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考试名词解释(共8篇)
1.国际金融考试名词解释 篇一
http://gs.jinrongren.net/ 2018年农信社考试备考之金融名词
甘肃中公金融人出品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金融名词之【微金融】
微金融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金融模式,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微金融信息服务是金融领域内,对贷款、投资、理财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金融行为的统称,是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大规模的资金转移运作来说的。“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个体工商户、小额投资者等提供的金融服务。随着微金融信息服务体系的不断壮大,微金融信息服务的概念也在扩大,现在其准确的定义是:专门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的,小额度的、时间短的、可持续循环的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微金融信息服务的特点有两点:一是以中小微型企业以及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二是由于客户有特殊性,它会有适合这样一些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微金融的形式:
一、公益扶贫性质的机构。典型如社科院农发所、扶贫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NGO),这类机构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以市场化的信贷技术方式运作;
二、以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半商业半公益机构;
三、商业性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
四、其他的创新金融机构,如新兴的p2p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金融名词之【互联网金融】
当前国内主要互联网金融模式:
第一是传统的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大家提供服务。这个是大家熟悉的网银。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是渠道的作用。
第二种模式,类似阿里金融,由于她具有电商的平台,为它提供信贷服务创造的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互联网在里边发挥的作用是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
第三种模式,大家经常谈到的P2P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提供了中介服务,这种中介把资金出借方需求方结合在一起。发展至今由P2P的概念已经衍生出了很多模式。
http://gs.jinrongren.net/ 金融名词之【余额宝】
余额宝是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推出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把钱转入余额宝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储蓄卡快捷支付(含卡通)的资金转入。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①操作流程简单余额宝服务是将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中,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相应资金均由基金公司进行管理,余额宝的收益也不是“利息”,而是用户购买货币基金的收益,用户如果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整个流程就跟给支付宝充值、提现或购物支付一样简单。
②购买金额没有限制
余额宝对于用户的购买金额没有限制,余额宝的目标是让那些零花钱也能获得增值的机会,让用户哪怕一两元、一两百元都能享受到理财的快乐。
③收益高,使用灵活
跟一般“钱生钱”的理财服务相比,余额宝更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提供高收益,还全面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几乎所有的支付宝功能,这意味着资金在余额宝中一方面在时刻保持增值,另一方面又能随时用于消费。同时,与支付宝余额宝合作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支持T+0实时赎回,这也就意味着,转入支付宝余额宝中的资金可以随时转出至支付宝余额,也可直接提现到银行卡。
④政策风险
虽说支付宝在2012年5月获得了基金支付牌照,但没有获得基金销售牌照。余额宝借助天弘基金实现基金销售功能的做法,是在打擦边球。从监管层面上来说,余额宝并不合法。一旦监管部门发难,余额宝有可能会被叫停。
⑤竞争风险
与银行形成正面的竞争关系。如果余额宝的资金数量庞大到令银行畏惧,依赖银行生存的支付宝有可能会被银行封杀,毕竟支付宝的支付体系是搭建在各大银行的系统之上运行。而这,或许是余额宝低调上线的一个原因。
金融名词之【比特币】
http://gs.jinrongren.net/ 比特币可以用来兑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不同的地方,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虚拟货币---比特币的概念是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比特币也用于称bitcoin,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赖于特定的中央发行机构,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例如,比特币只能被它的真实拥有者使用,而且仅仅一次,支付完成之后原主人即失去对该份额比特币的所有权。
比特币是类似电子邮件的电子现金,交易双方需要类似电子邮箱的“比特币钱包”和类似电邮地址的“比特币地址”。和收发电子邮件一样,汇款方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按收款方地址将比特币直接付给对方。
金融名词之【P2P】
P2P金融又叫P2P借贷。其中,P2P是 peer-to-peer 或 person-to-person 的简写,意思是:个人对个人。P2P Loan官方中文翻译为人人贷。
发展至今由P2P的概念已经衍生出了很多模式。中国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2000家,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类:
①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这也是安全的P2P模式。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典型代表例如有利网。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②“P2P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组合的,甚至有由宜信负责人唐宁自己作为大债权人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然后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获得借贷资金。宜信也因其特殊的借贷模式,制定了“双向散打”风险控制,通过个人发放贷款的形式,获得一年期的债权,宜信将这笔债权进行金额及期限的同时拆分,这样一来,宜信利用资金和期限的交错配比,不断吸引资金,一边发放贷款获取债权,一边不断将金额与期限的错配,不断进行拆分转让,宜信模式的特点是可复制性强,发展快。其构架体系可以看作是左边对
http://gs.jinrongren.net/ 接资产,右边对接债权,宜信的平衡系数是对外放贷金额必须大于或等于转让债权,如果放贷金额实际小于转让债权,等于转让不存在的债权,根据《关于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属于非法集资范畴。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③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平安陆金所是此类模式的代表。陆金所的P2P业务依然采用线下的借款人审核,并与平安集团旗下的担保公司合作进行业务担保,还从境外挖了专业团队来做风控。线下审核、全额担保虽然是靠谱的手段,但成本并非所有的网贷平台都能负担,无法作为行业标配进行推广。值得一提的陆金所采用的是“1对1”模式,1笔借款只有1个投资人,需要投资人自行在网上操作投资,而且投资期限为1-3年,所以在刚推出时天天被抱怨买不到,而且流动性不高。但由于1对1模式债权清晰,因此陆金所在2012年底推出了债权转让服务,缓解了供应不足和流动性差的问题。
④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结合O2O(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的综合交易模式。例如阿里小额贷款为电商加入授信审核体系,对贷款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这种小贷模式创建的P2P小额贷款业务凭借其客户资源、电商交易数据及产品结构占得优势,其线下成立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对其平台客户进行服务。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甘肃农信社招聘考试,甘肃农信招聘笔试,甘肃农信社招聘,我选甘肃中公金融人
2.国际金融考试名词解释 篇二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 危机从美国已延伸到全球, 从美国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的学者对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监管模式不能适应金融创新或监管不力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廖岷, 2008) , 有些学者认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邱兆祥, 2008) 。有些学者甚至表现出对金融创新的怀疑, 对市场经济的动摇。这次危机有很多新特点, 采用传统的金融危机理论和实践难以解释次贷危机的起因和特征, 会错判危机发生的原因。事实上, 美国次贷危机是由金融产品的异化主导着危机的发生和深化 (陆晓明, 2008) 。近年来, 次贷产品的过度衍生, 链条不断延长, 部分次贷机构为了增加次贷发放量, 放松风险控制, 风险失控, 影响范围扩展到全球。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给我们深刻启示是在金融衍生品契约设计中尽可能压缩产品出现异化的空间, 同时建立有效的校正异化行为的监管机制。
二、金融衍生品的契约性质及风险
契约理论认为, 金融衍生品是一系列合同的统一体, 它赋予交易一方在将来某个时刻或时段对既定资产的债权, 或明确规定了另一方的债务, 或是只为一方提供一种决定期权交割与否的权力。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一种尚未履行的交易契约, 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的约定, 这就决定了金融衍生交易在时间和金额上都是不确定的。事实上, 只要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存在着投机行为, 则作为规避风险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合约本身是不完全的。因此, 金融衍生品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天然的不完全契约。
金融衍生品的不完全契约性质集中表现在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契约的多样性上。一方面, 金融衍生品是一组基于基础金融产品或已有衍生产品的价值预期的契约, “有限理性”的交易双方不可能对未来情况进行完全准确的预期, 同时双方都有“机会主义”倾向。另一方面, 金融衍生品既可以由基础金融产品衍生出来, 也可以由已有的衍生产品再衍生出新的产品, 随着这种衍生、再衍生的创新螺旋不断发展, 金融衍生品契约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导致了金融衍生品契约的不完全。
金融衍生品作为虚拟资本的特有形式, 是用来交换经济风险的一类特殊契约, 其信用风险与身俱来 (葛强, 2008) 。金融衍生品的高关联性、高杠杆性、虚拟性是催生衍生产品交易高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衍生品运用不当, 可能导致新信用风险的集中和突发, 甚至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金融衍生品交易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这种风险的广泛存在对地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给世界金融市场造成极大冲击。金融衍生品是为适应风险管理而产生的金融工具, 其灵魂就是风险。
三、金融衍生品的异化与次贷产品的风险失控
金融衍生品的异化是指金融产品承担的规避风险的功能丧失, 偏离了预设的轨道, 出现了异化。风险逐渐集聚和放大, 却无法完全分担风险, 最后导致金融体系紊乱的现象。形象地讲, 金融产品就是金融体系的细胞, 细胞如发生病变, 必然会殃及整个金融体系。美国次贷危机中, 从贷款发起人开始, 投资银行、评级公司到最后的投资人, 各个环节对于产品的风险都缺乏了解, 并且将风险转移给没有专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手里。道德风险充斥了整个次贷产品市场, 次贷风险成倍放大, 却没有有效的防范与释放, 次贷市场参与人行为出现异化, 最终风险失控, 导致危机的爆发。
(一) 次贷的借款人本来就是信用高风险的人群, 加剧逆向选择现象
与传统的优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面向信誉高、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风险低的借款人不同, 次级贷款的借款人是高风险、低信誉的人群。次级贷款的借款人大都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低且变化较大、其信用记录缺失或有不良记录, 他们对次级贷款及相关金融产品缺乏认识, 并不能从各种金融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只能依赖于经纪人或贷款机构的推荐。金融产品的选择随意性很强。出现了逆向选择的经济现象。因此, 与优质贷款相比, 次级贷款风险较大。
(二) 参与机构风险意识降低
在美国, 高度发达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压缩了贷款机构的利润。优质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生产, 利润空间大大减小。贷款机构发放次级贷款, 争夺高风险的客户 (邱兆祥等, 2008) 。加上高度证券化的次级贷款被大量拆分和重新包装, 经过多次衍生形成极为复杂的衍生产品, 最终的投资者已经无法分辨住房抵押贷款与原贷款机构之间的关系, “追索权”失效 (黄小军, 2008) 。风险顺利的转移, 大大地降低了贷款机构控制风险的意愿, 借款人违约风险不能制约贷款机构的贷款行为, 贷款机构甚至以更低的贷款标准贷款, 贷款机构产生道德风险。
次贷这种产品在其证券化的过程之中的定价与流动性极强的股票或债券衍生产品 (如期权) 存在极大的差别。而次贷证券化后的产品是通过数学模型或评级来进行的。信用评级成为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 评级机构与市场参与者之间并未达成共识, 即评级机构自认为它们对风险的评估仅仅局限于信用风险本身, 而不包括流动性风险。而投资者则认为评级机构涵盖了以上两种风险。另外, 信用评级公司的精巧包装, 有些资产质量较低的贷款也得到AAA或AA级别, 对某些简单的投资者起到了误导的作用。评级机构给予次贷衍生产品中高层级的部分以AAA评级, 显然对风险低估了。由于信用评级机构向结构化产品的发起人收取评级费用, 这影响了评级机构的公正性, 它们往往给予这类产品较高的评级, 得以不断地发行证券、获取收益。评级机构出现道德风险。
(三) 金融创新超过了微观金融监管的能力, 宏观监管微不足道
微观监管把监管责任归于金融机构, 理论上讲, 金融机构能够根据自身的创新战略、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利润分配转移制度, 有效地控制自己在创新领域的风险。然而, 各类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近些年都在不断放大, 2007底, 9家美国银行机构的平均杠杆率为20倍, 放大的杠杆率导致金融泛滥和过剩。还有, 另外, 监管当局对次贷相关机构的监管存在缺失。他们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45%左右的银行类机构, 如商业银行、储蓄机构、银行分支机构, 尚有比较谨慎严格的监管措施, 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约43%的金融控股公司分支机构缺乏严格的监管, 而对于占次房贷发放量约12%的房贷公司的监管则十分薄弱。次贷产品市场上, 缺乏监管, 没有即时校正异化的行为, 风险越积越多, 任其泛滥。
(四) 次贷产品的投资者低估了风险, 风险最终失控
次级贷款机构对次级贷款产品与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 次贷产品违约的不确定性很高, 贷款人忽视了次级贷款产品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投资银行通过从贷款发放机构购买次级贷款, 进行结构化处理和设计, 将次级贷款进行证券化, 形成衍生产品抵押支持证券 (MBS) , 进而再形成衍生产品资产支持证券 (ABS) 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 并向市场发售, 使次级贷款的风险链条通过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由次贷机构内部向多元化机构延伸, 进一步加剧了次贷的风险 (刘克崮, 2007) 。次级贷款衍生产品的投资者在分享次级贷款收益的同时, 成为了风险链条中风险的最终承担者。通过这么一个长长的链条, 利益被刮分, 风险却没能有效分散。同时,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 美国与全球金融各个环节紧密关联, 次贷风险爆发的效应, 在房地产市场、抵押贷款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等各个市场进行传导, 出现风险共振。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信用衍生产品被过度滥用, 其增长速度超越了管理该领域风险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 导致市场约束机制失灵, 形成系统性风险。
次贷产品的风险承担者对风险认识模糊不清 (刘克崮, 2007) , 对风险疏于防范。次贷产品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 商业银行将各类贷款证券化, 形成一系列证券化产品, 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过程中, 市场风险承担主体的界限逐渐模糊。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直接传递到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次贷产品的高杠杆性使得投资资金大部分要依赖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 而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保障是投资者持有的证券, 在危机冲击下流动性的消失, 使得银行无法通过市场变现来保证自身的安全, 证券价值的损失最终只能由银行自身来承担, 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初衷在于分散和转移银行体系承担的风险, 结果危机过后, 最终风险仍然由银行来承担。总之, 次贷产品的委托-代理链过长, 原始的借贷关系变得越来越不清晰, 责任约束变得越来越松散, 致使链条中的各个参与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化, 导致风险失控。
四、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的天然性是金融投资者的不确定性行为产生的, 这不确定的行为又取决于契约的不完全性。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应从金融衍生品契约的设计着手, 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关注参与者对风险控制的意愿和能力。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经济现象。
(一) 积极培育金融衍生品市场基础环境
金融理论认为, 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风险分散依赖于金融市场工具的多样性以及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经济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 即通过竞争所形成的价格信号来配置资源。在完全竞争状态下, “看不见的手”能达到全社会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因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交易费用、公共物品等会造成市场失灵。一般意义上的价格信号是一种即期价格, 在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实际经济会表现出周期性的供求失衡。而如果存在一个近似完全竞争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那么这个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就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反之, 如果市场存在着垄断和操纵价格的行为, 那么金融衍生品就发挥了劣化资源配置的负向功能, 对经济产生负面作用。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必须加强市场基础环境建设, 使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条件 (蒋志芬, 2008) 。
(二) 减少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衍生品市场近十年来的显著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融创新, 这些创新回避不了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 (托马斯·赫因, 2008) 。次贷危机表明, 用来克服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机制没有我们想象的完善。事实上, 金融衍生品市场契约总是不完全的, 契约条款的完全程度直接影响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契约越完全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信息不对称是契约不完全的主要原因, 那么减少金融体系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弥补契约不完善的缺陷,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使得金融风险得以控制。
(三) 提高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识别与风险监管的能力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曾将金融衍生品称为“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主要原因就在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复杂性往往超出了交易参与者的理解和风险控制水平所能驾驭的程度。为了防范与控制风险, 首先, 要提高投资者的风险识别与处理能力, 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包括压力测试、止损机制等, 增强投资者的应对危机的能力。金融产品发行者应向投资者说明潜在的风险, 避免借款人由于缺乏对此类产品风险的了解, 往往盲目选择。为确保风险与收益匹配, 有效应对风险, 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贷款发放的标准, 不能允许盲目扩张信用。其次, 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风险监控能力。国际上金融创新不断, 产品层出不穷, 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 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合作, 建立联动机制, 提高危机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岷.全球金融监管热点问题与思考〔J〕.比较, 2008 (37) .
〔2〕邱兆祥, 粟勤.美国次贷危机初始原因的剖析及启示〔J〕.经济学动态, 2008 (8) .
〔3〕陆晓明.从金融产品异化角度解析次贷危机的特征、发展和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 2008 (11) .
〔4〕葛强.论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的来源.江海纵横〔J〕, 2008 (1) .
〔5〕刘克崮.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管理世界, 2007 (12) .
〔6〕黄小军, 陆晓明, 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 2008 (5) .
〔7〕蒋志芬.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 2008 (1) .
3.我如何向国际友人解释“中国辣” 篇三
十之八九,他们会说,请一定带我去一家上海“最正宗”的中国餐馆,我知道,唐人街的中国菜都是改过口味的。
每次听到这个,我都忍不住好笑,心想,中国菜——你知道中国菜有多少种类和门派吗?最正宗——真带你去吃中国人爱吃的各种精心烹饪的动物内脏,你受得了吗?
好笑归好笑,我还不能扑灭这些友人对中国菜的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于是,我会反问:你吃辣吗?
对方常常会一愣,然后说,吃啊,我家厨房常备着墨西哥辣酱和泰式甜辣酱——中国人也吃这些酱吗?
在尤其是美国人关于美食的有限想象里,“辣”仅限于墨西哥Tabasco辣酱,和蘸泰式春卷用的泰式甜辣酱,中国辣的丰富和狠劲,有点超出了他们的思维疆域。
哦,中国的辣可不一样,那是非常非常的辣,而且不同地区辣的方式不一样,我说。比如四川菜是麻辣,就是吃完之后你的嘴唇会先麻木,然后剧烈颤抖,云南菜是酸辣,又酸又辣,吃完一身汗,比Detox(排毒瘦身)还管用。
电话那头或屏幕那端,常常是一片沉默。
“他们爱使用一种叫花椒的原料,这个东西会在你的口腔里跳舞,跳到你口腔麻木,浑身大汗。”我补充说。
“哇,那么酷。我想试试,但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有些勇敢的朋友会这么说。
到这里,我的任务就简单多了——想尝试点辣的,就带他们去城中的那些有英文菜单、侍者会说英文、其实也并不太辣的川菜或云南菜馆;不敢吃辣的,就直接去吃上海菜或者粤菜。
敢吃中国辣的外国人,基本上也都是生活中的旅行者和冒险家,原因在于,必须有一颗来者不拒的大心脏和行走天下的强健体魄,才能经受住中国辣的生理和心理考验。
有时,我会指着家里厨房里的“老干妈”辣酱,告诉国际朋友:知道吗,这是“中国辣”的罐头版——中国人吃米饭都会拌点这个,每天卖出100多万瓶。
最近,英国一家报纸报道说,某团队历时7年、针对中国10个省50万人的的研究表明,每周吃辣6~7天的人,死亡率比不吃辣或者一周仅吃一次辣的,要低14%。原因在于,辣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并具有抗癌功效。
我觉得,以后来上海的朋友,可以建议他们花8元钱买一瓶中国的“长寿罐头”带回去。
4.党课考试名词解释 篇四
1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4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四项基本不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简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含义(不清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从时间上说,从我国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尚示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也是这个科学论断的含义。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和《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的十三大报告。
2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1)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一般来讲,一个人到了18岁,才开始进入成年,思想气质才逐渐稳定,才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自己的政治信仰。所以对申请入党者作这样的年龄规定十分必要。
(2)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共产党不是党员简单的总和,而是思想上政治上一致的革命分子自愿组成的战斗联盟。党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党的章程规定了全党活动的基本准则。党有一个明确的纲领和统一的章程,就能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保证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只有承认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纲领和章程,才能端正入党动机,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终身。每一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认真学习和懂得党的纲领和章程,拥护党的纲领,接受党的章程,并决心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章程而努力奋斗。
(3)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党员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是这种组织性的体现。只有每一个党员参加党的一个组织,过组织生活,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党才能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当一个同志被党组织批准他为预备党员那天起,就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过组织生活,养成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积极努力地为党工作,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决议。这是每一申请入党的同志都要明确的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4)按期交纳党费
党员交纳党费,一方面可以为党的活动提供一部分经费。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党员意识是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所以把愿意交纳党费作为申请入党的人的一个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入党宣誓词的内容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4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5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1)“四个服从”的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论述
1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的内容(党员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三条,对党员义务作了八条具体规定: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党员的这些义务,是每个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是党员标准的具体化。每个党员都必须认真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2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谈谈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要求入党的同志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这种考验在新时期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这次学习还使我认识到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的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论党组织是否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我都将一如既往地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在思想上争取入党,而且要长期的注意检查自己入党的动机,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入党动机是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向党组织如实汇报的重要方面,正确的入党动机形成的背后有伟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支撑。我的入党动机是:“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入党动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经受住党组织的各种考验。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由来已久。这种愿望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著与崇高的信念。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党每时每刻给我以关怀和温暖,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每时每刻教育、影响着我,使我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认清方向。从李大钊到方志敏、赵一曼、江姐,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任长霞,从黄继光到雷锋、李向群,这些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以及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中的“无名英雄”们,以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思想行为深深地陶冶着我,使我认识到共产党员确实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人民的公仆。这些,更坚定了我不断靠近党组织并为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努力的信念。因此,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目标:“我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象他们那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身!3简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4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作好每一件事.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但是不能一昧沉于题海.应该关心一些社会问题,应该多检举一些社会舆论.教师应教导学生努力向上得人生观,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疏导正确的社会知识.家长不仅仅要考虑孩子的学业 未来 前程更应注意人品问题.一牢记团员身份,永葆先进。
共青团,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崇高理想先进青年的团体。我们每一个共青团员都要倍加珍惜这个身份,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她,使她绽放先进的光芒,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主力军以及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二、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科学理论对我们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和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树立新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是我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共青团员和青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知识面,不断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勇于创新和探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切实增强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素质。
共青团员和青年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我们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把道德实践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情操,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
五、知行统一,全面投入学风校风建设中来。
要牢记“致远、至恒、务学、悟真”的校训,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养成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完善自身品质,创优良学风,树文明校风。
5.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篇五
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
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
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以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
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
区成员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
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
力充沛的状态。
9、心理健康: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
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
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
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
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与行为表现。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
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13、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
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
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
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
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
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
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
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
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
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
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
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
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
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
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
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
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
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
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
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
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
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
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
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
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
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
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
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
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
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
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
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
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
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
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
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
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
与时间分配等。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
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
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
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
系列身体练习。
44、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141、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好准备的身体练习。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的间隙。途径和办法。预防运动创伤。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142、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45、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相距的间隙。143、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练习。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的一种能力。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144、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用的过渡性练习。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肌肉活动的能力。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145、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习。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146、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48、稳定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的生理负荷量。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 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两个以上的学生。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个或几个)。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一个或几个)。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称为恢复过程。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102、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104、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
52、积极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105、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06、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107、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定的特征。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的姿态。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好需求,弹跳、柔韧等。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的民间体育团体。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110、新兴运动类项目:《标准》中的新兴运动类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项目是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劳的能力。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
6.国际金融考试名词解释 篇六
1、法的适用: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定的职权和程序,采取某种带有强制性的措施,实现法律对特定社会关系调整的活动。
2、法的定义:法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力和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3、法的渊源:作为行为规范的法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范的具体形式,法学是哪个称为法的渊源。
4、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好热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5、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表现为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6、法的解释:法的解释或称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说明。
7、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都必须严格、严肃、严明,一丝不苟地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8、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就是对全体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
9、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提高各自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9、法律监督:从广义上说是指对一切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是的行为是否合乎法律要求实行监督;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定监督。
10、宪法:宪法是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确认和保障该国民主制度的国家根本法。
11、宪政运动:亦称立宪运动,就是争取制定宪法,实现民主政治的运动。
12、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之下遵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3、人身自由: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拘捕、限制、搜查、审问和侵害;广义的人身自由还包括与人身想联系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14、行政起诉: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15、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做出的具体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审理和作出裁决的一种诉讼活动。
16、被告:是被原告诉称其具体行政行为为违法,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由受诉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
17、证据:行政诉讼的证据,指能够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18、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公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和优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9、国家继承: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别国的情况。
20、庇护: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而遭受外国当局通缉或受迫而来避难的外国人,允许其入境和居留,并给予保护的一种国际行为。庇护的对象主要是政治避难者。因此,庇护又称政治避难。
21、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侵害他国或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形式有限制主权、赔偿、道歉。
22、行政法的概念:调整由于行政活动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23、行政法的渊源: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2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定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原则、监督制约原则。
25、民事诉讼法:就是国家为调整发生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6、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或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撤销原来的裁决或裁定,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属于审判监督程序。
7.国际金融考试名词解释 篇七
一、《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史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的区别在于贸易手续更加繁琐。为了顺利完成交易, 出口商与进口商双方必须经过多轮磋商;在每一轮磋商与每一次交易过程中, 使用贸易术语可以大大简化进出口商双方的沟通程序。每一个贸易术语, 都是对一笔交易中多个贸易条件的概括, 如FOB, 即概括了一笔交易中的国际远洋运费, 保险费由进口商负责, 而内陆转运费, 单据制作等责任由出口商负责等多个贸易条件的职责划分及费用和风险的划分。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黎孝先, 1994) , 鉴于此, 国际商会 (简称ICC) 于1936年出版第一版的《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用以规范每一个贸易术语的具体涵义。这一版INCOTERMS仅收录了九个术语。之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日新月异, INCOTERMS几经改版, 目前的最新版本是INCOTERMS2010, 共收录11个贸易术语。
对贸易术语的解释, 世界上至少存在三套不同的释义通则, INCOTERMS是其中之一, 另外两部释义通则分别为美国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和国际法协会的《华沙—牛津规则》。也就是说, 针对不同国家的贸易对象, 到底适用哪一套术语释义通则, 还要看具体每个进出口商的所属地区的习惯做法, 我国一般推荐选用ICC INCOTERMS。
既然ICC的INCOTERMS并不是具备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力的律法典籍, 只是一本释义通则, 那么, 其外贸术语工具书的职能就非常明显, 因此, 将此书的职能向“术语词典”延伸, 有何不可?
二、从辞书学角度分析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010)
1. 收录词条及释义
INCOTERMS 2010共收录11个贸易术语, 之前的版本收录了13个贸易术语, 2010版删除4个贸易术语 (DAF、DES、DEQ、DDU) , 又新增了2个术语, DAP和DEQ。也就是用DAP取代了DAF、DES和DDU, 用DAT取代了DEQ。
为了解释每个贸易术语, 国际商会对每个术语进行A和B各10项释义。如果借用英语辞书分析中大词条和小词条的计算方法, 那么, INCOTERMS 2010共有大词条11个, 小词条220个。
2. 英语释义细析
为了解释每个贸易术语, 国际商会在2010版里沿用了为每个术语进行A和B各10项释义的方法。每个术语项下都分成了A和B两大系列释义。A指的是卖方义务 (THE SELLER’OBLIGATIONS) , B指的是买方义务 (THE BUYER’OBLIGA-TIONS) 。每个系列项下各细分为10个小点 (A1-A10, B1-B10) 。这些释义以国际贸易程序步骤的顺序排列, 方便业务员查阅和操作;每一项释义语言风格简洁, 易懂, 非常具体,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例如EXW术语项下A1的释义是:The seller must provide the goods and the commercial invoic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contract of sale and any other evidence of conformity that may be required by the contract.Any document referred to in A1-A10 may be an equivalent electronic record or procedure if agreed between the parties or customary.意思是:卖方必须按照销售合同提供货物和商业发票, 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用以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所有在A1-A10条款中提及的文件, (均) 可采用经当事人协定或约定俗成、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记录或者手续。
这个释义字字珠玑, 释义清晰, 既竭力解释了术语的涵义, 又规范了术语使用。该项狭义上指向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这一贸易行为。作为双方开展贸易的第一步, 只要贸易中买家卖家经谈判确定了适用的贸易术语为EXW, 并在合同里注明“双方贸易所用贸易术语遵循ICC INCOTERMS2010”, 那么, 双方就会受到这一释义的约束。
贸易术语的使用被称作“国际惯例”, 并不是律法, 但是, 一旦被写进贸易合同, 依照各国的相关合同法规, 便会对合同各方起到约束作用。但是, 正如我在前言里提到的, IN-COTERMS 2010具有很明显的辞书功能, 因为整本《通则》详细解释了每一个贸易术语, 还有图解版说明这些贸易术语的具体使用方法, 具备了辞书的“定义”、“描述”和“规范语言使用”三大职能。
2010版在释义上还增加了GUIDE NOTE, 即对每个术语的解释增加了一项“使用说明”, 使得每一个术语都有一个明确的总结性说明, 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晓“什么是贸易术语”。如CIF的使用说明:This rule is to be used only for sea or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CIF means that the seller delivers the goods on board the vessel or procures the goods already so delivered.The risk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goods passes when the goods are on board the vessel.The seller must contract for and pay the costs and freight necessary to bring the goods to the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这段英语原文的意思是:CIF术语适用于以国际远洋运输或国内内河运输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CIF的意思是卖方船上交货, 货物的运输风险于货物装运上货船甲板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卖方必须负责签订装船合同并支付运费……
这段使用说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也就是说, 读者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具体的操作要求。但是, 这段话如果作为CIF的定义, 则略显不足。我自己刚入行时, 自觉迷茫, 虽说很清楚具体的操作要求, 可是不明白CIF到底是什么。如果, 在这段说明前, 再添加一个名词定义会更好:“CIF, 即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这一术语既是对货物总金额组成的描述, 又是对买卖双方在运输和风险责任的划分。货物的总金额包括了成本, 保险费和国际远洋运费的总额, 货物的运输风险于货物装运上货船甲板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实际上, 所谓的贸易术语, 国际惯例, 每一个术语都具备这两层含义, 一是指明价格成分, 二是明确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货物国际运输段的费用和风险。
作为初学者和外贸业务员必备典籍之一, INCOTERMS不仅有其约束行为的职能, 而且具备明显的术语释义和使用指南的功能, 也就是辞书功能。像词典一样, INCOTERMS可以供读者查阅每一个术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那么, 在每一个术语的释义上, 再适当添加一个必要的定义 (definition) 势在必行。
3. 辞书功能评析
“宗旨是否明确, 收词是否全面, 立目是否合理, 义项是否分明, 释义是否精确, 注释是否完备, 术语是否标准, 参见是否严密, 例证是否典型, 检索是否便捷”, 根据陈楚祥的“词典评价标准十题” (陈楚祥, 2001) 评价INCOTERMS (2010) , 这确实是一本很实用也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的术语词典。
第一, 宗旨明确。该书标题确定了辞书功能:ICC OFFI-CIAL RUL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中文译名为《贸易术语解释通则》。“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意为“贸易术语释义”或“对贸易术语的理解”, 换言之, 就是像词典一样, 对贸易术语进行释义。因此, 我认为, 该典籍宗旨明确, 具备辞书功能。“通则”二字则体现出该国际商会对该书所收录术语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唯一性和规范性。
第二, 收词全面。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中, 《通则》是包括内容最多、适用范围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种。从1936年第一版收录了9个术语, 到1995年修订版的13个, 又到2010年版的11个, 《通则》所收录的术语和所做的必要的增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既收录了国际贸易市场里所用的术语, 又进行了必要的衡量取舍, 把容易引发纠纷和误解的术语剔除, 对术语的使用起到了推进和醇化作用。
至于其立目的合理性、义项的分明度、术语的标准化、释义的精确度和注释的完备性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作为一部供世界各国立法和执法机构参照的典籍, 它还具备非常严密的逻辑特征。但是, 《通则》页数不多, 英文原版统共只有128页, 内容里并没有参见, 也无应用例证, 目录很简单, 检索并不便捷。
三、与普通英语辞书的比较
我试图论证《通则》的辞书功能, 那么, 将之与其他英语辞书比较, 《通则》的辞书功能显而易见, 而且其术语的定义与规范功能非常强大。但是, 作为辞书, 相比之下, 它的参见、例证和检索功能是不足的。我宁肯相信, 这是一个疏忽。
就参见、例证和检索功能三方面来说, 相比国际商会的另一套出版物UCP600, 《通则》明显不足。同为国际商会出版物, UCP600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配有一整套的案例和实务指南, 有足够的参见, 例证。检索功能非常强大, 一般都有两个目录, 一个是纲要目录, 一个是细则目录, 检索非常方便。《通则》却没有这些。
综上所述, ICC INCOTERMS既是通则, 又是术语释义, 与各国合同法规互补, 是入行新手的行话辞典, 其辞书功能显而易见, 作为术语解释通则, 我觉得, 其辞书功能远远大过于其行为规范功能。但是, 就现有版本来看, 该出版物从设计到排版, 更多地强调其作为通则的功能, 而作为辞书, 作为术语辞典, 尚存有较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ICC rules for the us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terms, ICC, 2010.
[2]陈晶莹.《2000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释解与应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3]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
[4]黄建华.双语词典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2001.
[5]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商务印书馆, 1985.
[6]徐振忠.英文词典实用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8.国际金融考试名词解释 篇八
Myers和Majluf(1984)提出的融资优序理论认为,公司进行融资的顺序应是先内部资金,然后是低风险债务,最后才是权益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却恰恰相反,一般表现为先股权融资后债务融资。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动因。黄少安、张岗(2001)则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得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但是有的经验证据却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于债务融资成本,陆正飞和叶康涛(2004)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公司股权融资的概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从融资成本的角度并不能有效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李志文、宋衍蘅(2003) 研究表明,大股东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利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进行圈钱是上市公司进行配股的重要动因。张祥建、徐晋(2005) 建立的模型表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 “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苗雨、刘丽娟(2006)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苏国强(2005)也认为制度缺陷是股权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其对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变动情况的实证研究支持该观点。管征、范从来(2006)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结论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找到充分的理由。我国不合理的制度背景,产生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证研究结果来阐述;而国内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主要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公司治理、信息经济学、股权结构等角度来说明。本文则从金融心理学的角度对公司管理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来阐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二、理论基础——态度的效果
框架和参照点是影响处理信息的重要因素,态度是一个隐藏的需求和愿望,人们一般不会刻意去关注它,但这种隐藏的态度却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通过很多实验和调查表明,人们不管自己是否熟悉这些事情,都会采取某种态度。因此,可以假设态度影响人们的思想,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影响可以分成四类:适应态度、自我实现态度、知识态度和自我防御态度(McGuire,1969)。
适应态度是指人们无意识地形成和自己认同的人一样的态度。比如说:当自己的同事、朋友和家人都说股票要上涨,人们在形成同样的意见,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是无意识地适应他们。如果市场正处于大规模上涨阶段,所有的人都受到价格上涨和他人的反应的影响,形成一致的态度,就如同2006年我国上证A股在6000点时的情形。
自我实现态度是指人们做某些事情,因为它令自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调查表明,证券公司和股票分析师的社会声望与股票价格的波动息息相关。当市场上涨时,他们大受欢迎;而当市场下跌时,他们无人理睬。这种态度的结果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是,牛市的最后阶段将吞没所有的散户,因为他们急于求成。
知识态度是解决信息问题的。人们保存研究一切有可能产生内心冲突的正反两方面材料。与此同时,人们通过接受规范的信息来源,使自己的态度获得“免疫能力”。态度一旦形成,有关的知识很快就被忘记,但人们对态度的坚信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流逝缓慢减弱。
自我防御态度是由人的强烈的协调欲望产生的,这种协调需求在两方面做到和谐统一;一方面,他所知的和他所信的;另一方面,他所说的和他所做的。
这四种态度又体现以下心理特点,具体如表1所示。
三、管理者股权融资偏好心理学分析
第一,错误舆论效应表现为一般过分重视那些与自己持相同态度的人的意见;而社会比较表现为对于自己难以理解的事情,使用别人的行为作为一种信息来源。目前,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氛围。各企业的管理者之间通过各种事务的相互交往,或通过媒体报道的相互了解,在自适应态度的作用下也形成了股权融资的偏好,而错误舆论效应更进一步促进了这种偏好。即使有的企业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原因,在社会比较的心理作用下,也会加入其中。
第二,自我实现态度是管理者在偏好股权融资过程中的最显著的态度。又包括自负行为、感觉综合症、集权主义等心理特点。自负行为表现为人们过高地估计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因此对各种可能性分析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判断风险和确定性;感觉综合症表现为过分看重自己的个人选择,并从中感觉自己是个人物;在我国,集权主义决定了“官本位、权利本位”思想。调查表明(图1),相当大比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具有行政级别。
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通过“行政提拔制”选拔任命企业领导层的传统方法没有根本的改变。而企业上市不仅能提高当地的名声,也是衡量当地政府领导人及企业管理当局“政绩”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成功上市并募集到可观的资金,直接关系到当地领导人和企业管理当局的职务和晋升。当企业管理者把企业做大做强之后,面临越来越多的称赞,其对自己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在自信行为的心理影响下,不能客观认识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我国特有的“官本位,权利本位”思想下,强烈追求公司上市,或进行配股、增发等募集资金行为,扩大公司规模,表现出非理性的融资行为。
第三,知识态度又有易记性偏误和易得性偏误等心理特点。易记性偏误是指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对容易记起来的事情更加关注,感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易得性偏误是指简单地根据已获取的事情信息来理解被认知对象。企业控股股东在易记性和易得性偏误的心理特点的影响下,过分关注其他企业在股权融资成功后获得的好处,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股权融资偏好。
第四,自我防御态度又有选择性暴露和选择性理解等心理特点。选择性暴露是指人们只是试图暴露对自己行为和态度有利的信息;选择性理解是指人们往往曲解信息,使它看起来可以验证我们的行为和态度。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依然认为上市意味着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的“救世主”。而对于那些上市后由于大股东占用资金、掏空上市公司被查处的案例很少能给那些后继者一些警示,他们在选择性暴露和选择性理解的心理作用下,看到的是更多的公司为上市或再融资“粉饰”财务报表或进行盈余管理等非理性融资行为。
通过全文的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更热衷于IPO和SEO的原因。而我国2005年4月底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新股发行不会再出现非流通股问题、同股不同价问题,非流通股股权融资的资本收益失去了制度基础,应该说这是改革的第一步。而且在全流通时代,控制权市场、股东用脚投票等外部机制也将发挥作用,形成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外部制约机制。
但是即使是全流通情况下,仍然存在著控股股东的侵占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当初的剥离上市、分拆上市,留下诸多隐患,其后的关联交易,大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也就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讲,整体上市带来的损失远远小于剥离上市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当存在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其中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公司决策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之间形成制约和相互监督,可以起到限制侵害的作用,保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因此,在我国目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可以考虑减持国有股份,形成制衡股权结构,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此外,还需要制定一个严格的上市标准,对发行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严加控制,真正做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价值型市场,即资本市场功能定位从企业本位转变到投资者本位上来。通过这种转变,使投资者趋于理性,从而市场上存在的逆向选择、代理人问题、道德风险等问题带来的成本由融资者而非投资人承担,这将迫使上市公司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述成本,根据资本成本的大小作出融资选择,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2]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3]李文君:《再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编辑向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