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文学类开题报告范文(精选10篇)
1.英语专业文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题报告精选
摘要:大众文化潮流下,女性主义文学不知不觉在商品市场中迷失, “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成为诟病。因此女性文学新发展需要理性,需要女性文学作家个人思想和艺术的“洁净”,寻求与大众文化的双赢互惠,这才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真正出路。
关键词:大众文化;商品;女性文学;净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时代来临,任何文学都无法回避大众文化,也无法脱离其影响,在此情境下,女性文学应如何回应大众文化潮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确实值得深思。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手段、按商业规律去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其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①因此大众文化不仅是通俗文化、传播文化的体现,也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体现。不可否认,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可以在杂志、网络等大众文化载体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抒写自己的话语。正如伍尔芙所说:“一旦妇女获得了她们许久以来一直剥夺了的东西——闲暇、金钱以及一间属于她自己的房间的时候,她们将会涉猎更广泛的文学体裁,不仅写小说,还要写诗歌,文学批评和历史。写出质量更佳、数量更多的小说。”可以说女性文学写作因为大众文化而变得活跃。但在浮躁的大众文化下,很多作家包括女性文学作家创作开始与商业市场相伴而行。
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消费性质,“艺术已经失去了自由和超越的品格,不再是独立的、自主的和自律的东西,沦落为商品和消费品。这就是大众文化给艺术带来的异化。” ②因此,在大众文化潮流中,女性文学是处于引导地位还是被大众文化所引导,这其中的界限难以明确述说。女性作家很容易在商品市场中迷失方向,不知不觉成为商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其作品被大众的消费需求和欲望挟持,女性文学中的“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便是其中的典型。
80年代中后期,王安忆、铁凝等女作家通过描写身体,暴露内心欲望等来强化性别意识,挑战男权叙事的修辞方式,用“身体写作”与“私人化写作”带来了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女性经验和表达方式。但到了世纪之交,在大众文化的浪潮中,表达身体经验的女性文学作品趋向肆意放纵,将肉体和性作为作品的看点和噱头。女性身体、性、欲望等被商业包装和改写,甚至很多年轻的女性作家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关注度,而去自觉迎合这种商业的炒作和利用。女性文学“从建设性转向消费性,从抗俗转向媚俗”,“不再有理性的闪光,而仅仅是感官欲望的‘尖叫’和‘疯狂’”,“完全放弃了历史的牵连与道、灵魂的责任,也没有情感的羁绊与文化批判的使命,从而成为消费主义欲望的一个载体,时尚化的一种奇观。” ③
“私人化写作”初衷是借写“私生活”来对抗伦理化、道德化的公共话语对女性话语权的.屏蔽。“私人化写作”的作品中出现的私人经验和私人意识一般存在于女性的内心深处,但是对其详尽地描述却在无意之中成为男性偷窥女性内心隐私的一个绝佳方式。很多女性作家为了一己之私,一次次在作品中展示女性内心隐秘的欲望和经验,挑起大众对于女性内心欲望的猎奇心理。因此,当代的女性私人化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让女性话语在男权主流文化中取得令人尊重的一席之地。
当代的女性文学写作到底应该怎样突围出这种奇怪的圈子?怎样才能真正改变男权社会专制的现象,做到为女性赢取真正和男性平等的地位?笔者认为应该将眼光投女性作家本身。
杰姆逊在《文化转向》一文中指出:“的确,大众文化产品和消费本身——与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术同步——像晚清资本主义的其他生产领域一样具有深刻的经济意义并且完全与当今普遍的商品体系连成一体。” ④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在市场经济中重视其商业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艺术,包括女性文学作品的商品价值“正是由其艺术价值所承担,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消费不是别的,也是其艺术价值。” ⑤因此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是紧密相连的。大众文化时代,文学作品具有商品属性是正常的,所以商品性不是造成当今文学作品日益走向堕落的必然和唯一因素。
但是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决定着它不可能从女性角度来真正审视女性,而是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来关注女性的。追根究底,身处大众文化潮流中女性作家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当代女性文学作家应该追求女性文学的“洁净”即女性文学作家个人思想和作品艺术要纯净无杂。
首先,女性文学作家应该有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积极让女性问题引起社会的注意和关怀,努力寻求关于女性价值的积极意义。女性文学作家还应积极在文学与市场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不管是影响与反影响,还是渗透与反渗透,都不仅仅是女性主义文学写作的过程,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女性文学作家不能毫无节制地展示女性身体、私人经验欲望,或是在金钱、市场和名誉的诱惑下迷失方向,背离写作初衷。
另外,女性文学作家不能固执地把自己的写作疆域框定在女性的身体、女性的私人化生活上,在狭隘空间中闭门造车是不能真正抒写出复杂的女性问题的。只有走出自我的狭小空间,走向广阔的现实社会生活等与男性话语密切相关的领域,才能使写作不断充满激情与活力,才能将笔触触及传统文化深处和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处,以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从而将形形色色的女性问题和思考容纳到文本当中,让女性的呐喊意义更加深重,更加深入骨髓,更加震撼人心。
其次,女性文学最终的价值诉求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当代女性文学作家深思的问题,这关系到女性文学最终的发展方向和态势。当代很多女性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女——男二元对立结构以解构代替男——女这种传统性别结构,形成剑拔弩张的两性对立的紧张态势。有些作品以夸大女性的优越感来打压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轻视,或者在作品中将男性逐出文本,即使男性在场也是将其塑造成丑恶、虚伪等否定的反面形象。
虽然这极大宣泄了女性对于男权世界的不满,高呼了女性的声音,但是这些现象在颠覆男权专制的同时也暴露出取代男权的话语霸权倾向。女性文学最终的价值诉求需要理性的思考,一味地解构拆解,或者颠覆性大于建设性,女性文学会沦为一场歇斯底里地痛斥男权文化的批判大会,女性的写作的客观性必然会被其偏激、愤怒的心态所扭曲,使得女性主义写作路子越走越歪斜,最终走向不归路。
女性文学作家应“超越单纯的女性主义的性别立场和视角,进一步引入双性别文化立场和批评视角,走出女性主义的狭小疆域,确立更宽容、更博大的批评心态。” ⑥伍尔芙的“双性同体”观点亦是希望女性文学写作中对男性文化的态度应采取对话式,树立超越性别的写作姿态,而不是分裂对抗。
无论在任何领域,女性主义文学的最终目的既不是要证明女性一定优于男性,也不是矫枉过正地报复和泄愤,用女权代替男权统治这个社会,而是用客观写实的叙述方式告诉世界,女性同样是坚强伟大的,她们有着男性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女性应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男性和女性应该各自站在自己的价值高地上,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平等友爱,和睦共处。女性不再因为她的社会性别而被轻视和蔑视,她应该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在二十一世纪大众文化潮流中,机遇与挑战并重,浮躁与喧嚣并行,女性文学需要沿着理性的路子谨慎走下去,追求女性文学作家个人思想和艺术的“净炼”,让具有商品属性的大众文学成为宣扬女性主体意识,促进男女真正平等的有力载体,实现女性文学与大众文化双赢互惠。这才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真正出路。
注释:
①陈灵强.多维视野中的大众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②⑤贾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③乔以钢,林丹娅主编.女性文学教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④[美]詹姆逊著,胡亚敏译.文化转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⑥ 王春荣.反思、调整与超越:21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批评[J].文学评论,(6).
2.英语专业文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篇二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一、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二、题目:日本固有のものの中国語訳について
三、题目来源:真实 □、自拟 ■(二选一)
四、结业方式:设计 □、论文 ■(二选一)
五、主要内容:
本课题实际上主要研究的是汉语中一些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词。对这些外来词进行分类研究,并就外来词中翻译的不准确,有异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翻译建议。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很多,有的是纯粹来源于日本本民族文化的外来词,像“歌舞伎”“寿司”“榻榻米”等。有的是词源来源于西方,经由日本翻译,后被中国采用的外来词,像“民主”,“科学”“大本营”等。如果统统作以分类研究的话,一来工作量繁重,二来枝杈太多,难下定论。作以本课题只就前一种情况,即来源于日本本民族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大体上拟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破题部分,即说明此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前提。主要是对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作以归类,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直译和和意译两方面的外来词分别举例分析。总结适用于直译和意译的一些规律。通过具体例子,指明意译中一些翻译不恰当,有歧义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将就翻译中还需要说明和考虑的一些其他问题作以探讨。众所周知,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部分将从三章论述。第一,中日两国对于外来语的不同态度。第二,中日语汇间的复杂关系。第三,外来语的引入对于文化间的交流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
第四部分,对一些外来词的进行有趣的比较。如“日本料理”和“日本菜”,“章鱼烧”和“章鱼丸子”,“刺身”和“生鱼片”等。
第五部分为该课题的总结及展望,外来词的吸收不仅需要翻译技术的硬件支持,还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加深。
PS:任务书就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部分需要自己写,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1先行研究
1.1日本国内における研究
日本では、多くの学者は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ついて論文を書いててきた。例えば大河内康憲編の『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では、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について深く研究を進んだとのである。また、遠藤紹徳は「日本語における漢語語彙及び中国語の同形語彙との比較」という論文も発表しいた。外来語の面では、那須雅之は「外来語の受容と消化?吸収」では、外来語をめぐって自分の見解を述べていた。前述の論文はほとんど言語の相違点の比較を着目し、外来語の訳し方について別に言及していない。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語から外来語の訳名についての研究は日本にはまだないようだ。だから、本論文は主に中国国内の書物を参考資料として適当な中国語の訳し方を探索しようと考えている。
1.2中国における研究
2研究の背景と意義
2.1研究の背景
先生はいつも日本語専門である私たちに日本語の辞書で単語を調べるようにと要求している。なぜというと、中国語訳はいくら詳しくても、やはり加工されて本来の意味を損失せずに伝達できないからである。とくに「鳥居」「障子」「落語」のような日本文化の中に固有のものに対して、それらと対応するものは中国にないので適当な名称をつけるのがありえないわけである。だから、よく似ていて、中国人に理解しやすいものを探し出して中国語訳とする傾向がある。そうすると、間違いなく誤解を生みがちだろう。日本語専門である私たちさえも定着された中国語訳に拘り、絶対正しいと確信しいるが、日本語が全然わからない普通の中国人にとって誤解している程度がさらにはなはだしいだろう。日本語を勉強したことがなければ、そういう問題に平気であるが、気がついたらそれは翻訳の問題だけでなく、翻訳の裏に根付いた文化の問題である。したがって、本論文を通して、中国の方々に日本から外来語を紹介する上で、その一部分の外来語を対象として中国語訳の規律を探索し、ずれがある中国語訳に対して自分の参考意見を提出するつもりである。
2.2研究の意義
周知のように、言語は文化の上着である。文化を割りて単なる言語を研究してはいけない。いくら完璧な訳名であっても、他国の文化に無関心の人にとっては無意味だろう。本論文の研究を通じて、多くの人々に日本語から外来語を紹介したいだけでなく、純粋な日本の文化を知っていただきたいのだ。さらに、一層深く両国国民の相互理解を促進しようと希望している。
3研究の方法、内容と予期目的3.1研究の方法
辞典と参考文献とアンケートと三つの方式を合わせて研究を進むつもりである。まず、日本から外来語を紹介する文献や論文など収集し、本論文の研究対象をターゲットする。次に、数多くの外来語を分類し、比較した後、自分の参考意見を出す。この段階ではで辞書が欠かせないものである。「新明解語国語辞典」と「広辞苑(第五版)」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は手元に常備して、調べながらずれがある中国語訳を探し出す。最後に、日本語専門の学生や日本語の先生を対象としてアンケートを行い、皆様のご意見を求める。その結果を結論の一部分として卒論とともに提出する予定である。
3.2研究の内容
はじめに
3.2.1 本論文のテーマの説明
3.2.1.1 日本から外来語の概観とまとめ
3.2.1.2 本論文の研究対象について
3.2.2 問題提出と参考意見
3.2.2.1 直訳の場合3.2.2.1.1 理想的な中国語訳について
3.2.2.1.2 ずれがある中国語訳について
3.2.2.1.3 自分の推論と参考意見
3.2.2.2 音訳の場合3.2.2.2.1 理想的な中国語訳について
3.2.2.2.2 ずれがある中国語訳について
3.2.2.2.3 自分の推論と参考意見
3.2.3 外来語をめぐる諸問題
3.2.3.1 中日両国は外来語に対する違う態度
3.2.3.2 中国の漢字と日本の漢字との複雑な関係
3.2.3.3 外来語の受容と消化および本民族言語への影響
3.2.4 さまざまな中国語訳の比較 終わりに
3.3予期目的ままを認識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に違いない。本論文はその問題点を切り口として外来語の訳名を研究し、参考になる意見を提出しようと考えている。この意味では、中日両国の相互理解と世々代々友好にもとても有意義なことだろう。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9
[2] 李文 《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xx)》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xx.9
[3] 梁荣若 《中日文化交流史》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5
[4] 王晓秋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 1992.9
[5] 史有为 《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 上海辞书出版
[6] 刘正谈 高明凯 《汉语外来语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7] 陶振孝 《文化翻译的课题》《日语学习与研究》20xx.第2期
[8] 崔崟 《进入中国的「和製漢語」 》《日语学习与研究》20xx.第6期
[9] 王鸣 《日本外来语输入的历史考察》《日语学习与研究》20xx.第3期
[10]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商务印书馆
[11] 陈亦文 《日本語から来た現代中国語の外来語》《日本学论业Ⅵ》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12] 『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 三省堂
[13] 『広辞苑』(第五版)新村出 岩波書店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在复杂的现象中,总会有一些特殊群体使用的语言。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到社会环境、心理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在自己使用的语言中,总是力图突破正规的语言表达,使用大量别出心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他们略带夸张的个性。同时,这样一种语言倾向也反映了日语的一种变化趋势。通过对年轻人的,总结出日本年轻人的语言习惯和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语言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日语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日本年轻人流行语的研究,总结其产生的背景、语言特征。通过对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能够了解日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心理特征,进一步充分、多元地了解日本社会。
意义:日语中年轻人用语虽然不是正式的语言,但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因此,对于那些听着不太习惯,意思也不太清楚的年轻人语言及其特征进行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同时,年轻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未来与日本的未来紧紧相连。日本社会将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说年轻人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而充分理解年轻人的思考方式、世界观、价值观。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米川明彦(1998)在《若者語を科学する》一书中,提出“对于日语中关于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进入九十年代后才真正开始”。同时,在此书中,系统分析了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定义、种类和造词法等。可以说很大一步推进了年轻人用语的研究。
二、小矢野哲夫氏在(1990)《わかいモンの言葉》、(1993)《流行語に見る現代若者像》、(1994)《女子大学生のキャンパス言葉》等论文中以年轻人用语为位相语,从年轻人用语的机能及其与现代语的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加深了研究。
三、刘丽华(1996)在《日本年轻人用语》论文中,对年轻人用语的机能、领域、数量、造词法及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四、杨宁(20xx)在《从新语中的年轻人用语看日本年轻人的现状》论文中,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年轻人用语为对象对其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以及对于社会的态度和精神世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提出本论文研究、探讨的问题、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构成。
1.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定义
(1)年轻人用语定义
(2)年轻人用语特点
2.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产生背景
(1)心理背景
(2)社会背景
(3)历史背景
3.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来源
(1)网络、电视、漫画书籍等
(2)手机用语
(3)隐语
4.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特征
(1)语言特征
(2)造词法特征
提出研究日本年轻人用语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对本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进行说明。
方 法:对比法、调查法等。
主要问题:日文原版资料不足、缺乏权威书籍。
解决方法:向指导教师请教,开放系图书馆,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4月28日
进度安排时间: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12月8日
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9日—20xx年12月30日
论文开题报告会 20xx年1月13日
搜集整理材料 20xx年1月7日—20xx年3月3日
20xx年3月4日—20xx年4月2日
提交初稿 20xx年4月7日
修改论文 20xx年4月8日—20xx年4月27日
提交论文 20xx年4月28日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3.英语专业开题报告 篇三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与颜色有关的表达方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语系,两个民族对同一颜色所产生的联想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完全相悖。所以,在翻译这些带有颜色词的表达式方式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实际含义。因为有时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而是引申,转换成其他特殊的含义。 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照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对该类词汇的翻译进行探讨,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颜色词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罗莉娅在《英汉颜色词认知对比研究》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大词典》和《汉语大词典》里的所有英汉颜色词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英汉颜色词构造特征,语义演变方式和规律。李晓珊()则着重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运用范畴三个方面探讨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从而反映其文化差异。也有的学者如王一()着重对黑白红三种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展开讨论,并指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中英颜色词汇的比较和翻译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劳动, 需要英语学习者对中英两国文化都有很深刻的理解, 对字词句进行仔细分析, 充分理解原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翻译不仅仅是双语交流, 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 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 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这也将是未来比较和翻译研究的终极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中英颜色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红,黑, 白,黄,蓝,绿”这六种基本颜色词的比较,从英汉各自的文化系统出发,找出其内涵意义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探讨如何翻译具体语境中的颜色词。
完成论文(设计)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1. 阅读大量有关文献和相关学术论文,期刊文章
2. 与指导老师交谈,认真听取老师意见进行修改
3.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图书馆查询相关信息和资料
论文(设计)拟定提纲
Ⅰ.Introduction
Ⅱ.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1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2.2 Comparison
Ⅲ.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1 Literal translation
3.2 free translation
Ⅳ.Conclusion
主要参考文献(研究综述:作者、题目、杂志、卷号、页码)
[1]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2]陈忠诚.词语翻译丛书[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3.
[3]葛传贵等.新英汉辞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4]陆国强.现代英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
[5]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中山大学出版社,.
[6]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孙季彦.英语色彩词趣谈[M].英语辅导,1997(2).
[8]邵志红.英汉与研究与对比[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9]邵志红.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11]王得春等.汉语国俗辞典[M].河海大学出版社,.
[12]杨宇光,黄关福.英汉英美社会生活辞典[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13]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14]张保红.文学翻译的多角度及美学效果[M].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15]张配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商务印书馆,1979.
[16]Susan Buller. he Macquarie Dictionary of New Words[J].The Macquarie
4.2013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例 篇四
课 题 名 称 :刚柔并济的斯佳丽——浅析《飘》中斯
佳丽之男性化性格
英文名:Scarlett, a Masculine Female: On the
Masculine Character of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
学院:外语学院专业:英语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姓名: 学号:XX121216指 导 教 师:XXX
2013 年 1 月 15 日
刚柔并济的斯佳丽
——浅析《飘》中斯佳丽之男性化性格
一、背景介绍
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chelle 1900-1949)生命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飘》于1936年发表后即刻风靡全美,话为传奇。至今问世已逾半个世纪,《飘》之魅力却仍历
久弥新,堪称世界永恒的经典。故事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南方两个庄园的兴衰历程以及几个人物之间的爱情波折,从而生动地塑造了一名意志坚强,追求独立的女性---斯佳丽·奥哈拉,而其既富有女性柔情魅力又颇具男性阳刚之气的性格更成为了小说的特殊亮点。
注:本部分应该介绍小说或研究的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诸多外国文学评论家都曾指出《飘》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美国内战史;既可谓是一部玛格丽特的个人自传,也不乏为一部种族主义小说。半个世纪以来,《飘》中所涵盖的广泛深刻主题:如南方文化的变迁,土地的重要性以及女性个性魅力和价值观等都被无数国内外学者研究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集中收录了十多篇有关《飘》主题、人物、以及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的相关评论。在《飘》的官方网站http://
刘正光、刘润清(2005)。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1,15-21。
Ellis, R.(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Kaplan, R.(2001).Principle of Politeness: A Contrastive Perspectiv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Wood, L.A.& R.O.Kroger,(1991).Politeness and Forms of Addres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 145-148.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文末参考文献的书写,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分开排列,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但均以
作者姓氏字母(由A到Z)依序排列。在此列出的文献须是在论文正文中引用过的,论文
正文中没有引用的文献不得在此列出。
特别提醒:中文部分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如,书名和期刊名用汉语书名号),而英
文部分则使用英文的标点符号(如书名使用斜体表示)。
一、期刊
格式: 作者(出版年)。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卷(期),页码。(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不同)
范例:
何兆熊(1995)。汉语文化中的礼貌研究。《外国语》,12(5), 2-8。
刘正光、刘润清(2005)。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1, 15-21。
Wood, L.A.& R.O.Kroger(1991).Politeness and Forms of Addres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 145-148.二、一般书籍
格式: 作者(出版年)。《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不同)
范例:
何兆熊(1989)。《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Ellis, R.(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Kaplan, R.(2001).Principle of Politeness: A Contrastive Perspectiv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三.翻译书籍
格式: 翻译者(译)(译本出版年份)。《译本书名》。译本出版地: 译本出版机构。(原
作者,原著出版年份)(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不同)
范例:
李瑞华等(译)(1987)。《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Leech, G., 1981)
四.网络数据(★网络数据一律放在纸媒后面,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按A-Z 排列。)
格式: 作者(出版年)。内容名称。撷取日期,主单位名称,子单位名称与网址。(注意中英
文标点符号不同)
范例:
李和青(2003)。语言心理学报稿约。2003年6月24日,取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心理辅
导学系网址 http://
Chou, L, McClintock, R, Moretti, F.& Nix, D.H.(1993).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Choosing Pasts and Imagining Educational Futures.Retrieved August 24, 2000,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五.报纸中的文章
格式: 作者(出版年,月,日)。“文章名”。报纸名。(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不同)
范例:Freudenheim, M.(Dec.29, 1987).“Rehabilitation in Head Injuries in Business and Health”.New York Times.Learning Technologies Website:
5.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板 篇五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院):外语学院英语系 专
业:英语师范 班
级: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08年11月1日
Proposal for BA Thesis I.Title: A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I.Introduction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re deductive method, the role of teachers is to initiate knowledge.It does help students to learn new word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but it’s difficult for them to form deep impression in minds, what students learn is quite plain and striped-pants, students lose interests and emthusiasm in English learning gradually because of teachers who hold this assumption view students as plants waiting passively to be fed and watered.Actually, classes should be learner-centered, with meaningful, functional activities, I think the studen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explorers, active learner who bring a great deal to the learning process.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aim, to let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modern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learn it efficiently, this paper, therefore, tries to emphasize the sorts of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the function of it.III.Literature Review 3.1 Previous Studies ZhangCaiFeng points out in her paper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arranging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lso she illustrates some solutions to handle it.In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ChenHong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design in her article 《课堂活动设计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From English Corner written by LiXiangPing, he indicates the terms and measures of the succes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浅谈课堂活动和英语教学》 written by JiYing focuses on how to arrange English classroom activities.In most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ustoms papers, they ar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how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in the classroom, the important poi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n arranging activities.And that these papers are always in thei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writing for the content and, where appropriate, together with some of the survey.Often told that we should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to adapt to carry out more activities in the classroom.However, each paper were only concerned about one or two focus and does not give a full description of the classroom to all aspects of activities.If you pay attention to all aspects of it, may be able to write a book, but my thesis chapter is limited, only can I focus on the point ra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showing above, I finally find out that many articles about classroom activities rarely focus on the functions of it.In my paper , I will analyse the functions of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respectively so that teachers can choose what kind of activities to arrange to meet his/her ideal objectives.3.2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dvocates that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teachers should set proper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master a language by joining in large quanti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thus it avoids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which initiate purely language knowledge.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but not the substitute of it.It also emphasizes that the Communicative Approcach’s language acquisition comes from the language use.During the practice of Task-Based Approach ,real tasks should be designed first, after presented in the class teachers ought to guid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nowledges and develop abilities by finishing the tasks.What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emphasizes is to acquire knowledges and train abilit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he tasks.So base on these theories, arranging classroom activities is very essential, and analysing the functions of them is very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activities efficiency,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learn English more easily.3.3 Summary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rare person have written such topic on classroom activities, so my subject is fresh.And base on the theories, my title is necessary significant.IV.Methods and Materials
Through reading materials from library and the Internet, I will select and analyze data relevant to the subject of research.I will take notes from the articles of classroom activities.See the booklist in the references below.I will also obtain certain data by mean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V.Discussion
Guided by the reality classroom activities, I will discuss in turns the concept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activities for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 ,discuss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activity one by one, and last the problem which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arranging classroom activities.VI.Outline of the paper
1.Introduction 2.Classroom activities
2.1Definition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2.2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2.3The classification of classroom activities.3.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role in classroom activities 4.How to do classroom activities 4.1 Using situation method in teaching 4.2.Playing games in classroom.4.3 hold some English competitions in classroom 4.4 The “three skills”
4.5 two minutes of English report before class.5.The Functions of Classroom Activity 5.1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5.2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5.3Enhance student self-confidence 5.4Co-operation to develop study 5.5Improve interest in study 6.The problems we should notice 5.1 The student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5.2 The Teacher’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7.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1]陈(Chen)红.课堂活动设计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读与写杂志.2007,4(10):115 [2]郭(Guo)丽.挖掘非智力因素,促进英语课堂教学[Z]Internet.2008年10月20日,Available: http:///show.aspx?id=385&cid=45
[3]季(Ji)英.浅谈课堂活动和英语教学[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9(1):77-78
[4]季(Ji)云豪.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艺术[Z].Internet.2008年10月20日,Available: http:///show.aspx?id=384&cid=45 [5]李(Li)春忆.趣味性: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原则[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6):103-105 [6]尹(Yun)锡荣,李(Li)家玉.激活大学英语语口语课堂气氛的策略研究[N].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01—25(2).[7]张(Zhang)彩凤.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8,25(112):58-60 [8]朱(Zhu)建政.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动』[J].教学时空.2008,4(9):79 [9] Chen ShuangMei.Happy to Learn English[J].English Corner.2007,3(11):40
6.英语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怎么写 篇六
1、加强词汇训练:词汇是文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很难写出好文章。同时,词汇选择是否准确、贴切,对于文章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认为应加大单词的对比教学,也应有意识地介绍英语成语让学生掌握。重视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的基础训练,例如:在讲解sense这一单词,我们就补充feeling一词,并列举他们的差异和习惯的表达方式。学到beintrouble这一搭配,我们就补充askfortrouble,getintotrouble,maketrouble,havetroubleindoingsth.,takethetrouble
2、加强句型训练。句子是文章中表达思想的最基本单位,在交际中,同一意思可选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所以我们要加强句型练习、造句练习。造句练习可以和词汇教学、句型教学以及语法教学相结合,还可用连词成句的形式或用译句、仿写句子等其他诸多练习形式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手法、句式表达同一意思,使写出的文章生动活泼。一句多译能开拓思路,即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为表达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材料。围绕五种基本句型反复训练。五种基本句型是①主语+系动词+表语;②主语+谓语+宾语;③主语+谓语;④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⑤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笔者在教学实践发现,在这五种基本句型当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第一种和第五种,因此,加强“系动词”和“宾语补足语”这两个语法概念的渗透是学生掌握地道英文句式的关键。
3、加强语篇衔接训练。如何才能使一篇文章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呢?关键是在于正确运用英语衔接方法。这些结构词犹如点缀在大地上的一座座桥梁,把语篇贯穿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段军霞41)。可见,一篇文章语意连贯、符合逻辑,离不开一定的语篇衔接手段。可以教会学生为了避免行文漫无目标,保持段落的整体统一,以有效地表达思想,可以考虑给段落设立主题句来统帅全文内容,给文章列出提纲。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英语基础训练。
7.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七
题目:新时代农民的典型——《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
路遥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孙少平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平平凡凡的一个农村青年,却有不平凡的经历,他的身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代表的是和他一样处于生活的最底层的农民青少年的奋斗形象。他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一部苦难史,也是生命的无奈与悲剧。他卑微地生活在残酷的现实当中,遭受着常人难与忍受的痛苦,却依然坚强,也不失做人的美德,正义而善良,是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本文本试图通过对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剖析来揭示所代表的深刻内涵和其所代表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一、介绍孙少平并分析孙少平人物形象
1、苦难的承担者
2、顽强拼搏、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3、善良、宽容,有情有义——真男人
二、孙少平人物形象的原因
1、孙少平在成长过程中的奋斗精神
2、农村知识青年命运的安排与反思
(1)农村知识青年改变不了农民出身的命运安排,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2)作为一个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在苦难的磨练中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
三、孙少平人物形象的价值
1、说明孙少平的形象价值
2、孙少平形象价值的意义与作用
开题依据(包括前人的工作、相关研究现状、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等)
前人的工作和研究现状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者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的高度统一。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民题材的不少,确实也涌现出一些力作,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赵德发的《缱绻与决绝》,这些作品的背景确也波澜壮阔,纵横数十年。但我认为,若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角度着笔来看,《平凡的世界》更显得大气。
历来,从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艺术技巧等各个方面研究《平凡的世界》都有很多,但在人物形象研究方面并没有系统论述。如李星 1991年在《文学评论》第四期上发表了《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 路遥论》一文,并认为路遥坚持了文学的现实性和当代性相统一的原则,小说的现实魅力就在于服务人生和取材于现实人生的统一,并没有对孙少平形象深刻挖掘。白烨 1991年发表于《文艺争鸣》第四期论文《力度与深度—评路遥〈平凡的世界〉》认为给人深刻的印象的无疑是孙少平等在时代变迁和苦难历程中昂扬不屈的生命力,对现在大学生的意义探讨不深。1987年第3期《小说评论》曾镇南:《现实主义的新创获——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曾的评论鞭辟入里,逻辑严密,令人信服,但对人物形象没有系统分析。
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应用前景
孙少平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平平凡凡的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的身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代表的是和他一样处于生活的最底层的农民青少年的奋斗形象。他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一部苦难史,也是生命的无奈与悲剧。他卑微地生活在残酷的现实当中,遭受着常人难与忍受的痛苦,却依然坚强,也不失做人的美德,正义而善良。是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
现在的知识青年孙少平学习,学习他的顽强意志,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在苦难中磨练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特别是农村知识青年要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通过对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剖析来揭示所代表的深刻内涵和其所代表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深化“孙少平”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包括外出调研)
起止时间 完成内容
02月16日—月28日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提交申请书。
年03月1日—2012年04月17日 查阅资料,写开题报告。
2012年04月24日 上交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2012年04月25日—2012年06月30日 资料收集与撰写初稿阶段,并上交《文献综述》。
2012年07月1日—2012年07月31日 完成论文定稿。上交指导教师。
2012年08月1日—2012年08月20日 指导教师将论文交由评阅老师评阅,拟定成绩。
2012年08月21日—2012年09月12日 毕业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及成果形式
预期结果: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分析,对《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尽一点绵薄之力。
成果形式:论文
可行性分析(已具备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已具备的条件
1、充分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数据库》、《维普网》等网上资源和学校图书馆各种书籍及各大学学报等传统纸质文献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和搜集。
多年来,前人对于《平凡的世界》的研究成果显著,人们对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认识也逐渐深入。如:许云生:《平凡的世界》的人物造型,孙少平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人物”。“典型形象的意义在于以‘一定的单个人’来显示人的社会本性。”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积累了许多知识,这为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前人的这些关于《平凡的世界》的研究成果为我的论文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2、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开设的一系列专业课,如:《现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使我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本文写作提供了主观条件。
二、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对《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一新时代农民的典型做进一步深入挖掘,发别人所未发,有所创新,得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三、拟采用的方法
本文将采用参考文献和分析总结的方法对《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研究,为方便理解,和小说内容结合来分析,使人们对孙少平形象的典型意义有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
主要参考文献
1、许云生:《平凡的世界》的人物造型,湖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第39页
2、钟建波:《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情结和苦难意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3、马容:《论路遥小说中的儒家思想.》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4、徐志:《强者的卑微生存——论孙少平形象及其现实意义》,安徽文学,200 7年第2期
8.古典文学开题报告 篇八
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来看,废名不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而且是重要的新诗理论家。他的新诗理论主要体现在上个世纪三十及四十年代在北大讲授新诗的讲稿及《新诗问答》上。废名以新诗与旧诗的对照为方法,以新诗的历时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具体诗作的选讲阐述了自己对新诗发展的独特意见。他的诗论在新诗批评史和新诗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研究者注意到了废名新诗理论的价值,但具体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对诗论主张的阐释和理论来源的研究上,对废名诗论总体上把握的尝试相对较少,甚至对废名基本诗学主张还有误读之处。废名新诗理论研究中还有着相当的可发掘空间。
从论文切入角度来看,本文选择以 新诗要有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展开对废名诗论的论述及特征意义的探寻。一方面, 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是废名新诗理论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通过这一命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的把握废名新诗理论。另一方面,目前研究者们并没有对废名这一新诗命题蕴含的意义做过全面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从废名本质对新诗的定义入手研究废名诗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从当下新诗及新诗理论的发展来看,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关系,新诗的自由与规则之间的角逐,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废名的新诗理论对于新诗相对于旧诗所具有新质,新诗相对于其他文体所具有的诗性有着独特的回答。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论争仍然有着启发性意义。因此,本文对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现状
平心而论,废名的作品及理论都是相当难懂的。在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对废名的研究比较少。新时期的大陆的废名研究也是发端于且侧重于小说,废名诗论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是在诗作研究之后。
(1)基本介绍及阐释研究
最初研究废名诗论的文章集中出现在1988年至1992年间,主要有陈振国的《简评废名诗论》、潘颂德的《简评废名论诗》、《冯文炳的诗论》以及冯健男的《废名谈诗和小说》。这些文章着眼于对废名诗论的大量引用和简单介绍上。此时 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已被当做废名诗论的核心概念提出。而且诗的内容对作者情意的依赖及散文的形式对自由语言的要求已被研究者们所认识。随后孔占奎等人对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则是停留在对废名诗论核心概念的解释上,他们发现 诗的内容 和突然涌现的充沛诗情的关系,对后来研究有一定意义。
(2)与中国传统诗歌(尤其是温李)和现代派诗作及胡适诗论的关系研究
邓程以废名诗论中对写实的强调为依据,将废名划为写实一派,且认为废名的写实主义诗论与胡适、陈独秀的理论一脉相承。这种看法自然是对废名诗论的一种误读。陈建军、江弱水则认为废名的新诗理论是对胡适理论的一种反拨和超越。
(3)意义研究
废名新诗理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也逐渐被研究者们注意到。刘皓明从废名对波德莱尔精神上的继承及东方表现诗学的特殊性出发,认为废名的表现观具有捍卫表意的东方文字中心主义,对抗表音的西方语音中心主义的意义。简单的古典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简单的古典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西渡也高度评价了废名在新诗理论史上的地位,他认为新诗理论的完成是由胡适、废名、袁可嘉实现的。许霆称废名是 新诗现代品格的解说者 。
(4)综合研究
值得一提的还有何奎、陈时君、张墨研的硕士论文,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张墨研的硕士论文《废名诗学研究》。该文在将废名诗作的细读与诗论解读结合的基础上,对废名诗学的价值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张墨研从 新诗的意义和策略 创作论与诗人身份 新诗的诗质 三个方面把握废名新诗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将废名诗论放在新诗发展的历时背景中阐释废名诗学对于新诗本体建构的意义。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有限的。研究的不足和重复现象的使得空白点仍然存在,这也为本文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参考文献
陈建军:《废名年谱》,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
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年。
张桃洲:《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姜涛:《 新诗集 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刘继业:《新诗的大众化与纯诗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潘颂德:《现代诗论40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
王泽龙:《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王珂:《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
杨匡汉:《中国新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吕进:《中国现代诗体论》,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年。
9.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 篇九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选题理由:
主观方面: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自身对文学学识的热爱,在阅读了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后,我对张爱玲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广泛的收集了这一方面的探究资料,想对其经典小说之一《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进行形象分析研究。
客观方面: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同时其小说创作是现代文学的巨大收获。 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倾城之恋》中对主人公白流苏女性的塑造,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下被禁锢的悲惨命运,对于女性自身社会地位的发展及女性婚恋情感思想变化历程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所以,我决定就这一探究话题来表述对这一经典作品的个人之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倾城之恋》这部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位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柔弱背后的坚强,她的命运是如何被扭曲的。研究意义是:对于解读作家对于生命、社会及存在的思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和完善前人相关研究。同时论文的写作对于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有很大帮助,也能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年,杨泽编写出版了《阅读张爱玲》一书,引起了文坛的广泛重视。本书集结了台湾。大陆及海外学者(康来新,池上贞子,周芬伶,罗久蓉,王德威,张小虹,平路,胡锦媛,梅家玲,蔡源煌...等)对张爱玲的讨论。而这篇论文所引用的历史材料及理论构架,尤其可以见得张爱玲的启发之深,影响之远。本书是张学研究最重要的里程碑。
作家钱亚玲在一书关于《倾城之恋》的另一种解读中,叙述道无论是思想内涵抑或艺术表现形式,作于1943年10月的《金锁记》被公认为是张爱玲中篇小说之精髓。1944年出版的《传奇》小说集中,作者选《金锁记》作为开篇,足见张爱玲本人对这部中篇小说的偏爱。为此人门较易忽略于集中位居第二的《倾城之恋》。对于《倾城之恋》的评论,不论是力度还是文字的长度都远不及《金锁记》。对于《倾城之恋》这部经典文学之作,期探究价值更为明显。
《倾城之恋》具有外向的唯美主义色彩,结局是范柳原于白流苏共同走进婚姻殿堂,表面上看似圆满的结局背后却隐匿着沧桑,透露着卡破红尘的彻骨悲凉。白流苏的圆梦让读者觉得是一传奇故事。正如作家张爱玲的人生一样。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形象分析研究比较零散、狭隘。本选题对《倾城之恋》白流苏形象分析的系统归纳,无论是对《倾城之恋》文本思想内涵的探究还是对张爱玲小说文笔的透析,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试验方案: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介绍作家张爱玲及其生平;二是分析张爱玲小说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价值;三是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四是叙述《倾城之恋》的故事梗概;五是对主人公白流苏的形象分析;六是研究《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柔弱背后的.坚强。
研究路线:
反复阅读相关书籍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并研究所得资料完成开题报告拟定论文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
本课题拟采用分析,比较法和综合叙述,并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白流苏形象的有关知识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通过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来论述白流苏形象分析的价值.
五、研究基础:
(1)可参考的书籍有江肇钦的《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戴玉《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扭曲,胡梅《倾城之恋》中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等等。
(2)自身具备的条件:
A已具备的条件:对张爱玲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已多次阅读《倾城之恋》经典之作以及前人研究的成果,已收集论文写作所需要的理论资料和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
B未具备的条件及解决办法:对于作品中白流苏这一女性形象了解得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通过相关理论资料的阅读来分析得更加透彻,对相关材料和见解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归纳出自己的观点,现在正在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和研究相关材料。
六、预期达到目标及进度安排:
预期目标:按时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研究论文。该文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阐释,力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有理有据。
进度安排: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选题。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方向,阅读相关参考文献。
20xx年12月20xx年1月:在教师指导下确定题目,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1月20xx年4月: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5日:撰写论文二稿,请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4月16日20xx年4月30日:三稿。
20xx年 5月初:完成论文定稿、交稿。
20xx年5月中旬:参加论文答辩。
七、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卢云峰.《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探析》[J]理论界.20第3期
(2)刘涛.张爱玲的观念写作《倾城之恋》细读[J]青春第9期
(3)姜群资.个体的流放《倾城之恋》中的个人意识[J]青年文学家.20第12期
(4)周玉英.《论张爱玲的女性立场》[J]华夏星火.2005年Z1期
(5)胡梅.《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形象分析.文学教育(上)第6期
(6)刘焱.张爱玲《倾城之恋》浅析.文学界(理论版)20第6期
(7)白春香.对《倾城之恋》的另一种解读.社科纵横.年第5期
(8)楼秋燕.论张爱玲小说的爱情观基于《倾城之恋》的个案分析.中外企业家.年第24期
(9)戴玉.《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扭曲》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
(10)吴宏聪 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1月
10.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十
1. Introduction
1.1 A summary and a brief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wakening
1.2 Societ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3 My opinion---In that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fate of Edna’s awakening and death is inevitable.
2. The inevitable factors lead to Edna’s awakening
2.1 Edna’s rebellious spirit and sensitive nature
2.1.1 Edna’s rebellion
2.1.2 Edna’s sensitivity
2.2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people around her
2.2.1 Female’s influence
--- Adèle Ratignolle; Mademoiselle Reisz
2.2.2 Male’s influence
--- Léonce Pontellier; Robert Lebrun; Alcée Arobin
2.3 Long-term depress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outbreak of inner resistance
3. The inevitable factors lead to Edna’s death
3.1 Edna’s resistance---a single, weak and lonely struggle
3.2 The lost of hope of living on
3.3 Death---the only way out
4. Relations between awakening and death
4.1 Awakening causes death
4.2 Death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awakening
5. My understandings of Edna’s feminism
6. Conclusion
7. Bibliography
计划进度及其内容
12月,阅读和相关文献的研究。修复论文题目。向导师征询本专题的可行性。撰写研究计划和开题报告。
1月,搜集资料,和导师交流探讨,阅读和思考相关资源和文学,进行文本分析阅读。
202月到3月,确定基本思想和毕业论文框架。撰写初稿,征询导师对初稿的指导意见。
【英语专业文学类开题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2-19
英语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怎么写01-01
设计专业开题报告范文12-31
美国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己总结12-18
关于英语专业就业市场的调查报告范文09-15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10-29
财会专业英语简历范文10-07
英语专业论文指导记录表范文10-09
英语翻译专业实习报告10-02
教育专业开题报告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