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2024-09-21

“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共16篇)(共16篇)

1.“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一

目标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成都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

杨 琴

***

成都市金牛区金立路9号西城首峻

【摘要】目标学习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思考,不仅要研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关键词】目标学习教学 化学

苏东坡曾经说过:“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里的“一意求之”,就是指读书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围绕着自己所瞄准的问题去挑选书去读书。读书如此,学习更应如此,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课堂的时间也是宝贵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示,那么课堂上老师的教可能只是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也只是敷衍了事,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制定学习目标呢?

学习目标为学生确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渗透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起着“导航灯”的作用。学生知道自学要达到何种目标,协作学习要达到何种目标,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断调节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不偏离学习目标,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学习目标的制定,在一些老师眼中看来都是一个比较简单随意的事情,只需要罗列出几条和本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即可,但这样的目标设定往往是“虚”、“大”、“空”,没有实质的促进作用,仅仅扮演了课件中的一个组成而已。比如:在学习气体装置的选择时,起初所列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判断方法;

2、能根据题目选出合适的装置。这两个目标虽然是围绕着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来设置的,但在最后的课堂小结,学生叙述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时就显得有些杂乱,因为这一个目标里要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很空洞的。于是我就把学习目标拆分为:

1、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判断两种不同的发生装置;

2、能根据气体的密度判断使用何种排空法;

3、能说出选择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具备的性质;

4、能说出排空法和排水法的利与弊,并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装置。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后,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怀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吸取知识,随着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学生体会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也轻松达到,而且通过最后的目标达成检测还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个板块的知识框架。

可见,学习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所授内容在新课标中的地位、要求,将重点、难点、突破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不仅要目标明了,还要有可操作性。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后,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

1、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直观的呈现出来。

学习目标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活化思维,提高运用知识的内聚力。因此每堂课制定好学习目标后,我都会将它呈现在课件上,在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先齐声朗读两遍,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习溶液第一课题时,实验较多,其中有一个酒精和水互溶的实验,实验做了,学生也看了,填写实验表格的结论一栏时,很多学生都懵了,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它想说明什么呢?这时将课件中的学习目标重新投放出来,提醒学生从学习目标上面试着找答案,因为我们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必然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设计的,不会无意义的出现一个实验,很快学生结合着学习目标中的一项:通过实验知道溶质形态的多样性,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找到了想要的结论。因此,将学习目标先呈现出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第一步。

2、充分利用预习导读

学习目标是一条贯穿整堂课的主线,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先花3至5分钟,让学生结合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想让学生通过预习先提炼一遍教材中的有用信息,但几次课下来,却发现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用记号笔整段整段的勾画,把整篇都画的乱七八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后来,为了让学习目标的“导航”作用更精准,我增加了一个预习导读来协助。所谓的预习导读,就是将学习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问题,而且学生也能比较轻易的在书上找到答案,只需要勾画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比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有一个目标是需要学生掌握盐酸的物理性质,我在设计预习导读的时候就将它分解成了一系列小问题:盐酸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物质?打开瓶塞有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样的气味?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在书中找到答案,自然也能整理出盐酸的物理性质了。因此,预习导读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捷径。

3、教师解读目标,剖析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了所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教材的例题,初步了解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尝试完成“预习检测”中的相关题目,将一些简单、较易达成的目标就在自学中解决,接下来就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解析目标。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存疑惑之处、易错之处、容易混淆之处。通过教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思路理清,使知识条理化;通过剖析重、难点,让学生理解记忆概念;通过讲解解题的一般思路,教会学生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因此,解读学习目标,剖析重、难点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核心环节。

4、通过多种途径,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监控,特别是通过达标训练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方法的恰当性,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以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质量,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的不足,开展补偿、总结、提高等活动。课堂上,我至少会预留5至8分钟的时间用来检测当堂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通常是让学生先完成课件上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的一些练习题,练习题也分为基础部分和提升部分。基础部分是对学生较低要求的考核,主要是一些定义,概念的理解;提升部分是对学生较高要求的考核,主要是不同题型的变式练习。然后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目标要求相匹配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加以强化。通过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便进行查漏补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起无数次成功的信念和力量,始终以良好的心境和高涨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高效率地达成目标。除了练习的方式外,我还经常采用课前抽问,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并且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检测目标的达成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

5、温故而知新,不断强化学习目标

把握好一节课的最后3分钟,结合着黑板上的笔记做一个简短的课堂小结,把当堂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知识串联,形成一个当堂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然后在课件上重新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自己判断一下本堂课的目标达成度,然后再找一位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这样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其他学生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通过对当天作业的批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哪些已经都掌握了,哪些理解有误区,哪些知识在后面还要强调„„作业中都会有最直观的体现,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再去订正,加强,消除存在的薄弱知识。

除此以外,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每周周考,试题内容都是近一周所学的知识,但试卷不能使用练习册上的配套套卷,必须是教师根据课堂及作业的反馈,有针对性的去编织的试题,考后及时批改,并分析学生的成绩,找出学生可能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评讲试卷时重点强调,再通过习题和周考再次呈现,反馈,以此反复,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就在这样的反复中被解决。因此,不断的强化学习目标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力保障。

6、不断反思,提升自我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其激励功能可贯穿于学习全过程。认定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达标,调动学生参与;验标训练,强化学生参与;扣标整合,深化学生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后还应不断的去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今天的教学目标我达成了吗?教学内容、深度、难度是否合适?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进行更恰当的改进?学生的课堂反馈是不是说明目标切实可行?通过这样的思考,再付诸于文字,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学习目标更好的呈现。

三、结语

课堂,知识的海洋,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每一个孩子都在摸索着自己的路径,付出着汗水和努力,而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就是混沌天际中的一盏指路灯,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让这盏指路灯更明亮,为每一个孩子保驾护航。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彼岸就在不远方!

【参考文献】

[1]赵家琛, 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8-39 [2]韦红疗.目标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EB/OL]

2.“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二

一、“发现听力法”的概念多维解读

发现听力法( discovery listening) 是以听写重构( dictogloss) 为基础理论,以自我感知为主要路径,以“自下而上”为主要方法的一种听力训练法及其相关策略。发现听力法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注意”和“善于发现”,所谓“有意”,就是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刻意地强调“发现问题”这个环节。所谓“自我发现”,是指“有意注意”之后的成果和功效,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注意”和“发现”是发现听力发的核心内涵与关键要素。当然,发现听力法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分析自己英语听力训练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自我训练、自我改进、自我提高,以实现感知过程不断增进、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的学习目的。

发现听力法的理论基础是听写重构。听写重构是一种语篇重构的方法,它的来源或启迪是源自语法重构,而语法重构的原始特点是帮助学生培育和构建新的语法形式,属于教学手段创新的内容。听力重构的主要特点是快速、碎片化、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根据材料的大意、所听到的关键词及其相关的简要记录进行整理、完善和丰富,从而基本准确的展现和反映原文的意思。它和传统听写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打破了传统听写“一字一句”听记的模式,赋予它更加快速、更加灵活的内涵,而它的这些特点和方法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运用和提升显得非常十分有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听力重构及其相关理论是发现听力法的理论支撑与基础。只有充分了解、理解和把握好听力重构理论,才能掌握发现听力法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是非常基础和非常重要的前提。

发现听力法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理念的一种训练策略,其核心与关键因素就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众所周知,在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影响因素众多,但最主要的是辨音困难、语音变异的识别、组音与成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学生个人学习方法的问题,只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或学习方式变革,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发现听力法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而催生的教育教学手段创新,其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的运用不外乎三个基本步骤: 听写内容、重构语篇、发现问题,在这三个步骤中发现问题是最关键的要素,因为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发现听力法也可作为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估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二、“发现听力法”在自主听力学习中运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英语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的稳步推进,学生对英语学习从一开始的“应试”向当前的“语言应用”转变,英语学习的态度和目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以来,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迈的更加坚实。听力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排头兵”,这是英语应用语言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听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形势所迫,是学生所需。而发现听力法虽然在1990年就被英语教学界所提出,但真正的利用、发展和完善仍然处于试验阶段、初探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不是十分丰富。所以,将一种新的听力训练方法运用到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中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如果两者结合起来,能“开出理论之花,结出实践之果”,那就更有意义了。从这个角度看,主要有两个必要性: 一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能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能够成为激活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所以,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发现听力法; 二是发现听力法本身也需要不断的被怀疑、被实践、被印证、被肯定,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发现听力法的理论,在实践中提升发现听力法的理论,以期在新的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一种新型的听力训练法,发现听力法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如果能在实践中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应用体系,那么就听力学习的指导和帮助力度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发现听力法在自主听力学习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诊断、自我开方”的过程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它是一种“极其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校大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英语社团活动、英语交际实践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学生参加大学英语4、6级考试,听力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考试中失分也较多。如果发现听力法得到有效的运用,这个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不断改善英语听力学习的现状,那么对学生而言,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相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而言,也是个新的尝试和探索。

三、“发现听力法”如何在英语自主听力学习中运用

发现听力法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的运用,要注意掌握几个基本的原则: 首先,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要学”的思想深植于学生的内心; 其次,是尊重外语教学规律。所谓外语教学的规律,就是指应用语言学的规律,关键是解决语言交流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语言的应用型和魅力; 再次,是要认真研究什么是“发现听力法”,了解和掌握发现听力法的真正内涵和主要功能,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设计学习的载体和应用的步骤,因地制宜的制定操作程序,科学有效的实施运用; 最后,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操作程序,做到不盲目、不盲从,实事求是,尊重事实; 第五是指导督促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平时积累”和“过程学习”,还要做好跟踪反馈工作。这是发现听力法在英语自主听力学习中运用需要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也是有效运用发现听力法的基本要求。

那么,发现听力法如何在英语自主听力学习中运用呢? 其基本步骤和要求又有哪些? 笔者于2013年9月 ~ 2014年6月期间,在丽水学院学生英语俱乐部学生社团和所说课的班级同学中就“发现听力法”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的运用进行探索和尝试。主要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 “听”。笔者收集了一些难易适度、语篇适中、学生感兴趣的听力材料,给学生连续播放4次。第一次让学生轻松的听,没有压力,不做笔记,不记录关键词,就凭借“听”的功能和记忆,就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述,并根据学生的讲述情况进行点评,然后学生再根据自我的理解和老师的点评情况对自己“听”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表述准确度、记忆情况等进行评价与描述。第一次播放和阶段活动结束后,笔者再连续为学生播放3遍相同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记录,边听边思考,把自己听到的关键词、背景材料等一一记录下来,并进行简单的梳理、整理。

第二步: “重构”。笔者将所指导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指定小组负责人和分配组员,以小组为单位就“听”的过程所记录的材料和关键词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各自发表意见,就自己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向大家介绍,并就自己的理解情况征求其他组员的意见和建议,在进行充分讨论的前提下,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语篇重构。所谓语篇重构就是指学生根据前3个步骤( 听 + 记录 + 讨论) 的情况恢复和重现听力材料原文的意思,指导学生在重构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力。就是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功能,自己去整理“碎片化”的听力材料,自己去解决重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语篇重构结束后,笔者再根据大家重构的情况,与原文进行对比、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 “研判”。指导学生针对原文和自己听力所整理的翻译材料进行对照、比较,对发生的错误进行自我诊断,查找错误的真正原因,并认真分析产生各类错误的自我因素、材料因素、记录因素和重构方法等等问题。这个环节是发现听力法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查找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第四步: “跟踪”。所谓跟踪,就是本次学习结束以后,还要随时关注学生有没有经常性的使用这个学习方法,并帮助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与此同时,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模仿,逐步提高听力学习的效率,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在语音、语速、语调方面与原音逐步接近、相似。

发现听力法在英语自主听力学习中的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只有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发现听力法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其运用效果才会越来越好,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帮助学生在听力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并成为英语的自主学习者,这是笔者所愿意看到的,也是高校英语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摘要:发现听力法是基于语篇重构理论的一种听力训练方法,其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听材料、重构语篇、分析研判、跟踪等。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听材料、重构语篇、分析研判、跟踪,才能真正发挥发现听力法的功能与作用,并丰富发展其自身的理论。

3.自主学习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篇三

一、我来问

自主首先就强调了是学生的自我作主。这便首先从意识的源头给了学生自尊与自信。“我来问”事实上是针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过思索,发现问题,但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给了学生一个空间,从而彰显了主体教育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得到了教师给予的提出问题的通行证之后,信心十足。何不向人提出一个心中解不开的疑问呢?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调查,不管是哪一篇文章,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来问”之后,课堂上总会举起一双双小手。而当他们将自己想问的问题说出来之后,会发现学生的表情轻松多了,就像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一般。此时此刻,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因此,在课堂上,将老师的提问变成“我来问”效果肯定不一样。

二、我归纳

“我归纳”事实上包含了“我会听、我来试、我来秀……”等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我来……”完全由教学者针对具体教学情况精心设计,使之更有效地符合于教学环节。学生提出了问题,必须要有结论,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演绎的提升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如由老师包办或部分包办,都是不成功的。这里涉及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作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更多的时候应当是组织者和协调者。

(一)我会听

教师实施一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学生懂得学会倾听。当然,认真听是必要的前提,这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尊重人的意识层面。学会倾听,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听中分析问题。听得仔细,听得明白,听完了之后还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

(二)我来试

这是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后的表现形式。“我”字便给了学生强烈的自信心,而“试”是一种尝试,这中间首先就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能否成功的宽容与理解。教师常说“试一试”便是“我来试”的另类写照。学生在这种情感心理的驱动下,当然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应当指出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勿将结论作为评价学生探究过程的唯一标准。

(三)我来秀

“秀”是一个时尚的词汇,在我们的想象中,“秀”便有了一个舞台,一个展示才华、才艺的舞台。“秀”是对学生才能的肯定,“秀”字一出,便创设了一种学生有着强烈表现欲的情境。教学《观沧海》一文,有学生提出,光从诗意来看,曹操的雄才伟略形象尚欠丰满(当然,这与个人的阅读经验、情感有关)。我便设计了“我来秀”这一教学环节,让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男生,声情并茂地在讲台上秀一秀自己。没想到,朗诵完毕,大伙都说像极了曹操(当然是学生心目中虚拟的曹操形象)。秀一把,能从主观上鼓励学生,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爱护。

……

当然,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自主学习法当是百态千姿的。具体的文本,具体的情境,应当是教学者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

4.批注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我在古诗教学实践中,运用文字批注突破诗歌教学的难点,收效显著。

一.批注阅读和文字批注

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著名的有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西厢》,毛宗岗父子批《三国》,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典诗词,他圈点或批注的诗词曲赋不下1590首。批注阅读法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直接在课本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烙印。它简便易行,伸缩自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文字批注是指结合课本下注释,在了解诗歌大意后,引导学生对某些词语、句子进行解释,对主旨、写作手法进行归纳等等。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句意、归纳主旨、评点写作方法和特色等。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本诗歌句子对应的旁边、上边或下边。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

二.文字批注的内容

批注包括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通过眉批、旁批、尾批、夹注等形式,深入所要解读的作品,对词、句、段或篇进行或注解或加个性化批语的学习方法,我们叫做文字批注法。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使读与思结合,思与写结合,突出阅读个体的个性思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文字批注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诗歌的重点字词。古代诗词的特点是凝练、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同的作品,其语言有不同的特色,有的清新明快,有的含蓄绚丽,有的简洁质朴,有的沉郁浪漫。抓住一首诗中精练传神的字词,可理解掌握全诗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住诗眼或关键词语来作批注,就很容易突破难点。

例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明确:本题考查的是“锤炼字句”。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整体把握句中的精练传神的字词。“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生动形象地写出潼关的险要地势。我们要重点批注“聚”字和“怒”字。

批注如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拟人,聚,聚集,形容潼关在群山的包围之中;(视觉)

波涛如怒,拟人,怒,愤怒,形容黄河水奔腾澎湃。(听觉)

山河表里潼关路。(内有华山,外有黄河)潼关的险要地势。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铺垫。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朝代兴盛,大兴土木,加重百姓的负担;

亡,百姓苦!朝代败亡,战争流离,百姓也是直接受害者。

(主旨:通过怀古,表现了对元朝的黑暗统治的不满,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2.诗歌的句子。诗歌的句子,尤其是经典名句千古传诵。在诗歌教学中,能对诗歌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读出自己的感悟,借此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明确: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把“日”与“春”,提到主语的位置,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道出了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等待,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大自然生机勃发的理趣。全诗情感基调乐观、明快,略带诗人淡淡的乡思乡愁。

批注如下: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五言律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互文见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开阔起来。“阔”字形象地写出了江面、江水、涨潮的恢弘阔大的气势及舟人的感受。江风和熙顺畅,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悬”字状船行江上,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如在眼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拟人。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哲理: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等待,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大自然生机勃发的理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情。主旨:写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景色,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3.诗歌的意境情感。古人云:诗言志。这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也是古诗词欣赏的重点。复习迎考过程中应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体味和把握“孤寂、朦胧、悲凉、慷慨激昂、雄浑壮阔、忧国忧民”等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例3:阅读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七绝《泊秦淮》,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五

摘要: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影响良好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探究中,如恰当的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更好把握知识的本质、自主建构数学知识要素,突破认知难点、明晰知识前后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提升学生空间观念。关键词:对比

作用

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1]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影响良好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我发现如能应用恰当的对比法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更好把握知识的本质、自主建构数学知识要素,突破认知难点、明晰知识前后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

一、对比引发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要自然生成,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利用对比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能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由此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觉进行下一轮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为了引导学生探索量角工具及方法,特意创设了以下情境: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猜猜看?

(注:∠1=40度,∠2=30度)

师:到底是哪个角大呢?光凭眼睛看是不够的,要知道哪个角大,我们还得动手比一比。师:用什么比?(活动角)

师试:怎么比呢?(指名比角)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顶点对顶点,边对边)

师:要想进一步知道∠1和∠2的大小,或者∠2和∠1大小相差多少度,该怎么办? 生:可以用同样大的小角去摆。

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两角大小比较的情境引入课题,首先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激活了学生已有量角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又为学生后面积极探索量角工具及方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同样为了引导学生有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给学生四组小棒进行对比探究,每组中都有红、黄、蓝三根小棒,每根蓝边长度都相等是10厘米,红黄两边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7厘米;4厘米、11厘米;4厘米、3厘米;6厘米、4厘米。让学生通过动手围一围后发现:前两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后两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一石激起千尺浪”,为整个学习过程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对比明晰概念本质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在平时学生空间与图形练习的错题中不难可以看出,大多数的错题都是由于数学概念不清或者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确切而造成的,又因为空间与图形中的概念由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古人云:辩则明。对比教学法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后,从中发现两者的区别,就能突出一方的重要特征,并会给学生以鲜明、强烈的感受,使学生很容易区分异同点,从而抓住概念的本质。

例如《认识周长》中,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进行周长概念教学时我采用了求同存异的比较法进行教学。

师:秋天到了,树上的许多叶子被风一吹,飘到了地上,蜘蛛、甲虫、蟋蟀、蚂蚁四只小昆虫准备在树叶运动场上跑步。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四只小昆虫跑步的路线有什么不同?(电脑演示:蜘蛛沿树叶边线跑了一圈,甲虫沿树叶中间的脉络跑了一段,蟋蟀沿着树叶边线跑了一周,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没跑满一周。)

师:这四只小昆虫跑的路线一样吗?你能根据跑的路线分成两类吗? 生1:蜘蛛、蟋蟀、蚂蚁跑的路线为一类。生2:甲虫跑的路线为一类。师:你为什么这样分?

生:蜘蛛、蟋蟀、蚂蚁是沿树叶的边线跑的,甲虫跑到了树叶的中间去了。

师:蜘蛛、蟋蟀、蚂蚁这三个小动物跑的路线都一样吗?你还能再将它们三个分一分类吗?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因为蜘蛛、蟋蟀跑满了一周,蚂蚁没有跑满一周。师:老师把它们的树叶运动场搬来了(贴:黑板上),想知道蜘蛛和蟋蟀跑了多少路?你们有好办法吗?

生:用尺量。

师:可是尺是直的,量起来不方便,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用软尺或用绳围

师:这办法可真好,表扬他!谁来和老师一起用软尺量? 师指名上前围测,随机教学使用软尺的方法,报出长度。师:蜘蛛和蟋蟀跑了45厘米,这个45厘米又是什么的长度? 生:45厘米是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

师:对呀,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教师恰当地把握了教学要求,虽没有下周长的定义,但对其本质属性的感知训练非常地细致到位,以蜘蛛、甲虫、蟋蟀、蚂蚁四只小昆虫在“运动场”(树叶)上跑步这一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对载体,通过两次分类对比,帮助学生清晰、深刻感知周长的本质属性——“边线”和“一周”,从而使学生自觉、深刻的理解周长的概念。

三、对比建构知识要素

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3]所以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设法引导学生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自主建构知识。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运用直接有效的对比,不仅容易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本质、方法、思想,更是引导学生建构认知的有效途径。例如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为了引导学生精确建构方向的要素——角度,教师创设了以下对比环节:

在电脑制作的雷达屏幕上出示E点和F点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能比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点的位置了。看,屏幕上又显示了两个求救信号,它们在哪个位置呢?

生:E点在基地北偏东方向20千米处。

生:F点在基地北偏东方向20千米处。

师:按你们的意思这两点都在基地北偏东方向20千米处?那是在同一个位置喽? 生:不是。

师:那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生:它们偏过的角度不同。

师:看来光说北偏东方向还不够精确,我们还得看北偏东偏过的角度到底有多大。教师特意通过两个点的位置比较,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逐步感受到光任意一点的位置光说方向和距离显然是不够精确的,还要看它究竟偏过了多少角度。整个过程正因为运用了对比教学,所以学生能很轻松地发现问题,很自然的完成自身知识的建构。

四、对比突破认知难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认知水平的有限产生认知错误,造成教学难点,而作为老师,如何能巧妙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由于对比教学由于具有利于激发认知矛盾、差异,让从正反例中自主找到正确答案,所以在认知疑难处我们可以设计巧妙的对比帮助学生成功建立正确的认知。例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根椐以往学生情况,经常会有学生认为看平移的距离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间的间距,为突破这一学习难点,教师把学生熟悉的小火车请出场,通过两列火车所走路程长短的对比,排解学生思维上的堵塞。具体过程如下:

课件出示两列红蓝两列不一样长的小火车同时开动,同时停止。师:谁平移的路长? 生1:蓝火车走的路长。

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我是看两列火车之间有几格来比的。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2:红火车走的路长。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2:我是比谁的车身长就谁走的路长。师:同学们觉得这样比有道理吗?

生:没道理。

师:对,比谁走的路长与车身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我认为它们走的路一样长。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3:因两列火车从开始出发到结束都是走了6格。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比谁长只要比开始到结束之间的间距,另一种认为只要比开始车头到结束车头之间的距离。师: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火车从出发点开始移动一点点,没有出现间距)师:那它平移了吗? 生:平移了。

(课件再演示移动一点点,仍没有间距)师:有间距吗?那它平移了吗?

生:还是没有间距,但它确实平移了。师: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什么?

生:看火车平移的距离不能看开始到结束之间的间距。师:那应该怎么看什么呢?

生:车头。师: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看火车平移的距离,都是看出发时的车头到停止时的车头之间的距离。(出示两个点)„„

教师选取两列长短不一的火车开动入手,围绕“谁开的路长”这个问题展开,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然后利用媒体模拟火车开动,从开动一格到几格的动画对比否定看间距,肯定看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从出发时的车头到停止时的车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有趣地明确了看平移距离的正确方法,有效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对比沟通知识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4]数学本身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所以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系统之中。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使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变得更鲜明、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易于让学生整理发现,从而形成完整系统的认知结构,并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思维。

例如六年级下册学生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后,我们可安排一节课让学生来探索直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管是求底面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是三角形、梯形这些直柱体的体积,它们都是只要用底面积×高。有的教师往往教到这里就认为教学任务完成了,这样显然会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像一条条相互平行的直线,永远没有交点。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是应继续让学生回顾刚才直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再回忆以前学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比较说说它们在推导过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对比,很自然就会发现研究立体图形体积和平面图形面积都是运用“转化”这一重要思想来实现的,而且研究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是建立在研究平面图形的基础之上的,最后就可总结新知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旧知基础之上。因此,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并确定相应的比较点让学生去进行对比分析,去异求同或去同求异都能使学生发现知识之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更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对比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合知识和透过事物表象找出本质异同的深层分析探究的能力,从而使空间观念得到提升和发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践教学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6.反馈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反馈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进入21世纪,一场以提高英语发音水平为目标的语音革命在专业英语教学界悄然展开,会说已经不再是英语学习的标准,说得准才是其最终目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精神,切实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青水平,本文在充分肯定现行英语语音教学所取得成绩基础上,着重就在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使用反馈法的实鼠环节进行了积极探讨,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教学方法无好坏,只要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各种方法均应该大胆尝试,要在创新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作 者:刘东艳 LIU Dongyan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外语系,安徽,宿州,234000 刊 名:宿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H319.3.2 关键词:专业英语   语音教学   反馈法   发声和发音   领先法  

7.“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七

一合作学习法概述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 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形式, 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是以社会互赖论、认知精制论、行为学习论和建构理论等众多理论为依据, 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试验而得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 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将合作性团体结构引入课堂教学之中。简单地说, 合作学习法是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合作学习的方法种类颇多, 千姿百态, 而且每一种合作学习方法的表现形式及侧重点都不尽相同, 但所有的方式却都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要素。只有同时具备这些要素, 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也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合作学习具备的五项基本要素:混合编组、积极互助、个人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

目前, 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范畴十分广泛, 其组织策略也非常多, 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 (STAD) 、切块拼接法 (Jigsaw) 、小组调查法 (group investigation) 到分层合作学习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共学式、建构式互动课堂模式等。据不完全统计, 仅合作学习法的组织方法及策略就不下百种, 另外, 各个类型的合作学习法还有衍生出的变式, 其中, 小组调查法就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二小组调查法的实施步骤与基本特点

小组调查法 (group investigation) , 简称GI, 也称团体探究法, 是由以色列心理学家沙伦及其同事于1976年所开发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 也是最成功的一种任务专门化 (task specialization) 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在此方法中, 学习小组一般由2~6人组成, 从整个班级共同学习的单元中选一个子课题之后, 各个小组再将子课题分割成个人的任务, 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并开展必要的活动为小组报告做准备。最后, 每个小组综合和总结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做介绍或展览, 向全班同学呈现并交流他们的发现。小组调查法 (group investigation) 的基本特点可总结为:

1. 调查

调查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调查员, 将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班级共同的目标相结合。调查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 从教师呈现一个有挑战性的、多维度的问题开始, 到最后解决问题。学生需要经历选择题目、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和分享观点、得出结论等探究活动。

2. 互动

探究的团队为学习提供了社会性情境。接触、交谈、相互协助和支持成为GI的主要部分, 学生有大量互动的机会。

3. 解释

解释是指学生将信息和观点变成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收集资料后需要经常碰面, 交换信息和观点。解释不是简单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放在一起, 而是要求学生在GI中经历多层次和复杂的交流过程。

4. 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刺激学生在决定自己学什么、怎么学的过程中担任更主动的角色。GI强调从学生的个人兴趣入手, 探究的方法和步骤都是自己制定, 学生对学习进度有更多的控制权, 这样学生在自己选择的学习主题上会更用心。同时, 互动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内部动机。

GI的操作特点之一就是小组的研究任务应该是多维度的问题, 在划分成更小部分后仍然有意义, 即任务可以划分为几个子主题, 子主题仍然可以继续划分成更小的研究任务, 小组可以分派组员分别收集这几方面的资料。另外, GI实质上是一种强调科学探究的合作学习方法, 它源于杜威“做中学”的思想, 符合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潮。它整合了调查研究、同伴互动、多向解释和内部动机等基本特征, 比较适合开放性问题和复杂任务的学习和教学。GI同时也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精神, 所以学习任务应该提供探究的空间, 尤其是外语等科目的学习任务往往符合这个条件。

三大学泰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大学泰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泰语作为非通用语种, 在大学里的学习由入门开始, 但长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在接受新语言的时候形成了思维定式, 也按照从小学习英语的方式在大学进行泰语的学习。另外, 由于对泰国这个国家的不了解, 平时跟这个语种接触得少甚至没有接触过, 在此情况下, 学习泰语的过程中思维定式就对学习新语言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尤其是对于泰语口语的学习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第二, 学生学习泰语缺乏泰语语言环境。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一个全日制泰语本科班约有学生40名, 由于教学班级容量过大, 难以满足每个学生实践的要求。学生开口实践练习口语的机会少, 导致学生的口语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第三, 教师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泰语教研室教师的学缘结构不尽相同, 导致泰语口语的教学水平也随之不同, 尤其是部分教师语言不过关, 极不利于泰语口语的教学。

第四, 绝大多数学生关注各种书面练习、考试、语法、词汇量等, 并不重视泰语口语的学习。

第五, 泰语口语教学的模式比较呆板, 缺乏创新。泰语口语在课堂上的练习方法, 通常只是简单地模仿, 练习方式比较机械, 口语练习质量不高。

四合作学习法在泰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 教师确定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学生在讨论中不要求观点统一, 不管正确与否都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讨论状态。这些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并提高他们的泰语口语表达能力。其次, 口语学习不同于书面语学习, 它更依赖集体行为, 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言语直接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口语交互性强的特点,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进行泰语口语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法要求课堂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 以学生为中心, 合理分配小组,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集体讨论中来, 从而得到更多的口语锻炼机会。从各小组的组员里, 挑选责任感和组织能力较强, 且泰语专业成绩不错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而小组成员都应有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使小组成员优劣互补, 相互学习, 并且每一小组成员共同为自己的小组命名, 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明确教学目标,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法要求在课堂上以小组学习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须使学生明白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 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还得对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另外, 在大学泰语口语课堂上, 教师应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如, 当下热议的社会问题、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留学问题以及对象国的文化艺术特色等, 让学生尽量用泰语讨论,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合理转换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当中, 教师不再一味地灌输知识, 不再像在传统课堂上一样保持一贯的权威, 而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转变观念, 增强对合作学习的理念、组织形式以及实施过程的科学全面认知, 在课堂上扮演好“管理者”“参与者”“评价者”等角色。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 解决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醒, 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可见, 以往须由教师完成的众多工作现在转化成为学生小组的任务, 教师不再是“工作者”而是“合作者”了。

4. 积极评价

每一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教师都应及时、恰当地进行总结, 科学、合理、客观地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 让学生汇报各小组合作学习结果, 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 允许学生互相质疑、提问和解答。另一方面, 对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 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在这一阶段, 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 如: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

通过对合作学习法的合理使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 诸如此类的教学内容若一个人来完成则需要较长时间, 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就能够节省时间,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领悟方法, 进行学习方法交流, 取长补短,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最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另外,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一名教师对几十个学生, 在平时的管理上难免会出现疏漏或者检查不到的地方, 特别是在平时学生写作业、背诵上, 有很多同学钻空子, 不能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 每一组的小组长就相当于一个小老师, 能够随时监督组员认真学习, 甚至哪一项任务不能完成都能被查出来, 这样一来就可以敦促平时懒惰且不认真学习和做作业的学生了。通过合作学习, 增强了大学泰语口语的教学监管力度。

五结束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 主要受心理学与社会学等理论的影响。按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家戴维·乔纳森 (David H.Jonassen) 的观点, 与新技术结合的多元学习策略有:主动学习策略、建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反思学习策略和真实任务学习策略五种。通过结合合作互动式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泰语口语教学,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学泰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把泰语教材中的对话或教师给出的话题演变成小品、戏剧等, 并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在准备时每组聚在一起进行准备和练习, 打破了原来教室中固定座位编排以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固定教学的模式, 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也极大地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使其感受到课堂不再是严肃的学习场所, 而是一个自由对话和表演的舞台, 所有小组成员都是参与者和表演者。这样的理念容易营造口语情境, 大大增强趣味性, 使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好口语。

总而言之, 进一步促进学生交际习惯的培养和口语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泰语口语教学的必经之路。合作学习法是时代对大学泰语口语教学活动的要求,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主要形式, 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会交往的重要教学手段。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通向东南亚、南亚的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开通, 我国的泰语专业进入了一个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的崭新历史发展阶段。如何提高初学泰语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引起广大泰语教师的关注, 为响应教育部提倡的语言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本文试图对合作学习法如何应用于大学泰语口语教学中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泰语教学,大学泰语口语

参考文献

[1]刘玉静.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慧盛.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3]王坦.合作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

8.“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识记法 学习过程

高中化学是认识世界微观组成部分的基础学科,学好化学是学生辨别事物优劣好坏的基础。每个学生将来都要独立地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因此,学好高中化学为我们的生活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为我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分析如何通过识记法学好高中化学。

一、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几种错误思想

(一)化学的学习只需要理解而不需要识记

在理科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这位学生,你为什么选择理科?因为我不想背书,不想记东西,理科不需要背和记。错,大错特错,没有不需要识记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我知道解题的思路,就是不记得那种物质叫什么名字了。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还有在化学课本中学生只知道Na2CO3叫碳酸钠,其实它还有其它名字,像苏打、天然碱、纯碱、口碱等等。苏打也分小苏打和大苏打。这么相似的名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搞混。因此不仅需要记住它们各自的名称还需要记住它们的特殊之处,进而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高中化学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因此,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还需要加以一定的识记才能更好、更快地学好高中化学。

(二)学生对化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将化学误认为就是简单物质之间的反应,特别是无机化学中,在生活中能够用到的地方不多,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独立地生活。现实中用到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例如:消除蒸锅里面的茶渍,就可以用白醋进行浸泡;潮湿的地方可以撒一些生石灰等等,都是化学知识的运用。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日常生活的好帮手,因此学生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化学课程的学习,以认真的、端正的态度来学习。学好高中化学,每个学生都将会受益终身。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在高中化学的第一节课上也要充分说明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开始就以良好的态度看待化学。

(三)“临时抱佛脚”也能考好化学

高中化学的学习仅仅依靠“临时抱佛脚”是不可取的。也许侥幸之下,某次考试能够考出好的成绩,但是,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临时抱佛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猜题和押题,猜对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好了。但是高考并不是依靠猜题就能够考好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化学识记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善于积累,勤学苦练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高考试卷中,化学大题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它不仅需要学生运用超强的逻辑思维进行推断,更需要掌握每种化学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多下功夫,化学的学习从高一就必须进行不断地积累。需要准备一个专门的化学知识汇总笔记本,将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化学物质的特性进行归纳总结,并不时地查阅翻看,进行识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化学知识的识记方面可以参考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在最佳的时间段内进行复习和回顾。因此,高中化学需要善积累,勤查阅。

(二)通过识记,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的学习,除了单纯的识记之外,还要学会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化学知识进行总结,使高中化学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识记那些复杂的难懂的化学知识,更有助于在做题时找到突破口。化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单元体系法,将每单元的知识进行罗列,一级知识,二级知识等,按照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进行筛选,这是最为常见的知识体系构建法。如果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所建知识体系是否恰当,可以参考教材的目录和每一章节的大标题,然后进行归纳,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是初级的知识体系的建立。更高一层次的知识体系的建立,是在对高中化学知识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重要性、相似性进行归类划分,这类的知识体系的建立,没有对错之分,学生要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和感受来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触类旁通、寻找学科间的联系

俗话说的好,“数理化”不分家,将数理化放在一起不仅是因为它们共同属于理科,共同需要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科的交叉是学习的难点但同时也是学习的突破点。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识迁移法可以轻松、准确地解决学科交叉问题。学习的迁移是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对刚学的新知识的一种影响作用。利用知识的迁移,我们可以借助物理来学习化学中的物质的结构,可以借助数学来计算化学,可以借助生物来了解物质之间的联系等等。而多学科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也离不开识记,不仅需要了解和记忆高中化学知识,与化学有关的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这个过程也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体系建立的必要环节,同样也是学好高中化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三、总结

9.类比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篇九

3.1原型启发法

设计强调的是创新,而原型启发法强调的是启发,以启发为基础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用人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来观察事物的原型,在原型的启发下,将偶然性的事物经过观察和分析,产生新的创新性思维方法。原型启发法对产品设计存在着偶然性和机遇性。比如说我们最早使用的火炉,当火炉里的火不旺时,只要我们用铁棍拨一拨,火苗就顺着拨开的洞燃烧起来。以至于我们后期在前人的启发下,发明了蜂窝煤。

3.2移植法

移植法与原型启发法相比更加的具体,将某个产品的特性引用到另一个产品中去,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品。在设计中,有许多产品的设计手法都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都是利用相互间的共性,进行移植进行设计的。如对其产品的材质、色彩、功能的移植使用。

3.3仿生法

仿生设计法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它区别于其他的设计方法,仿生设计主要以自然物为设计对象,对产品进行的创新型的设计过程。仿生设计最终追求的设计本质是“使产品回归自然”。仿生法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最常见的设计方法,它追求的是绿色的、自然的、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以原生生物状态展示产品设计,使人们亲近大自然,同时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缓解人们使用产品的疲劳感和压力。

4结语

类比法是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使用原型启发法、移植法、仿生法设计出许多具有创造性、有趣性、个性化的产品。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利用对未知事物各种因素和已知事物各种因素,通过类比法的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的两个基本原则的创造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得出富有新意的创造方法。

参考文献:

[1]袁希娟,龚耘.浅谈类比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何博超.亚里士多德(前分析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十

合作评改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江苏省滨海县秉义初级中学 姬四海

作文教学难一直以来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话题,如何有效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所应当关注的方向。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合作评改法改变以往作文教学的尴尬境地,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教学法的实施背景、实施原则与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合作评改法实施背景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合作评改法是相对于教师直接评改的一次创新。过去一段时期以来,语文教师评改学生习作费时耗力,而学生对于评改结果关注也不足,大多数学生关注的是作文等第,只是简单地将错别字订正了事,对于教师精心批阅的评语、指出的问题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和分析,导致作文评改成效低下。合作评改法是在这一状况下提出的一次改进,让学生通过合作模式参与到作文评改之中,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揣摩、学习技巧、借鉴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合作评改法实施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在初中作文评改活动中,给予学生自主地位,开展合作评改,需要在难度上逐步加深,在教学流程上逐步引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学会并熟练运用这一模式开展作文评改,从而降低学生参与这项学习活动的难度系数。

2.合作开展原则。合作评改法顾名思义是需要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共同完成评改任务。在这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独立思考与评价的作用,同时对于其中的一些难点,还要放在小组和其他形式的载体中进行合作研究,提高评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直接交流原则。合作评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求评改者与原文作者进行当面的交流,对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之处也指出相应的意见。这样的方式类似于教师作文评改的面批,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效果。

4.吸收借鉴原则。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自主合作评改的过程中,要学会将他人的写作经验技巧吸收为自己的写作经验,这一点是合作评改法设置的初衷。学生在对他人的写作经验技巧进行分析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理解,将其中可借鉴之处内化为自己的技巧。

5.收效结合原则。教师在运用合作评改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也不能完全地放任,要发挥抽阅、点评的作用,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要进行相应的点拨,对于学生评改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抽阅点评的方式在全班进行相应的辅导,从而达到提高评改效果的目标。

三、初中作文教学中合作评改法实施要点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开展合作评改法,要紧扣住教学目标与出发点,以及学生学习基础、教学目标要求等方面,深入思考、科学组织,保证这一活动提高成效。

1.科学确定合作评改的频率数量。运用合作评改法进行习作评改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评改,其只能作为一种探究尝试,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确定运用自主评改方式的习作数量较为考究,原则上自主合作评改的习作篇目应当控制在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刚开始运用这一方式的班级,可以以百分之三十的下限为标准,待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后,可以上升至百分之五十的上限。

2.指导学生按照步骤有序地评改。在自主评改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技巧指导,要让学生的评改具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一活动。较为妥当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评改指导计划,要求学生按照订正错别字――寻找病句――分析文章结构――总结表现手法与写作特色――评价选题立意、中心思想等五个步骤进行,按照这样的步骤逐层深入地对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感悟和解剖,达到抓住实质、突出中心。在后两个环节的评改中,学生还应当与小组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共同协助,发挥集体的智慧。

3.借助小组进行评改结果的确定。完成了上述五个方面的自主评改之后,学生需要对这篇文章的等第与评语进行评定。为了提高评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笔者要求学生将最后环节放在小组之中进行,逐个交流自己的初步意见,对文章的等第以及将要撰写的评语进行说明,确定文章等第的依据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各是什么。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讨论,从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等第能够与文章的实际状况基本吻合,所撰写的评语也能够实事求是地对文章进行评价,同时突出对文章特色提炼与不足指点两个方面。

4.相互进行直接的评改信息反馈。在文章等第与评语撰写结束之后,评改者要与原文作者进行见面,进行直接的交流反馈。评改者首先要向作者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对其存在的问题,包括错别字、病句等进行辅导,帮助作者尽快将作文修订出来。对于文章选题立意、间架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足还要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对文章的构思水平与表现能力。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评改者还是文章作者,在写作技巧的领悟方面都会有所收获,评改交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身能力提升的过程。

5.教师抽选适当的文章进行点评。在学生开展合作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抽取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阅,原则上可以抽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习作,对学生自主评改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每一次习作所抽取的对象应当交叉开来不重复,以便于教师了解整个面上推进情况。对于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还应当选取合适的时机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评改能力。

11.“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十一

一、运用于常规活动中

[示例]为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外教的英语活动,教师采取“代币制”奖励的方法,即幼儿每得到10个小贴画可换1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可换1个奖品。一天,教师发现辰辰将自己的1个贴画撕成了4份,小贴画由原本的6个“变成了”9个,教师决定暂不声张继续观察辰辰的表现。当辰辰又得到1个贴画的时候,她找到老师说:“老师,我的贴画已经有10个了,可以换小红旗了。”教师说:“好,老师来看一下。”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小朋友大声说:“老师,辰辰把1张贴画撕成了4瓣。当4个贴画用。”其他小朋友也都闻声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辰辰这样做不算。”“是骗人的。”“应该把她的贴画撕了。”……辰辰哭了起来。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辰辰为什么要把1张贴画撕成4份呢?接下来怎么办呢?”刚开始幼儿的不满情绪都很强烈:“她这是撒谎。”“告诉外教不给她发小贴画了。”“她就想得到奖品。”……渐渐地,幼儿的情绪平复了些:“可以让她站一会儿。”“我们应该帮帮她,给她一次机会。”……这时教师顺势说:“怎么帮呢?”幼儿说出了很多主意:“辰辰,你以后不要撒谎了。”“上课表现好才能得多一点(贴画)。”“积极举手,声音响一点。”“你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最后,辰辰意识到自己错了,并表示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小贴画。

[分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真实问题”。教师遇到此类问题时切忌“情绪用事”,把当事人小朋友叫过来狠狠地说教一番。如果这样,教师的气愤情感是发泄了,但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会让幼儿的自尊心受挫,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本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法值得借鉴,即引导幼儿来共同解决问题。孩子们在解决这个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语言和交往能力,学会了同情和宽慰他人,还“把大家的想法聚集在一起能使自己想的更好”。提升了思维能力。

二、运用于集体教学活动中

[示例]在组织谈话活动“想办法”时,教师以情境表演法导入活动。妈妈下班回家了,急忙系上围裙给宝宝做饭。宝宝在旁边玩玩具,突然听到妈妈“哎呀”一声,宝宝过去问:“妈妈,你怎么了?”妈妈手里拿着盘子,显出很难为情的样子:“妈妈不小心把大米和面粉混在一起了。怎么办呢?”宝宝说:“那用什么办法能把大米和面粉分开呢?”这时。教师再让幼儿看一看事先混在一起的大米和面粉,让幼儿一起想办法帮助妈妈把大米和面粉分开。

[分析]教学活动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有目的、蕴含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反传统谈话活动中直接出示实物或图片,直接播放视频或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是利用带着“问题”的情境表演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由于表演的内容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妈妈做饭的情境,其中蕴含的问题却又带有挑战性,因而幼儿很容易被这种熟悉中带着未知的“问题”所吸引,并很快进入到熟悉的情境中切实地感受“问题”,使得教师表演的“问题”成为了幼儿想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这种情境表演。让幼儿真实感受问题存在的做法,是引发幼儿问题解决学习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于区角活动中

[示例]为了给幼儿提供区角间互动的机会,教师将建构区与医院整合起来。并为幼儿创设了这样的背景故事——建筑工人在建构区工作时如果不戴安全帽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发生了事故需要第一时间拨打电话120。医院就会快速派车来到建筑工地救人,工人痊愈后就可以返回建构工地继续工作……

[分析]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将原本不允许相互“串门”的区角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整合起来,有助于幼儿经验的获得,从单一经验、技能的获得转向对进入真实问题情境中的感知与处理。由于案例中存在的那些问题对于游戏中的幼儿来说都是“真实的问题”,因而他们可以在“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周围世界,懂得理解、帮助和照顾他人。

12.“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十二

一、教学任务一: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

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可归纳为两个: (1) 形态变化不显著; (2) 词序和虚词很重要。教师通过发现式学习法可以达到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解这两个特点的目的。提示:雪白:像雪又如:“们”可以表比较:老师们、同

1.对“形态变化不显著”的讲授

先板书如下, 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试把上述四组语言单位与自己母语或其他语言作比较, 比较后思考:有何不同?由此, 学生可自行总结出结论: (1) 中系动词“是”没有词型变化, 在第一、二、三人称中形态一致。 (2) 中动词不随时态变化。 (3) 中词在句子中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 (此例分别为谓语、宾语、主语和定语) 。 (4) 中人称代词不随格的变化而变化。随即, 教师概括出汉语语法特点之一:汉语形态变化不显著。

2.对汉语形态的某些“变化”的讲授

虽说汉语语法形态不显著, 但还是存在某些“变化”。板书如下:

结论:汉语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为ABAB ( (1) ) , 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为AABB ( (2) ) , 但一类特殊的形容词“雪白、通红、漆黑、瓦蓝”除外, 它们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词的构词形式类似于修饰关系, 解释如“像雪一样白”、“全都红了” ( (3) ) 。“们”多加在代词或表人的名词后表示复数, 在有特指的情况下不能用 ( (4) ) 。

→进而得出结论:

(1) 汉语语法的形态变化不普遍。可以说很少。将其板书到最右边, 此为汉语语法第一条重要的特点。

3.对“语序和虚词很重要”的讲授

学生当然回答:意思不一样。那么怎么不一样、有什么区别?要求学生继续作答。

→进而得出结论:

(2) 汉语语法十分重视语序 (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不很好/很不好”) 和虚词 (如上例中“的”“把”“被”的使用) , 正是它们起到了左右语义的作用。板书到最右边黑板, 此为汉语语法第二条重要的特点。

二、教学任务二:语法单位的理解

1.对语素概念的讲授

板书:

人 牛 书 我 去 好

垃 圾 玻 璃 葡 萄

观察以上的两组语法单位,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自然发现:第一行的每一个字都有语义, 而第二行要两个字在一起使用才有意义。

→人 牛 书 我 去 好:“人”“书”等有意义并且只有一个语义, 这种语法单位在叫种语素, 这里一共有六个语素。

→垃 圾 玻 璃 葡 萄:“垃圾”“玻璃”“葡萄”各为一个语素 (这里有3个语素) , “垃”“圾”“玻”“璃”等单独使用时没有意义, 所以都不是语素。

2.对“字”和“语素”关系的讲授

板书, 观察以下语法单位:

山 天 美 来 在 了 啊

行李 巧克力 奥林匹克 马克思主义 吉尔吉斯斯坦

→“字”和“语素”不是一个东西。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语素, 但有的情况下, 两个或几个字在一起才组合成一个语素。

那末, 是不是一个字只能表示一个语素?

板书:会 乐 行

→一个字, 也可能代表多个语素。

板书, 观察以下语法现象:

沙子 发展 马车 达到 巧遇 克服 力气

沙发 马达 巧克力

→一个字, 可能某种情况下是语素, 而在别的词语内则不是语素。

→由此进一步概括出“语素”的概念。

3.对“语素”和“词”区分的讲授

板书、练习:左边的语法单位代表多少个语素/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

→“词”的概念———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例:我在家。他不在。飞。走。

4.“词”和“词组”的区分

→“词组”的概念———词和词组合在一起, 就是词组。

5.句子:有完整的语气, 其书面形式标志———有标点

板书:

(1) 今天下午两点半在办公室前面集中照签证相片

(2) 蛇!

分析: (1) 不是句子, (2) 是句子。总结:从书面上看, 不管一个语法单位有多长, 如果它没有标点, 它就不是句子。

三、教学任务三:词义对比辨析

(以“以后—后来”为例。见彭小川,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释疑201例》)

先给出以下六个例句, 并要求观察是否可互换:

(1) 以后不许再提这件事。→后来?

(2) 1990年以后我就来上海工作了。→后来?

(3) 明天到北京以后要先给我打个电话。→后来?

(4) 你一个月以后再来吧。→后来?

(5) 我们去年三月份见过一次面, 后来没有再见过。-以后?

(6)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儿害怕, 后来就不怕了。→以后?

练一练, 想一想:以上的句子中, “以后”和“后来”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互换的条件又是什么?

学生根据语感可判断: (1) 、 (2) 、 (3) 、 (4) 的“以后”不可以换作“后来”, 而 (5) 、 (6) 中的“后来”换成“以后”尚可接受。

引导学生分析:1.“以后”的用法:从 (1) 可见, 它用于将来。从 (2) 、 (3) 、 (4) 可见, 它可用于时间点 (如 (2) (3) ) 和时间段 (如例 (4) ) 后;2.“后来”的用法: (5) 、 (6) 表示某种情况的后续情况。“后来”可单独使用。根据能否互换就可从中推知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 归纳如下:

摘要: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要通过直观、典型且易于理解的语言现象, 使学生领会汉语语法规律, 掌握汉语语法知识, 因而激趣、启发和引导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发现式学习法在三个语法教学目标中的实现, 借以具体说明该方法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发现式学习法,运用

参考文献

[1]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2]彭小川.现代汉语语法练习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系, 2006.

[3]郭敬华.简明汉语语法.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

13.“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十三

摘 要:2012年徐州市英语教材统一更换为译林版本,其内容和题材都丰富了很多。不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学习中采用死记硬背的低效方法,降低了学习兴趣。怎样有效引领孩子走进单词,让自然拼读的价值最大化,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分析了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论述了其在低段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单词教学;运用

一、了解现状,深入分析

学初一个月我对本校三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效果上差别不大,绝大部分孩子可以接受并消化学习内容,不少学生也认为自己有合适的方法掌握英语知识。

六个月后我再次向学生发送问卷,结果各种比例都在下降,而且每个班的下滑程度不同。三(1)班整体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平行班,在学习内容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上较为明显。据了解,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正确拼读单词,导致学习兴趣减弱,看来,单词的学习是学生们存在的共性困难,也是一大教学难点。

二、集体教研,观摩优秀课堂

单词教学已经成为我与同事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每周的教研时间老师们一起研讨教学难点,最“受宠”的无疑是拼读教学。

在全国小学英语“现代与经典”观摩活动中,在桂婷婷老师别开生面的课堂上,学生利用这一方法互教单词,让人佩服不已。再如顾洁老师的低年级绘本教学,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学生并不畏惧,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本领”。无独有偶,我市星光小学的马艳丽老师在执教二年级绘本时也采用了自然拼读法。遇到新单词bark,duck,sheep,她先让同学们自己认读,可以交流,可以查字典,甚至可以猜,然后再放入情境中巩固。学生的创造力和生成力让观摩的教师们为之折服,也自叹不如。

三、明确特点,感知教学优势

由于许多拼音与英语字母的发音相似,如b,l,g,t,d,s等,及早合理利用拼音对字母产生的正迁移进行语音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可以大大降低单词拼读的难度,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学初,我并没有着急教学书本知识,而是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自读简单常见的单词,如pig,bag,fat,bus 等,我发现大部分孩子是可以“蒙”对的,只要稍加点拨完全可以自学并教学。张×同学极有天赋,不仅读得非常标准而且把周围的同学都教会了。因此,每节课前我们都试着拼读几个新单词,甚至把它编成绕口令,如Big books,big books.Bob has two big books.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劲头十足,遇到新单词也不再胆怯了,学起来、教起来都十分省力。

四、巧用拼读教学,重建多元课堂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记忆单词看似“难于登天”,于是我决定从三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拼读的好习惯。刚开始难度确实不小,因为他们不理解或无法区分字母和音素的不同与联系。于是我集中每个班程度较好的同学进行培训,然后发动他们去教学组员。两个星期后学生渐入佳境,记起单词来得心应手。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自然拼读法识记单词,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升了不少。

三(1)班王××同学根据单词的音、形,借助横线划出了音群,大大提高了读写单词的准确率。课前,我让他先读给我听,没想到竟然都对了;课上,我把时间交给了王××,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学习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得多。

三(2)班张××同学的预习效果体现了她的睿智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她先把上学期学过的部分单词罗列出来,然后把近期要学的并与之有联系地对应起来,再根据发音完成自然拼读。课堂上,她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作用,教起课来有板有眼。

在学习三下Unit 4 “Where’s the bird?”第一课时前,岳××同学运用思维导图将重点词汇表达出来。她把单词划分成多个部分,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组,虽然正确率只达到了75%,但是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了。

在学习《Rhyme time——a ruler》时,内容如下:

Hello,Mr Fuller.Is this your ruler?

It’s on the floor.Just behind the door.新單词有on,floor,just,beside.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提前预习,展开讨论,两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愿意尝试朗读。于是,我喊了三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试读,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基于此情况,只要掌握好节奏,这首小诗学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14.“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十四

一、合作学习法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传统的课前预习大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这样的预习方式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与基于合作学习的预习方式相比, 略显低效。通过合作预习可以有效提升课前预习的效率, 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课内容。

如在教学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 3 “Teenager problems”的Main task时, 我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如下预习任务: ( 1) 明确本单元作文话题是什么? ( 2) 在本单元找一找与话题相关的单词、句型, 并罗列出来。合作学习任务布置下去之后, 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课后展开了广泛合作, 通过大家的努力, 预习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 1) 词组:deal with; allow. . . to do sth; plenty of; hand in; stay out late等。 ( 2) 句型: I think 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 ; Can you offer me some suggestions? I have no choice but to do sth; I like / love / enjoy. . . 等。

教学实践表明: 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英语课前预习中的运用取得了预期成效, 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有效完成了课前预习。尤其是对于那些英语学困生来说, 课前预习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这正是合作学习法优势的具体体现。

二、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法, 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任务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容易。

如教学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 2 “Colours”中的Reading时, 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 How many kinds of colours are talked about in the text?What are they? 这个问题很难一眼看出, 但是通过短暂的合作学习之后即可以予以解决。在合作学习过程当中, 我要求学生们分工合作, 有的学生负责寻找答案, 有的学生负责记录, 有的学生负责总结。通过几分钟的合作学习, 学生们最终总结出课文中包含的颜色有: ( 1) Strong colours: red; ( 2 ) Energetic colours: green; ( 3 ) Warm colours: orange, yellow; ( 4) Calm colours: blue, white。这样的合作学习成果是由同学们共同完成的, 因此他们的记忆很深刻。

三、合作学习法在课后作业中的运用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 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大家合作完成课后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还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 我经常会要求学生们合作学习课后作业。

如教学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 3 “Teenager problems”的话题训练时, 在课后作业环节我要求学生合作拟定话题提纲, 然后根据提纲进行写作。写作完毕之后, 小组之间相互批阅, 对作文进行不断完善。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作文质量得到了提高。其中有一篇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I have a problem. I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I don't have enough sleep. I am feel tired in the class and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Usually I quarrel with my family members. Because it is important for me to study hard. I hope you can give me some useful advice. 这篇作文虽然并不是那么尽善尽美, 但是与这名同学平时的作文质量相比却提高不少。

合作完成课后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并不是一种创新, 但是却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课后作业。

总而言之, 合作学习法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等环节均可以进行有效地运用。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对合作学习法予以充分重视, 并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进行更加有效的运用, 进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冯伯平.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合作学习[J].考试 (教研版) , 2012 (04) .

[2]秦丽静.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11 (23) .

[3]刘维军.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海外英语, 2010 (09) .

15.“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十五

关键词: 快乐学习法 小学英语 教学法研究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学习不快乐的原因

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但是,由于许多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学英语枯燥,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许多小学生学英语存在不少陋习,如习惯于死记硬背,喜欢通过汉语注音来记忆英语单词,不会用英语交流,不太讲究英语阅读技能的学习,下课不进行复习等。家庭缺乏英语学习氛围,许多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英语学习,盲目地让孩子参加英语培优,或布置过多的听、说、读、写练习,反而忽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学习不快乐的原因:①对英语学科没兴趣;②单词不会背,课文不会读,打击了学生的信心;③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④学习时间过长,产生疲惫、厌倦的心理;⑤压力太大(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同学之间的竞争太强;自己要求也过高)等。

二、快乐学习法的概念

快乐学习法就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变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反映学生需求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快乐学习法还要求教师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消除紧张、厌学的情绪,充分体现学生能力与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快乐学习法实施就是教师通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环境。

三、快乐学习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成绩,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消除他们学习中的不快乐,用快乐的方法学习,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快乐学习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趣味性、娱乐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儿童最大的特点是好奇,他们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求知欲望也特别强烈。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进行趣味性、娱乐性教学,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如:在教学认读钟表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一天的主要活动,包括起床、吃早饭、上学、吃午饭、放学、做家庭作业、吃晚饭、睡觉等一系列活动时间。然后,教师一边用英语表达出时间,一边模仿学生各种活动时的表情和动作,使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地学到知识,不仅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设计课堂时间,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小学生对新内容最感兴趣,教师在课前认真备好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用新颖、灵活多样并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的心理活动一直处于主动活动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当学生出现疲劳状态时,教师及时调整,中断讲授新知识,代之为听或唱英文歌曲、讲英语小故事或做一些简单的英语小游戏等。这些活动能放松学生的大脑,活跃课堂气氛,但时间不要过长,以三五分钟为宜。

3.与学生共同探索读记单词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学得更轻松。

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学习得更轻松并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摸索读记单词、句子、文章的有效方法。如:①背单词时放声读出来。默读其实并不是很好的办法,因为英语本来就是用来交流的,如果自己一味地小声读,等到真正表达的时候就会支支吾吾,含糊不清。而且大声读出来自己的信心会增强,还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单词的写法和用法等。②多听多写多记多读。这个是我们最基本的记单词方法。③多用音标和联想记忆。这个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记单词时我们要多看看音标,将它的发音记住,并且多读几遍,在碰到的时候能读出来就可以将它写出来。联想记忆是我们在碰到单词时,将学过的相似单词找出来相互比较,这样可以加深记忆,也可以不混淆它们。

4.对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增强自信心和及时纠正错误有很大帮助。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少批评、多鼓励。有人说:鼓励和表扬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和桥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情感。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充实,收获快乐。

在英语课堂中要实现自主快乐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是前提,创设和谐氛围是基础,激发自主快乐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是重点,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是关键。在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必须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浸润在快乐学习英语的氛围中,越学越快乐。

参考文献:

[1]姜晓慧.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16.“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篇十六

作者:朱向群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都在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中小学体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不断的探索,努力寻找更为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采用激励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还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自信,可以说激励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励法 运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激励是一门教育艺术,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激励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恰当地运用激励法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肯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体育课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活动,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更重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使课堂上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3、有利于引起体育竞争精神,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体育运动的最大特点是竞争,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体育的竞争精神,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竞争意识.锻炼自己在运动中靠智慧和技能去战胜对手,获得胜利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青少年的特点之一是争强好胜,体育教学要体现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极大的激励,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竞争本身也就是一种最好的激励.体育教学过程可采用分组竞赛、分组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4、激励能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励手段,能较为准确的为学生提供信息的反馈。学生通过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育成果和进步情况,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增加了练习。因此,激励式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实践的参与和掌握。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种激励法

1、语言激励法 语言激励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运用激励语言是体育教学中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教师运用简洁、明快具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能够有效地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同时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多用激励语言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真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行为激励法

行为激励法是指教师的行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模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方法、手段,是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出来的,是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的。这种激励方式在于教师自身行为的模范作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直接影响。例如,在要求学生立正站好之前,自己应该立正站好,然后下达口令;在要求学生着装时,自己的衣着要符合规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在学生获得成功时,通过身体姿势,面目表情和目光来激励他们,善于利用掌声、手势、微笑、竖起大拇指、点头和赞许的眼神。教师上课认真耐心细致,每一个示范动作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做到准确、清晰,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良性的心理刺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榜样激励法

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表率,让学生去模仿、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榜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榜样的影响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的方向,而且简单易懂又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号召力。在运用榜样激励法时,教师可根据课程计划来树立各方面的榜样,如:动作规范、姿态优美、团结协作、主动学习等等。学生中的榜样与其他学生的差异性不大,体育等相关的知识层面相近,更容易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在学生中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4、目标激励法

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目标。通过目标的设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心理与行为,促使他们向目标前进。设立目标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改变被动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目标激励法时,教师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因素,如教学环境、学生差异、性别等,设置教学各个阶段的目标的难度、跨度、量度等,同时随着目标的连续完成,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竞赛和竞争激励法

体育竞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方面,体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侧重于对抗性十足的球类运动,竞技气氛浓的跑、跳、投等,体育教师总是激励学生,为增强竞争意识,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有目的地制造有节奏的紧张情境,不但可使各类学生的大脑运转和反映都比平时明显加快,而且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性,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果断、自制、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同时,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多样性又为学生提供了智慧较量的阵地,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反思能力和反馈能力,这样就促使学生有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运动才华,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6、情感陶冶激励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创设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情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激励。在体育课上,师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教育的灵魂和前提。作为体育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爱是炽热的,且这种爱建立在对全体学生的理解、尊重、期待和严格要求基础上,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体育教师事事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自己所作的这些实际工作,就会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启迪着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同时也只有教师对学生学习充满信心,学生在学习上才会不断前进。

三、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激励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

教师在激励过程中应一视同仁,对学生不持偏见,实事求是,做到公正合理符合实际,激励的次数和范围要恰当。不存在厌恶的情绪,或对学生的激励夸大其词,不符合实际。要注意保护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因此不管是对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教师都要以同样的态度去体验他们的感情,设身处地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稍有进步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合理的激励方法。

激励教学法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增强体育学习的信心。可是若是在使用激励教学法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作用。所以,在选择激励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喜好以及目前学习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体育教师应该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尽量使用正确的语言以及合适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体育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要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更多的教学激励方法,在课堂上进行灵活的应用。

3、在竞争中运用激励应适当

有激励就会产生竞争,竞争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水平。为了确保竞争在体育教学中始终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在日常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竞争的性质有足够的认识,保证做到“兴利除弊”;二是激励学生去参与竞争,提高自我参与的竞争意识;三是提倡学生相互竞争,争取这次比上次做得好,下次比这次更有所进步。综上所述,如果对激励的作用认识清楚,使用正确,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并且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其智力,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而且培养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更需要激励。因此,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具有激励学生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激励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如果对其作用认识清楚,使用正确,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体育行为,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激励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激励教学能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相互信任,达到师生和谐相处。

激励是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竞争中适当运用激励是前提。

2、建议

体育教师要正确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励教学方法,达到运用合理、自如,再综合运用原有的体育经验和体育知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

全面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给学生选择权利的机会和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体验。

教师对激励教学的概念、作用和如何运用要有深刻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学校体育中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教育机制,通过激励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二学生评语下一篇:读《培根随笔》有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