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

2024-07-01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精选6篇)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 篇一

随着燕老师公开课的上演,我也一次次反思《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如何能够突出学习重点,抓住学生的眼,因为对于这一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难,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出不同坡度的陡缓,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体不同部位,如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

也就是要能够通过比较抓住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部位特点,最好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体验,结合实物比对,能够理解和识记住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部位特点。

而据经验知道,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有些同学虽然爬过山,但并没有仔细地俯视过一座山,也并没有接触过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山脊和山谷等概念,并不曾在脑海中留下空间。

所以,这一节课看似读图训练,却需要一环扣一环,层层过渡,引导学生一步步观看,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关。

鉴于此,我们决定在引导学生看上分解难点,让学生一看再看。同时为了增强课堂的情趣性和迎合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将学习过程设计为“大王叫我来巡山闯三关”。

课前在《大王叫我来巡山》的音乐中回顾节假日人们的休闲方式,爬山的不同图片,提出爬山不仅能够愉悦身心,休闲锻炼,还能够让亲朋好友在相互扶持中拉近情感。于是,开发山,设计旅游路线就成为一门修炼,你知道我们看瀑布,攀岩,修路,建t望塔等一般选择山体的什么部位,开发和设计人员用什么样的地图做设计和判断。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提出这种图该怎么看,判断时应注意有什么特点?切入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我们将闯三关实现。

首先第一关“火眼金晴第一看――看山是山”:要求学生在老师出示的山体素描图各编号位置选出部位名称:山脊,山谷,山峰,陡崖,鞍部,陡坡,缓坡,比较不同编号位置的高低。旨在让学生直观形成山体不同部位名称概念,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并通过结合老师分发的山体模型展示,抽验学生熟悉概念。

接着第二关“火眼金晴第二看――看山不是山”:要求学生按照视频示范,每小组学生给老师分发的山体模型上描出等高线,可以在不同等高距位置描点,再使用细胶带粘出等高线,并能在老师在绘制过的山体模型上空垂直俯拍打印的相片上结合标注的“山脊,山谷,山峰,陡崖,鞍部,陡坡,缓坡”等部位观察等高线疏密和弯曲特点。在一组组展示中强化概念,重复训练,旨在让学生直观审视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过程及与实物的关联,有效形成转换。这样,结合山体不同部位分体判断,一步步内化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等高线特点,最终能够在新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完成相应编号部位的判断。

之后,进行第三关“火眼金晴第三看――看山还是山”:要求学生依据提供的等高线地形图按照不同要求作出判断,如哪里适合建电视发射塔,哪里可能会形成河流,哪里会看到瀑布,哪里适合攀岩,哪里修建登临山峰路线省力一点……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形成学生活中的地理的.习惯。这一关可以采用抢答赛的方式,要求学生首先亮明方案,还要能够解释方案决策的出发点,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最后,在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当堂检测,从而发现个别学生的遗漏点,为个别辅导把关。并寄语学生,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锻造我们的金睛火眼,我们看的越多,听的越多,实践的越多,也就越会衍生出更多的创新点,不断扮美我们生活的明天。

大王叫我来巡山,童趣童心嫣然,享受每一关的参与和体验,享受不一样的发现。

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 篇二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等高线的概念内涵

中学地理课本中指出, 等高线是指把同一海平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是等高面的一部分。根据概念, 我们可以知道:

1.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 其高差也相同。

2. 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部闭合,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组闭合等高线的部分。

4. 等高线不能相交 (一般情况下) 。

因为, 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悬崖峭壁处, 等高线可以重合或重叠。

5. 等高线的疏密反映某地地形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 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 (或集水线) 时, 向上游弯曲, 成反V字形。

7. 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 为山地地形的“鞍

部”, 也叫山的“垭口” (在地形剖面图上, 其具体形态也不一致) 。

8. 在地形图中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 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二、正确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等高线作为等值线的一种, 在其等高线地形图中具有如下特点:

1. 数量上的特性。

在等高线图中根据等高线的数值, 可以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 然后通过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差可换算两点的温差;也可以用两点的高度差及两地的图上水平距离推算出两地的地面实际距离。

2. 形态上的特性。

地表的每一种地貌形态都可以通过取点找值、绘线在等高线图上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同样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形状的情况进行分析, 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貌类型和特征。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 可知道某地坡度的缓陡;根据闭合等高线数值的变化及各部分的疏密状况可确定该地地形为平原、盆地、丘陵、山地或高原等五种基本地形中的哪一种。如我们常常用0米线表示海平面, 也表示海岸线;200米以下且地势平坦者为平原;海拔大于200米, 小于500米, 且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为丘陵;海拔大于500米, 但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的为山地;1000米线显示低山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三、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1.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 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 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 亦即峡谷最窄处, 以减少工程量, 节省投资, 确保大坝安全。

2. 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情况下, 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3. 工业区位的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 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的地形区。

4. 居民区应考虑依山傍水, 靠近水源, 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 且交通便利, 远离污染源等。

5. 农业的生产布局要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等情况, 再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 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6. 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如分析某地气候特点, 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 (阳) 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河流上游海拔高, 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可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可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

3.浅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篇三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等高线的概念内涵

中学地理课本中指出,等高线是指把同一海平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是等高面的一部分。根据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部闭合,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组闭合等高线的部分。

4.等高线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因为,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或重叠。

5.等高线的疏密反映某地地形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地地形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在地形剖面图上,其具体形态也不一致)。

8.在地形图中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二、正确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等高线作为等值线的一种,在其等高线地形图中具有如下特点:

1.数量上的特性。在等高线图中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然后通过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差可换算两点的温差;也可以用两点的高度差及两地的图上水平距离推算出两地的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地表的每一种地貌形态都可以通过取点找值、绘线在等高线图上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同样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形状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貌类型和特征。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知道某地坡度的缓陡;根据闭合等高线数值的变化及各部分的疏密状况可确定该地地形为平原、盆地、丘陵、山地或高原等五种基本地形中的哪一种。如我们常常用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表示海岸线;200米以下且地势平坦者为平原;海拔大于200米,小于500米,且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为丘陵;海拔大于500米,但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的为山地;1000米线显示低山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三、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2.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3.工业区位的选择。工业区宜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的地形区。

4.居民区应考虑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5.农业的生产布局要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等情况,再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6.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如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可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可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

综上所述,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等高线特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地形图,通过仔细分析,找出相关图中的有用信息点,综合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4.《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篇四

郴州市安仁县宜溪学校

刘琼花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研究不同情境下的答题策略,来提高学生解答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着重讲述山脊山谷的区别,以及与河流或瞭望塔的关系。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学习方法

比较分析,精讲精练 学习过程

一、呈现错误,条分缕析。呈现练习中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1,对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记不住,判断不清。2,山谷山脊线的区分困难,河流问题难以做对。3,对生活生产对地形的要求不清楚,遇到这类题错误率高。

二、回顾教材,突破难点。

1.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

陡崖陡崖缓坡缓坡陡坡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圆圈,且数值有外向里增大。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陡坡 重点讲述山谷与山脊线的区别(凸高为谷,凸低为脊)。2,等高线与河流

山谷是集水线,山脊是分水线,河流分布在山谷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河流流速急;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河流流速慢。流向:“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与山谷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3,等高线与生活生产

山体的不同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往往不同,因此,等高线题常常结合生活生产情境出题。如攀岩、漂流、观赏瀑布、修路、修水库、引水等等。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常识,然后结合地形图进行判断。

① 攀岩、观赏瀑布:陡崖处。

② 修路:沿着等高线修建或者尽可能穿过的等高线少一些,减少工程难度和道路的坡度。③ 修水库:库区选择盆地地形,最好是呈“口袋状”地形,有利于蓄水;坝址选择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工程量小,造价低。④ 引水:从河流的上游引水。

三、回到原题,尝试作答。

四、牛刀小试,辨析山脊山谷 题目:

1.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AB两点中,可能处于河谷的是A500B300AB100300图1图2AB

2.“因地形,以高制塞”是我国古代修筑长城的重要原则.读河北省某段长城的景观,图片及其所在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虚线表示长城在该区域走向,其中正确的是(A ①B ②C③)安平河)D④3.下图中,a、b线条是等高线,则安平河的流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D无法确定ab 分析错误:第三题错误率很高,还没有灵活运用等高线知识来作答。

答题要点:河流分布在山谷,而凸高为谷,因此a<b(可以假设a为100,b为200),水往低处流,因此得出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五、综合训练,整体提高 呈现题目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D山顶的海拔高度为()米(2)图中a、b、c三处,不属于河流支流的是();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运动的是()。(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设计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理由是()(4)站在甲处的小明和站在乙处的小红能否互相看到对方?(5)本区要修一个水库,请在恰当的位置画出坝址。

六、小结:1,山地五种部位的等高线形态。2.等高线结合河流、生活生产实际出题。

反思:等高线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难点,抽象,易混淆,学生错误率比较高。我的学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错别字:鞍部、山脊;2.地形部位判断不清楚,尤其是山脊山谷分辨不出。3.等高线结合河流、生活生产出题,学生缺乏相关知识作支撑,难以答对。4.有畏难情绪,对学习等高线有抵制心理。针对如上问题,我设计了这堂练习课。首先,接纳学生的不良情绪,告诉他们,这个内容有难度,暂时不太懂,没有关系,慢慢来。再鼓励学生挑战难度。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流程:由示错——诊错——讲解——纠错——归纳等五个步骤组成,并且多次重复,(尤其在山脊山谷的判断上,舍得花时间。)弥补了学生有关等高线知识上的缺漏,并提升了解题能力与信心。

5.《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篇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入学不久的的初一新生显得尤为重要。兴趣调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就会乐在其中,“图”我自在。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他等值线打下基础。为了教学的轻松,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但是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真是一只只的蝴蝶。收留了这两个人在族里,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英国的军队。

(讲到这里,孩子们的心仿佛被一种使命感给抓住了,激发学习热情。)自学探究

1.观察分析图1.27中甲乙点的高度有哪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2.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 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

3.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小组活动

1.学生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观察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2.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4.同学们观察课本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完成活动题3。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够一个等高距,不能画成平头山顶。(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讨论回答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30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 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 么规律?(把机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注意点拨的艺术)

形象演示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

(加深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联系生活与延伸拓展

1.在《中国地形图》上,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2.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6.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 篇六

福建漳浦官浔中学

何丽敏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识别五种不同的山体部位。

二、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体部位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五种不同山体部位;

2、区别山谷、山脊。

五、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二)授课:

教师拿出模型,与同学一起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同学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帮助学生得出规律,识别山谷、山脊;联系瀑布的形成,强调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教师自评: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以自制模型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作为教学主线,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还要继续努力。

二、学生反馈:

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模型直观、形象、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也是依照模型绘制的,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点评:

1、备课充分,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目标清晰、科学性强,教学重、难点突出。

2、运用自制模型并结合小黑板,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推荐阅读:

上一篇:写给女孩的生日祝福语下一篇: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