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共13篇)
1.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 篇一
八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王德海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5)、(6)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由于新接任四个班的课,本学期主导思想,在完成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力求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尽快融入学生,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思品教师,回顾本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全面、具体、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工作
八年级的教学工作非比寻常,我们每位老师心中都很清楚,因为我们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更要对学校的声誉负责!追求合格率和优良率是我们一贯的目标,为了表达我们的决心,在学年开学伊始,每位任课老师就向校领导递交了教学计划书,每位老师都全面、具体、认真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凡事早安排,做事有章法,禁止“前松后紧”。使得之后的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二、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年来,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四、针对性、高质量地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的布置我不仅要求数量适中,而且要求有针对性,有代表性,高质量地布置作业,让学生每一次作业都有收获。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六、虚心学习,重视集体的力量
作为青年教师,工作时间才四年,为此我平时工作非常努力、认真,一有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老教师请教。而老教师总是很热情地、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在我们年级组里,教师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代沟问题,凡事大家都有商有量,互相帮助,其乐融融。老师们并没有忽视集体的力量,备课组隔周都准时进行活动,由组内教师轮流主讲,大家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即便不是在规定的备课时间,老师时常会围坐在一起研究教学,这一情景在办公室随时可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也增进我们的感情。
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平时不仅注意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向重点高中冲刺。而且每次月考后,对学习成绩优秀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激发学生勤奋刻苦、自觉学习的热情。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励每一位同学再接再厉,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引导学生做好长计划、短安排,抓紧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积少成多,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效率。树立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师生均有较强的紧迫感。
八、树立良好的纪律观念,以严明的纪律作保障
纪律是搞好备考工作的根本保证,年级领导小组、班主任、学科老师和学生家长等多方面努力,让学生能严格执行学校和年级部制定的各项制度,做到纪律好,学风浓,班风正。
九、全面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1.抓尖子生的培养
年级部定期集中研讨、分析各学科问题,交流体会,倡导合作、竞争。对成绩处于年级前列同学后期进行周考,成绩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学科情况进行个别交流、查缺补漏等,使尖子生全面发展,树立争进名牌和夺取状元的信心。
2.抓学困生的培养
对学困生,我非常注意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及时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安排优秀学生负责监督检查,课堂上对一般问题对给予他们回答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抓临界生的培养
对于这部分学生思想教育是关键,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向前面的同学看齐,并加强试卷、作业监督检查,及早发现知识薄弱环节并进行补救,促使这些学生再上一个台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处理班级工作时还缺乏经验和方法,有几位学习极其困难的学生出现了极度厌学的情况,甚至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旷课、逃学、上课玩手机、考试作弊、抽烟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班级及整个年级的学习风气。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风气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八年级上思想品德
教学工作总结
马店中学 王德海 2017年1月8日
2.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 篇二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3.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 篇三
一、有特色导入的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时利用班班通展示我国各大地形区和河流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这首歌。激昂的旋律,壮丽的景色,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更加了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形,展示我国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在看图的同时,首先可以快速掌握我国地形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形類型,其次还可以让学生照图片记忆山脉名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读图、识图,发现和总结规律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北纬36°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示意图,通过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在学习地势特点的同时,认真分析课本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让学生掌握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总之,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填图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剖面图的分析,直观性强,使得学生很容易掌握地理知识。不足之处:课堂设计还有待完善。如,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时,还可以增加一些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4.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组活动、编演情景剧,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创作表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表演、撰写论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3)学生编演情景剧: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现新式交通通讯工具传入带来的变化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礼节和称谓等习俗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造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文明史观和进步史观。
教学过程
一、利用谈话导入
师生交流:假期到过哪些地方去旅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一般有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怎样联系?(得出:交通、娱乐、通讯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再以一则“旧闻播报”──“淞沪铁路通车”导入新课:
十九世纪后半期,许多科技发明纷纷由西方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影课题)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
生答:
1、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
2、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
3、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组:精读第一子目,出示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学生演练,并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提出自己还想弄清楚的问题。
2组:下发助学资料(附后),结合课文内容,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分别撰写百字小论文。
3组:研究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自编自演情景短剧来展示这些变化。(重点指导:怎样把“剪辫子,易服饰,变礼节,改称呼,废缠足”编成情景短剧,为学生提供道具:剪刀、用毛线编成的辫子、西服)
四、成果展示:
1.汇报《穿越时空的旅行》
①我们从中得到哪些有效的信息?(生答:近代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使人们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便于人们通讯联系)
②你还想了解到哪些有关近代交通通讯的问题?(生成问题、配合投影探究解决)
2.宣读历史小论文“文化生活的变迁”
①我们了解到哪些重要的信息?(照相、电影传入中国、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中文报纸的出现和发展、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刷书馆及其贡献)
②无声电影是如何让观众明白人物在说什么?(思考交流)
3.自编自演情景剧:《剪辫子》《盐商见总统》
①我们从中发现了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剪辫子、易服饰、改称呼、变礼节、废缠足,通过投影展示一一了解)
②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通过讨论得出:剪辫易服、废缠足表现出自由、民主的潮流;改称呼、变礼节反映出平等的发展趋势)
五.小结、巩固
请同学小结本课内容;(投影配合)以抢答的方式巩固本课所学
?
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六、延伸:
1、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为什么近代许多发明都是由西方传进来的?(讨论交流:近代封建统治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科举制度的毒害。教师点拨: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封建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距,导致近代中国在科技发明创新上落后了)要赶超西方科技,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对外开放,汲取一切先进文明;改革教育,鼓励创新……)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火车、轮船的传入,使交通更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的出现,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照相、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这些科技成果的传入,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起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向着民主、自由、平等的方向不断迈进。)
(附:下发给第二小组的助学资料)
电影传入中国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电影。
中国的民族制片业,开始于外国电影传入9年之后的1905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老北京的著名实业家任庆泰(1850-1932),在他自己开设的“丰泰”照像馆的天庭里主持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这是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同名京剧的无声影片,片场约5分钟,它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正式的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在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中国电影是中国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凭藉自己的智慧创造的关于中国的“电影”。从1905年开始,中国电影就这样在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等诸种技术演变的同时,也不断以影像的方式,承载和表达着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好恶与思索、苦难与奋争、光荣与梦想。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于1897年。
一百多年前的上海,西方的印刷技术已很普及,曾在报馆当排字工人的夏瑞芳、鲍咸昌等几个人,于1897年以集资入股形式,成立了“商务印书馆”,主要印刷学校所用的课本。
商务印书馆集编译、出版、发行为一体,在其百年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商务印书馆以编译介绍国外重要学术著作而闻名海内外。清末,他们就出版了我国著名思想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推动了哲学界的变革维新,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此后,相继推出严复的一系列译著,介绍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影响很大。30年代,他们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印行两百余种,其规模之大,品种之全为全国首屈一指。在工具书的编纂出版方面,商务印书馆数十年来,成绩卓著,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他们于解放前出版的《辞源》、《新华字典》等辞书,经多次修订,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工具书。解放后,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大俄汉词典》、《现代日汉大辞典》、《新汉德词典》等数百种辞书,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成为我国最权威的辞书。
1932年,商务印书馆曾遭受侵华日军的轰炸,使总务处、编译所、印刷厂及“东方图书馆”等,损失很重,元气大伤。解放后的1954年,商务印书馆由上海迁至北京。根据国家统筹安排,为发挥商务印书馆的传统优势,确立了以翻译出版外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等学术著作和各类大型词典、工具书等书为主的方针,成为我国具有翻译、编辑、出版特色的重点出版社之一。进入90年代以来,商务印书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经营范围,翻译出版了当代外国名著《西方的智慧》、《挑战风险》等。为开拓国内外市场,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及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了《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日文版)、《中国自然地理纲要》等中外文工具书,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2007年举办了诞辰110周年庆典。百年老书馆,正跨入一个新时期。
照相术的发明和传入中国
1837年,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1839年,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摄影术在法国正式诞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传入中国的香港、广州等地。今天司空见惯的照相馆,清末在中国刚刚出现的时候称为:画楼、影相铺、像馆、照相楼、照相号、照相寓等。
咸丰年间(1851—1861)在香港合伙经营油画业的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合资请当地外国兵营中的一个会摄影的人传授摄影术,学成后置办器材,增加了照相业务,同时还兼营画像。他们店名叫“宜昌”画楼,这是中国人最早开设的照相馆之一。尤其是当时照相还不具备放大技术,很多中国人想要“大照片”,画楼只能是先拍摄一个小照片,然后由画师再根据照片画像放大。
有闲阶层是像馆的主要顾客,象当时的戏剧演员、社会名流及社会富有阶层中一些人都把照相作为享受生活,自娱自乐的一种手段。照相术特别受到皇室和达官贵人的追捧。慈禧 太后酷爱照相,第一次请日本摄影师照相,赏赐竟达2万金,后来还聘了专职的摄影师;末代皇帝溥仪也非常喜爱照相,留下了许多生活照片,但是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照相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享受。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实质性标志应是康有为等人于1895年在北京创办的中国大陆最早的政论性报刊《中外纪闻》。戊戌维新时期,光绪皇帝倾向变法,对报刊的出版持宽容的态度,因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国人办报的高潮,涌现了《强学报》、《务实报》、《国闻报》、《知新报》、《湘学报》等一大批著名报刊,从而迎来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第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以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宣传“民主”、“科学”,执中国南北报界之牛耳。
外国商办报刊也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最著名的为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年邀约友人投资,在上海创办的《申报》,该报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到1949年5月停刊,出版长达7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久的报纸。为吸引读者《申报》的新闻内容办的非常丰富,体现出较强的信息观念。以《申报》为标志,中国近代报刊的四种基本形式新闻、论说、文艺、广告被确定了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申报》的创办掀开了中国新闻史的崭新一页。1909年该报因营业不振,产权由华人经理席子佩收买,1912年转让给近代著名的报人史良才,从此业务大兴,成为旧中国屈指可数的著名大报之一。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
5.八年级思品上册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篇五
1、晴晴是八年级的学生,她妈妈对她要求很严格,对此,晴晴经常感到不满。一天放学后,晴晴应邀去同学家玩,回到家时已经是十点多钟了。晴晴刚进门,焦急愤怒的妈妈就向她质问起来。妈
妈:你到哪里去了?
⑵姜伟的微笑告诉我们交往有什么重要意义?晴晴:不用你管!
有大幅好转,为使她早日融入社会,哈尔滨市动力区团委找来一些与她年龄相仿的志愿者,每天到医院与她交流、沟通。新朋友的结识使姜伟感到非常愉快,慢慢地,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⑴该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妈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出了事怎么办?
晴晴:我又不是小孩子,我的事我自己能做主,用不着你操心!
1)晴为什么会和妈妈发生冲突?她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2)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与父母的矛盾与冲突,保持与父母的和谐关系?
答案(1)进入青春期的晴晴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对妈妈的严格管教产生了反感,不能理解妈妈对自己的关心,甚至以过激的言论对抗,这就造成了亲子间的冲突。(3分)这是一种逆反心理。(2分)(2)①心平气和与父母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弄清双方的分歧所在,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②掌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和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比如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这样才会使我们与父母关系融洽、和谐共处; ③换位思考,理解父母。(10分)
2、2008感动中国人物,最后的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⑴材料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⑵这种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⑶青少年应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⑷请你为“中国人”写一句赞美之词。
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2分)
(2)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分)
(3)①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 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高举爱国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8分)
(4)略(3分)
3、母亲姜演兰是哈尔滨市一个56岁的精神病患者。女儿姜伟,一个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这个
可怜的女孩在三、四年里竟没有离开自己家门半步,原因是她患精神病的母亲控制着她,致使她身
体严重缺钙、骨质疏松、肌肉无力、走路都十分困难。后经医院的精心调养,目前姜伟的身体状况
答案⑴该故事说明人生不能离开交往。(2分)⑵交往的意义是:①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②我们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朋友,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10分)
4、材料一如何巧妙地赞美别人——先找到一些值得赞扬的人和事,然后赞扬他们。赞扬要真诚,要能够给对方渴望得到的那份赞美;赞扬一定要具体,要有的放矢。材料二如何巧妙地批评别人——批评必须在单独相处时提出;批评前必须略微地给予赞扬或恭维;批评时,不要针对人,批评某种行为,而不要批评某个人;以友好的方式结合批评。材料三如何巧妙地感谢别人——仅仅在自己心里感激.赞赏别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你的这种感激.赞赏的感情向值得你感激的人表达出;态度要真诚;清晰.自然地表达;注视着你感激的对方;致谢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尽力地致谢。(1)学会交往,掌握一定的妙招是非常必要的。在你看来,上述妙招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2)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赢得对方的信任和赞许,除了材料中的三个技巧外,你还知道些其他的交往艺术吗?请列举1—2条,并就其中一条谈谈具体的做法。
答案(1)学会赞美。因为恰如其分的赞美能够使人感受到人际间的理解和温馨,能有效地增进赞美者与被赞美者之间的交流,进而增进双方的友谊。(或:学会表达。因为语言表达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能够开辟广阔的交往空间。或学会批评。因为它能够使对方发现并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不足,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空间)(注:学生可以任选一条,言之有理即可)(8分)(2)如:学会倾听。具体做法:要耐心,精神集中,神情专注;要虚心,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讲话或对他人的观点妄加评判;要用心,在聆听中善于思考,取人之长;要会心,注意经常与说话人进行目光交流,或用点头表示你在注意认真听,以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8分)
5、I+We=Fully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列出的一个公式。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加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绽放出完美绚丽的人生。国外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只有20%来自智商,其余80%来自情商,其中包括团队精神。这段材料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生活需要合作,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善于合作往往有
助于事业的成功;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6、在2007年国家首届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诚实守信模范‛的辽宁本溪村民武秀君以‚欠债还
钱,做人的良心‛为准则,5年来,披星戴月,吃尽辛苦,偿还了因车祸去世的丈夫留下的270多
万元债务。……下跪与流泪在武秀君还债历程中频频上演,她的诚信感天动地。
(1)谈谈武秀君这种做法有何意义?(9分)
(2)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去做一个诚信的人?(8分)
答案(1)①诚实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体现。②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
③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9分)
(2)①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对自己诚实,不自欺,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②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
7.江某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退役后,他尽心照料父母;同时,自筹资金,经营饮食业。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分子,他还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
(1)江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基本权利?
(2)江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
(3)公民应当怎样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
答案(12分)(1)受教育权、劳动权、被选举权。(3分)
(2)受教育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劳动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3分)(3)①公民依法行使权利时,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利益;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或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公民履行法定义务时,应做到: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6分)
8.小明和同学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小明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看着小明着急的样子,几个同学走上前来。
甲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明天再让你妈妈买一辆就行了。‛乙说:‚要不然你也偷偷弄一辆骑走。‛丙说:‚干脆去黑市买,较便宜。‛小明站在原地,盘算着……
请你运用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几个同学的观点。
答案(9分)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是法律意识淡薄,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乙同学的的看法也是错误的,这样做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是法律所禁止的。明知是赃物而购买是违法行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所以丙同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9分)
9.初中生夏某在警察将其父带走时,要求警察出示证件询问传唤理由。警察未出示任何证件,还对他拳打脚踢,随后又给他戴上手铐,揪住头发拉进警车。闻讯赶来的村民出于义愤,围住警车,掩护夏某逃离。
(1)警察的行为侵犯了夏某的什么权利?
(2)材料中村民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3)你认为夏某在逃离后,应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案(12分)(1)侵犯了王某的生命健康权。(2分
(2)村民的做法是正确的,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4分)
(3)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及时、如实地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报案,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6分
10、小强骑自行车闯了红灯,交警要小强留下姓名。小强谎报小林的姓名。小林因此挨了老师的批评,知情后要求小强赔 礼道歉,可小强没有答应。后来小强被小林打成轻伤。小强被打后,马上到派出所报案,让民警依法处理。
(1)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看,小强谎报小林姓名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那么,请你再说说小强马上到派出所报案的理由?
答案)(16分)(1)不对。小强在道德上违反了诚实守信的要求,在法律上侵犯了小林的姓名权。(8分)
(2)因为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或人身自由权)。而小强的生命健康权(或人身自由权)遭遇小林侵害,他就可以到派出所去报案,让民警依法处理。(8分)
11.一天,王奶奶到市场买东西。在一个食品摊位前,商户热情地请王奶奶尝一尝,王奶奶一尝,觉得不好吃,不想买。可是商户以往奶奶尝过为由,强迫王奶奶买一斤,吃过食品后,王奶奶觉得肚子疼,拿出包装袋一看,发现食品早过期了。(1)商户的行为侵犯了王奶奶的哪些权利?
(2)帮助王奶奶维权,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答案(7分)(1)商户强迫王奶奶购买食品侵犯了王奶奶的自主选择权;商户强卖给王奶奶的食品过期,侵犯了王奶奶的公平交易权;王奶奶吃过该商户的食品后出现肚子疼,侵犯了王奶奶的人身安全权。(3分)
(2)向商家协商解决;向当地工商部门反映解决;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4分)12.中学生小明在某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一双‚耐克‛牌运动鞋,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出现了开胶现象。小明找到商店老板要求退货,并要求老板赔偿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老板讽刺挖苦道:‚100块钱就想买到真的‘耐克’,简直是痴心妄想,小孩子家不知天高地厚。‛边说边把小明往外推。小明忍无可忍,把鞋朝老板砸了过去……
(1)该商店老板的行为有哪些不对?试简要分析。
(2)小明的行为有哪些是对的?又有哪些是错误的?
(3)小明的这件事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
答案(13 分)(1)①老板销售假冒商品,违背了经济活动中的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侵犯了小明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公平交易权等,是缺乏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的表现;②拒不退还和赔偿,侵犯了小明的公平交易权和依法求偿权;③讽刺和挖苦小明,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5分)
1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为网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从交友的角度谈谈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
(2)请你为中学生网上交友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5分)(1)一方面互联网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可能把我们交往的范围扩大到全世
界,有利于我们找到更多的朋友。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有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不提高警惕心理会交到一些不健康的朋友,带来一些负面影响。(8分)
(2)文明上网,遵守网络公德; 结交好朋友,自觉抵制不良影响;注意自我保护,不要随便向网友透漏自己的真实信息(7分)
14.一个老国王决定收养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义子。他给每位参选的孩子发了一些花的种子,并说谁种的花最美,就收谁为义子。到了国王规定的日子,许多孩子捧着鲜花盛开的花盆,满怀希望地等着国王宣布结果。国王宣布,他收下那个捧着空花盆来的孩子为他的义子。因为,他发的种子都是煮过的,根本就不可能发芽。
(1)你自己或周围有哪些诚信失范现象?请列举3例。
(2)国王为什么收那个捧着空花盆来的孩子为他的义子?
(3)你认为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讲诚信的人?
答案(18分)(1)例如:①考试中替考,作弊;②虚假广告宣传;③生产假冒伪劣商品;④制造假证件等。(3分)
(2)因为捧着空花盆来的孩子具有诚实守信的美德,诚信无价。①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是为人之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在与人的合作中,不诚信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②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的通行证,诚实能使人放心,守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6分)
(3)我们应平时注意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①首先对自己诚实,不自欺,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②在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③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兑现,客观原因不能履行要诚恳解释,勇于承担责任。(结合有关诚信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只要符合题意即可)(9分)
1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部门对婴儿奶粉进行了抽检,结果发现有22个国内品牌的奶粉不同程度上含有导致婴儿患上肾结石的有毒成分——三聚氰胺。国内知名品牌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高而导致4名婴儿死亡,数千名婴儿患肾结石。
(1)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
(2)假如你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你将通过哪些合法途径来解决?
3)为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至少三条答案(18分)(1)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公平交易权。(3分)
(2)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6分)(其他行之有效的合法途径也可以。)
6.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关爱他人的情感,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2.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具有关爱他人的情怀,提高关爱帮助他人的能力。能力目标:
1.理解关爱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理解关爱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关爱他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关爱他人的表现,概括关爱他人的要求; 2.懂得如何关爱他人。难点:
1.理解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2.学会关爱他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盲人提灯笼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他们也能看见我,这就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议一议:
角度一:你认同盲人的做法吗?为什么?
角度二: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向盲人学习,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点拨:帮助他人,就是关爱自己。良好社会风气与氛围;和谐稳定、文明进步。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关爱他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又该如何去关爱他人?这些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第一目: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1.探究一:小鸣和妈妈约好时间看电影,在错过公交站,手机又没电的情况下向陌生人说明情况,请求借用手机……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 学生回答,老师评点。
点拨:关爱就在身边,我们在关爱中成长。2.探究二:“社会聚焦”
镜头一:在成都地铁4号线上,一位坐着轮椅的乘客上车,一名小伙伸出一只手拉住轮椅并用脚卡住轮子,另一只手握着手机玩耍,一直保持该状态20多分钟后,直至坐轮椅的乘客下车。
镜头二:曾在烟台市某公交车站点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位环卫工捡到一个女大学生的钱包,在雨中苦等2小时,终于等来了失主,女大学生赶到后,感动得直掉眼泪。见女大学生还淋着雨,这位环卫工撑起雨伞上前为她遮雨,而他自己却一直被雨淋着。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对这位环卫工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3.探究三: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或者腿有残疾的人士乘坐公交地铁或者过斑马线的时候,司机大叔都会耐心等一等,售票员也会上前帮忙,车上乘客也会纷纷让座。(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点拨:(1)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是关爱老人的行为。
(2)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探究四:小李培育的南瓜个头大、品质优,为了避免蜜蜂授粉时将较差南瓜品种传给自己的南瓜,小李将优质的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从而使邻居和自己都获得更大的收益。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点拨: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知识归纳:
1.关爱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答:(1)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2)表现: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2.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答:(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第二目: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探究一: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教材:P78图中中学生这种情况,做了好事反被误会,如果没有目击者,可能就会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思考:(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点拨:(1)这位中学生的行为是心怀善意的行为,他懂得关爱和帮助他人。
(2)我会与自行车车主解释情况;寻找当时在周围的人作证。
2.探究二:居委会在小区开展向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小区居民纷纷捐款捐物。甲:我要把我的压岁钱和珍爱的书捐给他们。
乙:献爱心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还是以后再说吧。丙:我又不认识他们,跟我有 什么关系?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
点拨:甲的观点是正确的。她是一个具有爱心,懂得奉献社会的人。
乙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丙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我们不认识他们,但他们有困难,我们仍然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的学习,我们明白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我们能收获幸福。我们在关爱他人时要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
策略。板书设计 关爱让人
7.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 篇七
因此, 笔者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0 I’m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为例, 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方法。
一、情景引入
口语表达的缺失,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说”英语的环境和情景。因此, 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在上课前营造一个良好的口语表达氛围, 为学生们提供表达英语的机会。在Unit 10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放一首歌或一个视频, 其中涉及很多职业。在听完第一遍之后,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些职业的英文单词, 把学生所说的单词写在黑板上, 并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文介绍这种职业。在学生完成表达之后, 教师可以把表达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上, 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也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比较常见的职业的图片和英语单词, 比如artist, doctor, nurse, teacher等等, 并向同学们提问“Do you know thesejobs?”鼓励同学们积极介绍和描述自己所知道的职业, 还可以将同学们所提出的但PPT展示上并没有提到的职业写在黑板上作为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让同学们都能张口表达。比如以“basketballplayer”为例,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Do you knowany basketball player?”学生的回答也应该鼓励多样化, 比如“Yao Ming”“He’s tall and strong”“He plays basketball well”等等, 甚至可以用动作来表现, 教师对学生们“说”出的英语表述都应该给予肯定。
二、模拟对话
在情景引入之后, 就可以进入课本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把书本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把书本上的四句简单对话放到PPT上, 然后放录音给学生们听。之后, 可以先请学生们翻译句子, 并试着朗读。在一位学生发言时, 教师应该让在座学生仔细聆听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并鼓励其他同学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的发言结束以后, 教师应带领大家朗读这四句话。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以后, 可以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对话, 教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矫正。在完成了这几组的练习之后, 教师应该进行固定句型的讲解, 列出: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be…”
“How are you going to be that?”
“I’m going to…”
根据这四个具体句型, 可以进行be going to do的一般将来时的语法介绍, 告诉学生这个句式主要用于将来发生的事情, 表示我将要干什么, 后面可以加上表示未来的时间定语修饰, 并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比如:“I’m going to the zoo tomorrow (我明天要去动物园)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next week (我下周要打篮球) ”等等, 然后可以让学生们参照书本上的对话内容, 进行模拟对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比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going to be…”这两句可以问未来某一天可以干什么,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也可以问未来想做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可以请同桌两个学生先进行对话, 然后教师请一组同学站起来表达, 并及时指出学生们发音不标准或者说错的地方, 而对于那些不敢表达的学生, 教师应当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 或者引导他从朗读开始, 再转向自我表达。另一组问答句型也可做同样的教学。
在完成这两个对话以后, 可以鼓励学生用这四个句型进行即时对话,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主题探讨发言
因为这一课的内容是关于自己未来的梦想和想成为怎么样的人, 教师可以从理想的探讨这一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发言。可以采用口头作文的形式, 选择一篇简单的关于理想的小短文, 先让大家学习, 然后教师对小短文的具体内容、生僻的单词以及语法句式等内容进行讲解, 并为整篇小短文整理出一个具体的句型框架, 比如:“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I’m going to be…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because…I think if I want to be a…I needto do…”这样一个表达模板。教师通过总结提练出基本的模式, 可以让学生们模仿小短文, 按照固定模式来做口头发言, 鼓励学生们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最好能够鼓励学生面对大家进行发言, 或者与学生面对面, 目视学生, 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如果学生在发言中出现了错误的表达, 在学生完成发言后对他进行纠正, 并帮助学生以对的方式和内容再讲述一遍, 让学生在模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面对不敢表达或者羞于表达的学生, 教师可以先引导他讲课本上的内容, 表达一遍再复述一遍, 并在说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引导他表达出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原因是什么, 觉得自己该怎么做, 学生不能表达出来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自己说的内容进行重复, 帮助学生完成口语表达。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跳出固定模式的圈子, 以“I’m going to be…”这个话题来表达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者自己的梦想, 运用学习过的句型或者单词词组进行表达, 在“说”英语的过程中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句型、语法、单词的掌握。
8.《信客》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篇八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每部分的大意来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3.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做一个甘于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黑板,我写了一个“信”字,“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本意就是言语真实。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代,由于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便产生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来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三、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基础知识
唏嘘(xīxū)嫉妒(jídù)猝然(cù)昏厥(jué)
文绉绉(zhōu)焦灼(zhuó)伎俩(jìliǎnɡ)诘问(jié)吊唁(yàn)师:哪位同学知道“秋雨”名字的来历?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余秋雨。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五、整体感知,解读信客
1.师:同学们先把课文默读过一边,整体感知课文,然后概括一下每一部分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当第二代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第二部分:年轻信客工作任劳任怨,道出了信客的主要工作内容,被人羡慕也要受到无端的呵斥与猜疑。(怎样做信客)
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但并未公开同乡丑闻,只是从此结束了信客职业生涯,但人们仍想念他请他代办邮政业务。(不做信客的原因)
第四部分:人们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做老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小组合作讨论下列3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9.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 篇九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2、检查预习
3、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是以何场战争为背景来加以描写的?请找出文章中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
2、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作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说出相应的理由。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了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了苏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曾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战后曾到过美国,写有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该剧本揭露了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有诗集《友与敌》。《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得斯大林奖金。
西蒙诺夫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速读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三、研读赏析
1、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2、作品中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和心理)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
3、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如何感受《蜡烛》中老妇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美?
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写,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做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她摸出蜡烛之后,直到结尾,一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示了特别的意义,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5、引导讨论:作品中反复描写战争的场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附近一带”一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四、探究主旨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过日子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3、主旨: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五、布置作业
10.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 篇十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b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c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
d学习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朴素的语言着力突出背影,深切感受父爱.
e体会关健性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f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博大的父爱.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我国著名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配以背景音乐。)
面对这样一位苍老而可敬的父亲,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他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不由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正音.释义:
琐屑xiè 颓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籍jí 簌簌sù蹒跚pānshān
迂腐yū 触目伤怀chù 不能自己jǐ 变卖典质zhì
赋闲fùXiān惟一wēi举箸zhù橘子jú
妥贴tuǒ栅栏zhà拭干shì晶莹jīngyíng情郁于中yù
三.内容新授
(一).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速读(5分钟)
检测速读情况,抢答内容知多少?
①作者为何写此文?(可用最后一节中的话回答)
读父亲的信知道父亲年老体弱,还惦记我和我的儿子。
②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车站送别父亲给我买橘子的事。
③那年“我”几岁了?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而去?
20岁到北京去读书。
④当时他们的家境怎样?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本文线索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即徐州见父买橘子,北京读书倍思父亲,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主线则是“背影”,全文是以此为中心。
(二).理清思路:(见板书)
小组讨论本文层次结构。
全班讨论,确定后教师板书。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作者构思的巧妙
学生设计探究要不少于两题。
班内交流探究题。(师预测)
本文三部分安排的巧妙性
点题--具体写背影--再次点题
第二部分各层的关系
第一层交代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第二层送行前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具体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表达了父亲一片爱子心。
四.布置作业
1.掌握文中的字词.形音义
2.结合课后练习题熟读课文
3.我们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每个人思考自己受父母关爱的一件事。
五.板书.
背影朱自清
开篇设疑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回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忆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往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6
事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6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第二课时
复习检测:
指名学生默写重点字词;说出本文思路。
导入:(师述)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父母的关怀下长大,请同学说说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生可以从学习、生活等方面谈,不必具体说过程)
下面看看朱自清老师怎样体会父爱的:
三.内容新探
(一).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交流自己所找到的句子。(教师预测)
1.父亲买橘时的章节:买橘子时的动作、外貌描写。
2.父子的穿着不同:“我”穿紫色皮大衣,父亲穿戴朴素。
3.文中不仅写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写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
如:“我赶紧去搀他”。
(二).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语言朴实无华的特点,以及其中蕴涵的感情。(课后练习三)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包含着关心、怜惜、体贴、担心、依依不舍等复杂感情。
(三).探究(结合课后练习)
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哪次着力刻画?
要求举具体的例子,如衣着、动作。(研讨课后练习一)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听朗读录音,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作者用了那些刻画人物的手法?从中看出什么?
动作、外貌描写。可见父亲是胖子,爬时动作艰难
(2).具体写父亲背影的几句用了哪些动词?(同桌交流)
师预测:走、探、攀、缩、倾。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c: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d: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自已怎样对待自己父亲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课后练习四)
作者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见板书)
四.拓展:
你有和作者相同的体念吗?请谈谈你当时的反映和心理活动? (鼓励学生坦城叙述自己和父母之间有过的不理解和矛盾,教师注意引导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达成增进和父母理解沟通的目的.)
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并鼓励学生把这些话说给父母听,达成双方的共同理解.)
师预测:学习朱自清懂得爱、懂得感恩的思想。
(有句名言: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缺少细心体味的心。)
五.布置作业:
1、写你父亲送你上学的一个“背影”或一个场面
2、小作文: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你?请将事件的经过写出来。
3.课外阅读几篇写父爱,母爱的好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结束语:(播放MTV《懂你》)
同学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可比拟的,请大家在享受亲情的同时,珍惜它、回报它,让我们一起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中。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满文君的《懂你》中再次品味亲情、读懂亲情。
七.板书:
背影朱自清
父爱(博大深沉)
不理解--顿悟--感谢、思念
第三课时
导入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今天我们来品味他的语言特色。
二、揣摩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理解: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理解:“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理解: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在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多么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理解: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理解: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这几句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三 归纳写作特点。
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
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
对于这些特点,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读课文细心体会,真正领悟了才能在写作时借鉴。
四 朗读全文,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与写作特点。朗读时要体现感情。
1.朗读比赛。两三人一组,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写作练习。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了你?这件事的经过怎能样?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参照这样的思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抄在作文本上。
五【阅读与品味】
儿女〈节选〉
朱自清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
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
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
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
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
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
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
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
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
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
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
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
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
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
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
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
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
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
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
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我的朋友大概都是爱孩子的。少谷有一回写信责备我,说
儿女的吵闹,也是很有趣的,何至可厌到如我所说;他说他真不解。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
是“蔼然仁者之言”。圣陶也常常为孩子操心:小学毕业了,到什么中学好呢?--这样的话,他和
我说过两三回了。我对他们只有惭愧!可是近来我也渐渐觉着自己的责任。我想,第一该将孩子们
团聚起来,其次便该给他们些力量。我亲眼见过一个爱儿女的人,因为不曾好好地教育他们,便将
他们荒废了。他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耐心去料理他们,他们便不能成材了。我想我若照现在这样
下去,孩子们也便危险了。我得计划着,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但是要不要他们像我自
己呢?这一层,我在白马湖教初中学生时,也曾从师生的立场上问过D尊,他毫不踌躇地说,“自然。”近来与平伯谈起教子,他却答得妙,“总不希望比自己坏。”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
“像”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
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极贤明的办法。
1.朱自清亲情散文贮满一种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在《背影》中朱自清以儿子身份写父亲,在《儿女》中以父亲身份看儿女。身份不同,真情却同样。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朱自清爱子之情
的细节1~2处,并作点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和《背影》一样,都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构思精巧、严谨和谐的结构美。《背影》以“背
影”为线索,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结构严谨。试着按上述思路,分析本文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文及《背影》,说说你对朱自清的印象。
⑴、朱自清父亲是朱小坡。朱自清的四儿子朱思俞说,他对父亲的的记忆既清晰又陌生,清晰是
因为他第一次见到父亲已经13岁;陌生是因为他与父亲在一起只有三年。⑵、第十届全国青年歌
手大奖赛,一个歌手答出《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但张冠李戴把这个“背影”说成鲁迅。⑶、毛泽
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b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c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
d学习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朴素的语言着力突出背影,深切感受父爱.
e体会关健性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f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博大的父爱.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我国著名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配以背景音乐。)
面对这样一位苍老而可敬的父亲,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他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不由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正音.释义:
琐屑xiè 颓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籍jí 簌簌sù蹒跚pānshān
迂腐yū 触目伤怀chù 不能自己jǐ 变卖典质zhì
赋闲fùXiān惟一wēi举箸zhù橘子jú
妥贴tuǒ栅栏zhà拭干shì晶莹jīngyíng情郁于中yù
三.内容新授
(一).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速读(5分钟)
检测速读情况,抢答内容知多少?
①作者为何写此文?(可用最后一节中的话回答)
读父亲的信知道父亲年老体弱,还惦记我和我的儿子。
②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车站送别父亲给我买橘子的事。
③那年“我”几岁了?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而去?
20岁到北京去读书。
④当时他们的家境怎样?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本文线索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即徐州见父买橘子,北京读书倍思父亲,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主线则是“背影”,全文是以此为中心。
(二).理清思路:(见板书)
小组讨论本文层次结构。
全班讨论,确定后教师板书。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作者构思的巧妙
学生设计探究要不少于两题。
班内交流探究题。(师预测)
本文三部分安排的巧妙性
点题--具体写背影--再次点题
第二部分各层的关系
第一层交代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第二层送行前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具体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表达了父亲一片爱子心。
四.布置作业
1.掌握文中的字词.形音义
2.结合课后练习题熟读课文
3.我们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每个人思考自己受父母关爱的一件事。
五.板书.
背影朱自清
开篇设疑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回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忆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往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6
事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6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第二课时
复习检测:
指名学生默写重点字词;说出本文思路。
导入:(师述)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父母的关怀下长大,请同学说说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生可以从学习、生活等方面谈,不必具体说过程)
下面看看朱自清老师怎样体会父爱的:
三.内容新探
(一).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交流自己所找到的句子。(教师预测)
1.父亲买橘时的章节:买橘子时的动作、外貌描写。
2.父子的穿着不同:“我”穿紫色皮大衣,父亲穿戴朴素。
3.文中不仅写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写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
如:“我赶紧去搀他”。
(二).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语言朴实无华的特点,以及其中蕴涵的感情。(课后练习三)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包含着关心、怜惜、体贴、担心、依依不舍等复杂感情。
(三).探究(结合课后练习)
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哪次着力刻画?
要求举具体的例子,如衣着、动作。(研讨课后练习一)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听朗读录音,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作者用了那些刻画人物的手法?从中看出什么?
动作、外貌描写。可见父亲是胖子,爬时动作艰难
(2).具体写父亲背影的几句用了哪些动词?(同桌交流)
师预测:走、探、攀、缩、倾。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c: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d: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自已怎样对待自己父亲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课后练习四)
作者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见板书)
四.拓展:
你有和作者相同的体念吗?请谈谈你当时的反映和心理活动? (鼓励学生坦城叙述自己和父母之间有过的不理解和矛盾,教师注意引导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达成增进和父母理解沟通的目的.)
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并鼓励学生把这些话说给父母听,达成双方的共同理解.)
师预测:学习朱自清懂得爱、懂得感恩的思想。
(有句名言: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缺少细心体味的心。)
五.布置作业:
1、写你父亲送你上学的一个“背影”或一个场面
2、小作文: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你?请将事件的经过写出来。
3.课外阅读几篇写父爱,母爱的好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结束语:(播放MTV《懂你》)
同学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可比拟的,请大家在享受亲情的同时,珍惜它、回报它,让我们一起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中。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满文君的《懂你》中再次品味亲情、读懂亲情。
七.板书:
背影朱自清
父爱(博大深沉)
不理解--顿悟--感谢、思念
第三课时
导入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今天我们来品味他的语言特色。
二、揣摩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理解: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理解:“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理解: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在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多么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理解: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理解: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这几句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三 归纳写作特点。
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
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
对于这些特点,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读课文细心体会,真正领悟了才能在写作时借鉴。
四 朗读全文,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与写作特点。朗读时要体现感情。
1.朗读比赛。两三人一组,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写作练习。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了你?这件事的经过怎能样?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参照这样的思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抄在作文本上。
五【阅读与品味】
儿女〈节选〉
朱自清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
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
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
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
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
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
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
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
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
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
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
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
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
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
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
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
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
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
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
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我的朋友大概都是爱孩子的。少谷有一回写信责备我,说
儿女的吵闹,也是很有趣的,何至可厌到如我所说;他说他真不解。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
是“蔼然仁者之言”。圣陶也常常为孩子操心:小学毕业了,到什么中学好呢?--这样的话,他和
我说过两三回了。我对他们只有惭愧!可是近来我也渐渐觉着自己的责任。我想,第一该将孩子们
团聚起来,其次便该给他们些力量。我亲眼见过一个爱儿女的人,因为不曾好好地教育他们,便将
他们荒废了。他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耐心去料理他们,他们便不能成材了。我想我若照现在这样
下去,孩子们也便危险了。我得计划着,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但是要不要他们像我自
己呢?这一层,我在白马湖教初中学生时,也曾从师生的立场上问过D尊,他毫不踌躇地说,“自然。”近来与平伯谈起教子,他却答得妙,“总不希望比自己坏。”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
“像”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
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极贤明的办法。
1.朱自清亲情散文贮满一种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在《背影》中朱自清以儿子身份写父亲,在《儿女》中以父亲身份看儿女。身份不同,真情却同样。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朱自清爱子之情
的细节1~2处,并作点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和《背影》一样,都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构思精巧、严谨和谐的结构美。《背影》以“背
影”为线索,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结构严谨。试着按上述思路,分析本文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文及《背影》,说说你对朱自清的印象。
⑴、朱自清父亲是朱小坡。朱自清的四儿子朱思俞说,他对父亲的的记忆既清晰又陌生,清晰是
因为他第一次见到父亲已经13岁;陌生是因为他与父亲在一起只有三年。⑵、第十届全国青年歌
手大奖赛,一个歌手答出《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但张冠李戴把这个“背影”说成鲁迅。⑶、毛泽
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 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小说的一般知识。
2、过程和方法:
研讨,讲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景美:
领略白洋淀的优美风景,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
⑵人美:
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领悟和欣赏能力。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课型】
导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在辽阔的华北大地有一个地方被称为华北明珠。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
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3、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环境描写。
四、走进芦花荡
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______的芦花荡说出来。
2、将《芦花荡》中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五、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2、重点探究:
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初步体会老头的性格特点。
3、提问:老头是怎样一个人?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来体现老头的性格?
4、自读课文,复述故事。
5、课后作业:
仔细研读课文。体会老头的英雄性格。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研究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12.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篇十二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江的源流概况
2、了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3、知道长江的水系构成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4、理解长江各段的自然特征和巨大的水能以及航运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并运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江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增强学生在感官上对长江的认识,并通过对长江水利水害的分析,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该节包括三部分:其中“源流概况”介绍长江的发源地、河源、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通过详实的描述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的河流;“水系构成”通过介绍多条支流、湖泊展示了长江水系的庞大;各段特点及开发包括:上游水能宝库、中游河道弯曲、下游黄金水道三个内容。
教学重点
长江源流概况,各段划分及特点,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教学难点
上游水能巨大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采用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述法、问答发等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长江之歌”歌词并播放“长江之歌”,播放完之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一条河流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新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板书)
一、长江的源流概况
1、展示多媒体课件“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表”,学生读表并从长度、流域面积、流量三方面说出长江在我国河流中的地位。
2、学生用笔在图2-46中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他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多媒体展示课件“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图和“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图,并请学生上台指出长江的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及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它沿途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长度最长的河流,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4、多媒体展示课件“中国气候类型图”和“中国地形图”,学生看图回答:长江干流流经哪些气候区和地形区?这些地形区在哪一级阶梯?
(干流流经的气候区:高山高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所在阶梯: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第二级阶梯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
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水系构成
1、多媒体展示课件“长江水系图” 讨论:长江有哪些支流与湖泊?
学生看图并请学生上台在长江水系图上指出它的支流与湖泊
(长江的支流与湖泊有: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洞庭湖和鄱阳湖)
讲述:长江被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各河段的分段城市及所在省区
2、多媒体展示课件“长江水系各河段分段图”,并指出各河段分段城市名 过度:长江被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它各河段有什么特点呢?
三、各段特点
1、上游
课件展示“虎跳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景观图和“长江干流纵剖面图” 学生看图思考:长江上游有什么特点?
通过剖面图分析最后小结:上游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提问:应该怎样开发和利用上游的水能资源?(修水电站)
课件展示“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图” 重点讲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中游
课件展示“荆江河段图”
学生看图思考:这一河段有什么特点?易发生什么灾害?应采取什么措施?
3、下游
课件展示长江入海口卫星图片和航道上航运图片 讲述黄金水道形成的条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盘点收获
五、课堂练习
13.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
三、工作思路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五钟,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三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三分种分成三份:前五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几分种练习巩固。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5课时
预备课1课时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课时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2课时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课时 综合课: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1课时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8课时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2课时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2课时
第三课:告别野蛮
3课时
综合课:感悟沧桑巨变
1课时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2课时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2课时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2课时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课时
综合课:从宗教景观看文化多样性
1课时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19课时
第一课:从封建邦国一统天下
6课时
第二课:汉唐盛世
6课时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6课时
综合课: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总课时
【八年级上册社会思品教学计划设计】推荐阅读:
《桃花源记》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07-08
八年级上册《谁的包裹多》教学设计08-01
八年级上册语文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09-28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10-18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教学案例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0-22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08-06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