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调查报告(共10篇)
1.文化产业园调查报告 篇一
*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的安排,最近,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教育、工商联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体制现状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105人。即:我县文化馆、我县图书馆、我县电影管理站、我县广播电视局和14个乡(镇)的文化广电工作站。有文艺表演单位1个,有表演职员50人,即: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职工艺术团。有文化企业2个,有职工36人。即:我县新华书店、我县电影公司。国营、集体、股份制和民营个私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232个,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其中:国营、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4个。即:我县福利公司创办的“云福楼歌厅”(茶室),我县澜沧江大酒店创办的“水乐宫歌厅”(茶室),我县畜牧局、县农行创办的“云中云歌厅”(茶室),云南糖业集团幸福分公司创办的“我县印刷厂”。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综合游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70个,印刷厂2个,打字复印室16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65个,书报刊出租、零售12个,艺术摄影15个,艺术培训3个,工艺美术装璜16个,电影放映9个,互联网上网服务20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对文化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因此,没有把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文化产业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之中,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头管理,无利益没人管理,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缺乏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条款。
(二)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正式规划的娱乐区域或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绝大部分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经营项目单一,消费者光顾少,导致经营情况差,时开时停,造成了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三)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严重滞后,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国办文化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够,文化企业形不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我县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主要来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经营人员,缺乏专业化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还有待于规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文化市场混乱的状况已有好转,但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一是演出市场发育不健全,低层次、低质量的演出多,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二是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大,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冲击了正版书刊、正版音像制品、正版软件的经营秩序,扼杀了原创精神;三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未得到彻底的治理;四是少数文化经营单位违法经营现象突出,娱乐场所超时经营现象严重存在,造成了不正当竞争。
(六)居民文化消费主导地位尚未确立,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大,也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网络混乱,有线电视覆盖率底,内部体制不合理。
三、对策建议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以巨大的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采取县办好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电影管理站、广播电视事业及乡(镇)办好文化站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的投入,按现行编制、现行财政供给经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收自支编制,增编后扩大文化经营项目,实行自收自支,逐步实现全县每个文化事业单位创办1至2个文化项目。此外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我县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持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要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加强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计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要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投资的总量和规模是决定文化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一个时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仅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机构,而且决定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大小,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肯定包括文化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文化产业必然也在开发范围之中,要拓展投融资金渠道,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不足,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产业,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
(五)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从目前我县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
(六)加强管理,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管理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的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压缩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
2.文化产业园调查报告 篇二
河北省具有丰富、独特、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但目前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低端的、落后的局面。为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笔者在河北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0天的调查。笔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发放自填式问卷, 问卷主要涉及个人基本情况、文化消费习惯以及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评价等问题, 共发出问卷450份, 收回有效问卷408份, 有效回收率约为90.67%。
二、关于河北省居民文化消费习惯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关于河北省居民文化消费习惯的调查问卷设计中, 笔者主要设计了三方面的问题, 分别是个人基本情况、文化消费习惯以及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以下是笔者将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简要的结果分析。
1. 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
关于个人基本情况的问题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及现居住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的平均年龄为29.63岁, 其中最小年龄22岁, 最大年龄62岁, 频数最高的为23岁年龄组, 占全部样本的13.7%;受教育程度多集中在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 共占到样本的46.8%;约有58.6%的被调查者年收入在一万到三万之间;被调查者居住地来自石家庄地区和邢台地区的最多, 分别占到样本的20.5%和18.5%。
2. 休闲方式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在被调查的人中首选的三种休闲方式为娱乐场所 (KTV、酒吧、电影院、游戏厅等) 、逛街购物和外出就餐, 选择的人次分别为54.2%、51.7%和46.9%, 选择文艺演出的人次最少, 仅有11.2%。由此可见, 河北省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仍以传统休闲方式为主, 文化创意休闲体验和文艺演出占居民文化消费比例垫底。
3. 选择休闲娱乐时首要考虑因素。
通过被调查者在选择休闲娱乐方式时首要考虑的因素统计分析 (见图一) , 放松身心是居民首选的因素, 占全部样本的46%;其次考虑的因素是有新的体验, 占全部样本的21%。考虑放松身心和有新的体验的居民占到67%, 可见, 休闲娱乐项目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能否放松身心, 是否能够带给居民新的体验。
4. 休闲消费场所的选择。
通过对被调查者休闲消费场所的选择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传统消费场所仍居主导地位, 而选择文化创意街区的居民仅占14.22%, 居民对文化创意消费场所的认知有待加强, 但这也恰恰说明文化创意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 调查也显示出河北省居民对剧院这种休闲消费场所的认同度不高, 仅有8人约1.96%选择了此种休闲消费场所。见表一
5. 被调查者对文化创意地标 (标志性区域或地点) 的反应。
调查结果显示, 如果河北省出现一个独具创意、时尚舒适的文化创意地标 (标志性区域或地点) , 约有43.4%的居民选择一定会去体验一次;其次, 约有26.3%的居民选择听朋友或别人推荐才去;而会因交通不便或距离太远等原因不会去的居民占样本的19.6%。由此可见, 河北省居民对独具创意的项目有较大的兴趣, 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应尽可能注意项目的可持续性及交通的便利性。
6. 被调查者对现有文化创意广场和文化休闲概念的了解情况。
笔者重点调查居民对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广场的了解情况, 通过调查显示, 居民比较了解的是省博物馆广场, 选择人数占到样本的45.4%;对于开发时间较近的石门1925国际文化创意街区和河北文化创意园 (新开发区) 了解程度最低;在被调查者中竟有32.7%选择都不了解。由此可见, 河北省对于文化创意广场的宣传力度不够, 居民的了解程度较低。
河北省居民对文化休闲商业概念嘉年华了解较多, 占到样本总数的41%;而对于其他休闲商业概念例如SOHO空间、文化创意工坊、Art-Mall等, 普遍缺乏一定的了解;在被调查者中有25.9%选择都不了解。
7. 河北省居民文化消费类型的情况。
通过调查显示, 河北省居民的主要文化消费为:电影电视 (电影院、网上购买影片、音像制品、衍生产品等) 、休闲度假 (旅游、度假村等) 和娱乐休闲 (游乐场、主题公园、酒吧、KTV) , 而动漫游戏产品 (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动画片、动漫衍生产品等) 、文化创意品 (潮品、创意礼品等) 、演出产品 (话剧、文艺演出、相声等) 、艺术品 (画作、工艺品、装饰品等) 等方面的消费仍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8. 河北省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情况。
对河北省居民每年文化消费平均支出的情况统计分析 (见图二) , 分析结果显示, 每年文化消费平均支出在3000元以下的占多数, 约占到全部样本的65%, 每年文化消费平均支出在10001元以上的仅占到全部样本的10%。来自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的最新调查显示, 仅2012年上半年, 石家庄市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6243.20元。其中:20%低收入组人均4353.32元;20%较低收入组人均5682.15元;20%中等收入组人均5950.69元;20%较高收入组人均7356.64元;20%高收入组人均8878.31元。由此可见, 河北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三、河北省居民文化产业消费特征及建议
1、文化产业消费主体以青年人为主, 文化产业消费主体文化水平较高。
从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来看, 文化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为20-30岁之间的青年人为主, 表明河北省文化产业消费者年龄分布不均。分析表明,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内容不丰富并且需求分布不均, 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全面开花。河北省文化消费主体的文化水平较高, 一方面体现文化消费与文化水平有一定正相关的联系, 另一方面, 也反映着河北省居民文化消费群体面较窄, 这需要文化产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注意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
建议:文化企业在生产制造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前, 要以不同受众需求为导向, 以创新思维为支撑, 使不同年龄层的文化消费者活跃起来。
2、文化产业消费主体年均收入水平较低, 文化产业消费占总支出比例偏低。
河北省人均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下等水平, 这造成居民的文化产业消费偏低, 不利于文化市场的繁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可能造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经济跟不上文化需求的步伐, 文化需求就有可能降低, 这样一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受到阻碍。与此同时, 调查中还发现, 在居民年总支出中文化产业消费支出较低。
建议:经济建设与文化产业建设同步进行。目前, 河北省以“建设经济强省”为发展核心, 这保障了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 但同时需要经济、文化两手抓, 相互促进, 相互支持才能提高河北省整体的文化形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营造文化氛围, 吸引更多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进驻河北, 从而推动河北省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3、居民文化产业消费场所和项目欠丰富, 不利于产生文化消费。
从调查中显示, 居民选择文化休闲娱乐的方式主要是大型休闲购物广场和公园, 这两个文化场所属于公共性质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 是非直接产生文化消费的场所, 不利于直接产生文化消费。
建议:河北省的文化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鲜少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和项目。从政府层面, 应着重促进建设一些群众认同度高、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项目, 并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在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从文化产业企业层面, 应注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行业知名品牌。加大对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
4、居民对“文化创意”概念模糊。
从调查统计中看, 居民对文化产业的一般概念比较清晰, 但对与文化创意相关的概念相对较模糊, 笔者还对河北省周边发达的北京、天津两直辖市的居民进行了街头随机口头问卷调查, 北京、天津两地居民对文化创意相关概念的了解更多, 并能够说出与文化创意有关的文化创意场所和该场所的主要文化功能和文化产品服务。
建议:河北省各城市在今后的文化地产规划中, 应该加强文化创意元素的涉入, 引导居民对文化创意概念的理解和消费。
5、居民对河北省整体文化印象模糊, 文化整体形象较弱。
通过调查走访河北省内外居民发现, 民众对河北省的文化印象比较模糊, 普遍认为河北省对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 缺乏自己的特色, 文化品牌意识淡薄, 居民文化素质偏低, 政府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建议:尽快定位河北省文化形象, 有目的有规划地进行文化形象建设, 官企研结合, 政府牵头, 校企合作, 合力将河北省文化形象建设工程做好、做稳, 建设有河北特色的文化产业和良好的文化形象。
摘要:目前, 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低端的、落后的局面, 本文通过在河北省主要城市范围内开展的居民文化产业消费习惯的调查发现, 存在文化产业消费占总支出比例偏低、居民对“文化创意”概念模糊、文化消费项目单一等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不同受众需求为导向, 以创新思维为支撑, 尽快定位河北省文化形象, 有目的有规划地进行文化形象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文化产业,消费习惯,调查
参考文献
[1]杜开林, 赵欢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J].学术论坛.2011 (2)
[2]葛红兵, 谢尚发.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振兴的根本问题——兼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状况[J].科学发展.2009 (12)
[3]林东升.论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东岳论丛.2011 (5)
[4]林丕.关于我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新视野.2009 (5)
3.文化创意产业系专业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文化创意;培养方案;调查研究;发展建议
1 调研的目的、思路、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目的
为了面向昆山及周边地区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和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依托学院地理位置优势,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高职教育中,作为创意产业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创意产业系是我们探索这片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文化创意产业系办学已经逐步成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每年的招生和就业呈现出了相对稳步的发展态势。
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为了进一步办出专业特色,进一步深化专业教育改革,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指导专业及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设专业和收缩专业。同时,进一步拓宽文化创意产业就业领域和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此次调研活动。
1.2 调研的基本思路
从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系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产业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次参与调查的人员:文化创意产业系教学团队的全体教师、毕业班班主任分5组赴昆山、苏州及上海的20多家企业,通过问卷、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开展了专业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
第一,区域行业产业(目前江苏和苏州的主要产业和“十三五”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以便确立重点建设专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第二,专业产业分布调查情况(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新项目投资等情况,寻求校企间的深度合作);第三,人才需求情况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技能具体要求、所需的知识结构等(含数量、规格、职业能力等,进一步修订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第四,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第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第六,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便于安排实习、工学结合等);第七,相关企业管理人及專业技术人员(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第八,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第九,与专业对应的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的情况分析。
1.3 调研的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昆山及周边地区室内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平面及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影视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的调研、行业协会的调研。
1.4 调研的方法
采用询问法、问卷调查、走访法进行调研数据的采集及分析。
2 调研结果
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2015》数据显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一项的数据位居前三,特别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达89.6亿元,表明赢利能力强,其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
根据江苏省2014统计年鉴数据,全江苏省的就业人数达到200多万,其中创意设计管理人员约占30%,总人数达到60多万;每年增长的与文化创意产业岗位有关的职位人数约占5%,即20万;在原来的队伍中,自然减员和企业岗位人员更新也达到5%,约20万。
2.1 就业岗位
从调查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类高职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室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及加工一线、服装销售、影视背景设计、影视修型、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上色合成、影视特效及渲染的环节等基层岗位,占调查总数的82%,而市场经理和区域经理由于层次比较高,只占其中的12%,还有其他岗位占6%。由此可知,基层的设计软件操作类岗位是我们培养的首选目标岗位,而设计经理岗位则是发展岗位。
2.2 学历要求
从实际调查来看,江苏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中专文化及中专文化程度以下占42.5%,大专生有48.3%,本科及以上的仅占9.2%。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管理层认为高职或专科以上的学历能胜任单位的基层管理工作。
2.3 知识要求
(1)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要求。在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大专毕业生基础知识方面,受用人单位重视最高的知识的前六位的是计算机基础、英语、思想道德修养、设计构成、素描。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大专毕业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也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又由于目前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设计图纸现场沟通需求,计算机基础和设计表现能力也受到重视。
(2)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大专毕业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现在设计创意、专业设计表达上,具体体现在与职业相关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动画和平面设计。
(3)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其他知识方面要求。根据调研情况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毕业生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中,排在最前面的是个人与团队管理,电子商务和成功素质训练。
2.4 素质和能力要求
(1)素质要求。调查表明,企业最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的素质包括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工作经验、身心健康。
(2)能力要求。日常工作基本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和网络搜索与传输能力、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其次,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行为能力、企业常用文书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日常英语口语会话能力都有超过50%的用人单位选择。专业工作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工作基本能力当中最为重视的能力包括专业设计能力、专业设计图纸表达能力、与客户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能力包括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友爱,有团队合作精神这几方面的素质。其次,自学能力、领悟与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道德品质高尚和独立工作能力都有超过40%的用人单位选择。
2.5 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
第一,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大就业推荐的力度。第二,希望学校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开设上机(软件课)、实训课程,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第三,努力与相关单位探索和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加大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了解社会、了解工作,提高就业技能。
3 调研结论
第一,在花桥、昆山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省及上海市,从行业需求及企业发展上,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的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人才需求相对更为迫切。第四,我院文化创意产业类学生的就业面非常宽,初期就业岗位大多为助理设计师(如绘图员)及较小项目的设计师。企业特别看重的是专业设计表达能力(如计算机设计表达能力、手绘表达能力),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抗压能力等,因此我们应该在校内强化素质教育及专业技术水平。第五,可重点合作的企业及合作方式(如表1)。
4 文化创意产业系发展建议
4.1 调研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行业用人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
第一,缺乏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第二,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第三,创意设计能力不足。第四,所学知识系统性、连贯性不强,学生的实际制作效率低。第五,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第六,承受压力能力不足。
根据相关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研,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体现在沟通表达能力、设计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基本工作能力的工作要求水平,文化创意产业的毕业生满意度为90%,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具體表现:创意设计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4.2 建设建议
(1)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相关行业、企业要深入地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要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在教学方法上推广体验式教学,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模块加小项目”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3 发展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设计流程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又自觉掌握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贯穿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从一开始规范学生的设计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多让学生亲手测量、绘图、设计、交流,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4.4 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立足昆山、立足花桥、立足台企”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系实际,经过充分调研,我们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对系部专业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特色发展服装设计和广告策划与制作专业,其他专业维持现状。
4.5 师资建设规划
一是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优先考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重点建设专业);二是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三是通过实施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计划,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四是采取企业锻炼、职业资格考证等措施提升双师素质。
4.6 实训室建设规划
在争取企业支持的前提下,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建设集上课、学生创业、对外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学生创业、社会服务的需要。
5 主要困难
第一,校内实践条件不足。由于校区迁建等原因,缺少专业实训室,很多实训建设项目因场地限制无法落实,导致有些实训不能进行。第二,师资力量薄弱,高级职称比例过低,师资比例不够合理。兼职教师专业课授课达不到教育厅要求。第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一是企业更加注重效益,对于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校企合作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双方合作难以深入。二是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大多数企业看重的是短期利益,在直接利益的驱动下,多数企业看重的是人才需求,而不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从而使得校企合作仅浮于表象,难以真正深入合作。
4.文化产业申请报告 篇四
人无知识,百事难成;业无文化,万利不长。知识就是力量,文化就是财富。知识是心灵的眼睛,心灵长眼睛才能解决如何看、怎么想这两个问题;文化是肢体的行动,肢体的行动是为了诠释手做什么事、脚走怎样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文化业上建盘江,观得龙腾九天。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始终是各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和发动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文化产业是重要的新兴产业,它依靠人的智慧和技能,借助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提升,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就要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为什么从国家到地方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又为什么从团体到个人要竞相从事文化产业?原因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有效推进文化创新,把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内容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文化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文化载体的创新,有利于促进传播手段的创新。我们应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纵观全球,那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文化产业集中且发达的地区,常常以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而闻名遐迩。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之所以与文化产业的繁荣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正是因为文化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文化的提升和创新。
二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回报高、带动效应强的优势,以及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都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说盘江镇的两叶(蚕桑、烤烟)两花(除虫菊、万寿菊)是为了盘江镇的物质文明,是物质文明的传统型、支柱型产业的话,那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就是盘江镇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连接杆、传动轴,集合点、双刃剑。一种产业,不仅能提升文化内涵,还能创造产业财富。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为了给家乡文化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了科技强镇、文化兴镇、产业富镇的盘江人共同目标,更为了开创中国梦盘江新篇章,我以微弱的一点文化底子、浅薄的一点艺术根基和发自内心对文化事业的追崇、热爱,也想加入到盘江文化产业的大家庭中来,与盘江文化产业大军的兄弟姐妹们一道着眼于建设独具文化内涵、兼备产业品牌的盘江,致力于建设家乡盘江成为富饶的、美丽的盘江!在此特向领导提出申请,恳请领导给予支持和批准!下面就具体文化项目情况作一下简要介绍: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曲靖市明玲艺术团,项目服务范围包括婚丧嫁娶一条龙服务、歌舞小品等演艺活动、庆典聚会文化艺术项目服务、影音视频摄录制作、照片图文设计制作等,项目地址位于沾益县盘江镇。在自己的家乡从事自己热衷、喜爱的事业,一是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二是区位地理优势;再就是正好赶上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好时机,真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万事俱备现只欠审核东风。
项目规划:以“文化助经济提速,经济为文化服务”为宗旨。坚持“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发展思路,立足盘江文化资源大优势,谋划文化产业发展大思路、打造文化项目大品牌、构筑文化服务大体系,着力延伸文化产业链条,让明玲文化艺术“活”起来!做起来,提升盘江镇文化内涵、城镇形象,为家乡父老乡亲的文化艺术生活需求提供热情周到、快捷便利、优质满意的服务;走出去,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运行,努力使各功能板块更具有文化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与同行业领军、先锋并驾齐驱。
项目投资:除去现有的一部分(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音乐器材、各类软(应用软件、系统程序、数据文件、电子资料、人员管理、项目运作)硬(专业摄录器材、扫传打复设备、影音播放系统、声光控系统、计算机)件资源和团体成员外,还计划前期投资50~100万元左右。用于场地租聘、专业人员招募、高新设备购置、项目推介、市场开拓等方面。
项目愿景:文化产业所满足的文化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消费,它将消费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作用小,而且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依托珠源名胜背景,借助二爨文化底蕴。通过夯实基础,做强文化项目、完善服务网络;繁荣创作,开拓创新;宣传造势,打造产业品牌等手段,把明玲文化这个项目发展好,发力于家乡经济建设,服务于同胞文化需求。历史为魂,点染出盘江文化的厚重;产业为核,推动着盘江文化良性发展;惠民为先,落脚于文化资源人人共享,文化成果人人同尝。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相互促进与齐头并进中,于盘江奋进的发展蓝图底色上,涂上一抹生动醒目耀眼的文化亮色!
盘江河畔盘江镇,青山绿水和谐镇。农桑文艺两不误,日益精进好家园!相信全镇人民在镇领导的带领下,势必会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建设富饶盘江,筑造醉美盘江!最后祝愿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盘江镇父老乡亲生活快乐幸福,盘江镇越来越富饶美丽!
恳请领导审阅、支持、批准!谢谢!由于鄙人资质愚钝,才疏学浅,不足欠妥之处,还请领导见谅、海涵和给予批评、指正,我定当积极听取,并认真学习,加以改进和完善。
5.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五
(一)现状分析
红岗区区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文化服务单位共计家,从业人员达余人,2010年文化产业经营额达到,实现利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娱乐业2010年总收入达,实现利税,解决就业劳动力人。出版物发行业2010年总收入达,实现利税,解决就业劳动力余人。2010年区印刷复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10年总收入,从业人员余人。
近几年来,红岗区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1.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
(1)新兴文化行业成长较快,文化产业发展对红岗区域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演出业、电影发行放映业形成早,历史长,属于传统的文化行业,娱乐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是改革开放后的行业,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属新兴的文化行业。红岗区目前从产值来看,新兴文化行业已经替代了传统文化行业。
(2)出版物发行业日渐繁荣。全区有国有新华书店 家,下设批发部、门市部、2010年销售收入达多万元,占领着全区出版物发行市场的绝对份额。其它社会办书店家,个体书摊家,音像制品零售家,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和个人已达家。
(4)文化娱乐业稳步发展。全区目前娱乐场所及经营单位已达余家,在整顿和规范的前提下,不断在提高品质。
(5)群众文化活动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文化资源。近几年,红岗区开展的“激情之夏”、“大庆之冬”、“社区文化节”、“夏日广场”、“十月金秋”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为顺义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文化市场管理取得的成绩
建立了专职的文化行政执法队伍和社会监督网络,将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加大了执法力度和密度,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市场服务,保证了红岗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对网吧的专项治理、对歌舞娱乐场所的整顿都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二)存在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专门人才缺乏。三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四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2.缺乏标志性的文化企业的驻入。
(三)发展构想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红岗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1)形成以印刷产业为龙头,文化休闲娱乐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布局,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与市场经济、高新技术的结合,坚持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一起抓。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引进驻区高端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
(3)改变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经营状态,逐步淘汰摊贩式、作坊式经营业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超市经营、电子商务,以现代流通形式取代传统流通形式。积极整合文化资
源,对文化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投资和经营,不断拓宽经营范围,调整经营结构,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依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运用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同行企业自愿参加的民间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与内在要求,有利于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代替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控制,较好地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突破部门与地区界限,把同行业企业统一联合起来,目前已经存在的网吧协会要扶植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组建成立印刷行业协会、出版物发行协会、广告协会等;
2.红岗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方向:
(1)文化产品的内容管理。继续做好对文化产品内容的事先审查、事后追惩、备案工作。
(2)文化市场稽查。为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努力建设文化市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适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采取高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对依法经营、管理规范的文化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并
6.XX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六
XX是商贸发展强区,在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下面就我区打造文化产业孵化楼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一)宏观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2月15日下发《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文化产业提到了支柱产业的高度,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掀起文化改革与建设的热潮。另一方面,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和特色文化发展,我区建设文化产业孵化楼适逢其时。
(二)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提档升级楼宇企业的需要。目前,我区楼宇普遍存在着市场不集中,竞争力不强,总体效益不高等问题,建立文化产业孵化楼将提高楼宇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楼宇发展力度和后劲。二是打造特色楼宇的需要。我区目前尚没有一栋专业特色楼宇,也没有自己的知名楼宇品牌。通过文化产业孵化楼建设,聚集一批起点较高、特色明显的企业,将打造我区的高端特色商务楼宇。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区商贸、工业等传统经济较为发达,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可行性分析
一是有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国家将从政府投入保障、文化经济、文化贸易促进、版权保护以及法制保障等方面保障文化改革发展,为文化产业孵化楼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可用楼宇资源增多。随着我区城中村和旧城拆迁改造力度加大,我区拟建商务楼宇也逐渐增多,这为文化产业孵化楼建设的提供土地空间。三是有一定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三、项目定位
文化产业孵化楼集办公、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业态于一体,主要包括文化传媒公司、出版集团、动漫产业、创意产业、教育培训、影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区规模较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文化聚集中心。
四、结论及建议
1、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2、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建设一个集文化娱乐、文化教育、商务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有效调节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7.衡水市数字媒体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篇七
一、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获取、存储、处理、传播信息的载体。它可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和实物媒体三类。感觉媒体是指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媒体形式;表示媒体是对上述感觉媒体进行储存、传播或者处理的编码形式;而存储、传输、显示这些表示媒体的实物工具就是实物媒体, 如显示器、投影机、硬盘、光线等。因此数字媒体发展包括实物的硬件形式、数字化软件形式和基于文化的潜件形式。数字媒体文化产业主要针对的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图文声像的再现与创新。
二、衡水文化产业调查
衡水是燕赵古镇,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里有稳定汉室江山的西汉窦太后、光大儒教思想的西汉董仲舒、促进北魏汉化推动民族融合的北魏冯太后、推动儒学的经世致用的北齐孔颖达;而现代的衡水金鱼、衡水内画和侯店毛笔被称为衡水三绝。中国古称九州, 其中的冀州首府信都就坐落于衡水冀州市。因此衡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笔者调查衡水与传媒或传播相关的53家文化企业, 其中衡水市的18家、桃城区13家、经济开发区1家、衡水湖自然保护区1家、冀州市1家、深州市3家、武邑县4家、武邑县3家、安平县3家、枣强县2家、阜城县2家、景县1家、其余的饶阳和故城二县没有。可见这些企业有集中趋势, 衡水市和桃城区最多。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的24家、10万~20万元的14家、50万~60万元3家、100万~110万元的5家、150万元2家、300万元的2家、1000万元的1家、2300万元的1家、5000万元的1家。个体工商户9家、内资公司及全民所有制和国有企业4家、32家有限责任公司、8家有限责任分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
1. (影视、网络、户外的) 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共43家。
2. 企事业单位形象设计、宣传策划、网站设计制作共14家。
3. 展览展示活动策划、礼仪及文体庆典活动策划、文艺演出, 节目编制共6家。
4. 计算机系统设计、集成、安装、调试、软件开发、电子产品、通讯器材、计算机零部件及耗材销售、家电维修及技术服务共5家。
5.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开发转让, 网络管理服务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共5家。
6. 建筑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及维修、电教室、多媒体及景观照明工程施工4家。
7. 演出器材租赁、打字、复印、办公用品、市场调查, 礼品策划, 商
务信息咨询、技术开发、咨询、转让、培训、公关礼仪、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服务、舞台艺术指导服务、婚庆、文化活动的管理组织、会议服务24家。
8. 董子文化研究传播、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电视剧、电视综艺节
目、电视专题节目、动画故事节目、专栏节目、广播剧制作, 复制, 发行, 节目版权交易、代理交易2家。
9. 中国书画及其他艺术品、文化办公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的销售的经营;电脑动画设计、摄影扩印、影视文化1家。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事广告的43家、从事动画制作的仅有一家企业, 从事影视的有三家企业, 真正传播本地文化的仅有一家, 多数企业从事各种服务性的经营活动, 产品开发制作的企业为数很少。可见衡水市的传媒文化产业以服务业为主, 其中广告服务居多;企业分布过于集中;从注册资金和企业类型来看, 以小微企业为主。
三、衡水数字媒体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鉴于衡水市的数字媒体企业的上述特点。衡水需要借助自身的文化优势开创数字媒体产业。具体策略如下:
1. 根据衡水数字媒体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的特点, 可以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盟发展本地的文化产业。
做的好的服务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品牌效应吸引资金联合开发本地的优势文化产业。武强年华、衡水内画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联合相关企业构建数字媒体环境中的新的发展途径。
2. 发展文化产业应该以经济的手段促进文化的繁荣;
借助文化优势推动产业升级改造。衡水在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产业严重滞后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 需要利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将传统的文化数字化, 以创新的理念开发基于衡水文化的新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本身就能推动企业发展, 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形成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 相互促进的有利形势。
3. 发挥民间资本优势并采用政策引导策略保障文化产业在数字化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数字媒体的发展将成为全产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和不可或缺的能量。它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对各个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发展数字媒体文化产业需要具有全局性的意识, 把握消费、生产以及传播和创新等各个环节。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是衡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衡水市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是武强木板年画、衡水内画、深州形意拳、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衡水还有15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都是在以传统的方式传承。传统方式多以师徒或者父子方式传承, 这种封闭式的传承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因此可以通过传承人借助自身优势建立相关的数字化产业加大数字产品的开发力度, 传播并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结论
8.文化产业园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浉河区;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按照“大美浉河、美丽茶乡”的工作思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鼓励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并给予强力扶持,对于民营性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并全力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迅速
信阳市浉河区现有五云、文新、广义、九拓、华祥苑等多个茶叶品牌,随着信阳毛尖品牌推介会的影响力不断加强,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给浉河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车云山茶文化园、广义茶印象园、天云寨生态旅游庄园、香如故植物园等一系列的园区在茶乡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创了环南湾湖茶乡风情游,将文化、茶叶经济、旅游、饮食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招引、催生了一批集茶乡风情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环湖自驾游等多个旅游项目,浉河区的生态旅游业正蓬勃发展。目前该区内的大小100多家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展现了该区特色茶文化的魅力,活跃了地方经济,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
(二)文化园区的建设
信阳市浉河区第一个荟萃茶艺茶道、民间艺术、信阳特色产品、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投资5000万元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金牛山文化公园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园内的“一杯茶”茶楼,是一个主要集展销、品茗、交流、创作、休闲等功能的文化园区,同时还被指定为河南省书画家创作基地。园内的信阳美术馆现已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位于信阳市高校园区投入500万元的景明园业已建成现对外开放。投入2000万元的位于浉河区董家河镇的千佛塔项目已经完工,目标为打造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立环南湾湖乡镇浉河港、董家河、谭家河旅游片区的开发和管理领导小组。下一步准备着手对信阳市浉河区四望山的进一步开发,对冯镐墓的修复工作,对柳林老街的保护工作,并积极做好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文化惠民工程的逐步推进,该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得到全面发展。该区8个乡镇都建立有乡镇文化站,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157个,建成170家农家书屋,现正常对外开放,8个办事处都建立有文化中心,城区建有84个文化活动室。该区东双河镇和浉河港镇龙潭村各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大型农村文化广场;五星办事处自筹资金200多万在七里棚、马鞍山、平西三个社区各建成300多平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个;金牛山办事处飨堂文化大院和五星办事处大拱桥文化大院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大院。国有院团撤消后,信阳市浉河区积极作为,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及时调整工作布局,在经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发展民间演出团体,并为民间团体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搭平台、强服务,先后发展了集舞蹈、合唱、器乐等不同类别的各种民间演出团体24家,白领乐团、鸡公山合唱团在信阳市百花之声、浉河区文化中心等剧场开展多场大型演出,在全市引起了较大轰动。为真正使浉河区的文化更趋活跃,更有活力和生命力,该区在沿浉河两岸选十一个点,作为全区民俗表演的展示点每晚进行表演。在全区范围内对各种培训机构进行登记造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并通过组织各种赛事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四)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截至目前,该区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电子游艺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家,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从业人员1万余人,投入超过500万的歌舞娱乐场所占我区娱乐场所总量的10%;网吧有1家投入1000多万元,投入100万以上的网吧场所占全区10%,大多经营状况良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约有100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年产值6亿,印刷厂约有10家,投入大都在80-150万之间。
(五)高投入产业园发展态势良好
位于浉河区的信阳亿隆全盛文化发展责任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印刷、物流、仓储、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其旗下的昊坤印业和印刷物流园规模大,投入高,公司正筹备建设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动漫创意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亿隆公司共占地150余亩,计划投资1.5亿元,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聚集了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专业水准的优秀人才。信阳云龙包装有限公司计划总投入1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LED光电科技园计划总投入3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1亿元。集聚区内的产业园是一批发展动漫制作、文化传媒与包装等新型文化产业,具有投资大、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产品新颖、效益显著等特点,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拉动力,产业的增长率达到25%。
二、浉河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浉河区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信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提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5%以上的目标还有距离,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思想认识不到位;文化产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弱;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工作机制不够顺畅,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相对缺乏;配套政策措施尚未落实等相关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浉河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大力发展浉河区文化产业的积极建议
各级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產业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重点培育和扶持,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整体规划该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以茶促游,以游促茶,打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
9.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九
2012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调查。洛阳市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定位并不准确,发展方向过于发散。2011年文化产业占洛阳市总GDP不到2%,与周边的文化产业大市比如开封,安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洛阳市文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总量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075.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4.1%。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12亿元,同比增长17.2%,比2008年加快了8个百分点,分别比同期GDP、第三产业增速高出4.2个和3.1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4%,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二)从业人员增加,带动就业作用突出
截止2009年底,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7.04万人,同比增长33.3%,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69%,比2008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三)构成有所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三大层次来看:2009年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8.5亿元、10.2亿元和15.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4.9%、30%和45.1%,核心层和外 1
围层占比首次超过50%,达54.9%,比2008年提升了9.2个百分
点,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一)进行了整体策划。著名城市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
工作室编制了《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1.提出洛阳应打造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形象诉求为“中国
洛阳,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功能定位为“东方锦绣神都,华
夏文明原点”。全域旅游格局概况为“一心两翼”。一心——国
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心,即洛阳主城区,主要由帝都文化核(隋唐
故城)、皇家风情体验轴、洛河文化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带构
成。两翼——黄河文化旅游区和伏牛山山水度假区。2.大力落实
6项工作:培育运营主体,确定古都色调,营造水都风貌,理清
开发次序,完善旅游服务,占据舆论高地。
(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以文化产业十大示范项目为基础,整合部分项目,突出重点,提升标准。1.推进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整体开发项目建
设。将龙门石窟文化园区建设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明显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对关林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提
升,打造特色鲜明的关圣文化园区;对白马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国际佛教文化园区。2.推进了大遗址保护和主题公园开发
项目建设。建设隋唐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保护开发汉魏故城宫
城核心区;建设周文化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等。3.推进了历史
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对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开发,形成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以涧西区工业遗产街
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契机,保护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
游项目。4.推进了牡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5.打造精品演艺及
影视动漫剧目。6.完善文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建设
管理水平。
(三)科学布局,加快打造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
业集聚高地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信息服务示范园,太平洋门户网站
和部分动漫企业已登陆入驻;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本地电子商
务、文化外包发展方兴未艾,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将起到龙头
作用;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IT业巨头正处于加快发展和
全国布局的关键时期,这些公司已与我市直接或间接联系,我市
也拿出了1000万元作为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因此,加快发展以
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业集聚高地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效实施
我市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龙头,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培育、衍生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文化项目有洛阳红太阳
田汉剧场、大型舞台百戏剧《洛神》、3D动漫电影《牡丹》等。
同时,抓住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被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重大
项目的机遇,加快实施偃师商城城墙、汉魏古城阊阖门和隋唐洛
阳城宫城核心区等重要遗址的恢复展示工程。依托洛阳新区开发
建设平台,开工建设洛阳广电中心、洛阳市图书馆新馆等项目。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影视制作、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五)理顺关系,加强文化产业的统计管理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但当前的文化产业统计
渠道不畅,关系不顺,加强文化产业统计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一是增加必要的人员与经费,将文化产业统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
预算管理。二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建立文化产业
例会制度,及时警示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由
市文产办牵头研究全市文化产业考核的指标、范围与方案、方法,及早研究对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化考核指标
体系和定期督导考核检查机制,以促进各县(市、区)、各部门
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对
文化产业统计的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人员
及其岗位职责,做好本部门全行业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做到应统
尽统。四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备案制度和《文化产业调查证》制
度,以利于及时全面调查掌握文化产业发展进度与状况,做到各
县区、各部门全行业统计。
三、洛阳市文化产业定位分析
我们认为洛阳城市的总体定位应当是“华夏文明原点,河洛
文化之都”,其形象表述语应当为“中国洛阳,河洛文化之都,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理由主要有三条。
(一)争取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大担当的需要。去年出台的《国
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开篇便
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第八部分“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中,更是两度点到
洛阳。中原文化的实质内核即“河洛文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
一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二)彰显城市文化品牌的需要。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
布的《2011中国十大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洛阳以“河洛文
化”品牌名列第七。同时上榜的同类型城市还有西安,以“古都
文化”品牌名列第六;北京,以“古今文化”品牌名列第三。这
个排行榜反映了洛阳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河洛文化” 之于洛
阳的唯一性。
(三)扩大城市影响力、辐射力的需要。“河洛文化”的地
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
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具体范围可以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开放辐射性的地域概念,再加上遍布全球的约1亿客家人
——“河洛郎”,“河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不言而喻。
河洛文化作为洛阳市文化品牌中的精髓,为推广洛阳市的文
化产业应起到足够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因文化而文化的营销策略,取而代之的应建立发展营销“一体化”管理体系。
成立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旅游产业规划、发
展、营销工作。1.推出城市代表形象。我们认为有两个形象最
能体现洛阳的历史沧桑与浪漫情怀。一个是“河洛郎”。河洛郎,又称客家人,先世居黄河流域,后因战乱大批南下,现散布世界
各地,人数或超一亿。再一个是“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溺死
于洛水,化为洛神。三国时,曹植临洛水有感而作《洛神赋》。
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据此画《洛神赋图》,更加丰富了“洛神”
文化。这两个形象一个展示了洛阳血浓于水的亲和力,一个展示
了洛阳高贵优雅的万种风情。2.创新营销模式。借助学术交流
搞营销,努力提高“河洛文化”研究水平,加强与相关地区及人
群的联系,扩大影响,推销城市。如依托“古雅言”(古华夏共
同语,洛阳为正音,现广东等方言多有保留)研究,建立“雅言
文化圈”,拉近与广东、福建及海外华人的距离。借助民间交流
搞营销。通过民间互访、寻根问祖等形式,把洛阳推向全国、推
向世界。
四、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一个产业想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中参与者的经营。市场中的参与者有政府,企业,消费者。怎么样构建完善的市场制度,保障文化产业正常运作,经营。成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
重。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市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发展
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企业。各县
(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专
项基金,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组建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市财政先期注入
一定的启动资金。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多渠道融资,重点投资有
前瞻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后,财政继续给予扶持。
转制后,原有的事业费仍按原渠道继续拨付,保持5年不减,以
增强转企文化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5
年后视情况另定。原事业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中
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拨付。为确保
转制工作顺利进行,同级财政可一次性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主
要用于资产评估、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
(四)为扶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
群众文化生活,市、县两级财政采取补贴方式,保障重点艺术表
演团体的演出服务。按照我市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相关管理办
法,市级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为全市城乡群众和驻洛部队提供非营利性演出,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并做到补贴额度逐年增加。各县(市、区)要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本级艺术表演团体下乡入村为群众演出,本级财政补贴视各县(市、区)人口多少,每万人每年政府购买补贴场次不得少于2场,并列入考核指标。
(五)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安排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对文化产业用地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10.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
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接待国内旅游者706.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6.8亿元,海外旅游者31522人次,海外创汇792.4万美元,旅游总收入47.6亿元。
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区域旅游特色逐步鲜明。全市共有成规模、较规范的旅游景区(点)42处,其中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为国家4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7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以来,我市旅游公路建设投资达到2.6亿元,新建旅游专线20条,全市旅游公路累计达到28条,总里程达到318公里。目前,以市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连接各大景区的旅游公路环线网络已经形成,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景区通达条件和便捷程度。
旅游企业规模扩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星级酒店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级酒店共有床位数3000余支,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7.4%。
3、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国际旅行社,包括2家组团社,32家国内社。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康熙大帝》、《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我市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第一,市政府从起至,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的贷款贴息补助。至,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旅游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约1.5亿元。第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至今为止,为28个景区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这12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带动了如银行贷款、自筹等其它投融资方式对旅游景区的投入。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五)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32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725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5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发挥其自身蕴涵的价值,彰显人文景观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
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文化产业园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09-10
文化产业自查报告09-05
创业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26
文化产业行业报告07-14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07-30
旅游文化产业调查10-26
文化产业项目调研报告01-17
加快怀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12-26
镇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调查问卷终稿01-10
文化创意产业园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