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

2024-07-26

抗震救灾(共8篇)

1.抗震救灾 篇一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推荐候选人事迹简介

一、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10个)

1.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分厂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分厂是专业从事汽轮机叶片制造的骨干生产单位。5.12大地震使东汽叶片分厂的办公楼突然倒塌。灾情发生后,分厂厂长陈军从废墟中爬出来,带领大家迅速成立200余人的救援小组,连续数日不分昼夜地展开救援工作,在5月13日下午国家救援队到来之前,分厂自救小组共救援出7名人员,受伤人员4人。随后又协作专业救援队做好各项救援准备工作,为营救生还者争取保宝贵的时间,分厂领导和干部职工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指挥,累了,他们找个能靠的地方休息几分钟,渴了,就喝点矿泉水啃些干粮,所有人员却都无所畏惧,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轻伤不下火线。分厂领导罗明智由于受伤造成多处软组织受伤,但是他依然忍着疼痛,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党支部书记胥光灿、谢徽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分两组进行轮番作业,以确保分厂救援工作的顺利、有序的开展。共产党员张泽川、李剑虹等同志始终坚守在抗震一线。在救援工作暂时结束后,分厂立即安排抢救物质,做好迅速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投入紧张的抢救、抢修设备的工作中,尽可能使分厂的损失降到最低。截止6月初,共抢救出成品叶片18万支左右,在制品14万支左右,价值5亿元人民币,抢救出设备28台,价值约1.2 亿人民币,抢救出工装价值约4000万人民币。

2.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第十工程局医院

十局医院地处重灾区都江堰市,震后5分钟,医院便将268位病人从危楼中迅速转移,将42位无法行走的病人抬下楼、背出去。正在为癌症患者做手术缝合的各位医生,冒着楼房随时垮塌的危险,坚持不离手术室。震后15分钟,医院即起动应急发电机,医院281名医务人员、63名党员在院党委的召唤下,在医院大院里,建立临时医疗救助点。地震当天,共收治伤员666人,其中610重伤者经包扎伤口后,被及时转送成都。5月12日至16日,共救 1 护都江堰市民816人,转送伤者300多人。都江堰市的医院基本上倒塌,外地医疗队一下子赶不来,十局医院在第一时间抢救伤员,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5月12日下午,十局医院及时成立18人医疗小组,第一时间赶赴都江堰新建小学组织营救,至13日凌晨3点,共从废墟中营救并紧急救治小学生56人。温家宝总理抵达现场,对十局医院医务人员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5月13日,医务人员冒着山体滑坡、道路封锁、余震不断的种种危险,第一时间到达阿坝州铝厂,救援当地受灾群众,又徒步行走8个小时到达虹口,驻留虹口4天4夜,顺利救援伤员400人,其中病情危重者6人。

3.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四川德阳绵竹市汉旺镇,是中国化工在川最大的磷矿生产企业。汶川大地震中该矿遭受巨大损失,180余幢建筑倒塌,上百名人员及多个矿井井口被废墟掩埋,900多名员工被困井下,通往山外的公路中断,三千多名职工及家属被困山中, 十里矿区成为“孤岛”。

在特大灾难面前,他们紧急启动突发灾害应急预案,全力投入抢险自救工作。一方面派人冒着生命危险,艰难跋涉十多个小时下山向地方政府和上级机关报告灾情;一方面全力搜救被埋人员,紧急疏散受灾群众。他们在没有大型救援设备、抢险部队又被阻山外的情况下,先后抢救出182名职工及家属,并成功解救出903名井下作业人员,使在井下的904人除一人地震瞬间遇难外,全部安全出井。在随后到达的抢险部队帮助下,矿领导组织3000多名被困职工及家属克服余震塌方滑坡不断等危险,全部安全转移到山下,途中无一伤亡。在抗震救灾中不忘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主动向附近村民伸出援助之手,在矿部所在的汉旺镇建起救助站,在安置受灾职工及家属的同时,主动接收附近村民,并无偿为他们提供食物和药品。

4.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宝成铁路109号隧道抢险队

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出现重大险情,连接西北与西南的铁路大动脉中断行车。中铁一院接到铁道部抢险命令后,迅速组建了由51名同志组成的“宝成铁路109号隧道抢险队”,成立临时党支部,2 副院长、我国隧道领域知名专家刘培硕同志任抢险队总指挥兼支部书记。他们于5月13日凌晨1点30分抵达现场后,即刻投身漆黑的大山,在余震不断、滑坡滚石、燃烧的油罐车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险恶环境中深入现场进行踏勘,查明隧道险情。为了进一步查明隧道内受损情况,确保抢险工作万无一失,刘培硕、孟祥连、杨国柱等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在隧道火灾抢险、清理受损车辆的过程中,先后20多次深入隧道内,实地察看受损的情况,优化和完善了隧道恢复加固方案。隧道修复加固展开后,铁一院抢险队现场技术人员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使隧道初期紧急修复加固工作仅用48小时就完成,为宝成铁路这条连接灾区的“生命线”提前一天恢复通车提供了保证。

5.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快速反应,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先后组织5640多名职工组成26支抢险队,调动大型设备889台,奔赴都江堰、汶川等8个重灾区、20多个受灾点和宝成铁路、广岳铁路等受到严重毁损的铁路线,是第一支到达绵竹东方电气集团汽轮机厂的外援队伍,第一支到达都江堰的抢险救援队伍,第一支到达汶川的带有大型机械设备的企业抢险突击队。先后在东方汽轮机厂、都江堰支行等10多个抢救点成功搜救被埋人员383名,幸存者83名,运送和救治伤员300余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成功架设了两条长达1.82千米的通信线路、修复了汶川水电站,仅用46小时抢通彭白公路、48小时抢通广岳铁路穿心店大桥、提前完成宝成铁路涪江大桥加固任务,打通213国道等多条通往重灾区的“生命通道”50余公里,为抗震救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先后派出5015余人,261台(套)设备,承担了广州、青岛、深圳市援建汶川、广元、什邡、旺苍、都江堰等13个安置点14841余套29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任务。

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销售公司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所属6个分公司、18个片区、22座油库和751座加油站造成不同程度损毁。然而,他们作为抗震救灾保障成品油供应的主要单位,面对震后而抢险用油急剧增加等情况,他们迅速组织抢修损毁设施,多方调集资源,集结1198台油罐车通过公路,并协调从铁路、水 3 路,以及从成品油管道四条通道运往灾区,为灾区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震后3小时,经过全体人员的奋力抢修,四川销售受损的22座油库全部恢复运行,重灾区351座加油站恢复供油。到5月22日,经安全排查和紧急抢修,除完全损毁的38座加油站外,全省1313座加油站全部正常供油。四川销售抽调160名员工,集结50台移动加油车和239台大吨位油罐车,成立“抗震救灾前线突击队”,随道路工程队和救援队同步挺进,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移动供油,每日现场补给油料110吨以上;打通了长达800公里的西线供油通道,22台供油车往返4千公里,加油900多吨;随道路抢险先遣队同步挺进,第一时间把移动加油车开到救灾现场;冒着头上的飞石和脚下的塌陷,为空降兵和水电工程部队送上186吨抢险油;风雨兼程两昼夜,为拯救卧龙的熊猫送去12吨救命油;在唐家山堰塞湖,每日调集、空投30吨柴油,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洪做出了贡献。前线突击队出动2000余车次,行程数万公里,为救援部队提供了1500多吨宝贵的现场油料支持。

7.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四川有限公司

灾情发生后,四川公司立即启动预案,为各级政府的应急指挥和抢险救灾提供通信保障。调派公司全部应急通信车,开赴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和阿坝、都江堰、北川等重灾区,向救援部队、政府各部门提供卫星电话191部,手机1.5万部,免收漫游费用2.63亿元。先后派出28组青年突击队,49架次机降灾区,携带卫星基站、发电机等机降到重灾县、重灾乡和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地等地,解决通信问题。完成20个重灾区450个重灾乡镇,4379个重灾村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为保障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泄洪指挥的需要,公司先后派出数十名突击队员,五次机降唐家山,在堰塞湖坝上开通2个卫星基站、3辆应急通信车,并长期驻守直到泄洪成功,成功保障了堰塞湖泄洪抢险指挥通信畅通。推出了10项应急服务措施,在245个灾民集中安置点设置服务点433个,为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抗震救灾短信6.9亿条;开通免费寻亲和震后心里咨询热线,帮助受灾群众成功寻找到亲人32170人,提供心里咨询928人;开展就业援助,为灾区群众解决就业3500余人。

8.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国航股份西南分公司飞行部

地震灾情发生后,飞行部紧急响应应急程序,迅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应急岗位人员迅速到位,第一时间投入灾后自救和抗震救灾运输工作中。针对震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关闭、空管雷达受损,所有进港航班全部返航或备降,流量受到控制,灾后飞行极为复杂的特殊性,12日下午立即制定了《飞行部5.12抗震救灾安全飞行措施》,充分做好有可能出现的“地面通讯设备突然失效”的处置预案,特别是灾区飞行时通讯失效的处置等十项预案,科学配备机组力量,根据航线特点选派机长,以确保特殊时期的飞行安全和抢险人员、赈灾物资的紧急运送。自5月12日起至6月3日,飞行部共执行救灾飞行189班次,运送救灾物资1125.516吨;执行航班总量2278班次,运送旅客出港114634人次。

9.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南航股份珠海直升机分公司入川抗震救灾机队飞行班组

5月15日南航珠海直升机分公司接到征用直升机抗震救灾的通知后,迅速组成7人入川抗震救灾机队飞行班组,当晚3架S76型直升机第一批飞抵四川广汉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救灾机队飞行任务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进行,灾区飞行资料缺乏,导航通讯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山区险峻的地形、气候复杂多变,飞机飞行要在山沟里穿行,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危险系数非常大。机队飞行班组的同志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凭着十几年海上救援练就的扎实飞行技术,对山区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迅速掌握了山区的飞行规律。他们对山区天气、地形线路、机型调配、发动机功率、载量控制、机组搭配、绞车运作等做了充分的准备。飞行员们牢记使命,执行任务早出晚归,中午顶着烈日吃盒饭,晚上睡在潮湿的帐篷,蚊虫叮咬,余震不断,全体同志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以苦为乐,相互鼓励,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救灾过程中,他们共飞行108小时16分,142架次,运送救灾受灾人员338人,其中悬索作业救起25人,运送各类灾区急需物资近6吨,创造了单机平均飞行36小时的纪录。

10.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四川宝珠寺水力发电厂

宝珠寺水力发电厂毗邻重灾区青川县,是接近震中区域的最大库容水电站,5 是四川电网的主力发电厂。“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该厂厂房剧烈摇晃,震感异常强烈,宝珠寺电站紧急停机,厂用电消失,紫兰坝电站也全部停机,厂用电消失。川北电网电压一度升至262KV,川北电网处于全面崩溃边缘。在关键时刻,该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建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七个工作组,广大干部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全力保证人身、设备、电网安全。宝珠寺电站仅仅在2个半小时内就恢复厂用电,并迅速带上负荷;紫兰坝电站也仅用5小时就恢复厂用电,为川北电网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支撑,为保证四川电网安全和灾区用电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抗灾自救保发电的同时,宝珠寺水电厂积极支援地方抗震救灾和兄弟单位抢修保电工作,先后5次派出“宝电号”工作船运送救灾队伍赶赴青川重灾区,为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配合国家测绘科学研究院调研青川地震灾情,争分夺秒地为工作设备搭接临时电源。先后派出三批抢险队伍奔赴汶川灾区,参与红叶二级电站震后抢修,并于灾后第三天恢复了红叶二级电站厂用电。

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12名)

1.陈学云

国家电网公司广元电业局青川供电局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5·12大地震发生时,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元电业局青川供电局党支部副书记陈学云是供电局唯一在家的领导,在青川与外界通讯、道路交通完全中断的情况下,他不顾失去亲人的痛苦,迅速组织员工,顶着余震,冲进库房,转移重要物资,指挥200多名员工及家属撤退到安全的地带,并寻找好安置点。接着,他又组织人员重新架设线路,用发电机保证了在广场上聚集的灾民的照明用电;晚上11时,他又同赶回青川主持工作的青川供电局副局长岳刚同志向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抗震救灾工作至凌晨1时左右;第二天,广元电业局兵分两路挺进青川,先期到达的电业局局长、党委副书记龙洲在听完情况介绍后,强令他休整,陈学云同志才放下手中的工作。15日20时许,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相继找到了岳父、岳母、儿子的遗体。亲人的后事尚未料理完,陈学云同志又坚强地投身于抗震救灾工作之中。

2.程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太平驿水电站总经理

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汶川县映秀镇附近的华能太平驿水 6 电站受灾严重。在面临生死考验的紧要关头,程洪同志带领职工抢险突围,保护了国家财产,有效排除了大坝险情,为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在危机时刻,他迅速安排人员搜集材料,搭建防雨棚;分散安置员工,全力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将饮用水、食品、药品集中统一分配,保证受困员工的基本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120小时里,在余震频繁,电力、通信、道路中断的情况下,程洪同志积极组织员工生产自救,优先照顾女同志、老同志和怀孕的藏族女员工,让有限的食物和饮水坚持到全部人员脱离危险。他果断决策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带队前去大坝寻找14名员工的下落,另一路由另一名中层干部带队寻找脱离“死亡之谷”的道路。在生死营救的紧要关头,面对滚石不断,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员工,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组织员工撤离危险地带之时,他总是掩护着每一位员工,自己走在队伍最后,经过千难万险,太平电站受困的120名员工,除1人死亡,2人受伤,3人失踪外,其余98名员工全部脱离危险。为了保证太平驿电站大坝安全,5月27日,他再次亲临抢险现场指挥,与四川水电公司组织的抢险突击队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冲上大坝,成功启动闸门,恢复了岷江的天然泄洪,解除了对下游群众的生命威胁。

3.宋吉发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四川绵阳长途通信传输局平武分局南坝中继站光缆维护线务员

5月12日下午,当宋吉发巡查通信线路到牛角垭村民家里时,大地震发生了。他马上骑上摩托车上了九环线公路,了解线路毁损情况,一路上山体滑坡,乱石挡住了去路,他只好返回走旧公路进行线路巡查;有的地方过不去,他就请村民帮他抬车。到903厂时,大桥阻断,只好折回继续巡查,标记线路受损情况。山体滑坡厉害时,骑车根本无法通行,宋吉发就弃车上山查看。不时有飞石掉下来,危险重重……经过4个多小时巡查,摸清所有线路毁损情况,及时为救援队伍提供第一手资料。当他得知女儿遇难、妻子则下落不明的消息时,毅然决定继续坚守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抢险工作中。他利用地熟人熟的优势,带领抢险队迅速出击,带路、宣传,抢通线路。饿了,啃几口冰冷的馒头;渴了,喝几口矿泉水;困了,就在大腿上揪一把,一直忙到15日凌晨1时。15日,在岗位奔忙的宋吉发接到消息,妻子被埋在离家不远的一处断墙里,7 已经遇难。他再也忍不住悲痛,晕倒在光缆旁边。宋吉发亲手安葬了妻子与女儿,5月17日,局领导让宋吉发先回江油看看家中老母和岳父母。途经北川境内,宋吉发发现一处抢通的线路又被山上的飞石击倒在地,想都没有想,他连忙下车,爬上电杆,把电缆牢牢固定在线杆上......看望了亲人的当天,宋吉发又回到岗位上。5月22日,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宋吉发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入党夙愿。

4.杨永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

5月13日晚,在普光气田连续工作4个多月,回家休假不到10个小时的杨永钦,突然接到迅速赶赴绵竹市汉旺镇抗震救灾的紧急命令。他立即连夜启程,与从四川普光赶往灾区的队伍会合,于次日9点到达汉旺镇。他主动承担起汉旺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医院、天池煤矿集团和煤矿家属院等人员密集区域的搜救任务。在十余天的救援中,他带领队员们共搜救24个工作面,探测223个场点,探出幸存者18人,自己成功营救出6人,12人交与兄弟队伍营救,搜寻遇难者59人,清障41处,排除危楼9栋,防疫消杀492次,为灾民拉送饮用水13台次、100多吨,为灾民看病100余人次。

5.胡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四川泸州分公司叙永县维护中心主任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境内的通信严重受阻,中国联通公司选拔技术过硬的骨干组成抗震救灾抢险队,胡勇作为其中的一员舍下不满两岁的儿子,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抗震抢险。灾后的映秀镇周围已没有合格的地面,到处都是地震后的裂纹,道路中断,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不能遮风挡雨,又没有带多余的衣物,山风袭来,冷得直打哆嗦。胡勇和他的同志们每人背负几十公斤重的设备,在随时可能发生塌方和余震的映秀灾区徒步前进,在废墟中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安装调试通信设备。在胡勇等人的努力下,15日18时,映秀镇首次实现了与外界的通信。5月19日,他们再次深入另一重灾区彭州小鱼洞、龙门山镇等地安装VSAT基站,继续战斗在抗震抢险的第一线,直到5月底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6.陈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 8 司上海定检一车间党支部书记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陈跃同志主动请缨,志愿投入救灾一线的战斗,并担任了突击队“十人团”的领队。5月21日,突击队接到了改装一架A300-600大型货机为“担架飞机”的紧急任务。为尽量减少飞行过程中的颠簸对伤员造成的二次伤害,陈跃同志带领突击队员仔细分析飞机的结构特点,反复试验担架固定方案。仅仅十几个小时,拆除固定座椅、安装临时担架,原有274个座椅的空客飞机机舱就被改装成了能容纳61个担架的中国民航最大的“空中病房”。5月25日上午11点45分,48名伤员陆续抵达成都机场,准备登机。就在此时,发现原先安装的担架固定装置与现场担架不匹配。于是,陈跃同志带领大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短短40分钟内,更换了所有的担架固定装置,保证飞机顺利起飞。在抗震救灾期间,他每天要连续飞行十多个小时,体力透支非常大,年逾50的陈跃没有叫一声辛苦。他帮助伤员家属们提拿行李,固定伤员担架,为伤员喂饭喂水,下机时,他亲自把一名名伤员送上救护车。5月25日至31日期间,他带领着机务“十人团”共飞行7天25段,运送伤员10班,空中飞行时间52.15小时,值勤时间102小时,飞行37698公里,运送伤员562人,圆满完成了运送伤员的紧急救援任务。

7.蒲明忠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油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公司副总经理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蒲明忠作为中国航油西南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绵阳分指挥部指挥长,一直在条件简陋的绵阳供应站坐镇指挥,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以上,由于长时间处于暴晒和连日来的紧张工作,他一度晕厥,但他仍与大家一道坚守在一线。5月23日,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抢险,蒲明忠带队前往地震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为保证抢险队空中抢险任务顺利完成,他们在10天的抢险中,昼夜奋战,累了在车里打个盹,饿了就吃一根火腿肠,就是上趟厕所也要翻个小山丘。许多年轻同志都已轮换回来休息,可他依然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岗位上。5月25日,青川再次发生6.4级余震,附近的大坝面临溃坝,为了保护现场人员撤离,他冒着生命危险,抱回三根木桩以备救援之用,并冷静地指挥工作人员安全撤离。

8.易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49-3室值班长

5月12日下午,易逸正在值班,当他意识到地震后,第一反应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反应堆的安全。他一个跨步冲到控制台前,手动紧急停闭了反应堆,保证了反应堆安全,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反应堆停闭后,他命令操纵员确认反应堆安全停闭,然后命令操纵员广播启动应急待命。随后的震动越来越剧烈,由于地震波和紧张的原因,所有人员都被地震震的有点头晕。他在安排其他人工作的同时,自己便开始巡视主控室,观察仪表参数,搭在铁架上天花板不断晃动,直接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可他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在反应堆的安全上,勇敢的站到了危险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危险换取反应堆尽可能的安全。

9.杨川平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起重工技师

杨川平在宝钢援建都江堰灾区安置板房项目中,主要负责现场的起重施工和技术协调,为了提前完成任务,早日解决灾民生活安置问题,他昼夜奋战,每天在外施工近十五小时。由于前期工地缺少机械设备,他和同伴们只能靠肩扛手抬,把一根根上百公斤的槽钢摆放就位。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完成了5000平方米的大棚基础制作。在施工的同时,杨川平依靠出色的知识技能自制了调运槽钢专用的起重吊具,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在出色地完成了都江堰临时住房的建设任务以后,杨川平和同伴们当天中午再次接受了劳动强度更大、工期要求更紧的制作防震彩板房基础以及隆丰镇安置房底座制作、吊车配合大棚建设等艰巨任务。由于基础架有24米长,吊运难度大,易造成折断或扭断,杨川平顾不上疲劳,立刻就开始熟悉场地,协调队员,投入施工,想尽办法将物件吊平吊稳。在杨川平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仅半个月时间就出色完成了3500平方米的基础、107幢联体彩板房基础的建设任务。

10.刘贵平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地震过后的第三天, 刘贵平冒着不断发生的强烈余震进入灾区,组织力量为灾区生产快装房屋。为了协调原材料供应和组织生产,保证材料质量,刘贵平经常亲自到位于郊区的生产厂家去查看;为保证工程进度,他时刻在工地现 10 场监督,为的就是把问题暴露在现场,解决在当场。由于工作紧张和风餐露宿,他患上了急性肠胃炎,但是他没有对任何人说,仍然咬牙坚持工作。5月18日首批捐赠的100套快装房屋正式投入生产,仅仅3天时间完成加工,运往灾区安装。6月1日,援建东汽的德阳500套房屋项目开始施工,仅仅12天项目全部竣工。东汽项目刚一结束,刘贵平同志又承接了援建都江堰中国水电十局移动医院项目,该医院共计10000平方米,建成后将在都江堰这个重灾区继续发挥二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救治作用。目前,刘贵平同志仍然在都江堰为这所移动医院紧张的工作着。

11.郑声安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

地震发生当晚,郑声安立即赶往都江堰了解基地人员的受灾情况,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人员搭建帐篷,运送生活必须品,研究人员安置问题,并要求后勤保障组坚持每天为基地受灾职工送去3餐,同时部署受灾职工及家属的过渡安置。至17日,近2000名职工及家属全部安全撤离都江堰。14日在他的指挥下,130余名职工的有序撤离,至5月20日,300余名员工基本上都撤离到安全区域。在抢救生命的同时,12日晚上,郑声安派人赶到紫坪铺水库,分析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和开展相应工作,13日又组织成都院专家组前往现场调查震损情况,快速提交的大坝位移检测分析报告,在得出地震没有造成溃坝结论后,马上组织人员开始可能的次生灾害研究,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完成了流域水电工程短期内是否存在溃坝危险的风险评估,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16日,他主动承担唐家山等堰塞湖排险,3次登顶唐家山堰塞体,现场研究方案和解决问题,为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排险方案。此外,郑声安还积极接受国家防总、水利部和省防总指挥部的安排,率全院技术专家承担了唐家湾、一把刀、小岗剑、老鹰岩、罐子铺、肖家桥、孙家院子、老屋基等12个堰塞湖处理方案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并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

12.齐焕清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龙公司飞行大队副大队长

5月26日上午,齐焕清作为米-26直升机中方机长,接受了唐家山堰塞湖 11 吊挂任务,齐焕清带领米-26机组,克服种种困难,安全圆满地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在灾区,累计飞行59架次、总飞行时间32小时52分钟,吊运推土机和挖掘机29台、油罐车7辆、各种设备集装箱6件;累计吊运货物547.2吨,运送人员630余人。

2.抗震救灾 篇二

大灾之后,绵竹市畜牧局领导班子组织全系统的干部职工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抢险、防疫、重建,每项工作有条不紊……

“快!到基层去察看灾情”

5月12日14点30几分,剧烈的地震刚刚停止,绵竹市畜牧局的干部职工从家里跑出来,个个神情紧张,惊魂未定,不知所措。这时,局领导作出第一反应,迅速统计单位职工伤亡情况。在得知该局职工及家属基本安全后,局长徐义全又想到了基层畜牧兽医站,并作出迅速反应:“快!到基层畜牧兽医站察看灾情。”于是,该局领导各带一队,立马下乡了解灾情。

各路信息汇集表明,灾情十分严重,局领导和干部职工十分着急,抗震救灾已成为该局干部职工的首要任务!

“这时,是群众最需要我们干部的时候!”

灾情就是命令。局长徐义全紧急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部署畜牧系统的抗震救灾工作,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宣传联络组、信息统计组、动物防疫和灾后重建组、后勤保障组,指挥部每个成员负责一个下设机构的工作,建立起了责任落实、分工明确、管理有序的抗震救灾指挥班子和工作班子。

接着,立即组织召开全局职工大会和镇乡畜牧兽医站站长会议,发出了全面投入抗震救灾的动员令。在局班子和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

汉旺镇畜牧兽医站副站长邓宇林的妻子遇难了,可他立即投入到武都小学的抢险,挽救了数个学生的生命,然后迅速投入到灾后动物防疫工作中,组织完成了武都片区的动物防疫任务。

绵远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李劲松母亲遇难了,可他没有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而是打起精神,一直带领着全站职工开展本镇的灾后动物防疫工作。

九龙镇畜牧兽医站职工吴天贵的女儿遇难,自己也受了伤,可他一天也没有离开岗位,调查统计灾情、分发消毒药物、指导干部群众消毒……

该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魏刚和同志强忍失去姐姐的痛苦,顾不上年迈的双亲,毅然在第一时间奔赴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安抚群众,救治砸伤、压伤畜禽,并积极参与制定灾后防疫方案,诊断治疗疑难杂症。

在抗震救灾中, 该市畜牧系统涌现出一批不计个人得失、不怕苦、不怕累、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战斗集体,仅该市畜牧局支部就发展7位同志突击入党。

“动物疫病防控刻不容缓!”

“灾后动物防疫刻不容缓!”局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5月14日,局指挥部召开会议,研究了灾后防疫工作;15日,召开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和基层站站长会议,安排部署全市的灾后动物防疫工作,落实了局里干部职工包镇(乡)、基层站职工包村、领导干部包片督查的动物防疫责任制,所有干部职工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职责,任务明确、责任到头。

死尸无害化处理、消毒、免疫,这是灾后动物防疫的三个重要环节。

天气炎热,动物尸体迅速腐烂。畜牧战线职工带领村组干部、解放军战士、志愿者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迎着难以忍受的臭气,冒着病菌侵袭的危险,顶着烈日骄阳,刨开断砖残瓦,掏出畜禽尸体,挖坑深埋,共计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300多万头(只)。

住房倒塌、圈舍倒塌、人畜生存环境恶劣,环境消毒非常迫切、任务非常繁重。该局迅速组织消毒药物并分发到各镇乡,各镇乡畜牧站迅速组织、培训、指导村组干部、解放军战士、志愿者开展大规模消毒工作,全市消毒面积达1.4亿平方米。

在畜禽死尸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5月30日,全市进入了动物防疫的第三个环节———紧急免疫。在畜牧局和许多基层站不通电、无冷藏设备的严峻形势下,决定将全市所需疫苗贮存在有储藏条件的齐天站,各基层站每天在使用前到齐天站领取,并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免疫注射,避免了药物失效,许多站每拿一次疫苗都要跑好几十公里。经过7个日夜,紧急免疫工作终于完成了,免疫猪乙脑疫苗14万头份、猪链球菌病Π型疫苗14万头份,猪瘟疫苗0.4万头份,口蹄疫疫苗0.4万头份,狂犬病疫苗0.8万头份。

震后人口密集,居住环境差,流浪犬多。为此,该局从5月18日起即联合三办、公安局等单位开始了城区犬只管理工作,宣传群众不在帐篷区养犬、不能敞养犬只,并对流浪犬进行了扑杀,22日起开始对农村流浪犬进行扑杀,改善了人居环境,避免了狂犬病的发生。

山区交通中断, 5月30日,市品种改良站副站长、畜牧师张忠斌和清平畜牧兽医站站长周启发乘直升机飞往清平,组织、带领、指导当地干部和解放军战士扑杀无主畜禽、掩埋动物尸体、进行彻底消毒。冒着滑坡的危险,他们翻山越岭,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河水,受伤了还坚持工作……动物防疫的死角消灭了,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消除了。

“灾后重建,着手快!”

在5月23日该局指挥部工作会上徐义全局长强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工作的重点要及时转移到灾后重建工作上来,抓紧制定重建方案。全局上下快速行动,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尽快恢复畜牧业生产。

24日,该局发文要求,该市畜牧系统从即日起3个月内为灾民的患病畜禽进行免费治疗,仅此一项,预计可为受灾养殖户节约费用几十万元。

3.抗震救灾最新进展 篇三

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14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任务。

会议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要在继续做好被困群众搜救工作的同时,把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严密防范余震破坏和次生灾害,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同时部署恢复生产,规划灾后重建。

会议提出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一)抓紧救治伤病人员。(二)着力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三)全面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四)妥善做好遇难者善后处理工作。(五)严防次生灾害。(六)组织恢复生产。(七)保持灾区社会稳定。(八)做好灾后重建前期工作。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有望在6月5日前排除

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正在与时间

水位赛跑。截至5月27日17时30分,唐家山堰塞坝顶第二、三、四控制段已相继开工,其中第二控制段(750米高程)已下挖2米,应急处置工程开挖量已达到2万立方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有关专家以及参与排险的武警水电部队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天气情况正常,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有望在6月5日前排除。救灾款物:严保拨付到位,用到实处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27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共327.22亿元,实际到账捐款247.34亿元。

审计署办公厅发布公告,向社会各界公布汶川大地震救灾款物审计举报电话和网址,以加强救灾款物的审计监督。社会各界人士凡发现挤占、挪用,贪污侵占,浪费,虚报冒领救灾款物的问题,可拨打电话01068301242,或登录网址www.Audit.gov.cn后点击“信访举报平台”向审计署举报。审计署近期将对救灾资金和物资进行审计,全面掌握财政专项拨款和海内外捐增款物的实际情况和救灾款物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是否存在滞留,截留、转移挪用等问题。

“三孤”和“三无”:25亿元定向救助

《关于对汶川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生活救助有关问题的通知》上说中央财政向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紧急预拨临时生活救助资金25亿元,用于地震灾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其中,因灾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无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因灾造成的“三孤”(孤儿、孤老、孤残)人员,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受灾的原“三孤”人员补足到每人每月600元,以上补助期限均为三个月。

另悉,截至27日,四川灾区民政部门已经采取了福利机构集中收养和其他就近就便方式,对孤儿进行了妥善的临时安置。同时,积极为这些孩子寻找家人。

北川重建:有望选址安县安昌镇

5月22日10时28分,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临时办事处入驻相邻的四川安县安昌镇,这标志着北川县灾后重建工作正式启动。北川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位负责人则透露,现在北川县城拟改建成一个地震博物馆新县城有望设在安县的安昌镇。

另悉,绵阳彭州等地灾民近日将陆续返乡重建家园。

伤员:转送8000人至20个省(区、市)

据卫生部报告,截至27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合计84810人,已出院54374人,仍有16288人住院,重庆,湖北广东湖南、山东等18个省区市共接收四川伤员6363人。

为使大量伤情较为稳定的重症伤员得到更为充分的治疗,卫生部商四川省和有关省(区,市)制定了伤员转运治疗方案,计划到5月底向20个省(区、市)转送伤员8000人。

灾区学生:6月中旬全部复课

四川省政府发布消息,截至5月23日都江堰复课学校39所彭州复课学校9所,崇州复课学校29所,预计6月中旬灾区学生可全部复课。关于高考,四川1/5的录取指标将留给灾区考生。

灾后:无重大传染病疫情

截至5月27日12时,汶川地震后传染病疫情平稳,局部地区有有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增多现象,也有被无主犬咬伤增多情况的报告,但未发生重大、烈性传染病疫情。

6月15日前将完成重点人群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完成10万人份霍乱、2万人份狂犬病,3万支麻腮疫苗的储备,以保护易感人群。

灾后重建最新资讯

截至5月26日,四川灾区过渡安置房已安装1600套,正安装4000套、待安装7200套,生产地已发运14400套,待发运26000套。

4.抗震救灾精神 篇四

【关键词】抗震救灾精神 民族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品质、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及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更是一个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民族而言,5·12汶川大地震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自然灾难,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创伤的同时,也催生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它彰显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又一次延伸、拓展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抗震救灾精神通过彰显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博爱的高尚品质,荡涤着大学生的灵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资源和精神内容,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深化

灾难可以成为历史,抗震救灾行动也终究会成为历史,但抗震救灾精神的教育却不会停止与终结,它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得以充分展示。

(一)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重新理解生命的价值 汶川大地震是历史罕见的:震级高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地震波及四川、甘肃等16个省市,受灾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4561万;余震频次多,救灾难度大,人员伤亡惨重,造成的损失巨大。生命高于一切!这是抗震救灾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坚定信念,支撑着神凝情牵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尽全力医治受伤群众,在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降半旗向遇难者致哀„„这一切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生命的无价,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关爱生命、心忧百姓的博大情怀。

当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膨胀主义和个人主义,走出功利主义的樊篱。灾害中生命的逝去及党和国家对生命的重视,能引起学生重新定位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唤起大学生对青春和生命的尊重,从而使他们珍爱生活,珍惜青春,善待生活中的一切,学会感恩,特别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人的知遇之恩和国家的培育之恩。震灾中,全国人民“宽厚博爱、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直抵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引起其心灵的共鸣,使其扪心自问,深思自身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形成自立自强、不屈不挠、踏实努力的优良品质。

(二)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有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是民族魂和国魂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生动体现,丰富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区别于抽象空洞且流于形式的口头说教,它以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例,震撼着每个大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抗震救灾精神亦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既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让大学生志存高远,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胸襟,又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是盲动去爱国。

(三)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有助于建构大学生鲜活的精神世界 著名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曾提出“同情的理解”,这里所指“理解”是通过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重新体验他人的心境,从而再现他人的内心体验和作品意愿。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指向对人的教化,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与建构。受教育者只有身临其境,自我感受、自我把握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领悟和自我提升,使教育内容更好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动。

抗震救灾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冲刷和洗礼着每个国人的精神世界。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是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自我精神世界生动的学习教材。例如,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得救了,他却不幸遇难。谭千秋——这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和高尚,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他张开爱的羽翼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姿势”,已定格为一种言简意赅但威力无穷的符号——无私无畏!这种感人的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根本利益奉献自我的完全展现,更是爱生如命的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引导当代大学生实现“同情的理解”,使他们接受着激励、熏陶和感染,或固化或确立或修正自己的情感走向和价值取向。

二、深化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灾难会成为历史,但面对灾难,中华民族所展现的抗震救灾精神却将逐渐积淀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供着导向和支撑。抗震救灾精神教育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充实和丰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通过适时用抗震救灾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为肩负引领社会文化发展重任的高等院校,要与时俱进,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脉博,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新事件、新情况、新问题,特别要珍惜“抗震救灾式”的伟大成果,利用它,发挥它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来弥补灾难所带来的伤痛和损失。当然,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发掘抗震救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这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创新教育内容,坚持核心观念教育

时代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往往具有不断变更、变化的特点,特别是像“5.12”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更是具有不确定性。掌握与时俱进的思维钥匙和敏锐的洞察力,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一步实现发展,拓展有利条件,迅速弥补和扭转不利局面,最终实现扬长补短,趋利避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必备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时代感,要做到在教育内容上的与时代同步。这就需要我们在挖掘继承传统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现实为出发点,不断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充分挖掘出来,并把它凝练升华填充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

但是,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随意的任意联结,而是立足于核心观念教育的创新。在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意识到大地震发生后所折射出来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更要意识到这更是党和国家所坚持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现实体现。特别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意识到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度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条件;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国情教育、时代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现代集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化。

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内容,那就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充实内容,增加时代元素,但这一新发展是在与传统教育、国情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的。无论增加什么样的时代色彩,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为基础的,都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责,即它的职责在于通过政治思想、主流价值观念的灌输,唤起人民的政治意识,让人们了解所处的社会,实现价值的认同,从而“履行他们生活中的真正任务,以便不至于在一个迷惘不清的宇宙里盲目前进。” 对一个社会而言,固然智育、体育、美育都负有育人的职能,但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地位不能动摇;固然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诸育之中,实现诸育育德的综合效力,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育人根本目标不能动摇。

(二)创新教育途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时效性强,人们却往往习惯于“讲座式”的教育途径,即一人主讲一人或多人倾听。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灌输,这种模式在历史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而言却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教育效果的持久性,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信息化,充分利用一切空间和资源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超越了时间、空间、性别和年龄的界限,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各个高校应积极抢占网络宣传的主阵地和主战场,用积极、健康、正确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学校应建立校级新闻网络主页,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大事,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通过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感染和激励学生;通过网络论坛,为学生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提供交流的平台,启发和引导学生自由积极的发表意见和见解,以便教师从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及时的疏导。另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还应注重大众媒体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冲击力和渗透力强等优势,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增强学生的时代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三)创新教育方式,显形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教育方式是“和而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是殊途同归。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方式正确与否、科学与否、有效与否,不能仅站在教育工作者的立场来观察、分析、思考,更要从教育对象的立场出发来选择。否则,教育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从教育认知来讲,各种感知器官的最大整合与发挥是加深感知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充分利用教育对象的视觉、听觉和亲身感受,对深化思想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生成长的新一代能不能在重大事件面前坚强的承担历史和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一直为社会所担心和忧虑。然而,在这次“5.12”大地震中,“80后”、“90后”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展现,青春魅力得到了挥洒,意志毅力得到了洗礼,为此他们赢得了掌声和尊重。世人对他们的偏见在消失,人们普遍认为以“80后”为主体的中国年轻一代经受了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传递着爱心与希望,他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在肯定新生一代的成长与成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他们的不足,不能因为一次的考验就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面对这一代中国未来脊梁时,我们要采取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的灌输,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为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能正确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实现受教育者客体的主体化,让受教育者去自我感受、自我把握、自我顿悟和自我提升。与显形教育相比,隐形教育具有内化的功效。隐形教育首先要发挥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标尺,教师的道德情操、行为准则和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隐形教育中,还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团结奋进、敬业博学、锐意进取、文明融洽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厚德载物”的人文情怀。【结语】

恩格斯于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汶川大地震的恒天而降,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灾难本身就是教育。举国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在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宝贵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弘扬抗震救灾伟大民族精神的过程中,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李卫红:《用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8期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约瑟夫·奈著、何小东等译:《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5]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5.抗震救灾 篇五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地震,全国人民都投入了救援的行列。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让我们通过游戏来体验这一场生死大考验吧。

1、紧急逃生

发令后,游戏者从起点跑出,要求连续推倒沿跑道左右两侧的六个竖立的木砖(或可乐瓶)再跑到前面的圆转椅上,双手扶着旋转六圈,然后返回起点,拿起一根槌子,敲响起点后面3米处的铜锣。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超过30秒,就算逃生成功。途中摔倒可迅速爬起来继续。从起点到圆转椅的距离可定为10米。

2、逃出困境

1、将跳高架和排球网围成一个三角型的“倒塌建筑”网高1.2米,其空间仅能容纳10人。在其外围布置一周垫子。

2、要求小队10人,想方设法,尽快全部都从网上面逃出,谁要是触网了,必须重新钻入,再做。不得从网下钻出。

3、主持人记时,看哪个小队完成得既快又巧妙符合规则。

很显然,要想完成这个脱险任务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想好可行的办法,然后又得奋力合作,尤其是第一个逃出的人,得踩在队友的肩膀上跳到外面的垫子上,最后一人更是困难,要依靠外面的人架好人梯,将其“捞”出来,没有良好的智慧和团队精神,那是不成的。

如果学生年龄较小,可适当降低网高。另外,也可将三条长板凳搭成“倒塌建筑”长板凳上站三名工作人员持吊球向凳下作左右摇晃,队员们钻出的时候,不能碰到吊球,否则就算被砸死了。

3、挺进震中核心区

这个游戏一般安排在完成一个有较多器材的游戏之后,紧接着进行。每小队12人。主持人突然要求他们完成这样的一个特殊任务:利用身边所有的物件,包括组员身上一切可利用的东西,迅速从本小队活动点,连一条线,一直延伸到规定目标,距离约100米。看哪个小队完成得快,连的线长,甚至超过目标,就算获胜。

先充分利用上一个游戏的所有器材,尽量分解,充分利用其长度。之后,可利用各位队员的鞋带、腰带,头绳、手帕等,还可以脱掉衣服、外裤等来连接,甚至还可果断地将自己的线衫折开拉线,为了集体的利益作出一点儿的牺牲。反正,一定当机立断,才有望取胜。

4、营救难友

搜集尽可能多的布娃娃,将其分散掩藏在一个大圆圈里的垫子、纸箱、砖块以及各种物件的下面。发令后,各小队扛着用体操棒加旧衣裤做成的担架,背着急救箱,从起点跑出。至“地震灾区”后,迅速搜寻,对标明受伤的布娃娃,马上包扎,标明重伤的立即放上担架,抬到后方医院,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队完成任务最好。

5、空投物资

用手帕绳子和小物件自制较多的降落伞。在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代表“地震灾区”圆圈外8米画一条投掷线。游戏者可以助跑,跑到线上对着圆圈扔伞,看谁投进圈多。

6、支援灾区

这是一则在教室里做的游戏。

先请同学想一想,地震后灾区的人民将会需要哪些支援,可把它一一分别写在纸片上,想到的越多越周全越好,如急需帐篷、衣被、瓶装水、食品、血浆、药物、消毒防疫器材、通讯设备、挖掘工具以及救灾款等„„游戏以小队为单位,主持人说:“地震灾区急需十顶帐篷、十瓶净水、十个方便面!”各小队必须立即凑够这此物资的纸片,由小队长送交到主持人手中。根据完成的情况给出得分。接着,各小队可总结经验教训,马上采取补救措施。如忘记写某物资的数量,缺少某东西等。主持人可多变口令,甚至可提出:“急需真的衣服五件,鞋子五双,可以吃的零食五样!”看哪个小队反应灵敏快捷。还可以命令:“急需三人的医疗队!”此刻,可尽一切可能,进行化装:用白纸画红十字袖标,贴在臂上,书包当急救包,二支铅笔中间粘纸做成担架模型等,规定时间一到,来到讲台前亮相,看哪队最棒。

7、爬出黑暗通道

利用旧窗帘、旧条幅等自制长12米、直径为1米的圆柱体布通道(要求内衬黑布,不透光线),蒙目罩若干。这样的道具最好有二套。二个小队同时参与。要求是,发令后,小队的12名队员依次蒙目爬行通过黑通道。这头进,另一头出。与此同时,其他队员必须协力配合,位置分布均匀,将布通道拉直提起,尽可能使通道空间变大,通畅,方便同伴行动。以完成最快的小队为优胜。

8、时间就是生命

用垫子铺成一块“地震灾区”,邀请一个小队的12人扮演“难民”,主持人事先请他们每人抽取一张粘纸,上面分别写上“额头流血”、“右下肢骨折”、“腰损伤”、“惊吓恐惧”等,贴到相应的部位,然后分散躺倒。其他三个小队排成纵队,站在起点线后,主持人发令后,迅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冲到灾区,根据各位难民的具体情况,可用搀扶、背起、双人拉车式、三人横抱或多人抬运等合适的方式,尽快把所有的难民安全地运回起点。接着,可以讨论,哪些人做得对,哪些人还不足面需要改进,之后,再互换角色做。

9、重建家园

将学校里所有的体育器材、废纸箱以及各种可利用的部分课桌椅、木块、棍子等乱堆在篮球场上。参赛的各中队,通过抽签决定游戏的先后次序,事先可给些时间,充分讨论如何设计。主持人发令记时,中队在小干部的带领和指挥下,进入“灾区”打扫、并用抹布清洁,然后搭建起一座新的校舍,时间规定为8分钟,用数码拍摄,看哪中队做得最好!

10、抗震救灾

(全场情境游戏)

目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情系难民。欢乐六一,不忘四川震灾!

场地:行知二中庆六一活动现场。

器材道具:小折垫、拔河大绳、担架、红十字旗、手绘受难卡通纸人、背景音乐、主持人朗诵词。

先前准备:

1、把这个游戏的角色扮演任务交给宝林二小的50位学生,其中20位扮演难民,人手一个小折垫;另外30位学生,准备白大挂4件、红十字旗4面、担架5至10付(最好是从兄弟校借折叠式的,也可以用木棍牛仔衣裤自制)拔河大绳二根、解放军武警服装若干。

2、说戏:事先可把本游戏的情节、活动方式印成单子,发给每一位参加当天活动的师生,说明之所以要增加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游戏开始,播放恐怖紧张音乐,“难民”将原来垫在臀部下的小折垫,压在自己身上,原地躺倒。由数名工作人员迅速用带子圈出区域,代表“地震灾区”。与此同时,在操场的四角,马上打出红十字旗,并将二根拔河大绳拖至灾区的外围,请在场的家长、同学和领导,扯紧拉直,大绳的中间部分移进灾区,由扮演解放军武警的若干位同学,用横向爬的方式,进入灾区,翻掉垫子,把难民抬至圈边,再由大家用担架或各种方式,迅速将其运至急救站。等到解放军武警战士全部通过大绳爬进灾区后,撤掉大绳摆放一边,此时,大家便可分散去寻找其他难友:这些难友,不是真的,而是用手绘的卡通纸人,事先由工作人员早就布置好的,有的在小折垫的背面,有的在墙角下面,有的贴在柱子或墙边,有的贴在某些人的后背上,有的干脆就掩盖在废弃物下。找到的赶快送交急救站。

方法过程:

1、主持人利用广播,深沉地说:队员们,5月12日下午二时另八分,突然一场七点八级的大地震在我国的四川省汶川爆发,北川中学等许多学校的师生被埋到了废墟瓦砾堆里,情况万分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人民迅速投入了空前的抗震救灾的行列之中,旋即响起警笛般的背景音乐声,扮演难民的马上倒下。

2、主持人利用广播,进行调控和游戏规则再说明,指挥游戏的进程,赞美表现出色的单位和个人。

3、在游戏的过程中,主持人还可深情地朗诵,歌颂党的领导人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解放军武警的英勇,医务工作者的救死扶伤,全国各地人民的全力支援。

4、游戏结束,提议大家给死难者默哀一分钟,播放哀乐。

时机:本游戏可安排在快乐盛宴的开始,时间可控制在8分钟之内。

11、爱心接力

准备许多蛇皮袋,内装充填物、以及可利用的体育小器材如实心球、接力棒等以及净水瓶等。利用全校集会之机会,由体育老师将队伍调成S型,依次将A点的救援物资,通过每一位师生的手,快速传递到B点。与此同时,播放相关音乐和朗诵声援词,齐喊口号,如果学校有大屏幕投影仪,还可播放媒体介绍抗灾志愿者奋不顾身抢运的片断。

12、紧急撤离

以小队12人为一个参赛单位,将13块木砖从起点开始,直接摆放在地上,间距为60厘米左右,最前面一块空着,12人双脚踩在各块砖上(也可侧开,一脚踩半砖),主持人发令后,大家齐心协力,将队尾用背、抱的办法,运至最前面一块砖上,并且还要把最后一块砖运至最前面,其间不得有任何人失足着地。都站稳后,接着,再按照同样的方式,运送尾二队员,如此这般,直到每人都被运送为止,先完成任务的小队为胜。

13、黄丝带

将学生等分成数队,排纵队于起点之后,前面15米处各放置一个凳子,凳上有一只爱心募捐箱和12根黄丝带,并且站有一位队长。主持人发令后,各队排头手持一元硬币,从起点跑出,至爱心箱将币投入,队长给他在左手腕上系上一根黄丝带(打蝴蝶结)象征“心系灾区,共赴时艰”。接着排头留下,队长返回,拍及排二手掌,自己退于队尾。排二再跑出、、、、、、直至每人都捐款系上黄丝带,看哪个队完成得最快。

14、爱心留言

发给各小队一张粉红色剪成心状的卡纸,依次按序号,每人在上面写六个字(标点符号可标出,但不计字数),内容是紧紧围绕慰问地震灾区难民的贴心话儿,可循环三圈,写好后,派出一位代表,上前深情地朗诵,看哪个小队写得最好。之后,就把“爱心留言”贴在教室的墙报栏上。

15、守望相助

发给12人小队12只椅子,请他们任意放置成什么形状都可以,活动开始,每位都登上一只椅子。接着主持人每隔15秒钟就要取走一只椅子,小队全体成员必须立即想办法,让失去椅子的队友能安全地转移到其它的椅子上去,不能让一名队员失足落地,如果失足,则全队结束活动。看哪个小队的生存时间最长为优胜。

16、搭建抗震棚

每队12人,发给24只蛇皮袋。要求袋内装满稻草、麦秆或木屑、泥土(亦可将小折垫二次对折塞进袋内),然后搭成一个拱型结构的抗震棚,要求能站上去6人而结构不散架。最先完成任务的队为名次列前。

17、打通运输道路

小队12人,每人双手持一根1米长的半截PV管,连接成一个圆圈,管内布置一只乒乓球,主持人发令后,大家齐心协力,依靠降低和抬高PV管的两头,来使乒球在管中移动转圈。过程中不掉球,先完成六圈的队为名次列前。

18、千纸鹤寄哀思

6.抗震救灾 篇六

2008,大事喜事和自然灾害

一起跨进中国的门槛

“5.12 ”8.0级大地震

汶川这个不起眼的县城

牵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地壳板块的强烈挤压运动

疯狂地揪起全世界人的心脏抛向天空

久久不肯放下

这个初夏突然变得异常寒冷和黑暗

第一时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打响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民战争

第一时间,全世界编织成无数彩虹

源源不断地把爱流输送到灾区

第一时间灾区怒放着各种鲜花

胡总书记、温总理的伟人之花

医护工作者的白色之花

人民子弟兵的绿色之花

消防官兵的橙色之花

还有许许多多多姿多彩的志愿者之花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句句誓言仍然在神州上空激荡回旋

一个募捐上百亿的民族

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一个募捐队伍堵塞交通的民族

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一个美丽女孩在瓦砾下坚持读书的民族

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一个被埋196小时的60岁老人被成功获救的民族 又该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地震,能撕裂的是坚硬的地壳

却永远撕不破血脉、坚强和意志

一座塔,如同民族的脊梁会竖立起来

7.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报道纪实 篇七

2010年4月14日上午7点49分, 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节目在一刻钟后插播了地震的消息。这时我刚刚到办公室, 由于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 我意识到一场硬仗在即, 于是马上打开电脑, 了解灾情。上午9点钟, 军事宣传中心的主任办公会迅速做出5项决定:一是启动应急机制, 成立抗震救灾报道组, 举全中心之力投入抗震救灾报道;二是组织前方报道组, 立即到台技术部门借海事卫星电话, 联系空军和国际救援队当日赶赴灾区;三是通知有关记者站组织现场报道, 并派人尽快赶赴灾区;四是要求所属各支部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抗震救灾报道的战前动员;五是加强抗震救灾宣传的值班工作。各位总支委员进行了工作分工后, 一方面立即与前方正在现场指挥救人的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联系, 第一时间在中国之声《央广新闻》进行了连线报道, 使中央台也成为最早报道军队抗震救灾的媒体之一。另一方面, 迅速组织记者赶赴灾区。第一批5名记者, 由总支书记温国华带领, 从北京搭乘空军运输机直接飞往玉树灾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记者到达灾区后, 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 克服灾区高海拔、低气温及录音设备充电难等困难, 连夜展开采访报道, 制作录音新闻, 实时传回最新报道。截止5月28日, 我们组织广播军事记者共发稿1820篇, 其中《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126篇, 《央广新闻》连线259次, 《国防时空》节目130篇, 对台节目145篇, 中国广播网军事频道刊文字稿513篇, 图片657幅。全面、立体地宣传报道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抗震救灾的行动, 展示了人民子弟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 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同志在灾区专门看望了广播军事记者, 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央和中央军委首长也多次对我们的抗震救灾报道工作予以赞扬。

翱翔在灾区上空的神鹰

青海玉树地震救援是中国空军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又一次同时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反应速度最快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在与死神竞速的救援中, 空军部队克服了玉树机场海拔高、适用机型少、无夜航保障能力等难题, 确保了抗震救灾空中生命线的通畅。

玉树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 海拔高度近4000米, 目前空军只有伊尔-76飞机具备在这种条件下的起降能力。针对这一情况, 空军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将原计划由伊尔-76飞机担负的训练任务, 改由运-8飞机担负。根据任务要求, 调整出8架伊尔-76飞机用于抗震救灾。部队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 敢打硬仗, 被群众誉为“翱翔在灾区上空的神鹰”。为确保担负抗震救灾任务的伊尔-76飞机能够长时间连续完成应急任务, 空军组成了机务专家组, 携带必要的检查检测设备, 对中转飞机进行跟踪检查维护, 保证飞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4月25日, 我和空军记者站站长吴德超在玉树采访了空军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广彬同志。他介绍:地震发生以后, 救援的环境比较复杂, 从陆路交通来讲, 距离比较远, 路况比较差。从玉树地面运输伤员到西宁, 大概需要十四五个小时。这里唯一的机场是刚开航的巴塘机场, 因而困难较多。第一, 这个机场修建的时候就比较简易, 停机位比较少, 只能容纳3架飞机, 大大制约了空运能力。第二, 机场不具备夜间的停降能力, 没有夜间的灯航设备。第三, 这里净空条件很差。由于机场周围的山, 尤其在15公里以内的高山都在下滑线上, 且5千米以上的山大概就有8座, 严重影响了飞行的安全。第四, 气象变化比较大, 比较复杂。每天到下午就刮风、下雪、出现雷雨, 影响飞行的安全。第五, 机场属于高原机场, 对于飞行员的起飞、落地来说, 要求很高, 难度也比较大。空军部队进入灾区以后, 民航、地方政府专门在一块召集了一个会议, 成立了一个联合空运指挥部, 做到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保障, 信息能够共享。对物资器材的装卸、伤病员的登记、机场的安全警卫, 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并抓好落实。为保障运营安全, 指挥部从成都军区空军某场站紧急调派了1套灯光布设车赶往巴塘机场。14日22时08分, 空军官兵开始架设应急助航灯光系统;22时32分, 一架伊尔-76型运输机在导航灯光的照射下呼啸升空, 前后只用了24分钟。

指挥部还紧急调来了两部机动雷达, 弥补了玉树地区的空中探测盲区, 对飞行监控、管制调配起到了很强的作用, 使飞机可以快速、有序、安全、高效的运转。同时调来了一部气象雷达, 对150公里范围以内的天气现象进行准确的探测, 为飞行提供比较准确的气象资料。

根据高原机场飞机起降难度大的问题, 飞行员加强准备。针对高原机场空气稀薄, 起飞的滑跑距离增长, 落地的滑跑距离也增长的情况, 制定有关的安全措施, 确保飞行顺利、安全。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以后, 从每周3个架次的机场设计能力, 发展到每天飞行50多个架次。我采访刘广彬时, 空军部队已经飞行了12架次, 运送救援人员1716人, 伤病员1911人, 各种物资1400吨。

空军官兵在这次抗震救灾中, 还把大批新闻工作者运送到前方。中央台编辑部所有去玉树的记者, 都是由空军运送到前方的。地震的当天下午, 中国之声总监史敏找到我, 要求我安排他赶赴灾区。我当即与空军政治部宣传部徐汇东副部长联系, 请求空军把史敏总监以及中国之声的后续记者运送到灾区。徐副部长和空军记者站站长吴德超、记者文建权等为此做了许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4月底, 空军的伊尔-76运输机运送新闻记者达两千多人次, 为打赢抗震救灾的宣传战役立下巨大的功劳。

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

玉树军分区的大院, 是整个前线抗震救灾的指挥中心。国家玉树地区抗震救灾的前线指挥部、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地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等等。蓝颜色的、绿颜色的帐篷林立。在靠近交通主干线的一顶帐篷上,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几个大字赫然跳入我的眼帘。我到帐篷里了解了当天宣传的展开情况, 召集前方记者开了一个20分钟的碰头会, 对大家进行了动员分工。

接着, 我去上级主管部门报到。总政宣传部在玉树灾区负责新闻宣传的是孟彦副局长, 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新闻管理干部, 我们曾在一个单位共事几年, 在灾区相见倍感亲切。当晚, 我出席了孟彦同志在帐篷里召开的军队新闻单位通气会议。随后, 我和孙利一同采访了军队玉树抗震救灾新闻发言人、青海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李军少将, 他谈了人民军队是如何拉网式进村入户排查, 全力搜救群众的。23日, 我和孙利采访了兰州军区副政委、军队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政委刘晓榕中将, 他对思想政治工作在抗震救灾中的强大作用进行了全面阐释。中国广播网刊登刘晓榕中将的专访后, 被新浪、腾讯等上百家网站转载。

在玉树灾区, 我们还先后独家专访了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地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总指挥赵建中, 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副司令员薛国强, 总后卫生部部长张雁灵, 兰州军区装备部部长高亢等军队高级干部。通过对这些军方高层领导的访谈, 及时报道了军队和武警部队前期做过的工作、正在进行的工作, 以及抗震救灾过程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这些重要信息发布后, 既让全国人民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权威的信息, 了解到玉树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 同时也为后方抗震救灾物资调运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决策参考作用, 收到很好的效果。

玉树地区不但海拔高, 而且气候也很特别。有时一天要经历三四个季节。早晨是比较冷的, 一个多时辰后则太阳高照, 忽而可能会沙尘飞舞或是雪花飘飘。23日凌晨, 我一觉醒来, 发现自己的脸盆从床底下被雪水冲了出来。我们的帐篷搭在草坪间的水泥地上, 夜间灾区降下的大雪渐渐融化, 雪水渗透进帐篷, 使我脚下一片汪洋。我赶紧起身, 和几位同志一同排除积水。然后拿起相机, 拍摄了指挥部周围的雪景, 采访了冒雪挺立在哨位的武警官兵。

指挥部周围有一排排青松, 尽管此时雪压枝头, 但它们却在初升的阳光中挺立着。雪压不低头, 这不正是玉树灾区人民群众和抗震救灾官兵坚强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穿军装的白衣天使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大批医疗队, 在抗震救灾前线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在前线安排记者采访了总后卫生部张雁灵部长等, 自己则重点采访了两个医疗队。一个是济南军区联勤部153野战方舱医院, 该院2008年因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表现出色, 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济南军区野战方舱医院”设在玉树州体育场最突出的位置, 体育场大门上方悬挂着的巨大横幅, 使人不禁想起了两年前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前线“铁军来了”等巨大标语。济南军区153野战方舱医院把济南军区部队的作风又带到了玉树灾区。

郎剑钊副部长在接受我的专访时说, 153野战方舱医院近300名官兵, 72台装备, 采取摩托化机动和铁路输送两种方式, 途经5省, 跋涉2350多公里, 仅用53小时便全部抵达灾区。

强震使玉树当地医院严重毁损。外来救援医疗队受设备、技术等条件所限, 对复杂危重病人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而拥有优秀人才和先进设备的153野战方舱医院, 成为灾区能够开展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神经外科等手术的少数医院之一。这次他们特意选调了博士5人、硕士11人、高职专家11人及各学科的精兵强将参加抗震救灾。

4月21日17时许, 17岁的藏族青年才石多杰, 躺在路边不省人事。一位年迈的藏族老阿妈, 扑在才石多杰身上, 嚎啕大哭:“快救救我的孩子, 他快不行了!”自地震发生以来, 幸存下来的才石多杰和他的家人一直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 用发电机帮乡亲们烧水。但因发电机烧水时间过长, 产生大量尾气, 致使才石多杰一氧化碳中毒。153医院的军医张志伟闻声赶来, 他和同事刘成跃、刘琰、王辉、崔素娟等人立即展开紧急救援。因煤气中毒时间过长, 此时, 才石多杰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 瞳孔散大, 几乎没有生命迹象。高原反应严重的张志伟和他的同事们连续工作十几小时。奇迹出现了!第二天凌晨, 才石多杰苏醒过来, 并轻轻唤了一声:“妈妈!”那一刻, 现场所有人都热泪盈眶。等待一旁的才石多杰的父母, 双手合十, 不停地说:“感谢‘金珠玛米’, 感谢‘金珠玛米’……”

4月25日, 方舱医院与玉树州人民医院成功实现对接, 履行起自治州人民医院职能。如今, 方舱医院已形成24小时连续工作机制, 可同时展开100张病床, 2个门诊、2个急诊科室, 还可同时进行B超、心电图、X光照射、检验化验、重症监护等项目, 最大限度发挥了医疗救治功能, 每天门诊量突破600人次, 住院量100多人次, 手术最多达16例。153野战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还走村入户, 送医送药上门。方舱医院已先后组织了19支医疗小分队, 累计行车1800余公里, 为散居山区的620多名藏族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给129名伤病群众做了妥善处理, 把数十名伤病情较重的群众接到方舱医院系统治疗。

我采访的另一个医疗队是兰州军区第四医院的医疗队。该院驻扎在青海西宁, 与济南军区153野战方舱医院不同, 他们有一支高原医疗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长年活跃在青藏高原, 为各族群众和部队官兵防病治病。他们也是震后最先到达玉树的部队医疗队, 高原反应不是很强烈, 而且许多同志熟悉少数民族的语言。第四医院成立60年来, 攀高山、越雪岭、进毡房、下牧场, 足迹遍布青海高原72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累计救治各族群众56万多人, 青海省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接受过他们的治疗或服务。4月24日, 我采访了第四医院政委郭占武。地震发生后不到3小时, 郭占武政委就率领39名医务人员、携带价值40多万元的药品火速向震区开进。15日凌晨, 他们成为到达灾区的第一支整建制医疗队。为了尽快救助伤病员, 这些白衣战士忘记了长途的疲劳和饥饿, 迅速展开野战救治点的紧急搭建, 不到20分钟就搭建起首家野战流动医院。

伤病员送来了, 外一科副主任李智钢第一天就治疗了260名伤员, 腰痛得直不起来。烧伤皮肤科主任刘军, 忙到次日晚11点才抽空吸氧。内一科主任医师冯恩志白天帮助外科工作, 晚上又忙于本行内科, 这时偏偏患上了极易引发高原病的感冒, 但他每晚仍接诊数十名需急救的病人。护士马何萍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手术麻醉, 巨大的工作量使她6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 劳累失声4天说不出话来, 但她仍用手比划着、坚持着、工作着, 获得救治的藏族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尊其为“哑女波念” (藏语:天使) 。护士田敏身体单薄, 事事抢着干, 在搬运药品与器材中因劳累过度而几次摔倒, 可她又一次次爬起来, 咬紧牙关接着干。

医院护理部原主任索玉梅已年近六旬, 她家就在结鼓镇。这次地震, 她失去了姐姐、弟弟等4位亲人。噩耗传来, 医院领导让她赶紧回家, 但她说:“医院要接收山上送下来的伤员, 我得留下!”藏族伤员扎西有多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 自己也在地震中受了重伤, 被转运到医院后, 万念俱灰的他拒绝治疗。索玉梅耐心开导, 并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要坚强地活下去, 使扎西终于配合治疗。在转到医院治疗的170多名伤员中, 直接接受索玉梅心理辅导的就有60多人。

24日, 我和前方报道组的同事们跟随索玉梅回到她震毁的家。在一片废墟前, 索玉梅的姐姐、侄女等亲人抱着她痛哭。索玉梅安慰了亲属, 擦干眼泪, 马上到医疗队巡诊。她离开那片倒塌瓦砾时的背影, 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4月25日, 西藏军区李素芝副司令员到机场来看望我, 他兼任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上次见面还是去年春节后在拉萨, 我们为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组织“雪域高原格桑花”大型采访活动时, 他和总医院给了我们许多帮助。这次他研制的特效药高原康又给了我许多帮助。

李素芝自4月17日到达玉树灾区后, 便带领医疗队员争分夺秒抢救伤员。12天中, 李素芝所带领的医疗队巡诊87批次, 为救援部队和灾区群众巡诊13037人次, 就诊病人1384人次, 收治病人648人次。他们还发放藏、汉文版高原病普及书籍11700多本 (册) , 发放高原胶囊逾万人次, 就地资助孤寡老人、捐赠物品价值也超过5000多元。

李素芝等专家在玉树灾区, 平均每天工作达19个小时。4月20日下午, 西藏军区医疗队唯一的帐篷, 被当天的暴风雪刮坏了, 大量药品、耗材被吹得七零八落。他们一边抢救帐篷和药品, 一边腾出住宿帐篷保护医疗设施和高原特效药品, 自己和大家一起硬是挤进车上熬了一夜。4月22日, 当他接到中组部的先进工作者表彰和特邀英模代表表彰大会以及参加上海世博会通知后, 他依然不愿离开救灾岗位, 回答说:“救命比个人荣誉更重要。”

8.抗震救灾,青岛在行动! 篇八

青岛社会各界,无论以青岛啤酒为代表的爱心捐赠企业,还是以青岛书画界义捐义卖为个案的各种民间爱心表达,或是无私无畏的志愿者和不留名字的红十字会捐赠人,都彰显着一种力量——爱的力量!这力量直通汶川,告诉那里的灾民:抗震救灾,青岛在行动!

阎启俊抗震救灾话语实录

◎到青岛就是到家了,青岛人民就是你们的亲人!

◎全力以赴做好支援灾区的一切工作!

◎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地做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抗震救灾工作长期而艰巨,我们

定要从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和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全力以赴做好支援灾区的一切工作。

◎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尽最大努力支援灾区,要始终保持与奔赴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同志们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亲属,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要深入扎实地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以青岛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最近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两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青岛对口支援的绵阳地区受灾严重,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青岛一方面要多做贡献,更好地支援灾区,

方面要抓好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

夏耕抗震救灾话语实录

◎全市上下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大力发扬”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做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在这次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全市各级各有关方面和全市人民,把全力以赴支援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情怀,其反应速度、参与热情,奉献精神都是前所未有的。

◎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以来,青岛人民一直在关注着灾区全力以赴地支援灾区,青岛人民和灾区人民的心紧密相连,你们来青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大家,一定会把大家的伤病治疗好。

◎在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中,全市上下心系灾区,迅速反应,表现出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下步,要加强与一线救援人员的联系协调,着力提供积极的后勤保障,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回。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活动板房生产建设任务,充分考虑和克服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建立联动机制,周密安排运输计划,确保6月20日前完成第一期安装任务,让受灾群众早日入住,体现青岛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和情谊。

抗震救灾,消防武警、卫生防疫队在行动!

5月14日青岛市公安局派出的200名特警队员和5月17日青岛市选调的10名由传染防治消毒消杀,健康教育等专家组成的防疫人员组成青岛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飞抵四川灾区后,就一直开展着紧张的救援工作……

山东检验检疫局此次共派出的工作队共21人,分两批行动。工作队携带物资总计128箱、重约3吨,其中有价值38万元的消毒剂、杀虫剂及器械等卫生检疫处理用品,以及价值11万元的防护用品及生活用品等。

青岛特警救援队是我省派往四川的唯一一支特警队伍。特警们负重急行军不畏余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用钢铁般的意志,在地震灾区谱写着真爱。

抗震救灾,岛城各界在行动!

5月24日,由青岛榉园学校主办青岛市慈善总会协办的“伸出双手温暖四川爱心慈善亲子义卖活动在台东万达广场举行。三百多名小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

起走上街头,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

同一天,在一个简单纯朴的开幕式过后,由青岛市慈善总会青岛出版艺术馆,青岛财经日报,青岛中瀚海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抗震救灾,爱心奉献——青岛市著名画家为四川灾区义捐义卖作品展》在青岛出版艺术馆拉开了帷幕。陶天恩、张白波等30位青岛市著名画家的精品作品参加了义卖,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四川灾民。

向四川灾民声援,捐助的活动还有很多很多……

抗震救灾,青岛在行动!

7000套过渡房捐灾区

青岛市将向灾区提供过渡房7000套(7月5日前提供1750套),帐篷1000顶。5月23日,青岛市第一批300套活动板房运至绵阳;26日,由青岛市爱心企业捐献的10套用于建设博爱卫生院的抗震节能活动房也已运往绵阳。

接收400名伤员

5月22日,两架搭载着来自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包机先后抵达流亭机场,70名伤员及其家属在当地医护人员的护送下抵青。经过我市医疗专家组登机分诊,早已等候在停机坪上的救护车迅速将伤员分别送往青医附院、市立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解放军401医院,海慈医疗集团和市中心医院。根据统一安排,青岛市将分流救治共400名四川灾区伤员。市卫生部门已经做好各项安排,各接收医院纷纷预留床位,抽调医德好,医术精的医务人员组成护理组,尽力做好伤员的接收诊治工作。

抗震救灾,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夏耕市长在山东省政府召开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会议分会场上指出,根据灾区需要,青岛市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努力为灾区抢救伤员、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多做贡献。我市还将全力做好对口支援灾区工作充分做好收治出川地震伤员的准备工作;千方百计为前线救援人员创造良好条件;全面做好在我市的灾区各类人员的安抚工作;全面做好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

上一篇:雷锋演讲比赛策划书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