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如何爱国

2024-12-27

当代青少年如何爱国(精选8篇)

1.当代青少年如何爱国 篇一

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扬爱国精神

摘要: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其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觉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体现。本文从解析新形势下爱国主义的内涵,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发扬爱国精神。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爱国精神

主题

情感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永恒主题。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其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觉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体现。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历史的宏伟画卷中,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人心魄的光辉篇章。在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爱国者始终以国家之务为己任,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是“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其人其事留存青史,彪炳千秋。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历经千百年的淬炼,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传统,成为国家团结一致的重要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时代特征。在我国古代,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为追求进步,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腐朽统治,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在我国近代,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为反对西方列强侵略奴役,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封建统治压迫,实现祖国振兴。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中国建立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申奥成功时热泪盈眶欢庆的狂热。这种情不自禁就是爱国主义的流露。当今的爱国主义,更加突出了理性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主要表现为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当前,面对西方某些人的卑劣行径,面对**的分裂行为,面对台湾迟迟不能统一的问题,面对日本对钓鱼岛的无理独占,我们应该理性地爱国,也只有理性地爱国,才会爱的深厚持久,爱的有效。

二、为什么要弘扬爱国精神

(一)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曾创造出许多奇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劫难。历经沧桑,存亡继绝。我们这个民族总能从困境和挫折中一次又一次地昂起头来,战胜困难,克敌制胜,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凝聚中华民族大家庭,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强大精神支柱,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清楚地表明,爱国主义历来是团结和鼓舞亿万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争取人民民主和自由、争取国家繁荣和发展的一面伟大旗帜。

(二)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文明古国之称。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成就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灿烂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涌现出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关汉卿、曹雪芹等一批世界级文化名人。许多名人格言今天仍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这些人生准则,无不体现出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传统。在古代文明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华文明一直昂首挺胸地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中华文明的形成蕴藏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勇于实践、积极变革的创新理念,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史。在中国,每朝每代都提倡爱国主义,并通过弘扬爱国主义来体现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可以说,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节之中。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犹如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培育了无数的爱国主义英雄人物,他们一件件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事迹,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彪炳史册,千古传颂。特别是在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族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向任何敌人屈服过,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人民解放,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奋起抗争,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上最坚决、最彻底、最伟大的爱国政治力量。她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国家分裂所进行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赢得胜利最彻底的民族解放、保家卫国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真正拥有了民主和自由,实现了一百多年来许许多多爱国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解放的理想。

总之,爱国主义是民主之魂,是每个炎黄子孙都要大力弘扬的。在每个中华儿女的思想深处,都要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爱国精神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栋梁之材,要自觉做推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努力学习掌握党和政府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努力增长才干,为全面开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内核,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呢?

首先,要明确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识、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它表达的是对于祖国最深厚的感情,犹如孩子对于母亲的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其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要借助于历史,更要着眼于变革的时代和现实服务的需要。所谓“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因此当代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比如:结合班会进行国情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开展社会调查深刻感受周围的飞速发展等。通过这些途径,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作为世界公认的大国的当代大学生,我们的心态理应更加开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热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主义的正确态度。

大学生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客观分析当前的形势,理性爱国,要做到“四要”、“四不要”:要勤奋学习,化爱国热忱为学习动力;要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用理性的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努力;要充分相信政府有能力把握大局,给我们的政府的灵活外交政策留出足够的空间;要科学分析,全面思考,让理性融入爱国情感。同时,不要被某种势力所利用,成为国家的破坏者;不组织、煽动非法的游行活动;不参加未经批准的非法游行集会;不通过短信和网络传播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消息。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坚韧不拔地前行,学习前人并不愧于前人,同时做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足迹。参考文献:

[1]凤凰网.弘扬爱国精神

激发奋斗热情[EB/OL].http://edu.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5/16/14579630_0.shtml,2012-05-16.[2]葛君.浅谈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J].华章期刊,2011(29). [3]何序哲.简论理性爱国主义[J].沈阳大学报:2012,14(1).

[4]杨红.大学生爱国主义与理性爱国教育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6).

[5]中国文明网.新时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EB/OL].http://, 2012-09-26.

2.当代青少年如何爱国 篇二

1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这阐明了爱国主义的最基本涵义, 即其作为人们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主观感受, 反映的客观对象是人们生长所依赖的社会共同体———祖国。

爱国主义具有最大的包容性, 作为一种理性要求和理智体现, 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高度责任感和理性自觉精神;爱国主义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题、内涵、特点和表现, 并向这个时期的人们提出新的要求;爱国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激励和引导广大人民团结奋进的鲜明旗帜、精神力量、价值规范和行为坐标。

2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面临的挑战

2.1 大学生自身的特定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时期, 可塑性强, 但同时也正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 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思想不够成熟。尤其对于当下出生在“80后”、“90后”的大学生, 更容易表现出这些特点。有的大学生对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实施方式态度上存在偏差, 当一些重大事件引发了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时, 他们可以做出“轰轰烈烈”的举动;有的容易丧失理性的制衡, 出现非理性的行为举动, 采取一些激烈而相对简单的行为方式, 对外部刺激本身的情况及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宏观与长远的理性思考, 最终酿成不良后果, 致使“爱国”行动偏离了爱国本质。

2.2 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以来侧重于爱国知识的传授和讲解, 采取比较单一的灌输教育, 只注重课堂上相关爱国主义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受教育主体的感受。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对象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增强, 这种传统的“灌输”方式已不适应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非常容易走向教育的反向, 造成受教育者的不接受、不理解, 甚至是敌对心理, 把这种教育看作是说教、洗脑。因此,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方向性教育, 需要改变过去由中灌输向重渗透的转变,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启发、引导与渗透。

2.3 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正处在全面、复杂而深刻的转型期。在整个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接触与碰撞。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一些新的价值观念。这些变化和不利影响不仅令思想已经定型的部分成年人都难以适应, 同时也投射到大学生群体中, 常陷入矛盾与困惑之中。有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国家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难, 面对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 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不足, 盲目崇拜国外的一切;而另一部分同学对于国际国内形势过于敏感, 对于国际竞争中出现的国与国之间问题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议中正常出现的问题, 不能冷静理智思考, 从而出现盲目排外和直接对抗的极端情绪。

3 探索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途径

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3.1 家庭不可忽视爱国主义教育

家庭是孩子步入社会, 实现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环境之一。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相比较, 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随机性、灵活性和渗透性三个特点, 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中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有两大特征:第一, 独生子女比较多, 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友爱情感, 缺乏对集体、国家、社会的责任感;第二, 现在的家庭教育主要集中在文化知识的学习, 却忽视道德教育, 如尊老爱幼、爱国奉献等优良传统。由于父母对孩子缺乏爱国主义教育, 并且过分的溺爱和庇护, 让中国的孩子无法去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实践自己的爱国行为, 爱国情感、民族意识明显淡化。

3.2 高校构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体系

(1) 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突出针对性。面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不断扩大和我国国内社会发展,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始终注意突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突出教育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帮助大学生拓宽国际视野, 把爱国与如何在国际大家庭中谋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代课题联系起来。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以理性的心态参与国际竞争。二是针对中国的国情充实理性爱国教育内容。了解国情是理性爱国的基础, 我们既要让大学生看到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也要看到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社会进步、科技与国力日益增强的发展趋势。既不能狭隘地观察所谓的世界形势, 也不要过高估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实力, 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充满必胜信心。从而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自力更生、奉献社会的动力。

(2) 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涌入,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已经被严重的淡化。许多大学生重视个人前途, 忽视国家发展、人民利益, 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进一步强化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 在主动奉献社会, 服务人民, 建设国家的前提下,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3 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氛围的营造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所以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营造和培养。只有充分利益社会已有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才能使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全社会共识、成为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每一个人行为处事的重要原则和标准。传统节日的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的免费开放、在全社会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等等, 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氛围培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1]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2]列宁全集 (第3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87.[2]列宁全集 (第3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87.

[3]史丹, 张加明.大学生理性爱国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 .[3]史丹, 张加明.大学生理性爱国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 .

3.青少年爱国教育的有效途径 篇三

【关键词】 爱国教育;内容体系;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爱国主义作为千百年来形成和巩固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道德情感,已成为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大德育潮流。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最普遍、最恒久的知国、爱国、建国的教育体系。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践中,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索,我们以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根据其内容体系,构建一种长效机制实施,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在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譬如,《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孟子的“以民为本”,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出一种整体的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怀。另一方面,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把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方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方可教育学生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方可培养学生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相联系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爱国主义与爱党是一致的。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创立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离开了热爱党,爱国主义就无从谈起。其次,党的领导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没有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的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是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党和爱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所以,热爱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爱国主义往往与“忠君”思想相联。在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爱国则多与救国相联系,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则必须同爱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井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富中国、发展中国。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实现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惟其如此,才能激发起青少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改革开放教育相结合

首先,要教育學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困惑与迷惘,难免产生种种糊涂认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当代爱国主义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因循守旧、闭关锁国不是真正的爱国;我们学习借鉴西方,是在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和人民民主专政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与半封建殖民地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掠夺与剥削有着本质区别。因此,我们应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把握机遇,勇于吸纳世界各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改革开放强强国、富国,实现中国梦。其次,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生产力,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等等。在横向比较中,容易导致自愧弗如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他们明白:我们曾经有过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辉煌,近代之所以落后,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疯狂掠夺所致。我们要用曾经的屈辱和辉煌,去鼓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再创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情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将我国现实的人口、土地、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受教育状况、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情况溶入教育中,引导青少年学生辩证地认识我国国情。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勤俭节约;还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不平衡。如果仅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便觉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但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却非常贫穷落后。只有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多了解一分,才能使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增加一分,责任感、使命感也才能增强一分。我们的“母亲”很美,但很穷。我们既要承认落后,更要不甘落后,要后来居上。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应注重实践教育。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倩,体验劳动的甘苦、创业的艰辛、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沟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埋怨、偏激、冒进等思想情绪,引导他们勤奋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投身现代化建设之中。

五、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4.当代青少年如何爱国 篇四

单位:肖旗乡裴里小学姓名:时间: 李 乾 2015年4月

如何把爱国主义精神植入青少年心田

当今的少年儿童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必将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托。面对新时代的召唤,少先队工作必须扬起“爱国主义精神”的风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中心,帮助广大少年儿童树立爱国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田,进而激发他们报国之志,促进他们刻苦学习,努力实践,爱科学,用科学,培养报效祖国的本领。

首先要在日常活动中培养爱国之心

要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少先队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少先队特有的活动形式,帮助少年儿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树立民族自尊心;了解祖国和家乡的现实变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憧憬祖国和家乡的美好未来,主动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和家乡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

对小学生来说,爱国情感表现得十分具体。为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必须用具体的情景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总书记在“六一”的重要讲话为契机,以系列活动为手段,开展“六个一”活动。

读一本爱国书刊。在主题队会“我最爱的一本书”上交流。为什么最爱书上的哪些人,哪些事,或者哪些拨动你的心弦?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在队员们的畅所欲言中,打开一扇扇瞭望祖国的窗口,那一双双赤诚的眼睛如饥似渴,学生对祖国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听一个爱国故事。爷爷奶奶那辛酸血泪事;爸爸妈妈那改革开放的蒸腾欢闹事;解放军叔叔抗洪救灾的感天地、泣鬼神动人事;在各行各业默默工作中做出平凡贡献的平凡事,学生喜闻乐听。一个个感人故事涌动在学生心间,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祖国需要他们,他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逐步培养祖国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看一部爱国影片。为了让学生直观体会到革命先辈为人民利益,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英雄壮举。我们想方设法利用多种途径,创造机会,组织学生一个月观看一部爱国影片。在声与影结合中,使学生如临其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唱一首爱国歌曲,在“祖国颂”歌咏比赛中,队员们放声高歌,热血沸腾。学生兴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浓郁如仲夏,整个活动洋溢着浓浓爱国情。

写一篇爱国文章。各中队辅导员做好引导、启迪、帮助,队员人人动手,忆过去,展现代,唱未来,体裁多样,直抒爱国胸意,挑选出特色篇参加学校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

做一件爱国之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你帮我来,我帮你,学会求知、做人、劳动、健体,爱国之情变得更为具体。这“六个一”活动,紧紧围绕培养队员爱国之心这一教育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连,步步递进,不断深化。整个教育活动,遵循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规律:认同一共鸣一内化。爱国之心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逐步扎根。

其次要在传统性活动中培养报国之志。

变革中的时代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稚气的心灵也不能不受到社会矛盾和思想矛盾的冲击;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果缺乏爱国意志,没有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就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克服这些困难。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学生才会遇到困难,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学生爱国之志的激发更是如此。我们抓住国家大事多,喜事多这个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规划在传统佳节中少先队活动内容,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线索,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引发学生爱国的内动力,激发学生报国之志。

在阳春三月,各个中队以“雷锋在我心中”为主题,广泛宣传和发动学生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在做好人好事的同时不忘刻苦学习。从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爱国其实不一定非要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的节日。因此,在清明节前后,我们发动广大的学生收集有关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然后做成手抄报在成果展示上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月,我们组织广大学生举行一场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比赛让广大的学生更进一步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意识。

九月教师节,各中队出一期“赞美您——亲爱的老师”的板报,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教师在平凡岗位上,为祖国所做的贡献。懂得“科教兴国”战略的深远意义,懂得回报教师的最好礼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十月喜迎共和国华诞,少先队建队周年庆典。十月一日凌晨,组织全体队员,在朝阳映照下,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太阳与红旗一同升起的庄严。聆听校长在红旗下的讲话,让学生感到老一辈路的艰辛,改革者路的坎河,未来路的光明。祖国的未来要在他们这一代人手里腾飞,就需要他们付出艰辛与努力。同时,学校开展评选“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活动,鞭策、激励队员奋发向上,争做祖国需要的人才。

十二月,组织队员参加“澳门回归”知识竞赛,让队员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经济、自然环境、人情风俗以及被葡萄牙侵占400年的历史,从中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懂得落后就要挨打。任人宰割的历史事实再次警示我们:要捍卫我们的母亲,就要不断强大我们自己,武装我们自已,明白打铁先要自身硬的道理。

元旦举办以“我是新世纪的主人”为题的书法、绘画、科技作品展,激发队员在新世纪中成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挖掘队员的潜能,促进他们成功,并自觉地把自己的成功与实现报国的决心紧紧联系起来。

第三要在创新实践中培养报国之能。

少年儿童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才有报效祖国的能力。少年队应以其丰富的教育内容,新颖的教育方式和灵活的组织形式,在培养队员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找到突破点和落脚点。

5.当代青少年如何爱国 篇五

——谈当代青年人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借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七十七周年之际,我们举行了高二高三国旗班交接仪式,目的是表彰高三同学们一年来的无私奉献和出色的表现,也希望高二同学接过他们手中的旗帜,继续做好我们的国旗护卫工作。

同学们77年前的12月9日,也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季,北平的青年学生数千人为反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残酷镇压。他们用高压水枪、刺刀阻止住学生前进的步伐,导致了100多人受伤,30多人被捕。学生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77年后的今天,我们来纪念一二九运动,是想用历史告诫我们的同学们,青年和爱国永远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青年永远是推动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台湾演员李立群在剧中成功塑造了爸爸周万顺是形象。他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为了致富,他捡过垃圾、卖过鞋、开采过石油;为了孩子 1的发展,他变卖了租屋,把年仅13岁的阿雨送到了意大利。有人问他,你认为周万顺作为爸爸,是不是太狠心了?李立群说:“不这样认为。”他说:“中国的孩子都是抱大的,不会独立走路;而他是强迫他们自己去走,强迫他们自己去追寻。他认为父母给不了孩子金钱,但要给他们力量;给不了孩子知识,但要给他们环境。”非常有见地。温州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他们敢为人先,敢于闯天下,跌倒了再爬起来,跌倒再爬起来的乐观精神,在今天的中国人面前,敞开了一条宽广的人生之路,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

同学们,社会是个大舞台,你们的机会无限,发展无限,一切都等着你们自己去发现。这学期先后我们带着初

三、高三的同学先后走入职业教育的大中学校,就是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你们看看真正的社会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改变那种因视野狭窄、目光短浅带来的盲目的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的人生观点,下个学期,我们还将带着其他年级相继走进社会,了解真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坚强起来,任何事情不要再指望别人来帮你!也不要妄想父母会养你一辈子,因为你终将要独立,终将要自食其力的生存。当你失去了所有的拐杖,你能昂首挺胸自信地迈开大步吗?当你失去了父母坚实的臂膀,你会得软骨病吗?当你要承担一切的社会责任时,你会退一步让别人来承担吗?请同学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从今天开始,希望同学们在课上打起精神,抓紧时间,储备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培养多种的生活技能,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好,上面我和同学们交流一个关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话题;今天我们还要和同学们谈一个有关人和人之间关爱的话题。

讲一个现象:前两周我们在进行三对三篮球赛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每场比赛结束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个小节或发奖环节,我们同学在观看比赛的时候热血沸腾,而在比赛结束之后,我们要对运动员进行总结表彰的时候,很多同学转身离去,让人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起码是对运动员的一种不尊重。我理解是同学们认为后面跟我没关系了,没什么可看的了。只顾及到自己在比赛中的享受,比赛之后转身就走,忽视了运动员的感受,忽视了对运动员的尊重、理解与关爱。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都是把自己保护的严严实实的,生怕受到各种威胁或带来各种损失,不会更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愿意主动地伸出一只援助之手;在公共的场合,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了。所以,我们才有在楼道里大声喧哗屡禁不止;才有同学之间有小点摩擦,有同学总愿意倚强凌弱,显示自己的强大;有些同学一上课就休息,一下课就忙,总热衷于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说一些不利于团结和友爱的话。

所以,希望我们同学们做一个总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和精神愉悦的人;做一个充满爱心,善解人意,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做一个愿意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人;做一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人,总之做一个让生活充满阳光的人,做一对社会有用的人。

6.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篇六

内容提要:当代大学生具有爱国情感,但许多学生把爱国情感尘封在心里,行为表现缺乏社会责任。而时代需要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所以大学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更要把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为社会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要注重社会实践,要注重实践形式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情感 社会责任 社会实践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它如同血液,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躯体中流淌,为国家、民族的强大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大学生是青春的群体,爱国主义情感更为强烈、激昂。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大学生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感。从此,中国的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接过五四运动的爱国旗帜,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都唱响了自己的爱国之歌。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改革开放初期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就是大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心声。

21世纪的大学生,同样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大学生抗议日本篡改历史、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抗议台独藏独分裂祖国的行为,把自己对祖国那深沉、真挚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往往在重大政治事件时才得以明显体现,而且有时这种体现还掺杂着非理性的情绪。如今年在抗议西方破坏奥运火炬传递时,对家乐福超市的态度。还有在网络上经常可见号召抵制日货的倡议,也说明不少大学生对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盲目地照搬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江泽民同志曾经也说过:“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今天,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面对世界、面对祖国,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只有让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长大后才能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奉献。在新形势下,我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应当坚持以“两史一情”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为核心,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搞好这项教育是学校工作取得进展的前提条件,通过政治文件及相关理论学习,可以让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情操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世纪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所以,我们的学校要提高认识,要加强相关的政治理论学习。

二、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1、教学渗透,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永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通常、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晨会课、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国防与法制、道德常识等各学科都蕴含着奉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做到充分发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用生动的文字、史实、图表、数据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2、大力宣传典型、先进事迹,让大学生感受爱国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应具有时代特征,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积极宣传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如孔繁森、徐洪刚、李素丽、杨立伟、天安门国旗班卫士、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等,指导学生学习他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情操,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让同学们倍感亲切,倍觉贴近,倍受鼓舞,让教育作用更为强烈。

三、重视环境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校园环境的布置,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环境熏陶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注重校园的精神环境的布置,是学校育人特点的真正体现。学校可以通过设立阅报栏、校风校训标语牌、板报、画廊、班级黑板报,班班悬挂国旗、教室、礼堂、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走廊等处挂贴名人名言等宣传布置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通过这些生动、直观的形式,绐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奸的精神环境。

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精神环境的布置是一种静态的体现,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生动活泼的动态展现,校园环境需要动万言书与静万言书的结台。学校应该坚持一年举办一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校园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举行歌曲演唱比赛,包括爱国歌曲演唱比赛并且评选出校园十佳歌手;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以及以舞蹈、朗诵、相声、小品、等为主要形式的大型文娱会演。师生共同参与,同台演出,让同学们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美的熏陶。

3、重视教者的垂范作用。良好育人环境的创设还表现为教者的垂范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学校应发挥教师德育的表率作用,以身立教‘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全体教职工与全校学生同场列队,高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每次的校园艺术节教师都与学生一同参加、同台演出,用歌声、用彩笔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熏陶人,在活动中教育人,在活动中培养人。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坚定信念,而且,通过活动而激发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一)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在特殊的时间里,学生会有特殊的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不失时机的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特殊的时间里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每周一早上组织全校师生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师生齐唱国歌,并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国旗下演讲”;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以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举世瞩目、世人关注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往往具有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以这些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例如通过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演讲和演唱比赛、主题活动观摩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我们在突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灌输、课堂教学渗透时,还应该广泛利用其他形式开展活动,如定期开展读书、看电影、歌咏比赛、社会实践等专题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括泼、形式多样、“立足课堂,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积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学校可以专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计划,积极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配合读书活动每学期举办1—2次读书辅导报告,每学年的寒暑假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竞赛,每位同学都有5—6篇读书心得在班级和学校交流评比,形成制度,从而增强学生读书活动的效果。同时注重运用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积极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育影视片。优秀的影视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学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指导学生观看。看前对所要看的每一部影视片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教育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看后及时组织开展影评、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认真国情,提高认识水平与思想政治觉悟,而且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接受美育熏陶,增强了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德育基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特殊节日、纪念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一批德育基地,在德育基地举行爱国歌曲演唱会、义务劳动等,使同学们在极富感染力的氛围中,受到生动、形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一种具体实在的崇高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要落实到爱国爱乡之行上,促成知情意行的统一。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实践活动是加强爱国行为教育的主要措施。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的调查活动,激发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每年的清明时节,组织学生亲手编扎花圈、花篮,祭扫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擦墓碑:利用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参加维护交通秩序和创卫打扫等等,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之情。

2、深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向贫困地区、家乡建设、希望工程、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用知识和爱心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

3、激励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终还应落实到培养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上。结合各学科的教学,我们还应特别注重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教育工程,内容十分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一步突出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

真正地爱国,应该是理性的,不仅表现在重大的历史时刻,还应该贯穿于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此说来,许多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状态,就难以让人相信他们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者。现在相当多的大学生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经济新闻缺乏兴趣,而对娱乐、体育新闻充满热情。连对国家大事都不了解的人,又真能懂得怎样爱国吗?不少大学生眼光局限在自身四周,思想专心于私人生活,情趣有些低俗,享受偏向物质,陶醉在网络游戏、唱歌跳舞中,追求重功利轻道德、重个人轻社会。难道这是爱国吗?而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却非常需要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全面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现代人才的主要代表,所以大学生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虽然当今大学生中有徐本禹、洪战辉这样具有高度责任感、感动整个中国的典范,但更多的大学生还是一个没长大、没责任感、没进取心的状态,满嘴的时尚语言,却忘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我们不禁要问:80、90后大学生,我们怎么能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啊?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我们不仅要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更有把爱国情感提升为社会责任。正如耶鲁大学校长理德·莱文先生所说:“我们认为,教育学生能给予社会更多承诺、达到更大的目标是一所大学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哈佛大学的校训更以社会责任为主题: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理想追求,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把人文精神植根在心中。另一方面,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不是靠口说的,而是以行动体现的。同样它的形成,也不单是课堂教育所能做到的,还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培养社会责任,课堂教育可从大处宣讲,但在社会实践中得从小处入手,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如果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

以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是学雷锋做好事、打扫卫生照顾残疾人等,这样的实践,能引发学生的爱心,促进社会责任产生,但难化为学生自觉行为而长久坚持。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其实为我们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实践机会,我们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笔者有位学生,在读大学期间参加了社会上的环保组织,由于出色的工作,被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吸收为会员。大学毕业时,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获得了多家著名公司的聘用。可以说,社会实践培养了这位学生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使他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所以,我们现在选择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要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自然会乐于参加,也能长久参加,这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就能很见成效。

1900年,梁启超怀着一个“少年中国”的梦想,奋笔疾书写下《少年中国说》。他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新世纪的大学生,就是新世纪的“中国少年”,责无旁贷地继承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然能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就必然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我认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首先,要报国。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其次,大学生要将报国之志付诸行动,把报国之才献给祖国。大学生在学期间就要确立报效祖国的思想,而且要认识到报国之行就是脚踏实地投身爱国主义实践,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今天的爱国行动,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就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献计献策、尽职尽责。我们不能光说不做,要引导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为国出力”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为他人为集体.志愿者.献爱心活动等等,使他们从小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要教育他们一切行动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并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叶澜.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载《新世纪教育展望》.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而爱国主义教育, 也是全民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而言, 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 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爱国情怀也是不可忽视的事情。然而, 在世界多极化、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 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部分学校中, 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是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 建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想, 并抵制民族主义, 自觉避免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只有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才能够实现上述目标。而随着当今社会环境愈加复杂, 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同以往。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难度大、理性程度高、开放性大的基本特征。

(一) 难度大

改革开放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 它既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高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也会对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 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全新挑战。这样的环境也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仅表现于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不再适用。

(二) 理性程度高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 单纯的培养民族自尊心已不再能满足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我国的发展现状要求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要实事求是, 要理性爱国, 特别要注意克服民族自大注意和民族虚无主义。

(三) 开放性大

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 世界各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紧密相连, 想要关起门来自我发展是行不通的。因此, 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也从传统模式转化为如今的开放模式。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 也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 使学生能够拥有开放的视角, 同时不会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失去立场。

二、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 爱国主义教育不够深化

一个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 就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但是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上与小学、中学时并没有多大区别, 没有向更深层的方向探索。同时, 也由于不存在升学和考试压力, 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整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够深化。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关键的场所就是学校, 那里所进行的教育是最系统、最全面的。但是, 由于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很难以量化的方法体现出来, 也很难对学校的各项考评起到辅助作用, 因此, 有部分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 没有深入下去。而有些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也不够高, 自然不能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自身的言行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

(二)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不够

当代大学生具有知识丰富、个性强、思想独立性强的特点, 而有些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不够, 只以传统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不够“落地”, 这就导致爱国主义教育成了高高在上的、假大空的标语口号, 而这样的教育是不能达到其目的的, 不能帮助学生抵制“拜金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的影响, 使学生难以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盲目性、自发性的特点被放大, 众多消极因素发挥作用, 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 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不够

目前, 各个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但是在教育方式上缺乏创新, 仍多是采用单调的正面灌输方式。这种方式比较传统, 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较多的内容传达给学生, 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和逆反心理, 降低教育的效果。

近些年, 各类信息传播手段, 无论是电视、报刊还是网络,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若是运用不当, 也会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放任此类平台被不良内容充斥, 爱国主义教育将更难进行下去。

三、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研究

(一) 以相关教育平台为依托,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尽管在当今大环境下, 课堂已不是唯一的教育平台, 但课堂教学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想要做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以小组讨论、论文征集、时事点评等方法, 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 也应利用课堂, 及早对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解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 也不可忽视了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使之树立崇高理想,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当然, 在设计课外活动时, 应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互衔接, 要通过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如果课外活动的内容与课堂教学脱了节, 甚至影响了课堂教学, 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推进课堂教学、积极组织课外活动的同时, 还应当重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 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不仅要重视图书馆、阅览室等硬件环境的打造, 还要充分利用起校刊校报、墙报、广播、宣传栏等宣传窗口, 多刊登、播送宣传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节目, 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 以特殊事件为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所谓特殊事件, 指的是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事件, 这类事件能够使学生们在与平时不同的气氛中, 更加感觉到民族凝聚力和自尊心的重要性,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是比较固定的特殊事件, 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七七事件纪念日等, 这些日子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 也特别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围绕节日或纪念日的具体意义, 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如参观、学习、讨论等等, 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也是特殊事件的一种。这里所说的重大事件, 既包括成功举办奥运会、大运会、我国作家荣获诺贝尔奖等、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等等, 也包括新疆恐怖暴力事件发生这样的负面事件。在结合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应紧扣事件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对正面事件, 应通过该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 树立起学生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为振兴祖国贡献力量的理想和决心。而面对负面事件, 则应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不被极端民族主义影响, 不做出过激行为。

重大自然灾害虽然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 但是, 那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面对自然灾害, 人们在抢险救灾的同时, 也展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此时, 通过正确的引导, 结合救灾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能够使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组织学生为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也能够培养学生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 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将它与其他教育割裂开来, 不仅会影响到教育效果, 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

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以“八荣八耻”为主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让学生明白, 爱国不是一个随便说说就好的概念, 而是应该将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国就应当遵守道德, 爱国就应该敬畏法律, 无视道德和法律的爱国是虚幻的、是毫无意义的。

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当与国防安全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公民, 保卫国防和国家安全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大学生生长于和平年代, 大多数人的国防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都比较淡薄, 即使有一定的国防意识, 也很少有人把安全意识渗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因此, 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应结合国防安全教育, 要让学生意识到, 保护国家安全本身就是爱国的表现, 而漠视国家安全的人也绝算不上爱国的人。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漠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 都是危险的。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充分调动起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结合多角度的教育模式,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龚海泉, 万美容, 梅萍.当代公民道德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2]陈福生, 迟建华.中华美德[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3]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

[6]罗元, 罗明星, 等.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道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7]刘伯奎.中华文明与中国社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8]胡奇祥.爱国主义古今谈[J].中华文化论坛, 2007, (1) .

8.当代青少年如何爱国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价值观 培育路径

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人均消费值也日益剧增,然而,在如此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主力军,质量却在逐渐下降。大学生作为中国的希望,祖国的栋梁,世界的未来,是不容小觑的。而爱国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面对国际发展的严峻趋势和高要求的教育水平,我们必须把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放在首要位置。让当代大学生充满理想和抱负,充满朝气与活力,有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一、培育爱国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爱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1、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爱国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党的18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引方向。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远大理想的同时,要坚定崇高的信念。在大学期间,同学们都会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确立人生目奈,丰富知识才能,确定发展方向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指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今天的努力学习和明天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理想变成现实!

再者,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炎黄子了孙。国家利益的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达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好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道德观念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影响一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推认上,第一个提到的,便是爱国。如果不爱国,大厦将倾,土崩瓦解,人心散漫。一个国家,抵御不了外国,保护不了自己。而“兄弟阋于墙”、“祸起萧墙之内”,便是从内部瓦解、外敌不攻自破的开始。所以,爱一个国家,就是爱护同胞手足,爱护国家安定,守护国家兴亡。“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

2、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爱国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项根本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爱国价值观涉及到什么是国家的问题。国家是国际体系分配全球存量资源的一种制度安排。现代的国家概念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总的说来主权历来有一个不断加强的趋势,也就是说有一个表面弱化但是实质加强的现象。就以我国为例:秦始长城,汉代丝绸,唐代盛世,宋元明清,八年抗战,改革开放。我国主权不断强化,我国逐渐呈现出政局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外交活跃的局面。

爱国价值观是一个组织原则,他的目的是对抗帝国主义的,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爱国志士代代传。爱国之心,上至权贵下至黎民,从不设限,就像清代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出处。虽然这句话成型得很晚,但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全民爱国情怀却很早就形成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一首《秦风·无衣》就坚定地表达出了上下一心、共御外敌的爱国精神,诗里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爱国,就如爱自己的身体那般重要,像爱惜身体那样爱惜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方山河;就像痛惜自己的身体那样痛惜每一份沦丧,称其爱国。孙中山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称其为爱国者。也就是说,爱国价值观是指有着爱自己的祖国并且效忠于自己国家的公民的精神。

二、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目标

1、更优质高效地为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力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创建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对社会,对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大学生明白:坚持爱国价值观,才能科学地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劳动力的积极性,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家,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更大幅度地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增强中华文化底蕴

作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价值观,是每一位大学生不可犹豫的选择,首先要深刻了解我们中华之优秀文化,发扬并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必修课,在深刻了解、发扬、继承的同时,需要更进一步深度挖掘优秀中华文化底蕴,发现她的独特魅力和不朽价值,来指引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提升人文修养。在此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发浓厚,不久的将来,就会使每一个当代大学生成为谦谦君子,大家闺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更优质地为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储备人才做足准备

具有爱国价值观的高素质大学生会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从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在并肩发展的国家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辱。增强在学生的的忧国忧民意识,在外国列强面前,表现出优秀的民族本色,使大学生心怀祖国的繁荣与昌盛,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三、当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在国家危难与民族兴亡之时,在国家落后与进步时,大学生需要自醒。历史中曾多次崛起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一举脱掉了贫困的帽子。遵从历史文明,理解爱国价值观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以大学生人生观驱动爱国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必须建立大学生爱国主义人生观并加以引导。实践出真知。处在大学生活的大学生,多是虚度光阴。他们的脑中充斥着游戏带给他们的欢愉,被物欲所迷惑。将近麻木至空洞。不明如何引导大学生建立爱国主义人生观,是目前高校迷茫与不知所措的问题所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较深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高校应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動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模式践行爱国人生观的教育与引导。潜移默化,渐渐将使受教育的大学生转换为传播与自主践行爱国人生观的主体,这才是正确的建立与引导。

在自然界中,正确的人生观无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阶级社会里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然而,爱国主义人生观是无阶级与先后之分,是为思想之重,为人之本。

2、以大学生道德观激发爱国价值观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的关系的系统认识。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像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也在网络上不负责任的指责中国不如欧美日,还有辱骂发表爱国言论的人。为一己私利在网上公开毁国家尊严。为了利益就损害国家是没有道德底线的,

一个对自己祖国都可以出言不逊的人,可想而知这个人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可想而知,一个正确的道德观是多么重要。不能让当代大学生站在自以为是的道德制高点鞭策荒诞的“事实”,更不能让大学生萎缩在人性的最低点任人欺负。应让大学生多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加大思想的教育力度,多接触爱国志士的人文故事,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能够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使以自己国家为底线的爱国主义道德观成为社会的主流社会观,从而推动一个正确的社会秩序,从而使国家得以向正确的道路发展。弘扬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观,以期唤起大学生的良知,净化大学生的灵魂。

3、以大学生社会观牵引爱国价值观

社会观与世界观大同小异。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不言而喻需要形成一个正确的社会观。当代大学生总是高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对社会没有贡献,对自身没有提高。正确社会观的建立于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必须要有社会公德,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大学是培养成熟社会人的教育场所,大学生有义务为社会整体和谐与进步尽到责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就是全民族的公德意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创造主体,如果他们的公德意识没有提高,那么社会的进步就可能成为空想。不能让我国处于一个混浊的,慌乱的,无序的社会秩序。要引导大学生兴盛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现象。爱国,便是要渺小如尘埃,壮丽如大海。

维持社会公德,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践行爱国价值观的必经之路。

总而言之,爱国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而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永恒的可图,祖国在发展,大学生就不容懈怠。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是最重要的。要让我们的中国在历史与未来中让人心生自豪,要让爱国价值观践行到每一个大学生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顾炎武. 日知录集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3

[2] 吕思勉. 中国简史[M]. 群言出版社出版,2015

[3] 周国平. 人生哲思录[M].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4] 唐志龙. 培育爱国价值观的三重维度[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第3期

上一篇:《万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下一篇: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