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2024-10-26

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16篇)

1.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一

青铜峡市河西小学

关于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排查工作的自查报告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青铜峡市的决策部署,进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效,严防校外培训机构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校外机构专项治理排查工作。我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责任到人,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防止敷衍了事;同时,学校对周边进行了摸底调查,未发现学校周边校外辅导机构,我校教师不存在有偿补课的情况。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

责任到人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分工,按序开展工作,通过专项排查活动,提升教育整体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此次学校周边校外辅导机构和有偿补课专项排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通过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及时将上级有关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文件精神传达给各个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文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吃透文件精神,全面熟悉、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定要求,增强依法从教、自觉抵制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自觉性,引导全校教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师德,创先争优,不为利所惑,签订目标责任书,自觉远离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维护教师形象,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三、自查自纠

严肃追责

我校积极开展学校周边校外辅导机构和有偿补课专项排查工作自查自纠活动,认真对照上级文件精神进行排查,严禁教师组织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补课,教师之间相互介绍学生为对方提供有偿家教生源;利用所教学科的不同,联合在家中或在外租用教室进行集体家教;为退休教师介绍有偿家教生源并从中获利。严禁教师与社会办学机构或个人合作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收费辅导班、补习班等有偿培训。严禁教师以招收好班生等为由收受学生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严禁教师以替课或临时给别人代课等名义进行补课的违规情况;以及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现象。一旦发现有顶风违纪者,将实行严肃追究责任。

1.对一年内发现并查实一起有偿家教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者,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师德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

2.对同一教师一年内连续两次被查实参与有偿家教的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者,调离教育一线岗位,师德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解除违反规定教师的聘任职称,二年内不得续聘和晋级。

3.同一教师一年内连续三次被查实参与有偿家教的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者,调离教育一线岗位,师德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解除聘任职称,三年内不得续聘和晋级。

四、家校联动接受监督

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家校平台向广大家长宣传学校周边校外辅导机构和有偿补课的社会危害性,号召家长自觉抵制盲目为孩子补课行为,断然拒绝有些违规违纪教师伸手讨要的行为,并及时反馈到教育主管部门。这样真正做到了家校联动,互相监督,全方位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有效地把杜绝教师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这项工作做到了实处。

五、签订目标责任书

我校自接到上级教育部门关于教师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文件通知后,及时与各位教师签订了教师坚决杜绝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承诺书,靠实了责任。

六、对学生做好宣传教育

我校利用期末放假前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注意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并重点对学生进行学校周边校外辅导机构和有偿补课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努力使学生不接受有偿补课。

目前,未发现学校周边校外辅导机构,我校教师不存在有偿补课的情况。

青铜峡市河西小学

2021年3月5日

2.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二

一、校外培训生的生源分析

除了少数企业的职工个人在高级工或技师等技术等级方面的自我提高外,大多数到我院培训的校外学员,都是在无锡地区的不具备相关设备的中等职业学校或市属的中专学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和我们学院的正规学生还是有着较大区别的,尽管年龄上都相仿。如果只是简单地用管理我们学院学生的方法来严格要求他们,往往效果不好,有时甚至事倍功半。

同样是学生,外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表现为:有较强的好奇心、矛盾的自卑感、较差的自律性,常常不能正确地分别坚持和固执、勇敢和野蛮之间的区别,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冲动。因此指导教师有时严格的要求或者过多的关心都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于对立情绪。

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常碰到反作用力,比如你告诫他不懂的东西别动,他就越要动,哪怕是偷偷地动一下。也许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定位,对环境变化缺乏足够的适

强制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会逐渐习惯而成为一种自然过程,即所谓“习惯成自然”。

高校管理行为制度化的另一个作用则是制度反过来又对管理行为具有约束力,在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实施中会成为一种“标准”,成为公共生活中人们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评判的尺度,在管理上具有反馈功能。制度具有时效性同时也具有稳定性。在新的制度尚未建立时人们必须以旧制度来约束其管理行为;任何制度都具有时效性,超过了一定的时间旧的制度会被新制度所代替,但是,在政策制定上切勿“朝令夕改”。在一定的时期里,高等学校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总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一项政策方针的制定总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方针制定才能表明领导者的领导水平。

高校管理行为制度化在对管理者的任用上,要对人员任用必须从被考察者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考察,不能仅仅从被考察者的“表格”上“阅读式”考察;在对管理者的绩效考察中要进行“问责制”,在一部分管理活动中常常出现“利有人要,事无人管”,“权有人用,责无人问”。

应能力,而原学校教师管理的简单化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正规学院教师的要求,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状况。

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将校内和校外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异同点如下:

1. 成才欲望较强

无论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无动力、成绩不佳的学生,面对今后的就业压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期望自己早日成为社会与父母认可的人才。但是成才是需要有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的,他们往往渴望学有所成,但又不愿刻苦用功;期望与众不同、引人注目,却又疏于基本功的训练;渴望有所作为,却不愿踏踏实实做平凡小事。

2. 自我意识太强

很多学生只注意“自我”,从不顾及他人;只崇尚“自我设计”、“我型我秀”、个人主义,不讲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做事要如“我”意,否则就反抗;对制度和纪律约束天生反感,认为限制了他的自由,这就导致许多学生胸无大志,不求上进,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教师指导。

有一位学员,一开始就存在迟到、早退、抽烟等恶习,后在教师的激将法引导下想学习操作技术了,可是玩游戏的习惯没有改过来,教师发的指导书与图纸又看不懂,请教同学时由于语言粗陋,别人不屑理他,他竟然顺手拿起扳手把那位同学打得头破血流,还不以为然。指导教师认真对待了他,却得到管理者的处罚和别的学生学习受影响这样一个哭笑不得的结果,引人深思。

3. 情感波动较大

有少数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对自己愿望和行为的合理性,常常缺乏足够的认识。当某种自我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情绪波动,心情不畅,行为消极,脱离集体,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控制自己,最终影响自己的学习。

4. 参与意识强

这些学生主观意识较强,但目的不明确。一般只追求形式上的表现,不注意实质上的效果;只愿在现实中对事物品头论

参考文献:

[1]王德清.现代管理学原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7]赵炬明.现代大学与院校研究(上)[M].高等教育研究,2003,(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0.

[4]侯才.论悟性[J].哲学研究,2003,(1).

[5]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母国光,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81.

[8]周川.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9]陈如平.当前高等教育的管理目标[N].教育文摘周报,

[10]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06.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教育策略

李传玲罗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贫困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家庭经济和社会环境原因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困扰,本文分析了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及来源,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策略

在生活压力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变化冲突加剧。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重。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据国家有关部门1996年的调查统计,当时在校大学生中特困生就有几十万人;1999年,560万在校生中,贫困生有100.5万人;2000年则增至142万人。近7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人,其中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是100多万,数字惊人。据有关资料表明,截止2001年年底,在全国普通高校719万在校生中,贫困大学生在144万人以上,约占20%,特困生有70万左右,约占10%,如此庞大的数据使我们的目光不得不聚焦于“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1]。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困扰,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

足,而不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针对以上现象,现场培训的指导教师想要正确引导这些学生,结合技能鉴定的相关要求,达到培训的要求,就必须采用一些适当的教学手段和管理办法。

二、对应的管理办法

从成才的角度来看,现场的实习指导或者培训人员想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创造出适宜的教学环境,要对学生无条件地关爱,还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照校外学生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指导教师就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 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制订出具有科学性的培训内容,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技术。在使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巡回的“五步实训教学法”时,我们把大部分理论讲解内容放在了操作过程中或事后总结时进行,防止有些学生听不懂或不爱听。所以真正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必须先具有思想性,而思想性又是以科学性为基础的。

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遵守劳动纪律和工艺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让学生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运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培训,注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好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注意精讲多练,在动手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见多识广,从而熟练运用到操作中。

3. 培训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适当安排企业生产的产品加工等实践活动,既可增强学生兴趣,又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军彭金富

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

一、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无力承担大学学杂费和最低生活费的学生。陆汉文、王惠明在《大学生贫困判断标准、成因及对策》一文中对武汉市贫困大学生的测算,将贫困生的标准定为男生月生活费在233元以下,女生月生活费在259元以下。调查这些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在经济上不能得到保障或基本的保障,不要说缴清学杂费,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2]。这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最大的差异在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经济困难大学生”有一种一般学生所没有的经济压力。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要来自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家庭突遭不幸或受自然灾害及家人重病、致残、伤亡等的学生;城市因企业效益差而下岗的职工家庭。但这些家庭的最大相似之处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由此可见经济拮据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根源。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有一部分的贫困大学生能够自强不息,有相当优秀的表现:他们在学习上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在生活上勤俭节约朴素大方;在社会活动中勇于表现,热情活跃;在生活态度上主动积极,大方开朗。这样的“经济困难大学

拓宽学生知识面,用近似企业生产加工的环境,感受企业管理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4. 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的原则

系统地进行培训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练好基本技能,抓好重点、难点的解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操作示范,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6. 启发性原则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提高分析实际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成效

近五千人次的校外学员培训,我们都正确地给予了定位,学院各职能部门加强了管理,让学员都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培训工作,甚至是职业技能的鉴定测试。收到了学员与家长的好评、社会上学校的认可,在扩大我们学院的影响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为无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出了一份力。

3.加强治理校外教育培训市场 篇三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校外培训市场一片红火。然而,目前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许多机构并未登记注册,也不具备办学资质,存在着诸如诚信度差、教育水平低下、教师队伍不规范、教学场地安全未达标等问题。这些培训机构或以名师名校作幌子,或用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来吸引家长和学生。有的外教无任何教学资质,仅凭一张洋面孔,就充斥到了教学岗位上,误人子弟不说,对社会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据2012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报道,很多培训机构以请名校教师授课、优先推荐学员给名校等各种夸大宣传让家长眼花缭乱。实际上,这些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尽管这些兼职大学生没有教学经验,也没有教学资质,却能在培训机构的包装下成为了“名师”。而那些所谓向家长允诺与某些知名学校有密切往来、能优先安排学员进名校的幌子,也只是吸引家长报名的一个手段而已。笔者认为,要避免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的现象,首先要提高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再则是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如教育部门要对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场地安全性等审核把好关,工商部门则针对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负监督与核查责任等。

在我国,诸如此类的社会办学教育培训机构,一直是“多头审批”。留心这类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资质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有的培训机构是民政部门审批的,有的是教育部门审批的,有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还有工商部门审批的。由于管理部门突行“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很多培训机构就抓住政府的职能交叉来“钻空子”。例如,有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规避教育部门负责审批的安全、消防、卫生等项目,就以家政社会服务类向工商部门报批,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而一旦出了事故,其监管范围和责任到底是教育部门还是工商部门,就成为各部门推卸责任的“真空地带”。笔者认为,当前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审批主体不明确和管理不到位是主因。在这里,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国外的经验,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除了明确由政府监管外,还强化了资质审核,严把师资质量关,对无证、无教学资质人员及办学资质不合格的机构、个人、团体,一律不予上岗,不予开办任何教育培训业务,更别说能自主招生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滥竽充数的“伪”教学机构出现。

按理说,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育性功能应该大于社会服务性,但所有的培训机构受利益驱动,以商业化目的代替了以育人为主旨,其高额的培训费让人瞠目结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笔者认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应端正认识,把教育性功能放在第一位,通过努力降低办班成本来降低收费标准;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估,并给予一定的收费范围参考标准,超出这个范围家长则可以投诉,目的是不让普通家庭因孩子参加教育培训而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

4.师德师风校外培训机构自查报告 篇四

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的自查报告

延长县教育局: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延长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校于2018年4月23日召开了全体教师会,向全体教师传达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延长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并结合要求,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 认真落实

为了保障该项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学校组建了以王延伟校长为组长、董安林、李炜红、祁树军、刘青安四位副校长为副组长、教育处、教学处成员和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师德师风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刘青安校长兼任,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同时,为广泛收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了师德师风意见箱,公布了师德师风举报电话:0911-8822211。

二、对照问题 认真自查

为了保障自查结果的准确性,学校从是否开办各类培训 班、是否开办小饭桌、是否在课外培训机构任职、是否组织学生参加有偿补课、是否强制或诱导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是否违反规定收受学生、家长礼金礼品、是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七个方面组织教师展开了自查。经查,我校128名正式教师和24名雇佣代课教师均不存在上述问题。

特此报告

延长县实验小学 2018年4月23日

附:

5.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五

一、常规筛查。

复课后,对进入培训场所的全体员工与学员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班主任或带班教师每天关注学员的出勤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做好体温监测、因病缺勤请假、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

二、发现报告。

开展筛查时,如发现发热症状患者(体温超过37.3℃的发热者),检查人员应迅速向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报告,机构负责人须立即报告卫生疾控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三、患者隔离。

患者员工戴口罩马上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学员应戴上口罩在培训机构内临时隔离,并及时告知家长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在送诊同时做好情况登记、上报工作。

四、病例甄别。

配合医疗机构迅速做好病例甄别工作,应核查其近期是否去过重点疫区、有无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接触史以及聚集性病例接触史,分别按以下程序处置:

1.如果有,应立即就地单间隔离,并通知属地卫生疾控部门,120转运至定点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西溪医院、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县第一人

民医院、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协助开展密切接触人员的信息排查与处置,并报属地教育主管部门,由属地教育主管部门报同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2.如果没有,继续在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治疗。机构在及时上报信息的同时,需及时了解患病人员动态情况,做好相应后续工作。

3.对出现确诊病例的,视情对培训场所实行封闭式硬隔离。确诊病例的诊断应以卫生疾控部门为准。

五、场所消毒。

一旦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校外培训机构应在属地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和《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浙江省疫点(疫区)消毒管理工作规范》(浙卫发〔2009〕119号),对患者所在的场所、排泄物分泌物、接触过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进行一次彻底的终末消毒,做好对环境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六、应急指挥。

一旦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在第一时间成立临时现场指挥部,配合属地卫生疾控部门开展现场防控工作,在卫生疾控部门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消毒和隔离等工作,严防疫情扩散,同时报同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6.校外培训机构办理办学许可证流程 篇六

一、筹设

申请筹设批准书,提交下列材料:

1.登记部门的预先核名通知书。(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到民政局办理,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到工商局办理)

2.消防验审相关文书。(填写由教育、城建、消防、卫生四部门审查的《**县校外培训机构申办审查表》,办学场所在300平米以上的,同时提供消防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凭证》)。

3.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培训规模、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条件、各项管理制度、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管理人员与师资队伍等情况。

4.举办者证明材料。举办者提交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无违法犯罪与未列入失信名单的证明材料(户口所在派出所出具)。

5.办学场地证明。自有办学场地的,需提交房产证原件或复印件;租赁场地的,提供租赁协议原件。

同意筹设的,由**县教体局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县教体局将当面说明其理由。筹设期不得超过三年。

二、正式设立

申请正式设立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应当向教体局提交下列材料: 1.筹设批准书(教体局出具)。2.正式设立申请(同时报告筹设情况)。

3.培训机构章程、拟任首届理(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4.培训机构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建筑平面图、各功能室的分布图,设施、设备配置情况说明。

5.培训机构拟任校长、教师、会计、安全人员的资格证明材料。6.校外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章程。

7.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应写明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学习期限、教学安排、使用教材等。

8.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

9.向学员提供餐饮服务的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食品经营许可等相关证照。

10**省社会力量申报审批表(一式三份)。

三、颁发证照

7.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七

一、建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系统化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 校外教育机构担负着培养学生素质的社会职能, 它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 一个健康而现代化的校外教育无疑对培养一个素质全面的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 政府与教育部门对校外教育都十分重视。

可是, 长期以来, 全国众多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 都是围绕老师的个性化教学开展的, 各个老师采用不同的培训教材, 一个专业的几个老师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因老师的更换没有连续性, 技艺手法也存在很大差异, 学生和培训机构都依赖教师, 教师与教师之间互不买帐、互相贬低, 这种现象在校外教育培训普遍存在, 它已经严重制约校外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给进入校外教育的孩子一个相对统一的教材和完备的教学大纲, 同时也为了规范老师的教学, 本人认为, 由国家建立统一的校外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 实行教师共性与个性并存、个性服从共性的统一。只有这样, 才能使参与校外教育培训的学生能系统的学到东西, 才能规范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 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和培训机构依赖教师的不良状态。

二、校外培训的教学定位

构建校外教育的系统化教学, 归根结底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合于我国校外教育培训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目前在国内, 很多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专业即使不按照自己编撰的教材, 也是在使用相对正规的少儿培训教材, 例如:钢琴、器乐等。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 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应该是正规的考级或入门的教材, 对此观念我有补充看法。

本人认为, 校外教育学习的重点, 应该放在培养孩子兴趣上, 而不应该放在孩子的技能上, 兴趣是孩子最宝贵的东西, 培养和激发出孩子的对专业的兴趣, 比教给他技能重要的多得多, 因此, 我们的教材和教学系统的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培养儿童的兴趣这一点上, 教材围绕培养兴趣编写, 活动围绕激发兴趣开展, 校外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在适合增加孩子的兴趣的基础上。为此, 校外教育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就与其他培训教材有所不同, 在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上, 必须增加兴趣培养的内容、活动、游戏等。

三、教材与教学大纲

既然把教学系统定位在培养和激发孩子兴趣上, 那我们在编写教材和制定教学大纲时, 就应该把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形式也定位在兴趣培养与激发上。

教材的编写应该按照:趣味性——儿童性——知识性——思想性的编写原则进行, 力求做到教材的每一部分孩子学了看了都非常有意思, 以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兴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趣味性, 不可庸俗化;儿童性不可成人化;知识性不可专业化;思想性不可政治化;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让孩子分辨真善美丑, 给他们的白纸涂抹纯洁美丽的图画。

而教学大纲的制定, 除了制定必要的教材培训内容外, 还应该规范教学手法和模式, 并在课堂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情景剧。把活跃课堂气氛作为考核老师的重要指标。同时要把一期或一年的活动、比赛、汇演、实践等作为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 在教学大纲中, 把培训内容和活动比赛等内容进行量化。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校外教育不能把校内教育简单的照抄照搬, 不能让学生从课堂走进课堂, 而应该有别于校内课堂, 应该多搞有益于孩子兴趣的活动, 让紧张一周的孩子在周末的活动中得到休息, 在青少年宫的活动中增加兴趣, 在琴棋书画的学习中陶冶情操, 在科技军营实践中磨练心灵, 千万不可把学校的作文、英语、数学、音乐、体育课搬到校外教育的另一个课堂上来, 来额外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当孩子厌倦某一科后, 你就等于永远扼杀孩子的这一课兴趣, 你的教育是失败的。

四、编撰教材和教学大纲

有关教材的编写, 本人认为, 应该由国家校外教育管理机构, 在全国征求好的校外教育教材, 请校外教育专家进行修改后选择一两套优秀的教材, 向全国各校外培训机构推荐。部分比较成熟的校外培训机构有能力的教研组可以由组长牵头, 汇集各老师的教学建议, 自主编写一套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教材。没有能力的可以在全国其他校外培训机构选择一套少儿培训的正规教材。总之, 无论是自己编写的还是选择的, 都必须本着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修改、不断创新的理念, 让教材日趋完美。

有关教学大纲的制定, 应该集体讨论共同商定, 应该对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都应该制定并量化。需要指出的是:活动的内容应该包括相对稳定的固定活动, 也应该有灵活的穿插活动。

教材与教学大纲, 在现有的中小学已有完备的资料, 我们所做的只是参照并按我们的培训活动目的进行修改, 所以, 编撰教材和教学大纲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有一整套校外教学管理系统, 有兴趣培养的教育理念, 我相信校外教育将会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补充, 成为培养素质型少儿人才的摇篮, 成为一个校外教育机构走向成熟的标志。

8.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八

自律公约分别从资质、服务、质量、收费、安全、竞争与合作等角度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作了规范,直接回应了社会对校外培训机构诚信招生等方面的关注,提出要拒绝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捆绑诱导、隐瞒欺诈等方式误导学生及家长参与培训;杜绝跨年度收费和不规范的收、退费行为;杜绝通过“占坑班”等形式将课外培训与中小学招生升学挂钩;杜绝以招生等任何方式与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建立经济利益关系;杜绝超越学生所在年级课程提前上新课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指出,自律公约的核心是遵循教育规律、提供优质教育、诚信宣传招生、报酬与质量相称,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推动相关培训机构认真履行自律公约贡献力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指出,近年来很多校外培训机构依法办学,为期待优质民办教育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日趋多样化的服务;然而,制度尚待健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仍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损害了一些家长学生的利益,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此次自律公约的签署是培训机构对下一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期盼它们注重依法管理、科学施教、推动“减负”、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据悉,教育部已于2012年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下一步还要研究经营性民办教育机构注册的前置许可政策。同时,要通过推出“减负”形象大使、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专项督查、组织“身边的好学校”介绍活动、扩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发布“减负”工作专项督导情况报告等措施,多措并举加强“减负”工作。

9.校外培训保证书 篇九

本人于年月日将于开始工作,现结合本人情况特向学院做如下保证:

一、本人在离校期间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情、不参加非法游行、集会等活动、不参加“法论功”等邪教组织、不参加传销等非法组织。

二、本人在离校期间,保管好自己的钱财物等,并对自身安全负责。

三、以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院规章制度,在外树立我院的良好形象。

四、在工作岗位上,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五、经常与学院保持联系,自学在校课程,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关于考试与毕业手续相关事宜,严格听从学院安排,否则,因本人原因不能顺利毕业由本人负责。

六、本人自愿遵守以上各条保证。

注:本保证书一式两份,学校、学生本人各执一份

辅导员签字:家长签字:

保证人:

10.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十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为保障广大学生校外培训安全,##区教育局诚恳向您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受疫情影响,孩子们长时间居家学习,情绪难免会发生变化,有的孩子负面情绪可能已经累积。请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近他们的世界,疏导和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辅导帮助。同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外出回家及时洗手,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选择正规办学机构。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培训机构。要查验培训机构是否公示了办学许可证、收费标准、教师简介等信息,办学许可证批准的办学范围与您所参加的培训内容是否一致、收费是否超过三个月、培训时间是否超过晚上八点半等。家长可在培训机构门口或醒目位置查看是否有同意开展线下教学相关证明。

三、远离无证教育机构。

无证教育机构由于未经相关部门审批,达不到办学所应具备的场地、师资、安全、资产等相关条件,缺乏监管,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安全事故,维权无从保障。因此提醒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安全第一,不要盲目相信机构或个人的招生广告和口头承诺,做到远离无证教育机构,避免权益受损。

四、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孩子学业成长,关键是让孩子专注学校课堂教学,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引导孩子提高课内学习质量,尽量不要给孩子增加学校教育以外的学习任务,应尽可能给孩子多一点休息时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选择校外培训应以满足孩子个性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不能脱离孩子的实际,盲目跟风从众。

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有偿家教。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形象。省、市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得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请家长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发现在职教师存在有偿家教或强迫、变相强迫学生接受有偿家教或在培训机构兼职兼课等行为,请及时举报投诉。

我们诚恳的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从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角度,自觉抵制、积极举报一切非法办学,监督教师从教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办学秩序,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秩序。

感谢您的支持。

祝孩子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区咨询、举报、投诉电话:############

##区教育局

2020年7月31日

-----------------------------------------------------------

我已阅读以上内容,积极配合并全力支持。

家长签字:

11.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十一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心”打造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培训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形成了完善的培训制度。

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基地的学员大部分来自全国各中学的教学第一线,他们缺少开展科技活动的组织经验,缺乏实践指导能力和信息交流的机会。针对学员要求提升活动组织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需求,“中心”主动创新培训模式,形成了“理论先导、实践落脚、师生互动、注重过程”的教学新模式。培训改变以往单向灌输式的授课方法,强调授课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交流,结合学员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让理论研究最终落脚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发挥教育理论的先导作用。有的课程直接由专家指导,学员动手制作,共同来完成教学的全过程。学员在师生互动中,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实用的教学技能。

注重实践和方法的教育,全面提升科技教师的综合素质

根据科技教师的工作实际,设有“理论与视野”、“方法与途径”、“实践与交流”、“参观与考察”等4个板块的课程内容。课程以教育理论为导引,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重点,充分激发学员的自主经验,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着力发展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学员的实践智慧。在课程的安排上,适当精简理论课,增加实践交流课,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策划组织活动等。此外,针对科技教育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设立小组讨论环节,以“问题聚焦、案例解读、实践反思、经验重构”为目标,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学习”4种方式贯穿其中,形成“基于解决问题”的团队学习新模式。小组讨论模式不仅促进了学员的思维发展,还增强了学员的参与和合作意识,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着力解决科技教师工作中的难题

针对科技教师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薄弱环节,如校外教育缺少教材、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等问题,在培训内容设计中特别注重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不仅给科技教师提供了“拿来即可用”的资源包,而且还教给他们开发资源包的方式方法,方便科技教师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本地区的项目活动。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实施科技教育的目标,也是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载体来实现。“中心”在培训内容设计中提示给学员一种方式:抓住区域社会和经济热点问题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广泛整合教师资源,不断充实授课专家资源库

“中心”注重挖掘、吸纳、整合各类科技教师教育资源,不断充实授课专家资源库,形成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授课专家资源库不仅吸纳了上海市校外教育系统内的名师资源,如特级教师卢晓明、刘国璋等教师被聘为特聘教师,还聘请国内数十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作为“中心”的专家顾问,定期或不定期地指导科技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为“中心”科技教育工作献计献策。“中心”还与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科研机构以及科普场馆进行了沟通与联络,为科技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学习机会与实践阵地,形成了“资源共享”的良好的工作格局。

主要培训项目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学科学教师培训班”

2010年和2011年,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委托“中心”举办“全国初中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和“中学科学教师培训班”,并成为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全国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

培训着力培养中学科学教师指导未成年人开展校内外科技活动的能力,提高中学科技辅导员的创新意识、科学理论水平、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业务水平,发挥中学科技辅导员在学校科技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指导作用。

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骨干教师培训

2009年、2010年共培训来自四川、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辽宁18个省 (市、自治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技骨干教师685人。

上海市“十一五”科技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2006—2010年,“中心”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面向全市1500多名科技总辅导员和校外科技教师,策划、组织、实施了上海市“十一五”科技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培训形成面向全体科技教师的通识性、综合性、系统性且内容相对较新的、信息量较为丰富的课程,旨在从理念、理论、信息、视野、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科技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同时提高他们实际的指导组织能力。

科技教师专项培训班

多年来,“中心”始终坚持针对青少年科技活动各个项目,开展了指导教师专项培训。科技教师项目培训从最初“三模一电”培训,发展到如今的“动漫画”、“机器人”、“创造发明”、“生态环境与生态道德”、“知识产权”和计算机相关技术等全新培训,累计开设各个项目的教师培训班近130个。

主要特色课程

培训课程主要包括“理论与视野”、“方法与途径”、“实践与交流”、“参观与考察”4个板块的内容。“理论与视野”板块开设了《青少年科技素养》《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最新理念与实践》等课程;“方法与途径”板块开设了《青少年大型科普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和《上海青少年创新型科技活动项目介绍》等课程;“实践与交流”板块紧密联系课外、校外一线科技教师工作实际,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开发了《模型制作与科技创意》《新能源科技小制作和竞赛活动》《头脑奥林匹克与创新人才培养》《信息竞赛活动与青少年信息素养》《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和《机器人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多门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12年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

2012年7月

培训目标

适应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高科技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科技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推进科技教育的运作能力,提升科技教师实施科技教育的综合素质。

培训对象及人数

初级中学学校科技辅导员、科技类课程任课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科技教师及管理人员共200名(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单位会员或个人会员优先考虑)。

培训考核

培训合格的学员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颁发培训证书。

培训团队

卢晓明: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校外科技教育管理和研究,统筹策划了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上海模型节等大型品牌科技活动,领衔承担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中“科技教育资源包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并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校外科技教育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刘国璋: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宝山区政协委员,宝山区科技辅导员协会秘书长;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兼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得区园丁奖、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以及市优秀科技辅导员、“青少年科普促进奖”、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工作者、中央教科所《纲要》实施总课题组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

王建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动物学会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讲座教授,长期从事校外青少年生物环境教育工作。

葛智伟: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创造发明和机器人项目的教育活动和教师培训工作,主持“未来工程师大赛”等大型科技活动项目。

曹晓清: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校外青少年科学研究指导、生物环境等项目和教师培训工作,参与组织“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等科技活动项目。

12.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十二

一、美国“校外辅助项目”的发展

美国的校外辅助项目在19 世纪晚期就已经出现,[1]它来自于社会的自发产生,没有联邦资金的支持。

美国联邦资金的投入最初是为了支持那些经济大萧条中无力抚养孩子的家庭。1933 年,联邦紧急救援署成立了公共事业振兴署(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WPA),通过建立一些托儿所(nursery schools)为在经济萧条中受到影响的家庭提供免费的幼儿抚养和教育服务,政府相信通过这些辅助项目能减少孩子的焦虑,从而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妇女加入到战争志愿者行列,或者被迫工作,留下许多无人照看的孩子。[3]出于对孩子们无人监管状态的担忧,国会在1940 年通过了《兰哈姆法案》(Lanham Act),支持社会通过捐赠的形式,对抚养在战争中受到影响的儿童的机构进行资助。1942 年,国会扩大了这个法案的适用范围,并为公共事业振兴署提供了600 万美元的资金。[4]

20 世纪60 年代,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经历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赫斯(Hess)和希普曼(Shipman)的研究认为,生长在社会底层的孩子在学术发展方面有更多的问题,当这些孩子进入一年级学习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而无法与中产阶级的孩子竞争。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加大,以至于到六年级时,低阶层孩子在学术上的发展会落后于中产阶级的孩子两个年级,而到八年级时则会落后于三个年级。[5]为了消除贫穷给孩子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为1964 年的经济机会法案中的一部分,联邦政府出台了《从头再来计划》(Head Start Pro-gram),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提供资助,从而使低收入家庭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6]格雷(Gray)和克劳斯(Klaus)1970 年所做的研究发现,参加了早期辅助项目的低收入家庭孩子,比那些没有参加这些项目的孩子具有更好的学术表现。[7]

到20 世纪70 年代,许多妇女走上工作岗位,孩子们在家庭之外的照顾和需要引起了广泛关注。伍兹(Woods)对108 个五年级的孩子进行了一个测试,结果显示,有人监管的孩子比无人监管的孩子在认知发展、精神成熟度和学术技能方面有更好的表现。[8]1971 年,美国形成了《儿童发展法案》(Child Development Act),该法案第一次提出了为“所有的孩子”建立校外辅助项目基金的构想,而不仅仅是低收入家庭,但却由于“政府担心这种社会发展形式被拿来与共产主义社会比较”而遭到了总统的否决。[9]然而,这种趋势已不可逆转,1983 年,“国家卓越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f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发布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A Nation at Risk)的报告,这份报告导致了旨在促进所有美国年轻人学术成绩发展的大量校外辅助项目的产生。在1984 年的“全国留守儿童会议”(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tchkey Chil-dren)上,关于校外辅助项目的许多讨论已经不仅仅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开始作为一项独立的事业,联邦和州政府加大了校外辅助项目资金投入,从而为更多的孩子享受高质量的校外辅助项目开辟了道路。

虽然,联邦和州政府提供的资金不断增加,但许多的社区调查研究表明,校外辅助项目在实用性和质量上不足。[10]为进一步加强校外辅助项目的规范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1998 年,美国教育部实施了名为“21 世纪社区学习中心”(21s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21st CCLC)的项目,并于2000 年支持成立了“校外辅助项目联盟”(Af-terschool Alliance)。“校外辅助项目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校外辅助项目作为一项独立的教育事业被国家和社会所承认,对于保证校外辅助项目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2001 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成为美国新世纪校外辅助项目发展的法律基础。法案规定那些被连续标记为“需要改进”达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学校被强制要求实施“补充教育服务”(Supplemental Educational Services,SES)计划,许多学校都利用校外活动时间去实施这一计划,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能力。

二、美国“校外辅助项目”的主体及类型

美国“校外辅助项目”的主体是指提供校外辅助项目的机构或组织的类型,按照古特曼(Gootman)的分类,可以把校外辅助项目的提供者分为两类:一是社区组织(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s),二是学校组织(school based organizations)。[11]历史上,社区组织承担了大部分的校外辅助项目,比如:男孩和女孩俱乐部(Boys and Girls Club)、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YMCA)、各类体育联盟、宗教机构、图书馆、公园和娱乐场所。学校组织参与到校外辅助项目则是较晚的事情,虽然学校经常是校外辅助项目的场所,但直到最近才提供自己特殊的校外辅助项目,而且大部分集中于学生的学术方面。体育项目是个明显的例外,它已经由学校提供了很长的时间,但往往对参与人进行限制。学校组织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学生不需要另换地方,此外,学校也有体育场馆、电脑室、厨房等良好的设备和资源。学校组织的弊端在于,学生可能感觉自己在学校参加校外辅助项目只是学校学习时间的延长,因而并没有享受到校外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与对学校的整体负面看法相关。其实,校内和校外提供的服务相差不多。总结起来,这些校外辅助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下面几类:日常看护、教育、俱乐部、艺术、宗教和体育运动。[12]

校外辅助项目的目的在于提供活动充实孩子的时间,然而,如果这些活动是无组织的,孩子们即使在近距离的照看之下,也有可能一个人自娱自乐,缺乏与他人交流。来自瓦德尔(Vandell)、苏默(Shumow)和波斯纳(Posner)的研究发现,一些非建设性的校外辅助项目只是提供孩子与同伴自由活动的时间,如此的自由玩耍虽然可能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也减少了那些无人监管的孩子所面对危险的可能性,但那些建设性的校外辅导项目则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好处。[13]

建设性的校外辅助项目的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个性化学术支持的途径,佐斯基(Zosky)和克劳福德(Crawford)的研究发现,[14]参与更具建设性的校外辅助项目并与成人直接互动超过一年的学生,在语文和数学成绩方面进步明显,从而提高了其整体成绩。这类校外辅助机构,比如西尔万(Syl-van)学习中心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个人辅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许多学习中心的缺陷在于收费昂贵,因此,往往把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排除在外。

艺术项目为感兴趣的年轻人提供了广泛的系列活动,戏剧、舞蹈、美术,还有音乐课程能代替那些非建设性的娱乐项目,也能吸引那些对体育运动项目不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艺术项目的一个积极的效果是:丰富的艺术氛围能引导孩子对艺术的欣赏和喜爱,优秀的音乐作品已经被证明能改善学生的智力水平,改进学习参与,减少犯罪率。在谢伦伯格(Schellenberg)的一个研究中,参与音乐课程的孩子比那些未参加的孩子在IQ上有显著的增长。[15]科斯塔- 吉奥米(Costa-Giomi)的一个研究也证明了钢琴课程能加强孩子的自尊,而参加戏剧班的孩子在社会行为方面表现更优秀。[16]在肯尼迪艺术中心校外辅助项目专责小组(After-school Protocol Task Force)的一个报告中,认为艺术教育提高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交流能力、文化水平和创造性。[17]

三、美国“校外辅助项目”的教育意义

在美国,“校外辅助项目”并不被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之外的部分来看待,而是被当成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部分来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是学生校内生活的延伸和发展,它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一)行为意义

“校外辅助项目对学生行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包括降低犯罪和减少反社会行为”。[18]西德(Snyder)和思科曼德(Sickmund)对1991~1996年五年期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国家事故报告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校下午放学之后的3点到6 点,青少年犯罪比率大幅跃升,无人监管的年轻人在这段时间刑事犯罪的可能性风险更大。[19]因而,“校外辅助项目”通过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活动,有助于减少学生在放学后这段时间的犯罪行为。[20]帕蒂(Pettit)、贝特兹(Bates)、道基(Dodge)和米斯(Meece)研究发现,把大部分放学后时间花在无人监管的同伴身上,更有可能在校内校外都展示出消极的行为。[21]波斯纳和瓦德尔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22]这清楚地表明,有效地减少同伴之间交往的无监督状态,是校外辅助项目的重要作用之一。

马哈尼(Mahoney)验证了校外辅助项目对学生反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参与者包括7 所不同公立学校的695 名男女生,从四年级或七年级选择研究对象,每年对他们进行采访,一直到十二年级结束,随访的数据在他们二十岁和二十四岁时被收集。在每一次评价中,参与者都被要求填写人际能力量表和邓肯(Duncan)的社会经济指数量表,此外,每一次还对参与者的身体成熟、社会网络、辍学情况、课外活动、犯罪活动等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参与校外活动不少于一年的学生很少有早期辍学的现象,也很少显示出反社会的行为;而在最危险类型的男孩中,没有参与校外活动的人,早期辍学、被逮捕或者两者皆有的比率比其他学生高出85%。[23]此外,马哈尼和斯塔汀(Stattin)还对瑞典的703 名年轻人进行了相似的调查,发现在过去参加过建设性的校外辅助项目的孩子,比那些只参加了非建设性校外活动,或者根本没参加过任何校外项目的孩子具有更少的反社会行为。[24]

(二)学术(学习)意义

埃克尔斯(Eccles)和巴伯(Barber)对随机抽样的1,259 名学生进行了学术成就方面的研究,参与者被要求填写一份问卷,涉及的内容包括:校外活动情况、学业成就、家庭背景和危险行为等。此外,对学校的学生记录进行认真审核,以得到影响这些变量的具体信息。他们发现,在21 岁时,参加了一些种类的校外辅助项目的孩子有较高的平均成绩,有较少的危险行为,并且大学录取率更高。另外,非常有趣的发现是,参与了校外辅助项目的学生更肯定和享受学校的生活。[25]

乔丹(Jordan)和奈特斯(Nettles)研究显示,[26]在建设性的校外辅助项目中,那些与积极的成人榜样在一起的学生,产生了更大的教育动机和更高的成绩水平。此外,参与了校外辅助项目的孩子还表现出更为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库伯(Cooper)、瓦伦丁(Valentine)、奈(Nye)和林德赛(Lindsey)的研究进一步发现:[27]把校外时间用在做家庭作业或者参加建设性的校外辅助项目的学生,将产生更好的学术行为和成绩,而把时间花在工作或者醉心于非建设性活动的学生,比如看电视,将获得消极的结果;同样,把校外时间用在做家庭作业的学生比那些用在别的方面,甚至是用在建设性的校外活动的学生在学术上都有更好的成就。然而,研究者也发现,当花费在这些校外辅助项目的时间过多,并干扰到班级或学校的学习时,反而会影响学术的成绩。因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校外辅助项目在没有分散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时,对学生是有帮助的。

(三)心理意义

校外辅助项目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但目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较早的研究是1997 年帕蒂等人所做的一个调查,他们对466 位母亲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家庭式的采访,以回忆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孩子过去所参与过的校外辅助项目的数量和类型,同时把学校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行为等级评价作为因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过校外辅助项目的孩子比那些没有参加此类项目的孩子显示出较少的消极行为、更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较高的分数。研究者相信,孩子们在组织校外辅助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好的社会技能、培养了更好的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28]

13.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篇十三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确保我镇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到位,2021年1月25日,双沟镇成立联合执法督查专班,按照区《关于进一步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安全管理、规范办学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截止2月10日,共督查机构18家。在督查过程中,联合执法督查专班就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安全工作落实、教职工聘用、亮证办学、信息公示、收费情况、合同签订、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检查。联合执法督查专班现场询问培训机构假期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情况,了解培训机构教职员工、学生的健康管理情况,仔细查看防疫工作、收费等各项台账,对防疫物资储备、消防器材检修、警备设施存放使用等做了指导。对发现的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并责令违规培训机构立即整改。督查组要求各培训机构负责人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师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完善各项防疫制度,建立好工作机制,落实好防疫措施,全力保障防疫物资需求,严格做好值班值守,确保培训机构安全、规范运行,全面筑牢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线。

镇中心学校

14.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检查情况的 篇十四

自查报告

县教育督导室:

接贵单位黄政教督发[2012]1号文件《关于对全县校外托管机构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后,我镇迅速开展了全镇校外托管机构自查工作。经认真自查,我镇辖区内无校外托管机构。现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行动,全面部署。2月22日接到通知后我镇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此项工作,2月23日、24日我们对龙首中心小学所在地的龙首村和职教中心所在地的康崖底村所有住户和门店进行了明察暗访。经调查两所学校周边均无托管机构。

二、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监管力度,我镇成立了由主管领导镇文化站长党伟为组长,龙首小学校长苏永刚、职教中心小学部校长田斌为副组长,康崖底和龙首两村“三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监管领导小组,要求各村每周上报一次监管情况,如发现有监管现象及时上报镇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三、严格督查,强化考核。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成立了由镇纪委书记田维江为组长的专项督查组,督查采取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办法进行检查,对于监管不力,影的村组干部,由督查组对其进行谈话;对造成一定影响的,由镇纪委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终对村组的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15.小学生校外辅导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五

一、孩子是否喜欢校外辅导?

据调查,全班30位学生中,几乎人人都参加校外辅导,多者参加四项,人均二项。除少数自愿外,多数是家长意愿,甚至被迫参加。每学期投入校外辅导的经费是人均2000元,大大超过了一般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而就校外辅导的效果来看,除了少数学习自觉,自愿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外,遵照家长意愿参加校外辅导的,其教育效果并不显著,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反而对学习产生了抗拒或者畏缩心理。

约75%的学生患有“双休恐惧症”。他们被家长的关爱包围得无喘息机会,双休日忙于奔波,渐渐地厌烦学习,埋怨父母剥夺了他们自由的空间。有的甚至欺骗家长去参加校外辅导了,可结果在外游荡半天,严重者还成了游戏机房的常客。他们希望家长能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

二、家长为什么要送孩子参加校外辅导?

既然如此,为什么家长还要乐此不疲地投入资金让孩子参加校外辅导呢?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家长教育观念陈旧

学校减负,孩子身心得到了有益的解放,但家长们对“减负”的诠释有偏颇和误区。认为现在都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减负下去,孩子还能取得成就?现在竞争激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好送他们去校外辅导班加班加点。

2. 家长缺时少力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家长们自身亦忙于工作,忙于生意,无暇督促、指导孩子学习,只好撒手交给校外辅导班。家长还缺少教育孩子的能力,许多家长反映,他们这一代学到的知识不多,跟不上学校教育的要求,没有办法辅导孩子的功课,更没有能力提升他们的素质,就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校外辅导。

3. 家长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家长们虽然重视教育,但大部分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缺乏教育经验。看到众多校外辅导班的设立、招生,又看到其他家长送子女学习这个、进修那个,生怕自己孩子被耽误了。想想孩子差的功课需弥补,优的功课应求精,现代社会不会一种乐器也不行,把孩子的校外实践占为一空。就连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父母亲,也不惜从牙缝中滤出一部分钱来供孩子校外“深造”。

三、教师赞成孩子参加校外辅导吗?

笔者就此访谈了该班的任课教师。大家认为校外辅导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度”。

校外辅导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扩展,为孩子们提供了进一步发展个性、特长、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提高了一批优秀学生的素质,使他们拥有了一技或几技之长,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他们能更加出类拔萃,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提高了部分学生的成绩。

校外辅导教育虽多,但大多与学校缺少联系,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有时还会与学校教育发生较大的冲突,存在下列弊端:

1. 变相加重学生负担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教育一直探究的一个教育问题。老师们尽心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课外时间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让他们更多地去接触社会、观察生活、了解自然……可有些校外辅导机构把从应试教育圈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又紧箍在了另一个教育怪圈中,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出现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状。

2. 加剧两极分化

对于学有余力,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优秀学生而言,他们在校外辅导的培训大餐中,吸收到了更多的知识营养。但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他们课内的消化都来不及,课外再增加学习量,也只能是“虚不受补”。这样一来,优劣学生的悬殊更大,更难贯彻全面教育原则,接踵而至的是带给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棘手问题———优者吃不饱,劣者吃不消。

如该班个别优秀学生经校外剑桥英语的辅导,已取得二、三级考级证书。他们听课时开始嫌老师进度慢,书本中的早学会,最好教别的新知识;怪老师发音不准,对老师点点评评、不恭不敬。这批学生原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自恃了不起后,他们上课变得自由散漫,目中无师。老师无奈之下,加快点进度,增补点新知,可班中一批没学过剑桥英语的学生就犯傻了。他们跟不上同学,由自卑走向自弃,有的上课干脆大吵大闹,有的干别的事,有的练静坐,学习风气日趋恶化。一堂课,老师维持纪律至少要用去1/3时间。

3. 影响课堂学习

校外辅导教育本应发挥“校内亡羊,校外补牢”的作用,可有的学生居然利用这一作用,使校外辅导教育的作用产生了畸变———反正校内亡羊,校外可补牢,故校内亡羊无大碍。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就彻底改变了他原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导致课堂上听课不用心,认为反正校外要重新学习,可实际上校外辅导教师基本上未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很难把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影响教学效果。

四、几点建议

校外辅导教育本是“促学生之长,补学生之短”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补救学生素质不足的良好途径。可校外辅导老师对家长缺少指导,对学生的需求缺少了解,使校外辅导教育没能收到应有的成效。为了使它发挥良好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1.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应通过多种媒体途径,向家长和校外辅导机构广泛宣传现代教育理论和减负的目的、意义。教师们更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家长们对减负,对我们的教育质量真正能放得下心来,去解放孩子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

2. 校外教育机构要与学校形成合力

校外辅导教育机构要与学校、老师联合起来,站在统一战线上,形成教育合力。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发挥特长,弥补不足,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补救班级授课制中的一些不足。

3. 家长应该把握好孩子校外教育的“度”

16.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发展探析 篇十六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46-02

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然而,据初步考察,目前我国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缺乏足够重视。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并迎来了迅猛发展的事态。

一、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内涵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由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单位以及各种社会教育团体,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艺术文化素质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重在启迪、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又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净化青少年的情感、美化青少年的生活。另外,艺术教育能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力,在促进青少年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二、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特征

(一)参与者的广泛性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参与者遍及整个社会,其中,我国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队伍就十分庞大,许多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都把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开展校外艺术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和职责所在。以规划和指导校外教育为重要工作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有教育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开设了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全国妇联、少先队、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同时,青少年参与校外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在一项对北京、天津、大连、杭州、本溪、湛江六个城市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参加过少年宫活动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40.4%,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舞蹈、美术、乐器等;参加过兴趣小组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76.8%,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书法、舞蹈、唱歌等。

(二)内容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校外艺术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进行乐器、书法、舞蹈、戏剧、声乐、绘画、雕塑、朗诵、武术等多方面的训练外,还涉及到个人成长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政治观念、道德思想、文化知识、人格心理等等。从功能上讲,校外艺术教育侧重于开发人的潜能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因此,内容的多样性是校外艺术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是校外艺术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关键。

(三)形式的灵活性

校外艺术教育因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而备受青少年的欢迎。少年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群体,观察和学习外界事物的视角和方式比较特殊,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需求也比较特殊。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即使进行改进和革新,仍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满足不了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校外教育以满足少年儿童成长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在形式上讲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慢慢也就形成了校外艺术教育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儿童性、知识性、幻想性等重要特征。校外艺术教育采用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参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外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审美享受虽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但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青少年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会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在艺术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对主观世界的了解、把握和启发。认识到艺术背后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以及博大精深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三)教育功能

青少年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欣赏,获得某种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其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四)心理功能

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青少年心理的功能。积极健康的艺术能对负面信息造成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和重构,因此,它对学习负担过重或者处于消沉、郁闷、惆怅等困境中的青少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予以有效的治疗。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愉悦青少年的身心,使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发展。

四、发展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校外艺术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活动空间,还能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

(二)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要坚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原则。学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受“教育法”等法律的约束,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学生对课程的开设和选择没有发言权,并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的艺术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而校外艺术教育则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因此,这就要求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有利于开发青少年智力,培养能力

人们常说,人的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校外艺术教育由于其活动的类型多、培训项目多,参与性强,所以对青少年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作用十分显著。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解决矛盾和问题,正是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能力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调整自我

在家庭和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和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平衡,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化解和消除。因此,艺术教育应与科学教育并重,加强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有助于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是校内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青少年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因此,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避免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和功利化,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敏.浅谈校外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7,(23):319.

[2] 陈丽.艺术教育浅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09),23-26.

[3]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06):83.

[4] 姜文,楚守涛.对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反思[J].黄河之声,2010,(11):104-105.

[5] 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沈礼.中国艺术教育现状探析[J].艺术设计月刊,2007,(02):34-35.

[7] 范琰.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教学意识[J].上海高教研究,1998,(02):18-21.

[8] 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50-51.

[9] 董玉华.校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0,(04):16.

[10]傅寿松.浅谈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长三角教育,2012,(02):11-12.

上一篇:民办学校安全责任书下一篇:综合《月饼圆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