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有感

2024-10-08

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有感(10篇)

1.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有感 篇一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唐太宗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河沙

(二)全班交流

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 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出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师:美吗?(美)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这么多方法 “数管齐下” “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母亲河)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后来----忧患(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水土流失(自然:气温转寒,暴雨;保护母亲河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保护环境

治理---管住河沙(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人人有责

2.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篇二

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柯察金残废后,毫不灰心,坚持顽强地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作。后来,他的双目又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他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没有被打倒,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像他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读完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是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唤着他创造奇迹,这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不绝动力。

保尔•柯察金,一位可敬可赞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给所有残疾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我有一个叫张伟的同学是残疾人,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折磨着他,使他不能像其他同学们那样活泼地蹦跳在操场上、球台前,因为他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爸爸将张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张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开始坚强、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智力并不差,也能够学好学校的各科文化课。长大后,我要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的建设献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相信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我还要不断地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篇三

1.认识8个生字:祸、乃、侵、蚀、垦、亩、营、扣。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息繁衍”、“侵蚀”、“水土流失”等词,借助板画,理解“决口”、“改道”、“河床”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到启示,并能将这环保意识付诸于实践行动。

3.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黄河的美丽,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在教学过程中,我这样落实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这些生字只要学生认识即可。而这篇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对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决口”、“河床”等专业术语。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联系上下文以及板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些词语学生都已经理解,对于“决口”“改道”“河床”这几个词,直观的板画,明确地解释了这些词语。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上,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试教时,我出示:

请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概括。)

希望通过关联词,引导学生把握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很快就梳理了课文内容。

之后,我又尝试了另一种方式:选择刚才呈现的词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虽然将这两个检查预习的环节串联在一起,但或许是引导不当或许是其他原因,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还不顺畅。

对于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启示,学生通过筛选概括,很快把握了变化的原因。在对比于之前美丽的黄河,而如今却这般摸样,从对比中,深深地体会到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所在,并为人们的行为感到痛惜,由此引发了他们保护黄河,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将这种意识通过实际行动得以实践。在课后,我布置他们一个作业:请仔细关注你生活的周围,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爸爸妈妈等方法,了解你生活环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文章的开头导入,以美丽的黄河图片引入,并配以音乐。在优美的乐声中,那缓缓舒展的画面,引发了学生对黄河的畅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再急剧呈现黄河的现状:黄河在近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让学生读读这句子,从中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阐释运用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并渗透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在分析黄河泥沙之多,黄沙之重时,也同样进行渗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祸河。这鲜明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黄河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引出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对于难点,我采用图示法。根据学生的梳理,再一步一步出示:

通过这直观系统的图示,学生对人为(社会)因素给黄河所造成的危害之大,深有体会,从而解决了难点。

新课标,第一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概念。非连续性文本的简易、直观、明了的特点,适用于对某些概念的梳理与解释。在这次教学中,我也采用了部分非连续性文本,比如以板画解释词语,无限制开垦放牧所造成的循环危害等,这些或图画,或数据,或图示,就明了直观地解释了这些难懂的概念以及繁琐的循环。

4.《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案设计 篇四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查找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2、课件,教学资源(两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导入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的过去、现在、未来吧!(课件)

二、现在的黄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71页。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2、现在的黄河是什么样的,交流资料

是呀,一查黄河近两千年来的“表现”,真是让人大吃一惊。你查到黄河怎样变了。哪儿让你大吃一惊了?请同学们交流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交流,可以下座位)

文字、图片、网站、书籍、音像(歌曲、黄河决堤)、等

老师收集到一个音像资料,我想推荐给大家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么如此残酷的现实,你想说些什么吗?(生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感慨{说为什么会成这样,说黄河的制理})

3、自学课本,用横线勾画出写黄河变化的原因的地方。

学生自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师巡视

汇报学习结果。(出示课件:自然原因、人为破坏)

4、小记者采访:我们该怎样做。

因为人为的原因让我们的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变得如此躁怒不安。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江油人民的母亲河,她现在又是什么样呢?那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什么想告诉同学们。(环保渗透,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找出恶性循环的的流程图、两大原因、泥沙重、能提出什么叫悬河)

三、过去的现在的黄河

1、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她平静下来呢?科学家们是怎样想的?

生讨论交流___汇报

2、这样数管齐下,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她变成什么样了呢?

(生说)你认为黄河会成为什么样?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写诗,作文,画画,朗读)

四、结束语

5.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2、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变化前后资料。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条大河从我们的身边流过,她就是黄河,(板书:“黄河”)那么,对于黄河你们了解多少呢?请看大屏幕。(示黄河简介)

对于黄河,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示黄河四副图片)

看看这四副黄河图片有什么不同?(生答)

是呀,前两幅图片上的黄河水是清澈的,但后两幅图上的黄河水是浑浊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下面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出声音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文。

2、认读生字词。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时相应出示“摇篮”和“祸河”)

三、学习课文

(一)了解黄河的变化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学生找出示第三自然段读)

2、“那时候”指的是(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

3、那时候,黄河流域有哪些好的自然条件?用横线画出来。

过度:课文读到这里,我仿佛感受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农民在田地里自由耕种,渔民在船只里满载着捕鱼的收获,妇女们在家里纺织,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谈,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们是那么幸福,无忧无虑。但是…….如今的黄河却变了,她变得?

4、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示幻灯)

5、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出了哪些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

黄河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我们来计算一下,几年就有一次灾难?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孩子们,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6、是的,现在的黄河经常发大水,洪水冲毁了人们的房屋,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老师还记得1998年发生的大洪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来读这句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此时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忧患”是担心,灾难的意思。

7、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请女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二)、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几方面原因?(两方面)哪两方面?(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6、7自然段)

1、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这些原因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3、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学生分组自学汇报)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护大自然,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齐读保护环境宣传语 保护生态环境

造就秀美山川 人类靠环境生存

环境靠人类保护 生命和绿色拥抱

人类与生态共存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词语。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板书设计:

摇篮

10*黄河是?变化的

祸河

6.《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篇六

黄河,是祖国人民的骄傲,我们为拥有黄河感到荣幸。以前的黄河物产丰富,让人们享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使人们长期在那儿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如今的黄河已变得脏兮兮,身上的服装已变黄,这都是人类不爱护环境,破坏森林,砍伐树木造成的,现在的黄河已变得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在无奈的地下了头。我心中的黄河

黄河在无私的给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得到的这样的后果,可悲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使黄河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一定要爱护伟大的母亲河――黄河!

7.四年级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七

一、我能准确地读出带点字的读音。

折腾(zhēzhé) 灾难(nànnán) 堤坝(dītí)

折扣(zhēzhé) 困难(nànnán) 侵蚀(qīnqīng)

二、我能按它们的意思归类。

茂密 苦难 繁衍 稀疏

紧密 繁殖 灾难 松散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练习答案

一.

zhē nàn dī zhé nàn qīn

二.

近义词

茂密--紧密 苦难--灾难 繁衍--繁殖 稀疏--松散

反义词

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篇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择(选择)衍(繁衍)

锅(锅盖)译(译文)衔(衔接)

沃(沃土)吨(千吨)迭(更迭)

跃(跳跃)顿(顿时)跌(跌倒)

蚀(腐蚀)构(结构)域(地域)

浊(浑浊)钩(鱼钩)或(或者)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9.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有感 篇九

1.导入:

2.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近黄河。课件显示关于黄河的图片

教师配乐讲解:同学们,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唐代诗人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齐读)

3.师: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的变化和它是怎样产生这种变化的。(师先板书:变化再板书:是怎样的)(生齐读课题)4.提出本节课探究的方向。

同学们,研究课题是学懂课文的方法之一。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觉得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探究哪几个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出两个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河是怎样发生这种变化的?)(教师在变化和怎样的上面分别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探究问题1——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理解“摇篮”

(1)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你的笔在书上划一划,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自由读文)

(2)刚才我们已经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文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大家交流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曾经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后来的黄河又成了什么?(教师板书:摇篮祸河)

(3)让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原先黄河流域的句子。(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那时侯,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引导体会:看到这句话,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说)——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美好的画面展现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我们的古人在看到黄河流域这美好的景象时就用自己的笔进行了描述。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笔下的黄河流域。

课件显示配乐的图和文字: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孟子·滕文公上》

(学生齐读)

(5)正因为当时的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课件显示: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

生齐读——板书:生息繁衍并理解 “生息繁衍”(当学生说得不够完善时,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并告诉学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生息繁衍”这个词,但是有“生息”和“繁衍”这两个词。“生息”的意思是:生活、生存。繁衍的意思为:逐渐增多或增广。)

(6)师:同学们,是黄河流域给了我们的祖先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生息繁衍,才有了无数的炎黄子孙,有了中华民族,因此,作者说,(课件显示并读: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2.理解“祸河”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口的不断增多,黄河变了,她不再是原先的黄河了,它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学生回答)

(三)探究问题2——黄河是怎样产生这样的变化的? 1.提出探究方向:同学们,黄河为什么会成为忧患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黄河成为祸河的原因,也就是黄河是怎么样产生这种变化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并在书上划一划、写一写。在探究的过程中如果你自己不能解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学生默读,教师巡回)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1)下面让我们来交流探究的成果。要讲清楚黄河变化的原因,这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为了能更清楚地表达出你的想法,请同学们先向你的同桌进行讲述,你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同桌互说)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在第一位同学发言完毕后,教师可根据第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进行引导: ①引导一:刚才这位同学告诉我们黄河发生变化,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引起了水土流失,但是,水土流失就水土流失吧,最多也就是耕地少了,土地不肥沃了。为什么说因为水土流失黄河就成了祸河了呢?水土流失以后会造成黄河怎样的结果呢?哪位同学能给刚才这位同学做一个补充?(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清黄河变化的原因与过程: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引起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冲入黄河——其中有4吨左右沉积下来——使黄河的河床抬高,形成悬河——洪水来时,引起决口——祸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自然 人为 →水土流失→悬河)

②引导二: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与过程,但是其中有一点我还想请教大家,那就是“刚才他说到,每年有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到底有多少呢?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吗?”(此时:课件显示: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被沉积在下游河道中。——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出了泥沙的多?——让我们来读出泥沙的多。(生齐读)——这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可以课件呈现资料:如果把这16亿吨的泥沙堆成一个高1米,宽1米的沙堆,它原来可以绕地球(27圈多)。当地人有一种真实而形象的说法,那就是“一碗河水半碗沙。”)(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实感受泥沙的多,震撼学生的心灵。)

③引导三:什么是“悬河”?有哪位同学在刚才探究的过程中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究,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学生对于这一点探究得还不够清楚,可以让学生找到课文中介绍悬河的句子再去读一读。——让学生介绍 “悬河”——课件显示悬河的示意图,指名学生借助示意图做一个更清楚的讲解。)(“悬河”是一个科学术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

(四)总结延伸。

1.写感受:同学们,身为炎黄子孙,当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后,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赶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或两句话写在你的书上吧。(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名学生交流

2.为了拯救黄河,我们的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学生齐读)

3.同学们,只要人人都能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把黄河的泥沙管住,那么,同学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黄河一定会恢复《孟子.滕文公上》中所描述的那样:

课件显示,学生齐读:“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孟子·滕文公上》

4.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黄河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关于黄河,同学们也可以继续探究,课件显示: 继续探究黄河:

1、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词。

2、一个关于黄河的传说。

3、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市和流域面积。„„

师: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你也可以探究你自己感兴趣的关于黄河的其它问题。

【板书设计】

? ?

黄 河 是 怎样 变 化 的

摇篮 生息繁衍 ↓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篇十

小组研讨课教案

课题:人教版小语第八册 10* 课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执教:夏育娟 指导教师:赵守艳 班级:四(6)班

时间:2014年4月2日 教材简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黄河的变化过程、变化原因以及如何治理。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2、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变化前后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有河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它就是黄河。(板书:“黄河”)谁搜集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大家共享。

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老师还搜集了有关黄河的图片,请看(出示课件)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唐代诗人李白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这是个问句,希望孩子们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二、读一读,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看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下面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想一想它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指名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变化

原因 治理 启示

三、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下面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出声音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文。

2、认读生字词。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你想用哪一种方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中心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四、自读自悟

接下来,请孩子们带着阅读提示里提出的这四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拿出笔来在书上画一画,还可以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吧!

(一)、感悟黄河的变化过程

1、哪些自然段写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在数千年前到数万年前是怎样的?(生读第三自然段)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农民在田地里自由耕种,渔民在船只里满载着捕鱼的收获,妇女们在家里纺织,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谈,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们是那么幸福,无忧无虑。

2、孩子们看,这就是昔日的黄河,它(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向往吗?让我们带着向往之情美美地读读这段话。难怪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板书(摇篮)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可见黄河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3、谁搜集了昔日黄河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4、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怎样了?谁也来说一说?

5、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6、你觉得此时的黄河像什么?(像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像凶猛的老虎„„)他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7、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出了哪些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

黄河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我们来计算一下,几年就有一次灾难?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孩子们,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8、是的,现在的黄河经常发大水,洪水冲毁了人们的房屋,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人们会怎样诉说心中的苦楚?像这样人们不停地诉说心中的苦楚,就叫叫苦不迭。

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令我们震惊更令我们心痛。(出示幻灯片)谁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老师还记得1998年发生的大洪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来读这句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此时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忧患”是担心,灾难的意思。

9、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10、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请女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二)、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谁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几方面原因?(两方面)哪两方面?

1、女生齐读黄河变化第一方面的原因。概括地说这是自然方面的原因。板书(自然)主要是水土流失。

2、男生齐读黄河变化第二方面的原因。概括地说这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板书(社会)主要是人口增长。

3、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生: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4、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5、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生: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6、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三)、懂得黄河的治理方案

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想办法治理。

1、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不管哪一种方法,关键是 “管住泥沙”。

2、早在大禹治水时,人们就开始治理黄河。现在又有许多的科学家为母亲河的健康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我们一起来读读课后的资料袋。

3、孩子们你有什么治理黄河的好办法?我想,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变成现实。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一课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谁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护大自然,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齐读保护环境宣传语

保护生态环境

造就秀美山川 人类靠环境生存

环境靠人类保护 生命和绿色拥抱

人类与生态共存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词语。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

摇篮

忧患 原因

自然

社会

(水土流失)

(人口增长)

治理

管住泥沙

保护森林 合理利用土地启示

保护环境 不滥砍滥伐

上一篇:小朋友睡前故事下一篇:初中生感恩父母诗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