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精选8篇)
1.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一
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讲座
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关键时期。学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回生活,学回做人。使他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他们人生发展储备一笔可贵的财富。
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 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多数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养尊处忧,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孩子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1
半途而费。对于孩子们的种种不良习惯,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
小学生理想信念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网络教化的正面作用弱化,负面作用强大;
二、学校理想教育重视并且擅长静态的概念定义,但是在个人行为和理想目标的过程联系和工具价值方面缺乏系统的教材、教法和教学体系准备,这样的教育可以应付考试,可以形成审美意义上的向往,但是不会成为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
三、现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但是又缺乏世俗化所要求的竞争意识、实力意识、机遇意识、合作意识。由此形成的是缺乏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个人主义,这样的个人主义还称不上世俗化的个人主义;
四、现在学生对于正统理想观念的偏离不是证伪意义上的理性见解,而是一种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的情绪化反应。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在新形势下,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首先要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具体做法是:
第一、开展诚信教育。我们在小学生中开展了诚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坚持崇德求实、关注情感、关注生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给诚信教育活动注入时代的内容。坚持把诚信教育与落实行为规范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链接,与养成教育相融合,为学生开拓了诚信高雅的文明世界,互助互爱的人际世界,优美善良的心灵世界。时间:第十一周-----第二十周。
第二、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实践中,广泛进行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把个人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时间:第一周----第十周。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队伍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我校而言,说到底就是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
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蟠猫中心小学
2011年5月27日
2.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二
“理想信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新概念。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信念是指人坚信某种认识的正确性, 并经常用来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性。在论及理想信念时, 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 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 更是支持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 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 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 要存活, 只要一碗饭, 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 就要有精神, 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 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 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 使梦想变成现实。若丧失了理想和信念, 一个人就形同行尸走肉。高职学生, 作为青年人中的一员, 不能没有理想和信念。
二、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看, 我院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 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有较高的认可度;他们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了解个体的发展与国家前途的内在联系;他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巨大变化, 对邓小平理论有了逐渐深刻的理解。因此, 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越来越多的学生党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有朝气, 有热情, 思维活跃, 富于创新精神, 给学院的基层党组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 由于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学生的思想, 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 一部分学生, 对社会主义信心不够坚定, 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 某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目前高职生在个人理想信念所存在的问题归纳有:
1、政治信念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 无集体观念, 组织纪律性差, 以自我为中心等。不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上课迟到早退等。
2、空虚、无聊且自私娇生惯养, 喜欢打耳孔、带戒指配件、打扮、化妆、穿名牌, 追求名利, 相互攀比等。
3、向往虚拟人生, 容易幻想, 沉迷于网络游戏、QQ、谈恋爱等。
4、学习不认真, 学习成绩无所谓, 诚信意识淡薄, 考试舞弊, 学习无动力等。
5、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
三、理想信念教育薄弱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造成冲击,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各级改革深入推进的转型时期, 处于这一时期的高职学生其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一是新旧社会价值目标的转变给高职学生带来不适, 引起他们理想信念认识和追求的无所适从和方向不明。使得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二是社会价值目标日趋多样, 引起高职学生目标选择上的困惑。三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图谋的加强, 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价值目标的偏离。诱发了图谋“金钱至上”“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四是部分高职学生对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 媒体、网罗的膨胀而感到手足无措可又新鲜好奇, 但由于缺乏对这些新鲜文化新奇知识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的能力, 更不可能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念, 树立自己的理想, 确立自己的信念, 从而使自己偏离正途, 误入迷途。
2.特殊的生活环境及自身发展尚未成熟影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这代高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在人为的“理想”环境中、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大, 有很强的优越感, 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现实环境的磨炼。独特的生活环境使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的责任感减弱, 以自我成才为中心, 偏重于现实的个人发展, 偏重于对职业和生活理想追求, 缺乏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 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有一定的反差, 言行不一的现象比较严重。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高职学生, 他们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未成熟, 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十分丰富, 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不深刻, 但要背负学习、生活、就业三重压力,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 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他们一旦工作不顺、爱情失意和人际关系紧张, 便出现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 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由于这些情况, 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信念”教育, 就不太适应对现实了解不深的这代高职学生了。
四、加强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 充分认识加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职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种专业知识, 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2.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始终是我们实践发展的根本目标和精神支柱。目前, 我国社会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 既表现为进入“黄金发展期”, 也表现为进入“矛盾凸显期”。因此,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 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学校方面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及时引导学生。另外学校可以改善校院文化氛围, 以良好的校园精神影响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活动, 如通过学校团组织的各种活动, 主题班会等对他们进行引导, 学校设定心理咨询室, 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解开困惑, 重新拾回自己的信心。
3.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必要保证。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道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了理想信念不仅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 而且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由之路。追求理想的过程, 就是确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 人的理想信念经受了考验, 得到了磨炼, 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大学生, 面对社会现实中的困难、矛盾或者个人抱负的波折, 往往对理想信念产生困惑、失望甚至抛弃理想信念而随波逐流, 这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要热情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 始终与党和人民同甘苦, 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坚定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4.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发挥高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导向方面的优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龙头,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党建工作要顺应大学生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开辟多渠道, 探索新方法,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业余党校、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班等有效阵地, 扩大教育覆盖面, 加大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对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大学生要及时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 加强教育和管理, 引导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摘要: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 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高职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以后成人和成才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鹤玫.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 (1) .
[2]刘建军, 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篇三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 方法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和设计。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
高等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殿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已成为各种思想的集散地,成为各种思想与我们争夺青年、争夺阵地、争夺未来的主战场。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是长知识、增才干、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理想信念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改进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探索其新的工作途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实状况
当代大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愿意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也更加务实,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他们中夸夸其谈、好高骛远的少了,注重实干、追求实效的多了。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断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大量涌入,一些反动的、错误的和愚昧的东西搀杂其间。少数大学生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有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消极现象;甚至有的大学生片面追求享乐,或逃课、考试作弊,或沉迷于花前月下,或推崇金钱万能,等等,意志消沉、精神空虚、行为失范,进而有少数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敏感时期,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首先,它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指引、导航。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给人指明前进的方向。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诱惑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指引,极易导致道德沦丧、误入歧途。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各种诱惑,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困惑,因而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引导大学生走出困惑之海的导航明灯。
其次,它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助力、推动。在人的一生中,人们往往要面对一些重要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此时,理想信念就成为完成这些使命和任务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恩格斯曾说过:“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而开始,并且同样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饱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1]邓小平也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
最后,它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受各种困难的考验、挫折的磨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往往会知难而退、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而具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的人则能够砥砺意志、锤炼品格,在逆境中奋起。理想信念是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支柱。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历史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3]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知难而上,加倍努力,才能使自己成才。
“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4]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继有人,就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1、强化知识储备,用知识来引导学生
要做好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掌握全面的知识。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业务知识,也要学习有关经济、科技、法律法规、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包括网络知识在内的现代信息科技,貼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和教育学生。
2、提高自身修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胜于空洞的说教。《论语》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人格的魅力。在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一部面向学生的教科书。如果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却做不到,这不仅会在学生中丧失良好的形象,降低威信,更容易让青年大学生反感、厌恶,教育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正身,率先垂范,是人格的魅力和力量的具体体现,对学生的规范带动和典范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3、加强情感沟通,用情感感染学生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倾听学生意见要满腔真情,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要主动热情。深入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把握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关心并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突出困难,把是否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素质、健康成长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用真心、真情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魅力。
4、转变教育手段,用赏识态度激励学生
赏识是有效的激励手段。赏识教育是为实践证明了的可以产生巨大效果、能够创造人间奇迹的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特别是当他们有所行动和表现,并出现亮点的时候,要适时、适宜地加以肯定和赞扬,尤其要抓住其闪光点,以热烈的、赞许的、有时甚至是佩服的话语和眼光肯定他、赞美他、激励他。如此,所产生的效果是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比拟的,对学生健康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有时是极具关键性、甚至是根本性的。
5、丰富校园文化,用文化氛围影响学生
在大学校园里,政治思想工作者要全面地育人,承担起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责任,同时,校园美化、人文景观等基础设施也应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使整个校园弥漫求真、向善的氛围,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内能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收到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此外,通过组建学生团体和各类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尽管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加强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引导、教育和帮助,使他们的身心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社会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页;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4.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四
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学校、一个家庭,或是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信念。例如咱们学院的理想信念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而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理想信念是努力做好辅导教师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只要确定了理想信念,我们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因此,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做好这项工作。
一、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说,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朝气,富于创新精神,追求上进,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信心,而且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是,由于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新时期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1、政治信念迷茫,没有信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很多同学对党的了解不多,入党动机不明确,他们入党主要是为自己的个人发展,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入党,记得我刚来咱们学院时,坐电梯听见两个老师唠嗑,说有个学生找他申请要入党,老师问他为什么要入党,他回答说是他爸爸让他入的。
2、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差,责任感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很多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利益,根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有一半的同学认为“大公无私”的提法已经过时。因此也就导致了一些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差,责任感不强,旷课、迟到、早退的情况时常发生,而且有些同学的责任感不强,尤其是一些班级干部,比如现在大四的同学,他们同学
之间联系很少,在学校的同学和在外面实习的同学已经失去了联系,而且个别班长没有尽到责任,一些通知告诉个班班长,但是班长并没有往下传达给同学,信息到班长那就不畅通了。
3、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够,因此,导致他们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无从应对,便开始痛过一些极端的方式发泄。
4、没有明确的目标。有些同学自从进入大学就很迷茫,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没有对自己的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进行过规划。由于我现在替胡阿刚老师带05网络的毕业生,有些同学快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想在哪工作,还有一些同学说等着家里给安排工作,而自己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以上是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学生工作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一点肤浅认识,下面我结合这些现状谈一下作为辅导教师如何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二、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对策
客观地讲,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的,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尤为重要,这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邓小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所以一个人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具有充足的精神动力,具有重大的责任感。从宏观上来说,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些理论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宏观的理论知识会显得比较空洞,下面我结合前面提到的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谈一下我对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工作的思路:
1、辅导教师自身要做学生的表率
辅导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负责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做出良好的表率。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具有模仿的心理特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并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辅导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做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辅导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随处可见的,因此,辅导教师要管理班级,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表率,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首先,我们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马列注意要有真诚的信仰,同时还要爱岗敬业,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次,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教育和引导。新时期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他们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缺乏进取精神,这些都成为学生心里健康的制约因素,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时就需要辅导教师的关心和引导,贯彻我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经常与学生开展朋友式的谈心活动,逐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再次,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实行“习惯教育”的方式。崇高的理想信念的树立,是由一个人在日常中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逐渐培养起来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败及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例如:保持个人和寝室卫生、讲文明礼貌、讲诚信、尊重他人等等。
2、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理想信念教育规划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系统工作,而且针对每一个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理想信念会不断强化、巩固和提升,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进行全过程的理想信念教育规划。
大一(启蒙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往往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所以大一时首先要对学生做高质量的入学教育,解决“为什么上大学?怎么上好大学?“的问题,尽快使学生转变观念,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为理想信念的确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二(扎实基础阶段)时,引导学生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提高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完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应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我们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大三(目标修正阶段)的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形成,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和观察社会的能力,这时应根据前两年大学学习生活的锻炼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查缺补漏,同时及时校正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需要补充一点,在前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大四(自我检验阶段)的学生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我们要帮助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积极迎接挑战,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3、加强两课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在进行有关两课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应该结合实践教育,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和社区服务等。同时,我们还应经常邀请一些专家或经验丰富的老师开展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五
人文学院冯基聪
内容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理想信念状况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从目前国内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但在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的新变化下,大学生也存在有理想信念模糊和缺失的现象。因此,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大学的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需要。
关键词:十七大大学生理想信念意义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人才的预备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有力体现。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扫描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需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分水岭,同时是人生理想信念树立的关键期,抓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重要而迫切。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我国,有很多的专家学者都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考察,大家对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具体表现为:
第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第二、思想活跃、普遍关注我国重大的时事政治,富有社会责任感;思想积极上进,肯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认同党和国家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发展态势比较乐观;入党热情普遍高涨,按时开展党团组织生活,表达了浓厚的爱党情怀。
然而,作为21世纪的知识青年,在新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变化下,他们的理想信念与时代赋予的重任与要求尚存在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的现实,具体表现为:
第一、政治淡化倾向明显,政治选择呈现功利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带有功利色彩,往往把有用与否作为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和政治行为的决定依据。不少大学生把入党、评优作为获取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通过参加政治活动来实现个人的要求。除外,部分大学生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选择上呈现出无所适从的政治认同模糊和混乱状态。如社会上存在的以权谋私、贪污犯法的现象,造成了部分学生对现实政治失望,对政治教育表示反感,甚至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情绪。
第二、理想信念嬗变不定。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脱离高考的题海,获得比中学相对多的时间和自由,但长期相对封闭的中学校园生活和应试式的教育,使得大学生普遍存在独立性不强、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变弱的事实。进入大学,面对开放的环境时,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难以调整好心态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大学生校园本来就是一个逐渐融入大社会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现象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推行,更使得各种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快速传播,其中不乏某些错误的信息和观念。由于知识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有的学生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1
在思想意识上容易产生迷茫和动摇,有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何为理想信念,无理想信念,无追求,生活得过且过。
第三、个人主义盛行,重个体轻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逐渐认同了“经济人”的价值取向。合理的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社会是提倡的,但部分大学生盲目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在生活理想上,讲究吃穿、追求享乐、抛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职业理想上,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协作观念淡化;在道德观念上,注重实惠、实用和提倡利己主义,诚信度下降。
第四、自我期望值过高,理想脱离现实。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学生以考上大学为人生目标。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中,许多学生所选的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或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与否。只有一个目的:上大学。然而,目标实现了,却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理想。于是,在新环境中,无所适从,茫然无助又无目标。同时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对所就读的大学或专业不甚满意,认为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太远,总有怀才不遇的情绪。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并结合实际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人生理想。但也有部分却眼高手低,不踏实学习和生活,不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直至毕业的时候,仍是得过且过。
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大会郑重地向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会议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向国内外、党内外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于国家而言,是一个根本方向、根本目标问题;于个人而言,则是理想信念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和根本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其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学习和领会十七大精神,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十七大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主标题,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当前及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树立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旗帜就是方向,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当代大学生更加明确国家发展的前途与方向,坚定共产党主义理想,培养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时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好准备。此外,十七大报告还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提供坚实理论基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用我们取得改革和发展的辉煌成就,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充分的现实依据。
第二,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是实现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
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紧紧抓住旗帜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与坚定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不断适应新的实践的需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探索的结晶。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永远铭记”,概括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的历史功绩,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十七大报告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归纳了“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对改革开放全部经验的进行总概括,升华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最”、“三个面貌”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立足中国现实、发挥有利条件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甚至腐朽观念潮水般的涌入,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此外,大学生普遍自我期望值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处理实际事务能力差。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偏差不利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因此,我们要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深入研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第三,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是开展批判和借鉴的需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若干年前已经出现“改革综合疲劳症”,接着近两年出现“改革开放质疑论”。面对这两种思潮,我们更要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近几年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经济上挤压中国,更是在文化上对中国进行以思想意识为核心的思想渗透。西方国家企图通过电台广播、互联网、杂志报刊等手段,用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和改造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特别是第二代、第三代青年人的思想,使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变得对资本主义无害,逐步演变成和西方一样的“自由世界”,从而达到改变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目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主题向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宣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和决心,并以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有力回应了企图扰乱社会主义建设局面的声音。十七大报告还首次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批判错误思潮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并且针对各种思潮,引导大学生要善于辨别与分析,勇于批判和借鉴,增强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总而言之,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有利批判错误思潮,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核心价值,确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思考
鉴于十七大精神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应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探索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
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对党的先进理论的学习。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多媒体教育技术、网络宣传等教学平台,向学生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先进的理论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和指导作用。当代大学生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论的武器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科学地总结了人类发展的规律、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它的创新品质和实践性很好地解除了大学生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困惑,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因此,我们要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来武装学生头脑,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党的执政理念。其次,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让大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二)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善于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哲学课程。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中,哲学的地位处于自然科学和其他学科之上。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给人以文化的熏陶、理论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思想的飞跃,而且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就包含理想的层面:或者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发现新的趋势,或者通过批判现实力求寻求新的理想,从而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信念。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是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育人功能的体现。通过哲学社会科学,我们还可以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拓宽眼界,培养改革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健全人格、完善自身、全面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奋发有为的大学生。其次,要提高校园文化品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而高尚的理想信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蕴涵理想信念教育;利用网络的教育宣传作用,营造有利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开展各类讲座和调研,研究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思想状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引导等等,切实推行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三)加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在现代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下,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以接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和社会思潮,面临着更多元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全民族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与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批判错误思潮,起到团结和凝聚全体人民为实现党的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的作用。批判错误思潮,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方向,我们要作好教育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性工作;在大学生当中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功能;切实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宣传正确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指引大学生的成长成材道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植根现实,坚持知行统一。理想高于现实,但居于现实。真正的理想是从现实出发,只有立足现实,知行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首先我们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三下乡”、“准人社会实践活动”等社会活动让大学生贴近生活、了解社
会、认清国情。通过实践,学会用马克思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建设重担,从而自觉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其次,要善于运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只有做到实事求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躬身实践的品质,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才能在实现社会共同理想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
注释:
①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2]潘子彦,王磊,郁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探析》[A]思想理论教育,2006.4
[ 3 ]黄咸强,《关于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高校研究,2006.1
[ 4 ]郑晓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索》[A]湘潮(下半月),2008.1
[5 ]赵金飞,《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问题与思考》[A]思想教育研究,2006.2
[6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R]2007-10-15
作者简介:
韩小香 1977、8女汉族硕士讲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学习与 实践锻 炼相 统一
理想信念不可能 自发生成,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和实
践。考察人们理想信念的形成,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无论
日常生活理想信念,还是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社
会理想信念,都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社会
生活与实践为理想信念的形成提供原材料,也给人们检验
某种理想信念是否正确提供根本的依据。一个人一生中,理
想信念内涵的丰富、理想信念的发展变化(包括强化、弱化
和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实践范围扩大和程度深入而不
断丰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只有不断地实践,在社会中
经历不同环境的历练,在实践 中检验理想信念,最后才能形
成在信仰上的坚定性,且能够融会贯通,把学来的理论变成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理
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大学
生要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和社会各界
6.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六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以及社会政治理想模糊等问题。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政治理想上,政治淡化倾向明显,主张以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普遍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生活理想上,一味讲究吃穿,追求物质享受,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在择偶理想上,标准世俗化。道德理想上,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提倡合理的利己主义,诚信意识淡薄。职业理想上,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认为社会只是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存在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等。有学者形象地把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概括为“怀疑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播对象个性突出,主体意识强
1、独立性和批判性强,但辨别能力薄弱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重个体,轻社会;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易于接受,但缺乏自控能力,往往容易沉迷;在认知上容易接受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在实际行动中往往与认知相偏离。大学生本身具有的特点,再加上其与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朝夕相处,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2、接受新事物的适应力强,可塑性比较高
大学教育要“以人为本”,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虽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会受到各类情况的干扰,但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只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握育人这个主线,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二)传播方式快速便捷,打破传统理念
1、传统的授课传播模式削弱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将书本知识教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缺乏学术底蕴作支撑,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上课时在学生面前讲不出马克思主义的“气势”。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时,除了按照教材作简单地讲解以外,常处于“失语”状态。再加上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2、新媒体快速传播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舆论环境提出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过程在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我国意识形态教育主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权威保障的失落,在传统媒体中,如在报纸、电视、广播中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听众一直扮演着“受众”的角色。因此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始终处于“统治者”的地位,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始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新媒体当中信息的传播是双向互动的,打破了过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为设置的壁垒,扩大了人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海量信息所承载的.鱼龙混杂的“资讯轰炸”,快速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虽然监管部门也采取各种手段加以制止,但碎片化的有害信息仍旧大行其道。这些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极具诱惑力,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起“传声筒”和“扩音器”,对不良信息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高校和教育工作者自身改革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再加上传统教育制度的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造成了诸多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质疑,这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参见石磊:<新媒体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参见刘静:<论述我国新媒体的特征及社会影响力>,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7.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呼唤人文精神 篇七
怎样让大学生勇于担当、坚定信念?其重要途径就是高校要积极开展人文教育。
简单地讲, 人文教育就是把人变美的教育, 或者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人文教育,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教育也主要是人文教育。现代大学的初期所进行的教育也主要是人文教育。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服务社会”成为大学的主要功能, 实用主义的办学理念越来越盛行。实用主义与科学教育结成联盟, 对大学人文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挤压, 这致使其边缘化。中国现代大学诞生在国家积贫积弱和蒙受列强欺凌的时代, 所以它一出生就肩负有救亡图存的使命, 带有强烈的现实色彩, 这就造成了大学人文教育的先天性不足。但是, 由于中国现代大学的创办者、管理者、教授大都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和深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所以在最初的30多年内大学在人文教育方面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出于建设的需要对大学进行了院系调整, 实现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特别是一些理工科大学取消了人文学科, 导致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 其影响非常深远。上世纪80年代, 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 一些有识之士痛陈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 呼唤大学人文教育, 于是人文教育在大学再现生机。但是好景不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大潮给高校以猛烈的冲击, 不少高校教师纷纷下海经商, 连最具人文传统的北京大学也于1993年推倒了600米长的虎皮斑石南墙而改建成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在这种教育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可想而知,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 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相当普遍的现象。在这种大学人文精神日渐丧失的状态下,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日益缺乏说服力, 效果不佳。很多大学生不再谈理想、谈信念, 而只谈实际、谈金钱, 在功利化潮流中随波逐流。
高校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积极开展大学生人文教育, 是让新时期大学生具有坚定信念的重要基础, 也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8.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篇八
关键词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实效性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体现,它指引着人生的方向,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其内涵主要包括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等方面。理想信念指引着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并激励学生不断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是决定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值得关注。
一、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同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效果不令人满意,在当代学生中存在着缺乏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淡化和功利化、知行不一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教育显然应负主要的责任。
1.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把学生当成主体
以生为本的观点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不少人还未真正把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在教育中突出表现为不把学生的需要与特点当成教育的出发点,不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2.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理想信念由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等几个方面组成,并构成一个由高到低的层级体系。在我国,社会理想信念是指应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表现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道德理想信念应是为人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而不懈努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生活理想信念指应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友情观、苦乐观和形成积极健康、奋发有为的生活态度;职业理想信念指应对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具有务实理性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材和教育内容从小学开始就把重点放到了社会理想信念层面,没有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现实生活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学生最关心的生活理想、职业规划、个人修养、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内容关注不多,这就使学生对现行的理想信念教育难以真正认同和接受,教育也就难以取得实效。
3.教育途径和方法上创新性不足
表现为以理论教学为主,较少运用情境体验、活动教学等方式;以显性的专门教育为主,对包含在各学科及学校各种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教育重视不够;以课堂教育为主,社会实践活动不足等。其结果是只注重机械的精神传导,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传导运动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实践活动是它的‘硬壳,‘精神传导运动是它的‘硬核”[1]。
4.缺少科学的评估机制
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如何不是靠学生的卷面考试分数来说明的,而当前我国还主要使用笔试的方法来考察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及学习成绩,这只能考察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也不能说明相关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标准
要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我们首先要确立关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标准,这些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方向,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如应对学生加强公平、民主、正义、和平、仁爱、诚信、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因为这些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向着更高阶段文明水平发展的共同方向。学生只有树立了这些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并付诸行动,才会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其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和方向,有利于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反映了国家的主流思想观点和核心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应大力宣扬马列主义理论,并结合中国国情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国梦内涵、中国国情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明了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改革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指导,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求索。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植根于中国本土,不断继承、创新传统文化。
2.符合学生的特点与需要
学生正处在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但这个时期又是一个问题和矛盾冲突特别多的时期,如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都常常产生冲突,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各方面也都面临着种种问题,而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成熟,情绪情感还不够稳定。当代学生的自我意识更为强烈,个性更为张扬,思想更为活跃,更加推崇民主自由和社会公平,同时深受互联网的影响,更追求时尚与非主流文化。这一切都决定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符合其特点与需要。
3.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理想信念教育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理想信念教育应使学生不但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其次,理想信念教育要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接受和内化教育的内容,并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理想。再次,理想信念教育要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和谐发展、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等。最后,理想信念教育要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心理学视角看,理想信念是人的个性心理倾向性的重要内容,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次,引领着人生的方向,只有有了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才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4.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与规律
理想信念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情境性等,即在内容上必须坚持政治优先的原则,只有把政治性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才能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上必须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上只有贯彻实践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突出情境性,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从而使学生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
三、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真正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
要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于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的接受程度。正如接受美学所强调的那样,衡量文学家和艺术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作品被接受的程度如何,理想信念教育成功的关键也同样在于要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在教育中存在着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理念早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解释学、现象学、交往理论、建构主义等理论都强调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解释学还特别强调理解,并把理解看作是双方“视野融合”的过程。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他的教只是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外因而存在;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他的学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内因。也即是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内容选择多少、认可多少,最终内化多少,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要真正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出发,注意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同时,教育者要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主体,向他们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智慧,实现与学生精神视界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2.教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我们在设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时,应把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等各层次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一方面,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社会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等相关问题,这些内容作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核心成分,对学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起着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把上述内容片面地理解为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全部,教育者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道德、生活和职业几方面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即是说,要针对学生心理还正处在成熟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针对学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的特点,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肯定他们的独立精神,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把自我与他人及社会有机统一起来,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培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针对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常常产生冲突的特点,引导他们一方面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另一方面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现实社会,特别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学生特别关心的情感问题,要对他们进行爱情、婚姻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具有正确的婚恋观与态度;针对学生马上面临的就业问题,应提供给他们职业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理性务实的态度。
3.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除了理论灌输之外,还应多种方式同时进行。首先,应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育者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从事社区服务活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所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较好地结合与统一起来。其二,注重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柯尔伯格提出了公正团体法,即指通过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以达到团体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促发道德行为[2]。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达到个人与集体共同进步的目的。其三,注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者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真正使理想信念教育回归生活。
4.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除了用纸笔测试的方式去考察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考评,而且后者是更主要的方面。首先,在评估的主体上,要打破教师单一主体的局面,实现教师、学生、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评估的结合。其次,要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估体系。要对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各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并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评估过程中要注意贯彻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模糊与准确的结合、短期与长期的结合等原则。
参考文献
[1] 张澍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J].教育研究,2015(4).
[2] 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吴建清(1965-),男,重庆奉节人,西华大学保卫处助理研究员。]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推荐阅读:
大学生理想信念问卷12-26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问卷08-17
大学生党员如何坚定理想信念01-18
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重塑06-13
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09-28
理想信念教育活动08-01
理想信念教育是什么08-1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