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2024-08-06

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10篇)

1.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

**县农村沼气建设典型材料——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生态家园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县**镇位于**的西南边陲,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2.5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3万头,三禽20.13万只。猪多、禽多,粪便消化成为难题。如何解决畜禽粪便给人居

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镇党委、政府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养殖业,反哺种植业,以“猪-沼-鱼-树-粮”五位一体为主的生态模式日益成为乡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全镇经济发展速度达到13.3%。

**镇是2008农村沼气项目建设重点镇,承担沼气建设任务 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激发了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2009年在村组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该镇又主动争取了沼气建设任务600口。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目前该镇建池进度较快。

在实施农村沼气建设中,该镇深深地体会到,在农村使用沼气:一是能节约农户日常生活用能,减轻妇女家务负担,方便生活,节省开支。据测算,一个四口之家的沼气池用户每年可节约煤电费600元左右。二是能消除农村的“三大堆”(柴堆、粪堆、土堆)危害,减少蚊蝇滋生,净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建沼气池,上连养殖业,下促种植业,以养殖粪便为原料,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用于粮食、蔬菜生产,开发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确实是一举多得。

二、主要做法

要在2008基础上实现再建沼气池600口的目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大抓、真抓、特抓,下大功夫抓,陆溪镇的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抓”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4月20日,镇政府召开了全镇沼气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目标管理,明确职责和任务。与此同时,**村、**村两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建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该镇专门制定了《**镇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了工作“死角”,真正体现出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该镇通过全镇动员会,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组级群众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动员大会,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发挥比较效应。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该镇确立了“典型引路,效益吸引”的工作思想。通过村组干部带头建沼气池的办法,目前已建立两个20户连片的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一处,成功一处,带动一处。村组干部和党员同时带头建立的沼气池建成投入使用后,村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群众看到使用沼气照明、做饭,既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该镇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镇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建池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求,圆满完成“一建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政府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建三改”示范户,每户奖励200-400元。对“一建三改”工作完成得比较好的村和示范区,镇里也拿出以部分资金予以奖励。并对奖励资

2.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二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105号 【发布日期】2007-09-29 【生效日期】2007-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豫政办 〔2007〕10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业厅制定的《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河南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省农业厅二○○七年九月十三日)

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确保农村沼气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计发〔2003〕19号)和《河南省农村沼气“十一五”建设规划(2006―2010年)》(豫农计〔2005〕140号),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和效益发挥,事关沼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广大农村沼气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我省农村沼气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7月底,全省农村沼气用户已累计达到221万户,是2002年25万户的8.8倍。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沼气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沼气服务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是: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没有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这已影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实抓好。要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发展股份制沼气服务公司和民营沼气服务队伍,形成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沼气服务体系。要通过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解除农村沼气用户的后顾之忧,促进沼气综合利用,提高沼气建设效益,推进沼气事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推进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建设协调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发展沼气建设成果。

(二)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建设。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2.创新机制,多元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积极创新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服务网点的可持续运行机制、以沼气管护为基础的乡村服务物业化机制等,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体系模式。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把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要根据沼气推广范围,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村沼气用户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发展和效益。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充分考虑农村沼气用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避免一哄而上。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服务网点建设的标准,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确保农村沼气用户受益。

(三)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适宜地区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力争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力争达90%以上,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要及时有效,初步实现管理物业化。通过强化服务,使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80%以上的沼渣沼液得到综合利用。

(四)体系功能

省级实训基地重点是引进、试验、推广适用的农村沼气新技术、新产品和适用设备,开展新技术示范、展示、交流,培训沼气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开展沼气工技能培训及鉴定。县级服务站重点是定期对乡村沼气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处理应急事故,受沼气灶具和相关装备厂家的委托提供沼气配件、工具供应及维修服务。乡村服务网点重点是为农村沼气用户提供建池、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供应、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省级实训基地和县级服务站及乡村服务网点主要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建设,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三、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

(一)网点建设内容。以项目村为依托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要具备为200―300个农村沼气用户服务的能力,原则上应具有“六个一”:即有1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建有1个原料发酵贮存池(安装秸秆粉碎机,收集、发酵和储备原料),配备1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配备1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配备1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购置1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开关、纱罩、灯罩等),确保服务网点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二)补助标准。对于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其购置1套进出料设备、1套检测设备和1套维修工具。目前,建设1个服务网点约需投入3.1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对每个网点补助1.5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等,其余由地方配套或由服务网点单位、个人承担。

四、乡村服务网点建设机制

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行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运行机制。

(一)协会领办。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协会应有完善的章程和制度,规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协会吸纳农村沼气用户加入。沼气用户每月交纳一定的会费,享受规定的服务。

(二)个人承包。积极支持农民个人承包沼气服务网点,鼓励其与连锁公司或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等协作,并与农村沼气用户签订合同,提供服务。

(三)股份合作。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成立股份合作制的沼气服务公司,建立连锁的乡村服务网点,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提供服务。

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网点选定。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合作,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本方案,制定本地服务网点建设方案。各项目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择优选择服务组织。原则上由各类服务组织自愿提出申请,由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审查确认,发文公布。

(二)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条件较好、普及率较高、相对集中的乡村建设服务网点。

(三)采购管理。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沼气服务网点专用设备和物资,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在服务网点的经营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人员、发酵原料贮存池、自购的设备和配件等都到位后,将采购的设备拨付给服务网点。

(四)资产管理。政府投资购置的乡村服务网点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属国家所有,使用权归网点业主。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资产的监管,并制定具体的服务网点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实行动态管理。要与乡村服务网点承建者签订固定资产使用协议,保证设备专用,不准私自转让或挪作他用,一经发现违规行为,随时有权收回,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五)监督管理。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建立服务体系信息档案,切实加强对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省、省辖市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对服务网点的运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和经验,并以适当方式对管理和服务业绩成效显著的服务网点予以奖励;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严重的地方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其所在县(市、区)今后1-3年的服务网点项目申报权,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直接面向农村沼气用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网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沼气设施建设、安装、维护、故障排除等技能及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3.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近年来,XXX镇按照省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沼气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创建相结合,全面普及推广沼气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前,全镇已建成沼气池2850口,培植沼气示范村3个,设立4个沼气服务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沼气建设专项工作组,协调指导全镇沼气建设建设工作。把沼气建设作为一项富民工程,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之中,并列入年终工作考核。明确全年沼气建设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将任务落实到村,责任到人,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狠抓到底。确保沼气建设有人管、有人建、有人修。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在推进沼气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会议、标语、宣传栏、宣传车,群众现身说法、专家技术人员现场讲课、农民互相交流等各项措施,广泛宣传沼气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实惠,统一了干群思想认识,调动了其投身沼气建设的主动性。

加强资金扶持,配套技术服务。为加快沼气建设步伐,我镇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同时,筹措专项资金,加大沼气建设投入力度,确保沼气建材供应到位,每个建池户都有物资扶持,建成后都有奖励资金。同时举办大型培训会,由县技术员讲课,认真做好沼气建设技术培训工作,做到每个村都有技术员3---5名,组成该村沼气建设施工队,保证建池质量,搞好“建池—安装—维修”一条龙服务。

注重培植典型,点面结合推进。在推进沼气建设中,我们始终注重发现典型、培植典型,充分利用典型示范作用,以户带院,以院带组,以组带村,以组带镇,形成试验一户、示范一村、推广一镇的沼气建设推广格局。同时将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改庭院相结合,统一规划建设,成功建成了小堰村、喻家塔、侯家湾三个沼气建设样板村和近100多个沼气建设示范户。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流动现场会形式,推介沼气池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全面彰显沼气建设效果,让百姓实实在在的了解沼气的好处,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4.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为切实抓好我县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农村沼气规范化管理,促进沼气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按照省市《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协会领办”和“公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为全县沼气示范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促进全县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政府引导,协会领办的原则。在政府给与适当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以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协会为主体,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原则吸收沼气建池技工和广大沼气农户为会员,逐步设立覆盖全县的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把服务体系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根据全县沼气建设情况,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发展和效益。

(三)市场引导、政府监管的原则。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要以市场为导向,为沼气示范户提供一流的服务,收取最合理的价格,同时要接受县农业局领导和县能源站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协会的章程、制度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2009年9月底前,建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县级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协会1个,下设覆盖全县20个乡镇的56个项目村服务网点9个。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地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维修、技术指导等服务,初步实现农村沼气建设物业化。

四、主要职责

(一)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主要职责

一是协调会员和非会员沼气农户与服务网点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制定服务价格,制定协会各项制度;三是做好自律,定期对乡村沼气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联系政府及能源部门向各服务网点及广大会员传达各种信息;五是受县能源站委托提供沼气建池材料、配件、维修工具等;

(二)乡村服务网点主要职责

乡村服务网点主要职责是为农户提供建池、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

五、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建设内容

一是在城区设立山阳县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中心一个,负责全县沼气技术宣传、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沼气配件的经营和维修。技术服务中心与技术服务协会一套机构两个牌子,技术服务中心有人员、要有制度,有相应的办公设备和存放建池及维修材料的库房。县能源站根据国家关于县级服务网点补助标准给予适当补助。二是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在乡镇或村逐步设立覆盖全部项目区的服务网点。一般每个服务网点服务500—1000户沼气示范户,全县计划在银花镇泉水湾村、高坝镇石头梁村、十里乡磨沟口村、元子街镇太阳沟村、户垣镇桃园村、黄龙乡三合村、板岩镇耿村、莲花乡莲花村、漫川镇乔家村9个村建立9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服务网点由1-3名技工组成,县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协会为每个服务网点配备1辆沼气抽渣车、1台潜污破碎式沼气池出料机、1台便携式沼气分析仪、1个工具箱,1个原料储存池,1部服务电话。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六、各环节运作机制

(一)建池

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每月从县能源站领取当月建池任务,分配给任务所在地的服务网点,由服务网点自行组织实施,所需建池材料由县能源站按国家补助标准将物资补助给需建池农户。在建池过程中,服务网点可代理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按照“入会自愿”的原则发展会员。新发展的会员分成两类,一是用户会员,每月向协会缴纳会费2元,可享受优惠30%的维修服务;二是技工会员,技工会员在能独立完成建池任务后,和老技工一样,每建一口沼气池应向协会缴纳会员费20元,可享受免费的技术培训,无偿使用服务网点所有设备。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协同县能源站每月做好建池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督促建池任务完成情况。建池技工工资由县能源站按任务完成情况发放给各建池技工。

(二)维修

新建沼气池交付农户使用后一年内出现问题的由原建池技工负责维修,除收取材料费外,不得再收取任何费用;一年后出现问题的由所属服务网点维修,维修费及材料用按照协会制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严禁自行加价,坑农害农。属协会会员的可享受非会员价格30%的优惠。(维修收费及材料价格见后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能源站成立山阳县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协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建锋,成员张阳,李耀,曹昌东,李琳,并由

兼任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会长,全面加强对我县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协会的组织领导。

(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各项简便可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服务行为。一是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收支公开、透明;二是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政令畅通,监管到位;三是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四是建立严格的网点考核制度和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形成规范、良好的服务风气。

(三)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每个服务网点所收会费要统一向会员开据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并将所收会费定期上交到县沼气技服务协会,由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专账保管,主要用于购置磨具、维修和建池材料、表彰奖励优秀技工会员以及其他合理开支。协会每年年终要按照章程规定将会费收支情况以一定方式向全体会员进行公布,并交由会员代表大会审核后方可核销。

(四)加强监督管理 县沼气技术服务协会要在县能源站的领导下,加强对基层服务网点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建池质量、维修及时率、任务完成情况及服务价格等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服务网点要及时整改,力争做到建池质量高、维修及时、任务完成情况好、服务价格低,真正为广大沼气农户提供高质量、低价格、全方位的服务。

五、加强技术培训

5.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五

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州委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发„2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提高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工作,省、州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2量。重点解决民族地区及贫困山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等问题,实现全县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充实完善设备配臵,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和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使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向农村群众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规划,使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到 “十二〃五”末,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有基层服务点,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大部分农村的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整合现有资源,建设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党员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以村级现有的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为基础,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移‘、“万村书库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科技培训工程”、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等宣传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大力推进集“党员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民兵之家”、“科普之家”等为一体的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配备必要的电视、图书、计算机、桌椅、音响、灯光、乐器等设备,明确基本职能,完善管理办法。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流动文化服务。“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规范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县级“两馆”建设,积极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村村有多用途文化活动室。

加大农村电影放映专项资金投入,改善放映条件,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做好基层流动放映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放映补助经费发放到位。积极开展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完善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网络,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相结合,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每个农家书屋应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教育、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力争在“十二〃五”末,将农家书屋覆盖到每个行政村。

(二)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的基础作用。落实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长期免费向特殊社会群体开放。文化馆、图书馆要发挥综合功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要发挥宣传、文化、信息中心的作用,辐射和带动农村

6系,提高旅游的带动辐射功能。

(六)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推动作用。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庆和集市,组织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庙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竞技、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指导、支持部门、乡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和“农村”晒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创建活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创建“和谐文化村”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实守信、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推动和谐农村建设。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水平。文化部门要定期组织送戏下乡演出,配臵更新演出必需的设备和交通工具,充分发挥文艺演出小分队的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采取多种形式,丰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保护规划、健全名录体系、建立档案数据库、命名保护区等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播工作。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工作,鼓励建立固定的传习场所,资助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系统发掘和整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重要项目、重要作品、重要技艺,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实施农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打选一批名镇、名村、名人、名品。

四、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

(一)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机制创新。按照增加收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文化馆做好农村文艺的创作、辅导、编排和送戏下乡等工作。乡镇综合文化站履行宣传政策、信息服务、文化能人培训、科普培训、协管农村文化市场、活跃群众文化等职能,其业务由文化部门指导,日常工作由乡镇主管、文化主管部门协管。调动和调整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必须经县文化主管部门同意。

(二)稳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创新。根据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公司、???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实现转企改制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公司以

10化和法制化。

(二)落实有关部门责任。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建立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搞好综合协调,总结推广经验。发展改革、财政、扶贫等部门在拟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扶贫攻坚计划时,要充分听取宣传文化部门的意见。财政、监察、宣传文化等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重点文化工程,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要努力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和先进典型。

6.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六

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昌图县人民政府县长刘雁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走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科技兴农之路——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按照市委《2016年全市县领导干部开展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调研工作方案》的精神和市委政研室的要求,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到乡村对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感触颇深,我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科技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走多元化科技兴农之路势在必行。

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农村乡镇事业站建设,具体是指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业机械管理站、水利站和林业站。其基本职责是:宣传贯彻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协助乡镇搞好农业政策的管理工作,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培训指导村级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推广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组织农民发展商品生产。近年来,受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承担农村科技服务的基层单位农口五站运转艰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几乎瘫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业科技队伍又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农村科技服务的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一)农口五站人员专业素质、科技服务技能不高。全县涉农五站经过改革,竞聘上岗927人。其中,本科学历45人,占聘任人数的4.9%,全日制本科6人;专科学历345人,占聘任人数的37.2%,全日制大专62人;中专学历361人,占聘任人数的38.9%,全日制中专152人。聘任人中具有高级职称12人,占聘任人数的1.3%;中级职称169人,占聘任人数的18.2%;初级职称476人,占聘任人数的51.3%。在竞聘上岗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农学专业毕业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农学知识教育。

(二)农口五站工资经费没有保障。1989年全县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县财政对乡镇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五站的事业费和乡镇定额补助进行了核定,并一直执行到98年。县财政核定农口五站的事业性经费支出为90.2万元。其中:农业事业费25.96万元,畜牧事业费13.13万元,农机事业费24.96万元,林业事业费7.27万元,水利事业费18.9万元。乡镇定额补助818.61万元,其中农口定补48.58万元,占总定补的6%。98年以前除畜牧兽医站以外其他各站经营状况普遍较好,多数都能保证开支。98年以后县对乡镇的事业性经费支出逐年削减,到目前已削减到70%左右,乡镇各站每年事业性经费约在5000元左右。乡镇定额补助90%以上没有到位,县对乡镇各站补助也多被乡镇挪用,没被挪用的大多都给退休人员开资。1999年以来,累计共拖欠农口五站在职人员工资5007万元,拖欠离退休人员工资1158万元。今年农口五站改革后,虽然已定编、定岗、定人,但各级政府对工资经费一直没有明确说法。

(三)农口五站的经营服务基本没有开展。农口五站在1998年以前经营服务状况较好,特别是农科站曾辉煌一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机构改革的进行,特别是农资市场的放开及取消农口部分事业性收费,农口五站在几年时间日益没落,除极少数基本维持外,大部分处于勉强支撑或瘫痪状态,一方面人多没事干职工纷纷下岗自谋生路,而另一方面属于行业管理、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服务却有事没人干。经营难,服务更难。形成工资无人管,经费无着落,实验无人搞,示范无人抓,推广无人问,有班无人上,房屋无人修,院草无人锄的局面。有的乡镇农口站已负债累累,有的站所已开始变卖固定资产还债或开资。一部分站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变卖抵债。据不完全统计,仅农业、水利系统基层站债权1558万元,而债务高达2784万元。

(四)政府及其它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意识较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参与程度不高,社会化科技推广机制尚未建立。受资金、管理、观念、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政府加快科技推广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农村科技服务水平的重要推动者,但在全县的科技推广中,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的参与仅局限在订单农业、新产品推广范畴,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受益农民较少。

二、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昌图作为农业大县,三农问题十分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有效整合农村科技资源,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农业生产从政策先导型过渡为科技先导型,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农业领域,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社会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受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呈现出既重效益,又重生态;既重数量品种,又重质量安全;既重农业增产,又重农民增收的趋势。昌图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矛盾。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必须推行新的农村科技革命,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昌图的农业总体效益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全县农业发展不仅要面临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且要面临国内竞争的影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却遭遇农业科技服务真空的境地,传统涉农五站几乎不能正常运转,服务职能无法发挥。农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这必然使本不占优势的全县农业生产在新一轮农业发展竞争中处境更加艰难,也势必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必须重新整合全县农业科技资源,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高新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为全县农业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形势。

(三)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需要。目前,昌图的农业科技服务大部分仍局限在传统的选种、施肥、灭虫、防疫等服务范畴,对高新科技的推广、研发能力较弱,农业效益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多为实物收入,变现周期长,增值空间小,大量农民虽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却没有走出农村,农村除了种养业外几乎没有其他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减少农民,这一点对昌图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重点既立足于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又着眼于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关注并积极扶持以加工业为主的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更好地融入大沈阳经济区,实现全市建设食品工业大市奋斗目标的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辽宁中部七城市联手建立大沈阳经济区。昌图县作为大沈阳经济区的北大门和面向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省区及俄罗斯的桥头堡,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地挑战。这次七城市合作的最大初衷是整合各市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多赢。昌图县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农畜产品丰富。市委四届八次会议提出了建设能源、优质农产品两大基地。2016年5月初,省委书记李克强来我市调研,对我市两大基地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5月30日,市委书记办公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力争到2016年把铁岭打造成为全国食品工业名城。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首先要把农业生产这篇文章做好,实现农业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为食品加工提供最优质的原料。昌图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县,必须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依靠科学技术提升全县农畜产品质量,将食品加工的第一道环节田野车间经营好,为建设铁岭食品工业大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市场引导,多元投入,加快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尽快落实改革配套政策和资金,为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受改革成本支付不到位的影响,全县农村科技队伍思想波动较大,不仅使科技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为确保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效,省、市政府应着手尽快兑现改革配套资金,落实相关政策,支付改革成本,以巩固改革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二)采取得力措施,推动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切实加强对科教兴农工作的领导。将科教兴农工作列为全县十一五规划和全县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好总体规划。二是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各乡镇和县直涉农部门要根据全县科教兴农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共同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把科技推广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科技推广投入力度。四是建立科技兴农工作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为科技兴农建功立业。在加大科技推广投入的同时,引导各站所自力更生,采取职工合资、合股兴办实体,企业、科研院所与站所合资、合作兴办实体等方式,鼓励站所走实业兴站的路子,协调工商、金融、税务等部门,为站所兴办实体提供优惠条件,加大农资市场整顿力度,为站所兴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将科技人员工作实绩与工资、福利、职称评审相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科技人员真正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真心为农民解难题、办实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

(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引导各站所更新科技服务理念,积极促进涉农站所与其它服务组织相互合作,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技农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科技服务网络,将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资金以及市场、设备、自然资源和人才等因素吸纳和组织起来,带动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

(五)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兴农新体制。借鉴和推广宝力镇尹家村被省农委评为全省首批平原区农牧结合生态农业模式和配套技术示范村的好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成功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水平。组建全县农业科技开发推广服务网络,由县科委、农委、科协牵头,农口各局及各乡镇参与,围绕全县农业生产中的难点搞科研,围绕开发搞服务。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资源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注重村级科技服务组织的建设,继续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育和支持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发展,加快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传帮带和科技推广服务活动。

(六)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应用农业科技步伐。认真做好全县农业技术服务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力争每年都要在技术推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先进适用、辐射面广、效益显著的优良品种及种植、养殖、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革检疫防疫体制,实行防检结合,重点抓好优质高产高效农畜新品种及快繁技术;高产高效种养模式和实用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节水节肥节药增效技术;新型设施材料等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以抗旱、灭虫、防疫为主的减灾避灾技术;农业质量标准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

(七)加强农业新技术园区建设,全面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以昌图被省农委确定为蔬菜优势产区基地县为契机,依据各乡镇资源特色和基础条件,按照一乡(村)一品、几乡一品、一乡(村)一业的规划,加快科技、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联结基地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说来,全县可以建立以傅家、长发、古榆为中心的花生示范园区,以大洼、平安堡为中心的马铃薯、胡萝卜示范园区,以朝阳、四面城为中心的葡萄示范园区,以三江口为中心的烤烟示范园区,以头道、宝力、十八家子为中心的蔬菜示范园区,以八面、宝力、四合为中心的肉禽示范园区,以老城、亮中为中心的肉猪、肉牛示范园区。重点扶持盛德牧业、曙光公司、大伟肉禽、国美肉猪、甜菊糖业、九星食品等农事龙头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牵动作用。实施领导干部科技示范工程,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人都要抓一个科技示范村,通过科技示范,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今年,昌图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百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县将以此为契机,在每个村建立一个核心科技示范户,通过核心科技示范户的示范试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采用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转化率。

(八)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成立县科技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科委、农委为科技下乡活动的牵头单位,县直各涉农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形式上,实行紧密型技术承包与松散型技术服务相结合,提倡科技人员开展紧密型的技术承包,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科技人员与农户(或乡镇、村、组)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实行联产、联效的各类综合技术承包、专业技术承包和产销一体化的系列承包。在内容上,实行专业性技术服务与常规性技术服务相结合,巡回流动服务与专业性技术服务相结合。在利益机制上,实行农民增收与科技人员获取报酬相结合,突出农民利益。

7.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七

豫政办 〔2007〕2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2007年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四日

2007年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省农村沼气建设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建设生态家园、实现生态富民为目标,坚持“示范带动、全面发展、质量优先、服务至上、开拓创新、提高水平”的方针,突出抓好建池质量和技术服务,努力实现我省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省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培训沼气工10000名,建设沼气服务站1500个;结合养殖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二、工作进度

(一)启动阶段(1月1日—3月31日)。积极开展宣传动员、技术培训和试点建设。通过召开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让沼气建设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沼气建设氛围。重点选择有一定基础条件和积极性的村、户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此阶段完成目标任务的10%。

(二)实施阶段(4月1日—5月31日)。充分利用气温回升、少雨农闲这一沼气建设的黄金季节,抓紧时间,组织力量大力实施,掀起全省沼气建设高潮。此阶段要完成目标任务的60%。(三)完成阶段(6月1日—11月15日)。做好已建池的规范安装和使用,对照任务加大力度,高标准、严要求,按质按量完成扫尾工作。此阶段要完成目标任务的30%。

(四)验收阶段(11月15日—12月31日)。在各省辖市自查、整改、完善的基础上,全省统一组织年终考核验收,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发展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沼气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机构,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经费、有车辆、有目标奖惩,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环保、建设、卫生、林业、水利、畜牧、扶贫开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严格按照下达的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发展沼气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普及沼气日常管理和维护知识,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资金是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关键。在国家投入逐年加大的形势下,各地要把农村沼气建设列入财政预算,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同时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发挥小额贷款在发展沼气中的作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家里有国家公务人员的农户、有外出打工的农户、农村富裕户等要率先发展沼气;农村养殖大户、养殖企业等要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沼气工程。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对经济困难户政府要重点给予扶持,以加快全省农村沼气的发展步伐。

(三)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村沼气,质量是前提,管理是重点,服务是保证。各地要牢固树立“质量、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坚决纠正“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坚持就业准入制度,坚持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抓好“建、管、用”三个环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要加快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国家投入引导、资产集体所有、方式灵活多样”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政府补贴、协会领办、个体承包、企业参与、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服务管理运作模式,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公布农村沼气建设的监督电话和技术服务热线,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四)项目带动,整体推进。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一个重点,实施好国债项目是我省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承担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的地方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强化项目监督,严格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严格“一池三改”建设标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公开”制度,把国债沼气建设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没有承担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多方筹措资金,搞好示范点,建设沼气示范村。实现县县都有精品村,村村都有样板户,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五)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要注重配套建设和综合利用,实现生态富民。要把沼气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农村安全饮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新农村建设试点、“共青沼气工程”以及生态村、文明村、卫生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搞好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等配套建设。要鼓励沼气技术创新,积极开展秸秆沼气试点示范,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结合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开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8.农村联动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八

XX镇位于市XX区南郊,1980年从原蕉城公社分离为乡,1991的撤乡建镇,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19个党支部。现有耕地面积2359亩,其中水田1149亩,农地1210亩。~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6元,村财收入128万元。三年多来,XX联动网本着服务“三农”,服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树立“服务、创新、求实”意识,整合镇域资源,构建工作载体,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服务,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年4月,联动网建设在市委组织部和XX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组织的评比考核中荣获“先进单位”光荣称号。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工作机制,建设联动网氛围浓厚。

1、建立和健全的组织机构。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联动网建设工作,始终“牢记宗旨,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建立、健全机构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联动网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在联动网建设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率先全区实行乡镇全员纳入联动网管理,有效推动了联动网建设。全镇设立后山、坪塔工作站,塔山、金蛇头工作站,贵岐、岐头工作站等七个联动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制。同时,实行镇直部门挂村制度。各站设立创建指导员,负责指导各村(居)党建、经济、综治、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并每月填写两篇所包村(居)下乡记录和信息采集卡上报联动中心。联动中心定期组织召开月例会一次,要求各工作站站长、创建指导员、部门负责人及科技特派员根据当月工作要点在会上进行汇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要求各站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到镇联动中心存档备案。实行全员管理,使我镇形成领导率先、干部带头、人人参与联动网建设的氛围。

2、网络建设稳步推进。XX联动网建设,它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财政的扶持。到目前为止,XX镇先后投入10多万元,为镇联动中心购置了微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古溪、福洋、金蛇头等村也购买了电脑,为信息的及时传送带来了便利,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信息建设。丰富、时效、多样的信息是联动网工作的基矗在信息资源建设中,我们注意从农业、农村和农民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搜集、整理、发布农业信息。在内部信息的汇集整合方面,制订信息采集制度,要求每个创建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每月采集2条信息,在每月联动中心例会上讨论并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在“城南信息网”、“八闽农网”、农业部“一站通”、“闽东人才网”等网站上予以发布。“拿来主义”是我们扩大外部信息来源、丰富农业信息的好办法。我们对从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媒中获得的国内国际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和镇域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广泛采用“摘编、采编、创编”的信息采集加工模式,去伪存真,确保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编辑联动网网刊《绿色莲峰》,及时分发到示范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手中。

4、加强队伍建设。在推进联动网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我们在专业村、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设立兼职信息员。这些农业信息员大多来自基层,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或下传各类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权威性和实用性。目前,全镇已有60名信息员,初步建成了覆盖镇、村、户的梯级农业信息员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在职的农技干部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农业服务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采用集中办班、村科技夜校、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农村信息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三年来,在各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近100期,参训人员达3500多人(次),二、创新工作模式,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加快农业集约化,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把优势农产品做大,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我们结合镇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农业产业调优、调强、调出特色、调出规模。针对莲峰三村的资源优势,2002年底建立了莲峰三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占地面积300多亩,种植有黄花梨、脐橙、萝卜、柚子、冬瓜、白菜等各种果蔬,发挥了示范作用,以示范带动调整,今年该基地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2、把龙头企业做强,加快农村工业化,健全农业产业体系。落户城南的天保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和东富贸易有限公司是我镇的示范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联动中心在积极为其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其申报蕉城区龙头企业,并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为其提供申报材料,目前,这两家企业已顺利通过审核,成为我区的龙头企业。我们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潮的思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实现工商贸一体化。三年来,我们依托主导产业,培植了10多家茶叶、水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天保、东富两个公司为龙头的茶叶、黄瓜鱼加工产业链,并转移镇富余劳动力100多人。

3、把支农政策利用好,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政府什么事情都可以撒手不管了。政府的作用是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要克服“越位”和“缺位”现象,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愿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扶持、引导工作,把农民的微观活动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服务,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三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了“山海并举、科技兴镇、科技强镇”的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协调农贷资金,实施了“幸福”工程,有效的解决了农民发展生

产缺资金的问题,先后发放小额农贷4040万元,受惠农户达2050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完善村账镇建,强化监督管理。村财管理曾一度成为影响我镇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对此,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实施“村账镇建”,规范村财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联动网工作之中,采取定期集中建账,取消村组接待费,严格任期审计等多种措施,加大对村资金使用的监督,执行财务收支定期定时定点公布,实行重大村务集体决定制度,增大了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抓好村干和村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使我镇村财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年多来,取消村组接待就节省开支近50万元,不仅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杜绝了各种不合理的开支,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实施村账镇建之后,已没有出现因村财问题而上访的事件,同时,也提高村干部热心集体,努力奉献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创新工作渠道,积极开展网上营销。

XX镇联动中心充分认识到网上营销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充分发挥联动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送出去,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年初,XX镇联动中心通过农业部审核,加入“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简称“一站通”)信息服务站行列,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城南联动网把镇内各行政村的农副产品,多次在该系统发布信息,收到了许多有效信息,为镇域内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架起了信息桥梁,为生产经营大户和企业拓宽市场销路。~年7月份,XX镇叶厝村村民叶顺锦由于交通、通讯、信息不灵等多方原因,致使15吨萝卜滞销,镇联动中心在互联网上多次予以发布,经多方联系后,最终与安徽宿州张先生达成供销意向。~年,蕉城区“三高”农业有限公司与泉州水果批发市场阿聪通过城南联动网的桥梁作用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仍是合作伙伴。截止目前,通过“一站通”等网上营销,共实现网络交易10多笔。

2、引进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由于我镇土地有限,为了引导农民发展新优品种,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上农产品的价格,XX镇联动中心加大农业信息引导的力度,以信息为纽带,积极为种植户出谋献策。~年1月份,莲峰三村农业示范基地拟种植树莓,XX镇联动中心在网上多方搜集树莓的种植资料供基地参考,并及时在网上发布需求树莓的种苗信息,很快就有沈阳、北京的客户致电与其联系。~年初通过这种方式为基地引进的优质柿子品种如今长势良好,联动网也由此深受种植户的信任。

四、创新工作方法,转移富余劳动力富有成效。

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从转变观念入手,提出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要求镇联动中心具体抓好该项工作。

1、强化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水平。我镇从实际出发,瞄准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不同对象,充分利用农村科技学校,灵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技术教育与培训,多次邀请XX市水产局、区科技局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采劝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方法,着重抓好18-45岁青壮劳动力的培训,开展全方位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岗位定向、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二是面向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开展科技培训,促进“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采取办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科技咨询与技术讲座相结合、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镇、村基层干部和现代农民的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大部分的镇村干部成为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将才”;三是面向打工回乡创业者开展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四是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提高其立身谋业的本领。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各业发展壮大的带头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领路人。

2、认真摸底,建立网络,科学有序组织劳动力输出。通过摸底、登记、造册,填写《求职意愿表》,全镇富余劳动力4892人,男劳力1971人,女劳力2921人,愿意外出务工的达2198人,摸清了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求职意愿、转移方面等基本底数,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台账、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市场需求信息库,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准确地为用工单位和劳动力提供劳务供求信息,架起了用工单位与富余劳动力之间的桥梁,解决企业、用人单位想找合适人而无处寻觅、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在劳动力输出过程中,着重抓好输出前、中、后三个重要环节,实行“一条龙”服务,既要对输出民工保护,也要对用人单位负责。输出前:对搜集的用工信息和用工单位提供的劳务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上级劳动部门了解用工单位的资信情况而选定用工单位,同时将用工信息通知各村科技特派员转告求职者本人。输出中:对各村选送进来的人员组织用工单位进行面试,对面试合格者进行职业技能、法律知识等强化培训,对输出劳务人员进行统一备案,建立输出登记卡,并委托劳动部门同用工单位签定有关合同,以法律形式明确用工单位、输出单位和劳工三方的责权利。输出后:在用工单位选择素质和能力较高的人员,成立互助组织,做到与联动中心定期联系,互通情况,维护打工者的权益。温州灵岩山庄、浙江白天鹅宾馆等省外企业多次在我镇招聘工作人员,通过回访,用工单位对我镇输送的劳动力表示满意。~年,全镇外出务工劳动力达800多人,仅蚶岐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年收入达110万元。

3、依托龙头,引进资金,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一是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上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拓展这一渠道的就业空间,严格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优化投资

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2001年以来,先后引进年产值上千万元的XX天宝茶业公司和XX东富水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以及30多家民营企业在我镇落户,~年我镇福洋村年工业收入就达1100多万元。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而且可以减轻城~力。因此,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天保公司、东富贸易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通过龙头加工企业,做好对茶叶、大黄鱼等农产品精加工,提高大黄鱼、茶叶等特色产品的的科技含量、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使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优势,确保农村劳动力在参与农业产业化中,人人有就业岗位,个人有满意收入。三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镇党委、政府鼓励和支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投资兴办市场,通过引进外来资金,先后融资230万元兴建占地60亩集竹木成品与半成品交易和原木料加工的XX富洋竹木市场,投资380万元创办占地10亩的福洋石板材市场;贵岐、蚶岐码头砂石市场做为XX市区建筑材料的主要集散地,年交易额均达1000万元;目前,占地270亩计划投资2亿元的XX华洲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首期工程已于~年5月19日动工,该市场的建成将更加有力地促进XX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市场带动我镇运输、餐饮、储存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目前我镇已有1500多名劳动力在上述企业、市场从事劳动。

9.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九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乡根据县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规划工作,为认真贯彻宣传上级党政部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我乡召开了专题的工作会议。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进村入户宣传与常规工作相结合进行宣传的方式,利用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书写固定标语,面对面讲解相关政策等方式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以及意义宣传到家喻户晓,并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紧紧抓住上级部门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我乡的通乡油路工程已全线贯通。去年我乡的农村通达路宁利至牛窝子的7公里沙石路已全面建设完,通达条件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乡群众的出行条件。目前我乡五个村委会的通达条件已基本改善。长坪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建设已在规划之中,有望在今年动工建设。去年入秋以来,我乡辖区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袭击,也凸显出了我乡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全乡利用有限的抗旱资金,较好的完成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5件,铺设25ф胶管20000米,解决了5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3000多头只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河道治理3.5千米,新增水井5眼,购置柴油抽水机5台,小型水泵12台。对我乡范围内的小型水库经行除险加固维修4处。保障了我乡今年旱期的春耕工作顺利进行。在保障春耕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共计完成沼气池建设250口。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落实,目前我乡的“村村通”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三、深入推进农业户口产业化。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机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在去年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核桃种植1000亩,花椒3000亩。大力发展烤烟种植收入达300万元。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药材种植,特别是适合种植续断、虫楼的地方。今年我乡共发展续断种植2000亩,虫楼8亩。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加快农村建设和新农村步伐,统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扶贫培训等渠道,培训劳务工、农民工、提高劳务工素质和就业质量,乡党委成立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年初通过联系上级劳务输出部门,今年新增劳务输出980人,劳务经济收入增加显著。

五、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党委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我乡今年的新农村建设点是宁利村委会的新龙沟村。为认真抓好新农沟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多次深入到该村民小组,对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规划。优化村庄布局。请上级规划部门到现场进行勘测,对村庄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由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有限,因此乡党委、政府将如何合理运用这有限的资金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认真的安排,将每分资金都用到了刀刃上。

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投工投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事关项目村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乡党委、政府积极发动群众

进行投工投劳,共完成投工投劳200个工日。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我乡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认真制定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实行工作进展随时碰头商量,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了工作进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够,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当成负担,认为只是县乡党委,政府的事,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消极等待,主动性不强。部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二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庭增多,影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乡的下步打算是:

1.深入宣传发动,引导农民自觉参与。

通过召开大会,发放相关材料,村民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内涵和现实意义,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意图交给村民,认真征求村民意见,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和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农民投工投劳,筹资时,推选出村民代表,让村民实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引导村民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村民中开展“美化家园”活动,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重点整治村容村貌,鼓励农民植树养花,提升自家形象。

2.积极整合资源,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下步我们要在积极争取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加快工作进度。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的地方更是要向上级挂钩联系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清除不合理的建设及杂木。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出发,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出击,加紧对外联系,力争下半年至少引进一个项目在宁利乡落户,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民的收入。

4.加强督办指导,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经常到项目实施村开展调查研究,跟踪督办,搞好协调服务工作,随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针对问题具体加以分析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组要随时到现场督办,工作进展实行周报制,要加强村级干部的管理,并经常带领村干部深入农户,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发挥主体作用。

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我们积极工作,认真探索,努力学习借鉴周边和外地先进的工作经验。我们坚信,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共宁利乡党委

10.关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十

(初 稿)(2012年7月4日)

【摘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三个系统,即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为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卫生、工商等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体系。针对目前我镇农村的发展现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体系 发展规划 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 农村公共服务

【正文】: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和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其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涵盖于每个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产、供、销每个环节都应有服务。最近,笔者对崆峒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后,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2008年乡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我镇农业服务中心有编制7名,实有人员5名,其中管理人员4名,(九级职员3名,十级职员1名),工勤技能人员1名(中级工1名);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有编制3名,实有人员3名,其中管理人员2名(九级职员2名),工勤技能人员1名(中级工1名),均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中,50岁以上的有1名,40岁以下1名,30岁以下6名,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有6人,属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执行。办公场所均由镇街政府提供。

目前农技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内容有:一是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示范指导。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利用技术培训会、电视、黑板报、科技赶场等多种形式宣传、讲解技术,为农业科技的深入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结合实际,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广旱作农业,发展果菜种植。四是加强土地流转,建立农村合作社,以基层农业中心为依托,引进资金在大湾镇和双凤桥街道沙坪村建立了2个示范场、园,为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展示平台。

农经服务体系开展服务职能有:一是承担着三大管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二是三项指导: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四是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等服务职能。

二、现阶段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服务内容单一,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调查中发现,现阶段的农民对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包括物质内容,也涉及到精神内容。但各级各部门实际提供的服务项目却非常少,质量也不够高,很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是服务缺乏针对性,让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有些部门和组织向农民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空泛,缺少针对性。比如调整产业结构,有些干部向农民提供的信息是: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但市场上究竟需要什么,又有谁也说不清楚。

三是服务不够及时,滞后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种什么、养什么才有市场?有什么新品种,用什么新技术,才有效益?这一系列内容是本该在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前就向农民提供的,但恰恰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

四是服务力量薄弱,导致服务体系“断层”。从领导来讲,目前究竟是哪个部门,哪级组织负责管理和指导农民服务?是农口各部门还是各级党政组织?似乎大家都在管,又好象谁也没有管。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坚持面向基层,为三农服务的方针。把农村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在基层农村,按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三化”来建立和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围绕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及提供市场供求走势等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农副产品的市场开拓和营销,代办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中介服务等来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服务。把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机制引入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拓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服务,把服务网络延伸到最基层村组。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重点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项目,其主要服务功能:一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二是技术咨询、综合信息服务;三是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为农副产品提供市场信息,营销代理服务;四是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服务;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民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指导等中介服务。专业性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重点应放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牛、果、菜等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促进主导产品的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提升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创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目前由于我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和发展方面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抓体系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体系建设上,尤其是在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上起点不高,规模不大,组织机构成立后流于形式的多,实际开展服务运作的少;在体系服务上,产联脱节、产服脱节、农服脱节,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缺乏经营型人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越来越多,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发展以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农民走向市场,分散生产者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中介,是农村社会化服务创新的主要形式。注意,在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时要做好十个相结合:一是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去确定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式和方向;二是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结合,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把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民联结起来,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三是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通过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引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同当地特色经济相结合,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同解决农副产品卖难相结合,围绕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六是同开发当地资源相结合,通过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七是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相结合,把农民的需要作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的重点;八是同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相结合,通过“龙头”带动,形成有地方特色并具强大活力的新产业链;九是同推进“三农裂变”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十是同基层农技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技体系的合作优势和网络优势,在农村起到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作用。

3.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推进政府转型,向新型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政府向“三农”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各级政府要抓住农村税费改革和机构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创新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尽快把为农服务的各类部门与各类经济组织引导到服务“三农”的方向上来,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注意不搞行政干预,变直接参与为引导、支持和扶持。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通过采取非政治、行政措施,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是抓好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级抓紧培养一批有说服力、号召力的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引导,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对贡献较大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和组织,要给予表彰和肯定,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贡献,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人员的从业素质。要加强对专业技术、市场营销、信息利用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有条件时可以组织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公司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做到规范运行、守法活动、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三是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扶持。农业、科技、民政、土地所、工商所、税务所、资金结算中收、派出所、信用社等有关部门,应从有利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出放宽、扶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具体意见,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立、经营、发展等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服务。

4.创新组织形式,发展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我镇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看,全镇共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组织,均为镇村及相关部门牵头和农民自发形成兴办起来的,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联合与合作机制,缺乏生产经营 合作,更缺乏完全意义的“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法人实体,还处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各级要积极创新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式,只要符合“农民出资、农民管理、农民利用、农民收益”的原则,就要给以扶持。特别是要围绕已形成的果、菜等主导产业,积极组建为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服务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各类行业为农服务经济组织的协调发展。

 5.强化开放,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开放是动力,是保证。服务体系的开放不仅是组织的开放,更重要的是人才和资源的开放。组织的开放,可以在本辖区内,也可跨村、镇、区、市进行服务与合作。人才的开放,服务体系要面向社会的能人和专业大户,面向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型人才和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放,使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每个环节上都有保证。资源的开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各级要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等,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生产资料超市等现代经营形势,最终使为农服务由地头走向区域,由区域走向跨区域。但是,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本着“边建立边完善,边运作边规范,边服务边改进,先松散后紧密,先低级后高级”的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对现有的服务组织要加强规范、提高标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树立品牌意识;对好的典型要总结,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对体系内的会员和成员要搞好培训服务,提高素质;对现有的农村各类分散的组织分行业整合,对外统一经营,协调行动,做大做强合作经济组织。

 6.创造发展环境,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一是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辟专栏、开设专题等,扩大宣传,大力营造关心、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舆论氛围;二是政策环境。在新型的合作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会很多,需要各级政府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尤其是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资金。三是社会服务环境。工商所、民政办、税务所、信用社等部门都要为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上一篇:操作员年终总结下一篇:珍惜时间,从我做起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