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精选13篇)
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一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摘要]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还不能够与时俱进,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资源 师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转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小学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4.[3]秦庆武,徐锦英等.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大力发展农村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2007-3-10.[5]王小红.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的教育策略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8).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
2.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二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第一,家长不能正确面对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乐于接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现象,对偶尔的退步现象不能接受。责骂、批评孩子“只顾着玩”,没有像自己心目中想象的好学生那样认真学习,不明白既喜欢学习又喜欢玩的孩子才是有发展前途或比较全面的孩子的道理。许多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家长和学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做到,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第二,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模糊,认为孩子到了学校就归学校管,和自己无关。一些家长以忙为理由,连打电话跟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也做不到,甚至回避、躲避老师及学校的联系。一些家长甚至没有家庭教育意识,导致学生在家期间放任自流,对孩子的作息习惯与作业情况不闻不问。第三,家长的教育方法极端。有的家长对孩子养而不教,或只重视物质条件的过量投入,忽视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亲子活动等精神情感的投入。要么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溺爱无比,要么不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对孩子的要求极高,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逆反作用。
二、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几点对策与思考
(1)要与孩子平等交流。首先,家长要冷静理智,不能有听喜不听忧的错误心态,避免孩子报喜不报忧,甚至修改或虚报成绩,最终编造谎言或捏造事实。其次,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能瞪大眼睛只盯孩子的缺点,要善于跟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许多家长只关心分数,其实,学习成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结果,而是整个学习能力系统综合作用的体现,任何一方面的学习能力障碍都有可能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成绩并不是唯一,身体好、爱劳动、人缘好等都是孩子的强项。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孩子需要有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家长要遇事冷静,耐心跟孩子沟通。
(2)尽量鼓励和表扬孩子,使其进步。家长要随时随地地鼓励孩子“你能行”“加油”“继续努力”“再试一下”。一旦有好的表现或进步,家长就应鼓励孩子“我没想到你真棒”“我真为你而自豪”等。孩子如果遇到挫折,家长应立即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继续努力、给他信心。表扬鼓励要与孩子实际付出的努力相匹配,要采取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3)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不能随便惩罚,棍棒之下未必出人才、出孝子,且容易打掉孩子的自尊、自信、快乐、个性及创造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今天的弱点未必是将来的缺点。
(4)做学习型父母。家长是孩子一生的引路者,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要学习和钻研家庭教育及各种文化知识,让自己处于不断成长状态,才能拥有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能力。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好管,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不学习、不积累,知识结构已经不如孩子了,却依然行使家长高压专制的权利,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家长说什么就反驳什么,或者家长说什么都不听,我行我素。
(5)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教会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有些孩子只顾赶作业进度却没有检查的习惯,因此作业常常出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少做了习题。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新课打下基础的好方法。如果当天所学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
(6)要经常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学校一般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讲述必要的教育知识和孩子的表现,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交流,掌握教育知识,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竭尽全力。
三、结束语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改观农村教育“5+2=0”的现象。家长应树立“好孩子是好家长培养、训练出来的”思想,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只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就更有希望了。
摘要: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应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些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师雪丽.人力资本理论视阈下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2).
[2]刘芸.关于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3.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三
[關键词]农村 ; 家庭教育;家长意识;现状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认为家庭教育是基础,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是所有教育的重中之中。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最初就是孩子学习的模式。一首歌里这样唱:“妈妈呀,妈妈,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有一则广告:“孩子看见妈妈端水给奶奶洗脚,然后他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给你洗脚……”父母怎样教,孩子就怎样学,可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很大的。
一、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1.提高家长素质
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调查看,大部分农村家庭文化偏低,在我们云南这样的边疆地区更是尤为严重。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相对偏低的父母要辅导好孩子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提高家长的素质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来提高家长的素质呢?我认为:可以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针对部分学生家长教育方法不正确、思想陈旧等状况,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教方面的讲座、学习活动,形成制度。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承担者的素质。请优秀家长现身说法,让“家长学校”真正发挥实效。
2.建立家访制度
农村的小学校都要建立家访制度,班主任老师要及时走访学生家庭,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情况,及时反馈交流学生的学习教育情况。还要相互提出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商讨共同教育管理的方法。还可以设计一些家庭访问双向交流的表格,列入学校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了解档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交往活动,倾向性问题,以及家长家庭教育方法,经验等计入档案,使家访制度成为学校配合家庭教育的有效制度。
3.加强家庭道德建设
从青少年犯罪中了解,有50%以上是出于家庭的影响,而这些家庭道德建设上存在许多问题。如父母本身道德素质败坏,常常会诱发子女产生不良行为;残缺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家庭教育失当使孩子变坏。所以,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家庭是人格互动的单元,只有形成家庭高尚情操,道德规范,才能维系和谐的家庭关系,保障家庭温馨幸福。家庭道德建设中着重是应该加强传统伦理道德建设:一要讲孝悌,孝悌就是在家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家长自己不讲孝道,子女照样也不会孝敬你。孝道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道德,精华方面我们必须继承,用现在的话就是尊老爱小。二要讲爱护,家长对子女有护养的义务,教管责任,过去“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就是承担护养教子的责任,就是要子女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现代意义讲就要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三是讲和谐,古人讲:“家和万事兴”,要克服重男轻女思想,阻止家庭暴力行为,禁止买卖婚姻,重婚纳妾,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杜绝“第三者”插足的婚外恋,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平安家庭、无黄赌毒家庭,使农村每个家庭真正成为和谐的家庭。
4.开展家庭教育调研工作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各地农村有各的不同,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差别,富裕地区普遍存在对子女教育期望过高,过分溺爱倾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失管、失教、隔代教育多的倾向。根据地区的差异,为使家庭教育针对性开展,必须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调研工作。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热点、难点、盲点、敏感点和单亲家庭、失足青少年家庭、暴力家庭等情况确定不同调研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各镇(街道)妇联、家长学校、关工委、协会等组织要积极配合参与,真正使农村家庭教育引起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真正把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做深、做实、做好。
二、结语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父母一定要做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健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处于经济落后,家长素质偏低条件下的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教育,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育人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85.
[2] 杨振峰.浅谈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6).
4.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5.农村小学拼搏教育 篇五
摘 要:1.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3.研究内容:课外教育的目标、概念、时间、内容、功能、原则及构建小学生课外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农村课外教育体系;运作管理机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
(一)、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课外教育是整个教育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相对于课堂教育针对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学习和应试准备外,课外教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建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课外教育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灵活多样的活动阵地,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
它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课外教育拓展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活动领域,其在因材施教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优势,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殊才能,进行个别辅导。
课外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培养兴趣、展示才能、发展特长的天地。
它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长期来,农村小学课外教育十分落后。
而如今,改革开放中的农村正朝着城镇化的道路快速前进,一个个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在不断地涌现。
从国内外对于学校课外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通过课外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素质;国内学校在课外教育活动方面,虽然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似乎在课外教育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特别对于如何使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校内与校外同步”,形成育人的整体合力,推进课外教育活动的发展等问题,有必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从目前课外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课外教育理论还相当薄弱,或是局限于狭隘的经验总结而理论苍白;或是机械套用教育学、教学论的理论,而显得自身理论底蕴之不足和实践经验的匮乏。
因此,未有可供借鉴的成熟成果。
从我省中小学课外教育研究的现状来看,小学课外教育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显得薄弱和滞后。
我国目前的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识轻教养等现象。
当前对中小学生的课外教育尚未引起充分重视,一方面表现在对课外教育的含义理解片面,功能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课外教育的实施途径不畅通,实施主体不明确。
实施要求不清晰。
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加以研究和探索实践。
(三)、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基本构建起中小学生课外教育运作管理体系,建立课外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安全管理制度;对组织实施课外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途径等方面摸索出了可行的方案。
在充分挖掘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创造广泛的课外教育活动空间,丰富中小学生课外教育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素质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课外教育的基本概念。
课外教育活动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育活动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育活动总称。
从广义讲,它包括正式课程以外的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
课外教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远在我国两千年前《礼记・学记》中即提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倡导在规定时间内上正课,休息时间从事种种课外活动。
3.课外教育活动的时间。
课外教育活动时间指正式课程教育时间外的时间,即每周一至周五在完成正常教育活动后的时间及双休日、寒、暑假时间。
课外教育活动时间属由学生自主支配时间。
4.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
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科普教育活动、读书和影视教育活动、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等。
5.课外教育活动的原则
(1).整体规划原则。
对小学生课外教育在时间、内容、场所的安排与设计必须坚持整体规划,统筹管理,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出发,对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予以正确指导,整体规划,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课外教育。
(2).实践性原则。
师生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课外实践中促进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成果的正确性。
我们的课题活动大多需要师生“动手做”、“开口唱”、“埋头练”、“亲笔写”等环节中得到历练。
(3).自主选择原则。
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意愿自主选择。
在孩子尚不能很好把握兴趣、爱好时,教师、家长作必要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内容的选择适应从孩子兴趣所至的地方入手,不能按成人的理想、意志强加给孩子,应充分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
6.构建小学生课外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1).建立起小学生课外教育的运作管理机制。
小学生的课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的领导管理部门,学校及社区等有关社会教育服务机构是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学生是课外教育活动的主体。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组织实施小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对课外教育活动运作管理模式较为稳定的认识。
据调查,有的地方已提出了“组织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实行由市、县中小学生假日活动中心为中介服务机构、社区为依托、学校及校外场所为基地,统筹管理、分工负责的运作管理方式”。
同时,明确了各自的运作管理职责,假日活动中心负责对各教育活动基地的资格认定,包括项目计划、内容、时间、师资、场地设备等基本条件的审核确认、统筹协调、活动质量的评估、收费管理及财务统一核算。
基地负责教育活动计划制订、组织实施、质量和安全管理等。
(2).建立以学校为骨干的课外教育工作机制。
根据课外教育的运作管理模式,建立起课外教育的工作机制:一是基地的申报和审批:由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根据相应的条件向市(县)小学生假日活动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由“假日中心”对所申报的基地在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等方面进行审核后予以认定挂牌;二是课外教育活动项目的申报:凡已被确认的课外教育活动基地根据所具备的相关条件提出开设活动项目的申报,由“假日中心”审核后确认;三是课外教育活动的实施:各基地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范围必须是批准确认的项目。
每学期初各基地将开设项目的教学活动计划、活动内容及方式、活动时间安排、师资安排等须向“假日中心”报批,审定后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四是课外教育活动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由“假日中心”对各基地活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年中考评、年终考评,对考评结果予以公布,并根据考评情况分别给予奖励、限期整改或取消举办课外教育的资格,以确保各基地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
对学生参加课外教育活动由基地在期末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考核结果由基地以成绩报告单的形式发至每位学生。
(3).建立课外教育的考核激励机制。
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序、时间是否保证、内容是否落实、条件是否保障,直接关系到课外教育活动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对各课外教育活动基地的检查、督导、考核显得非常必要。
中小学生假日活动中心是课外教育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同时又受市教育局委托,行使对课外教育活动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中小学生假日活动中心应制订《课外教育活动基地考核办法》,从而建立起对课外教育机构的考核激励机制。
6.农村小学教育困境 篇六
其倡导的“先学后教”、“先教后学”以及“学教生成”的理论精华,为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现时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关键词] 有效教学;农村;小学教育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有关解释,大家对“有效”一词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上。
换句话说,“有效果”在教学中,主要是指学生取得的进步或发展。
关于教学有效性,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这在注重教育实效性的今天,有着重大的意义。
教学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在活动过程中是不是尽量节约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以及教学目的的“准确性(即是否是受教育对象真正需要的),都应该成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总结起来,就是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它着力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为归宿。[1]
这对于当今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理论探索空间。
其概念本身所涵盖的对教育目的的体现、对教学成本的珍惜以及对教学目的的有效把握,对于解决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以往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教育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学校布局管理等这些宏观方面的内容加以把握,较少注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本身。
这造成了大家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理解较为片面,不利于其更好更快的进行完善和提高。
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存在的困境,我们用较为微观的视角来进行审视,希望能够有所发现。
1、教学理念陈旧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与陈旧,并由此导致教学方式和方法长期得不到改进。
其中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坚持“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2]这背后隐藏的陈旧的教育理念显而易见。
大多数农村教师仍然认为,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居于中心地位。
“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师知识权威的思想不容置疑,也无需置疑。
这直接导致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教师的“不容置疑”之中大打折扣,甚至被完全扼杀掉。
教师这种“掰开揉碎”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理念和由此所支配的教学行为,不仅没有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还阻碍了学生自行探索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主动运用于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和自觉性的发展。
目前,由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陈旧教学理念带来的困扰,使得农村小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水平也相对落后于城市及乡镇小学。
2、教学内容孤立
由于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导致教师所教授内容多局限于书本,既脱离生活实际,又缺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教授内容彼此孤立,旧知识的掌握不能很好地促进新知识的理解,新知识的学习无益于旧知识的巩固,久而久之,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导致了学生厌学、家长无视学校教育的局面。
虽然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之中,存在政府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等一系列宏观领域的问题,但是,作为践行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一线教师,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单纯讲授书本知识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的现象还屡屡存在,这既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教育准备的欠缺,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3、教学评价片面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
而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标准又是以分数的优良中差来考核绩效。
这些压力,没能在教师这里得到适当的缓解和转化,原封不动的施加在学生身上。
于是,很多农村小学仍然是“以分数论英雄”。
这种单一而片面的评价方式,无论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作用。
三、有效教学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启示
1、先学后教,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习惯了“照本宣科”,学生也习惯了“照葫芦画瓢”,这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中,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吸取经验教训,从优秀的教育理念中借鉴其精华。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有着与城市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和热情,“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将学生真正引领进知识的海洋。
只要学生真正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对学习和探索感兴趣,一些外在的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客观因素便不能成为影响农村教学效率的重大问题,农村的小学教育也便真正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2、先教后学,注重知识的联络沟通
有效教学中所说的“先教后学”,并非农村小学教师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它是强调联系和发展的。
有效教学启示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修正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刻板方式和授课内容,应把教师的教看作学生的学的积淀和导引。
要用“教”来引导学生主动将之前学过和之后即将学习的内容贯穿起来,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与实际生活直接经验联系起来。
这里的“先教后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比起来,难度要大得多,这需要置身于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促进自身对教育教学的领悟,并最终形成自己引导帮助学生的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1]周子游,张莹.有效教学与“教学都是有效的”——论有效教学概念的科学性特质[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2]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3)
[3]潘超有效教学概念重构探析[J]. 教学与管理,2011(3)
7.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初探 篇七
案例二:我校初2005年学生谭××, 父母均外出打工, 爷爷成了他们的监护人, 在校养成了大手大脚用钱的坏习惯, 父母由于自觉对孩子缺失关爱, 遂用金钱来弥补, 孩子对钱的要求, 几乎是有求必应, 该生的心思遂不放在学习上, 整天想的是如何吃好、穿好、玩好, 他的一次生日邀约了十几个同学到饭店大搓一顿, 完了还去卡拉OK, 一晚上消费近千元, 家长经过近二年的苦苦支撑后, 终于忍受不住儿子的盘剥, 只好让儿子辍学打工。
案例三:我校高2006级女学生曾××,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形成了封闭, 孤僻的性格, 自卑、胆小, 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经受不住任何的刺激, 一次与同学为一句话而起争执, 遂赌气不上课, 辍学回家, 我作为她的任课教师,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 去到她的家, 把她各业回学学校, 我主动找她谈心, 许诺可解决她生活上的所有学习, 生活上的问题, 并在三年中时时留心、注意, 从细节入手来感化她, 改变她。如:她的每个生日总是把她请到家中过, 按当地风俗, 给她煮红鸡蛋, 节假日班上的留守学生总能收到我的一些小礼物:如一只笔、一个本子、一包糖等, 经过三年的生活学习, 逐渐改变了以前哪些不好的性格, 变得开朗自信, 也不会因一点小挫折而自闭、赌气, 也喜欢接近同学、老师。
以上案例均呈现出一个共同点:“留守学生”因严重缺失父母关爱、管教, 而在性格、道德、学习等方面出现了畸形发展, 他们都是十几岁, 处在人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 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使他们不至迷途,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 就应在此新问题上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来研究、思考, 以下是我对“留守学生”问题的现状原因的思考, 及对农村中学校老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一些建议, 望能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应对“留守学生”问题。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1、心理方面:多表现为自闭、孤僻、嫉妒、依赖, 应对挫折能力极差, 报复脆弱, 自卑、胆小、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2、道德方面:由于不能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 加之社会上丑恶东西的熏染, 表现为传统道德缺失, 不能明辩是非, 同学间比的不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助人为乐, 比的是谁的钱多, 吃得好, 穿得好, 玩得好。
3、生活习惯差:大多生活不能自理, 虽然身上穿的是名牌, 全身都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有钱时大吃大喝, 有了上餐不管下餐, 无钱时忍饥挨饿, 只能趴在食堂窗口望着别人吃饭。
二、“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管理不力:父母外出, 监护人员通常是祖辈、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 既无精力又无体力, 更无教育能力, 易受“留守学生”的哄骗, 常常拿他们没有办法。
2、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误区:相当部分的父母素质不高, 自感对子女欠下了亲情债务, 遂用金钱来弥补亲情的缺失, 少年又没有正确的金钱绝, 遂纵容, 滋生出享乐主义等一系列恶习, 不思进取, 自由散漫。
3、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新鲜事物, 大部分学校、老师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故在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上还显力度不够, 加之现今学校着重的是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 并不注重所有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 心理问题的引导。
4、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留守学生”问题还刚处在研讨阶段, 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近日从新闻报道上看到湖南某社区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认识到社会也能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发挥重大作用。
三、农村中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应专门制定出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计划, 讲清“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并制订出三年或一年的阶段性计划, 制订“留守学生”挡案, 档案中应详细罗列出各项资料, 方便对他们进行管理。
2、设立“留守学生”班。我校2006年全校初中生1550人, 其中“留守学生”有698人占45%, 如此多的“留守学生”, 完全可考虑设立“留守学生”班, 选派最负责任、最具爱心的教师作班主任, 科任教师, 班内同学形成平等互助的氛围, 班间同学进行竞争, 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3、教师应更多思考调研“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教师是和“留守学生”接触生活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人, 也肩负着最神圣的使命,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责无旁贷。教师应在此问题上多下功夫, 多动脑筋, 给更多的关爱, 从细节入手, 把“留守学生”问题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教育活动, 最好能成为“留守学生”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以弥补他们所缺失的父母关爱, 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督促“留守学生”参与进来, 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 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 教师应随时随地从细节入手, 如:节假日能给予他们一些小礼物, 生日能吃到一个约鸡蛋, 能听到学校广播上点的一首歌等, 以弥补他们严重缺乏的父母关爱关, 也应在“留守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加以重视, 认真对等, 严加管教, 以弥补父母外出所缺乏的管教。
4、学校应组织“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沟通、建立畅通的流通机制。学校应利用春节打工者回家探亲这一契机, 召集“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学习、沟通, 以纠正普通存在的“金钱弥补亲情”的做法, 引导“留守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以自身的艰苦奋斗经历来激励子女的学习热情。
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档案, 建立起与家长进行顺畅沟通的联系机制, 随时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双管直下, 共同完成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5、学校应建立“爱心通讯”小屋。保证父母子女间能顺畅地沟通, 解决距离上的阻隔, 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子女间亲情的传递。
8.农村小学生需要“生活教育” 篇八
另外,农村小学生生活单调,接触到的信息面很窄,有的去的最远的地方是集镇。每天来回于家校,节假日亦是如此。他们所获得的最大的信息来源就是课堂和电视。而电视上呈现出的信息是“五花八门”的。其中很多是不益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甚至有些信息会对小学生产生恶劣的影响。
种种这些客观因素,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学校作为农村小学生最多接触及最大依赖的地方,是否该思考农村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并“对症下药”,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甚至做到更多?
笔者认为农村小学生对学校的期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契合点。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的需要,才能办好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教育。而小学生的思想很单纯,他们来到校园所期待的无非是以下三点:
1.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希望在课堂学习中了解更多的信息。
2.游戏的伙伴
农村小学生生活环境简单,生活条件落后。并且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小学生是独生女,家中及周边年龄相仿的伙伴很少。他们的生活显得枯燥无味。在他们看来,学校就是个大乐园,有很多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游戏伙伴就是他们愿意上学的一大原因。
3.他人的肯定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农村小学生在家里得到最多的是“吃饱了没?”“冷不冷?”像“你真棒!”“加油!”“不应该这样……”之类的话语和教育性的交流却很少。关于学习,农村家长看到的大多只有分数而已。其实,不管成绩好坏,农村小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的。这是农村小学生来到学校的第二大动力和乐趣。而老师给予的肯定不一定是在学习成绩方面的。
因此,我认为农村小学生需要“生活教育”,农村学校除了本身的教学任务,想要做好教育工作,还应深入生活中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即是校园生活,这使得农村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1.提供更多生活上的帮助
每个农村家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也给农村小学生带来了困扰并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如果学校能适时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也让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依赖。而这种信任和依赖又会作用于他们的学习。
2.给予更多的关怀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有很多农村小学生家长不仅可以让他们吃好穿暖,还会给他们很多的零花钱,但唯一不能给的是相伴的时间和适时的关怀。留守儿童更是如此。这使得他们对生活缺乏乐趣和信心,本该炯炯有神的眼睛时而会那么空洞。他们缺乏心灵的安慰,缺乏热爱生活的榜样。如何能好好学习?因此,农村小学生更应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之家”等真正发挥作用,给农村小学生带去更多的温暖。
3.加以更多的引导
家庭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农村小学生缺乏方向,一味跟随课堂。不知为何学,如何学。学校在树立理想目标,学习方法等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引导。从班级层面,从学校层面为农村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加强家长教育
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整日疲于劳作,知识更新几乎为零。学校可通过家长会等活动让家长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从而了解孩子的发展需要,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5.促进交流
观念和态度离不开情感的维系。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教育即生活”,学生生活即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局限于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须深入生活当中,方能为农村小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
9.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调查报告 篇九
调查目的:转变教师对作业的传统看法,提高老师布置作业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弱点和难点,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同时使家长对孩子的作业有更深的认识,优化家庭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真正的从“质”和“量”上实现家庭作业的减负。
调查时间:11月
调查对象:东海县房山镇大倪小学三年级一个班,发放问卷38份,收回有效卷37份。
调查方式:自编问卷,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家庭作业情况,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评价。
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老师态度:
1. 86%的学生认为老师批改作业的态度认真;10%认为批改比较认真;4%认为批改不认真。
2. 85%的学生反应对没能完成作业的,老师会辅导学生做完;10%的学生反应老师会严厉批评。
3. 75%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时会表扬家庭作业做得好的同学,20%的学生认为经常表扬。
以上3点反应老师对家庭作业的态度,从学生的角度看来是这样,但有的老师会随便应付作业,带着这种态度给学生的表扬及反馈值得深思。
二、家庭作业:
(一)家庭作业的“量”
1.87%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预习对新课的学习有帮助,13%的学生认为有时有帮助.
2.65%的学生一般做作业花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以内,30%的学生一个小时多一些,只有5%的学生花了一个半小时。
3.93%的学生在老师批改完作业会后会认真订正,不懂的问同学或老师。
4. 58%的学生认为现在的作业和以前的作业比较起来有减少,34%的认为有点减少,8%的感觉没有变化。
通过以上4题我们可以发现作业量还是适中的,这让学生对作业没有反感,通过访谈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对布置作业是有统一规定的。教师间应当搞好协调关系。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花的时间比较少主要是由于他们会在其他课上偷做作业,或利用午休的时间以及晨读的时间做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类型”
1.家庭作业一般有练习册(3本)、写词语背诵、预习;周六周日有小作文、日记。
2.74%的学生喜欢的家庭作业的形式是动手做东西;只有20%平时老师布置的,但要减少;6%的学生选择其他种作业形式。
3.你喜欢做家庭作业吗,为什么?生1:喜欢,因为作业我都会做。生2:喜欢,因为如果没有家庭作业,我会觉得很无聊。
4.91%的学生觉得抄写词语的作业能帮助记住词语。5%的学生认为不抄也能记住。
5.你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布置吗?学生普遍反映没有。
从中以上5点可以说明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单一,而且一般是为了让他们练习。及时巩固就会使遗忘减速甚至停止减速。抄写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这样的作业要适量,学生更渴望的是灵活的作业方式。
三、家长方面:
1.49%的学生在做作业时如果吃点水果或乱动,家长会责骂,不让他们做其他事;27%会责骂,但还是会让他们做小动作。
2.学生家庭作业太多时,20%的父母从来都不会让他们停下来休息;45%的有时会,但需要自己请求;只有29%的学生家长会经常让他们休息。
3. 如果学生没能及时完成作业80%父母会严厉批评,有时会打他们;10%不加以过问 ;41%问明情况,和老师沟通。
从以上3点可以看出,由于父母错误的作业观,限制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作业成为一种应付,而且变得无正趣。
四、学生对作业的认识:
1.90%的学生认为做作业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学习。
2.6%的学生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只有4%的学生不知道为了什么。
3.89%的学生认为不做作业不可以考好成绩,只有4%认为不可以。
从以上 3点可以发现学生对作业的认识还是比较积极的,这可能是由于作业适中。
五、家长,教师关于家庭作业的沟通:
大倪小学的作业很少需要家长签名,比如背诵,读课本之类的,这是考虑到农村家长的文化差异很大,但是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在作业方面的沟通很少!
六、问题对策:
(一)教师方面:
1.不该让学生在早读的时间或正式上课的时间做作业,同时应该纠正学生在上课时间偷写作业的不良习惯。
2.尽可能根据学生需要布置作业。作业设计要尽量分层次,注意把握好难易度,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3.及时批改反馈给学生。
(二)家长方面:
1.与老师保持联系,第一时间获得孩子家庭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的信息。
2.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不把时间排在快要上床时,这时孩子可能已经困了。周末的作业最好安排在星期六。
3.应当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不要给孩子造成有机会依赖家长,什么都问,要让他独立思考。
4.对孩子完成作业好的表现及时表扬。让孩子对作业产生积极的情感。
5.允许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喝水,上厕所等。
10.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篇十
普九以来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目睹这些,特别是从2006年后省综合督导评估后,农村教育确实有了以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落后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许多学校幼儿园与小学仍然同校,功能教室严重不足。例如:部分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村镇小学没有微机室及微机,即使有微机室也是多年前的并没有更新,教师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及;图书室的书籍大多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可以不负责任的都是按斤买来的使用率也极低使用价值根本谈不上大多数是面子工程。乐、体育器材贫乏,很多设备纯属摆设。
二、教师队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缺乏后来之人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虽然我县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以我乡为例,大部分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甚至部分老师仅仅是完小毕业生,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老教师取得了大专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三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好容易来了几名专业教师,也变成了“全能型”老师。专业教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四是教师分布不平衡。县城及周边乡镇小学人员超编现象严重,而那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却缺乏人手。据了解,个别学校老师太多,上课不得不实行“轮休制”。缺编严重的学校,老师只能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不高,反而是看的看,干的干,更让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
三、教师待遇低下,难以体现教师的价值。
从我县的教师待遇来讲,09年上半年的绩效工资还没有落实。并且绩效工资的底数太少,工资也很低,现在大多数四十岁以下的教师工资在1500元左右,1
马上要入冬了取暖费依然是30元5角。在物价飞涨的今天都是典型的月光族,买房子那只是梦里的想法。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包班,工作累领导还要要求各科都上,从单一变全能,老师的总体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上进心也非常的低下,现在讲老师的压力大,待遇低,老师不是圣人只是普通人,所以农村的教育堪忧。
四、素质教育难于实行,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十来年了,但当今农村小学的课堂却一如既往。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老师们却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及主管部门也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加之目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这种“应试教育”还将继续下去。素质教育手册的填写都是公式化的,目的是应付检查,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大多数根本就没有开设没有教师,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
五、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师工作效率低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许多的学校甚至教育局这个行政机构都是外行管内行,大多数并不是教学优秀或者多年的优秀基层管理人员出身的管理人员。从而难以形成管理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从而造成教师和学校的效率低下。
11.农村小学英语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 小学英语 教学方法
【中图分類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9-02
一、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时面临的主客观困难
(一)农村小学生的“内敛天性”导致开口说英语障碍
农村小学生的“内敛天性”本质有别于城里小学生的豪放、直率,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农村小孩相对于城里的会更加拘谨害羞,所以他们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羞于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心,因为担心说错了很可能会被批评,也担心会被别人认为是异类而受嘲笑,因此农村小孩有着很严重的开口说英语障碍。
(二)传统的英译汉英语教学方法,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很多的老师在教授英语课程的时候,基本都是采取满堂灌,英译汉的方式来授课,比如在教英语单词的读说时,采用非常错误的中文类似法来教小学生拼读,比如在教“student”的拼读时,注释中文“死丢等”;另外,在英语课堂上,一贯地使用中文来教课,比如课堂的连贯串接都是中文,特别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及新单词的接受和扩展,英语课堂的中式化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农村小学生生硬的英语表达、叙述状态。
(三)农村小学生家长忽视小学英语的基础学习
不仅是农村还是城市,家长不够重视对小学英语的基础学习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拿小学生课外辅导来讲,小学生的课外补课多为语文和数学,而英语辅导则几乎为零。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家长认为小学英语简单,真正的英语应该是初中的事了,所以对小孩的英语学习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小孩的英语基础,更不能给小孩创造英语学习环境。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基础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一)生活化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首先,英语教学内容尽量与生活联系,化抽象为简单,增强小学生的实物记忆。教师应该借用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活动来开展英语,比如在教授小学生学习fruit时,老师可以准备不同的水果模型来加强英语词汇的可见性,pear,orange,apple,banana, grape等;其次,学习不是独立的,在学习这些水果的英语表述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延伸英语学习,比如学习颜色的英语表述,yellow,red,green等,可以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最后,注重生活场景的英语学习环境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一些动物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小学生模仿家里的小动物的叫声来表演,并将小学生熟悉的动物和叫声组织起来形成绕口令,方便小学生学习。
(二)创建英语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首先,逐渐改变传统的中式化英语课堂,比如课前的问好礼仪,举手回答问题等尽量用英语表述,而在英语单词的拼读应该是通过增加听说机会加强小学生的记忆,组织小学生进行简单的会话和口述,创设借东西、道歉、问好等各种场景,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和交际能力。其次,学校要注重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创造良好的英语语音环境,为小学生创造将语言材料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的机会。首先英语老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英语老师要乐观开朗,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保证自己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另外,英语老师应该加强和小学生的英语交流,比如在校园内相遇,要主动用英语和小学生交流问好,老师的主动可以大大降低小学生的怯场和羞涩,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说英语自信心。当然,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可以在自己的课堂内适时地使用英语词汇,比如surprise,great,easy等通俗词汇,音乐老师则可以教授一些简单的英文儿歌,尽量为小学生创造英语语音学习机会。
(三)丰富教学课堂方法,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持久动力
首先,英语课堂方法要注重多样化,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局限于常用的视听法,情景法,可以结合小学生性子急、好动等特征,加之讨论法,交际法等,让他们参与到活泼、轻松的英语交流情境中,减轻长时间学习英语而产生的疲乏与厌倦情绪,帮助他们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英语老师应该多以赞扬的口吻公平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小学生,要肯定小学生的每一次英语实践,多说you are number one以及very good等称赞语,同时在日常教学时,适当采取比赛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应该给以英语教学充分的重视和认知,英语老师应该根据农村小学生内在特征探索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2.农村小学生命教育实践初探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命教育,德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教育活动,家校联系
近年来, 青少年采用过激形式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祖母监管,老人们知识有限,加上隔代教育,造成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是当务之急。
一、抓好德育实践活动,为健康人格奠基
实施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寓生命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叶飞将军故居、泉州华侨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了解她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原因,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目前拥有的幸福生活。
通过举办“遵纪守法、珍爱生命”法制报告会、“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耐挫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健全人格,让孩子们的生命更有活力,更具光彩。通过学雷锋活动、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元旦体育竞技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学会欣赏、学会生存,懂得感恩、懂得奉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二、利用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学科渗透
学校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把课堂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践中加以渗透,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生命教育的熏陶。如语文教学借助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科学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生命体, 了解生命的形成, 感受生命力量的伟大;品德学科教学让学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说说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 从生动活泼的故事中明白事理,并得到情感体验。
三、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悟生命价值、实现生命关照、绽放生命精彩,做到寓生命教育于校园文化中,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学校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传达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棵小草都会激发师生对生命的热爱。学校的橱窗、画廊里布置着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书法等作品,张贴各类活动的剪影,并定期更换,它成了学生展示特长的一个舞台;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楼梯、过道里那一句句温馨的提示,既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暗示和提醒, 又是对学生生命关怀的体现。总之,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园。
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深化生命教育的落实
开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时间、内容、方法,以疏导学生遇到的困惑,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他们处理困难的能力。
(一 )建立 “心 理 咨询 信 箱 ”,开 辟 “知 心 朋友 热 线 ”。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辟“知心朋友热线”。学生把自己所有的心里话都说出来, 让心理咨询人或老师了解情况适时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烦恼。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和朋友交谈、写日记等方式自我宣泄。
(二 )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
开展针对小学生育特点安全的教育,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 喜欢模仿,容易受到影响,学校应抓住适当契机,从细节入手,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学校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五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在课间时与同学玩耍,模仿电视上的“大侠”对同学拳打脚踢,结果一个“无敌鸳鸯腿”就把同学踢进医院。结合这件事学校开展“课间安全我来说”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自己日常不安全的行为。安全隐患不可根除,我们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防范意识。
2.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 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如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演练活动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如何报警、逃生、使用灭火器,向学生传授消防安全防范常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又如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学会对陌生人的来访、流鼻血等,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五、做好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开展生命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家长、社会资源的参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有责任承担孩子家庭教育的重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家长普遍认为孩子送到学校,那么教育孩子的事就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改变家长的片面认识,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家教专题讲座、家访等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改变教育方法,多与孩子沟通。
13.农村小学教育督导论文 篇十三
【摘要】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构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关键作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如何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特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浅析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国家三部委“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乡镇现代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使全国农村中小学生能够与城镇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相对简陋,优质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例如部分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学点只有1―2名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是复式教学方法,学校纵然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也未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的网络接入至今尚未实现;一些学校虽已接入网络但网络速度及稳定性还不够,已有设备和网络条件需要改善;计算机等设备大多需要更新换代,生机比还不达标;缺少教学资源应用的硬件环境,用于实现信息化教学设备比较缺乏。
3.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和信息技术专管人员严重不足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课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一人多岗,一师多“能”,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低。
4.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落实不到位
一些农村学校添置教学装备的专用经费得不到落实,生均经费中用于设备购置、维护费的专项经费未能按规定使用,上级部门拨付的现代教学设备形同虚设,严重制约了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5.学校激励机制未健全
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与同级教学人员设置的待遇还存在差距,从而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策
1.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城乡教育质量
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定期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尽快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例如广西从20起每年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同时,还要加强对在职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下乡支教,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3.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
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运行维护、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信息技术设备购置、运行与维护、教学软件购买及应用等经费列入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切实稳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提高其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信息技术教师应与同级教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相同),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表彰制度,激励学校、教师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建立督导制度,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估
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并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督导评估工作,确保农村学校亦能走上信息化教学轨道。
三、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1.高度重视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工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先后实施了“薄改计划”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项目,使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全面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努力使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校信息教学装备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工作的督导与评估;要加强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切实稳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提高其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信息技术教师应与同级教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相同),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益。
3.尽快推进农村现有教学人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教育反思08-04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07-18
农村小学三节教育方案06-11
浅谈农村小学三生教育的有效实施07-22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10-08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29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调查报告11-07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宣传资料07-15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