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共16篇)(共16篇)
1.《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篇一
特级教师詹明道主编的《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收集、整理了国内当代名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典细节百例。我们知道,一些事情的研究,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
品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书中个案细节所呈现的名师的鲜明的个性、清新的理念、绝妙的设计、超人的聪慧、精湛的艺术等,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明白了名师课堂何以精彩。《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从人们对名师课堂比较关注的问题入手,分为课堂精彩交流、课堂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生成、课堂智慧拓展、课堂精彩评价和课堂精彩结课八个方面,来组织、呈现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这样,使得每个部分的关注点比较集中,给人专一的学习和研究一类问题带来了方便和可能。
下面将自己的点滴感悟做以积累。
一、幽默,活色生香的法宝。
教育家最重要的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润滑剂,是开启学生智慧心门的催化剂。在新课精彩导入中,有华应龙老师《神奇的带子》一课的新课导入,他“故布疑阵,引生入课”的经典教学行为,让孩子们经历了出乎意料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了数学的好玩,领略了数学的魅力,也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抽身回眸:
画面一:华老师手拿一张白纸条,先比画说一个正面、一个反面,后又说:“我会变魔术,我能把它变成只有两条边,两个面。”生无视――这有什么稀奇的!
画面二:华老师将手中的纸条变成了纸圈,真的成了两条边、两个面。生斜视――地球人都知道!
画面三:华老师又“爆料”:“我还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生直视――真的吗?骗我们的吧?
就这样莫比乌斯圈诞生了!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它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重要保证。华老师将学生对莫比乌斯圈的兴趣调动到了极致,还故意将纸条放到背后去操作,嘴里还说着“不想让你们看到!”惹得孩子们表现出了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同时我还感受到华老师那幽默的语言艺术,它可以使沉闷、严肃的课堂变得轻松愉悦,使晦涩、阻滞的思维变得豁朗、顺畅。
学生如果置身于这样富于幽默色彩、惊喜不断的课堂上,会多一分轻松、多一分喜悦、多一分成功!
二、手段,多变才精彩。
课堂上呈现最多的是开放与生成,名师就善于及时“抓彩”、随机应变,让课堂能上出“意外”、上出“精彩”。课堂精彩生成一环节中,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面对那个折出1/4的学生,出于尊重,许多老师也会让他陈述自己的发现,也有可能变换教学环节,但极少老师会“话锋一转,创设出以下环节。
吴老师不同,她捕捉到了这一所谓的错误信息更为丰富的内涵,她故意抛出一个必定要引起争论的问题,让大家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更具匠心的是在学生充分挖掘“错误”资源后,学生们自然生成了各类分数,至此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让大家想一想,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应该感谢谁啊?让学生感悟到“出错”也是一种美,是正常的,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将学生从对错误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学生敢于出错,同时这一过程也告知了学生出错有时也会帮助我们学习。这也是一种教学手段,课堂因有这样多变的教学手段而更加绚丽多彩!
三、拓展,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教学的拓展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只有正确的使用,才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洋溢着智慧的火花。名师们将教材进行了有效地适度地拓展,增加了课堂的优美旋律,学生在课堂中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不需要预约的精彩尽在这里呈现。
张齐华老师《圆的认识》一课给了我一些启示。就像一颗石子,落入教育这片浩瀚的水中,激起无限涟漪。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句古语中,引出难道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画圆。学生出了发现可以用圆规、圆形瓶盖、三角板中的圆窟窿等工具画圆外,还想到了可以用绳子和笔组合起来画。
张老师将圆的内涵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和放大,并对圆中凝聚着人类智慧进行了充分的发掘。在这样的课堂,孩子们不仅是在学习数学,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接受了人文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发现中不断推进,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
这样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感受生活,思考问题,也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课堂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得到了更好的培育和发展。
四、评价,让学生激情四溢。
名师们的课堂评价语言常常是心诚意切,充满了智慧和爱怜,学生在老师一次次鼓励声中,兴趣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也就此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高潮。詹明道老师《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中,抓住了学生的发言,给予了及时的评价:“潘玉佳的这种说法和书上的相同吗?可以这样定义吗?”“太有创造性了,我们称这样的定义为“玉佳定义”好吗?教师虽话不多,却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激情,给学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鼓励。教师不仅鼓励了潘玉佳,更鼓励了其他同学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更好的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激活思维,创新思考,体现了詹老师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有时会夸张的称赞,有时也会生硬的表扬,这些廉价的评价就会如李玲校长所说的那样,将对孩子不起任何作用,甚至是不屑一顾。评价要做到:对富于创新思维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对困难生要重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而对于答错的学生,我们也不应该直截了当的提出否定,要听听他的想法,如果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答错的原因,就无法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这本书彰显著名师的风采,它仿佛徐徐微风吹入我的心田,催促着我努力成长,犹如波浪中的多多浪花,沁入我的心扉。我从名师的课堂中搜寻到了美妙的细节,汲取着细节背后的精神营养,从细节中领悟着课堂教学的真谛。我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揣摩着课堂教学的一招一式,感悟着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与精彩。
2.《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篇二
一、细节一:多一个预设———成就精彩课堂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只有课前精心预设, 才能把握精彩的生成, 预案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课堂的生成性, 而是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可以说, 教室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科学设计, 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因此,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的解读, 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例如, 在体现一般现在时这一语法项目时, 笔者摒弃了传统的用单纯语法灌输方式的教学方法, 而是结合单元的重点及特点, 选用了大量的实用资料, 紧扣教学目标, 注意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在语言输入时, 可以设计Guessing game, Brain storm, Talking, Practise in groups等活动, 节奏可以较快。而在语言输出阶段, 可以设计Discuss and givea report, True or False, Interview, Debate, Writing等任务活动, 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并借此巩固本课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笔者还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找例句、自己造句的活动, 从而设计出一个条理清晰的体现活学活用的教案, 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法规则,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细节二:多一处质疑———闪现智慧的火光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尤其是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的多一次质疑, 多一次追问, 不仅可以改进互动方式, 也能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达和语言输出的机会, 这样, 常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生成, 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例如以下几个。
T:Hi, 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DO you have any idea about what to do for the holiday?
S:I want to go to Nanjing.
T:Oh, really?what places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there?
S:I want to go to the Confucius Temple first.They are necessary parts of food culture in Nanjing.
T:In addition, do you have any special place to go?
S:Yes, of coures.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T:I’m sure you’ll enjoy yourself in Nanjing.
在对话中, 教师抓住了稍纵即逝的追问机会, 给学生增加了语方输出的机会, 不仅促进了师生互动, 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细节三:多一次巡视———促进知识的内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改要求英语课堂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交流、探讨自主学习, 所以小组活动必不可少。有活动就会有巡视, 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 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去, 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 分析他们的解法, 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 这样才能使巡视不流于形式, 才能做到及时地发现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给出适当的引导, 并督促学生高质量的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例如, 在学习新课时, 笔者通常会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 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开火车式、抢答等形式, 复习单词或分角色朗读等。笔者在巡视过程中, 发现学生发音不正确的, 及时给予纠正;对于找不到复习重点的学生, 会给予指点;而对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 也适当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
四、细节四:多一些反思———构建高效课堂
古人有云:思之不慎, 行之不当。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追问进而不断探索与解决的过程, 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 教师要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包括: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学模式是否合理, 教学过程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只要我们善于反思, 坚持反思, 我们一定会在反思中有所突破,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例如,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应用的过程中, 对于多媒体课件, 笔者会从三方面进行反思:资源的选择与裁剪是否得当, 资源的运用是否合理, 整合的实效问题。只要发现在设计方面与教学环节没有必然的关联, 或是图片的呈现和组织形式不当, 即使是再好看的动画, 笔者都会把它删减或重新经过适当的处理再予以呈现。
3.名师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八) 篇三
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课堂上,我的眼睛不是盯着教案,也不是盯着正前方,而是用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在教风上为学生作个示范。 —— 聂在富
眼神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几多苦口婆心的长谈,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
我讲到主要的地方就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情绪高亢,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但是,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即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 —— 斯霞
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熠熠生辉,产生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于永正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短波
樟树市文化教育局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和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自开展活动以来,樟树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阅读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与幸福同行》《建设幸福中国》等教育读本,参加了体验教育等多种形式新颖的道德实践活动。(李友元 于 勇)
前不久,赣州市钴钨公司幼儿园与赣州市开发区潭口镇中心幼儿园举行结对帮扶签约活动。此活动由赣州市章贡区幼教联谊会组织开展,旨在通过省级示范园的引领作用,搭建两区幼儿园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实现互帮互学、优势互补的良好合作趋势,促进两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王燕英 吴致玫 刘肇忠)
万载县三兴镇中心小学以江苏省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蓝本,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提出“先模仿、再实践、后检验”的教学思路。该校每周开展一次集中理论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洋思模式,看光碟,听汇报,观展示,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在教研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合作、互助、探究学习的能力。(辛开云)
走进上犹县中稍学校,古樟吐翠,幽香扑鼻。天刚蒙蒙亮,古樟成为鸟的天堂,声声鸟鸣悦耳动听。顿时,古樟树下沸腾起来,做操、练拳、晨读,处处洋溢着生机。
古樟树下是学生们的练笔场。只要一听说去古樟下观察、作文、写生等活动,学生们就会欢呼雀跃,兴致勃勃。在他们的笔下,有的描写古樟美得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婀娜多姿;有的描写古樟大得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包容万物。幽幽古樟,孕育了无数小作家。学校以此为契机,成立了樟蕾文学社,给学生一个放飞心灵、展示自我的舞台。
古樟树下是师生的休闲区。夏天,古樟张开臂膀,为师生遮风挡雨,大家在树下尽情纳凉、看书、嬉戏。冬天,当许多树光秃秃时,古樟却依然挺拔,翠色不减,给师生带来一丝春意。
为了挖掘古樟文化内涵,该校在古樟下建起20多米长的文化长廊,上面印刻着“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相互依存、有樟乃大”等诗文格外醒目,里面还设立了各种栏目,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古樟扎根大地、包容豁达的精神。
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古樟精神恰如载歌载舞的水,始终浸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身心的发展,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熏陶,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师生宽容谦让、彬彬有礼的举止蔚然成风。(朱立煌)
铜鼓中学多举措铺就教师成长快车道
铜鼓中学结合中青年教师比重高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强化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中心工作,开展了 “两优一满意”(争创师德优秀、教育质量优秀,让学生家长满意)活动,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及“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评比等系列活动。同时,学校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注重教师集体备课求实、求新、求精,组织教师“师徒结对”,加强听课评课跟踪考核,切实提高教学技能,利用预约听课和随堂听课相结合督导课堂教学,通过推行师生结对“导师制”,让教师一岗双责做“两把手”(教学能手和育人能手),突出结合课改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让教师人人有亮点,个个有动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教风。在铜鼓县该校有多位青年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蔡文丰 罗 伟)
石城县启动大教研行动计划
石城县按照“大教研、大培训、全员化、全覆盖”的教研思路,以名家讲坛、校本教研、培训、比赛、名师引领等平台为主抓手,推动了大教研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包括: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班主任来县讲学,以帮助教师拓展视野、更新理念、启迪思维;积极探索“片区教研、校际合作、送教下乡、典型引导”等校本教研模式,有效开展石城二中初中语文、数学学科“五段式培训”和屏山中学与东城初中的校本教研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校本教研取得新突破;有序举办学习各学科新课标、班主任工作、中考复习等培训活动,拓宽教师工作思路,丰富专业知识,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组织教师教学比赛,激发全县教师的教研热情和智慧,形成“人人抓教研、人人爱教研”的良好氛围;由教育局遴选教学名师、教学能手,通过开办讲座、上示范课、送教下乡等方式,对全县教师起示范引领作用。(陈从旺)
名师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八)
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课堂上,我的眼睛不是盯着教案,也不是盯着正前方,而是用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在教风上为学生作个示范。 —— 聂在富
眼神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几多苦口婆心的长谈,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
我讲到主要的地方就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情绪高亢,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但是,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即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 —— 斯霞
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熠熠生辉,产生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于永正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短波
樟树市文化教育局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和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自开展活动以来,樟树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阅读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与幸福同行》《建设幸福中国》等教育读本,参加了体验教育等多种形式新颖的道德实践活动。(李友元 于 勇)
前不久,赣州市钴钨公司幼儿园与赣州市开发区潭口镇中心幼儿园举行结对帮扶签约活动。此活动由赣州市章贡区幼教联谊会组织开展,旨在通过省级示范园的引领作用,搭建两区幼儿园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实现互帮互学、优势互补的良好合作趋势,促进两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王燕英 吴致玫 刘肇忠)
4.《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篇四
(二)阅读:(0)评论:(0)
34.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 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 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 现教师的自我超越。——著名特级教师 王海平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 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35.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 生在实践中体验自信;注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在自我 表现、自我展示中强化自信。——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36.平等、民主的课堂很重要 在课堂上一定要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 中,教师绝不能“居高临下”,而要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在一起的参与者、探索 者。——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37.善待学生的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 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特级教师 李烈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 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让孩子带着遗憾回 家。38.让学生自己“认错” 学生犯错误不承认,是个棘手的问题,教师说服批评甚至训斤,往往收效不大,学生依然如故,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学生做错了事,有时还并非是学生的错,我 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也允许他沉默,可是我们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 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辩,或不作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痛加训斤,直训得学生 不声不响,才以为达到教育目的。其实,不允许学生申辩,非但不能奏效,还会 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心理。自尊心和耻辱感是促进学生产生自我 教育愿望的直接情绪因素,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心和耻 辱感才会自爱、自重,做了错事才会自责。因此,教师的职责也在于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利用他们的耻辱感进行正面引导,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又保证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
华应龙
教师对学生犯的非原则性的错误不必去严厉地指责和处罚,而应对他们进行必要 的分析,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39.善意“忽视”不良行为 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 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在教师善意的“忽视”中流露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善意地“忽视”学生不良行 为,有意识地关注其积极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40.表扬和批评要适度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表扬与批评可能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了,我认为应该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一 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特别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肯定它的积极因素,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表扬和批评看 来很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掌握好,尤其是“适当”的尺度,需要在实践中 不断地摸索,只有善用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 刘永宽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给予及时适当的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 挥,兴趣得以调动,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促进其健康成长。41.把握好公正的天平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喜欢一些美好的事物,老师也是一样,对成绩好或是守纪律的 学生总是有些偏爱,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戴上有色眼 镜去看待成绩和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在这些后进生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 只是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将错误全部归于他们。老师的 不公可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互相排斥,进而影响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所以,一 个老师要尽量做到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老 师的带领下团结一致。——著名特级教师 于漪 要使爱的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 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42.善于委婉地劝诫 批评学生的过错,一定要事实确凿、批评得恰当中肯,孩子才能消除抵触情绪,才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认识错误,产生自责、肉疚的心理,为改正错误 打下思想基础。批评的言辞、态度一定要适度,要符合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违 背适度原则,只凭主观愿望进行批评,很可能困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而无法达到 预期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 詹明道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委婉的语气既可以保护学
学生的 自尊心,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希望。43.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若是你当众宣布学生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 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对其 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著名特级教师 詹明道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 开导,一个轻轻的拍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44.正面教育效果好 学生犯错后,教师假如能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说服教育,会取得比较明显的 效果;反之,挖苦、嘲讽或者是压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会使教师在学 生中的威信丧失。——著名特级教师 刘德武 课堂管理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学生为本,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能心悦诚服,从 而能自觉克服其不足,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课堂管理中,树立榜样,相当于在集体中确立了一个坐标系,使学生感觉到有 压力,有动力,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仿力比 较强的学生来说,有榜样就能够给他们压力,给他们动力,只要在适当的时机推 出适当的榜样,就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动力,使得学生能够以积极竞争的心态去面 对学习,不断取得进步。——著名特级教师 华应龙 榜样的激励作用远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 鸣,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46.帮助学生赢得信心 对学生来说,家长、老师无疑是权威人物,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或评价无论是积极 还是消极的,都会触及孩子的心灵,都会对孩子自信心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种意念,是坚持走向成功的一种意志,是一种巨大的 潜能,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切记:孩子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全国优秀教师 金荷华 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种意念,是坚持走向成功的一种意志,是一种巨大的潜能。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切记:孩子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47.巧用个别谈话 有些学生,在师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作用下,“装样儿”也能装十天半个月,之后,一些问题就开始暴露了。这时的谈话,我丝毫不流露出早已了解了他的过去,而 是把他当作一个“很不错”的学生,现在出现了错误,我总是先诚恳地讲述他开 学以来的种种优点,然后再指出他的问题,提去批评和希望。这样的谈话使学生 感到“我
在老师眼里并不是差生”,感到“开学以来的努为没有白费,我是个好 孩子,克服了老师提出的缺点会更好”;这样的个别谈话起到了“加油”作用,并且在师生间建立起了信任感,孩子会更爱自己的老师,也会更爱听老师的话。——著名特级教师李烈 个别谈话使教师避免了与学生在课堂上正面冲突,同时也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思想上转变了学生的错误认识。48.“一帮一,一对优” 尽量鼓励好的学生、优等生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互帮互学,消除了学困 生的畏惧情绪; 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解,又便于学困生及时提问; 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著名特级教师 宋运来 “一帮一,一对优”能有效地发动优等生帮助差生,使学生能互教互学,有利于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增进同学问彼此的友谊。
49.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 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让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 的营养剂。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树立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 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禁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在孩子犯错的情况 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 的前提下进行。——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教师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 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50.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伤的,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有时候,教师不 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而学 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这 时,教师往往要用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自己一时疏忽造成的损失。在这一点上,教师真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翼翼才是。——著名特级教师 钱梦龙 老师要用心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成长的空间,不要把他们 的脸面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样才保护了学生成长的动力。51.多看学生的闪光点 经验表明:在批评中长大的学生,会养成自卑、指责、挑剔的习性;在表扬中长 大的学生,则会养成自信、欣赏、合作的习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学会用 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在充满宽容和鼓励的气氛中,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 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彼岸。作为教师,无论何时何地,要想点燃每一个
学生 的心灵,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著名特级教师 王勤 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将他们融于班集体这个温暖的 大家庭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学习。52.巧设物质奖励 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 方式,这一点要求老师要严格地分别: 即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 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津、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他,这样可以帮他恢复名誉,创造利于学 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找他单独谈心,表扬他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他上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 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发几个作业本给他以示奖励,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表扬,效果很不错。——著名特级教师 嵇明海 教师应慎用物质奖励,过频的物质奖励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追求物质的不健康心 理,物质奖励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前题。53.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 适时地赏识、激励学生,对其实实施发展性评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很多不起眼的学生找到自信,看到宝贵的自我价值,从而点燃内心从未熄灭 的希望之火,奋发努力。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化为良好的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54.慎用您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语言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批评也要充满 激励性,教师的语言应该象“雪中炭”、“六月风”,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 调整的权力留给学生,而教师自己则主要起点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55.用心对待“个别生” 学生总是有差异的,特别是一些智力稍差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成功,需要教师 特别“用心”,找到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著名特级教师 刘永胜 56.签订课堂管理合同 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给学生规定应尽的义务,指出学生在执行或未能执行合同要 求的具体行为时,应得的奖励或惩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课 堂管理。——著名特级教师 宋运来 57.用好学生舆论监督 一个人从生下来,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周围的环境,而学生交往的圈子最多的就 是班集体,学生犯错时他可能不怕给自己的处罚,但是他一定在意大家对他的看 法,如果大家一致“攻
5.《名师最有效的批评细节》读后感 篇五
借阅了《名师最有效的批评细节》这本书,带着几分
急迫的心情细细品读,获益良多。本书呈现了大量批评的实例,是全国多名著名的教师在研究、实践中积累而成的。其中能找到我们熟悉的场景,似曾相识的批评策略。本书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不同的处理问题的视角,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有效途径。由此说明批评不仅是教育教学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是教育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分二十三章详细分析了多种批评细节,有:启迪式批评、以鼓励替代批评、平等待人式批评、含蓄式批评、发问式批评、寓批评于故事中、商讨式批评、参照式批评、隐藏式批评、“冷处理”式批评、分析式批评、关爱式批评、疏导式批评、过渡式批评、刚柔并济式的批评、风趣幽默式批评、点名式批评、暗示式批评、换位思考式批评。还写到批评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以情动人、心情感人,道理讲得明,批评才会有效。这本书令我对“批评”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书里面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批评方式,启迪式批评、含蓄式批评、发问式批评、商讨式批评、参照式批评„„看来批评真是一门艺术啊!
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
地尊重一个人。”批评的前提和宗旨都是对学生的关爱、尊重、理解和希望,而不是伤害。我们平时工作中少不了要对学生进行批评,然而,如何处理好教育与尊重的关系,还
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我们在发表批评意见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就事论事的评价,对个别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作出处理决定时,也必须恰如其分,考虑实效。在整个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绝对词语,如“你从来都听不进意见„„”,“你永远都搞不懂道理„„”“没有哪一个老师和同学会相信
你„„”,“你不可救药„„”,“世界上再也没有你这样蠢的人„„”,“你滚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等等。使用这一类不留余地的绝对语句,会让好学生失去自信,更会让后进生自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失去上进的信心和勇气,那才真是会“无可救药”。而教师不但会为自己一时激动说出的伤害学生的话后悔,更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米凯朗基罗说:“被约束的力才是美的”,而书中的实例和理论告诉我们“智慧的批评才是有效的”。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会坚持从关爱学生出发,对学生寄予厚望,坚信学生能够成材,常常看到他们的优点,常表扬。当他们犯了错误,必须要批评时,以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为前提,选用适当的批评方式,让批评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易于接受批评,改正缺点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概当头棒喝,有些情况下,当头一棒会打伤他的自尊心,使他可能永远都抬不起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津,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有时,一句简简单单的赞扬和鼓励的话,或许可以改变他的一生。
伸出大拇指,一个很简单、很不起眼的动作,却可以激励学生从自卑变得自信,从胆怯变得勇敢,从消极变得积极。所以,老师们不能吝啬我们的大拇指。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我们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使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去批评学生,既使他们容易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尊重与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依存性”——即10与1之比。也就是说,严格的要求始于高度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我们应摒弃严厉训斥的批评教育方式,代之以低声细语的对话,并且在对话中,多以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发现自己的错误行为。批评不仅是一种武器,更应该是一门育人艺术。只有那种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使之翻然醒悟,改过自新。
批评要从对孩子的关爱出发,落脚点不是伤害,而是让孩子在批评中感受关爱和理解。能个别批评解决的事,决不当众批评,尤其是对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的学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任何人都喜欢被当众表扬,而不是被当众批评。教育学生,我们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要有耐心把握好每一次教育的度,为下一次的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
批评学生时,语言一定要注意忌走极端,不能不痛不痒,也不能火急火燎。因为如果教师经常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思想疲软。最明智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二者适当地结合一下,尽量做到柔和中含有威严,威严时能让学生感到关心,做到刚柔并济。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请做到冷静3分钟!让自己冷静3分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沉稳自信,行动才会始终积极有效。
6.《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篇六
张曙光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不相同的意蕴。
暑期,我认真拜读了郑金洲老师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这本书的内容很直白,就像一面无形的镜子,照出了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去解决。
整本书分为七个板块:“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以及课堂教学环境”。比较全面,细致地总结了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情况,教学细节。这本书的主旨是把教育教学的细节把握经验提炼出来,把细节蕴含的意义揭示出来。郑老师认为真相在细节;力量在细节;魅力在细节;问题在细节;意义在细节。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在教学活动中一些“细枝末节”往往被我们忽略,不是我们不够重视,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郑老师通过自己平时的听课,总结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且容易被忽略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多为我们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学行为,不论是在公开课上,还是在常规课中,一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这本书中,郑老师用他独特的见解进行分析,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我不禁联想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思考自己教学中的利与弊,也让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各项活动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丝毫没有杂乱的迹象,是很多老师追求的方向。也是我对课堂的首要要求。就是俗话说的“压住堂”。但是郑老师认为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限制了学生的行为,教师是课堂的操控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新课程所倡导的是“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的是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替代传授、灌输式的教学。真正落实这些教学理念、方式到实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会或多或少的失去原有的“秩序”。而课堂的一些“无序”正是学生参与性与创造性的体现。课堂的一些“无序”也正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往往会成为这堂课的亮点。
大多数教师,包括我自己,有时候都很反感学生课堂上的“无序”以及混乱的局面,总感觉面对学生端正坐好,两眼望着自己的时候讲课是最舒服的,学生的听课效率也最高。但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其实,课堂会出现的“杂乱”,其实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杂乱,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的杂乱。让我信服这一观点,并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例如:上学期,我和张小勇老师所任教的四(六)班,在我们两位男老师严格、认真的管理下,班纪班风比较良好,学生们成绩也非常优异。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杂乱”的现象,这些“杂乱”现象的制造者是:“吕秋阳、徐教程、方向阳、于博文、徐源、江奇阳、张梓萌、周子航”等几位聪明、活泼、能说会道的学生;这些学生爱思考问题、爱举手回答问题、爱争论问题----这样,课堂上不免就出现了所谓的“杂乱”想象;也就是热闹现象。但是,有时担心过于热闹,会影响课堂纪律,也怕被领导看见造成误会---某某老师课堂纪律太差了。因此,赶快压抑学生情绪,草草收场了。留下了一丢丢的遗憾。
有时候老师们会开玩笑说,学生们头脑灵活的班级课上一般都比较乱,而学生比较呆板的班级就是老师心中认可的乖学生。虽然只是句玩笑话,但的确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用更加成熟的心态接受学生课堂上适当的“杂乱”,并积极引导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开阔思维,在集体探索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7.《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篇七
细节一:眼神
师生交往的不仅仅是语言, 也有眼神和眼神的碰撞。眼神可以把教师自自己的内心感受毫无掩饰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则随着教师眼神和表情的变化去质疑、思索、领悟、想象。眼神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 如何恰如其分, 巧妙地将眼神与有声语言、手势配合起来, 表达自己的情感, 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呢?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环视教师走上讲台, 首先环视整个课堂, 用眼神把全部学生扫视一遍, 要两眼生辉, 目光炯炯, 面带微笑, 给学生一种朝气蓬勃, 令人信服的感觉,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看着我, 老师很相信我。”这样, 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环视应从始至终。教师在授课中, 眼神要一直与学生保持交流, 只有这样, 才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 随时调整讲课方法和讲课进度。
对视这种眼神一般用于表达启发和引导, 提醒和批评, 赞许和鼓励等感情。在授课中, 眼对眼可以起到感情和情绪的微妙交流作用。教师在环视过程中, 及时捕捉到了学生的反馈后, 可以在不停止讲课的同时用眼睛“专注”对他进行批评或鼓励, 或肯定, 特别是在讲到重点或疑难处, 教师应冷静地注意某学生, 并让目光带有希望色彩, 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当然, “专注”不等于“死盯”, 专注的时间不宜太长, 也不宜经常对着某人, 在专注的同时, 还应当伴随着其他手段, 像运用手势, 延长停顿, 变换语气等。
虚视即所谓“视而不见”, 教师的目光不集中在某一个学生身上。虽然教师“视而不见”, 但学生却能感受到教师正在注视他。这种眼神可以穿插在环视和专注之间, 它可调整和消除环视带来的飘忽和专注带来的呆板感, 对于维持课堂纪律, 调节课堂气氛无疑会产生一种积极的作用。
细节二:倾听
课堂该是充满生命活力, 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领导者, 关注倾听的细节显得十分重要, 不做表面文章, 敷衍了事, 而要真诚关注和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内容, 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 让智慧启迪智慧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一方面要跟学生讲明课堂倾听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悉心、静心听讲的习惯, 学会认真倾听、交流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 每一句话语, 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我们不仅要善于倾听并接纳学生正确观点, 也要善于倾听并鼓励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对曹操这个人物进行评价, 学生发言踊跃, 基本都众口一词说他是奸贼, 枭雄, 唯独有一个学生却认为它也是一个值得钦佩的英雄, 他的心胸狭隘是因为身处乱世, 以此自保。但他也知人善任, 也英雄相惜, 否则哪有关羽的千里走单骑?
学生的回答也许不是老师所能预设的, 但又何尝不是闪光的思维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理解和信任他们举动, 尊重与接纳他们的观点, 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成长, 才能让他们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表现出他们聪明才智。
细节三:语言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我们也常说“教师上课品凭一张嘴”。这些话, 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语言如同电影语言、话剧语言、相声语言一样, 属于专业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启迪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 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有许多老师习惯以“大家配合我”、“老师的建议”之类用语把自已置于课堂主导地位, 这样教师就不是平等的首席, 不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分享者、促进者。可以试想, 如果老师把“大家配合我”换成“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 把“老师的建议”改成“你们觉得怎样更好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课堂所带来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在注重教学语言锤炼的同时, 教师也要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中的细节。课堂中, 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 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 甚至一生的命运 (“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这样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针对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 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效果。比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其回答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 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 甚至思维停滞;倘能亲切和蔼地对他 (她) 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 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 换一个角度想想, 或许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 其实这个问题倘从××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时, 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 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 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 又鼓励了群体, 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 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
细节四:时间
一堂课时间如何把握, 很值得研究, 合理把握教与学的时间, 顺利推进教学流程固然要重视, 但也不能忽略课前、课结束时间把握的细节。平时教学中, 上课铃响过一分钟后教师还没进教室不见得没有, 下铃响后, 哪怕已是音乐声起教师仍然兴致勃勃的讲课不见得是少数, 很多老师的意识里认为拖堂无关紧要, 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却不知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 不了解学生需要有静有动, 有张有弛, 有劳有逸。
教师的候课是教师守时、负责、爱生的具体表现, 它有利于唤起学生对这节课的重视,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学生迟到的现象, 还有助于与学生的沟通, 增进师生交往, 融洽课堂气氛。相反, 如果上课铃响了, 教师才匆匆忙忙走向教室, 即使不迟到, 也需要一点时间镇定下来, 稳定情绪, 这样, 45分钟的课可能就变成了44分钟甚至更少。另外, 经常性匆匆忙忙上讲台对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也有不利影响。由此教师候课的意义, 可见一斑。这个在我工作一年时间里确实是深有体会的, 我一般在还没上课时就去教室等着了, 这时候学生在外面都会进来了, 而且把上课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有些看我进去了, 就会放下手中在做的其他科目的作业, 会翻开数学课本预习和复习, 也等着上课, 这样比到上课进去学生还乱七八糟的在那里瞎弄效果要好很多, 毕竟学生是提前进入状态, 心中已经存在一种准备状态, 这样教师的课堂导入会直接刺激学生头脑, 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而拖课却截然相反, 学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课间十分钟是学生呼吸新鲜空气、活动身体和放松身心的时间;是喝水、上厕所的时间;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随意交流沟通的时间;是学生准备下节课书本和文具的时间。教师拖课, 挤占了学生宝贵的课后休整时间, 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 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影响到教师的威信, 拖课抢课还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增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曾有一个老师, 不辞辛劳的在下课了还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课, 学生人在那里而心早已不在那里, 老师讲的是口干舌燥, 而学生呢毫无兴趣, 看着外面的学生在那里走动, 心也跟着过去了。所以尽管老师时间花了很多, 却每次考试都是效果很差, 老师也不受学生的欢迎。
提前候课, 而不拖课, 这是所有学生的期望, 也是教育人性化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更要唱好序曲, 收好尾曲, 让课堂有活力和效率
8.《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篇八
这本书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等方面关注了课堂的50个细节,作者通过在课堂中看到的现象,发现的一些问题,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充分挖掘它的实质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改革的方向,读后感《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在读完全书以后,我对于“教师的手势”这一内容感触很深。手势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意传情器之一,它以众多的不同造型,描摹事物的复杂状貌,传递着人们的潜在心声,披露着心灵深处的微妙情感,较之眼神语言,手势是更有力、更直率地表达人的情感和欲求的手段。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如果充分运用手势,既能表达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又能为特定教学需要而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
9.《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篇九
尊重学生即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又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读后感
(四)。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要细心地关注每一个年轻生命内心体验的微妙情感,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为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读后感《《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读后感
(四)》。我懂得这些作为教师所应必备的素质,但我深知在教育教学中要真正地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并非易事。所以我必须坚持不断地努力,锲而不舍的付出,用真心换来真心,用智慧激发智慧,用尊重赢得尊重,做一个学生真正喜爱的老师。
10.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篇十
一、细节蕴涵教学理念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 新课程实验之初的课堂教学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比如:情景化、生活化、活动化、过程化, 加上即时评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氛围热热闹闹等.这些特点为新课程实验之初的课堂确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 经过三届新课程实验学生的成效分析, 教师们对现在的课堂又有了新认识, 如何“既能体现新理念, 又能关注课堂实效”的课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很自然地对课堂的关注, 已经从整体的前提下逐步转向到关注细节, 对课程的研究在向细节的“可行性、有效性”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 经过认真周密的设计, 就能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
【案例片断一】“因式分解”一课中的例题教学:
例1.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准确:
1x2y-xy2=xy (x-y) 2 2x2-1= (2x+1) (2x-1)
3 a2+3a-4= (a+1) (a-4) 4 a2+2a+2= (a+2) 2
原来采用的方法:教师先呈现上述题目, 学生审题后, 教师说:下面先看老师怎么写, 注意解题格式.
(教师自问自答自己板书12两题)
解:1∵xy (x-y) =x2y-xy2
∴x2y-xy2=xy (x-y) 正确
2∵ (2x+1) (2x-1) =4x2-1≠2x2-1,
∴2x2-1= (2x+1) (2x-1) 不正确.
第34小题:学生模仿练习, ……
现在采用的方法:教师先呈现上述题目, 学生审题后, 教师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生:计算右边. (生讲师板书)
解:∵xy (x-y) =x2y-xy2∴x2y-xy2=xy (x-y) 正确
师:换句话说, 什么情况不正确?
生:计算右边出来与左边不相等时, 不正确.
师追问:检验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其实质是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的?
师生归纳得出:整式乘法.
第2小题: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
第34小题:学生练习, 2人板演, 并讲评……
反思前后两种教法, 收获颇多.原来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学生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阶段.教师提出问题后, 不敢让学生尝试, 而是马上提示解题格式, 第1小题“正确的”示范后, 教师又担心第2小题“不正确的”学生可能不会书写, 因此两题都先作示范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一切关照下不需动脑, 缺少思考的时间.后一种方法教师加强了提问设计,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同时尊重学生的主见, 又不失时机地追问, 使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由学生自己获得, 练习的设置层次分明, 形式多样, 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 兴致很高.
“该例题教学的细节”流露出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显然这个细节教学是课前可以预设的, 从中真正体会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 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也如此, 教师认真教学仅仅是基础, 更需要用心教学, 时刻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关注细节的精心预设, 以达到更好的生成.教师若能经常如此的预设, 关注细节教学, 必有意外的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考虑问题会更全面了, 教学效果会更好, 同时教师的领悟能力、预设能力等会更强.
二、细节彰显教学智慧
目前, 许多教师非常重视也非常善于进行课前教学设计, 为课堂的顺利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然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思维很灵活, 因而课堂教学是动态的, 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变故”.面对这些“变故”, 教师采取的细节教学行为很有思考价值, 既彰显了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又为听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可以从中学习精彩的细节教学处理方式, 反思一些细节教学“遗漏点”, 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案例片断二】“圆心角”一课中在研究圆心角定理时, 教师出示如下问题:
例2.如图, 在⊙O中, 已知圆心角∠AOB和圆心角∠COD相等, 请设计一个实验, 探索两个圆心角所对的两段弧、两条弦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画图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后, 猜想结果:两者都分别相等.)
师问:哪个容易说明?
生:AB=CD;
师:怎么说明?
生:SAS全等;
师:弧AB与弧CD相等如何说明?
生:因为弦AB等于弦CD, 所以弧AB与弧CD相等. (这个结论正确, 但正是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圆的性质.)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师呈现上述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旋转变换来探究“在同圆或等圆中, 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所对的弦也相等”的性质.面对学生这个超前的回答, 出乎教师的意料, 且完全跳跃了原来预设的教学程序.教师先是较长时间“顿”了一下, 既没有评价, 也没有说明, 进而转向引导学生用剪下来叠合、折叠、旋转等方法来说明弧AB与弧CD相等.课后教师反思说:因为是公开课, 当时心里很慌, 无话可说.现在想想, 我可以这么说:同学们,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圆的性质, 不过在没有说明之前, 只能是猜想, 不可以直接用, 希望大家课后去思考:怎样说明它成立?再引导学生考虑用剪下来叠合、折叠、旋转等方法来说明弧AB与弧CD相等. 如果教师真的能这么冷静地处理这一教学细节, 那么既肯定了积极思维的学生, 又能激起学生对下一课的求知欲, 且过渡自然, 反映出教师有较强的组织应变能力. 常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课, 感觉很顺畅, 似乎一切都在他 (她) 的预设之中.事实上一方面说明该教师善于预设, 另一方面表明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 能把突发的“变故”及时转化为教学的有利因素, 使每一细节教学都恰到好处, 体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
三、细节体现教学风格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习惯, 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刚参加工作不久, 听一位同事上课, 看到他在进行例题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例题呈现后, 教师一声不说, 在学生中来回巡视, 而学生们则马上自己边轻声读题, 边在草稿纸上思索.这时教室虽然很安静, 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生们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动笔.联想自己平时呈现例题后, 总要自己读题或请学生读题或师生一起读题后, 再提问题, 学生回答.有时课堂上虽然师问生答很热闹, 但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 只是滥竽充数, 随声附和.久而久之, 学生看到问题, 就在等待教师 (或学生) 读题, 等待教师提问题、启发, 从不自己先思考.所以当时心里很羡慕这位同事, 这班学生怎么这么听话.课后聊起这种想法时, 同事说, 我一直以来就这样训练的, 学生已习惯了.这个细节 (例题) 教学体现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 这种风格来源于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在这之后的听课中, 我特别关注每位教师的细节教学, 虚心向同行学习.如:曾听一位老教师上课, 跟着他引导学生的思路从结论一步步逆推分析到已知条件时, 突然回过神一看, 出现在黑板上的是很整齐的证明过程, 教师已把证明过程融入在分析过程之中, 可见该教师的板书设计是何等的独具匠心, 这是一位老教师的教学风格.又如:曾听一位优秀青年教师上课, 她的课堂上, 凡是学生上台板演、批改, 板演者与批改者都必须署名.这样的署名, 对下面的学生来说, 很清楚是谁做的;对学生本人来说, 多了一份责任感, 要接受教师和同学们的评价, 因而不能随便写写.这一细节教学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同时学生争着上台表现自己, 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对执教者来说是不经意的教学细节, 却最能体现执教者的教学风格.这种细节已是一种功夫, 而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 需要长期的关注与积累.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每一个细节教学, 领会其设计意图, 努力实践, 不断完善,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细节决定教学实效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很随意, 很简单, 似乎是信手拈来, 即兴发挥所得, 其实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晶.“同课异构”活动中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同一知识点, 有的教师讲得很辛苦, 反复强调, 而学生总是不领情, 依然错误很多;而有的教师只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 效果出奇的好.
【案例片断三】“平行线”一课中介绍平行线的一种画法:
例3.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 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
由于学生在本节课中首次接触平行线概念, 对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要到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才学习, 因此在这里讲平行线的画法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很难理解这种画法的正确性,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下是两位师范毕业生应聘教学时的处理方法:
A教师:按照教材的画法, 采用边讲、边画, 学生跟着模仿的形式画平行线.
画法:1) 任意画一条直线l, 使l⊥AB;
2) 过点P画直线PQ⊥l.
则PQ∥AB, PQ就是所要画的直线.
B教师:采用下列情境教学:
师: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平行线?
生:2组;
师:你会画长方形吗?
生: (学生齐答) 会;
师:你们每个人画一个长方形 (并请1人上台画) ;
(教师巡视, 看到大部分学生完成后)
师:呈现例题: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 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
由于有了画长方形的经验, 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就可以画出直线PQ∥AB.教师只是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画平行线的?同时再示范并强调画法.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比A教师好.反思这两节课对平行线画法的教学, B教师只多了一个细节———“画长方形”, 仔细想来这一细节其实是B教师对教材的领悟所得, 他抓住了两者的联系, 给学生提供了联想的素材.真可谓“小细节中包含着大智慧”.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如何合理使用教材?这里有很大的空间, 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五、细节表达人文关怀
因为是细节, 总容易被忽视;因为是细节, 很容易被记住.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虽然这些影响, 教师有时无法察觉, 但会留在学生心里.课堂上某些细节的教学往往最能反映一名教师的真实状态, 因而也最能表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当一名学生回答错误, 而其他学生急于举手想表达时, 你会怎么处理?C教师的做法是“妙用手势”:一个手面对大部分学生往下压, 意思是“其他同学, 不要急于讲.”另一个手面对说错的同学, 往上抬, 意思是:“××同学, 不着急, 慢慢讲.”当说错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 教师还不失时机进行了鼓励, 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了变题分析, 表扬了这位学生思维的亮点, 使得这位学生面带微笑而又自信地坐下听课.这里“一双手势”体现了教师对弱势学生的尊重与关爱.
课堂上学生板演时, 教师做什么?有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所事事, 看看窗外;有的教师表面上是长时间盯着黑板, 实质上是心不在焉, 等待时间;有的教师则深入学生或观察下面学生的练习情况, 为后面的讲评积累一些素材 (包括典型错误、不同的解法等) ;或进行个别辅导.透过观察“学生板演时, 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个细节, 折射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师生间的情感与距离.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堂上你的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双赞许的目光、一次满意的微笑、甚至一个无意识的动作, 对学生来说将是极大的鼓励, 也许学生会从此“亲其师, 爱其科”, 此时学生焕发出来的那种学习积极性, 其潜力将是巨大的.
11.细节决定成败的经典例子 篇十一
20XX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大家去买手机时,都在说爱立信如何如何不好。当时,它一款叫做“T28”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误,但对这种错误的漠视,使它犯了更大的错误。“我的爱立信手机的送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他们告诉我是主板坏了,要花700块钱换主板。而我在个体维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决了问题。”这位消费者确切地说出了爱立信存在的问题。那时,几乎所有媒体都注意到了“T28”的问题,似乎只有爱立信没有注意到。爱立信一再地辩解自己的手机没有问题,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捣鬼。然而,市场不会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给爱立信以“伸冤”的机会,无情地疏远了它。
其实,信奉“亡羊补牢”观念的中国消费者已经给了爱立信一次机会,只不过,爱立信没能好好把握那次机会。
19XX年,《广州青年报》从8月21日起连续三次报道了爱立信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以及知名人士对爱立信的大规模批评,而且,爱立信的768、788C以及当时大做广告的SH888,居然没有取得入网证就开始在中国大量销售。当时,轻易不表态的电信管理部门的声明,证实了此事。至此,爱立信手机存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但爱立信则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据当时参加报道的.一位记者透露,爱立信试图拿出几万元广告费来封媒体的嘴;爱立信广州办事处主任还心虚嘴硬地狡辩:我们的手机没有问题!既然选择拒不认错,爱立信自然不会去解决问题,更不会切实去做服务工作。
12.细节描写经典3:送你一轮明月 篇十二
满分作文1:送你一轮明月
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在我的心上,再一个个被用力地踩了进去。
“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
刺耳的五个字幽灵般在我脑际纠缠不散,失望的泪水不能自已地滑过我的脸颊,肆意地滴在紧紧握住的那张单薄的试卷上。
乌云变成打翻了的黑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风抓乱了我的长发,雨飘零而至。悲伤就像秋千荡了出去又回来……
几多寒暑,几多日夜,我挑灯夜读。多少次累得昏睡,睡醒又读;多少次整夜无眠,撑开双眼。疲惫的身躯、煎熬的心灵,换来的,竟是这?!
回家的路竟格外长。我该怎么办?
“小佳!怎样,这次考试?”小羽轻轻走了过来。对于“怎样”,我已无心回答。我停止了挪动的脚步,耷拉着头,只顾自言自语:“有什么用!?努力又怎样?什么考试!我……我再也不会了!”我哽咽住了。小羽似乎觉察了什么,她一手用力握住我的手,一手搭在了我肩上。
“小佳,不是这样的……你看!”她用搭在我肩上的左手划出了一道弧线,停滞在了半空中。
“看,这月亮多美啊!在这黑暗无垠的夜空中,在寥寥宇宙中,它放弃了么?它为何不同周围一样?它用力地绽放自己的光辉,照亮大地和夜空。它不畏惧黑暗,因为有理想啊!”我猛地抬起头,她的双眼闪烁着晶莹的光,双手揽我入怀:“小佳,一次考试又能说明什么?你就是那轮月亮,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只要努力还怕发不了光吗?”
她温暖的胸膛包裹着我。风停了,雨住了,月亮出来了。我从她闪烁的双眼中看到了光明,似乎她就是天空的那轮明月。我用力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水的月光涤净心中失意的尘埃。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洗的清辉拂去伤痛的心痕,洒满人生的道路。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珠的璀璨划破迷茫,直伴我们迎接下一轮的太阳。
【作文点评】
本文的成功在于着力渲染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起笔一句拟人手法的环境渲染,就让人物羞愧、绝望的内心呈现于读者眼前。继而让读者在体味“图钉”、“幽灵”、“黑墨汁”、“秋千”这些贴切而新奇的比喻之时,不知不觉地随着涓涓流淌的文字沉浸于作者悲伤、黑暗的心灵世界。直到朋友小羽的出现,方才拨开云雾,见到那一轮“明月”。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明月”的意义含蓄而丰富,使人看到了朋友的热情帮助和友爱的心灵,使人感受到了作者重获的自信、坚强与执着。尤其是结尾用诗化的语言,给人启迪:漫漫人生,有知心朋友相伴、有自信坚强相随,此生足以灿烂辉煌。
满分作文2:送你一轮明月
当暮色染透了苍穹,一轮孤月,徘徊在天幕。而此时的我,独自一人,徘徊在街头。城市的喧嚣在耳旁尖叫,我的内心却在平静中带着几缕忧伤。
回想起刚刚在家中发生的一幕,不禁又潸然泪下。才进家门,妈妈劈头就是一串连珠炮:“又考砸了?这次又是什么理由?看错题了?时间不够?”本来就够差的心情在妈妈严肃而颇带几分愠色的面孔前迅速蔓延,我极力反抗着,最终在妈妈眼前夺门而出。
从小就爱月的我,真想就这么倚着月光入睡。月,让我觉得温暖、安静。定下脚步,呆
呆地仰望深蓝的天空。突然,爸爸那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又和妈妈吵架了?”我低低地应一声:“嗯。”然后回头看爸爸,爸爸笑了一笑,说:“就知道你会来这儿,这儿看月最美。”爸爸抬起头,望着明月,长叹一声:“真美呀!我现在有一种诗仙的感觉,要是有一杯酒,我也会唱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听着爸爸的调侃,我不禁“扑哧”一笑,心情顿时轻松了好多。
爸爸见我笑了,问道:“你说现在的天空是什么颜色?”我不加思索地答道:“深蓝色!忧伤的颜色,和我现在的心情很相配。你看我现在成绩直线下滑,完全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说着,眼泪又涌了出来。说老实话,我其实很不想和爸妈争吵,我只是讨厌这个失败的我。
爸爸没有停下来,继续问:“看到那月亮了吗?那白而透的月亮?”说罢,他深情地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过了片刻,见我没有说话,接着说道:“孩子,月照亮了夜,夜虽忧伤,可它有了月的清辉,忧伤就会淡一些。看,有月亮的天空是不是格外美,并且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心中充满希望?”
我伸手抹去眼角的泪滴,再看天空,发现天空似乎亮了许多,月亮也好像在望着我笑。爸爸抓起我的手,摊开,让我闭上眼,然后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小盆,盆中有水,等我睁开眼,发现盆中赫然映着一轮明月。“送给你,孩子!”我小心翼翼地接过,神圣而又虔诚。……
不知不觉间,忧伤已随风而逝,留在心中的是坦然,还有对明天的一份自信和期待。
【作文点评】
爸爸送给“我”一轮明月,让“我”走出了心理的阴影和情绪的低谷,增加了对明天的自信。由此可见,小作者是认真审题并准确切题的,对于考场作文而言,这是最重要的。但本文的成功并不仅在于此,还在于谋篇布局的匠心,行云流水的语言。文章以情感为线索贯穿故事的始终,思路明晰,层次清楚。从开头看见月亮时的“忧伤”到听见爸爸对月调侃时的“轻松”,再到接受送月时的“神圣而又虔诚”,起承转合,一步步情随月动。人物对话自然流畅,干净洗练,特别是爸爸的话,既推动情节的发展,又揭示文章主旨。2009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题目:送你一轮明月
满分作文3:送你一轮明月
天边,一轮明月高挂。我把它摘下,送给迷路的你,让它的光芒照亮你的心房。——题记
他,极度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又因为不善与人交流,处处受人排挤,终日沉默寡言。但无巧不成书,前些日子,他坐到了我的前面。
每一次抬头,总是看见他弓着背趴在桌上——不用说,又玩通宵了。我虽然无可奈何,但或许是出于好心罢,某日,还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猛地从梦中醒来的他,睡眼惺忪,对周围的一切茫然无知。看着他这副样子,我心中只觉得好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他之间的交流,就是一次次的轻拍肩膀。
终于有一次,当他拖着慵懒的脚步,提着水壶去打水,我连忙拿出准备已久的咖啡粉递给他:“醒醒神儿,下节课挺重要的!”他当时那惊奇的目光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不久,他自己买了一盒咖啡粉,课间,座位周围氤氲着浓浓的咖啡豆的香味,他的精神也振作了许多。再过了一些日子,桌上的咖啡粉不见了,而他也不再弓着背了。
一个有月亮的晚自习,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纸上,我临窗而坐,试着用指尖去触摸这水样的月华。突然,他扔了一个小纸团过来。我好奇地打开:“喜欢月吗?看天空,今晚的圆月,皎洁无暇,清亮通透,我喜欢这种感觉。”
从那以后,他变得开朗了。我常常拿一些很容易的题目去问他,他却是一问三不知。后来,他渐渐意识到上课认真听讲的重要性,还时不时地与我讨论问题。不知从何时起,他也喜爱上了运动,篮球、羽毛球都是他的最爱。走起路来,精神抖擞,再也看不到沉重的脚步了。
又到了一个有圆月的夜晚。晚自习下,他起身而走,我连忙跟在后面。途中,我在他肩上拍了拍,他回头看着我,笑了。我指着月亮说:“嘿,看!”顺手做了一个抓月亮的手势,“来,送你一轮明月!”他微微一笑:“这轮明月你早就送给我了!”
“哈哈……”我俩的笑声响彻在天宇间。
【作文点评】
13.把握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篇十三
一、运用模式与选择技巧
指导学生朗读《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自然段中关于海龟的文字:“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片段1:
师:(出示上述文字)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围绕“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来写的。
师: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指名两个学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他们俩把“最有趣”“四脚朝天”“没法逃跑”读得特别重,突出了海龟的“有趣”。让我们一起读出海龟的有趣吧!
(学生齐读时,把教师点出的几个词语读得较重)
片段2:
师: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啊!你们听,看老师是如何把“有趣”读出来的。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哈哈哈,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生:老师,您添加了“哈哈哈”,真有趣!
师:那如果让你们来读,你会添加什么词呢?
生:我加上“嘻嘻”。(生读)
生:我加上“啊哈”。(生读)
……
师: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加了,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描绘的海龟笨乎乎的,的确有趣。两位教师都抓住了这段话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但效果却迥异。第一位教师没有指导,但在点评中暗示学生把某个词读得重些,在不经意中形成一种重读、轻读的“朗读模式”。这种装腔作势、毫无情感可言的朗读,根本达不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而第二位教师另辟蹊径,借用了最能表现人物感情色彩的语气助词,巧妙地渗入文本,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有感情朗读。随着“哈哈”“嘻嘻”“啊哈”等词语的添加,学生们把海龟读“活”了,也把课堂读“活”了。教师见时机成熟后,便让学生扔掉“拐棍”,入情入境地朗读。教师的引导浑然天成,不露痕迹,充分表现了教者的教学睿智。
二、字面理解与情感体验
教学《搭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指导学生理解“协调有序”一词。
片段3:
师:这句话中,有没有不懂的词语?
生:老师,我不知道“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
师:有人能告诉他吗?
生:动作配合得很好,就是很有顺序。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谁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呢?
生: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对。(面向刚才提问的学生)现在你知道了吗?(该生点头)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感受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片段4: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
生: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就是课文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来。(指两组学生)你们是前面的,(指另两组学生)你们是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一组学生接着读: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另一组学生接着读: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后面的……
师:(速度更快)前面的……后面的……
师:(速度放慢)前面的……后面的……
师:让我们继续走。你们再互相调换一下,这两组走前面,那两组走后面。(师生再次合作朗读)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反思:“协调有序”是《搭石》中“一行人走搭石”画面的审美难点,两位教师都抓住了“协调有序”一词来突破。第一位教师采用了传统的词语理解方法——借助字典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是理性的、抽象的,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还是肤浅的。而第二位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满足学生字面的理解和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而是精心创设走搭石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教师反复的、快慢交替的轮读中体会,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一行人”走搭石“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是那样地“协调有序”。教师的引读在加快,学生的接读紧跟上,师生间默契“引”“接”,巧妙地体现出“协调有序”的意思。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且是一幅优美的画,让人感受到走搭石人走出的音乐美、画面美、协调美。
三、扶持填空与唤醒想象
教学《孔子拜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引导学生体会孔子拜师的艰辛。在理解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后,两位教师都引导学生想象。
片段5:
师:孔子是怎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大屏幕出示:孔子为了求学,夏日炎炎、太阳当空时,他______;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时,他______;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时,他______。
学生想象片刻,师指名两个学生交流发言后,再无学生举手。
片段6:
师:(动情地)同学们,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可以想象,孔子克服了多少困难,忍受了多大痛苦。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播放一段古琴乐曲)
生1:孔子穿着单薄的衣服走在寒风中,虽然风很大,但他依然不停地走着。摔倒了,他慢慢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向前走去。
生2:有一天,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孔子在雨中瑟瑟发抖,他赶紧找了一个避雨的小亭子,拿出竹简读了起来。雨小了,他又马上出发了。
师:就这样,孔子靠着顽强的意志,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走到了洛阳。
14.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之细节致胜 篇十四
近日按照区局的部署,利用业余时间对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进行了通读,不禁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真实的事例、充分的论据向我们论证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很多事情,一个人能做、其他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但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看不到细节,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任务也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的工作,即便这样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而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细节中寻找机会,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书中所举的台湾首富王永庆的成功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愿做,大事就会成空想。当今社会,有些人不屑于小事和细节,于是便会在对待平凡琐碎的工作时漫不经心、敷衍了事;面对尴尬的窘境,自怨
自艾、怨天尤人。其实决定成败的也许不是细节本身,而是细节背后所蕴含的那种追求卓越的品位,那种锲而不舍的执著,那种拒绝浮躁得平和以及那种卧薪尝胆的忍耐。《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告诉我们,一定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抓落实见实效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正确端正思想工作作风,瞄准薄弱环节,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认真细致,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细节决定成败是被无数事实证明过的。在地税事业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每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每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地税大厦的一块砖,一粒石,既普通又责任重大。普通在于我们的每项工作,所做的每件事情,相对整个地税事业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如果因其细、因其小而心不在焉,可能给地税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大厅操作人员细小的失误,就会给纳税人造成不便;放过发票审核的一个细节,可能导致巨额税款的流失;忽略一个政策的变化,就不能体现国家的意识。身处基层税务部门,面临的大量工作是繁琐细小的事务,但繁琐不能怕麻烦,细小更不能放过细节。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让纳税人通过我们的服务感受到温暖,让国家通过我们的劳动聚集更多的财富,让人民通过我们的事业体会到
国家的繁荣富强。
如何重视细节,我觉得应该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加强学习,增进业务知识,提高精细化管理的能力。真正掌握精细化管理的业务,真正在工作运用精细化管理知识,才能胜任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服务到位,热情细致,方便纳税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在细节上为纳税人提供周到的服务,更好地协调征纳双方的关系,通过细微关怀,拉近双方的距离,使沟通更容易,让纳税人直接感受到地税的温暖。
15.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篇十五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6.细节决定课堂是否有效 篇十六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设优质的课堂导入, 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求知的火花, 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探究新知。例如, 上《写开心的事》作文课, 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导入:“下面我们来做着一个有趣的游戏, 叫踩气球比赛。”同学们听了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老师请了两组同学, 把气球绑扎在每个人的小腿后拖在地上, 交代游戏规则后宣布比赛开始。顿时间, 热闹有趣的场景出现了, 同学紧张有序的投入比赛, 一边奋力保护自己的气球, 一边猛踩别人的气球, 不时发出噼啪的踩爆声和欢声笑语。本课导入, 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 创设情境, 巧妙地带出“开心”作文主题, 又通过问题“游戏快乐吗?”引出学生表达的欲望, 从而推向口语交际内容, 展示教学目标。
细节二———生成乃基础
余文森教授认为“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所以, 教学有效的一个细节表现就是:教学有“预设”, 还要有“生成”。例如, 上《夜宿山寺》, 在学生熟读“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交流, 请学生说说诗句中, 写了哪些事物, 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我发现, 有一位同学没有参与小组交流, 而是饶有兴致地在画画, 那是一张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本想叫他参加小组讨论, 可看到他画出了诗句内容, 我就默许了这一学习方式。他画的楼房太过倾斜, 于是我请他对那幅画作出评价, 结果, 他立刻就悟出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 不是“危险”而是“高”的意思。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跳出预设的思路, 尊重学生的思考, 课堂因此而充满师生智慧的灵光, 显得更有效。追求课堂教学中过程的有效性, 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也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根本所在。
细节三———阅读乃保证
美国学者吉姆·崔利斯在《阅读手册》中指出,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 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那么, 如何做好阅读, 保证课堂有效?
1.通读全文, 感知内容。通读全文, 快速浏览或默读整篇文章, 以此达到整体感知, 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首先,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窗口”, 文章的“心灵”之光往往从“窗口”中投射出来。把握住“窗口”就能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晏子使楚》的标题告诉读者, 文章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威尼斯的小艇》写的是威尼斯城里特有的小艇这种交通工具。然后, 我们引导学生, 循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通读全文, 以此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后续文本的有效阅读做好准备, 铺平道路。
2.品味词句, 咀嚼重点。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作者的情感通过词句来表达。及时捕捉文中的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对语言文字做深刻的感受,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增强学生的语感。首先要做到细心品词, 提高对词的感知能力, 采用比较、换词等方法, 细细朗读, 慢慢体会, 让学生明辨字词的准确性, 不断揣摩字词的含义, 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然后要做到细心析句, 课文中的重点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味, 抓住这些句子边推敲边朗读, 在不断入情入境中转化语言, 增强语感, 提高阅读质量。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推荐阅读:
沐浴书香,幸福绵长--读《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有感09-19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重庆版)08-17
靠近那座壮丽的城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08-24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10-22
读《名师最有效的沟通细节》有感08-25
名师课堂教学经验11-02
“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有感11-02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07-13
全国名师课堂听课汇报08-05
听名师课堂教学反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