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案例

2024-10-20

现代物流案例(共8篇)

1.现代物流案例 篇一

现代物流与运输包装改进案例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控制,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下,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来源。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以信息科技为核心,集合包括包装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对于这些传统企业转轨变型、优化流程、调整结构、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可变数据印刷,发挥了重大作用,风险进一步减少,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产品包装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生产率,没有合理而科学的包装将零散的商品集合化和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乐凯二胶,也没有达到企业所要的开源节流作用。

现代企业对产品的物流运输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求物流快速、及时。当代物流环境的条件,主要为汽车/火车陆路运输,航船海洋运输,以及航空运输。无可否认数字印刷机,航空运输是所有运输方式中货运速度最快速的,当然,单位运输费用也是相对最高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快速物流条件下的成本控制也有需求纸箱纸盒,这就是现代快速物流环境与价格成本的矛盾。

众所周知,航空运输的费用主要是考虑重量体积比,即相同重量的货物,体积越小,航空运费价格越便宜。所以我们在考虑包装的时候拼版,除了充分考虑缓冲材料对产品的保护外,还要考虑用最合理的体积来设计。印后设备

笔者最近参与一家客户的高端快速扫描仪(如图1所示)的运输包装改进设计,从新包装设计,原材料生产、供应过程,包装生产过程纸品包装,销售、运输和使用,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对这个产品在整个物流运输方面各因素加以考虑,运用综合数据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试验论证收纸,成功改进了该客户的产品包装,使其外尺寸合理减少,而且经过一年多来的实际生产运输观察,基本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特种印刷

设计流程

设计要求

原包装形式:外箱为0201型普通箱,外尺寸:740mm×420mm×630mm人民币,使用BC双瓦楞纸板;内缓冲包装为左右套形式的EPP泡沫,体积臃肿;另有一些附件包装盒;采用传统胶合板托盘堆码。

改进设计要求

外包装尺寸要求小于当前尺寸;缓冲材料保护性能要好,在包装作业线上方便作业;能使用标准规格尺寸托盘发运货物。新包装测试要求为:参考ISTA测试标准结合客户要求,一角三棱六面,跌落高度为457mm(18英寸)连线加工,期间还做振动频率为4Hz的测试30分钟。

产品特性分析

(1)产品为高端快速扫描仪,外壳材料为ABS塑料;

(2)关键敏感部件的易损度分析:光学镜头;

(3)整个产品的脆值要求为25G,整机净重15kg。

根据上述条件,得出整个产品的综合易损度,由此为依据开展设计方案。

产品结构特征 产品流通环境分析

产品为不对称结构设计图像处理,各个面均为非对称设计,所以对缓冲包装设计要求比较高。

流通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影响包装件损坏或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产品包装设计必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富士星光

该产品主要的运输方式为成品仓库机场分销客户。流通过程以生产厂家为起点,以最终客户为终点大族冠华,它包括了商品及包装的装卸、储存、运输、销售与分发等环节。

流通环境的主要技术参数

(1)装卸过程中的最大垂直冲击加速度

从该产品的包装线到仓库,都是产品堆码到托盘上后,由液压车输送完成的,从仓库到装箱出货,用叉车提送装车设备操作,这个流通过程,冲击加速度没有很大的影响(最大冲击加速度为4G)。

(2)运输中的振动频率和最大加速度

该产品由于基本外销,所以运输全是由航空运输完成。根据以往的数据,空运中的最大冲击加速度为14G。同时,资料显示上海电气,飞机震动加速度约为0.4G为最大值,振动频率为15~100Hz。

产品的包装设计改进 根据客户要求,本设计必须由原来尺寸基础上缩小。通过调整内缓冲包装的体积减小,外尺寸由原来的740mm×420mm×630mm调整为700mm×350mm×520mm,很显然输纸,体积明显改善,整体体积由0.195m3减小到了0.128m,相比原尺寸缩小了34%。基本达到客户要求。出于强度要求考虑,改材料采用耐破强度为的BC瓦楞纸板。

产品缓冲包装的改进

要缩小产品的外包装体积富士施乐,改善方案,主要是通过改进内部缓冲包装来达到,我们前面提到原来内部的缓冲包装,由于为左右套结构,体积较大。同时也不方便包装工的操作。

如图2所示重组,我们从泡沫的结构形式考虑,做了相对于原来包装形式完全不同的改进:由左右套的结构,改为上下保护的结构。材料由原来的45倍PP发泡成型品,改进为38倍发泡倍率的成型品,增加其缓冲强度效果。整套包装结构示意如图3所示。华光精工

图2 缓冲材料的形成出版印刷

图3 整套包装结构示意图故障分析与排除

整套包装结构的性能试验

包装完后整体产品连同附件共计18kgRFID,测试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2℃,相对空气湿度65%RH。测试方法及流程

(1)测试方法

根据TS211SIMETRIC,总重量小于45kg产品的运输包装测试法(整套包装重量18kg)。为了监测试验过程中包装对产品的缓冲性能,在产品表面附着冲击感应探头,记录试验过程中各项数据。

(2)测试流程

①角跌落和边跌落

对待测试包装各边依次编号人民币,先做5-1-2这三个面三条边及相对应交错的角的跌落测试,跌落高度为457mm。

②振动测试

设定振动设备的振动加速度为1.1G,振动频率设定为4Hz,振动时间设定30分钟。

③面跌落测试

在同一高度上,6个面依次做跌落测试。

实验结束后检验柔印,外观无破损现象,而且探测监测的G值都小于客户要求,当场开箱检验,试运行也显示设备完好无破损。

(3)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各项性能图像如图4所示。整个测试流程表明科印报告,该套方案基本达到了理想效果。经过客户一年多来的实际生产销售和应用,完全达到了减少体积、降低运输费用的目的,每年光物流费用一项,节约就达100万美元。高保真印刷

表1 测试报告结果

码印刷

图4 各项指标图像印刷检测

2.现代物流案例 篇二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用教学方法,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深入角色, 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学习, 调动自身的潜能去解决问题。对于案例教学来说, 其最大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和改变行为, 另一方面借助该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习与实践进行结合。

1 案例教学在物流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 学生能通过物流案例教学熟悉并掌握之前各门相关物流课程的知识点和理论, 起着复习、强化相关知识的作用。物流案例分析课是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 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学生根据问题要求对给定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 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 做出相应的决策或评价, 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意见等。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课程, 考察的是最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 而且能考察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因此, 案例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重拾未学习好的知识及巩固已学习到手的知识, 提高中国物流教学质量。

其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显, 学生物流理论与实践脱节, 成为物流教育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也是中国物流用人单位急迫的需求, 物流企业普遍关心的重点。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 就是因为中国物流教育模式思路不明, 物流学科体系模糊导致的。目前国内已有两百多所高校开展物流专业, 但无论物流管理, 还是物流工程, 都应该有核心课程。这个核心课程的设置成为了决定物流专业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真本领的有效途径。其中能够实现这个途径的最好的一门课程就是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因为物流案例分析课程一方面包含物流历史、企业物流经营运作、物流人才结构和物流教育现状等内容, 另一方面更多突出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课程安排和按物流功能、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而设计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应用性、直观性和操作性, 让学生将物流理论知识联系实际, 真正培养出适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有用之才。

2 物流案例教材现状分析

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特别是从物流学, 物流专业涉及的各环节学科, 比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包装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体系庞大, 相关相联、融会贯通。因而, 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在师资、教案、课程设计等方面, 要做好充分准备, 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课堂的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案例教材的选择上。

与其它教材不同, 物流案例教材的内容全部是案例,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鲜明的教学目的性

所谓物流案例通常情况下是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写和采用的, 有些物流案例教材属于配套案例教材。它的特点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 教学实用性较强, 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流理论知识, 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开发自学的能力。

2.2 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物流教材以理论知识见长, 同时也将一些案例分析穿插在相关内容中;有的物流教材以案例分析见长,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辨析市场、环境的能力。

2.3 高度临摹性

案例教材的编著者通过调查研究企事业单位物流管理实际状况, 进一步编写相应的物流管理案例, 这些编著者通常情况下是实际部门的从业人员或相关案例的当事人, 因此案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

为了保密, 同时提升案例的效果, 案例中的企业名称、数据等带有虚拟性、掩饰性, 甚至做了必要的处理, 但是, 案例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实践。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 对案例中的疑问、缺陷和问题等进行摹真,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透过物流管理的现象, 迫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等, 进一步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3 物流案例教材对物流案例教学的影响

(1) 对于物流案例教材来说, 本身就是描述物流企业运作或企业物流运作, 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国内外真实的企业, 而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 受研究的角度不同, 以及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进而使得每位分析者做出的分析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 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 这就对学生提出挑战, 希望他们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得出答案。

(2) 在物流案例教材中, 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所以, 在教材学习前、学习中, 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有关物流方面的知识、理念与理论。

(3) 物流案例教材的类型不同, 对学生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将物流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 根据篇幅长短, 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大型物流案例, 这就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传载形式为标准, 可分为书写物流案例、情景仿真物流案例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实践能力的提升, 但是需要学校提供很好的教学设施、设备;根据物流活动内容和性质为标准, 可分为物流规划案例、物流运作案例、物流决策案例、物流评价案例等, 这就考察学生的具体管理知识怎样更好的应用于专业领域, 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每个物流环节微观知识的把握程度。

(4) 物流案例教材中使用方法不同, 对学生最终判断、决策影响也不同。

实际上, 案例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教师、学生都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案例进行课堂学习。对有关分析工具能够熟练地掌握,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 由于每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存在差异性, 同时需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 灵活运用工具很关键, 这些工具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对案例撰写标准如何进行统一,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有些案例在编写过程中, 侧重“问题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所有的案例在面临方案抉择时, 需要予以强调和讨论, 而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 则没有对其格式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在制作物流案例的过程中, 对于自身教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予以重点考虑, 以核心问题为线索和准绳,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的案例进行串连,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案例教学特色。

其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物流案例,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 一方面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案例, 同时要求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并且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进行培训,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思想, 掌握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技巧, 让案例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运用。

4 物流案例教学结合物流案例教材改进的思路

通过对物流案例教材对教学方面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应该总结我国物流案例教学方法, 思考如何进一步明确案例撰写标准、如何提高案例的有效使用率, 真正使案例变成事半功倍的有效课堂工具。但无论物流案例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上怎样变换, 我们把握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再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来分析案例, 对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 掌握每个案例基本知识点。介绍每个案例时, 应先叙述一下有关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第二, 介绍案例中的企业背景。对企业所处行业背景及产品特点的分析。因为行业背景与产品特点涉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供应链类型, 行业发展水平也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水平。

第三, 介绍整个案例的背景。应尽量地用多媒体的形式来介绍案情, 因为传播学的调查表明, 人通过视觉器官接受的信息高度达65%, 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案例产生关注和兴趣。

第四, 对案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使考生能从总体上把握案例的主体思路与主要脉络。

第五, 主要问题分析。教材中有的案例对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作者分析的思路与过程, 有的案例没有详细分析, 仅给出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 使学生能更深入和清晰地理解案例。我们还可以提出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案例内容相一致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第六, 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学习者的回答, 给予相应的引导, 或回答后再进行提问, 环环相扣, 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第七, 总结、评析。对案例中涉及的物流知识、案例内容和分析所用的工具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对于教师来说, 其侧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方面, 而不是一味地注重结论。

最后, 对每个案例后部分思考题的解答, 给出一个解答的思路。

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开拓思路, 所以希望学生们学习物流案例的同时, 能更好的把握每个物流案例教材编写的特点, 根据每种案例不同编写的模式, 结合物流学所有的知识点来学习案例, 这样才能将理论深入到实践, 真正的掌握好物流学的所有知识和理论, 为促进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解决目前物流人才不足的矛盾,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加快复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蔡雯, 罗雪蕾.新闻传播学案例教学现状调查——对海外高校案例库建设与案例课程设计的观察与思考[J].现代传媒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2 (09) .

[2]蔡雯.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的总结与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9辑, 2013 (06) .

3.现代物流案例 篇三

关键词:实践课程;课程改革

一、 当前高职物流实践课程现状

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特点是设计以“技术应用”为主,理论够用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课程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所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是财经类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物流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但纵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培养的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其实践能力与实际需求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为高职学生多机械性操作,理论薄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没有后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训练,具体如下:

1、在高职物流教育方式上仍然是灌输式,重理论和应试,轻实践和考查。受到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教学计划偏重于理论性教学。在灌输式和应试教学法下,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性和完整性,忽略了物流专业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性和更新性。这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不知实际,能想象不能抽象,能考试而不会在实际中应用。

2、物流实践课程多为参观了解,不能亲身体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物流教育也在逐步进行调整,加大实践性课程比例,改革实践性课程内容。但许多院校的实践性课程多停留在纸面模拟上,只不过把书本知识再在实验课上重复一遍,各科训练单独进行,没有综合在一起,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物流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实践课中根本无法体现。

3、实践课程资源建设难以跟上。实践课程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与企业联系程度。物流实践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必须是双师型,以保证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硬件设备是要具备合格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便于组织、设计实践课程。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则保证教师可以及时更新知识,了解企业需求,以便更新实践课程内容,并可作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但目前我国多数院校由于受到教育观念、资金、教师引进等的限制,物流教师队伍、教学设施还远达不到要求。

二、 物流实践课程改革:一个案例

在2003年以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实践课程与大多院校一样,由于物流专业起步晚,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手段落后,实验实习实训不足等原因,使物流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等问题。因此,如何促进物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推动教学改革等也成为国内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广泛关注和急需解决的课题。因此建立“供应链一体实训室”,进行了改革,其改革目标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供应链工作环境,将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个环境中让学生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个人技巧解决实际物流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熟悉各个物流岗位的工作,锻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物流工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综合实训改变了其他课程实训在教材指导下的程式化训练,完全模拟企业物流工作岗位环境,采用场景式动态训练方式进行实训。实训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化、日常业务和期末处理,总课时112节,安排在一个月内与金融专业银行业务实训课程同步进行。实训前将学生分为ERP组、CRM组、自动化仓库和生产线、商场管理、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每组4-8位学生。具体实训内容如下:

1、初始化: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和录入初始资料

向学生提供实训企业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期初业务资料

(1)ERP采用用友U8系列ERP软件,启用总帐、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库存核算、UFO报表系统。

(2)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管理、销售与服务流程。

(3)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系统,针对料件清单和配送计划对客户实行JIT生产或销售配送的完整的业务过程,包括从接到作业指令单开始,完成货品的分拣、加工、出仓、装卸及发送过程。通过信息系统确保配送业务的准确无误。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配送。

(4)POS系统实现前台销售及后台进、销、调、存管理。

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对各模块进行初始化,完成各模块之间数据接口,建立正确的模块运用模式,完成各模块初始设置,录入期初资料,到模拟银行新开帐户,为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2、日常业务:按规范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关业务

初始化结束后,以工作日为时间段,指导教师提供一天或几天的业务,由学生自行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处理。日常业务重点是各模块业务处理、各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财务软件使用。在整个业务中,CRM中销售环节是末端环节,通过POS设备的销售拉动库房的主动补货,并将库存情况传输给ERP,ERP根据销售情况指定制定计划,原材料供应商根据生产计划提供原料供应,整个生产过程中,第三方物流系统实现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储、运输及配送过程。

实训时以生产电话机为样本,学生拿到首先审请领用原材料,生成业务单据后,教师不作业务描述,而由学生自己判断和分析业务怎样处理。例如ERP中偿还前欠帐款业务处理,先在CRM采购模块填制付款申请书,打印后经相关部门及领导(可由教师担任)审批,由会计审核制单,交由出纳付款,若现金付款,点付现金(用点钞券代替);若支票付款,开具支票;若采用汇兑等其他银行结算方式付款,到模拟银行实际办理付款手续。

在实训中学生要不时要和其它组进行数据交换,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完成,有些是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机械来体会。如:生产线组装简单电话机,贴上条形码,经扫描枪数据进入自动化仓库系统,同时自动化仓库完成入库操作,数据送至到ERP系统进行相关财务处理。软件与硬件的集成实现对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真实模拟。从而展现物料从原材料采购入库、生产加工、包装打条玛,成品入库,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动分拣出库、运输到终端客户等供应链的全过程。借助 ERP 软件的强大功能开发一些实训课程反应现代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的实训教学目的

3、期末处理

由学生自主分析并完成本企业应做的期末处理工作,指导教师提供必要的检查和指导。主要包括:按软件逻辑顺序进行各模块期末结帐,各模块数据是否一致,一体化作业完成情况。在U8报表系统中设置并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POS系统生成进货,出货表,自动化仓库进行存盘点,并进行模块间对帐,打印帐簿、报表,装订凭证,整理会计档案。

4、过程考核

本课程根据出勤、小组考核和个人考核进行,考察成绩=出勤(10%)+小组成绩×系数(50%)+个人成绩(40%)。小组考核内容为各系统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对各项经济业务处理方法和流程,各项经济业务的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工作进度,岗位分工和组织协调情况,由教师进行考核。个人考核内容为岗位适应能力、软件运用能力、业务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考核方式由组长每日记录组员工作情况,并在实训结束时对各组员做一总体评价和评分,由任课教师参考评分。

三、案例评价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彻底打破了传统实训课程的教材式静态处理方法,将原来独立的各个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并与其他专业如银行、管理等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使该课程具备仿真功能,这可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训练

该实践课程综合了各门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仓库管理等各项技能,使得学生在实训中能得到充分的专业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动态的专业性训练

在日常业务训练中,本课程模拟企业实际运作方式,采用动态的业务发生和处理方式,只有顺利完成前项业务,才能接着开展下一项内容。而前期的业务处理又影响到后期业务的运行,从而使实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ERP处理上,而延伸到供应链运作的各环节,而且还有生产库存等动手操作。

同样的实训资料,就会随着学生业务能力、处理方式、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不同而不断变化并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协调性和能力性训练

在本课程中,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某公司的一个实际运作部门。ERP设置财务经理、生产管理设置一个厂长、第三方物流和商场等设置总理,具体分工由学生自己安排。在实训时,学生要考虑业务怎样处理,由哪个岗位来处理,怎样轮岗和处理缺岗的情况,岗位内部的管理和协调,对外业务的安排,产品的流转等。学生还要考虑在出现问题时采用什么方法、通过何种渠道处理,这些问题包括从会计业务问题到电脑出现故障等,教师只提供方向方法,不直接解答,只在最后进行点评。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在得到体现的同时,学生的组织、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将在该课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4、教学中的案例性训练

本课程由于设计的仿真性,可看成是包含了若干个案例教学的训练课。比如在初始化中,会计科目级数的设置,CRM的初始数据传至ERP应收应付中,自动化仓库存货数据输入到ERP存货后续处理,若设置不合理会给今后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学生要进行充分考虑,有时要进行返工。在日常业务中,学生要时刻关注企业ERP系统和其它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作好协调安排,在ERP中注意付款、费用报销时,学生要认真检查凭证和手续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时学生自己设计相关的财务制度。甚至在遇到如电脑财务软件功能问题时,由学生直接打电话到软件公司如用友公司询问问题如何解决。通过这些案例性训练,学生可以在毕业前进行一次仿真的工作演练,为实际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4.海尔物流案例 篇四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有效简化流通手续、节省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有效

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重点 做到以下三点。

5.1.1实现物流配送现代化

按照现代物流业的概念,运输及仓储设施是物流业的基础平台。我国现有的物流配

送系统与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一些超市、连锁店乃至某

些电子商务公司虽然建立了配送中心,但普遍采取的是货架、叉车式的设备和人工分拣 的工作方式。这种做法虽然成本较低、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短时期内也能在一定程度

上成功运作,却不能满足配送的高效性、有效性要求。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今后可

在这方面采取以下措施:货物的包装实现标准化、机械化、集装化及大型化,包装容器

依据统一的模数制成,同时与仓库设施、运输设施的模数统一起来;货物的分拣、装卸、搬运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并且机械化与自动化紧密结合;建立高度自动化的高层

立体仓库等。目前我国一些运转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就采用了现代化的配送手段,取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 了良好的效益。

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在进行物流改革之前,物流专业功能管理比较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Ⅲ1:第一、外租库较多,功能单一(仅具有存放的功能),库位 的利润率不高,其他的分装、拆选、配送、信息管理等功能要素均不具备。增加了仓储

及运输的费用。第二、物流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没有完全

做到,与国际化集团公司的物流管理有着较大的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海尔集团在完善

物流专业功能管理阶段,首先选择空调的部件库为点,建设现代化的立体高架库,以此

推动向部件采购配送物流及车间的物料配送系统的物流改革,并以空调事业部为试点,向集团各事业部全面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1.2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

物流管理现代化就是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革和优化

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比如把顾客服务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实行过程管理,从重视利

润管理转向利润率管理,依据实际需要重组企业业务流程、拓展业务范围,实现物流全 程的一体化服务等等。

海尔集团自从1999年10月份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在全集团范围内以现代化

物流革命为突破口,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并以“市场链“为纽带

对再造后的流程进行了整合,在业务流程上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实现国际化的效

率和效益,大大提升了海尔集团国际竞争力。

海尔首席执行长官张瑞敏对物流的理解,首先是企业的管理革命。现代物流不能回

避的是流程再造。只有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才能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海尔实施 的业务流程再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再造

传统的生产观念是按计划生产,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决定市

场的已不再是企业,而是用户。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是定单。要实现这个定单,就意

味着靠定单去采购,为定单去制造,为定单去销售,而这一切都必须有物流来支持。因

此,海尔实施的物流革命就是以定单流为核心,树立“无定单的生产就是为库存生产、为亏损生产一理念、从而使全体员工专注于用户的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2)机制再造

海尔实施“物流革命”的实质是建立在以“市场链’’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是海尔独创的有效管理模式。它的主要内涵是“日事日 43 第5章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配送刍议

毕,日清日高“的制度。“日清”指企业每天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

人均有管理、控制的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

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时事控制,确保事物的发展向预定的目标前进。“日高”是指每日寻找差距,以求第二天做得更好,正是这一点推动着管理运作过程使企业处于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中。海尔市场链就是以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第一,将原来那种对上级负责的职能管理改革为对市场负责的流程管理,组织结构也由金字塔式改革为扁平化,并成立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进本部。物流下设采购、配送、储运三个事业部负责,将分散在各产品部门的物流业 务集中起来,实行全球化统一采购、配送和储运。在对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后,形成创新订单支持流程3R(R&D一研发、HR一人力资源开发、CR-客户管理)和保证定单实施的基础支持流程3T(TCM一全面预算、TPM一全面设备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支持流程是以集团的职能中心为主体,注册成独立的经营服务公司,这是海尔市场链的支持流程。第二,产品本部在3R开发流程的支持下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市场研发及提高竞争力,不断创造用户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定单;产品事业部在3T基础支持流程的支持下,将商流获得的定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定单执行实施;物流本部利用全球

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搭配网络,实现JIT定单加速流动,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形成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等核心流程体系。(3)构筑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革命性的调整后,物流帮助海尔实现了革命性“零距离、零库存、零运营资本”运作目标,给海尔带来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核心竞争力。“零距离”指的是海尔在拿到用户的定单需求后,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海尔目前基于物流的生产过程是“柔性“的生产线,都是为定单来进行生产的。然后再通过全国42个配送中心,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零库存”意味着不仅不会因这些物资积压形成呆滞物资,更重要的是它为产品生产的零缺陷铺平了道路。“零营运资本’’就是零流动资金占用。简单地说,企业在给分供方付款期到来之前,可以先把用户应付货款收回。达成收回货款的前提是企业做到现款现货,而做到现款现货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企业根据用户的定单来制造产品。现在海尔在这三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客户在营销和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客户及时解决,从而大大提高销售业绩和客户满意程度。5.1.3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

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务的任务。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H们。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有效的客户反应(ECR)、射频技术(RE)、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先进技术与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使我国物流配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物流系统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 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赢得客户信赖,并可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企业为了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首先要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建立流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整个业务活动的神经中枢。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是物流企业的命脉,‘必须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提高物流全过程信息的可见性。为此,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最具兼容性的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基础,不仅要与企业运行的任何系统完全兼容,还要具有可扩容性以满足业务增长需要。二是选择最好的数据交换工 具。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需要在买方、卖方和物流第三方的许多实体间移动数据和传递指令,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因其复杂性而使许多企业难以接受。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基于互联网的EDI,XML等新的工具不断出现,特别是XML,具有比EDI更好的灵活性,能更容易地在数据库之间移动信息,从而使一 体化过程简单得多。

其次,企业可以开发和应用新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智能给物流以新的方式来处理存储与移动产品的传统任务,新的技术与新的物流战略一起出现。如协同计划预测与补充战略使零售商与制造商可以比较各自对特定产品的预测,并对生产和销售目标达成共同的决策;预警系统的开发则可以满足波动的需求及根据订货调动库存:又如在线交易 与市场依赖于供应链执行与计划软件来处理互联网上的订单,同时也依靠供货人具有库存可见性的软件;新兴的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模型将使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共享运输管理系统或仓库管理系统的信息,他们可以通过交纳月费或交易费来使用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提供的解决方案,而不必因更大范围的软件一体化而支付大量的软件安装与使用费用。

第5章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配送刍议

海尔集团能够成为中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和海尔率先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配送服务体系,实现了物流配送信息化是分不开的。海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如下所述: 海尔集团投资成立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面开展面对供应商的B2B业务和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B2C业务。在海尔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实现互动沟通,使信息增值。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准确地获取客户需求信息、销售反馈信息和货物配送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网上销售业务。各大城市的网上订购的用户可以在两天内拿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并获得零距离的全天候服务。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海尔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市场链)的闭环系统。其中前台的CRM网站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供应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提高对客户 需求的响应速度。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1小时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实现.tIT采购,由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库存量大大降低,所有来自上游的原材料在物流中心停留的时间最长不超过7天: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实现JIT配送;生产部门按照B2B,B2C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全国可调配车辆达1.6万辆,拥有42个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中心城市实现6-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主干线分拨配送平均在2天,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分拨物流体系。

5.2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很少。目前,我国GDP规模在24万亿人民币左右,若按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推算,我国整个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应在2.4万亿人民币左右,第三方物流业市场规模应不小于1.2万亿人民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带动,这个市场规模还应该有进一步的扩张。显然,与目前已实现的规模相比,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就像一个等待开掘的巨大“冰川”,我国第三方物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认为 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5.2.1加强现代物流观念

从宏观的市场环境来看,由于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认识不足,仍热衷于选择自营物流方式,追求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小而全"、“大而全一的传统思维,各级政府也未能意识到物流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只能把服务对象局限于外资、合资企业,很难达到自己应  有的市场规模。

5.企业绿色物流案例 篇五

康柏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复杂的拣选、扫描、检验回收品的工作外包给Exel,处理效率提高了,服务品质改善了,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康柏境内、外物品的仓储和运输的合并处理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且,把回收物流交给专业公司Exel,可以应付异常变动情况下的工作量,安排密度更大的运输,降低运输途中货损,及时处理废品,减少再一次进入美国境内的货物量,减少应纳税额,大大降低了成本。这都是康柏自己无法做到的。

帮助康柏解决了回收物管理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替顾客运营加工贸易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回收物的拣选、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养护,帮助康柏的原设备制造商们快速处理回收物。这个解决方案投入实施后,出于康柏整体战略的需要,休斯敦的回收物流机构已逐步拓展成为一个大型的营业机构可见,物流业务有效的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回收物流管理在不降低企业边际收益的情况下,为顾客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使原有企业物流瓶颈消除了,作业流程改善了,供应链上资源投入和成本降低了。

6.物流成本管理案例 篇六

一、东方药业的总体概况和发展前景

东方药业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市场为核心、现代医药科技为先导、金融支持为框架的新型公司,是西南地区经营药品品种较多、较全的医药专业公司。公司成立以来,效益一直稳居云南同行业前列,属下有一个制药厂,9个医药经营分公司,30个医药零售连锁药店。它有着庞大的销售网络,该网络以昆明为中心,辐射整个云南省乃至全国,包括医疗单位网络、商业调拨网络和零售连锁网络。公司预计在2007年完成“销售4个亿,利润400万元”的任务目标。但面对目前市场竞争越演越烈,该公司要顺利完成预定目标又谈何容易呢?

二、东方药业企业物流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东方虽已形成规模化的产品生产和网络化的市场销售,但其流通过程中物流管理严重滞后,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不能形成价格优势。这严重阻碍了物流服务的开拓与发展,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一)装卸搬运费用过高

装卸搬运活动是衔接物流各环节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它渗透到物流各个领域,控制点在于管理好储存物品、减少装卸搬运过程中商品的损耗率、装卸时间等。而东方恰好忽视了这一点,由于搬运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只有几个小型货架和手推车,大多数作业仍处于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工作效率低,且易损坏物品。另外仓库设计的不合理,造成长距离的搬运。并且库内作业流程混乱,形成重复搬运,大约有70%的无效搬运,这种过多的搬运次数,损坏了商品,也浪费了时间。

(二)储存费用过高

目前,东方的仓库的平面布置区域安排不合理,只强调充分利用空间,没有考虑前后工序的衔接和商品内的存放,混合堆码的现象严重,造成出入库的复杂的性和长期存放,甚至一些已过效期发生质变和退回的商品没能得到及时处理,占据库存空间,增大了库存成本。

(三)运输费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重较大,据日本通产省六大类货物物流成本的调查结果表明,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40%左右,是影响物流费用的重要因素。东方拥有庞大的运输队伍,但由于物流管理缺乏力度,没有独立的运输成本核算方法,该企业只单纯的追求及时送货,因此不可能做到批量配送,形成不必要的迂回,造成人力、物力上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由于部分员工的工作作风败坏,乘送货之机办自己的私事,影响了工作效率 也增大了运输费用。

(四)物流管理系统不完备 在企业中物流信息的传递依然采用“批条式”或“跑腿式”方式进行,电脑、网络等先进设备与软件基本上处于初级应用或根本不用,使得各环节间严重脱离甚至停滞,形成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物流成本控制着重在运输和储存费用的控制。在运输中可以加强运输的经济核算,合理选择运输路线,有效调配运输车辆和人员,严格监控运输中的差错事故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运输费用。而在储存中,有些费用好比海中的一座冰山,人们只能看到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却又不容易找到切入点,那么企业现有仓储系统如何进行合理化改造?

三、东方药业仓储系统的合理化改造

(一)企业现有仓储系统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

1.仓库的现代化程度低,设备陈旧落后,不少仍处于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人抬肩抗,工作效率低。货物进不来出不去,在库滞留时间过长,或保管不善而破损、霉变、损失严重,加大了物流成本。这与企业的经济实力及远景规划有关。企业建立仓库仅把它作为存放货物的地方,因此对设备现代化的要求很低,而且廉价的劳动力使得企业放弃改造设备的打算,大量的手工作业使得人员不至于闲置,“不怕慢,只怕站”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降低了工作效率。

2.仓库的布局不合理。由于企业业务的不确定性,导致不同品种的零散物品占据很大的仓库面积,大大降低仓库的利用率;而且堆码、分区都很混乱,给出入库、盘点等带来诸多不便,往往是提货员拿着一张提货单在仓库里来回寻找,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配送,降低了服务质量。

3.库存成本过大。企业目前没有一套库存控制策略,包括经济定货批量,订货间隔期,订货点,安全或保险库存等。当某些物品的供大于求时就造成积压,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当供小于求,发生缺货时,妨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不仅带来经济损失,也使企业失去信誉。另一方面是破损、质变及退回商品没能及时处理所形成的库存。企业的仓储部与质检科联系不紧密,信息传递缓慢,对破损、质变等商品的单据处理及层层上报批复的过程复杂,甚至是责任不明确形成的互相推卸,这一切造成了库存的增大和库存成本的提高。

4.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备,其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低。这是受企业的经济是实力、人员素质及现代化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企业的储运部只有一台计算机,接收订单、入帐、退货单处理、报损、退厂、查询等工作都只能由它完成,工作量大而繁,易出错,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管理链条中的信息传递和库存管理控制。针对这些现状,企业如何在广泛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不被淘汰呢?企业除了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整合营销,树立全球竞争观念,开拓国际市场,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企业的特色优势,实行内部改革,在完善管理和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样才能推进东方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仓储系统合理化改造的建议和方法

1.重视对原有仓库的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仓储的现代化。

目前医药行业的仓库类型主要分为生产物流中的制药原料及成品库和销售物流中的战略仓库,大多数的企业比较倾向于采用高位货架结合窄通道高位驾驶三向堆垛叉车的立体仓库模式,如西安杨森,通化东宝,奇化顿制药,中美史克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引进国外先进的仓储管理经验和现代化物流技术,有效的提高仓库的储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2.完善仓库功能逐步实现仓库的社会化。

加快实现仓库功能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仓库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仓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仓库不应该再仅仅是存储商品的场所,更要承担商品分类、挑选、整理、加工、包装、代理销售等职能,还应成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身的商品配送中心、流通中心。现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把原来的仓库改成商品的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基于东方目前的规模及企业实力,企业应实现现有仓库向共同配送的库存型配送中心转化,商品进入配送中心后,先是分类储存,再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拣、验货、最后配送到各连锁店和医疗单位。这种配送中心作业简单,只需将进货商品解捆后,每个库区都与托盘为单位进行存放即可。3.建立完备的仓库管理系统

最近美国凯玛特的破产再一次警示那些在库存管理上有问题的公司最终难以避免破产的命运。东方药业收购的众多子公司也同样存在程度不等的存货管理不善问题,各种过期和滞销存货以及应收款项使得这些国有商业公司步履维艰。所以东方物流管理的建设必须解决存货管理的低效率现状,降低库存成本和存货滞销风险,解决它在整个管理链条中信息传递问题。

4.减少作业环节。

每一个作业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实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作业环节,既有利于加速作业的进度,又利于降低成本。(1)采用“二就直拨”的方法。·就厂直拨。企业可以根据订单要求,直接到制药厂提货,验收后不经过仓库就将商品直接调运到各店铺或销售单位。

·就车直拨。对外地运来的商品,企业可事先安排好短途运输工具,在原车边即行分拨,装上其它车辆,转运收货单位,省去入库后再外运的手续。

以上这两种方法既减少了入库中的一切作业环节,又降低了储存成本。(2)减少装卸搬运环节

改善装卸作业,即要设法提高装卸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还必须尽可能地实现作业的连续化,从而提高装卸效率,缩短装卸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其合理化措施有:

·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努力提高被装卸物品的纯度,选择最短的作业路线等都可以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提高物品的装卸搬运活性指数

企业在堆码物品时事先应考虑装卸搬运作业的方便性,把分类好的物品集中放在托盘上,以托盘为单元进行存放,既方便装卸搬运,又能妥善保管好物品。

·积极而慎重地利用重力原则,实现装卸作业的省力化

装卸搬运使物品发生垂直和水平位移,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完成。由于我国目前装卸机械化水平还不高,许多尚需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因此必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重力进行装卸,将设有动力的小型运输带(板)斜放在货车、卡车上进行装卸,使物品在倾斜的输送带(板)上移动,这样就能减轻劳动强度和能量的消耗。

·进行正确的设施布置

采用“L”型和“U”型布局,以保证物品单一的流向,既避免了物品的迂回和倒流,又减少了搬运环节。

5.减少退货成本。

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等各种事务性费用,而且由于退回的商品数量小,品种繁多,使配送费用有增高的趋势,处理业务也很复杂,这些费用构成企业物流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必须加以控制。

控制退货成本首先要分析退货的原因,一般来讲,只要掌握本企业商品在店铺的销售状况及客户的订货情况,做出短期的销售预测,调整企业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用户引起的退货现象。另外,应从本企业的角度找出退货的原因,企业往往为了追求最大的销售目标,一味将商品推销给最终用户,而不管商品实际的销售状况和销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造成流通在库增加、销售不振,退货成本高昂,因此应改变企业片面追求销售额的目标 战略,在追踪最终需求动向和流通在库的同时,为实现最终需求增加而实施销售促进策略。

与上述问题相关联,要根本防止退货成本,企业还必须改变员工绩效评价制度,即不是以员工每月的销售额作为奖惩的依据,而是在考察用户在库状况的同时,以员工月平均销售额作为激励的标准,这样才能在防止退货出现的情况下,提高经营效率。当然,在制度上还必须明确划分产生退货的责任,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按用户要求准确无误的发货。

问题:

1、公司如何改进装卸搬运环节的?

2、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意义是什么? 5

案例分析二:东风港的散装化肥的流通加工

东风港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散装化肥灌包港口和集散地之一,每年处理进口化肥灌包量均在100万吨以上。东风港涉及了对化肥多品种、多形式的港口物流拓展,涵盖了散装灌包、进口保税、国际中转、水路铁路公路配送等多项服务。

东风港从国外进口化肥的装运采用散装方式,到达港口以后,通过门式起重机的抓斗,卸货到漏斗,通过漏斗输送到灌包房,灌包房设有散货灌包机45~51吨/时的28套。利用灌包机将散装化肥灌成每包50公斤装的袋装肥料再进行销售。

东风港的散粮钢板筒仓采用美国齐富技术(容量52000立方米)和德国利浦技术(容量70000立方米)建造,两大系统功能互享,最大程度上对粮谷的装卸、输送、计量、储存、灌包、装船、装车、倒仓、策问、通风、除尘、清仓、灭虫等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将进出仓的合理损耗控制在严格的范围内。港运粮食码头对小麦、大麦、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多品种的分发操作积累了专业技术优势和仓储保管经验。

回答以下问题:

1. 在库房中,商品保管包括哪几方面的任务? 2.结合本案例,你认为流通加工的环节有哪些?

案例分析三:上海通用汽车降低物流成本的秘诀

前两年还很少有人关注汽车物流,可现在它俨然成了汽车业的香饽饽,很多公司都希望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竞争力。作为国内最大的中美合资汽车企业,上海通用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

秘诀一:精益生产及时供货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汽车制造厂商采取了价格竞争的方式来应战。在这个背景下,大家都不得不降低成本。而要降低成本,很多厂家都从物流这个被视作“第三大利润”的源泉入手。有资料显示,我国汽车工业企业,一般的物流成本起码占整个生产成本的20%以上,差的公司基本在30%到40%,而国际上物流做得比较好的公司,物流的成本都控制在15%以内。上海通用在合资当初就决定,要用一种新的模式,建立一个在“精益生产”方式指导下的全新理念的工厂,而不想再重复建造一个中国式的汽车厂,也不想重复建造一个美国式的汽车厂。

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很丰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像丰田一样——即时供货(JIT,JustInTime),即时供货的外延就是缩短交货期。所以上海通用在成立初期,就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支撑下,运用现代的物流观念做到交货期短、柔性化和敏捷化。

从这几年的生产实践来说,上海通用每年都有一个或以上新产品下线上市,这是敏捷化的一个反映。而物流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怎样缩短供货周期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这个交货周期包括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从零部件到整车,每一段都有一个交货期,这是敏捷化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秘诀二:循环取货驱除库存“魔鬼”

上海通用目前有四种车型,不包括其中一种刚刚上市的车型在内,另外三种车型零部件总量有5400多种。上海通用在国内外还拥有180家供应商,拥有北美和巴西两大进口零部件基地。那么,上海通用是怎么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新产品的导入和上市时间并降低库存成本的呢?

为了把库存这个“魔鬼”赶出自己的供应链,通用的部分零件例如有些是本地供应商所生产的,会根据生产的要求在指定的时间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去生产。这样,因为不进入原材料库,所以保持了很低或接近于“零”的库存,省去大量的资金占用。有些用量很少的零部件,为了不浪费运输车辆的运能,充分节约运输成本,上海通用使用了叫做“牛奶圈”的小技巧:每天早晨,上海通用的汽车从厂家出发,到第一个供应商那里装上准备好的原材料,然后到第二家、第三家,依次类推,直到装上所有的材料,然后再返回。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所有供应商空车返回的浪费。传统的汽车厂以前的做法是或者成立自己的运输队,或者找运输公司把零件送到公司,都不是根据需要来供给,因此存在些缺陷。有的零件根据体积或数量的不同,并不一定能装满一卡车,但为了节省物流成本,他们经常装满一卡车配送,容易造成了库存高、占地面积大。而且,不同供应商的送货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在信息交流、运输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要想管好它,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人力资源。所以上海通用改变了这种做法。上海通用聘请一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由他们来设计配送路线,然后到不同的供应商处取货,再直接送到上海通用,利用“牛奶取货”或者叫“循环取货”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难题。通过循环取货,上海通用的零部件运输成本下降了30%以上。这种做法体现了上海通用的一贯思想:把低附加价值的东西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制造、销售汽车的主营业务,即精干主业。秘笈三: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追求共赢。上海通用所有的车型国产化都达到了40%以上,有些车型已达到60%甚至更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优势,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海通用也因此非常注意协调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上海通用采取的是“柔性化生产”,即一条生产流水线可以生产不同平台多个型号的产品,如同时生产别克标准型、较大的别克商务旅行型和较小的赛欧。这种生产方式对供应商的要求极高,即供应商必须处于“时刻供货”的状态,会产生很高的存货成本。而供应商一般不愿意独自承担这些成本,就会把部分成本打在给通用供货的价格中。如此一来,最多也就是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了上游供应商那里,并没有真正降低整条供应链的成本。

为克服这个问题,上海通用与供应商时刻保持着信息沟通。公司有一年的生产预测,也有半年的生产预测,生产计划是滚动式的,基本上每星期都有一次滚动,在此前提下不断调整产能。这个运行机制的核心是要让供应商也看到公司的计划,让他们能根据通用的生产计划安排自己的存货和生产计划,减少对存货资金的占用。

如果供应商在原材料、零部件方面出现问题,也要给上海通用提供预警,这是一种双向的信息沟通。万一某个零件预测出现了问题,在什么时候跟不上需求了,公司就会利用上海通用的资源甚至全球的资源来做出响应。新产品的推出涉及到整个供应链,需要国内所涉及到的零部件供应商能同时提供新的零部件,而不仅仅是整车厂家推出一个产品这么简单。作为整车生产的龙头企业,上海通用建立了供应商联合发展中心,在物流方面也制作了很多标准流程,使供应商随着上海通用产量的调整来调整他们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变化很大,某一产品现在很热销,但几个月后就可能需求量不大了。上海通用敏捷化的要求就是在柔性化共线生产前提下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不是整车厂自己调整,而是让零部件供应商一起来做调整。

市场千变万化,供应链也是千变万化的,对突发事件的应变也是如此。某段时间上海通用在北美的进口零部件出现了问题,就启动了“应急计划”,不用海运而改用空运。再比如考虑到世界某个地区存在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将对供应链产生影响,上海通用就尽可能增加零部件的库存,而且也预警所有的供应商,让他们对有可能受影响的原材料进行库存。供应链归根结底就是要贯彻一个共赢的概念。

问题:

1、结合案例,思考通用公司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

2、本案例中通用公司是如何控制库存成本的?

案例分析四:美国物流成本中库存费用在物流成本构成中的地位

从物流成本构成来看,美国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比较近20多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在GDP中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库存费用比重降低是导致美国物流总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一比例由过去接近5%下降到不足4%。由此可见,降低库存成本、加快周转速度是美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突出成绩。也就是说利润的源泉更集中在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方面。

美国物流成本包括的三个部分各自有其测算的办法。第一部分库存费用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方面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费用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当年美国商业利率乘以全国商业库存总金额得到的。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美国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在美国物流企业平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达到十次的条件下,约为库存成本的四分之一,为总物流成本的十分之一,数额之大,不可小视。

美国的实践表明,物流成本中运输部分的比例大体不变,减少库存指出就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来源。减少库存支出就是要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这与同期美国库存平均周转期的降低的现象是吻合的。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就是要把目标锁定在加速资金周转和降低库存水平上面。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库存支出不仅仅是仓储的保管费用,更重要的是考虑它所占有的库存资金成本,即库存占压资金利息。

思考题:从上述案例分析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案例分析五: 美国布鲁克林酿酒厂物流成本管理 1.布鲁克林酿酒厂对运输成本的控制。

布鲁克林酿酒厂于1987年11月将它的第一箱布鲁克林拉格运到日本,并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使用了各种航运承运人。最后,日本金刚砂航运公司被选为布鲁克林酿酒厂唯一的航运承运人。金刚砂公司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向布鲁克林酿酒厂提供了增值服务。金刚砂公司在其国际机场的终点站交付啤酒,并在飞往东京的商航班上安排运输,金刚砂公司通过其日本报关办理清关手续。这些服务有利于保证产品完全符合保鲜要求。

2.布鲁克林酿酒厂对物流时间与价格进行控制。啤酒之所以能达到新鲜的要求,是因为这样的物流作业可以在啤酒酿造后的一周内将啤酒从酿酒厂直接运送到顾客手中。新鲜啤酒能超过一般的价值定价,高于海运装运的啤酒价格的5倍。虽然布鲁克林拉格在美国是一种平均价位的啤酒,但在日本,它是一种溢价产品,获得了极高的利润。

3.布鲁克林酿酒厂对包装成本进行控制。布鲁克林酿酒厂将改变包装,通过装运小桶装啤酒而不是瓶装啤酒来降低运输成本。虽然小桶重量与瓶的重量相等,但减少了玻璃破碎而使啤酒损毁的机会。此外,小桶啤酒对保护性包装的要求也比较低,这将进一步降低装运成本。

问题:结合美国布鲁克林酿酒厂的物流成本管理现状,谈谈降低仓储成本的对策及其重要性。

案例分析六:采购策略:基于产品特征的成本分析方法

许多制造商经常以“压价”或者取消合同来威胁供应商,这种采购策略只会缩小利润空间,使“制造商—供应商”之间产生敌对情绪,从而破坏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幸运的是,企业经过长期发展磨合后,逐渐总结出一种富有成效的协同方法——基于产品特征的成本分析方法(Feature-based Cost-analytics Approach)。

最初,通过低价格采购来创造短期的收益是许多采购组织特有的功能。然而现在,对于许多制造商来说,寻找那些富有创新意识、能一直给他们带来整体的成本缩减的供应商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因此如果采购商总是尝试利用强压手段来迫使供应商提供所谓的“最优价格”,最终只会打击供应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虽然竞价采购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缩减单件成本,然而实际上,这种竞价流程的结果却往往使总成本增加。例如,如果采购组织不考虑质量成本、准时交付、税收等因素,基于单件成本的竞价往往会引导采购组织做出错误的采购决策。此外,单纯依靠价格做采购决策往往会给企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制造商营造的这种畸形竞争氛围只会让供应商对未来产生怀疑。

例如,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GM)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中,它一直给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源源不断的采购订单,但在这些供应商看来,GM的声誉似乎并不是那么好!因为GM总是无法依靠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活动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响应。此外,GM和零部件供应商在缩减供应链的整体成本方面依然未见起色。相反,丰田汽车却依靠协同供应商管理方法,一举超越GM成为北美汽车销售量最多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继续推行它们的全球供应商发展战略,旨在建立更加紧密的、协同的供应商关系。

制造商运用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析模型(Activity-based Costing Models)对生产零部件的潜在成本进行分析,然后再利用分析结果与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一轮一轮地谈判。虽然这种方法最终也能消除一些非增值的经营活动,但是它经常也会导致不必要的长期争执和分析弊病。此外,这种成本分析依据仅仅局限于基本的会计信息,而不是产品的工程设计或者制造成本分析等方面的信息。显然,企业依靠这些不完整的信息来做采购决策,结果往往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无论是竞价采购还是运用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析模型,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强制性制定采购价格,这往往会导致错误的成本分析。然而,另一方面,基于产品特征的成本分析方法(Feature-based Cost-analytics Approach)却是一种客观的、以产品工程设计为导向 12 的分析方法。它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零部件的理论成本。当然,制造数据是首要的信息。只有掌握充分的数据才能获得有意义的分析结果。

实际上,基于产品特征的成本分析方法是建立协同供应商关系的全新演绎:参与采购流程的所有成员都要共同了解影响零部件成本的驱动因素——工程设计。例如,在基于产品特征的成本分析体系中,产品工程师先了解物料、外观、需求对零部件成本的影响。接着,他们再与供应商分享这些信息。与此同时,供应商也能针对零部件设计或者物料调整提供建议,从而达到缩减零部件成本的目的,并逐渐改善零部件的性能。这种对话不仅能帮助采购团队降低成本,供应商在为缩减成本或降低零部件复杂性提供建议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利润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这种平等沟通的氛围使双方共享信息资源、全面了解零部件的成本。制造商为了实现持续改造逐步培养协同精神。

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忽略供应商关系管理所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困扰着制造商。然而,随着基于产品特征的成本分析方法(Feature-based Cost-analytics Approach)的成功应用,领先的制造商逐渐意识到建设紧密供应商关系的重要性。因为供应商能根据产品工程成本来调整零部件设计、物料或者制造生产流程,从而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提高供应链竞争优势的目的。

案例分析七:完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的思路

物流成本制度创新,拓宽了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物流成本的概念的拓展,体现在企业物流成本不仅包括物流活动的各种耗费,还应该考虑资金占用的成本,主要是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实践中还应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尤其是处于产品更新快、竞争激烈的行业的企业,如电子、电器、汽车等。此外,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如存货周转率等指标,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

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可以在合理利用现行成本会计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以割舍的,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的归属方式加入了会计师的猜测和估计。

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因为,仅仅为了方便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就立即完全放弃已比较成熟财务会计制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由于其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甚至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引入一种属于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范畴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计算法。

企业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总之,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否则不应分配给物流因素。

案例分析八:设计鲜花配送路线

假设鲜花店的位置及相应需要鲜花的客户人次代表单独一天的送货量。如果公司有六辆车,每部车可以送20个客户订购的鲜花,利用扫描法确定行车路线,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将您的设计画在图中,请问需要几辆车? 15 案例分析九:百胜物流降低连锁餐饮企业运输成本之道

对于连锁餐饮业来说,靠物流手段节省成本并不容易。然而,作为肯德基、必胜客等业内巨头的指定物流提供商,百胜物流公司抓住运输环节大做文章,通过合理地运输安排,降低配送频率,实施歇业时间送货等优化管理方法,有效地实现了物流成本的“缩水”,给业内管理者指出了一条细致而周密的降低物流成本之路。

对于连锁餐饮业(QSR)来说,由于原料价格相差不大,物流成本始终是企业成本竞争的焦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总体配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到60%左右,而运输成本中的55%到60%又是可以控制的。因此,降低物流成本应当紧紧围绕运输这个核心环节。以下介绍的是百胜物流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1、合理安排运输排程

运输排程的意义在于,尽量使车辆满载,只要货量许可,就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以减少总行驶里程。

由于连锁餐饮业餐厅的进货时间是事先约定好的,这就需要配送中心就餐厅的需要,制作一个类似列车时刻表的主班表,此表是针对连锁餐饮业餐厅的进货时间和路线详细规划制定的。餐厅的销售存在着季节性波动,因此主班表至少有旺季、淡季两套方案。有必要的话,应该在每次营业季节转换时重新审核运输排程表。安排主班表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计算每家餐厅的平均订货量,设计出若干条送货路线,覆盖所有的连锁餐厅,最终达到总行驶里程最短、所需司机人数和车辆数最少的目的。

规划主班表远不止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运输排程的构想最初起源于运筹学中的路线原理,从起点A到终点O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每条路径的长度各不相同,要求找到最短的路线。实际问题要比这个模型复杂得多,首先,需要了解最短路线的点数,从图上的几个点增加到成百甚至上千个,路径的数量也相应增多到成千上万条。其次,每个点都有一定数量的货物流需要配送或提取,因此要寻找的不是一条串联所有点的最短路线,而是每条串联几个点的若干条路线的最优组合。另外,还需要考虑许多限制条件,比如车辆装载能力、车辆数目、每个点在相应的时间开放窗口等,问题的复杂度随着约束数目的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数学工具,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软件公司能够以这些数学解题方法作为引擎,结合连锁餐饮业的物流配送需求,做出优化运输路线安排的软件。

在主班表确定以后,就要进入每日运输排程,也就是每天审视各条路线的实际货量,根据实际货量对配送路线进行调整,通过对所有路线逐一进行安排,可以去除几条送货路线,至少也能减少某些路线的行驶里程,最终达到增加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工作效率和降低总行驶里程的目的。

2、减少不必要的配送

对于产品保鲜要求很高的连锁餐饮业来说,尽力与餐厅沟通,减少不必要的配送频率,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如果连锁餐饮餐厅要将其每周配送频率增加1次,会对物流运作的哪些领域产生影响? 在运输方面,餐厅所在路线的总货量不会发生变化,但配送频率上升,结果会导致运输里程上升,相应的油耗、过路桥费、维护保养费和司机人工时都要上升。在客户服务方面,餐厅下订单的次数增加,相应的单据处理作业也要增加,餐厅来电打扰的次数相应上升,办公用品(纸、笔、电脑耗材等)的消耗也会增加。在仓储方面,所要花费的拣货、装货的人工会增加。如果涉及短保质期物料的进货频率增加,那么连仓储收货的人工都会增加。在库存管理上,如果涉及短保质期物料进货频率增加,由于进货批量减少,进货运费很可能会上升,处理的厂商订单及后续的单据作业数量也会上升。

由此可见,配送频率增加会影响配送中心的几乎所有职能,最大的影响在于运输里程上升所造成的运费上升。因此,减少不必要的配送,对于连锁餐饮企业显得尤其关键。

3、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车辆时间利用率也是值得关注的,提高卡车的时间利用率可以从增大卡车尺寸、改变作业班次、二次出车和增加每周运行天数四个方面着手。

由于大型卡车可以每次装载更多的货物,一次出车可以配送更多的餐厅,由此延长了卡车的在途时间,从而增加了其有效作业的时间。这样做还能减少干路运输里程和总运输里程。虽然大型卡车单次的过路桥费、油耗和维修保养费高于小型卡车,但其总体上的使用费用绝对低于小型卡车。

运输成本是最大项的物流成本,所有别的职能都应该配合运输作业的需求。所谓改变作业班次就是指改变仓库和别的职能的作业时间,适应实际的运输需求,提高运输资产的利用率。否则朝九晚五的作业时间表只会限制发车和收货时间,从而限制卡车的使用。

如果配送中心实行24h作业,卡车就可以利用晚间二次出车配送,大大提高车辆的时间利用率。在实际物流作业中,一般会将餐厅分成可以在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4个时间段收货,据此制定仓储作业的配套时间表,从而将卡车利用率最大化。

4、尝试歇业时间送货

目前城市的交通限制越来越严,卡车只能在夜间时段进入市区。由于连锁餐厅运作一般 到夜间24点结束,如果赶在餐厅下班前送货,车辆的利用率势必非常有限。随之而来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餐厅的歇业时间送货。

歇业时间送货避开了城市交通高峰时间,既没有顾客的打扰,也没有餐厅运营的打扰。由于餐厅一般处在繁华路段,夜间停车也不用像白天那样有许多顾忌,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配送。由于送货窗口拓宽到了下半夜,使卡车可以二次出车,提高了车辆利用率。

在餐厅歇业时段送货的最大顾虑在于安全。餐厅没有员工留守,司机必须拥有餐厅钥匙,掌握防盗锁的密码,餐厅安全相对多了一层隐患。卡车送货到餐厅,餐厅没有人员当场验收货物,一旦发生差错很难分清到底是谁的责任,双方只有按诚信的原则妥善处理纠纷。歇业时间送货要求配送中心和餐厅之间有很高的互信度,如此才能将系统成本降低。所以,这种方式并非在所有地方都可行。

案例思考:

1.试述运输成本的分类与构成。2.结合实际讲讲如何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3.你认为百盛物流降低成本的方法存在哪些局限性

案例分析十:沃尔玛降低运输成本的学问

沃尔玛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是其经营的哲学。

沃尔玛有时采用空运,有时采用船运,还有一些货品采用卡车公路运输。在中国,沃尔玛百分之百地采用公路运输,所以如何降低卡车运输成本,是沃尔玛物流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沃尔玛使用一种尽可能大的卡车,大约有16m加长的货柜,比集装箱运输卡车更长或更高。沃尔玛把卡车装得非常满,产品从车厢的底部一直装到最高,这样非常有助于节约成本。

2.沃尔玛的车辆都是自有的,司机也是他的员工。沃尔玛的车队大约有5 000名非司机员工,还有3 700多名司机,车队每周每一次运输可以达7 000 8000km。沃尔玛知道,卡车运输是比较危险的,有可能会出交通事故,因此,对于运输车队来说,保证安全是节约成本最重要的环节。沃尔玛的口号是“安全第一,礼貌第一”,而不是“速度第一”。在运输过程中,卡车司机们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沃尔玛定期在公路上对运输车队进行调查,卡车上面都带有公司的号码,如果看到司机违章驾驶,调查人员就可以根据车上的号码报告,以便于进行惩处。沃尔玛认为,卡车不出事故,就是节省公司的费用,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由于狠抓了安全驾驶,运输车队已经创造了300万km无事故的纪录。

3.沃尔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因此在任何时候,调度中心都可以知道这些车辆在什么地方,离商店有多远,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运到商店,这种估算可以精确到小时。沃尔玛知道卡车在哪里,产品在哪里,就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有助于降低成本。

4.沃尔玛的连锁商场的物流部门,24小时进行工作,无论白天或晚上,都能为卡车及时卸货。另外,沃尔玛的运输车队利用夜间进行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运输,从而做到了当日下午进行集货,夜间进行异地运输,翌日上午即可送货上门,保证在15~18个小时内完成整个运输过程,这是沃尔玛在速度上取得优势的重要措施。

5.沃尔玛的卡车把产品运到商场后,商场可以把它整个地卸下来,而不用对每个产品逐个检查,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加快了沃尔玛物流的循环过程,从而降低了成本。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沃尔玛的物流系统能够确保商场所得到的产品是与发货单上完全一致的产品。

6.沃尔玛的运输成本比供货厂商自己运输产品要低,所以厂商也使用沃尔玛的卡车来 运输货物,从而做到了把产品从工厂直接运送到商场,大大节省了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仓储成本和转运成本。

沃尔玛的集中配送中心把上述措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做出了一个最经济合理的安排,从而使沃尔玛的运输车队能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率地运行。当然,这些措施的背后包含了许多艰辛和汗水,相信我国的本土企业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在中国创造出沃尔玛式运输。

讨论问题:

7.现代物流案例 篇七

1.1 必要性

以高职学生需求为导向。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更加多元化, 据有关调查显示,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为满足就业、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深造等需求, 因而在学习中更多地表现出注重课程的实用价值, 虽然对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及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认识肤浅, 但多数学生对如何应用管理理论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目前, 职业教育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工厂、生产线托管、模拟市场等创新教学方式也在积极摸索实践, 但是相当部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仍需要在校园和课堂环境内实现, 采用案例教学可满足学生走向目标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物流课程特点使然。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 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抽象, 难以理解, 而开展案例教学, 把物流管理典型案例作为主要内容, 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评等过程, 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将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

1.2 特殊性

(1) 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在教学内容上, 物流案例分析课程与一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存在很大差异。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 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材提供一个完整形式上的知识理论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照这个理论体系进行讲授, 教学目的也就能达到。而物流案例分析课并不是这样, 案例分析更注重实践, 教材提供系列物流案例, 教师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将所有案例从头讲到尾, 它需要教师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典型案例, 指导学生学习、讨论, 最终形成书面文字报告, 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 以提高学生灵活和综合地运用物流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 教学方法相应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 很多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 但案例分析课并不是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用引入案例的方法为阐述的理论服务, 即运用一个或者几个案例来说明某一原理, 让学生能够理解。很明显, 案例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注释器”而已, 而对于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最具价值的功能却远远没有发挥。案例分析课程正是瞄准教学案例这一最具价值功能, 不再是为说明一个原理对某一个案例的偶尔应用, 而是面对实际, 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串联起来, 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熟悉和学习, 从案例模拟的情景中认识物流企业或部门的资源要素及其变化的规律, 从中体会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艺。

2 课程教学目标与思路

2.1 教学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学习, 使学生掌握从事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活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案例分析课是在物流管理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课程, 学生在此之前已储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对有关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 现在是通过大量、系统的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从总体上、从实际的运行规律上去认识和把握那些物流企业管理原理、发现新的知识和萌生创见。很明显, 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经验总结, 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活动, 远比从事某一孤立的实践活动的收获要多得多。

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物流案例分析课程自身特殊性, 物流案例分析课程的设置应该定位于直接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服务, 在必要的知识传授基础上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问题, 透过表面现象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到问题的本质, 灵活和综合地运用物流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提高物流管理意识, 增强实际操作技能。

2.2 教学思路

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 物流案例分析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材导向”的书本型教学模式, 建立适应职业技能需要的“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对物流案例分析课程进行管理技能定位, 即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体系, 将教材中的案例选择和高职培养目标一致的物流管理专业动态技能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力度。

现代教育观、教学观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与之相适应, “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教练”逐步转变为“导演”, 再逐步转化为“评委”。教师角色的转换必然带动学生角色的调整, 即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技能的主动学习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 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同时利用案例引导、实物展示、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 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

3.1 教学内容

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 教学内容也以此为依据。物流案例分析教材中案例较多, 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为例, 国内外经典物流案例有61个, 涉及物流战略与规划、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以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众多层面, 若要以传统的“教材导向”教学逐一讲授, 面面俱到, 教学任务一学期无法完成。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特点, 选择以就业为导向、与相关理论知识配套、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近的案例进行教学, 突破教材章节体系结构, 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是提高物流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调查,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等业务部门中的基层操作、基层管理岗位, 依此可将教材知识分为两大部分:宏观物流战略规划和微观作业管理,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后一部分。微观作业管理主要包括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内容。案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正确的分析过程,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 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其得到一个对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机会, 此外, 案例分析可让学员通过扮演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或其他各种重要角色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在企业组织中关键岗位的责任, 学习运用权力解决企业各方面的问题, 从而提高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

3.2 教学实施

(1) 精心设计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案例分析课堂。

接触案例分析, 学生经常感到很无措、知识点比较凌乱。这主要是因为案例多是跨学科综合反映实际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物流活动, 反映某一管理情景真实而全面的情况, 将有关信息几乎都包括在内, 往往掺杂多余无关信息, 而且有关信息还不完整, 其基本问题与理论表现得也不是很清楚, 既有浅显的, 也有深奥的, 有可能清晰, 也有可能混沌, 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去找出问题, 理出思绪, 分清主次, 即“梳理辫子”, 然后利用找出的机会, 拟定各种备选方案, 权衡决策。采用“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教学, 意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观察视角,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由于案例较多, 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 是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 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时, 必须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理念、战略规划、企业变革、作业方法、经验特色以及技术水平等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选择的主要案例为:海尔供应链约束下的流程再造实践、一汽大众的“零库存”、国美电器的物流体系、联邦的两种连锁和物流配送、中铁货代业务操作信息系统、UPS的物流服务及美国耶路全球公司在华扩张的反思7个案例。

(2) 积极开展以“仿真创新”为主的主题探索。

传统的案例分析将别人现成的经验教训和做法和盘托出, 从教学方法论本源上说, 本质上是代理式的学习, 与课堂讲授如出一辙。从教育的目的和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来看, 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案例应是物流案例的主体。问题待决型的案例, 要求学生找出问题、诊出“病因”、开出“处方”, 并在比较各项备选方案优劣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仿真”解决管理问题的全过程, 所以其能力培养功能远大于已解决问题型的。可见, 案例的重点与主体应是待决型。

将上述想法应用于案例分析, 以本土企业为材料, 分析特定假设场景下物流作业流程管理, 设置相应的题目供学生自学、提供多渠道供学生收集资料、调查分析,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操作过程中, 这种主题设计很难, 教学过程中常选择既包含已解决问题, 又包含未解决问题的案例为主体内容, 如先描述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然后将以后新出现的或扫尾、遗留问题的解决任务交给学生。如根据安庆市现有路网, 分析连锁企业万家旺超市的配送管理问题。

(3) 教学组织与实施。

“引导探究—仿真创新”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 主要实施方式为引导探索, 仿真创新, 再引导探索, 仿真创新。教学过程中, 首先选择中短篇、有现成的方案与计划案例, 介绍某一管理事件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评价, 指出其长处与高招, 同时也点明它的疏漏与不足, 要求以所学的理论作为论证依据陈述其评价的理由。其次, 选择情况描述中隐含一些问题的案例, 要学生把这些问题发掘出来, 分清主次, 探究原因, 拟定对策, 最后作决定。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工作能力, 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最后, 结合本土企业, 自由选择主题, 独立完成该专题的策划, 资料收集, 组织整理, 表达演示与辩论报告等。如此展开更高层次的新一轮案例分析, 从而使得分析者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

(4) 教学实施效果。

“引导—探究—创新”螺旋上升型教学思路与传统的“教材导向”书本型教学模式相比, 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明显提高, 能够运用常见的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而言, 学生分组自学、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头脑激荡, 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收获的是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 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主选题, 选择身边的企业, 兴趣引领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展开探索, 多方收集资料, 甚至咨询生产经营企业, 能够以比较生动的图片、实物、课件等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 虽然每组学生只掌握物流管理部分业务管理知识, 但是通过汇报讨论和全班共享后, 每个学生便能触类旁通, 掌握多种操作技能。

4 课程综合成绩评定

由于案例分析课程的独特性, 其成绩评定与一般专业基础课也有所不同, 它来自教师评定 (70%) 和学生评定 (30%) 两方面。教师评定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一般由学习态度 (10%) 、讨论发言 (10%) 、技能展示 (40%) 、期末考试 (40%) 四部分构成;学生评定主要反映小组学习情况, 一般由学习态度 (20%) 、小组讨论 (20%) 、团结协调 (20%) 、小组贡献 (40%) 四部分构成。其中, 期末考试拟采用开卷形式, 适当减少固定知识点的考核比重, 增加对技能点的考核。题目以案例题为主, 主要包含基本知识应用考查 (30%) 、物流背景常识考查 (20%) 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出现的物流问题能力考查 (50%) 三部分。

总之, 物流案例分析的教学, 不论是案例分析的引导, 还是探究创新案例的总结点评, 对教师来说, 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摘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物流案例分析课程既有必要性, 又有特殊性。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确立了提高职业管理意识、增强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提出了“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思路, 建立了系统的教学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案例分析,“引导探究—仿真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惠英, 金家祥.实施案例教学主体角色定位研究[J].基层后勤研究, 2009, 8 (3) .

[2]应宏.团队教学法的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 2009 (14) .

[3]尚立云.需求导向的高职工商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4) .

8.现代物流案例 篇八

关键词:逆向物流 DFR 案例研究

Based on DFR Xerox Corporation reversion physical distribution case research

Zhou Chuiri

Abstract:Many firm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reverse logistics management.The revers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Xerox Corporation based on design for reuse,design for re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for recycling (DFR)has gaine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The experience of Xerox on reverse logistics management can give guideline for many firms.

Keywords:Reverse logistics Design for remanufacturing Case study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81-03

1.绪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 年代起开始重视建设循环经济社会。进入21世纪,为了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做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与能源,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是贯彻落实循环经济的“4R”(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manufacture-再制造) 战略,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尽可能多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废旧资源中蕴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1]。

200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3160万辆。剔除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006年的汽车保有量为3586万辆。按照目前保有量的增长幅度,到2010年末,将达到5500万辆。我国在2003年淘汰了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500多万台电脑及3000万部手机,此外,大量的计算机外设、影碟机等电子产品的废弃量也在逐步增长。截至2005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电脑保有量有6000万台,手机拥有量超过3亿部。而电脑和手机的更新速度远快于家电产品,据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初步估算,预计未来5年中,PC机及其外设每年的废弃量都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2]。在中国,产品回收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非常迫切。

实现循环经济的4R,需要物流系统的支持。尤其是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等活动的完成,需要实现将生命周期结束的产品EOL(End of Life)从消费者运送到制造商的逆向物流过程。这个过程不同于传统的产品从制造商到消费者的正向物流过程。欧洲RevLog(The European Group On Reverse Logistics)[3]将逆向物流定义为,(逆向物流)是将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从制造商、经销商或消费者处流向回收地点或适当处理地点的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产品回收处理分为四类:直接再利用,再制造、再生和焚烧。

企业是从事逆向物流活动的主体,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逆向物流,并从事逆向物流管理。①经济因素。企业通过逆向物流可以获得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成本节约是企业的重要目标,如果能够很好管理逆向物流从而降低成本,企业可以获得成本竞争优势。②立法。已有多个国家通过立法要求企业收回使处理EOL产品。例如欧盟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指令》规定了生产企业回收和处理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标准,并要求企业为这些活动提供资金支持。③企业责任和义务,也称之为延伸责任(extended responsibility)。与价值和准则相关的企业责任成为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驱使企业投入到逆向物流活动中来,逆向物流活动能够提升企业形象。④环境保护问题。那些将环境目标融合进企业实践和战略规划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的绿色形象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要素,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回收处理产品。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材料和零部件的再利用和产品再制造的价值。因此许多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再制造、再利用和再循环。本文用DFR表示面向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的设计(Design For Reuse,Design For Remanufacturing,Design For Recycling)。DFR可以增加利用再制造零部件的产品数量,降低产品价格,通过最大化材料恢复率和延长产品寿命增加产品残值。

Xerox公司是基于DFR的逆向物流管理先行者。

2.Xerox沿革

Xerox公司成立于1906 年,公司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市,从事复印纸生产,当时只是一家不出名的小公司。1947 年,Xerox购买了静电印刷专利,并于1949 年推出了首台普通纸复印机。从此Xerox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接下来将近20 年的时间里凭借专利技术保护主宰了世界复印机市场。

自从1970 年以来,在实施下述法律要求的环境控制的过程中,如:1970~1977 年《清洁空气法》、1976 年《资源保护和回收法》(RCRA),以及六项其他州和联邦环境法等,Xerox公司变得日益成熟。

90 年代初,Xerox公司是世界上最大办公设备制造商之一。它的业务遍及70 个国家和地区,包括6个制造中心和3个研究中心。它的组织结构分为企业产品部、系统服务部和财务部,拥有员工超过10 万名。Xerox在中低档复印机市场与佳能、理光和其他一些日本小公司展开竞争。在大型打印机领域,IBM 和柯达公司是它的老对手。当各公司竞相维持各自市场占有率时,竞争是很激烈的。他们通过细致的差别化战略,包括消费者忠诚度激励,服务和保修项目,改进支持服务以及回收战略,使自己区别于竞争对手。

199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防止污染法》,该法要求企业减少废弃物产生和资源保护。来自欧洲消费者的压力和联邦法律的指令等因素共同作用使Xerox实行全面质量管理。Xerox已制定到1997 年实现零废物的目标。他们定义的零废物,是减少的废物量超过90%,因为完全消除废物被认为是一个不能实现或实施的目标。

Xerox公司开启了将EOL电子产品转换成新产品和零部件的先河。在1990年代早期,就形成了从消费者手中收回EOL产品的综合流程,构建了再制造和零部件再利用项目。Xerox公司是收回设备和再利用/再循环项目的产业倡导者。随着欧洲废弃电子和电器设备指令(WEEE)的实施,Xerox继续管理其欧洲收回项目以推动设备再制造和零部件再利用。

3.Xerox公司基于DFR的逆向物流

3.1 产品收集。

Xerox Green World Alliance是Xerox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倡议组织,鼓励消费者参与产品再循环。Xerox公司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www.xerox.com/gwa)直接下载产品回收标签。仅在2004年,消费者退回的废物(硒鼓、废墨粉、墨盒)就达1380万磅,避免了这些废物变为垃圾直接。准备好的邮寄标签和可以从供应商处获得包装,保证了顾客将用过的产品退还给Xerox进行再利用和再循环。消费者退还废品是免费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邮局或DHL公司退回产品。

Xerox公司改变产品销售模式,将销售产品变为租赁产品,从而拥有产品的所有权,使得回收和再制造产品的逆向物流变得容易。

3.2 再利用/再循环流程[4]。

机器结束使用寿命后被退回到Xerox设备恢复/再生厂。为了环保和经济收益最大化,Xerox首先对退回产品进行再利用潜力评估。适合再利用的产品进入到严格的设备再制造过程。不能进行再制造的退回设备被认定为设备废物,Xerox公司分解这些机器,按照严格的质量和性能标准,将可以再利用的零部件拆走,剩余的部分再循环或处置。在2005年,Xerox公司将收集到的37000吨设备再利用或再循环的重量占98%。经过清洗和检验,回收的产品可用于再制造或再循环。那些无法通过再制造以再利用的回收设备,即设备废物,占到Xerox公司处理废物的50%以上。

闭环的再循环过程还可以处理Xerox产品家族的中的废旧塑料零部件,将收回的塑料零件进行再粉碎、检测质量,塑型成新的零件。这些由100%的再生塑料做成的零件用于再制造新硒鼓。每年Xerox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再循环11.5万吨用过的塑料零件。

再制造的硒鼓,平均包含90%的再利用/再循环的部件,可以达到与新产品相同的标准。符合再利用质量的废墨粉可以占到新墨粉重量的25%而不影响墨粉的功能。每年仅仅因为废墨粉的再利用就可以在原材料支出上节省成本数百万美元。

图1表示Xerox公司的逆向物流流程。

Xerox Green World Alliance的再利用/再循环项目构成了Xerox达到无废弃产品目标的主要手段。在2005年Xerox获得退回的310万个硒鼓和墨盒得益于与消费者的合作。其中90%重量的部分得以再制造或再循环。Xerox还处理了150万磅使用过的废墨粉以再利用。

图2中表示Xerox Green World Alliance处理的免于垃圾填埋的废物数量。

在过去的10多年中,产品再制造使大约260万台打印机、复印机和多功能系统获得新生,避免了数亿磅的废物成为垃圾。图3是Xerox公司回收的废旧设备再利用/再循环状况。

3.3 Xerox公司的逆向物流与DFR。

Xerox公司为了最大化废旧产品和零部件的潜在价值,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再利用因素。机器的设计尽量使其易于拆卸和含有更少的零件。零件被设计成可以经历多个产品生命周期,并且易于再利用和再循环并编写处置说明书。这样,收回的机器可以进行再制造,组装成全新规格的机器,再利用其中70%~90%重量的零部件,并满足新零件组装机器的功能标准。

通过通用的系列核心零部件和产品结构模块,Xerox进一步扩展其再利用零部件的能力。这些进步给Xerox翻新旧产品提供了多种选择。收回的机器可以通过再制造做成原来一样的机器,可以改变成同产品家族中的新产品,也可以作为新一代产品零部件的来源。

随着预测产品从消费者手中返回的方法改进,Xerox在产品开发方面越来越依赖前期机器作为开发产品的零部件来源。基于前期产品设计的Xerox产品约有60%的共性零件。随着技术进步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Xerox跨代再利用零部件的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图4表示Xerox公司考虑DFR的产品比例。

4.Xerox公司逆向物流管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Xerox公司逆向物流管理获得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收益。设备再制造和零部件再利用/再循环每年使得数亿磅废品避免成为垃圾,仅仅在2005年就达到107亿磅。再利用零部件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成本节约了数亿美元。据估计,在2005年,仅零部件再利用节约的能源达900万千卡(约合280000兆瓦时)——足以满足220000美国家庭一年的照明用电量。

图5是Xerox公司节约能量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

5.结论

Xerox公司从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的基于DFR的逆向物流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5.1 Xerox公司将收回的产品经过多个步骤,拆解、分类、检验、再制造、再利用、再循环和最终处置,避免大量废物变成垃圾,节约了原材料投入和能源消耗,塑造了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创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5.2 Xerox公司在逆向物流拆解、再利用、再制造的过程中,将信息反馈到设计环节,产品在设计时将充分考虑再制造、再利用和再循环因素,即DFR。DFR为Xerox公司的逆向物流实施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Xerox公司基于DFR的逆向物流管理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滨士.发展绿色再制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科技导报,2005年9期

[2] 田军、冯耕中.加强电子废弃物管理的政策制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12期

[3] RevLog. the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Reverse Logistics (1998-),http://www.fbk.eur.nl/OZ/REVLOG/

上一篇:规范办学行为奖惩制度下一篇:中医医院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