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2024-08-07

初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精选8篇)

1.初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生命教育是一个新开拓的研究领域.已成为2l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开始第一个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澳大利亚于1979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出了诸多生命教育的见解。生命课堂是人文性的课堂,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感悟文本过程中显现出的情感,使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发展。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科学讲究规则,艺术则讲究创造。教学需要遵循教学规则,如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而这些因素又是随时会变动的,所以教学要创造;创造并非不要规则,但更重要的是精神,科学和艺术都需要精神,教学也需要精神,教学的精神就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中,体现在教师的观念和智慧中;科学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借用的,艺术是不能重复和借用的,需要自己去创造,就像艺术家作一幅画,哪里需要浓墨渲染,哪里只是轻描淡写,只有艺术家自己构思,自己运笔,别人是替代不了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设计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钻研,不断琢磨,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这就是创造,这就是教学艺术。

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构建一种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革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生命化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物理生命化课堂在实践中的应用。本着边实验、边研讨、边反思、边总结、边提高的研究方针,从课堂生命的生长性、情感性、个体性、灵活性、求美性、求趣性、艺术性等特征出发,逐步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生命化课堂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特色。生命化课堂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教师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提升了教师自身

2《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究和造诣,全面论述了生命课堂的内涵、意义、和建构。对生命化课堂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基于课程标准和生命化课堂理念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深入推进“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主题研究。此外,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泰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为生命课堂的探索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环视我们的教学,仍在传统模式和现代教育的边缘处徘徊不前,教师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演绎课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改的步伐。因此,我们认为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本课题的研究绝不是威海市课堂研究的重复,可以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支和延续,重在调动各种手段,建构学生全面参与的阳光的、健康的生命课堂模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简易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师生互动双赢的锤炼和升华。

四、课堂的研究方法、措施和实施

(一)、研究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1年4月∽2012年12月,经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2011年4月至6月为准备阶段,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为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12月为总结阶段。

(二)、主要形式

集中学习研讨和自研自修相结合

(三)、实施措施

1、制定计划:1个总计划,3个阶段计划,确立3个实验班;

2、保证时间:充分利用集体办公的优势,及时总结交流,反馈。教学时间,每周至少利用周五下午集中研究一次,假期集中交流两次;

3、及时反思:每一研究阶段,课题组教师必须至少写出10篇学习心得或反思小结;

4、定期总结:写出阶段性总结论文,3篇/人;

5、争取支持:争取学校、家长支持和配合,开发课题运行的集体资源优势;

6、落实到位:所有研究活动,定教师,定班级,定学生,定分工,定宣传,定材料;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达到形式运算阶段。这时,学生已经能摆脱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

a、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中学生在面临求解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寻求结论,而是根据问题、材料和情景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提出将会出现的不同结果的可能性。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最后确定何种可能性是事实,再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适宜的现实性结论。

b、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思维的形式与内容分离是指根据命题的逻辑形式在头脑中直接进行逻辑推理,使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

③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后,与身体迅速发育相比,心理发展还很滞后。这种矛盾给中学生带来苦恼,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④中学生情绪变化的特点

情绪变化的特点一,自我控制情绪波动力不强。特点二,青春期躁动。特点三,第二反抗期。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特点四,人际关系发展。一是同伴关系。二是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进入初中以后.以父母为榜样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依倾减少了,而反抗性情绪却增加了。三是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到了初中以后,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老师,他们开始对老师品头论足。中学生听喜爱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风趣等。对所喜爱的教师所讲授的科目,他们会努力地学习;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所讲授的科目则持排斥态度。

在全面探究新课标和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课题组深入学生,广泛开展“做一回学生”活动,进行大量地问卷调查。从而总结出现代中学生的身心、思维、学习特征。

3、当代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以‘导、学、点、练、测’五字教学法为基本研训模式,探索一条适合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生命课堂教学之路,再以此引领新课改。”

通过研究,我们得到的启示是:(1)、课堂能改,必须改。

(2)、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要真正的还给学生。

(3)、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4)、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

(5)、每堂课最后,应当增加一项创新成果的分享,也就是说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本组讨论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向全班作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学会“善思”,又激起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勇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6)、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在班级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改教研活动。①、问卷调查活动;

②、尝试“做一回学生活动”,听物理以外学科的公开课,做一回学生,体验学生的感受; ③、学具制作竞赛活动;

④、大力开展公开课、诊断课、研讨课、汇报课活动;

⑤、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教师参加了教坛新星评选、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设计、论文评选、教具制作等赛事。学生:梁永迪、张宇两位实验班同学通过课题答辩竞争,光荣当选2011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⑥、建构“生命课堂”课题研究博客。汇聚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结果。

5、构建生命课堂的策略研究 1.生命课堂的特征研究。

通过学习研讨,我们认为生命课堂具有以下特征: ①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生长。

新教材的编写,重点考虑“生命”系统的生长特征,编写思想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人类宝贵的生活、生产经验和基本技能的学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除二搞定学生的杂念,他有他自己内在的东西,他的质朴、他的风趣、他的幽默、他的真诚、他的不经意微笑、他的亲切、他的慈祥、他的爱心、他的高尚品格、他的潜在的教学艺术构成了他特有的教学风格。我们的课堂精彩多数是教师调起来的,而他的精彩是学生动出来的,是自发的、是捂不住的。凝聚学生的情感是一门艺术。凝聚学生的情感比你多上三节、五节课都具有现实意义。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也充分肯定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要善于因材施教,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

③、生命课堂的个性特征。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基础,爱好,兴趣,思想状况,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智商、情商各不相同。正如不同的花木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现代学生独生子女多,个性强,难管理。实际上都是顺毛驴。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课堂面对全体,课下分层要求,通过设置作业数量,难易程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教育个性强的同学,还可以采用以礼待客的办法,礼貌暗示,主动交流,或许会有你惊喜的结果。因为征服这些极端就会为你的课堂生长打开绿色通道。时刻铭记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他一点营养,他就滋润,给他一点阳光,他就灿烂。

④、生命课堂的灵性特征。

在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进行着建构和生成。我们的微笑使学生轻松,我们的肯定使学生激动,我们的接近使学生温暖,我们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心旷神怡,我们的启发就是学生的金钥匙。手势就是多媒体,眼神就是爱心的传感器。死板的语言和行为必然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充满智慧运用自如灵性面对学生的舞台,切记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课堂教学出现浮躁、盲从和形式化。

⑤、生命课堂的求趣特征。

兴趣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若能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必然为你的生命课堂增添色彩。比如,在力的作用效果里演示玻璃瓶受力后的形变;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演示气托乒乓球的实验;大气压存在里演示不瘪的敞口气球等等,会为你的生命课堂增添很多精彩,楚楚动人,充满活力。

⑥、生命课堂的求美特征。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大凡生命体都有求美“心理”,教学中问题引入美,情景创设美,环节过渡美,知识衔接美,因果逻辑美,矛盾统一美;语言美,语气美,语调美,行为美,姿态美;和谐美,意境美,文字美,艺术美等等,各种美都能感动学生。

2.生命课堂的多元化研究。

生命课堂的多元化包括教法多元化、学法多元化和评估多元化 3.构建阳光的物理生命课堂模式。

经过长期的探讨,课题组逐步探究出适合我校学生口味的“355模块教学法”

6、课堂生命的健康评估及保健方案 1.学生学习评估。

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评估

2.教师主导评估。

包括教师设计评估、互动评估、释难评估、肢体语言评估、启发评估等

3.课堂生命体健康状况评估。

通过课堂活动、参与度及课下交流反馈,及时调整,确保生命课堂健康、良性发展。

4.课堂生命的保健 探索中,课题组通过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学习情趣、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的对比,不断改进措施,加强生命课堂的保健。使之高效、良性发展。

五、课题研究成果

1、初步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目标。

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已经使学生习惯于主动探究发现的学习,习惯于多方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习惯于个人成果与群体经验的分享、比较,从而发展正确处理信息并对之进行整理和改组的能力,发展多元化、批判性的理论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我们面临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群体中的一员。他一来到世上便注定了要受到家长的全面呵护,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似乎就成了他们的先天不足。经过研究、摸索,我们总结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六多”、“三少”。“六多”即,多思考,多引导,多沟通,多放手,多关心,多表率。“三少”:少武断、少批评、少包办。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使青少年养成刻苦勤奋学习的良好学风,另外着重培养青少年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善的智能结构。梁永迪、张宇两位实验班同学通过课题答辩竞争,光荣当选2011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4、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完善自我发展。

5、通过学具制作竞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

两年来共收到学具竞赛作品6百余件。为直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器材保障。

6、建构了“初中物理生命课堂”博客。

7、构建了“初中物理生命课堂355模块”模式。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课题组研究出一种贴近学生风格的“355模块”教学模式。即3个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演习三个学习过程),5个学习步骤(快乐导入、集体浏览、小组探讨、集体归纳、设置作业),5个学习环节(小组自学、班级研讨、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当堂训练)。我们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采取各个击破的原则,做到: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包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块块皆清理。从而打造高效的生命课堂。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完成3项任务。

1、根据教材编导意图,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合适的学习模块;

2、确定每一模块里的学习目标;3确定每一模块里的重难点。分小组完成,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做好统计,交给物理课代表。由课代表和学习委员组织各组组长一起讨论确定合适的学习模块,并交授课教师执行实施。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样既可以优化导学策略,又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

课堂学习:课堂学习分5个学习步骤。

利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在课题研究实验班里,筹建物理学习兴趣小组。原则是:8人一组。在组组皆平等的原则下,学优、中、困生自由结合。每组评选学习组长一名,发言人、书记员各一名,任职可以竞争轮流,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共同进步。每节课学生必须自备教材、笔和草稿纸,以备课堂学习之用。

1、快乐导入——阳光情境

高效课堂需要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优质的导课正是激发学生良好状态的开始。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或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性的提问,鲜明直观的实验模型和精彩的游戏、图表、幻灯、多媒体等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来创设新、趣、奇、疑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和学习动机的目的。

2、集体浏览——划分模块。在小组自学的基础上,各小组发言人依次陈述预习中划分的课堂教学模块,论述各模块内含的基本内容、技能、方法。教师简单点评,适时鼓励,激发兴趣。

3、小组探讨——各个击破。

模块公布后,按模块顺序,逐一生成知识链。

对每一模块,我们都实施以下5个环节的学习生成过程。①小组自学。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各模块共同的学习要求。A、本模块含有哪些知识点?B、各知识点是怎么生成的?C、生成过程中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方法?D、这些技能方法与前面学习有无联系?有何联系?E、学习本模块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②班级研讨。在小组自学的基础上,根据举手先后,教师裁定小组发言权。由该小组发言人起立阐述模块学习目标。教师要给予各小组均等的发言机会。对于薄弱小组要适时鼓励,将一些较简单的模块留给他们,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情趣

③小组互评。各小组对发言小组的论述进行点评,实施“营养”调理,能量补充。

④教师评估。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激情,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估。尤其要鼓励薄弱小组的活动,带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他们

31415-

2.初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篇二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校生源75%是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未接受或从未重视过英语课程。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对他们来说起点高,不太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除了不容易启发、调动学生们的学英语 兴趣之外, 还有作业的布置方面也是难题。本改革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本调查旨在了解历时三年的初中英语的作业改 革实施情况及成效。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业的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 起点低、教材 难度大的学习任务完成途径,解决学生们惧怕学习英语的问题,帮助学生渡过困难期,顺利完成三年的英语学习任务。

三、研究的内容

1.七年级至九年级现用教材中平时布置的学 习任务。2.七年级能初步达到口头和笔头交际能力所学的语言等。3.八年级能达到进一步地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4.九年级能达 到较自如 地运用所学知识,能具备有质量的预习能力。如:预习时找出所学的重、难点,并能够轻松和正确地完成书写小短文。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 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通过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 体或个体 指导法等多方面去进行研究。比如:外研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Module 2Great books Unit 1的作业布置,我会要求学生尝试用对话中的一些短语造句或编写小短文:as far as,not…any more,be read,be influenced ,millions of,be known as,这样的作业练习,不仅突出了本模块的语法———被动语态及重点短语,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每次改作业时,我都会有一些意外或惊喜。同时,我会非常重视作业讲评这一环 节:我会点名表扬一些同学,尤其是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在班上选读他们自己编造的精彩句子,让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极大地增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我也会展出一些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墙上,让他们更有成就感。(请看后面所附学生们的作品。)

2.采用问卷和数据的方式调查,根据调查目的设计 问卷。如:

调查表(1)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是否对 英语这一 科目加深了认识和了解呢?请大家就下面的调查问题做出回答:

1你现在是否会运用本学期课本上的单词或词 组造句子呢?

A.会B.不会

2你会模仿课本上的句子自己造句吗?

A.会B.不会

3你会用口头或笔头自己造句吗?

A.会B.不会

4你已能自己写出五个句子以上的小短文了吗?

A.能B.不能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七年级教学实践初步调查阶段(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第二阶段:八年级在教学实际中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鉴定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课题的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 台阶

第一阶段:2009年6月,通过问卷 调查了84名学生,结果如下:实验班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和训练,调查中的各项问题已完全解决,合格率达100%,已超出原定的目标。非实验班结果显示:第一项合格率达55.2%, 第二项合格率达40.1%,第三项合格率达37.1%。

第二阶段:2010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了84名学生,结果如下:实验班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训练,调查中的各项问题已完全解决,合格率达100%,已超出原定80%的目标。非实验班结果显示:第一项合格率达53.8 %,第二项合格率达68%,第三项合格率达32.1%,第四项合格率达75.3%,

第三阶段:2011年南宁市中考英语成绩对比结果如下:实验班———宋词班参加中考共38人,其中A+6人、A 16人、B+12人、B 4人;非实验班———元曲班参加中考共41人,其中A+0人、A 7人、B+18人、B 12人、C+4人。结果表明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非实验班。

(二)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在新形势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 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并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的课题研究与提升,发挥课题研究在素质教育中的更大作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的研究引领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高效性、创新性不断地升华,必将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出贡献。在开展课题研究期间,我学会了思 考,能积极撰写随笔、论文,工作有成效,获得了一些荣誉,如:

2009年发表论文刊登在《广西教育》上;2011年论文获广西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08—201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 竞赛,荣获国家 级二、三等奖、广 西区级一、二、三等奖;2008年获南宁市“十一.五”时期“教学骨干”称号;获2008年南宁市中考成绩评 比校级二 等奖; 2010年被聘任为南宁市青秀区中学英语兼职教研员;荣获校级2011年中考“推优工作一等奖”;获青秀区2011年中考“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等。

(三)建立、完善十七中初中英语资源库

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了南宁十七中教学资源库,对初中英语作业改革采用问卷调查;通过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体或 个体指导 法等方法,进行改革 研究。这些资源都是进行课题研究期间,收集和整理出来的,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今后的教学更有实效性。

八、问题与思考

1.本课题是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研究,课题只在初中英语作业布置上进行了探索研究。今后可在小学、初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九年一贯制英语教学能螺旋式上升,使学生的英语逻辑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同时我也总结了教训,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与分析缺乏一定深度;今后我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地总结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实验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摘要:我校的生源75%是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未接受或从未重视过英语课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从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体或个体指导法等多方面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英语的能力。

3.谈谈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篇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课题也就进入了总结阶段。这一阶段重点要做的事是:整合研究成果,提升思想理念,撰写结题报告。其中,又以撰写结题报告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既是对课题研究所有成果的一次总结,又是课题成果的全面展示,还是课题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你花了数年力气,对某一方面做了深度研究,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成果充分展示出来,不能进一步升华提高,那该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呀!有些老师说,结题报告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可是,没有经验,就像遇到瓶颈倒不出来,急死人了。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要写好课题的结题报告,你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要将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充分地汇总、梳理。这是写报告的前提。你可以对照当初的课题方案,对各子课题进行归类总结,看看子课题是怎样操作、推进的,进行了哪些实验,有哪些材料,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子课题之间有没有进行交叉研究……如果你的材料很多,你就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的取舍,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你的科研思想、最具有推广价值的材料,然后进行总结。需要提醒你的是,并非把各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分类汇总一下就行了,你还有必要把子课题的成果进一步地整合,看看能否将你的课题成果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其实,撰写结题报告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常常让你在材料、成果的总结中,发现新问题,得到新的灵感,提升出新的理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1>2的思想。所以,不要简单地认为撰写结题报告就是坐下来写一篇文章,你要把它作为一项科研工作,不是某一两个人,花几天的工夫,而是一群人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你的结题报告才会不断增加分量!

其次,考虑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课题成果不是一份结题报告就能全部展现得了的。一般来说,结题报告仅数千字,长的也不过两三万字,所以,必须用简练的文字清楚地把成果表达出来,具体的操作只能做简洁的概括。那么,如何让人对其意义和操作进行具体化的理解呢?我们有必要在课题结题报告外配上附件,将成果详细地展示出来。像有些成果本身内容比较多,用附件的形式比较好,别人阅读和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比如,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其中有个子课题是“小学习作教材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根据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每一篇习作的要求,从“素材库、导航台、百宝箱、精品屋”四个方面为学生收集大量的习作资源,编成了《小学习作教学配套资源集》,由于范围广、数量大,研究者将其制作成了光盘,不仅携带方便,还便于运用,教学效果极好,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识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课例成果,研究者根据不同板块、不同类型的“体验”,对课例进行了梳理分类,汇集成一本《体验性学习案例集》。作为附件,它很好地对结题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操作模式进行了注解,方便了老师们的学习和运用。总之,我们要根据自己课题的特点,选取合理的形式,多样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让你的课题更具说服力。

最后,就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题能否顺利通过专家的结题审核,当然,更是你走向广阔天地的里程碑。下面,我们具体说说结题报告的几个方面。

一、 课题的提出

也可以用“问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做标题,主要交代你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在研究时,处于怎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中。有老师说:“在课题方案中就有了论述,把它抄过来就是了。”告诉你,不能这样简单处理。一个较大的课题一般要研究好几年,做课题方案设计时的背景,经过了几年的变化,很可能有些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刚开始启动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状态,当课题结题时,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如若你在结题报告中仍一味地谈上面落伍的教学状态,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所以,研究的背景、问题,应该是不断发展的,如果到你结题时提出的问题已不再成为大家疑难问题的话,你的课题就应该考虑一下,是没有了研究的必要,还是通过你的研究,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你的“研究问题”抬得太高,动不动就说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发展的牵引”,你的“研究问题”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的。现在你结题了,其实,还是现实一点好。我们来看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对研究问题的定性:一是努力改变习作教学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二是实现开放性习作教学的需要;三是提升习作教学生命力。实实在在地指出了该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方面和想要达到的目标。

二、 课题的界定

一个课题不可能包打天下,它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中进行研究,其成果也必然在某一方面行之有效。所以,有必要对你的课题进行界定,特别是对课题中一些关键词的概念进行界定。尽管我们在课题方案中已做了界定,但到结题时,你有必要再来推敲一下,看看课题概念有没有变化。事实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常会对课题的一些概念界定做出修正,使之更符合实际,更具科学性。比如太仓市经贸小学的课题《关注细节,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策略研究》,原先他们对课题中的“细节”一词是这样界定的:本课题的细节是指教学细节,是指相对于某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的细小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学事件等。研究者开始时是将“细节研究”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教学细节”,不仅要包含课堂教学,还应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像老师课前的备课,就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很多教学细节;而老师课后的反思、对学生的辅导,对教学也有着很大作用。所以,这个细节应是体现在与教学有关的所有环节中。于是,他们将“细节”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包括“文本细节”“教学细节”“心理细节”“科研细节”等多方面,这样就丰富了课题中“细节”的内涵,让课题进入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让你在结题的时候,再重新去推敲课题的概念和定位。但认真琢磨一遍,看看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无变化,你的研究结论是不是与其相配,将使你的结题报告更具科学性,成果更有推广价值。

有些课题还设定了课题具体的研究目标,你可以放在这里一起说,也可以单列为一个板块。

三、 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你可能会说:“这块比较好写,把教育学、心理学上的研究原则(如自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和方法(如文献分析法、观察实践法、调查研究法等)抄下来就行了,在课题方案上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写结题报告,可继续放上去。”其实,你没有真正领悟课题研究的真谛。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其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极其重要,对课题实验有很大的影响,你必须根据你的课题选取恰当的原则和方法,并在实验中坚持遵守,在结题的时候,也应该在你的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就是说,其原则和方法应该在你的课题研究中有着典型意义,并有着具体的含义,不是停留在泛泛的共性层面。像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特别注重一个“开放性原则”。他们认为,这个“开放性”,不仅指习作资源本身的开放、资源收集的开放,也指习作课堂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可以说,这个特点是课题的一大亮点。“开放性原则”是该课题研究中必须坚持和强化的基本原则,是重中之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总之,“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方法”这块,绝不能是随心所欲地写一点,作为花瓶般的摆设,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们要充分重视和认真对待,不但要使它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相吻合,而且应将其作为实验的中心点和指导方向,并要与研究成果挂起钩,要能经得起课题结题时专家们的审核。

四、 课题的研究过程

有老师可能会说:“呀,课题研究好几年呢,要把过程写出来,那得写多少啊!”其实,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一块,并不是要把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全写出来,而是简单地回顾一下课题的运转情况,让人对你的课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部分一般可分两方面来写:

1. 对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做一个简明介绍

研究课题都有一定的计划,在课题方案中就设计了几大阶段。不过,方案中是粗线条的,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现在,你写结题报告了,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几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看一看每一阶段的研究中心和重点是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要注意的是,在结题报告中,不能事无巨细,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他们回顾了课题研究的几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的指导和研究;第二阶段,由课堂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验;第三阶段,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有效体验。这三大阶段,相互关联,拾级而上,体现了研究的循序渐进,而且各阶段中心明确,便于操作。人们了解了他们在这几个阶段的主要做法后,对其课题就有比较具体的认识。

2. 对子课题运转情况的介绍

一般来说,一个课题都会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有的子课题下面还会分小课题。在写结题报告时,你有必要将课题的主要子课题的研究侧重和运行情况做一介绍。例如宝应县实验小学的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成语教学实践和研究》,分了四个子课题:课题一,《如何活化小学生学习成语的方式研究》;课题二,《“反刍式”成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三,《成语教学与学生人格养成的研究》;课题四,《“拓宽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研究》。这四个子课题都非常明确,涵盖了总课题的基本方面,并各有侧重:课题一重点研究学习形式,旨在解决学生学习成语的方式方法;课题二重点研究教学模式,旨在突破传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课题三重点研究成语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充分挖掘成语自身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课题四重点研究成语教学的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道德情感浇灌学生心灵。

你可能会问:“在‘课题研究成果’一块中,不是会说到子课题的研究吗?为什么这里还要专门写一写呢?”其实,不重复。这里的介绍,侧重于对总课题的不同方面进行介绍,也就是说,要说清楚为什么要分这几个子课题,这些子课题各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达成总课题目标的。这就像一棵树的主干和枝条,容易让人看清课题研究的途径和脉络。至于后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有些成果是子课题研究所得,也有些是综合几个子课题成果得出的,其论述的角度显然不同。

总之,“课题的研究过程”这块,必须用精练的语言,对课题的整体情况做一介绍。要注意的是,所介绍的课题运转情况必须与后面的“课题研究成果”联系得起来,让人看到,因为你是这样研究的,所以会有后面的成果。因此对这块的撰写不能掉以轻心,它是课题结题专家审核的重要内容,即关注过程。

五、 课题的研究成果

这是课题最关键部分,也是课题研究的精华所在。如果说课题方案只是一种设想的话,课题的研究成果才是真正能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故此,你的课题成功与否,能不能通过结题的专家审核,就看你的研究成果能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总结。

1. 思想理念层面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纯理论型研究的课题比较少,更多的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课题,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了教育理论和思想理念的研究,恰恰相反,如果你的课题没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不能将你的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层面,那么,课题的科研价值也不会很大。所以,你就有必要对你的课题做理论层面的思考,归结出一些新的思想理念,让人能够从中得到新的认识,提高能力。我们来举几个例子:金湖县实验小学的课题《基于艺术教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着力研究了艺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可以说,进入了课程研究的层面,其思考与做法是对综合课程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又如,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王金涛老师的课题《“本位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研究》,对著名特级教师陈建先老师的“本位语文观”做了深度研究,并与“范式”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思想。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阐述“校园文化对学生体验性学习的促进”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更是对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有效研究,把课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总之,你的课题必须通过研究,提出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思想理念,并能为大家所接受,这样,课题才算真正成功。

2. 实践操作层面

上面的思想理念是一种认识形态,只有辅之以具体操作,才能算完备。老师们都有体会,对于一个新思想、新口号,大家不是仅听你的解释,更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要用具体的实例让人信服、给人启示。所以,在结题时,你必须将你课题的做法表述出来。可从下面角度入手:

(1) 方法与途径。你要将课题按不同的层面、由大到小,对操作方法进行表述,不但要把方法说具体、清楚,还要介绍一下可操作的途径,能让人明白你的方法所适合的环境和可拓展的角度。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有一个“角色体验”的研究,他们在说明基本做法和注意点后,介绍了“角色体验”的有效途径:可通过体验人物心理状态来体验角色,可通过表演来促进学生体验,可联系生活来激活学生的体验,可通过活动交往来搭建体验桥梁,可抓学生体验后的感受来反观文中的角色……这样就有效地展开了“角色体验”的丰富层面,共同诠释了这一专题研究。

(2) 模式总结。很多课题在具体的操作上,都归结了一些操作模式,虽然它也属于“方法与途径”,但特性更强,所以这里把它单列说一说。一般来说,一个操作模式由一系列具体的方法组成,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所以,首先要说明该模式所适用的环境,因为没有一个模式能够包打天下,只有在特定教学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其次,要把模式的步骤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到清楚、易记。然后,在“小标题”下面做具体的操作说明。最后,可结合具体的课例来形象地介绍模式的运用。比如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王金涛老师在《“本位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研究》课题中,探究了“以小博大”的教学模式,分以下几步:第一、策问题以动全局——提纲挈领;第二、策对话以动体验——情动辞发;第三、策外延以动内涵——博观约取;第四,策感悟以动表达——厚积薄发;第五、策教艺以动学智——不教而教。这“五策五动”,既是操作角度和方法,也反映出思维目标。接着,王老师结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的教学,说明了该模式在具体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给人以非常实在的指导。

(3) 数据图表统计和分析。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调查研究或专项实验,积累了许多具体数据。你应该充分珍视这些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它们是你研究状况的真实反应,最能说明问题。要注意的是,不是简单地出示一下图表和数据,你还必须进行专门的分析,让这些数据说出更多的话,为课题提供更多依据,更清楚地表现科研成果。比如,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在结题报告中就配制了课题在运转初期、中期、后期的几次重要的调查和实验统计图表,并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也有效地反映了该课题的发展。

老师们要注意的是,结题报告中的操作层面归纳,并不是越详细越好,对于方法说明中涉及到的案例也必须是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并注意表述语言的简练、流畅和规范。有老师可能会问:“我们课题的研究成果很多,涉及了许多不同情况的案例,那怎么办呢?”可这样操作:在结题报告中,抓最重要、最典型的,同时用“附件”形式对专项成果做具体说明和展示。像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就用光盘的形式制作了一个“附件”——《小学习作教学配套资源集》。如果你把这块内容全部都放到结题报告中来反映,可想而知,这份报告要有多长。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也用“附件”——《体验性学习案例集》对结题报告中提到的操作模式结合不同的课例进行了具体注解,提供了多样的操作方法。这样,点面结合,在结题报告中让人既明白了你有哪些主要成果,又在“附件”中对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方便了老师们的学习和借鉴。

3. 对教师、学校的影响

一个课题实验常常能够带动一批老师的成长,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该属于课题研究的一个成果。要注意的是,教师成长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你应该侧重从科研能力和课题研究的内容角度进行总结,可以从某几位老师的成长来说,还可以从学校师资的整体提高来谈;可以介绍老师们的公开课、论文、荣誉等成绩,还可以论述学校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一方教育的。

六、 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有老师会说:“课题结题报告应该是科研成果的展示,为什么还要去说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呢?”其实并不矛盾。我们知道,事情不一定都会全部如人所愿,如果课题没有达到原先的设想,实验失败了,你怎么办?有人为了某些利益,篡改实验情况,做不真实的结题报告。我说,这就违背了教育科学实验的初衷。既然是课题实验,希望成功,也允许失败。有些情况下,失败的价值可能更大一些。上世纪三十年代,苏州市实验小学试验了“道尔顿制”,一轮实验下来,结果是失败的。研究者进行了总结,对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第二轮实验下来,仍是失败。这次,实验者进行了充分分析和深刻反思,得出结论是,中国与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在西方盛行并取得成功的“道尔顿制”并不适合中国。试想,在这所被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盛赞为“堪与欧美一流名校并驾齐驱”的学校都实验不成功,那么,在中国普通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就更不适宜“道尔顿制”了。苏州市实验小学的这次实验,避免了许多学校走弯路,也告诫大家,不能盲目地“引进”,即使是优秀的科研成果也必须进行再实验,以确定是否适合我们的国情、校情,是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由于实验者追求真实,这项失败的实验,其价值远远超过“虚假的成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成功的!所以,如果你的课题实验出现了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你首先要反思一下,你的课题设计有没有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对失误有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如果没有问题,或调整后仍达不到目标的,你要敢于承认实验的失败,并做深入剖析,或许会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一些成功的课题,我们仍旧要进行一些深思,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结出来,看看是如何解决的。如果到结题时,有些问题和疑惑仍没有解决,我们更应该把它们写下来。其实,这也是你的一项“成果”。我们都知道,有问题才会有研究,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成功。你没能解决的问题、实验中产生的疑惑,正是你思考的结果,虽然你目前还没有好办法解决,但也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促进我们去深入探究。它们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下一个课题的起点,也很有可能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所以,把它们写出来,并不代表你的缺失,相反更能反映出你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决心,对读你课题的人来说,也会有所启示。

七、 课题的附件

一份结题报告,不可能把课题实验中每个方面都详细地写出来,所以,我们就有必要通过附件的形式进行补充。一般来说,附件主要包括这几方面:

1. 课题成果细列。在结题报告中,只能对课题成果的主要方面进行介绍,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可放在附件中做详细说明,如“个案集”“论文集”“学生作品集”;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图表、照片图画、录像、光盘等。

2. 师生成绩细列。用表格的形式,将教师(包括学生)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教学公开课、科研论文、发表作品、获奖情况、荣誉称号等汇总出来。

3. 文献参考情况。任何一个课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收了他人的成果,并做进一步探索。你的科研成果中也包含着他人的研究心血,所以,在结题的时候,有必要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文献参考情况进行回顾,把参考文献的名录列举出来。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知识产权法》的遵守,能避免专利权纠纷。

课题的附件是你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充分重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知道,每个课题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上面介绍的几大部分只是撰写结题报告时的基本方面,你可以根据自己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总的一个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课题成果充分而精彩地展现出来,以获得专家和广大老师们的认同。

4.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篇四

宝力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校毗邻宝力中学和七家中学等我县名校,我校优质生流失比较严重,留下来的学生主要以学困生为主,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相当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问题成为制约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校依托实际情况开展了“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去探讨、去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 “以德育拓智,以信心促智、以艺体增智。”研究为抓手,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同时促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达到“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从德育提升动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从艺体展示亮点等方面进行探寻和实践策略,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

2、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3、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面向全体,提倡关注差异,注重学困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1)坚持以爱换爱的原则。一般说来,学困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拆除,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

(2)坚持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初中学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5)坚持重视家庭教育因素作用,重视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

2、方法(1).问卷测试、调查法:通过测试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等发展状况;

(2)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 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改变意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强化领导是教师的服务员,教师是学生的服务员,学生是家长和学校的服务员意识,校领导利用教师座谈会和教研会等机会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守其师、信其道。研究改善师生关系,创立新的师生关系;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准则教育学生,特别要热爱每个学困生,有信心、恒心和爱心,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没有歧视他们,进而帮助后进生分析他们的心理品质,向他们说明差距主要不在智力,而关键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与对未来的希望,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让学困生自己有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拓宽德育途径,深化学生养成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实现德育工作生活化、特色化。着力优化了德育内容,做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更新教育理念,加大养成教育力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坚韧的意志、自觉的精神。突出了德育工作实效性,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达到以德拓智。

3、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策略,结合学情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实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分层教育、差异化教学转化。课堂上进行信心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反馈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兴趣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能力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转化的研究,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注意教学问题梯度设计、密度设计、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设计。照顾“学困生”。进行课内练习时,更多地提问“学困生”,辅导“学困生”。特别是在“学困生”完成练习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主动及时地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知识的日益落后,重建“学困生”学习的信心,稳步提高他们的成绩。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4、提倡采用多元化课堂评价方式,搭建学生展示发现的平台,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

5、优化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每学期展开校园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质和兴趣;每学期展开文体演出,做到以体促智,以艺增智。

6、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补缺补差。采用教师辅导和学生辅导两种方式:学校制定补差制度,教师课前早进,课后晚走及午休时间,晚上通过QQ白板在线视频等方式为学生义务辅导,及时清除知识和思维障碍,帮组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习习惯养成。班主任积极探索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根据学习情况和住址确定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发挥优等生示范作用,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7、突出班主任的教育转化作用,利用好班会和课后时间了解学生,温暖学生,激励学生。做到正面教育,树立人生生观;深入了解,对症下药;捕捉亮点,正面教育;抓准时机,因材施教。

8、家校结合是转化“学困生”的最佳途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缺乏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甚至有可能是失败的教育。如果教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忽略了学生家长的作用,就有可能失败。为此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⑴、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序实施,务求实效。

⑵、按计划认真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由教学校长亲自组织家长教育座谈会,客观分析学生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⑶、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⑷、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庭教育经验心得,并在家长会中交流。

⑸、充分利用“家长微信平台”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更及时更深入更全面更顺畅交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持之以恒,勤抓不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一年,即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4---2015.7)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人员,建立健全制度。

2、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五个有效”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研究思路;

3、组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材料,找准学困生。

4、确立课题分工,做好宣传发动。

5、建立合理的评价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9---2015.11)(l)选准试验班级,确定调查范围和内容,了解调查试验班的情况,指导试验班学生分组认真配合调查。

(2)课题组成员研究工作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具体实施办法。

(3)从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及社会背景入手,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4)题组研究教师两个月举行一次研讨与交流及成果汇总,课题组进行综合研讨和评估,并及时调整整理补充完善,反馈信息,调控进程。

(5)收集积累资料,整理研究成果,书写论文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12---2016.3)

1、收集并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存档,为总结做好准备。

2、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撰写结题报告。

3、学生写出个人总结。

4、召开教师总结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上报结题。

5、课题组写出总结论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6、如果验收合格,积极推广课题成果。

七、研究成果

1、课题组的教师思想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了落实“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3、我们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4、要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5、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 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积极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我们深知博爱是基础,平等是关健,激励是成功。

6、消除了学困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从心理上克服了个人的学习畏难情绪,基本上能按教师的要求,逐步有效地对化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7、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原有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进一步使学困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8、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构建新的高效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端正了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

初中教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其教学质量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和谐发展的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10、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在课后,我们也抓紧一切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11、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上体现三个优先: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上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指导“学困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

12、改变了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除了在课堂上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练习批改时,采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奖

励。每次测试后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通过对他们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存在问题

1.教师思想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次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

4.在研究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够科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5.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课题研究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6、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困生转困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会发挥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继续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彻底转变教师观点。

2.完善学困生跟踪服务。对学困生转化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前期研究情况,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做好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3.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推广。

5.初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篇五

一、研究的原因

在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脚步中,我们作为高中生正在不断跟紧时代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英语是最直接最现实也是最必要的方式。

然而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学生普遍存在写作能力差、害怕写作文的现象。而写作能力却往往可以体现一个学生英语水平,是参加英语考试和发展现代交际能力所必备的。因此,怎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研究该课题,目的在于探索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从而明白我们应该从何处入手去努力。

二、研究的过程

人员分工:

组长:孙露雯 高一(7)班 资料管理:吴孟丹高一(7)班 写作:梁红 徐超奇高一(11)班 记录:卢露 高一(7)班 主持人:陶霞霞 高一(7)班 上网:陈漪旎高一(11)班

本次研究我们主要通过查询资料、交流辩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研究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查询资料:

1.收集关于中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如收集考场作文,并请求老师指导; 2.去新华书店找作文书,发现常指出的问题;

3.向学校多个老师询问学生作文普遍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4.从学校图书馆收集一次文献资料,以“怎样写”、“写那些内容”为研究重点; 5.上网查阅,发现普遍的问题;

6.做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了解普遍存在的问题; 7.作出总结。

交流讨论:

1.班级班会课学生进行讨论; 2.多次研究小组开会讨论; 3.与老师交流讨论;

心得体会:

1.班会课同学发表意见;

2.小组成员写200~300字的体会。

三、研究内容及发现:

发现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高中生常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时态运用不当2.名词不注意单复数及意义3.主谓语不一致 4.冠词漏用或使用不当 5.定语从句关系代词使用不当 6.宾语从句语序不当7.误用习惯表达法 8.生硬按汉语表述9.感叹句错误 10.低级错误(笔误)

11.单词拼写错误 12.词语搭配不当或用词不准确 13.缺少句子成分 等。

整理得到: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要掌握好的基础知识,大量的单词,正确的语法,良好的训练方法和一定的写作技巧等能力。

注重学习基础知识: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要重视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的学习。英语教学着重培养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要进行交际运用、掌握常用拼读规则、利用规则复习旧词,预习新词。学好语音,积累词汇。

学习单词时:运用对比法,辨别词义的异同,这一点在英语写作中也很重要。在学习单词时,如果遇到了同义词或近意词,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例如,学到了hear、listen、hear of时,一对比就可以了解其用法。即hear是“听

见”,着重点是“见”,表示结果;listen是有意识地去“听”,着重动作;hear of是“听说”,表示间接听到有关某人某事的一些话。知道了两者的异同,就可正确运用。

运用单词时:把词汇学习寓于课文整体教学中。孤立地学习单词是机械记忆、容易遗忘,导致在语境中不易理解,很难运用。如果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不离法”的原则,把词汇放在句子、语篇只去理解,就能达到学以致用和全面掌握的目的。这对英语写作是一大帮助。

正确运用语法:学习英语不论哪种教材,都离不开基础语法的学习。语法要学,但要根据语音的功能去学。现代英语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以往那种强调过多的语法分析、过细地死抠语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习语法要遵循以下原则: 以句法为主,词法为辅。以句法的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词法的动词为重点,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学习词法。学习语法要抓重点、抓关键。如学习含有时间、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时,若主句的谓语为一般将来时,那么从句的谓语就总是用一般现在时;如学习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时,从句用了一般将来时,那么主句通常用现在完成时。系统归纳语法规则,用语法规则去解决篇章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又在篇章中加深、巩固语法知识,做到在篇章中学、在篇章中用。

重视惯用法的学习:学习英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要重视英语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英语有词法、句法,还有惯用法。英语的这种习惯用法是约定俗成的,因而我们在学习中必须留心记忆,注意模仿运用。例如:Bob hit john in the face。为什么不是Bob hit john face,似乎讲不出很明确的道理,这是习惯上约定俗成的说法。所以在写作中要特别注意。

训练方法和写作技巧:如果对本身的写作技巧水平有所怀疑时,可以适当的阅读参考书。写文章与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做比较,以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培养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写作心态,有耐心、有信心、要细心。

„„

因为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有巩固扎实的基础知识,从词、句、篇一一巩固,需要灵活运用语法、句法来组篇。因此英语写作能力要全面地综合性地培养,贯穿学习英语的全过程!

四、结果和讨论

过程中的局限性:

1.联系专家困难,使得我们的研究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2.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有些地方还欠周密。

小结:

6.初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篇六

小学英语高年级阶段实施高效阅读教学探究

大丰市实验小学 谷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应运课程改革与现实学情而生

《英语新课程标准》着重阐明: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基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运用,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被提及到专业研究领域势在必行。

在听说读写四会技能中,阅读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在大丰这样苏北城镇,因缺失语言运用氛围,抑或由于自身对于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够坚持,许多小学生在高年级学段走向两极分化,阅读成了他们的重荷,从而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无法持之以恒下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出了差错?不,“没有教不好,只有不好教”。怎样通过阅读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来改善这些现状,从而真正达成孩子们语言运用自如的能力?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研究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知识经济决定人才结构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沟通交际、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能否进行简单运用成为将来衡量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的测评标准。所以,身为培育祖园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承担着祖国、社会与家长们的期盼——花朵们全面绽放。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高效的英语阅读指导课堂应该是学生们习得并运用阅读方法与获取信息的过程,但这过程是快乐的、是充实的、是学生们盼望着的,因此,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被动阅读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欲望,焕发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创新能力,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之路。所以,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价值在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今年我市教科院高度重视英语阅读,于2011年11月初,在全盐城市范围内举办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同一月内,进行首届盐城市中小学英语阅读大赛的初赛与决赛,在阅读大赛拉下帷幕之际,我组内课题研究人员根据《新概念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了相应的阅读材料,并通过不断地改进、调整使每位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方面有了不小的收获。

在国外特别是英语母语国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得比较完善,如美国小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阅读。阅读作业室里摆放着大量适合适合各种层次学生阅读的书本,环境布臵也营造出适合儿童读书的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对学生充分信任,让学生自由学习,对学生的选择积极肯定、支持,并给予必要而适时的帮助。我国现今对于中学和大学的英语阅读教学相关研究较为成熟,数量众多,而刚刚起步的小学的英语教学阅读教学,目前尚无成型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或策略。所以这种学生自发性的学习方式极具研究和借鉴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自主阅读深层理解

(一)研究方向:探索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深层理解,保持对英语阅读的良好的习惯与浓厚的兴趣。

(二)终级目标:通过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层面,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形成并逐步增强语感,逐步养成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并能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对所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练习和实践,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通过课内课外的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增加了对英美文化的接触,使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更为深切的了解,拓展学识广度,拓宽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自学能力。通过阅读技能的培养,阅读策略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 一是结合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等教学案例,了解、归纳目前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类型和模式。

二是分析、提炼导致目前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无效或低效的原因。

三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小学生认知特征,认真总结反思如何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四是分析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有效活动有序进行,取得实效。

六.课题研究方法——观察记录与案例分析 1.观察法

我本人与组内研究成员不断地通过学习研究阅读教材,发掘阅读材料中深层次意境,读懂读透后再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运用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并通过自身或组内研究成员在阅读教学指导中,观察学生在阅读行为过程中产生的外在行为、表情与反应,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与掌握情况等。

2.记录与实践法

《小学英语教与学》是一本营养丰富的教师理论食粮,看到某些对于阅读教学有特殊见地的方法,我总是习惯于摘录下来并进行实践,对小学英阅读策略训练课的教学模式分五、六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与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组内研究成员经常就阅读课上些示范课,如陆娟老师在2011年9月初执教了《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2 B A new house的阅读版块;又如王如凤老师执教6A Ben’s birthday一节展示课,以及11月初观摩全盐城市中小学阅读教学研讨。我组内研究成员常常对于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探讨,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步为营安营扎寨 1.理论共识阶段: 2011.3-2011.5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展开课题论证,搜集相关论文与资料,形成课题思想,研讨具体的操作策略,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全面实践阶段:2011.6-2011.10(1)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3.综合总结阶段:2011.11-2011.12 在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总结;成员整理典型课堂教学实例;整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系统评价,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揭示规律,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开花结果生根发芽

1.2011年7月11日-22日,我与组内研究成员陆娟老师有幸参加了大丰市暑期引智培训,五位教育专家均来自加拿大这一人杰地灵的西方国家,又因固守在教育一线多年,我俩以学生的身份,设身处地感受到了阅读教学的优势,课内课外经常与老师们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不断地了解了西方教育文化,从而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理念。

2.2011年7月24日,我本人代表学校参与学校教育共同体的教研活动,所撰论文《小舞台 大梦想》,获得七位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王如凤老师参加阅读教学微型课竞赛,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3.2011年11月2日至4日,我与组内成员王如凤老师有幸参加了在东台市实验小学举办的“2011年盐城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12位教师的阅读指导精彩生动,12节课各有特色,在坐享视觉盛宴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地进行了教学探讨与教学反思。4.2011年11月26日,本人与陆娟老师分别指导两位学生倪钱娜与吴雨卿,参与首届盐城市中小学英语阅读大赛决赛,均荣获一等奖。我与陆娟老师也分别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5.组内陈玮玮老师所撰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投稿于省教育学会,王如凤老师所撰论文投稿于大丰市教育学会。

除了以上这些显性成果,经过九个月的课题研究,在学校的积极支持下,我们还取得了一些隐性成就.比如,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消极反应,学生们开始对阅读学习产生了兴趣与学习欲望,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学习习惯。研究组的成员们自身也在不断的研究中,学习了反思与总结,为今后的优质阅读教学打下伏笔。

九.课题研究的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时间仓促坚持不懈(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不断观察,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状况。首先,在阅读过程中,当遇到生单词或新句式时,有些学生会产生畏惧感,思路混乱。其次,仍有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除了必做的阅读练习,几乎从不主动阅读英语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不容易进行深层理解。2.老师方面:从立项到结题,短暂的七个月远不够用来进行深入与反复的研究,研究时间上显得仓促不足,因为课题研究从来都是一个繁复冗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读这些研究材料,凭空有了苍白肤浅感,不管能否结题,我们都会沿着这条道走下去,让英语阅读教学丰富精彩。

(二)今后的设想:

一是不断学习、汲取精湛的理念,努力使英语阅读课堂充满乐趣、有效甚至高效。

二是不断充实、继续研究反思,努力在科研方面多看多读、多思多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我们会不断地进行研究,去实践,去反思,来成长!

7.初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篇七

(一)研究背景,社会背景

在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培养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合格的劳动者,是事关国家前途的大事。传统的学科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

(二)研究目的

将德育自觉地贯穿在学科教育中。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让学科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将教书与育人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具体希望达到的目标有:

1. 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观,职业教育的人才观,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2.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才,提高本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 将以往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研究系统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三)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启动时间为2014年4月。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学习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研究成果总结阶段。结题时间为2016年5月。

1. 学习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校动员和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及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方案、学校各年级德育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组织有关辅导讲座。

本阶段除上述讲座外,还将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学习资料,由各位课题组成员自学完成。

2. 研究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由各子课题小组实施课题研究,校课题组监控指导。拟完成如下任务(见下表)。

3. 研究成果总结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研究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学校课题组评定,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是古今中外共同认同的。我国古代就提出“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不仅承载着学生智育的培养,更肩负着学生德育的养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专业知识与德育渗透的自然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学科中心,实现学科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不同的德育渗透点,采用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深入、扎实的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德育发展的,易于操作、简便易行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1. 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2. 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3. 建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为指导,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实验。

2. 实效性原则。

改变原有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 全新性原则。根据时代的要求,赋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的内容与内涵。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辅助使用案例分析、观察、经验总结、调查、比较等方法。研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不同的德育渗透点,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训练,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激励、识别、排除、调节等方法。

四、课题研究成果

自该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言行规范了,教师的师德水准提高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确立教书先育人的思想。促进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艺术的升华,真正使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既教育了学生又教育了教师的“双向育人”功能。真正把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并使各科教学形成一定的德育合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巧用素材原则。就各学科教材而言,其中蕴含着许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这些素材有的是显性的,我们只需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就可展现出德育教育内容;有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学科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科结构、深刻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深挖德育因素并巧妙地在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内容我们都应努力达到德育渗透技巧中提出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2.自然渗透原则。就是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即在具体落实知、情、意、行的过程中不要硬灌输,给人强加的感觉;而应巧引导,给人以美的享受。并符合教师课堂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规律,符合学生认识提高的规律,符合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规律。努力实现德育渗透过程所提出的境界。

3.突出情感体验原则。一些学科教学中有许多丰富的饱含作者情感的课文,其情感性,其人文性,确实能使学生达到移情导行的目的。但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仅让学生读读、练练、做做、说说就能实现的。学科教师应全力营造一种情境,要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善美、反思对与错,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言行的德育渗透的目的。

4.结合学生实际原则。生活中学生是有差异的,年龄的差异、学习的差异、行为的差异、家庭环境的差异……所有这些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但也给教师的提高带来了机会,给我们创新提供了素材。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体现德育渗透的意义和实现德育渗透的最高境界。

摘要:学校背景下的“机电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研究”是在传统的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和改革。过去,有些老师已经在教学中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教师认为,人文学科更便于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机电专业教学,德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梁艳蓉.浅析机电专业课的德育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4).

[2]曹明,吴恒仲.高校学科德育渗透应注重五个“融入”[J].教育探索,2012(11).

[3]富伟丽.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

8.初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篇八

一、课题研究背景

留守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产生了许多教育盲区。我们通过收集整理案例,加以分析总结,探索了一套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立题论证,通过调研形成教学设计基本方案。第二阶段: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承担人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收集实验工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撰写实验论文。第三阶段:进行课题总结,召开课题总结会,报告研究成果,申请课题验收,结题。

(二)研究方法

调查报告,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了解新的教研动向。阅读成功案例,寻找名师指点,召开家长会,总结家校合作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师花在管纪律的时间少了,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一)调查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一学生80%来自农村,20%是青云镇本地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如下原因:

1.家长观念不正确。家长在外打工,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没什么文化照样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所以在教育子女时总认为读书也没什么出息,大学生也是打工,还不如少读点书,早点挣钱,小学毕业的也照样做老板。他们的子女从小灌输这样的思想自然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上无所谓,没有目标当然考不出好成绩。

2.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我校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监管仅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只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根本想不到学习成绩如何,在校表现情况如何。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老师的责任,使个别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小野马”。

3.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有误区。误区一是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不是我孩子问题;误区二是只要孩子说读书就读,不读就带出去打工;误区三是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学好,不会读书做别的可能也行,不会读书没关系,会挣钱就行;误区四是只要不出现比较大的事故,一般不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课题组通过对初一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我们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1.建立学生档案

首先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比如: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地点、外出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生活状况、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是否为住校生等等。

其次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帮”“教”“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与客观依据,还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经验进行积累与提炼,批评与反思,同时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开辟全新的渠道。

2.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习惯好的给予表扬与肯定,树立榜样。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⑵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降低问题难度。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小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⑶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如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励,答错了有小小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分小组比赛,增加课堂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⑷分段检测。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记录考试成绩,成绩有提高者给予表扬。成绩不理想者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并不定期与家长联系,使家长对学生的成绩予以重视。我校专门举办了初一学生家长会。告知家长既要关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我们采取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家长案例,教师与家长互动等。

⑸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纠正改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虽然首次实验探索,时间短,实验方法欠缺,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实验。但是,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要整合完善家校合作实施方案,处理好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中考升学率变化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党风廉政年终总结下一篇:四年级1班学生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