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科对幼儿园下步工作的改革思路(共7篇)(共7篇)
1.幼儿教育科对幼儿园下步工作的改革思路 篇一
三、下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继续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在计划指标的使用上继续向本溪市重要产业、重点区域倾斜,使有限指标发挥最大收益。
(二)以现有存量地、低效闲置地开发利用为主,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利用国家政策,认真开展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研究,为沈本新城建设拓展用地空间。
(四)继续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置换的政策,做好本钢南芬露天矿废弃尾矿库复垦置换,为本钢自身发展用地和南芬区用地提供用地空间。
(五)按照“一区一带”政策做好规划的评估和修改,为城市建设提供规划保障。
(六)对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环保建设项目,仍将积极跑省进京,争取国家立项,使用国家指标。
2.幼儿教育科对幼儿园下步工作的改革思路 篇二
幼儿教育的战略计划颁布后, 新西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和推进战略计划。
一、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新西兰政府在资金、管理、师资、合作关系和规划五个方面落实和推进幼儿教育。
(一)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幼儿入园率
新西兰政府用国家财政支持幼教事业, 提出了幼儿教育免费制度和设立了一系列提高幼儿入园率的资助计划。
2004年新西兰政府在预算报告中宣布, 从2004年1月开始, 所有3岁~4岁幼儿都可以在以社区为基础的幼教机构享受每周20小时的免费服务;从2005年4月开始, 政府将根据每个幼教机构的实际支出 (为多少幼儿提供了多少小时的服务) 提供资助, 以此来鼓励幼教机构聘用合格教师和提高服务质量[2]。为实现上述目标, 新西兰政府对幼儿教育机构加大了财政投入, 并且投入呈现年年增长之势。1999/2000年度新西兰政府幼儿教育的预算为2.76亿新西兰元, 2006/2007的预算达到了6.25亿新西兰元[3]。
其次, 新西兰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资助计划来提高幼儿入园率。这些计划包括“公平基金” (Equity Funding) 、“促进幼儿教育参与计划” (the Promoting ECE Participation Project) 、“幼儿教育自由津贴计划” (the ECE Discretionary Grants Scheme, 简称DGS) 、“建设基金” (Establishmen Funding) 等。“公平基金” (Equity Funding) 制度主要面向注册的社区为基础的公立的幼教机构, 目标是减少教育不均衡、提高入园率和支持幼教机构提高幼儿的学业水平。基金主要对下列幼教机构进行额外的资助∶为经济上处于弱势的幼儿提供教育和保育的机构;招收众多特殊需要儿童和非英语背景幼儿的机构;使用非英语语种的机构;地处偏远地区的幼教机构。“促进幼儿教育参与计划” (the Promoting ECE Participation Project) 的目标是支持毛利人和太平洋岛屿居民社区无法入园的幼儿 (主要是4岁幼儿) 入园。“幼儿教育自由津贴计划” (the ECE Discretionary Grants Scheme, 简称DGS) 一年申请一次, 目的是在低入园率的地区扩建和新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 尤其是毛利人和太平洋岛屿居民居住社区。“建设基金” (Establishment Funding) 主要是帮助建立达到注册标准的社区为基础的幼教机构, 资助这些机构招聘合格师资和购买设备。
(二) 严格幼儿教育机构标准, 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为提高质量, 新西兰教育部从2005年开始咨询各方意见, 制定幼教机构的新标准, 2008年7月出台了幼儿教育管理系统 (ECE Regulatory System) 。该管理系统分别为幼儿保育和教育中心、以家庭为基础的幼教机构、以医院为基础的幼教机构、毛利语言所和游戏小组等幼教机构出台不同的标准和规章制度, 涉及课程、基础设施、健康和安全、管理等方面。教育部的计划是在6年内 (2008~2014) 使所有幼教机构都达标, 达标的所有机构都将受到政府补助。
幼教机构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师生比。新西兰教育部在2006年提出规划, 从2009年7月开始, 所有中心制的幼教机构幼儿年龄段划分以2岁半为界。2岁半以下幼儿的师生比为1∶5, 2岁半和2岁半以上全日制中心的师生比为1∶10, 半日制机构为1∶15。到2010年7月, 半日制机构的师生比需上升至1∶14[4]。
2003年, 新西兰教育部从注册的幼教机构中挑选出正在进行创新教学并实施国家课程的机构作为改革中心 (Centres o Innovation) 。该计划贯彻了10年战略计划中把建立改革中心作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改革中心的目的是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创新, 研究实践, 推广研究成果。从2003年7月至2010年, 共分四轮建立改革中心, 每一轮的改革中心的任务不同, 每轮历时3年。
(三) 建立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增加合格注册幼儿教师的数量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2002年新西兰建立了新西兰教师协会 (the New Zealand Teacher’s Council) 。该协会2005年出台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 负责幼儿教师的注册和颁发资格证书。所有学校的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必须到该协会注册。
为进一步实施10年战略计划中增加合格注册的幼儿教师 (指符合新西兰政府规定的师生比, 2岁半以下全日制的师生比为1∶5, 2岁半以上的为1∶10, 并持有新西兰教师协会认证的资格证书的教师) 的目的, 新西兰教育部的目标是∶2007年12月31日止, 教师引导的、中心制的幼教机构50%的员工要达到规定的师生比, 拥有新西兰教师协会颁发的幼儿教育教学资格证书。2010年, 中心制的幼教机构80%的幼儿教师要成为注册教师, 2012年达到100%。政府通过发给教师津贴, 鼓励教师成为注册教师[5]。教育部设立了“激励津贴” (Incentive Grants) 、“学习津贴” (Study Grants) 、“新西兰教学奖学金” (Teach NZ Scholarship) 等资助计划。如“激励津贴”用来帮助幼教机构教师获得教学资格证书。申请者每年可获得2094新西兰元, 最多三年半可获7328新西兰元[6]。
(四) 加强幼儿教育机构与家长的合作, 提高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能力
为促进幼儿园、社区与家长的合作, 2007年开始, 新西兰教育部开展了“家长支持和发展计划” (Parent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 挑选并资助10个幼教机构作为“家长支持和发展中心”。这些机构的服务时间为3年, 目的是为家长和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 并积极促进偏远地区、贫困家庭和特殊需要儿童入园。每年都有若干幼教机构参加该计划。
为提高家长的参与水平, 新西兰教育部2007年5月印刷了《幼儿合作教育手册》 (The Team-Up Early Childhood Booklet) , 免费分发给家长。手册的内容包括育儿建议、教育信息等, 鼓励家长协助幼儿学习。
(五) 颁布“五年规划”, 继续推进10年战略计划
除了上述四大措施之外, 2007年新西兰教育部根据10年战略计划的推进情况, 为幼儿教育的未来5年发展颁布了“五年规划 (2007-2012) ”, 以进一步落实10年战略计划。
“五年规划”中, 幼儿教育未来的目标是继续推进10年战略计划中未完成的任务, 重点是增加幼儿在高质量机构的入园率和提升教育质量。增加入园率的群体主要是毛利人和太平洋岛屿居民中的幼儿。提升教育质量主要指实现注册教师的既定目标和建立新的管理系统, 制定幼儿教育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针对目标, 新西兰教育部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实施幼儿教育的10年战略计划;实现注册教师的既定目标和建立新的管理系统;通过完善和实施质量标准以及贯彻20小时免费幼儿教育, 提高幼教机构的质量;建立幼儿教育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7]。
总之, 新西兰幼儿教育的发展以提升质量和促进公平为核心。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家庭、社区、幼儿教育组织等通力合作, 从开展咨询、制定报告, 再到颁布文件, 上下结合推进教育改革。整个改革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 效果明显。新西兰2007年度教育报告结果显示, 幼儿入园率持续上升。从2001年到2006年, 毛利幼儿的入园率增加了4.5%, 太平洋岛屿幼儿的入园率增加了7.9%, 而其他族群仅为3.1%[5]。
二、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西兰幼儿教育的改革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有诸多启示。
(一) 政府应充分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 明确职责并积极投入
新西兰政府对幼儿教育很重视, 不仅颁布了诸多法令法规, 而且加大财政投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新西兰政府建立了全方位的公共财政投入体系支持幼儿教育的发展。近年来, 虽然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规模扩张较快, 但发展水平低, 并且发展不均衡。其中除了经济的和历史的原因之外, 幼儿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责任定位不清、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重要的原因。各地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仅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增长, 而且有些地区出现了减少甚至放任自流的局面。这和世界各国重点投入幼儿教育的趋势是不相符合的。当然, 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增大乃至免费, 需要经济发达作为前提。我国的国情和新西兰不一样, 我们不能苛求政府在短期内实现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理想, 但是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 重视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真正把幼儿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加强主管意识, 加大投入, 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二) 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整体工程, 需要全局规划
新西兰自2002年颁发幼儿教育10年战略计划后, 后续的文件法令从管理、经费、师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与开展, 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国自1996年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也进行了课程改革, 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改革方案。但我们的改革在整体性和连贯性上有所欠缺。幼儿教育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方位的变革和持续的推进, 而不是仅仅在课程上进行局部改革。幼儿教育改革是整体改革和配套改革, 关键是资源的投入, 尤其是师资和经费。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师资素质平均水平较低, 尤其是农村教师素质偏低, 队伍不稳定。资源的有效供给是我国幼儿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幼儿教育发展应关注公平问题
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顺应了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 把实现幼儿教育公平化作为制定幼儿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出发点。我国幼儿教育公平问题严峻, 存在区域之间、幼儿园之间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为实现幼儿教育的公平, 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的投资体系[9]。政府不仅要加大投入, 促进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 而且要使教育投入向西部、农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等薄弱地区倾斜。当然除了政府投入之外, 还应多渠道筹措资金, 建立多种形式的面向不同群体的幼儿教育机构。只有这样, 才可能缓解幼儿教育领域严峻的公平问题。
参考文献
[1]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Pathways to the Fu-ture—English Plan and Translation.2002.http∶//www.minedu.govt.nz/web/downloadable/dl7648_v1/english.art.pdf.2008-7-21.
[2]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National Report of New Zealand.2004.http∶//pla-nipolis.iiep.unesco.org/upload/New20%Zealand/NZ_annual_rep ort_2004.pdf.2008-11-10.
[3]http∶//www.minedu.govt.nz/educationsectors/EarlyChild hood/PublicationsandResources/UpdatesIssue4June2008.pdf.2008-11-11.
[4]http∶//www.minedu.govt.nz/~/media/MinEdu/Files/Educa tionSectors/EarlyChildhood/UpdateMarch2008.pdf.2008-11-11.
[5][8]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Annual Report2007∶Building a World-Learning Education System.2007.http∶//planipolis.iiep.unesco.org/upload/New20%Zealand/NZ_annual_re-port_2007.pdf.2008-7-21.
[6]http∶//www.minedu.govt.nz/~/media/MinEdu/Files/Educa-tionSectors/EarlyChildhood/UpdateIssues1In2007.pdf.2008-11-11.
[7]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Statement of Intent2007-2012.2007.http∶//planipolis.iiep.unesco.org/upload/New20%Zealand/NZ_ministry_of_education_soi_2007.pdf.2008-7-20.
3.幼儿教育科对幼儿园下步工作的改革思路 篇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和改革者,他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教育之路,形成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活教育
陈鹤琴(1892——1982),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提出“活教育”理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理论
什么是“活教育”?陈鹤琴为了将当时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主动的、有生气的活教育,提出了要使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教育主张,并把这一教育主张定义为“活教育”。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和“两大原则”(教学原则、训育原则)中。【1】
“活教育”的目的论——强调做人教育。陈鹤琴在“活教育”目的论中明确而全面地提出了教育目的,即要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强调了“做人”的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强健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丰富了“目的论”的内涵,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
“活教育”的课程论——强调活教育的本质。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针对课程、教材的盲目和呆板,教学方法欠适宜和灵活,提出了“活教育”的课程论,其主要观点表现在:课程应为目标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他的课程论强调了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环境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理念,突出了活教育的本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体现了活课程观、活教育观、活学习观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教育。“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2】“活教育”方法论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打破班级、时间、空间、教材的界限。不提倡班级授课制,重视室外活动,提倡“共同研究学习”。陈鹤琴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明确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强调活的教学法。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教学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3】陈鹤琴以上教学原则体现了科学性、灵活性、活动性、主体性、积极性、民主性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与意义。
“活教育”的训育原则——认为训导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上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他提出了13条训育原则: 从小到大;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心理;从对立到一体;从不觉到自觉;从被动到自动;从自我到互助;从知到行;形式到精神;从分家到合一 ;从隔阂到联络;从消极到积极;从“空口说道”到“以身作则”。
“三大纲领”和“两大原则”是建立在我国实际国情和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并且以长期的实验为依据,还吸收了西方的某些思想理论,因此具有相当的针对性、科学性、实践性。
二、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
幼儿教育不仅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可以为小学教育打好基础,而且幼儿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因此发展幼儿教育必须受到重视和关注。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生活化教育
儿童的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态度、情绪都已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的人格就难以建立。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客观地尊重了幼儿的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2.综合化教育
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也是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及认知成长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3.主体性教育
陈鹤琴要求教育者不仅要让儿童多做事,还要使他们多思考,因为光做不想,收获不大,故“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试验、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只是在一旁加以指导,解答孩子们的问题,以赞许的目光鼓励他们,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兴趣。
4.创造性教育
陈鹤琴认为,儿童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教育者应当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设置“富于弹性的课程”。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潜能的发挥,而国民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则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因此,陈鹤琴提出:“现在我们要提倡培养创造能力,并已从儿童时期开始。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于诱导启发,可以事半而功倍。”【4】
总之,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陈鹤琴经过长期实验观察、科学验证而形成的通俗易懂、具体细致且科学严谨的幼儿教育理论,是我国学前教育科学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认真地吸收营养。参考文献:
4.幼儿教育论文思路(模版) 篇四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让幼儿尝试进行运动,幼儿可以用身体趴着或站着将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进行滚动,还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玩,激发幼儿对玩此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其乐融融。运动目标:
1、有兴趣尝试“滚动的宝宝”的运动游戏。
2、体验合作玩的快乐。
运动材料: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若干。
运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运动内容,激发兴趣
二、幼儿尝试运动
1、这些用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可以怎么玩?
2、怎样玩才能使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移动?(幼儿讨论)
3、幼儿自选器械尝试运动
幼儿在尝试运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
三、幼儿展示交流
1、幼儿集中,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玩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评价。
3、教师进行提示:
(1)除了用身体趴着将滚筒向前进行滚动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将其向前滚动?
(2)合作玩怎样玩?
四、幼儿再次进行运动
幼儿再次进行运动时,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玩法产生。
5.幼儿园实习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五
在园长的安排下,我被分配到了学前二班,他们大都是6岁的孩子,天真、可爱、好动、活泼,有他们的相伴实习生活丰富多彩、轻松愉快。早上8点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会在园里吃早饭,早饭很有营养,吃完饭后孩子会喝点水,收拾自己的课桌准备上课,每一天的课程都很轻松,幼师会提前安排好课程,任务完成后孩子就可以去操场玩游戏了,11点一刻午饭就开始了,吃完午饭就是午休了,2点半孩子们起床,幼儿园会为孩子准备好水果,3点左右才会上课,5点左右孩子吃完晚饭后排队等待家长来接。除了基础的语言、数学、体育课程外,幼儿园还开设了手工、绘画、表演、捏橡皮泥等课程,培养孩子动手、动脑、思维创造的能力。两周的实习我对学龄前期的孩子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经验为我以后从事儿童社会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6岁左右的孩子活动自主性、主动性提高,活动有一定的目的和计划性,有一定的控制力,好学好问,同伴之间的交流增多这些特点我在这次实习中有深刻的体会。记得第一次来到学前二班时,孩子把我围的水泄不通不断的问“老师叫什么呀?”“老师教我们什么
课呀?”“老师在哪住呀?”遇到新鲜的事物他们个个都是“爱问大王”。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在课堂中即使孩子不知道咋样组词,但他们仍然会举手,希望老师表扬。在吃饭前后,都会有孩子主动向生活老师申请要求去食堂取饭、取碗筷,而这些活孩子在家里是不会去干的。孩子很好动,相对于室内的学习孩子更喜欢室外的活动,老师对孩子最大的惩罚就是“不准出去玩”。
下面我把自己的实习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浅谈一下学龄前期幼儿的几点问题:
1、行为学习理论认为环境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在环境中儿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他人来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结交朋友,孩子的语言行为习惯或多或少在父母和老师身上都可以找到类似的影子,记得在他们做作业期间,我总喜欢看看他们书架上的书籍,作业完成后孩子总喜欢围在我身旁问我看的是什么书,然后也会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在幼儿的教育中,教师会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郭老师的口头禅就是“我表扬谁谁谁”“我批评谁谁谁”每次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总会很集中,教英语的王老师每次上完课后总会在表现好的孩子书上贴上各种各样小贴画,贴完后总会有孩子把书拿到我面前展示他的傲人成果。
2、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个体早起的成长对个体有很深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和重视儿童当前的情况和过去成长经历的密切联系。我班里有个小女孩名叫小木(化名)很内向,不喜欢集体活动,不像同龄孩子那么好动活泼,遇到一点不满意就哭,我从生活
老师那里了解到小木有先天的哮喘,她出生以后母亲就辞了工作一天专门照顾她,担心孩子吃的不好会时不时的在中午接小木回家,所以在学校小木吃饭很慢也很挑食。儿童自身出现问题时社工要从儿童周围环境和过去经历着手,找出根源解决案主问题。
3、心理社会理论认为父母允许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儿童会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养成自主的性格;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应尽心引导和认真的回答,对孩子的思考和建议进行积极的肯定,有利于孩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日常生活中小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尊重孩子的决定,如孩子自己盖的被子完全可以让他自己叠,每个孩子遇到自己未知的事情总会有很多问题,不要烦要有耐心,每个孩子都是爱问的天使。
6.幼儿教育科对幼儿园下步工作的改革思路 篇六
一、针对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制定教学内容
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 民间手工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如印染、刺绣、剪纸、泥塑、糖人、风筝、纸扎、漆画、漆艺、年画、木雕、竹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草编、布艺、编织、彩塑、戏曲脸谱、紫砂陶器等。民间手工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 为我们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的任务不是培养艺术大师, 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师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针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 我们应以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制定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不高且易出效果、儿童熟悉的简单又容易制作的题材入手, 还要考虑到造型和表现形式, 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 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开发儿童的大脑。如剪纸、编织、泥塑、剪贴画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相关联, 学生们也会特别认真地去学习, 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学生以此教学内容上的手工工艺为主要学习内容, 然后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 引导学生去挖掘和整理当地的民间手工制作, 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赋予其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制作,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二、着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能胜任幼师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脑协调的活动, 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 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 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亲自操作时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 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 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每小组成员自己定好小组长, 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作品, 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上摸索、领悟, 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 提高动手能力。
(2) 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幻灯片、投影仪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步入课堂, 比起传统的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而且提高了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扩大了课程的知识容量, 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具体,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手工制作方法与技巧, 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 提高了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积极性与兴趣, 更有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 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秀的手工工艺品, 提高了审美能力与设计能力。
(3) 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用, 学用有机结合的教学, 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能有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 (1) 组建手工兴趣小组, 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在平时, 兴趣小组可以对班级、宿舍、学校有关活动区域进行布置、装饰, 也可以帮助邻近的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等;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 兴趣小组可以做些以这些节日为题材的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红灯笼、五彩花、彩球等手工艺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在互教互学中丰富了手工制作知识, 锻炼了综合能力。且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气氛, 又联系实际, 把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 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 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思想意识, 进一步提高了手工制作教学的意义。 (2) 定期开展手工技能竞赛, 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等活动, 让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组织师生观摩, 学校统一进行评比, 形成学习手工制作的风气, 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学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使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总之, 教师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中, 应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 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总结经验, 有所创新, 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要通过手工制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培养善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且心灵手巧, 能够胜任幼教事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手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手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论幼儿教育的改革 篇七
幼儿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 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总体来看, 尽管城乡大多已实现了幼儿教育, 但当下我国的幼儿教育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下的阶段, 加上城乡经济水平的不均衡, 导致城乡幼儿教育的不均衡。“赶小就不能落在后面, 不能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思想让过多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走进一个误区, 某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一种想法, 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成长的痛苦。
(一) 幼儿教育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幼儿教育在我国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但是在其幼儿教育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某些幼儿教育将社会本位放在第一位, 一开始就觉得幼儿教育是为以后的升学做准备。所以, 一些学校在幼儿教育阶段设置了相应的学科让其学习。某些教师坚持学习相应的课程是让幼儿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习一些课本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某些幼儿家长觉得幼儿接触一些像诗词和音乐类的文化是必要的。根据这种情况, 某些幼儿园在招生的同时借助给孩子教一些知识而扩大自己的招生量。
从某一方面来说, 各种课程的负担过早地就强加在幼儿身上, 致使大量幼儿过早地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幼儿失去独立性。西方国家不提倡过早让幼儿接受文化课, 大多外国学者认为“如果把早期教育作为一个孩子终身教育的基础, 且把早期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或者认为儿童早期教育机构有利于儿童的入学准备, 那么实际上就是认为儿童是‘可怜’的”。
幼儿作为一个个独立个体, 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接受力。所以就不该过早地把文化课的学习强加到幼儿身上。幼儿不是学生。所以他们的任务并不是学习文化知识, 而应该是在相对自由的环境里慢慢感知各种活动带来的乐趣, 在玩中体验学习的特质。幼儿在该阶段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意识和自主意识, 把成人的思想和活动强加给“无辜”的他们, 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负面意义。
(二) 教师能力欠缺, 教育评价工作匮乏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教育在课程实践上积累了大量经验。许多课程通过实践都发现并解决大量问题。对幼儿教育的课程也有了一定的改革, 但是我们看到仍有大量问题存在。各种让人难以鉴别的课程依旧大量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 大多老师也对此产生一定的困惑。某些幼儿教师缺乏相应理论知识选择一定的教学课本。往往在教学当中, 老师容易今天教孩子这种明天教另外一种。这种模式无不与幼儿教师课程的能力有关。教师课程能力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储备直接影响课程活动的实施。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能力的欠缺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 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师应该将课程决策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等能力及课程认识、课程情感、课程意志和课程行为四个方面集于一身才可以说真正具备教师课程能力。一个幼儿教师只有做到了以课程认识为基础, 化课程情感为动力, 拿课程意志当做自己的有力杠杆, 才能很好地彰显自己。但是, 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当中, 笔者发现幼儿教师可以说良莠不齐, 大多教师表现出来的状况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诸多老师在教学当中一遇到困难就逃避或是选择放弃, 以往关于幼儿教育的改革也就无法实施。
身为学前教育的工作人员, 尽管分工不同, 但是他们对职业的追求和专业信仰是相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而又良好的教育。这是所有家长及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当下学前教育工作者大多极力探究和思索幼儿园的一系列改革问题。就幼儿园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也都在不断探索。在当下, 瞬息万变的社会给幼儿教育的改革带来一定的困惑。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尽管发现了课程亟待改革, 但当真正着手进行改革的时候又发现诸多问题, 导致无处入手。幼儿园的改革, 首先应该从课程模式出发还是从课程教材出发, 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方案, 付诸实施。某些正在实施的课程也无法明确分析是否真正合理和是否具有科学性。
在幼儿教育阶段, 不论是课程还是其他, 许多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 但是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当许多问题出现后, 并没有按着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处理, 比如现有课程的完善, 如何进一步使之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该问题所有的幼儿园都无法回避。大多数幼儿园工作者往往不从问题的本质着手, 而是从经验中寻求解决途径, 这无异于隔靴挠痒。
当下各大幼儿园也都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招生, 盲目学习外国的办学经验, 但并未提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诊断工具。教育目标是否合理, 课程的设计是否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是否达到预计的目的, 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幼儿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我们看到在幼儿教育当中这些评价研究很少, 仅凭经验讨论在各大幼儿园已经是他们测评的标准。一种有效科学测评工具的缺乏致使幼儿园在教学中无法进行科学正确地判断。
以上是幼儿园存在的最常见又没有得到有效途径解决的问题, 许多问题的根源依然存在其中。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幼儿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的修养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分析中看到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需要一个全面且能够评量工具从而对其进行检验。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育从诸多不同的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从而使幼儿教育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层次。
二、幼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只有进行幼儿教育改革才能使幼儿教育走上一个科学合理的道路。学前教育理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了一定成绩。但是幼儿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赶不上教育理论的发展, 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这是当下新时期幼儿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为了使幼儿良性教育, 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实施深化改革。
笔者在之前已经就私立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明说明, 市场为前提的幼儿园一定程度上盲目采用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幼儿园, 并且大量幼儿园存在低工资雇佣不具有幼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幼儿园教师, 致使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低下。所以只有改革, 才能使该类幼儿园逐步走上规范和合理的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 加强民办幼儿园市场化管理
幼儿教育是义务教育范畴之外的教育,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在走市场化的前提下出现赶潮流的现象。许多幼儿园存在轮收费现象, 在追逐利益的前提下, 大多数教师都是无证上岗。且不按规章制度运营, 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使私立幼儿园能够正常运行, 就必须加强私立幼儿园的市场化监管, 完善幼儿园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 建立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机制
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对孩子的兴趣和心理的一种培育, 其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规教育。所以, 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也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家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为了让孩子在一个安定的环境里成长, 幼儿园和家长就该相互合作。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教, 家长作为辅教, 二者必须站立在统一立场。
(三) 加强幼师素质培养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影响, 一个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在孩子的教育当中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争取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业能力过硬的老师在处理幼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能够从经验科学的方面找方法, 从而正确合理地处理问题, 继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加强幼师素质的培养, 是各大幼儿园应该放在首位的事。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教师在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较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世态度。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思维, 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努力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 老师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还要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 他们都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幼儿教师更应该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关注每一个幼儿, 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结语
幼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也是当下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 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取得一定成绩, 但不能否认, 许多新的问题都摆在面前。为了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中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改革。政府应该大力培养幼儿师资力量, 倡导幼儿园和家庭合作的方式,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 使幼儿教育在新的环境下达到新的要求。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 对其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逐渐开始重视, 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许多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总之, 幼儿教育在市场改革的大浪潮之下表现出诸多的情状, 可以说利弊相间, 作者从幼儿教育的本质出发, 就当下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幼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结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入园率的意义前提[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05) .
[2]李传英, 杨晓萍.走向对话:幼儿园教学的文化哲学审视[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06) .
[3]庞建萍.3~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幼儿教育, 2011 (30) .
[4]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观新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5]唐淑, 冯晓霞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百年中国幼教[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幼儿教育科对幼儿园下步工作的改革思路】推荐阅读:
幼儿园主题墙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促进08-27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08-13
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11-07
对幼儿如何进行金钱教育08-25
幼儿园开展对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活动方案11-15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08-29
面对孩子要找对交流方法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03
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工作总结10-08
幼儿园教育工作心得08-26
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经验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