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共10篇)
1.《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一
班别: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金秋()()景色()()()林()染
叠翠流()天()云()大雁()()秋()()爽 山河()()五()()登
瓜果()()春华()()()()冬藏
2、过了 的夏天,我们走进了 的秋天。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 的图画。
3、下面哪些是秋天的特点?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天空高、蓝。②天气冷。③天气凉。④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⑤燕子飞到南方去。⑥枫叶红了。⑦苹果熟了。⑧树叶黄了。
二、填一填,记一记。
1、秋天的山野就是美丽的____ ___。
2、梨树__ __起金黄的___ ____,苹果__ __出红红的____ ___,稻海 __ __起金色的___ ____,高粱__ __起燃烧的__ _____。
3、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就是勤劳的____ ___。
三、看拼音,写词语。bō 1àng xiě zì dēng guāng píng guǒ 1áo dîng()()()()()zuî chū huí dá měi lì zhuàng lì()()()
四、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辶______ ______ 扌______ ______ 亻______ ______ 艹______ ______ 宀______ ______ 氵______ ______
五、选择正确的读音,在音节下面画“——”。
燃(rán ráng)烧(shāo sāo)勤(qín qíng)劳
灯(dēn dēng)笼 波浪(làng làn)
六、组词。
波()浪()灯()作()
字()苹()丽()劳()
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苹果 美丽的()勤劳的()壮美的()
八、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2、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九、辨字组词。
区()尤()决()蜂()其()
巨()龙()块()峰()真()
十、拼一拼,写一写。
yïu qí dǒu qiào jù shí zhuàng lì tā men()()()()()píng ān hïu zi zhàn lì jǐ kuài fēng jǐng qū()()()()()
十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匚 _____ _____ _____ 宀 _____ _____ _____ 土 _____ _____ _____ 立 _____ _____ _____
十二、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3、你去过黄山吗□
十三、读句子,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字。
1、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
4、“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
□
□
2.《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二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3的内容。学习目标:
1、通过画一画、分一分等活动了解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初步学会除法算式和读写法。
3、培养合作、竞争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习重难点:
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出示熊猫图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2、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方法。
二、自学互动
自学互动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学课本例4的内容,认识除号,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
2、反馈学习情况。
自学互动二: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1、小组交流:12、4、3各表示什么?12÷4=3表示什么?
2、小组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结合主题图适时点拨,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3、解决问题,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
三、达标测评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8÷4=2
9÷3=3
16÷2=8
2、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根。10 ÷□=□
(2)把10根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根。10 ÷□=□
3、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12÷4=3
… 除号
3.《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
(1)(2)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个()个()个()个
3.猜一猜。一个长方形剪去一刀,还剩下几个角呢?
⑴请同学们猜一猜。
⑵请同学们剪一剪看。
⑶小结:剪的方法不同,剩下的角的数量不同。(把不同的剪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4.摆一摆。
用三根小棒能摆出三个角吗?摆一摆,你有几种摆法?
(点评:通过开放性和探索性的练习,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左右脑并用,协同发展。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使角的表象得以深化,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议练习的时间不要平均用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因题施教。)
(六)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吗?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变化与什么有关?你知道怎样画角吗?角在生活的哪些地方见过?
4.《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四
课题 4秋天 执教人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年月日
教材
及学情分析 教材
分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条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品味,初步感悟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
重点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条理。
难点 在朗读中品味,初步感悟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读中感悟
导学
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设计
导学环节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㈠探究释疑(10分)
一、激趣引新。
二、检查预习效果。
三、解决生成问题。
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3.组内梳理解决生成问题。
自主探究 互助交流 激情展示 拓展提升
导学环节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㈡合作交流(20分)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探究一: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逐小节读诗歌,说说每小节所描写的迷人景象。
探究二:
用自己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说说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哪些生字的字型需要注意),理解词语。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会在朗读中感知诗歌所描写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2.能将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同伴交流,会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㈢反馈提升(20分)
1.自主完成课内测标。
2.组内检查讨论。
3.班级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自主检测、组内讨论交流,完成、内化学习目标。
强化、梳理、拓展、提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后反思
自主探究 互助交流激情展示 拓展提升
5.《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五
课题:观潮 课型:精读展示课
学习目标
1.认识“罩、屹”7个生字,正确书写“蒙、薄”等13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画面,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语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流程:导入明标----独、对、群学----展示、点拨----总结提升----达标测评
一、导入明标: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将生字表的字读准音。看下面的加点的字能读准音吗?选择一下吧!
堤坝(dītī)闷雷(mēnmèn)薄雾(báobó)凤号浪吼(hàoháo)
2、下面的词语哪些难写,在田字格内写一写吧!
笼罩薄雾恢复蒙蒙横贯江面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3、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问题,把问题记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写的,找一找有关段落,做上标记,再出声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四 主备人:马珍珍 二次备课: 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观潮 课型:精读展示课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学习流程:导入明标----独、对、群学----展示、点拨----总结提升----达标测评
一、导入明标:
二、自主学习(独、对、群学):
1、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六
课型:自学跟踪+合作展示设计人:使用人:一审:二审:年级:五年级班级:组名:小主人:编号: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3、我能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学习的小主人要做以下事情哟! 老师与你们同行 我们的目标 我们同进步
知识链接:
1、正确大声的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勾画出文中描写父亲和儿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爱的伟大。仔细品读相关段落。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组内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合作、交流、展示】:☆☆☆
1、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3、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5、编排课本剧。
【我来闯关】:
1、填空
洛()矶瓦()废()
()抖()炸()乱
2、解释词语:
昔日废墟
疾步绝望
瓦砾破烂不堪
我会走到你们的身边听一听哦!
你要是遇到问题,我可以随时到你身边帮助你呀!
请组长先组织组员将所有题目讨论好,再根据抽签的内容进行展示!
自我检测的时刻到了,每一人做对得一分,每组共六分。
我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声地朗读课文。
我得到了()☆
(
自我评价:☆
1、我展示了()
2、我点评了()
3、我帮助同学()
4、我学会新知识()
我来评一评老师:
非常棒棒
()()
加油
()
7.《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七
【教学目标】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链接】
.题目解读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2.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3.文体介绍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自主学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
精疲力jié(竭)
fú(拂)晓
地窖(jiào)
揣(chuāi)在怀里 颤(chàn)巍巍
鞠躬(jū)
2.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表现了战争间歇时短暂的寂静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2)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想”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矛盾,“摸”“揣”“爬”突出了老妇人动作的迟缓,年龄的衰老。这几个动词的使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妇人身上特殊的勇气,使人产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合作探究】
.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何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描写?
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①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2.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的最爱,悼念红军战士。
其次,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像抒情诗,赞美烛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精读精练】
阅读“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回答问题。
.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表明蜡烛是老妇人的心爱之物,突出她对战士的爱。
2.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显得庄严肃穆。
3.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插蜡烛、点蜡烛、做屏障。
4.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老妇人的心理:对战士的哀痛,对敌人的仇恨。
8.《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八
能力:
1.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根据每个人课下搜集资料,创造机会充分练说。
2.培养学生换位想象的能力。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实际,充分朗读课文,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情感态度:
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2.结合实际,充分朗读课文,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
3.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难点:
1.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的季节,秋姑娘刚刚才和我们说再见你们还记得秋姑娘都给我们送来了那些礼物吗?赶快回忆回忆,因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与秋天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寻找秋天),齐读课题。“寻找”是什么意思呀?希望这节课通过我们的成功合作,能够把秋姑娘曾经送给我们的礼物一一寻找到。
二、新授课
(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充分练说。
1、看图说一说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
师:同学们老师找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礼物,你们快看(出示:
金色的稻田图)!秋姑娘给我带来(金色)的(稻田)。
你也把自己寻找到的礼物跟你的朋友说一说。
2、小组讨论
刚才老师看大家讨论的特别好,谁愿意把你刚才说的跟大家说说?
3、指名说一说
奥!你们寻找到这么多秋姑娘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真太棒!你们想不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呢?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小伙伴都寻找到哪些秋姑娘送的礼物呢?
他们找到得跟你们的一样不一样呀?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看。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1、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还有谁在哪里寻找秋天?
(生1:有王老师、小文、小方和小力到野外去寻找秋姑娘给他们带来的秋天的礼物。)
问:“野外”是什么意思?
问:课文中小朋友寻找到了秋姑娘送的哪些礼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图片)原来他们也寻找到了那么多秋姑娘送的礼物,我想他们跟我们一样也特别喜欢秋天,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出示板书)
2、练习朗读
(1)那么赶快跟你的小伙伴练一练
(2)谁想给大家读一读
(3)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4)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要读,那咱们就一起读好吗?
(5)你们读得这么好,我想考考谁的记忆力最好。把书扣上。
谁能连贯的把他们的话说一说。
(6)合作朗读,师读第一句,大家读小朋友说的话和最后一句。
3、积累词语
师:是呀!秋天有这么多的颜色,那么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吗?
4、换位想象
师:秋天的景色太美了,你们看这么美的景色还吸引谁呀?
(大雁)快想一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呀?
不知不觉中,通过合作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么多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现在我们大家就休息一会儿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5、一分钟休息,猜谜语
全班玩猜谜语的游戏,你们也像小文、小方、小力一样用说说“秋天是的”,请你的朋友猜猜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礼物。
(三)仿照原文,口头作文《寻找冬天》
过渡:通过我们共同合作寻找秋天,老师发现你们越来越聪明了,有一件事我想请你们这群小机灵鬼儿帮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五彩缤纷的秋天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神秘感的冬天。学校的广播向我们征集有关《寻找冬天》的小片断,
要求仿照《寻找秋天》这篇课文来说一说。说得好的我们要推荐到学校的小广播站请他给全校同学说一说。我们看看到下期的“广播时能听到我们一1班哪位学生的声音。
(1)先给你们一点时间,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冬天的景色。
(2)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冬天的图片。
(3)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和你的同桌先说一说。
(4)全班交流
下节课我们选出班里说的最好的同学到小广播站去广播。
三、总结
感谢同学们与我的合作,正是因为我们的合作才发现了五彩缤纷的秋天,而且发现了冬天的美丽之处。老师特别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合作得更好,去发现更多更美丽的事物。
板书设计:
寻找秋天
小文 蓝色
小方 黄色
9.《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九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彦明 课型:新课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自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老师引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挚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
二、预习学案
(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辨字组词
陪( ) 拖( ) 撒( )
赔( ) 施( ) 撤( )
(3)选词填空
当然 果然 居然 忽然
1、西瓜花未授粉,( )结不了果。
2、没想到小高大老远的带回来的( )是一箱昆虫。
3、经过人工传粉,小瓜( )结了不少。
4、早晨,我( )发现窗玻璃外停着一只蝴蝶。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
2、浅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 )
3、不停地咂嘴赞叹。( )
4、安心的生活,愉快的劳动( )
5、很招人喜欢。( )
三、导学案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3、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设想观察通讯站站长在“尝瓜会”上说:“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给谁尝呢?”你觉得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4、、小高是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同学们把描写小高的语句用“﹏﹏”画出来,多读读,说一说你认为这个小战士身上有什么特点?并找出它们热爱海岛建设海岛的句子。
5、《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小昆虫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生活。
四、课堂检测
《彩色的翅膀》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______________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高尚品德。文中还巧妙的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叙述方法,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的深情跃然纸上。
五、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膀
结识信号兵小高,发现装昆虫的纸箱
热爱海岛
参加岛上“尝瓜会”公开纸箱的秘密
建设海岛
看到“彩色的翅膀”
六、作业布置
1、听写课文中的词语。
2、完成同步和三导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10.《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十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
2、学习信客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尤其是要准确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2.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着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着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3.相关资料
本文语言质朴典雅又能让人浮想联翩,世情变幻、人生感慨都熔铸在单纯朴素的描述中。除此之外本文语言还具有警僻而畅达的特点。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诘问()伎俩()()嫉妒(hu欤)气 噩耗()猝然()b幔)涉 颠p鑙()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
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理解。
【合作探究】
5.合作研讨:用一个字概述信客工作的特点,分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心中的信客是个什么样的人?
6、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7、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
8、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精读精练】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有();比较得多了,也有(),有()。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9.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10.人们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11.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
12.你怎样理解信客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3.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14.指出选文中画“_________”线的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信客的什么品质?
【主题阅读】
(一)摆渡老人
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5、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
,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16、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17、第⑤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和
的心情。
18、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
19、“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
⑴ 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⑵ “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⑴
⑵
⑶
(二)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上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材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精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20.文中的种树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1.文章前半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23.“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谈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拓展提升】
24.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第十课
1.xīxū ji椤ǎnɡj晦 跋 沛
2.眉 稀 潦 碎
3.外出到城里谋生。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生活穷困愁苦,颓丧失意。4.信客是一种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他们秉承诚信的道德准则,服务于千家万户,在人们眼中自然是“为人信任的人”。
5.做信客很苦
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是一个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通达事理的人。
6、先写老信客,意在说明信客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一是强调信客“信”的职业道德。老信客既用自己的经历给年轻信客以指点,又用自己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使这些年轻信客迅速成长。
7、重点写了两个:一是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这些突出说明了信客职业凶险但却仁义待人,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等优秀品质。
8、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
9.D 10.使人切实感受到农村人们渴盼了解来自外面世界各方消息,增长见识的心情,可见信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11.表明信客受到妇女们的完全信任,是她们依靠的人。
12.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3.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14.设问 反问 反映信客对他人的理解,体谅与宽容。
15、恶作剧(淘气、调皮)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
16、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17、愧疚 感激
18、可笑 可敬
19、举例: ⑴ 父母把儿子摆渡到成人世界。⑵ 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20.种树老人是一个只愿付出、不求回报,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21.文章前半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突出了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品质。
22.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了体现和延续。23.形象地表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24.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因为他们不是正式的交警,很多人都不听他们的,甚至还会嘲笑侮骂他们,但他们依旧尽心尽责地守在岗位上,不停地挥舞旗子,吹着口哨,苦口婆心地规劝大家注意交通安全。清洁工,他们的工作又脏又累,待遇也不高,但他们工作的时候多专注呀,马路上任何一张小纸片,任何一块污迹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整个城市的卫生。王顺友是四川藏族自治县的一名乡村邮递员,当地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还沿用着一种很古老的邮寄方式--邮递员骑着马走在漫长的邮路上挨家挨户送邮件,王顺友的邮路往返360公里,需历时14天。就这样,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雪域高原整整穿行了20年,工作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他所走过的路,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B
2、C
3、B
4、B
5、C
6、sāng 悚 d卸 斥 ch髐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山山唯落晖3)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8、《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9、“黑发”对“白首”、“竹直”对“”水性、“无边”对“不尽”、“四面”对“一城”
10、(1)议论(2)抒情(3)描写
二、阅读:
(一)11、A
12、A
13、B
(二)14、《山海经》;阿长;不识字,没文化。
15、“我”认为对她说了也没什么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16、由怨恨转变为充满敬意;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帮“我”买到了宝书,实现了“我”的心愿。
17、“粗拙”;因为这书来之不易,而且是我最初得到的,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三)18、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情。
19、“得注意身体--现在上什么课?”既关心我的身体,又关心我的学习。20、怕影响“我”上课;“颤颤地”“蹒跚”“艰难”
21、“心里有种沉甸甸的苦涩”,“心久久不能平静”
22、略
【《秋天的图画》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二年级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08-27
秋天的图画课件07-13
《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08-03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0-15
秋天的图画作文300字06-29
秋天的图画教学片段及反思06-12
秋天的图画课文教案设计认识秋字08-23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02
六年级春天来了的图画08-05
语文S版二年级上《秋天》说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