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例造句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共2篇)(共2篇)
1.高考仿例造句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篇一
高考命题注重“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有机推断题能充分体现知识考查与分析推断能力的结合, 而成为最常见的有机化学部分的试题形式.
一、高考有机推断题的特点
1.一般有一定难度或语言描述冗长或推断设计较复杂, 涉及反应较多, 所给的物质多为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
2.问题设计上一般有层次性, 往往有些问题本身对解答全题还有提醒和暗示作用.
3.题中常给出一些新知识和信息, 给出的反应条件、发生反应时的官能团特点及产物特点往往是解题关键.
4.命题内容上常围绕乙烯、苯及其同系物、醇类、醛类、羧酸类等常见物质的转化和性质为中心.
5.考查内容上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判断、官能团性质的判断等.
6.此类试题不仅要求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 还应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正向推导、逆向推导能力, 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及处理局部和整体的能力.
二、解答有机推断题的一般思路
分析题意, 弄清题目意图→阅读信息, 从题干直接交代中, 从提示推理图相互转化关系中, 甚至从题设问题中捕捉信息→联系题给信息和实际相关知识, 教材知识迁移, 将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组成结构做对比→抓住问题的突破口, 即抓住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条件等, 确定一种或一部分物质种类或结构, 再向外发散, 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综合法并适当假设, 再验证等逐级推理, 得出结论→最后全面的检查, 并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三、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 尤其是代表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衍生关系, 准确把握每一种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 及同一官能团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发生的不同反应, 还有一些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方法, 对反应条件的掌握, 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度, 少走弯路.
2.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 尤其是代表物的一些特征性质, 这些特征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需要我们平时积累和熟练掌握.
四、解答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即题眼)
1.由特征反应条件推断有机物种类或官能团种类及反应类型
“光照”是烷烃或烷基 (苯及其同系物侧链或不饱和烃中烷基) 的取代反应条件.
“催化剂 (Ni) 、H2和加热”是不饱和键 (如>C=C<、-C≡C-、>C=O、—CHO) 加氢反应条件.
“浓H2SO4和170℃”是乙醇 (可以是其他低级醇) 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 (或单烯烃) 的反应条件.
“浓H2SO4和140℃”是乙醇 (可以是其他低级醇) 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或其他醚) 的反应条件.
“浓H2SO4并加热”是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条件.
“浓H2SO4和55~60℃”是苯的硝化反应条件.
“浓H2SO470℃”是苯的磺化反应的条件.
“浓H2SO4和浓HNO3”是硝化反应的条件.
“稀H2SO4并加热”是酯类水解、多糖水解、油脂的酸性水解、淀粉水解等反应条件.
“NaOH醇溶液并加热”是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
“NaOH水溶液并加热”是卤代烃水解消去反应的条件.
“催化剂和同时加热加压”是烯烃水化、烯烃氧化成醛、丁烷氧化成乙醇的条件.
“Cu (或CuO) 、Ag、O2和加热”是醇氧化条件.
“O2或Cu (OH) 2或Ag (NH3) 2OH”是醛氧化条件.
“酸性KMnO4溶液”是不饱和烃和苯的同系物氧化条件.
“Fe或FeX3做催化剂”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氢被卤代的条件.
“溴水或Br2的CCl4溶液”是不饱和烃加成反应的条件.
“连续氧化”是醇→醛→酸的条件.
“醋酸和醋酸酐”是酯化反应的条件.
“碱石灰并加热”是脱羧反应的条件.
2.由特征反应现象推断
溴水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C=C<、—C≡C—、—CHO.
酸性KMnO4溶液褪色:>C=C<、
—C≡C—、—CHO、苯的同系物.
遇FeCl3溶液显紫色:酚羟基.
遇浓HNO3变黄:蛋白质.
遇碘水变蓝:淀粉.
新制Cu (OH) 2悬浊液, 加热, 有红色沉淀:—CHO.
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CHO.
浓溴水有白色沉淀:苯酚.
加入NaOH溶液, 浑浊溶液变澄清, 通入CO2又变浑浊的:苯酚.
加入Na有H2放出:—OH、—COOH.
加入NaHCO3溶液放出气体:—COOH.
加入新制Cu (OH) 2悬浊液中, 颜色由蓝色变为绛蓝色溶液:多羟基有机物, 如丙三醇和低聚糖.
在空气中被氧化变色的:苯酚.
燃烧时冒出浓烟的有:C2H2、苯及其同系物.
3.由特征性质确定有机物
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烃CxHy (x≤4) 、甲醛、CH3Cl、C2H5Cl.
具有苦杏仁气味:硝基苯.
水果香味:低级酯.
能与水任意比互溶的有:乙醇、乙醛、乙酸等.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有:乙炔、卤代烃.
有毒:甲醇、甲醛、苯酚、三溴苯酚等.
4.由特征用途推断某些有机物
医疗消毒:乙醇.
环境消毒、药皂、电木:苯酚.
护肤品、汽车防冻剂:甘油.
浸泡标本:福尔马林 (甲醛水溶液) .
5.由特征生成物确定反应类型
有水分子生成的有:硝化、磺化、醇脱水、醇消去、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
有小分子卤化氢生成的有:烃类卤代、卤代烃消去反应、缩聚反应等.
6.由特征生成物确定官能团的位置
若醇能氧化为醛或羧酸, 则醇分子中应含有结构“—CH2OH”;若能氧化为酮, 则醇分子中应含有“>CHOH”结构.
由消去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由取代产物的种类可确定碳架结构.
由加氢后碳架结构, 可确定“>C=C<”键或“—C≡C—”键的位置.
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高聚酯, 可确定有机物是羟基酸, 并根据环的大小, 可确定—OH与—COOH相对位置.
7.由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类型
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 往往是—CHO转化为—COOH.
生成物相对分子质量是两反应物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还相差18的只有一分子水生成.
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是一个—OH与一分子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和卤素单质反应, 如果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刚好是X2的相对分子质量, 则含有一个双键, 如果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是其2倍, 则其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 发生加成反应;如果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的是X的相对原子质量减去1, 则是发生取代反应, 取代了一个氢原子.
8.由特定生成物的量推断官能团的个数.
2Ag~—CHO是一个、1Cu2O~—CHO是一个、1H2~—OH是2个、1H2~—COOH是2个、1CO
9.由转化关系推断有机反应
连续氧化, 则是醇→醛→羧酸或乙烯→乙醛→乙酸.
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产物是发生加成反应.
在存在酸或者碱, 有水参加反应的是卤代烃、酯类、糖类、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如果其中产物之间有氧化转化关系, 则其一是醇, 另一是酸, 且两者碳原子数和碳架相同.
满足有机三角转化关系的:
A是烯烃、B是卤代烃、C是醇.
2.高考语言运用题的解题思路 篇二
一、明确要求,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例1】(2008年高考湖北卷)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阉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点评:
【解析】要注意本题并非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而是“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涉及的是“表达效果”,不能出现审题上的失误。
本题实际上还隐含了另一个问题,即本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等),只有先明确这些手法后才能分析其表达效果。
首先明确手法:
比喻——“丛冢”喻“馒头”,形象生动;对比——“穷人”是“死刑和瘐毙”,“阔人”是“祝寿”;揭示出尖锐的阶级对立。
其次分析效果: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阶级间的尖锐对立。
【参考答案】把坟墓比喻为馒头,触目惊心,把贫与富、死与生的阶级对立深刻地表达出来了。
【例2】(2009年高考湖北卷)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____________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就是要对课文内容(尤其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把握准确,绝对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还要注意例句的特点,是总一分的结构。
【参考答案】
(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二、展开联想,注重能力的拓展和迁移
【例3】(2008年高考湖北卷)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
【解析】这道语言运用题为2008年湖北卷的一大亮点除题型新颖外,还因为它既是思维训练,又是语言训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解题思路是:
1抓住细节——“抛莲子”“半日羞”;2展开联想,合理想象——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和过程;3添枝加叶,回归语境——大胆的举动引起同伴的取笑。
【参考答案】
镜头三: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没想到抛莲子的举动远远地被邻舟女伴看见了,引来一阵嬉笑声,姑娘红着脸,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例4】(20 06年高考江苏卷)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解析】例句中上句包括传统节日、地域范围、习俗;下旬包括传统节日、习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下句还运用了三个叠音词来突出节日的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
①唯在除夕,天南海北,共鸣一串爆竹;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
②唯在清明,山南山北,共披一蓑细雨;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亘古不变的美美满满与红红火火。
③唯在重阳,山东山西,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将一锅锅水饺,煮成万代永传的顺顺当当与和和美美。
三、反复比较,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
【例5】(2009年高考湖北卷)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迭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与选用句式,也属于综合运用题。考生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题干要求——概括其“主要贡献”的要点。相关信息主要涉及最后一个长句,材料用分号分隔成三个方面(楷书、草书、行书),考生然后由此组织语句即可。
【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例6】(2008年高考湖北卷)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旬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
【解析】对于对联的撰写,湖北卷在2005年和2007年都考过,要求都不太高;但本题在内容上作了一定的限制(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且字数更多(15—25字之间),难度更本。对联的要求是: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
词性相同,位置相对;3语意相关,上下衔接。
【参考答案】
上旬: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
下旬: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凤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
【实战演练】
一、下面是《语文读本(第六册)》中的《宴席笑声》有关“笑态”的描写,请体会其中的细节,试用一个四字词语分析史湘云和林黛玉的主要性格。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服的……
史湘云:
林黛玉:
二、谢冕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提到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而获得的愉快至今难忘”。这两首诗以青年男女的口吻来表达茫茫长江上操着相同乡音的一对陌生男女不期而遇后的激动和兴奋,请根据诗歌的内容,将诗中男子或女子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女子——
男子
三、荆楚大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有品不完的自然奇观,有赏不尽的人文景观:屈原、诸葛亮、李白、崔颢、苏轼、闻一多等;武当山、荆州古城、黄鹤楼、古琴台、黄州赤壁等都天下闻名。联系课文和相关内容,从以上历史人物或旅游景观中选出两项完成以下对联。
1苏东坡贬谪黄州感慨赤壁赋,______________。
2________,临赤壁遥想公瑾谈笑英姿慨华发早生。
【参考答案】
①史湘云:豪爽洒脱(英豪闶大),黛玉:敏感自尊(小心谨慎)
②女子:听到了熟悉的乡音,我连忙停船上前询问,他怎么只是惊奇地看着我?想来是自己太冒昧了,那么我就自报家门吧。我也是长干人,听到了你的乡音,想到了自己离乡背井,孤独无伴,无人交流。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自然是喜出望外。
男子:听了她的解释,我也就明白了,我又何尝不是喜出望外呢。我家住在九江边,在长江上来来往往,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了。我们真是同乡呢,可真巧啊。当日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今日邂逅,真是相见恨晚啊。
【高考仿例造句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推荐阅读: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11-08
高考议论文写法及特点12-08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巧06-11
高考化学实验解题技巧06-30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法06-29
成人高考高起点物理解题要点08-30
高考地理选择题常用解题方法11-09
磁石解释及造句09-28
假山解释及造句01-07
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分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