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共16篇)(共16篇)
1.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篇一
金蓝领技能鉴定技师论文
论文题目:
轴承与滑动轴承常见的故障及维修方法
姓
名:
张国祥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单位: 山东省天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金蓝领技能鉴定技师论文
轴承与滑动轴承常见的故障及维修方法
姓
名:张国祥
单
位:山东省天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轴承故障在机床维修中占有重要地位,摸清轴承的常见故障现象有助于迅速找到故障。轴承在维修中的常见故障,并列举了不同故障的现象以及根据现象进行故障判定的方法。轴承的维修方式简单,通常采用直接更换的方式。
关键字:轴承 滑动轴承 故障机理 诊断 预防 维修
一、轴承的故障机理
在大多数机械设备中,轴承是最普通的机械零件,其损坏率也相对较高,在所有机械设备故障中,轴承的故障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轴承有着维护方便、可靠性高、起动性能好等特点,因此设备处于等速度状态时,有较高的承载力。
下面我们以滚动轴承为例分析其故障机理。相比而言,滚动轴承比滑动轴承的径向尺寸大且减振能力比较差,机械设备处于高速状态下滚动轴承要比滑动轴承的寿命低,噪音也比较高。其中的向心轴承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径向力,其组成包括四部分,即内、外圈、滚动体与滚动体保持架。其中内圈紧紧套在轴颈上随轴同步旋转,而外圈则在轴承座孔中。当内外圈做相对转动的运动时,滚动体会在内圈外周与外圈内周的滚道上滚动,为防止摩擦保持架将二者隔开。
多数情况下轴承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运行过程中密封轴套以及固定螺栓等零件松动,造成滚动体及滚动体保持架磨损,或轴承压盖,轴套等处有缝隙,水或粉尘等杂质从这些缝隙中进入轴承箱,润滑油变脏造成润滑不良,最终导致轴承的故障
二、轴承在机床中的常见故障
2.1滚子磨损
金蓝领技能鉴定技师论文
<25mm,切忌沿轴线方向作直线研点。
若轴瓦擦伤轻微或仅是局部烧伤,则应考虑更换润滑油,用磨合的方法来处理。3.1.2径向间隙的调整
滑动轴承的径向间隙S是保证液体摩擦的主要条件。剖面式华东轴承因磨损使得径向间隙增大,常出现漏油、振动、磨损加快等现象。在维修时,首先采用压铅法来测量出华东轴承的径向间隙值:根据测量间隙的大小选用直径为0.6~1mm的软铅丝,按图1所示的位置安放。其顶间隙的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1a1c1ac,22222 b1b22Spj122用Spj减去理论计算的径向间隙,即确定出调整的径向间隙所需的垫片厚度(见图一),即N=Spj-δ式中δ——轴瓦的配合间隙,δ=kd(k为系数,d为轴的直径),经压铅法计算出垫片的厚度n后,再将相同厚度的2组垫片放在
图1 压铅法测量滑动轴承的径向间隙 1瓦盖 2 轴
轴瓦的,再将相同厚度的2组垫片放在轴瓦的两侧。随后通过调整轴瓦瓦口之间的垫片重新调整径向间隙,并按轴颈尺寸进行刮配,直到刮研轴瓦内孔到所要求的精度为止。3.1.3减小接触角度、增大油楔尺寸
轴瓦与轴颈之间的接触角过大会影响润滑油膜的行成,轴瓦会很快磨损。角度过小则会增加轴瓦的鸭梨,也会加快磨损。因此,在装配时,接触角以60~90度为宜,高速轴控制在60度左右,中低速轴控制在90度以下。
运转中,在交变应力的反复作用下,轴瓦的磨损增加,轴颈下沉,使
金蓝领技能鉴定技师论文
主动性、预防性的工作,即对故障发生的根源进行监测和排除。包括定期修复、预防性维修和定期报废 3 类维修工作。将PaM原则应用于滑动轴承的维修工作,可取得很好的维修效果。例如因滑动轴承的轴瓦失效造成某企业一台65t链式冷拔机经常停机。虽然该企业对滑动轴承加强了养护监控,但平均不到半年仍出现烧瓦抱轴等事故。将PaM原则引入维修模式后,冷拔机滑动轴承已顺利运行了近1a,未出现因轴瓦失效造成停机故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3.2实例
轴承是最常见的标准件之一,比较容易进行互换,因此机床轴承故障维修一般为直接更换轴承。轴承故障维修的难点在于根据故障现象判定是否为轴承故障。3.2.1回转部件较大异响
机床出现异响是比较常见的故障现象,异响往往是零件出现磨损的重要标志。但在回转部件处出现的故障应该首先考虑为轴承故障避免盲目寻找故障源。
维修实例:
哈挺CS -42 为精密小型数控车床,其Z 轴滚珠丝杠在旋转过程中出现较大响声。一开始无从判定故障根源,将滚珠丝杠拆下后,发现其两端起支撑作用的两对配对轴承(型号为 NSK :25TAC62B,推力角接触轴承)出现内外圈松动,将轴承更换。消除故障现象。3.2.2回转轴颤抖
轴承是保证回转轴回转精度的重要保证,回转轴运转的平稳、高精度由其所支撑的轴承方式和类型保证。回转轴尤其是主轴的颤抖往往是由于轴承的磨损造成的。
四、轴承的安装与拆卸
轴承在安装与拆卸过程中,其质量高低对机械设备的运行与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讨论轴承的维修问题,就不得不谈谈轴承的安装与拆卸。下面以滚动轴承为例加以阐述。4.1 滚动轴承的安装
安装滚动轴承最好在干燥,没有粉尘的厂房里进行,特殊情况必须在
金蓝领技能鉴定技师论文
防止其相对于轴发生转动。4.2 滚动轴承的拆卸
如果轴承拆下后需要再次利用,那么决不可通过滚动体施加拆卸力。对于分离型轴承的内、外圈可分别拆除。对非分离的轴承,具有较松配合的一个轴承圈应先从座上拆除,具有过盈配合的轴承圈可根据轴承类型和尺寸,分别使用下面的工具和附件来拆卸。4.2.1 圆柱形内孔的轴承
① 用手锤轻击轴承圈,或使用拉手即可将小轴承从轴上拆下。若轴承箱局部在设计时开有装卸螺钉的螺孔,则外圈的拆卸就更为方便。
② 对于配合较紧的大型轴承,一般需要较大的拆卸力,特别是已工作多时及有摩擦腐蚀产生时,这种场合,使用油压法可以大大简化 拆卸工作,当然配置中必须已有必要的油道和油槽时方能这样做。
③ 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已经 损坏的大型轴承内、外圈的拆卸,也可使用气割的方法将轴承内外圈割成 2 至 3 部分,即可将轴承内外圈取下,但注意不要将轴或轴承座表面破坏。4.2.2 锥形内孔轴承
① 装在紧定套上的轴承,可先将螺母松几圈,然后用手锤在轴承内圈敲几下即可拆下。
② 若要拆下装在锥形轴颈上的大型轴承,可采用油压法十分方便。即在配合面注入压力液压油后,轴承会立即与其接触面分离。
五、轴承维修的其它注意事项
5.1 切忌装反
在机械维修过程中,维修轴承时要注意其严格的方向要求,安装正确才能保证其工作正常。由于有些轴承不具备十分明显的外部特征,无论是正反方向都可以装上,因此会出现装反的现象。比如平面轴承的松圈与紧圈,如果对其具体的结构以及安装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则在安装时就容易出现装反的问题,由于装配后无法正常工件造成机械设备的故障;再比如圆锥轴承的装法有两种,即 “面对面”与“背靠背”,一旦装配错误会造成轴向窜动且无法调整。所以轴承装配过程中,维修人员要对轴承的结构与安装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仔细阅读说明书,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2.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篇二
1 矿业机电设备使用及运行中常见的故障
在矿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及运行过程中, 常见的问题及故障主要分为以下六种:
1) 损坏型故障, 如开裂、烧蚀、断裂、变形、拉伤等;
2) 退化型故障, 如设备的老化、变质以及异常的磨损、剥落等;
3) 松脱型故障, 如存在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
4) 失调型故障, 如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干涉等;
5) 堵塞与渗漏型故障, 如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
6) 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 如功能失效、性能衰退、过热等。
2 矿业机电设备故障产生的后果及维修的重要性
2.1 故障发生的后果
如果存在的故障是隐蔽性的, 可能表现上不容易被发现, 看不出有什么影响, 但是很可能会造成或者引发严重的故障, 甚至是多重的故障。故障一旦发生, 就存在着安全隐患, 不仅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 如果发生的故障有背离国家或地方行业环境标准的地方, 还能够造成环境方面的污染。故障发生不仅影响着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时还会加大企业的财政支出, 降低企业的效益。
2.2 机电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机电设备的维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于设备的日常维护, 目的是为了保持甚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而是对于设备出现故障情况下的维修, 其目的是接触设备的故障和问题, 使得设备性能得到恢复、改善甚至提升。通过对设备的维修, 能够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增长, 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故障造成的事故, 确保企业的利润。维修从其实质上而言是对企业长久发展的投资, 在矿业企业之中, 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能够有效的确保生产的稳定进行, 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劳动产出。在日常的工作中, 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已经是企业生产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为它直接关系着矿井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安全的生产, 因此必须对其加大重视力度。
3 矿业机电设备故障原因的分析及故障的维修方法
3.1 故障原因分析
1) 对于机电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 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发生的故障的类型以及找出引起故障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针对故障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提前的维护, 使得设备恢复正常的工作, 并避免和预防相同事故再次的发生。通过分析和探讨故障, 找出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 然后从多方面着手, 采取合理的方案和措施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 能够有效的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 通常情况下, 一般从故障的现象开始着手进行对机电设备故障的分析, 通过分析和研究故障现象, 找到引发故障的因素并找出根本原因。在实际的工作情况下, 故障发生的现场是不同的, 能够影响到故障的现场因素也有很多, 因此在工作人员对故障现象进行观测时, 也会有很多的不同。有的情况下可能是如离心泵不吸水之类的系统的, 有时可能是其中某个部件的故障, 例如离心泵内的填料超出限制温度等, 甚至有时是其中某个零件的故障, 例如轴或轴套表面出现损坏的情况;
3) 机电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涉及的层面十分的广泛, 例如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测试分析, 以及有关疲劳、断裂、磨损、腐蚀等各种学科的知识。
3.2 故障维修
在对矿业机电设备存在的故障进行维修时, 维修方法一般分为四种, 即预防维修、故障维修、生产维修、改良维修。
1) 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对于常见故障的一种预防工作, 是在故障发生之前对故障进行的一种控制行为。对于常见的故障, 提前对设备进行一定的保养的技术改造, 目的是为了预防设备性能的降低, 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
2) 故障维修
故障维修是在故障发生以后, 对故障进行分析, 找出引发故障的原因, 针对故障原因进行的针对性的维修工作, 是在设备故障问题出现以后而采取的措施, 是不再计划内的。例如, 矿井的开采工作进行中传输机的突然故障导致的传输生产线的中断, 此时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的紧急的故障排除及抢修工作。
3) 生产维修
生产维修是一种预见性的维修, 目的是确保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维修同预防维修相同, 都是发生在故障出现之前。生产维修主要工作是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检测, 采取一定的措施,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通过定期的对设备进行维修, 能够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的状态, 及时的引导操作人员都作业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 避免或减少故障的产生。
4) 改良维修
改良维修的目的是通过对设备的技术改进以及零部件的改进, 有效的提高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并不不属于真正的故障维修。例如通过对电动机的技术改造使得其功率和性能提高等。
在实际的维修工作中, 可以对不同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同的维修, 可以对那些对生产有着较大影响的关键性的设备进行预防性的提前的维修工作, 对于那些对生产影响不大的设备完全可以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 进而减轻技术人员的维修工作量, 降低维修方面效劳的人力和财力。
摘要:机电设备是机电工作最主要的工具, 如果要确保企业生产及工序的顺利进行, 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必须的条件, 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 工作人员必须能够及时有效的诊断机电设备故障。本文重点介绍了矿业机电设备运行中的常见故障, 并对故障引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做出了说明, 列举了故障的诊断方法和维修方法。
关键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井学庆.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 .
[2]熊艳琴, 饶小林.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检修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3) .
3.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篇三
关键词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维修技术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51-0111-01
1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出现的故障有很多,根据其设备的运动状态、构造和工作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设备性能参数突然下降;声响异常;振动异常;磨损增加;裂纹形成与扩展;过热;电压和电流突变等。
设备故障的多样性说明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原因较为复杂,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大部分的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率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三个阶段。
1)早发故障期。新设备投入运行,由于各种原因,会使设备出现故障,例如:维修人员对设备维护缺乏实际经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及学习不够或技能操作不够熟练,对新设备进行错误操作;设备本身在制造、运输、安装、调试过程中存在各种隐患等。设备处于早期故障期时,故障发生频率很高,但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下降,早期故障期又称为磨合期。设备磨合期的长短,随产品、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质量而有所不同。此期间发生的故障,主要是由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所致,以及设备使用的环境不当所造成。通过选择质量过关、设计合理的设备,加强操作、维护人员的培训学习,以及提高设备的安装、调试质量,可减少不必要的故障发生。
2)偶发故障期。设备在偶发故障期,故障发生率大致处于稳定状态,趋于定值。在此期间,故障发生是随机的。在偶发故障期内,设备的故障率是最低的而且稳定。因而说这是设备的最佳状态期,这个区段称为设备的有效寿命。偶发故障期发生的故障多是由于设计和使用不当及对设备维修不力所造成的。所以通过提高设备设计质量、改进设备使用管理、加强设备监视诊断与维护保养等工作,可使故障率明显下降。
3)耗损故障期。在设备使用的后期,由于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化、腐蚀等,设备故障率开始上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故障开始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修理消耗的工时也随之增加。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主要措施是延长设备偶发故障期即延长设备的有效寿命,而延长设备的有效寿命的主要措施是正确操作和加强维护保养。
2煤炭机电设备诊断技术的目的和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进步和发展,机械设备工作的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链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所以机械设备诊断技术日益获得重视与发展。从设备诊断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来看,设备诊断技术的目的应是:保证设备可靠、高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里包含了三点:一是保证设备安全完善、无故障,工作可靠;二是保证物尽其用,设备要发挥其使用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三是保证设备在将有故障或已有故障时,能及时诊断出来,并正确地加以维修,同时减少维修时间,提高维修质量、节约维修费用,应使重要的设备能按设备状态进行维修,即视情维修或预知维修,改变目前按时维修的单一体制。除此之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为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但它决不仅限于为设备维修所服务,它还应保证设备能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这就意味着它还需要为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运行所服务。
3煤矿机电设备诊断及维修技术的策略分析
煤炭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零部件发生磨损、劣化,引起故障甚至造成损失,从而直接影响到机电设备的生产性能、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造成设备报废。因此必须对设备进行适时的维护和修理。
1)维修方式策略分析。设备的维修方式是指对维修时机的控制,具体方式主要在以下几种:事后维修又称故障维修,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造成停机之后才进行的维修;定期维修又称计划维修,指设备只要使用到预定的维修时间,不管其技术状态如何,都要进行规定的检查和维修工作;视情维修又称按需预防维修或状态监测维修,它不是根据故障特征而是由设备在线监测和诊断装置预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维修时机和内容;机会维修,它是与视情维修或定期维修同时进行的一种有效的维修活动,实施这种维修可获得较好的有效度。
在故障发生频繁、人力、备件费用或停工损失很大时,改进设计是最好的办法。从理论上讲,通常确定维修方式的基本原则是:对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影响比较大的设备,若能够运用状态监测手段探测故障征兆,应采用状态维修,否则应用计划预防性维修;对处于连续生产线上且没有后备机械的设备应采用计划性预防维修;对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影响不大或有备用机的设备,应采用事后维修;对故障征兆无法有效监侧,以随机故障为主要故障形式的设备,应采用事后维修。
2)维修类型策略分析。维修类型的确定便于人们根据具体的故障情况选择相应的维修方式,从而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维修控制和故障率的最低化。基于对机电设备故障类型的分析,机电设备的维修类型可分为偶发型维修和寿命型维修两种。
偶发型故障维修一般是不能预测的,通常采用事后修理方式;对特别重要、连续不间断运转、不允许突发故障停机的设备,可采用在线连续状态监测,配以备用设备和保护系统,以预防因操作失误、检查疏忽等造成的故障。
寿命型维修一般是可预防的,主要根据维修和故障停机的损失及安全性的要求选择维修方式。例如,对于复杂更换件和不宜拆卸检查的精密件,可采用预测维修;对维修费用很高的复杂更换件,有时也可采用故障维修;对于简单可更换的一般耐用件,可采用定期维修;故障率高的复杂更换件,可采用改善维修或采用组件更换;不影响生产和安全的简单可换件,可采用事后处理。
4结束语
由于煤炭行业的种种原因,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相对较晚,应用还不够广泛,在技术上、理论上尚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合理的诊断维护和维修工作,能够使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从而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有序、正常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为煤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李春善.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维护与维修的创新[J].硅谷,2010,01.
[2]李洪军.浅析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监测诊断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4.
[3]张玲,方云丽.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及维修策略研究[J].硅谷,2010,15.
4.电脑常见故障判断及实战维修 篇四
电脑常见故障判断及实战维修
,
5.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篇五
(1)主电源故障,检查输人电源是否完好,熔丝有无烧断、接触不良等情况。
(2)备用电源故障。检查充电装置、电池是否损坏,连线有无断线,
(3)探测回路故障。检查该回路至火灾探测器的接线是否完好,有无火灾探测器被人取下,终端监控器有无损坏。
(4)误报火警。应勘察误报的火灾探测器的现场有无蒸气、粉尘等影响火灾探测器正常工作的环境干扰存在,如有干扰存在,则应设法排除。对于误报频繁而又无其他干扰影响正常工作的火灾探测器应及时予以更换。
6.硬盘常见故障及一般维修方法 篇六
目前主流硬盘的接口主要有三种。分别为SCSI接口、PATA(并行)接口和SATA(串行)接口。由于SCSI接口硬盘主要用于大型服务器的数据存储,有着稳定的性能和完善的数据存储保护机制,由专业人员维护,与我们普通用户的关系不大,故本文不作探讨。其中PATA接口就是我们所说的IDE接口,目前SATA接口硬盘以其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良好的电气性能有逐渐取代传统的PATA接口硬盘成为主流的趋势,而一些早期的主板平台并不支持SATA接口,所以传统的IDE接口硬盘还将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长期存在。综上,本文就IDE硬盘、SATA硬盘和SATA+IDE硬盘经常出现的故障分别作一些探讨。
2 硬盘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2.1 IDE硬盘的常见故障
2.1.1 开机不能识别硬盘
故障现象: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软盘或光盘引导启动也无法访问硬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检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
故障分析:这类故障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硬故障,一种是软故障。硬故障包括磁头损坏、盘体损坏、主电路板损坏等故障。磁头损坏的典型现象是开机自检时无法通过自检,并且硬盘因为无法寻道而发出有规律的“咔嗒、咔嗒”的声音;相反如果没有听到硬盘马达的转动声音,用手贴近硬盘感觉没有明显的震动,倘若排除了电源及连线故障,则可能是硬盘电路板损坏导致的故障;软故障大都是出现在连接线缆或IDE端口上。
故障排除:针对硬故障,如果是硬盘电路板烧毁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伤及盘体,只要能找到相同型号的电路板更换(运气好的话只需更换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硬盘修复的可能性应在80%以上,一般修复后数据都还在。否则建议直接换新硬盘;针对软故障,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线缆或者改换IDE接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设置问题,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设备,就要分清主从关系。可按路线设置说明,将硬盘设为一主一从,将数据线一端连接主板IDE接口,另一端连接主盘,中间的端口连接从盘。
2.1.2 硬盘能够正确识别,但无法访问所有分区
故障现象:开机自检能够正确识别出硬盘型号,但不能正常引导系统,屏幕上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可从软盘启动,但不能正常访问所有分区。
故障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破坏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
故障排除:用可引导的软盘或光盘启动到DOS系统,用FDISK/MBR命令重建主引导记录,然后用Fdisk或者其它软件进行分区格式化。不过对于主引导记录损坏和分区表损坏这类故障,推荐使用Disk Genius软件来修复,便于操作。启动后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重写主引导记录”项来修复硬盘的主引导记录。选择“恢复分区表”项需要以前做过备份,如果没有备份过,就选择“重建分区表”项来修复硬盘的分区表错误,一般情况下经过以上修复后就可以让一个分区表遭受严重破坏的硬盘得以在Windows下看到正确分区。
2.1.3 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正确识别
故障现象:启动时出现A disk read error occurred、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或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等提示。
故障分析: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另外,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读写模式,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故障排除:可在BIOS中选择HDD AUTO 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并将IDE通道和硬盘读写模式(Access mode)等选项设置成ATUO,按F10保存退出即可。
2.1.4 硬盘出现坏道
故障现象: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个文件时硬盘出现操作速度变慢,同时出现硬盘读盘异响,或干脆系统提示“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每次开机时,磁盘扫描程序自动运行,但不能顺利通过检测,有时启动时硬盘无法引导,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后可看见硬盘盘符,但无法对该区进行操作或干脆就看不见盘符,具体表现如开机自检过程中,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读写硬盘时提示
“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类似错误信息。
故障分析:上述诸现象是硬盘出现坏道的明显表现。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软坏道,可用软件修复,因此称为逻辑坏道;后者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由于这种坏道是由于硬件因素造成的且不可修复,因此称为物理坏道,只能通过更改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
故障排除:对于硬盘的逻辑坏道,推荐使用MHDD配合THDD与HDDREG等硬盘坏道修复软件进行修复,一般均可很好的识别坏道并修复。现主要针对MHDD4.6版总简要介绍一下软件的用法。启动成功以后,按shift+F3选择要修复的硬盘,按相应硬盘对应的数字键后,然后按F4,出来一个对话框(如图1所示),Start LBA项指定扫描起始位置,先将Remap(坏道重映射)项、Loop test repair项设为OFF,其余项设为ON,选择完毕按CTRL ENTER执行扫描,扫描完毕后,再将Remap项设为ON,其余项设为OFF,再执行一次扫描。一般可以修复大部分的逻辑坏道。另外,MHDD和HDDREG、THDD等软件配合使用,效果相当不错。HDDREG和THDD软件的界面很简洁,按提示操作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MHDD软件只能识别容量小于128GB的IDE和SATA接口硬盘,THDD软件只能识别容量小于256GB容量的IDE接口硬盘。HDDREG软件可识别大容量的IDE和SATA接口硬盘。对于物理坏道,如果坏道不多且相对集中,可用Partition Magic For DOS软件,在DOS环境下,进入Partition Magic,选择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 For Errors命令来确定物理坏道的位置。当检测到坏道后,Partition Magic会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然后再用Bad Sector Retest(坏道重新检测)功能,它能通过反复查找由Check For Errors命令标记的坏道,然后再利用Partition Magic软件强大的分区功能将坏道集中的区域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新分区,然后通过Advance下的Hide Partition功能将该分区隐藏,以防止磁头再次读写这个区域。但即使成功隔离了坏道,也要将重要数据备份,如果坏道过多,建议将其更换,因为硬盘出现物理损伤表明硬盘的寿命也不长了。
3 SATA硬盘的常见故障
对于SATA硬盘,除了一些和IDE硬盘类似的故障外,常见的还有以下故障:
3.1 安装Windows 2000/XP/2003时系统提示找不到硬盘
故障分析:因为Windows 2000/XP/2003本身不直接支持SATA控制器,在安装Win2000/XP/2003系统时,一般由主板南桥芯片(如Intel的ICH5/R,VIA的VT8237等)提供的SATA控制器在开启RAID时需要安装SATA驱动,如果使用第三方芯片的SATA控制器,也必须加载第三方的SATA驱动。同时,Windows XP也无法辨认出连接在接口卡上的SATA硬盘,也需要手工安装SATA硬盘的驱动程序。
故障排除:在首次安装Windows 2000/XP/2003寻找SCSI设备时,按下F6键(此时屏幕下方会有文字提示)来加载第三方驱动程序。稍等一会儿系统提示按S键,会自动搜索软驱中的驱动,选择主板提供的驱动软盘中合适的驱动。然后会显示你所选择的驱动已经加载,按回车继续,然后就是正常的Windows安装步骤了。
3.2 主板和硬盘均支持SATA 3.0Gbps规范,但系统显示只达到1.5Gbps的速度
故障分析:早期主板的SATA/RAID控制芯片只支持SATA 1.5Gbps规范,现在市场上销售的SATA 3.0Gbps规范的SATA硬盘,为了兼容老主板,均通过路线的方式使硬盘默认的工作方式为1.5Gbps规范。
故障排除:参考硬盘厂商的说明,将SATA硬盘的跳线强制设置在SATA3.0Gbps模式下即可。如图2、3所示,西部数据的120GB SATA硬盘,拔掉短接5、6针的跳线帽即可将速度提高到3.0Gbps。其它品牌的硬盘一般也都是将跳线帽拔掉即可,具体可按硬盘的说明操作。(同样道理,当我们遇到一些老主板不能正确识别SATA 3.0Gbps硬盘时,可通过跳线把硬盘限定为1.5Gbps的传输速度,具体方法可在硬盘表面上的跳线说明书上寻找。)
3.3 硬盘出现坏道
由于目前一些流行的磁盘坏道修复软件大部分不能很好识别SATA接口硬盘,故应先用各个硬盘厂商推出的硬盘检测工具软件来帮助我们确定硬盘故障的原因,判断故障是源自磁盘驱动器部分还是由其他软、硬件问题造成;硬盘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以希捷公司的SeaTools硬盘检测软件为例,分为Windows版和Dos版,它可以全面的检测希捷公司生产的各种硬盘。如果在For Windows版没有通过检测,则表明硬盘有故障,这时我们可以选用For DOS版进行一下长检测,有可能修复一些坏扇区错误。还可以根据自己硬盘的实际情况使用前面推荐的MHDD和HDDREG软件配合来修复坏道,操作步骤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3.4 SATA+PATA硬盘的常见故障
3.4.1 SATA和PATA硬盘不能和平共处,不能同时被识别
故障分析:尽管SATA和PATA硬盘采用不同接口,但是让SATA和PATA和平共处的关键在于其占用的IDE通道位置不能冲突。
故障排除:关于SATA占用IDE通道位置的设置部分,各厂家有所不同。对于Intel芯片组而言,由于南桥芯片中的SATA占用一个IDE通道,因此设置过程略有特殊。以Intel 865PE芯片组的ICH5南桥为例:进入BIOS后,选择Main下的IDE Configuration Menu,在Onboard IDE Operate Mode下面可以选择两种IDE操作模式: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和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
选定兼容模式后,系统提供Primary PATA+SATA、Secondary PATA+SATA以及PATA Ports Only几种选择。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第一种表示将PATA硬盘作为启动盘;第二种表示将SATA硬盘作为启动盘;第三种表示只使用PATA硬盘而禁用SATA硬盘。至于非Intel芯片组则简单得多,BIOS中SATA通道根本不与PATA通道共用,直接从某一选项来决定将哪个硬盘作为启动盘。如果使用PCI接口的SCSI卡安装串口硬盘,需要在BIOS中将第一启动设备指定为SCSI,其优先权就会高于并行硬盘。
3.4.2 SATA+IDE模式下经常出现读写缓慢或死机故障
故障现象:电脑安装新买的SATA硬盘和先前的IDE硬盘。经常出现读写缓慢或不定期的死机,具体表现为鼠标不能移动,按任意键都没有反应,最后只能重新启动电脑。
故障分析:从故障表现来看,此类似问题通常都是由软件或病毒问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不同接口硬盘的安装设置问题。
故障排除:首先,可全盘杀毒或将电脑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同时为了排除驱动程序兼容性问题导致电脑死机的情况,可全部采用通过WHQL认证的驱动程序。如果故障仍没有解决,可先拆下没有安装系统的硬盘,如果系统正常运行,则可判断为是不同接口硬盘混合使用的问题,可通过改变IDE硬盘的主、从盘设置或者尝试将SATA硬盘接在其他的SATA接口上,故障一般可以解决。
4 结束语
硬盘的故障复杂多样,在一篇文章中很难讲全,文中的解决办法只是抛砖引玉,值得引起大家重视的是,硬盘是比较精密的部件,正确使用好硬盘才是减少硬盘坏道发生、提高硬盘使用寿命的最好方法。我们平时要注意杜绝硬盘的不正常关机、磕碰、震动、高温状态下长时间运行等现象,定期进行磁盘碎片的整理和重要数据的备份尤其要备份好容易被忽视的主引导记录及硬盘分区表、主DOS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等三个硬盘启动必需的数据,才是万全之策。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硬盘的容量和速度也在飞速增长,但由于硬盘工作原理的制约,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却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善,脆弱的硬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威胁着其存储数据的安全。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常用的维修方法,就可以排除一些常见故障而使硬盘继续正常工作,该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硬盘,故障,维修方法
参考文献
[1]电脑报社.电脑大道理之一——装机圣手[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2]王龙,上官冰冰.电脑常见故障1000例详解[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7.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篇七
【关键词】运行状态 电气化设备 故障检查 检修 方法
根据工作经验得出电气设备通常有四种状态:正常状态:设备具备其应有的功能,没有缺陷或缺陷不明显,缺陷严重程度仍处于容限范围内;异常状态:缺陷进一步发展,设备运行发生变化,性能恶化,但仍可以继续维持工作;故障状态:缺陷发展到使设备性能和功能都有无法工作的程度;事故状态:设备完全不能工作停止运行。
一、我举出了下列关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检修的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应首先向相关人员详细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症状。我们应该先了解发生故障设备的结构以及线路等必备知识以后,再把相关的知识和故障的实际结合起来再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才能开始对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
对于外表看上较脏、感觉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很多故障大多是由于脏污和导电尘块导致的,这种故障经过清洁就可以解除故障,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先清理一下设备,再检查其它得地方是否有故障;
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后应优先检查外部设备,排除外部故障后如果仍没有正常运行,再对设备的内部进行检查,但是,此时应注意在拆卸时将零部件按固定顺序排放,如果有必要的话在拆卸前可以用摄像设备记录下原来工件的位置以便处理装回时出现问题;
电源是电气设备中经常出现故障的地方,所以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先对电源进行检修排查,在确认电源正常工作以后再对设备的其它部件进行检测;
在检查故障的时候在确认了机械工件没有问题后,再对电气方面进行检查。对电路线路进行检查时应该用相关的仪器仪表进行检测,看看是否是因线路接触不良而引起的设备故障若接触良好而运行仍故障的话,再对机械和线路之间的运作关系进行检测,找出故障原因。
在检查设备故障时,可以通过听设备运行的声音和设备周围的气味来确定大概是哪里出现问题了,比如设备运行声音明显变大很有可能就是里面的工件松动而引起的,若是有明显的烧焦味道就很有可能是负载工作而引起线路烧坏了
当设备中的故障和调试并存时,我们首先应该保证电气线路调试的正常,然后再排除设备的故障,最后进行设备的调试。
二、说完了注意事项下面简单说一些关于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检修方法:
首先是直观检查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与设备使用人员和用户的详细询问来了解故障发生的相关情况;其次是通过观察来进行诊断,例如,仔细查看设备的外面有没有异样、电路线路是否出现短路等、接线是否正确、显示面板的反映如何,此外还可以聆听设备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或者有没有异味等;还可以根据机器的温度和振动幅度来判断设备的运作是否正常,一般情况下,设备的局部出现短路或者机械摩擦等,就可以感觉到局部发热,如果设备整体过热,就应该考虑设备过载的问题,另外设备振动幅度很大,那么设备的平衡有可能出现问题。
再其次是儀器检测法,作为诊断故障的必要辅助手段,仪器检测法是指通过仪表、仪器等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所以实践中,万用表、兆欧表、钳型电流表等都是比较常用的。
此外更换零件法也很常用,详细检查不仅麻烦而且费时,可以先行使用简便易行的更换法,对容易拆装的并有怀疑的零部件(如晶体管、插件、可控硅等)用确定完好的零部件进行替换,若更换后设备恢复正常,则可知故障就出在该处,及时解除了故障;如仍不能恢复正常,则应该继续寻找其他可能发生故障的原因。
还有对比法,就是将故障设备的运行状况、有关参数和正常运行的设备进行对比,通过结果对比找到可能的故障原因,最终解决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打比方参照正常零部件的工作性能进行故障设备的诊断,然后进行维修、调整或更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设备的有关参数难以找到相关的资料,有些零部件的性能参数很难判断,所以诊断和维修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便和困难。
8.机车冬季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篇八
一、A:受电弓途中自动降弓,B:冻雨天气无法正常取流 A:原因 1.Ⅰ、Ⅱ受电弓气囊接头断漏风所致。2.接触网故障刮弓引发气囊排风降弓。处理: 1.首先确认网弓状态,无异状换弓运行。2.弓网故障立即停车处理。3.加强库内检查,途中可关闭气囊塞门维持运行。B:原因 天气原因滑板与接触网不能完全接触,拉弧严重。处理:SS7机车维持运行,SS8机车升双弓,过分相前降弓。
二、大顶瓷瓶闪络 处理: 站内停车时
1.不能立即降弓,当接触网进行自动重合送电后因本机车原因再次造成接触网跳闸停电时,立即降弓;在未判明原因前禁止升弓。2.查明原因后向车站值班员报告。在区间运行时 1.初次发生闪络时,确认无异状维持运行。2.再次发生时,立即断电降弓,选择有利于安全的地点停车,就地制动。3.停车后立即通知两端站、追踪列车和运转车长,根据指示请求救援,并按规定进行防护。
三、干燥器故障 现象:打风后排污阀排风不止,总风压力急剧下降。处理: 1.SS7机车关闭404(风泵旁)塞门,开放405塞门。2.SS7D机车关闭404塞门开放403塞门。3.SS8机车关闭171塞门,开放172塞门。
四、途中供风管故障漏风或库内列车供风管折角塞门冻结打不开 处理: 1.根据要求调整供风管调压阀到规定压力。2.SS7型机车关闭502塞门,半开501塞门,调节塞门的开放角度来调节供风压力。3.冻结时库内用热水解冻。
五、列车、机车制动力较弱 现象: 大雪天气,闸瓦积雪较厚,制动力较弱; 处理: 1.列车运行制动力弱,乘务员保持冷静做好预想,在调速前或停车前进试闸,必要时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2.在列车到达终点站前,运行中调速或停车时,应使机车制动缸上闸防止冻结和消除机车闸瓦和轮对踏面之间的积雪,防止摘车后单机走行制动力弱。到达终点站摘车后,先单阀制动试验制动力。3.单机动车前,乘务员必须先试闸,如必要时应在动车前先清除动轮踏面及闸及闸瓦间的积雪,保证单机制动力。4.单机走行遇到制动机失灵或制动力弱时,要保持冷静,应立即打开制动管放风阀或按压紧急停车按钮,(使蓄能制动作用),若制动失效,应立即缓解单阀,改用电阻制动。
六、机车轴温报警装置不显示或信号掉 白灯 现象: 雨雪天气,轴温报警装置控制盒进水,造成机车轴温报警无显示;机车信号接线盒进水,造成机车信号错误显示。处理: 1.在库内加强机车轴温报警控制盒接线,信号接线盒接线的检查及除雪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报活。2.途中轴温报警装置作用时停车检查。3.途中机车信号故障按<1609号>电报执行。
七、机车空转 1.检查好下砂情况,保证砂路畅通。2.起车时 应先适当撒砂小闸制动,先提手柄500A瞬间缓解小闸,利用车钩间隙启动逐步增加电流使列车启动。3.遇再次空转时,略微回手柄同时撒砂,不能手柄大幅度移动,保持牵引力略低于粘着力。
八、防止断钩 处理: 1.库内认真检查车钩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报活。2.运行中小闸按规定位置放置,正确使用制动机。3.使用非常停车时必须列车停稳才能移动闸把。4.如断钩后将断钩车辆的位置、车号、钩尾框上的铸造日期记录在手帐上。5.当钩体断裂无法处理时,应立即将具体情况报告车站按列车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的指示办理。
九、机车连挂车辆后,开放列车管或供风管,机车折角塞门漏风严重 处理: 1.反复开关数次折角塞门。2.用锤轻击折角塞门芯轴。3.如不行及时拆下机车前端空闲的折角塞门更换。
十、列车管漏风 处理: 1.机车挂车后换端取出大闸手把前,要先减压170Kpa,等排完风后再取出大闸换端。2.试风前必须充满风后再减压,发现列车管漏风超过规定时,应将大闸继续减压,减压240—260Kpa,保持30秒,若不再漏风,为制动前列车管未充满风引起,若继续漏风(均衡风缸不漏一般为车辆漏风,反之为机车漏风),司机应首先通知车站值班员和列检,请求上机车试验(注意记下车站值班员及列检臂章号)。3.三方上车后,副司机下车关闭机车列车管塞门并看守,司机待机车列车管充满风后减压100Kpa,保压1分钟,试验机车是否漏风,若机车漏风应立即处理;若机车不漏,证明是车辆漏风,司机各车站值班员说明情况,副司机及时打开机车列车管塞门(若车站值班员及列检未及时上机车时,司机应按以上方法试验机车是否漏风)。以上试验在进行时,司机注意在运记上打点。4.司机应立即通知调度室和车队,副司机立即检查车辆漏风情况,发现漏风车辆将车辆编号记入手 帐。5.因列车管漏风发生争执时,应服从车站值班员裁决,如造成列车晚点,途中要积极赶点。6.如在途中发现漏风时,应通知乘检,尽量维持运行,同时通知前方换乘站。
内燃机车冬季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一、砂管不通或下砂不畅通 处理: 首先检查砂质是否干燥,有必要时换砂,如不下砂,将撒砂器拆下,进行检查疏通。
二、柴油机水温过高卸载 处理: 1.检查大风扇是否转动,自动不转置手动位。2.风扇转动正常,检查防寒被状态。
三、油水管路胶管接头漏 现象: 油水管路胶管接头漏水(漏)。处理: 紧固胶管接头卡子,若油水温度低造成泄漏时,启机打温。
四、油水温度低启机困难 现象: 启机困难。处理: 启动预热锅炉打温后启机。
五、蓄电池单节外壳裂 现象: 蓄电池漏液。处理: 将故障蓄电池进行甩单节处理。
六、因气温低造成油水管路泄漏 处理: 1.要保证停机时的温度符合规定要求。2.机车机械间门及百叶窗要关严。
七、干燥器排风不止 现象: 干燥器不排风不止。处理: 甩掉干燥器,将1、2、4、5号阀关闭,将3号阀打开。
八、途中接地继电器动作后如何处理 处理: 手柄回零,恢复DJ提手柄还动作为主回路负端接地,将DK置负端位,维持运行。如果仍接地甩电机处理,甩电机判断,如果甩某一电机不在接地将该电机甩掉维持运行。如仍接地为主回路正端接地,一般为一点接地,将DK置中立位,低手柄维持运行至前方站处理。
9.压力表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篇九
一、指针偏离零点,且示值的误差远超过允许误差值
1.故障原因: 弹簧管产生永久变形。
建议:这与负荷冲击过大有关。取下指针重新安装,并调校;必要时更换弹簧管。
2.故障原因:固定传动机构或传动件的紧固螺钉松动。
建议:拧紧螺钉。
3.故障原因:扇形此类与此类轴的初始啮合过少,在振动或颠振的影响下引起脱牙,从而改变了游丝原来的力矩大小。
建议:适当改变初始啮合位置,即可使啮合轮齿适当的增多。
4.故障原因:扇形此类与此类轴的初始啮合过多,且因受瞬时的冲击压力而超过测量上限引起脱牙所致。
建议:适当改变初始啮合位置,即可使啮合轮齿适当的增少。
5.故障原因: 在急剧脉动负荷的影响下,使指针在减压时与零位限止钉碰撞过剧,以致引起其指示端弯曲变形(无零位限止钉者,则所因剧烈的振动或颠振所致)
建议:整修或更新指针。
6.故障原因:机座上的孔道不畅通,有阻塞现象。
建议:加以清洗或疏通。
二、指针的指示端处于零位限止钉之后
建议:指针指示端与其表盘之间的距离过大,或因指针本身的.刚性较差以致在振动或颠振的影响下从原来的位置上跳出。可将指针指示端适当地提起再安于限止钉之前,将其向下按揿,以适当的减少间距。
三、在增减负荷过程中,当轻敲外壳后,指针摆动不止
1.故障原因:游丝的起始力矩过小。
建议:适当地将游丝放松或盘紧,以增加起始力矩。
2.故障原因:长期使用于不良的环境中,或因游丝本身的耐蚀性不佳,以致由腐蚀的影响而引起弹性逐渐消退DD力矩减少。
建议:更换游丝。
3.故障原因:进油管的阀门开得太大或控制阀接头孔太大。
建议:适当控制阀门或将其接头孔孔径缩小。
4.故障原因:周围以高频振源。
建议:装置减振器。
四、指针在回转蚀很滞钝,且油突跳现象
1.故障原因:传动件间在活动配合处有积污存在,或因其被锈蚀,以致引起传动不灵活。
建议:若所积污,用汽油清洗之;若被锈蚀,则应除锈后再予清洗。必要时,应酌情更换。
2.故障原因:机座上的孔道略有阻塞。
加以清洗或疏通。
1.故障原因:传动件间的配合间隙过小,以致引起传动的不灵活。
建议:适当增大配合间隙并在该处添加少许仪表油或钟表油。
2.故障原因:上、下夹板上两组支承孔不同心或不平行,引起传动不灵活,常因各支柱长度不一或是在铆接是产生偏斜所致。
建议:可用加衬垫的方法来跳蚤支柱的长度,重新进行铆接来校正支柱的偏斜。
3.故障原因:拉杆两端上的小孔予相连接的零件配合不良,有卡住现象。
建议:可适当予以校正,直至保持灵活时为止。
4.故障原因:轮轴予轮径不同心。
建议:作轮轴矫正。
★ 主板护理方法与常见故障排除
★ 腰椎病的检查方法
★ 腰肌劳损有哪些检查有哪些方法
★ 传感器像素
★ 传感器论文
★ 浅谈户外高压隔离开关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论文
★ 传感器心得体会参阅
★ android位置传感器
★ GFW15风速传感器
10.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篇十
关键词:医疗设备 故障 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052-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与医学工程的发展,医疗设备已经惠及到医学诊断的各个方面,为医院提供了精确的诊治手段[1-2]。由于种种原因,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故障。因此,正确分析医疗设备的常见故障,然后正确做出维修保养十分必要。因为加强医疗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保养不但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发挥最大效益,还能够保证病症诊断的正确率,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患者的福祉。
1 医疗设备常见故障
1.1 日常使用故障
由于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程序不熟悉,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因对设备的用途及其诊断性能不能精确掌握,致使诊疗结果误差较大甚至错误。以上两种问题经常发生在新设备投入之初或设备操作人员更换时期。这也反映出了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操作培训不到位、培训制度不健全、工作衔接混乱等问题,也反映出了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技术不专业等问题。另外,在新设备投入时,还易出现不按保养制定对设备实施保养,从而引发设备故障。因此,人为因素是造成医疗设备故障的重要因素,减少人为失误,可有效减少医疗设备故障。
1.2 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会造成设备控制失灵,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使其损坏报废。断路故障与短路故障是主要的电路故障。断路故障经常是设备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连线断开等因素,导致电流被切断,使电源或信号无法接通而引起的一种电路故障;而短路故障则是由于主控电路的电源与地线连接,从而引发的一种电路故障。短路故障严重时会烧坏设备,而断路故障对设备的损坏程度较短路故障轻,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设备造成质的损坏。如果发生电路故障就需要设备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仔细排查才能发现故障原因。
1.3 软件程序故障
随着软件程序在医疗设备中的广泛应用,软件故障也频繁出现在医疗设备中,该类故障常见于以光盘、USB、移动硬盘等存储方式的医疗设备中。如,大量数据文件管理时,经常会造成存储资源之间的相互冲突,造成的医疗设备的反响缓慢甚至死机,使医疗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1.4 机械故障
设备机械故障是由于机械转动部分受阻或者卡死、重要器件损坏(如弯曲、变形、破碎、断裂等)、机械连接件松动或脱落等原因而引起医疗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设备较长时间未使用,机械运转部件长时间未加润滑油,易受潮生锈,容易造成机械转动部分受阻或者卡死;医疗设备受到外界严重碰撞或则运行过程中器件之间的碰撞容易造成所重要器件损坏;螺丝、栓、阀门等部件在长期受力下容易松动或松脱,从而造成机械连接件松动或脱落。
2 医疗设备维修保养
2.1 岗位培训
由于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对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等不熟悉,需要加强操作人员岗位培训。首先,在新设备使用前,应安排相关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与厂方工程师对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实施全面的培训,其培训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工作流程、日常保养等,待培训完毕后,还要对参与培训的人员实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杜绝其操作医疗设备;其次,对于考核合格者在起初操作医疗设备时,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其指导,发现操作错误,及时做出纠正;最后,医院应建立医院内培训与培训考核体系,定期对医疗设备人员实施培训与考核。
2.2 医疗设备的检查与维修保养制度
根据医疗设备的贵重程度,将医疗设备分为重点设备、准重点设备、非重点设备等三类。重点设备(如CT、MRI等),要建立工作档案、技术档案、设备履历、检查记录、故障登记、维修登记等,重点做好周、月、季、年等定期维护计划与记录;准重点设备(心电监护仪、血球计数器等),建立技术档案、检查记录、故障登记、维修登记等,并定期进行计量检查,做好周定期维护;非重点设备(加湿器等)实施定期检查与维护[3]。
2.3 故障的维修
根据对设备故障检查的结果,分别实施不同的维修方式,以便使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良好。对于电路故障要判断其是短路或者是断路引起的电路故障。若是短路要重点检查电路板绝缘层是否破坏、线路连接线是否与地相接、元器件是否变质等,这类故障一般需要及时更换被烧坏的电元件;若是断路重点检查焊点与连接线,这类故障可通过固定焊点,连接连接线解决。软件程序故障造成的医疗设备故障,一般情况下可通过重新启动机器的方式得到解决。如果设备中的程序数据部分或者全部丢失,则不能通过重启的方式解决设备故障,如运行软件数据部分或者全部丢失,则需重新安装。机械故障根据其导致的原因不同可通过加润滑油、除锈、清除杂物、更换损坏部件、固定好各部件的方式维修。
2.4 日常维护及维护岗位责任制
日常维护人员要按照每天规定的流程及时清洁设备环境的卫生、设备内部、过滤元件,检查螺钉、螺母是否松动、仪器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等[1,4,5]。日常维护人员还要监督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按照仪器操作要求及医院的规定进行操作,如果不是应及时纠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设备日常维护人员都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位维护人员对其维护的设备负责,并把每台设备都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维护人员,形成一个合理、科学、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日常维护人员还应经常与各科室的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沟通,通过他们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及问题,根据他们反映的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另外,医院也要根据国外医院维修机构设置与管理的相关经验与规则,建立适合本院的医疗设备维修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故障、电路故障、软件程序故障、机械故障等常见故障并及时作出正确的维修保养,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不仅降低医院设备的损耗,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提高对患者诊断的正确率。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与维护,能够有效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益,延长使用寿命,可显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宗凌燕,蒋政文.医疗设备故障分析及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2013,2(26):782-783.
[2]康莉萍.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和维修保养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 (11):99-100.
[3]孙晓绿.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和维修保养方法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0,7(23):2235-2236.
[4]周立忠.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其维修保养[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4(3):236.
11.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篇十一
1拖拉机常见故障类型
拖拉机常见故障主要表现为八种类型:(1)仪表异常。拖拉机上的每一个仪表都是拖拉机状态的直接反映,能够帮助机手迅速发现拖拉机异常,一旦仪表出现异常,机手应当立即熄火并进行故障检修;(2)声音异常。主要表现为作业过程中拖拉机内部发出击打、摩擦等异常声音,异常声音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内部零件的松动导致,也有可能是拖拉机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故障。因此一旦听到异常声音,机手就应当对发出异常声响的部位进行故障诊断;(3)工况异常。拖拉机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可能会出现熄火且难以重新启动的状况,主要是由于牵引力迅速减小而引起的离合器打滑、行驶打滑等情况,一旦拖拉机出现工况异常,应当立即对其进行故障诊修,正常运转后方可投入使用;(4)柴油机故障。主要表现为发动机排气颜色异常,呈现出白色、灰色或蓝色等形态;(5)漏油漏水。车辆封闭性对于车辆正常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及时处理拖拉机的漏油漏水问题,不仅会导致拖拉机的严重损坏,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事故。(6)温度异常。温度异常是拖拉机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对于拖拉机各项性能的正常使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拖拉机的温度异常现象通常是由于冷却系统故障导致的,温度过高会引起变速器和后桥壳的发热,进而破坏齿轮和轴承,给拖拉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1];(7)能耗异常。拖拉机的能耗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冷却水、机油或燃油的过度消耗;(8)外观故障。外观故障诊断容易,只需将拖拉机置放于平整地面记性观察即可,如果发现拖拉机的一侧明显倾斜,那么拖拉机的轮胎或骨架出现了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谨慎处理。
2拖拉机故障产生的原因
导致拖拉机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样非常复杂,总的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日常保养不到位。很多机手对拖拉机的态度都是重使用轻维护,这就导致了拖拉机在高负荷运转后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保养,水、油、气得不到定期的净化,且破损零件得不到及时的更换,拖拉机长期带病作业,必然会引起重大的故障及安全事故[2]。
(2)使用方法不正确。主要表现为实际作业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急剧变化,导致机手在使用操作上出现失误引起的拖拉机故障。
(3)机械老化引起的故障。拖拉机是由各个较小的机械部件组合而成的,对于机械产品来说,零件的老化变形难以避免,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拖拉机内部的零部件必然会出现磨损、老化、变形等问题,如果未及时进行更换,就会引起拖拉机故障的产生。
(4)拖拉机装配与修理存在违规操作行为。例如内部零件尺寸错误,更换零件质量低劣等都会引起故障的产生。
(5)拖拉机制造设计上的缺陷。由于受到客观生产水平的限制或者设计图纸的差错,导致拖拉机内部零部件存在明显薄弱和矛盾环节,这就导致了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零件易发生磨损,进而引起故障的发生。设计和制造缺陷属于先天性故障,机手无法消除,只能依靠生产厂商在新车试运行期间发现。
3拖拉机故障的诊断方法
3.1感觉鉴定法
感觉鉴定法主要是指凭借长期的维修经验及感觉器官来对拖拉机故障产生位置状态进行判定的一种方式,判定过程中无需借助仪器仪表的辅助作用,例如借助手臂对故障位置进行晃动,查看零部件是否存在松动与间隙;利用眼睛鉴定零部件是否存在腐蚀、裂纹、遗失或折断现象。感觉鉴定的采用,只有具备丰富维修经验的人员才能采用。
3.2比较法
比较法主要是指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将可能存在故障位置的零部件与正常机械的零部件进行对调,通过零件对调前后拖拉机运行状态来判断更换零部件的位置是否存在异常。例如,如果机手或维修技师怀疑拖拉机的喷油器出现异常,那么就可以更换正常的喷油器进行比较判断,如果更换后拖拉机正常运行,则表明是喷油器出现了异常,如果更换以后拖拉机的状态依然不变,那么就意味着不是喷油器出现了问题,需要重新寻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3.3试探反证法
试探反证法主要是指对拖拉机某个部位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的方法。例如,在正常情况下,拖拉机如果无法启动柴油机,那么机手或维修人员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气缸套以及活塞在长期高负荷运行中被严重磨损,进而引发了压缩异常。为了证实该认知推理是否正确,可向气缸内注入少量汽油,待转几圈后看压缩性能是否良好。
3.4隔除隔断法
隔断法主要是指在已经初步诊断出拖拉机故障的情况下,通过隔断拖拉机某一部部件或者某一系统的工作,并观察其运行状态,进而更加精准的诊断出故障发生的位置或范围。例如,在拖拉机的故障诊断维修中,经常会采用断电、断气或者断油的方法对故障原因进行诊断。
3.5仪表测量法
借助专业的仪器仪表对可能存在故障的位置进行测量,利用测量得到的数据对零部件的状态进行判定。仪表测量法的运用可以明显减少对拖拉机的拆解工作,并且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直观。
3.6逐步排除法
逐步排除法是指将拖拉机某一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纷纷列出,并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到方法,对故障原因进行一一排除,直至发现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
3.7部分停止法
在短时间内停止拖拉机内部某一部件的工作,并对拖拉机的故障进行判定,诊断出具体的故障位置。例如,如果拖拉机出现了排气异常现象,最大的因素可能是空气滤清器的堵塞,为了证实是否是由于这一原因所致,可以将空气滤清器拆除,重新启动拖拉机,如果故障消失,则可以判定排气异常是由空气滤清器的堵塞所致。
4拖拉机常见故障维修方法
4.1发动机温度异常维修方法
导致发动机温度异常最主要的原因是水泵内的水垢超标,一旦发动机的温度超过特定限值后,发动机的零件磨损程度就会加重,且拖拉机整体运作效率会明显降低,油耗也会明显增加。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发动机温度异常现象的发生,应当及时对拖拉机的冷却液进行更换,并及时将水垢清除。
4.2离合器打滑维修方法
(1)应当对踏板的自由行程进行调整,将离合器的底盖卸下,查看连接飞轮与底盖之间的螺栓是否松动;(2)查看离合器摩擦片是否存在溅出油污现象,如果发现的确存在油污溅出情况,就应当对摩擦片进行更换;(3)排查离合器的总泵回油孔,看是否存在堵塞现象,如果堵塞应立即进行疏通。如果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依然没有诊断处故障原因,则应当将离合器拆除,测试其压盘弹簧,如果弹簧出现异常,应立即更换新的弹簧[3]。
4.3自动跳挡维修方法
拖拉机出现自动跳挡的原因,既有可能是操纵杆接头缝隙过大,也有可能是拨叉轴以及拨叉弹簧存在问题。因此,当出现自送跳挡异常时,应当更换新的拨叉弹簧,并修复拨叉弹簧槽,缩小操纵杆接头的缝隙。
4.4拖拉机气制动阀突然失灵的维修方法
引起拖拉机气制动阀突然失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气压阀被卡于壳体当中,引起阀体的不进气、不回应、不放气等问题。此时,可以运用细砂纸对气动阀挺杆进行打磨,之后进行反复多次的拉动实验,直至气制动阀符合技术要求。
4.5机油泵性能差的维修方法
机油泵性能差的问题通常发生在拖拉机进行大修过及检修之后,表现为油泵动力不足。针对此类故障,可以将机油滤清器或者出油管卸下来,利用注油器将机油注满机体出油孔,启动机油泵后其性能恢复正常。
5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农业生产当中,拖拉机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在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重视拖拉机的故障诊断及维修,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绍锋.拖拉机发生故障的“预兆”[J].山东农机化,2014(5):29.
[2]冯立娟.拖拉机在工作中发出异常响声的故障原因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2):39.
12.键盘常见故障与维修技巧 篇十二
键盘在使用过程中,若按某键失效或反应迟钝,此时即使用力敲打键盘也无济于事,所以必须及时进行修理。由于整个机械式键盘是安装在一整块印刷板电路上的,要取下一个按键,特别是里层的按键,操作比较麻烦的事,下面介绍一下拆御顺序及方法:
一、键盘的拆卸与基本维护:
1、翻转键盘,将原来卡住的底板用锣丝刀往左右方向敲击。拆下键盘外壳,取出整个键盘,将键帽拔出。
2、用电烙铁将按键的焊角从印刷电路板上焊掉,使开关和印刷电路板脱离(电铬铁应有良好的接地,以防将键盘逻辑器件击穿)。
3、用镊子将按键两边的定位片向中间靠拢,轻轻从下面一顶,按键便能从定位铁中取出.
4、取下键杆,拿下弹簧和簧片,用无水酒精或四氯化碳等清洗液将链杆、键帽、弹簧和簧片上的灰尘和污垢清除干净,用风扇吹干或放通风处风干。
5、若簧片产生裂纹或已断裂,则应予以更换;若簧片完好,而弹力不足时,可将其折弯部位再轻轻折弯一些,以便增强对接触簧片的压力。
6、装好簧片、弹簧和键杆,将按键插入原位置,使焊角插入焊孔并露出尖端部分,用电烙铁将其与焊孔焊牢,装上键帽即可。
二、常见故障维修
键盘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接触不良故障,有按键本身的机械故障,还有逻辑电路故障、虚焊、假焊、脱焊和金属孔氧化等故障.维修时要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找出产生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修理。
1、键盘上一些键,如空格键、回车键不起作用,有时,需按无数次才输入—个或两个字符,有的键,如光标键按下后不再起来,屏幕上光标连续移动,此时键盘其它字符不能输入,需再按一次才能弹起来。
这种故障为键盘的“卡键故障,不仅仅是使用很久的旧键盘,有个别没用多久的新键盘上,键盘的卡键故障也有时发生。出现键盘的卡键现象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种原因就是键帽下面的插柱位置偏移,使得键帽按下后与键体外壳卡住不能弹起而造成了卡键,此原因多发生在新键盘或使用不久的键盘上。另一个原因就是按键长久使用后,复位弹簧弹性变得很差,弹片与按杆摩擦力变大,不能使按键弹起而造成卡键,此种原因多发生在长久使用的键盘上。当键盘出现卡键故障时,可将键帽拨下,然后按动按杆。若按杆弹不起来或乏力,则是由第二种原因造成的,否则为第一种原因所致。若是由于键帽与键体外壳卡住的原因造成“卡键故障,则可在键帽与键体之间放一个垫片,该垫片可用稍硬一些的塑料(如废弃的软磁盘外套)做成,其大小等于或略大于键体尺寸,并且在按杆通过的位置开一个可使铵杆自由通过的方孔,将其套在按杆上后,插上键帽;用此垫片阻止键帽与键体卡住,即可修复故障按键;若是由于弹簧疲劳,弹片阻力变大的原因造成卡键故障,这时可特键体打开,稍微拉伸复位弹簧使其恢复弹性;取下弹片将键体恢复。通过取下弹片,减少按杆弹起的阻力,从而使故障按键得到了恢复。
2、某些字符不能输入。若只有某一个键字符不能输入,则可能是该按键失效或焊点虚焊。检查时,按照上面叙述的方法打开键盘,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接点的通断状态。若键按下时始终不导通,则说明按键簧片疲劳或接触不良,需要修理或更换;若键按下时接点通断正常,说明可能是因虚焊、脱焊或金屑孔氧化所致,可沿着印刷线路逐段测量,找出故障进行重焊;若因金属孔氧化而失效,可将氧化层清洗干净,然后重新焊牢;若金属孔完全脱落而造成断路时,可另加焊引线进行连接。
3、若有多个既不在同一列,也不在同一行的按键都不能输入,则可能是列线或行线某处断路,或者可能是逻辑门电路产生故障。这时可用100MHz的高频示波器进行检测,找出故障器件虚焊点,然后进行修复。
4、键盘输入与屏幕显示的字符不一致。此种故障可能是由于电路板上产生短路现象造成的,其表现是按这一键却显示为同一列的其他字符,此时可用万用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确定故障点后进行修复。
5、按下一个键产生一串多种字符,或按键时字符乱跳,这种现象是由逻辑电路故障造成的。先选中某一列字符,若是不含回车键的某行某列,有可能产生多个其他字符现象;若是含回车键的一列,将会产生字符乱跳且不能最后进入系统的现象,用示波器检查逻辑电路芯片,找出故障芯片后更换同型号的新芯片,排除故障。
三、键盘故障实例分析
故障现象:键盘上的A键无法输入,即使按得很重,也无济于事。
键盘上的A键弹不起来了,可能是键盘的弹簧问题,也可能被什么东西粘住了。将键盘外壳打开,发现A键旁边堆积了较多的灰尘,用刷子将灰尘清除。若是A键的弹簧问题,可在A键下面放一个干净而无水的小棉球,该棉球的大小以不影响按键的使用为宜。经过上面处理,一般又可使用键盘上的A键了。
故障现象:在SUPER PC微机的标准键盘上SHIFT键失灵,按左侧SHIFT十A,D,F,G,P,无相应的显示,与其它字母键结合有相应的大写字母出现在屏幕上,右侧SHIFT键十字母键,屏幕显示小写字母,按上排字键时全部显示上挡符号,关机后再开机,机器报告KEYBOARD ERROR,按Fl键,屏幕无反应.再按机器面板RESET开关,机器不再报告键盘错,机器能启动,但键盘仍然出现前述故障现象。
这种现象多为短路或断路故障,打开键盘后盖,用万用表测量XT/AT开关电阻,无异常现象。再测量两个SHIFT键,右侧SHIFT键两脚间电阻为零,取下键帽,小心取下弹簧开关,发现开关的两个触点紧挨在一起,小心将弹片弯曲一点,增大弹片的弹力,并使两个触点分开,再上好开关,开机,故障消除。
故障现象:BC—lOl键盘,开机自检正常,输入英文字母时,伴随出现相邻横排的字母。
13.投影仪常见故障维修 试题 篇十三
一:投影机开机后右上角出现”滤网警告”,需要怎么处理,请写出步骤?(10分)
答:A清洁防尘网
1.关闭投影机,从电源插座拔下交流电源线。
2.取下防尘网。用刷子轻轻清洁防尘网。将防尘网重新装好,确保其完全插入投影机。
B,重设防尘网计数器
1.按菜单键显示菜单。按▲▼键选择设置菜单图标,然后 按选择键。
2.按指示▲▼键选择“防尘网”,然后按指示或选 择键。按指示▲▼键选择防尘网计数器复位,然后按 选择键。“防尘网计数重新设定?”消息显示。选择 “是”继续。
3.另一个对话框显示,请选择“是”,重设防尘网计数。
二:夏天投影机开机二十分钟左右,投影机出现断电(指示灯不亮),过一段时间指示灯又亮起来,并且故障重复出现,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需要怎么处理?(5分)
答: 温感开关启动,当检测到投影机内部温度异常上升至120℃时,温感开关将自动断开AC电源,从而使投影机停止工作。当内部温度达到正常状态时(约76℃),温感开关将自动复位。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防尘网堵塞,需要清洁防尘网.三:开机风扇转停,转停,转停三次后警告指示灯亮,很有可能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故障?(5分)
答:灯泡坏,灯泡盖开关接触不良或损坏,点灯器损坏,点灯器到主板的连接线松都会产生此类故障现象.四:写出投影机测试图在菜单调出的步骤,常用到的图片有哪几种颜色?(5分)
答: 菜单→高级设置→测试图.常用到的有红,绿,蓝,白四种颜色.五:投影机按键锁住后的解锁方法?(5分)
答:投影机断开电源,同时按下开机键和确定键,再接电源线到投影机.六:投影机异常日志查看的步骤?(5分)
答:菜单→高级设置→异常日志
七:投影机VGA接台机电脑会出现图象,而接笔记本电脑会无信号,需要怎么设置?(5分)
答:原因是笔记本电脑VGA信号没有输出,需要调整笔记本电脑Fn键+显示输出选择键(F1-F12),直至图像输出.八:投影机接入电脑VGA信号偏色,而菜单颜色显示正常,重换一台投影机颜色还是不正常,问题有可能出在哪里?可用哪种维修方法来排除?(5分)
答:1有可能是信号源输出设备有问题.2可能是信号源输出线有问题.可以用”替代法”来排除问题出在哪个部件.九:当电脑长时间不动时,投影机灯泡会熄灭进入休眠状态,为了不影响到上课我们要怎样设置投影机才不会出现这种现象?(3分)
答:菜单→高级设置→电源控制→休眠→关
十:开机投影机灯泡不亮,发现其中一排风扇叶片卡住不转,我们可用什么方法解决,处理好后,投影机异常日志菜单栏记录什么故障?(5分)
答:将投影机平放在桌面上,抬高风扇卡住的一端使投影机与桌面夹角成45度,松开投影机使其落下与桌面产生振动,方可把风叶片复位.投影机异常日志菜单会记录”电源故障”.十一:投影机风扇好坏的测量判别方法?判定的标准是什么?(5分)
答:用电压表测试风扇排线中间的引脚与主板锁镙丝处,当投影机开机,风扇转动正常时,测得此处的电压为0.03V左右,风扇异常或不转时测得此处电压为1.3V左右.十二:目前ASK投影机防尘网分为哪两种?清理上面的灰尘时需要注意哪些?(5分)
答:海棉防尘网与静电防尘网,海棉防尘网可用水清洗,清洗完后一定要晒干后才可装上投影机使用,静电防尘网不可用水清洗,只能把上面的灰尘拍打或用吸尘器清理干净.十三:引起画面暗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1灯泡亮度衰减,2灰尘
十四:开机时风扇转速很快,声音异常,投影机灯泡不亮,此时投影机是哪一部分检测到了异常?
答:此时投影机检测到外部温度异常,首先确认投影机周围是否有发热源如有请移走发热源或投影机,检查投影机温控检测是否异常(红外接收板到主板的线是否有松)
十五:开机3秒左右,投影机指示灯跳变为警告灯,投影灯泡不亮,此类问题常出的地方是哪里?(5分)
答:投影机的动态光圈(IRIS)卡死引起.十六:维修过后投影机正放可以开机,吊装后确开不了机,异常日志里记录着电源故障,问题有可能出在哪?(5分)
答:有可能是维修后排线没有整理归位,吊装的时候线被压破皮,引起与地短路,造成投影灯泡不亮, 异常日志里记录着”电源故障”.十七:投影机进入梯形校正的步骤?如遇到投影画面上边左端比右端高需要怎么处理?(5分)答:菜单→屏幕→梯形校正→存储→按上下键进行调整.当投影画面左边比高时,需要调整投影机机身,以镜头为定点,以插电源线处向左移动直到上边平行为止.十八:投影机有哪几大部分组成?(5分)
答:光机,主板,电源板,点灯器,滤波板,风扇
十九:怎样把投影机COMPUTER OUT设置为COMPUTERIN功能?(5分)
答:菜单→设置→PC2属性→选择为输入
二十:投影机不通电,检测为电源板问题,根据维修经验最可能出现在哪个元器件上?(分)
14.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篇十四
1 故障现象
(1)某医生的患者列表中无患者信息,但在浏览全科患者时又显示该患者的经治医生为此医生。分析及解决方法:医生工作站中,浏览全科患者时患者列表处显示的医生为表PATS_IN_HOSPITAL中列DOCTOR_IN_CHARGE的显示医生姓名,并不是表MR_ON_LINE中列DOCTOR_IN_CHARGE的医生姓名。如果该医生列表中无此患者,则说明表MR_ON_LINE中DOCTOR_IN_CHARGE医生的姓名发生错误,更正此表即可解决。导致这种情况有2种可能:(1)医生未将该患者的病历移入或未新建文件;(2)如果该患者为转科,说明在其转科前,上一科室的医生未将患者病历移出,表MR_ON_LINE中列DOCTOR_IN_CHARGE仍为原来的经治医生。
(2)医生未下出院医嘱或其他医嘱,出院或其他监控自动启动。分析及解决方法:监控的启动是根据医嘱代码变化而启动的。一定是某项监控启动输入了医嘱代码,只要在表ONLINE_MONITOR_CONTENT中删除相关监控内容即可。导致该故障有2种情况:(1)医生使用套餐医嘱,而医嘱代码已过时,该医嘱代码与监控有关;(2)医生先选择1条与监控有关的医嘱代码,后将其改名为自已所需的医嘱名称。
(3)新建病历文件保存后,“在写”栏中无记录。分析及解决方法:使用select*from mr_file_index where patient_id’’=and visit_id=。查看患者的病历文件,显示有此文件,而系统不显示主要是因为病案索引库表MR_INDEX中未建病案记录。此时,可手工加入1条记录,在MR_STATUS列输入0(工作),即可解决。
(4)医生书写住院病例后,患者24h内死亡,需更改记录标题。分析及解决方法:如果医生未签名,可由其先将文件保存到“病历摘要”中,再将原住院病例删除,重新选择24h内入院死亡病历,将所需部分从“病历摘要”中粘贴出来;如果医生已签名,则应先在数据库中修改签名标志,使用select*from mr_file_index where patient_id’’=and visit_id=。语句提取患者病历文件信息,将签名标志改为“T”(表示未签名)保存后,再按上述未签名的方法处理。
(5)病程文件已签名,但要删除该文件。分析及解决方法:系统内不能随意删除已签名的文件,但又必须要删除的,可将文件标识改为未签名,再由医生将该文件删除。但是病程文件必须从后台删除,否则有可能导致文件丢失。因为所有已签名的病程文件都放在同一病历文件中,数据库中病程文件记录均指向同一病历文件。所以,如果由医生工作站删除其中1条记录,将会导致所有的病程记录文件被删除,因此,须后台删除。删除方法:先在数据库中将该病程文件记录删除,再使用编辑器根据病历文件编码规则在服务器相应目录上找到并打开病程文件,将相应内容删除即可。
(6)病历文件丢失或损坏。如果该文件已签名,则可在备份文件中找到,注意备份文件是按从新到旧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分析及解决方法:使用专用的编辑器,进入MR目录中,按患者ID号找到其病历文件存放目录。选择打开“纯文本文件”,选择所有文件类型,单击尾号为“0000”的文件并打开,将需要的文字复制出来。如果原文件已丢失,则需要按编码规则重新建1个病历文件。方法:单击“新建”病历文件,将需要的文字粘贴,单击“保存”,按编码规则输入文件名,单击“确定”,自动保存1个文件名后缀名为EPR的病历文件,将该文件的EPR后缀删除即可。
2 小结
医生工作站子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只有熟练掌握数据的流程和数据库的表结构,才能解决故障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鲁闽.工作站中“军字一号”的路径设置故障[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1,(1):21.
[2]龙二木,徐海澎.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开发与应用[J].医学信息,2003,(8):51-52.
[3]秦可酉,汪岩.医院信息系统如何为临床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2,(5):78.
15.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及维修 篇十五
关键词:数控机床 故障诊断 维修 机械 电子
数控机床是一种集自动控制、计算机、微电子、伺服驱动、精密机械等技术于一身的高技术产物。一旦系统的某些部分出现故障,就势必使机床停机,影响生产。所以,如何正确维护设备和出现故障时迅速诊断,确定故障部位,及时排除解决,保证正常使用,是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
1.1 先外部后内部
数控机床是集机械、液压、电气为一体的机床,故其故障的发生也会由这三者综合反映出来。维修人员应先由外向内逐一进行排查,尽量避免随意地启封、拆卸,否则会扩大故障,使机床大伤元气,丧失精度,降低性能。
1.2 先静后动
先在机床断电的静止状态,通过了解、观察测试、分析确认为非破坏性故障后,方可给机床通电。在运行工况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检验和测试,查找故障。而对破坏性故障,必须先排除危险后,方可通电。
1.3 先简单后复杂
当出现多种故障互相交织掩盖,一时无从下手时,应先解决容易的问题,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简单问题解决后,难度大的问题也可能变得容易。
1.4 先机械后电气
一般来说,机械故障较易发觉,而数控系统故障的诊断则难度较大些。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注意排除机械性的故障,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分析
根据数控机床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将常见的故障部位及故障现象分析如下。
2.1 数控系统故障
2.1.1 位置环 这是数控系统发出控制指令,并与位置检测系统的反馈值相比较,进一步完成控制任务的关键环节。它具有很高的工作频度,并与外部设备相联接,容易发生故障。
常见的故障有:
①位控环报警:可能是测量回路开路;测量系统损坏,位控单元内部损坏。
②不发指令就运动,可能是漂移过高,正反馈,位控单元故障;测量元件损坏。
③测量元件故障,一般表现为无反馈值;机床回不了基准点;高速时漏脉冲产生报警的可能原因是光栅或读头脏了;光栅坏了。
2.1.2 电源部分 电源是维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源支持部分,它失效或故障的直接结果是造成系统的停机或毁坏整个系统。
由于中国电源波动较大,还隐藏有如高频脉冲这一类的干扰,加上人为的因素(如突然拉闸断电等)。这些原因可造成电源故障监控或损坏。另外,数控系统部分运行数据,设定数据以及加工程序等一般存贮在RAM存贮器内,系统断电后,靠电源的后备蓄电池或锂电池来保持。因而,停机时间比较长,拔插电源或存贮器都可能造成数据丢失,使系统不能运行。
2.1.3 可编程序控制器逻辑接口 数控系统的逻辑控制,如刀库管理,液压启动等,主要由PLC来实现,要完成这些控制就必须采集各控制点的状态信息,如断电器,伺服阀,指示灯等。因而它与外界种类繁多的各种信号源和执行元件相连接,变化频繁,所以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就比较多,而且故障类型亦千变万化。
2.1.4 其他 由于环境条件,如干扰,温度,湿度超过允许范围,操作不当,参数设定不当,亦可能造成停机或故障。
2.2 进给伺服系统故障
进给伺服系统的故障报警现象有三种:一是利用软件诊断程序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二是利用伺服系统上的硬件(如发光二极管、保险丝熔断等)显示报警;三是没有任何报警指示。
2.2.1 软件报警形式
现代数控系统都具有对进给系统进行监视、报警的能力。在CRT上显示进给驱动的报警信号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伺服进给系统出错报警 这类报警的起因,大多是速度控制单元方面的故障引起的,或是主控制印刷线路板内与位置控制或伺服信号有关部分的故障。
②检测出错报警 指检测元件(测速发电机、旋转变压器或脉冲编码器)或检测信号方面引起的故障。
③过热报警。
2.2.2 硬件报警形式
硬件报警包括速度单元上的报警指示灯和保险丝熔断以及各种保护用的开关跳开等报警。报警指示灯的含义随速度控制单元设计上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一般有下述几种。
①电流报警 此时多为速度控制单元上的功率驱动模块损坏。检查方法是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测量模块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阻值,与正常值相比较,以确认该模块是否损坏。
②高电压报警 原因是由于输入的交流电源电压超过了额定值的10%,或是电动机绝缘能力下降,或是速度控制单元的印刷线路板接触不良。
③电压过低报警 由于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的85%或是电源连接不良引起的。
④速度反馈断线报警 多是由伺服电动机的速度或位置反馈线不良或连接器接触不良引起的。
⑤保护开关动作 此时应首先分清是何种保护开关动作,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如伺服单元上热继电器动作,应先检查热继电器的设定是否有误,然后再检查机床工作时的切削条件是否太苛刻或机床摩擦力矩是否太大。
⑥过载报警 造成过载报警的原因有机械负载不正常,或是速度控制单元上电动机电流的上限值设定的太低。
2.2.3 无报警显示的故障
这类故障多以机床处于不正常运动状态的形式出现,故障的根源在进给驱动系统。
①机床失控 由于伺服电动机内检测元件的反馈信号接反或元件故障本身造成的。
②机床振动 此时应首先确认振动周期与进给速度是否成比例变化,如果成比例变化,则故障的原因是机床、电动机、检测器不良,或是系统插补精度差,检测增益太高;如果不成比例,且大致固定时,则大都是因为与位置控制有关的系统参数设定错误,速度控制单元上短路棒设定错误或增益电位器调整不好,以及速度控制单元的印刷线路不好。
③机床过冲 数控系统的参数(快速移动时间常数)设定的太小或速度控制单元上的速度环增益设定太低都会引起机床过冲。另外,如果电动机和进给丝杠间的刚性太差,如间隙太大或传动带的张力调整不好也会造成此故障。
④机床在快速移动时振动或冲击 原因是伺服电动机内的测速发电机电刷接触不良。
2.3 机械故障
所谓机械故障,就是指机械系统(零件、组件、部件、整台设备和设备组合)因偏离其设计状态而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现象。如机床运转不平稳、轴承噪声过大、机械手夹持刀柄不稳定等现象都是机械故障的表现形式。
数控机床的机械故障主要包括机械结构、润滑、冷却、排屑、液压、气动和防护等装置。常见的主机故障有:因机械安装、调试和操作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机械传动故障与导轨运动摩擦过大故障。故障表现为传动噪声大、加工精度差、运行阻力大。
3 数控系统常见故障维修实例
3.1 FANUC 0—M数控铣床,主轴或其它轴运动时出现摆动现象
现象:在手轮状态下移动主轴,移动一段距离(约20mm),主轴出现颤动。
原因:数控系统的参数设置与实际的伺服装置不相匹配。
解决方法:查阅参数设置说明书与伺服装置说明书,将其相应的参数设置进行修改使之匹配。此类故障往往是由于数控系统的参数受到干扰引起参数变化而导致的故障。
3.2 FANUC 0—M数控铣床,主轴拉刀时出现报警
故障现象:手动状态下,主轴拉刀时,有时出现报警。
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报警信息为压缩空气压力不足,经检查空压机工作正常,气压压力表指示气压符合要求,气压管路无破损漏气现象。而故障为时有时无,经分析引起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压力开关设定不良、压力开关故障、压力开关接触不良。经检查压力开关及压力开关设定均正常。于是,打开主轴箱护盖,观察主轴拉刀动作,发现主轴在拉刀时,一个检查主轴拉刀是否到位的行程开关松动,致使主轴拉刀到位信号不能送到数控系统,将该行程开关调整好位置拧紧,问题得以解决。
3.3 FANUC 0—M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中,出现Z轴过载报警
故障现象:机床在加工的过程中,机床的Z轴出现过载,刚开始出现故障的时候,频率不频繁,关机后重新开机,该故障可以自动消失,随加工时间的增长,出现该故障的频率越来越高,且关机后重新开机,系统在进行自检的时候就出现报警,以至于自检通不过,机床开不了机。
故障原因:产生过载的原因一是伺服电机发热,热保护开关(双金属片构成)动作,二是伺服系统瞬时电流过大,引起过电流保护。
解决方法:通过故障的现象,由于开机时就产生报警,怀疑是伺服电机内部的热保护开关损坏,双金属片不能闭合(正常情况下,该金属片是闭合的),打开产生故障的伺服电机的保护盖,找出热保护开关的两个接线点,测量这两个接线点,发现是闭合的,说明热保护开关是正常的。断开过流保护,重新开机,该故障现象仍然存在。最后怀疑,有可能是热保护开关到CNC系统的线路接触不良造成的,但仔细测量Z轴电机到系统板之间的电缆连线,发现电缆也没有问题。怀疑是编码器出现故障,采用交换法,将Z轴的编码信号与X轴或Y轴对调,结果该故障又出现在被调换的轴上,从而确认是Z轴编码器出现故障,更换Z轴编码器,问题得到解决。
3.4 华中I型数控车床
故障现象:零件加工尺寸不稳定或不准确。
分析故障原因:
①滚珠丝杠轴承或钢球有损坏。
②电机与丝杠连接同步齿形带磨损后,使传动链松动。
③反向间隙变化或设置不适当。
④滚珠丝杠的预紧力不适当。
故障排除方法:直观看齿形带传动状况稳定,于是重新测量反向间隙,经测量反向间隙与设置补偿量差距过大,重新进行设置补偿,故障排除。
3.5 华中I型数控车床
故障现象:数控车床回转刀架故障。
①NC系统有输出换刀信号,但刀架不转动。
分析故障原因:机械卡死或刀架电机无信号输入。
故障排除方法:机械卡死应拆开重新清洗修配后,加以润滑处理后装好。无信号输入则测试电路断路源,检查继电器是否损坏或连接电缆断路。
②刀架连续运转到位不停。
分析故障原因:霍尔元件开路或短路,控制电路中刀架反转继电器无法接通。
故障排除方法:打开刀架,检查霍尔元件是否损坏,损坏则予以更换。测试反转继电器损坏,予以更换。
③刀架越位过冲或转不到位。
分析故障原因:霍尔元件位置不当。
故障排除方法:调整霍尔元件与磁钢的相对位置,一般霍尔元件位置超前磁钢约1/3。
4 结语
数控机床故障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维修时需要根据现象分析、排除,最后达到维修的目的。切勿盲目的乱动,否则可能会导致故障更加的严重。在面对数控机床故障和维修问题时,要防患于未燃,不能在数控机床出现问题后才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韩鸿鸾主编.数控机床维修实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邓三鹏.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王洪波.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6.电话机整机电路常见故障维修 篇十六
一、铃声异常
(1)电话机挂机时铃响不断。一般是电话机振铃电路中的电容被击穿短路,使收铃器输入失去直流作用。挂机时外线直流外线馈电电压为振铃集成IC提供工作电源,所以挂机时铃响不断。一般只要更换打振铃电容就可以了。如果振铃电容没坏,应检查抑制电路板是否漏电或是否由于焊点处理不当而短路。
(2)脉冲拨号时铃响。这是振铃输出变压的初、次级线圈相碰接引起的。这种故障是因为在电话机摘机后有直流馈电电流通过振铃集成IC。在摘机后,其外线端电压较低,收铃器不会响铃,但当脉冲拨号是,脉冲电压幅度较大足以使收铃器发出铃响。检测振铃集成IC输出端部分的抑制电路电路板和焊点,如果没有相碰,则更换变压器就可以了。
(3)铃声小。检查在收铃状态下集成IC的直流电压是否为25~27V。若低于正常值较多,应检查输出耦合电容是否漏电或击穿短路,若电压基本正常,应检测输出衰减电阻阻值是否变大,开关、线圈是否局部短路,否则就是IC性能不良。
二、无振铃
(1)当整流桥中任意一只二极管断路后,桥式全波整流会变为半波整流,这是振铃电容只有充电回路而无放电回路,从而失去了充放电作用而不能通过交流电。可见,铃声电流不能通过振铃电容,以致振铃IC得不到电源而不能工作。
(2)当电话机出现无振铃故障时,要在振铃状态下按以下步骤检查。
①测量整流桥输入交流电压。正常时约为60V;若接近0V,应检测振铃电容和降压电阻是否断路,开关是否损坏或引线是否脱焊。
②测量振铃IC的直流电压。正常时为25~27V;若接近0V,应检查整流、滤波电路是否被击穿短路,整流桥是否有二极管损坏,否则就是振铃IC内部短路。
三、铃响失真
(1)电话机响铃时,只响一下,接机后听到拨号音,不能通话。这种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压敏电阻RV1接解不良或参数改变。当铃响一下后,振铃电压使的RV1阻值下降,相当于电话机摘机,交换机自动切断铃流,此后,RV1阻值又慢慢变大,使电话机恢复原来的挂机状态。所以只响一下铃,拿起手柄只能听到拨号音。只要换一只压敏电阻就可以了。此外抑制电路板受潮、氧化或漏电,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故障。这时只要对电路板进行清洗烘干就可以了。(2)电话机响铃出现单音,即铃响出现连续的“嘟----”声,这就是响铃失真故障。这种故障一般是超频振荡器频率不正常或停振引起的,应检测超低频振荡器及外接元件是否良好,超低频振荡器有无虚焊、短路等,否则就是超低频振荡器内部损坏。
(3)铃声嘶哑是响铃失真故障,一般是超低频振荡器直流供电滤波不纯所致,应检测滤波电容是否失效或虚焊,否则就是超低频振荡器内部损坏。
四、摘机后电话不通
(1)当电话机只能收铃,不能送、受话时,电源定向电路的4只二极管中必有1只断路或短路。若摘机后,测量外线端直流电压约为48V,把两根外线对调后电压变为6~9V,则是电源定向电路中有1只二极管断路;如果摘机后测量外线直流电压接近0V,把两根外线对调后电压为6~9V,则是电源定向电路中有1只二极管击穿短路。更换损坏元件就可以了。
(2)叉簧开关接触不良、引线脱焊或供电电路故障。
五、脉冲拨号是拨号音不断
脉冲拨号方式的缺点是拨号速度慢,会产生波形畸变,可能出现错号;脉冲信号幅度较大,容易产生线间干扰。双音频拨号方式的优点是拨号速度快,信号在载波电话系统中传输更为方便。采用双频制音频信号,能提高抗干扰能力,减少交换机接通的差错,从而提高交换机的接通率。双音频拨号方式特别适用于程控交换机。
脉冲拨号时听到脉冲发出的“喀喀”声,说明拨号IC工作正常。拨号音不断,一般是拨号脉冲信号振幅过低所致。在脉冲开关中,定有一只管特性不良或其偏置元件变值。若电源定向电路中的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的反向电阻过小、压敏电阻和过压保护稳压管VD性能不良,也会出现这种故障。
六、不能脉冲拨号
双音频拨号正常,但不能脉冲拨号的故障是对于拨号方式具有脉冲/双音频兼容的电话机来说的。先检查P/T开关是否置于“P”位置。HA868(III)P/TSD型按键电话机在选择双音频拨号时,拨号集成电路IC的14脚是拨号选择端P/T,该脚接正电源VDD时,为脉冲式拨号;该脚接负电源VSS时,为双音频式拨号。应检测脉冲开关管及偏置元件是否损坏、虚焊。
七、不能双音频拨号
脉冲拨号正常,但不能双音频拨号的故障也是对具有脉冲/双音频兼容的电话机来说的。先检查P/T开关是否置于“T”位置。测量拨号集成电路IC的14脚应为0V,否则应检测P/T选择开关SA4是否损坏或焊点不良。然后在拨号时测量拨号集成IC的11脚(TONEOUT端)电压,其值应为1.6V左右,如无电压输出,一般是拨号集成IC损坏;若输出电压正常,则应检查双音频放大管及其偏置、输出元件是否损坏、虚焊。
八、按键拨号不正常
键盘数码某一字键不能拨号,一般是该字键构件损坏,如导电橡胶老化、不清洁、脱落等原因造成的。键盘某一行或某一列不能拨号,一般是拨号集成电路至键盘连接排线断线或焊点脱焊、虚焊所致,否则就是拨号集成电路内部损坏。键盘某相邻的两行或两列字键不能拨号,一般是拨号集成电路相邻的引出脚或键盘的连接排线焊点搭锡造成短路所致。
例如:若纵列2、5、8、0不能拨号,一般是拨号集成IC的2,3脚短路;若横行4、5、6不能拨号,一般是集成IC的19,20脚短路。
九、无送、受话
测量通话集成电路IC的1脚电压,正常时约为4V,否则,应该检查叉簧是否接触不良,整流二极管是否接触不良或脱焊,滤波电容是否短路;若这些元件都无不良,则是通话集成IC内部损坏。
十、无送话
用镊子碰通话集成IC时,从受话放大器中听到感应交流杂音,说明是送话输入电路有问题,应检查话筒线、送话器及供电可调电阻是否良好;外围元件是否接触不良。若碰触通话集成电路IC输入脚时,受话器无声音发出,应检测通话集成电路IC输入、输出之间是否虚焊,否则是通话集成IC损坏。
十一、无受话
用镊子碰通话集成IC时,从受话放大器中听到感应交流杂音,说明放大电路基本工作正常,应检测外围电阻、电容是否损坏或虚焊。若碰触通话集成电路IC没有发出声音,应检测受话器及话筒线是否良好;二极管整流是否被击穿短路;滤波电容是否断路、失效或虚焊,否则就是通话集成IC损坏。
十二、受话音小
受话音小,一般是受话器灵敏度降低所致。若受话器良好,应检查旁路电容是否漏电。是否内部干枯容量减小,外围阻值是否变大,否则就是通话集成电路内部接触不良引起放大倍数下降。接在通话集成电路5脚与6脚间的电阻是接收放大器的负反馈外接元件,适当增大电阻可提高接收音量。若以上处理还是不行,则只能换通话集成电路。
十三、发送音小
发送音小的故障,一般是送话器的灵敏度降低所致。其次就是可调电阻接触不良或变值所致。若换送话元件还不能处理,则换通话集成电路。
十四、免提无送、受话
免提无送、受话一般发生在送话和受话的公用电路中,要着重检查电源供电电路。测量免提电源稳压管两端电压,若大于5V,说明电源供电正常,那么就要检测滤波电容是否断路或失效,变压器初级线圈是否断线,电源滤波扼流圈是否断路。若测量稳压二极管两端电压接近0V,说明电源供给电路有问题,应检查叉簧开关是否引线脱焊或接触不良。
十五、免提送音小
(1)检查送话器是否灵敏度降低,其供电电路的负载电阻R是否变值(2)检查放大管是否特性不良,或前置放大是否增益下降。将可调电阻的阻值调小一些,可以提高发送音量。
(3)发送信号主要由功放IC的放大器进行放大,其增益下降是造成送话音小和主要原因。应重点检查反馈元件是否阻值变大,功放IC的旁路电容是否容量减小。
(4)供电电路故障
十六、免提受话音小
【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推荐阅读:
变频器常见故障处理和维修方法经典教案08-28
天气预报计算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论文06-12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01-17
SC-3180常见故障排除方法02-03
电路常见故障分析01-28
高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07-06
办公软件常见故障分析06-16
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08-12
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08-26
plc常见故障处理教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