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总结(精选11篇)
1.小学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总结 篇一
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2012年)的通知精神,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任务 目的:
1、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度融合。
2、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3、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软件开发和服务水平。
4、促进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产业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任务:
1、充分展示和交流各地有创造性、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典型案例。
2、充分展示具有学校实用经验、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富有创意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产品和服务。
3、充分展示和交流信息技术及教学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4、充分展示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和发展开发的各类产品和服务。
二、主题
“普及、探索、融合”----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三、展演内容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成果展演内容,要充分体现普及性、变革性和创新性。(一)各省综合成果展区
“综合成果展区”以三类成果为主。重点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侧重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兼顾省级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成果。参展案例应力求突出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1、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
各省(区、市)遴选并展示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突出优秀案例成果。
梳理、总结和提炼各地中小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化环境下的分层教学、双语教学、有效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校本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优质资源共享与应用等各个层面上所取得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教学应用成果。
这些成果应能够清晰有效地在改变中小学的教与学方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体现出特色。
2、地市或县市级区域在普及、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教学应用成果。
各地市或县市根据当地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阶段,从以下内容中精心遴选1-2个能够凸显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亮点和应用效果的领域,总结教学应用成果和优秀案例: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应集中体现在:教育信息化促进本地区教育公平与均衡,网络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区域(跨区域)网络教研,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用创新(如德育教育)、协作教学与协作学习、城乡学校同步教学、空中课堂、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和服务等方面的做法、成效和经验。
3、省级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成果展示
各地结合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重从示范引领、普及推广和典型应用、彰显特色等不同纬度,体现信息技术对推动本地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发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成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围绕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所采取的举措、做法、成效和经验。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经费保障政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标准体系,“校校通”、“班班通”、“人人用”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4、以上三类成果,建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设计,在各省(区、市)的展示区域内展示或展演。
(二)专题类优秀成果展区
1、展演活动设置“专题类优秀成果展区”,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各省(区、市)推选和专家推荐的优秀成果案例基础上,遴选一批具有特色的专题类优秀成果进行汇报展演。
2、专题类优秀成果集中关注各地中小学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过程中,所总结出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个性化”教与学的优秀教学案例。这些优秀教学成果应充分体现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
3、专题类优秀成果将集中展区和展位布展。被推选出的优秀教学成果,由所在省份负责在指定区域和展位布展,并由相关优秀成果的教师现场演示和讲解介绍。
4、展演活动期间,还将在专题类优秀成果中少量遴选部分成果进行论坛式讲演和成果介绍。被遴选为优秀教学成果的教师,应做好相应的演讲准备。
四、展演形式与要求
1、展演形式
采用展览、演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体,以展板、实物、专题片、专人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进行展示。应体现出“可看、可学、能体验”的特色。
(1)展示主要以展板形式,可包含图片和文字介绍等。
(2)实物成果,主要指反映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的书籍、宣传册、案例集;优质教育资源、案例演示光盘;具有显著应用效果的校本教材或地方教材等。
(3)演示主要是播放专题片、课堂实录、各类主题或专题活动实录等。展演现场可用滚动播放方式,尽可能涵盖更多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
(4)互动体验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交互式高清电视,体验各地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课程、教师培训、空中课堂、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协同教研等建设成果的实际成效。
(5)远程同步课堂,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展演现场收看远程课堂教学。
(6)现场模拟课堂,指在展演现场进行现场教学,供参观者现场观摩。模拟现场教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
(7)说课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阐述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一般一个时段安排不超过20分钟。
2、展演要求
(1)每个省(区、市)遴选并参加展演的学校,建议不少于3所(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典型案例建议包括能够较好体现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所有学科。既能凸显“普及性”、又能体现“变革性”,还能展示“创新性”的特色。
(2)各地所开发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信息技术教材以及研发的有关产品可采用演示或实物展示(建议安排到相关出版社或企业展区的展位展出)。具有显著效果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模式和方法建议采用课堂实录或现场模拟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的方式展现;信息技术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成就或效果建议采用展板、专题片、专人讲解等形式进行展示。
说课可采用现场说课或者播放录像。课例可采用播放课堂实录、进行远程同步课堂教学和现场模拟课堂教学。展演期间课例和说课循环演示。教师在说课或讲课时,应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显著作用。
(3)各省(区、市)应尽早将拟展演的优秀课例和说课的课程表,提供给展演活动组委会,以便收入《展演指南》,供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届时观摩。
(4)各省(区、市)布展建议包括展板、专题片、课例或说课、实物等。
现场展位高度不超过5米,各省(区、市)的展板高度应不超过2米。建议各地展位中,播放专题片的高清电视尺寸应不小于60英寸,分辨率不低于1920x1080,数量不多于4个;电子白板的数量不多于2块(大小介于80和100英寸之间)。
五、展位安排
各省(区、市)和教育部及直属事业单位的教育成果展演集中安排在深圳会展中心3号馆。每个标准展位为3米×3米。将为每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免费提供6个标准展位(54平米),为每个计划单列市免费提供4个标准展位(36平米)。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增加展位,增加部分将按每个展位5000元的标准收取展位费。各地须将拟增加的展位数在6月30日前报组委会办公室,由组委会统一安排。组委会办公室最终确认实际展位数量和位置后,各单位应于7月10日前将增加的展位费用汇到指定账户。
六、组织管理
教育部成立展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部署展演工作。设立展演活动组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负责展演筹备、组织实施等具体事务工作,专家组负责展演成果的遴选和优秀成果的评选工作。
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展演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并指定承办单位,负责参加展演的组织、宣传、实施工作;总结提炼本地区优秀典型案例,设计展演方案并上报组委会办公室;制作展演内容,现场布展并展示;组织本地中小学校长、教师和相关人员,分批次参观,提供相关支持。
七、参观人员安排
1、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代表参加展演活动,了解、学习各地的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经验。
2、展演期间,建议各省(区、市)组织好观摩活动,合理安排人员和观摩内容,选择有针对性、感兴趣的展演内容进行参观学习,均衡安排观摩活动。
3、广东省及深圳市要发挥所处地理优势,珍惜展演机遇,届时妥善安排好中小学教学计划,组织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现场观摩学习各地的优秀经验和成果。
4、此次展演活动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盛会,各地教育部门对参加展演活动的教师和人员应提供积极的支持与服务,鼓励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参加现场观摩活动。各省(区、市)组团情况应在8月10日前报组委会办公室。并请尽早与深圳市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主动联系落实本地参展或观摩人员的食住行等具体事务。
八、工作进度安排
6月11日,在深圳召开展演活动工作交流会,实地考察展演活动场馆,部署展演活动筹备工作。7月10日前,各地上报展演方案文字稿本(要求见附件)。
7月10日—7月31日,组织专家评议各地展演方案并及时与各省沟通和反馈。8月1日—8月31日,各地根据审核通过后的展演设计方案,制作完成参展内容。9月1日-9月20日前,各省完成在深圳布展各项准备工作。
9月21日-23日期间,各省参加优秀成果展演的教师代表到深圳完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9月23—24日,所有参展单位现场布展。
9月25日(周二)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开幕式”。教育部领导、广东省领导、深圳市领导、各省(区、市)教育厅领导、展演组委会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出席开幕式。
9月27日下午撤展。
附件: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省级展演方案申报表
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组委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2.小学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总结 篇二
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即将结束。论坛历时两天,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廖文科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 北京市介绍了30年来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经验, 与会代表观摩了北京市东城区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展示和优秀课展示, 并在已报送论文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会交流和分论坛研讨, 大家各抒己见, 达成了共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三个承办单位和北京市第二中学为论坛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工作, 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举办一个小型论坛的想法始于去年年初, 形成比较完整的方案则是去年年底, 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简称《纲要》, 下同) 公布之后。具体设想是作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 举办体育教学改革论坛, 落实《纲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交流各地在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方面的经验, 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论坛开幕在即, 几个主办单位研究后决定设立一个永久性的体育教学改革论坛, 暂定名为北京论坛, 目的是:根据《纲要》关于“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 培养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 为全国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并将本届论坛作为首届, 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北京论坛将按“定向发布信息-预报名-报送论文-论文评审-确定与会人员”的程序, 为全国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 力争通过若干届的努力在全国建立起一支数百人的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队伍。
二、把握有利时机, 把体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自2007年5月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简称《7号文件》, 下同) 以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和关注力度, 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不断改善, 体育课时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较以前更有保证,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开展。
《纲要》要求“加强体育,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今年“六一”前夕, 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小学与学生同上体育课时指出:只有孩子们健康, 才有祖国的未来。他还勉励学生们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要热爱运动, 经常运动, 把运动贯穿一生。今年7月, 教育部下达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中指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 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这些规定和举措对于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是强有力的推动。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贯彻落实《7号文件》和《纲要》的重要内容。从2001年秋季开始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10年有余, 从2004年秋季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也已经7年。10多年来, 全国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努力学习、领会先进的课程理论,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在求索中获得真知, 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以来举办的四次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展示活动, 各地选报的课程质量逐次提高;2001年以来举办的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有关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优秀论文逐届增多, 充分显示了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课程标准试验阶段培训工作不完全到位、一些主管部门不作为、课程标准试验工作组织领导部分缺失的情况下取得的, 充分显示出在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中蕴藏着推动课程改革的巨大潜力。
肯定成绩是为了增强信心、鼓舞斗志。但还必须看到, 以提高质量和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体育课程改革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新的挑战。比如, 改革工作认识不完全到位、推进不平衡;办学条件不足,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课程资源、专业支持力量等服务保障体系薄弱;考试评价、管理制度不配套;课程教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纲要》提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在大家期盼已久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 希望广大体育教师把上面引用《纲要》的这句话牢记在心,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排除各种杂音地干扰, 集中精力投身改革。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责任, 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基本的保障条件。希望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继续在理论上对改革给以有益的指导, 以取得的共识为基础, 抛却过去几年积累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为改革创造和谐的学术氛围。热切希望各方面齐心协力, 把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三、以《纲要》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统领体育教学改革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纲要》明确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上述两个转变的关键。
《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对“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作了精辟、全面的解释, 要求把“三个坚持”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 并对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纲要》系统、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 完整、准确地概括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当前, 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 包括学校体育工作, 都必须自觉地适应《纲要》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指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包括即将公布的修订稿, 都在《纲要》发布前定稿, 因而, 体育教学改革, 包括修订后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如何更好地贯彻《纲要》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 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一点在各省制订实施方案, 或在学校制订课程实施计划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四、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 把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 也不同于群众性的一般健身锻炼。健身性是体育课程教学区别于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标志;而教育性与发展性是体育课程教学区别于群众性的一般健身锻炼的重要标志。体育学科应该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体能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 这是体育学科的本质, 丝毫不能偏离, 否则就不是体育课了。
在中央《7号文件》颁布4年之后,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 爆发力、柔韧、力量等素质出现好转, 往年持续下跌的耐力素质显现止“跌”, 这是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 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忧的是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这说明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细化和落实有关措施。
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 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 要锻炼学生的身体, 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虽然体育课不能把发展学生的体质作为唯一的目标, 学生体质的提高也不能仅仅依赖体育课教学, 但如果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没有根本改善, 总不能说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成功。
五、明确各水平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规定性内容, 关注体育课教学实效
如果说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导向性问题, 那么课程内容则是课程教材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如果没有科学的内容体系, 就很难支撑起课程目标, 无法准确把握课程性质, 在教学实践中就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误区。因此, 《纲要》提出:“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体育运动项目众多, 不同运动项目在教育、健身方面的作用以及文化特征也各不相同;而且, 与其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学科相比, 体育与健康课需要凭借一定的场地、器材和设施来实施教学, 因此, 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常常受到地域和气候、经济和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全体学生都要进行学习的规定性的内容, 更是所有体育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内容, 是发展体育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方面。因此, 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规定性内容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推进课程改革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性的核心内容将有助于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意志、社会需要, 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符合学科特点, 确保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规定性内容, 应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1.体育与健康课的规定性内容应该体现国家意志
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向学生传授当前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塑造国民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素养, 因此必须体现国家的统一要求。中央《7号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纲要》也指出:“加强体育,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增强学生体质。”由此可见, 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重点是发展体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内容对于实现标准中所规定四个方面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性
课程标准规定了四个方面的目标, 并且指出应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为了达成某一具体目标, 有多种教学内容可供选择, 但从整体上看,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应该涵盖基本身体活动的内容、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和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等几大类, 以及体育基础知识 (含发展体能的锻炼知识与方法、健康教育知识) , 而每一类所包括的多种运动项目中哪些是规定性的教学内容, 还需要对教材的内容、价值和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后才能确定。
3.体育与健康课的规定性内容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人体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的规律, 不同发育水平的儿童所能掌握和运用的基本动作和运动技战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不同水平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规定性内容应该符合各该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既不能过于超前, 也不能明显滞后。过于超前会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法掌握学习的内容, 甚至导致运动伤害;明显滞后会出现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幼稚化的现象, 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规定性内容应符合大多数学校的条件
教育部先后制订了《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并已在全国实施, 因此, 规定性内容在教学时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设施应该在这两个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此外, 一般而言, 那些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运动项目, 其所需要的场地、器材、设施相对充足, 教师对这些教材内容也更为熟悉, 因此, 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选择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作为规定性的教学内容, 但要经过适当的改造, 以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总之, 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应根据国家、社会、儿童发展的需要,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来确定, 应该是在各地、各校 (符合基本办学条件的学校) 都能基本实现, 而且必须进行教学的内容, 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国家对全体学生在体育学科、体质发展、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六、各负其责、相互支持, 形成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机制
2001年, 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表明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被正式确定下来;在《纲要》中对于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在教育管理上的职责也有明确的阐述:“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 制订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 开展教育改革试验, 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并提出要“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三级管理主要是指对这一课程管理和实施权限的分配, 而并非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一门具地方特色的体育课, 也就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约束下, 地方和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 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转化为可以操作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体育课程的三级管理, 其目的是把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与地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特色、教师坚持执行国家课程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辩证地结合起来。这既是国家规定的教育政策, 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 各级政府和学校要明确自身的职责,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引下, 把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细化, 明确本地区和本校范围内的规定性内容, 制订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
七、加强体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骨干教师在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试验阶段教训之一就是由于推进速度快, 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几近流于形式。《纲要》指出:“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 并要求“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 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 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随着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计划等项目的开展, 各地逐步加强了体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这次论坛7个大会发言中就有6个是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骨干教师成长的经历说明, 骨干教师成长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1.教师自身的业务、思想基础较好;
2.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视体育工作;
3.校内外具备较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条件;
4.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学校的体育行政管理工作。
体育骨干教师培养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处 (室) 、师资培训机构、教研室能互相配合, 认真抓好、抓实。广大体育教师也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 扬长但不能避短, 努力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在实践中勇攀体育教学、科学研究高峰。结合骨干教师培养这个题目, 我还想就已经修订完成, 即将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说几点想法:
1.业务培训与思想动员并重。在介绍课程标准内容的同时, 要有针对性地解除一些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应当看到, 历次课程改革在推出一些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的同时, 或许把有些本来正确的观念、内容、方法当作陈旧的、错误的批判了, 致使当事者、旁观者在教学改革面前无所措手足, 有的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要鼓励广大教师在坚持体育课程的性质、遵循体育课程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在改革创新实践中, 只有探索者和实践者, 没有失败者。任何一项改革都免不了出现某些失误, 只要及时调整、改进, 就会有新的进展。
2.培训工作与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相结合。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特别是每年都有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走上体育教学岗位, 必须常抓不懈。结合实施课程标准进行培训, 一般都采用全员培训的方式, 其优点是既能争取较多的经费支持, 又能保证培训时间、形成良好的氛围, 还可以做到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专家授课与受培训教师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相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性很强, 应当根据这一特点制订培训计划, 只安排专家讲课往往很难取得上佳效果。既然是统一的课程标准, 全国性培训就应该编制规范的培训大纲, 不能由专家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有了书面的或电子的大纲, 就要提倡少讲解、多阅读、多讨论、多答疑。国家级的培训可以在专家讲解后留些时间答疑、讨论;省级和省级以下的培训, 讨论时间可以更多些。
3.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 篇三
一、开展一次安全主题教育。我校在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作用外,还通过观看专题片、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次安全宣传教育。重点加强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灾、防地震、防食物中毒、防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教育,真正使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二、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我校根据教室分布、学生人数、等实际情况,针对火灾、地震、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等不同情况,制订了演练方案。3月30日上午组织了一次安全逃生演练。通过演练使每一名学生都熟记疏散路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全、快速撤离。演练结束后全体师生认真总结了演练情况,针对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了的整改,通过本次演练确实提高了师生应急逃生避险和自救自护能力。
三、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整治。3月30日下午,我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对教室、微机室、消防设施、供电设备等重点要害部位及门卫管理、校园周边等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查找各种安全隐患,做到了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四落实”。
4.小学首届读书节活动总结 篇四
一、人人参与,蓬勃开展。
本次读书节中,全校600多名学生人人参与,热情高涨。各班学生利用课余,课外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整个校园内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而且,本次活动目标明确,措施到位,确保了读书节的顺利开展。
二、畅游书海,尽情遨游。
在读书节期间,我们特别重视选择性与普及性相结合,不但向各年级学生发放了推荐书目,而且有组织地让学生再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此外,在各年级开展了各种比赛,使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表现力,激发了他们从小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而且,通过优秀文摘卡、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很好地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从而不断扩展了每位同学的知识视眼。
1、广泛阅读,增强语感
即兴朗读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语言感悟和理解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感,鼓励学生多读书,我们要求学生在平时加强即兴朗读能力的培养。为此,本届读书节我们组织了“即兴朗读”比赛,规则是在各班中随即抽取学生,当场阅读老师提供的文本材料。这一活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使平时不大参加活动的学习成绩中下学生有了体验成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即兴朗读的能力,在朗读中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加强训练,综合提高
听、说、读、写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语文能力。它们是一个整体,应该全面训练。为了倡导师生在平时的教和学中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次读书节组织了“小小读书家”全能比赛。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的四关考试,评出班级的“小小读书家”,然后,参加学校的比赛。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发现了不足,如:说话能力普遍欠缺,部分学生现场作文的能力不高。相信这一活动并不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画上句号。
三、书海泛舟,成果丰硕
本次读书节历时一个多月,同学们在书海中尽情地遨游,不断地吸收知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学年,全校共有30多名同学的习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此外,通过发放《告家长书》,为本次读书读书活动扩大的影响,增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校和家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孩子的读书活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并且拓展了我校读书活动的空间。
读书,需要激情,也需要方法。学校图书馆的升级,使我校的图书馆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中的资源,我们邀请了专家来校作讲座,让学生了解图书分类方法、图书安放顺序等有关知识。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懂得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受到了教育。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小小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加强了广大学生与图书馆的联系,增进了学生与图书馆的了解和感情。
5.小学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总结 篇五
南
北
名
师
对
抗
赛
汇
报
会
张
智
深
各位领导、老师们:
晚上好!
受学校委托,我于2009年11月18日前往成都龙泉驿区龙泉中学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南北名师对抗赛”观摩活动。利用今晚的时间,我将本次参加的观摩活动向全校作一汇报,以共同分享此次大赛的艺术魅力。
我的汇报分为四个部分:1.会议议程安排,2.大会简单概况,3.分享优质班会课,4.我的感悟和体会。
一、议程安排
我按组委会的安排于18日赶往成都龙泉中学报到,19—21日三天全天听课,上午4节,下午3节,每天共7节,三天共分享了21节课.由于每堂课原计划为40分钟,而实际展示的时间基本上都超过了60分钟。在最后评委组组长、北大的古新宇教授点评时说到:“本次大赛都很精彩,但遗憾的是都超时了,为了让他们完整的演绎,同时让参会的老师们看到完整的演绎过程,所以不忍心中途打断。因此,我每天早上7:00起床,8:00赶往学校,中午近12:30结束,下午1:40到校,晚上近6:30结束听课。每天时间虽然比较紧张,但感觉挺好,收获不少。(图片展示大赛安排表)
二、大会简介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
全国班主任
工作学术委员会
承办单位:成都龙泉中学
全国班(团、队)活动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
龙泉实验小学 参会人员:
兰洪生(教育部督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学恕(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主任、班主任杂志主编)、王洪斌(北大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专家组成员、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龙泉中学校长)、古新宇(全国班(团、队)活动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专家组成员、多届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评委组组长)以及省教育学会、成都市普教二处、成都教科所、龙泉驿区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总共超过一千人。(图片展示大会概况)
三、优质班会课介绍
下面,我以本次21堂优质班会课中选出一课来分享一下。我选择的是深圳高级中学罗成老师的主题班会课:
《解读“无违”,学会尽孝》 主
讲:深圳高级中学
罗
成 教学理念: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严谨科学的探究里,发现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
教学目的:学会尽孝,懂得感恩,弘扬传统美德,培养文明公民。教学重点:给父爱母爱以表达的机会和渠道。
教学难点:辩证思考“无违”,正确认识“无违”,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结合,正确尽孝。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寓教于乐,情理并重,知能兼顾。(分享:看得出罗老师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他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们大胆的参与、共同来解读;在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了现行高中课改的精神:自主、合作、探究,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学步骤:
一、提问引入,导出“无违”
百善“孝”为先
由孝道引出“无违”(孟懿子问孝于孔子,子曰:“无违”)
二、自测互问,解读“无违”含义:
提问:
(1)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不好?
(2)你的高考志愿我做主,行不行?
(3)你要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好不好?
(4)你的婚姻大事我做主,行不行?
学生表演,讨论子女坚持己见时该怎样对固执己见的父母说“不”
你的婚姻大事我做主,行不行?(平和口吻)
你的婚姻大事我做主,行不行?(强硬口吻)
你的婚姻大事我做主,行不行?(愤怒口吻)
引导学生总结缓解矛盾的方法:
1、保持沉默,2、岔开话题,3、敬茶消气,4、请祖父母出场,5、借故离开------引导学生解读“无违”含义一、二:
(一)、不当面顶撞
(二)、不冷漠逆反
三、短剧表演,解读“无违”含义三:
(1)短剧表演:母子相送
提问:妈妈此刻的表情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2)短剧表演:父女相见
提问:女儿要不要把书包给爸爸背呢?(学生思考)
此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接着欣赏了女生小合唱《妈妈的吻》
四、论辩表演,继续解读“无违” 含义三:
辩题:大一新生,该不该接受父母送自己上学的爱意呢? 引导学生解读“无违”含义三:不拒收父母力所能及的爱意。
五、合作探究,解读“无违”含义四:不强迫父母接受自己的孝心
儿女不该拒收父母力所能及的爱意,但是,如果父母拒收儿女的一份孝心,儿女又该怎么办呢?(进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老师点评、引导、归纳,最后得出两种结论:(1)不放行。做法:1)多陪陪父母、2)替父母介绍一些感兴趣的老年活动------(2)放行。做法:1)常回家看看、2)解决家中老年人的困难、3)经常打打电话------总之:强求父母接受自己的孝心,让父母不高兴,不快乐,做一些“有违”的事情也不好。所以“无违”含义的第四层含义就是对父母“不强求”。
六、总结“无违”,自评孝心
不顶撞
顺父母言;不强求
顺父母愿;(绝对)不叛逆
顺父母心;不扫兴
顺父母情。(相对)
七、爱的颂歌,赞美母爱
罗老师自评孝心,并用吉他弹唱《烛光里的妈妈》,讴歌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此时罗老师发表了简短但富有深情的演讲,并将孝道解读推向了高潮。现场的同学听得如痴如醉,感同身受般被他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罗老师也水到渠成地使学生引起了情怀共鸣、心灵沟通、灵魂共撞的意境之中,将如何做到“无违”、如何“尽孝”体现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八、配乐《感恩的心》中朗诵《孝顺父母》结束班会(展示课堂精彩图片)
四、感悟与体会
(一)对罗老师本堂课的感悟
在这堂课上,罗老师以“百善孝为先”引出孝道,由“孝道”引出“无违”,然后指导、组织学生去讨论、交流“无违”的含义,组织学生以短剧表演、辩论赛的形式去解读“无违”的含义。整堂课,有学生的讨论、表演、辩论、唱歌,班会气氛热烈,情境感人;活动中,有教师那深情饱满的言语,有教师那幽幽情愫的笛子伴奏,有教师那令人陶醉的吉他弹唱。罗老师以演讲家般的语言表达,艺术家般的文艺表演,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给了我们如诗如画般的享受,给与会者献上一顿班会课的艺术大餐。
罗成老师的这堂课环环相扣,形式多样,情理并重,主题鲜明。学生有自测活动,老师有自评活动,有讨论活动,有论辩活动,有演唱和朗诵活动等,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皆动。罗成老师的多才多艺,学生想不喜欢都难,罗老师在看似平常交流中,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全新领域。无感无睹之中却能激发孝道,有深度,有层次,通过精采辩论更是将孝道解读推向高潮,令人渴望和向往,水到渠成地引起情怀共鸣、心灵沟通、灵魂共撞。
(二)对本次赛课的二十一节的总体体会
我用心聆听了来至全国二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讲课,感受到了听他们的讲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陶冶。各个老师的课堂设计都是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在各具特色之外又有一些共性之处:用榜样衍生榜样,用生活思考生活,用感动催生感动,用爱孕育爱,用灵魂推动灵魂,因为老师的魅力,学生亦有了魅力。一个教师的魅力,是他(她)良好的思想素质与知识的综合能力的体现。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丰盈的、感动是满满的、难忘是挥之不去的。主题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活泼,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真正让每个学生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颤动。这次与众不同的学习,不仅仅是一次业务理论的提升,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
(三)结合我校德育实际,引领大家尤其是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活动的体会
老师们,我省的课改已经迫在眉睫,德育也将产生新的模式,过去的“语言模式”将弱化,“活动模式”将加强。因此,我们必须更新理念,转变观念。结合本次的观摩活动和我校德育要求,我想给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
新课改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展示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面对学生应多一点欣赏,少一点厌倦,多一点反省,少一点推托;多鼓励、多表扬、多引导,将学生的优点展示出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去解学生心中的结,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德育课上不能总是“一言堂”的模式,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思考、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培养自己的教育智慧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建议大家多读书,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知识。在这次听课中:国庆阅兵式图片、奥巴马和胡锦涛握手图片、刘翔与特拉梅尔拥抱图片、身残志坚的霍金、尼克.胡哲的图片------这些图片都被搬上了显示屏,并被名师们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学生深受教育。
同时,我校刘校长在上周谈课改时也说到:“学生也是我们的教育资源。”显然,学生不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会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是我们新思想、新思维的源泉。如果你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并没有按你设计的思路走下去,而是提出了新的见解、新的办法、新的观点,而你却多次处于尴尬境地,请问你将怎么办?正如市优质课《图案设计》中学生的表现,我们恐怕就感受到了学生的确是一种教育资源和源泉。这时候,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展示出来了,平时多学习的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三)要准确定位和设计主题班会活动
无论课改前后,任何两个班级都不会有相同的情况。因此,不同的班级我们应该设计不同的主题班会活动,比如:你班上的骑车学生较多,你可否设计一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自己来谈谈骑车违章的危险性及由此引起的后果;你班进入了高三,学生学习很累,你可否设计一堂班会课来教会学生化解疲劳;你班的学生经常违纪,你可否借鉴广西桂林张闰老师讲的《自由与规则》一课,告诉学生只有先遵守规则,才有自由。前不久,我无意中听到一位班主任正在给学生讲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班会的主题很好,但能否再设计一下,让更多的学生来谈体会,分享他(她)对钱老的爱国情怀的认识,改变“一言堂”的模式。这样的主题还有很多很多:如安全上网问题、谨慎交友问题、环境卫生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现有的主题。
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定位和精心设计你班的班会活动,不仅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还能不断的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目前,学校已经给各位班主任搭建了平台,就在办公楼六楼,那儿有多媒体、有表演台,你要组织分组讨论、分组辩论------都可以得到展示。希望大家能够用起来,那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堂主题班会课,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展示你自己和你班级的最好平台。
老师们,新的课改迫在眉睫,这次龙泉之行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课改包括德育课改的魅力。让我以大会的主题结束今天的分享:
内容求新、方法求活、效果求实;
变禁为导、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元
谢谢大家!
6.人文系首届“微电影”节活动策划 篇六
三分钟可以干什么?三分钟的视频短片可以让旭日阳刚从地下通道走上星光大道;三分钟的微电影也可以让你从现实走向梦想;我们的青春与生命,是献给被梦想蛊惑的那三分钟的热泪。在电影这个艺术形式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只需要一台DV、一个梦想、一点创意,就可以用影像来展现这个大千世界,通过镜头和影音创意成最不真实的电影短片来表现最真实的万象世界。
你的作品也许是2到3分钟的灵光乍现,也许是30到40分钟的深思熟虑。只要你有勇气,拿起身边的任意的摄影设备,截取生活某一个片段,发挥无限创意将它们转化成影像,就可以参加此次比赛。参赛作品可以是:爱情片、搞笑片、动作片、剧情片、恐怖片、科幻片、伦理片、励志片、歌舞剧;也可以是:广告片、记录片、小品、话剧、个人演唱会、精彩演讲片段、经典文学的重新演绎、对恋人的真情表白、甚至是离奇梦境的再现,此外比赛还欢迎优秀的原创剧本的参赛,我们将让你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绚烂多彩的画面。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壮大,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生活及电子设备的更新,“拍”在现代社会生活,特别是大学校园中更是引起新浪潮。首届微电影节的创想源自循“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是倡导校园文化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之举。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新颖的活动方式吸引广大学生真正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共享中,用微电影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弘扬学校文化的新方式和学生融入校园文化的新渠道。
二、微电影大赛作品征集要求:
1、作品内容要求:
(1)内容新颖、思想健康、格调高尚。
(2)作品要求原创,个人独立制作或团队集体创作均可。
(3)作品具备好的创意点,能够展示 创作者的自我个性,具备二次创作的潜力。
2、作品类型要求: 微型影片和电影剧本。体裁和题材不限。
3、作品形式要求:
画面清晰,设置中文字幕(鼓励中英文字幕并置)。普通话、方言均可。
设立3分钟—15分钟和15分钟—30分钟两组赛事级别,并对两组影片独立评选,分别颁奖。
4、作品形式要求:
画面清晰,设置中文字幕(鼓励中英文字幕并置)。普通话、方言均可。
设立3分钟—15分钟和15分钟—30分钟两组赛事级别,并对两组影片独
立评选,分别颁奖。
三、作品征集形式:
参赛者将参赛作品送至人文系办公室微电影作品征集处即可。
四、具体评选方式:
本次大赛评选采取大众评选和专业评为评选相结合的方式,大众评委主要由各系科专业代表组成,所有参赛影片将会在人文系网络平台展播,观众可以在观看之后,在网站进行投票,我们将按照电影得票进行排名。
此外,我们将邀请专业老师组成专业评选组委会,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性。组委会也将投票选出单项奖和最终的组委会大奖。
五、活动组成方式:为电影节开幕式+作品征集评比+闭幕展暨微电影节颁奖典礼
六、奖项设置:
最佳影片(1名)最佳导演(1名)
最佳男演员(1名)最佳女演员(1名)
最佳原创剧本(1名)最佳视觉效果奖(1名)
最佳音效(1名)优秀奖(3名)
7.小学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总结 篇七
课程设计及竞赛活动
为了唤起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关注,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引导在校大学生培养绿色建筑技术、生态模拟分析以及健康建筑理念,加强合作与交流将生态绿色理念整合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之上,特在全国建筑院校中发起绿色建筑课程设计及竞赛活动,使绿色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专业必修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认识学习建筑节能的所必备的技术能力,培养低碳减排建筑设计思维理念,创新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竞赛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将绿色建筑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将建筑行业推向绿色生态为主导的新阶段。
活动发起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述单位本着对社会建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本着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高度危机感,本着对新型建筑人才的高度重视感,发起这次课程设计活动,领航绿色建筑新天地,此必为功在当前,利在千秋之举。希望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并参与到这次活动来,力求在中国各院校建立一套绿色建筑设计人才培育体系,让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领先于世界,从而为全人类创造出绿色、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
媒体鸣谢:
深绿设绿色建筑论坛
QQ腾讯网
ABBS建筑论坛
http:// ),深
绿设绿色建筑论坛(http:// )及其他协办媒体获得此次竞赛的相关技术资料和动态,敬请关注。
8.小学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总结 篇八
首先,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宣传片。其次,学校特聘校外法制辅导员徐老师对中小学生出行安全、乘车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现身说法,列举近年来发生的中小学生交通事故伤害案件进行讲解,教育学生如何做到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走路,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安全的交通方式出行,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自身受到伤害。
近年来,扶风小学一直把安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教育活动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实际,惨痛的血案,真诚的提醒,使全体师生对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对中小学生的伤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9.全国学生营养日活动总结 篇九
1、学校利用电子屏、宣传栏向学生宣传健康饮食吃什么,健康饮食怎么吃。让学生了解了如何科学合理的分配每天的餐盘,如何饮食更健康。
2、向学生家长下发了“不同健康状况学生的健康膳食指导”家长信,指导学生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健康饮食,帮助学生逐渐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3、学校依次开展“三个一”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即:各班出一期营养与健康知识黑板报;各班召开一次营养知识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营养知识宣传。让学生了解饮食和健康的密切关系。
此次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及家长了解了“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中小学生的重要性。我们相信,在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逐渐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强壮的体魄,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国家的梦想!
10.大溪小学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篇十
活 动 总 结
2013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积极贯彻实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在认真贯彻好《关于开展2013年“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实施方案》(遵教办法[2013]212号)要求的基础上,我校围绕“大力弘扬法制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让大家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现将我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校领导高度重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切实加强宣传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认真制定我校活动方案,并有效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宣传活动落到实处。
(二)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紧紧围绕“大力弘扬法制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紧密结合本校实际,重点突出以人为本、公民意识、行为准则、权利义务的宣传教育,突出对宪法的宣传,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宣传,营造氛围。
切实运用好传统的法制宣传手段和形式,进一步丰富座谈会、法制讲座、征文、演讲、法制展览、知识竞赛等宣传形式,继续用好宣传版面、校园广播、主题班队会等手段;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潜能,同时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法制宣传途径,进一步拓展宣传的渠道,营造浓厚法制氛围。
(四)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开展教育法制宣传活动。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渠道面向学生家长开展普法教育,使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依法治校氛围。
(五)活动安排
本次宣传日活动期间,学校结合实际、围绕主题,认真开展好“六个一”活动:
1、营造一个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学校在醒目位置悬挂 法制宣传标语,各班出好一期法制教育宣传专题板报。
2、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或主题演讲活动。各班级充分利用 “12·4”法制宣传日的契机,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班会课,召开一次“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宪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教育,确保全校班班有活
动,个个都参加,师生都受教育。
3、进行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守法宣誓活动。12 月 4 日,学校组织一次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旗下全校师生进行守法宣誓,校长在国旗下作一次生动的讲话。
4、开展一次普法知识竞赛活动。
三、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大力弘扬法制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活动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但在我校教师中掀起学法、守法的法制宣传热潮,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的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交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蒲场镇大溪小学
11.小学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总结 篇十一
为贯彻落实《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推动我区小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检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水平,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促使一批素质全面、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区进修学校于2009年5月上旬,在各校进行所有学科初赛选拔的基础上,组织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基本功竞赛的决赛,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从竞赛的组织上看,科学严谨,求实创新。这次竞赛活动是在多次研究确定竞赛方案下进行的。各校初赛共选拔出206名教师参加区里复赛,对各学科教师基本功技能进行了综合测试。这一做法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只要报名参赛就可以获奖的观念,使竞争更加激烈,真正体现了优中选优的原则。
2、从竞赛的过程上看,周密和谐,紧张有序。本次竞赛从赛前的筹备(包括竞赛方案的制定、评分标准的拟定、竞赛内容的确定以及比赛场地的选择)到竞赛过程中的分组、监考、评分等各方面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心准备,周密安排。这次竞赛能成功顺利的举办,主要是全区各小学的大力支持,绝大多数学校都能按竞赛方案的要求在校内进行初评,然后按比例推荐能代表本校教学高水平的教师参赛。
3、从参赛教师的基本功看,成绩喜人,差距缩小。对于本次竞赛活动,所有评委都有这样的共识,参赛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技能有较大提升,各项基本功均有提高,城乡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多数参赛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主要问题:
1、个别学校对此次竞赛活动重视不够,没有按要求首先进行校内的初选,而是随便上报了竞赛选手,导致在区复赛中,整体成绩不理想。甚至个别学校及教师对参加市级比赛,表现出消极和怠慢的情绪。
2、部分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欠缺,明显表现出瘸腿现象:少部分教师知识底蕴不足,少部分教师的简笔画及板书水平急待提高,还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三、反思建议:
通过本次教学竞赛反映出的成绩和问题,也让我们有了一些反思。
1、要加大宏观指导力度,引导基层学校搞好教研工作,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所学校有一个或几个教学优秀的教师不够,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养,使更多的“德艺双馨”的具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优秀教师和学科拔尖教师脱颖而出。
2、我们搞竞赛,不是为了摆花架子,做样子,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要务本求实,从学校的教学领导做起,从我们每一位教师做起,扎实教研,扎实教学,扎实地推进教师的基本功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本次活动也为即将开展的全市在职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希望全体教师继续高度重视自身教学基本功水平的不断提升,力争在全市在职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此项活动我区将另行通知。
四、获奖情况
(一)以下教师在我区基本功竞赛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将代
表我区参加吉林市首届小学“学苑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语文学科:(21人)
侯经纬、周红、欧艳红、王金坤、邹丽娟、赵春艳、石慧文、谭欣、张春光、刘宏伟、周春艳、韩卉、赫凌燕、李丽、朱文婷、黄睿、韩琳、张倩倩、秦剑、毕红芳、李丽
数学学科:(20人)
孙炳艳、马秋颖、霍忠福、刘移军、张丽、马艳君、左旭、王华、王厚吉、石海峰、王波、王枫、钟喜海、洪海英、牛海英、姜静、郑淑艳、初明明、王凤杰、尚玉龙
英语学科:(14人)
口语表达:郑敏、管宁、尹薇、徐晶
简笔画:殷春玲、张影、焦阳、刑晶、杨雪
教案设计:段凌峰、张宇鹏、赵雪冬、高旭、杨蓟
(二)获得昌邑区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名单:
语文学科:
一等奖:(45人)
原博、刘艳秋、任薇、岳红锦、郭秀春、刘亚君、张岳宏、冯春玉、于辉、刘群英、王银玲、王红、岳秋华、隋淑敏、戚可欲、陈晓芳、陈丽花、邓宏波、姜凤莲、白琳娜、田龙飞、冯蕾、马贺、侯爱丽、庄秀芬、宋雪飞、王红、朱红艳、刘影、张芳、林梅、王颖安、张丹惠、魏海霞、谢春雨、王玲、仲丹、管翠红、于洋、任鸿雁、戴兵、庞忠丽、张琳、舒颖丽、张旭波
二等奖(25人)
李忠伟、刘香玲、陈桂英、董瀛、王艳芳、王凤云、张亚芬、王立新、黄北非、白宇男、周冰、李巍、孙翠云、付冬梅、宋艳红、付
敏艳、张艳梅、王洪迎、郭秀丽、洪海英、潘桂荣、张煨、杨雪红、于晓华、朱春瑞
数学学科:
一等奖:(44人)
陈琪、王玲、张天晓、王颖、吕秀娟、井春娟、姜淑秋、许丽梅、金立、孙玉国、赵雪、刘凤芹、刘亚茹、李秀成、吴辉、王伟峰、沙志茹、苏允雪、赵桂明、李忠伟、孙艳营、李晓华、郜静、由静杰、季小娉、高霞、钟敏、杨铸、毕玉昌、张薇薇、姜彬、周冰、顾亚男、田生、钟艳秋、毛俊岩、姜艳、王敏、宋永红、李国芳、奚媛、常波、尹玉波、张立华
二等奖:(21人)
孙颖、刘晓光、胡长伟、刘群英、曹雪峰、刘春才、王慧、祝春香、商英姿、黄金英、郭艳峰、韩秀丽、李红艳、刘宏波、李卓、张艳梅、赵雅娜、仲慧英、韩柏军、孙雪光、程洪艳
英语学科:
一等奖:(9人)
孙艳舒、刘海涛、周忠玲、林爽、张金婷、王凤英、李萍萍、张艳红、肖薇
二等奖:(4人)
鄢鸾莹、邓宏、殷杰、姜文帅
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首届英语节活动方案10-03
小学首届校园读书节的活动方案07-24
2011台州市首届中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实验试题06-30
首届校园微电影大赛10-05
中学首届中学生艺术展演的活动方案06-29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学生社团活动月开幕式的工作总结(爱摄影社团)10-04
幼儿园首届亲子运动会活动总结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