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2024-09-22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共15篇)(共15篇)

1.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一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课题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研究报告

马学涛 李永 王晓超 张一帆 倪朋 朱俊波

2011年10月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

马学涛 李永 王晓超 张一帆 倪朋 朱俊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前 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旨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水平。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与实验模式大多为教师先进行讲授,然后是学生再进行上机实验,实验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在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操作内容移到计算机前,以项目教学、争力不足。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很有必要。

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操作技能是现代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医学生必备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为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相关问题,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彻底了解我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与实验教学现状,进一步改进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我们于2008年9月对我校08级、09级三年制专科检验班、药学班共400余名学生,就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实验方法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的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实验方法较为满意,12%的学生认为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和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一般,80%的学生认为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和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于理解记忆,不能及时进行练习和掌握,也不能满足其学习需要。在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和实验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同时,我们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改革,90%的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75%的学生认为改革前景乐观,2.3 改革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 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认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计算机应用操作水平在医学生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觉得我今后用不上,或者有用时再来学习的思想,因此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敷衍了事。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来自于实践,技能形成的唯一的和最切实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反复的练习。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医学生工作和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3.2 重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培训 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我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寻求解决,从而提高操作技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思维方式,由“学会”到“会学”。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要求,我们利用暑期对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了实验技能的培训,加强高年资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使得我们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特别是实验

的提高。研究内容

3.1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岗位需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的核心,在这一核心的体现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1、理论讲授和能力培养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施分层次、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课时分配,细化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分层次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提高需要。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对08级药学专业学生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把主要教学环境由教室搬到实验室,即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边做边学,同步进行重点和难点指导,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加强课堂互动,及时进行辅导,巩固提高技能操作,切实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

3.2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实施方案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为实际工作第一线服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我校计算机课程现状和学生现状,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对课程教

3、遴选实验内容,切实提高操作技能

在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中,课题组设计出多个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项目,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培养职业能力。

4、确定考核内容

依照教学目标,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对技能的要求,遴选了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考核内容:计算机文件(夹)操作、Word文档的编辑、Excel电子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电子邮件收发等项目,很好的体现技能操作水平。

5、改进考核方法

改进考评方式。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在考核内容、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着重突出以考核操作能力的机试为主, 采用分模块的技能操作考核,累计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并把技能培训与计算机等级认证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规范、科学、有效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考核办法。

3.4 具体实施计划

本课题以我校08、09级药学专业的三年制检验技术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抽取一个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并抽取药学班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12、09年9月-10年1月,在09级全面使用完善后教材授课。

(四)阶段性总结。根据评价分析结果及反馈信息对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考核方法进行修订。

(五)项目总结(2010年3月~2010年6月)

1、对课程改革成果进行总结,得出相关结论,课题进行项目结项。

2、课程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向其他专业推广。

3、完善教材,发表论文,申报成果奖。4 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4.1 主要特色

1、改传统的理论教学-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主要教学场所由教室移到实验室,试行注重过程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打破旧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建立了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2、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实施模块化、分层次教学,细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实验模块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到能力培养为主、以理性知识学习为主到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

求做为学习的切入点,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创新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探索着 “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情境真实,学做相辅”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目标引领、项目工作驱动、理论实训一体的形式组织课程教学。

4、强化能力培养

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设计,将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浸透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规范计算机技能操作考核办法,把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技能认证结合起来,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可行性分析

5.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

学校自升格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以来,各级领导对学校建设高度重视,学校将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各种支持教学改革的政策以及有利的措施,为课题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使教学改革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5.2 师资力量雄厚

本课题组具有中级职称4人,其中硕士2人,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和教学

5项目成果 6.1 项目成果总结

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谓越来越普及,计算机也从高层次向大众化渗透,而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已广泛开展,它对我们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操作技能提高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有效教学方法。特别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讲授--学生再实践操作,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主要存在问题包括:学习内容多,不善于记笔记,操作步骤不明确。加之传统课程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多为被动接受知识、听技能,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08级三年制检验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的改革,并进行了以机试为主的分章节考核的评价方式的改革。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取得了所预期的项目教学成果。

表1 两班教学效果比较

提前完成习班级 人数

题人数

检验班 药学班 78 80

48

70 完成习题人数

人数 1 10

人数 2 14

未完成习题

开小差

表2 两班考试成绩比较

成绩分布(分)

班级 人数

<60 检验班 药学班 78 80 5

60-69 10 15

70-79 30 35

80-89 18 13

<90 19 12

88.58.5 74.310.5平均成绩

注:t=9.33,p<0.01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学生优秀率、达标率和平均分明显比未经教改的班级成绩提高很多,教改班学生的成绩总体上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表明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还表明本教学改革确实能更全面、更高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在理论上具有向全校各专业推广的可行性。

但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相当数量的,能够进行大班教学的教室和配套教学硬件资源,这需要大量资金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计算机,在全校所有的班级推广实施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4、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借助网络查阅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方向和前瞻性内容,9

(科学出版社,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材系列)。

3、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2月),《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11月)。

参考文献

[1] 杨雪特,刘毅.“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认识[J].西部教育研究,2008,8(3):5-7 [2] 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1(33):154-155 [3] 吕聪敏,赵悦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J].职业教育,2007,7(2):35-37 [4] 乐毅,陈芷.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之浅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35-37

[5] 姜凤良,张丽莉,李雪萍,等.高职高专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40.

2.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二

《汽车市场调研》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是汽车营销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实践课程之一, 它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评和考核的渠道, 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运用水平的方式。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仍然保持上涨的趋势, 企业对汽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仍然是巨大的, 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然而, 企业在人才招聘时看重的并不仅仅是文凭, 对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面对市场需求的现实状况,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 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 应该深刻思考实践教学模式, 以期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教学内容的设置

《汽车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主要分为计算机模拟和市场问卷调查两个模块。计算机模拟主要是通过运用营销软件,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的运作和工作流程, 通过系统身份的分配, 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参与该角色的职责分工, 从而切身体会企业不同职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市场问卷调研是一种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汽车市场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便于操作和统计的市场调研方法之一。通过市场问卷调查, 使学生了解当前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的认识和感受, 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进行统计和分析, 从而提出汽车市场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2.1 软件模拟

在虚拟角色模拟过程中, 以销售顾问为例, 当学生被分配的权限为销售顾问时, 可以在系统中对销售顾问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逐一模拟和体验。岗位实训的目的和实训步骤如下。

岗位实训目的:1.按照销售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开展销售业务;2.努力完成个人的当月销售计划、目标;3.协助本小组成员的日常销售工作;4.处理职责范围内的客户抱怨, 提升销售满意度;5.完成销售所涉及的各种统计、分析表格。

主要实训步骤: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工作计划-每日工作评分-意向客户跟进表-销售顾问回访-客户及车辆信息表-客户销售订购-销售目标管理-销售顾问目视管理-试乘试驾车辆周检表。

除汽车销售之外, 学生还可以进行售后服务、维修与保养等部门工作的模拟和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机模拟, 使学生熟悉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

2.2 项目调研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 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 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和难点。[1]

在前期软件模拟和市场资料搜集, 以及对相关企业实践调研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 以小组为单位, 以汽车消费者为调查对象, 以小组选定的某一汽车品牌为调研目标, 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围绕调查目的对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该品牌的市场状况。可以选取产品策略﹑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以及市场细分、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其中一种或几种营销策略进行调查与分析, 亦可以结合顾客满意度对上述策略进行研究, 运用数学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分析调研汽车品牌的市场表现及原因,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企业的营销状况, 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对市场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提出应对市场变化及企业发展的策略, 以及提升品牌市场营销效果的建议。

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把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识新事物的反应程度, 通过亲身经历的这种学习过程更好的把握知识, 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丰富而不重复, 使学生在体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真正的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教学模式显得非常的有价值。[2]

在《汽车市场调研》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工程方法的应用。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贯穿了软件模拟和项目调研两个主要模块。

3.1 突破传统教学方式

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制约, 目前各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困难较多, 难度较大。因此针对本校的实践教学工作, 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和软件模拟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汽车市场调研》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这种教学模式, 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 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为培养具有从事工程项目操作、设计、管理, 以及评估能力的专业人员创造了条件和平台。

3.2 工学结合综合评价

《汽车市场调研》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采取工学结合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 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掌握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和工作进度, 了解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所分担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 在综合对小组项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团队成员的个别表现, 最终做出对每个学生的考核和评价。

4. 结论

《汽车市场调研》实践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课程,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软件模拟和项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深度, 同时也能更高地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摘要:在市场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条件下, 构建系统、有效、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对汽车市场环境的把握和了解能力, 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教育的必然趋势。《汽车市场调研》是汽车营销、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加强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 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分析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实践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市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学明, 张丹颖, 王学东, 梁春兰.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中的应用[J].大家, 2012, (4) :177

3.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三

关键词:开放式实践教学教师跟踪指导模式学生项目组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62-02

所谓开放式实践教学,是指在营销调研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教师的适度参与和指导下对学生展开实训。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的主旨在于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设置案例或具体调研项目引导和激发学生寻找和判断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具备研究意识和理论敏锐度。

1、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营销调研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不可逾越的起点,与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营销调研课程和市场营销专业诸如营销策划、推销、广告等课程密切相关,可以说,掌握一定的市场调查技术是掌握营销类职业岗位其他应用技术,有效开展各项营销活动的基础。因此,营销调研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一直占有主干课程的地位,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点必修课之一。

营销调研,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亟需加强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具体原因如下:首先,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基本的调研技术及工具的运用都有其适用的具体环境,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具体的案例或项目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否则,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述很容易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营销调研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环境、资源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通过实践教学设置案例或具体调研项目引导和激发学生寻找和判断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了营销调研课程的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极强的“体验式学习”的愿望,乐于主动寻找一些实际案例或调研项目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有的学生根据某一具体调研项目设计问卷并自发组织学生实施调查。因此,教师主动性的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挺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营销调研课程的开设我们体会到,营销调研课程不仅应教给学生具体有用的调研方法和调研工具,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具备研究意识和理论敏锐度。因此,实践教学对营销调研课程教学目的的最终达成具有独特的意义,理应成为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内

2、现阶段营销调研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许多经济类和综合性院校都开设了营销调研或市场调查的相关课程。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院校都十分重视在该课程中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多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创新能力。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同时也发现,现阶段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陈旧。不少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对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一些调研技术或调研工具缺乏系统性介绍,如焦点小组访谈的实践应用,网络调研电子问卷的设计,SPSS软件的应用等;第二,实践教学所需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实践性教学需要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和调研供学生练习,一些教师的实践教学案例选取太过随意,有些案例直接从外文书籍中摘取,没有考虑国外的教学案例在国内教学环境中的适用性。还有一些老师在选择具体的调研项目时,没有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导致学生在练习时无从入手,实践效果差强人意。有些老师尽管案例很好,但不重视案例的整理和分类工作,缺乏对实践教学案例和调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第三,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的指导和监督不到位:第四,实践教学工具落后,教学中对教学软件的使用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将极大程度的影响营销调研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无论是从保持和提高营销调研课程的学科优势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要强调教学的开放式和环节的体验式,从而让学生掌握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3、对营销调研课程开放式实践教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为了解决现阶段营销调研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对营销调研课程的教学内容予以更新,以适应开放式教学的需要

如前所述,不少院校营销调研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十分陈旧,对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一些调研技术或调研工具缺乏系统性介绍。因此,必须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营销调研领域的最新进展,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特别是有必要增加对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一些调研技术或调研工具的系统性介绍,如焦点小组访谈的实践应用,网络调研电子问卷的设计,SPSS软件的应用等。

3.2完善教学案例库,有针对性的设计开放式教学所需的实践教学案例及具体的调研项目

实践性教学需要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和调研项目供学生练习,我们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其一,可以按营销调研的应用领域设计和选择案例或调研项目——目前市场调研的应用领域很多,如最常见的有企业经营环境调研、消费者市场调研、市场竞争调研、产品调研、价格调研、广告调研、分销渠道调研等;其二,可以按不同的行业选择案例或调研项目——即选择某一行业领域进行设计,例如选择移动通信行业、房地产行业、大型连锁超市业等作为具体的调研市场:其三,可以分别针对“校内”和“校外”两种环境设计案例。有些案例和具体调研项目可以以校园为实施环境,这类案例学生实施起来比较方便,教师容易对实践过程进行控制。例如可以设计以学生为调研对象的拦截式访问或抽样调查。同时,也可以针对“校外”环境设计案例,这类案例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根据企业具体需要设计调研项目,由学生在校外实施。例如,一些学校为企业设计和实施客户满意度调查,整个调研项目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四,在前面三类案例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整理往届实践教学中的项目供本届学生分析和讨论。例如,可以选择往届学生所设计的调研问卷供本届学生分析。这种案例的选择对学生其实更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思考若是自己设计问卷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积累有效的经验。

3.3全面改革营销调研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及手段

我们认为,想要全面提高营销调研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对营销调研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及手段予以改革。针对开放式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1)重点改革营销调研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建议采用教师跟踪指导模式对实训项目进行管理。教师跟踪指导模式,是指在实施调研项目或实训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每一阶段的指导作用,在不影响学生自主实践的前提条件下,协助学生完成实训。

教师跟踪指导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阶段,实训项目的选择和分析。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训项目供学生练习,如前说述,项目的选择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项目选择好之后,为了锻炼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教师最初只为学生做基本的讲解和分析。讲解的目的主要是要学生了解该实训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在该实训中应完成的具体任务;第二阶段,学生针对实训项目提出初步的调研方案。初期调研方案往往问题比较多,因此,教师此时应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指出其调研方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进。此后,学生提出修改后的调研方案,教师予以核查;第三阶段,根据前期调研方案和计划,由学生具体实施调研实训项目。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应进行过多干预,只需对调研过程实施监控即可:第四阶段,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教师对实训结果予以讲评,引导学生思考实训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跟踪指导模式强调教师在每一实训阶段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又充分考虑到发挥学生的组织和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将来解决实际问题很有裨益。

(2)在开放式实践教学实施实训或调研项目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学生项目组制。所谓学生项目组制,是指在实施调研实训的过程中,对于综合性强、工作量大、较为复杂的实训项目,一般以分小组进行为宜。这种模式要求学生以小组或调研团队的形式完成实训,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从组织构成上来讲,学生项目组制需要确立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和地位,明确各自在实训项目中的职能。这项工作可由教师负责,或者由小组成员自行讨论决定。学生项目组制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小组成员间分工的合理性,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不同的调研项目也可让小组成员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其次,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协同和配合,教师应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扬团结和协作精神,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实训。

学生项目组制是实现教师跟踪指导模式的基本要素和必要条件。在实训过程中,除了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外,学生也要参与一些组织工作,其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由于很多的实训项目需要学生协作完成,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学习和工作中与他人合作。

(3)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评价指标。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类指标,学生对各种调研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表现为对各种调研理论的熟悉程度;第二类指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表现为可以运用具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类指标,学生针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表现为能针对各种实际案例,分析其背景,有针对性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第四类指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现为在较为复杂的实训项目中参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和水平,能否配合其他队员共同完成实训:第五类指标,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表现为实训结束后,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总结和归纳。针对以上的评估标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可灵活把握,并设置不同权数予以考核。

参考文献:

[1]李春丽,《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5)

[2]叶逢春,易华,试论《营销调研》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之道[J],高教论坛,2009,(09)

[3]岳广军,陈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4]李刚,教学模式改革市场调查课程理论与实践之探索[J],今日科苑。2009,(24)

[5]孙雷红,市场调查与预测课实践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4.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四

要求:使用access数据库,创建某一实例的数据库,要求在报告中说明:

1、设计目标;

2、列出数据库中的表,指明关键字和属性;

3、标示出表和表之间的关系,画出E-R图;

4、提交出设计好的access数据库文件。

设计目标具体方法如下

设计目标: 【说明设计目标】

系统分析与设计步骤:

一、确定数据库的目的。

二、已知条件。

三、经过调研,画出主要表格。

四、规划数据库中的表,确定表中的字段。

1、从收集到的信息中可直接得出有关数据项。

2、把所有数据项(或称为属性)细分为最小的数据项(即最小的信息单位),并用表格表示。

3、列出不包含推导或计算结果的最小信息单位(即属性)

4、找出它们的完全函数依赖关系:

5、优化设计,表中数据的关系进行优化,使它们满足3NF,即每一个关系既是完全函数依赖关系,关系中又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关系。

6、规划数据库中的表,确定表中的字段

五、确定表中字段的属性(数据类型、长度等)和主键

六、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七、创建数据库,创建以上的表和表间关系。

八、输入原始数据和进行测试。

5.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五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背诵””就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的背诵,从而扩大到课外的背诵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背景。新课标对“背诵”的要求;学生知识积累的需求;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呼唤。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多化时间去做基础的积累——“背诵”。

2、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学阶段完成篇目背诵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内外背诵规划,加强课外背诵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内背诵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课题研究目标。把课内外“背诵”纳入语文教学计划,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研究并探索出“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方法,为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找到一条恰当的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选好实验班,将“背诵”纳入语文教学计划。除保质保量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背诵量外,还具体指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进行课外知识的背诵,配以各种相关的语文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2、制定课内外背诵的数量和规划。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内外背诵数量和规划,从课内外背诵的目标、背诵的内容、背诵的总量、背诵的时间、背诵的方法.背诵的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3、创造条件促进“背诵”。

(1)课内外的背诵:由课题小组成员列出背诵篇目推荐表。

(2)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进行课外的背诵,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背诵的指导。

(3)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背诵的好习惯,理解背诵的作用。

(4)推荐读物与课内背诵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背诵的辅导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背诵活动。

4、开展活动强化“背诵”。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内外背诵竞赛。评选背诵优秀的同学,背诵与写作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5.研究可行的、科学的评估方法,来检测“背诵”对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六、课题研究日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9——2009.2):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背诵意义和方法的讲座,明确背诵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

(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9.3——2010.4):

开展实验,深入研讨,不断总结,撰写论文。

具体措施

1、背诵的时间:每周的早读前15分钟,每节课前三分钟、每天中午快上课前十分钟。

2.各班级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散文、或用格言警句、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丰富橱窗内容。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积累的活动成果,有书法展、有读书笔记等等。

(1)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背诵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每天将一段背诵的内容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

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学习委员带领大家课前背诵,直到上课铃响。

(2)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班级板报中,都刊出一首古诗或美文欣赏,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3.背诵内容选择范围:新课标规定的初中学段学生必读、必背篇目以及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唐诗、宋词、元曲、《论语》、《诗经》、优秀古典散文。也可补充现当代名家名篇,如:《可爱的中国》,《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母亲》,《背影》,《雨巷》等。

4.每两周以班级或年级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5.古诗、美文、名言佳句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以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写感受;诗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词相关的专栏、班刊以及个人作品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背诵积累能力。

6.语文课堂背诵积累教学中,探索运用“导引——背诵积累——拓展”的教学模式。

(1)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散文、名著、佳句、名言警句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背诵: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品味语言的感情美。

(3)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4——2010.9):

1.统计分析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第四阶段:(成果推广)(2010年9月以后)

七、课题的意义:

6.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倡导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生命教育的开端。从研究领域来看,关于生命教育,很多学者都生命教育展开研究发表过不少观点,许多学校和相关机构也开始在实施生命教育,但从体验式角度进行生命教育研究的个案和经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方向,找准切入点,提出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体验式生命教育”,力求突破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并推广其价值性。所以我们郑重申请了此课题。上级教研部门审核通过了此课题,并给予了立项。这对我校课题研究给予了正面的肯定,此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对我校的发展是深远的,恳请专家为我们点亮前进的明灯。接下来,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与研究准备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式下,校本课程的研究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的价值体现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它必须以人的发展为起点,以学校的主客观因素为前提,从而有目的、分阶段地具体展开,校本课程要能凸显自身特色。为此,我校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更切合实际地展开此项课题研究。

1、客观的经济、文化、地理因素。

顺德区是珠三角主要的工业区之一,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同时,我校地处城乡合部,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民工子女,生源流动性大。这些流动儿童由于其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等原因,表现为缺乏主动性、适应能力、自身体验和生命意识单薄。由于他们往往会呈现出自卑、孤僻、沉默寡言、暴躁、随性等不良性格。

2、主观因素: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展开特点

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新时代、新社会接轨,但由于受传统的课程制度观的影响,体现在教师的课程设计没有更好地打破原有的大统一的课程体系,脱离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学习,以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生依旧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其次,课程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综上所述,“体验式生命教育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的提出既符合当代三级课程的发展方向,又是提高我校学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的准备

我校2012年正式被批准挂牌成为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特色培训示范基地的“生命彩虹联络点”示范学校,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已经一年。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对该活动相当重视,校长多方奔走,自筹经费多次聘请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专家到学校指导研究工作。并促成了学校和《珠江少年杂志社》合作,在2012年3、4月份联手组织了六年级“小鬼当家”、五年级“出行so easy”、四年级“小眼看民生”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取得的成果也非常显著。目前,广大教师正携手共进,积极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争取达到预期的成果。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体验式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已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世界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独立审视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活动或历程,并且在这样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还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结合校内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学校教育教学的资源,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精心规划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经由体验、反思、讨论与分享中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将所学的知识、态度等化为行动,实践于实际生活环境中。

2、通过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帮助学生寻求理智地生活。

3、通过系统的教师培训与实践活动,让教师了解到更多生命教育的经验及教学策略,找到教育工作中的切入点及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开发实现学生自我生命的健康、丰富、和谐与多样发展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2、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形成学校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特色。

3、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丰富正确的生命观及相关知识,多充实认知、情感与技能方面的专业智能,以身作则,珍爱与尊重生命,去影响、感染学生。

4、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主动去认识自我,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进而尊重自己、热爱自己。

5、结合学科教学、德育理念和学生特点,将体验式生命教育进行学科渗透,融入班会、活动等教学过程中。

四、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的研究运用体验式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通过拓宽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等有效途径,探索学校生命教育的规律和实施途径,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具体突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管理方面

整合课程资源,使得体验式生命教育与各学科渗透,探求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优化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快乐成长氛围;

挖掘家长、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活动基地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2、活动设计方面

按生命教育的主题分年段、进阶式地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学生体验生命的载体;

3、学生发展方面

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为把生命教育融入常规课程,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积极的、阳光的、包容的心理特征。

五、研究措施(活动设计)

课题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严谨有效的研究措施,为了保障本课题开展的有效性,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我们在研究措施上力求全面周密,既有总体的研究措施,也有具体的活动设计。

总体研究措施:

(一)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施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

(二)坚持“体验式生命教育”的理念,激发老师的研究热情,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

1、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关于生命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强化教师的“ 生命体验”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转化策略方法等。

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由各科组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各科组长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2、各科组长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学科研不分家,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按学期开展工作,各科组学期初上交工作计划,期末做好总结,并做好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上传肖莉锋老师。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研究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激情。

具体活动设计:

第一阶段: 教师及家长的准备活动

培训教师,让教师知道生命教育及课程规划的内涵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参与过此次活动的同事进行经验分享。各教师要了解体验式学习的相关理论,了解此项活动的意义,是否适合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否符合本班或本校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经验;如何引导方能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动机;并依据体验活动欲达成的目标以及学生程度,预拟讨论或分享的题项,并为可能无法达成目标的学生预拟配套的补救活动。让教师未来在进行生命教育活动时,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及理论基础。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了解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学校实施各项体验活动的目的;愿意配合或支持;乐于在体验活动过程中协助或陪伴子女,并能不时与子女讨论与分享。

第二阶段: 参与体验式活动

透过分级体验活动,以学生年龄阶段特性为基础,实施不同主题教育的培训,在体验活动中营造一种自由、开放、人性化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然、安全的情境中充分探索、体验与省思。让学生透过亲身的经历、实践、分享和讨论,体验人生不同的课题。

第三阶段: 学生在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

活动本身不是生命教育的全部,所谓“一分活动,三分讨论与分享”,体验活动后提供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讨论。想一想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想与心得。先在组内分享,然后自由发言。确保每一位学生均能充分分享个人经验。

在学生活动分享中,老师应适度提出个人看法,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另外,也可以请家长与孩子对话,或解答孩子的疑惑或分享彼此的看法。

第四阶段: 教师的反思与学校的评价反馈

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领导小组评价,参与教师要针对该项活动进行必要的反思,将生命教育融于入平常的教学与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与行动中,并为无法达成目标的学生拟定配套的补救活动以及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

【学生活动主题】 1、2年级——“童途有你

同心飞扬”趣味大课间活动(人与己)3年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心灵体验之旅

(人与自然)

4年级——“小眼看民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人与社会--民生)5年级——“出行So Easy”极速新体验活动

(人与社会—交通)6年级——“小鬼当家”成长体验之旅

(人与社会—生存)

六、课题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9月——12月)

1、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2、对课题涉及的内容作初步了解,填报顺德区“十二五”课题规划申报表。

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4年4月)

1、阅读相关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

2、整合课程资源,探求生命教育的途径。

3、具体落实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采用活动反思、个案评比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时总结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做好个案分析及相关论文撰写。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4年4月——6月)

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

2、完成课题的总结分析,撰写课题总结。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文献,从文献资料中获得体验式教学与学校生命教育的新论据,找到新视角,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认识。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的个案的研究,针对不同情况,研究相应的办法与策略。

行动研究法:每学期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阶段性总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方向,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经验总结法:对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成功的案例进行总结,并及时推广,最终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七、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以开发校本课程、公开课、教师的论文集、学生的感悟集、学生导演的微电影作为成果的主要形式。

八、课题保障

1.领导重视

上级领导长期以来对我校工作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我校领导一直比较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2.人员基础

有高水平的专家给予充分的指导,有一批脚踏实地、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本课题组员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在信息技术研究及相关资源库成果(课件,素材等方面)有较好基础,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物质基础

学校就本课题的研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此外,资金以自筹为主,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申请专项资金。

九、课题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何彩珍 苏曼 王瑜

2、专家组:张峰 刘丽华 黄志红 苏颖

3、工作小组:王钰 刘金花 肖莉锋

4、课题组成员: 各科负责人:

语文科 廖咏梅 数学科 周保威

英语课 陈丽嫦 综合科 罗晓梅 及各科组的全体教师

逢沙小学

7.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七

复习课是高中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复习课中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但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取简单的知识重复和题海战术的方法,知识点机械罗列、知识网包揽构建,则无益于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而优秀教师能够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当然在复习课教学中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下文将以一节课例进行观察说明.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二是通过必要的问卷和访谈向有关教师和学生收集一些必要的资料.课堂观察的对象是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邱林甫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并在课后对听课教师与学生进行结构性访谈.

2.1 观察样本

选取高一年级数学“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一课为观察样本,选取整节课的复习、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以及课堂小结等部分,共4个片段进行观察分析.

2.2 观察工具

运用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从情境类型、情境目标指向、效果达成指向及达成情况三个维度对高中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如表1所示.

4个教学片断的大致脉络如下:

复习1上星期我们把三角恒等变形学完了,首先请大家考虑三角函数求值有哪些题型?

复习2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常用到哪些公式?

复习3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有哪些常规的分析思路?

例3求值sin 10°sin 30°sin 50°sin 70°.

例4已知α, β为锐角且3sin2α+2sin2β=1, 3sin 2α-2sin 2β=0, 求α+2β的值.

巩固练习1化简求值sin2 20°cos2 50°+sin 20°cos 50°.

巩固练习2化简求值cos 40°cos 80°+cos 160°cos 40°.

巩固练习3化简求值

巩固练习4化简求值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反思以下问题:(1)在三角函数求值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归纳在三角函数求值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师归纳三角求值先化角;挖掘条件确定角;公式活用转变角;加减运算凑个角.

3 观察结果与分析

3.1 本课例从内容呈现上看,学习内容紧扣教材,二次开发整合提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指出: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景批判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涉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和加工,教材资源的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等.新的课程标准说得更明白:教材归根结底必须由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这些都说明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权威,它只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资源,是被教师加工改造的对象.同时也说明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都能在对教材及内容深度理解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很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这节课从4个环节上看,无论从知识的广度以及思想方法的深度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所选的例题与练习都来自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这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提升,又是对教材当前内容以及前后的综合知识进行了高度的整合,达到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目的.

3.2 本课例从数学交流上看,交流环境通畅和谐,交互方式别致有效

任教者充分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跳跃,充分体现出交互式教学的特点.这堂课通过对问题或问题链的设置是否关系到高级知识技能(解决/综合/迁移)的观察结果的分析,设置了12处问题情境和8处关系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迁移,使学生一节课学习之后既学习了知识同时也获取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其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属于知识性学习目标中的理解和应用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模仿水平和独立性操作水平,教师能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解决核心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上这种交互式教学有两个特点: (1) 着眼于培养学生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 (2) 这种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在这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反复阅读材料(即教师所给出的问题、例题与练习),然后再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重新表述、用数学语言加以表征等加工策略,使学生在头脑内部对数学问题重新正确描述、表征;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深刻理解,多角度、多层次地从材料中不断挖掘隐含信息,并利用条件进行推理和变形,使隐含信息明朗化;再次,可以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利用目标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寻找相关信息的突破口.教师一方面要把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演示、解释清楚,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可能的接受水平.这种特点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

3.3 本课例从教学方法上看,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核心任务明确清晰

首先,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形式化的数学符号语言,更要关注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的实质性的理解.只有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不至于受到形式化的迷惑而干扰思维,产生错误.例如在练习1的解决过程中,师生通过对解题过程中所涉形式化数学知识的转移,并进行6种解题方法的比较,突出蕴含其中的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加深了对其中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其次,在数学习题课中,除了简单的知识回顾外,还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特别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逐步形成扩展的知识结构系统,使学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而我们不难看到,本节课由点到面、深度辐射,并且又及时“回笼”、相互映射,达到了建构生成知识网络之目的.

另外,本节课复习的基本方法是从大到小、先粗后细,把教学中分割讲授的知识点、知识片断组合成知识链、知识体系.特别关注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性和整体性,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内在联系,不仅要对具体的知识和结论进行挖掘和拓展,更要重视教材中那些无形的、没有文字描述的东西,即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思维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的宗旨.

显然,数学作为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的主要学科,其课堂更应该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而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更离不开科学的设计.这些特点从邱老师的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的探求也应该在学习和反思中去获取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8.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八

关键词:矿井;安全;瓦斯;教学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增加和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山通风与安全技术对于矿井建设和生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一名合格的煤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将通风安全学好是必需的,而如何融会贯通并将通风与安全这课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我10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进一步地探索。

一、緊扣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矿井通风与安全》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了灾害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矿井通风防止瓦斯突出与爆炸是其中关键的内容,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很好地了解课程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并利用较多的学时进行讲授,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授瓦斯突出的原理与机理方面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瓦斯突出的防治方面,例如,区域性防突和局部防突的原理及技术措施等,而且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尽可能结合实际经验,给出具体生动的安全措施,分析哪些情况下适合用保护层开采防治瓦斯突出,哪些情况下适合用预抽采煤层防治瓦斯突出等。

通过这样理论结合实践经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熟悉煤矿井下灾害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逐步掌握防灾基础手段——矿井通风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矿井通风技术管理、设计和制定防灾专项技术措施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大纲,培养面向煤矿从事矿井通风及瓦斯、粉尘、火灾等检测、防治类安全工作的岗位群。

二、合理运用案例,加深学员认识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此后迅速成为全球培训业公认的最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哈佛案例分析法就是一种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大多用于工商管理及市场营销。

本文所说的案例教学与此略有区别,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我们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过已发生的案例,在进行事故分析的基础上,让学员从事故中汲取教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和管理经验,并积累一定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从而达到以后工作中杜绝和减轻事故危害的目的。

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矿井通风与安全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并用案例分析来考核和评价学生对安全系统的熟知程度,对不安全因素的识别与判定,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直接引起事故的危险加深认识。

近几年,多次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中大部分都与瓦斯突出有关。而这些事故的发生,直接给我们的授课提供了活生生的数据,教师要将这些典型案例分析给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仅被动地接受教材上的死知识,而要学会能对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

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几点:一是设计具有亲和力的环境,如改变座位,便于学员交流;二是具有时间概念,对不同时段的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引导,控制进度;三是鼓励广大学员参与,并发表各自的看法;四是协助学员理清思路,把学员的意见综合在一起;五是把总结放在讨论的最后,案例中突出的知识点、应对措施、安全理念教育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从教学实践中得出,案例教学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必将在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注重知识更新,拓展学员视野

师生关系不应该仅仅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应该是双向交流的。即教师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回答学生的问题,而且要对学生有所了解,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往,与学生有良好的交流。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本学科知识的更新、发展,了解到国内外瓦斯防治的最新动态、理论发展和技术革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成为开放性结构,即对一切有用的新知识开放;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及时解答学生进一步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业中的困惑。

此外,教师要注意将学科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动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程内容直观生动

多媒体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由于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使煤矿安全培训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能活跃学员的思维,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多以多媒体制作为重点。一个好的课件,能够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先进的教学思想,能够体现教学内容上的独特意境,能够适应学员对知识探求的要求。而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中,其课件的制作有多种便利条件。比如,在课件中,教师可以列举大量现场的生产实例,以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达到学以致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员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丰富的图片、原汁原味的工作视频、有趣味的动画等,如在掘进通风部分,课件采用了通俗形象的漫画进行描述,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使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五、体验教学,寓教于乐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导演”与“教练”的角色,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设置问题,让学员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实验、实际操作和讨论解答,并对每个学员发言及演练进行记录,从中发现每个学员的“短板”,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通过自行解答问题和动手演示操作,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同学之间讨论和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学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

在我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讲授课程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学习到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现场实践经验,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我要在这些理论经验上不断探索,争取在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张慧婷,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矿职教中心副主任,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助理讲师。)

参考文献:

1.《叩问红与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2.刘玉洲、张玉华,《2003年1月-2005年6月煤矿瓦斯事故的统计分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3.黄国庆、崔晓立,《采掘安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刘强,《多媒体技术在安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责编 齐秋爽】

9.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九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共同致力于课题的开发与研究,目前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并获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进度的完成情况

1、各位课题组成员,根据以往的班会实践,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齐聚一堂,各抒己见,讨论并制定了《风景区高级中学班会活动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形成了问卷分析报告。

2、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以两周一次的间隔设定班会主题。不同的年段,不同的主题。改变了以往在班会开展中的随意化,缺少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会形式的改变。

3、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制定了《风景区高级中学班会制度》和《班会评分标准》。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多种文艺形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班会开展中的死板、沉闷、说教的情况。

二、活动开展情况

1、按总课题组要求上传《高中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上传阶段性研究计划、调查问卷以及暑假德育活动的设计方案。

3、在校内举办《高中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成果展示

4、开展以“庆祝十八大”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5、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利用中午时间,参加总课题组召开的视频会。

三、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1、初步确定了《风景区高级中学班会制度》和《班会评分标准》,对班会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2、初步确立了班会方案和班会题目,形成了班会提前上报制度,加强了对班会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班会形式得以改变,促进了班会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增强了实效性。

3、完成了调查问卷,形成了分卷分析报告。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1、问题

①班会主题、班会评价机制可能不够科学合理,还需完善。

②有些班会在开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切合主题,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不能深入地挖掘其内涵。存在唱高调、喊口号的情况。

③有些班会形式单

一、气氛沉闷,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2、建议

①课题组成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②继续完善相关评价制度,规范班会课的开展

③按照《方案》的要求,科学地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对每一节班会都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精心指导,要体现《方案》的要求。

《高中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10.“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十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维训练;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曹曼(1981-),女,河北深泽人,军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赵锦成(1962-),男,陕西西安人,军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48-02

“电路”是军械工程学院(我院)四年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又与工程实践有着密切联系,对培养学员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受专业课程知识拓宽的需要,如何教授好电路课,如何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何保证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等一直是授课教员关心和探讨的热点。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

为了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对电路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改进。根据培养需要从“广而博”的知识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是课程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2]这就要求授课教员正确把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量与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压缩、整合,精选出基本、实用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的内容,删减陈旧、繁琐、实用性不强的内容。为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把该课程基本内容体系概括为:一个假设(集总电路假设),两类约束(电路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关系),三种电路(直流电阻电路、直流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四套方法(基本分析法、独立变量法、分割等效法和暂态分析法)。集总假设是电路分析的前提,两类约束是电路分析的依据,三种电路是电路分析的对象,四套方法是电路分析的手段。即对实际电路在集总假设的前提下,得到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通过两类约束,由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和转化,进而得到电路分析的三大部分电路:直流电阻电路、直流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其中直流电阻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方法类似,主要有基本分析法、独立变量法和分割等效法,只是直流电阻电路是用实代数方程来描述,而正弦稳态电路是用复代数方程来描述;直流动态电路的主要分析方法是暂态分析法。经过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和疏理,使主要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知识体系变得清晰明确。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在基本内容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强电、弱电专业和后续课程的连续性,简单介绍网络图中的“图”、“树”、“树支”等概念,使学员对图论有初步的认识,适当增加“谐振电路”、“双口网络”、“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非线性电路”等内容,作为电路分析的深化和提高,必要时还要对“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部分加以补充。为配合教学内容的改变,采用邱关源主编的《电路》(第5版)作为课程的主讲教材,并选择多种教材作为参考补充。这样,采用课程内容模块化,各知识点以树型结构来构建整个课程体系,突出重点的分析方法一目了然,使学员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不同专业需求的学员采用不同的组合,既保证了内容的系统性,又具有选择的灵活性。

二、注重学员思维训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教学生学”。科学的方法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使学生善于学习”是当今国际教学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员的永恒追求,大学教给学生的有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方法,必须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不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同时,努力学习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设法突破固有观念。把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把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确立一种全新的探索式思维训练方法。

为此,在整个电路教学中,我们重点采用了引导思维法,注重学员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不断激活他们自身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介绍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时,采用类比的方式引导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把线性电路“叠加定理”中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激励”和它们所产生的总“响应”看成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分解”与“合成”的过程,“分解”是为了看清事物中每个单元的特点和作用,而“合成”是为了表示每个单元共同作用后的总体特性。这种有限中包含无限的哲学逻辑思想具有普遍的意义。如数学中我们学过的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等,其过程都是先“分解”后“合成”,然后启发学员,能否举出“电路”课程中“分解”与“合成”的其它例子?通过引导思维,不仅强化了学员对电路的基本理论“叠加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启了心智,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教学效果良好。

11.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十一

合金固态相变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合金固态相变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它在金属材料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利用专业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环节是最直接、最活跃的素质教育环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合金固态相变课程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精神以外,在实验教学以及课余学习等实践环节中,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样重要。为此,本课程打破传统模式,在实验教学环节采用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合金固态相变》课程属于专业方向基础课,处于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工程类课程之间,兼有“基础课程知识深化,专业工程教学启蒙”的双重任务,对学生从事专业科学研究和相关工程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根据该课程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定位及其职责,确定了“基础深化、工程启蒙、能力培养、实践创新”的课程目标。与课程目标相对应,实验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加强理论基础,结合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相促进”。为实现这一主导思想,实践教学采取独立设课、分层次模块化设计、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模块与功能分别为:

1.基础实验。分为必做和必修选作基础实验,其中必做基础实验内容与课程重要知识点密切相关。通过基础实验深入认识金属合金材料的相变现象和相变过程,掌握相变的分析方法,理解相变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具备分析和研究固态相变的基本技能;必修选做实验内容大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通过这部分基础实验,使学生能够把各个知识点关联起来认识和学习,重在掌握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2.综合型创新实验。为必修选做实验,分为理论实验和工程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做。该类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能力。

3.工程应用实践。为必修选做实验,该类实验内容主要结合天津市经济发展,根据企业需求,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

在进行开设可行性分析后,综合及工程实验内容可根据金属材料及技术的发展酌情进行更新。

三、实践教学组织过程及考核体系改革

我们始终坚持实验应为教学服务,重在能力培养的原则。在实验教学安排上,《合金固态相变》实践教学独立于课程教学,与《金属学实验》共同形成专业方向实验模块,单独开设,主讲教师、助课教师和实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坚持实验室开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性设计的实验模式。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组织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

如必修基础实验“热分析法测定相变点及相变过程”,知识点来源于相变动力学。该实验由主讲教师和实验老师共同指导。通过该实验,学生可掌握研究相变过程的基本方法-热分析法,并从实验中了解相变基本过程,为其它相变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如选修基础实验“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分析”,考察温度梯度变化对金属材料组织的影响以及不同冷却速度下产物的组织,该实验由主讲教师、助课讲师和实验教师一起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多个章节的知识点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

对综合设计实验,实验内容来源广泛,有的来自工程实际,有些则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如“改锥质量问题的分析及改进”实验的设计来源是不同质量的改锥发生磨损甚至断裂的程度不同,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改锥发生破坏的部位进行观察,收集信息,独立制定实验方案,经老师指导后,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整理,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判断改锥失效的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

对工程应用实践,题目均来自企业生产一线,有些还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钢套热处理不当的失效分析”实验取自天津钢管公司。钢套经调质处理后出厂,在油田井下使用两年后端部出现裂纹。在教师及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通过微观分析及热处理实验查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考核方法的改革中,结合实践过程特点,提出静态与动态结合的评价体系。其中静态评价是指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评价,学生一般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提交,重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动态评价是指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旨在激励学生在实验过程勤动脑勤动手,注重主观分析和现场操作。只有将两种评价方式紧密结合,才能使实践教学评价更客观、更合理,从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实施效果

经过基础、综合和设计多层次实验训练,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实验功底和较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每年在毕业学生座谈和企业校友调研时,他们都充分肯定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其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取向,对激发学生科研和工程兴趣起到了关键作用,吸引了一批优秀学生进入到实验室进行科研或工程研究工作,并在本科阶段即取得研究成果,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了学术交流,显示了突出的竞争能力。

五、结语

金属材料作为传统三大材料之一,仍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金属材料领域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也迫切要求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经过几年实践教学方面的大胆改革和尝试,合金固态相变课程的实践教学收到喜人的成效,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改革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赵乃勤.合金固态相变.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冬梅.探讨专业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研究,2007,(2):163-163

12.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十二

新课标的要求为初中英语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 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那么, 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呢?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李镇西老师在《民主教育》一书中说:“只有发挥最大程度的民主, 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 因此, 构建“民主化课堂”是实现课堂高效和谐的重要环节。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关键点是老师热爱学生, 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热爱学生的真切情感。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 教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在课堂上, 教师富有亲和力的情感, 是爱的良好境界, 是热爱学生的真情流露, 比如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 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使教与学互相交融, 师与生互相尊重, 从而构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师生双方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愉悦并产生成就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才会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二、精心设计研究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 在“学”字上狠下功夫, 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 使学生学有目标, 心中有数。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设计导学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内容, 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以确立其主体地位, 做学习的主人。二是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领悟知识的奥妙,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三是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在编写时,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 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四是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小台阶、小梯度,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

新课程中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引导者。所谓引导者就是抛砖引玉, 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转变为主观能动性的学习, 教师重要的不仅是教会知识, 更是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也是心理学中关于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可设定不同的问题环境,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 在讲过助动词do的用法以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做出许多生动可爱的图片, 并将图片给予人性化, 以任务及通关的形式将大量的练习引出。如:Are you understand?让学生来改错, 大多数学生可能不会马上反应过来是把Are改成Do, 教师随后给出结果,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丰富了原本枯燥的语法课堂, 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要注意的是, 新课程中最重要的是精讲多练, 以学生的练习、实践沟通为主, 教师讲解为辅, 推崇任务型教学, 将传统的教师讲课变成实践运用较强的师生互动课堂。

四、教师把课堂归还学生

要创“高效”的新型的课堂, 教师就应该把所有的时间、一切主动权都交给学生, 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多练”。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5 I am watching TV Section A时,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解现在进行时态, 而是先引导学生进行有情景的交谈、操练。让他们明白这节课谈论的主题, 然后充分利用生生合作, 自主学习形式进行强化训练。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并掌握该语言项目。最后, 引导他们在自己大量的口语操练的基础上总结这节课的语法要点及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 同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自测题进行反馈、巩固。这样一来, 原本在学生眼中难熬的“4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不仅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说英语”的快乐、享受自主学习的满足感, 更使他们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 轻松地掌握了运用英语的技能, 而这正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终极目的。

五、完善教学的评价机制

英语学科要学习的内容多, 初学英语时,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激情很高, 很乐意学习, 学习劲头十足, 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 词汇量的增加, 语法难度的提高, 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不愿意学习了, 很多学生逐渐掉队,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学, 却是被动学习, 这种学习状态, 学习效果怎么会好?所以, 若想使得英语课堂教学高效, 推动英语高效课堂建设, 完善评价机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后, 在课堂大胆展示后, 教师要给以及时的评价, 多给学生以鼓励,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如对预习作业展示的评价, 对课堂展示的评价, 对课本知识提出质疑的鼓励, 对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 纠正错误的奖励, 对完成作业的评价等, 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鼓励,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觉预习、主动展示、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 而把这些都做好了之后, 一定会对课堂教学有利, 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高效。

13.教学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篇十三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Curriculum

霞 四川师范学院 E-mail: zx@163.net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理论课程,学生们没有一点教学经验,使其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笔者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注意了对课程整体的设计:实例引导、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从教学形式、方法、信息的呈现、程序上给予改革;改革后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了教学体验,对教学设计理论有较深的理解;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后都有自己的实践作品,使学习评价更为具体,学生也因此锻炼了能力,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经验

理论

分析

实践

评价 引言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科学,它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领域。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教学设计理论进行研究,在借鉴国外教育技术专家有关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先后出版了《教学设计》(乌美娜主编)、《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等专著。

乌美娜在《教学设计》一书中对教学设计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何克抗教授对教学设计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加涅在其著名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对教学系统设计(即教学设计)所下的定义则是:“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笔者综合各位专家对教学设计的定义,考虑到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具有确定的可操作程序,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理论及方法,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确定相关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案、试行并评价方案,对方案进行修正„„最终达到优化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理论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使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未来的实践中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教学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学习的结果;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评价。由于学生们没有一点教学经验,因此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我们只有对“教学设计”课程进行整体的设计,建立相关教学策略方案,才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真正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现汇报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

2.1 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不同的先天素质和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素质,这就造成了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现状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就是要弄清楚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先天素质、已习得哪些后天的能力及学习需要是什么,因此在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时就包括对其一般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对其已习得的能力的分析和学习需要进行分析四个方面。

要使分析结果客观真实,相应的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关键,笔者在实践工作中设计并采用了“一般个性心理特征调查问卷”、“学习风格分析调查问卷”、“习得的能力调查问卷”等来进行分析(篇幅限,在此暂不附出);根据设计的调查问卷首先对学生进行分析,为制定教学策略方案寻找相应的依据。

2.2 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

学习内容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学习者本身的学习需要、大纲的要求、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三个方面。从课程自身的规律来看,其理论基础涉及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与学的理论等,笔者在考虑这方面的内容时,将这些相关理论的要点及现代教育观的主要观点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又特别将加涅《教学设计原理》中的学习结果分类作为重点之重点来安排;从大纲的要求来看,需要学习者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有进行教学设计的初步能力,因此对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评价等部分的内容也作为重点之一进行安排;对于学生的需要,必须先用具体的教学问题去激发学生产生对教学设计基本知识及原理的需要,因此教学问题的提出也是教学内容之一;另外由于学生需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以此来训练相应的技能,故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教学的又一重点内容。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安排突出了基础理论及观点的学习、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基本原理及操作原则的学习和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三大部分。

针对这些内容,选择的教学用书是《教学设计》(乌美娜主编);教学参考书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主编)和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2.3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加涅的观点,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应力求做到精确化,避免传统描述中存在的模糊性;笔者在进行相应目标描述时,采用了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对每一部分的教学目标的成分进行分析时,都分别从学习者可以习得的智慧技能、言语信息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等五个大的方面去进行分析;在具体描述时遵循ABCD模式,即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方面进行描述,这样就基本上做到了对教学目标描述的精确化,为后面的教学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标准。

2.4 制定教学策略方案

在进行了上面一系列分析以后,就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这一部分工作时,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信息呈现方式和程序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也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些个别化学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设问法等多种方法;在信息的传递方式上,采用了传统与现代媒体来呈现信息的方式;课程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相关理论——实践——评价。

2.5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二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方面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另一方面也可发现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从而在下一届的教学中予以改进;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是教师为使学习者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学得更好而需不断进行的工作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方面的工作,具体针对“教学设计概述”、“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实践活动”等几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形成性评价,诊断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给予解决。2 3 教学设计实践活动

3.1 集体教学的实践

每位学生都要求到中小学见习,观摩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与一位中学或小学教师结对,运用教学设计原理帮助中小学教师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发现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可能的情况下亲自试行方案,然后修改方案,最后写出实践报告对实践活动做出总结。

3.2 个别化教学的实践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中学生或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接触、观察、分析其存在的学习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运用教学设计原理对其进行学习设计并督促其按计划学习,在此过程中注意进行形成性评价,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在学期末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实施方案的效果,写出实践报告。课程的学习评价

在学完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后,及时注意进行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行解决。总结性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上课及平时作业的评价20%;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30%;期末考试的评价50%,三个方面成绩的总和即为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根据对最后的学习成绩的分析,去发现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再下一届的教学中予以修正。结论

总之,笔者在教学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注意运用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特别注意让学生理解现代科学教育思想(大教育观)、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依据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技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形成成果;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讲授、组织小组讨论、指导见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教学方案、学习方案及课件的设计、指导研究论文的撰写和课件的制作,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和学习的成果。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到相关的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思考、分析、研究相关教学问题,学会了对相关教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方法——设计教学策略方案。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了原定的教学目标,他们的实践作品(设计方案、制作的课件、教学实践过程的录像等)也收集在一起,刻制成了光盘,形成了成果。当然由于是集体教学,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一套方案总是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故还存在个别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情况,这将在今后的教学方案中设法解决。

参考文献

14.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篇十四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当前热门课程,该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我们以一个学习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与之配套的实验教学,采取在机房上课、边讲边练的方式和案例教学法,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作 者:安颖莲 李秀 姚瑞霞 田荣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刊 名: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CSSCI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FO 年,卷(期): “”(9) 分类号:G434 关键词:网页制作   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  

15.课程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篇十五

当前, 我国职业教育正大力推行以就业为导向培训实用型人才。怎样培养出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入手, 各地职业学院也纷纷进行教学改革, 包括教材的改编与更新。这其中就包括课程情境教学的改革与推广。什么叫情境教学, 就是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来设置学习任务, 围绕完成这项工作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对学生进行培训。例如在上课时训练学生遵守时间的素质, 如果直接给她们讲要如何如何遵守时间, 学生可能会觉得很烦, 即使当时记住了, 但很快就忘记, 但如果在教学中设置一个情境, 让他们体验一下由于不遵守时间带来的后果, 然后再讲遵守时间这个素质, 学生将会很专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会比老师直接讲要守时效果好得很多。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目标+案例+实景”的教学模式, 即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师教学有案例、实际教学有情境, 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样, 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岗后马上就能适应工作环境, 胜任工作任务。

二、“制定凸轮轴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情境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我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 (3年制) 第五学期的《组合件数控加工》课程中的第三个教学项目中的第二个任务。该任务要求完成“凸轮轴”机械加工工艺卡片的制作 (4课时) 。

2. 教学情境设计。

(1) 教学场地。教学场地采用理实一体化设计, 要求有教学区、实训区、讨论区、资料查阅区, 学生在该场地能完成零件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过程, 教学区分为四组, 每组6名同学, 提供六边形电脑桌以便交流。电脑应安装有CAD/CAM软件、数控仿真软件等, 同时所有电脑实行网络化管理, 能进行广播教学。资料查询区提供相关资料, 包括软件教材、工具手册、机床操作说明书等。讨论区提供给彩笔、白纸等, 学生能进行可视化展示设计等。实训区与其它地方有明显的分隔标志, 该区共有4个工作单元, 每个工作单元提供1台四轴联动加工中心、1台数控车床、1台满足CAD/CAM软件运行的计算机。 (2) 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 每组六名同学, 其中有主持人、记录员、时间控制者、任务监督者、协调员、任务监督者。他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同时学生的分工根据项目的变化随之轮换。小组组长由组员推荐产生, 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教学中要求配备两名指导教师, 一名指导教师专业负责数控车削加工指导, 另一名指导教师专业负责数控铣削加工指导。学生进行数控加工前要求准备好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及数控加工程序, 经指导教师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加工。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加工现场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基本维护;刀具、量具、工具的选用等。 (3) 教学情境设计。本次课的教学情境设置为:车间在生产凸轮轴的过程中, 三轴加工中心出现故障, 需改用四轴联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现需从新制定凸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通过该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有实际工作的情境, 让学生学习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 同时引入多轴加工技术方面的知识。

3. 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本次课用到:填写卡片、制作海报、小组合作、实物讲解、学习工作单等, 通过这些手段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社会和方法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本次课用到:TPS法、伙伴拼图法、旋转木马法、文字处理法、小组竞争法等。 (1) 卡片教学能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中, 如果就老师讲学生很快就会忘记, 如果让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为回答问题至少要稍微思考一下, 而如果要求学生将老师讲的问题提炼成关键词写在卡片上, 那么学生就必须思考了, 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 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学生使用过的卡片可以贴在教室明显位置, 每当看到自己写的卡片时相当于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所以在教学中使用卡片是很有必要的, 特别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 用这种方法能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2) 小组竞争法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属于争强好胜的年龄, 在教学中设置小组竞争, 激发他们在学习上永争第一的激情, 这样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当学生不足时要鼓励, 让他们从心底里面想进步, 想超越其它组。总之,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竞争, 通过竞争鞭策学生学习、进步。如果学生在上课时间消耗精力的话, 他们在课下就没精力从事违纪行为了, 这样也能减轻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压力。

4. 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六步法设计, 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教学中设计学习工作单驱动学生完成, 六步法中的每一步都对应学习工作单中的若干个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计划者、决策者、实施者、评价者, 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答疑者。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三、情境教学特点

情境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 不仅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 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以情境教学要求老师具备较全面的素质, 不仅要能讲课、懂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有企业阅历, 能将企业的工作情境转移到教学情境中, 同时还要求掌握专业以外的知识, 包括人文、心理、外语等, 能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情境教学的主要工作是课前设计。上课前教师应布置好教学场地, 准备好教学用品 (道具) , 包括教学中用到的学习资料、表格、卡片、海报、工具书、实物等;同时教学前教师还应设计好教案 (剧本) , 上课时学生是“演员”, 老师是“导演”, 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场地中完成老师写的“剧本”中的内容, 教师在上课时应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情境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不在多, 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教学中应将要讲授的知识融入到某个项目中, 通过完成该项目来掌握该知识点, 学会对该知识点的应用。由于情境教学中涉及范围广, 交流、展示内容多, 适合小班教学。

当今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自主能力下降, 如果直接给他们讲某个知识点, 她们很难集中精力学习, 而如果将这个知识点融入某个情境中, 让他们在该情境中亲身体验、应用该知识点, 则有助于她们理解、消化、吸收, 同时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 不仅要能讲课, 还要能组织教学, 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情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整个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 教师是引导者、答疑者。情境教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 鼓励他们交流、展示, 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压力, 让他们本能地想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J].职教论坛, 2003, 4.

[2]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8.

[3]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5.

上一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下一篇:三年级石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