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事件论文(共8篇)(共8篇)
1.公关事件论文 篇一
企业公关危机事件管理机制(范本)
本建议旨在协助企业规避品牌风险,提高品牌传播活动中对紧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一、危机事件定义
危机事件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情形。本制度所指的危 机事件,为柯达在中国正常运营中突发性的,危害到公司品牌形象和业务发展等 方面,需要立即做出反应并紧急处理的事件。危机事件可分为事件类危机和媒体类危机,两者有时混合出现。
1.事件类危机: 事件类危机往往出自企业本身,与公司经营业务直接相关,同时对品牌产生 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事件类危机是由于企业产品、服务、信誉、管理等环节出现问题,也可能是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如股市、竞争对手、政府、客户、合作伙伴等形势发生剧烈 变化,影响到企业业务的存续。
2.媒体类危机: 媒体类危机往往源自媒体负面报道,有的可能是媒体的传闻,有的甚至被众 多媒体广泛转载。媒体类危机与企业的品牌和公众形象直接相关,同时可能对经营业务产生潜 在或直接的冲击和影响。
二、危机事件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永不出现危机事件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不是所有危机事件都可以提前防范,但如果有良好的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在危机出现时,可将危机事件的伤害程度降 低到最小。所以,我们认为,柯达危机事件管理制度的目标是: 快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合理调配公司各方资源,以规范化流程控制危机事件的影响,提高柯达对于突发 危机事件,尤其是媒体方面的危机的应变能力。
危机事件管理的关键是当危机出现时如何应对。基本原理原则为:
1.及时沟通原则:
建议在柯达内部建立一个危机通报制度,各部门应该经常沟通,把有可能出 现危机的情况通报给市场公关人员,以做到有备无患。如遇危机事件发生,更应 及时通报所发生危机事件的情况。
2.正视与重视原则:
如遇危机事件发生,应正视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不逃避、不轻视。首先做好内部员工的沟通和思想稳定工作,防止正常业务受损; 其次要了解危机根源,启动危机处理程序,及时处理掉直接危机以防扩散; 此外,还要启动危机公关程序,消除外部品牌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3.快速反应原则:
对发生的危机事件,应作出迅速敏捷的反应,制定应对解决方案,争取主动 权,控制事态发展方向。
三、危机应对小组
进行危机事件管理,需要组建危机处理小组。这个工作小组日常是以虚拟的形式存在,一旦有危机事件出现,危机处理小组即可投入工作。
1.职责定义: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危机处理小组应立即行动,全权执行、部署危机处理方 案,在紧急情况下,经柯达管理层的授权,有权协调和组织各方资源,确保控制 事态和危机处理方案的顺利贯彻执行;
2.组建原则:
从目前情况看,柯达危机应对小组主要由市场公关部门和人员负责。虚拟的危机应对小组可能还须包括以下方面人员:
公司高层领导 —— 销售部门负责人(了解一线的情况)——? 区域负责人或市场公关人员
四、危机事件管理程序
危机监测程序 危机事件和 日常信息监测 发现危机事件,进行甄别、通报 成立危机应对小组,制定应对行动方案 危机处理 危机管理总结 危机公关 危机处理程序 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的完善 危机公关程序
在本制度中,危机事件管理的流程有四个关键环节:
1:危机监测程序:危机事件和日常信息监测。
2:危机处理程序,包括:发现危机事件,进行甄别、通报;成立危机 应对小组,制定应对行动方案;危机处理;效果总结等过程。
3:危机公关程序,包括:根据危机应对小组提出应对方案,设计媒体 公关行动并付诸实施。
4: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的完善
五、危机监测程序
实施危机事件和日常信息监测,关键在于明确职责。监测对象不仅包括事件 类危机,也包括媒体类危机。1:危机事件监测: 一旦企业内部发生危机事件,则发生危机的机构或部门,应在第一时间与危机应对小组进行沟通,启动危机事件管理程序。如果是因为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造成危机事件,则与竞争对手、政府、客户、合作伙伴等特定外部因素直接联络的职能部门,应在第一时间与危 机应对小组沟通,启动危机事件管理程序。
2.媒体环境监测: 媒体环境监测,最主要的是建立日常媒体信息监测制度,对有影响力的媒体 和网站进行日常监测,了解是否有危机出现。并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其它媒体信息,了解柯达品牌在受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分析潜在危机。西岸奥美可以负责关于柯达的媒体环境监测,监测对象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为主。对于电视媒体选择重要的报道监播,一般的报道以文字记载即可。西岸奥美如果发现媒体负面报道,应在第一时间柯达市场公关部进行通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六、危机处理程序
危机处理程序,目的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了解危机根源,采取措 施处理掉直接危机,有效防止危机扩散。它分为三个阶段:
1.事件通报阶段
本阶段,发现危机、或者发生危机的有关部门(包括公关公司)应完成以下 工作:(1)以电话或面谈方式,在第一时间口头向柯达市场公关部进行通报;
(2)危机事件发生的 4 小时(半个工作日)内,填写《柯达危机事件通 报表》,通过电子邮件向柯达市场公关部或紧急成立的危机应对小组 成员发送;
(3)就危机事件的发展进行事态密切跟踪,随时通报事态发展情况。5 柯达(中国)危机事件通报表 填表单位名称: 负责人: 填表时间:200 年 月 日 时 负责人电话/手机: 分 事件主题: 发生时间: 发生地: 事件背景 [可另附相关文件说明] 起因 事件影响 [可另附说明文件] 已采取的 应急措施 当前事态 发展方向 急需的支 持 附件 □ 是 □ 否 填表人
市场公关部或危机应对小组收到关于危机事件的通报后,甄别是否是危机事 件,是否属于影响柯达品牌与业务的全局性事件,决定是否启动危机管理流程。
2.决策及应对方案制定阶段
市场公关部接到危机事件通报并经甄别后,应立即向有关领导层进行汇报,并根据危机事件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组建临时危机应对小组。这一过程需要在 发现危机、或者发生危机的 8 小时(一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危机应对小组在发现危机、或者发生危机的 24 小时(或一个自然日)内制 定明确的应对方案。
3.危机应对方案实施阶段:
危机应对方案出台后最迟需在 8 小时内全面实施。应对方案实施由危机应对小组统一部署;其中,要求发生危机的部门或相关 部门应直接参与危机事件处理,并要求启动危机公关程序。
进入危机处理程序后,危机应对小组就危机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跟踪,随时 向小组成员通报发展情况,并在一个工作周内小结危机处理情况。
如果在一个工作周后,危机处理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或者危机事件仍然存在,危机应对小组应重新评估当前的危机状态,决定是否修正方案,重新部署实施,直到危机事件妥善解决
危机监测程序 事 件 通 报 阶 段 第一时间 口头通报 填写《危机事件通报表》 危机事件 四小时内 公市 关场 部 管公 理司 层 危机事件 八小时内 制 定 阶 段 决 策 及 应 对 方 案 成立临时危机应对小 组 危机事件 廿四小时内 危机应对小组 制定危机应对方案 应对方案制定 八小时内 危机应对小组部署实 施危机应对方案 方 案 实 施 方 案 危机公关程序 应对方案实施 一个工作周后 小结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有效 效 果 不 理 想 危机消除
七、危机公关程序
市场公关部作为危机公关的执行部门,统一制定和实施对媒体的危机公关策略。
1.危机公关策略制定: 危机公关策略的制定,取决于对危机公关环境的甄别。一般而言,基于媒体 负面报道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三种情形,各自应对策略不同(但也不能截然区别):
轻度危机:影响力小的媒体,或个别中度影响力媒体,发表的文章 中有关于柯达不正确描述或负面报道。对于此类危机的处理,可与媒体进行一对一的单独沟通,针对 出现危机的情节或方面,对媒体作出完整的解释,避免危机的 进一步扩散,将危机消除在萌芽期。
中度危机: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发表负面报道,并且已有个别转载。对于此类危机的处理,除做出与上述轻度危机相应的处理外,还应重点预防其它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转载; 另外可选择与问 题媒体影响力相当的亲和媒体,立即接受采访,或者发表正面 文章予以应对。
重度危机:在众多有影响力的媒体上爆发负面报道,而且在其它媒 体进行了较多转载。对于此类危机,与上述两类危机相似的应对方 法一般并不奏效,而且事态演变非常快,如不能果断应对,将可能 导致企业的灾难。
对于此类危机的处理,应采取果断措施,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应,避免事态恶化。可采取的方式是:在找到危机根源、解决直接 导致危机的内外部问题的同时,指定企业发言人发表正式谈 话、发布正式声明、举行媒体沟通会或说明会等,以企业诚恳 的态度,对危机问题给予说明和解释,提出改进意见,赢得各方面态度的改变。
启动危机公关程序
统一对外发言策略(FAQ)轻度危机 妥善处理媒体主动采访 指定统一的发言人 重度危机 · 与媒体进行一对 一的单独沟通 甄别危机程 中度危机 度 · 与媒体进行一对一的单独沟通 ·发表正式谈话 ·预防其它媒体转载 ·发布正式声明 ·举行媒体沟通说明 ·在其它媒体制造正面新闻 会 危机公关小结
2.危机公关必要的准备:
启动危机公关程序,在公司内部要做一下准备工作:
在危机出现前,对外应有良好的媒体沟通渠道和健康的媒体关系,对内则应有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和培训;
当危机事件出现,准备好统一的对外发言策略,制定 FAQ; 指定公司统一的发言人,授权其对危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阐述;
针对危机问题准备必要的新闻资料,以备媒体索取;
设立专人或专线电话,处理媒体采访需求,在非工作时间也应设立媒体可以联络到的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
3.危机公关的注意事项:
仅指定一名发言人,确保危机公关期间对外发言高度一致,其他任 何人接到媒体问询,原则上均应转由发言人回答;
对待媒体的态度应友善,切忌当媒体提出敏感、尖锐问题时,表现 出非常抵制的态度,这将妨碍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对危机问题的解 释可信度将打折扣;切忌说:无可奉告,此说法的后果是:媒体将 会认为危机中的问题就是事实。
对待媒体态度要诚实,“实话实说”,表现出接受媒体监督的态度,切忌寻找托词或歪曲事实;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实都要告诉媒体。
如果对某些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委婉地表示暂不会回答,将媒体 的问题予以记录,事后确认答案并及时回复,避免媒体因为没有答 案而进行猜测性的报道,使危机继续扩散。
4.危机公关下一步行动计划
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在公司管理层的认知和支持下,建立起一个 危机管理机制,包括虚拟危机应对小组,危机监测、通报和处理流 程等。
危机管理培训:对柯达内部可能涉及到危机公关的人员进行危机管 理常识培训,获得公司上下对危机管理的理解、认可和重视。
对公司内部可能出现危机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好准备,如 Q&A 等,做到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重点媒体(平面、电视、网络等)可能涉及幅面报道的栏目、节目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这些栏目和节目进行重点监测;了解这些栏 目、节目的记者、编辑组织结构了解清楚,或者主动与他们进行沟 通,建立长期的关系,或者对他们采取谨慎的态度等。
2.公关事件论文 篇二
信息发布动作迟缓
事件发生后,马航并未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而是在时隔近7小时之后,才发布第一份新闻稿。对于这一做法,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与疑惑,并且对于救援工作的展开也是不利的。灾难发生后的每一秒钟对于救援工作来说都是异常宝贵的,需要根据受灾情形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力展开救援。但马航的这一行为显然延误了最好的救援时机,这必然会使公众产生其隐瞒真相的猜测,对于受难者家属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灾难发生后,受难者家属以及媒体、公众最希望获得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事实的真相以及事件的最新动态。受难者家属急需得知自己的亲人是否安康,媒体急需信息进行新闻发布与评论。此时,对于马航来说,除了迅速展开救援外,最重要的危机应对机制就是及时发布信息,将所了解到的所有信息真实地告知公众,这样不仅可以稍稍稳定人心,也可以借助各方力量为救援工作助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挽回马航原先的良好形象。马航在信息发布上的做法,显然让大家失望了,马航被外界质疑动作迟缓,发布信息时间错过“黄金4小时”,而马航方面又未能对此作出回复,一时间众说纷纭。
新闻发布会草草了事
空难的消息一经发布,世界各地都聚焦于此,纷纷等待新的报道带来事件的最新进展。飞机此时在何方,乘客的情况如何,救援工作有何发现?这些问题不仅是受难者家属所关注的,也是所有公众想要得知的。大家都需要实时跟踪的消息去了解事态进展,而马航作为这中间唯一的纽带,无可厚非大家都对它寄予厚望。召开新闻发布会是向外界发布信息、答疑解惑的最好途径,马航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3月8日下午于丽都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是马航MN370航班失去联系13小时后第一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了解,新闻发布会不仅比原定时间推迟半小时,而且只持续5分钟即告结束,其间马航方面几次更换场地。而且,关于发布会的内容,也并不是媒体公众所期待的,马航方面公布了其联系方式,并表示航空公司会根据事件进展随时公布情况,此外没有更多消息。
显然,这一新闻发布会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媒体与家属们纷纷表示不满。此时,受难者家属最需要有关事件的消息来平息心里的焦虑不安,媒体作为家属们表达诉求的渠道,也希望跟进事态发展。而另一边,马航方面也应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对于这一公关危机事件,利用发布会这一平台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真实地发布消息,耐心真诚地回答现场记者提问,好好安抚家属们,给媒体充足的信息资源。但马航却并没有这样做,表现出漠视散漫的毫无诚意的态度,反应迟缓,给外界展示的是糊弄公众的表现。这使得舆论导向顿时站在马航的对立面上,纷纷指责这样的做法是多么的令人厌恶和难以理解。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对于等待数个小时而无所获,还接收到马航如此不负责任的态度,其言论怎么可能会对马航有利呢?这无疑使得马航的形象进一步受损。
此外,不透明的信息会引起人们的好奇与猜测,人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多种舆论相交叉与混合,各种谣言也随之产生,负面舆论占据主位。由于马航并未与外界保持通畅的交流,一时间,有传言称马航内部的指令错误导致飞机失事,所以为掩盖事实延迟发布信息;或猜测此次事件实为恐怖袭击等。这些舆论对于马航本身的形象也会带来损害。虽在后面几次新闻发布会上,马航对于信息及时发布、安抚家属以及救援工作纷纷采取行动,但不良的开端已经深入人心了。
谣言四起,真相迷离
马航方面对于事件进展没有及时发布应有的信息,对于一些官方部门的高层,也未能在舆论起伏过程中起到意见领袖的正确引导作用,而是被谣言带跑了。在3月8日,波音中国总裁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条“飞机已经找到”的消息。亚航GCEO也发了一条推特,称“所有人在naning安全降落。但是还不确定。”这条推特的内容在经过一系列传播,最终变成了飞机在越南的nanming地区、甚至中国广西南宁降落。虽在后来,他们均采用删除消息、称此内容为不实传闻的做法,但仍然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要知道,在类似事故当中,家属们最信赖,也是最渴望的消息来源就是事件中的权威机构,而这些机构也有义务为家属以及公众提供信息。一旦信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家就会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寻求想获知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些权威机构不仅没能提供正确的信息,扫除各界的疑惑,反而有引导谣言的趋势,马航与政府部门、军方之间的沟通不畅,使公众在不真实的、混乱的新闻中变得更加焦虑。
公众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信息,对于各种不利传闻,也得不到马航合理地回应,伴随着毫无结果的搜救行动,长时间下去公众也会失去耐心,对马航及相关搜救组织产生不满与质疑。而马航既不能给出有效信息,也做不到采取其它方式很好地安抚公众的焦虑情绪。社会各界在对其行为的不满、能力的质疑之后,继而又怀疑马来西亚是否在放烟雾弹?马航的形象受损,又接连爆出各种丑闻,而其公关危机处理小组并没有对此积极采取措施,挽回形象,其危机处理目前看来已是相对失败的了。
对于此类危机事件,事故发生前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更何况之前马航也曾遇到过空难,其预警机制以及公关危机处理方案应该更加完善才对。但在事故发生后,关于安全问题,马航遭到质疑,从“2人持偷窃所得护照登记”的消息,到“波音777机型”安全性被警告存在隐患,都可以看出在事前,马航对于安全问题缺乏重视,前期预警工作不到位。而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马航的公关应对相对缺乏专业素质。不过马航事件还在延续,公众期待它的有力转变。
3.华为“辞职事件”的公关思考 篇三
事件回放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华为“辞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从今年9月底起,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安排51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自愿离职,随后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惟一变化就是再次签署的劳动合同。于是,一场关于华为是否在规避新《劳动合同法》的争论展开。
11月7日,华为方面表示,长达一个多月的“5100人集体辞职事件”已结束,这次部分员工辞职重签是公司内部重新规范的需要,并非针对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而来的。
针对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期5100名员工辞职再竞岗事件,广东省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9日约见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
由于这次“主动辞职”人数众多,全国总工会已对该事件展开调查。11月10日全国总工会表示,华为公司近期5100名员工辞职再竞岗,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进行,引起了社会各种猜测、议论和评价,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华为公司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消除影响,在出台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听取广大员工意见,尊重员工民主权利。
而华为方面则表示,华为有部分主管和老员工“辞职完全属于自愿,公司没有强迫行为。”目前,华为公司已经中止部分员工辞职再竞岗工作,近期筹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原已制定的直接涉及员工利益的暂行规定,提交职代会审议。
在某网站对华为事件的进行的调查中,有50.2%的网民投票认为华为此举目的是规避新《劳动合同法》,为少数人谋求更大的利益,33.6%认为这是清洗沉淀层,焕发企业活力,也有16.3%的票数认为“不好说,企业也两难”。
单从公关的角度考察,华为“辞职事件” 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时机的选择
华为这次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变动行为选择在《新劳动法》正式颁布之前开始,使得华为后来的所有声明和辩白都显得近乎掩耳盗铃。没有人再愿意理解华为的所谓自我更新还有所谓的工号文化。
公关的管理事实上是注意力的管理。你想把要管理的关系方的注意力引向何方。华为用心设计和管理了员工(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关系方)的注意力,先请辞然后再上岗还有超越劳动法规定的经济补偿,让不少当事者的注意力作了较大转移。但华为忽略了其它关系方的注意力。敏感时期的关系方注意力也会敏感,就如同《新劳动法》即将颁布前夕,媒体这个企业的关系方就会为寻找关联新闻而打开敏锐的触觉,这是媒体自身职业的要求。敏感的还会有你的竞争对手,还会有政府监管部门,还会有更容易被忽略的那些想从同样是新劳动法颁布实施这个事件中找寻和设定商机的新利益获取者。
稍为细心的人都会发现互联网上在华为辞职事件的新闻专题中有大量文章都会涉及对一个人“劳动派遣”为主要业务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以及他们的主要观点,而且观点集中在两个,一是选择劳动派遣才是规避《新劳动法》第十四条规定的高明之举,其它都比较愚蠢或者是徒劳,一是国内最好的劳动派遣公司是这一家。这家公司显然在有意识地利用这一舆论的注意力。所以时机是你管理注意力集中度的利器,动作之前,务必前后左右排查一番,此时一动会牵涉哪些利益关联方的注意力,你有多大把握来掌控注意力的集中方向。
开放还是封闭
无论如何,华为都高估了自己对此次大规模事件至少是对当事员工的控制力,或者说更为严重地低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控制的难度。
事涉5000人以上的大规模敏感人力行为,而且绝大多数为知识工人,选择悄悄地干活,实在不智。你没有国家机器,更没有在延安时期的充满信仰的革命环境,和你意愿不同的员工言论可以瞬间在公共信息平台上释放,所以封闭的企业心态在今天的开放社会注定要失败。
公众对所谓具备悄悄的封闭的具秘密色彩的信息具备天然的强注意力。媒体是最愿意扮演揭示这类信息(所谓“内幕”)的公开角色。公关经常使用的手段就是将信息置于开放状态,是各利益关联方(关系方)的信息基本一致,避免过多的不对称,和由此带来的信息误读。华为如果能稍具开放心态,至少可以邀请政府监管部门参与设计流程并主动和相关专家,特别是重要的主流媒体沟通你可能要于近期采取的企业行为之关键目的。
事实上,就是对媒体议程设置的提前管理。媒体会在大量正面信息释放的氛围里被影响思考和报道的方向。专家资源也会相对站在你的角度发表言论。这就是我经常讲的公关要总是主动。主动是开放的心态。被动时刻,太多人想从门缝、墙角和空洞里探测究竟,尽管看到的都不全面,但都会争着向外说,他已经看见了什么;那些偶尔从院里扔出几个小纸条的杂役也会颇具成就感,因为他们立即能听到墙外哄抢的喧闹。
再说一遍,信息的混乱和不对称是造成今天企业危机的主要原因。
领袖企业的责任要求
公众对领袖的企望远高于普通人,这是常识。事实上,社会公众对领袖企业的要求也会远远高于普通企业。
华为长期以来给人印象更多的是一个有技术理想不断创造利润的埋头前行者。这在企业初创期会赢得来自各方善意的目光甚至支持和呵护。但华为今天已成长为行业领袖,备受注目。这个时候即使你自己认为还在创业阶段公司还很小还不是领袖,也必须注意到外部认识的环境发生的变化,因为那已经是个现实。你不能再低着头说,客户付我钱,我服务好客户就好了,管别人说什么干吗?你的企业扎根在公众环境中,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公共关系方都会指望你具备好企业的示范能力,而不仅仅扮演大和强的角色。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企业舆论环境也已是一个提倡企业公民和提倡当企业社会责任的主格调。大势所趋。这和你的研发不注意趋势一样,也一定会付出代价。
华为这次“辞职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风波,当然和华为的企业地位和影响力有关,弄得中华总工会都要亲自去调查。一个好的企业公民,除了为你的客户和股东创造价值还要考虑员工,社区和环境,回报社会。如果你固执地认为这些外部的声音对你继续低头走路的速度并无影响,那就注定要让你看到公众舆论的强大,强大到让你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不管你拥有何等背景。
必须认识到任何力量都无法和公众舆论的力量相抗衡。更何况公众舆论的走向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千万不要等到一有坏消息要求,都先到你这里检讨一遍。那多分散你赖以生存的企业资源啊,时间长了,你的有脸面的客户、你的还要做其他企业生意的供应商,甚至包括员工,总得想想自己的名吧。所以,一个领袖企业要更严荷地主动反思自己的外部形象,研究公众舆论,不要等到衣服都烂了,才抬头注意。这当然会影响到你原以为坚定的步履。你得重整盔甲。也许就时这是你的对手或者后面的跟随者就此将你超越。
4.加多宝“烧烤”事件危机公关分析 篇四
公关关系学论文
(2012级)
题 目: 加多宝“烧烤”事件危机公关分析 ——基于承担责任原则
学 院: 中北学院 专 业: 文学强化(新闻方向)姓 名: 许文渊 学 号:18123715 成 绩:
加多宝“烧烤互动”事件危机公关分析
——基于承担责任原则
关键词:加多宝烧烤事件危机公关承担责任
一、序言
近年来,我国饮料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厂商之间的推广促销手段也不断升级。2015年4月,著名凉茶企业加多宝与微博大V“作业本”在微博上的一则互动将加多宝集团推向的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处理这样一次危机之时,加多宝集团所采取的公关行为是否合理地执行了“承担责任”的原则?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对这一事件的危机公关作简要分析。
二、加多宝“烧烤”事件回顾
2015年4月16日,网络大V“@作业本”转发了“@加多宝活动”的一条微博,并称“多谢你这十万罐,我一定会开烧烤店,只是没定在哪天,反正在此留言者,进店就是免费喝!!”大V与品牌官微之间的营销互动本不稀奇,但是这条由“@作业本”转发的微博,却引来骂声一片。这缘于2013年“@作业本”曾在微博上戏谑“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就是这样一条微博,将加多宝集团引向了企业形象崩塌的危机边缘。加多宝公司在4月18号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授权《环球时报》给出了独家回应。加多宝公司回应的内容被普遍指责缺乏诚意,并且有推脱责任之嫌疑。
三、承担责任原则
危机公关5S原则是由北京关键点公关游昌乔总裁创导,内容包括1承担责任原(shouldering the matt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1《公关关系学》第五版,2014年,第316页。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其中,承担责任原则是做好一个事件危机公关的首要原则,也是一个企业能否树立积极的品牌形象,赢得公众信任的重要指标。在危机发生后,公众首先关注的是该企业对于这一危机的态度,无论从自身利益还是从情感的角度,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责任,并站在受害者立场上给予同情或安慰。
四、运用承担责任原则分析加多宝集团的危机公关
(一)以“受害者“的姿态发表回应
加多宝公司在受到批评和指责后,没有将自身的位置摆在责任方,而是以一个“受害者”的姿态对这一事件做出回应,称对2013年“@作业本”的微博事件其实毫不知情,并宣称这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栽赃。这样的态度否认了自身作为该事件责任人的角色,而是将自己作为受害者,希望以此获得舆论的支持,挽回品牌形象。这是这样的姿态转换并没有获得公众的认可,反而进一步将自己推向了舆论的对立面。公众普遍认为作为一个自称“负责任的面向国际的领导品牌”,对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一无所知这是说不过去的。加多宝集团的这样一份回应显然没有很好地执行“承担责任”这一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在利益的问题上“贼喊捉贼”,以道歉的名义反咬竞争对手,希望以此来打压竞争对手的声誉,却不想加深了公众与自己的对立情绪,使得企业形象大打折扣。
(二)回应不正式,对媒介利用不恰当
在该危机事件发生后,加多宝集团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官方回应,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任由事件不断发酵升级,从一个营销问题渐渐上升到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甚至引来了军方官微、政府官微的关注和指责,这时候加多宝再发表声明,为时已晚。作为加多宝集团的官方微博,“@加多宝声音”其实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媒体属性,在这一事件中本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多宝的道歉方式是独家授权《环球时报》进行回应,这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个道歉涵,只是一个声明和回应,所以这样的发声方式显得很不正式,也缺乏诚意。,加多宝集团在这次的事件中完全是慢节奏的、被动的,缺乏主观揽责的姿态,这在情感层面上也伤害了公众,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甚至对此表示要追究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仅仅通过一家媒体做出不正式的“道歉”说明,也显示了加多宝公司并未恰当运用各类媒体的力量,因此再一次错过了挽回声誉的机会。互联网的时代,更是自媒体的时代,互动和双向传播的特点使得对于危机的处理不应该局限于企业自身。加多宝集团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及时观察舆论的发展方向,获得公众对此事件的反馈,从而做出准确有效的处理。然而,正是由于缺乏承担责任的诚意和态度,违背承担责任原则,使得加多宝忽视了公众反馈,而是用自己的思维应对这次危机,导致了企业形象的受损。
(三)缺乏运用危机公关原则处理危机的意识
加多宝集团习惯运用制造争议的营销手段提升企业的业绩,这样的“前科”从一开始就给公众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从和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之争”开始,加多宝就时常被推上争议的焦点位置,这样的行为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是成功的,因为它提高了品牌的受关注程度,包括这次的“烧烤”事件。然而,这些营销行为却一步步在损耗着加多宝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
加多宝集团缺乏整体运用危机公关原则处理危机的意识。这一危机事件本就是由营销海报而起,但在处理危机时,加多宝集团的态度依旧是希望运用这次危机来进一步制造话题,所以他们选择了推脱责任,将原因归结于竞争对手,而自己则化身受害者。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2“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了另一方的不断增势,如此反复循环,便形成了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所以,加多宝集团的消极回应不仅不能使得舆论平息,反而会加剧舆论对企业的对立。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这次危机事件,加多宝集团的处理是比较失败的。无论是从态度上,还是从实践上,加多宝集团都没有很好地执行“承担责任”的危机公关基本原则,从而使得企业形象受到了损害。从企业来说,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责任,安抚受害者和公众的情绪是处理危机时的必要态度,在互联网时代,实践这样的原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加多宝再第一时间就发表有诚意的道歉,同时勇敢承担责任,那么之后舆论的发酵和升级也不会如此迅猛,也更好地挽回企业的形象和品牌。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2011年,第199页。参考文献:
5.公关事件论文 篇五
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就大规模召回事件进行说明,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宣布召回丰田在中国销售的多款品牌汽车。过去十年一直高速发展丰田公司,遇到了重大的危机打击,公司发展速度将大受影响。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2008年丰田全球销售额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的总和,令业界惊呼:世界汽车业迎来丰田时代!谁能预料,高速发展的丰田模式竟然隐藏着巨大的缺陷——快速的扩张、对于市场份额过度追求使得丰田忽视了地企业质量生命线的严谨把控,数以百万计的丰田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2009年突然爆发的丰田“踏板门”危机事件其实就是企业过往细微质量瑕疵的集中性显现后果。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丰田的危机公关策略曾经出现重大失误,迟滞、傲慢、抓不住重点,这反映了一家全球性的制造公司危机意识的不足。丰田公司的危机公关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不作为”、“动作迟缓”,到后来的不得不“正面出击”、“全力布局”的过程。随着事态的发展丰田公司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甚至公司总裁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掉着眼泪表示对此事件负责,并及时跑到中国向中国消费者道歉。然而,多数媒体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丰田的指责,“道歉来得太迟”、“道歉的态度不好”、“中美车主待遇为啥不同”等等诸多负面新闻仍然接连不断,让丰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丰田公司的处理,仍然两次错失解决危机的主导权。
但幸好丰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重新制定危机策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召回,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总裁亲身现身致歉,上书政府承认错误,丰田危机方始没有越演越烈。
“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也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于事。这也是对于丰田在此次“召回门”事件中的一大启示。
案例二:惠普蟑螂门
事件主角:惠普
发生时间:2010年3月15日
危机根源:产品质量事故
危机类型:企业声誉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央视在2010年3.15晚会上对两款惠普笔记本电脑的大规模质量问题进行了报道,惠普公司客户体验管理专员在接受采访时,对惠普笔记本的故障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中国学生宿舍的蟑螂太恐怖!此言一出,随即引起消费者愤怒,网友创造《蟑螂之歌》讥讽惠普。
3月16日凌晨,惠普在其中文官网公开道歉,并推出“客户关怀增强计划”,即为问题笔记本电脑提供延长保修等服务。惠普表示考虑对曾支付过主板的邮寄和维修费用的用户提供补贴,但未对消费者的召回要求给予回应。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3.15维权日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年最重大的黑色日子——只要被央视315晚会点评批评到的企业,都意味着名誉扫地甚至是倒闭。作为全球知名的IT公司,惠普会被搬上中国最具影响的舆论审判平台,这实在是令人惊讶。在经历了客服录音曝光、质量门、蟑螂门和召回**后,惠普在中国市场的用户满意度和信任度受到了巨大挑战。这也让惠普公司意识到: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和高度。
从公关的角度审视,惠普在此事件中存在失误有二点:
1、对央视“公关”
不足。许多中国企业尽管已有很高知名度,但仍然每年投巨资去央视做广告,目的不在提升知名度,而是在于“讨好”央视——在媒体的潜规则作用下,当利益交换完成之后,媒体的舆论监督的公正必然受影响,这也是中国媒体环境的悲哀。
2、对消费者过往的投诉重视不足。惠普的金牌服务一向备受中国消费者质疑,这种服务外包式的方式过份依赖外部公司的做法,往往导致对终端监控不位,最终损害的是惠普自我吹嘘的金牌服务招牌。数以千计的消费投诉事件的累积,最终引发了重大危机事件爆发。
“蟑螂门”事件让惠普名誉扫地。这也是这家中国最知名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20多年之后受到的一记重击。作为一家成熟的跨国公司,惠普有庞大的公关团队与外部公关咨询公司辅以处理危机,但惠普将绝大部分精力摆放在危机爆发之后如何“搞定”媒体之上,而忽视对自己内部建设以及消费者沟通的重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惠普危机的爆发成为一种必然。这次危机事件给惠普公司敲响了警钟,在面对进入中国市场25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关危机时,惠普应该看到在公司发展的同时,基层方面的工作也要做足,不能只看到生意的增长,而应该考虑到最终拉动生意增长的消费者体验和感受。
案例三:肯德基秒杀门
事件主角:肯德基
发生时间:2010年4月
危机根源:企业信誉
危机类型:诚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4月6日,肯德基中国公司在网上推出“超值星期二”三轮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于是在全国引爆热潮。但当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辛苦秒杀回来的半价优惠券(优惠券上标明复印有效),突然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无效。而中国肯德基发表声明称,由于部分优惠券是假的,所以取消优惠兑现,并向顾客致歉。但“各门店给出的拒绝理由并不一致”。
消费者认为是肯德基忽悠了大家,在各大论坛发表谴责帖子,不时出现“出尔反尔,拒食肯德基”这样的言论,有网友甚至把各地的秒杀券使用情况汇总,一并向肯德基投诉。肯德基陷入“秒杀门”。
4月12日,肯德基发表公开信,承认活动欠考虑,未能充分预估可能的反响,承认网络安全预防经验不足,表示应对不够及时,个别餐厅出现差别待遇带来不安全因素,承认第一次声明中“假券”一说用词欠妥。
6月1日,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3000家餐厅落户上海,公司高层首次就“秒杀”事件公开向消费者致歉。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肯德基“秒杀门”的事件本身以及发生之后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段都是失败的。“秒杀”是网上竞拍的一种方式。“秒杀门”源自去年的淘宝秒杀门。首先暂且不论电子优惠券的真假,肯德基各门店单方面以不同的理由取消活动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实体店运用网络电子商务手段搞促销优惠本来无可厚非,但因为经验的不足且处理不当带来的必然是信誉的损失和消费者的流失。
在消费维权方面,今天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当肯德基在秒杀门事件上表现诚信缺失之后,许多愤怒的网民在互联网集结成群惩罚肯德基——许多城市网民互相约定在就餐的高峰期一起涌进肯德基,并在肯德基餐厅中叫麦当劳的外卖,这种带有行为艺术性质的恶意维权行为得到许多年轻网友的响应。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肯德基最终不得不承认错误。
本人在拙著《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的企业危机解决之道》(《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的企业危机解决之道》林景新/著,暨南大学2009年5月)一书中也指出,随着网络web2.0环境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一个“大众麦克风”的时代:在这种新传播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一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一个人都是舆论影响者——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企业危机的放大器和触发器。在网络的推动作用下,来自于网络的民意会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缺乏对网络舆论的监测和引导管理,是此次“秒杀门”事件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没有对商业本质的认识,没有对自己品牌的珍视,没有对消费者的尊重,即站的高度不够高,境界不够高,公关手段是不会高明的。在一个不断成熟的消费氛围中,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必然越来越高,维权的手段也必然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关系维护,防止出现恶性的消费维权事件,从而引发企业危机事件发生。危机的管理手段再高明,也不及做好预案工作,把危机扼杀在源头里——“预防胜于治疗”,是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的时候应该看到的原则。
案例四:美的紫砂煲黑幕
事件主角:美的集团
发生时间:2010年5月
危机根源:虚假宣传
危机类型:企业信誉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开紫砂黑幕,美的紫砂煲所谓的“纯正紫砂”根本不是真正的紫砂,实为普通陶土添加化工原料加工而成。23日下午,美的向消费者和媒体道歉,承诺立即纠正不实宣传,对美的电炖锅公司立即停产整顿,停止销售,设点接受消费者退货。各大卖场全面撤架。但第二天,美的紫砂煲被曝出退货要收折旧费,也没有具体退换货细则。第三天,美的生活电器总裁通过央视新闻频道承诺,无条件退换货,且“无发票也能退货”。第四天,美的方面却发生变卦表示“无发票不能退货”。一周后,退货有了新版本,先鉴定,后退货。“紫砂门”还未平息,美的又陷入“改口门”。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紫砂门”曝光后,美的需要做的应该是真诚向消费者道歉,承认存在销售欺诈的错误,并及时为消费者做退货处理,以求最大限度地挽回消费者的信心和支持,保护美的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美的目前的做法看不出其有任何忏悔之心。从决策角度,美的宣称其紫砂煲没有问题拒绝消费者退货,这种策略必然是生活电器事业部由于部门利益考量而定的。但生活电器事业部没有看到的是,为自己部门之利,可能连累的整个美的品牌价值损失。
美的“紫砂门”事件本身备受关注,其后美的出尔反尔,对退款条件的限制则再次引发消费者的强烈质疑。从危机扩散的角度来分析,美的此次紫砂煲的造假危机,损失决不仅仅是生活电器事件部数十亿的市场销售,而更可能以此影响投资者对美的作为上市公司的品牌声誉的信任。如果危机管理不当,美的品牌声誉严重受质疑,则可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投资者抛售美的股票的狂潮。一旦按照这样的路径发展,美的多年以来建立的品牌将会毁于一旦,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震惊中国的三鹿三聚氰胺危机中,温家宝总理告诫中国企业家:“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一个企业家或企业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保护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长治久安。
在美的“紫砂门”曝光之后,美的的危机公关可以说是不到位的。这不仅造成了美的本身企业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家电电饭锅行业的损失。“紫砂门”事件之后,消费者对类似紫砂煲产品信任度大减,同时对“大品牌=产品好”这样的定式产生质疑,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将是一次致命打击。
当企业身上流着不是道德的血液,当企业故意踩踏社会责任底线时,这样的企业纵使其危机管理的策略再高明,也难以挽回民心。三鹿的前车之鉴并没有警醒企业,美的正奔向深不见底的危机深渊。
案例五:富士康跳楼事件
事件主角:富士康
发生时间:2010年5月
危机根源:内部管理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1月至6月,一共有13位年轻的富士康职工选择跳楼结束他们鲜活的生命,富士康被贴上血汗工厂的标签。2010年5月26日,在深圳龙华厂,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首度公开面对数百家媒体。当着千余人,他深深三鞠躬,“除了道歉还是道歉,除了痛惜还是痛惜”。
郭台铭鞠躬道歉的形象被境内外媒体所广泛报道,“精神血汗工厂”等名词出现在境外媒体上。作为全球最大的IT、消费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的连续的自杀现象让苹果、惠普等全球知名IT企业发表声明表示高度关注,富士康连跳事件已经成为境内外舆论所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富士康一开始采取的回避与沉默姿态。但随着自杀人数的不断攀升,董事长郭台铭终于坐不住了。
2010年5月26日,11跳后,郭台铭终于亲临深圳,陪同媒体参观工厂,召开新闻发布会,鞠躬道歉。
随着富士康开展系列的危机公关策略:主动配合政府彻查事件;宣布为所有员工加薪30%以上;成立庞大的心理咨询团队进驻富士康,定期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邀请外部专家成立企业监察团,监察富士康用工情况,同是为富士康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在全工厂加装防自杀防护措施等。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有政府部门在参与,这体现了政府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企业增添了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力。
在2010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富士康在迫于危机压力下不得不进行的危机公关。在出现“10连跳”后,郭台铭才站出来回应外界质疑。显然,郭台铭的步子慢了,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整个危机公关过程中,富士康经历的是一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磨难和考验。如果说富士康在这次的危机公关中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那么就是富士康的处理手段更多的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企业的危机公关工作只能说遏制住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并没有在媒体高度关注的情况下,起到恢复品牌美誉度,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
作为一家庞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有着成熟的企业运营经验,但对于危机管理成熟度却没有上升相应的高度。2006年,富士康与当时批评其为血汗工厂的《第一财经日报》打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诉讼战,就显示出这家庞大企业严重欠缺的危机管理能力——官司最后的狼狈收场不仅使富士康名声扫地,而且给公众造成傲慢、自大、对抗舆论的负面形象。2010年的跳楼事件教训,使得富士康不仅认识到危机管理重要性,更认识到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企业进行透明化管理的重要性。而我们呼唤的是,富士康在经历这次危机事件后,能够好好反思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内的公关和对外的公关,在如此沉重的代价之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机制,重塑品牌的形象和美誉度。
案例六: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
事件主角:霸王
发生时间:2010年7月
危机根源:媒体报道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短短二三天时间,霸王经历了企业最惊险生死劫。
2010年7月14日香港媒体报道,霸王(01338.HK)旗下产品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二恶烷。消息一出,危机的狂潮即刻掀起,各大主流媒体、各大网站开始进行疯狂地报道。各种批判性很强的网络专题也随之推出。霸王股价一天之内暴跌14%。
强大的危机激流将霸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事件很快又柳暗花明。7月16日,广东省质监局发布新的检测报告称,霸王的二恶烷含量是安全的。对于霸王产品的合法性来说,质监部门的检测报告代表了官方对事件的定调。但对于市场与消费者信心来说,质监部门的报告却非金枪良药,无法在短时间迅速重振消费信心。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在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即使是媒体的错误报道,在公众容易对媒体偏听偏信的心理作用下,在网络媒体的放大与推动下,任何对于企业或产品的负面报道都可能引发一场大的危机**,这正是新市场环境下,每一家企业都可能遭遇到的挑战。消费信心的崩溃如山倒,但消费信心的重建却如抽丝剥茧般需要漫长的过程。
公共关系要义告诉我们,认知就是事实:公众对事物认知就是最高的事实,是超过事件本身的印象“事实”。在霸王处理此次危机时,措施基本只停留在官方声明的层面上,不能与公众良好沟通,危机威胁仍然存在。霸王产品检测无毒,但品牌“毒性”在消费者心中仍未消退。新浪网的网络投票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网民不再相信霸王,不愿意再使用该品牌产品,纵使官方无毒的检测报告高悬其上。
霸王的“品牌毒性”主要由三方面形成:
1、代言人成龙不断消退的个人声誉影响霸王品牌的信任度。
成龙已经成为强大的品牌代言毒药:代言小霸王学习机,垮了;代言汾湟可乐了,没人喝了;代言北方汽修学院,假办学的;代言开迪汽车,卖不动。成龙有着极高的个人知名度,但却其代言的产品却屡屡因造假、宣传过度、夸大其辞而令到他个人声誉严重受损。正因如此,当成龙代言与虚假代言划上等号时,无论对于成龙还是代言的品牌都是造成了双重的负面冲击。
当成龙在霸王电视广告上,不断抚摸那把枯草一样的头发时,包括我在内无数电视观众一直在为他捏一把汗——这样一条夸大其辞的广告,迟早会害了成龙。2010年的中国十大恶俗广告评选,霸王-成龙代言广告无疑将入选。
2、广告宣传很强,公共关系建设很弱。毫无疑问,霸王是广告宣传的大户。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令到霸王产品的知名度很高,但其企业的透明度却甚低。这也反映了霸王在公共关系建设方面的缺失,只以强大的广告投入去提升消费认知,却未能以良好的公共关系活动去建立消费信任、未能系列以社会责任履行去建立品牌美誉度、以及未能建立彼此价值认同的全国性的媒体关系。当危机忽然来临时,透明度很低、媒体关系很差、品牌声誉不好的企业必然受到巨大的冲击。
3、霸王单向思维的错误危机应对策略。
在危机刚爆发之时,霸王董事长一方面坚决否认产品出现问题,称含有二恶烷是所有洗发水产品都含有的物质,暗指是行业“潜规则”,此言论引发其他洗发水品牌及媒体的抨击。另一方面则指责事件是竞争对手策划,目的在于打击霸王品牌声誉。在事件扑朔未明的情况下,霸王这么简单地下结论,难免令人怀疑霸王此举纯粹是为产品避责。
在危机应对价值排序中,社会利益应该高于企业利益。在此次危机应对之中,霸王至始至终未曾体现出对社会利益及公众利益的关注,只是站在企业利益的立场上,进行辩解与推责。所以,即使最后官方声明认可其产品“无罪”,但从消费心理中,公众仍然会认为霸王“有罪”。
过往许多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危机事件的爆发对企业造成的巨大伤害并不仅仅取决于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许多时候是取决于企业面临危机时的决择:能否正确制定危机管理的策略、能否快速有效与媒体沟通、善后在恢复中否有效获得消费者信任等。
对于霸王来说,此次二恶烷危机事件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处当然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但好处却提醒了霸王,企业遭遇危机是一种必然,没有经受过危机之火考验的企业永远都是不成熟的企业。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危机环境中,任何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导品牌更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全面的危机应对体系,这样方能保护企业之舟驶过惊涛骇浪,直抵基业长青的彼岸。
案例七:真功夫“排骨门”事件
事件主角:真功夫
发生时间:2010年7月
危机根源:食品安全问题
危机类型:诚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7月16日报真功夫进口排骨的质量问题,引发全国媒体关注。真功夫进口排骨安全与否,演变成了一场“排骨门”。
2010年7月,真功夫“排骨门”内部会议资料曝光。这些内部会议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2009年10月,因为进口排骨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真功夫排骨分别由“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佛山俭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从美国和丹麦进口。但所提供的进口排骨中被发现胶线、胶粒、脓包、石头、异味。
真功夫相关负责人表示,餐饮企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遇到一些有质量缺陷的原料不可避免,但有问题的原料在每次检验发现后全部销毁,绝对不会流入下一道生产环节。
真功夫同时表示,自今年1月份起,其已正式终止了与虹信、俭美的采购合同。目前80%都是国内采购,已与雨润、双汇、金锣有长期的合作合同,与中粮、新尚食等都有合作,能够保证货源供应。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真功夫的此次事件,引发了行业名企的信用危机。作为本土快餐行业之翘楚,真功夫陷入“排骨门”**,一方面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使得公众对于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企业的食品质量更加质疑;另一方面,真功夫此次危机事件也引起全社会的深思:名牌企业卷入质量安全危机漩涡,反映了我们的市场诚信、商业伦理还距离甚远。
真功夫的“排骨门”事件以及其危机应对手段给我们一个其实:对待消费者,我们不要想着如何去欺瞒和蒙骗,而是应该保持坦诚的态度和遵循真诚沟通的原则。无论是在接受记者面对面的采访,还是在发给各大媒体的新闻通稿中,真功夫方面一再强调,问题排骨绝对没有送进门店,被消费者食用。
为撇清和这两家问题排骨供应商的关系,真功夫在向各大媒体提供的新闻通稿中称2010年1月份正式结束与这两家供应商合作关系。在另一份新闻通稿中,更是自相矛盾。资料显示,在4月29日的紧急采购委员会上,真功夫对虹信和俭美关于进口排骨检疫证明的缺失及涉嫌制假,提出了处理意见。对于食品安全这个敏感的领域,任何的危机事件都可能引起整个行业的动荡。真功夫的“排骨门”事件表面上对国内餐饮业其他企业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事实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会由此事延伸至整个国内餐饮业,对该行业的安全卫生持怀疑态度,不信任该行业的质量安全监督行为。
案例八: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件
事件主角:金浩茶油
发生时间:2010年8月 危机根源:食品质量安全
危机类型:信任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8月下旬以来,金浩茶油被曝出苯并(a)芘超标,国内最大茶油生产企业——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受到公众强烈质疑,与金浩公司一起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还有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18日湖南质监局即已通过抽检,查出金浩茶油的9批次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却在长达半年之内未公之于众。
9月1日,在曝光压力之下,食用油公司金浩茶油终于为一个隐瞒了5个月的消息作出道歉:今年3月,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产的茶油被查出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强致癌物质。金浩公司的道歉还透露,尚有近10吨含致癌物质的茶油未被召回。金浩公司还承诺将按照相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退款和补偿。9月2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开始“发声”,就该事件进行说明,并于随后采取了一系列处理措施,包括责令金浩公司停产整顿,召回问题产品等。9月6日,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翔浩在其微博上透露:现在消费者手中还未召回的9个问题批次的产品数量为491公斤,价值约3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事件导致的市场损失至今已过亿。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在这次金浩茶油的致癌物超标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企业联合政府共同上演的一出失败的危机公关戏码。由此,一起看似简单的产品质量“个案”,演化成一场公众信任危机。
金浩茶油的致歉,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超标6倍”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时,金浩公司的第一反应却是矢口否认,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改口承认并道歉。而此时距消息传出已过了11天--金浩公司失去了与消费者坦诚沟通的最佳时机,也丧失了公众的信任。
直到9月1日,在媒体不断逼问下,面对公众质疑,陷入信任危机的金浩公司除了加强产品召回,董事长刘翔浩在微博和网友交流,并以个人名义发表公开信向消费者再次表示道歉。孰料此举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反而招来网友指责为公关秀,缺乏诚意。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企业必须正视自己存在问题,大胆地站出来去面对现在发生的这场危机。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因为自身或者是环境的因素,对于自身品牌和利益认识不够,大部分尤其是一些地区性企业片面的认识自身利益仅仅是能够看得到的物质收获,而忽视品牌和形象这些无形利益。造成企业在品牌以及企业形象推广过程中着重推广产品,即使有一些文化或者形象推广也是围绕产品销售产生的衍生品,没有独立、持续、完整、具有目的性的推广思想,这其中最为缺失的就是危机公关。
金浩在处理本次危机事件时,忽略了如今互联网的传播效力,传播事情的速度已经不是单单靠笔记本,现在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大大颠覆了传统的笔记本传播效果。作为新媒体,互联网传播速度更快了,随着3G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于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双刃剑,如果企业不再重视细节,将会输的更惨。除了国家权威部门外,现在又多了一个互联网的监督。几乎人人都可以把互联网变成自己对外发布信息的媒体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妄想通过欺骗和隐瞒来蒙混消费者,不仅是徒劳的,更加是对企业品牌的
越早公布结果,越能降低受害者的受损程度,也越能体现企业和监管部门的社会责任心,从而也越能赢得百姓的理解和尊敬。相反,妄图瞒天过海,最终纸包不住火了再出面承认并道歉,即便道歉的诚意再大,也很难再次赢得百姓的信任。金浩茶油处理致癌事件的方法值得食品企业,乃至中国国内的所有企业深思。
案例九:蒙牛诽谤圣元“激素门”事件
事件主角:蒙牛奶业,圣元奶粉
发生时间:2010年8月
危机根源: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危机类型:企业信誉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发生的“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各界对奶粉是否会导致婴儿“性早熟”众说纷纭。8月5日,《健康时报》报道了“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后调查发现,三名女婴的家长均称孩子曾食用过“圣元优博”奶粉,他们怀疑孩子的性早熟和圣元奶粉有关。之后,全国多个地方均发现此类病例,嫌疑直至圣元奶粉。
8月8日,圣元发声明称婴儿奶粉未添加激素,并委托注明国际和国内律师事务所对最先刊播此事的两家媒体提起上诉。8月15日:卫生部发布声明,湖北婴幼儿性早熟与圣元奶粉无关。从“激素门”事发到圣元企业公开澄清事件,前后仅十天左右,此次圣元事件被及时澄清,具有一定的意义。事隔2个月,圣元奶粉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最近爆出一个新闻:曾轰动一时的“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是有预谋、有步骤的被策划事件,而事件的幕后策划是蒙牛集团,这马上引起了媒体再度关注。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在“激素门”事件发生后,圣元采取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手段,表现得比较积极和主动,在一定程度上,圣元的危机公关手段在引导舆论、控制危机进一步发展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就在8月15日,圣元集团董事长张亮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致消费者署名日期为8月12日的公开信,向消费者道歉
除了主动的道歉,在这次奶粉危机事件中,圣元公司还运用一系列公关活动对舆论进行了引导,比如对公众进行信息公开、对有关疑问进行疏导,并借助权威信息改变舆论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功;以真诚的态度向公众道歉对权威信息发布者的感谢以及针对性早熟患儿的慈善捐赠也从另一方面化解了舆论。
危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加大了网络广告投放规模,主要投放重心在于被曝产品质量问题后的危机公关。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圣元通过新浪、搜狐、MSN等多个网站,突出宣传奶爸奶妈圣元青岛之旅、圣元奶粉菏泽爱心捐赠、圣元新闻发布会等事件,以期达到事件解疑、重塑企业形象的目的。
必须注意到的是,如今网络以及媒体的助力和煽风点火很快使事件成为热点群众事件。一个敏感话题加上网络,甚至一个足够煽情的标题加上网络,就可以在网络上形成迅速的燎原之势,引发一发不可收拾的负面后果。负面的新闻事件,特别是公众敏感度比较高的负面新闻事件,例如食品安全、儿童问题、房价问题、拆迁问题等等,传播绝对是爆炸式的。这时,尽管企业努力进行危机处理和公关,仍然无济于事,待政府职能部门出来进行正面回应时,为时已晚,况且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亦无法说服市场和消费者。这也是为什么圣元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手段最后没有取得最优的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圣元在处理此次危机事件上有一些出彩的地方,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一事件对于圣元企业和品牌来说是灾难性的,尽管最终测试效果证实圣元奶粉是安全的,但是圣元也失去了极大的市场份额,想要在短期内恢复到事件前的营销水平基本不能够。这一事件不但给圣元奶粉造成损失,更给整个中国奶粉行业带来影响,使得本来就气息微弱的中国奶业市场雪上加霜,进一步助长洋奶粉进一步抢滩中国市场,而中国婴幼儿奶粉的民族品牌也将因此受到冲击。
案例十:腾讯qqVS奇虎360大战事件
事件主角:腾讯、奇虎公司
发生时间:2010年10月开始引爆
危机根源:行业竞争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企业危机事件,必定不能不提到腾讯和360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的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之战。
9月27日,360安全卫士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目标直接瞄准QQ软件,360与腾讯在客户端领域再起冲突。10月14日,腾讯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360提起反诉。10月27日晚间,腾讯通过弹窗的方式,联合百度等网站发表声明,指责360不正当竞争,并号召同业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商业往来,360随之通过弹窗形式反击,掀起两家弹窗大战。
11月3日,腾讯与360之战爆发最新冲突,腾讯称装有360的电脑将停止运行QQ公开信后,360表示将保证和QQ同时正常使用,腾讯方暂停WEBQQ使用,360下线了扣扣保镖。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影响人数最多的一次热点事件。
直到11月7日,腾讯与360同时发表声明:在工信部的调解下,双方决定休战,握手言好——至此,一场惊动中国、震动4亿网民的“鹅虎”之战终于告一段落。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尽管各方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解决冲突,但显然没有令事态停止或达到各自的目标。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来看,原本还处于公众事件的纷争,却由于措施的不当而上升为企业危机。腾讯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而360将有可能面临实际的市场损失。
在这场“3Q”大战中,毫无疑问的是最后两败俱伤的下场,用户普遍感到这是企业的恶性竞争下对用户感情的赤裸裸伤害。但是通过对两家企业的危机公关手段分析,谈及其应对危机公关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360在本次事件中略胜一筹。
在战略应对上,腾讯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被动的应战。危机公关,最核心的能力是掌握危机发展的主动性。腾讯作为当事方,没有掌控危机的发展方向,从而在引导事件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危机状态下,企业处理危机的首要原则就是立即控制事态发展,显然腾讯忽视了这一点并因“公开信及相关措施”而加大了舆论的火候。网络舆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并迅速扩大传播范围,网民一时间一边倒的批判舆论让腾讯失去了很多用户,同时对品牌和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打击。
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真诚坦白的沟通,企业在发生危机事件后更应该考虑到用户的情感和利益,而不是为了一时的竞争而损害用户的感情。在沟通方面,企业应该极力发展为用户的正面形象,努力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将舆论焦点转向积极的一面,并配合法律和技术部门的行动,使得由于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整个事件当中,360的表态就似乎更加迎合大众的诉求和需要,而腾讯只是通过两次“公开信”来和公众沟通,显然无法满足公共对组织信息的需求。另外,腾讯的高管表态也一直表现的非常强势和极端,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情感和诉求。
当前,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4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到33%。这一巨大的数字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真实反映。然而,中国互联网产业表面的光鲜并没有掩盖到背后隐藏这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就此次腾讯和360的纷争而言,就是中国目前互联网竞争的一个缩影,网络世界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良性竞争环境,监管生态和机制,还有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显然在这些方面我们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都迫切的需要解决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业体制保障,我们就不能构建出一个健康、良好运行的互联网公共空间。
网络舆情管理刻不容缓
“在中国做企业,为何这样难?”霸王二恶烷危机**之后,面对着企业遭遇的巨大损失,霸王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流涕地讲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说出许多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心声:创业容易,守业难。一次不经意的危机事件就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打击。做企业,真不容易。
在透明化时代,企业的运营受到全方位的监督:在高度的关注下,企业的点滴失误更容易受到放大,危机一触即发。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渗透和发展,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这对于政府或者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面临着一项新的管理挑战。
在赤裸的网络时代里,企业被各种舆论包围,危机现象环生。在网络环境中,企业危机表现出和传统危机不同的显著变化,传统的危机应付方法已不能完全有效,必须根据网络的特点采取新的应付措施。做好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企业危机管理和控制,是现代企业在危机公关方面能力的体现。
从大众传媒的社会传播功能来看,任何企业爆发的危机事件都具有强大的舆论关注性,能作为重大新闻题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事后企业如何应对同样也需要借助大众传媒的舆论报道。无可否认的是,企业进行危机公关的关键之一是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从而帮助企业化解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体现出企业的应变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掌控网络舆论的方向至关重要。
6.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组织的公关工作 篇六
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董幼红
摘要:2005年,是危机事件频发的一年,“矿难”、“苏丹红”、“甲醛啤酒”、“松花江水污染”、“天价医药费”等等,成为留存在中国公众心目中“危机”的代名词;无论是营利性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部门,在这一年相继遭遇各类危机,很多事件成为媒体集中报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或热点。在经过其自身的努力和一系列公关活动后,这些组织基本都已摆脱了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而刚刚经历三聚氰胺事件的三鹿集团却并不这么幸运,其中缘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主题词:危机事件
三鹿集团
公关工作
广为人知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其带给国人的影响却是深刻的。三鹿集团作为这起事件的始发者,真正站在了产品质量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到目前为止,其旗下的几家工厂或兼并或倒闭或更名。每个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危机事件,而三鹿为何在出现危机时就带来这种结局?依笔者看来,三鹿集团所开展的公关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透析:
一、组织缺乏公众意识
1、忽视产品信誉和企业信誉。优良的产品是搞好顾客关系的基础。生产劣质产品甚至是对顾客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的产品,既损害了顾客利益,而且也会给组织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最终损害的还是组织利益和组织信誉。在今年8月1日,三鹿集团已经知道奶粉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已初步查出是不法奶农在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却还是将这些鲜牛奶作为生产原料。当其在这么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公众的利益?是否考虑过产品流向市场会直接影响公众及组织的利益?又是否考虑过组织会为这批产品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举步维艰?作为组织应实事求是地向公众告知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以诚实的态度赢得顾客的信任,三鹿集团在内部检测之后并没有采取紧急的补救召回措施,而是采取了欺瞒的方法,这给日后的危机处理更增加了难度,对重塑组织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2、忽视“公众必须被告知”的理念。公关之父艾维·李在著名的《原则宣言》中就指出公众必须被告知。公众有权知道组织所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组织有义务、有责任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得公众的理解、支持与信任。在整个奶粉事件中,三鹿集团不仅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对公众实言相告,而是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八大经典谎言,妄想推卸责任。谎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揭穿以后,引起了公众对其更加不满,连仅剩的最后一点宽容也不见了,甚至将已经过去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也牵扯出来,公众对其彻底失望,导致知名度不断上升,美誉度不断下降,进而形成品牌价值的负效应,直接造成了今日的清盘。
3、忽视协作者的利益。2006年6月15日,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一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而奶农呢?有人曾举例,一头奶牛一天至少要吃40多元的料,一天才能挤30公斤奶,一公斤奶也就卖4元多,再加上牛防治病、人工费等开支,农民基本已无利润。一位从事收奶活动的人士告诉记者,三鹿事件的根源在于“奶农已经被厂家压榨到无法生存的地步”。三鹿集团是否考虑过其生产原料供应者——奶农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说,组织与其协作单位(包括原材料供应)是一种顾客关系,应互惠互利,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保证让对方有利可图。试问,三鹿集团若是能将一部分的利润转移到奶农身上,今天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
二、组织的危机观念淡薄
1、缺乏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之一,有了这种意识,对危机的征兆非常敏感,就能及时发现产生的“萌芽”,对有可能导致危机的小问题尽早加以圆满地解决;能够在充满鲜花和掌声时,听取不同的意见,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危机的到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危机到来时从容镇定,能够在危机中看到并抓住改善管理、重塑形象的良机。三鹿集团早在3月份时就知道婴幼儿奶粉有问题,8月1日就知道是“不法奶农加三聚氰胺到鲜奶中”。既然知道有问题存在,三鹿集团既不召回产品,也不曾主动说明,仍是抱幻想:这只是个别产品,是小问题,况且企业还是石家庄的纳税大户,是全国的知名品牌,即使出了问题企业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可其却不曾意识到,小问题若不及时得以解决,也会酿成重大的危机事件,何况产品质量攸关企业的生命,而此事件又涉及到顾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岂会是小问题?
2、缺乏危机应变准备。要应付危机就必须在事前做好准备,有了一定的准备就能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少损失和影响。即使组织处在工作顺利、取得突出成绩的时候,也应该做好应变准备: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成立应变机构,制定应变计划,开展应变演习。在此事件发生以前,三鹿集团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自1993年起,产销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在短短几年内,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等省市的30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在2007年,集团更是实现了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组织处于不断向上发展的空间中,是否还会想到危机存在?更不用说在危机未发生以前,就成立应变小组、制定应变计划了。当危机发生以后,三鹿集团总部只是对购买三鹿产品的消费者进行退货工作,而未见其对公众采取更多的公关工作。
3、缺乏危机事件处理方法。当危机事件发生后,争取公众的合作支持是处理危机事件、控制事态的关键,对于一些重大的危机,单靠组织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应付和处理的,只有取得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才能渡过难关。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以后,三鹿集团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关活动,例如派了不少枪手到天涯论坛消毒,花300万给百度进行封锁消息,先不论这消息的真实性与否,但有一点却可以明确的,那就是三鹿集团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企业负责人出来道歉。虽说道歉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至少说明了其对公众的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不管发生事件的原因是什么,首先要诚恳地表明组织作为事故承受者,给相关公众造成了损失或带来了不利影响,向公众致歉,这样有利于稳定公众的情绪,还能尽快地展开重塑形象工作。但三鹿集团所采取的公关行动却恰恰违反了公关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导致其失去了最有利的变坏事为好事的时机。
三、信息管理不当。当有关三鹿奶粉致婴儿患上肾结石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在天涯社区上的一篇贴子又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篇以三鹿公关员工的身份发布的贴子用传真照片的形式,披露了三鹿公关公司涛澜通略给出的二点建议:一是“安抚消费者,1~2年内不让他开口,”二是与百度搜索引擎媒体合作,拿到话语权,具体方式为投放300万元的广告,获得百度的公关保护政策,以屏蔽相关的负面新闻。尽管经过调查以后,证明这消息并不属实,但其已经在市场、在公众心目中造成了极差的影响。任何一类危机事件都会引导起公众的关注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甚至会出现各种猜疑、谣传或议论,都会对组织形成不利的舆论,这时就需要组织加强信息的监控,开放信息传播的通道,真实的传播信息,尽可能地消除虚假信息,而不是派枪手消毒。舆论可以赢得公众的同情和援助,也可以激起公众的愤怒,公共关系人员要提醒决策人员看到舆论积极的一面,引导舆论朝对组织有利的方向变化。
较早一些时候,曾看到美国的泰诺公司在遭遇PPA事件时的整个处理方法,由于该组织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事件发生后又充分考虑了公众利益,妥善处理,致使在离开市场7个月后,依旧能够重返市场,并且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完全没有受该事件的影响。而反观三鹿奶粉事件,三鹿集团及其涛澜通略在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甚少见到公关工作,所见到的却又是错误的行为,我想这也就是三鹿集团经历危机后,一蹶不振直至快速消亡的真正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袁维国《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第3次版 [2]孙宝水《公共关系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5 次版 [3]方宪王干 《公共关系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7.公关事件论文 篇七
今年7月,有网络、平面媒体刊发《深海鱼油大多有问题,专家称造假现象严重》、《专家:“深海鱼油”危害超过地沟油》等文章后,各方开始出现大篇帖文,攻击伊利,例如,《出奇的愤怒!残害儿童!伊利QQ星有深海鱼油》、《伊利QQ星,希望你能有勇气站出来承认错误》、《抵制伊利集结号:用我们的行动救救孩子》等。随后,这些文章迅速被网络转载,备受网民关注。
而被攻击的主角伊利,在这些针对其儿童奶QQ星的负面传播中已造成不小的损失,为此伊利前往内蒙古当地公安报案,在内蒙古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下,案件调查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幕后主使浮出了水面:这些网帖,是由北京的一家网络推手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戴斯普瑞),根据指令发到网上。网帖的内容来自一份代号“731计划”的公关策划方案,全称为《DHA借势口碑传播》,由蒙牛多年来合作最为密切的一家公关公司——北京博斯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博思智奇)精心设计。
据策划案称,这一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借《生命时报》《京华时报》在内的几篇曝光中国鱼油市场乱象的文章,引发公众关注鱼油质量问题、强化藻油DHA优于鱼油DHA的认知”。最终,“将矛头逐渐指向竞争对手”,煽动消费者抵制加入了深海鱼油DHA的伊利“QQ星儿童奶”产品。
该计划因为定于7月底完成,故内部定名为“731计划”。现在,这份被曝光的计划不但没有成为毁灭对手的“生物炸弹”,反而变成了“蒙牛之耻”,导致蒙牛面临严厉的法律诉讼,企业声誉扫地,后续效应仍在进一步发酵。
10月21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及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官员先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证实蒙牛儿童奶项目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斯智奇网络部负责人已因涉嫌损害伊利商誉被正式批捕。不过,截至目前,内蒙古官方人士及蒙牛声明均否认此事为蒙牛公司策划,而将此案定性为“个人行为”。根据公安人员查获的电子证据,“731计划”出台时间为7月14日。
7月16日出版的《生命时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一篇题为《深海鱼油大多有问题专家称造假现象严重》的文章。7月14日当天已有多家网络转载此文。
7月15日出版的《京华时报》《东方早报》也都发表了对深海鱼油提出质疑的文章,但均刊载于“付费广告版位”。
这成为了蒙牛一系列公关操作的起点。
行动执行周期为7—10天,手段包括在天涯问答、百度知道等地发布wiki问答、全面覆盖所有亲子育儿论坛、利用消费者口吻发起网上“万人签名拒绝鱼油DHA”的签字活动,以及发动大量网络新闻及草根博客进行转载和评述。随后,该策划案直接提供了近80条完整的wiki问答稿,并详述了草根博客、口水帖的写作要求,其中包括如何以父母的名义发帖来质疑竞争对手的产品安全,并将口水帖的内容精心设计为“温柔版”和“暴力版”等多个版本。该策划案最初预算约25万元。但据接近内蒙古公安厅的消息人士称,案件侦破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最终该策划案实际发生的费用为28万元。
北京博思智奇成立于2001年,主要客户包括蒙牛、中粮和雅培等。
就在安勇被批捕后,蒙牛集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蒙牛集团关于“安勇事件”及诽谤与被诽谤的声明》。蒙牛表示,“安勇事件”确系其个人行为,并非蒙牛集团的企业行为,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
在这份“深表歉意”的声明中,许多人注意到,蒙牛在这个声明中大篇幅介绍伊利曾在2003~2004年以同样的手段与公关公司合作,采取购买版面、网络发文等方式攻击过蒙牛。这足以说明两家中国乳业巨头恩怨已久,而且也一直这么利用网络公关在“真刀)真枪”地干着。
透过这次事件,我们发现,“网络公关”在这场商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利用网络影响力恶意攻击对手。而蒙牛在声明中提到的伊利打击蒙牛的往事里,也是与公关公司合作并利用网络手段。
“网络公关”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网上舆论和网下舆论形成“共振”:很多新闻事件,先在网上形成气候,接着传统媒体跟进,然后网上舆论再呼应,进一步扩大影响,最终促使事情解决。“信访不如信网”,就是网络影响力的生动概括。正是看到网络这种强大的影响力,网络公关也风生水起,以网络手段影响网上舆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舆论对某种商品或某个人的评价。
网络公关的一般做法有两种:一是删帖,删除那些不利的信息,有专门的删帖公司,明码标价;二是攻击,利用论坛、博客等各种方式编造信息,诽谤中伤对手。
8.公关事件论文 篇八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媒体公关 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期,由于市场经济带来对自然环境破坏加剧,以及法制不完善引发的社会不公,导致各类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危机事件频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作,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威胁和损害,要求政府和社会必须对突发公共事件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截至2009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8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规模巨大的网民基数加之现代网络平台为信息发布和互动提供的便捷,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异常迅速。这就使得在网络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表现形式及政府的应对模式亦与传统环境下有差异。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依靠传统的“封”、“堵”、“截”和被动延迟发布消息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甚至会对政府形象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在网络环境下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沟通传递工作处理得是否得当,是否能正确地针对媒介和公众进行危机公关。面对新时期、新媒体带来的突发公共事件环境变化,政府如何进行媒体公关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新时期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公关的现状
(一) 新媒体为政府危机公关增加了难度
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每一起重大事件,都会在网络中引发热议,进而发展为激烈的社会辩论,甚至可以控制整个危机事件的舆论导向。新媒体传播具有速度快、传播内容难以控制等特点,使得信息的传播无法有效控制。同时,新媒体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社会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和舆论的批评权,社会公众在新媒体条件下获得了公开的传播渠道和意见表达的自由,政府的单方面说辞不再主导社会舆论导向,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挑战,各方利益在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中逐步得到汇聚,扩大了危机事件的影响,导致政府往往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失去舆论的主动权,疲于应对社会舆论对危机事件的评论。
(二) 新媒体为政府危机公关搭建新的信息传递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媒介渠道的增多,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媒体的传播形式,信息的模糊性导致真伪信息交叉,碎片信息量大,这就为不良信息的蛊惑和扩散提供了“土壤”。基于这种“碎片化”的多点性信息给政府危机公关带来挑战。现阶段,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已经逐步由“堵”变为“疏”, 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方式正在逐步顺应信息传递习惯改变的现实,充分利用新媒体为政府危机公关搭建新的信息传递平台,并成为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形式。
(三) 新媒体为政府危机公关带来的机遇
网络为政府提高危机公关的效率提供了可能,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快、信息存储量大以及发布信息迅速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政府解决危机事件的效率。从公民的角度看,通过网络公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政府在做什么、在怎么做,并可以以多种方式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决策过程。如2011年两会期间,很多代表都通过网络或电子邮件来收集民意,并代表他们在两会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利,近年来,国家领导人也高度关注网络上的民意诉求,并多次在网上和网民沟通,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并在决策中充分予以考虑。可以看出,新媒体带来的这些变化,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将不仅仅限于投票,网络将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这会使政治冷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进行媒体公关的思考
(一) 提高意识是成功实施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公关的前提
突发公共事件中实施媒体公关要靠人去完成,所以培养人员的意识是实施媒体公关的前提条件。首先,政府领导者的意识是决定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媒体”有效运用的最主要因素。政府领导是维持区域稳定的灵魂人物,他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是否和谐稳定。因此,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公关的有效开展,以及面对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方法无不与政府领导者息息相关,领导人的推动可以及时化解危机,防止突发事件的扩大化。其次,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公关还需要依靠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因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每名工作人员的义务,但只是个软指标,而无法像其他工作一样去考核,所以需要领导者的引导,不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感和主动作为意识。
(二)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是关键
实现与媒体的双向沟通,是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的关键。政府需要与传统的媒体进行沟通,坚持新闻事业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严肃新闻宣传的纪律,使其能帮助政府收集信息、了解公众以及反馈意见,成为政府危机公关的发布者和正面宣传的舆论引导者,提高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与新媒体的沟通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其重要性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媒体的作用,呈现出快速的传播速度、裂变性传播等特点。因此,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网络条件下新媒体的沟通作用,要把监测重点放在网络上,通过监测发现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使政府掌握危机公关的主动权。同时,政府要使用网络信息发布技术与公众进行网络沟通,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发布危机事件的真相和政府处理过程、依据等,使政府的公关传播更为便捷、大幅度提高公关效率。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媒体要增加社会责任感,树立国家利益观念,要灵活运用传播艺术,传递事实真相,不断提高危机传播的引导水平。和政府对危机事件处理保持一致,形成权威声音,在正确引导中维护社会稳定。在配合政府对危机事件进行处理的同时,媒体也要正确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督促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减少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发生。
在危机公关管理中,只要媒体和政府相辅相成、共同协作,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化解危机,最终在良性互动的协作中使政府危机事件得以解决,社会得以安定,为树立良好的政府与传媒公信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 建立健全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是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不可怕,怕的就是没有提前预防和有效应对,如何化解危机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所以政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意义重大。首先,要关口前移,做好事前预防工作,请有关专家、媒体共同研究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及应对计划,做到未雨绸缪,要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媒体合作平台,定期与媒体进行沟通,获得媒体的信任与支持。
其次,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初期,要冷静自如、坦诚大度地面对媒体,巧妙地回答媒体的问题。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办公室或工作小组,调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制订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方案,高层领导必须以“新闻发言代表”身份出现,在第一时间以坦诚的态度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再次,要做好同新闻媒介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报道,以此去影响公众、引导舆论,使不正确的、消极的公众反映和社会舆论转化为正确的、积极的公众反映和社会舆论,并使观望怀疑者消除疑虑。
参考文献:
[1]许金柜.转型期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选择[J].实事求是.2005(2).
[2]李朝智.公共危机管理考量政府公共关系能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