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

2024-08-08

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精选8篇)

1.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 篇一

关于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调查与思考

[ 08-05-11 10:39:00 ]

编辑:studa20

作者:李治年 刘爱民 蒋新田

财政审计被誉为国家审计机关的“看家本领”,《审计法》颁布后,开展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更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层次高,影响大,备受社会关注。自1995年开展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来,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进行探讨十分必要。现结合实际,就关于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一些探讨。一、十二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收获

从1995年以来,我局根据《审计法》第四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第57号令发布的《湖南省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要求,开展了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有力地促进了财税等预算执行部门积极贯彻国家的各项财税政策,严格执行财经法纪,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基本摸清了县财政预算执行的家底。县级财政是县域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县域经济的“晴雨表”。每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我们都注重摸清县财政的家底,从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情况、财政收支平衡情况三大块做文章,如在看报表上财政收入的增长变化的同时,又考核有效财力又无增加,以及财政收入结构中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比重;既看报表上财政支出的数据又审有无年底支出挂账情况,从而核实年底财政收支平衡情况;二000年二00三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工作安排还注重了对县财政的负债情况进行调查,基本摸清了县财政底子。

二是切实履行了《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十二年来,审计机关从依法审计、维护法律尊严的高度,认真细致,如实指出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向财税部门提出了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的建议。

三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财税部门的工作。在十二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中,我们对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之下,积极组织收入,合理调度资金,量入为出,从紧安排预算支出,确保工资发放,确保重点支出,加强财政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从而增进了财税部门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消除了误会,积极配合审计,把同级财政审计的认识统一到加强财政管理,振兴财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富民强县的指导思想上来。

四是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在十二年来的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机关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强财政管理,搞好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严格预算约束的建议,引起了县党政领导和财税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如有关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财政周转金管理,规范财政部门银行帐户管理,乡镇消赤减债,禁止高息兑付集资款,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所提的建议均被采纳,并由审计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以县政府文件或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形式下发全县执行,成立了非税管理局。二、十二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体会

县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对象是财政、地税、国库等部门,要搞好这一工作,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必须:

第一,必须统一对审计监督的认识。必须认识到对国家财政收支实行审计监督的制度,尤其是开展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对强化审计监督在国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健全和完善政府审计监督机制,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审计机关权威,推进审计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它是对财政收支实施全面监督的需要;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是帮助人大常委会加强对财政收支监督的需要(预算执行审计成了人大监督政府财政收支的必要方式和有力手段,向人大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成为人大评价政府预算执行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又明确要求;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的审计机关,主要任务都是对本级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向立法机关提出审计工作报告)。不进行财政同级审计,就会出现审计监督的“盲区”,对财政部组织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就无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必须坚持依法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是《宪法》、《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只有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搞好了,审计机关的职责才能全面到位,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作为审计机关履行职责必须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严格执行《审计法》、《税收征管法》、《预算法》和其它有关财经法规。

第三,必须争取领导的重视。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层次较高,涉及面广,具有其他审计项目所没有的特点,牵涉到地方和单位的切身利益,尤其是财税部门办的事项有的是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决定的,“同级审”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审计政府的财政行为,揭露出来的问题,既有财税部门的,也有政府的。故有的同志认为审计财政就是审计政府,这种说法虽不全面,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同级审计工作的难度,故必须积极争取县委、县人大、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要真正赢得领导支持,尤其是县政府领导的支持,必须靠扎实有效的工作来争取,也就是要站在政府领导的角度,着眼全局,想领导之所想,不仅要多请示、勤汇报,而且要让过硬的审计质量、让审计成果、让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使政府领导对审计工作更加信任和支持。

第四,必须锻炼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一方面是政治素质。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和从事预算执行审计的同志,要有对国家、对法律、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既然有《宪法》、《审计法》赋予的职权,有政府领导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好工作,否则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法律;另一方面是业务素质。预算执行审计的监督对象层次高,必须熟练掌握现行的政策、法律,有精熟的业务技能技巧,而且知识面要广,否则就不能令财政、税务人员信服,就达不到审计的目的。

2.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 篇二

一、财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 国家财政收支增长较快, 财税体制改革也进一步深化。但由于一些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导致财政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

1. 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益不高, 制约着财政收人的增长。

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较好, 新兴产业不断崛起, 经济活动规模日益扩大。但是, 由于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经济效益没有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反映在财政方面, 各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都相对减少, 在一些产品实现的增加值中, 上缴财政所占的比重也呈下滑态势。

2. 税制结构不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税收的聚财功能不健全。

一是税收还没有完全覆盖含有应税行为的各项经济与社会活动;二是流转税所占比重过高;三是很多税种还存在内外资两套税法, 彼此竞争不公平;四是主要税种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五是税收的立法还比较薄弱;六是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偏低, 最起码要占20%以上, 地区间差距拉大。

3. 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资源配置效益不佳。

在我国目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财政投资性支出下降过多, 行政管理等支出增长过猛, 其根本原因是机构和编制的不断膨胀。

4. 预算编制方法改革不到位, 政府收支活动范围没有得到全面反映。

由于复式预算是在原来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设置的, 未能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情况, 许多属于政府资金性质的资金运动情况并没有在预算中得到反映;许多名目的专用基金, 虽然已经纳人预算, 但只是通过基金预算才能反映, 基本上是列收列支, 部门、单位预算编制进展缓慢;国债管理不统一, 债务用途不明确。

5.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 效果不够理想。

实行分税制后,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由体制补助、税收返还、专项补助、结算补助等多种形式构成。从总体上看, 除过渡期转移支付外, 其他转移支付形式的最明显缺陷是采用“基数法”, 补助数额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6. 预算外资金管理乏力。

一是擅自设立收费 (基金) 项目, 预算外资金急剧膨胀;二是大量预算外资金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 肢解了财政职能;三是预算外资金征收主体较多, 加重了社会负担;四是乱支滥用现象严重, 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调整和重新确立审计监督重点

1. 加强对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情况的审计。

要根据现行的预算制度, 从预算科目人手, 分别对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进行切割式审计, 督促财政部门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实行公共财政, 预算科目的设置将有所改变。要侧重检查不同科目间的预算调剂, 揭露挪用挤占等问题, 检查经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与实际执行中的差异, 为人大监督提供条件。

2. 加强对财政供给范围的审计和审计调查。

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 财政统支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有些支出要强化, 有些支出要弱化, 有些支出需要取消。对国家政权建设性支出, 审计机关要坚持跟踪预算执行中资金的安全、有效和完整;对于那些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公共性支出, 如科技、教育、卫生、环保、社保等财政开支, 要注意分析研究, 凡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动, 监督财政不再安排拨款;协助政府和财政部门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和非典型社会公共需要的半公益性事业单位, 明确哪些应从财政供给范围划出或逐步减少财政拨款。要研究财政政策的调整, 配合财政改革, 加大对调整部位的监督力度。

3. 抓好重点资金的专项审计。

围绕促进建立国家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目标, 集中力量加强对财政投入较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进行审计。对此, 审计机关要抓住重点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另外, 还要看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有无重复建设项目、投入产出效果如何、支出管理是否严格、有无损失浪费等问题, 促进规范支出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 适应财政收入制度的调整。

面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 审计机关必须紧紧把握税制改革的动态, 加大对流转税、所得税和新设税种的审计监督力度, 促进新税制的实施, 保证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安全、完整。

5. 加强对库款调度合规性审计。

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 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在国库, 财政部门调度库款的权力集中了。审计监督要及时跟进, 加大对国库的审计监督力度。一是看是否按预算办理财政资金支付, 有无利用财政资金谋私等问题, 促进预算的约束和预算执行的管理;二是国库是否履行了监督的职责, 有无向非预算单位或超预算级次拨款等问题, 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完整;三是对财政部门、支出单位、结算银行的资金支付账册进行相互核对, 加强对财政部门、国库和部门的“三位一体”审计, 促进国库履行职能。

6. 加强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

政府采购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一种支出管理办法。近年来, 我国一些地区试行招投标方式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今后还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审计机关应以政府采购资金为主线, 对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 采购资金的筹集、管理, 采购方式和程序的执行, 采购合同的履行等实行跟踪, 大胆揭露泄露标的、行贿受贿等问题, 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新兴产业不断崛起, 经济活动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一些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导致财政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益不高, 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资源配置效益不佳, 税制结构不尽合理, 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 预算编制方法改革不到位。调整和重新确立审计监督重点, 应加强对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情况的审计;加强对财政供给范围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抓好重点资金的专项审计;加强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 促进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3.财政审计的发展趋势与战略构想 篇三

1财政审计的独立性较弱。突出表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同时隶属于政府部门,具有浓厚的内部审计色彩,独立性立场难以很好维持。当审计出来的问题影响到本级政府或其所管辖部门的利益或声誉时,难免会出现以权压审、干预审计机关独立执法的现象,审计执法障碍和阻力较大,不能完全到位。

2法制不够健全。一是规范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多侧重于程序法范畴,对审计的具体工作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就行政执法内容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二是审计依据性法规不完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往往由于相应的法规不完善、不明确,造成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模棱两可,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财政预算审计的控制力和执行力。

3执行规程的匮乏。我国目前的审计准则主要体现在《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上,与国际准则进行比较,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体系不完整,仅有审计人员资格和审计操作总体要求方面的规范,缺乏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等具体审计规范,整体操作性不足,无法涵盖审计全程;二是有些审计规范的内容,与国内外审计的一般审计准则相比仍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对国家审计的执业要求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不利于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减少审计风险。总之,我国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规范性法律制度和规程滞后,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为中心的改革措施,政府和审计机关并未出台和制定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审计监督办法,制约着财政审计的深入发展。

4难以摆脱传统思维定势。近年来,财政审计还没有完全跟上财政改革的步伐,缺乏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审计工作仍然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效率、效益审计的理念尚未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有的审计重点还没有及时转移到以支出审计为主上来,支出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只关注执行结果的真实、合法性,忽视执行过程中预算编制及调整的科学合理性、资金拨付的及时安全性,使用管理的效率效果性;效益审计工作范围小、层次低、无法体现出效益审计的成果;审计人员缺乏宏观意识,不善于、也不习惯从微观的审计中去发现那些具有共性、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并通过剖析和提炼,从政策、制度、体制上进行反映,而是习惯于就事论事,满足于对个性问题的揭露和查处。

5监督范围的局限。从理论上讲,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应当包括本级财政的全部收入和支出两大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收入方面的资料不全面,主要是地方财政收入中有一块增值税25%部分的收入审计不能涉及。因为增值税的征管由国税部门负责,而地方审计机关不能对同级国税机关进行审计,国税的征收入库、减免退库以及提退代征手续费等情况,审计无法核实,成为同级审的审计盲区。这一矛盾,使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出现审计资料不全面和审计结果不完整的问题。

6府与财政行为边界的模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形成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财政部门负责的局面。它的优点是强化了地方组织财政收支和调动地方自主理财的积极性,但也造成地方政府对地方财政收支的深度介入,由于财政部门的行为大多受益于政府,因而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的审计实质就是审计地方政府,审计实践中政府行为和财政行为的边界难以确认,审计的独立监督无法落实。审计执行与处理必然弱化。

7信息披露的走样。按照审计程序要求,财政同级审所形成的报告,一般要尊重财税部门的意见,还要经同级政府行政首长认可,以致于一些地方出现报政府的审计结果报告与向人大做的审计工作报告“两张皮”的现象。在审计实践中,财政审计信息披露的程序和质量、数量,往往也由不得审计机关。因为同级审中发现地方财政行为不规范或违纪问题,往往与本级政府的财政意志、政府行为、地方利益有关。

8知识和技术储备的不足。财政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内在要求高,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难以满足财政审计的需要。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陈旧及局限,影响了财政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财政审计的发展趋势

1“公共财政”呼唤“公共审计”。公共财政目标的建立和公共财政的改革规则的明确并不意味着必然会产出良好的结果,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局限性,也有来自信息不对称、利益诱惑和利益冲突。保证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和对改革规则的遵循就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永恒主题的财政审计在此阶段就会以公共审计的身份走向前台。其理由,一是财政审计的客体财政资金来源于纳税人,即来源于社会公众,具有明显的公众性。随着公共财政的建立,财政资金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是用于公共事业,受惠的是社会大众,更具有公共性。二是财政审计的主体政府审计既对政府负责,也对公众负责,财政审计更加关心民生、关心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民本主义的元素越来越融入财政审计理念之中。三是从审计结果的转化利用看,将来的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机关的内部报告,而且要面对社会公众。

2“阳光财政”打造“阳光审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作为行使审计监督权力的国家审计机关,怎样提高审计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审计机关,这是国家审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阳光财政”即财政政策执行、财政管理活动、资金支出等的公开透明化。“阳光财政”的改革与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审计公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绿色财政”期待“绿色审计”。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签订了“京都约定书”,并以负责任的态度承诺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上所承担的义务。承担这一义务的财政内涵是“将环境因素纳入税制体系的一种租税设计,在确认并消除现存具有扭曲性并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直接税、间接税及补贴的前提下,提升现存租税对环境的友好性、或对污染产品课征新的生态税,以强化绿色税收体系”,也称“绿色财政”。随着绿色财政改革的深入发展,“绿色审计”将应运而生。绿色审计是针对全球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传统的微观会计核算和宏观国民经济核算均未将生态平衡和资源环保纳入核算而出现的会计核算虚假等问题,而进行的绿色核算公允性、真实性、合法性的认证和监督,其审计范围将涵盖环境政策法规执行审计;环保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审计;环保资金绩效审计;环保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审计等。

4“民生财政”强调“民本审计”。“民生财政”实

质上就是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倾斜于民众利益和民生建设,客观上要求财政审计关注人民群众福祉,关注公众利益,强化“民本审计”。具体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社会保障的审计应当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有为有位;涉农和环保资源的审计;公共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建设的审计;劳动就业的审计等。

5“绩效财政”要求“绩效审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部门预算。预算编制制度的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它在规范政府、财政和部门行为的同时,必将使预算的法制性、约束性大大增强。与这种变化情况相适应,财政审计将会把重要的精力放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上来,从公平、公正、合理的角度,关注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关注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的制定是否科学,各项支出是否建立了完整的评估机制等。

三、财政审计的战略构想

1更加关注安全性。政府审计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具有保护、防御、抵制等功能。政府审计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主要包括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和信息安全等。财政安全处于经济安全的首位。而财政审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强化财政管理,规范财政行为。

2更加注重公共性。围绕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在投向上要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此,财政审计要加强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科学研究、公共安全、基础公共设施等资金的审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关注财税政策的有效性。

3更加注重公平性。公共财政的公平性是由公民的平等性决定的。由于地区间财力的不均衡造成了不同行政区域内的个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高低不一。财政审计要围绕公共财政的公平性,促进建立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合理,实现不同区域的公民在医疗、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享有均等化的水平。

4更加注重公开性。公共财政是“阳光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众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围绕公共财政的公开性,促进预算的透明度。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公告制度,有效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5更加注重宏观性。财政预算安排反映了政府行政活动的目的、方向、重点和范围,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预算执行是完成预算安排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平台。预算执行本身的这种宏观性,决定了财政审计必须要在高层次的经济监督上发挥作用。

6更加注重民本性。财政审计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归宿。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财政资金需要更多地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满足人们的公共产品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投入到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就业、住房补贴等方面的资金,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预算执行的好坏,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有着极大地影响。要选择那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项目,作为财政审计的重点,严格按照预算确定的用途、标准、时限、目的等,检查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7更加注重效益性。现代公共行政管理把关注责任、关注绩效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制度,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首长的关注焦点和工作要求。随着财政职能的转变和收入的增长,今后财政资金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产品(服务)、重点产业(领域)和社会保障的需要,这样社会公众就会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就迫切需要对财政资金投向的正确性、使用的效益性和管理规范性进行审计监督与评价,因此,财政审计更应关注资金是否用在政府应当投资的领域,及其资金用得是否“物有所值”。

8更加注重科技性。财政审计要积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大运用信息技术的力度,为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情况下,预算执行数据电算化已经成为现实,财政财务会计核算软件日趋成熟。预算执行电子数据和电子文档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条件下财政审计面对的预算执行信息载体,进而对财政审计的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预算执行电子数据的出现,也为我们进行大量数据的查询、采集、整理、分析、对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审计人员分析财政收支结构、比重、趋势等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4.省厅财政审计和审计整改调研汇报 篇四

尊敬的*厅长,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省厅领导到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现在,按照调研通知要求,我把审计整改、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及审计“十二五”规划等四个方面的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关于审计整改工作

近年来,我局把审计整改工作作为提高审计效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建立、完善审计整改制度,注重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制度。

(一)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制度。一是凡作出审计决定的,都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部门报送整改负责人名单和整改情况。二是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每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束后,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整改通知,规定整改期限和书面报告要求,明确由审计部门进行跟踪督促。审计部门及时将各有关单位整改情况汇总报告市政府,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并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整改落实工作。三是对于其他审计项目,我局要求相关处室于审计报告送达后的两个月内,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由处室负 1 责人向局长办公会报告整改情况,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

(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联动机制。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跟踪检查制度。每年上半年,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审计部门参加,对上一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有效提高了审计执行力。从近二年检查情况看,这一制度后实施效果明显,各被审计单位都十分重视,整改效果较好。

(三)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制度。我局在做好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将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让社会各界了解审计整改情况。一是向被审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在被审计单位公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二是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网站上公告审计结果的同时,公布审计整改情况,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督促审计整改。

二、关于财政审计大格局情况

作为审计机关第一要务的财政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近年来,我局着眼深化财政审计,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在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和重点以及审计组织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按照全局“一盘棋”的思路,打破处室界限,整合审计资源,做到项目统一组织管理,重大项目调配骨干力量集中行动,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我局还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专项资金审计情况、投资审计情况作为同级财政审计报 2 告的重要内容,与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同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审计中,我们主要注重“四个结合”:一是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合理性、预算的合规性、收支“两条线”的执行规范性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结转的合法性。二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对《预算法》的执行力、市(区)财政决算的真实性、执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三是财政收支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的流程,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探索评价项目发挥作用的绩效性。四是主管单位财政资金流向与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分配执行的原则性,下属单位财政决算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此外,我们通过审计项目、审计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方法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业务处室之间主动沟通、积极配合的主动性增强了,增强了处室工作的合力。

三、关于开展绩效审计情况

去年以来,我市审计机关以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绩效审计工作。我局成立了绩效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贯彻落实省厅“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的意见,对绩效审计作出全面部署。2009年,全市共完成“独立型”绩效审计调查项目9个,“结合型”绩效审计项目11个。一是扩大绩效审计领域。在专项资金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 3 任审计中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法。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对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既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依据,也促进了部门和单位积极全面履行各项职责。二是提高绩效审计质量。我局要求每个绩效审计项目都必须撰写审前调查报告,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全部由绩效审计协调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和审定。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去年,我们组织法制处和有关业务处室的审计骨干专程到****市审计局调研绩效审计情况,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促进了我局绩效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加强绩效审计成果考核。去年起,我局开展了优秀绩效审计项目、优秀绩效分析报告和优秀绩效审计报告评选活动,并将绩效审计工作列为审计机关考核内容。2009年,我市组织评选出优秀绩效审计项目8个、优秀绩效审计报告8篇、优秀绩效分析报告6篇。通过考核评比,有力地推动了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今年,我局更加重视绩效审计,从项目计划、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倾斜,确保实现省厅下达的绩效审计普及年目标。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立足保发展、保民生、促发展,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项目和资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突出公共财政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科学谋划审计项目。今年,包括省以上统一组织项目和上年结转项目在内,我局共安排78个审计项目,除9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外,将开展独立型 4 绩效审计7个、结合型绩效审计14个,其余全部是涉及绩效审计项目。我局在下达审计项目计划的同时,分别明确了拟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和审计方案需要经过集体研究的项目,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在人员培训上,春节前,我局开展了绩效审计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厅专家和***、**市审计局绩效审计经验丰富的同志,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培训系统,给全市审计人员授课,拓宽了眼界,促进了我市绩效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关于审计工作“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的审计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始终坚持以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为审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专项资金审计为主要内容,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以绩效审计为目标,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审计内容上,将立足微观审计监督,着眼宏观服务,适应全市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理清审计发展思路,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抓住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重大问题,开展审计监督。

在审计重点上,将坚持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绩效审计,加强审计项目立项调查研究,根据党委、人大和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需求,以及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抓住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审计工作 5 重点,关注政策落实、关注政府资金安全及效益、关注民生、关注资源能源环保及节能减排、关注领导勤政廉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在审计方式上,更多关注专项审计调查,着重突出绩效审计,加大审计成果开发、利用力度,用全局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向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绩效,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服务。

在审计手段上,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并针对党委、政府决策的需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强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利用AO与OA交互,审计项目质量逐步朝全程电子化控制方向迈进;积极探索开展联网审计,尝试“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积极鼓励审计人员总结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AO应用实例,大力推广计算机应用成果。

5.财政审计 篇五

财政审计: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6.财政审计整改情况报告 篇六

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xxx年度同级财政审计报告进行了审议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县政府高度重视。

xxx年8月1日常务副县长汪功胜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审计整改工作,10月12日县长孙良鸿召开审计整改联席会议,督查审计整改工作,对相关部门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对账销号,严肃整改,要求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强化审计整改责任,将审计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切实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从总体情况看,各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都能够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关于县本级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报告中指出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规范”问题,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肥东县财政预算多部门联审办法》(东政办〔xxx〕37号),建立财政预算多部门联审机制,其中发改委负责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库和编制项目年度计划,县财政局按照项目库和年度计划编制项目支出预算。

县政府严格要求发改委落实项目库建设,要求财政局建立滚动预算项目库,xxx年项目预算安排的合理性、准确性均较往年大幅提升。

(二)预算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预算支出不实问题。

审计报告中指出的“7745万元预算支出不实”问题,是因为xxx年12月底拨入财政专户的7745万元,除排污费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190万元外,其余均为上级财政集中在年底下达我县的大额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今年,财政支出专户数量已从年初的9个撤并为2个,拨入专户的资金额度将大幅下降。

2、关于部分资金未履行国库集中支付程序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中“未通过财政管理平台集中支付103706万元”问题,今年,县财政除需要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外,全面实现财政资金集中支付管理,着力提升集中支付率。

3、关于财政借出资金未及时清理收回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中指出的“未及时清理收回的借出财政性资金22228万元”问题,县财政部门已将借出资金22228万元全部收回。

4、关于部分项目支出预算执行不到位问题。

(1)审计报告中指出的“县投融资中心年末有25个项目未执行到位,占年初预算29%”问题,是因为xxx年,受政府性基金欠收影响,导致县投融资中心部分项目因无资金来源未能执行。

今年,县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合理安排项目计划,进一步提高项目执行率。

(2)针对审计报告中“庐州卫生科技学校综合楼建设资金至年末结余1430万元”问题,县政府已责成教育部门加快项目实施,该项目已处于竣工审计阶段,按工程进度拨付了536。08万元,剩余资金待工程决算审计后予以拨付。

5、关于部分土地出让收入使用不规范问题。

(1)针对审计报告中“县国土资源局奖金补贴、医药费、慰问费、办公费、设备购置、矿山关闭整治等费用支出415万元;乡镇、开发园区“三线三边”费用支出604万元;林业、乡镇保洁等人员工资补贴支出199万元;部分乡镇林业、绿化奖补支出308万元”问题,县财政部门xxx年部门预算编制时已将上述支出调整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不再从土地转让金中支出。

(2)针对审计报告中“检察院、法院等单位支出1791。07万元”问题,在xxx年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已不再安排相关支出。

(3)针对审计报告中“支付县投融资中心融资担保费1961万元”问题,在xxx年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中,不再安排该项支出。

6、关于涉税数据共享问题。

县政府已协调地税部门积极与财政、国土、房产、国税等部门实行定期沟通,完善协税护税机制,推进涉税数据共享工作迈上新台阶。

7、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中“6家房地产项目没有清算”的问题,县地税部门正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清算,其中宝源雅居项目,企业已完成自行清算申报,目前正在审核中;御景花园项目已督促建设方按时完成清算申请;应清算的浙商城一期、广齐东奥家园、学府雅苑3个项目,地税部门正积极跟踪管理,限时要求企业完成自行清算申报;恒缘时代广场项目由于开发商失联,现由政府代管。

(三)相关政策、制度、规定执行方面的问题

1、关于“部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未及时、足额征缴入库”的问题。

安徽腾辉物流有限公司、合肥亚太置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欠缴的土地出让款4095。91万元,已全部足额清缴;安徽湖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欠缴的530。05万元,县国土资源局在多次催缴无果情况下,已于xxx年3月向合肥市仲裁委申请仲裁,合肥仲裁委已受理该申请(〔xxx〕合仲字第0096号)。

2、关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未及时清理缴库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中“未及时清理缴库的大配套费563万元、不明款项470万元”的问题,截至目前,已查明确认并缴库1010万元,剩余23万元资金确实无法查明,如在规定时间内仍无执收单位确认,将由县财政部门统一划缴国库。

3、关于“定期存款占用待结算资金”“用预算资金办理定期存款”问题。

县财政局已收回到期存款17000万元。

今后,县财政部门对到期存款原则上不再进行续存,财政资金定存额度将逐步减少。

4、关于“部分专项资金存在沉淀现象”的问题。

县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大资金审核拨付力度,截至目前,沉淀资金已清理消化74784万元,清理消化率达74。8%,同时要求县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

二、关于部门预算审计问题整改情况

(一)部门预算编制方面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的关于卫计委“部分支出预算编制不细化”问题,县政府责成县卫计委严格按照新《预算法》规定细化预算科目,编实编细预算;针对审计报告指出的马湖乡财政预算调整没有履行手续的问题,马湖乡已补充了xxx年和xxx年预算调整履行手续,该乡已在财务制度中明确财政预算调整需先经人代会批准通过方可执行。

(二)部门预算执行问题

1、关于预算收入未按规定完成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县卫计委“未完成预算收入任务1197万元”的问题,县卫计委将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在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科学性的基础上,科学安排收入和支出计划,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管理。

2、关于超预算支出、项目预算支出执行不到位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县卫计委“超预算支出、项目预算支出执行不到位”问题,县卫计委今后将严格落实《国务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和新《预算法》等相关文件规定,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预算的执行力;针对审计报告指出“马湖乡向非预算单位拨付15。5万元”的问题,县政府已责成马湖乡出台制度,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3、关于截留应缴非税收入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县住建局截留4。33万元房租收入”问题,县住建局已将房租全额上交县国库;针对审计报告指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滞留应缴款143万元”的问题,县疾控中心已将应缴款项全额上缴县国库;针对审计报告指出“马湖乡马湖社区截留计生罚款1。2万元”的问题,马湖乡马湖社区已将1。2万元上缴国库。

4、关于专项资金结余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卫计委两年以上结余结转财政资金合计462。79万元”的问题,县卫计委已将结余资金全部上交县财政;针对审计报告指出“住建局结余专项资金409万元”问题,县住建局已将上述余款全部上缴县非税局。

5、关于漏缴税费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县市政公司漏缴企业所得税12。87万元”问题,县市政公司已足额补缴企业所得税。

(三)其他财政财务收支问题

1、关于乡镇卫生院自立收费项目和超标准收费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牌坊乡、古城镇和龙塘卫生院自立收费项目和超标准收费问题,县卫计委已责令牌坊乡、古城镇和龙塘卫生院对自立收费项目和超标准收费立即予以纠正,对其违规收费行为在全县卫生计生系统进行了通报批评,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收费进行了专项检查。

2、关于存在“搭车开药”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牌坊乡卫生院许姓医务人员“搭车开药”问题,县卫计委成立了调查组,对牌坊乡卫生院进行了全面调查,已责令许某将多开的药品价款576。61元上缴乡卫生院,并给予许某行政警告处分。

3、关于违规公费支出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县园林局公费旅游问题,县园林局已退还旅游经费3万元,县住建局给予园林局系统内通报批评,责令园林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书面检查,对外出领队同志进行了诫勉谈话。

4、关于违规使用院民供养资金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马湖乡敬老院用院民资金发放工作人员补贴共计14。9万元”问题,马湖乡敬老院工作人员将已领补贴款全部退回乡财政所,该乡已将敬老院财务纳入乡“三资代理中心”进行审核把关,确保今后不会发生类似现象。

三、关于审计发现的其他有关问题整改情况

(一)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不够严格问题

1、针对审计报告指出的县疾控中心、庐州卫校印刷费15万元,庐州卫校教材款31万元以及县园林局采购广告宣传牌14万元未执行政府采购制度问题,县卫计委已制定了《关于印发卫计委机关办公用品采购印刷管理办法的通知》(卫计办〔xxx〕129号)文件,要求委机关和委属各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实行定点印刷和政府采购;县园林局已按要求认真自查自纠,今后对5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规范程序执行。

2、针对审计报告指出的“xxx年古城卫生院未实行公开招标,出租18间门面房,租赁期限未定,每年租金3。6万元,公务用车也未严格执行定点维修”问题,古城镇中心卫生院门面房出租已按照肥东县政府采购和资产出租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实行公开招租确定承租对象,规范租期和合同管理;古城镇中心卫生院急救车辆已按规定,履行车辆维修相关程序,实行定点维修。

3、针对审计报告指出的“至xxx年期间,马湖乡政府宣传标牌制作安装、乡财政所装饰工程等没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实行招投标,直接发包,合计110万元,在工程项目设计等方面也未履行招投标手续”问题。

马湖乡已修订了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集体研究、合同管理制度,资金拔付按工程合同与工程进度挂钩,3万元(含3万元)以上10万元(不含10万元)以下的,采取邀请招标方式,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工程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

(二)标后监管不到位,合同价高于中标价问题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马湖乡与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分院签订合同,设计费为13元/平方米,而该公司中标价为10元/平方米,合同价比中标价高出3元/平方米”的问题,马湖乡已报经县政府同意,在公管局完善了相关手续。

(三)违规接受挂靠和转分包工程项目问题

县住建局已制定和完善了《县住建局禁止转包、分包、挂靠管理制度》,强化工程监管和制度约束,杜绝挂靠、转包或拆分包等违规经营行为。

7.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 篇七

一、财政、国资两类监管资源与政府审计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 现有政府审计资源严重制约了政府审计目标的实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2010年修订) , 结合现行财政与财务隶属关系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的划分, 属于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审计对象约3万个以上, 还不足按照审计法要求纳入被审计单位全国80万个的4%。然而这3万个被审计单位的资金量约占全国被审计单位的70%左右。但由于目前政府审计力量不足, 每年实际审计的单位不到其中的3000个, 审计覆盖面约10%, 有不少中央单位自审计署成立以来从未接受过审计。根据相关中央预算单位应执行审计的情况, 一级预算单位有100多个, 每年只能审计50%左右, 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审计面只有20%;县以上国税局有3000多个, 每年审计不足5%;海关系统有250个分关, 每年只能审计20%左右。

政府审计作为社会经济运行“免疫系统”, 通过依法对财政、财务收支开展审计监督, 检查相关经济事项, 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来实现“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政府审计监督目标。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 我国对政府审计的期望会进一步提高, 政府审计任务更加繁重如“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 每年都能进行一次才好, 其他对象争取每5年审计一次”。由此, 政府审计力量相对不足与日益增长的政府审计需求的矛盾, 客观上要求将两类监督资源进行整合。

2. 将部门监管资源与政府审计资源整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 实现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多元共治。科学的、复合的、多元共治意味着减少或杜绝重复监管, 实现由部门监督转变到功能监督。然而, 在我国更多的是部门监管且部门监管割裂, 如食品药品监管“九龙治水”、国资监管“五龙治水”、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与评价“六龙治水”等等。这种监管主体多元化、部门职权交叉、“多头执法”现象, 导致了权责不清, 容易造成各监管部门看似分工明确, 但实际并不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有利可图时多家监管, 有责无利或责大于利的则都不监管。一旦发生问题时, 各监管部门相互推责, 使监管责任追究流于形式。同时各监管部门缺乏有效协调和联动, 容易造成监管工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将财政、国资部门监管资源与政府审计资源整合, 减少或杜绝重复监管, 实现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政府监督是治理现代化的体现。

二、财政、国资监管资源与政府审计资源整合的可能性

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两部门监管资源与审计资源整合的动力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监控与制约系统, 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家治理目标内生性决定了政府审计目标。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和整合政府监管职能, 探索功能性监管, 构建系统性、协同性的大监管体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将政府审计资源与政府监管资源整合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

有效的功能性监管需要政府打破部门界限和职能分割的籓篱, 整合各部门资源以整体、协同、联合的形式来组织监管工作, 减少交叉监管;改革权力运行模式由单向、强制、刚性向互动、合作、包容的转变, 摈弃“职能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将直接监管、授权监管和委托监管三类监管方式创新性地加以融合, 以功能为基础, 将各部门相近或相似的功能整合集中, 通过授权监管、委托监管来减少交叉监管。

公共权力的配置与监督是国家治理的主题。实现国家善治, 要求政府各职能监管部门以政府审计“预防、揭露与评价”功能为基础, 减少直接监管, 科学的实施授权监管与委托监管, 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2.“三法”为政府监管资源与政府审计资源整合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200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5) 、《企业国有资产法》 (2009) ,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分别与财政部门、国资部门在监管对象、目标上交叉重叠。正是在监管对象与目标上的交叉重叠, 为我国政府审计资源与其他政府监管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了现实的与坚实的法理基础。

3.“财政大监督”与“国资大监管”的监管改革与派出审计局的设立为部门监管资源与审计资源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财政监督是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大监督”自2010年实践以来, 极大的提高财政监督的效率与效果, 是财政监督与时俱进的体现, 其要义是“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控”, 旨在实现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检查与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新机制。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构筑国民经济安全的微观物质基础,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有资产监管科学化。“国资大监管”能避免“五龙治资”, 通过拓宽监管范围, 逐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四位一体”的财政大监督, 以“主业核定、业绩考核、薪酬分配、企业领导人员任免和财务评价、产权管理、监事会监督、风险管控”为主线的“国资大监管”工作闭环, 以及派出审计局的居间性质, 为财政与国资部门监管资源与政府审计资源整合扫除了障碍。

三、财政、国资监管资源与政府审计资源整合的对策

1. 财政、国资监管计划与政府审计计划的沟通与整合

根据《财政检查工作办法》 (2006)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2003)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2010年修订) 的规定, 财政、国资部门与审计机关在实施检查监督时, 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与上级部门要求, 确定下一年度工作重点, 编制年度检查监督项目计划。因此, 财政部门、国资委在制定监管年度计划时, 加强与相应层级的政府审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针对相似监管目标或同一监管对象, 从监管起点进行整合, 避免监管功能的缺位与重复。

2. 财政、国资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信息交流与共享

(1) 交换相关检查监督文本记录

财政、国资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交换文本记录包括各自的检查工作底稿以及结论报告。在我国, 财政部门与审计机关、国资部门与审计机关在监管职责范围、目标上存在重合。在部门之间监管计划协调的前提下, 由于业务的关联性, 交流工作底稿与结论报告, 有利于较少重复检查监督。

(2) 形成联席会议制度, 实时共享相关信息

财政、国资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形成联席会议制度, 任意部门或机关执行检查行为时, 对所知悉的敏感信息要通报给联席单位, 联席单位之间要做到相关信息自由及时共享。

3. 协同性工作支持

财政、国资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执行检查监督时, 要密切配合, 形成监管合力。如对财政部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时, 审计机关延伸到预算资金的使用单位。而预算单位可能属于国资监管对象, 所以此时需要国资部门进行协同性工作支持。

4. 事后支持性跟进与反馈

财政、国资与政府审计机关通过检查监督形成检查监督报告。这些报告既有可能包括对被检查单位违规的揭露, 也有可能包括对被检查单位的经营管理建议。财政、国资与政府审计机关对所揭露的缺陷性质、范围以及整改措施都很关注。它们都有对所有重要或重大缺陷赋有监管责任, 以“一方监管为主、其他共享事后监管信息”的联席的方式, 共同监督所报告缺陷的改进措施及其结果, 减少监管资源的浪费。

5. 人力资源培训的合作与协作

财政、国资与政府审计机关共同的责任是“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尽管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是它们检查监督的基础却是相同的, 即都以资金流为基础。这种以资金流为基础的检查监督方法, 为三者共同的人力资源需求与培养提供了可能性。故财政、国资与政府审计机关应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与调用等方面加强合作与整合, 以使有限的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 2012, (6) :60-72.

[2]陈骏, 吴青川.政府职能转型背景下的国家审计治理功能[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1) :22-27.

[3]宋常, 王睿, 赵懿清.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 (1) :10-15.

8.财政审计与财务审计 篇八

【关键词】财政审计;大格局构建;探索

目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县级审计机关如何适应新形势,及时转变思维方式,正确把握财政审计的发展方向,加快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步伐,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笔者就县级审计机关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1.提高对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认识,拓展财政审计的范围和层次

当前县级审计机关财政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与公共财政体制监督的新形势要求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是财政审计的范围较窄。长期以来,审计机关对财政审计范围的划分不统一,统计口径也不一致。就县级财政审计而言,不论在预算执行审计总体方案还是在财政审计统计上,国家投资的固定资产不列入财政审计范围,代政府向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报告基本局限于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的预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一些财政资金专项审计和专项调查的狭窄范围内。二是财政审计目标不够全面。财政审计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根本目标。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把查出违法违规问题作为主要审计目标,造成审计项目内容分散,审计结果内容单薄、层次较低,难以集中反映一些宏观性、高层次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三是审计整体层次不高。县级财政审计大多停留在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层面上,财政绩效审计也作了一些摸索,但整体水平不高。四是审计覆盖面不够宽。而相对于传统的财政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是以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有效整合审计计划,有机结合不同审计类型,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整合审计信息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因此,要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加快实现财政审计工作方法的转变。

1.1以政府性资金审计监督为重点,拓展财政审计广度

财政审计的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部政府性资金,包括: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资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性债务等政府性资金。二是政府性资产。政府性资产现在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存量资产,是指国家对行政和事业单位直接划拨或经费开支形成的固定资产;第二部分是经营性资产,主要是国有企业动用国有净资产和集体净资产,也包括部门存量资产中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资产部分;第三部分是资源性资产,是指依法履行法定程序后形成的国家可计量政府性资产;第四部分是公益性资产,是指政府以各种形式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本金或收益所形成的实物资产。所以,现行的财政审计应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审计重点,逐步把政府性资产也列入审计范围。

1.2以审计跟踪和绩效审计为重点,拓展财政审计深度

采用跟踪审计方式和效益审计方法,把财政审计内容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一要对财政资金运行进行绩效跟踪。关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各项改革的效果,揭示影响改革进程的阻力和障碍;关注财政预算、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等方面的情况,针对财政运行质量和绩效提出建设性意见。二要对政府投资项目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跟踪。要检查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管理情况;要随时掌握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按照“事前介入、事中跟进、事后监督”的要求,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还要关注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效益、工程质量。摸清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行情况,对项目投资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公益性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投资体制的完善和投资效益的提高。三是对部门主要领导履行经济责任进行绩效审计。对政策执行,资金使用,压缩行政成本、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经济责任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评价和衡量其科学履职、依法履责、权力运行效果。四是对民生项目进行绩效跟踪。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民生资金的审计;加强对支农、扶贫、救灾救济、水利、耕地补偿等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重点揭露和纠正惠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截留坐支、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的问题。

1.3以财政审计内容转变为重点,加大财政审计力度

财政审计大格局关注的重点是带有全局性、体制性和制度性的问题,要揭露这些问题必须在审计内容上做到四个转变:一是从侧重本级级财政年度收支审计向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全方位全过程审计转变;二是从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转变;三是从侧重本级支出审计向本级支出与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并重转变;四是从关注财政资金向关注资金与制度、政策并重转变。

2.突出把握好审计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2.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将财政审计与行政事业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其他专业审计紧密结合,强调各股室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配合。一是成立财政审计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二是建立财政审计工作机制,财政审计股为审计组,其他股室为审计小组,小组向审计组汇报工作;三是实行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报告的“五统一”组织形式,对各类专业审计及预算执行审计规定统一重点、统一方法,避免各自为战,形成合力;四是适当简化程序,提高审计效率;五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2.2进一步加强审计计划的管理

上一篇:护士长竞选发言稿下一篇:企业管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