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2025-01-17

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精选15篇)

1.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一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探讨

2013-04-21 07:33:20|分类: 岩土工程|字号 订阅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现状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的高速发展,众多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和基础建设项目不断兴建,建筑工程的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如果继 续延续使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就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与施工的具体需要,这就势必会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科研与施工技术 人员不断的创新技术,研发新的课题,最终解决诸如此类的难题。

(1)地质形态:主要有地下岩土体存在空洞及其分布的形态、埋藏位置、不明地下物体和埋藏深度的基本信息的勘察确定。

(2)岩土参数:由于地下岩土体的特殊分布和特殊位置,对于一些难干取到原状岩土样,如残积土、颗粒土和风化岩等,而且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的岩土层等,其岩土设计参数将会难于确定。

(3)技术素质:由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公司及从业人员的水平参次不齐,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岩土工程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导致了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4)界面划分:对岩土工程的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基本判定,对不良的地质体的地质界面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等。

(5)综合能力:由于专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一些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综合能力。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此工作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岩 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优劣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项基础工作。影响到社会的多个层面,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用一些 科学、合理的勘察手段以保证工程勘察的准确性、提高勘察工作效率,给予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足够的重视。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勘察措施

2.1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措施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需要结合建筑物的基本功能

特点,分析其上部荷载 基础型式、结构类型,结合数据进行分析变形限制和埋置深度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有足够的岩土地质勘察深度,满足充分论证的基本需 要;有地质勘察范围要足够,必须要满足建筑物相互影响相关因素的基本需要;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周边建筑的岩土工程资料的查阅,能节省大量的投 入;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如何正确判读的问题主要存在与不能完全排除地质勘察报告数据出错或不够全面的可能。

2.2现场检验与监测措施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现场检验与监测一般需在高级勘察阶段开始实施,所以又被列为一种勘察的基本方法。现场检验的主要内容是 施工阶段对先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则主要内容是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 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所得的检验与监测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建筑工程岩土的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 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此项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间l内进行,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以及一些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应在建筑物竣工运 营期间继续进行,这项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

2.3地质勘察复勘措施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过程中,需要随时的进行监测或检验设计的预期效果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勘察就是在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基 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展的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或施工期间做一些论证性的岩土工程勘察,从岩土工的施工技术要求出发,对软土的勘察应从以下步骤展开和实 施。

(1)软土都有着不同的成因,针对不同类型的软土和地基复杂程度需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布置的原则,勘探点的间距最最大宜为3O~50m,最小可为20~30m。

(2)先期固结压力前后变形特性有很大不同,不同固结历史的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不同特征。所以在勘察过程中需要查明软土的固结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对软土的力学性质进行准确的评定,确定是欠固结、正常固结或超固结土。

(3)岩土工程的勘探手段基本采用以钻探取样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技术,标准贯人试验用于软土中的砂土层、硬粘性土等,静力触探是软土地区十分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勘察周期,大大减少钻探取样和土工试验的工作量。

(4)对土层均匀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定,厚度、土性等水平向与垂直向的变化规律进行探明 对软土的排水固结条件,沉降速率、强度增长等起关键作用的薄层理与夹砂层特征进行分析。

(5)对岩土工程勘探点的深度,不能简单地按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确定,需要提出根据地质条件、建筑物特点、可能的基础类型来确定,预计到可能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案的要求。(6)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的测定。主要技术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间接经验推算,原型观测反分析等。(7)如果该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过程中有经验可循,可以使用快速固结试验的方法,增加

对变形参数:先期固结压力、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回弹指数的测定分析。

(8)属统一施工地区的建筑经验是最为重要的工程实践参考资料,是软土地基的评价、设计和施工安全可靠性的有力保证。查明软土地区微地貌特征形态与不 同性质的软土层分布有内在联系,并分析施工活动引起的软土应力状态、强度、压缩性的变化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参考经验十分重要。

2.4新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加强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静载荷试验等操作,这样也能 使得数据更准确、操作更方便。通过采用室内、外测试的新技术,结合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和资料,然后经过认真分析、对比,建立它 们之间的经验关系,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以此来保证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结语

城市民用建筑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有其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顺利而高效完成勘察工作,首先要深入的了解该 建筑工程岩土的基本特征特点,对工程设计、施工的依据,其质量的优劣的判断认真的采用建筑基础勘察技术与新型勘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建设的质量 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起着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勘察技术的不断进步。

发表论文网为你提供优质的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2.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二

岩土工程勘察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 以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实现目的关键是要运用地质原理等, 应用科学有效的勘察手法, 利用先进的仪器及勘察设备, 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建筑项目工程的场地进行综合考察、分析、探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建设对所在地以及周围自然地质环境可能形成的危害或影响, 并对勘察的结果和相关技术参数等进行评价和设计。以便对工程的基础设计工作, 以及为施工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材料和技术指导。

1 野外勘探中存在的问题

1.1 影响勘探深度及勘探间距主要原因

(1) 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

如: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 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 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 做到有的放矢。

(2) 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

如:一般5~6层砖混结构住宅, 勘探孔深15m可基本满足要求, 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单柱荷载大, 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 则勘探孔深度15m可能不够。

(3) 地基复杂程度不同, 勘探点间距不同。

在勘探时遇复杂地基情况, 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 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 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埋下工程隐患。

1.2 野外地层划分

正确的划分野外地层是室内资料整理的关键因素, 对较大型的工程由于施工多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 技术人员较多, 各勘探班组往往各行其是, 最后资料汇总后难以统一, 给室内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问题应将所有技术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到二个钻孔, 统一编录形式, 并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勘探

质量。

1.3 取样和原位测试

在采取Ⅰ、Ⅱ级原状土试样时不按JGJ89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操作, 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腊, 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 导致土样严重失水, 致使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 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入速率, 造成试验数据失准。

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状土样少于6件, 原位测试数据少于6个, 力学性质指标不满足统计要求。

1.4 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测量不规范, 测点过少, 剖面图没水位线。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应同时观测地下水位, 量测时间须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24h后;第二, 地下水位观测应考虑周围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影响, 若量测时间正好处于附近抽水井抽水下降漏斗时, 所量测到的地下水位肯定偏深;第三, 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座标、标高回测相结合。我们知道勘探孔口周围地面实际不是一个水平面, 水位量测参照孔口位置不同, 水位埋深也不一样, 因此而产生的误差几厘米是难以避免的, 这根本无法满足按规范要求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为±2cm的要求, 也更无法测定地下水的正确流向。解决方法是孔口座标、标高回测同时以标高回测时的孔口位置为准向下量测地下水位深度。

2 室内土工试验工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室内测试

通常室内测试的问题主要是岩土样送达试验室后未及时开样测试, 或不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例如对要求饱和的土试样, 未按规范要求达到饱和时间进行测试;固结试验的压力值达不到上覆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要求, 很多测试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平行测试, 提供的岩土报告可靠性差, 出现很多与现场矛盾的数据;对于高烈度地区在规定的抗震判断深度范围内的粉土未做粉粘性含量测试。导致高粘性含量的粉土也判定为可液化土, 造成投资浪费等现象。因此, 室内试验时应及时送达的土样进行开样测试, 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2.2 内业资料整理

对于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当前该环节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以下方面:

(1) 对设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和分析中, 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 一律参与统计分析, 导致分析误差过大, 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 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 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 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 (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 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 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成果。勘察人员在录入试验数据的过程中既浪费时间, 又容易出错。在勘察报告的编写过程中, 试验数据及编录表的录入约占10%~15%的时间, 因此实现试验数据电子版本的通用及野外编录工作的电脑录入, 可以大大提高勘察报告的编写速度。

2.3 设计、勘察人员的互动

在工程建设中, 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勘察报告中在基础处理形式及施工方案方面的建议。勘察和设计往往隶属不同的部门, 勘察部门在勘察报告提交之后, 就万事大吉;设计部门收到勘察报告时, 只看剖面图、柱状图和岩土参数, 对地基处理建议等重视不够。此外, 勘察人员由于工作的局限性, 偏重于查明岩土情况, 勘察报告中的建议往往比较空泛, 久而久之, 设计人员对勘察建议重视程度降低。这种现象对于具体工程是不利的, 也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作为勘察部门, 勘察前应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 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部门。在进行勘察前, 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弄清楚建筑物工程特性, 这样勘察工作就能做到目标明确, 为设计部门提供确实有效的勘察资料。

3 对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建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岩土工程的逐步改革与深化,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式。因此, 无论是勘察工作的领导者还是勘察人员, 都应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 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于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适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 以确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有效进行。改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加强勘察市场规范、监督和管理

(1) 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 防止盲目、无用的勘察。

(2) 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 防止勘察造假的产生。

(3) 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 严格审查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 重点把关基础选型论证, 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 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结论不注重相关重要建议的提出。

(4) 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防止恶性竞争的发生。

3.2 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实施

注册岩土工程师要想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 就得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 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加强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 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3 加强地区性工程地质研究, 制定地方性勘察规范

目前所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质环境条件各种各样, 同一名称的地基土, 在不同的成因环境下其物理力学性质, 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比如地基土的承载力, 有的地区高, 有的地区低, 建议的指标可运用于大多数地区, 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 加强地区性研究, 制定相适应的地方性规范很有必要。

4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 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 掌握最新的技术, 提高我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 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 不断总结提高, 精心勘察、精心分析, 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 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 同时结合地区经验, 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及建议。本文现就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探,勘察

参考文献

[1]顾宝和, 高大钊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009年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北京

3.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非常复杂,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比如工程地质的调查和测绘、现场检验、采取土试样等,这些环节都非常重要,必须引起重视,并且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遇到问题是非常常见的,这就要求相关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一方面降低了项目施工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随着建筑工程要求的提高,岩土工程勘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它有影响,所以对这项复杂的工作要全面的认识和分析,讓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有效完成。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1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相分离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在社会中科技的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当然岩土工程勘察也不例外,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但是由于实际的勘察与设计工作是相互分离的,导致勘察工作效率的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岩土工程勘察人员没有参与到设计中,导致勘察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不能及时的运用到设计中,造成了勘察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勘察与设计的工作中没有利用好电子文档,在资料的传递和交流中运用传统的形式,容易出现失误,降低工作的效率[1]。

1.2技术素质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求勘察人员拥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在工作中把这些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学会拓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勘察人员的技术素质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样化的,最主要的是由于国家对这个专业的投入太少,导致专业变成冷门,相关人员在技术的交流上遇到限制,对勘察专业的发展状况不清楚,最终失去对岩土勘察专业的兴趣,限制相关技术素质的发展。

1.3勘察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详细的资料

岩土勘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勘察工作开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勘察工作的有效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没有进行勘察前的准备,原因是为了节约成本,导致岩土勘察工作缺乏详细的资料,影响整个工作的发展。只有对勘察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完善,并且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

1.4勘察系统的综合能力差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涉及的信息非常广泛,包括了地形、地质、环境以及气候等等,这些信息都是不确定的,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在实际的岩土勘察工作中,勘察系统的综合能力差,导致各类信息不能全面的采集和分析,让项目的设计阶段出现问题;另外勘察系统的综合能力差还会导致设计方案太过主观,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导致研究成果与实际的应用出现严重的偏差,影响着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

二、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实现勘察与设计的有机结合

现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勘察与设计的分离,所以改变传统的勘察与设计方法是必要的。在岩土的勘察工作中,首先要结合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工作,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实现勘察信息的互通;另外运用计算机实现资料传递的智能化,避免因为纸质传递出现的人为失误和人工浪费,保证勘察信息和资料传递的准确和快速。

2.2加强规范,有效运用工程监理

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有效性,加强规范,有效运用工程监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单位对勘察工作的盲目进行。工程的监理应该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勘察活动,监督勘察工作的不规范现象,同时还应该做好对勘察报告的审核和检查,让勘察报告的各项数据和指标都更加准确,实现岩土勘察报告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岩土勘察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及机构的共同管理与规范,实现岩土工程勘察的高质量[2]。

2.3选择科学合理的勘察手段与方法

岩土工程的勘察方法非常多,但是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很多企业为了降低勘察的成本,会采用静探孔勘察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软土质的区域,能够很好的对地质进行分析;但是对于山地冲积地形,静探勘察手段就不适用了,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区域地质基础底层的情况。所以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选用探测手段,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4运用高科技,提高勘察的技术水平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科技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勘察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传统的勘察设备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勘察企业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让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现电子化,实现对勘察工作的系统化管理。比如研制新的探测设备,实现勘察工作的低成本和高质量。

结语:总的来说,在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类建筑工程的发展也促进了勘察专业的发展,但是同时勘察专业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所以针对岩土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小平,谢新斌,周显.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与策略[J].西部探矿工程.2013年02期

[2]曾添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5年24期

4.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步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尤其是在我国的电力行业,国家以政策和科技的扶持,使我国的电力行业不断发展。在电力方面,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正因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因此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应科技的发展。将科技合理的应用到我国电力行业之中,能够使我国电力的发展与时代发展轨道相接,某种程度上也使得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证,能够使电力行业规模化大规模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相关管理方法中,一旦相应的管理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电力发展的需要,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本文就针对我国当前电力工程管理的措施与流程进行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管理;强化措施;流程改进

引言

要想确保我国电力行业步入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就必须要搞好电力企业的运营状况,尤其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促进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企?I的运营成本问题,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到最小,将质量以及效果发挥到最优,不断满足我国当前用户的需求。但是我国当前在电力企业工程改进方面,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要强化措施,进一步的解决,从电力工程管理问题下手。

一、电力工程管理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资金并不充足

资金问题是电力工程管理在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当我们在制定相应的电力工程管理目标和措施时,必须要准确的测算资金。让整个电力工程建设成本降低到最低,而且在不能够影响经济效益和质量问题的前提下,达到这一目标。但是我国当前的电力工程管理状况,又大大忽略了资金问题这一点。在相关的工程项目运行的造价控制中,没有准确的进行资金预测,电力企业的忽视导致了一系列相关工程造价的问题。在电力工程管理中,我们必须要将电力工程的建造方,电力工程的投资方,以及电力工程的竣工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管理措施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电力工程在建设管理中相关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中,我们都是分阶段完成各个阶段的目标,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电力工程在建设管理中就会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问题。要想避开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必须要实现技术人员以及措施的双结合。对于一些工程的操作技术人员来说,要求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应的措施去进行操作,或者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等都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出现。只在电力工程的建设管理中,我们要必须加强相关的安全问题,使管理的安全得到保障。

(三)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缺少合理的工程进度管理

为了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能够顺利的完成,我们不但要保证工程的质量问题,同时还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程进度。工程进度与一个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我国的电力企业并没有针对工程制度管理进行相关的规定,因此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工程进度的紊乱,我国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进度不能够有序的展开。在电力企业的工程进度管理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工作人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操作等,同时还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工程进度。

二、电力工程管理中有关强化管理措施的改善

(一)在电力工程建设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管理流程

在电力工程实施之前,我们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管理流程,对相应的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审核。对于投标施工单位的投资单位,技术能力,资金能力以及施工单位的资质,行业信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审核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当有某种特别的需要时,我们还可以对于施工单位进行实地审查,一切的工作准备都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质量问题。但是首先最主要的就是先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管理流程。在完成电力工程招标的工作后,我们必须要将招标的相关情况以及招标的结果整理出来,上交给上级,再与相应的电力工程图纸相结合。

(二)在工程建设施工时,我们必须要保证相应的安全问题

当电力施工进入到某一阶段的时候,还会出现相关的一些电力安全隐患,而众多的电力行业企业部门,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电力工程在建设时出现了不少的安全问题。因此针对发生过此安全隐患问题的先例,我们必须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在施工时,高度重视现场智慧工作,监管工作以及调度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安全的进行操作,进一步的保证施工建设的安全性。

(三)进一步加强在电力工程中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由于相关的电力工程产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过低的降低相关经济成本,一些电力工程在建设时并没有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使得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相关施工过程缺少系统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因为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因此我们在下一步的电力建设工程中,必须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而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整个电力施工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它的重视程度。

三、结束语

我国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电力行业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我国电力行业在相应的工程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相关工程措施以及流程问题,确保我国电力行业能够社会经济的发展潮流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荣科.浅谈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电源技术应用,2013(07):102-103

[2]邓春,张先琪,刘?h.海南港口物流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8):124-130

[3]宗宇.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7):112-114

5.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五

摘 要:本文详细说明了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复杂地形地质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策略进行了阐述,并深入分析了与岩土工程相关的地下钻探、岩土勘察的原位检测和室内试验等技术。为不断提高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实践效果,在论证上与研究上做出贡献。

关键词: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不仅有岩体坚硬、致密且稳定性好的地质条件,也有复杂多变的特殊地质条件。以黄土地区为例,黄土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使其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再加上黄土下部土质多含碎石之类,使得在该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难度比其他土质类型要大。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工作包括:搜集与整理工程所在地区的气温、冻土层深度、地温、降雨量等气候状况;分析工程所在地土质构成和下伏土层的分布区域、土层性质以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当地地下水类;细致研究当地植被生长状况等。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实际的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中,常常因为对勘探区地层、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等情况的了解不明确,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勘探点间距与深度

勘探点间距方面,依据规范要求,对于复杂的地基情况应加密勘探点,不能因时间、金钱等因素坚持采用原勘探方案,为以后工程埋下隐患。但是有的勘探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按照之前大纲执行;现场编录人员办事不细心、随机应变性差,造成相邻两勘探点之间地层相差过大甚至悬殊;还有,没有对勘探区的岩土特性进行充分了解,随便依据某一地基等级就进行勘探,而对采集的岩土在室内进行试样分析时,常发现湿陷性土、盐渍土等特殊性岩土,造成地基等级因此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勘探点间距不合理。

勘探深度方面,一般而言5至6层的砖混结构住宅,孔深15m即可满足勘探要求,如果存在软土层的情况,15m深度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相对的,在有碎石土地区一般的2至3层建筑物,如果也盲目依据15m深勘探,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

(2)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应依据规范严格进行,如不规范调零将出现数据采集不准的状况;特别是在地温和气温相差比较大的夏、冬季节,触探指标相差更加明显;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孔深与杆长的校正常不符合规定,在孔底有残留与缩径的情况下,标贯器没有落至测试位置的情况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标贯击数失真严重等。

1.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方面的问题

地震效应问题对于重要的建筑场地,应当进行地层剪切波速测试,然而部分勘察单位却常以“地区经验”进行场地类别与覆盖层厚度判定,给工程抗震造价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对于地基处理后场地类别、场地地基土类别、剪切波速是否发生变化等情况,也极少予以重视。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践

2.1 采用和创新先进的岩士工程勘察技术

依据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有效测量岩土层的评价指标与相关参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主要的勘察技术和方法大致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地质勘察取样、地质钻探、静探、波速测试和室内试验等。

(1)地质测绘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进行地质测绘,其主要目的为:细致地分析、调查所属地区地形,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貌特点、地质构造、地层与不良地质等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划分复杂地质条件的地貌单元、岩土的分布情况、岩土形成原因与年代、岩土的性质等,完成鉴定岩土层风化程度的工作等。

(2)岩层钻探

进行岩层钻探时可使用KY-250型钻机、100A-D型钻机等进行,钻探方法可采用全部采芯、泥浆护壁、回转钻进等方法。砂土层岩芯与粘性土岩芯采取率分别大于75%和90%,仔细观察与描述各个土层宏观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地层结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做好不同深度的底层采样工作之后再认真做好分析工作,详细记录各土层垂直与水平方向发生的变化,最终达到确定复杂地质条件岩土的工程勘察相关指标的目的。

(3)原位测试试验

使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探头完成静力触探试验的测试工作,并将采集的信息在电脑上进行分析、整理。使用标准落锤自由落体法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注意做好试验前的清孔工作,保持20次/min左右的锤击速率。原位测试试验也可以使用动力触探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完成风化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

(4)岩土工程勘察的室内试验

依据拟建场地环境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在室内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试验;借助于此方法,能够科学判定岩土相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岩土工程评价与分级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标准。物理性指标试验一般包括:测定土层物理性质、压缩试验、水质分析、颗粒分析等。

2.2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沉积地层,其土壤颗粒构成属于细砂、粉细砂一类,直径多数在1.6mm~2.2mm之间;尤其是一些地区表层的砂子含水量低、粉细砂多呈松散形状,因此不适于当作天然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1)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一:垫层法

作为进行浅层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垫层法(又称水坠法)广泛应用于黄土地区的松散粉细砂层。实施时,开挖基坑至设计处理深度,将样桩在基坑两侧设置好,铺设砂子,控制铺砂层厚度为0.25m;铺好之后,注水至与砂子面齐平的位置;在砂子中插入钢叉并摇匀。砂子如若已经沉实,则提出钢叉,并在相距0.1m位置,重新插入进行摇匀,重复上述过程。

(2)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二:强夯法

强夯法是加固软土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借助于速度快、成本低、施工简单等优点,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夯锤下落带来的巨大冲击波与能量撞击地基土,地基土层可以被快速、有效的夯实,沙土振动液化现象、土地湿陷性、地基压缩性等都得以有效降低,实现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双重目标。

(3)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三:振冲法

振冲法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振冲法,需要添加填充材料(砾石、砂子等);另一种是不需要填充材料就地振密的振密法。在黄土地区多使用振冲砾石桩的方法,对于中等或较粗的沙砾地基多使用振密法。借助于水冲与振动加固土壤的振冲法,其对地基加固的原理也比较简单,常用于振密松砂之类的地基。此技术通过振动器冲力带来的强力振动,将松散饱和砂层得到一定液化后借助振动而实现砂粒的重新排列之后减小其空隙度,同时加回填料,通过振动器振动力实现砂层的挤压、加密。

结论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无论哪种地基处理技术和手段,都需要处理之后细致检测地基处理质量。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员技能水平与专业知识,注重研究传统勘察技术之间的结合与新勘查技术的创新,严格执行相关的建设程序与制度,有效地进行勘察工程。达到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佳效果,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6.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六

本文归纳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 者:周亚明 吕才能 作者单位:周亚明(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宜兴,214200)

吕才能(江苏鑫源岩土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宜兴,214200)

7.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七

1 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概述

1.1 地质勘探

工程项目的地质勘探主要包括放个方法, 即钻探、地探、洞探和井探等。

首先, 钻探的方法目前主要包括震动、回旋、冲洗和冲击四种, 通常情况下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回旋方式。具体操作步骤是在需要勘探的地质面深入至3到5米, 测量的深度误差应控制在5公分的范围之内, 确保所采集的样品为完整的岩石或粘土, 其中淤泥的参杂度需要大于等于80%。此外, 应力层取样与原味测试距离需要保证在1至2s/m范围内[2]。各个主要部位原有的样本数据也需要大于等于6样。

其次, 地探方式属于一种原位的测试方法, 能够实现对地质岩土的波速、电阻率、弹性动态模量、良性循环、动剪切模量、土壤质量以及化学参数等指标的测量。

最后, 洞探和井探等方式主要适用于无法精确识别的地质当中, 在采用此方式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就是要确保勘探的深度需要始终位于地下水位的上方, 平洞的深度也需要严格以工程的标准要求进行准确的测定[3]。

1.2 工程地质测绘

此环节是进行岩土矿产工程研究的基础工作, 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工程早期开展, 主要用于工程领域地质的理论分析中, 描述地质现象并分析地质的质量, 据此来分析地下的具体情况, 作为接下来工作开展的理论指导。

1.3 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的开展, 需要根据不同地质的岩土矿产性质进行适合的地质勘探方式。勘探的间接方法主要是物探, 其优势在于效率高、成本低, 可用于探测光与钻井, 对难以通过测绘推断的地质勘探当中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很多时候其能够直接替代测绘工作[4]。然而其也具有着相应的局限性, 在每次进行地质勘探时都需要对相关各种影响地质的因素进行严格检验。因此以钻井为主的直接勘探方式也成为了地质勘探的主要选择。

1.4 测试与试验

该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此途径来得出地质勘探所需要的相关参数, 据此得出地质土壤的特性与岩石矿产的结构特点。

1.5 现场监测

此过程就是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达标进而满足工程的安全需要。检查项目主要覆盖了勘探结果与对施工监理质量的控制等等。

2 我国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现状

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是保证工程建筑质量的必要前提, 然而我国当前的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现状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差异化明显

岩土矿产工程勘察具有着较强的技术性, 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 而目前我国该领域的人员有大部分都不是科班出身, 其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等均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而技术的更新频率又十分迅速, 很多技术人员的水平实难与时俱进。

2.2 硬件设备的落后

虽然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推动下, 工程施工技术已经开始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但是用于岩土矿产工程勘察的硬件设备的落后性仍然毋庸置疑, 设备的相对落后也就使得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的进步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数据的精准性也就存在着不良的影响。

2.3 岩土矿产工程勘察监管乏力

在所有工程建筑中, 工程监理的重要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 施工监理工作的到位, 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而我国岩土矿产工程勘察的现状却是缺乏该技术领域的独立体系, 工程监理的工作重心也往往过多地倾向于建筑实践而通常忽略掉岩土矿产工程勘察环节的监理[5]。

3 我国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几大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结合自身经验认为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 加强对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所有技术的发展, 都需要依靠人才的推动, 同时, 技术的实践也需要相关人员技术水平的跟进。因此, 要想推动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走向现代化, 必要前提就是要先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对此, 除了需要扩大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大量引进人才的同时, 还需要对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开展大力的培训, 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来保证培训的有效性。虽然目前从事岩土矿产工程勘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老员工, 具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但其知识结构却往往都不成体系, 缺乏系统性, 因此也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来改善。

(2) 推动硬件设备的数字化发展。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使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普及, 数字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诸多行业领域当中。并且当前国际标准的大型工程进度都是应用数字化管理所实现的, 受此影响, 我国已有一部分岩体勘探部门开始重视智能化技术的引进。因此, 各部门应当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 推动岩体勘探硬件设备的数字化发展。

(3) 通过制度的完善确保岩土矿产工程勘察监管的有效性。制度是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 岩土勘察工作本身具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 因此该工作的开展需要以盲目作为大忌。而前文提到, 我国当前因为监理工作的缺失而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要想保证岩土工程体制的顺利推广, 势必需要构建起一套相对完整的监理体系, 并且应当保证其独立于施工过程之外。唯有如此, 才能有效避免由监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岩体勘探相关数据的失真等问题, 进行为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性保障。

4 结论

综上, 岩土矿产工程勘察质量对于工程质量起到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精准的勘察报告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后续工程进展的顺利。尽管我国的岩土矿产工程勘察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但只要对此予以明确的认识并能够正视进而加以整改, 我国岩土矿产工程勘察事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就指日可待。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不断推动作用下,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呈现日新月异之势, 各个行业领域都借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 也为各个工程项目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也就因此而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高要求。在此背景下, 岩土矿产工程勘察的任务开始越发艰巨, 保证岩土矿产工程勘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要素, 其质量唯有不断提升才是根本性保障。然而以当前的现状来看, 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若不将这些问题全面整改, 则将为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 浅谈我国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旨在起到抛砖引玉之功引起更多更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岩土矿产工程,勘察技术,技术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海燕.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业家, 2014 (05) :150.

[2]冯兴法.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 2014 (08) :147.

[3]贾定国.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传播, 2014 (15) :159+149.

[4]卢俊文, 吴硕文.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与创新, 2015 (03) :89-90.

8.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八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措施

1、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对于项目开工与建设的意义都极为重大。岩土工程勘察是在建筑物施工之前对其进行结构设计与确定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施工安全。我们可以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及时的解决与岩土介质相关的工程难题。

2、岩土工程勘察的必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所获得数据给建筑施工的参数设定和设计可靠度提供重要依据,其在建筑质量与建筑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严重问题,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一方面可能导致基础设计过于保守从而增加施工成本,降低工程本身的施工效益;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基础设计安全度,给施工带来很多潜在威胁,威胁到施工安全。因此,岩土工程勘察的范畴和对象都应该具有科学性,应该依赖现场条件和结构的重要性作标准。

但是,在实际的勘查工作中勘察费用常常会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制约,因此而导致勘察数据不足或者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大大降低。岩土工程勘查中应该做到尽可能的获得基础设计所需的现场资料和数据,且这些数据应该具有良好的代表性【1】。但是,勘探数据不足或代表性不够却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勘查结果中常常会夹杂着大量的主观数据,给工程施工提供的信息不具有可参考性。

3、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存在的问题

3.1勘查工作的安排不够科学并且准备工作不足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受到时间等不可控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这项工作常常会涉及到方案的变更等问题。这些临时改变的因素给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难题,常常会出现管理疏漏的现象,这就大大增加了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参考性和可控性。另外,岩土工程勘察记录人员的素质也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料的记录和采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为了加快进度和缩短工期,对编录人员的管理不够严格,对编录资料的检查也不够严格,因此常常会出现资料质量降低,可参考性降低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资料描述不能真实地反映勘察的客观现状的问题出现。

岩土勘察工作是采取樣本以点带面的工作,对样本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要求【2】。但是,很多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做到样本充足和代表性强,对勘查结果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使结果偏离实际。

3.2相关人员专业性差,勘查结果可信度低

岩土工程勘察不但需要在室外进行数据采集,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室内检查和检验【3】。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实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手段也是对勘察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人员的专业水准以及技术手段都没有达到实验室检查的规定与要求,这便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产生很强的负面影响。

3.3技术手段落后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们在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虽然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相关软件的应用并没有出现较大进步,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还需要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具有针对性。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软件使用情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功能比较单一、系统化程度较低、适用范围不够广泛、没有实现工程勘察与设计之间的良好沟通等问题【4】,没有实现信息数据综合处理的高效与科学。

4、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措施

4.1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科技含量

要不断增加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科技含量,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来提高勘察的质量,提高勘查信息和数据的可信度。因此,相关人员不但要及时巩固理论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原理和技术【5】,还应该及时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仪器和设备。高科技设备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勘察信息的质量和水平。总之,我们应该加大投入,争取早日实现勘察设备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勘查质量。

4.2提高相关人员的素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勘察人员是岩土工程勘查中的重要因素,其专业素养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勘查结果是否准确可靠,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相关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关系到整个岩土工程勘察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充分保证相关人员继续学习和参加培训的权利,不断加强勘察人员专业技能,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勘察工作技术水平,加快勘察工作效率的保证。

4.3做到勘查与设计整体性和统一性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是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有机整体,不能够被割裂开来,我们应该注意加强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使其整体性和统一性得到体现。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之间的整体性缺乏是我国岩土工程勘察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难题,我们应该对此具有清醒认识。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的结合是目前的工作重心。岩土工程的勘察要实现一体化,不但关系到整个行业能否将健康发展,还从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工程资源的浪费以及人力资源消耗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也是降低人为操作失误风险的必由之路。总之,解决好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整体性问题可以从根大程度上提高勘察的效率。

岩土工程一体化设计应该采用更加先进的方式和技术,有必要采用数字化设计流程,也有必要掌握相关的地理、地质原理和技术。从理论基础上推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数字化进程【5】。

5、结语

9.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九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礼堂

该工程位于西堤回龙路。由市设计院承担勘察,于1955 年3 月进场施工,采用手摇水冲钻钻进,孔深一般为12 米,最深14.1 米。完成钻孔15 个,总进尺183.7 米,揭露的为第四纪淤泥及中细砂层。

地基采用木桩基础。

广州市工人文化宫文化大楼

该楼四层,位于文明路。市设计院于1963 年1 月进场勘察,采用手摇水冲钻,完成钻孔10 个,总进尺73.6 米。第四纪由杂填土、淤泥、亚砂土和残积层亚粘土组成,残积亚粘土呈可塑至坚硬状,埋深4 ~ 5 米。

基础建议采用桩基。

广州白云宾馆(32 层)

1972 年7月至1973 年7 月,由城建委勘测处进行勘察,总面积33000平方米。

经初勘和详勘二个阶段,初勘完成机钻孔24 个,总进尺782.43 米;详勘完成钻孔88 个,总进尺2896.4 米。控制孔及技术孔采用机钻,钻至三级微风化基岩5 ~ 10 米。鉴别孔采用手摇水冲钻,钻至岩面终孔。

据勘察, 场区大部分基岩埋深10 多米,到微风化岩后变化不大,基本无类强风化软层, 只局部类强风化层; 基岩上部为砂岩、砾岩全风化产物,透水性较强,易松散成砂砾土状, 挖基础时容易塌层,在基础施工时必须采取防塌措施。

基础不宜打预制桩,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尖入微风化3 ~ 5 级基岩0.5 米作为该基础主楼持力层。

白天鹅宾馆(30 层)

1979 年3 ~ 7 月,市规划局勘测大队在沙面白鹅潭水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主区范围:长100 米,宽50 米。

采用机钻,技术孔钻至三级以上完整岩10 米;控制孔钻至三级岩层终孔;鉴别孔采用水冲钻钻进,至岩面终孔。由于在水上作业,施工难度较大,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施工作业与质量:(1)、用两艘30 ~ 40 吨船作为勘察船,船身用六副锚及铰车固定;

(2)、设固定水尺, 解决潮水涨落量尺的困难,并用测线垂球测量水深。

共钻孔172 个,总进尺4043.15 米。据勘察,基岩为砂岩夹薄层砾岩及砂砾岩互层,埋深及风化程度不一,在主楼未发现有较大的不良地质现象,但离主楼以西100 米处,大部分岩芯破碎,采取率很低。

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尖入3 ~ 4 级完整岩1 ~ 2 米。

工程施工阶段,于1980 年5 月进行了桩1、桩2 的单桩垂直静载荷试验, 最大载荷900 吨,桩1 总沉降量为7.13 厘米, 桩2 总沉降量为8.12 厘米,从试验结果看,桩的质量良好。

中国大酒店( 19 层)

场区位于广州市象岗山北段。工程分初勘及详勘两个阶段进行,由市设计院承担。

于1980 年6 月初勘,全部钻孔钻至3 级岩层下5 米,完成钻孔12 个,总进尺421.74 米;1981年1 月详勘,要求钻至±0.00 标高下2 级岩2 米,完成钻孔66 个,总进尺1638.5 米。

据勘察,虽场区岩层埋深及风化程度不一,但岩层之上均为坚硬土层,部分地表为岩层,仅西北段坚硬土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较差,建议地基除西北段局部可采用灌注桩外,其余均采用天然扩大基础。

天河体育中心

天河体育中心是为迎接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举行而建, 面积0.8 ×0.6平方公里,分初勘和详勘两个阶段进行勘察。

1984 年4 月市规划局勘测大队进行初勘,按方格网布孔,孔距100 .鉴别孔采用水冲钻钻进,钻至坚硬2 米或遇岩终孔;控制孔及技术孔采用机钻,技术孔取岩土试样,遇岩终孔,并至用静力触探。完成钻孔63 个,总进尺898.50 米,土试样82 个,岩试样13 组, 水试样5 个。

根据初勘确定的体育场、体育馆及游泳馆位置,由市设计院在1984 年5 月至6 月进行详勘,采用sh-30 型钻机全部钻孔钻入残积坚硬土层3 米。完成钻孔106 个,总进尺1497.6 米。

10.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十

企业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有很多环节和步骤完成。每个环节和步骤对生产起着不同的作用。物资供应是每个企业再生产的前提,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资进货的质量、及时性、准确性等直接影响着生产的质量、及时性、准确性等。物资周转率的快慢、储备资金占用多少等直接影响着流动资金快慢、占用的多少。物资进货的价格高低,采购成本的高低、储存成本的高低等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

企业生产成本又包括:应付职工薪酬、材料费、水电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支出等。在铁路等工程项目建设中,物资设备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较大,物资采购成本约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5%,能否控制好物资采购成本,将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盈亏。节省每一分钱、增加每一分盈利是企业经营的成本观,物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及时、齐备、经济地进行物资供应和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简单而言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组织货源、验收入库、保管保养、材料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材料核批发放、跟踪检查、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将以上物资管理中的每项工作作为“节点”,从严控每个重要“节点”入手,对整个物资管理流程重新进行系统规划,通过对重要“节点”的管控,对各项工作的分析、检查以及及时考核,实现物资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各个企业的企业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但问题仍然存在。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行业具有点多、面广、生产周期长、队伍复杂等特点,加之施工企业对施工物资通常进行分散管理、就近采购、统一供应,造成其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施工物资的费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缓慢。因此,在各个公司原有物资管理制度及工作基础上,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构建现代化的施工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工程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架构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管理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这种分散零乱的管理机制转变为三级管理机制,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资管理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统一对上,分级负责;通用集中,专用到场的物资管理办法。

二、采用ABC分类法,做好物资管理定额工作

不同的施工物资品种在施工企业中的消耗数量差别很大。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物资类别意义重大。在一个企业,生产用的物资常常有上百种、上千种甚至上万种,在制定物资消耗定额时,要先重点、后一般,逐项研究,怎样抓住重点是关键。因此,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的ABC管理法(也叫ABC分析法、重点管理法),将物资类别分为A、B、C三个管理类别。即在社会经济现象中,都存在一个“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巴雷特规律)。这一思想就是将管理资源集中于重要的“少数”而不是不重要的“多数”。在采购决策时,必须考虑不同物料的资金占用量大小。物料的年资金占用量就是指将每个品种库存物料的需求量与该物料单位成本的乘积。A类物料是资金占用量最高的库存,这些品种只占库存总数的15%,但资金占用却占到总数的70%-80%;B类物料是资金占用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资金占用占总数的15%—25%; C类物料是资金占用量最低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库存总数的55%,资金占用占总数的5%。对于A类物资严格控制储备量,降低资金占用量,一般采用经济批量、JIT(准时化采购)采购的储备方式,按下限进行储备, 实施动态盘点,并要认真查看月份库存结构;B类物资实行一般控制、定点订货、定期检查;C类物资占用资金少、品种繁多,可以采取简便的管理办法,根据需要,加大进货量,减少订货次数,延长订货间隔期,使施工物资管理人员集中精力,加强对A、B类施工物资的管理。用这种方法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每个类别里再找出重点物资,进行严格的消耗定额的制定,从而提高物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步伐的加快,物流市场发展迅速,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是现代企业必然要选择的道路,组建物流企业联盟的重要性十分明显。战略联盟可以有效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并实现未来发展。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并与之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施工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通。供应商的选择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供应商是施工企业传统采购过程的核心工作。现代施工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宜频繁变换供应商,可以建立全国范围的供应商资格认定系统,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保证这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四、运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划分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在施工企业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既可利用计算机取代人工进行繁琐事务的处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为施工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方面的依据并最终形成最佳决策方案,使施工物资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五、加强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物资管理工作

由于采用直达的方式省去了中间大部分库存转站工作,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物资管理工作主要分为物资的采购管理和现场管理。首先,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物资管理工作既要保证项目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防止形成大批材料积压,努力做到不待料、不断料、不囤料。其次,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物资管理工作要保证物资的合理存放,科学管理。根据材料的自然属性,在安全可靠的原则下,合理分类存放,科学管理,保证施工方便和道路畅通,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再次,要加强对物资的维护与保养。应根据不同物资的自然属性和管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库存物资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其不降低使用价值。

六、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

从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入手实行以百分制考核为内容的工作目标化管理。做到职责明确,量化到人,实行绩效考评和工效挂钩的考核机制。通过考评和考核机制,全面了解职工完成工作的情况,发现不足和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将评价结果与工资挂钩。提高了职工的风险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职责明确,各尽其责,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弊病。

11.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十一

[關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勘察;安全技术措施

1、概述

项目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2011-2015年建设方案中,十三号线(东西快线)一期:由鱼珠至新塘段,线路长28.3公里。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加强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十三号线(东西快线)二期:由鱼珠至凰岗段,全长31.5公里。主要功能为与首期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接。我院于2008年11月中标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A标段工程勘察项目。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线路呈东西向,西起白云区槎头,经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最后到达增城市新塘镇象颈岭,线路全长56.2km。十三号线分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为鱼珠站至象颈岭段,线路全长28.8km。共设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座,平均站间距3.58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A标段是指鱼珠站(不含鱼珠站)至南岗(不含南岗站)站,共包括5个地铁站,5个区间及1段折返线(鱼珠站站后折返线)。全线拟为地下线。车站拟为地下站。

2、勘察地面环境条件和地质情况

2.1勘察地面环境条件

本段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起于鱼珠,出鱼珠站后下穿鱼珠综合市场及黄埔大道东等南行转东,下穿狮子桥涌、厂区、农田及村落等,进入丰乐路站,该站地面大量分布有仓库;出站后不远转北东,后转东南,该段地面主要为农田及村落,行至夏园村时设夏园站;出夏园站后继续沿东南向沿着107国道东行并进入107国道(广深公路),该段地面有大量的汽车及正在施工的BRT工程,路面状况极为复杂,最后止于南岗村。

2.2地质情况

本段岩土分层按岩土大层分为:Qml第四系人工填土、耕植土层;Q4mc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层;Qel残积层及白垩系紫红色岩层及其各风化带岩层;震旦系混合花岗岩各风化带岩石。断裂及其破碎带本标段在区域上大体沿瘦狗岭断裂走向呈东西向展布,位于瘦狗岭断裂以南的构造区,主体构造呈东西向,由早古生代变质岩中的东西向片理、片麻理及其一系列不对称褶皱,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以及控制萝岗岩体入侵的东西向构造带组成。

2.3主要要求

(1)为不影响市内交通,交通路面只能占用一条车道,施工时间为早7:00至晚20:30。

(2)确保施工现场人员的自身安全。

(3)确保施工现场的交通畅通和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

(4)确保各类市政设施(各类管线和道路)正常运行。

(5)确保施工路线环境零污染。

3、危险源辨识

3.1安全事故隐患的分布

安全事故隐患的分布主要分为3个方面。

(1)勘察沿线上空架设的各类通讯光缆、高(低)压输变线路破坏造成的停电、触电、火灾事故;道路照明设施破坏造成的交通事故;道路交通标志破坏造成的交通违章事故等。

(2)施工因素造成的来往行人、施工人员人身伤害和车辆交通安全事故;各类施工设备造成的施工人员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施工时高空作业、高空坠物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施工人员穿梭于各施工点间的交通安全事故等。

(3)地下输、供电线路破坏引起的停电、触电、火灾事故;地下通讯光缆破坏造成的各类通讯故障事故;煤气管道破坏引起的煤气泄漏火灾、中毒事故;供、排水管道破裂造成的供水中断、道路淹没、汗水漫延等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事故。

3.2主要危险源

存在的主要危险源为:行人及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和车辆交通安全、机械伤害、高空坠落、高空坠物、触电、火灾、通讯故障、停电停水、道路淹没、污染环境、天然气泄漏中毒、交通通讯设施的损坏等。

4、安全组织管理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采取的主要安全管理办法如下:

(1)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成立了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主管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2名专职安全员,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体系。

(2)坚持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和每天开钻前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3)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和专职安全员施工期间的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4)严格贯彻落实《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和本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5)增加安全资金投入。一是为所有施工人员配置完备的安全防护用品,尤其是安全帽和交通反光背心必须确保每人一套;二是为所有施工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三是夜间施工现场全部按交通规范、规程要求给各施工机台配置了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用品,如锥形标、道路施工标志牌、警示灯等。

(6)认真做好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工作。

(7)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和主要危险源的辨识,建立了包括燃气、高(低)压供电线路受损时引起的触电、爆炸、火灾事故;供水管道破裂引起的供水中断、道路淹没事故;重要通讯光缆损坏引起的通讯中断事故等多项专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8)服从建设方主管部门和监理方的安全监督与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施工期间配备和正确佩带、使用统一的交通安全反光背心和安全帽、工作服等安全防护用品。

(2)在路面和道路两侧施工,勘探点两侧必须设置交通安全隔离墩或安全防护栏,距施工区两端安全距离不小于10m处放置交通安全警示(禁行)标志牌;夜间施工配置红色灯光安全标志,保证施工人员、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

(3)各类机械设备和电器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备、牢固和性能可靠,对缺损或性能不良的要及时更换。

(4)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在施工场地狭窄区域工作的施工机械,进出施工场区要慢行,树立“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思想。

(5)高空(塔上)作业人员必须带安全帽,系安全带,严禁向上、下抛扔工具等物品。

(6)开启各类窨井井盖前应清理好井盖周围的杂物,防止坠物砸伤井下作业人员及井下管线;井下作业不允许用明火照明;禁止作业人员敲打、脚踩、触摸井内任何一种管线;严禁井内上下抛扔工具。

(7)开挖坑洞施工,白天必须有醒目的防护围栏,夜晚要有红色灯光警示及防护围栏。

(8)施工场内用电线路、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9)钻孔孔位必须保持与空中架设的输变电线水平距离不小于5m,距通讯及其他线路水平距离不小于3m。

(10)各钻孔开钻前,必须采用RD400PXL-2/PDL-2管线探测仪进行详细的地下管线探测。在探测的基础上,各钻孔2.5-3.0m以前先用人工开挖,在确认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后再采用机械施工。机械施工中应密切观察钻进情况,严防毁坏由非开挖施工埋设的各类地下管线。

(11)钻探泥浆采用封闭循环方式,并及时打扫、清运。

(12)严格控制施工噪声,特别是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进出车辆禁止呜喇叭。

6、体会与建议

(1)野外勘探施工自2008年11月15日开工,至2008年12月22日完工,历时38天,共完成工程钻探孔416个、进尺15506.5m,水文地质钻探孔14个、进尺1260m,及其他全部设计工程内容及工作量,施工中未发生任何人身伤害、交通安全及其他设施、设备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

(2)培育了公司全员的安全生产文化,树立了牢固的“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全员安全生产思想理念。

(3)在大中城市中进行轨道交通线路的勘察施工,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人人思想上都能够紧绷安全弦,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认真、严格、细致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就能够有效的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4)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勘察施工中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探索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勘察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也是解决当前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市政道路改造和市政桥隧建设勘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主要办法。

参考文献

[1]鄢泰宁.岩土钻掘工程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罗云.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8.

[3]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A标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2009.

12.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问题,原因,改进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为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参数, 以保证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 而且外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进而影响到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文章针对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 重点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 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 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和地质数据信息。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并且查找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相关资料, 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岩土工程勘察前期准备不充分

岩土工程勘察的前期准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整个准备工作还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和时间, 以保证资料收集全面、建设项目结构设计合理。然而很多勘察企业为了能够节约成本开支和节省时间, 从而导致了很多重要的准备工作被省略, 以及很多勘察技术和工具落实不到位, 进而严重的影响到了整个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2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设计不合理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流程较为复杂, 而且还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就需要科学高效的勘察方案以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科学可靠。但是目前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在设计方面却还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之处, 其中主要是设计人员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 考虑因素不全面, 并且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这就造成了很多勘察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落实。对于岩土勘察方案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勘察点的布局方面, 设计人员在选择勘察点时缺乏对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考虑, 从而导致勘察方案的可行性不强。

1.3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落实不到位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很多工作人员在勘察工作量以及取样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其中取样以及原位测试勘察孔的数量没有达到计划规定的要求, 这就使得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大大降低, 进而影响到后期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着取样和原位测试勘探孔缺乏代表性和均匀性, 这使得很多取样数据和测试结果呈现出较大的异常性, 从而给后期的工程造价、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安全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1.4 勘察报告编写存在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之后, 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勘察的数据结果编写勘察报告, 从而为相关设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层提供可以实际利用的数据信息。但是目前很多工作人员在编写勘察报告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数据资料整理的不规范性, 工作人员在对勘察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之处, 例如不剔除异常值而导致标准差不符合实际情况。第二, 勘察报告内容的表达方式不规范, 这就使得勘察报告使用者在利用相关数据信息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第三, 勘察报告重点分析了各方面的数据结果, 而缺乏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1]。

2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勘察单位的能力水平较低

目前在选择勘察单位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 并且由于相关的市场机制存在着较多的不完善之处, 从而使得整个勘察单位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这就使得很多勘察能力水平较低的勘察单位也可以进入到市场竞争之中。勘察单位在市场竞争中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赢得竞争优势, 而在勘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勘察单位也就只能通过不合理的方式来完成相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2.2 缺乏高素质勘察人才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 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这就需要保证勘察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人才却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同时勘察单位也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制度, 从而导致很多岩土工程勘察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3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落后

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离不开先进的的勘察技术作为基础, 同时还需要各种先进的勘察仪器设备作为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在技术、方法以及设备仪器方面较为落后, 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要求。同时先进勘察技术的应用还需要高素质人才, 目前缺乏岩土工程勘察人才的现状也是勘察技术水平落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2]。

3 改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监督机构应该加强对勘察市场的监督管理, 并且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严格的规定相关勘察单位市场竞争的要求, 防止出现勘察单位恶性竞争的现象。同时还应该提升勘察合同制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监督勘察单位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 保证各项合同内容真正得到落实。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监管力度, 从而防止出现勘察结果的造假情况, 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可靠性。

3.2 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人才的培养

勘察单位应该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以不断提升本单位整体勘察人才的综合素质。随着勘察人才素质的提高, 不仅能够为勘察技术的引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还可以保证勘察报告编写的合理性, 提高勘察报告的质量, 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很强的建议, 从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水平。

3.3 加大勘察技术的应用力度

勘察单位应该不断加大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力度, 一方面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对先进勘察技术的引进, 并且还应该加大对相关先进的勘察设备仪器的资金投入, 以保证先进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 从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 并且还对工程造价产生了误导, 从而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创新方法, 引进勘察技术和工具, 培养高素质岩土工程勘察人才, 以满足社会对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温文富, 王义海, 杨旭.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西建筑, 2009, 07:108-109.

[2]曾添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24:571-572.

13.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十三

简单而言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组织货源、验收入库、保管保养、材料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材料核批发放、跟踪检查、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在生产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约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5%。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工程项目施工行业具有点多、面广、生产周期长、队伍复杂等特点, 物资供应具有不均衡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之施工企业对施工物资通常进行分散管理、就近采购、统一供应,造成其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施工物资的费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缓慢。因此,在原有物资管理制度及工作基础上,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构建现代化的施工物资管理体系

在工程建筑行业中,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架构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管理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这种分散零乱的管理机制转变为三级管理机制,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资管理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统一对上,分级负责;通用集中,专用到场的物资管理办法。

二、采用ABC分类法,做好物资管理定额工作

不同的施工物资品种在施工企业中的消耗数量差别很大。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物资类别意义重大。在制定物资消耗定额时,要先重点、后一般,逐项研究,怎样抓住重点是关键。因此,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的ABC管理法(也叫ABC分析法、重点管理法),将物资类别分为A、B、C三个管理类别。即在社会经济现象中,都存在一个“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巴雷特规律)。这一思想就是将管理资源集中于重要的“少数”而非不重要的“多数”。在采购决策时,考虑不同物料的资金占用量大小:物料的年资金占用量就是指将每个品种库存物料的需求量与该物料单位成本的乘积。A类物料是资金占用量最高的库存,这些品种只占库存总数的15%,但资金占用却占到总数的70%-80%;B类物料是资金占用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资金占用占总数的15%—25%; C类物料是资金占用量最低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库存总数的55%,资金占用占总数的5%。

建立在ABC分类基础上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对A类存货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对A类存货的现场控制应更严格,实施动态盘点。

3.对A类存货实施JIT采购(准时化采购)just in time。

4.预测A类存货应比预测其他类存货更为仔细精心。5.对c类存货适当加大进货批量,减少进货次数。6.对B类存货给予一般控制。

对于A类物资严格控制储备量,降低资金占用量,一般采用经济批量、JIT(准时化采购)采购的储备方式,按下限进行储备, 实施动态盘点,并要认真查看月份库存结构;B类物资实行一般控制、定点订货、定期检查;C类物资占用资金少、品种繁多,可以采取简便的管理办法,根据需要,加大进货量,减少订货次数,延长订货间隔期,使施工物资管理人员集中精力,加强对A、B类施工物资的管理。用这种方法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每个类别里再找出重点物资,进行严格的消耗定额的制定,从而提高物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步伐的加快,物流市场发展迅速,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是现代企业必然要选择的道路,组建物流企业联盟的重要性十分明显。战略联盟可以有效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并实现未来发展。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并与之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施工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通。供应商的选择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供应商是施工企业传统采购过程的核心工作。现代施工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宜频繁变换供应商,可以建立全国范围的供应商资格认定系统,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保证这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四、运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划分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在施工企业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既可利用计算机取代人工进行繁琐事务的处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为施工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方面的依据并最终形成最佳决策方案,使施工物资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五、加强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物资管理工作

由于采用直达的方式省去了中间大部分库存转站工作,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主要分为物资的采购管理和现场管理。首先,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物资管理工作既要保证项目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防止形成大批材料积压,努力做到不待料、不断料、不囤料。其次,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要保证物资的合理存放,科学管理。根据材料的自然属性,在安全可靠的原则下,合理分类存放,科学管理,保证施工方便和道路畅通,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再次,要加强对物资的维护与保养。应根据不同物资的自然属性和管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库存物资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其不降低使用价值。

六、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

从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入手实行以百分制考核为内容的工作目标化管理。做到职责明确,量化到人,实行绩效考评和工效挂钩的考核机制。通过考评和考核机制,全面了解职工完成工作的情况,发现不足和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将评价结果与工资挂钩。提高了职工的风险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职责明确,各尽其责,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弊病。

鼓励职工自学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现代科学化管理的需要。物资管理人员,在领导的支持下,对物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及岗位责任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和作业流程,把我们的工作纳入到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做到人人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加强物资管理,从物资管理各环节入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4.工程项目管理综述特点和改进措施 篇十四

[关键词]工程项同管理特点改进中图分类号:09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820072—0

1一、工程壤目蕾理简介置现状成熟的项目管理实践始于20世纪40年代,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但直到20世纪80tF代项目管理主要还仅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少数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迫切需要降低项目管理成本,迫使政府机构和企业给予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更火的责权,不仅要他们实施方案,而且还要他们管理合同、了解财务并与客户一道高效率地工作。于是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制药、金融以及一般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项目管理体制首先在建设项目上有所突破。我国的许多大中型项目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资本金带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度等。同时,项目管理己从摄初的国防航灭领域迅速发展到目前的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甚至政府机构。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标法》。这个法律涉及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项目管理,尤其是在施工项目管理方面20年来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在这个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的开始时间,还是实务应用,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都有一定差距,我国的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为了尽快缩小国内外差距并力争有所突破和创新,不仅要求我国的项目经理们提出一系列直接针对现实项目风险问题的对策,也要求经济管理科学工作者们提出一整套有利于理解现实问题、能够解决现实问题、适合中国国情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同时还要对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细致的实证分析,用丰富详实的经验材料对各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做出检验,并不断的拓宽应用范围,这些都是摆在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些艰巨的任务。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方式改革相结合。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与工程建设的目的相一致,是以工程项目为出发点、为中心、为归宿的管理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政府集中管理为中心的计划管理方式。这一改革极大地解放和提高r我国工程建设的生产力。

(二)工程项目管理与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是围绕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展开的,即形成合格的项日法人(买方),承包单位(卖方)和监理单位(中介方)。这三者是围绕工程项目管理这个中心联系在一起的,并由此形成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四大主要内容: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这四项制度是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三)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三个一”。即一门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一个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体系、一大批典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成功案例。这“三个一”是我国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坚实基础。

(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学术活动活跃。在大学里已经将“建筑管理工程专业”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说明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造就项日管理人才。在继续教育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的教材有:全国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全国』:程建设监理T程师培训教材、全国工商管理建筑业培训《工程项f=1管理》教材等等。已进行工程项月管理知识学习的达一百多万人(含学习工程建设监理知识者)。全国从事项目管理研究的学术团体有“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统筹管理分会”等。从事工程项日管理学术研究的专家、教授是一支很大的队伍。每年发表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学术论文、科研成果都很多。另外,我国与香港、台湾和国外工程界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很频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要业务内容的“注册建造师”制度,正在酝酿建立。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改进t设

(一)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L。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

(二)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三)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_I==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四、结柬语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广泛采用,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将被人们深入研究,注意项目管理方法的挖掘将是我国项目管理专家和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迎接21世纪工程建设新的高潮,适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把我国的市场培育发展得更加完善,使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为出版社,1987。

15.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 篇十五

1 岩土项目考察中的不足

1.1 考察对象不确定及根据资料不充足

考察对象确定后, 才能针对此进行工作的安排, 帮助岩土项目工作更好的完成并解决其中的不足。不过现在有很多考察报告初期相关数据搜集工作并未被关注, 从而使得数据搜集不全面, 容易出现对模拟项目的构造情况、设计地坪标志高度、考察地点位置等不清楚的情况。另外, 关于人们利益的方面还不够重视, 并未重视考察项目区域本来的地形地貌、不好的地质影响和地质可能会出现的危害, 从而使得考察结果并不适应设计和动工的条件。

1.2 考察检验方式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考察检验方式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这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并未对考察器材、取土器单位、考察方式和取样方式等的对应形式和适应形式进行深入了解。以上问题会造成岩土项目考察工作不顺利, 像是会出现静力触探器材没有按时间固定、贯入速度没有按规定进行, 更有甚者只运用静力触探来进行所有的考察工作;或是在碎石土层使用标准贯入方式, 圆锥动力触探并没有不断工作;或是没有清理孔底废土时就开始标准贯入的工作等情况。

1.3 岩土的类别及简介与实际情况不统一

目前一些常见岩土的类别及简介与实际情况不统一,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像是 (GB50021-2001) 中第3.2和3.3条记载的岩石全面的类别特点以及针对勃性土、粉土的摇振特征、光泽特征、干强度以及韧性特征等方面的规定, 以上这些都帮助人们更好的分辨岩土。即使有专门的规定来进行约束,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仍然不好, 岩土的分辨和特征的阐述都是考察的初期基础数据, 但数据的品质仍然没有保障, 品质特别不好的情况也普遍出现, 导致考察结果的品质不好, 影响恶劣, 更可能出现误导性的结果。

2 优化完善岩土项目工作的策略

2.1 提高对实地考察时岩土取样和原位检测工作的关注

岩土取样和原位检测是岩土项目考察结论得出的根本依据, 也是完善和优化岩土项目考察技术的关键。 (1) 检测资料是分析评估的根本, 若资料不全面、可靠、合适, 那么分析评估的结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岩土项目规划计算的稳定性和精细性是根据计算的形式和数字来决定的, 计算数字要重要于计算形式。 (2) 岩土项目检测是很困难的, 钻孔取样和样品制作时, 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干扰和环境的影响, 最终会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岩土的体质是不平均分布的, 它们的变化很多, 检测的结论是具有代表性的。

2.2 运用多种考察方式和考察思想进行工作, 加强考察的精细度

全方位的考察项目区域的各种地质情况, 从形象、物理承受力特点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的形式不可以只使用原先单调的考察方式, 要根据先进技术的发展, 还要从多方面的工程地质进行探测、钻探、坑探等, 要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工程物探, 关注遥感和地理信息体系在考察中的使用 (见图2) 。

2.3 将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的经验相结合

岩土项目考察的自身就有特殊性, 它涵盖的基础理论范围很广, 像是土力学理论、项目地质理论、力学理论等都是半研究半经验的理论, 而且这些理论都是以经验为根本的, 很多验算的方式都是根据经验来得出的。所以, 根据这种特殊性, 就要将项目的实际情况, 构建符合的本构模型, 并确定科学且合适的数值, 最后解决项目进行中的问题。岩土项目考察时, 要将理论和经验放在同一层面上, 不可偏重于某点。目前, 部分岩土项目考察的工作人员重视经验而忽略理论, 这个现象的存在会阻碍岩土项目考察工作的开展, 更有可能影响考察结论, 使其出现偏差。

2.4 将先进的工程物探方式融入到工作当中

近期, 将电磁波理论、弹性波理论融入到了工程物探方式当中, 并发展出了很多新鲜的方式, 研究出了与物探方式结合运用的即有资料收集, 还有处理软、硬件功能的物探器材, 它采样的密度很大、速度也快、投入价格低、信息存储量很大。以上的物探方式和器材的使用都是岩土项目考察发展的前提。并且, 和之前的钻探方式相比较可以看出, 工程物探对场地和地质的要求很低, 而且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也很少, 并且考察很精确。不过无论哪儿种物探方式, 它们的稳定性都跟检测对象的适用性挂钩, 如果没有好的适应性, 那么结果也不一定会很稳定。所以, 面对某些比较繁琐的岩土项目技术难题, 可以将很多工程物探方式和钻探结合进行使用, 让它们相辅相成, 共同协作。科学地挑选和使用工程物探技术, 可以更好的帮助岩土项目考察工作的开展。

2.5 提高工作员工的培训次数和教育力度

固定时间的对工作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特别是部分资历较深的员工, 他们的知识体系较为传统, 对先进的技术和装置接受能力较弱, 可以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并且, 进行内部岗位轮转, 让工作员工可以更加熟悉内部流程, 让他们的知识互相渗透, 更好的帮助工作员工跟上时代的脚步。

2.6 将地质钻探的流程加以关注

岩土项目考察中的地质钻探工作是工作的重心, 也是体现考察的最好方式, 所以行使岩土项目地质钻探时一定要依照不同的岩体、地层形式和取样、检测的条件对钻孔方案进行规划, 让其可以适合技术的需要, 也能获得经济效益。像是:钻孔口径要依照钻探的目标和钻进的技术来决定, 使用原状土样的钻孔口径≮91mm;若只要确定粘性土地层的钻孔, 口径≮36mm;若在潮湿且低陷的黄土中, 就要钻孔口径≮150mm。在取Ⅰ、Ⅱ级土样时的钻进要着重关注Ⅰ、Ⅱ级土样的钻进条件。在软土、砂土、碎石土中最好的选择是泥浆护壁, 若是应用套管, 则要保证管内水位等于或者较高于地下水位, 这样取样位置要低于套管底部3倍孔径以上的距离, 避免击入套管时, 采取的土样受到干扰。可以使用冲刷、冲击和振动等形式进行钻进, 要在取样位置1m之上使用回转钻进的方式。放置取土器之前要清理干净钻孔, 下面遗留的物质厚度不可大于取土器废土段的长度。采取土样最好的选择是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 还可以运用重锤少击的方式, 不过导向器材一定要存在, 减少锤击时的位移。使用这种方式, 钻探的品质才能得到保障, 得出的考察数据才会更精准。

综上所述, 岩土项目考察的目标是项目区域的地质和气候特征以及岩土工程条件, 详细来讲就是考察项目区域的岩土特性、土层构造、空间构造以及工程特点, 还有地下水的情况, 像是补存、水位、水质等方面的情况, 还包括区域周边可能会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缺陷等。岩土项目考察工作就是为了考察以上这些内容, 并且综合出有用全面的资料, 分析和评估场地的岩土项目情况, 还会探讨如何解决岩土项目中的问题, 更好的促进工程项目的发展, 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前进。

参考文献

[1]黄俊泉.浅谈工程勘察中的问题与措施[J].广东科技, 2013 (S1) .

[2]常金铭.岩土工程勘探工作重点[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2, 11.

上一篇:大学新生竞选班委演讲稿下一篇: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