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024-06-20

怎样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共15篇)

1.怎样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篇一

1、多听,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多说做准备。由于国考申论的特殊性,所以听的时候一方面学习好的说话技巧,另一方面听的时候要有侧重点。例如听新闻联播,学习其对时事的报导性、概括性、新闻性的语言。

2、多读,是多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而多读也是为多写做准备。而读的时候也和听的时候一样,一方面增加素材,另一方面读的时候要有侧重点。可多读人民日报的社论,学习其对事物评价、分析的表述方法和语言。

3、多说,并不是逮什么说什么,乱说一气,而是有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或者是介绍,或者是演讲,要说得好、说得精彩,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这一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就是在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

4、多写,平日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把日常的观察、心得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日积月累提高写作技巧,在平时的写作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养成整洁的好习惯,在申论考场上不会因格式、字谜、标点或卷面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2.怎样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篇二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为鼓励学生敢说, 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 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鉴于这种情况, 我首先是实行教学民主, 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摆架子, 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 鼓励、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是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 自觉“对外开放”, 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 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 大“语场”不敢说;熟悉的“语场”敢说, 生疏的“语场”不敢说, 我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 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内外结合, 反复训练, 使学生“敢说”。

二、进行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能说”

激励学生敢说, 这是第一步。在经过一段训练后, 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敢说, 但有些学生有时却又无话可说, 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是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 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 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另一个方面,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思维紊乱的人, 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 语言才会清楚而有条理。所以, 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基于这两方面, 我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 整体培训, 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 我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 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 聚敛思维, 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反复训练, 学生的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作文教学中, 我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兴演讲等, 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会想, 会思维, 也就能说了, 并且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能说, 把话说得清楚, 让人听得明白。

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会说”

“敢说”是基础, “能说”是基本要求, “会说”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 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我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 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 表达的意思便有较大差别。我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训练学生读书的语音和语调。二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 喜、怒、哀、乐各有所异, 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 都应具体训练。此外, 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 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 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等, 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 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 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变得会说了。当然, 说话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使学生能真正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摘要: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学生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定向交流工具, 也是社会发展向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既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此重要,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抓住了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整体培训。

3.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三

关键词:重视培养;规范性;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说话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往往不够。而且习惯于用生活语言来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但想说、敢说,而且能说、会说。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课堂活动中,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我在教学100 以内的减法时,利用同学们熟悉的《西游记》故事情节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唐僧师徒一行前往西天取经,途经火云洞,火云洞里住着一个小妖怪,名叫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他正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呢!于是化作一阵妖风卷走了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来到火云洞,要救回师傅,红孩儿说:“要救师傅可以,但得先帮我做一道题,做出来了,我就放了你们西去。”那是一道什么题目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俩看看:小龙女的篮子里有苹果和桃子一共50个,桃子30个,请问苹果个?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教师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再让同学们组间交流,最后请学生代表汇报。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也有了听别人说的机会。学生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本组的意见,就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效度和密度,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教师口头表达的示范作用,促使學生注意语言的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完备,但他们的模仿性强,这就需要课堂上的教师语言作为典范,成为规范学生语言的依据。所以教师语言首先具有准确性、示范性,教师说话必须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言简意明。对概念陈述时要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讲求顺序性。例如:我在教学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情景图,问:“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请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小,识字量少,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我就范读,范读时注意突出关键性的词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再要求学生复述,并说出解题方法,旨在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通过读题、复述题意、说解题思路,使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利于明确题意,正确解答。

三、通过亲历活动,把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注意多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的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36-8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36 根小棒,问:“怎样去掉8 根?”有的学生边摆边说:“6 减8不够减,我可以打开一捆再减,从36里拿出16,16 减8 得8,20 再加8 得28。”而有的同学则说:“我从36 里先拿出10 根,10 减8 得2,26 再加2 得28。”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从一年级起就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怎样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论文 篇四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高了书面表达的比重,书面表达能力其实就是听、说、读、写的“写”字,近几年来,大多数学校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书面表达能力部分做得较差,得分率也较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关键是四个字,即导、写、改、评。引导、指导写作步骤、批改和点评这四个步骤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不再是难题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书面表达能力 培养

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关键是四个字,即导、写、改、评,供同行们参考。

一、导

所谓导,即引导。其实,要想在三年的中考中,使学生能够写出全部或绝大部分要点、语法基本无误、行文连贯流畅、字迹清楚工整、标点符号无误的短文,就必须从初一年级起,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下面是我们学校的做法,培养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听写。听写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的练习形式,既可练学生用耳听又可练学生用手写。这种方法对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和写作能力很有效。

2.连词组句。这种训练主要是模仿和重复。可采用两种形式:(1)给出词的正确形式,只要求学生写出正确的主、谓、宾;主、系、表等结构的固定搭配。(2)给出几个词,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形式组成完整的句子。

3.造句。造句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最简单易行的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词,要求学生用这个词造几个句子,也可以提供词组或句子结构让学生造句。

4.改写。通过改写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恰当的人称、时态、句子结构等。

5.仿写。经过三四个月的造句,连词组句等练习,学生已有能力仿照课文及课后作业所提供的素材写出相应的模拟小短文。

6.小作文训练。在写作训练前,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和格式,如日记、信、通知等。在学生了解各种文体写作的格式后,就可以进行小作文训练了。这时,教师要注意给予及时的指导、批改和评讲,对普遍的`、典型的错误在课堂上纠正,好的作文及时给予鼓励,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自始至终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句子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卷面、格式、书法、标点等系列问题。在听、说、读几方面发展的基础上,切不可忽视书面表达,因为书面表达不仅是《大纲》的要求,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写

所谓写,即基本的写作步骤。我们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1.看清题目,理解题意。尤其是看图作文,一定要把图看懂,搞清文章的类别及中心。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看懂就开始动笔,结果不是把人称用错了,就是没用准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动笔前必须三思而后行。

2.冷静思考,理清思路。学生在写作时反映出这样的现象,一看完题目要求和内容后常常感到文思涌动,好像脑海中挤满了要用的英语单词,但提笔时又有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感觉,这时,就要求学生冷静下来,理清思路后在写。

3.选好词句,起草成文。要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文意,首先应选择好恰当的词语,并且注意所选的词语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选好词的目的就是造好句,组好段。要清楚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一两个词、一两句话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把许多句子组合到一块组成段落来表达这个意思。因此应告诉学生一定要学会使用常用的过度词才能把一堆看起来显得杂乱无序的句子合理地连到一块儿,从而使整篇文章融会贯通,记住这些词并合理地使用在作文中,可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条理清楚。

4.读通全文,仔细检查。对于初中生所写的作文,只要求语言准确,行文连贯,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应对所写文章认真多读几遍,从单词是否用对、写对、语句是否通顺、时态人称是否正确等方面来检查,这样基本就可以达到写作的目的了。

三、改

所谓改,即教师的批改评分。其实,批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写作评分的方法有三种:

1.单项评分法。这种评分法除了考虑文章是否切题外,基本上是以语言错误的多寡来评判写作的优劣。语言错误类型包括:语法、词汇、修辞。具体细目往往为:动词的正确形式、时态的一致、介词/冠词是否使用得当、句子是否完整、主、从句的运用能力、词汇的选择,句型结构变化等,有时还包括修饰语的数量及句子的平均长度。我们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这些单项都很熟悉,并习以为常。教师在制定这些单项评分标准时,一般都订下扣分的比例。例如以十分为满分,语法错误占25%,词汇占15%,修辞以及其它占10%等。

2.总体评分法。总体评分法是通观全文给予评分的一种方法,即根据一篇文章总的质量而作出评价,而不确切提出文章好坏之所在。此法在我们初中阶段不是很实用。所以也不做介绍。

3.评论法。在批阅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时,用红笔划出错误或不妥之处,在边线内指出错误或不妥的性质、类别。除了个别地方估计学生自己难以修改予以修改外,一般的错误由学生自己去改。末了,在评论栏里写上优点、缺点及建议。

四、评

所谓评,就是评讲作文的方法。

首先要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同学们的作文:(1)语法上存在哪些问题?(2)规定的要点是否写全?(3)文章的格式是否正确?(4)书写如何?接着,教师把学生作文中间普遍存在的病句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分析、改正。

最后选择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分析、修改、评价。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评讲的方式使学生参与了活动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不管哪类文章的写作,只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规范书写、认真批改,精心评讲,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我相信,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定会有长进的。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新课程教学问题.

[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

5.如何培养中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篇五

一、家长指导幼儿学习句型

亲子阅读中,不能仅仅是某个具体词或句的学习,而应是句型句式的学习,让幼儿在掌握该句型的过程中,更灵活地理解相关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结构。例如在“森林里”“谁在做什么”等游戏中,就可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来体会有关的句式结构并能正确运用句式结构编出新句子。在日常的交流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的句式。如游戏“在娃娃家里”,通过情景操作,让幼 儿学说“××在××地方。”“我家有××。”“我把××玩具送回家。”幼儿反复玩过此类游戏后,就会较流利地说出有关类型的句式,并可以举一反三。

二、发展幼儿叙述和对话的能力

口语中表达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类型。独白作为一种语言表征,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及议论四方面。对中班幼儿来说,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叙述能力。初始阶段,可通过让幼儿观察实物、模型、图片及幼灯片等来实施教育。如故事“美丽的菊花”,可让幼儿在视觉的参与下,先对菊花的外形特征有一鲜明的印象,再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应向幼儿提供适宜的观察方法,如提示观察的顺序等,使幼儿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词汇,并把它们组织连贯起来,流畅地进行表述。这样,也才真正达到了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此外,家长不仅要培养幼儿叙述当前事物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叙述过去及未来事物的能力,这就涉及到经验叙述和想象叙述的问题,家长应为幼儿提供类仅讲述“周 日见闻”的机会,使幼儿说的能力进一步得以提高。

6.6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六

语言是表达思想、与别人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教育包括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写前准备四大方面,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养成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学前期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在成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发清全部语音,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够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以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语言的连续性有所加强。

学龄前儿童的词汇更加丰富,可以与成人自由地进行言语交流,已经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因而,其言语表达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言语对行为的调节功能也比以前加强了,在行为方面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5岁左右的宝宝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语言的发达与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互相关联,同时也显示了宝宝的复杂个性。宝宝会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角色游戏。

5岁以后,宝宝已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了,喜欢挑别人发音的错误,但对自己没能准确发音的词语却故意回避。6岁左右,宝宝不仅可以完整、连贯地说话,还会表现得大胆、生动、有感情,并喜欢在讲话过程中配合做肢体动作。培养学龄前儿童表达能力的方法

1.着重培养宝宝的言语表现力

从5岁开始,父母就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宝宝的发音训练上,如,培养宝宝学会清楚地吐词、主动调节声音的强弱、学习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抑扬顿挫,懂得支配和运用自己的呼吸等。这些要求显然比之前有较大的变化,父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着重培养宝宝的言语表现力,使宝宝初步学会根据所表达内容的需要而改变语调,掌握最初步的艺术发声的方法。

2.和宝宝说说绕口令

绕口令可以帮助宝宝区别容易混淆的音,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比较生动活泼。宝宝自己喜欢说,还特别喜欢听大人说。宝宝在说绕口令时,会努力把一些易混的音说清楚,从而使发音得到练习。在教宝宝学说绕口令时,父母要自己先背熟,使自己的发音准确而没有错误。另外,还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宝宝学说绕口令,由慢到快。

3.用简单的语言教宝宝新词

教宝宝新词时,只有和具体的事物形象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新词的意义。此年龄段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增强了,父母可结合宝宝已有的经验,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新词所代表的概念。如,用“好看”解释“美丽”、“漂亮”等,用“这里真冷”解释“冷”这一类比较抽象的词。

4.亲子共读

宝宝很快就要上小学了,趁着这个阶段,加强宝宝的书面语言兴趣很有益处。每天晚饭后或睡觉前,可选择一本宝宝喜欢的书,读给宝宝听。对内容比较多的书,父母可先讲一段,或在某个精彩段落时停下来,启发宝宝自己接下去阅读。读文学作品时,父母最好能用丰富的表情和腔调进行朗诵,激发宝宝的阅读欲望,这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5.教宝宝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时,父母可手指读物,教宝宝认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汉字形象化的特点为宝宝识字提供了可能,同时在阅读中识字,能提高宝宝的学习兴趣,使他能将图、文、字结合起来,有助于他对汉字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只为了让宝宝识字而识字,识字是为了使宝宝获得一种阅读的工具,最终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6.为宝宝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7.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初探 篇七

幼儿时期还处于利用感官和触觉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知的阶段, 这时期的幼儿刚会用简单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语言综合教育, 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教学可以整合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提高幼儿语言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把各领域的教育进行相互的渗透, 从而扩展幼儿的经验, 在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下,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幼儿园中, 教师可以把语言、认知、社会知识等进行相互的融合, 并按孩子的逻辑进行合理的组织, 从而进行整合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

1 幼儿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语言交往环境。

幼儿从家里那个小范围来到幼儿园, 孩子的交往范围扩大了, 集体的生活更适合孩子语言的发展, 因此幼儿教师要利用创设角色游戏等活动, 为幼儿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 提供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 在游戏中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教师在创设的活动中, 要以同伴的身份参加到孩子的游戏当中, 给孩子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 在游戏中, 鼓励孩子和同伴进行交流, 使孩子的语言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组合中得到提高。在游戏和活动中, 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 鼓励幼儿把话说完整, 对于语言发展较快的幼儿可以鼓励其在集体面前给大家讲故事, 教师针对每个幼儿语言发展的情况进行观察, 发现规律及个别问题, 及时进行引导和指导。这样幼儿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 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是有差异的, 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及心理需要, 在适合的场所鼓励幼儿进行表达, 哪怕说不好, 说不完整, 也要让孩子表达出来, 使孩子能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同时多给孩子创造语言运用的机会, 鼓励孩子分组进行讨论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相信幼儿在交往和想说的意愿得到满足后, 语言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完整, 同时还要鼓励爱说的幼儿, 使其在表达过程中语言能力获得主动的发展。

2 提供师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平等的对话, 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 增强幼儿相互间的情感联系, 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教师在参与中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 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丰富语言, 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 学会围绕话题交谈, 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 提高语言的能力。另外, 幼儿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注意观察和模仿, 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的言行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无论在教学活动中或是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应尽量利用师生间的交往, 让幼儿感受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积极作用。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不断调整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 并在交往中积累表达的经验, 培养口语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 为其创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 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交往的乐趣, 在与同伴的不断交流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语言。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交往语言的实践。在游戏时, 无论是幼儿之间日常生活语言的交流, 还是角色之间的对话, 都实现着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时, 语言的对答、应变、协调能力也得到很大的锻炼;反过来, 语言表达和交往上的成功, 又会大大地调动幼儿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那些在交往活动中语言表达有问题的幼儿, 在游戏中往往能轻松自如地与人交谈, 口吃、怯场等现象大大减少。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发现, 绘画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 即使不爱说话的幼儿也是如此。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可开展丰富多样的绘画活动, 要求幼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然后再画出来。画不出来的可以用自己喜欢画的东西代替, 只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就行, 这样, 就克服了幼儿说了不会画, 画了不会说的现象。

3 通过早期阅读发展幼儿的语言

在阅读过程中, 不仅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而且还帮助幼儿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故事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材料。幼儿在阅读图书时, 首先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 将之转译成语言, 然后进行想象以丰富故事内容, 与此同时, 他们还要具备内部整合语言及表述的能力, 这表现为看图书时幼儿或者自言自语或者在心中默念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 让幼儿扮演角色来编和讲自己的故事。在幼儿听完故事或者看完图书之后, 适当提出有利于他们思考的问题。他们在讲述、讨论的过程中, 不同水平幼儿的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发挥。

4 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的说话欲望, 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在语言教学中, 由于年龄的限制, 有些幼儿语言组织困难, 说出的话磕磕绊绊, 再加上小伙伴的嘲笑, 往往使这些幼儿在教学活动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中很少说话。而采用电教媒体给小朋友们创设一个语言环境, 会使这些幼儿沉浸在所处环境中, 忘记自己所谓的“毛病”, 产生说话的欲望。多媒体课件使声音和画面并存, 使抽象的概念, 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换的画面, 生动直观地将信息再现于幼儿的感官, 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作运用,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 积极争取家长配合, 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单纯的依靠教师的培养是完全不够的, 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 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 家长应该意识到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中提高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意识, 对孩子语言表达上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 并采用激励的方法使幼儿语言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从而使孩子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自信。特别是那些有语言障碍的孩子, 家长更要多些耐心和鼓励, 使孩子在一点点的进步下更加自信。

6 结束语

幼儿是语言发展的最关键阶段, 因此幼儿教师应为孩子的语言发展创设更好的环境, 使孩子在丰富的活动中不断的积累语言的经验, 并提高交流的兴趣, 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艳.在娃娃家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学前课程研究.2008.01.[1]周艳.在娃娃家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学前课程研究.2008.01.

[2]陈秀艳.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4期.[2]陈秀艳.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4期.

8.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语言 篇八

一、学会自学阅读数学,从中领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理解程度。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不能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要对错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得多。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教学习惯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西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88×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88×25=11×(8×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80+8)×25)。

三、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发展准确的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個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相互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6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6米就是600厘米,6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6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问题。

3、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重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够正确地概括。例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发言。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实践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实践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实践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八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八分之一、八分之二、八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实践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实践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实践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9.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下数学论文 篇九

一、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勇于说

小学生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欲望,还有一定的表现欲,因此,数学课堂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时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感人、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尤为重要.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在课始就用猜谜语的情境直接导入,让学生猜出谜底,并说说“闹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此时,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生活用品,每个小朋友家里都有各不相同的时钟,因此,回答这个问题时,小朋友们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很有条理地说出闹钟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在练习巩固阶段,为了保持学生表达的高涨情绪,还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一下,要求表述完整.学生表达了“我晚上8时开始睡觉”“我早上7时背着书包去上学”“晚上6时我在家看动画片”等.孩子们拨出各自喜欢的时间,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喜欢该时间的`原因.在这样的语言交流情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二、亲近生活,让学生乐说

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也能应用于现实.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探索数学、理解数学.首先,注重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探索数学.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有着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师也要善于模拟简洁化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例题264+98时,老师请学生模仿会计发给教师加班费,使探索过程轻松有趣.其次,注重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应用数学.学用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学生分析、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价值,可以联系实际说一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议一议某些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合理解答、解一解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三、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语言的科学性

由于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在表述时容易漏掉某些关键性的细节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认真揣摩和分析,推断出学生的“言外之意”“未达之意”.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时,通过操作引领学生探究规律.在板书分别框出2个数、3个数、4个数,平移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之后,教师突然问学生:如果每次框7个数,结果又怎样呢?一般学生都从“总个数、框中的个数和平移的次数”之间的规律入手进行思考.就在答案出来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框中的个数是2时,平移了8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如果框中3个,平移的次数就是7,得到8个不同的和……现在框中7个,平移的次数就是3,那么就应该得到4个不同的和.虽然这位学生的发言比较啰嗦,表达也不十分清楚,但教师用心琢磨学生的思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从上向下看,框中的个数依次增加1,平移的次数就依次少1,不同和的个数也依次减少1,是吗?”学生高兴地连连点头.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表达了难以表述的意思,这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位教师教学这一内容,一个学生表达规律时说:“如果拿2张连号的,就有9种拿法,算式是10-1;如果拿3张连号的,就有10-2种拿法;如果……”“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解释说:“因为拿2张的时候,可能有1和2、2和3、3和4……一共只有9种情况,10不能在前面,所以要减去1.”教师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语言表述了学生的想法:“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如果拿2张,只有10不能打头,如果拿3张,9和10不能打头……”学生连连点头.可见,教师的倾听既能让发言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愿望.

四、形成习惯,让语言训练成常态

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1.小组交流,大胆说

成功的数学课堂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小组讨论交流便是最好的形式.采取这种形式进行探究、交流,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倾听、思考,大胆地述说,思维进行交锋.小组中,每个成员既能拥有倾听的机会,还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积极学习的状态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主动说

同桌交流能够触发思维灵感,并获得同伴的支持、评价与修正.与小组交流相比,同桌交流更为快捷,不失为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一条捷径.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交流这种方法是否有道理,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达成共识,再用这个方法进行练习.练习后,同桌再次交流算法并评价结果.班级中的“学困生”也能在同桌的引领下逐步掌握叙述方法,正确地解答问题.

3.全班交流,示范说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往往会忽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分组活动后的全班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小组智慧的展示、交流内容的总结提高,还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绝好时机.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利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购物活动.在小组实践活动后,我要求各个小组将本组的购物情境面向全班同学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即谁买了什么物品,用了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结果是多少等.通过全班交流示范,既巩固了认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语

10.怎样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

【摘要】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教师只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学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是记忆、思维、阅读等能力的一种运用,一种外显,一种表现。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中术语很多,如果不注重术语的学习,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表达障碍。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又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又可能会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所以笔者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抓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同年级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现状的改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术语;合作学习

1.健康的交际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我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您刚才选择这块文字(应表达成:文本),按什么键变大的?(其本意指:用什么快捷键使字体变大)”等,学生的表达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叙述者语言表达不规范,听者不舒服,有些学生的表达甚至需要重复一下操作才能明白其要表达的内容。有时,我们看到这样一幕:让学生演示一个操作过程,学生都会很积极,但如果让他边做边说时,就变得迟钝很多。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呢?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教科书中的术语都不统一,如:“选项卡”和“标签”、“下拉框”和“下拉列表框”表达的是一个内容。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中要用到正确的术语,否则会出现指代不名的情况。第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这样一个思想空白:只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规范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规范语言表能力几乎仍是零。由此,常会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中因表达不清而造成不愉快、烦躁等情绪。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无论表达得好与否,都要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表达不了时,要用和谐的口气指明每个操作步骤中涉及的术语,让学生边复述边记下。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要辅助完成整个表达过程。如果学生的表达很标准,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信息技术语言表达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教师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现在还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语言表达本身就不是很规范,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要求,学生要了解信息技术中的术语,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要规范,如果老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术语了解不全面,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性,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用不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会不自觉的把老师不规范的语言记在心里,再用同样的表达方式跟同学交流,甚至会跟本不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想,首先要端正思想、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下拉框”、“列表框”、“占位符”、“文本框”等在何种情况下表达,如何强调术语表达?第二,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正确的信息技术语言、规范的语言表达教材上都有说明,做到在课堂上心中有数。第三,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时,也要用正确的术语、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只有将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交流养成一种习惯,才能营造好的、规范的语言表达环境。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用正确的信息技术语言进行教学,让信息技术语言的概念深入到学生中,并不是一、二节课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实验,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制定这样的方式和策略:

3.1规范语言提出问题。“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一个活动,是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表现,在信息的教学中,“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提出自已有困难的操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种情况,学生因为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遇到困难时也不想向老师提出。所以老师要经常鼓励、点拔和指出学生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规范提出问题。

3.2规范语言评价。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操作、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学生在评价另一个学生的操作时,用语不规范,例如:学生评价另一个学生的操作:“用鼠标点击图片,然后点击一角上的点向外拖动就把图片放大”。教师应引导学生指出:“点击图片”最好用“选定图片”,“一角上的点”是“控制点”。这样学生在以后就会注意了。在课堂上经常这样点拔,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3.3合作学习中,加强学生间信息技术语言规范的表达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多地开展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分配这样一个角色:角色要求合作过程中,要每一个成员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进行交流、表达,因此要分配一个表达规范的成员做记录,及时提出不规范表达。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就会养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计算机教学资料术语表达不统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对各种信息技术教科书进行统一,由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经过这几年的教材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教材正逐渐标准化、完善化。

我们更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2.《语言表达能力大纲》()

3.《GBT17532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

1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艺术;语言;互相渗透;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234-01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发展密切相关。”艺术活动中,将音乐、美术、文学等沟通起来,以其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并注重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既能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又能提高幼儿情感、经验、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本文从音乐与美术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在音乐活动中渗透

音乐与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还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寓语言教育于音乐活动之中。

1、创编歌曲

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的一种艺术,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凭着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可增加简单的创编内容。如:在《春天》歌曲中,可让孩子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创编歌曲中,启发提示幼儿说说在春天里,除了暖暖的太阳,大自然还有哪些景色?请小朋友讲述,并把它编到歌词里。这样通过提问和回答,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又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2、创编故事

幼儿喜欢故事,在教唱歌曲后,让幼儿根据歌词进行丰富的幻想编讲富有情节的小故事。比如:《教唱人人叫我好儿童》这首歌曲,可在示范演唱和教唱歌曲之后,让幼儿根据歌词编讲故事:秋天,菜园里的青菜绿莹莹的,辣椒红红得像一盏盏小灯笼。爸爸在忙着锄草,我看到青菜叶上有小虫,就捉起虫来,一只、两只……我捉了许多小虫。回到家,妈妈正在做饭,我就去提水。爸爸、妈妈都夸我是爱劳动的好孩子。这样,幼儿通过讲故事中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增强了唱歌的兴趣。

3、感受表演

音乐能激发孩子的表现,除了语言,孩子更喜欢肢体动作的表演。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还准备了头饰等道具,满足孩子表演的需要。如:大班音乐欣赏《狮王》,首先,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乐曲ABA的结构,“狮子大王要过生日了,听一听,谁会来帮它过生日呢”?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进一步增加幼儿的想象,使乐曲内容与故事内容匹配,有效地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其次,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乐曲性质创编动作,他们各自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了故事中狮王的高兴、神气、威猛、害怕等词的理解和掌握。更让每个幼儿享受到故事表演的乐趣。

二、在美术活动中渗透

幼儿的世界到外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制作、爱玩,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的发展。

1、以语入画

教师以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或者启发性的谈话鼓励幼儿对接下来的绘画、手工内容大胆猜想,表述。教师语言的导入是为接下来的绘画、手工制作活动作铺垫的,虽然不可能让每位幼儿都参与谈话,但是却激起了所有孩子的创作热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孩子进入绘画、手工活动,给孩子起到语言示范的作用。

2、画中有话

在幼儿完成美术作品之后,教师充分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解读幼儿的内心世界,激发幼儿有个性的表达自我、了解别人的兴趣,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绘画活动《海底世界》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我来说画”的语言活动: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画之前是怎么想的、画了什么、画要表达怎样的一件事等,还可以请幼儿说说看了其他小朋友的画有什么感想?这样,不仅给了幼儿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让幼儿有机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和看法,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

3、区域话画

在区域设置中,语言区和美工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在美工区中,可以鼓励幼儿把自己听过的故事画下来,然后制作成小故事书放在语言区里进行讲述。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制作小指偶,放在语言区进行故事表演。还可以收集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的各种作品布置一个小展览馆,在语言区开展“最佳解说员”的评选活动,让幼儿在介绍美工展览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区域活动的有机整合,借助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12.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一、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放心说

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学生总觉得数额学课压力大、理解难,总有身负重担、难于轻快之感。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拓展能力。教师不怕教学时间来不及,不要急于呆板地进行书面知识传授,让学生放心说,在说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知识,也使课堂呈现出生命的精彩。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出示了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

生: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不同意。因为我把它对折以后发现它不能够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同意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同学请亮出你的观点。

生: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后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反对。对折后尽管形状一样、但是没有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如果我沿着折痕剪开的话,这两个梯形就可以完全重合了。

生:那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应该是剪开,而不是对折了!

师:现在你们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还是菱形。

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自由自主地畅谈知识形成的学习过程,做到这一点,就能逐步形成自主课堂,竭尽全力去满足学生的需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们的课堂就是生命化的课堂,学生就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话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由于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情境,就会有话可说,说出学习过程。如教学“求近似数”时,导入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你早上几点起床的?几点吃饭?几点上学?

生:我早上6点12分起床的。几点吃饭?几点上学?

生:我7点1分吃饭,7点25分上学。

师:你们说的时间刚好是那一刻吗?

生:大约6点起床,大约7点上学。

师:大约7点上学可能有几种情况。

生:可能7时不到一点,也可能7时过一点。

教师小结例子,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了“准确数”,以及和它相对应的“近似数”,从而引导学生利用“顺应”的认知方式,自由交流,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这样,教师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重视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兴趣说一

教师要选一些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新课意境。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其思维水平也会提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以故事引如:一天,一只老猴子采了一些又大又红的桃子,三只小猴子看见了,都争着说:“我要吃,我要吃。”老猴子忙说:“不要急,不要急,让我来分一分。”于是老猴子给每个小猴子分了2只桃子。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分掉了3个2只桃子。这时,教师又开始讲:小猴子看见老猴子手里还有桃子,又大声嚷道:“我还要,我还要。”老猴子又连忙给每只猴子分了2只桃子。让学生根据分桃子的情况,讨论一共分掉了几个几只?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引发了他们对乘法的兴趣,领悟到乘法的关键所在。

四、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说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归纳,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探索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如数学“圆锥体体积”。让学生分组操作,每组都有一对圆住和圆锥体,进行倒沙实验。

生:我组倒了3次,还没倒满。

生:我组倒3次装不完。

生:我组倒了3次,刚好倒满。

师:让生3给演示一遍,与你们所做的实验比较。

生(齐声说):圆锥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

师: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如何推导呢?

生:我们都可以推导出公式。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的就是圆锥体的体积。

生:等底等高时,圆锥比圆柱体少。

生:等底等高时,圆柱体比圆锥体多2倍。

生: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底面积是圆锥体底面积的,圆锥体底面积是圆柱体底面积的3倍。

13.怎样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三

阶段总结

【课题提出背景】: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又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具体体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

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而我们的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非常明显的距离。我们在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涉及25个班级,共250人,调查结果显示: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学生占15.6%,使用能力一般和较差者占84.4%。根据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座谈、讨论等方式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①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②不敢说,怕错会受到批评③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更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

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开展对课堂上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研究和训练,力争找到一套能为我们所用的,比较系统而又完整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为学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搭建一个坚实的舞台,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快步提高开拓一个广阔的空间。

【课题研究方法 】:

1、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会以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案例研究法: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结合课堂教学实施具体研究,探究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的特点,然后进行反思、调整,设计评价标准。

3、分析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 】: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4月19日——4月23日)

我们组织教师以开座谈会的方式,围绕学生课堂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的意义、现状以及方法这些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座老师都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认真完成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搜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并分析原因,制订各年级段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标准。

第二阶段:案例研究阶段(4月24日——4月28日)

根据课标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探究培养途径和方法。

我们选取了二年级作为实验年级,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应从低年级抓起。由陈新年老师首讲《7、8、9的口诀求商》研究课,实施具体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及时的阶段性总结,然后把总结的结果付诸于实践,由陶宝凤老师再次讲授《7、8、9的口诀求商》,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4月29日——5月10日)

通过上述实践、总结与反思,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将来的数学学习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有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说不完整;

2、表达不清楚;

3、不敢说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1、可以把要表达的意思固定下来,形成格式化,养成了表达的习惯的基础上再鼓励个性化的展现。

2、教师应多给予学生以微笑的鼓励,不能因为学生不会说,就不让学生说,而应抱有宽容的态度。

3、为了照顾个别学生有害羞的心理,为了更好的养成表达的习惯,可以请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范围小敢表达的勇气就多。养成敢说愿意说的习惯后再在全班交流。

4、树立会说的榜样,不断进行分层培养,重复训练。

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应该不同,我们总结了各年级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侧重点,分别是:

低年级段:注重语言的完整性

中年级段:注重语言的系统性

高年级段:注重语言的条理性

【课题研究成效】:

在这一系列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达到了以下的研究成效: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以前的课堂上,看到的只是学生们疑惑的目光,在他们的心中对知识只有吸取,对老师的意见只有言听计从。而今,看到的不再是以前那个死气沉沉的课堂了,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不断迸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和谐,相互成长的课堂。在课堂中没有教师的呵斥,没有学生的嘲笑,有的是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声声响亮的发言,一阵阵鼓励的掌声。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课堂上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参与学习热情高。

2、提高了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连贯性有所提高。在数学课堂中绝大部分同学都做到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并能比较准确、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结论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教师要在数学课上抓住一切机会,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以“说”促“思”,在教学实践 中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针对不同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采取多种训练模式,发展全体学生说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的训练,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课题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1、本课题研究的面不够宽泛,未能让更多的教师从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受益,虽然课题已结题,但我们探究的脚步却不会停下,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出更有效更可行的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使之逐渐形成一套理论,供更多的数学老师参考和使用。

14.怎样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四

乌丹第二小学乌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以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教师根据《标准》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准备笔记本,记下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也会积累不少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我经常统计,对语言积累本以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以评比激发兴趣。促进积累的深入开展,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措施。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仅仅做到这些还很不够。因为我单单从数量上看,就会感到心满意足,然而细看,质量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大多数学生都是迫于教师的压力,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敷衍应付。有些学生虽然乐于积累,却不善于积累。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呢?我认为,应首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然后再交给他适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再加以应用。

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我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就常常使用了比较、想象、情感朗读等赏析方法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比较法可以省略原句原段中的某些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也可以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课外读物《敬重卑微》中有这么一句话: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删掉“想不到”、“竟”、两个“如此”后,与原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想不到”、“竟”、两个“如此”这几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蚂蚁的生活完全出乎作者的意料,简直想不到蚂蚁的生活是那样的滋润,那样的有秩序、有意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的学习中,我在课前让孩子们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了解认识雷锋。课中,我让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泥泞、足迹、荆棘、汗滴、露珠。”好的短语“蒙蒙的细雨,晶莹的露珠……”课后我又让孩子们把搜集到的有关雷锋的名言警句,毛主席的题词,等积累在摘抄本上。学生在积累中学到了知识,理解了雷锋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这段时,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和音韵的美。

其次,在一定时间内展示学生的积累成果,或朗诵、或交流。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积累语言的动机,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也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

二、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

(一)背诵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所以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须在阅读时进行准确的感知和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不懂课文不能背诵课文。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总是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背诵方法。在指导阅读《雪花》时,它篇幅短小,文采丰富,富有吸引力,采用提纲背诵的方法进行背诵。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或全文的段落提纲,然后按提纲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则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当然,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选用哪种方法。

此外,还应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应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二)摘记法。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上网、看电视或与人交谈时,把自己从中学到的优美词汇或语句摘记在本子上,也可以用文摘卡片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对摘记的优美词句,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也可以对优美词句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再创作。

(三)剪贴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札记本上,不管怎么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录。

三、鼓励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言

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并不一定他的语言能力就加强了,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

(一)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我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但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时,常常出现堆砌词藻的现象,对学生作文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我予以悉心指导。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

(二)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我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我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语文活动课上,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在国庆期间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实现资源共享。

15.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十五

一、关注“说”的“情感”体验

(一) 以“情”励生, 让学生敢说

众所周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 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 存在着学生无话可说、即使有话也不敢说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说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 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鼓动学生大胆地说, 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在学生发言紧张时, 用鼓励性语言, 如“慢慢说, 不要急”“不用慌, 老师相信你能说好”;用安慰性语言, 如“下次你一定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请听听别人说的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使学生感到教师态度亲切, 消除了羞怯、畏惧的心理。其次, 教师要正确、客观地对待学生的发言, 学生说错了也给予积极的激励, 如“能把自己的想法积极表达出来很不错”“你的想法虽然不恰当, 但打开了同学的思路, 谢谢你”等。学生说对了要及时表扬。最后, 教师要阻止因学生回答问题不当而被同学嘲笑的现象发生, 让学生明白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场所, 要积极思考, 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管对错, 只要参与了, 就一定比只是听的同学收获大。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 敢想、敢做、敢说,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才能为“数学语言”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 有利于其生根、发芽。

(二) 以“趣”促言, 让学生爱说

兴趣引领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一个内在的需要。因此, 在教学中, 笔者注意采用多种形式, 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说、会说。如笔者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地将数学知识编成口诀、童谣、歌曲、故事等, 还巧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例如, 在学生初学用竖式计算除法时, 常常不能把被除数、除数与商写在合适的位置上, 笔者就把它编成童谣:“除法算式真可笑, 画个厂子当除号, 被除数在厂里住, 除数厂外把门敲, 抬头看看厂房顶, 商在上面把手招。”又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写法时, 笔者用了这样的比喻:分数线以上称为“分子”, 以下称为“分母”, 母亲背着孩子。这些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通俗易懂, 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很快就跟教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抓住“说”的“过程”训练

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重点是解题思路的表述, 这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 它表现为模仿—复述—举一反三。

小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比较单一, 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不高, 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从表述直观现象入手, 逐步过渡到对事物内部联系的理解和表述上。另外,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 有的题目, 学生能够解决, 当问其如何思考时, 却表达不清楚。这不是说学生不会表达, 是表达时没有把思维条理化, 这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百以内退位减法”时, 重点是要让学生说出退位过程, 笔者先一步一步指导他们用小竹棒摆出算式的计算过程, 重点强调从十位取出一个十与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减的过程, 并采用课件展示、教师示范、优秀学生示范的方法对这一过程进行强化, 引导学生边看示范边尝试说出计算过程;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 边摆边说出自己摆的过程, 等到他们能够熟练、完整地利用小棒说出计算过程后, 再逐步让他们摆脱小棒等实物来说出计算过程。说过程时先同桌互说或小组讨论, 然后在全班内指名说, 引导学生互相比较谁说得更好, 对说得好的给予积极评价,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长期这样有意识地训练, 学生就会逐渐说得有条理, 其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把握“说”的“常规”训练

(一) 训练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往往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是很连贯。如师问:“五年级植树棵树比四年级多20%, 把谁看作单位‘1’?”学生很自然地说:“四年级。”虽然大家都知道“四年级”指的是四年级植树棵数, 但久而久之, 这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 还不利于其逻辑思维的培养, 更影响其独立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把四年级植树棵数看作‘1’。”长此以往, 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同时还可以锻炼其说话的能力。

(二) 训练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语言表达要求完整, 但也要讲究表达的简洁明确, 语言的精练也可以反映出思维的清晰明洁。如教师在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 (10+20) ”时, 可以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 即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 就是30。古语曰:“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水不在深, 有龙则名。”同样, 话不在多, 表明其意则行。

(三) 训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要想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抓起:一是概念表达要准确, 要求学生在叙述概念时一定要准确。如学习了约数与倍数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 那么a就叫作b的倍数, b就叫作a的约数”。因为约数和倍数都是在整除前提下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 它们各自不能独立存在, 所以不能说成a是倍数, b是约数。二是判断说理要准确。判断说理要求学生讲清楚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 理由要充足, 说理要准确无误。如在教学“位置”时, 学生不注意就会说成“明明在上面, 强强在右边”等的错误语言。因为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 不能单独地说某某在上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左边等, 而必须准确地说“明明在小利的上面”“强强在小虎的右边”。三是文字表述要准确。如在解答文字题时, 要理解和、差、积、商、除以、除、倍等数学用语。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1) 读题不添字、不漏字, 在标点符号后作适当停顿, 关键词读重音。 (2) 边读边在文字题的下面画上适当的记号, 在此基础上思考运算顺序, 抓住最后的关键词句。分析要求的是什么?怎样计算?这样计算是否符合运算规律?然后列出算式, 再将算式译成数学语言表示的文字题, 进行验证。

上一篇:医生工作总结自我评价下一篇:部编小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