论环节还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升华主题。

3.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 (1) 学科迁移法, 即把音乐运用到英语学习中; (2) 任务型教学法, 即以具体的4个任务来贯穿整节课的英语阅读。

然而, 这堂课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 学情分析不足, 导致课堂上“生生互动”不够自然、顺畅。笔者在某些环节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度出现了学生思考“卡壳”现象。其次, 教师的话语不够精炼, 一些指令性语言重复出现, 分散了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再次, 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或基础弱的学生, 没能成功调动起他们的答题积极性, 致使课堂气氛由开头的热闹转为冷清, 有效教学目的未能完全达成。

专家点评

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教学内容设计合理, 有机地把音乐与英语阅读结合起来, 激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亮点1:课文的引入新颖别致, 并巧妙地设置了竞赛制答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变传统的讲授式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亮点2: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容易与学生有共同话题。如课前播放的一段视频就是学生自组乐队演唱的歌曲, 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13.人教版英语必修三语法 篇十三

情态动词表推测的三种句式

1.在肯定句中一般用must (一定),may(可能),might /can,could(也许,或许).(1)He must/may/might know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他一定/可能/也许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2.否定句中用can’t / couldn’t(不可能),may not/might not(可能不).(1)It can’t/couldn’t be the headmaster.He has gone to America.这不可能是校长,他去美国了.3.疑问句中用can/could (能……?).(1)Could he have finished the task?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了吗?(2)Can he be at home now?他现在能在家吗?

注:以上三种句式中情态动词的语气按程度都是依次递减的.Might,could并非may,can的过去式,而表示语气较为委婉或可能性较小.

(二)情态动词表推测的三种时态

1.对将来情况的推测,用“情态动词 + 动词原形”.

(1)She must / may / might / could arrive before 5.5:00前她一定/可能/也许到.

2.对现在或一般情况的推测,用“情态动词 + be”,“情态动词 +be doing”或“情态动词 + 动词原形”.(1)He must / may / might / could be listening to the radio now.他一定/可能/也许正在听收音机.

注:情态动词 should /ought to表推测时,意为“想必会,理应……”但与“have +过去分词”连用时,则又可构成虚拟语气意为“本应该做某事却没做”.例如:(4)It’s seven o’clock.Jack should/ought to be here at any moment.现在七点钟了,杰克理应随时到达.(推测) (5)She should / ought to have attended your birthday party,but she had to look after her mother in hospital.(虚拟) 她本该出席你的生日晚会的,可是她得在医院照顾她妈妈.(6)Tom should not /ought not to have told me your secret,but he meant no harm.(虚拟) 汤姆本不该告诉我你的秘密,可是他并无恶意.

助动词(auxiliary)主要有两类:基本助动词(primary auxiliary)和情态助动词(modal auxiliary).基本助动词有三个:do,have和be;情态助动词基本的有十四个:may,might; can,could; will,would; shall,should; must,need,dare,used to,ought to.had better 上述两类助动词的共同特征是,在协助主动词构成限定动词词组

名词性从句

主语从句

作句子主语的从句叫主语从句.主语从句通常由从属连词that,whether,if和连接代词what,who,which,whatever,whoever以及连接副词how,when,where,why等词引导.that在句中无词义,只起连接作用;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在句中既保留自己的疑问含义、又起连接作用,在从句中充当从句的成分.

宾语从句

名词从句用作宾语的从句叫宾语从句.引导宾语从句的关联词与引导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的关联词大致一样,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动词或介词及非谓语动词的宾语.

表语从句

在句中作表语的从句叫表语从句.引导表语从句的关联词与引导主语从句的关联词大致一样,表语从句位于连系动词后,有时用as if引导.其基本结构为:主语 + 系动词 + that从句.例如:The fact is that we have lost the game.事实是我们已经输了这场比赛.That’s just what I want.这正是我想要的.

【注意】whether 可引导表语从句,但与之同义的if却通常不用于引导表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1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篇十四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15.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现状,应用

案例教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一个比较成熟的过程, 国外很多国家将案例教学方式用在教育, 商业等很多领域。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我们国家的案例教学起步较晚, 现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一、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中学生在一个快速吸收新事物的阶段, 对接触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浓烈, 合适的案例教学, 符合青少年的成长心理, 且容易被理解接受,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青睐, 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进行案例教学, 而在教材中也多处涉及地理案例。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人教版必修3 为例

1. 我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地理教育总的来说, 发展比较缓慢, 案例教学, 在我国正式引入, 时间短, 学术专著不多。新课程改革后, 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使得教育教学进入素质教学的轨道[2]。由于国内案例教学活动开展的不够普遍, 资源开发不足, 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也不是很全面, 没有理解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这方面我们还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理论研究过多, 实际研究太少, 第二, 通用型的教材案例多于特定型。第三, 历史文献多于实践。

2. 经典案例教学———以人教版必修3为例

科技不断飞速发展, 知识面也在不断的拓宽,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去讲去听的传统教学方式, 过于呆板, 因而要从日常生活中抽取一些易懂的典型要素, 通过一些基本的基础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3]。在高中地理教材, 人教版必修3教材中, 其中有众多的案例, 案例贯穿整本教材, 理论部分通过案例解释, 直观的呈现在了学习者面前, 其案例的呈现方式比较多样化, 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其内容页凸显出了地区地理学习的特殊性。在案例中细化内容, 在不同的模块中设置不同的案例, 例如,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的第三章中, 学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一文时, 配了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的副标题, 其中以“田纳西河流域”为正文栏目的案例, “阿斯旺大坝是否应该兴建”, 为问题研究栏目的案例, 以一个具体的实例, 全面综合的探究了流域综合开发的相关内容。

三、案例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以人教版必修3为例

1. 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案例教学过程中, 通过老师的引导, 学生积极性增加, 并且有兴趣去思考问题, 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探究理解。使得学生把呆板的书本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 便于记忆。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人教版必修3为例

对于案例问题教师进行引申和扩展,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拟定解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1) 能达到教学目的性。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例如:课本中出现, 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具体环境问题案例理解什么是人文环境, 教师在编写案例的时候就要明确, 案例内容, 教学过程实施, 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去展开。高中地理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 而且具有直观, 形象, 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得深化, 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学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交流互动,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能达到教学启发性。在案例教学中的典型事例, 都是为了解释或者说明一个问题而设立的, 对于这些问题,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 主动去体验理解。并分析找出来问题本质, 能找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能达到教学实际性。教学案例一般都是教师, 经过查阅资料, 实地调查等方式得出结论, 再经过精心的探究之后编写出来的, 案例的本质是建立在客观实际之上的, 对于案例的设计和问题, 相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4]。这样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参与的热情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文时, 其中的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选取的案例是亚马孙热带雨林, 课文选取这个案例, 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个方面内容的兴趣, 以此更好的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学习, 同时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更好的掌握有关森林保护的相关内容。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是一种老师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 案例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效率更高, 实效性更强。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下我国的案例教学也将会逐渐分阶段分地区的普及, 这是一个探索创新的模式, 需要更多教师学生加入去实践。总之,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处于一个不成熟阶段, 许多细节以及问题还需要实践中去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随着教委地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日趋成熟, 其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与学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贾遂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 2012.

[2]王晓芹.高中地理典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宋勇.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16.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课文翻译 篇十六

— — Reading — —

节日和庆典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就有各种各样的节目和庆典。大多数古老的节日总是庆祝严寒的结束,春季的种植和秋天的收割。有时,在猎人捕获猎物后,也举行庆祝活动。在那个时代,如果食物难以找到,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月,人们就会挨饿,现在的节日有很多由来,一些是宗教上的,一些是季节性的,一些是纪念特殊的人和事件的。

亡灵节

些节目是为了纪念死者,或使祖先得到满足,因为祖先们有可能回到世上(给人们)提供帮助,也有可能带来危害。在日本盂兰盆节,人们要扫墓、烧香,以缅怀祖先。人们还点起灯笼,奏响乐曲,因为他们一位这样做可以把祖先引到世上。在墨西哥,亡灵节是在月初。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会吃制成颅骨形状的食物,和装点有“骨头”的蛋糕。他们向亡者祭献食物、鲜花和礼品。西方的万圣节也源自人们古老的信念,以为亡者的灵魂会返回人间。万圣节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节目,这天他们可以乔装打扮上邻居家要糖吃。如果邻居什么糖也不给,那么孩子们就可以捉弄他们了。

纪念名人的节目

也有纪念名人的节目。中国的端午节(龙舟节),是纪念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美国的哥伦布日是纪念克里托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印度在10月2日有个全国性的节目,纪念莫汉达斯.甘地,他是帮助印度脱离英国而独立的领袖。

庆丰收的节日

收获与感恩节是非常喜庆的节目。越冬的粮食收集起来了,农活结束了,人们都心怀感激。在欧洲国家,人们通常用花果来装饰教堂和市政厅,在一起聚餐。有些人还可能因为他们的农产品(参加各种评选)而获奖,比如最大的西瓜或最帅的公鸡。中国和日本都有中秋节,这时,人们会赏月。在中国,人们还品尝月饼。

春天的节日

最富生气的而又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告别冬天,迎来春天的日子。中国人过春节要吃饺子、鱼和肉,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着的压岁钱。(他们)舞龙灯、狂欢,全家人聚在一起欢庆阴历年。在一些西方国家有激动人心的狂欢节,通常在二月,复活节前的四十天。狂欢节期间,人们身着各种艳丽的节日盛装,伴随着鼓噪的音乐,在街头游行,昼夜跳舞。复活节是全世界基督教徒的一个重要的宗教和公众节日。它庆祝耶稣复活,也庆祝春天和新生命的到来。在晚些时候,日本就迎来了樱花节,(节日里)整个国度到处是盛开的樱花,看上去就

像是覆盖了一层粉红色的雪。

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吃、喝、玩耍。节日让我们享受生活,让我们为自己的习俗而自豪,还可以暂时忘掉工作中的烦恼。

— — Using Language — —

一段伤心的爱情故事

李方的心都碎了。这天是情人节,胡瑾说她下班后会在咖啡馆和他见面的。可现在她却不见人影。也许她这会儿跟朋友在一起,正在取笑他呢。她说她会7点到达,他(李方)认为她会守信用的。他一整天都期盼着见到她,而现在他拿着玫瑰花和巧克力独自一人守候着,像个傻瓜一样。他不想屏息等她来道歉,他要用咖啡来解愁。

很明显,咖啡馆里的经理在等李方离开——他擦好桌子,然后坐下来,打开电视机。这正合了李方的意!正在播出的是流传在中国的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下凡来到人间。她的名字叫织女,做纺织活的女孩。她在人间遇到了牛郎,两人相爱了。(李方想:“这正像我和胡瑾。”)于是他们秘密结了婚,并且生活得非常幸福。(李方想:“我们也可以像他们那样幸福的。”)当王母娘娘知道自己的外孙女跟一个世上的凡人结了婚,她勃然大怒,强行把织女带回到天宫。牛郎试图追随上去,却被银河阻挡住了。看到织女伤心的欲绝,最后王母娘娘决定让这对夫妻每年跨过银河相会一次。阴历七月七日,喜鹊们会展翅搭桥,让这对恋人过河相会。中国人都希望这天天气晴朗,因为如果碰到下雨,这就意味着织女在哭泣,两个恋人不能见面。

支持人说道:“这就是乞巧节的故事。外国朋友听到这个故事就将它称作中国的情人节故事。今天天气晴朗,我希望你们都能见到所爱的人。”

李方动身往家走,心里想:“我想胡瑾是不爱我了,就把这些鲜花和巧克力都扔了吧。我不想因它们想起她来。”于是他把花和巧克力都扔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神情失落地走过拐角处的一家茶馆,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那是胡瑾在向他招手,她喊道:“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呢?我在这等你好久了!我有礼物送给你!”

他怎么办呢?他把情人节的礼物都扔了!她恐怕永远也不会原谅他了。这个情人节快乐不起来啦!

Unit 2 Healthy eating

— — Reading — —

到这儿来用餐吧(1)

王鹏坐在他那空荡荡的餐馆里,感到十分沮丧。这个上午真是怪得很。通常他很早就起床了,准备他的菜肴——烤羊肉串、烤猪肉、炒菜和炒饭。然后到午饭时分,这些菜都会买完。这个钟点他的餐厅本来是宾客盈门的。但是今天却不是!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了什么事?他想起来他用滚烫的精制油烹制的羊肉串、牛排和腊肉。他的可乐又甜又冷,冰激凌是用牛奶、奶油和水果制成的。他想,“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了”。突然间,他看到他的朋友李昌匆匆地走过。他喊道:“喂,老李!你是吃老一套的吧?”可是李昌似乎没有听到。怎么回事呢?要是李昌不像往常那样不到他的饭店里吃饭,那问题一定严重了。

王鹏跟着李昌来到一家新开张的小餐馆。窗子上的标牌写着这样的一些字:“肥腻的东西吃厌了吧!想变瘦吗?请到永慧减肥餐馆来吧。此地只供应减肥食品,让你恢复苗条!”

王鹏受好奇心的驱使,走了进去。里面坐满了人。店老板,一个清瘦的女人走上前去来说道:“欢迎光临!我叫永慧。您要是天天来这里用餐。我可以保证在两周内 去掉您的全部油脂。”然后,他递给王鹏一张菜谱。菜谱上有很少几样食物和饮料:只有米饭、醮醋吃的生蔬菜、水果和水。王鹏对此感到吃惊,特别是对它们的价格。这价格比他在餐馆吃一顿好饭还贵。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甩了菜谱就急忙往外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起了自己的菜谱。那些菜让人发胖了吗?也许他该去图书馆查查看。他可不能让永慧哄骗人们却不受惩罚!他最好做一番调查!

在图书馆,王鹏很惊讶地发现,他餐馆的食物脂肪含量太高,而永慧餐馆的食物脂肪含量又太少。尽管顾客吃她的餐馆里的饭会变得苗条,但是他们摄取不到足够的热量来保持健康,很快就会感到疲乏。开车回家时,王鹏觉得又有了希望。也许写个新的标牌、打点折,能够帮他赢回顾客!于是他写下了他的标牌:“想保持苗条健康而又精力旺盛吗?到这儿来用餐吧!今天打折!我们的食物能够给您提供一整天所需的热量!”

这两家餐馆之间的竞争开始了。

— — Using Language — —

到这儿来用餐吧(2)

一周后,王鹏的餐馆几乎坐满了人,他感到高兴些了。也许他仍然能够谋生,而不至于关张了。他不希望由于餐馆不受欢迎而负债。他微笑着坐在门口热情地迎接他的客人。但他一见到永慧走进来,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了。永慧瞪着他,看上去不高兴。“请问你那天到我餐馆里来干什么?”她大声地问道,“我本来一位你是一位新顾客,现在我才发现你只是过来打探我和我的菜谱的。”王鹏心平气和地解释说:“很对不起,上周我想知道我的顾客是上哪儿吃饭去了。我跟着一位顾客走,发现他们在你的餐馆里。我并不想让你心烦,不过我发现你菜谱上的才太少了,所以我也就不着急了,我也开始宣传我餐馆的食物的好处。你为什么不坐下来吃顿饭呢?”

永慧同意留下来。没过一会儿,他们两人就津津有味地吃起饺子和蒜蓉鸡胸。当到吃冰激凌时,水慧开始感到不舒服了。她说:“吃了这么多油腻的、难消化的食物,我都觉得恶心了。我想吃我的蔬菜和水果。”这时候,王鹏正在吃第二盘饺子,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同样地,(如果在你的餐馆)我还想吃我的饺子和肥肉呢。你不觉得自己很容易疲乏么?”“是的,我的确经常需要休息。”永慧承认了。“不过,难道你不认为瘦一点更好么?我相信,那样你会觉得更健康写。”

他们开始谈论菜谱和平衡膳食的问题。王鹏解释道:“我的研究表明,你我两家所提供的都不是平衡膳食。我没有提供足够的纤维食物,而你提供的食物没有足够的营养和热量。也许我们两家所提供的食谱应该综合起来,做出一份富有热量和纤维的平衡膳食。”于是,他们就照此做了。他们用生蔬菜配汉堡包,煮土豆而不是油炸土豆。还拿新鲜水果配上冰激凌。这样,他们减少了饭菜中的脂肪含量,增加了纤维素。他们的平衡膳食非常有效,王鹏很快就瘦了,而永慧却胖了。过了不久,这两个人发现,他们生意上的合作变成了私人的合作了。最后,他们结了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 — Reading — —

百万英镑

第一幕,第3场

旁白:1903年的夏天。一对年老又富有的兄弟,罗德里克和奥利弗,打了一个赌。奥利弗认为,一个人靠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在伦敦能活一个月。他的兄弟罗德里克对此表示怀疑。这时,他们看见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在房子外面的人行道上游荡。他叫亨利.亚当斯,一个美国商人,在伦敦迷了路,不知道该怎么办。

罗德里克:年轻人,请进来一会儿,好吗?

亨 利:先生,你叫谁来呀?是叫我吗?

罗德里克:是的,就是你。

奥利弗:从你左侧的前门进来。

亨 利:(仆人给他打开门)谢谢。

仆 人:早上好,先生,请进。先生,请让我来带路吧。

奥利弗:(亨利走进来)谢谢你,詹姆斯,没你的事了。

罗德里克:你好,先生,你贵姓?

亨 利:亚当斯,亨利.亚当斯。

奥利弗:来,请坐,亚当斯先生。

亨 利:谢谢。

罗德里克:你是美国人?

亨 利:是的,从旧金山来。

罗德里克:你对伦敦熟悉吗?

亨 利:一点儿也不熟,这是我第一次来伦敦。

罗德里克:亚当斯先生,不知你是否介意我们问几个问题?

亨 利:不介意,请问吧。

罗德里克:可不可以问问,你在这个国家干点儿什么?你的计划又是什么呢?

亨 利:嗯,谈不上有什么计划,我希望能找到工作。事实上,我在英国上岸是偶然的。

奥利弗:这怎么可能呢?

亨 利:嗯,你看,在美国的时候,我有我自己的船。大约一个月前,我开船驶出海湾……(他的眼睛盯着兄弟俩留在餐桌上的残羹剩菜上)。

罗德里克:往下说呀。

亨 利:哦,好的。嗯,傍晚时分我发现我被一阵大风刮到海上去了。这都是我的错。我不知道是否能活到早晨。第二天早上,我正感到绝望的时候,一艘海船发现了我。

罗德里克:正是那艘船把你带到了英国。

亨 利:是的。事实上我靠做义工来顶替船费。这就是我为什么衣冠不整的原因了。我上美国大使馆求助,但是……(兄弟俩相顾而笑)。

罗德里克:嗯,这一点你倒不必担心,这还是优点呢。

亨 利:对不起,先生,你的话我没有听懂。

奥利弗:亚当斯先生,请你告诉我们,你在美国干哪个行当?

亨 利:我在一家矿业公司工作。你们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份工作呢?

罗德里克:耐心点儿,亚当斯先生,如果你不介意,我能不能问问,你手头儿有多少钱?

亨 利:嗯,老实说,我一分钱都没有了。

奥利弗:(高兴地)老兄,真走运!真有运气!(鼓起掌来)

亨 利:嗯,这对你们来说可能是运气,但对我来说可不是。事实上,正好相反。如果你们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我可不觉得很好笑。(亨利起身准备走)好了,请原谅,我想我该上路了。

罗德里克:亚当斯先生,请别走。你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不在意你的感受。奥利弗,把信给他。

奥利弗:是,那封信。(从桌上把信拿起来,像送礼品一样递给亨利)给你信。

亨 利:(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是给我吗?

罗德里克:是给你的。(亨利要拆信)啊,别拆,你不要拆,现在不是时候,到两点钟你才能打开。

亨 利:噢,这真可笑。

罗德里克:这不可笑,这里边有钱呢。(叫仆人)詹姆斯?

亨 利:噢,不,我不需要你们的施舍,我只要一份老老实实的工作。

罗德里克:我们知道你工作是很卖力的,这正是我们给你这封信的原因。詹姆斯,请送亚当斯先生出去。

奥利弗:祝你好运,亚当斯先生。

亨 利:嗯,怎么不给我讲讲,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呢?

罗德里克:你很快就会明白的,(看看钟)一个半小时以后。

仆 人:请这边走,先生。

罗德里克:亚当斯先生,两点钟以前不要拆信,答应吗?

亨 利:答应,谢谢。再见!

— — Using Language — —

第一幕,第4场

(在餐馆外边,亨利看了看那封信的信封,没有打开,然后决定走进餐馆。他在靠近前边窗户的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

店 主:(看看亨利的那幅穷酸相)那张桌子有人订了。请到这边来。(对服务员)霍勒斯,来等先生点菜。

亨 利:(坐定之后,把信放在桌上)我要火腿加鸡蛋,还来一块大牛排,要特厚的。我还要一杯咖啡,一份菠萝甜点。

服务员:好的,先生。恐怕这得花费一大笔钱。

亨 利:我明白。我还要一大杯啤酒。

服务员:行。(服务员离开了,很快把所有的食物端上来)

女老板:天哪!你看他,吃起东西来就像头狼。

店主:瞧着吧,看他是不是像狼一样机灵?

亨利:(刚吃完了所有的东西)喂,服务员。(服务员过来了)同样的东西请再来一份,呃,再来一大杯啤酒。

服务员:每样东西都再来一份吗?

亨利:是,没错。(看着服务员脸上的神色)有什么不对吗?

服务员:不,没什么不对。(对店主)他再要一份同样的食物。

店主:嗯,许多美国人喜欢吃得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哦,我们得冒点儿风险。去吧,让他吃吧。

服务员:(饭后念账单)好了。两份火腿家鸡蛋,两份特厚的牛排,两大杯啤酒,两杯咖啡和两份甜点。

亨利:(望着墙上的挂钟)请等几分钟号码?

服务员:(很不耐烦地)还等什么?

店主:霍勒斯,行啦,这儿由我来照应。

亨利:(对店主)这餐饭吃得真棒。从生活中如此简单的东西之中竟能得到这么大的乐趣,真是令人吃惊,特别是当你暂时吃不到这些东西的时候。

店主:是的,很有意思。如果你现在能付账的话,我就可以去照顾别的顾客了。

亨利:(又望着墙上的挂钟)好了,我看两点钟到了。(他把信封拆开,那车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亨利感到吃惊,店主和服务员惊呆了)很抱歉,我……我……我没有小一点儿的钞票。

店主:(还在发呆,而且有点儿紧张)好……嗯……,等一会儿。玛吉,来瞧瞧!(女老板尖叫起来,其他顾客都望着她,于是,她用手捂住了嘴巴)你看这张钞票是真的吗?

女老板:天哪,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

店主:嗯,我确实听说过英格兰银行发行了两张这样面值的钞票……不管怎样,我觉得这不可能是假钞。这么大面值的钞票会特别引人注意的。小偷可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女老板:但是他穿得破破烂烂的!

店主:也许他十一哥非常怪异而富有的人。(如梦初醒似的)啊,对了,一定是这样的。

女老板:(在她丈夫的手臂上打了一下)是你把他带到餐厅后面去的,还不马上去看看他。

店主:(对亨利)先生,对不起,非常对不起,这张钞票我们找不开。

亨利:而我身上就只带了这张钞票。

店主:哎呀,先生,请别着急,一点儿也没关系。我们非常高兴你能走进我们这家小吃店。先生,真的,我希望您随时光临。

亨利:这,你太好了。

店主:我太好了?不,先生,是您太好了。您什么时候想来就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您就是在这儿坐一下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至于说账单嘛,先生,请把它忘了吧。

亨利:忘了它?喔……,那就太谢谢了。你太好了。

店主:啊,先生,该是我们谢谢您呢。先生,我从心底里感谢您。

(当亨利离开的时候,店主、女老板和服务员都一齐向他鞠躬)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 — Reading — —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没有人确切知道地球是怎样开始形成的,因为在很早很早以前它就形成了。然而,一种普通为人们所接受的理论是: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次大爆炸将物质投射到四面八方。然后,原子开始形成并结合成恒星和其他天体。

大爆炸后好几十亿年过去了,但地球还只是一团尘埃。随后它会变成什么没人能知道,直到38-45亿年前,这团尘埃才慢慢地形成一个固体的球状物。地球(开始)变得激烈动荡,不知道这个固体形状是否会继续存在下去。它(地球)猛烈的爆炸喷出了烈火与岩石。最终产生了碳、氮气、水蒸气和其他多种气体,从而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更为重要的是,地球冷却了下来,地球的表面就开始出现了水。

在火星这些其他行星上都出现了水,但和地球不同的是,这些水后来都消失了。水会对生命的发展起关键作用,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明显。很多科学家相信,由于地球表面上长期有水存在,它使得地球得以把有害气体和酸性物质溶解在海洋里。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使得生命就有可能开始发展了。

好几百万年以后,水的表面开始出现了极小的植物。它们繁殖起来就使得早期的海洋充满了氧气,这为早期的贝类及其他各种鱼类的发育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接着,绿色是植物开始出现在陆地上。随后,陆地上出现了动物,其中有一些是昆虫,另外一些叫两栖动物,它们一般是通过孵蛋而繁衍后代的。再后来一些叫做恐龙的巨型动物出现了。它们也生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四千多年。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时代结束了。它们为什么会突然灭绝至今仍是个谜。恐龙的灭绝使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产生有了可能。哺乳动物不同于以往所有的生物形式,因为它们能从体内生产出幼仔并给幼仔哺乳。

最后,大约260万年前,一些小巧聪明、长着手脚的动物出现了,它们散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于是,他们接着成为了这个行星上最重要的动物。然而,他们对地球却并不怎么在意。它们把过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层中,这使得地球上的热不能释放到太空中去。因此很多可科学家相信地球可能会因此变得太热而不适合生物的生存。所以,在未来的数百万年中,生命能否在地球上延续取决于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 — Using Language — —

月球之旅

我的朋友李彦平是一位宇航员。上个月我有幸得到一个机会同他一起去太空旅行。我们乘宇宙飞船参观了月球。

在启程以前,李彦平向我解释说,在我们的航行中会有三次引力的改变,而第一次的改变将是最强的。随后我们就起航了。随着火箭徐徐升空,我们慢慢逃离地球的引力。但这种引力太强了,把我们重重地向后推在座位上,以至于我们彼此间都不能说话了。随后,这个力量慢慢减小,我才能够同他讲话。我问道:“为什么太空船不会向后朝地球的方向落下去呢?在地球上的时候,如果我从书上掉下来,总会朝地上落下去的。”李彦平解释说:“现在我们离地球太远了,感觉不到地球的拉力,所以我们好像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地球引力了。当我们更接近月球时,就会感到月球的引力在拉我们。但是,月球的引力不像地球的引力那么大。”我立刻感到很高兴,由于失重我在太空舱里飘来飘去,我望着(身后的)地球越来越小,而(前方的)月球越来越大。

我们到达月球时,我就想立即进行探测。“来吧,”我说,“要是你讲得对,我的重量就会比地球小,而我就能够更自由地活动了。如果我在月球上呆的时间足够长的话,我甚至可能长得更高,我的体重肯定也会变得更轻!”我笑着从火箭的阶梯上爬下来。而当我试着向前迈步的时候,我发觉我被送出去很远,步子的跨度竟然是在地球上的两倍,因而我摔倒了。“天哪,”我大声说,“重力改变了,看来走路也的确需要练一练了。”过了一会儿,我才掌握了走路的诀窍,这才开始感到自如了。

摆脱月球引力不想摆脱地球引力那样痛苦。但是返回到地球的经历却是非常吓人的。我们惊奇地看着,随着丢引力的增加,宇宙飞船的外层燃烧起火。当我们回到地面时,我们又感到被重重地推到在座位上。我说道:“真是精疲力竭了,但也很激动人心。关于引力,我现在就懂得更多了。你认为下次我们可以上星球上去参观吗?”“当然可以,”他笑着说,“你想到那颗星球上去呢?”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 — Reading — —

“真北方”之旅

李黛予和她表妹刘倩要去加拿大大西洋海岸的蒙特利尔市看望她们的表兄妹们。她们不想一路乘飞机,她们决定飞到温哥华,再从西海岸乘火车横穿加拿大到达东海岸。要横贯整个大陆的想法很是令人兴奋。

她们的朋友林丹尼在机场等候她们。他要带着她们和行李到火车站乘坐横穿加拿大的“真北方”号列车。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林丹尼聊起了她们的旅程:“你们沿途将会看到美丽壮阔的风景。向东一直走,你们会经过一座座山脉,上千个湖泊、森林,还有宽阔的河流和许多大城市。有人想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横穿加拿大,他们忘了加拿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共有5,500公里。这儿,温哥华,是加拿大最温暖的地方。人们说温哥华是加拿大最美丽的城市,被大山和太平洋环抱。落基山可以滑雪,海港供你扬帆,这些使得温哥华成为加拿大最受欢迎的居住城市之一。这个城市的人口增长很快。在温哥华北面的海岸上保存了最古老、最美丽的森林。那儿的湿度很大,所以树都长得特别高,一些高达90多米。”

那天下午表姐俩才登上了火车落了座。火车先是穿越落基山脉,她们设法看到了野山羊,甚至还看到了一只大灰熊和一只鹰。她们的下一站就是卡尔加里,这个城市因“大西部赛马会”而闻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牛仔们来参加赛马会比赛。他们中许多人都有骑野马的本领,他们能赢得几千美元的奖金。

两天以后,她们开始意识到加拿大人烟稀少。他们在学校学过,大多数加拿大人定居在靠近美国几百英里的边境地带,加拿大的人口也就是三千万多一点儿。但是现在看到这么空旷的国家,她们很惊讶。火车穿过一个种植小麦的省份,她们看到了面积有数千英亩的农场。晚饭后她们又回到城市,位于五大湖区顶端的繁忙的港口城市桑得贝。巨大的海轮可以开到五大湖,让表姐妹俩感到吃惊。她们知道,因为有五大湖,加拿大的淡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事实上,加拿大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淡水量,其中大部分都蓄在五大湖泊里。

那天夜里她们睡着了,火车越过苏必利尔湖,穿过大森林,朝南向多伦多飞驰着。

— — Using Language — —

多伦多—蒙特利尔的“真北方”列车

第二天早上,在她们的车窗外到处是灌木丛和枫树,挂满朱红、赤金和橘黄色的叶子,地面覆盖上一层薄霜,表明秋天已经来到了加拿大。中午时分,她们来到多伦多—加拿大最大、最富有的城市。她们要晚些时候才动身去蒙特利尔,因此就在多伦多市内游览了一番。她们登上了高高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俯瞰着下面的湖水。远处,她们可以看到湖的南边尼亚加拉大瀑布上方升腾着的雾霭。湖水流入尼亚加拉河,再经过大瀑布,流向大海。

她们看到了加顶的大型运动场,那是几支著名的篮球队的驻地。当她们从港口区向北走的时候,李黛予说:“我妈妈的老同学林菲住在这里,我该到电话亭去给她打个电话。”

大约黄昏时分,她们在市区的中国城遇到了林菲,这时多伦多三个中国城中的一个。在一个名叫“海珠酒楼”的餐馆里用餐时,表姐妹和许多年前就移居加拿大的林菲闲聊了起来。林菲告诉她们:“我们在这里可以吃到很好的广东菜,因为这里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自中国南方,尤其是香港。很可惜你们不能一只走到建安大的首都渥太华。它在多伦多东北方约400公里,要去那儿花时间就太多了。”

火车在那夜晚些时候起程了,第二天黎明到达了蒙特利尔。火车站里,人们到处说的是法语。指示牌和广告也都是法文的,但有些标注了小字体的英文。刘倩说:“我们要到傍晚才动身,不如到市区去走走。”整个下午她们穿梭于布局可爱的商店,还摆放了水边工作坊里的艺术家。当她们坐在咖啡馆里眺望广阔的圣劳伦斯河时,一个年轻人坐在了她们的身边。

“你们好,我叫亨利,是这里的大学生。”他说:“请问你们从哪里来?”姑娘们告诉他,她们是坐火车来旅游的,要横穿加拿大,在蒙特利尔只待一天。他说:“这太糟糕了,蒙特利尔这个城市有极好的餐馆和俱乐部。我们大多数人既说英语也说法语,但是这座城市具有法国文化和传统。我们喜欢好咖啡,好面包和好音乐。”

上一篇:写军训的心得500字下一篇:消失的星星之神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