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2024-09-10

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精选8篇)

1.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篇一

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培养员工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为裕泰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三、定义:

合理化建议是指员工或部门针对公司管理的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的书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解决方案。

四、受理范围:

1、管理创新,2、节能降耗

3、创新技改

五、管理职责:

1、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合理化建议的管理部门,负责建议的收集、评议、跟踪、反馈,并对已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及奖励等方面的组织工作。

2、各车间部室负责人负责动员本部门下属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做好合理化建议传递申报工作。

4、对已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各相关车间部室负责按照建议实施合理化建议方案。

5、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对合理化建议形成的成果进行最终确认

及批准奖励方案。

七、合理化建议执行办法

1、合理化建议申报

① 所有的合理化建议需用书面形式提出,填写公司统一制定的《合理化建议申报表》,② 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由本部门收集、汇总,并于每月20号前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

③公司结合合理化建议,公布一些重点项目刊登在内部报刊、宣传栏,并给与一定奖励。

2、合理化建议受理

① 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接到合理化建议征集表后,对合理化建议征集表以下内容填写不清的应退回重新填写;

A 建议的事项要有其作用、目的和意义;

B 要详细说明改进意见与具体办法,包括措施、程序及实施步骤; C 阐述预期主要成果包括提高效率、简化流程、节约开支、保证质量、创造利润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D 公司人力资源部收到建议书后,认为内容完全者,分两种情况处理:

(1)建议提案明显合理,不存在实施风险,且投入成本较低的方案,可直接与实施部门沟通,然后报请主管副总审批后实施。

(2)建议提案涉及内容复杂,或方案重大,或投入时间长,或专业性很强不能简单识别的,应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审定。

3、合理化建议实施与效果评估的管理

① 经公司研究通过的建议案,各部门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实施。

② 实施部门在接到合理化建议实施后,需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员进行沟通,共同商讨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③ 有关部门要对合理化建议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跟踪,若发现不佳状况应及时加以分析,如属于工作中的问题,应加强实施的管理力度,若建议本身缺陷,则应果断停止,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4、效果评审

① 每项建议案实施完毕,实施部门应根据结果,写出总结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报公司资本财务部,审核无误后报公司人力资源部。

②公司人力资源部应做好合理化建议的统计记录及资料归档管理。

5、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标准

A 所提建议不具备合理性的,不予奖励; B 提出普通建议被采纳的,每人次奖励50元;

C 提出问题并有解决方案被部分采纳的每人次奖励100元,被全部采纳的,每人次奖励100—500元。

E 建议被采纳且列为立项攻关的每人次奖励500元;

F属于修旧利废、技术创新工作成果,按照节约成本总额的5%—20%予以奖励,具体奖励数额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最终确定;技术

创新等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无法以具体成本额度形式明确的,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最终确定奖励数额。

⑤ 上述奖励为一次性奖励,各档次的奖励不重复发放,且按最高项发放,奖励金额与提出建议的人数无关。

⑥ 相似建议即对同一事项各有见解者,如公司认为其可取长补短全部采纳的,按照规定全部给予奖励;相同合理化建议只认同先提出者。

附件:《合理化建议征集表》

**************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合理化建议征集表

部门:部门负责人签字:

2.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审计,高校,科研经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高校普遍推行“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由于有的高校较关注通过上项目对科研工作的管理来争取经费, 但是却很少关注对于这些科研经费是如何的管理与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近年来对于高校科研经费总的使用的情况来看,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和人员经费支出比重过大、使用项目不合理等现象比较严重。 在现实当中,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上比较宽松的主要原因, 就是为了更好的来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的来参加科研课题。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很难达到来合理的使用划拨给高校的科研经费,有的高校科研人员甚至将科研经费用于个人生活的开支, 然后以科研经费的名义进行报账处理。

(二)高校科研管理经费认识的不足

目前, 很多高校和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认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误区,现在高校领导有一种普遍的“共识”,就是都会认为获得科研经费可以提高自己学校的声誉;一些科研人员也认为,学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无需过多干涉和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了高校科研经费滥用严重,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一直混乱不堪的现象屡禁不止。 另外,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也普遍认为科研经费只是财务部门的一种代管费用,所以就忽视了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真实的严格审核。

(三)科研经费来源的不固定导致了管理的复杂化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大体上有三个部分:第一、很多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合作所获得的横向课题项目的科研经费, 由于这些横向课题项目合作的部门与内容存在很大差异, 所以对每一笔的科研经费核算标准也不同;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三是高校自筹科研经费。 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综合管理及有效监督的难度。

(四)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功能有待改进

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科研经费在科研工作中的使用效益,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综合管理,采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但是, 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还是无法有效的从合理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这部分费用进行控制管理。 学校相关财务人员还存在着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与使用全过程缺乏业务上的了解, 项目经费如何使用基本上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 另外,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与审计效率, 当然许多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五)很多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重立项、轻预算”

现实当中, 许多高校把科研经费的争取与使用作为考核科研管理部门和高校教师的重要指标;甚至,许多高校把教师竞争上岗、重点岗、 评聘职称等和科研经费的使用与争取紧密连接起来, 所以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千方百计的去争取各种的科研项目,存在着重争取、轻管理、 轻预算等问题。 科研人员申报课题项目时对于经费预算、经费支配等问题并不被人们所重视。 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来编排课题并能让评审专家满意,能够让让项目立项就可以了;所以根本谈不上与财务部门来共同协商如何使用经费的问题研究, 所以预算也就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的一种形式化内容。

二、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高校有必要对照国家有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规定, 是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可操作性强的、 行之有效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高校各种科研经费使用前的核算制度, 有没有明确科研项目管理费用支出合理化收支的相关管理办法与管理制度。 在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与管理工作中做到既要方便科学研究工作, 又要严肃国家和学校财经纪律的原则是非常关键的。

(二)内外兼修,搭建和谐发展的科研经费审计平台

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从而搭建和谐发展的高校科研审计平台;另一方面,高校内审人员有必要熟练掌握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审计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有必要增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促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审计的有效性。

(三)强化高校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采取科研处进行一级审核, 审计处二级审计,财务处最后进行报账审核的办法。 在各级审核与把关的过程中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 从而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保证经费活动健康运行。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科研效益评价指标

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提供者来说最关注的是科研成果的效益问题,当然,科研成果也是衡量科研工作者对于科研工作成效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各高校有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建立一套适合本学校的科研经费审计评价指标。 高校内审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与核对各课题组经费的合理使用情况。

(五)重视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调整和预算

高校有必要将审计关口进行前移, 让审计处来抓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科研处来抓高校科研经费的立项管理,财务处下拨经费。 使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既要重视课题的立项工作也要重视经费使用的预算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

[2]张记元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J].会计师,2009年

3.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合理化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落实税收法定原则首次写入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进一步彰显税收法制建设的重要地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国有企业更应规范经营、诚信纳税,为民营及外资企业树立标杆。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仍停留在较低水平,无法达到树立榜样的作用,因此只有找出国有企业税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才能保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税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比較广,涉及的税收种类比较多,税务管理工作也相对复杂,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有效防范涉税风险。

另外,税收是体现我国宏观调控方向的标杆,通过对税收的管理能让国有企业认清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利用各种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经营、投资和筹资,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因此深入研究税务管理、合理控制税收风险,对促进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现状

从对经济资源掌控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税收与其他经济性质企业税收有一个重大区别:国有企业的获利、国家取得的税收都属于国家掌握的经济资源。大众普遍认为,国有企业纳税与上缴利润对国家而言无非是“左兜挪右兜”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税务管理一直被忽视。

除上述观念外,国有企业往往也存在税收管理意识不强、缺少对税务知识的了解等问题,管理层在决策或开展业务时不考虑税收风险从而导致涉税问题。因此,税务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很大阻碍。

三、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绩效考核重于税务管理

国有企业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的完成与否决定了管理层的业绩,因此管理层对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在众多考核项目及指标中,并没有涉及到税务管理的相关指标,因此很难引起管理层对税务管理的重视。

由于管理层缺少对税务知识的了解,在决策和开展业务时很少考虑税收问题。管理层认为考核与税务管理是税务管理,没有内在必然联系,因此导致税务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举步维艰。

管理层对税务管理的意识越薄弱,导致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就越大。如果没有较强的税务管理意识,企业就不可能注重税务筹划的规划和设计,具体的税务工作也将得不到有效地开展,继而造成的社会风险大大增加。

2.税务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部单一管理税务工作

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税务管理防控体系缺失,没有专门的机构评估、分析和控制税务风险,管理层总认为企业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成本较大,且浪费资源,税务工作完全可由财务会计人员兼任。而会计人员自身又欠缺统筹管理能力,开展税务工作存在很多局限性。管理层对这种对税务管理体系的认知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将会成为产生税务风险的隐患。

3.办税人员综合能力不足——责任心及能力有待提高

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门实时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而我国国有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抱着国企工作是铁饭碗的错误思想,没有及时的对时下的税收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其业务操作能力也在日积月累的安逸情绪中趋于落后,导致了国企税务业务能力较弱的现象。

四、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税务管理问题提出的建议

1.将税务管理纳入业绩考核工作

(1)将税务管理纳入到定性考核

企业下达次年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时,应将税务管理水平纳入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可以包括:税务管理体系完善程度、税收风险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企业通过这种考核能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税务管理的认识,把税务管理水平作为一项列入管理目标的重要工作,充分调动管理层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将资产经营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使税务管理工作得到充分重视。

(2)将税负率纳入定量考核

税负率是指http://baike.baidu.com/view/9510.htm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税额占当期应税收入的比例。税负率过低或波动较大往往会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形成企业涉税风险。笔者认为应在考核指标中加入税负率这一税务机关常用监控企业税收缴纳是否合理的指标。此项考核指标的制定可以根据近年来全国国有企业平均的税负率为基础,再以企业历年经营数据为参考依据,制定本企业税负率的一个合理区间,当税负率低于下限则说明税务风险已经形成,要及时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详细解释形成原因;税负率若高于区间上限,则说明企业本年度税收与收入配比不合理,应及时寻找税负过大原因,做出调整。

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公司营业收入以物业租赁为主,2013年、2014年及2015年税负率水平见下表。

上表显示,北京西单友谊集团2013~2014年税负率区间在12%~14%之间,表明营业收入与税金之间的比率比较稳定。因此2015年预算的税负率为12.87%也在此区间内,属于合理范围值内。12%~14%这个区间一定时间内都可以作为北京西单友谊集团税负率是否正常的标准。

2.完善税务管理工作体系

国有大型企业往往从事国家的高利润垄断行业,根据国家对高税负垄断企业的征收情况,国有大型企业的税收风险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有必要设置专门税务管理部门,来降低涉税风险。笔者建议由财务、业务和法律部门共同组建税务管理部,专门对企业税收筹划、税务风险的评估控制等工作进行专业化组织和管理,改进财务部单一管理税务工作的局限性。

税务管理部应定期向管理层上报税务管理工作计划书、年度税务预测及企业实际纳税情况报告,让管理层对税务管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另外,针对本企業所属行业的政策变化、市场变化及税务政策变化等税务环境变化因素,税务管理部应及时掌握、预测、分析,并计量该变化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分析税务环境变化因素后,及时上报管理层,使其在制定企业经营方针与策略时随着国家税务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充分抓住对自己有利的优惠税收政策,把握时代的机遇,用好用足税收优惠,实现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税务管理部还应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全员税务意识。毕竟税务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需要企业部门之间、部门与管理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有全员共同参与,才能获得较好的节税效果。

规模较小、涉及税种比较单一、不具备设立税务管理机构的国有企业,也要设立专职税务管理岗位,配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要求其通晓税法、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熟悉财务核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管理的思路,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3.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积极性及业务能力

(1)建立奖惩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积极性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对于没有遵守税法,遭受税务机关处罚的,要给予相关人员相应处罚;另一方面,对于税务管理工作采取激励机制,即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若能为企业提出最佳方案合理避税、节省税收,并且提出的方案有利于企业项目的发展,就应受到相应的奖励。

(2)提高税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为了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企业要定期安排各种培训,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参加与本企业业务相关的税务培训。企业通过培训使税务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税收知识、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税收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大量的税务管理培训,培养知识面广而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服务。

虽然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税务管理尚存在观念落后、税收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管理意识和税收法律观念的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一定会达到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合理降低税收支出、有效防范纳税风险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才厚. 刍议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当代会计,2014(6).

[2]宁海滨.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探讨. 经营管理者,2014(12上).

[3]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研究. 税收经济研究,2014(5).

[4]胡国强. 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 会计之友,2014(14).

4.煤矿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 篇四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轻者影响生产,重者造成人员伤害,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各级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灵活性,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抓好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我们井下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

一、加强现场监督管理,落实整改发现的各类问题

管理人员在井下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和影响我矿文明生产的问题,及时汇报到调度室或者相关部门,希望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予以重视,并及时落实整改。

二、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

平时由于工作各方面原因,可能导致部门之间沟通很少,处理问题时时效性很低,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往往耽误了时间,造成问题的扩大化。建议在这方面可以得到加强。

三、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综合素质

职工的安全意识及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得到提高,在安全管理上会更进一步提高,更加便于管理。如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综合素质呢?我们可以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及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相关部门为区队提供学习材料,利用多种教育手段,使职工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样就可以基本消除了文化层次带来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基层区队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四、在安全上,人人都是安检员

无论是任何人,在井下或地面发现了安全隐患及“三违”现象,都可以进行汇报或揭发,对发现问题的人员,安监部门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增加职工的工作信心和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这样我们的安全管理就渗透到各个层面,由高至低,从管理人员到职工之间形成一条闭环监督线路,起到互相监督的核心作用。

5.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规则 篇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公司为倡导参与管理,并激励员工就其平时工作经验或研究心得,对公司业务、管理及技术,提供建设性的改善意见,藉以提高经营绩效,特订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公司各级员工对本公司的经营,不论在技术上或管理上,如有改进或改革意见,均得向人事部索取建议书,将所拟建议事项内容详细填列。如建议人缺乏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者,可请人事部经理或单位主管协助填列之。

第二章建议书内容

第三条建议书内应列的主要项目如下:

(一)建议事由:简要说明建议改进的具体事项。

(二)原有缺失:详细说明在建议案未提出前,原有情形之未尽妥善处以及应予兴革意见。

(三)改进意见或办法:详细说明建议改善之具体办法,包括方法、程序、及步骤等项。

(四)预期效果:应详细说明该建议案经采纳后,可能获致的成效,包括提高效率、简化作业、增加销售、创造利润或节省开支等项目。

第三章建议程序

第四条建议书填妥后,应以邮寄或面递方式,送交人事部经理亲收。

第五条建议书内容如偏于批评,或无具体的改进或兴革实施办法,或不具真实姓名者,人事部经理得为内容不全,不予交付审议,其有真实姓名者,并应由人事部经理据实委婉签注理由,将原件密退还原建议人。

第四章建议评审

第六条本公司为审议员工建议案件,设置员工建议审议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由各幕僚单位主管为当然审议委员,经营会议经理为召集人,必要时,人事部经理并得与召集人洽商后邀请与建议案内容有关的主办单位主管出席之。

第七条审委会的职责如下:

(一)关于员工建议建件的审议事项。

(二)关于员工建议案件评审标准的研订事项。

(三)关于建议案件奖金金额的研议事项。

(四)关于建议案件实施成果的检讨事项。

(五)其他有关建议制度的研究改进事项。

第八条人事部收受建议书后,认为完全者,应即于收件三日内编号密封送交审委会召集人,提交审委会审议。如因案情特殊,得由审委会另行洽请与该建议案内容有关的人员先行评核,提供审委会作为审议参加。

前项审委会的审议除因案件特殊者得延长至30天外,应于审委会召集人收件日起15天内完成审议工作。

第九条本公司员工所提建议,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应予奖励:

(一)对于公司组织研提调整意见,能收精简或强化组织功能效果者。

(二)对于公司商品销售或售后服务,研提具体改进方案,具有重大价值或增进收益者。

(三)对于商品修护的技术,提出改进方法,值得实行的。

(四)对于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办法提供具体改善建议,有助于经营效能提高者。

(五)对于公司各项作业方法、程序、报表等,提供改善意见,具有降低成本、简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功效者。

(六)对于公司未来经营的研究发展等事项,提出研究报告,具有采纳价值或效果者。

第十条前条奖励的标准,由审委会各委员依员工建议案评核表各个评核项目分别逐项研讨并评订分数后,以总平均分数依下表拟定等级及其奖金金额。 第十一条建议案经审委会审定认为不宜采纳施行者,应交由人事部经理据实委婉签注理由通知原建议人。

第十二条建议案经审委会审定认为可以采纳并施行于本公司者,应由审委会召集人会同人事部经理于审委会审定后三日内,以书面详细注明建议人姓名、建议案内容及该建议案施行后对公司的可能贡献、核定等级及奖金数额与理由,连同审委会各委员的评核表,一并报请经营会议复议后由总经理核定。

惟经审委会定其等级在第四等以下者,得由审委会决议后即按等级发给奖金。经经营会议复议后认为可列为十等者,应呈请董事长核定。

第十三条为避免审委会各委员对建议人的主观印象,影响评核结果的公平起见,人事部经理在建议案未经审委会评定前,对建议人的姓名应予保密,不得泄露。

第十四条建议的案件如系由二人以上共同提出者,其所得的奖金,按人数平均发给。

第十五条有下列各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核奖:

(一)各级主管人员对其本身职掌范围内所作的建议。

(二)被指派或聘用为专门研究工作而提出与该工作有关的建议方案者。

(三)由主管指定为业务、管理、技术的改进或工作方法、程序、表报的改善或简化等作业,而获致的改进建议者。

(四)同一建议事项经他人提出并已获得奖金者。

第十六条本公司各单位如有任何问题或困难,需求解决或改进时,经呈请总经理核准后得公开向员工征求意见,所得建议的审议与奖励,得依本办法办理。 第十七条员工建议案的最后处理情形,应由人事部通知原建议人,员工所提建议,不论采纳与否均应由人事部负责归档。经核定给奖的建议案,并应在公司公布栏及第二部分月刊中表扬。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经呈请总经理核准后公布施行,修订时同。

附1:合理化提案表

合理化提案表

编号□□□□□□

6.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篇六

2.范围

本办法适用 公司合理化建议的管理、传递程序和奖励办法。

3.定义

4.职责

4.1 各单位负责组织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4.2 生产技术部和工会负责合理化建议管理、传递、存档和奖励。

4.3 生产技术部负责协调大的合理化建议实施,财务部负责核实经济效益。

5.工作程序

5.1 建议的范围

5.1.1 优化菌种、工艺革新、产品和工程质量的提高。

5.1.2 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改进、科技成果推广、检验方法探索。

5.1.3 节能、节耗、节支。

5.1.4 设备、仪器、工具和装置的改进。

5.1.5 劳动保护、三废治理、安全保障、物资管理、以及统计、计算技术的改进。

5.1.6 在管理理论指导下提高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方案。

5.2 建议程序

5.2.1 公司合理化建议实行三级管理,即班组级、车间或职能部门级、公司级。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合理化建议工作。

5.2.2 单位或个人填写《合理化审核登记表》(附录A),交班组审核实施;班组不能实施的交本单位,由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做出可否采纳的意见,本单位采纳的要组织实施,不属于本单位或本单位无能力实施的交生产技术部。

5.2.3 各级管理部门将合理化建议意见及时反馈到合理化建议提出单位或个人。

5.2.3 各单位合理化建议工作负责人每季度15日前,将合理化建议填写《合理化建议统计表》(附录B)一式二份,本单位自存一份,另一份与合理化建议审核登记表一并交生产技术部。第四季度的合理化建议为下一年度的合理化建议。

5.2.4 生产技术部根据各单位的意见每季度对合理化建议进行收集、分类、登记、传递,填写合理化建议台帐,将合理化建议返还各单位。

5.2.5 各单位对外单位的建议要及时做出评议能否采纳, 采纳的要组织实施。

5.2.6 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处理的建议由生产技术部组织有关会议解决。5.3 管理要求

5.3.1 各单位要建立合理化建议台账。

5.3.2 凡较大建议实施可列入科研项目计划或技措计划。

5.3.3 对已采纳实施的合理化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年节约或创造的经济效益交财务部进行核实。5.4 奖励办法

5.4.1 每年12月底由生产技术部、工会及各单位组织对确认有意义的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职工均发给纪念奖, 纪念奖的等级按效益大小、水平高低分类,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5.4.2 内容相同的合理化建议应以交表日期为主,先者有奖。

5.4.3 每年12月底各单位根据当年实施完毕且效果显著的合理化建议填报合理化建议成果表,参与 集团优秀合理化建议成果的评审。5.5 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分子条件

5.5.1 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识,爱企业,爱岗位积极投身到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去,为企业发展主动献计献策。

5.5.2 针对公司或本单位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方面的难题,开动脑筋不断进行小改小革,提出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有一条以上合理化建议成果,效果显著。5.6 合理化建议活动先进集体条件

5.6.1 各单位均可作为先进集体的评比对象。

5.6.2 该集体90%以上成员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对本单位提出的或收到的合理化建 议积极组织采纳实施,见效快,采纳率达到50%以上,实施率达到30%以上。5.6.3 该集体的领导重视合理化建议活动,经常不断的提出一些卓有成效的合理化建议,并有10万元以上的效益。6.附录

QJ/SC合理化建议登记审核表(附录A)QJ/SC合理化建议统计表(附录B)7.文件更改通知栏

附录A

合理化建议登记审核表

QJ/SC

附录B

合理化建议统计表

7.从合理化建议中淘金 篇七

合理化建议制度是一项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古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人智短, 众人智长, 如果一个公司仅靠几位领导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使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 发挥集体智慧, 为公司献计献策, 共同管好企业。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员工, 对生产实践中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最有发言权, 解决问题的办法最有效。同时, 建议人在得知他的建议得到重视时, 会产生受尊重感。更为重要的是, 在组织的学习过程中, 合理化建议制度也是组织内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的过程。通过这一规范化的企业内部沟通制度, 鼓励广大员工直接参与知识的创造过程, 使得企业内的各类知识能够畅通地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全方位流动。尤其是在公司面临价格降低、成本升高、客户要求更加严格、质量风险加大的时期, 我们更应该学会从合理化建议中淘金。

一、合理化建议制度要有组织保证

在我国许多企业中, 合理化建议活动通常归工会负责, 而具体工作通常是由某个人临时兼管所以也就是在年终时统计、过问一下。这种没有组织保证的活动, 一般会流于形式, 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为了有效地推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 企业内应建立合理化建议组织体系。企业可设推动委员会或委员会, 下设立合理化建议管理办公室, 作为合理化建议各方利益的交流与协调机构, 由其负责接收职工的建议, 并对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予以指导, 对合理化建议报告进行初审后转交给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主席一般由企业领导任命, 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领导、技术专家和员工代表。委员会的任务是对建议是否具有操作性及实施后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奖励建议。该委员会对执行合理化建议的预算经费和实际效益负责。有些合理化建议在决定实施前还需专家鉴定。如柯达公司规定办公室和专职秘书必须及时地处理职工的建议, 公平地解决奖金的数额, 耐心地向建议人解释合理化建议不能被采纳的原因和定期公布该制度的实施情况。在宝钢, 公司成立了合理化建议委员会, 明确规定公司一把手带头, 党政工团领导一起抓的领导体制。公司各级领导均非常重视合理化建议活动, 每年有一次合理化建议表彰会, 奖励积极分子, 并与先进个人代表聚餐。并且, 每次的一等奖都由公司领导总评决定。公司二级单位的领导, 不仅自己带头提合理化建议, 还亲自审查合理化建议。

按照德国企业的经验, 在组织上也可以采用团队式管理模式。“团队模式”也被称为“主持人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成立一个分散的“点子管理团队”, 由其负责对职工建议的评估和实施。“点子管理团队”可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或业务关系设立, 由六至八人组成, 其中包括一名经过专门培训的“主持人”和一名部门领导。“主持人”是从职工中选拔出来并经过合理化建议管理培训的技术人员, 他负责“点子管理团队”的协调联络工作。如果大公司设立若干个“点子管理团队”, “主持人”还负责团队间的联络与协调。

二、合理化建议内容要有针对性

合理化建议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一切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事项, 都是合理化建议的关注范围。例如作业方法的改进、作业动作的改进、工具制造和维修方法的改进、设备使用和操作方法的改进、工程管理的改进、质量与运输工作的改进、环境和工业卫生的改进、公害防止的方法、材料代用和材料利用率提高的建议、外购和外协工作的改进、新产品设计工作的改进、市场和销售工作的改进, 行政事务工作改进等。

开展合理化建议可以根据企业特点和阶段要求, 组织开展主题性的专项合理化建议月活动, 这样更有利于全员参与, 集中全员智慧, 推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如组织开展“节能降耗减排”的主题性合理化建议活动, 立足于激发广大员工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员工围绕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提出有价值、可实施、投入少、见效快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 实现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点, 实行科学决策, 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消耗;提高工作质量, 完善工艺、设备, 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科技增效、降本增效, 瞄准先进水平, 节本降耗、挖潜攻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度电, 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与考核, 杜绝“跑、冒、滴、漏”和浪费现象。

为了使合理化建议更有针对性, 可以在主题设计的同时, 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员工。如针对作业方法的问题有: (1) 还有其他的作法和方法吗? (2) 每个工人操作的机器台数, 不能再增加了吗? (3) 多次的动作能一次完成吗? (4) 加工零件的装上与取下能用单手柄操作吗? (5) 工装、夹具、模具更换的方法能够简化吗? (6) 手工作业能用机器代替吗? (7) 工艺过程能够改进和简化吗? (8) 等待的时间不能用来做些其它事情吗? (9) 在人、机并行的作业中能再把人操作的时间减少吗?又如针对销售的问题有: (1) 生产与销售的不平衡情况有吗? (2) 库存量过大吗滞销商品在库积压吗? (3) 用户意见处理方法好吗? (4) 现在商品的市场分析方法好吗? (5) 现在的产品和市场需要吻合吗?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能充分供应吗? (6) 宣传工作适当吗?宣传的要点正确吗? (7) 与新产品开发部门的情况交流能顺利进行吗? (8) 同行业各厂家的广告和销售活动状况知道吗?

三、合理化建议要有处理流程

为了使合理化建议活动持续开展, 企业应制订详尽的流程。首先, 合理化建议者应填写合理化建议申请表, 然后投入建议箱或直接送到部门促委会, 合理化建议委员会一般应每天开箱一次, 对建议进行初步分析、编号、登记, 大体把建议分成不采用、保留和采用三类, 并填好合理化建议审查回执通知建议者, 随后部门促委会对采用建议、保留建议, 属需试验证明或条件成熟再采用者, 按程序由委员或部门负责人与建议者协商, 把建议完善化、具体化。对完成后的建议由部门促委会初步评分然后送企业合理化建议办公室汇总, 进行最后评分, 做出最后采用与否的意见, 然后确定实施部门、奖励方案, 报企业促委会批准。促委会批准后, 由办公室填写合理化建议审查结果通知书, 通知提议者或小组。填写合理化建议实施指令书, 通知计划部门和实施部门。合理化建议实施完毕后, 由实施部门填写合理化建议实施完工报告书, 通知办公室和计划部门, 若合理化建议实施后其效果明显, 一般还可视其效果大小给予嘉奖。通常, 根据合理化建议的难易程度, 在建议入箱后到审议完毕通知到本人应在10~60天内完成。

同时, 处理流程应方便员工的建议活动。应简化建议制度的程序。每当该公司职工想出一个建议时, 他们随手就可以拿到建议表, 并填上自己的建议。员工们可以将建议表投到工厂的信箱中, 也可以投到工厂特设的建议收集箱内, 如果职工不愿披露姓名, 他们也可以采取匿名方式提出建议, 然后用建议表上的号码与厂方进行联系, 可用电话查询该号码的建议是否已被采纳。办公室把所采纳的建议都列成表格, 定期在公司出版的报纸上公布, 或张贴在公司的布告栏上。

对每项建议都要进行认真处理。负责建议的秘书及时把各项建议提交给各有关管理人员和科室, 必要时, 可把建议付诸试验。有关管理人员和科室对建议做出采纳或不采纳的决议后, 必须将决定后的材料报送办公室, 由负责建议工作的秘书提交本部门的建议委员会审批。对未被采纳的建议, 必须向建议人送一份详细的材料。说明该建议未被采纳的原因。如果建议人仍认为他的建议有采用的价值, 他可向办公室提供更多的依据。

8.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篇八

.

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是对档案机构、档案行政制度、各种档案行政管理关系的合体,对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历史上,我国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出现了三次变革,现阶段的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是“局馆合一”。但是“局馆合一”的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在实行以来一直存在争议,需要有关人员进一步对这种档案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完善。

现阶段档案行政管理模式的争议

我国现阶段对于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局馆合一)的应用从1993年以来,一直存在很多的争议,基本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局馆合一的档案行政管理模式的形成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我国性质特点和优势。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受这种工作体制的影响实现了档案失业的发展。局馆合一的实行能够实现两种职能综合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科学的行政档案管理体制。另外一种观点则是认为,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是对原有档案管理体制的简化,是政事合一的体现。理论界对档案行政管理模式认识的对立和各自一方所处的立场存在关联。

现阶段“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的实行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档案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但是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共性和趋势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局馆合一”企业档案行政管理运行模式设置依据不合理.。我国企业档案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三次变革,“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是第三次变革,对于这次变革的态度,有关人员的态度不一致。

“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将精简结构作为基本改革目标,企业档案部门的工作较为被动,对档案工作管理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容易带来职责不明确。企业档案行政管理要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性质,否则就会出现政企不分的情况。“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是将企业档案局和企业档案馆职能合并到一个机构来行驶相关的权利。但是在实际中,“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仍有同一批人员组成,由此出现了同一个企业的同一批人,在同一种场合以不同的身份出现,还需要履行两种不同的职能。这种职能的划分和实现在实践中难以进行严格的区分,一旦出现差错就难以有效解决纠纷。

“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和行政改革发展目标不一致。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存在行政化发展的倾向,事业单位的自身职能被弱化,无法实现自身发展。

“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了政事统一管理,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常会出现政事不分的情况,尤其涉及到员工员工待遇,企业档案局和档案馆人员会采用一切手段争取公务员的身份,和行政改革发展目标发生冲突。

完善我国档案行政管理体制的策略

加强对企业档案行政管理的双重领导。在“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可以对档案局、档案馆进行双重领导,将“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融入到党委和政府的管理 工作中。

实现企业档案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分开管理。针对现阶段企业档案局、档案馆发展的行政化,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弱化的情况,要实现对企业行政档案局、档案馆的分开管理,让不同部门完成不同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档案行政管理发展。档案局作为政府部门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的工作机构,需要有效行使自己的职能。档案馆则是需要发挥出自己对企业行政档案的安全保管、开发、利用,并要在工作上得到相关档案局领导的业务指导。

实现“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档案的应用不仅局限在国家机关和一些事业单位,而是被人们更广泛地应用早社会组织中,企业档案管理所有权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也对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局馆合一”档案行政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能够满足企业不同主体对档案管理应用的需求。在社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大量出现下,企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体档案有效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有价值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

提升档案行政管理效率,允许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差异化的存在.。我国行政机构的内部机构安排是一种上下对应的模式,下级机关的设置需要和上级机关的设置协调统一,内部机构的设置需要保持一致。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市区、县城政府内部设置的机构和省级设置的机构之间存在一差异。针对这种差别,档案行政管理也要适当进行调整,因地制宜,从而建立一种适合当地发展的档案行政管理模式。

实现对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调整。现阶段的企业档案局单一负责管理档案事务,没有对企业档案文件进行有区分的管理,不利于现行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档案行政文件管理的原因是档案大多由文件转换发展而来,如果不对档案文件进行控制就无法保证档案的质量。同时,文档合一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需要加强对文件的管控,实现对文件的统一管理科。最后,在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面对大量出现的电子文件管理问题,需要加强对相关档案文件的分析。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要求档案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包括制定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对于档案行政管理的违规案件加强查处力度等。通过职能的转变完善档案行政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档案行政管理发展。

上一篇:徐州师范大学2009年学生工作要点下一篇: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