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2024-07-02

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精选16篇)

1.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一

太阳把金光涂满了整个大街小巷,撒在每一位同学身上。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六年级同学迎来了最后一次秋游活动——前往杭州少儿公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王母娘娘坐龙车的巨型石雕。绕过栩栩如生的雕塑,踏着长长的阶梯,穿过幽静的小路,我们看到了一池清澈的池水。

这池水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围拢着。周围的山茶花绽放出灿烂的微笑,那一层层粉嫩的花瓣犹如女孩的蛋糕裙。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射在灌木丛中,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亭亭玉立在灌木丛之上,正受着阳光的洗礼,花瓣绽开,犹如一只手掌,我还给这幅奇异的景象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希望之手”。一阵凉爽的清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我们一路欣赏着风景,终于到了让人期盼而又胆战心惊的游乐项目。

最令人心惊肉跳的莫于松林飞车。我坐上飞车,看见前面的同学正在轨道上飞驰,发出一阵又一阵尖叫,心里不禁咚咚直跳。系好安全带,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嘟嘟嘟”,飞车缓缓向前移动了,我双手紧握把手,使劲吞了一口水,不知为什么,双腿有些发颤,“哐哐着我的心。随着齿轮的转动飞车慢慢驶向高高的顶端,我的心似乎悬了起来。咦!飞车怎么不动了?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之间飞车嗖的一下子冲下来,我的心被震了一下,感觉那一刻身体像悬浮在了空中,我紧紧握住把手,丝毫不敢放开。呼啦,又一波浪形陡坡,没等我调节过来,飞车飞一般的速度转了一个弯,我整个人都斜了过来,似乎有一股冲力要把我甩出去似的。我紧闭着眼睛,牙齿紧咬着下唇,在一个个转弯中,终于失声叫了出来“救命!”忽然,飞车又一个右转急停,慢了下来。我松了口气,这才发现下唇被牙齿咬得有点痛,把手也变得又湿又滑。我颤颤地下了飞车,心还在呯呯的跳。

阳光照得我暖洋洋的,时间在同学们的欢笑中过的飞快,感觉没多久我们就要集合返校了。同学们收拾好书包,依依不舍地上了车,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2.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二

关键词:叙事时间,逆时序,叙事频率,时间畸变

1 影片叙事时间

时间在电影叙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和复杂的概念。如何改变与组织故事的时间也成为导演叙事的关键。

热奈特曾从叙事话语的角度对叙事时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指出,叙事作品中的时间具有双重性,具有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差异。故事时间,是指所叙述事件发生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叙述时间,是指用于叙述事件的文本时间。

本事时间是虚构出来的艺术时间,呈现封闭性的时间特点。本文时间是故事中编导设定时间。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将本是时间框定在了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后,本文时间大部分被置放于20世纪50年代,少部分被安排在了20世纪90年代,整体上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时空运动过程轨迹为由90年代回溯至20世纪50年代来展现影片的主要情节和主旨。

2 影片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

叙事与时间的关系总是那么微妙,有人说“叙事是对神秘的、易逝的时间的凝固与保存”,也有人说“叙事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在时间叙事中,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主要跟时序、叙事频率、时间畸变三者有着密切关联。

2.1 溯回:逆时叙述的采用

叙事学中的时序研究,主要是指电影故事中的编年时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电影文本中排列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主要运用了逆时序运动轨迹中的闪回,采用外部闪回对故事进行安排,叙述者有意从最后讲起,对往事进行追溯,这种追叙不仅扩展了故事的时空,而且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叙述,使结构更加紧凑。

总的来说,导演张艺谋用颇为复杂的时空交叠式结构,一改传统的时间叙述方式,以后的人——“我”,讲述父亲母亲爱情史的形式铺展开,形成一种存在于“我”意识流中的由现在与过去时态交错、回溯、重叠的立体结构式“心理时间”,以“我”的思想活动和内心感受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2 复刻:叙述频率的画面呈现

叙述频率,即“一个事件出现在故事中的次数与该事件出现在文本中的叙述(或提及)次数之间的关系。”在本片的叙事进程中,采用了重复叙述,几次发生、几次事件的叙述频率,使影片获得了结构上的呼应和统一。

影片中一幅幅唯美恬静的画面:招娣来回奔跑的金黄淡雅的田野,骆长余护送孩子回家的弯曲延伸的道路,教室内朗朗读书声,这些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彩色画面。尤其是六次奔跑的镜头,它们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进一步讲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外在依据。

2.3 幻化:时间畸变的发生

在电影中,导演可以通过对时间结构安排和再现形式的表现,实现物理性时间和人物心理时间的深层把握,以便来表达主题,深化内涵,而时间畸变是一切虚构叙事,尤其是电影叙事的中心环节。

影片中对于父母亲爱情故事叙事的展开、推进与高潮都是借助于时间畸变来完成的。任何叙事的开头都巧妙地遮盖了源头的缺失所造成的空白。影片的开头用画外音呈现第一人称的叙事形态,这时导演给我们一种虚记忆,让故事的开头既作为叙事的一部分身处文本之内,又作为先于故事存在而又身处故事之外,然后顺着叙述者“我”叙事的线条一步步回溯,引起无穷无尽的回退,然后跟着“我”的叙述进入影片。

影片开篇以儿子的内心独白作为画外音,加上黑白影调讲述“我”回家原因和父亲去世的现状,让人倍感凄凉。随即以开端时间为起点的叙述方式开始了对现状的演绎,紧接着运用了“混合闪回”:“我”看着当年父母亲的照片,陷入沉思,此时凄婉唯美的音调声响起,跟随“我”的讲述,画面色调由黑白转入彩色,叙述即偏离现实叙述故事层去追溯过去,进入父亲和母亲年轻时恋爱的过程,倒叙开始,画面中父亲搭乘的马车自远方奔来,这是第一次时间畸变,影片的核心叙事也借助这次时间畸变得以开展;第二次的时间畸变开始于母亲守在路边等候父亲归来后,“我”以一句“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使声音和画面有序衔接,让观众对影像画面产生了认同感,潜意识里跟随人物的视角进行情感体验。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作为儿子对父母纯真爱情的情感叙述。可以看到,整个叙述过程是对过去记忆的再现,影片的时间链条不断被作者打断,,是对过去记忆的重复再现,更体现了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

参考文献

3.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三

关键词:

品牌叙事 品牌更新 品牌设计 奶制品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70-02

一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中国奶制品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如何在消费者心理重建和提高品牌形象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持续不断的课题。革新不仅是指创造出新的或更好的产品,而且包括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和新的管理理念。本文旨在描述如何通过品牌叙事和品牌设计的革新方法重塑中国乳制品品牌在使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并建立消费者的忠诚度。

二 品牌更新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品牌更新的意义

1998年David A.Aaker对品牌更新定义为:“品牌更新是品牌活化的方法之一。当品牌形象在处于衰老时品牌更新被用来当作一种改善品牌形象的策略。”在消费者心中保持基本形象的同时朝着新的方向去发展和开拓品牌,尤其是当潜在市场变化时品牌更新被用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一个品牌从形成到被消费者认识的过程至关重要,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品牌战略和宣传品牌理念维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如果品牌的自身政策不能适应竞争性市场,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需要通过革新品牌管理方法来保持品牌活力。

(二)品牌更新的必要性

品牌更新是保持核心价值的同时不断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为了维持品牌价值和生存周期,企业需要开展适当的市场活动。保持品牌理念一致性的同时,还需要应对市场变化作出战略调整。

要根据文化思潮和公众的需求调整策略。当品牌形象受都损害时要对品牌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的设计进行更新,直到消费者把它作为一个强势品牌承认和接受。

三 蒙牛品牌叙事战略

面对国外奶制品的进入,国内奶制品需要不断地对品牌内部和外部进行革新,品牌叙事包括品牌表达和品牌影响,品牌表达包括品牌洞察力、品牌承诺和品牌弹性,蒙牛可以在这三个层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更新;另外要提高蒙牛的品牌影响力可以从自选设计、品牌体验和品牌杠杆三个方面进行战略深入。

(一)品牌叙事的概念

品牌叙事是一种用于持续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核心方法。叙事技巧可以为蒙牛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提供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叙事具有强大潜能。使用条理清晰的叙事是一种短时间内更新品牌和进行有效设计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与消费者建立必要交流关系的创新性方法。约翰·西蒙提出,“通过使用叙事可以表达品牌形象是什么,品牌能带来什么及它们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叙事,可以让消费者及时想到品牌和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使潜在消费者便于记住。

(二)品牌表达

品牌叙事必须通过品牌表达和品牌专属权来传达含义。品牌表达包括品牌洞察力、品牌承诺和品牌弹性三方面。提前规划品牌战略框架并且当框架被理解及计划被明确表达时,企业会被大众所理解并且得到内部员工认同。

无论是开发新品牌、发展现有品牌或对品牌进行延伸,都必须建立在深入洞察消费者的基础上。建立明朗的核心协议并树立自己鲜明的特征和优点,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蒙牛产品种类多样,应该对品牌进行扩张实行双品牌或多品牌战略,当某一类产品出现危机时可以减轻对整个品牌的不良影响。

(三)品牌专属权

品牌专属权包括自主设计选择、品牌体验和品牌识别杠杆(图1)。品牌可以通过跨越时间、距离和媒介表达不明而喻的设计来创建领导力。蒙牛的设计首先必须突破杂乱的销售环境去传递引人入胜的专属品牌形象。品牌体验是品牌叙述最理想的视觉表现形式,可通过一个强大的视觉语言,如色彩、形状、符号及象征寓意开发和管理设计资产,并通过品牌联想创造强有力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蒙牛的品牌更新可通过重复整体语境及视觉要素建立蒙牛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

四 蒙牛的品牌设计更新

(1)品牌名称

品牌政策通过品牌名称来表达,品牌名称是品牌管理的核心对象。当品牌名称能清楚地表达品牌和服务时,消费者就能对产品服务了解得更好更深,购物欲望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

蒙牛要建立品牌弹性即双品牌策略在出现危机时可降低对企业的影响,执行双品牌策略就意味着建立把蒙牛产品类别进行分类创建新的名称和品牌。可以通过增添故事到产品本身,然后向消费者表达品牌理念。

(2)包装

统一的产品风格是确保视觉识别的重要出发点。突出品牌包装之间的差异是改善企业品牌形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进行品牌包装的更新时应该仔细考虑整个品牌形象的识别,其中包括颜色、布局、字体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保持品牌包装识别的基本视觉因素。蒙牛可以使品牌包装和品牌使用说明变得更加特别,从而形成与其他产品差异。目前蒙牛统一性识别度低。保持品牌的整体统一是品牌管理的核心主题,目的是要向消费者表达蒙牛的理念、文化和内涵。

(3)推广

品牌推广是建立和维持品牌过程的关键环节,包括计划与执行、品牌跟踪与评估等。强调推广的连贯性以便所有细节在执行过程中能够统一。要结合每一类产品本身的优势进行推广和维护,以及传达整个品牌的理念,重视品牌核心与整体特性的统一,最终达到建立消费者忠诚度的目的。

(4)互动

企业应该与消费者建立互动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不仅要表达企业理念,而且要在市场上维持强大的品牌力量,最终建立非常忠诚的消费者群体。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创新活动不仅能提高销量,而且可以树立社会责任感,达成品牌意识。允许消费者参与,如邀请消费者到乳牛场为奶牛取名字、参加挤奶活动等。英国奶制品品牌纯真在库存和运输上的改革对民众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增强了品牌竞争力。蒙牛与消费者长期建立创新的互动活动,能够传递企业理念以树立强势品牌。

五 结论

运用品牌叙事和品牌设计对蒙牛进行系统及深入的品牌更新。进行品牌叙事时要洞察目前消费者的喜好,做出战略调整。品牌承诺来建立明朗的核心协议,并树立蒙牛鲜明的特征和优点,再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品牌弹性树立品牌扩张和品牌相关产品类别的联想关系可以使蒙牛品牌更具弹性。通过一个强大的视觉语言如色彩、形状、符号及象征寓意开发和管理设计资产并通过品牌联想创造强有力的风格。品牌杠杆可以创造机会,将最初的品牌平台移到另外的平台。品牌设计可以围绕品牌名称、包装、推广、互动四个层面进行。蒙牛要建立品牌弹性即双品牌策略,这样在出现危机时可降低对企业的影响,执行双品牌策略就意味着建立把蒙牛产品类别进行分类创建新的名称和品牌。其次可以使品牌包装和品牌使用说明用差异化设计和特别的语言艺术表达。最后蒙牛进行品牌推广与消费者长期建立创新的互动活动,传递企业理念以树立强势品牌。

4.小学生以秋游为话题的作文 篇四

今年秋游的目的地是共青森林公园。一路上,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大巴车厢内充满了欢声笑语。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到达了公园。

品尝过美味可口的午餐后,就到了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导游发给我们每人一个风筝,大家组装完毕后,便开始放风筝。我放得可尽兴了,风筝直入云霄,是整个大草坪上放得最高的那个。“呀,糟糕······”

我的风筝线断了,风筝挂在了一棵大树上,树杆高大挺拔,太高了,我怎么也够不着。一旁的小施和菁菁见此情景,便过来帮忙,可她们也和我一样,是温文尔雅的女孩,对树枝上的风筝束手无策。我灵机一动,找来了会爬树的洋洋,原本以为事情就可以这样解决了,可我乍一看,树枝太长,我的风筝恰巧挂在树枝顶端,距离树杆有数十米远呢!“太危险了,”我对洋洋说,“还是算了吧!”正在这时,有一位热心的老师也前来帮忙,她用落在地上的棍子往我风筝的位置扔,试图把风筝扔下来,可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大树好像一块大大的吸铁石,把风筝牢牢地吸住了。正当我垂头丧气地找长木棍时,不知是哪位好心人,把风筝弄了下来。我的风筝终于得救了,看着大家一张张微笑的脸庞,我别提有多开心了。

5.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叙事 篇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被感动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明白的事情也就了。

在时,我们一家来到黑龙江,在机场旁边玩了一两天,准备坐火车去滑雪场。一上火车就看到一个大姐姐,到处问着些什么,我问了一下旁边的人才知道,他家里有急事,匆忙间买了一张车票上了车,但是她晕车,而坐的方向和火车行驶的方向又是反的,所以她四处问问别人可不可以换位置。我们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跟她是同一个方向的。这时一个大叔对那位姐姐说:“嗯,你过来吧,我跟你换下位置我不晕车。”大姐姐一听,连忙谢谢他叔叔换了位置后,表情有些奇怪,先是低头叹了口气,然后又苦笑了一声。我发现了,但没有想原因,只是以为他有什么事。

6.初一叙事作文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 篇六

话题的作文

在我的“学做人史”上,高高矗立着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建成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因为她的思想就是构筑这个里程碑的蓝图--她教我应该闭嘴!如果作为此碑的工程师,王老师,您能听见,我在此要像小品中的范伟一样对您说一声:“谢谢啊!”我从小的时候就特贫,我一直错误地认为这叫“侃侃而谈”,觉得在聊天中把自己“伟大”的思想像英国传教士一样传给别人是至高无上的重要,但中学以来与我的思想发生碰撞的元素彻底改变了我--中学不像小学时的如此这般地闲,所以很少有人听我扯一些与学习无关,并且他们无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王老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柏翙,你能不能别叨叨了,listeningislearning!(听着也是学习)起初,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哲学,并且感到我幼小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打击,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当然,小树苗的生成长大是需有一个在旁守候,随时剪掉歪枝的人。王老师就像上一段的描写一样对我思想教育了整个初一,使我根深蒂固的“话多”思维渐渐动摇。但真正引发我的“思想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书时发现当听众原来更加伟大。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班友好、有人缘的同学更多地在扮演“听众”这个角色。与此同时,王老师的话又浮现耳畔:“柏翙,你是比较有知识的,可更应该多沉默,那样更让人觉得你稳重些。”“柏翙,如果你能管住你的嘴巴,你会更加有魅力!”“伯翙,你介意不介意坐下来倒口气,歇歇?你可以换一种方法成为此地的焦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以往的话我就闪,并且不对这思考过多,如今我真正理解了那句“listeningislearning”才明白。在我顿悟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古时孔子不耻不问,活到老,学到老;伽俐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当是时,吾深感惭愧,久久陷于往事的错误中沉思,不能自拔。拔出我的,是正觉百感交集时跳出来的王老师,她拍着我的肩,震憾着我:“历史不能改变了,你应该展望未来!”此后,我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以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明智之举。就在我欣赏别人的同时,这个世界在我的眼中也变得更加美丽。

7.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七

“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私下渠道传播的, 公众感兴趣的, 没有事实根据的虚构事件, 它不是中性的消息, 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的负向舆论。” (1) 在以地球村为标志的全球化时代, 谣言的传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传播工具已将谣言推向了多维接力的新层次。

谣言的叙事框架

大众媒体之所以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谣言,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所采用的叙事框架。新闻虽然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但作为一种叙事的文体, 在运作中就已经打上了主观思维的烙印。新闻框架首先在美国学者塔奇曼《做新闻》一书中被提出, 塔奇曼借用这个概念, 把新闻框架视为新闻对现实的一种建构。

“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太短暂了, 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如此奥妙、如此多样、有着如此频繁变化与组合的环境。” (2) 这就需要对环境进行简化, 这种简化既是受众认知的需要, 也是传者操作的需要。新闻寻求一种简化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这要求框架呈现出事实与序列的组合关系。

同时, 框架也是一种叙事视角, “不仅仅是为了起到云谲波诡、耐人寻味效果的艺术表现问题, 其终极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有意义、有倾向的文本世界, 并以此来理解现实”。 (3) 正如热奈特采用聚焦一词探讨谁在看的问题, 新闻框架叙事的模式可以由不同的视角折射出不同的诉求, 以及诉求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本文通过对今年3月17日到21日各大媒体对谣言报道的文本分析, 将其主流的叙事框架定义为权威性叙事框架。

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以及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资源, 在处理与谣言相关的新闻报道中, 必然将主流意识形态贯穿其中。权威性的叙事框架, “使得新闻话语在意义化的过程中, 将其建构的知识进行分类, 褒贬善恶, 区分正常与非正常, 赋予价值含义, 以最终形成符合主流意识的规范化角色、规范化行为和规范化社会”。 (4)

呈现。将谣言呈现出来, 并非单纯地描述现象, 而是需要在空间上组合, 使谣言成为一个事件。这种化点为面的操作, 把谣言塑造成为公众的公敌。其捆绑式的做法, 是能够将群体癔症转化为群体免疫, 以最小的传播成本获取最大的传播效益。

辟谣。以地球村为标志的全球化时代, 谣言不仅止于智者, 更止于信息透明和正式传播渠道通畅。大众传媒只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与其他社会系统协调合作, 才能使其社会效用最大化。其中政府提供充分而真实可信的消息至为关键。政府为消除不确定性最为有效的形式便是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仪式化传播是以政府公信力和舆论导向力为实现条件的、以充分的机制化为保障的。在这次辟谣中, 政府以迅速的反应、翔实的解释、权威的承诺遏制了谣言的传播。

惩处。这是权力规训的手段, 也是一种说服逻辑的体现。梵·迪克将之称为“极化策略” (Strategy of Polarization) :对集团内的人、事积极描述, 对集团外的消极描述。在民众心中, 谣言通常与阴谋论联系在一起, 阴谋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反面的利益主体。沿着这样的逻辑, 只要抓住背后这些居心叵测的“奸商、坏人”, 谣言便不攻自破。于是报道中出现了大量的严惩哄抬盐价的商家, 并将其与推高股价、游资操纵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严谨的逻辑叙事链条。事实也表明“谁是谣言背后的推手”这样揭露“阴谋”的文章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为它不仅是警示和规约性的, 也是符合民众心理期待的。

平息。这是效果的镜像呈现, 因为谣言一旦被认定为“谣言”, 必定会迅速平息。谣言是否过去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有了前面一系列逻辑后, 在媒体上它一定要平息。谣言迅速散布与民众抢购食盐的行动密不可分, 行动本身即已成为社会交往的符号。行动传播引发的谣言需要行动传播予以制止。

系统化和典型化叙事。这一次辟谣, 各大报纸、网站几乎都在重要版面用了巨大篇幅连续对“谣盐”风波进行了报道。“人为了追求判断过程的简化, 一般依赖容易想到的事情来归因, 很少全面考量所有因素。” (5) 从议程设置的角度, 媒体影响到了受众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权力操控, 这种操控通过系统的、有序的、事实的、连续的逻辑叙事, 重复地、不厌其烦地辟谣, 产生了强大的铺垫效应, 最后媒介议程得以影响到公共议程。“这种相对持续, 可重复并重新辨认的媒介, 不同于谣言粗糙、短暂和不延续的话语形式” (6) , 正是媒体获得权威性的原因所在。

借助典型化, 使得“本来在时间上无序的潜在新闻事件, 有了一个大致可行的生产调度图, 并与每天工作节奏保持呼应。” (7) 从呈现谣言、辟谣、打击不法商贩、揭露幕后到最后谣言平息, 这是在讲述一个完整而富有逻辑性的故事。抛开这些事件的事实联系, 可以看出的是, 媒体根据自身的实践需要在操作中建构出这样一个框架。

框架的背后

社会行动者的行为既是日常生活的内在规则, 又是社会结构的表征。正如吉登斯经典的结构二重性表述的那样, “结构在整体上对作为个人存在的社会行动者及其行动具有某种强制性和某种意义上的不可选择性”。 (8) 新闻叙事框架也就不是简单的组织操作, 而是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必然规则。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 其所体现的运行机制也不同。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框架叙事

贝克认为, “在现代化进程中, 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 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的方式”。 (9) 吉登斯也认为, 所谓风险, 实际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种判断, 这种不确定性经常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 危险更多来自我们自己, 而不是来自这个世界”。 (10)

实际上, 民众对风险的感知是被谣言建构起来的, 是非理性的。而媒体在风险社会语境中, 需要做出 (理性的) 风险确定和 (非理性的) 风险感知间的区分。通过实现信息对称, 以理性的态度, 进行及时有效的风险告知, 把权威可信的消息传递出去, 以消除民众因不确定而带来的恐慌。

风险告知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风险的感知往往基于一种心理习惯, 正如道格拉斯所说, “人们关注某些观点而不是别的风险, 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文化体系对他们先期做了反复灌输”。许多民众轻信谣言, 抢购食盐, 一是以前的抢购风的心理积淀, 二是缺乏科学文化常识。媒体所选择的叙事策略是, 将以前抢购板蓝根、抢购蒜和现在抢购盐放在一个逻辑叙事链条中, 警醒民众的非理性行为;还要进行风险教育, 通过普及常识来改变民众风险认知的思维模式。

社会控制语境下的框架叙事

“社会控制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称对越轨行为的一些组织化反应方式。” (11) 一旦出现越轨现象, 就必然涉及社会控制, 因为任何一个权力阶层, 都有一种维护秩序的天然冲动, 没有哪个权力层会容许秩序受到挑战。

谣言, 既是社会失序的表征, 又是社会失序的原因。关于盐的谣言出现后, 引起了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紊乱。从媒体高密度、大篇幅的报道来看, 此种行为已经达到社会规范所认为的越轨行为的严重程度。

媒体不仅是反映社会秩序的镜子, 也是权力层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激增既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所知, 又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12) 因此, 媒介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社会控制的机制当中, 从而其叙事框架必然是在权力意志下构造起来的。这样, 媒体就成为当代社会秩序实践的重要构成元素。权力阶层惯性地利用媒体来提高社会控制水平。

根据因尼斯的划分, 社会控制可以粗略分为硬性社会控制和软性社会控制, 硬性控制是指充满了强制性的控制。相反, 软性控制是指那些更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的, 以及对话、劝说和干预等方式的控制。媒介机构不能使用硬性社会控制, 但是他可以报道权力机关对硬性控制的使用。

报道权力机关对硬性控制的使用, 主要体现在大篇幅渲染“惩罚”。作为社会控制强有力的手段, “惩罚实践不仅是对越轨行为的应对, 还经常充当秩序的仪式, 该仪式表达了人们归属于一个特定群体以及该群体的信仰体系的意识。这样惩罚就被认为是形成道德秩序的必要条件, 用来增强社会重要制度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13) 同时, 对惩罚的报道既威慑了那些受到惩罚的人, 也威慑了广泛人群中那些一般的、潜在的违法者。通过增加越轨行为的实践难度, 提高越轨行为的成本计算, 减少越轨行为的回报价值, 使潜在越轨者受到社会和心理的双重限制。

媒介使用软性社会控制, 则是通过将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理性思维内化为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通过弘扬—贬斥的二元对立模式引导社会行为, 以培养个人的社会秩序感。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便是作为一种长效的、隐性的方式实现最低成本和最大收益的社会控制。

我们虽然是在不同语境下探讨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对叙事框架的影响, 但并非孤立地把它进行简单的模式化。框架的建构, 必然是在一股合力下完成的。它是文化的、社会的, 也是权力的, 并且权力中有文化的影响, 文化中有权力的制约。不同的场域相互叠加, 共同作用, 才有了我们看似简单、杂乱, 其实严密、有序的叙事。

摘要:日本核泄漏后, “吃盐防辐射”、“核辐射污染海盐”等谣言迅速传播, 造成了我国大范围的食盐抢购。面对谣言, 大众传播媒体迅速做出反应。本文通过文本分析, 解析控制谣言的叙事框架, 揭示框架背后隐藏的社会结构、权力控制等深层原因。

关键词:谣言,叙事框架,风险社会,权力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建明:《舆论学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103页。

[2]李普曼著, 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第13页。

[3][4]曾庆香:《新闻叙事学》,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年版, 第146页, 第202页。

[5]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第233页。

[6]诺伊鲍尔[德]:《谣言女神》, 中信出版社, 2004年版, 第184页。

[7]塔奇曼著, 麻争奇、刘效盈、徐扬译:《做新闻》, 华夏出版社, 2008年版, 第4页。

[8]文军:《西方社会学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45页。

[9]贝克著, 何博文译:《风险社会》, 译林出版社, 2004年版。

[10]吉登斯著, 周红云译:《失控的世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第31页。

8.以珍惜为话题的叙事作文4: 篇八

4月初旬,班上举办了“评先”活动,而我和赵钧彦要竞争的是“市优秀学生干部”,说实话,我和赵钧彦还有些差距:他在大队部工作的时间比我多一年,学习成绩也比我好些,行为习惯也比我强上几分。我本以为是赵钧彦取得了“市优秀学生干部”,可宣布那天却是我得到了这个称号,后来我才知道原因。

原来,因为我和赵钧彦的票数都一样,唐老师很难抉择,因为不论轻易放弃哪一个人,都是对我和赵钧彦的不尊重。之后,唐老师认为赵钧彦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比我好些,于是问赵钧彦愿不愿意把“市优秀学生干部”让给我,结果赵钧彦和他的妈妈都回答:“让给陈维铠。”就这样,我才阴差阳错地取得了“市优秀学生干部”这个称号。

听了这个消息后,我整整一个小时没有说话,心中不只是感动,还有一些憋屈。因为我居然是别人让给我才能获胜的,这对我是一种嘲笑!中午的时候,我找到了唐老师,希望可以把“市优秀学生干部”这个称号还给赵钧彦。而唐老师却说:“你和赵钧彦的差距也不大,给你也没什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只要表现得更好,也不会辜负我和赵钧彦的一片对你的信任了。”听了这番话后我心中的憋屈也就烟消云散了。

回家之后,我在眼睛里打转了不知多少圈的泪水终于畅快地喷涌而出,我只想对赵钧彦和唐老师说四个字:“谢谢你们。”

1.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600字记叙文5篇

2.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600记叙文4篇

3.以珍惜为话题的满分作文4篇

4.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6篇

5.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600字5篇

6.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600字范文5篇

7.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800字范文5篇

8.以珍惜为话题作文范文6篇

9.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500字5篇

9.以相伴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叙事 篇九

少年不识“善”滋味,也或许是由于年纪小而早已忘却,而也总会有一些善,始终刻在脑中。

那是几年之前,我与妈妈去南屿乡下接姑婆进城区看眼睛。由于爸爸出差学习,没有人开车,我们仨只好乘坐公交车。姑婆快六十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只是眼睛由于劳动及一些先天性原因,看不太清楚。正值夏天,哪怕是在乡下林间,不时射下的光束也是尤为刺眼。我扶着姑婆走着,妈妈用手放在姑婆眼睛上方,为姑婆遮挡阳光。在车站等了许久,听妈妈与姑婆聊着家常,看省道上车辆飞驰,我虽然又热又累,却也无比开心。

车到了,因为82路是这片地区为数不多进市区的线路,所以人比较多。车上没有空位,我们扶姑婆上了车,刚一上车,一名衣着朴素,面色黝黑的中年大叔就为我们让座,我们扶姑婆坐下,并表达了谢意。那时的我还不理解,想着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司机也刻意等到姑婆坐下后,才将车开动。车窗外人影掠过,凫雁飞行,不久,便到了站。这时,我才渐渐明白,那些举动,大概就是善把。几位青年为我们让路,我们下了车,带着一车人所给的善,向医院走去。因为妈妈是护士,知道怎么办手续,到医院后便立马行动起来。我就陪姑婆在大厅等候。此时已近正午,室外大地正被阳光灸烤,医院门口的喷泉仍在敬业地工作着。我侧身看看姑婆,这布满皱纹的脸,历经岁月风霜的洗礼。姑婆一路都笑着,或许是因为有我们的陪伴。百善孝为先,一路上,不仅是有着家人的那份善,人交车上满载的善更让我们开心。那一车的善,并不是义务,而是人们发自心底的热情,让我真切地感到了善,理解了善。

而今识尽“善”滋味,也在努力学习,如何给别人以“善”。

公交车上见人让座,我也学会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老师军训时为我们默默装水,我也懂得平时体育课给需要的同学装水;小测前见证了前桌一下借出了23张科作业纸,我更明白平时带好纸,也不吝惜借给其他同学纸……这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善,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风景,与我们相伴相随。

10.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十

在就文本具体论述前, 笔者要明确“生活”在本文中的定义:人一生中所存在之情境、所运作之情境, 即人所存、所遇的本貌。

选择世说中对女性的描写作为穿透世说文本、逼近其中真实的突破口, 主要考虑到:第一, 众多经典文本对女性的处理和描写, 世说独具特殊性;第二, 世说以其极具情态之势沟通了文本与现实, 迫近了一切背后的真实——生活的真实。第三, 在男性话语体系中, 女性的真实仍隐耀于男性话语中而绝非泯灭, 而世说作为男权社会中的文本, 罕见地展现出了部分的女性真实。

《晋书》作为正史, 其《列女传》也记录了颇多和世说中同时代的女性, 可作为我们探讨世说女性记事独特性的参照。

首先关于二者选录标准的差异, 《晋书 • 列女传序》讲到:“三才分位, 室家之道克隆;二族交欢, 贞烈之风斯着”;“上从秦始, 下岂恭安, 一操可称, 一艺可纪, 咸皆撰录, 为之传云”。由此可见《晋书》对女性的选录标准是操、艺, 对女性作用的定位主要是隆室家、交二族, 对女性要求则主要是贞烈、贞顺。

而关于世说中女性的选录标准, 俞士玲认为只是贯彻了世说整体对人物择录的标准和原则, 其他学者关于世说女性记事择录标准的观点与此大同小异。此外, 世说女性记事实际的归类与安排本身也同男性记事一样多元化。比如谢道韫见于贤媛门、言语门;刘夫人 (谢安妻) 见于贤媛门、赏誉门、排调门、轻诋门。

其次我们以一些例子, 更具体地探讨世说女性记事的独特性。

谢道韫咏絮之事分别见于世说和《晋书》。世说中这样记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晋书》中这样记载:

“俄而雪骤下, 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世说中对谢道韫的描写生动活泼, 将她置于一个富有情态的生活场景中描写, 且有意先言其事, 凸显情态。而作为史书的《晋书》对她的描写则简明地直叙, 原本富有情态的故事被写得味同嚼蜡。虽说史书重在存真, 而文学作品更重求善求美, 但何为真?

再转回世说的另一则女性记事:

“王浑与妇钟氏共坐, 见武子从庭过, 浑欣然谓妇曰:‘生儿如此, 足慰人意。’妇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 生儿故可不啻如此。’”

以“常理”推, 妻子不该对丈夫说这种话, 但我们读起来却能从中感受到些活生生的意趣。再如惑溺第六的女性记事:

“王安丰妇, 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 于礼为不敬, 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 是以卿卿, 我不卿卿, 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按礼教社会之常理, 妻不该“卿婿”, 可王安丰妇不仅“卿婿”, 还如此富有情态地坚持“卿婿”, 其中浓情蜜意既充分淋漓又真诚自然地流露出来, 其中意态情调因至真而让人久久回味。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说:“ (世说) 至少在精神方面离真象不远。”而正史注重的更多是礼教价值符号, 并非真实的生活情态。

再来看贤媛第二十六:

…… (谢夫人) 答曰:“一门叔父, 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 则有封、胡、遏、未。不意天壤之中, 乃有王郎!”

和贤媛第三十则:

“……王夫人神情散朗, 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 自是闺房之秀。”

这两段在《晋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或为参考世说所作。但整体而言, 世说以简妙精到的叙事风格和极富情态的情境铺垫在记事上胜《晋书》一筹。想必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天壤王郎之恨”、“林下之风”是因世说而非《晋书》才被后人永久传记。

世说那切近生活本身的女性记事的独特性凸显, 世说中女性作为人而独立存在的特征也更加明显。同时, 世说中女性因具有独特性而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史中的贞顺女性却只有符号化的统一性, 都是可被代替的。可是在生活中, 没有个体可以被代替。生活的真实就是你身边的任何人对于你而言都具有独特性, 代替后都永远不可能是原来那个人。人的独特性缘起于个体与周围人的共同生活,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 人都因独特而自主、自觉、不可被代替, 这一点也只有在本源性的生活中才能被充分印证。那么离生活之情态越近的文本, 也就越能激发出人对自己的认同和对他人的情感、也就越接近了人的真实。

参考文献

[1]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2] (唐) 房玄龄, 《晋书·列女传》,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11.以抬头为话题的叙事作文800字 篇十一

老师总说:“抬头,抬头!很重要……”但几乎没有人服从。而这一节课,我却被迫抬起了头。

睡意朦胧间,“啪”的一声,我的肩膀传来一阵刺痛,我被惊醒,支撑着头的手砸在桌面上,笔尖在脸上划了一道,堆在一旁的课本被划落到了地面,脑中充满“嗡嗡”的声音。书本“砰”的声响引起周围同学的嘲笑。我狠狠瞪了眼始作俑者——坐在我左边的同学。而她的眼中歉意全无,只有因为我的大动静的惊讶和对我眼神的疑惑。

这是我的第一次抬头,我觉得她像是玩了一个恶作剧,就是想让我没面子。那一节课,我睡意全无,除了对她的恼怒,倒也听了不少课。

课间,我却听到别的同学的议论。原来,她只要看到旁边的同学头低了下去,就会用力将他们拍醒,提醒他们认真听课。听到这儿,我感到无尽的懊悔与理解涌上了心头,她那样做竟然毫无恶意,她那看似简单粗暴的提醒方法却可以使我们听到重要的课。而我竟然只看到她表面上带给我的难堪。再一次的抬头,我应是有不一般的感想了。

困意袭击了我,我又一次没有抬头,果不其然,同样的刺痛从胳膊传来——我又一次抬起头。

而她的脸上却写满了歉意,也有一丝尴尬,她的手僵直在半空。我知道,她已经习惯于“粗暴”的去拍醒身旁的人,但同样,她也记住了我的不领情。看见她的不自在,愧疚之意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揉了揉眼睛,伸展着酸痛麻木的手臂,并没有直视她的眼睛,而是将身子往她的方向侧过去,抬起头,用郑重感激的眼神望着她,悄声说:“谢谢!”她笑了,手臂收回,对我点了点头。

又是一次抬头,我理解了她对我真正的关心;又是一次抬头,让我感受到了她最真挚的帮助。

我的脑中浮现出了许多画面:在犯低级错误时老师严厉的批评;在不认真时妈妈的教导……这些看似直接的,严厉的方式,其实都是充满了别人对我的关怀。

12.小学生以伤心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十二

他们都是刚刚学会飞的小鸟,今天是趁着鸟妈妈出去找食物的时间偷偷跑出来玩耍,玩得高兴过头的小鸟早已把鸟妈妈出门前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鸟妈妈出去前反复强调:“亲爱的宝贝们,妈妈出去找食物,你们要乖乖呆在家里,别到处乱窜,如果遇到猎人就惨了!”

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想,当你玩得起劲的时候,你还能记得那么多吗?而就在此时,几个黑心的猎人已悄然无声来到这里,他们无情地举起猎枪,只听砰砰砰响,快乐的小鸟一只只中枪落地,唯有一只飞得快的小鸟幸运逃离。

13.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十三

纪念性广场的文化含义: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这个“广”字是个部首字,凡是由“广”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房屋或场所有关。“场”是指空地,具备容纳空间和范围的特征。人类活动需要空间,随着人类的需求,这种领域也不断的扩大,从而产生了场,也可以称之为活动的场所空间。纪念性广场的概念,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人们用于怀念的一个场所。对某事或者某人起一个回忆的作用。人们有了这种“纪念”的行为,才会导致纪念性广场的产生。“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是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总而言之,纪念性广场是精神、情感、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的场所。

纪念性广场的文化体现,更能让人记忆这个广场。为了使纪念性广场与人们情感紧密联系,必须唤起人们对广场的意识,增强参与性。首先,任何纪念性的广场都是在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次,在构成纪念性广场的单体景观和建筑群体中,都分别有着自己的建设目的和文化内涵。然而,南昌八一广场的主题定位却具有红色文化的纪念性,在景观和雕塑与布景上都表达了红色文化的特色。对于弘扬“八一”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二、叙事与纪念性的广场

1、叙事的概念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叙事?众所周知,叙事就是叙述一件事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叙+事,即通过语言或媒介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事件。事实上,叙述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的演进。从之前的故事讲述、文字记载,到如今的网络讲述、电影表达、场景再现、景观塑造,都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其次,“事”有是什么呢?我们会联想到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但“叙事”所涉及的“事”,并非如此,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叙事学家把“叙事”界定位至少叙述两件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其中任何一件都不可预设另一件。即叙事必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

所谓“叙事”,就是讲述东西。相对讲故事而言,“叙事”更加具体,更加丰富。每个故事都是叙事,但未必每个叙事都符合故事的理念。因为故事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而叙事却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它所讲述的内容也是方式,是过程也是结果。当然,叙事也存在于景观当中,并且贯穿于各个景点,就像历史层次一样不断的积累,并存在于景观材料当中,于是故事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2、叙事与纪念性广场的关系

叙事与纪念性的广场是相互作用和彼此的关系。首先,广场构成了叙事的框架。周边的雕塑和纪念塔用作故事的背景,而且本身还是产生故事的过程,具有多变而重要的形象因素。其次,纪念性广场当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用作叙事的象征,可想而知,叙事在形成纪念性广场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这种叙事的方法,我们在诠释过程和解读事件中,应当熟悉这个地方的文化和了解它的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纪念性广场的本质。

从叙事的角度出发,当代的纪念性广场,带有明显的“现代意识”,是经过与周边环境融合、改造和创新来实现新的过程,使广场的文化与当今社会有机的结合,并让现代人所接受。普通的广场往往只注重物质形态的功能和美观性,而纪念性的广场却更加注重物质形态背后所蕴含的叙事性。它们之间是“互融”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纪念性广场一般都设有反映广场纪念性的标志物,包括纪念碑、纪念雕塑。主要用来表现纪念性广场的特定内容和文化背景,在处于广场的中心位置,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因此,纪念性广场中主题标志物及它背后的叙事具有互融性的作用。南昌八一广场的主题标志物是纪念塔,它不仅体现了物质形式——视觉空间,而且还体现了它们的“生命形式”——独特的叙事性。这种形式加上人们的感受和历史文化的联想作用,使纪念塔能够产生丰富的形象力,从而具有象征作用。更好的反映当时的历史革命性。它不仅产生社会意义,而且还突出纪念性广场的主题作用。

3、叙事方法对纪念性广场的影响

叙事方法的构成,取决于叙事的三个重要要素:叙事者—设计者、媒介—纪念性广场、接受者—使用者,三者相互关联,构成叙事的主体。了解叙事与纪念性广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参观这些被设计者用来向人们讲述故事的广场。尽管,这个广场中的设计形式一目了然,但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去解读。在八一广场当中,对于纪念塔的设计,就强烈的反映出巍峨庄严的感觉,它设计的外观和形式,也切合了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设计者是通过八一广场的革命性设计,向我们传达了南昌独有的红色文化,作为一个观赏者,应通过整个广场的“叙事”性,更加了解八一广场的革命性的特征和文化。

4、纪念性广场设计文化的表现途径

修辞手法是人们在语言、叙事和景观中构建的意义和基本手段。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叙事者的表述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的界定、主题的拆分和叙述—意念到形体的转换,三个部分结合广场设计的文化来表现纪念性广场的纪念性。在使用者接受的过程当中,它是依次递进深入的关系,从最初物质层面的解读—表层意义的解读—深层意义的解读,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直到了解它纪念性的设计文化和情感体验。

三、总结

现如今,纪念性广场中的设计文化内涵逐渐消失,广场进行翻新和重建,原有的纪念意义和独有的革命性也随之消亡。本论文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通过文学当中的叙事手法的运用和文化的表现途径,进一步呼吁人们的革命意识。在南昌特有的地域红色文化之下,通过“叙事”,重温历史,避免地域文化特色消亡,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等问题,这也迫使我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关注。此篇论文是对目前广场当中,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的纪念性广场存在的诸多革命性问题来进行研究的,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对今后叙事视角下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有所帮助。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用叙事的手法如何在纪念性广场上体现设计文化的革命性。在研究的同时,提升纪念性广场的革命性意义和文学叙事当中的故事性,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识别性和纪念性的意义。可以起到缅怀先人,启迪后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马修·波泰格,杰米·普林顿.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冯炜.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风景园林,2008.

[4]谭垣,吕典雅,牛谋隆.纪念新建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齐康.纪念建筑与建筑纪念性[J].世界建筑,1991(2):22-25.

[6]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著.王骏阳,译.建筑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0-317.

[7]齐康.纪念建筑与建筑纪念性[J].世界建筑,1991(2):22-25.

14.脚步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十四

他将公文包贴在胸前,用他那密不透风的风衣将其裹得严丝合缝,手指伸进拉环,死死地紧握着,似乎什么时候公文包能长了翅膀飞掉。

那尖细的眼眶里射出一道道极不信任的眼光,要是谁对他多看了一眼,他就瞪着眼睛,用眼神向他示威,宣布自己对公文包的所有权,吓得人家绝不敢再看他一眼。要不是条件不允许,他一定会雇上几个持枪保镖贴身护送呢!

“哒,哒,哒”,轻微的脚步声传进他的耳朵,轻的别人似乎都听不到,却刺激了他浑身的所有神经,“或许只是一个路过的。”他自我安慰着,却似一只煮熟的大虾,将腰弯了起来,肚子上的两片肉死死夹住公文包,就算自己受伤,他也不愿意让钱有什么损失。“这世道,真是没好人了。”

“哒哒哒,哒哒哒。”那如梦魇的脚步声似乎知道了他内心中的紧张,也加快了频率,每一步都像是在踩他的心。本就心脏不好的他,将自己怀中的救心丸往嘴里猛地一塞。

那滑稽可笑的小碎步陡然一变,变成了大跨步,他冷汗直流,抱着公文包的不觉加了几分气力,指甲深深地嵌进了皮包,他却紧张得浑然不知。“呼哧,呼哧”他内心的紧张加上长时间的疾走,让他呼吸声变得极为粗重。那追赶者却丝毫不慢,脚步仍是那么的矫健,“混蛋,这是专门训练的吗?”他心里暗暗骂道。

眼看着不是办法,他急中生智,手一招,叫停了一辆出租车。上了车,他稍松了一口气,脸上的青筋根根暴起,头发被汗水浸湿,粘在两鬓。可怜的他,又似乎听到了那可怕的脚步声,“哒哒哒,哒哒哒。”

他双手激动地摇着司机的肩膀,“师傅!快!我给你钱!”他歇斯底里道,双手仍不住地哆嗦,嘴唇早已被紧张的自己咬破,条条血痕显得极为骇人。

车停了,司机把他眼中的这个神经病赶下了车,“烦死了,遇到的是什么人啊!”司机大哥扔下一句话,愤愤地离去了。他家离这只有一条巷子远,他刚喘了一口气,脚步声便催促着他,吓得他头也不敢回,迈开腿又是一阵狂奔,往常转眼就到的家此刻却又那么的可望不可及。

“嘎吱”家里的门开了,噢,原来是他的妻子发现自己的丈夫回家了,可是,妻子看着丈夫,露出了无限的不解。他看到自己的妻子,眼中似乎闪过了一丝光芒。

他夺门而进,将妻子往家里一卷,随即将门的保险销插上,在妻子的一脸诧异中,径直走进卧室,输入那别人基本不可能的12位密码,将公文包往里一扔。妻子想要问些什么,他摆了摆手,走到了客厅,又拿出一瓶药,极为娴熟地选出几颗药,脖子一仰,艰难地将其全部咽下喉去。

喘了好一会,才后怕地对妻子说:“天,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人跟踪我,想对我的钱图谋不轨。估计现在就在后面。我太累了,吃不消,你从窗户缝里瞟一眼,看看那混蛋长什么样子,明天我好到公安局里去报案。这种混蛋,我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妻子听他的话,悄悄地溜到窗户缝边,将身子隐蔽在窗口下方,抬起头,向窗外望去,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主。

15.以珍惜为话题的叙事作文1: 篇十五

如果雨下的大,母亲就会回来搬出家里那台标准牌缝纫机给全家补补衣服什么的,而我最乐意的就是在那时能拿一个小凳子坐在母亲的身边帮她穿线,听到母亲说她老了,看不见穿针线,就觉得自己帮她穿线是帮她做了多大的事一样,满足且幸福。

父亲这时多半会上街溜达溜达,我们都知道他要去干什么,心里窃喜而又期盼,因为他会为我们带好吃的回来,父亲上街第一要去的地方就是肉摊,那里的屠夫们见他来了都透露出商人的眼光,远远地就灿烂地笑着,还亲切地唤着父亲的名,父亲是个老实憨厚的人,特好忽悠,屠夫门都炫耀着自己的肉是多么的实惠和新鲜,父亲都报以憨憨的笑回应着,不管他是如何婉转小心的拒绝着,他的背篓里总是被塞得满满的,钱不够这有什么,下次再给,慢走,不送。屠夫门露出得意的笑,虽然回家免不了招来母亲的埋怨,但看得出他们是幸福的。我们几姊妹睁着翻看兜里还藏着些什么好吃的,哪怕一根油条,半斤猫屎糖,(我们老家的一种小吃,名字不登大雅,但是一种小吃,父母辈的应该吃过)都会让我们无比的开心,母亲开始盘算着应该弄什么菜来解解我们的馋,当然是腌大头菜加萝卜干做滑肉,既美味又吃的开,煮一大锅,你一碗,我一碗,吃的不亦乐乎。

16.以秋游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十六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主要实施了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五指教学法RPCPP (Review—Presentation—Consolidation—Practice—Project) 、3P教学法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等模式。不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哪种教学方法, 其目的都是寻求一种能达到语言教学目的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途径。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指出:教师要坚持交际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 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适切就是适合、贴切,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切教研是教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研究途径。

一、适切教研的背景

(一) 教师教研能力

教研, 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便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教研一方面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手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王学兵2016) 。

对教师来说, 教研是将教学实践与研究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反思性、合作性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教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反过来,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促进教师提高教研能力。适切教研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 学生的现状

初三英语复习任务重, 内容跨度大, 语言知识繁多, 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复习课教学存在种种困境:第一, 城镇初级中学的生源以片区招生为主,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第二,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初三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比较欠缺;第三, 学生在初中三年中所学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第四, 复习实践课的语言知识容量非常大, 而学生所储备的语言知识相对匮乏。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其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面对困境, 教师需要积极探索, 充分考虑教学背景因素, 因地制宜, 创造性地开展适切教研, 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适切教研背景下的校本教研

(一)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让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 夯实教师的教学理论,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教研组可以分三个等级对教师进行培训。

1.校级培训

定期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选购教育专著, 让教师研习;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等来校指导。为不同的教师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 提出不同的要求, 实行分层培训:要求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 读通教材, 结合学校的实际, 精准把握课堂, 进行有效教学;对能力薄弱的教师进行培训, 培养其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策略、管理学生的意识和能力;要求经验型教师活用教材, 大胆重组教材, 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要求骨干教师更新观念, 多交流、多听课, 通过学习和研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市、镇级教育培训和各种研讨活动

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市、镇举行的各种研讨活动、教育培训, 使教师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提高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教师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寻找理论支撑, 在观察、反思中发现问题, 从大量的教育现象、案例中归纳出理性的观点,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省级、国家级教研活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专业化水平, 那么如何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呢?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教学实际, 笔者认为, 选派教师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的教研活动, 甚至到英美国家学习, 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和切入点。

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 教师可以夯实教学理论, 更新教育教学知识, 转变教学理念。

(二) 规范教研活动

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英语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 更需要团队协作、资源共享。因此, 英语教研组应规范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 实施有效备课, 重视听课、评课环节和专题研讨, 使公开课常态化。

1.精简教研组的管理梯队

由“学科组长—备课长—教师”的三层管理, 改为“学科组长—教师”的两层管理;将英语教研组按年级分成三个科组;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 加强教师间的沟通, 凝聚教师力量, 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2.规范集体备课模式

三个年级的教研组可以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备课过程中教师互相交流、切磋教学经验, 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在集体备课时教研组要做到:

第一,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第二, 共同研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教师反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集体探究解决方案, 分享个人的成功经验。

第三, 形成行之有效的“三模块、四流程、五设计”集体备课模式。

(1) 创新备课模式———三模块备课法

三模块备课法指学期 (年) 模块备课法、单元模块备课法、课时模块备课法。

学期 (年) 模块备课法是指以一个学期的教材内容为单位进行备课的方法, 它要求教师在开学前初步完成整学期的备课。单元模块备课法是指以一个相同主题的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为单位进行整合设计的备课方法, 它又可称为主题单元模块备课法或章节模块备课法。课时模块备课法是指以一堂课的上课内容为备课单位进行备课的方法, 它要求教师把导入、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作为模块进行教学设计。

(2) 优化集体备课流程———四流程 (如图1)

(3) 明确集体备课内容———五设计 (如图2)

3.实施课堂“比武”

课堂“比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培养教师乐于钻研的精神。另外, 组织教师听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让教师之间随时互相听课, 通过认真细致的说课、评课、专题研讨, 深入交流, 以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共性问题。

(三) 高度整合教材

初三复习任务重, 内容跨度大, 语言知识繁多, 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高。因此, 适切初中英语总复习课是整个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对初中阶段英语学科知识的一次系统、全面地回顾与整理, 是完善学生英语认知结构,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 (杨建宁2013) 。教师若能把握好英语学科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巧用复习方法, 课堂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1.整合教材的具体措施与举例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 又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的目标重在知识点的讲解;练习课是将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具有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再认识、再实践, 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程标准所要求话题为例, 笔者及笔者所在教研组成员对其内容进行重组, 把24个话题浓缩成“My school”“Animals and environment”“Introduction”“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Countries and people”“A visit to Hongkong”“Numbers in our lives”“Health”“Shopping”“Sports”“Weather”“Science”等12个话题项目。每一个话题为一章, 每章中的内容可能分布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于是, 笔者采取了校本化的“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八字复习教学策略。下面以话题2“Animals and environment”为例, 阐述校本化初三英语复习的具体策略。

“Animals and environment”的话题内容分布在七年级 (下) 和九年级教材中。详情见表1。

(1) 系统归类话题词汇

以话题为依托, 笔者整合了Book 1 Unit 3 Why do you like pandas?和Book 5 Unit 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并系统地归纳了本话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词汇主要分为动物的名称, 描述性的形容词, 动物的习性, 灾难, 人与动物、自然的相处等五大类, 共185个单词和短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发散性思维, 围绕话题展开复习, 这样就使知识碎片变得有体系、有逻辑, 让学生把书读薄, 轻松突破词汇关。

(2) 以“功能”带出句型复习

“Animals and environment”话题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动物的喜好以及探讨保护环境的问题, 其功能语句集中在描述动物和表达观点两大方面, 主要有:What does a panda look like/What’s a panda like/What can a panda do/What does a panda like eating/Where is a panda from/What can we do to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How can we protect the earth;I think/believe/agree/feel;We should/shouldn’t/could等。笔者以描述和表达观点两大功能为任务, 引导学生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结构。这样,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知道要学哪些句型, 更清楚为什么学这些句型。

(3) 语法精讲

本话题的语法重点是形容词:一是形容词作定语的用法;二是形容词比较级, 特别是其重要的句型结构;三是形容词作表语的用法。因此, 笔者由点到面, 对形容词的用法做了全方位的梳理。

(4) 突出知识运用

一切教学的策略和手段都服务于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 复习也不例外, 检验复习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和实践。根据复习的需要, 笔者给学生设置了相应的任务, 让学生在任务中掌握英语, 突出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话题任务大致分为三类:历年的中考真题详解与巩固练习;阅读相关文段, 填写表格信息;根据所读材料、短文模仿写作。任务的设置从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话题复习反思

(1) 适切教研下的话题复习局限性

教研的本质是形成“学习—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研究, 为适切教研提供参考。话题复习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词汇, 带动语言表达和交流 (梁承锋、张丹2010) 。然而, 笔者在整合教材时, 没有因地制宜, 对复习进度、学生需求、教学需要等因素考虑不周, 部分课时安排的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学起来吃力。

(2) 进一步深化团队合作

要使适切教研真正落到实处, 强化英语教学的核心竞争力, 就要增强师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团队的组建、团队成员的业务素质等都是适切教研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深化团队合作, 拓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要明确教师职责, 建立科组整体负责和个人负责两级负责制度。科组长要发挥带头作用, 凝聚团队力量, 分工合作, 齐头并进,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个人也要勇于创新, 乐于钻研, 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

结束语

从教育部提出课程改革以来, 各校的教研活动一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 为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应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 开展适切教研, 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积极学习、努力探索, 推进适切教研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整体工作。

摘要:阐述适切教研的必要性, 分析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以初中话题复习为例探索适切教研背景下的校本教研。认为学校应分三个等级对教师进行培训, 夯实教师的教学理论,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同时从备课、教师管理等方面规范教研活动;教师应高度整合教材, 因地制宜地开展教研活动。

关键词:适切教研,教师专业发展,话题复习

参考文献

梁承锋, 张丹.2010.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学兵.2016.谈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必要性[N].黄冈日报.2016-5-15.

上一篇:优秀作文:我眼中的网络下一篇:老干部办公室主任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