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共14篇)
1.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篇一
九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共26道题,考查了九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总体上看,试卷考查的知识面较广,难度相对较小,只有21、24两题难度较大。成绩来看,九年级一班参考39人,优良0人,及格14人;九年级二班参考39人,优良4人,及格14人。通过本次考试,对照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映了许多的问题。
首先,平时的训练较少,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具体体现在8、10、13、15等题目上。尤其是第15题,题目很简单,只是单纯的考查了比例中项这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但学生的失分率比较高。原因是课本中比例中项的概念用比例式的形式来描述的,学生不易理解与记忆,再加上练习相对较少,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忘记,致使失分。再如解一元二次方程不能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不善于审题,不善于思考。无论我们平时做多少题目,中考中是不会出现原题的。数学是一门思考的科学,因此必须来教会学生准确的审题,学会思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本次的考试中,16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有的甚至没有能够画出简单的图形。如果这道题有图形的话,我相信学生的得分会很高的。25题证明三角形相似,已知条件中已经给出了一对对应角相等,只需要再来证明一组对应角相等即可,并且根据已知条件通过简单的推理即可证明,但很多学生多不能完成证明。
最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答题技巧都有待提高。例如选择题5题图形较为复杂,B、C、D三个选项只是干扰项,没有任何证明的必要,但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了这道题上。12题问的是袋中黄球有多少个,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袋中共有多少个球。在数学考试中,选择题应该是节省时间的,一般有2到3道复杂的题目,其他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相对简单的题目。26题在第一次月考中已经考查过(只是问题提问的方式不同),而且平时也练习过,但得分情况还是很不理想。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与得分情况暴露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给今后的教学以很多的启示。
首先,教会学生审题,思考甚至养成良好的学习,做题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数学不同与历史,政治等学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通过缜密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他们逐渐的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
其次,一定量地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数学学科,“听得懂”和“会做题”是两个完
全不同的概念,不用题海战术,但对知识的必要练习与巩固是很重要的。因此,今后的每一节课都要附带一定量地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再把反馈出来的问题以学案或者试卷的形式集中起来,再进行巩固。再者,每周末的作业要力求简单,容易,考查最为基础性的,最基本的题目,方法及解题思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再次,注重多步的,探究性的,应用性的大题目的练习。以前的教学中重视选择题与填空题,总是认为能够很好的完成这类题目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中考中有很多的大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题目。因此,今后要重视这类题目的练习,逐渐的与中考题型的接轨。另外,重视大题目的解题步骤,从细节入手,必要的时候适当的板书解题步骤。
最后,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避免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就开始讲解或者是拿到一个题目自己就感觉学生一定不会做而选择删掉。要通过做题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数学能力。
2.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篇二
下面仅以我校2008年哈尔滨市阿城区九年级物理寒假统一考试题为背景,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与评价,并对自己编制、设计的一套试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统计一览表(以一个班级为例)
二、各题通过率一览表(以一个班级为例)
试题难易情况:此试卷没有第3小题。容易题:15, 15÷29=0.52;中档题:9, 9÷29=0.31;难题:5, 5÷29=0.17。难度比约为5∶3∶2,试题难易程度适中。
三、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23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79个,知识覆盖率为33.5%,偏低;授课时数比与各部分分值比基本相当,分值分布合理。
四、统考成绩统计一览表
1. 得分率最低的5道题情况剖析。
2. 统考具体统计数字。
3. 统考五个得分率最低题目状况分析。
(1) 第16题,2分×41人=82分,学生实得分数为22分,通过率0.27,在滑动变阻器的特殊连接阻值变化问题上,学生平时训练少。
(2) 第25题,3分×41人=123分,学生实得得分为33分,通过率为0.30,学生对看电路图连实物图的问题思路不清晰。
(3) 第26题,6分×41人=246分,学生实得分数78分,通过率为0.36,学生对电压、电流U-I图像知识理解不到位。
(4) 第28题,8分×41人=382分,学生实得分数8分,通过率为0.03,是历次考试中通过率最低的一道题,主要是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对从多种器材中选器材设计电路图不熟悉。
(5) 第30题,8分×41人=382分,学生实得分数162分,通过率为0.42,主要是教师不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再加上学生不会处理表格信息,所以导致得分率过低。
4.三个得分率最高题目状况分析。
(1) 第1题, 3分×41人=123分, 通过率为1, 是基础型试题, 说明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2) 第7题, 3分×41人=123分, 通过率为1, 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3) 第14题, 2分×41人=82分, 通过率为1, 说明学生对声的产生条件掌握较好, 同时对并联电路认识比较清楚。
5.今后的教学措施。
通过对这次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卷面成绩较好,但个别题通过率太低。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成绩,去掉不足,争取把知识点全部讲到位。
教师讲到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学生工作,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1)通过各种渠道和学生谈心。交心,有的在课间谈,有的写在作业本上谈,还有的在走路时谈等,让他们能从心理上真正的意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让他们从不愿意学物理到愿意学物理,让他们意识到物理是中考的一部分内容,使他们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2)让学生把自己做错的题重新写在作业本上,给予批改。并在课堂仔细讲解,把难度系数较大的题和创新题着重讲解并以新类型题为基础拓展新兴习题。
(3)加强学习与反思。实践在课堂,研讨在组室。不仅要通过对课堂实力的分析,请教学专家。还同其他教师一起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观摩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学习其他教师独到的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明确目标,及时改进。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份自信与成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富有激情,善于鼓励,善于倾听,善于反思,及时改进,敢于创造。
(5)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统考试题分析一览表。 (试题双项细目表。)
●关于试题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哈尔滨市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考试要求》同时兼顾个版本教材内容。
2.体现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在考查学生物理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加大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力度,培养学生中和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考试对初中物理实施新的课程目标,起及良好的导性作用。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的标准”,以基础知识为理念。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物理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编制试题多样化;注重学科知识的连接,关注科技的发展,联系实际。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
编制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向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向引导,让所编的物理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实际探究、开放性试题、计算题等题型,注重对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学生的能力。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以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能否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4.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引领性、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1)引领性
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社会,试题必须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对社会、国家、人类的作用。
(2)科学性
试卷中的任何一道题,其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本,不能无根据地编制试题。
(3)基础性
编制试题要以课本为主线索,利用好基础知识编制试题。
(4)综和性
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本学科知识的综合为主编制试题。
(5)探究性
探究性试题是物理试卷中的核心问题,一定要找清探究的问题、知识点,让探究的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6)开放性
这类试题的结论和条件、情景和过程都可以开放。编制时,大多数试题,其解答思路,不要过于模式化、单一化,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
(7)区分性
在试题具备一定区分度的条件下,难度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及格为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适切性
试题的内容适合学生,适合社会实际紧密相联,不偏怪题、难题,故意设障碍,没有实际意义的题。以自然、社会、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直接问题作为编题的依据。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共35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4℅;中等题28℅;难题18℅。知识覆盖率:初中物理知识点约7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63个,占90℅.重要的知识点占100℅,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2.各块知识所占比例。
各知识块所占的分数比例如下表所示:
3.注重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试题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正确运用物理知识观察、分析、解释生活现象是考查的方向。在编题中,要避开纯物理模型试题,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描述每幅插图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训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还为适应新情景试题打下了良好基础。学会设计简单的方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4.注重方法与过程。
中考物理试题明确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强化学生对物理过程、概念、规律及方法的理解与内化。学生只有深刻领会的物理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才能切实领会物理概念的内涵,灵活的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因此,学生要能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方法。逐步重视实验操作的考查,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另外,在试卷中也比较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加强实验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5.注重情感与价值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技术,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应重视后者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造成了一些学生只知书本知识而不会实际应用,思想道德滑坡,不知如何做人,价值取向偏离正常轨道,承受能力差。物理这门学科所包含的许多科学规律与人生哲学有相关性。许多著名物理学家正是在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懂得相互合作、学习、交流。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下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成为物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的物理习题往往模型化痕迹非常明显,背景单一,并有与生产、生活实践严重脱节之嫌。“课程标准”提出“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理念,新教材从整体上也注重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力图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在习题的设计和选编时,就应体现上述原则,改变“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如,在实际情况下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习题,像自行车、脚踩式垃圾桶、电子秤、遥控玩具车等成为了物理习题的背景素材,这种习题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而且有助于引导教学中注重对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如,以“温室效应”、“热岛效应”、“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城市建设”等为背景素材的习题, 所提供的信息会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生存环境与科技发展关系的思考,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促进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科技发展,形成协调与可持续意识。再如以“磁悬浮列车”、“航天事业”为背景素材的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四、试卷蓝图
1.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主流。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物理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中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比例大,也是中考的重点,和以往的试题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试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也不是偏重某项技能的重复训练,更不是在“深挖”上做文章,而是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试题在编制立足于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
例1:下列做“西红柿炒蛋”这道菜时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鸡蛋在地上匀速滚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红红的西红柿会发出红光,鸡蛋黄会发出黄光。
C.鸡蛋清是液体,鸡蛋黄是固体。
D.把鸡蛋往碗沿一磕,能产生声音。
点评:厨房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有力、热、电方面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多参加家务劳动,直接增加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这有助于物理学知识的掌握,某些学生学不好物理,就是没有感受体验造成的,本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仍是亮点。
实验是包括物理在内的理科类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课程标准对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有较高的要求。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够得到培养和展示。近年来的科学探究试题更加关注科学探究中不同要素的分布,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强调在新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解答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死记硬背不能解决能力提高的问题。
例2:满载的甲货车陷入倒泥泞的道路中,甲车司机便把车上的货物卸下了一部分后,司机就把车开了出来。而另有一辆空货车乙在很光滑的路面上车轮打滑,车无法行驶,乙车司机便找一些较重的物体装上了汽车后,司机就把车开了出来。两位司机的做法不同,却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你说明他们都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你还有哪些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点评: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在两种情况下不同的原因。通过分析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3.突出应用与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是命题的基本思路。
中考命题坚持将物理知识融于常见生活、自然现象及生产技术问题之中,如一则热点新闻、一首诗词、一份图表、一张票据、设备铭牌、单个小实验等都可以是试题素材,要求学生把这些背景材料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解释现象、回答问题、求解计算、做出评价等。主要考查学生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3: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阿城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10点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点45分。求: (1) 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阿城需要多长时间?
点评:让学生会运用速度公式求解问题,并会从图中获得信息,解决问题。
4.试题双向细目表。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 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所以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也是学生成绩区分度较大的一种题型。科学探究题型一般以课本中重要知识点为背景,比如,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定值电阻(或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对比实验,测斜面的机械效率,研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固体、液体压强的决定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或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等。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使51页的“讨论交流”。
背景材料:开关的作用。
例4:下图是小聪设计的一个电路。小明认为,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所以图中的开关应该安装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否则,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来,即使开关断开了,电流也已通过了灯泡,这个灯不就成长命灯了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进行讨论,并通过实验来检验。
改编这道题的意图是让学生会探究电路中出现问题时,会解决问题。下面是题目的设计内容。
例5:两位同学在做“组成串联电路”的实验时,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两灯均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一位同学说可能是一个灯泡坏了,请你帮助他们,任意选择器材,连入电路,检测出哪只灯泡坏了,并按下面要求填入表格中。
点评:教材中的问题是让学生知道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因此,开关的作用和它的位置无关,总是同时控制着连入电路里的全部用电器。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和实验电路故障分析,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也有所要求,此题要求学生会合理选用适当的器材来检查电路故障,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推理实验故障形成的原因,对实验技能的要求比较高,也呈现出一定的探究性特征,对于平时在黑板上做实验,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学生而言,是不容易理解的。
2. 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计算题是能体现学生成绩区分度最大的一种题型,所以计算题不会进行学科之间的综合,但可以是学科内的大综合或小综合,利用知识的综合和新情景的整合,达到增加区分度的命题目标。知识的综合都是重点知识的综合,可以是力学内的综合,如密度、压强、浮力、功、功率、效率的综合;也可以是电学内的综合,如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电和磁的综合;还可以是力、电的综合,热、电的综合或力、热的综合。题型的设置一般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复习中,可以让学生找几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进行训练,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长度的测量和光学的综合。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学生在物理实验室做凸透镜实验时,有的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时,错误地把物距写成15cm,于是便编下了这道题。
例6:如下图所示,放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此时物体AB的物距为,所成像的性质是(实像或虚像),并大约标出所成像的位置。
点评:这道试题的综合性是把光学中的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光具座上的标尺问题与力学中的测量知识联系到了一起。这道试题是本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要遗忘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所学过知识融会贯通,这道题就是应该知道测物距时,要用有效数据记录物距的大小,即物距等于15.0cm。
3. 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合理改造原有的旧题目,便不开放为开放。传统的物理试题非常注重答题的严密与准确,往往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封闭的圈套,使学生的能力无法自由发挥,创新精神得不到体现,而且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对于某些弹性较大的试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适当地解开束缚、放宽条件,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增加答题的自由度,鼓励创新,欢迎学生有独到的见解。
原题的背景:取材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95页的“发展空间”。(课本中的原题)找一辆自行车(如下图),观察它各部分的构造,并进行下列活动:(1)把自行车架起来,使后轮可以自由转动。慢慢转动脚蹬,研究脚蹬的旋转是怎样传到后轮,带动后轮转动的。(2)转动车把,观察车把是怎样控制前轮方向的。(3)依次捏紧左右两个刹车把手,观察它们是怎样使前闸和后闸刹车的。(4)说出自行车的哪些部分是杠杆,哪些部分是轮轴。(传统的编题方式)自行车是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举出两例并说明它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例7:紧急刹车时,用力紧捏刹车的制动把手,增大刹车皮对于钢圈的压力,增大摩擦。(1)。(2)。
点评:课本中的题目是一道常见的试题,题目列出自行车的四个应用问题,要求学生应用物理原理解释,可以说从题设到回答都非常明确,学生只需跟着问题一一作答即可。同样一个题材,传统的编题方式是换用另一种设问方式,相对来说则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题目仅列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下面编制的题目则是一道开放程度更加充分的试题。
例8:自行车是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想一想它的构造和你的使用过程,(1)请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以,不需解答)。(2)普通自行车与比赛自行车有哪些区别。如: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会有花纹?问题 (1) :;问题 (2) :。
点评:此题完全突破传统,让学生任意提出与物理相关的问题,无需解答,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勤加思考、大胆质疑,使他们的思维不只是局限于已有的知识范围,还要面向未知的空间发展。任何新知识的获取都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得到一个结论更加重要,更能培养和启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开放就是要开拓思维、开放视野,就是要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落实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放性试题已成为中考物理的改革方向,相信开放性的物理教学模式也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4. 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提供真实、鲜活、新颖情境,具有实际意义,能反映物理、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例9:小强家新买了一只电热水壶,他想到用身边的一些器材来测定电热水壶的效率(即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的效率),(1)请你帮助他设计出测量方案,要求:写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所需器材以及计算热效率的表达式。(2)请你对提高电热水壶的热效率提出两条改进措施。
编题的背景:上题以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选取常见的电热水壶设置题,解答此类题时学生要会通过读取确定该题属于物理知识中的哪一内容,然后搜索对应,从存储在大脑的知识中找到相关内容,从而确定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3.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九) 篇三
(第2题图)
1. 复数z=2+i(1+i)2对应的点位于第象限.
2. 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若输出的结果是63,则判断框中整数M的值是.
3. 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3只白球,1只黑球,若从中随机地摸出2只球,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
4. 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学生人数如下表所示,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高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年级分层)在全校学生中抽取100人,则应在高三年级中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年级高一高二高三
女生385xy
男生375360z
5. 已知函数f(x)=x2,g(x)=x+m,对于x1,x2∈[1,2],都有f(x1)≥g(x2)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6. 若直线
x+y=a
与圆x2+y2=4
相交于点A,B,且|OA+OB|=|OA-OB|
(其中O为坐标原点),则a=.
7. 设α是空间中的一个平面,l,m,n是三条不同的直线,则
①若mα,nα,l⊥m,l⊥n,则l⊥α;②若l∥n,m∥n,l⊥α,则n⊥α;
③若l∥m,m⊥α,n⊥α,则l∥n;
④若mα,n⊥α,l⊥n,则l∥m.
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8. 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9. 已知平面向量α,β满足|α|=|β|=1,且α与β-α的夹角为120°,则|(1-t)α+2tβ|(t∈R)的取值范围是.
10.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
{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是
An
和Bn,且AnBn=2n+1n+3,则a9b8等于.
11. 已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面积为5的四边形,其顶点都在半径为3的圆上,设圆心到两对角线的距离分别为d1,d2,则d1+d2的最大值为.
12. 设F1,F2分别是椭圆
x2a2+y2b2=1
(a>b>0)的左、右焦点,若在其右准线上存在P,使线段PF1的中垂线过点F2,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13. 已知函数f(x)=|2x-3|,若0<2a
14.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存在常数
G>0
使
|f(x)|≤G100|x|
对一切实数x均成立,则称函数
f(x)
为G函数.现给出下列函数:
①f(x)=2x2x2-x+1;②f(x)=x2sinx;③f(x)=2x(1-3x);
④f(x)是定义在R的奇函数,且对一切x1,x2,恒有|f(x1)+f(x2)|≤100|x1+x2|.
则其中是G函数的序号为.
二、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ABC中,|AC|=10,|AD|=5,
AD
=511DB,
CD·AB=0.
(1) 求|AB-AC|;
(2) 设∠BAC=θ,且已知cos(θ+x)=45,-π2<x<0,求sinx.
《高考进行时》数学冲刺卷(九)第2页(共4页)
16. (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中,∠ACB=90°,E,F,G分别是
AA1,AC,BB1
的中点,且CG⊥C1G.
(1) 求证:CG∥平面BEF;
(2) 求证:平面BEF⊥平面A1C1G.
(第16题图)
17.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12,且经过点P1,32.
(1) 求椭圆C的方程;
(2) 设F是椭圆C的右焦点,M为椭圆上一点,以M为圆心,|MF|为半径作圆M. 设圆M与y轴交于D,E两点,求点D,E距离的最大值.
4.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四
九年级参加人数人,平均分分,90分以上人数为人,140分以上的有人,最高分150分,及格率40.16%,优秀率15.6%,平均成绩50.09分,最高成绩150分,最低成绩6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一、试卷特点
这次的考试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题量与难度偏高。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数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从本次考试的试卷来看,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设置了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能体现综合应用与创新思维的内容,如选择题第10题“炮弹发射”问题,填空题第17题“小鸡啄食”等问题。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如概念和计算,突出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包括计算能力,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等。
二、学生答卷分析
1.从本次考试的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答题比较理想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如平分根,视图,概率统计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方式方程的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等,大部分学生完成的比较好,通过率较高,能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在解答题的解题过程中,对于大题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分步和分小题解答的题目,对前两个小题基本上可以做到完全通过,保证分值较高的题目不丢太多的分。
2.在本次考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几个方面:(1)数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在对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时,学生疏忽大意,粗心,比如选择题第1题(-1)2时,有些学生写成了-1;在解方程时,移项不变号,对简单的两步实验的概率不理解。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推理发生错误。
(2)学生申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误会题意,导致题目的答案做不出来,如选择题第10题求炮弹在最高高度时的时间,世纪这个题很简单,但有些同学一看到实际问题便丢下来不管,或在临交卷前,随意的选一个答案。
(3)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从生活情景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如解答题地22题,就是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出第一问,但是不会计算第二问。
(4)学生能力差距明显,对基本题还能应付,但对有一些能力要求的题目得分较低。如解答题第23题,有些同学一看到题目过长,语言叙述太繁琐,造成害怕心理边丢下来不管。
(5)对题意理解偏差造成错误。部分学生做题不看题意,不注意题目对答案的要求,导致在做到最后一步写答案时,结果没有写成最简,忘记书写或写错单位名称,有的学生读题只读半个题,导致审题不清出现错误,还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卷面潦草不干净,字迹不工整。
(6)、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有待于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2)、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
(3)、以辨识、构造几何图形的能力较低,是造成解题失误的重要原因。
(4)、即便是优秀生对于建立在严格逻辑推理以及抽象的数学运算基础上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也较低水平。
三、教学措施
1、尽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融于课堂,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2、要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把握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4、要重视每一节课的精心设计、安排。
5、认真利用教材,夯实基础知识,一步一落实。
6.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需将知识内容一点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耐心指导,千万不要甩掉他们。
7.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尤其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期高效。
5.北中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篇五
一、试题来源:本期九年级数学试卷是由南川教科所出的。
二、试题结构:本试题是按中考模式出的题,全卷共26题,其中选
择题10题,填空题6题,解答题10题。
三、难易程度:本试题难易度适中: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的比例约
为:7:2:1,既能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给优生有发挥的空间。
四、各章内容所占分值;二次根式约占24分,一元二次方程约占2
4分,旋转约占18分,圆约占32分,概率初步约占18分,二次函数约占34分。从分值看:基本符合各章内容的权重。
五、本校九年级四个班共224人参考,其中平均分为:66.6分,及格率为:30.4%,优生率为:7.6%
六、学生做得好的题有:第、1、2、3、4、5、6、7、11、12、13、14、17、18、19、21、22、23题。做得差的题有:第9、10、16、24、25、26题。
七、学生中的问题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概念掌握较差。
2、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够,许多题知道方法,却计算失误导致失分严重。3、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性大,由于没有时间复习,前面几章学习知识、公式等都忘记了。
4、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差,有些题学生根本读不懂题的意思。因而无法解答。
5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欠缺。6、对与函数有关知识学生掌握不好,导致高分少,或不及格。
八、解求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课改,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3、重视双基教学,注重数学逻辑的培养。
4、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培养。5有意识进行一些口算,笔算,少用计算器,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6加强个别辅导,辅优补差,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插漏补缺。
6.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篇六
郝坪中学蔡胜红
一、班级基本情况:
郝坪中学九年级只有一个班,参评人数22人,最高分96分,80——89分的5人,9人及格,及格率42.9%,平均分68.9分。
二、试卷分析 :
九年级数学期末统考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等七个大题组成,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扣紧教材,难度适中,有恰当的梯度,比往年的试题要好。试题设计新颖,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建模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基础性、应用性、信息性、实验操作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关注基础的数学素养、关注生活、关注创新是本卷试题的亮点: 1.基础性试题:这次考试试题注重基础,第一、二、三、四、五大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基础。2.应用性试题:第1、3、7、11、21等题都是应用性试题,考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做到设计合理、背景公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源于生产实践,同时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3.函数应用试题:
23、25题重点考察学生分析、提炼、建模能力; 4.实验操作、探索与研究性试题,逻
辑思维性试题:第26题是实验操作、探索与研究性试题。重点考察
学生观察、分类讨论及推理能力。但是试题的容量大,知识面较广,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下面是学生答题中的情况分析:第一大题(填空题1~8小题):
第1、2、3、6、7、8、题学生完成得很好,第4、5题学生答题较差,主要错因基础较差,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行。第二大题(选择题9
——16小题):第9、10、13、15、16题完成得较好。完成得较差的有:第11、12、14题,11题由于学生忘记了坡度的意义,有部分学
生做不来;12题全班都只得到一个值;14题也有部分学生做错。第三大题:第17题:得分较高,但有个别学生计算较差。18题得分也
较高,但也有个别学生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不到。第四大题:第19题:本题学生第一问没问题,第二问有少数学生错。第20题:有
多数学生(1)(2)做对的学生很多,(3)失分多。第五大题:第21
题全班只有个别学生没有做对。第22题:(1)问学生答的还可以;
(2)问失分较多。第六大题:第23题:有很多学生看不懂图,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差,能完全得分的很少。第24题是几何题,有的学生不会作辅助线,第(1)问作对学生较少,(2)做对的多一
点。第七大题:第25题是一道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综合题,本题只
有一个学生做来。第26题,是一道几何探究题,一般的学生只对(1)
问,第(2)(3)(4)问没有学生做对。
四、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
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几何题失分较多,导致成绩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
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2、审题不仔细是造
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
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
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在考试过程中,发现
仍有部分同学解题不用演草纸,直接在试卷上答题,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布局和设计,解题思路混乱,涂改现象严重,答题结束不能认真检
查。5、平时检测密度不够,只注重了新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旧知
识的复习和巩固,尤其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对规律探究性问题缺
乏归纳和分析的能力。6、转差工作不够细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
而功半,只注重了对学生的辅导而忽略了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不
灵活,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五、教学启示:
通过检测的阅卷分析和表现出来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需要作
好以下工作:1、在平时教学中要进一步把握好具体目标要求,深入
分析教材,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落实,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注
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操作探究、表述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
7.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 篇七
一、 紧扣《大纲》, 系统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教学大纲,联系新课程标准、《考试指南》和课本,将整个三年的零碎的数学知识重新整合,进行系统复习. 教研室下发的《中考总复习》中就已经把所有的知识分成七个单元: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及其图像;4图形的认识;5图形与变换;6概率;7统计. 我们在讲每一个单元时,一般性是先讲概念,同时揭示概念、定理之间的关系. 但是不同类型的单元所采用的方法还是不一样的.
二、抓好例题、习题以及变式的教学
第一轮复习时,所采用的例题习题千万不能随意,尤其不能搞“题海战术”. 选的例题最好能选择一些覆盖知识点广的例题,尽可能使每道例题包含若干个知识点,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 如在复习“函数及图像”时,可以选择这样的例题:
例:已知函数y = (m + 1)x2+ 3x - m(2x + 1) + 7,求
(1)当m取何值时 ,对应的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
(2)当m取何值时 ,方程 (m + 1)x2+ 3x - m(2x - 1) - 7 =0没有实数根
(3)当m取何值时 ,此函数图像一定在x轴下方.
通过这一个例题,我们就把函数知识和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知识点综合联系了. 当然, 对例题和习题还可以引申扩充,挖掘出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挖掘和深化:
1 寻找其他不同的方法;
2 改变题目形式(如可以把填空题改为选择题或者解答题);
3 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将题目进行变式练习;
4对结论进行进一步引申;
5 可以增减条件从而探索结论;
三、注重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训练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比思想,等等. 要对数学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不可能全部到第二轮复习中才讲.
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分类讨论思想,它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
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 点A、B的坐标为A(4,0)、B (4,3) 动点M、N分别从点O、B同时出发, 以每小时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BC交AC于点P,连接M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
(1)p点坐标为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
(2)记△NPA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 (0 < t < 4)
(3)当t为何值时 ,s有最大值 ,最大值是多少 ?
(4) 点Q在y轴上 , 当s为最大值且△QA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直线AQ的解析式.
发现其中涉及了以下一些思想:
1. 函数思想 :s与t的函数关系式
2. 方 程思想 : 将点 P 的 横坐标代入 AC 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中解得 P 得纵坐标;
3. 转 化思想 :将点的坐标与线段的距离的转化
4. 数 形结合思想 :具体的图形用代数方法求出 Q 点 的坐标,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
四、注重查缺补漏,及时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复习测试后, 会有许多错题产生. 此时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订正错题就必不可少. 可以建议学生使用错题本. 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出错解的过程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更要注明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犯此类错误. 当然如果题目较长,可以将题目进行剪拼,以免浪费太多时间在抄题上.
8.九年级数学几何复习策略 篇八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复习重点
1. 紧扣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课本,研究新课标和教材中所涉及内容的重点、难点,合理构建复习课的整体框架,精心安排复习内容,注重把握九年级数学几何的深度、广度,使学生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复习.
2. 把重点放在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就初中几何的众多知识点看,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基础.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面积,对称性等结论,都是通过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后而得,所以多边形问题归结为基本的三角形问题.因此要帮助学生分析—归结—综合,把众多的知识点归结到最基本的知识,然后再由基本的知识强化对一系列知识点的掌握.
3. 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复习课上,尤其要注重备课这个关键环节,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例,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对例题的分析,首先弄清已知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然后找出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最后再运用恰当的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
二、合理划分阶段,注重循序渐进
1.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已学的基本知识点,形成基本知识框架.在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以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图形的变换、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知识框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双基,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查漏补缺,避免较难的综合运用.
2. 第二阶段是针对九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开展专题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常见的几何问题.
3. 第三阶段重点开展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难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把解题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掌握得更牢固,应用时更灵活.
三、注重开拓创新,优化教学设计
1. 推陈出新,旧题换新意
教材中,有的例题和习题不能更全面覆盖所学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在巩固所学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可能会影响复习的效果.对于这些例题,我们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对之进行加工,就原题内容进行知识体系的置换,从而使学生能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增加学生的新鲜感.
2. 延伸教材,在继承中发展
教材中给出的一些题目,绝大多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复习课中,针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讲好每一个例题,非常必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延伸例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层设计课堂练习
学生的数学水平有高有低,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在复习课中的课堂练习应分层设计.复习课中通过分层设计练习,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又能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解题规律.
四、总结常用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复习课中,要教会学生,假如没有思路,就结合已知条件与图形隐含的条件进行联想,及时启发学生总结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让学生在总结中,形成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套路,这样一来,当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时,就会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在解答圆与三角形相似(全等)、三角函数的综合题时,总结如何又快又简单地添加辅助线,提醒学生注意三条常用辅助线:圆心距、直径圆周角、切线径(连接圆心和切点的线段).归纳求圆中的线段的长度的两条思路:(1)条件中若有三角函数,可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知识去求.(2)条件中若没有三角函数,较难构造直角三角形时,考虑构造相似三角形得到比例线段去求解.在解答圆的综合题时,注意圆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熟练掌握弧、弦与圆周角之间的互相转换,根据题目条件灵活应用;用到相似的知识时,要注意线段代换、等比代换、等量代换技巧的应用.
9.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篇九
吴翠芹
一、试卷分析:
本次数学试题共四大题24小题,试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题目多样,立意新颖,有利于反映考生真实的学习水平,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紧贴教材,体现新课改精神,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
所教两个班级九年级二班成绩还可以,一班的成绩有所欠缺。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 题目总体较简单,答题不错,有很多学生得满分,错误较多的有第2,8题。第2题属于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不熟练出现的错误,第8题是由于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不会运用出现的错误,而且本体运用到了不同低但是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比。
第二大题(填空题): 总体答题不错,错误较多的有第10和15.第10题属于计算失误出现的错误,也反映了计算不扎实。第15题审题不认真,没有注意到问题问的是面积和,也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不会探究规律这说明学生学后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欠缺。
第三大题(尺规作图)错误率比较高,原因是基础掌握不扎实,没有掌握菱形尺规作图的2种本方法,并忽略了正方形也是特殊的菱形这一基本性质。第四大题(解答题):17题是学生对解方程识掌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主要问题有:解题步骤不规范,算结果不化简,根号。23题探究题得分率不高,是因为文字多,学生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并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24题动点问题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1,2两个问题解决的还可以,第三问主要体现在两个问题。考虑问题不全面和计算失分
三、教学反思:
一、精讲精练,在以后解题的方法规律上多反思。
二、练习试卷不在做的多,而在于对学生易错题的反思 及学生的错题订正。
三、批评教育不在有多严厉,而在于情感沟通的反思
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解题习惯。
六、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七、做好补差工作,建立错题本
八、多听课,向优秀老师请教。
10.九年级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篇十
一. 对试卷的评价:
1.对于试卷性质的认识:本次考试属于阶段性水平考试。其特点就是考察学生对于双基的掌握。试卷体现了这个特点,具有教高的水平。它注重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注重联系
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有梯度。兼顾了多数学生。
2.题较难,题量适中。共26题,多数题目源于课本,又不拘泥课本。形式灵活多样。考查
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很多题目具有启发学生思考的价值。有些题目出的巧妙。比如:10
题、11题、15题就是考查了学生对于基本的数学定理的理解能力;20题属于基础性试题;
21题灵活地考查了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23题具有实际背景,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百分制的赋分容易使学生和家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也很好。问
题:24题两种情况,学生考虑不到。
3.题目在各章的分布情况:
二次函数:1、2、3、4、5、6、11、12、13、14、15、16、20、21、22、23、26
相似三角形:7、8、9、10、17、18、19
二.我校9年级的考试情况及如何改进教学
1.我校9年级学生的考试情况和学情:
我校9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能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
清楚。但也有部分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都不能掌握。一些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
好的学习习惯。该记的不记,该会的不会,还有部分学生一问就说会,一做就出错,学习中的三个层次,连上课认真听讲,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最低层次都没有达到。造成逻辑思维能
力、计算能力差。对学习失去信心。
2.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深,对教材的挖掘不够。这是
我们也有待于改进的地方。还有对学生的督促也还需要加强。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
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入钻研和挖掘教材,创造性地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
单的教教材。
②上课时,精讲精练。主要的数学思考方法要逐步渗透。关键知识点要讲深讲透。反复训练,同时有避免题海战术,始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加强变式训练,逐步使题目与中
考题型衔接。注重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应用。
③改变作业的批阅方式,尽量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分层布置作业。经常
核查部分学生作业的真实性,使之有效的学习。
④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经常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营造轻松愉悦和
谐平等的学习环境。
⑤加强学困生的辅导。除老师辅导外,还安排优秀生重点帮助学困生,决不放弃一个学
生。
11.谈九年级数学复习之策略 篇十一
一、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将中考的数学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1.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我们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模块,按照课程标准给学生重新梳理哪些知识点是识记,哪些知识点是理解,哪些知识点是运用。如在复习实数时,我们将实数的有关知识按照课标要求中的识记、理解、运用整理出来,然后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将每个知识点给学生整理出来,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过“三关”:第一关“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第二关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基础知识;第三关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解这个题的技能。其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2.我们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
3.定期检测,及时反馈。练习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地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
的作业。我们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我们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我们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1)实际应用型问题;(2)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3)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4)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5)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6)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我们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中选题,编制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进行回味练习,扫清盲点,帮助学生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在复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试卷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
二、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果。
1.教会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足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2.精选精练,反思提高: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效果。对于老师精
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尽
可能做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从中悟出规律来。有所思,有所悟,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便能悟出道理、悟出规律、悟出灵感。
3.建备忘录:让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
典型题解、疑难、易错和易忘问题以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随时记录,以备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
4.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在中考数学复习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不要只顾解题,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5.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
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12.如何实现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十二
一、数学学困生的基本共性
(一) 数学基础差
因为长期处于小学数学的学习状态下, 所以有不多向思考、不问问题、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等情况。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不能正常地用数学语言再现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定理和说明概念之间的结构体系。
(二) 作业完成不及时或者抄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遵循该有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 死搬硬套, 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三) 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积极性不高, 依赖性强
上课精神恍惚,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 毫不搭理。对于课堂练习马虎了事, 不积极思考。缺乏自我学习能力, 不能独立找出问题的重点, 不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 阅读速度慢且很容易受外界干扰, 无自觉性。
二、课堂教育如何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 转化教学观念, 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从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来讲, 传统教学方法过分追求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 特别是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显得比较枯燥, 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到厌烦。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在课堂的设计上, 应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数学和生活严密集合, 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而这些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 领悟新课改的要求, 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好奇心, 开展探究性活动, 调动学生思维功能,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厌烦学习为喜欢学习。
(二) 适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让学生快乐学习, 享受学习。针对数学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特征,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 不是强硬的压制, 而是尽量创造条件, 让学生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知识的讲授, 在数学学习中, 让学生既能直接参与又能观察和评价, 乐在其中。
(三) 进行学法指导, 改变学习习惯
数学学困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过程中, 一般不愿自己思考问题, 一切知识等着老师教或者遇到问题马上丢到旁边不闻不问。在此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逐步让其独立地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己解决。当不能独立解决时, 再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这样可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 发现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重要, 当然在这过程中必须有老师的引导, 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不仅如此, 每次布置的作业都要督促学困生认真完成并注意检查完成情况, 教学中也要提出严格要求。
为了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学生探讨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如何做作业。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 掌握了学习主动权, 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 更加深入, 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四) 适当开设第二课堂, 给学困生找回信心
由于七年级、八年级成绩不佳的原因, 九年级入学开始, 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数学一般都会失去信心。开学之初, 为学生找回学习信心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开学之初对学困生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采取低起点、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 尽量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再受到挫折, 使学困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 为学困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让他们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家庭教育如何实践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 家长辅导小学数学内容
经常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来告知:“孩子已经上九年级了, 马上就要升入高中, 但是数学学习成绩很差。肯定是七年级、八年级的数学基础没有学好, 希望老师给辅导辅导。”其实这是不全面的, 很多学困生不仅七年级八年级没有学好, 小学数学知识都没有搞明白, 特别是分数运算、几何图形、方程与应用题和统计, 而这四个方面又恰恰和初中数学联系很紧密。小学数学知识都比较简单, 对于现在的70后家长而言, 完全可以自己辅导。
(二) 家长督促学困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由于学困生做作业比较困难, 难免为了应付交作业而抄袭,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可以督促其独立完成。如果有能力辅导九年级数学的家庭, 可以自己检查作业对错, 并和学生探讨。如果没有能力辅导, 建议家长保管参考答案书。
(三) 家长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适当为学困生买参考书
对于给学困生的参考书, 内容不能太复杂, 题目不能太多, 并且对题目要有很详尽的答案解析, 这样可以培养解题思路。
综上, 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悉心努力下, 一定能够让数学学困生学好数学, 让学生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能够更好地参加中考, 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摘要:数学是中学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 也是初中学生认为最难学的学科。本文作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 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来提出对转化九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见解。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
参考文献
[1]刘芝霞, 刘江洲.“四多四少”培养自信心[J].教育, 2009 (29) .
[2]张海燕.让学困生走出心理阴影的教学策略[J].教育革新, 2008 (11) .
[3]吴柱香.以人为本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青海教育, 2007 (4) .
13.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篇十三
(四)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
一、填空题。(1分×12=12分)
1、如果2x+7=10,那么2x=10-______。
2、如果a+8=b+8,那么a=______。
3、如果3,那么a______。
4、在等式6x-2=10中,______是已知数,x是______。
5、X+1=3的解(或根)是x=______。
6、含盐6%的盐水10千克,其中含盐______千克,含水______千克。
7、含盐8%的盐水(20+x)千克,其中含盐______千克,含水______千克。
8、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5,个位上的数是4,这个两位数是______。
9、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x,个位上的数是8,这个两位数是______。
二、判断题。(2分×8=16分)
1、从x+5=12,得到x=12-5()
2、从7+x=13,得到x=13+7()
3、从5x=4x+8,得到5x-4x=8()
4、从6x-1=x+9,得到6x+x=9-1()
5、由x+7=1,得到x=8()
6、由=4,得x=1()x4a47、X的再减去5等于8,可以列出方程是x58
()338、由-6x-5=0,得x=
三、选择题。(3分×3=9分)
1、方程3(x+1)=6的解是()
A、x= B、x=1 C、x= D、x=2
2、方程3(x+1)-1=-1的解是()
A、x=-B、x= C、x=-1 D、x=
3、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A、7×8=8×7 B、3y-1 C、D、3+4x+5x2=0
四、解方程(7分+18分=25分)
1、解鞋类方程,并写出检验。(3.5×2=7分)①7x-6=-5x ②
2、解下列方程。(3分×6=18分)
①5(x+8)-5=6(2x-7)②-5(x+1)=
③ 53x35xx1x22 ④x 2325121156()
1213131314xy3x9 10020(3x1)⑤3(x-7)-2[9-4(2-x)]=22 ⑥(12x)
1327
五、解答题。(5分×4+6分×3=38分)
1、在梯形的面积公S(ab)h中,已知S=30,a=6,h=4,求b(5分)
2、在公式S=2πr(r+h)中,已知S=942,π=3.14,r=10,求h(5分)
3、某数与6的和的3倍等于21,求某数。(用方程解)(5分)
4、K是什么数时,代数式
5、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四个同样
3k5的值是27?(5分)712大小的小箱子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每个小箱子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6分)
6、轮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要4小时,逆水航行需要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求轮船在净水中航行的速度。(6分)
7、要加工20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了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了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6分)
附加题;(10分)
14.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篇十四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数学命题,试卷难度系数恰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试卷整体质量比较高,体现了省中考纲要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同时对中考复习指明了一些思路和好的策略。下面结合我校学生的答题情况作如下的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校参考学生786人,其中及格472人,及格率为60.1%,优秀217人,优秀率27.6%。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从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是一份很成功的试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结构符合中考要求
试卷满分120分,选择为16小题,填空3小题,且每题为一空。试卷难度系数恰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试卷整体质量比较高,体现了省中考纲要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
2.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本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一大题中的3、5、6、9、11、15小题,第二大题中的18、19小题,第三大题中的23、24、25小题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或灵活运用的。试题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顺应当前数学教育。
3.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中的第8题、第13题、第14题、第24题等都是生活中常需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4.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试题形式多样,渗透数学思想,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性。试卷以二次函数24题为重难点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25题图形较熟悉,问题设置也较简明,使学生入手容易,但得满分较难,需要较高的数学素养。26题是压轴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如第10题学生出错率占到30%,第15题学生函数识图能力还有待提高,有20%的同学出错。第20题因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掌握不牢固,出错率高达35%。
2.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作图能力欠佳。如第22题学生从表中做不出旋转的路径,因而有许多学生出错。第19题,不会观察图象,数与形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出错率占到40%以上。
3.解答不规范,因小失大。如21题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概率,图形呈现以后,缺少可能结果的总结而丢分。
4.综合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如25、26题失分严重,原因是学生综合素质差、数型结合意识不强,不能整体感知几何图形,找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综合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差。在今后的复习当中要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
四、反思与措施:
1.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首先,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组内要形成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的氛围和放手一搏,争取再创佳绩的必胜信念;其次,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确立有效的复习计划和方法,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第二轮复习计划,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最后,要加强校际交流,将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为我所用,不断减少与一些先头学校的差距。
2.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和一次性正确率
抓住基本题的得分点是我们学校提升中考整体水平的保证,所以学生的基础必须夯实。下一阶段我们的重点就是认真研究课标,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要求;在应用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时要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即使对于做过的题目也要进行知识的重现和一次正确率的强化。
3.兼顾中档题和能力题的指导与训练
中考试题分值为120分,中高档题及能力题的特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加工,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对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部分的得分尤其是中档题对于促进年级的整体均分的提高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1)切忌“死教”与“教死” 要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地用于各种情境中。
(2)重点知识要重点抓,做到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4.关注省内命题动向,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推荐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08-10
九年级数学教学07-26
九年级上数学计划09-18
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09-26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8-13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习题09-26
贵州九年级上数学测试10-05
九年级数学实践操作总结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