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2024-10-10

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共14篇)

1.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篇一

长寿路学校

教师教学板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为辅助和强化课堂教学而写在黑板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或图形。课堂教学板书一般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提炼加工过的语言等,由于板书是高度概括和提纲契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浓缩,它对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板书应该书写及时,字迹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一、教学板书应书写及时

上课前对板书就要有周密的安排,上课时教师按照预定的步骤及时,适时的书写。

二、教学板书应书写规范

必须按照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简化字表》正确书写,字迹要写得工整、清楚。切忌潦草,避免错别字,不要自造字,更不能随意简化,以防误导,产生不良后果。语句要力求简明、精炼。要在有限的板面上容纳较多的内容,传播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语句的选用上下功夫,力求简明、精炼,争取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内容,要抓重点、抓关键,莫要不分重轻、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辛辛苦苦写了一黑板,到头来缺少的仍然是重点和关健,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板书应美观大方

板面要做到干净、利落。板书就是任课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蓝图,这幅蓝图新不新、巧不巧、美不美,关键在于教师的巧妙安排。因此,教师在板书时要对板面上书写的位置、字体的大小、间距的宽窄、排列的次序以及标点的运用等细节问题都要周密考虑,合理分配,科学编排,力求做到干净、利落,使板面这幅蓝图更加绚丽多彩,发挥出它应有的辅助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篇二

基本要求是具有国际视野、全局观念、专业思想、合作意识、专业能力

1. 国际视野

学院教师作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者, 其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对于研训工作的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国际视野是指教育眼界宽广和深远, 与国际教育发展态势俱进。从研训员的特定角色和职责使命来看, 如果具有了国际视野, 就能在研训指导服务中站立在教育发展的潮头, 对学校和教师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因此, 研训员应及时把握国际教育改革的动态, 了解来自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信息, 掌握前瞻的科学性、推广性、适切性、操作性等较强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理论, 如前一时期流行的多元智能理论等, 同时, 还要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 通过自己的独特性的思考和个性化的理解, 对各种教育信息和情报进行整合、综述和甄别, 把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理论成果, 转化为能解读可操作的研训理念和策略, 在此过程中,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学识水平和理论素养, 不断地拓展国际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国际视野既是研训员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 又是促进研训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2. 全局观念

全局观念主要指研训员立足本区, 树立宏观的思想意识, 把各自所承担的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研训工作放在教育整体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和探索, 使学院的各项研训工作始终与区域教育发展的大局紧密相连, 与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 形成大研训的工作格局。由此可以看出, 研训员树立全局观念的本质要义是大处着眼, 系统思考, 宏观架构, 持续发展, 实现多赢。

研训员树立全局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研训员在价值取向上, 要把实施新课程的研究指导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联系在一起, 与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 增强研训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意识;研训员在专业的方向上, 把自己的专业发展紧紧地扎根于学院乃至区域教育发展的土壤之中, 始终与组织与集体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如果没有组织集体的发展, 就没有教师个体的发展。因此, 研训员的专业发展必须顺应学院内涵发展的要求, 与学院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相匹配, 要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和生力军;在对教师的指导服务中, 要把促进指导服务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对老师听一节课也好, 组织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也罢, 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开掘教师深层次的潜质上下功夫, 在促进教师后续的发展上花力气, 即从全局的视角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在对学生的评价检测中, 要以学生的学习潜力的开发为根本, 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命题方式, 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更要看学生是否把知识升华为智慧,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来形成相对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

3. 专业思想

一般来说, 作为一名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决定了教师专业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而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除了具有一般教师的专业思想外, 还应具有与研训工作相匹配的专业思想。从当前推进新课程实施的目标要求来看, 研训员的专业思想除了一般教师所具有的专业思想外, 还包括研究、指导和服务思想。“研究”是教研员完成“服务”与“指导”这两大任务的前提, “服务”是教研员顺利进行“研究”与“指导”的基石, “指导”是“研究”与“服务”的最主要目的, 也是学科教研员的立身之本。研训员的研究体现在对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对教师“教”的研究, 对学生“学”的研究。教研员也只有树立了研究的思想, 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指导。教研员通过研究把握课改的精髓, 理解课改的实质, 确立课改的先进理念。通过研究可以及时地发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课改的理念及精神, 提出应对的办法和举措, 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使师生的教学行为得到持续改善。研训员的指导形式较之传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较贴近教师的现实需求, 但如何兼顾全体, 突出重点, 扩大指导的受益面, 提高指导的效能还需进一步做出积极的探索。研训员树立服务的思想, 主要是有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一切为学校教师和全体学生着想, 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或困惑, 为学校、教师的发展尽可能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当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种矛盾也会不断产生, 需要研训员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专业思想, 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4. 合作精神

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作为现代人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必须具有合作的观念和精神, 否则难以实现理想的目标。研训员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联结教育业务部门与基层学校的桥梁, 更必须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一方面, 要与上级业务部门善于合作, 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相关的工作信息和课改精神, 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关注, 为推进研训工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要与兄弟区县加强合作, 开展互访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并通过搭建平台, 举行跨区县联动研训, 让更多的基层学校教师得到参与, 相互学习各种有效的经验和个性特色, 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这是推进课改、提升课改质量的重要环节。还有一方面是与区域内广大中小学和一线教师积极合作, 这是研训员改变传统工作模式的重要标志。在合作的过程中, 要分别处理好与学校教导处、德育室、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干部、学科教师、班主任等关系, 根据研训工作推进的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求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提供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的指导服务, 这种指导服务赋予合作的内涵和特质。即与服务对象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 变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指导方式为平起平坐的协商式服务方式。要善于倾听学校干部和教师的意见和想法, 进行换位思考, 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做法和打算, 在予以肯定、激发信心的基础上, 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和举措, 帮助学校和教师完善方案、优化行为、提高实效。

5. 指导能力

指导既是研训员主要的工作职责, 又是研训员重要的工作能力。作为一种职责, 必须全面完成指导的工作任务;作为一种能力, 必须为基层学校提供满意的服务。研训员指导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基层学校对学院的满意度, 也关乎到学院的作为与地位的大局问题。因此, 提高研训员的指导能力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指导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论的指导。对基层学校的指导首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 促进学校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要善于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 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和分析, 形成内容浅显而意义深刻的教育原理、策略、方法, 通过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和辅导, 帮助教师提升理念, 吸收新的教改信息, 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滋润专业思想和提升教育行为。如果研训员对教育理论照本宣科, 没有经过自己思维的加工处理, 没有结合实际的理想案例, 这种指导的有效性便大打折扣。二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教育实践指导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校本培训等等, 实践指导的有效性显著标志是让教师听得明白、想得清楚、做得起来。因此, 有效的实践指导是研训员能够在不同的复杂的教育情景中, 针对指导对象的个性化问题, 为其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 这种建议因是量身定制的, 一般不具普适性, 只针对独特的指导对象。这就需要研训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策略性知识。

根本标志是能进入四扇门

有人曾提出科研人员能走进四扇门, 我以为, 教师进修学院的优秀师资可以用素质要求来表述。我想借用这个比喻, 来说明教师进修学院的研训员成为优秀教师的根本标志是能够进入另外四扇门。

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定位看, 教师进修学院是承上启下的中介, 对上承接省市教育的各个职能部门, 包括教师培训、德育、课程教学、科研、信息技术等, 有教委的各个处室, 也有高校和专业研究部门。对下, 服务中小学幼儿园、有关职校等各级各类学校, 涉及到这些学校的各个方面。教师进修学院的优质教师能真正走进两扇门, 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真正走进市、区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的门, 能够同他们对话, 主动争取一定的话语权。

二是真正走进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室特别是广大教师办公室的门, 能够深受欢迎, 主动按需提供服务。转变商贩式、搬运工的工作方式, 转而实现“从上级取来, 用校本化的咨询服务指导送去”和“从区外取来, 用本土化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案送去”的工作方式。

从教师进修学院的功能看, 教师进修学院是区域教育大服务多功能的中心, 服务于地区教师学习与培训中心、教学研究 (包括德研和科研) 中心、教育信息资源的中心。

对于教师进修学院的优质教师来说, 也要走进两扇门。

一是真正走进高等教育院校与研究机构的门, 进教育理论殿堂之门, 能够拜教授专家为师, 以宏观的视野研究国际、国家、省市层面的教育动态, 立足地区中观应用研究与实践, 着力于理论指导下的微观实践与指导。

二是走进课堂, 能够做教师的朋友, 教育教学的参与者, 成为“从调研取来, 用研训送去”和“从理论取来, 用应用性研究实践送去”的角色。对于地区教育发展而言, 是集培训、教育教学、科研和信息技术于一身的一专多能的教师, 是既有理论又能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一类教师区别于高校教授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3.浅谈教师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 篇三

教师是一项开口说话的工作,自然教师口语就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开展,这一特殊作用是由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所注定的,俗话说当教师“三分靠内才,七分靠口才”这句话就在强调教师口语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提出了“师术”的观点,指出“师术有四,而博习不焉,尊严而禅,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等”这都说明教师口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教师,不同的声音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学到知识也感到愉悦。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完善自己的教学口语。

一、规范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具有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语言文字工作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文字规范化尤为迫切,它有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可以增进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规范的教学语言还应具有速度快慢的要求。教学语言速度必须合理,应考虑到对象的年龄因素,教学内容的因素,教学环境的因素。越是教学对象年龄小,年级低越要相应的放慢速度。教材有深浅难易之分,教学语言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空间大距离远语言速度就要相应的放慢。规范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二、通俗性。教师的教学语言通俗化,口语化。通俗明白,浅显易懂。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不能通俗明白,讲话吞吞吐吐,刁钻晦涩,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应该把比较艰深死板的书面语言变成浅显易懂轻松活泼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

三、科学性。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性上,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无误,它也反映在语言的规范上,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楚,选词要讲究语法,叙述事物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序列,一步一步的展开,使人听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语言精练,干净利落,不说废话,不带语病,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四、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有启发性。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一面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课题,一面激发学生去思考它,探求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沿着教师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探求真理,寻求答案,獲得真知,从而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力。

五、教育性。教育职业口语的教育性,是由学校工作的总目标和教师的职责决定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育人,因此老师的每一项教学工作都同学校的培养目标,青少年的未来息息相关,作为教育目标的制约,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信息都带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职业口语的教育性不应该理解为枯燥的说教,应该注意随机渗透,启发诱导,因为启发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职业口语教育性的重要途径。

六、生动性。“语言就是力量”雨果语。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则是从生动性体现的。而生动的教学口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必须将语言意,形,音三者联合起来,把语言的潜力挖掘出来,使语言“既有意思,又有声响,还有光彩”,做到“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而感心”。所谓“意美”是指准确的表达教学内容,提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意义。介绍有关材料要真实,切忌以讹传讹。所谓“形美”,是指运用教学口语把事物的形状和事件的情景,在描述的过程讲究语言的色彩,明暗,感触的软硬,粗细,声调的抑扬顿挫等。“音美”是指语言应注意节奏美,声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了。

七、亲切性。教师不但要善于选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句,还要能使寻常的词句渗透感情的色彩,以增强语言的表情效果。如有的教师在班里对学生说话,不用“你们”,而用“我们”,这就缩短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老师在他们当中产生一种亲切感。在这特定的角色关系中,本身表情色彩不明显的我们也赋予了鲜明的感情。

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渗透这些教育理念,能从我们基本的教学口语下手,那我们的教学工作将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教师口语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篇四

主持人:王培森

点:理化生办公室

时:4学时 学习内容:

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1.认真计划,总结反思 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认真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期末做好《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含质量分析和反思)。

2.钻研教法,精心准备 钻研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实验学科要做好实验准备。

3.重视课堂,注重效率

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实施有效教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后及时写出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

4.科学训练,减负提质 遵循“梯级训练,整体提高”的原则,精心选题,杜绝题海,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5.关注全体,育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注重培“优”助“困”,适时记录学生成长情况。了解、熟悉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主动和家长交流、沟通,并有相应记录。

6.重视科研,促进发展 每三年承担或参与一项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以科研促进自身发展。

7.不断学习,提高素养 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1000字以上的专业理论读书笔记。能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每学期至少有3课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学年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有讲稿)或承担一节教学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听课有记录、点评、总结评价等。

5.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篇五

摘要:本文立足美术课程改革的全球发展趋势,从人文性质的角度分析了美术学科的人文功能、人文内涵和新的课程标准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师的生态型知识结构,摒弃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练,而应该全面加强自身修养,建构教师全面、平衡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教育观念;人文性;知识结构

课程改革是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在迈入21世纪时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保持了中国的教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续发展。新课程的实施犹如劈波斩浪乘风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潮流。美术新课程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一、转变旧观念,发展新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新的教育理念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是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大家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记忆犹新,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还有各地许多在校中学生因不堪教学压力纷纷离家出走已屡见不鲜,这些事例深刻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现在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仍以分数至上,甚至好分数可以掩盖这个学生的其他一切问题,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时常被忽视。所以,刘海洋事件是各个教育机制中人文教育缺失的综合性结果。同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见到学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等等,这些都与教育缺乏人文性有关。

教育人文性的缺失,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教”应该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程序化行为,真正地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形成开放形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育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科相互迁移,结合本人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1、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在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典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2、与文学相结合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相符而已。在美术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力、创新意识。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操相结合。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例如:观察校园四季风景的变化,培养学生爱校如爱家的情操,树立热爱生活的热情;在描绘家乡一草一木中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

综合上述,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因此,每一名美术教师都孜孜以求,勤奋钻研,虚心以学,在实践中探索更新更科学的教育途径。

三、熟练操作和运用多媒体技能在美术教学中的交互使用

《美术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样也就有不同的美术课业类型,其中“设计、应用”课业类型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美术教师知识结构不能单一,如果一味追求绘画技能的提高,忽视多媒体操作能力,忽视全面文化技能的平衡,在这个网络新时代,无疑这种缺失是落伍的,尤其对于那些中、老年美术教育工作者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我们的学生是在这个网络时代中成长起来的,而且在学校的课业安排都不同程度的开设了计算机课,也就是说在同步接受新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掌握的多媒体技能的速度和能力都较之我们教师快,如果我们不及时“充电”和补充“营养”就难以胜任这些专业性强的内容,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册的《现代工业设计》《现代商业美术》《网页设计》等内容可体现出这种设计理念的加强,相对于纯欣赏类型的内容,学生则更感兴趣这种时代感很强的知识,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高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美术教师要敢于面对这种现状,及时进行“亡羊补牢”,从现在开始“正视自我”、“总结自我”、“发展自我”。从思想上彻底纠正一个观念一一能画几笔的就可以当好美术教师。

6.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基本要求 篇六

本要求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特提出教师备课、教案书写、作业批改诸方面的基本要求,望各校在实施本要求时,加强督促,人文管理。

一、备课基本要求 1.提前备课。

备课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修订稿)》,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要求适度超前备课(如提前备出一周,即课时)。如有跨年段、跨学科教学,每门学科必有教案。

2、教案内容。

(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重点、难点须定位准确,要有课时目标。

(2)教学方法: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等,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方法具有启发性,同时明确学生学法,方法独特新颖,具有创新性。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在过程中要有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体现,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组织教学,课堂设问科学,能启发学生思维,注重能力培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根据需要有适当的拓展,不能只罗列知识要点而无其他内容。(4)系统小结:要有完整精炼的课堂小结,为该节课进行画龙点睛。

(5)作业布置: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的作用。提倡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练习。

(6)板书设计:形式合理、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逻辑严密、具有概括性、启发性、艺术性,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和思路,让学生在欣赏板书中感悟该课的精髓。

(7)课后反思:能及时记录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体现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从正面总结经验,从反面反思教训。每课时要有教后反思,每单元或章节必有一篇深刻的教后反思。

(8)结构完整:构成教案的各个要素,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后反思以及授课时间、班级等齐全。

(9)除课时教案(又称课时计划)外,还应有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通览全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了解单元教学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安排学时分配、评价方案等。

3、宏观要求。不具备电子备课的学校需要手写教案,要求字迹工整、结构清析、主次分明、数据严谨、图表适当、逻辑性强。有条件的学校,提倡电子备课。不论手写教案或电子教案,都要在教案中能体现出教师本人的教学个性与风格,要结合本班的实际,不得从网上下载直接使用或照抄他人教案,以前使用过的教案须有修改标记或课后反思,提倡多年教学后形成一课多案。备课时要注意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使引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各环节自然过渡,环环相扣。

4、集体备课。各校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备课时可以按照下面的四个步骤进行:①每个单元内容在教学前分配给每位教师,②每个课时先由个人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形成主讲材料,③组织主讲,集体评价,④由主讲整理成教案。

二、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1、作业布置。科学处理课后“练习与思考”,合理控制作业时间,反对盲目训练和无效训练。

2、学生作业要认真批改,及时批阅,要在精细化和有效性上下功夫,改变布置批改作业的粗放性,要防止误批、漏批的现象发生。

3、作业批改一律使用红笔,批改格式要求完整,从正误的判断到重点标出、评价、日期,不能缺漏。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应用一定的符号或文字明确标注,以引起学生注意,应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进行分析记录,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作文批改要有眉批和尾批,点评不能以等级或分数取代必要的评价。

4、学生作业的批改形式可采取以教师批改为主,学生互改、家长批改和师生结合批改为辅的方式进行。但学生互改、家长批改和师生结合批改只能是少数作业的部分次数,不得占总批改次数的10%以上。

5、教师对学生作业评分时,应力求统一标准和客观公正,宽严适度,不得在作业上只批个日期或“查”、“阅”,在记分册上只打个勾完事。需要写批语的,应写在适当位置上,字迹工整,语意明确,实事求是,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缺点。技能课训练作业,每次检查都应作出成绩评定。

6、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注重诊断性和激励性,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评价,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培养良好作业习惯,切忌口号式的笼统的批语。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必要的订正和反思,完善练习经验。

7、按时收、批、发作业。作业应当在当日或隔日收取及批改,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讲评,作文、试卷讲评在十天内完成。

8、学生每一次作业(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批改后,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并要保留订正痕迹。订正后的作业要认真复改。

三、检查要求

(一)各学校有包括教案、作业等教学常规检查的方案或制度,方案应科学规范,要求明确,切实可行。

(二)各学校有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的检查记录,有体现评价及其结果应用的记录。

(三)教管中心每学期集中检查不少于两次,检查时,学校要提供本学期所有科任教师的教案。教管中心包校人员随机抽查每学期不少于4次,每次抽查量不少于30%。

(四)教管中心每学期作业大检查时,所有有书面作业的任课教师要提交所教班级90%以上学生的本学期所有作业本,教管中心包校人员随机抽查时,每次抽查量不少于10%。

7.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的基本要求 篇七

教师备课的基本原则是:依据标准, 双向设计, 注重方法, 突出过程。具体地讲, 是做到“四个统一”:即教学目标的拟定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统一;课前分析与解决学生的学习矛盾相统一;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作业设计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相统一。

2. 抓紧课堂监控, 讲究一个“活”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的上课要全力服从于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的要求,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精讲精练, 启发思维”, 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做到“四种”课必上好:即新教师的上岗课;一般教师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的汇报课。

3. 注重作业布置与批改, 控制一个“量”字。

作业布置要有计划、有目的, 作业的内容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选择或精心设计的材料, 要将学生每天的作业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业批改要做到:认真及时, 规范细致, 记录详实, 定期讲评。

4. 讲究辅导方式和方法, 突出一个“导”字。

辅导学生要按照“因材施教、狠抓两头、全面分析, 重点治踱”的基本要求进行, 重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辅导, 对学习兴趣加以引导, 对学习习惯加以训导。教师的辅导方式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类指导, 讲究辅导方式的多样化,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5. 改革学习评价方法, 要求一个“细”字。

应倡导教师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开展过程性评价, 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

6. 促进教师技能发展, 注重一个“效”字。

8.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篇八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备课 要求

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能否给学生营造高质量的课堂,并且保障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在备课时所做的教学准备。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与吸收,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一、对于教材进行有效梳理

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首要的要求便是,教师要对于教材进行有效梳理与深入剖析,要准确的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特点。高中政治课本中的很多内容与框题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这一点在很多综合性问题中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不少综合性问题中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教师在备课时很有必要做好知识的有效梳理,要帮助学生构建清晰而完善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每一个单独的知识点都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让学生灵活的利用所学内容,在应对复杂问题时也能够游刃有余。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不少问题中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例如,一个综合试题的题干的设置是《文化生活》,但在题肢中有两个选项是有关于《生活与哲学》的。这一鲜明的特点体现的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学科内的综合就是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模块中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在处理这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夯实、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排除干扰选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切换与跳跃。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备课时才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注重对于教材的有效梳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加灵活而准确的应用。

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高中政治课本中讲到的很多内容都较为抽象,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也相隔较远,这样的内容理解上通常会存在障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习惯,在此基础上来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对于一些理解上的难点,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补充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说。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并且能够极大的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

例如“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这一目,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这一概念,但是,究其具体的含义、作用都较为抽象。再加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准备而展开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记忆。所以,笔者备课时,查找了关于文化竞争力的一些常识,通过PPT展示给学生展示提出该词的作者、提出的背景等;用易错点的方式帮助学生与日常常见的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作对比,总结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了这个过程后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明显变得更加轻松,这充分体现了有效备课所能够发挥的教学辅助效用。

三、注重对于学生的思维点拨

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塑造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并且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关注的要点。对于一些富有思辨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到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且要确定正确的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认知,这也是构建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的有效教学模式所在。

例如,《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阐述是富有深刻的哲学基础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实质、普遍性、永恒性理论的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运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矛盾分析法的运用。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知识点。教师要找到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政治课程的教学引导作用。

结语

想要更好的实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备课时有更为充裕的准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并且有效的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还应当深化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并且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关注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朱俊华.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评好一节政治课[J]. 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 年12期.

[2] 王景分. 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J]. 成功(教育),2011年04期.

[3] 王宏勋. 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性教学法[J]. 学周刊,2011年15期.

9.教师布置与批改学生作业基本要求 篇九

一、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要准确、科学、数量适中。要求要合理,要使上等学生吃饱,中等学生吃好,差等学生消化得了。2.学生作业设计题型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全面性。要体现多种能力的训练,达到即巩固基础知识,又培养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3.作业布置必须从学生的总体水平出发,类型要活泼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动手、多动口、善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如:预习作业、阅读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等。

4.作业分量、难易要适度,重点要突出,要有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开放性,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家庭作业要严格执行“

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一般不超过40分钟,五年级不超过60分钟”的规定,课堂作业应当堂完成,一定要防止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初中不超过90分钟。

6.学生作业要统一要求,统一格式,认真书写,独立完成,按时上交。

二、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批改,不准由他人代劳,更不准让学生批改。

2.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正确,符号要规范,批语要恰当,以鼓励为主;做到全批全改、重点批、轮流批等方式,对“优秀作业”以不同符号或文字以示鼓励。3.及时收发、批改作业,批后无错,批改符号要规范。4.在作业批改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典型性错误做以记录,并及时评讲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补救。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订正,教师每次批改前,首先要查阅前一次作业订正的情况。

5.作业实行等级评定,以鼓励为主,有指导意义。6.学校领导每学期检查四次作业。即:每月检查一次。每月检查内容及标准由学校布置,并做出记录,搞好分析讲评。

10.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篇十

四个方面:即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

一、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师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其次要尊重学生。

最后要信任学生。

二、严谨笃学

严谨笃学,是指教师做事要严密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好学,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厚积厚载,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严谨笃学是教师为师之本,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2,教师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

3,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三、淡泊名利

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特殊性。其特殊之处就在于付出的多,得到的回报少。真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特点和风范。

淡泊名利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不求名,不逐利,安贫乐教,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范。淡泊名利是教师的崇高美德,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安心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自尊自律

自尊自律是指教师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为基础,承认和重视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尊重自己的人格,并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很好地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尊自律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11.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十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那么,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呢?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特点来组织教学。

在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情境导人、合作探究、演练提高、恢复身心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导入,采用“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合作探究、演练提高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要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场地、器材组织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合作探究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靶”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达到激趣的目的。

对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如小学体育中的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三、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2.体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篇十二

一、注重课堂提问效果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优点在于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也有唤起和保护学生注意力兴趣的作用。但由于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 其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与其他课中的提问在形式上又有不同点, 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中的提问往往是用简短的语言进行的;体育教学中的提问不能占用太长时间进行讨论;体育教学中的提问以伴随身体练习的思考为线索。在体育教学中, 提问的有效性值得关注, 应避免过于“浅显”问题的出现, 如“老师做得好不好呀?”或者“这位同学做得好不好?”因为此种情况下, 大部分学生自然会回答“好”, 此种提问几乎没有任何教学意义, 反而会有相反的教学效果。因此, 课堂提问不能只是很浅现的判断思考, 没有任何启发学生思维的意义。如何让课堂提问充分有效, 让我们回到提问的类型来分析说明。

美国学者西登拓朴 (Siedentop) 提出了提问的四种类型, 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1.回顾性提问;2.归纳性提问;3.演绎性提问;4.价值判断式提问。根据以上对问题的要求和课堂提问的方法, 对课堂提问可以做以下的改进:“想想看刚才老师做的示范和你们做的有什么不同” (属于归纳性的提问) ;“大家评价一下第一组和第二组, 哪个组练习积极性更高?” (属于价值判断式和归纳性的提问) ;“这位同学做的示范好在哪里, 有哪些不足?” (属于价值判断式和归纳性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 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具有了深度和层次性,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有效性高。

二、提高课堂提问语言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 教学效果的互动与生成, 与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启发性和感染力有关。大多数情况下, 体育教师动作表现力较强, 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这就给课堂提问效果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 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语言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天生的因素, 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做到“精讲多练”, 体育教师就必须善于用清晰、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 在教学中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丰富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而教学方法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体育教学中课堂提问有的遵循从语言到语言的方式, 即教师的语言提问学生用语言来回答;另一种情况是教师用语言提问, 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为此, 在体育教学中, 丰富的课堂提问技巧很重要,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 多用设问和善用解疑

由疑问开始, 到释疑结束。体育教学中课堂提问和讲解,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 最好是用“问题串”来串联, 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处于积极和活跃的状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体育教师要注意的是所提问题的层次性和可行性, 换言之, 即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现状, 难易适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设问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摸清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 结合本课堂中所教动作的技能关键点, 适时地设问, 做到有的放矢。

2.体育教师要注意所提问题是否明确具体。即问题的指向性要集中, 针对性要强, 按照任务设问、释疑。本着“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来设问, 殊途而同归。激活学生, 引爆大脑,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3.体育教师需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提问最忌一问无应或一问乱答的现象。教师可用积极性的语言煽动学生, 或用一些小礼品来激励学生, 但若出现无人应答或学生回答的方向出现比较大的偏差时, 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 用提示性的语言来暗示学生, 引领学生的思路, 若其讲解有创意, 应用非语言手段 (身体手势、赞赏的眼神等) 鼓励学生。

4.体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结果的纠偏。要敏感地抓住学生认知中模糊不清的地方和错误之处, 及时地加以纠正, 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之所在。纠偏的原则是“抓大放小”, 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有的问题可采用课后和学生商量的办法, 方式得当, 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所在。

(二) 用好多种教学媒体

课堂提问如果能采用一些恰当的教学媒体, 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采用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讨论和提问, 如教师通过播放动作的慢镜头, 提问动作技术的要点, 让学生直观地记住正确动作的印象, 这是最简洁和经济的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提高讲解、讨论和提问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 体育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挂图和板书内容的开发与研究, 不要认为只有身体示范重要, 而忽视了平面教学媒体 (黑板、挂图) 所起的有效作用, 只有从不同的感官刺激学生,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陈海波著.体育教学方法理论和研究案例[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13.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篇十三

关于印发《新干县中小学备课基本要求》(试行)和《新干县中小学评课基本要求和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县城学校,县幼儿园:

为了全面落实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了《新干县中小学备课基本要求》(试行)和《新干县中小学评课基本要求和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 新干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试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有关要求,特制定《新干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着重把握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强化适时备课。各学科备课必须提前1—3课时,杜绝过度超前备课和滞后“备课”,严禁以抄袭教案代替备课行为,严禁无教案上课。

3、提倡集体备课。要充分发挥年级备课组和教研组的集体作用,通过集体研究、相互启发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案备写要求

1、教学内容要精选。教师要深入钻研知识体系,明确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教材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密度和深度。

2、学情分析要全面。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操作技能;预设学生的思想障碍、理解误区;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

3、设计理念要先进。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4、课时安排要合理。要依据学科性质和内容确定课时,以课或章节整体设计,分课时备写。

5、教学目标要明确。从学科目标及学段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6、重点、难点要准确。从确立的目标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7、学具准备要充分。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布臵、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8、教学过程要有效。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设计。教师要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条理性、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要能恰当应对课堂生成。

(3)练习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底而不封顶。

(4)结课设计。结课要对所学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对课堂教学进行强化和拓展,把课堂结束的“句号”变成“问号”。

9、板书设计要精美。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络和活动主线,做到巧妙、精炼、合理、美观。

10、作业设臵要多样。各学科可依据本学科特点设计书面、口头或实践等作业,明确作业的目的性,加强作业的巩固性,把握作业的层次性,讲究作业的科学性,追求作业的趣味性。杜绝机械性、重复性的大量抄写。

11、教学反思要及时。教学反思要有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要结合教学理论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做细致、理性的分析。不刻意要求篇幅,但注重教学反思的质量,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言之有物,记写及时。每人每学期写教学后记不少于备课总课时的50%。

三、备课管理要求

1.制定制度,加强督查。各校要制定备课管理制度,加强备课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部分抽查相结合的管理形式,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师反馈,从而使认真备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撰写教案是备课活动的固态表现方式,可分层次要求。一般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撰写详案;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可有适当的简案,但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教案是详案;兼课2门以上的教师,所教学科都必须认真备课,但撰写教案可有所侧重。

3.超前备课,提倡复备。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至少提前一天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4 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调整,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学具。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得失,写好教学后记。

4.资源共享,鼓励原创。要引导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原创。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和资源共享。每个备课组每学期集体备课次数不少于4次,组织者要做好发言的记录和整理工作。

5.推门听课,定期检查。听课是检查评价备课情况的有效方式,学校要“从上课看备课,以听课促备课”。校长、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长每周推门听课至少达到1节以上,以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从上课情况看教师备课是否认真、及时、深入;每人每次听课都必须对上课情况打出等第(分为A、B、C、D四个档次),作为评价教师整个学期备课情况的重要依据,每次听课结束后与任课教师作深度的交流。各学校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备课检查评价方案,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备课检查评价制度,每学期对教师备课情况作出分为A、B、C、D四个档次的评价。

新干县中小学教师评课基本要求和标准(试行)

为了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水平,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现制定《新干县中小学教师评课基本要求和标准》。

一、评课基本要求

各校要认真开展评课活动,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要开展4次评课活动。评课活动要做到“有思想、有引领、有促动、有实效、有指导”。

1、要明确评课目的。评课前要让教师明确开展此次评课活动的目的,使每次评课活动有针对性,确保收到应有的效果。

2、要做好评课准备。评课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地分析综合,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

3、要把握评课内容和技巧。要以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与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作较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各科组可以结合每次活动的研究重点进行专项评课与研究。

4、要做好归纳总结。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进行点评。最后,由评课活动的组织者对本次评课活动进行归纳总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做好评课活动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

二、评课标准(一)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评教材处理

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三)评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上课思路设计,反映在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7 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四)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五)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臵把握是否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六)评学法指导

一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二要看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付诸实施。

(七)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八)评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是否进行了平等的合作与交流。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九)评教学效果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通常从学生的练习效果中得到反馈。要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练习,并从练习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修正、调整课堂教学。

主题词:教学 备课评课 基本要求 通知 抄送:市教研室

14.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篇十四

第一份文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基本要求

(国家教委师范司1992年9月颁布)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提高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学生从师任教素质,树立献身基础教育的专业思想,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特制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

第二条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系指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三笔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第三条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必须积极、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掌握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第四条 高等师范学校要从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

第五条 有师资培训任务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民族高等师范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有关条款的规定对学生进行训练和考核。

第二章 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 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系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普通话技能的训练。

第七条 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一)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或接近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标准。

(二)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谈和朗读。

(三)能掌握各种教育教学口语形式的表达技能。

第八条 不同专业、不同方言区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本着从严精神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章 书写“三笔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九条 书写“三笔字”技能训练系指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规范书写技能的训练;书面表达技能训练系指教育教学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

第十条 书写“三笔字”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一)正确掌握3755个第一级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

(二)熟练掌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楷书或行书的书写技能。第十一条 书面表达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一)准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

(二)行文行款格式正确。

(三)行文内容符合相应文体的要求。第四章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条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系指备课、上课、批发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训练。

第十三条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一)能结合学科特点制订教案。

(二)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应用导入、讲解、提问、应变、巩固、结束和板书设计等教学技能。

(三)能结合学生实际正确批改作业和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四)能根据学科特点制作教学所需的简易教具,有一定的使用幻灯、投影、电视、微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五)能组织和指导与本专业有关的课外科技活动。

(六)能初步运用本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研究。第五章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十四条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系指中学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第十五条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一)能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组织与建设班集体、组织与指导班会和团队活动。

(二)能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有关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内外其他集体活动。

(三)能运用观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和调查研究等方法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

(四)能对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正确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五)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音、体、美活动中具有某一方面技能。

第二份文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

(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

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发的《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制定的。

本大纲适用于高等师范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依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它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大纲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各部分内容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训练目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建议和考核要求。在实施训练中可根据各部分训练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安排,以形成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的训练链。

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在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趋于整体协调和完善,以获得稳定的教师职业技能。

大纲提出了训练中的讲授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为 1 : 2。

在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制作和充分利用声像等多种媒体,对学生进行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的示范定向,及时反馈训练效果。重视调动学生参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

第一部分 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考核办法:按《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普遍进行测试,台格者发给证书。口语表达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或校内专门机构负责,主要考核朗读和讲演(或讲课)两项,但不得用教育实习替代。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一、讲普通话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对高等师范学生的普通话训练,一般应当达到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二级,即能用比较标准 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讲课和交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要求:北方方言区一般应达到一级,南方方言区达到二级中等。(二)训练内容

1.树立或加强推普意识:了解普通话的形成,了解推普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推普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2.了解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好《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掌握变调、轻声、儿化等。

3.熟练掌握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所组词语的标准读音,学习《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 汉语词语。

4.用普通话朗读、对话。

5.了解本地方盲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主要差别和对应规律,能进行方音辨正。6.了解本地方言的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能进行本地方言词汇、语法辨正。

(三)训练建议

1.要给学生准备学习普通话的材料,准备学习普通话的音像资料,供学生上课或自学使用。建立普通话学习中心,学生在这里可以看到资料,得到指导。2.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教委要求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

3.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对新生普遍进行测试,达到二级者发给证书,不达标者参加学习班学习和训练。学校主要是办“普通话二级达标班”,也可办提高班。

4.“普通话二级达标班”每个系根据需要开设若干班。每班学生人数以十几个为宣,以便教师指导练习。

5.“普通话二级达标班”的教师(专职或兼职)如人手不够,可由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后承担。

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一)训练目的

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有较强的朗读、讲演和讲话能力,口语表达做到清晰、正确、得体,掌握教学、教育、交谈的口语特点,力求做到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二)训练内容 1.朗读

(l)朗读是口语训练的重要途径。

(2)朗读的要求:正确、清楚、流畅;恰当面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3)朗读的准备:熟悉内容,明确目的,了解对象。

(4)朗读的技能:吐宇归音、重音、停连、语调、节奏等,朗读与朗诵的区别与联系。(5)要求熟读诗2——3篇,基本达到朗读的各项要求。2.讲演

(l)讲演的特点和作用。(2)讲演的要求。

(3)讲演的准备;选好讲演内容——自己熟悉,听者关注;了解听众,加强针对性。写好讲稿——观点明确,材料丰富,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生动;进行充分的练习、准备,增强自信心。

(4)讲演的技能;开头与结尾,突出重点,显示条理,临场应变,适当的手势、表情、姿态。

(5)做讲演2——3次,基本达到讲演的各项要求。3.交谈

(l)交谈的特点与要求。

(2)交谈的种类(偶然性或约会性的,拜访性的或采访性的,电话或其他)及其技能。4.教学口语

(l)教学口语的特点与要求。

(2)教学口语的种类(复述、描述、概述、评述、解说等)及其技能。5.教育口语

(l)教育白语的特点与要求。

(2)教育口语的种类(说服、评论,指导等)及其技能。(三)训练建议

1.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教委要求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

2.购置或制作朗读、讲演、交谈、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等的音像资料,供教学使用。3.由学生会、共青团或其他社团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讲演比赛,各班级也 要经常组织。对朗诵和讲演好的优秀学生要给予奖励。还可以组织讲演团、朗诵团、话剧团等,学校要给予支持。

4。各专业的教学法课要讲授教学、教育语言的运用问题。

5.教育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和考查实习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 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的训练

考核办法:与其他课程一样,按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文进行。评定成绩分为优良、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也可组织全校语言文字基中功考核。

一、掌握规范汉字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教育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树立用宇要规范的意识,训练他们写字规范正确,笔画清楚,要掌握好3500常用宇,自觉纠正 错别字。‘(二)训练内容

1.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汉字的规范标准。(l)巩固汉字简化成果,坚持汉字简化方向。

(2)汉字规范的重要意义。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是不规范汉字。(3)教师把汉字写得规范正确的重要意义。2.掌握好现代汉语常用字

(l)掌握常用宇的笔画、笔顺和字形结构。(2)掌握《简化宇总表》中的简化宇。

(3)会读、会写、会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所收的3500字。

(4)自觉纠正错别字.掌握容易读错的、容易写错的、容易写别的字、多音多义字。(三)训练建议

1.给学生提供规范汉字的学习、练习资料,有关的音像资料。

2.学校内要创造使用规范汉字的环境和氛围,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各科教师要齐抓共管,如各科教师对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中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都要给予纠正。

二、书写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对高师学生加强书写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这是一个相当繁难的任务。考虑到现实情况,训练目的定为;以提高硬笔楷书的书写技能为主,兼顾行书;提倡写好毛笔宇。这里所指写技能,不是书法艺术。

(二)训练内容

1.教师掌握书写技能的重要性。

2.对教师书写技能的要求:笔画清楚,正确规范,熟练有力,匀称美观。3.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纠正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4.汉字笔画的书写,间架结构的安排。纠正有关的书写毛病。5.掌握书写款式:卷面干净,留有天地,布局恰当,行款整齐。

6.掌握选帖、读帖和临摹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培养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三)训练建议

1.给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的练习资料和有关音像资料。

2.举办多种多样的有关书法的课外活动,如观摩、展览、比赛等等,鼓励学生把宇写好。

三、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训练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掌握教师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所写文章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语言得体,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无误。(二)训练内容

1.掌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申请报告、调查报告、各类信函等常用文体的写作知

识(包括行款格式)和技能。2.学习范文,并习作若干篇。

3.掌握常见语病的类型和改正方法。

4.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纠正容易出现的错误。(三)训练建议

1.给学生提供有关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学习、练习资料(包括范文和误例)。

2.各科教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要齐抓共管,对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等都严格

要求,发现问题要给予指正,要讲评,要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

第三部分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和批改学生作业,课后能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二)训练内容

1.概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

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做出整体计划,建立一个分析和 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

2.制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目标的类别,掌握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重点

掌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3.分析和处理教材:通过训练初步学会分折教材的方法,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

处理教材。

4.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分析学生学习的方法。

5.制定教学策略: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媒体,其中包

括:教学内容与媒体选择;学生特点与媒体选择;媒体的教学特性与选 择,媒体的价值与选择。将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6。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结构和要求,掌握制定教学

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通过训练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7.作业的类型和设计:了解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能根据教学的

需要选择和设计作业的内容。

8.学习评价:了解学习评价的依据和标准,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三)训练建议

1.如果在教树教法等课程中已有此内容,可结合教材教法课进行训练。2、3、5、7的内容可作为训练的重点。

2.可选择中学某节教材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制订教学目标、分析处理教材和编写教案,并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3.设计和批改作业的训练,可选择中学教材的某节内容让学生设计练习题,边可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习题,搜集其它练习题,通过讨论和研究建立小题库。

二、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软件编制的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设计制作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及简易教具。(二)训练内容

1.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选择、使用教学媒体的行为方式。2.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

(l)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图书、实物、标本、模型、图画、挂图。(2)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投影、幻灯、录音、电视与录像、计算机。3.简易教具的制作方法。

4.教学软件的编制与使用;投影片的种类和制作,录音教材制作;幻灯、电视录 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5.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三)训练建议

l.在训练内容中常规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并重。2.教学软件的编制以投影片的制作为主。„

3.在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制作训练中可请电教教师协助教学。

三、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通过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中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二)训练内容 1.导入技能

(1)概念: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2)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生动实例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故事导入;

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

(3)导入的程序: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人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4)导入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导人目的明确;能引起学生兴趣,有

启发性;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进入课题自然合理,2.板书板画技能

(l)概念: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2)板书板画的类型:提纲式;语词式,表格式;线索式;图示式,示意图,简笔画等。

(3)板书板画的要求:书写规范迅速,示范性强;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启

发思维;文字、图表科学准确;板圆简单明了,形象生动.3.演示技能(l)概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

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内容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 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2)演示的类型: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挂图的演示,田灯、投影的演示;电视 的演示和课堂实验的演示。

(3)演示的程序:心理准备„..·出示演示物。„·对演示物说明„„讲解„„总

结„„核查学生理解。

(4)演示的要求:对演示物精心选择;演示前提出问题和观察重点;演示时要指导学

生观察,充分感知;多种媒体相互配台,综合利用;演示后及时总 结,明确观察结果.4.讲解技能

(l)概念: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行为方式。

(2)讲解的类型: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抽象性知识的讲解。

(3)讲解的程序: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提出问题叙述事实。„提示要点核查理解。

抽象性知识的讲解: 归纳法:提供感性材料„„指导分析„„综合概括巩固深化。演绎法:提出概念„„阐明术语„„举出实例(正、反例)„巩固深化。

(4)讲解的要求:明确目标、重点突出;运用丰富的实例(正、反例),联系已学过知

识,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培养学习方法;及时巩固、应用,理论联 系实际。

5.提问技能

(l)概念: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 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2)提问的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3)提问的程序:引入阶段„„陈述阶段介入阶段„评价阶段。

(4)提问的要求: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问题重点突出,简明易懂,把握提问时机,给予启发和引导;给予分析和评价。

6.反馈和强化技能

(l)概念: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

式。强化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某一行为变化朝 更好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

(2)反馈的类型: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实践操作.(3)强化的类型:语言强化,符号(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4)反馈和强化的要求:反馈及时准确,强化恰到好处;反馈形式灵活多样,强化方

式适合学生特点,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强化以表扬为主。

7.结束技能(l)概念: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

识形成系统.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2)结束的类型;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3)结束的程序:简单回忆 提示要点„„巩固练习或拓展延伸。

(4)结束的要求:明确教学重点,提示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理解升华;

及时巩固,强化学习.结束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兴趣。

8.组织教学技能

(l)概念: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的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

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2)组织的类型: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

(3)组织的要求:明确目的,教书育人;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重视集体,形成风气;

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9.变化技能

(l)概念:是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 的行为方式。

(2)变化的类型:动作变化;表情变化;眼神变化;声调变化。

(3)变化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变化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应用要

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传递教学信息;变化技能的应用要合理适度。

10.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技能进行训练。(三)训练建议

1.训练的方法主要采用微型教学的方法。注意提供必要的示范,有条件的学校要应

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声像反馈,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2.根据学生情况,训练要有重点,技能的分别训练与综台实践相结合。

第四部分 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的训练

四、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学科课外活动的特点、方法、组织形式及活动方案的设计,能组织和指导与本学科教学有关曲课外活动。(二)训练内容

1.概念: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关

学科课外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2.学科课外活动的类型: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知识竞赛,读书报告拿;小论文和小

制作比赛;参观;调查等。

3.学科课外活动常用的方法:观察和调查;实验和实践;讨论和评议;制作和创作。4.学科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了解活动方案的构成和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

5.学科课外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活动目的明确,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内容的选

择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具有辅导能力。

(三)训练建议

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执行方案,从而得到训练。训练活动也可结合教育实习进行。

五、教学研究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教学研究的方法、能初步运用本专业知识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二)训练内容

1.概念:是初步运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研究设计、资料搜集与统计处理、撰写论文 的行为方式。

2.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了解教学研究课题;课题选择的方法及如何制定研究计划。3.教学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

4.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掌握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统计检验的适用范围。5.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了解科研论文的结构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要求。(三)训练建议

1.此项教学技能训练可结合教学提出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统计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上一篇:花开四月750字作文下一篇:厨师转正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