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守则

2024-09-04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守则(精选15篇)

1.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守则 篇一

幼 儿 园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温园长为组长,刘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

(四)班、中

(一)班、小

(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温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刘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

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刘霞梅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郭美英老师的《危险的火》、白晓梅老师的《你好,再见》、刘晓卿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杨丽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4、“5+2=0”的教育仍然存在,家园联系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家园协作,尽量避免“5+2=0”的教育,多给家长讲一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指导家长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守则 篇二

一、从幼儿的点点滴滴抓起

幼儿年龄较小, 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然而, 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 因此, 我们可以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 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在日常生活中, 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平时每到吃饭的时候, 总会有孩子扔菜, 通过对幼儿进行教育, 产生较好的效果, 进餐习惯较好, 桌面、地面较干净生活活动中, 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 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 否则, 细菌沾在食物上, 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手臂遮挡, 不然易散播细菌等。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 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箱子里, 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考虑到他人, 使箱子放下更多他人的衣服。午睡起床, 引导幼儿折叠自己的小被子, 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等。通过对一系列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分析、引导和教育幼儿, 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在平时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 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 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 逐步强化, 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 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幼儿在运动活动中容易出汗, 教师就必须做个有心人, 及时向幼儿进行卫生宣传, 同时反复提醒幼儿用干毛巾擦汗等, 使幼儿有良好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幼儿在玩玩具后, 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 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多次练习, 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 玩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习惯。平时, 教师还要营造温馨、舒适、安全、优美的活动空间, 设置有利于幼儿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群体活动的区域, 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具,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尝试、重复着他们的游戏活动。这样利于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使幼儿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爱幼儿, 营造宽松的环境, 奠定良好的品德意识

教师对幼儿的爱, 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 促使幼儿更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 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 促使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

我们班里有个孩子, 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他智力没有问题, 只是心理封闭、不合群, 而且他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于是, 我首先发挥取长补短的教育策略, 以他的语言智力为突破口, 把语言智力运用到交往智力的领域中。在组织幼儿表演故事时, 根据故事的角色游戏, 我让他来扮演他喜欢的角色, 并对他的表演给予肯定评价, 以此让他感受到集体的乐趣。然后, 我提供机会, 激发愿望, 多为他提供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机会。我还针对具体情况, 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在手工活动中, 我发现他的剪纸能力特别强, 就及时鼓励他、表扬他。渐渐地他活泼起来了, 增强了自信心, 能够和同伴友好相处了, 并能大胆地参加各种活动。

四、教师要正确引导, 为幼儿树立榜样

在幼儿活动中,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 幼儿在校期间, 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 因此, 教师要注意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为幼儿做表率, 正确引导幼儿的思想观念。

要求幼儿掌握正确的是非观, 是需要长时间和反复的训练的。首先让幼儿明确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并让其养成习惯。比如, 为了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我们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 要求幼儿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鞋袜, 并叠好放在指定的地方, 自己玩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 午睡和离园前摆好自己的小椅子。这些事情要求他们立刻做好是件不容易的事, 而是通过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 耐心诱导、督促、鼓励幼儿反复练习巩固。经过不断的日积月累和强化提醒, 幼儿良好的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心中有他人, 会宽容他人, 意志品质坚强, 做事认真, 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礼貌地倾听他人的讲话, 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 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动中, 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遇到困难, 想办法解决, 同伴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要学会谦让, 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等,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必要对幼儿加强诸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五、良好的习惯要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一个故事或一项活动就能完成的, 要细水长流, 持之以恒, 反复练习不断强化, 切忌“三天打渔, 两天晒网”。

首先, 观点要明确, 态度要坚决。为使他们自觉遵守要求, 首先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应该怎样做,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例如小班幼儿在学习正确穿鞋的时候, 通常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两只鞋应该怎样放才是正确的。并告诉幼儿只有这样穿, 脚才会舒服。同时在户外活动时, 带领幼儿玩印脚印的游戏, 巩固对左右脚的认识, 这样一段时间以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 要“一致”和“一贯”。“一致”:幼儿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做好宣传工作, 让家长认识到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家园双方要形成共识,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贯”要求和规则一经提出就必须天天坚持, 不要让幼儿存有侥幸心理, 这次我没做也许教师没看见。所以要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中途不要停。

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初探 篇三

陶行知先生说:“学习、生活和工作如果都能够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教育的价值也就真正体现出来,每个人的实践都将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积极有效的表扬胜过千百次的训斥和惩戒,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教师的鼓励表扬往往能对其形成一种有效的强化和引导。当然,仅仅懂得表扬的重要性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掌握各种表扬技巧。首先,从细节入手,及时表扬。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心理发展还是认知能力都处于较低级阶段,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断能力,很多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很多时候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评价即是幼儿行为和自我判断的标准。因此,教师要用心观察每个幼儿的言行举止,及时捕捉那些符合良好评价标准的细节进行表扬,在不断的表扬和激励中,引导他们渐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其次,熟练掌握多种情感激励方式。发现和表扬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可以让幼儿更快更为全面地要求和规范自己。教师对幼儿的表扬和激励,在语言的背后是赞许,是关爱,也是欣赏,能够让幼儿得到莫大的促进。教师对幼儿的良好表现投以热情的微笑、频频的点头,伸出大拇指或者鼓掌,抚摸幼儿的头、小脸蛋,或者将幼儿抱起来再加以表扬,都能够深深地感染幼儿,给他们带来长久的激励作用。再次,树立学习榜样,让幼儿之间相互促进。幼儿的很多语言、动作都是相互模仿的结果,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榜样带动,以模范引领,让幼儿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班级里那些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加以适当引导,树立为班级学生的榜样。这不仅是对表现良好的幼儿的激励,也是给更多幼儿以示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模仿,自觉约束。

教育理念与方法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强化。行为习惯是一种实践行为,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强化学生的认识。陈鹤琴教授指出:“从游戏中获得道德认知,学会自制、诚实、克己、理性服从,再也没有比游戏来得更为有效。”游戏能让幼儿变得更为愉快乐观,喜欢交往,富有想象,将一些需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植入到游戏情境中去,既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规范其行为方式,促进他们心理和性格的发展。比如,通过情景模拟游戏,启发幼儿理解体贴父母;热情招待“客人”;在蔬菜市场做到“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在超市能够做到“自觉排队”;在医院能够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检查病情等。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幼儿根据不同的角色,感知不同的身份和行为,在不同的场合学会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体验中强化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应努力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形成教育的家校联盟。一些孩子的爸爸有抽烟的习惯,妈妈有打麻将的爱好,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很可能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及时戒掉自身的不良习惯;同时,针对幼儿的发展,在家庭里做好各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幼儿在家里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四

2、学好区分好的习惯和不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区分好坏,慎重选取,务必要明白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孝敬父母等是好习惯;做事拖拖拉拉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等是坏的习惯。

3、不断完善。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不断积累中趋于完善的,正如有人所言:三天改变观念,三个月改变习惯,三年改变命运。有些农村人刚进城,无论是说话穿戴还是到人家做客等,总是带点农村人的习惯,如吸着烟到处走,吃饭吧嗒嘴,上穿西服下穿牛仔裤等,常被城里人冠以“土包子”“土鳖”之称,但过个十年八年,就没人说了,因为他们完全变成了“城市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完善的过程。

4、注重细节。说话走路吃饭吐痰等生活细节,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影响他人,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声望。“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韩国一个公共场所,专门用中文贴“不随地吐痰”,意大利比萨斜塔用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美国在厕所里用中文写出“便后请冲水”,法国社论:中国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透过人的行为习惯体现出来,一个吐痰的细节,就因为我们养成了随地吐的行为习惯,让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颜面,蒙受羞辱。

5、持之以恒。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后天积累慢慢构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吸烟是个坏习惯,许多人也明白,也试着戒过,但中国烟民的数量仍很惊人,为什么?习惯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需要恒心,需要毅力。毛泽东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文艺理论无与伦比,这得益于他的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比。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要拥有它,绝对不能少了“恒”字。

6、自我磨砺。美玉是磨出来的,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磨出来的。一粒沙想在蚌的口里成为一颗美丽的珍珠,就务必经受种种痛苦的磨砺。磨砺造就成功人生。韩信忍一时而后统帅雄狮百万,勾践卧薪尝胆而后“三千越甲可吞吴”,他们都从失败中站立了起来,并都以实力争夺了地位和尊重。能有这样的结局,他们都得益于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就是凡事都“忍”,“忍”中磨砺自己的意志毅力信念,最后获得成功。

7、慎重选取。不是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坏的或好的,它有良莠之分,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分清好坏,慎重选取。要明白勤奋学习是好习惯,知恩图报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好习惯,而凡事拖拖拉拉是坏习惯,偷鸡摸鸭是坏习惯,好吃懒做是坏习惯,好习惯越多越好,坏习惯一个都不要有。

8、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为镜子,时时照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如,如果你是酗酒成性的人,你的生活肯定是乱七八糟的,那么,你能够以你周围不酗酒者为榜样,反省自己,规劝自己远离酒精;如果你总是习惯于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不幸,那么你不妨上网查查那些名人,看看他们是不是都很幸运,没有烦恼。查了,你就会了解到圣人孔子就有三大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世界巨星迈克杰克逊,身患“白斑症”本已很不幸,却被媒体说成了魔鬼,并人钉上了背叛种族的罪名,和他们相比你是不是很幸运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总结精选(4):

孩子的行为习惯如何去培养

一、首先就应明确孩子有哪些行为习惯,这些习惯对生活对学习有哪些重要影响

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的:

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有利于孩子自立自信的:

做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父母要给予鼓励和赞同,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自信的孩子会为自己的潜力而骄傲,这样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能自立自强。

有利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

懂得关心、爱护、帮忙他人。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有同情心并帮忙他人等。在当今社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开始。

有利于孩子事业成就的:

集中精力,持之以恒。这个是影响孩子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行为习惯。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要注意力集中,持之以恒。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随便扔垃圾、吐痰,便不能指望孩子会讲究卫生。教师如果打骂学生便不要指望孩子能不跟其他孩子打架、骂人。家长和教师务必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后天构成的,成人要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好的行为,这样孩子不良行为才能大大减少。

2、多赞扬孩子

比如,父母能够对孩子这样说:“宝宝表演得真好,再来一个肯定行的。”孩子肯定不会停下来。“宝宝你画得真好,跳舞也肯定很棒,我们来试试。”在家长的鼓励下宝宝会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引起大人们的注意,这些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5.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制度 篇五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努力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学校决定继续在全校学生中深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实际,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切实抓好卫生工作,确保校园全日保洁

值日教师、值日学生要坚持早到校,彻底打扫干净室内外卫生。教室、办公室、卫生区不留任何卫生死角,不存任何垃圾物。门窗玻璃要全天保持清洁无任何尘土,室内外地面无废纸、饮料盒、塑料袋、卫生纸等垃圾物。办公室、教室、卫生区打扫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全校室内外卫生要坚持一天一打扫,早晨预备铃之前要打扫完。中午、下午放学前,各班值日生要将室内外地面上的废纸、塑料袋等垃圾物捡干净,将室内桌凳摆放整齐,凳子一律放在课桌下。卫生区内有花园、花池、果皮箱的班级,要及时将花园、花池和果皮箱内的废纸、塑料袋等垃圾清理干净,并坚持一天一打扫。

二、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零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物进校园。全校同学不要在校外小摊上买饮料、面包、鲜奶、糖块、辣椒条等不卫生食品,也不要从家里往学校带零食,更不要接收陌生人给的食品或其他物品。

2、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全校同学要认真遵守我校《学生安全制度》,做安全有益的游戏,创建“平安校园”。严禁攀爬篮球架、杆子、柱子、树枝、窗台、楼栏杆等,严禁在楼梯、走廊、教室、操场、厕所等地追逐打闹。严禁任何同学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严禁任何同学在桌凳上走动。要注意用电安全,严禁触摸电源插头、插座等。严禁到施工场地附近玩耍或进入施工场地。注意防溺水、防火,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严禁携带火种进校园,不燃放烟花鞭炮。严禁骑自行车上学、放学。

四、学生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目标

1.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时要脱帽、肃立、行注目礼。

2.孝敬长辈,体贴父母,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3.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同学、不打架,不骂人。4.尊敬老师,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主动与老师交流。

5.尊老爱幼,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关爱残疾人。对他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6.待人热情有礼貌,举止文明,讲普通话,主动使用文明用语。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的房间、不随意翻动他人的物品,不打扰他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7.诚实守信,不说慌,知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8.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9.珍惜劳动果实,节约水电,不挑食、不乱花钱,生活不攀比。

10.衣着整洁,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11.按时上学,不早退,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要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13.课前认真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14.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和科技活动。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睛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15.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6.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财物,爱护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的动物。损害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9.珍爱生命,防触电、防溺水、防火、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20.阅读和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五、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监督、检查与反馈

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关键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要加大检查与反馈力度,不断发现先进,激励后进,并且常年坚持,常抓不懈。

1、学校各部门、每天的值日教师负责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检查、监督与反馈。各班级检查量化结果,学校每周通过“校园广播”、公示栏、橱窗等形式进行公布。

2、各部门要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6.教育反思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六

前几天检查学生们的手指甲,轮到彬彬时,他一边双手握拳,试图把手指藏起来,一边说:“爸爸不在家,没有指甲剪。”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把双手展开:又是十只藏满污垢的长指甲。当时我没说什么,而是递给他指甲剪,让他自己剪指甲。

其后几天,我留心观察彬彬的双手,情况尚可。

另外, 彬彬的坐、站、行姿都极其不雅,坐时经常不自觉地双脚竖起在椅子上,站时双手塞进衣服里(从衣服底部),行走时双肩乱摇,为此好几次试图纠正他这种极其不雅的行为习惯。但都不见明显改善。而且他做操时的动作也“怪模怪样”。我原以为是他不认真做操所至,仔细观察后发现也许不是这样,于是我找教体育的黄老师咨询,黄老师说小贾的肌体协调能力很差。所以是否应该这么说: 彬彬的坐、站、行姿是习惯养成的问题,但他做操时动作的“怪模怪样”却是本身的身体条件所造成的。

这段时间继续延续前期的教育方法。平时多留意其言行,多提醒。但经提醒后只维持一分几秒,当我转身的时候,他又再“我行我素”。

7.重视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七

(1) 由于各高校扩招, 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 “普高热”仍在持续升温。

(2) 企业转制、机构调整、大量工人下岗待业, 使培养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的中职教育受到了严重冲击。

(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高。

这些因素使中等职业教育处在了弱势地位, 成绩好的学生根本不愿上中职, 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不惜花巨款进普高。“不好好读书就去读中职”成为一些初中班主任的口头禅。中职招生被安排在高中段招生的最末一批, 招生困难, 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中职学校为了生存, 招生已不设门槛, 存在大量的问题学生,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他们普遍是经历了无数次打击的失败者, 是在老师、家长的批评多于表扬声中长大的, 心理反常, 缺乏爱心, 集体观念淡薄, 以自我为中心, 甚至有抽烟、早恋、上网吧、损坏学校公物的恶习。

(2) 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或同学的尊重, 心理比较脆弱, 很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心理, 普遍缺乏自信, 自卑感强, 不求上进, 对未来充满迷茫;缺乏尊重、缺乏诚信, 对家长、老师说谎。

(3) 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喜欢标新立异, 把另类当时髦。

(4) 组织纪律差, 行为上散漫放纵, 不服从教育, 无视老师的存在, 顶撞辱骂师长, 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安之若素, 经常滋事违纪, 甚至在校园内常常因小事动辄打架斗殴。

(5) 基础知识薄弱, 接受能力差, 学习自觉性差, 认知水平较低, 不会学习, 不爱学习, 厌学, 拒学, 甚至逃学, 成绩参差不齐, 对教师的教导置若罔闻。

可见中职学生行为习惯欠佳是一种普遍现象, 他们还未成年就被深深地烙上了失败者的印记, 成了一群个性反叛者。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他们即将踏上社会, 但不能自立于社会, 而社会经济建设又需要他们,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去掉自卑的情绪,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和谐的校园, 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 也是中职教育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本叫《少年儿童研究》的杂志发表了一篇报告, 《悲剧从少年开始查———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调查表明, 115名死刑犯从善到恶的变化不是偶然的, 较差的素质和积累的许多缺点是他们走上绝路的潜在因素, 是罪恶之苗, 是悲剧之根。他们中的30.5%曾是少年犯, 61.5%少年时犯有前科, 从小就有不良行为习惯, 渐成劣迹, 终遭死罪。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面对中职生的现状, 应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为就业做好准备。那么, 作为教育者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三、怎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 教师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 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 不假思索, 不必费什么心思, 更不用意志去控制就会形成某种行为, 虽然中职生很多是在叛逆中渡过中学时代的, 也养成了这样那样的坏毛病。但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 只是应试教育把它们暂时掩盖了。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 都希望获得别人 (尤其是老师) 的肯定和赞扬, 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 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学校和教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 对中职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多角度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一些差生, 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 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 特别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 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正所谓“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 应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良好的生活情趣,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 作为教师,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 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这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2. 习惯训练无小事

有这样一首小诗:丢了一颗钉子, 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 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战匹马, 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国家。这首小诗, 它雄辩地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 细细品味, 就可以看出小诗里寓含着一个大哲理, 那就是:要想成功, 必须有良好的习惯, 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 不能好高骛远, 让学生感到目标高不可攀而失去信心。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 提出简单易行的要求, 使学生明白只要做好每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 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们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虽然做到了“大处着眼”, 却忽略了“小处着手”, 使教育脱离学生实际, 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学校无小事, 件件需认真。”让学生从每天的走路、吃饭、说话、上课、穿着打扮、清洁卫生、内务整理等日常习惯入手, 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 非常认真地做好它, 就是不容易。

3. 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

常言道:“无以规矩, 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必须有相应的行为规范, 让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有规可遵, 让学生明白哪些事情能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我们应该从《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始,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 通过在学生中开展活动, 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为了便于学生遵守, 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而且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不在课堂上接听手机或发短信, 不谈与上课无关的事, 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 不顶撞老师, 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 进教室、寝室、食堂等公共场所不跑步, 不在走廊等通道打闹追逐等, 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不欺骗同学, 不仗势欺人, 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对公共财物不拳打脚踢、不乱划乱扔, 不在墙壁、书桌上乱涂乱画, 不践踏草坪, 使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见面说“你好”, 分手说“再见”, 得到帮助说“谢谢”, 如有不对说“抱歉”, 交谈要文明, 不说脏话、粗话, 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自觉整理自己的物品, 东西摆放整齐, 及时打扫公共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 不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注意卫生的保持, 可以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爱清洁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老实诚信, 不欺骗家长与老师, 不对家长与老师说谎, 不抄袭作业, 考试不作弊, 可以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人与人沟通时, 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 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

4. 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宣传上, 也不应停留于一两次活动里, 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著名教育家曼恩曾经指出:“习惯仿佛一根缆绳, 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 要不了多久, 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记得在一本名叫《你是中国人吗》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印象甚深。这句话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就怕八八六十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 只要天天去做, 坚持到20天左右的时候, 就会准备形成习惯;如果同一种行为坚持到60天左右的时候, 一个人的习惯就形成了, 一般不会再轻易改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 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人都有惰性,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 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 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 这时就很需要师生密切配合, 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 学生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尽管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相同, 但是坚持的时间越长, 习惯越稳定。长期坚持, 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以身作则, 教师要做好表率

俗话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因此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 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 否则学生就觉得你没说服力。身体力行, 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校长亲自带头实施环保计划, 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 学生会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 偶尔有同学扔了, 学生之间也会互相监督、相互帮助。注重榜样的示范, 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大和古人有怎样的行为习惯, 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正面诱导十分重要。每隔一段时期, 进行一次评比小结, 每次小结, 评出一、二个典范, 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 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 示范和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

中职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良好行为的养成,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 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 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居住分散, 离学校远, 可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如每学期期初和期末, 学校分别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和成绩通知书, 这种方式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的关注, 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8.幼儿良好就餐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八

【关键词】 就餐习惯;幼儿;影响因素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良好就餐习惯的培养对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如今幼儿的饮食行为中,普遍存在着偏食、挑食,吃饭不专注等不良的饮食行为表现,孩子“不能好好地吃饭”成为老师和家长的一大难题。

幼儿现阶段常出现的不良饮食行为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偏好或厌恶某些食物、吃得慢、吃得少、食欲差、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对食物缺乏兴趣等。幼儿的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幼儿身体造成的影响,有研究者做以下的分析:(1)饮食行为问题与营养不良;(2)饮食行为问题与营养性贫血;(3)饮食行为问题与单纯性肥胖;(4)饮食行为问题与心血管疾病;(5)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性格的形成,幼儿作为未来世界的希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使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和谐发展,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幼儿出现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主要是受家庭、教师和幼儿自身的因素影响,笔者针对这些饮食行为问题提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已有学者邓文娇研究认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幼儿不良进餐习惯和挑食偏食的发生率较低。家长可通过多种渠道去查阅相关的知识,向幼儿讲解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合理膳食、早餐的意义及不良饮食行为的危害等。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向幼儿及其家长宣传健康营养知识,使他们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强迫、催促幼儿进食。幼儿在不饿的情况下,不要强迫幼儿进食,尊重幼儿选择吃东西的权利,当幼儿吃饭过慢时,不要催促幼儿进食,要对幼儿有耐心,要多观察幼儿,在幼儿吃饭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也要让幼儿知道吃饭太快对身体不好,让幼儿在潜意识中觉得吃饭太快不好。

父母进餐过程中不要偏食、挑食。父母应该要有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不要把自己对食物的喜好厌恶强加给幼儿,如果父母经常厌恶某种食物,幼儿也会产生对某种食物的厌恶,父母要擅于搭配食物,烹饪的食物要合口,要能激起幼儿的食欲,家长要注意进餐过程中的饮食行为习惯,不要偏食、挑食。

家长不要太溺爱孩子,要注意进餐的氛围。在吃饭时,要先把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关掉,避免幼儿在进餐时被周围环境所吸引,吃饭时不专注。也不要因为溺爱就跟着孩子边玩边吃,边跑边喂,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幼儿吃饭的专注性。在进食过程中,家长也要做出榜样示范,如:吃饭时话不要太多,饭菜尽量都不要掉在桌面上,通过家长的榜样示范,让幼儿潜移默化的习得这些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在幼儿的两餐之间,不要给幼儿过多的零食、饮料。这样会影响幼儿的就餐量,也会影响幼儿对食物的欲望,所以父母要陪同孩子吃饭,培养幼儿定时定量的进餐行为。

二、幼儿教师方面

首先,相关领导要重视对幼儿园营养配餐的管理,加强推广营养知识的教育。其次,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多途径培训,从而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应联系幼儿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教育,并且要求幼教工作者建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以身作则,以便在工作中能影响幼儿。

教师在进餐时不要过度催促幼儿。如果过度催促幼儿进食,像“快点吃,别讲话”、“谁先吃完就给谁发一颗大星星”这样催促的、带奖励和惩罚性质的话要少说,否则就容易导致进餐慢的幼儿可能因为着急而胡乱吞咽,而进食过快的幼儿也会更快,不利于幼儿的消化,对于进食过慢的幼儿,要有耐心,联系家庭的因素考虑幼儿自身的差异,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挑食。对于幼儿不吃的或不喜欢吃的食物不要非得强迫幼儿全吃掉,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比如:经常给幼儿介绍不同食物所含的不同的营养素,并给幼儿讲解不同食物对身体带来的好处,如果不吃某些食物的话,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当幼儿尝试着去吃不喜欢的食物时,要及时地表扬,并且鼓励幼儿继续吃下去。

幼儿进食的量都有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如:有的幼儿生病了,就应该提供给幼儿清淡的食物,也不要要求幼儿全部吃完,还有的幼儿饭量本来就少,就要酌情给予幼儿合适的量,当然,饭量多的幼儿也可适当增加饭菜。对于握筷不好和漏食严重的幼儿,教师要知道,每个幼儿的生理发育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完善程度、手眼协调的能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幼儿的饮食行为,所以,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要表扬鼓励幼儿有进步的进餐行为,不要太心急,不要太急于责骂孩子的进餐行为。

三、幼儿要注意自身的饮食行为,合理健康的进餐

幼儿自身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不仅家长和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而且幼儿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的健康饮食行为的意识,幼儿可通过观察模仿同伴、家长一些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通过观察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再者还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自我意识,使幼儿自己认识到自己饮食行为的好坏,实行幼儿的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江琳.成因与对策: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研究[D].2004-南京师范学大学:学前教育学.2004.

[2]陈丽雯,夏经炜,曹丽娟.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D].中外妇儿健康,2011,8(19):98-99

9.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守则 篇九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李园长为组长,戴副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

(一)班、大

(二)班、中

(一)班、小

(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李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戴副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兰晓英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杨春蓉老师的《危险的火》、梁碧帆老师的《你好,再见》、甄银华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张建萍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10.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十

荔城一幼陈志媛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何等的重要。那么该如何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通过环境暗示和积极鼓励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因此,在生活教育中,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例如在“晨必盥,兼漱口”中,针对有些幼儿洗手时很马虎这一情况,可以一方面把放大的细菌图片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上,让幼儿知道小手上有许多的细菌,必须用肥皂才能把它洗干净;另一方面,把正确洗手的步骤图贴在水龙头上方,幼儿洗手时就能看到。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幼儿自觉的就会按照图片上的方法去认真洗手了。在擦毛巾的地方贴上了可爱的小手帕,并写上“别忘记亲亲我”的字眼,孩子看了都很喜欢,就会主动地擦手。这样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远比老师的繁琐唠叨效果要好得多。

二、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

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美观,而应是看幼儿是否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推动幼儿的发展。

如:在培养幼儿“置冠服,有定位”中,我利用小衣架和衣橱,创设了“衣宝宝的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挂取、摆放,并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幼儿折叠摆放衣服的照片,提示和引导幼儿。挂衣服和折衣服幼儿在家中经常看到,但自己又很少实践,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与家庭相似的环境,让幼儿在挂挂、折折中提高拉拉练,扣纽扣,折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饮食,勿拣择”,我们从环境入手,注重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喂一喂,数一数”,“它们爱吃什么”,“动物宝宝我爱你”等,让幼儿在喂喂,玩玩中体验给小动物喂食的快乐,提高了幼儿使用勺子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幼儿什么东西都爱吃的习惯。

我还在墙面上创设“真漂亮”“手帕的折法”等环境,幼儿通过摆弄、操作的过程学会一种自我服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并从中了解到哪些习惯是好的,该学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不该学的。

三、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认为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中,我通过餐前引导,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例如有些幼儿不爱吃胡萝卜,我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因为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胡萝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吃掉。

四、通过表率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自然形成好的习惯。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我也常常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的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我们班有个别幼儿进餐特别慢,究其原因,原来是挑食。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有时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所以教育未能取得明显效果。于是我们设计了进餐表请家长配合,关注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不要过分训斥孩子,或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而一定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坚持每天根据“进餐表”的内容给孩子打分。同时,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点点进步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幼儿的动力。每天,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进餐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孩子的进餐状况,调整教育方法。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孩子从原来的挑食到样样食物都爱吃,从进餐速度慢到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吃完,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欣慰。

11.浅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十一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儿起就应该培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再者,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

从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他们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为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以后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一、当前学前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它是儿童一生宝贵的财富。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卫生、品德、学习等方面。培养儿童在这些方面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健康发育、学习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极其重要。下面分析一下儿童身上主要存在的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

1、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挖鼻子、咬指甲及铅笔;饭前便后不洗手;挑食偏食、以零食代替正餐;不刷牙等等。

2、不良的品德习惯。如:不使用文明用语、满口脏话粗话;随地大小便、乱吐痰、乱丢图书与玩具;乱使性子、撒娇、不尊重长辈;浪费粮食;经常撒谎;践踏草坪、随意摘花、毁坏树木;到别人家做客时乱翻东西,并把人家东西带回家等等。

3、不良的学习习惯。如: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边写作业;错误的书写姿势及握笔姿势;躺着看书;把玩当成重要的任务等等。

二、影响学期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1、重智育轻德育

家长对孩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较重视,而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坚持性、良好个性与性格的培养较为轻视。

2、缺乏理智的爱

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而对孩子倍加疼爱。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穿脱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务劳动和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让家长包办代替了,养成了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害怕困难等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要啥给啥,造成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

3、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必当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还有些家长则不适当的干涉、限制甚至惩罚孩子,当孩子做错事后,一味禁止甚至惩罚,但都不对孩子说明原由。

4、教育意识淡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管也没啥。“我们小时候没人管,长大了不也什么都会了?”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要学习还要工作,没时间管孩子,对孩子放任无要求,缺乏教育意识。

三、端正认识态度,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榜样

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必须以人格育人格,以德育德。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比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先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饮食不要挑精拣肥,这样对于改善模仿的孩子来说定是受益匪浅的。

2、为孩子创造实践自我价值的机会

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对于年龄稍大的一些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等,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3、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的良好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还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该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觉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要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

4、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有的家长会说自己的孩子:这孩子真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家长告状,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明天用积木把小朋友打伤了,后天又用嘴把小朋友咬出血印了...这位家长很苦恼地说:“我都害怕去幼儿园接他了,真怕哪位家长来找我,可这孩子怎么就是不改呀?”这位家长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到指责,孩子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激起孩子的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这样的孩子也想改正,特别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或许受环境的影响,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放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们的想法给与鼓励、支持,再加上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5、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要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联系,在对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地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格要求也不迟,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改造起来远远要比塑造难。因此,家庭应该与幼儿园实施同步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教育论著选读》 (第五辑 第三卷)

12.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首小诗:

丢了一颗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战匹马, 伤了一位骑土;

伤了一位骑土,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国家。

这首小诗, 它雄辩地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 细细品味, 就可以看出小诗里寓含着一个大哲理, 那就是:要想成功, 必须有良好的习惯, 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是要从小事做起, 诚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 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 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 遵守学校纪律。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 仅懂得了道理, 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 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 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对怎样坐、立、行、走, 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 都做了明确的要求, 然后, 进行反复训练, 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 就让他们重做一次, 两次……不厌其烦, 烦, 多次反复, 直到做好为止, 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 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比如:出入走廊要安静, 站排净快齐, 清理桌面……

二、教学儿歌, 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上学、上课、活动、放学、纪律、卫生等等, 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 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 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 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 为此我们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铃声响, 快安静, 伏在桌上等老师”, “铃声响, 坐端正”, 或者是“上课铃声响, 快快进课堂, 上课守纪律, 坐正看前方”。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 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 中指托下底, 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 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由吵闹变为了安静, 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学生在读中学, 在学中读, 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三、以身作则, 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树立师表, 蜡炬不成灰。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教师应为人师表, 言谈举止、衣着住行, 都应起到表率, 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 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 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 找原因, 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 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 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 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 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 时间长了又会重犯, 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 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 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 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 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 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 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 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 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我在做这些事时, 都是发自内心, 不是做给学生看, 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 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 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 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 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四、表扬鼓励, 激励行为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 表扬运用得恰当, 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 大部分同学在吵嚷, 没有做好上课准备, 如果泛泛批评, 收效甚微, 如果点名批评, 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 不说话, 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其他学生便会仿效, 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 表扬有批评的作用, 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也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 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 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 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在这样的活动中, 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 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 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 “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书写认真奖”、“不乱扔纸屑奖”……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 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 是激励的结果。另外, 我还在班级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 如我在班级中开展“争创好学生”的活动。每天遵守纪律的、讲究卫生的、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一丝不苟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一周后, 再比一比谁得的小红旗多, 最多就能上光荣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光荣榜, 非常开心, 以后他们会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坚持正面教育, 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 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 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 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

同时, 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 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人生。”即好的习惯对于个人性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而良好的个性又能促成美好的人生, 因此唯有那些养成良好习惯的人, 最终会实现自己人生的辉煌目标。

13.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题班会 篇十三

班会的宗旨: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今后专业课集训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

在开班会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猜个谜: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是我和你最亲。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是我最听你的话。对于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生。我到底是谁?我平凡的让你惊奇。(习惯)

大家猜到是什么了吗?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那么究竟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等。那么好习惯又是什么呢?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

故事一: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长大的大象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从不挣扎,竟乖乖地被这根小小的柱子,这截细细的链子拴住。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却是被什么拴住的呢?(习惯)

这则小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老说要养成各种行为习惯,那么这“各种行为习惯”具体指哪些?

1、举止文明的习惯

2、诚实守信的习惯

3、尊重他人的习惯

4、守时惜时的习惯

5、懂得感恩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遵守秩序的习惯

8、勤于动手的习惯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故事二:有一群大学毕业生,一起到一个公司去应聘。当时面试的主考官正好有事要外出,需要这几位同学等一会。于是这几位同学就在面试官的办公室等待。当主考官离开办公室去办事时,极为同学在无聊之余,就随意的翻看了办公桌上的材料,并不时地交流自己的看法。没有多久时间,主考官回来了,直接宣布了面试的结果,这几个同学都没有通过面试。这个时候这几位大学生都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还没面试就已经被踢出局。

其实,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这几位大学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不要因为自己的随意影响了一生的前程,请记住一句话:习惯影响你一生。

二、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故事________好习惯能帮助人们赢得宝贵的机遇。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主设计师想:只有把飞船交给这样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说的是成功从好的习惯开始。

三、坏习惯带来影响_________都是坏习惯惹得祸》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可见,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人的一生发生重要的变化。满身恶习的人,是成不了大的气候的。唯有拥有好习惯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此处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列举平时生活、学习上同学们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男女交往过密、找出各种借口请假外出、不尊敬师长、迟到、顶撞父母老师、攀比行为、打饭时插队、只说不做言行不

一、抽烟、逃跑、乱扔垃圾等)

四、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大家都找到了我们的自身的坏习惯或者说是不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克服这么坏习惯呢?

1、全面分析,正确的认识自己。

准确的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例如我班的何萍同学,最大的优点是踏实肯干,但是缺点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够合理,只是一味的做题目,没有及时的总结反思。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制定计划时,要充分的考虑我们自身的实际条件,不能将目标定的过高或者过低。例如,我们班的王旭春同学,将目标定的有些高,总想每天都能看到自己专业课学习有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专业课基础比较薄弱,加上自身的不自信,导致自己的压力过大,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使专业课成绩止步不前,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3、一次只培养一个好习惯。要想有一个好的习惯,就要集中于改变一个坏的习惯。如果你一次想要改掉多个习惯,势必会分散你的精力,并使你最终放弃。例如王品逸同学。大家都知道我们班王品逸同学不好的习惯有很多,比如抽烟、打架、逃跑、睡觉、上课不记笔记等。但是经过王品逸同学的努力,该生已经形成了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希望该生能够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不好的习惯逐渐的改正,让我们看到更大的变化。

4、从家长,同学,老师中找一个监督者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自身自制力不足,不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个时候,我们找个自己信任的监督者,时刻的提醒自己,有一定的压力,再加上自己的坚持,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5、奖励

如果我们在改正习惯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严格要求自己,可能很多人都会坚持不下来,觉得改正不良的习惯是种煎熬痛苦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在改正某个不好的习惯之后,适当的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则会受到不同的效果。

我们常常以为成功就如同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却忘记了只要自己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再高的山峰也能被我们踩在脚下。培养习惯宛如登山,攀登成功,你的人生就达到圆满境界了,创造美好人生,养成良好习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大约需要21天72次行动才能养成。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就越强

14.班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篇十四

班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作为一个班主任,笔者深知优秀是一种习惯。因此,从孩子们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该值得花费时间与精力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班级的管理是否成功,就看这个班集体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这个班级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那么,这个班集体每个孩子都成了管理者。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受益非浅,班主任又事半功倍,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在此,笔者就班级行为习惯养成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使我们班级工作更上一层楼。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江绍伦说:“有效的教学取决为有效的交往。为了使交往有成效,必须对合适情景中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字眼。”对每一个孩子来说,赏识教育的效果是神奇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从孩子坐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应该不吝赞美之词。对于校纪班规要让学生在行为的对与错中来懂得。孩子们的好行为应大加表扬,孩子们的错误要及时指出,使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与集体的期待中得到有效的纠正。比如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养成,在始入校门时,大多数孩子往往乱丢果皮纸屑。这时如果一味批评,孩子们总是很难改正。而教师通过亲自示范,一方面在遇到纸屑果皮等垃圾时能及时地亲手捡起放到垃圾筒里,另一方面,对能够把垃圾主动地投放到垃圾筒里的孩子大加表扬,并且以得星,奖练习本等形式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再加上在课堂教学中,时时结合教学内容进得引导,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笔者有一次在上一年级课本《美丽的小路》时,结合课文中的鸭先生、小鹿、狐狸对堆满垃圾的小路清理后的美丽,及时地让孩子们看看教室里的果皮纸屑,结果,下课后,孩子们立即把教室里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从那以后,我只要一走到教室,说一句“我美丽的教室呢?”孩子们就会纷纷捡起垃圾放到垃圾筒里,进而,如果有人乱扔垃圾,就会英遭到大家的一致的批评。这一习惯养成之后,从此,教室再也看不到纸屑果皮了。学期结束,班级里进行评比,选出这一学期的“环保标兵”给予奖励,孩子们的劲头更足了。他们互相监督,互相管理,班级卫生再也不用我操心了。其他诸如文明礼貌用语、尊敬师长、爱护公共财物、按时完成作业、自觉遵守纪律等等都做得较好。良好习惯一经养成,孩子受益,教师省心,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一个班集体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的管理策略、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教师的坚掀持不懈,是不怕烦劳,是对孩子的爱与责任。在小学阶段,如果孩子能养成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的终生都将受益,这是比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

15.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守则 篇十五

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往往在他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中就可看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行为无不在孩子的心里面烙下深深的印记。要真正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个现代文明人, 父母首先应该以榜样的行为影响幼儿。家长要做到有礼貌、待人热情、举止文雅、谈吐大方;家长要做到体贴和尊重别人, 尊老爱幼;家长要坚持使用礼貌用语, 不讲粗话、脏话。您的孩子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在行为上自然会照着去做。父母再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 针对孩子的实际进行启示教育, 提醒幼儿怎样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 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让孩子懂得不在别人交谈中插嘴, 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和休息, 父母常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 就会减少讲粗话、脏话, 这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大有益处。有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情, 却让我十分感动。我园里的小朋友, 在上厕所时发现小朋友特别拥挤, 就主动让出来说:“这么挤, 我等会儿再来。”这些朴素养而自然的文明行为可看出父母平时教育积累的结晶。

总之, 文明的语言、仪表和行为, 就如同一封介绍信, 把自己的身份介绍给别人, 让孩子学会做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是真正爱孩子, 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二、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让孩子学会生存?如何让孩子勇敢、自由地翱翔在21 世纪的天空?这是每一个关心孩子命运的父母应该思考的课题。因为孩子的未来生活不仅仅是阳光和雨露, 不仅仅是铺满鲜花的大道, 未来的天空还有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 前进的路程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沟坎挫折, 您的孩子能适应吗?为此, 父母就应从小加强对幼儿生活行为的指导与训练, 做到“自理、自强、自护、自律”。要做到这一点, 就得从孩子的细节抓起, 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自己刷牙、洗脸、吃饭, 自己学会整理书包和玩具等, 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 常剪指甲、勤洗头、勤理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等良好的生活行为;教育孩子过马路要注意来往行驶的车辆, 知道乘车要做到“红灯停, 绿灯行”, 让孩子明白遇到危险时会打电话“110”, 火警打“119”, 及不随意跟随陌生人走等自我保护的道理;教会孩子通过做到按时起床, 按时入睡, 并能自己独立上床, 不用父母陪睡等。此外, 父母要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当然, 家长必须为孩子创设必要的条件, 如提供小铲子、小桶、喷水壶等, 教孩子为家里的花草浇水。在引导参与劳动的同时, 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一次, 我儿子非常高兴地告诉我说:“妈妈, 快看, 我种的种子发芽了!”我想, 这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好处。

三、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父母要力所能及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借助图书、电视、随身听等多种途径或利用“睡前一故事”给孩子讲述科学家刻苦钻研、发明创造的故事, 激发孩子长大也要当科学家的志向。因为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父母要善于把握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 随机启发引导, 养成幼儿爱动脑筋、善于观察、亲自实践的好习惯。比如, 带孩子饭后散步的机会, 在季节交替时, 引导孩子观察周围花草树木的变化;下雨前引导观察蚂蚁是怎样搬家的。只要爸爸妈妈平时做有心人, 据孩子好奇善玩的天性因势利导, 从而逐步培养孩子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同时, 父母可利用时间和孩子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比如“种子发芽”“食盐溶化”等, 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而且也让孩子养成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父母在回答孩子许多个“为什么”时, 可将较深奥的问题告诉孩子, 答案就藏在书本里, 激发孩子对书本产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父母还可以经常带他逛书店, 一起选择适宜孩子特点的图书, 指导阅读方法, 培养孩子初步的阅读能力。

那么, 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时, 应注意哪些方面?

1.严格要求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有赖于家长的严格要求。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不可有例外。比如, 当孩子眼馋小朋友的新玩具, 而家长又认为不该满足她时, 可以毫不含糊地对孩子说:“我们家里的玩具实在太多了。”此时, 要让孩子明白:别人有的玩具, 你不一定要有;同样, 你有的玩具, 别的伙伴也可能没有。这样, 孩子的心理容易平衡, 教育效果就会好些。当然, “眼馋”和“见好就爱”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倾向, 家长应给予理解, 并使孩子逐步懂得:哪些要求是合理的, 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 提高孩子的自我克制能力及诱惑力, 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2.以身作则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 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己不正, 不能正人”这句话用在好习惯的养成上很合适。我亲眼目睹一件至今历历在目:一次我到朋友家吃便饭, 席间, 朋友四岁的儿子撒了的饭和菜, 朋友示意小孩马上把饭菜捡起放在桌上。一会儿只见小孩也伸出指头指点着父亲不小心掉下的饭料, 我朋友不加理睬, 孩子一面指点着, 一面嘴里喊着“爸”……

这一幕深深地触痛我的神经, 事虽小, 但反映的问题很值得深思。有些家长不知道平等地对待孩子, 不知道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做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又会降低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身心难以健全发展。

3.反复练习, 及时强化

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 非反复练习不可。家长要做有心人, 注意观察并发现自己孩子在这方面的良好行为, 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 并及时将孩子的良好表现和进步反馈给老师。孩子有了鼓励和愉快的体验, 良好习惯就容易形成, 有的家长很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在家园联系表里会将孩子在家这段表现反映给老师。

4.提供条件

形成习惯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如能提供相应的条件, 有助于孩子较快地形成习惯。如, 要求孩子饭后漱口, 每次饭后为他提供一杯冷开水, 在他养成漱口的习惯之后, 再让他自己倒水, 这样家长有意指导几次, 孩子就会形成习惯。

上一篇:怎样上好国学课下一篇:gre写作考试提分还要注意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