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共10篇)
1.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篇一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2016年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艺术科学规划管理,提高全省艺术科学研究水平,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的立项和管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探索、努力遵循艺术科学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促进全省艺术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条 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全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第四条 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两级管理体制。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 “省艺术科学规划办 ”)全面负责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的立项管理;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在省艺术科学规划办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管理本单位承担的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第二章 机
构 第五条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省艺术科学研究规划和管理的领导与协调工作。
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1.制定全省艺术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
2.制定和发布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审批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3.制定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有关管理制度; 4.管理和监督省级科学研究经费的下发和使用;
5.评选和奖励全省艺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第六条 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全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教育科技处,负责日常工作。
省艺术科学规划办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制定并发布全省艺术科学发展规划及课题指南; 2.负责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的评审、管理、成果鉴定、验收和宣传推广等工作;
3.制定全省艺术科学规划管理的有关制度;
4.具体管理、监督使用和筹措艺术科研经费;
5.组织建立全省艺术科学规划管理专家库,并负责管理;
6.具体承担全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评选和奖励工作;
7.协调各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有关艺术科学的学术研讨活动;
8.调研全省艺术科学研究现状,组织交流全省艺术科学研究信息及管理经验;
9.指导、协调省内各艺术科研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第七条 省艺术科学规划办负责建立全省艺术科研专家库,省级艺术科研专家名单需报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备案;负责向国家级艺术科研专家库推荐省内专家。
入选全省艺术科学规划管理专家库的专家应具有正高级专业职称或相当于正高级专业职称,思想作风正派,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
第三章 规划和选题
第八条 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的选题,主要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省艺术科学规划办发布的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作为参考。国家中长期规划每五年发布一次,课题指南在组织该课题申报时同时发布。
第九条 省级艺术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的选题,应以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文化艺术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发展规律,注重基础研究、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支持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的抢救和整理工作。
第十条 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设立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共建项目四种。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完成时限一般为2年,专著一般为2—3年。
第十一条 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设立的四类课题,选题、申报、评审、中期管理、鉴定结项办法相同。
第四章 申报和评审
第十二条 省艺术科学规划办通过文件、网络方式发布申报公告和课题指南。
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自课题指南发布之日起受理申请。
第十三条 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程序如下:
申请人取得《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及有关材料,按要求认真填报,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送省艺术科学规划办;
第十四条 申请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者(包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申请人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
3.申请人当年只能申请和参与一个省级课题;
4.重点项目的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的,须由两 名具有正高级专业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5.青年项目申请者年龄不得超过39周岁(含39周岁,以申请截止日期为准);
6.由多人参加的研究课题,必须注明一位负责人,负责人对该课题经费有最终支配权;
7.正在进行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者不得申报;已完成者,应提供相关证明复印件,附于《申报书》中。
8.其它相关要求请参照当年申报公告文件。
第十五条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上一年的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按时完成率低于70%的,上报申请课题数不得超过其上一次申报课题总数的70%,按时完成率低于60%的本不得申报。
第十六条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必须对《申报书》进行审核,对申请书填报的主要内容和课题负责人能否胜任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单位能否提供有关条件签署明确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
第十七条 省艺术科学规划办按下列程序组织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的评审:
1.对申报课题进行分类汇总,并按本办法第十四条、十五条、十六条的规定进行资格审查;
2.将资格审查合格课题交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指定的专家评审团评审。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获准立项;
3.省级艺术科学规划办对评审结果进行复核后,报全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八条 批准立项的课题,由省艺术科学规划办核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通知书》。
课题一经立项,其《申报书》即成为具有约束力的课题协议,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必须严格履行,研究成果的内容不能违背协议书。
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全面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并对课题质量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评审纪律:
1.以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遵照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评审工作;
2.涉及与自己有关的课题时,予以回避;
3.在评审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任何人不得对外泄露。
第五章 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条 省艺术科学规划办根据全省艺术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和经费情况提出资助计划,经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 课题资助经费,是指省艺术科学规划办核定并拨付用于资助艺术科研人员开展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 经费。课题资助经费一次核定、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第二十二条 为促进科研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给予配套资金支持,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也应视情况给予相应支持。课题负责人有权在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自主支配课题经费。课题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1.管理费:指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提取的管理费(按经费总额的5%提取,不得超额提取和重复提取)。提供配套资金的单位,对于配套资金部分可适当提取管理费,提取比例不得超过配套资金的5%;
2.资料费:指开展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收集、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购置费等;
3.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开支的差旅费,其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小型会议费:指围绕课题研究举行的小型研讨会的经费开支;
5.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购置和使用费:因课题研究确需使用计算机,而课题负责人又确无计算机或其所在单位没有配置或无法提供计算机的,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批准后,可以购买一台计算机,其所有权归所在单位。计算机使用费指上机费、录入费以及用于课题研究的资料查询、信息交流等上网费和软件费用等;
6.咨询费:指为开展课题研究而进行的问卷、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提取额不得超过课题资助经费的8%;
7.印刷费:指课题研究成果的印刷费、打印费和誊写费等。
第二十三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在一个月内到省艺术科学规划办办理相关立项手续,除特殊情况,逾期视为放弃,不再办理相关立项、拨款手续。课题经费拨到课题负责人单位进行统一管理。课题经费不得直接拨给课题负责人或参与研究成员个人。
第二十四条 课题资助经费采用一次性拨付方式,课题负责人没有充分理由,不能按规定时限完成科学研究的,须退还经费。
第二十五条 因课题负责人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研究的课题,省艺术规划办将撤销其承担的艺术科研项目,并追回已拨经费。
第二十六条 课题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省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专款专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并接受有关财政、审计、省艺术科学规划办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会同所在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清理该课题经费使用账目,如实编制《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结项审批书》(下称《鉴定结项审批书》)中的经费决算表,并接受管理部门检查。
第六章 课题的中期管理
第二十八条 课题负责人要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和管理部门的要求做好课题自我管理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第二十九条 项目组确有正当理由,可以申请延期。但研究报告、论文延期累计不得超过两次、延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一年;专著的延期累计不得超过两次、延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三年。
第三十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提交书面请示,由省艺术科学规划办审批: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改变项目名称;
3.改变最终成果形式;
4.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5.变更项目管理单位;
6.延期一年以上;
7.项目执行过程中或成果出版等方面有涉外问题;
8.中止项目协议;
9.撤销项目;
10.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三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省艺术科学规划办备案:
1.变更或增补课题组成员;
2.延期不超过一年;
3.其他非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三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省艺术科学规划办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3.第一次鉴定未能通过,经修改后重新鉴定,仍未能通过;
4.剽窃他人成果;
5.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6.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在延期时限内仍不能完成;
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课题的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立项。
第七章 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项
第三十三条 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最终成果的鉴定一般应采用聘请同行专家通讯鉴定的方式。必要时,省艺术科学规划办可单独组织对有关课题成果进行会议鉴定。
第三十四条 选定鉴定专家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鉴定组织单位在专家库中随机选定专家;
2.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不得少于3人;
3.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课题负责人所在 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人数不得超过2人;
4.地域性课题必须有本地区专家参与鉴定;
5.课题组不能参与选择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6.鉴定组织者须对鉴定专家的人选、鉴定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严格保密。
第三十五条 成果鉴定应遵守下列程序:
1.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由课题负责人通过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省艺术规划办索取并填写《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结项审批书》(以下简称《鉴定结项审批书》),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后,连同3套最终成果报送省艺术科学规划办;
2.省艺术规划办对《鉴定结项审批书》和最终成果进行审查,将审查合格的最终成果交由鉴定专家进行鉴定;
3.鉴定专家应本着科学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认真通读最终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评审书》预期目标,在《通讯鉴定表》上写出文字评语,提出成果等级建议,依照评估指标体系设定的指标量化计分;
4.专著类成果的专家鉴定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研究报告、论文类成果的专家鉴定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个半月。鉴定完毕后,鉴定专家将鉴定意见和课题成果等材料及时返回省艺术科学规划办;
5.省艺术科学规划办根据鉴定专家意见确定成果等级;评为 一、二级和平均分60分以上的成果为通过鉴定,三级和59分以下的成果为未通过鉴定;
6.省艺术科学规划办要及时将鉴定结论通知课题组及所在单位。鉴定未能通过的,允许课题组在一年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不能通过的,由省艺术科学规划办按撤项处理。
第三十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成果可免于鉴定:
1.获得省部级评奖一等以上奖励的;
2.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完整采纳吸收的;
3.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不宜公开的,而质量已得到有关部门认可的。
属于上述情况者,仍须填写《鉴定结项审批书》,注明免于鉴定的理由,并附有关证明材料,连同最终成果上报。
第三十七条 最终成果鉴定通过后,由省艺术科学规划办负责办理验收结项。验收结项材料应包括:一份《鉴定结项审批书》,三套最终成果。验收合格的,省艺术科学规划办发给《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结项证书》。
第三十八条 验收合格的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最终成果,在正式出版或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报送时,应在醒目位置标明“省级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字样,并作为参加省级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评奖的条件之一。
第八章 成果宣传、出版与评奖
第三十九条 各项目承担单位和课题组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全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党和政府决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十条 充分利用刊物、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推广渠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最终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要及时摘报省、国家艺术科学规划办和有关领导机关,或向社会广泛宣传。
第四十一条 省级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的出版应遵照国家级艺术科学规划办的相关规定,特殊情况须在境外出版者必须经省艺术科学规划办批准,并由省艺术科学规划办保留相关权利。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于2016年4月修订并开始实施。本办法实施前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2.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篇二
5月7日上午,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会在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 大会由县教育局副局长曾光明主持。出席论证会的领导和专家有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李小球, 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科研部主任谢先国、副主任黄佑生, 邵阳市教科所所长王以平、教科所理论室主任赵健军和县教育局有关股室领导, 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会上, 曾可爱校长、刘飞舟副校长代表课题组分别介绍了《农村教师县级立体化校本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的调查研究》两个课题开题的准备情况。省三位专家先后发言, 对课题的选题价值、设计目标、选择方法、完成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一致认为课题对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同时也对课题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市教科所王以平所长代表邵阳市教育局对省教育厅给予邵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勉励大家不负重托, 创新进取, 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吴明辉)
3.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评审标准 篇三
一、评审原则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进行认真评审。具体应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原则。评审出的课题要认真回答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我县的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改革服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评审出的课题要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应用研究,切实保障教育科研为我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寻求我县教育发展的合理模式与结构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并发挥好决策咨询作用。
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原则。评审出的课题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原则,要有创新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使我县的教育科学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时代性。
坚持提高质量,重点突破的原则。评审出的课题在选题上要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评审标准
(一)研究课题的意义
所报课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能反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在课题研究的预期效益上,能使学生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有明显提高;
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能促进教学管理的改善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能取得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代表我县教育科研发展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成果适用范围广,推广情况及发展潜力大。
(二)科研课题的选题
研究的问题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和创新性;
所报课题选题要精、立意要高、研究要深;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重复,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新意;
结合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课题开展研究。
(三)课题价值的科学性
研究课题对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
研究课题对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是否有实效性;
研究课题是否具有独创性;
研究课题所预期成果的应用是否有推广价值;
研究课题教育理论体系是否完整。
(四)课题研究的水平
对课题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明确,研究依据充分;
对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实验假说论证充分、科学,课题研究的突破点明确; 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具体;
课题研究的操作性强;
课题申报书填写规范,逻辑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研究方法科学,符合课题研究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方案的完整性
课题研究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与目标是否一致。
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掌握是否充分。
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是否科学、具体及切实可行。
(六)课题研究的实际可行性
课题负责人的学术、研究和组织能力是否能承担该课题;
课题负责人在时间、精力上能否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
课题负责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对他的研究能作出有力的支持;课题研究的资料详实,方案设计水平高;
课题研究人员素质高,结构合理;
4.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 篇四
1.必须是自课题审批通知书下达日起课题组成员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其中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必须注明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类别”和“课题批准号”。
2.课题主持人必须有独立完成或署名列第一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第一、第二课题组成员必须参与课题主体研究成果的撰写。
3.课题研究成果或为相关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政府等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或直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或在一定的领域、范围内转化、推广、应用。课题组要提供真实可靠的佐证材料。
4.省重大课题:单独组织成果鉴定会。服务决策的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决策建议等成果被地厅级以上部门采纳和应用(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地市或同类院校内初步应用推广(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理论探索的课题研究,至少完成1部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对于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承担的课题,标准可适当降低。
5.省重点课题:服务决策的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决策建议等成果被县处级以上部门采纳和应用(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县域或院校内初步应用推广(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理论探索的课题研究,至少完成1部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对于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承担的课题,标准可适当降低。
5.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细则 篇五
为提高我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和成效,健全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增强教育科学的持续创新能力,根据《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工作原则
列入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的所有课题按时完成后,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验收。通过鉴定后予以结题,再领取课题结题证书。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全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最终成果的鉴定。
二、成果要求
承担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学校,应通过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实质性提升,有较好社会声誉,在镇级以上教育工作会议或业务会议上有典型经验发言或交流,至少有2人获镇级以上荣誉;同时围绕课题至少应在市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2000字以上论文1篇或获县级以上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成果)1篇(项)。
三、鉴定方式
成果鉴定一般采用聘请同行专家进行会议鉴定的方式。
四、专家选定
组织鉴定时,鉴定专家由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鉴定专家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的行政职务,思想作风正派,有较高学术水平。鉴定专家的职责是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工作接受鉴定组织单位的监督与管理。
五、重新鉴定的规定
第一次鉴定未通过的,鉴定组织单位将鉴定的结果反馈给课题主持人(承担者),课题组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且须在半年内重新申请鉴定。
六、鉴定程序
(一)提交结题申请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结题时间要与课题申报评审书和实施方案中课题完成时间一致),课题主持人向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书面申请(打印),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统一组织安排结题。
(二)提交课题结题材料 申请结题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立项通知书(原件)
2、课题实施方案、各阶段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课题组、个人)
3、成果部分
(1)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至少有一篇市级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获奖论文)。
(2)反映学校发展、质量提升、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有关量表或数据分析。
(3)其他成果(如:调查报告、科研论文、获奖证书、影像资料、典型案例或课例等)。
4、过程性材料(观察记录、调查问卷、调查方案、反思总结、工作记录、活动总结等)
5、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6、课题研究报告(主题报告)
7、课题自我鉴定(300字左右)(打印)
以上结题材料一式两份,需打印总目录,并分类装盒(不需装订成册)。
(三)填写课题成果鉴定书
申请结题的要填写《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书》(一式三份)。该鉴定书可从邹城教育网上下载。
成果鉴定书填写要真实、客观、准确。
(四)结题验收
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对课题进行鉴定验收。采取查阅材料、专家论证、现场质询等相合的方式,形成最终鉴定意见,符合课题结题要求的,颁发课题结题证书。对于研究资料不齐全不规范、研究报告不充实不完整、研究成果提练不扣题不清晰,建议修改后再予以结题。
为便于管理和使用,通过鉴定的课题,应把有关材料装订成册。
七、注意事项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打印),经所在单位同意,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
1、变更课题主持人的:课题主持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变更的,经原主持人同意后可以由本课题组其他成员来担任;如原课题主持人是单位领导的可由接任领导担任。
2、变更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人员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变更的,经本人同意后,在课题组成员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变动人员总数不得超过原有人数的二分之一),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人员变更申请(书面、打印)。
3、改变课题名称的:接到课题立项通知书三个月内允许提出变更申请,并重新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
4、变更课题管理单位的。
6.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篇六
(2012年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促进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依据《关于加强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黑政办发„2011‟54号)的有关规定和全省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第二章 组 织
第三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机构为各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和各单位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组织规划课题立项和管理;各市(地)、省直管县、有关企业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本辖区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推荐和课题管理;各大中专院校、普通中小学校、教育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课题立项推荐和课题管理。
第四条 省规划课题的立项、过程指导与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都要逐级进行。
第五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专家库,成立学科专家组,聘请专家对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立项和结题进行评审,对研究过程提供学术咨询与指导。
第三章 课题类别和选题 第六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设立重大课题、重点课题、规划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同时设立牵动计划项目,牵动计划项目设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省教育行政部门急需研究的少数重要课题,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单独立项;涉及个别比较重要或相对薄弱的领域、学科,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资助下,可采取设置专项课题的形式单独立项。
重大课题一般以黑龙江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课题研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决策、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等具有重大促进和推动作用。
重点课题一般是课题指南重点引导的,课题研究要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规划课题一般是符合课题指南要求,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适应教育科学发展需要,预期成果明确的课题。
青年专项课题专门用于支持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申报。
第七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以指导实践和服务决策的应用研究为主,注重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鼓励团队协作研究,支持以成果开发、推广为目的研究,力求选题具有原创性、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
第四章 申 报
第八条 申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主持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我国公民权,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学研究机构、教育行政机构及其直属单位工作的在职人员。
2.能够参与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组织、实施课题研究的能力。3.没有以主持人身份承担的在研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或以第一、第二课题组成员身份参与的相似研究内容课题;在上个五年规划期间无课题无故流失记录;在省其他机构或组织没有主持的在研同类课题。4.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申请人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本课题研究领域专家书面推荐,其中,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的课题申请人可由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有主持教育科研课题的经历和良好信誉;省青年专项课题申请人及参加人必须年龄在申报课题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已取得博士学位(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课题申请人取得硕士学位)。
第九条 课题承担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2.在上个五年规划中,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管理认真负责、信用良好,无课题无故流失现象。
第十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立项制度,采用网络申报的形式进行。
第十一条 申请人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对申请课题的主持人进行审查,对课题设计论证等填报内容进行审核并承诺提供研究条件、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及信誉保证,然后送上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各市(地)、省直管县、有关企业教育科学规划办,大中专院校和厅直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申报的课题进行初审把关,在规定期限内统一报送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 申报资助课题或单位资助课题,申报时应予明确。申报资助经费课题应提供单位按要求配比经费的说明,申报单位资助课题须出具单位资助经费的承诺材料。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三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专家评审制。第十四条 课题的评审程序为: 1.形式审查和分类。对申请人、承担单位、课题选题等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课题进行分类。
2.同行专家网络盲评。依据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评审标准对课题进行匿名评审,通过匿名评审的课题进入专家会议集中评审。
3.专家会议集中评审。通过审阅纸质《课题申请〃评审书》对盲评结果进行二次评审。
4.审议:召开规划办主任会,审议专家会议评审结果。5.公示:拟立项课题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
6.审批:公示结束如无异议,报规划领导小组审批下达。第十五条 评审组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评审纪律:
1.不得为不符合标准的课题说情; 2.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会议评审情况; 3.不得收受礼金或礼品。
第六章 经 费
第十六条 对于资助课题,承担单位要按1:1配比研究经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所辖地区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的获资助课题给予1:1比例的经费匹配。单位资助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提供,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
第十七条 课题经费使用要按相关单位的财务制度办理。课题经费使用范围包括:
1.国内调研费、差旅费;
2.资料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邮费、图书购置费; 3.小型课题会议费; 4.成果印刷费; 5.劳务酬金及咨询费; 6.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费; 7.课题成果出版补助费。
第十八条 在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范围内,课题主持人可按计划自主支配课题经费。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课题资助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行使监督、检查职责。
第十九条 对按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予以撤销的课题,追回下拨的资助经费。课题主持人无法赔偿的,由做出信誉保证在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七章 过程管理
第二十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全部课题负有管理职责,并指导委托机构的课题管理工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分别委托市(地)、企业和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各大专院校和教育厅直属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所承担课题的日常管理。课题主持人要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做好课题的自我管理。
第二十一条 课题主持人接到课题审批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并及时将开题报告和按评议专家意见修改的课题实施方案逐级上报至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第二十二条 开题会由市(地)、企业和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大中专院校、厅直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课题承担单位具体承办并承担相关费用。评议专家一般为3—5人。开题前,课题主持人要将课题实施方案和开题会筹备方案报上述有关课题管理部门审阅,接受其开题指导。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按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制定的统一格式撰写。
第二十三条 课题开题会的基本程序为: 1.宣读课题审批通知书; 2.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 3.专家评议并反馈意见; 4.课题组表态发言。
第二十四条 省规划课题实行报告制度。每年11月31日前,课题组应提交研究工作报告,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各市(地)、省直管县、有关企业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有关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上述有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课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本地、本单位所管省规划课题和青年课题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课题变更情况的综合报告,并于年底前报到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重大、重点课题的报告也一并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第二十五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对课题实行滚动管理。对课题进展不好、研究已失去立项时意义的课题予以降级或撤销,一年内没有开展研究的课题,取消其省规划课题资格;对于进展较好并取得突出成果或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课题可以滚动到上一级别课题。课题滚动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会议研究决定。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也将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课题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首次鉴定退回补充研究的课题,再次鉴定仍不合格; 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8.超过规定结题时间一年以上没有结题,且没申请延期。
被撤销课题的课题主持人必须缴回课题立项审批材料的原件,在剩余的五年规划期内及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不得申请新课题。
第二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主持人填写《重要事项变更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同意,市(地)、企业、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大中专院校或厅直单位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
1.变更课题主持人、课题主要参加人; 2.变更课题承担单位; 3.改变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4.对课题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课题完成时间提前或延后半年以上; 6.因故中止或撤销研究课题。
主持人、参加人、管理单位变更的,要有正当、充分、合理的理由,必须在课题结题期限达到前半年以上履行审批手续,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其变更事项将不予承认。省规划课题的名称原则上不得变更。
第二十七条 课题组原则上不得设立实验学校(基地),不得开展评奖活动,不准刻制课题组印章。对于私自设立实验学校(基地)、私自开展评奖活动、私自刻制印章的课题组,将追究课题主持人和课题承担单位的责任。确有必要设立实验学校(基地)的,必须经课题承担单位同意,市(地)、企业、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大中专院校、省教育厅直属单位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备案,并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设立实验学校(基地)还应得到实验学校(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严禁有关单位、人员利用课题组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 加强课题档案建设。
从课题立项之日起就要按标准建立课题研究档案,按立项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立档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对档案不断充实、归纳、分类、整理,直至课题结题。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对省规划课题试行电子档案建设与管理,对所有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材料都需同时提供或上传电子文档。
第八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九条 列入省教育科学规划的所有课题按期完成后,最终成果均需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验收结题。
第三十条 所有课题均须填写《课题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申请审批书》,提交研究报告、成果公报和研究成果主件以及包括课题审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阶段总结、研究成果成效佐证材料等汇编材料一式三份。汇编材料要求有材料目录和页码,并进行比较规范的装订。
第三十一条 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要求:
1.必须是自课题审批通知书下达日起课题组成员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2.课题主持人必须有独立完成或署名列第一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第一、第二课题组成员必须参与课题主体研究成果的撰写。
3.重大课题:服务决策的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决策建议等成果被地厅级以上部门采纳和应用(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地市或同类院校内初步应用推广(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理论探索的课题研究,至少完成1部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对于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承担的课题,标准可适当降低。
4.重点课题:服务决策的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决策建议等成果被县处级以上部门采纳和应用(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县域或院校内初步应用推广(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理论探索的课题研究,至少完成1部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对于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承担的课题,标准可适当降低。
5.规划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服务决策的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决策建议等成果被上级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2篇系列论文;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初步应用推广(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2篇系列论文;理论探索的课题研究,至少完成1部学术著作或公开发表3篇以上系列论文。对于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承担的课题,标准可适当降低。
第三十二条 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由各市(地)、企业、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各大专院校和厅直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验收合格的课题,签署验收意见后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核。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结题工作由上述委托管理机构统一组织报送,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三十三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在每年6~7月、11~12月组织两次课题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活动,鉴定形式包括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两种形式,采取通讯鉴定方式的,鉴定专家应分别提出成果等级评定,由组织鉴定单位综合后确定成果的等级并确定课题最终是否通过鉴定;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由鉴定组确定成果等级及是否通过鉴定,并填写专家组鉴定意见。鉴定专家组设1位组长、4~6位成员,鉴定意见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成果鉴定等级合格以上的课题可办理结题验收手续,发给课题验收合格证书。对于成果鉴定等级为不合格的课题要退回补充研究。
第三十四条 课题结题时间以课题验收合格证书的签发时间时间为准。
第九章 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第三十五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部门报送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资助单位及课题批准号等信息。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有权对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成果完成人拥有成果的署名权。第三十六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各市(地)、省直管县、有关企业规划办,大专院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各课题组和课题承担单位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的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渠道,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作用。
第三十七条 结题课题的成果公告均在省教育科学规划网上公布。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成果要及时摘报各级教育决策部门或向教育界广泛宣传。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及其委托管理机构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促进成果的应用推广。
第三十八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每两年组织一次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评奖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章 附 则
7.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研究 篇七
《小学中年级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方法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人:常鸿雁
【内容提要】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年级学生阅读与写作“两张皮”不能有机结合的现状,探索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渗透阅读方法,进行写作指导,降低写作的难度,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本文从素材捕捉、方法指导、兴趣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中年级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方法。【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课内外阅读与写作 有效结合 研究
《小学中年级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方法研究》是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师个人课题(编号:2010-GRKT-251)。课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下,已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此即该课题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作文是知识运用的过程。这个课题旨在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阅读与写作高效结合,既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从教师教学层面上讲——阅读和写作教学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融合程度不够,阅读课上只讲阅读方面的知识,写作课上只讲写作技巧或者写作方法;从学生学习的层面上讲——很多孩子到了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无方法,写作无思路,不能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完成较高水平的表达。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努力寻求二者的结合点,是读和写高效的相统一到具体的教学实践里,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走读写一体化训练之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本班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笔者已经尝试着进行了阅读与写作的初步研究,培养了孩子们对阅读兴趣,随着学龄儿童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孩子阅读写作方面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的对读与写结合进一步研究,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受益,在写中升华。在此基础上,笔者于2010年6月申报了《小学中年级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方法研究》个人研究课题。
(二)理论意义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建国以来,很多学校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此外,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叶圣陶语)所以说这个实验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有其教育科学规律可循。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目标
读为基础,以读代写,以写促读,使学生能够主动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阅读,并能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争取三年级学生在期末时,40分钟内能写出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达到四年级水平。
(二)研究内容
小学生阅读状况(方法、习惯、阅读量)以及阅读兴趣的调查。阅读内容选择,方法指导。研究有效地进行“课内指导、课外延伸”阅读。家校如何有机联系,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三年级七班学生,58人次,有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 通过问卷法对实验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进一步科学指导、规范写作。
2、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使阅读与写作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3、文献研究法 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借鉴已有经验,整理出相关有益的理论文本。
4、案例研究法 收集典型的学生作文,进行研究分析。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捕捉写作素材
课题研究以来,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收、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素材,感受阅读和写作的魅力:一是挖掘教材资源,搞好课内练笔。如讲完风筝之后,让孩子们写一写《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快乐与独特;学完《燕子专列》之后,让孩子们扩写“贝蒂救护燕子”的整个过程;学完了《小摄影师》之后,让孩子进行续写,续写小男孩与高尔基的第二次精彩会面,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学习《女娲补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想象一下女娲是怎么样灭火、造船救出自己的儿女的,走进神话故事,走进文章所创设的意境;走出神话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来构建自己的文章。二是深入生活实际,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点滴;观察大自然的一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使学生获取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利用一些传统节日,让孩子们从中受到传统教育等等,读与写的结合,课内外的结合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超越。
(二)阅读渗透和课余练笔相结合,教会学生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表达形成书面文字,即为作文。如果我们指导学生作文,仅靠几次单一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渗透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因此我们须得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遣词造句,学会活学活用,学会作文。完成这项教学任务,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怎样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有机地整合?也就是说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内阅读中获得一定的阅读方法,继而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摸索研究中,我发现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如: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领悟文中所要呈现的意境,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这样做便于日后的“放”,即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其二,怎样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呢?我想大致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读中悟法”。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整文阅读中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在精读、赏读句段中,感悟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是怎样抓特点描写景物和物体的。这样的领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的领悟才能让学生在之后进行的课外阅读中拥有自己的个性化感受。二是“读后练写”。读中悟法之后,应让学生及时地进行口头或者笔头演练,或写句子,或写片断,或说、写心得感受,或写相关主题的作文。写,既是读的拓展,又是读的升华。
(三)师生共读写与家庭齐参与相结合,培养学生读写兴趣
1、推荐好书。由于孩子们在选择书目上难免存在偏差,因此让孩子们学会好书推荐,在推荐的过程中,说出自己推荐的理由,并简单介绍书中的亮点,而其余的同学能够从他们的介绍中有所选择。并倡导学生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写一篇文。从学校到家庭,营造起全员读书的氛围。
2、师生共读。在学期初,我们共同挑选一本《夏洛的网》,进行师生共读,师生每人都有一本,分为三种方式来读:一是学生自读。这本书重在阐述友谊的珍贵,但是一味放手,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好。因为文章中的人物的名字是外国名字很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光是识记名字就得花费很大的功夫;二是教师读。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美读,让学生在教师的读中去赏析,去感悟。读了几次之后,文中的名字都被孩子们记得滚瓜烂熟了。另外教师在读的时候,一定要声情并茂,争取让学生走进语境,并在阅读课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去品味,去分析。这种方式很受孩子们喜欢,并且他们能从教师的读中感悟到在自读环节中感悟不到的知识;三是生生合作读。这个环节是阅读的升华阶段,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交流,才能有思维的碰撞。因此重在引导孩子们在一起读,在一起交流,希望他们能有新的收获。
3、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一是游戏、活动作文的介入。要想让孩子们真正消除对作文的恐惧,除了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写真事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他们发现写作的乐趣,因此我在这一学期介入了游戏作文(如:《画鼻子》、《蒙着眼睛画画》、《花样提词》等)和生活作文(如:《护蛋行动》、《第一次做菜》等),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并能及时地将自己在书中读到的精美的词句恰如其分地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二是教师写下水文。在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愿读愿写这本身就是一种带头作用。当你有意把文中的好词、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将你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时就会感染学生,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扩写《燕子专列》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扩写,并把文章放在展示台上,读给孩子们听,然后鼓励他们尝试修改,尝试重新构思,重新写作,没想到第二次的作文中,孩子们呈现的精彩令我都自叹不如。三是为学生搭建写作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和家长建立自己的校讯通博客,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当“博客之星”;开展班级作文擂台赛,演讲赛等活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他恩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一)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让孩子们爱上写作 以前教师“怕教学生写作,怕改作文”成了中学段语文教师的最头疼的事情,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之后,无形中教给了孩子们阅读的方法与写作的技巧,因此孩子们对阅读和写作都有了浓厚的兴趣,不再厌烦阅读,不再惧怕写作。当然,每次阅读和写作之前,教师需要有适当的引导,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们读有所获,写有所感。同时,教师在与孩子们共写的过程中,自身素质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一年之中,写了100余篇教学反思,执教的《太阳是大家的》荣获中心校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二)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学会写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刚升入三年级时,一些孩子进入了盲目状态,开始恐惧写作,忘记了写话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每次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抓耳挠腮,咬着笔杆不肯下笔。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再写作文的时候,他们总会迫不及待地向我打听作文题目,以便于自己早点动笔写。阅读的时候,他们也总会用目的地进行个性阅读,写出的读后感颇有见地。“小花兔”在共读《夏洛的网》之后,写的读后感让人感触颇深:(节选)
夏 洛
我简直不敢相像这个故事如果没有夏洛会变成什么样子。威尔伯可能会在被送进谷仓后终日孤独,在得知圣诞节会被杀后整日担惊受怕,最后被杀死!就像所有春猪一样。不过幸好有夏洛在。人们平时并不喜欢蜘蛛,哪怕它是天生的捉虫高手,也没有人在意它们短暂的生命。夏洛所做的一切给它那短暂的生命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它成为了一只不同寻常的蜘蛛。
威尔伯
从踏进谷仓的那一刻起,威尔伯也开始成长。刚开始几天,威尔伯很孤独,它感受到了没有朋友的痛苦;在被告知它将被杀时,它感受到了生命的重要和时间的可贵;在夏洛死去的时候,它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它领悟到了友情的珍贵;它知道了离别的痛苦;它懂得了如何巧妙的说服别人。它已经不是原来那只只会玩的小猪了:它学会了如何配合别人、学会了不狂妄自大、学会了感激,把夏洛记在心里。
谷仓里的动物都在成长,就连最坏的坦普尔顿也变好了。夏洛虽然死了,但它的承诺却没有死:威尔伯看到了雪。引用书中的话来说:夏洛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然而,夏洛的子子孙孙——不论哪一只蜘蛛,都不能取代夏洛在威尔伯心中的地位。
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年度的多次学生学习评估测验中,这个班的学生各项考核名列前茅。
(三)家校读写氛围的营造,促进学生们阅读中成长,在写作中成长
不少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写作,他们常常说这样的话:“原来上学的时候,没有条件读书,现在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真好!”他们也从中看到孩子的成长,他们常在博客里留言:看到孩子精彩的文章,有种自叹不如的感觉,想帮孩子修改都无从下手,因为孩子写得已经相当优秀了!这评论是对孩子、老师最好的赞赏,也是家长对阅读与写作的最好的接受方式。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班的阅读与写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初步形成了“课内指导,课外延伸;自主发现,个性写作”的阅读与写作的方式,孩子们徜徉在阅读与写作带给他们的快乐之中。
这一年里,我们一如既往地在校讯通博客上发表博文,一年之内我们师生和家长共写2200余篇文章,参与了两次校讯通“书香班级”评比,均获奖“特别奖”,获赠图书1000元;有8人次分别获得“书香家庭”、“小小阅读家”“小小科学家”;我也两次分别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启明星”荣誉称号。学生的习作经常被别班老师当成范文,到自己班中读给学生听。这些成绩的取得,让孩子们对阅读与写作倾注了更多的精力与热情。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课内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得好,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有所欠缺,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提高自身在阅读方面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孩子们更多的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觉得指导孩子们阅读和写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很多事情做是做了,但无法形成相应的文字,理论性不够强。
(二)学生和家长的惰性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虽然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但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和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引导。一旦教师和家长忽视这项工作,孩子们会裹足不前。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1、加强课堂教学、阅读课教学、写作课教学的整合,真正让孩子们做到“学以致用”。
2、多鼓励,多指导,不批评,只要孩子们愿意写,一定要相信“写多了自然就好了”的自然规律。
3、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继续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2011.10
附: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B.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2007.9重印)
2.朱永新·新教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修订本2011版)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5.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8月第一版; 6.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
8.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篇八
根据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要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现编制《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全市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以及关心、热爱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志投身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指导与参考。本指南只是提供一个研究的范围,申报者可以根据这一研究的范围选择更小的切入点作为研究的课题。
指南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以太原市教育局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为中心,着力研究和解决我市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注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及应用研究,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综合研究、教育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德育研究、教育心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职业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等10个研究领域)
一、综合研究
1、太原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研究
2、太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
3、促进教师区域内流动,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研究
4、基础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5、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
6、基于校际比较的学校自我诊断研究
7、校本教研机制创新研究
8、中小学薄弱学科建设研究
二、教育管理研究
9、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研究
10、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策略、措施与实践研究
11、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实践研究
12、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13、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的建立与管理研究
14、有效组织跨学科、跨校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15、优秀校长成长个案及治校规律研究
16、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三、教学研究
17、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18、毕业年级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及策略研究
19、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思维训练模式的研究
20、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研究
21、课堂教学中突(偶)发事件处理的策略研究
2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激励评价研究
23、中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与个别化指导研究
24、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方法研究
25、“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通用技术实验器材开发与使用研究
27、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28、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定与落实研究
29、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习题设计研究
30、研究性学习专题设计的研究
31、课堂教学情景设计研究
32、开放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33、日记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研究
34、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研究
35、生物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的实践研究
36、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研究
37、巧妙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38、“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四、德育研究
39、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
40、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活动研究
41、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42、学生同伴交往方式的研究
43、青春期男女学生交往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44、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45、“网瘾”对青少年危害的案例研究
46、大众传媒对中学生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7、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48、学生品德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49、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50、学校德育途径与方式的研究
51、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52、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研究
53、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及工作创新研究
54、中小学班队会主题教育建设研究
55、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研究
56、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57、家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策略研究
58、家庭教育方式调查研究
59、家校沟通方式创新的研究
五、教育心理研究
60、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研究
61、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方式研究
62、儿童异常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
63、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
64、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65、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研究
66、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理论与实践研究
67、沙盘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8、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及策略研究
69、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性研究
70、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与实效性研究
71、提高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
72、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73、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74、心理学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研究
75、心理辅导教师培养研究
76、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77、骨干教师教学风格典型个案研究
78、名教师教学风格与特色的研究
79、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
80、不同教龄段教师教研状态的比较分析研究
81、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
82、开发学校教研组“研究”功能的策略研究
83、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
84、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实践研究
85、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86、教师观课议课的方法研究
87、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方式及效果研究
88、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个案研究
89、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研究
90、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的实践研究
七、职业教育研究
91、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92、校企合作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机制研究
93、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研究
94、职业技术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与其功能、效益研究
95、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6、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利用研究
97、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的实践研究
98、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研究
99、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践研究
100、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01、职业教育与培训对接劳动力市场案例研究
102、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
八、学前教育研究103、0—3岁婴幼儿教育问题研究
104、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及实施研究
105、幼儿户外活动器材有效性研究
106、幼儿园课程、游戏、教育过程及其整合研究 107、根据幼儿个别差异进行指导的策略研究
108、儿童在玩耍中建立规则的研究
109、“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幼儿有效猜想(或提问)的研究
110、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 111、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研究
112、幼小衔接,提高幼儿适应能力的研究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113、学生体质监测的手段、方法及评价标准研究 114、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实施途径研究 115、体育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研究
116、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的培养研究
117、小学课间操锻炼方式变革的研究
118、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
119、学校艺术教育现状研究
120、艺术教学分层实施的策略研究
121、建立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库的研究
12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素质的研究 123、音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124、课外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研究 125、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调查研究
126、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
127、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128、网络教研研究
129、网络课程的开发研究
130、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
131、校园及教室网络环境建设的研究
132、新技术条件下的启发式教学研究
133、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研究
9.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篇九
2012年安阳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共43项)
一、市委市政府领导命题(共19项)
1、我市构建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城镇体系研究
2、我市城区中心商务区、商务特色区建设研究
3、我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研究
4、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研究
5、大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6、加快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7、加快培育我市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研究
8、我市殷商·洹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研究
9、曹操高陵发掘保护与展示研究
10、优化中小学布局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11、发挥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用有效预防遏制腐败研究
12、建章立制从制度上杜绝腐败产生根源研究
13、新时期腐败的特征及预防对策研究
14、我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 1 —
15、加强对干部实绩公示和德的反向测评研究
16、我市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研究
17、我市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倾斜研究
18、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研究
19、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研究
二、自选课题(24项)
1、我市博物馆·会展文化产业集聚区研究
2、三杨庄汉代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研究
3、我市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4、我市财政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研究
5、我市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研究
6、突出招才引智强化我市人才软实力支撑研究
7、创新我市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研究
8、我市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研究
9、我市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研究
10、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11、我市司法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研究
12、我市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研究
13、取缔非法集资规范我市民间融资活动研究
14、群体性非法集资案件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15、我市加强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研究
16、公安刑事行政执法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和冲突研究
17、新证据规则与公安办案讯问方法研究
— 2 —
18、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研究
19、不同类型不同职位干部民主推荐的方式方法研究 20、积极培育我市新型产业研究
21、我市落实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研究
22、我市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研究
23、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学术问题研究
24、社科类学会相关学科学术问题研究
10.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篇十
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6年4月
201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说明:本《课题指南》所列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申请人可结合自身研究优势,自行拟定题目。研究
1.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2.“十三五”时期我国、我省发展环境问题研究
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研究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河南的创新实践研究 5.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6.“十三五”时期河南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7.河南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路径与重大战略举措研究 8.河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路径与重大举措研究 9.完善提升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思路举措研究 10.未来五年河南经济保持较高速度、较高质量增长,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研究 11.河南培育经济新动能问题研究
12.河南拓展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研究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专题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主要特点研究 3.总书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4.“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5.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研究
6.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 7.“互联网+”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研究 8.自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9.十八大以来河南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 10.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研究 11.大数据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2.“四个全面”大众化解读的实践与思考 1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14.社会思潮跟踪分析与有效引导对策研究 15.统一战线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16.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运行机制建设研究
17.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研究 18.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
1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21.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研究
22.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和规律研究 23.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研究
二、党史·党建
1.总书记群众观研究
2.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和经验研究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的历史和经验研究 4.中国共产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研究 5.总书记关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研究 6.《准则》《条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净化政治生态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8.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9.深化“两个责任”的途径探索研究 10.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研究 11.新形势下强化党内监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12.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13.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战略意义研究 14.推动党内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研究 15.“互联网+党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研究
16.河南非公有制企业党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证研究 17.新形势下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研究 18.河南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19.党的群团工作研究
三、哲学
1.总书记治国理政哲学方法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5.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关系研究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研究 8.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哲学研究 9.中国哲学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10.传统家训家风德育功能的现代传承研究 11.构建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研究 12.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
13.生态文明建设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14.中原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 15.中原传统道德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16.豫籍哲学家思想研究 17.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18.中原美学思想研究
19.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20.当代国外哲学思潮、流派研究 21.逻辑学基础理论研究 22.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23.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四、经济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研究 3.新常态下河南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新增长点研究
4.全面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水平和竞争优势
研究
5.河南以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6.河南以“互联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7.河南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
8.“十三五”时期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培育研究
9.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与战略重点研究 10.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研究
11.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矿产资源与终高端制成品,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三个对接”研究
12.以航空经济引领集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研究 13.河南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内在动力的对策研究 14.河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路径研究
15.河南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新旧动力转换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16.“互联网+制造”背景下河南制造业绿色发展机制研究 17.利用大数据提高宏观经济预测和决策能力研究 18.河南推进传统产业改造重点举措研究
19.河南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思路与措施研究 20.河南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思路与措施研究 21.河南煤炭产业解困与转型发展研究
22.河南出口产品结构现状、影响因素及升级对策研究 23.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研究
24.“互联网+”时代河南智能制造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25.河南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评价与防范问题研究 26.加快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研究 27.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28.河南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29.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研究 30.河南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成长机制研究 31.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研究
32.河南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体系研究 33.“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34.河南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研究 35.河南优化消费环境的政策体系研究 36.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问题研究 37.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研究 38.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39.降低实体企业成本研究
40.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研究 41.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研究 42.河南推动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研究 43.河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44.以制造业服务化提升产业价值链研究 45.经济新常态下的民营企业研发投资效应研究 46.河南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47.培育河南现代服务业新型商业模式研究
48.构建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支撑系统研究 49.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保护体系研究 50.河南能源环境效率评估与节能减排政策优化研究 51.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研究 52.河南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53.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4.促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研究
55.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品牌农业研究
56.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研究 57.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 58.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和乡村特色经济园区研究 59.构建河南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区生态保障体系研究 60.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61.河南增创食品工业新优势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6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6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
64.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5.河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策略与对策研究 66.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与对策研究 67.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68.新常态下促进河南制造业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创新研究 69.经济新常态下河南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70.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 71.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途径与措施研究 72.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研究 73.河南发展普惠金融问题研究 74.河南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研究
75.构建国有企业高效协同监督机制研究 76.以国企改革促进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 77.“互联网+”环境下文化市场的管理改革研究
78.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79.供给侧改革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80.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研究
81.河南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协同联动机制研究
82.微旅游在河南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运用研究 83.用互联网手段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研究 84.河南旅游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85.河南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86.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研究
87.高职特色教育与区域发展有效互动机制研究 88.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五、政治学
1.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讲话精神研究 2.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研究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研究 5.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6.“一带一路”战略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研究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优势和实现途径研究 8.坚持共享发展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途径研究 9.反腐常态化与政治新生态研究
10.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治途径和机制研究 11.区域协调发展和治理的政府协同机制研究 12.群团组织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研究
13.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14.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研究
15.新时期城乡居民利益表达的协调性研究
16.推进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研究 17.“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引导社会热点舆情策略研究 18.完善协商民主制度视域下河南地方政府决策模式创新研究 19.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研究 20.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21.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研究 22.新媒体条件下政治传播与释放社会正能量研究 23.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24.大数据战略与公共治理创新研究 25.“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研究
六、法学
1.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研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研究 5.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研究 6.依法执政实施方式和实现途径问题研究
7.国家法治、地方法治、社会法治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8.依法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研究 9.互联网法治问题研究
10.互联网金融下的经济犯罪风险预防研究 11.立案登记制实施情况研究
12.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若干问题研究 13.市场监管法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14.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法律问题研究 15.有效提升河南地方立法质量问题研究 16.河南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研究 17.河南生态损害评估与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18.提高基层治理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研究 19.河南推行“司法员额制”问题研究 20.推进河南文化产业政策法治化的对策研究 21.河南农村环境多元化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22.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23.河南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法律制度研究
24.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涉外劳动关系法律研究 25.河南农村法律服务现状调查与法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6.互联网环境下的河南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27.河南环境风险预防与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研究 28.河南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研究 29.河南涉法舆情应对处置问题研究 30.新形势下政法队伍监督管理问题研究 31.河南产业集聚区法律问题研究 32.河南行政诉讼异地管辖研究 33.诉讼分流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34.新型审判组织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35.河南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 36.河南农村土地法律问题研究
37.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38.河南行政检察制度研究 39.河南环境司法问题研究 40.地方立法权限问题研究 41.物业服务管理及立法研究
七、社会学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
2.供给侧改革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4.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的协商沟通机制研究
5.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研究 6.河南社会事业开放创新研究
7.河南社会组织基本情况分析及培育发展对策研究 8.新常态下的城市治理创新研究 9.河南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对策研究 10.“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研究
11.当前农村改革政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研究 12.农民工回流与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13.构建完善多层次多方式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14.基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15.河南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研究
16.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与调处化解体系研究 17.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
18.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研究 19.微信群的社会功能研究
20.大数据分析平台下社会矛盾预警研究
21.河南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评价与预测实证研究 22.志愿者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3.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与问题研究 24.城中村回迁安置社区的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25.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26.“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研究 27.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28.河南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29.河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30.智慧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
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体育学、艺术学、教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推荐阅读:
江西版八年级下册教案杰出的艺术智慧10-29
江西十三五规划11-30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江西省2011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09-17
江西省全域旅游规划10-05
江西省2018年员工福利规划师试题10-15
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08-17
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07-19
《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09-23
文化艺术规划方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