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2024-10-27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共20篇)

1.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一

4月1日,正值清明节前夕,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省经贸学校组织近1200名师生赴文水县刘胡兰烈士陵园开展“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庄严宣誓,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同时在活动中发展了69名新团员,对级、级的优秀班干、优秀团干、三好学生、优秀团员进行了表彰。最后,全体师生为刘胡兰烈士祭扫了陵墓,并参观了刘胡兰纪念馆,瞻仰了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这是经贸学校历年来开展的加强传统教育、彰显德育特色的一次活动,它与本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文明礼貌月、《弟子规》学习活动等多种德育育人形式相结合,让师生们在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洗礼。

2.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华民族最崇高的传统美德。纵观我国的历史, 屡屡收到外敌的侵略, 国在则家在, 国破则家亡, 这无疑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的情感, 这种情感随着国家的命运升华到为国献身的精神与情操。无数的爱国志士以崇高的爱国之情誓死保家卫国, 正所谓“不畏国之危难, 誓保中华河山。国若不能保, 何妨顾家园。生为护国人, 死为捐躯人。笑看前来侵犯, 漠视寇敌归去。手握长枪利刃, 必守寸土河山”, 爱国主义成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生生不信, 努力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教师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实至名归。在军事教学中, 对大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祖国, 耳濡目染, 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间热爱祖国, 主动发扬与集成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积极大学生的满腔爱国之情, 并给予大学生有效的引导, 让他们能够将爱国热情转化成努力的动力, 报效祖国。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结合国内学者对军事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及笔者的课堂实践, 总结出在军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并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单一, 照本宣读, 缺乏引导。情感与信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但是不少教师在讲授军事人物或爱国史实的时候, 通常运用讲述法将伟人夸大成圣人, 将其爱国主义行为说成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这样固然能够让大学生对历史人物心生崇敬, 但是也很容易导致大学生难以找到正确的爱国方式, 如此一来, 爱国就变成了一纸空话。

2、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保家卫国, 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学习, 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是爱国主义教育所着重强调的宗旨, 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中非常崇高的理想与目标。不过相信大部分大学生是很难从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让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中。笔者认为, 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意识与责任感的感悟。尤其是在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 提高大学生辨明多元文化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了解家乡、祖国的变化, “勿以善少而不为, 勿以恶少而为之”, 从现实生活的点滴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那么就不会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

三、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1、通过时事政治教育题材,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每天都在积极与其他国家打交道, 其中总会涉及到领土的完整、国家尊严的时事新闻, 这些新闻实质上就是教学教材。例如钓鱼岛事件, 此事件的始端过程以及国家的处理方式, 都拥有着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学生会带着自己的主观看法关注整个事件, 并且还会积极利用所有的资源寻根问底。而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件, 做出正确的爱国行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以邀请社会名人 ( 如知名企业家、作家、军事教授专家等) 到学校演讲宣教。

2、通过网络展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想顺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就一定要净化网络环境, 让大学生能够与不良信息隔绝。网络是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事物, 把网络作为教育的平台提供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育方式。首先, 学校要建立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教育网站。因为互联网的普及, 通过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了新的方式, 高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网上讨论趣、网上教学等, 通过民主对话、平等交流、加强监督、积极渗透等方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不断提升网络宣传的战斗力与影响力; 其次, 为学生提供资源丰富的检索服务与查阅服务, 以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行为, 培养其爱国主义意识; 再者, 建立校园网“专题”, 想必每位学生都会习惯每天浏览新闻, 看看今天又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学校可以抓住这一特点, 开创专门的新闻专栏, 深入、全面、及时地将时事政治更新, 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 也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讨论区进行讨论,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最后, 通过校园网建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3、传递“正能量”, 做新时代的“英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多元化的价值观、文化并存, 在网络上一些非主流、反传统、亵渎革命英雄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蔓延,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因此, 学校更要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用健康、积极、正确的思想文化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抵制外国主义的文化渗透, 加强其辨别能力与鉴定其政治信仰, 提高其国家、民族意识, 在积极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 还要学会正确对待本民族的文化。

四、结束语

自古以来, 爱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综上所述,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了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要通过转变一些传统的爱国主义观念, 树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目标, 紧扣课本, 结合时事。在军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使大学生明白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摘要:一个民族的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离不开爱国主义的引导, 尤其是作为国家未来中流砥柱的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等都差强人意,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关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1]李贵峰.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社会科学版) , 2006, 01:155-159.

[2]陈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05:109-111.

[3]胡继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3:113-115.

3.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三

我对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很有兴趣,都会积极参与。在活动的开始,我思考了很久。什么是爱国主义?这个名词好像离我们很远。在老师和电脑的帮助下,我终于弄明白了,原来,热爱祖国、支持祖国发展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爱国主义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爱国主义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伟大的抗战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向上;凝结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更是我们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同学们,我们要把爱国主义铭记在心。今天的和平与繁荣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像烈士那样,具有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爱国情怀,要让中华民族兴盛起来。

我们要牢记历史,也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地向着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勇往直前!

这些,就是我参加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些感想。

4.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四

简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安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民警服务大局、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工作,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XX县公安局自5月2 日始,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在学习阶段,公安局组织广大民警,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他们重点学习了胡锦涛的`重要批示和中央政法委编写印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及其它相关文件资料。采取个人自学贯穿始终、集中学习和专题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公安局采取了闭卷考试、竞赛、讲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认真检验。通过学习,广大民警的社会主义执法理念得到进一步增强,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5.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五

第(28)期

上察隅镇中心小学编

2018年6月20日

2018年6月20日,学校利用少队课,在我校阶梯教室开展了“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四讲四爱实践教育讲座。

在活动中,少队辅导员韩婷婷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新旧西藏的对比,以及这些年来在党的关怀下,学校是如何变化的。让学生牢记如今我们西藏人民有了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党的领导与关怀。

随后韩婷婷老师为学生播放了新旧西藏对比的视频,强调我们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一恩情,时刻不忘党的恩情,始终将“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牢记在心,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如今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不断开阔创新,始终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为美好的生活景上添花。

6.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六

各小学: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第十七届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四项比赛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中心小学决定在全学区举办小学生征文比赛和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现将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小学生征文比赛

1、参赛对象:参加本届读书活动的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2、征文要求:本届征文比赛以“历史的选择”为主题。参赛学生应通过认真阅读活动读本,紧扣活动主题,就读本中各个论题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畅谈自己是如何把个人的成长融入时代发展之中;还可以规划一下,如何以参加这次读书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勤奋学习,敢于创新,创造美好未来。文章必须由学生自己撰写,不能抄袭他人作品。辅导老师要在文后写上评语和推荐意见并署名。文章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表现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不超过800字。稿件必须使用打印稿(一式两份),要求使用16开(K)纸,正文用三号字。在文章标题下注明作者、桐城市、学校、班级名称,在文章末尾注明联系电话。

3、比赛方式:本届征文比赛各小学分别推荐2篇小学征文,并于3月25日以前报送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将邀请有关评委对参赛征文进行评审。同时选送部分优秀征文参加桐城市比赛。

二、中学生演讲比赛、小学生讲故事比赛

1、参赛对象:参加本届读书活动的各小学小学生。此次演讲比赛各小学分别推荐1名选手参赛,并于3月25日以前将参赛选手名单及文稿(电脑打印16开纸张,正文用三号字,一式十份)报送中心小学。文稿标题下注明作者姓名、性别、校名和班级。

2、比赛时间、地点:定于2011年4月上旬在中心小学举行。

3、比赛方式:参赛选手的讲述内容必须以“历史的选择”为主题。要求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表达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和参加读书活动的感受,展现新时期青少年热爱祖国、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讲题要鲜明,内容要实在,切忌空泛,演讲文稿必须自创。参赛选手在演讲时,语言要符合年龄特点,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表达流畅、精神饱满、仪态自然;表演服装自备,要求大方得体,符合身份特征,少数民族同学可着民族服饰;比赛采用无伴奏、无辅助设备方式;小学生讲故事选手比赛时间不得超过6分钟,超时将严格予以扣分,比赛采取评委现场打分。

五、有关要求:

1、请各校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上述比赛,要层层发动和选拔,确保活动参与面,提高活动质量,切忌搞形式,走过场。比赛内容以发行的读本为准,并与建党90周年相结合。

2、各学校要在规定的时间组织好学生到达比赛地点,注重安全,认真做好学生参赛的护送工作,要遵守比赛现场秩序。

3、各学校报送的学生征文和演讲、讲故事比赛的文稿要同时注明指导教师的名字。

4、各小学活动材料的收集与存档:① 活动总结;② 活动组织和开展的实证性材料,如文件及通知、活动方案及安排、原始记录、评分表、活动照片等。

7.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省思 篇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长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出现了新情况。面对受教育者, 是主动适应, 还是坚持“灌输”?成了当今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人主张让马克思走入当代, 结合现实问题或中国思想传统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人主张回到马克思, 把马克思主义原来真实的东西全面贯彻下来[1];也有人坐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边缘化, 以实用、经济上升为目的, 不用理论指导。这些观点的分歧, 说明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正确性。正是这种社会存在才导致了人们的不同认识, 而对现实的不同认识却能代表不同的社会走向及各自的教育观点。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不多见的情况, 也与国家整个经济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政治要为经济服务, 而经济是一定要表现政治的。法国哲人拉法格说:“是经济的必然性而不是正义观念引导人类前进。”[2]他的话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写道:“不是意识决定生活, 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它们有主次之分, 不是并列的。最终起关键作用的, 还是社会经济, 而不是我们的善良和正义观念。

那么, 作为党和国家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 出现了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情况, 或迟或早总是要调整的。这是必然趋势。要么使社会意识适应经济基础, 要么使经济基础发生改变去适应社会意识。中国的现实使得这两种情况出现都有可能。面对这样的状况, 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实施就不能说是很轻松的事了。回避不讲, 就意味着放弃理论的传播;坚持灌输又缺少去认真倾听品味者;要结合现实, 学生很有兴趣却又与理论问题有距离。目前哲学教育总体上采取的办法是, 先让哲学适用起来, 增加生活性、联系人生遭际, 以促进学生对哲学理论的理解。它的好处是改良, 既能强化吸引力, 又能避开哲学的庸俗化。但它的不足是折衷, 没有针对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实践意义说透。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从本质上讲, 马克思主义有没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还具不具备真理性?这应该是根本。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 把真理想办法讲出来就可以了。因为真理不怕实践检验。中国共产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 就是要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指导人生实践。在这样的基础上谈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就业、医疗、教育, 谈道德、信仰, 怎么不行呢?联系现实, 对照理论, 是能深化人们的认识,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科恩在谈社会主义问题时, 就讲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义、道德, 它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他认为:“平等、共享及人的自我实现, 这些信念无疑也都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主义信念的组成部分。”[4]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人的根本权利无从实现, 这些资本主义的产物滋生了种种的社会丑恶, 是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以盈利为目的、劳动的异化、非理性及丧失人性, 包括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都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完美。“富裕与贫穷、饱足与饥饿、有望与无望之间的对比, 巨大强烈, 无法抵抗。”[5]这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造成的。还有国内, 全民搞经济的大气候把整个社会意识调动起来了, 金钱、富裕, 成了人生乃至社会的总目标。为其可以舍弃原则、信仰、正义、道德。把精神生活降到了物欲的快乐, 只要高兴就行, 不要思考和稍微归纳一些的思想。理性的内容受到排斥, 实用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横行;道德失范、环境污染、假冒伪劣充斥市场。这些现实的东西,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是能够辨识清楚的。它的实用价值很明显, 教育的针对性也很强。中华民族要前进, 是必须要有科学理论支撑的。它是国家众志成城、兴旺发达的基础。

联系现实生活, 我们也能够清楚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正义性;但是, 为什么有的人却会把它当教条, 不去作为方法论的依据呢?主要原因:一是主观因素, 不愿思考, 特别是不愿联系实际地思考。时常让理论与实际脱节, 不注意触及现实问题。相当于把正确的理论束之高阁, 这就是教育者的失误。二是国家重心在经济上, 这是大气候, 教育者片面强调实用哲学, 以物欲替代精神性。实惠突出了, 理论、信仰淡化了。认为讲究精神追求出力不讨好, 自找没趣。三是社会不倡导。虽说有人对现实问题已产生了哲学方面的困惑, 个人解决不了, 语言权也没有, 随大流, 不愿苦苦探寻。认为有能力显示在经济利益上, 这才是人的价值。探索人类解放, 追求人生意义似乎已经过时。四是缺乏献身精神。对真理的追求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怕权势、怕孤立、怕失去既得利益, 说到底是有“私”。这样的结果就难以出现“舍我其谁”的气魄和理性的节操。五是还没有形成整个社会的困惑氛围。困惑如果成为社会的共识, 改变的氛围也就形成, 人们探寻解除困惑的办法也就随之出现。对困惑的深入思考形成一定的观念, 这就是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

那么, 我们在哲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进而改进呢?第一, 对“灌输”要重新思考。真理不怕灌输, 让人理解了才会让人服。但是, 我们又不能以灌输为理由不改进教学方法、不去触及现实问题, 或者说与学生的心灵有很远的距离。接近现实社会和人生, 才能解答学生的心灵之惑。这就是学生的需要和他们主动学习的渴求。因为哲学就是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 培养的不受外在左右的独立思考精神。所以, 把基本理论框架弱化而附和生活内容, 其实也就把指导做虚了。不掌握理论又怎样指导生活实践?话又说回来, 我们整个的教育已经使学生很实际了。他们对政治、理想、信仰渐趋淡漠, 他们所关心的大多是眼前的生活实利了。对理论的东西因缺少自身的体验而感到没用。教育者如不结合实际讲理论, 学生更觉得没意思, 不喜欢。人们知识的获得主要还是靠间接经验, 其次才是直接经验。要使学生去等直接经验是不现实的。这就是说, 提高教育者的讲课艺术, 才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和自身的参与。共同努力, 效果才好。第二, 哲学的功利性问题。学医学、计算机等技术, 是就业的实用东西, 而哲学是抽象思维, 似乎没有实用价值。这是从哲学诞生那天起就存在的老问题, 但现在又突出了。甚至有人欲抛弃哲学的价值, 用学习技能来代替精神性。这种偏差是不可忽视的。现在社会上宗教、帮会、迷信盛行, 已经能够说明人是离不开精神寄托的。难道这不是精神信仰么?人的一生中是离不开哲学的。民族素质的提高, 对真善美的追求, 都需要哲学来甄陶滋养。我们又怎能放着做人和振兴民族的大功利不讲, 而短视到把虚假当真理、把物欲当崇高的精神追求呢?第三, 不是哲学没有用, 不是因上了哲学课才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才使学生淡漠信仰, 而应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找原因。假如我们的社会有信仰淡漠的通病, 是否能企盼学生上一堂课就马上把信仰建树起来, 而且没有反复十分坚定?会这样吗?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不可能这么简单。

一个时期以来, 我们的理论界存在一种倾向:过度鼓吹经济的魅力, 夸大经济的无限作用, 神话西方的现代化。教育界也以今后有多少学生从政获得高位、成了企业老总、挣了多少钱之类的内容为主要的荣誉熏陶。学生的攀比、虚荣、急功近利与整个社会的浮躁、麻木、压抑、缺乏精神信仰汇成了一股浊流, 浸淫泛滥。这些现象的存在绝不是无端的。现实告诉我们, 这是中国社会最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先进政党, 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思想;民族的凝聚力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脱离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及生产力的进步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维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关系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协调;社会道德风尚、文化艺术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升华。中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离开了,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也就不存在了。一个政党不要了当初成功的执政理念, 退出历史舞台或和平演变也就成了必然。这也是当前中国需要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着力之处。

参考文献

[1]皮家胜.当前马哲中国化的几种不同形态[J].哲学文摘卡, 2008 (4) :8.

[2]郝士钊.西方先哲思想[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4) :24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3.

[4]G·A·科恩.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段忠桥,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3) :5.

8.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实践思维方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179—0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受教育者理论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除了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像马克思那样思考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性,但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并未真正体现它的重要性,究其原因,涉及多方面原因及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此,我仅对原因作浅陋的分析,主要也是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材

1.教科书的重要性。教科书是对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直接依据,也是受教育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理论来源,他传达了经典著作的理论诉求、基本原理和理论意蕴。但是各个人的知识积累不一,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不可能也不现实要求每个受教育者直接去读经典著作,所以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是照顾绝大多数的大众型理论材料,是对经典著作的阐释,目的是便于受教育者易懂,易接受。

常言道:以书为本。这就更加体现教科书在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有多大。

2.当前使用的教科书。当前,高中到大学所使用的教科书,被学界统称为传统哲学教科书,即陈旧的苏联模式的教科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步深入并与国外学者进行相互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错误的观点,还存在进行争论而未最终定论的观点。在取得这些重大研究成果的同时,发现当年引入我国教科书且至今还在课堂上被当作定论的知识对受教育者进行传授的一些观点是错误的,有的是值得进行再商榷的。

目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走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课堂的教科书的版本很多,可谓五花八门,教科书的质量层次不等,尤其在一些理论观点的阐释解读上出现多元化,影响受教育者的深入学习,最终造成受教育者在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走很多本不必要的“弯路”。多数哲学硕士生刚入学学习时都要重新开始自己的理论理解,抛掉以前的东西,当然不是绝对!专业课上,通过老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重新解读时就发现以前学的东西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例如,“传统教科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统一物质世界的)世界观,简称‘物质世界观’。而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它的提问方式、解决方式和理论意蕴、理论诉求应是关于人化自然、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包括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属人世界的世界观,简称‘实践世界观’。”[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的解读阐释不正确,何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思维方式的不正确,生活中直接造成受教育者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受影响,更别说奢望其他。

正是由于教科书版本的不一,又加之受教育者的家长的对教育投资的增加导致各种书店的摊位上出现杂乱不一的所谓与教科书相配套的辅导资料,不排除里面的一些正规的配套辅导材料,更不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抓住受教育者家长热衷于教育投资的心理,赚取钱财,把其所谓的配套的辅导材料的“质量”等而次之的不予重视,最后对受教育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对教科书及辅导材料的要求。为了受教育者,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有效进行,为了教育的发展,我们不得不作为解决问的对策对教科书的使用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对目前教科书存在的不足予以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教科书于经典著作的密切关系,“教科书与经典著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他反映的不仅仅是两类文本或经典作家与教科书编撰者的表面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合法性’问题”[2],紧扣经典著作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住哲学研究的科研成果,修正传统教科书中的一些错误或不准确的观点阐释,对教科书予以统一的理论指导,组织专门的教科书编写人员进行编写教科书。其次,对辅导材料的出版给予严格的监管和市场监管。不能因经济效益而置青年一代的教育于不顾。

二、教师的角色

1.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没有教师就谈不上对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更谈不上知识的传授。俗话说,“自学三遍不如听教师讲一遍”,这就足以说明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的全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做认真而充分的准备。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备课,针对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参照经典著作吃准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知识要点。

2.教师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让受教育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的环节中,教师的态度很重要,教师要对受教育者起到一个身先垂范的模范作用,否则会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教师本人的看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这门课程的态度,甚者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妨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的正确确立。

在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中,少部分教师态度不端正,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所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这门课,导致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本来就枯燥的基础上更加显得乏味,从而大大削减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兴趣,出现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或思想开小差,甚者,逃课,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需要解决得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教育者要具有端正的治学态度和职业操守。

3.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只限于传授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要求受教育者转变思维方式,掌握实践思维方式,达到要像马克思那样进行思考问题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常有这样一句话“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顾名思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使受教育者掌握方法。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那种 “填鸭式”教学,更不能只满足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否则会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有效进行,影响青年一代思想的健康成长,要让受教育者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即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让受教育者要像马克思那样思考问题。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受教育者各自不同的学习和消化理解能力,做不同的教学要求。对那些接受能力强,消化理解能力快的受教育者要鼓励他们去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样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的培养,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掌握实践思维方式,达到要像马克思那样进行思考问题的目的,培养受教育者各自不同层次的理论素养,进而达到对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目的。

三 受教育者的角色

1.受教育者的态度认识。受教育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端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态度,不能持马虎的态度,不能认为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为了升学考试不得已而为之,也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只是一门必须选修的公共课,不得以而为之。上述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都要不得,否则自己不能真正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学习而培养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让自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掌握实践思维方式,达到要像马克思那样进行思考问题的目的,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仅是只是得容纳器而已。所以,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之前或之初,受教育者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态度是否端正,这一点至关重要。

2.受教育者的所为。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让受教育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掌握实践思维方式,达到要像马克思那样进行思考问题的目的。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间的过程环节具有复杂性。

教育者既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又尽力让受教育者领悟并接受思维方法即实践思维方式。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受教育者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教育层次,除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外,还要多看看经典著作,但是又不能仅限于“看书”,要带着问题去看;同时还要学会思考,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就是要是受教育者学会思考, “所谓学会思考,即使学生学会像马克思那样,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去理解、分析、研究一切存在的问题,去思考、诠释各种理论的和现实的问题,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 [4]日子久了,收效会很大。

不懂得地方或自己有想法,受教育者要及时和同学或老师交流,更何况,现在很多教育者在课堂上专门留一定的时间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也算是解答课内或课外受教育者的不懂或疑惑的地方。知识与方法学了要会应用,要会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毛泽东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5]因此,为了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两大困难[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136.

[2]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2-29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4]倪志安.论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人统一原则[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63.

9.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九

爱国卫生月教育活动总结1

4月份是“爱国卫生宣传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享有”。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以来,我局以创建和谐文明区域统领“爱国卫生月”工作,把爱国卫生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常抓不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了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爱国卫生工作局面,促进了爱国卫生工作的不断净化,圆满完成了爱国卫生月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响应号召,宣传爱国卫生月活动。

我分局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以全局动手为主,积极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自治区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治理环境脏、乱、差,对卫生死角、垃圾池周围、办公楼的公共厕所、公共场所等“四害”清除活动,防止疾病传播,积极宣传保持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科学卫生知识,保障了人体健康。并宣传培养激发干部职工的本土情结,爱护口岸环境,自觉做到不乱扔、乱倒、乱写、乱画、乱张贴,从而营造人人爱卫生、讲卫生,人人爱口岸,人人努力维护口岸环境的氛围。

二、抓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责任、检查。

我局为开展好爱国卫生月活动,专门制定了《ALS口财政分局卫生评比制度》,年初制订了爱国卫生计划,成立了爱国卫生活动领导小组。每要求人负责本办公室的室内卫生,办公室负责人为本办公室室内卫生和卫生责任区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卫生评比制度,每月底由综合办公室牵头,组织各办公室负责人进行评比,对优胜办公室给予表扬或奖励,同时对卫生环境较差的办公室予以批评教育。从而实现了清洁卫生有人管,工作有人做,全局上下齐心协力保洁的工作机制,塑造了良好的机关对外形象。

三、爱卫工作

1、我局以春季灭鼠灭蟑为重点,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灭鼠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购买鼠药,分发到各业务办公室,实施科学投药灭鼠,了解鼠药安全使用方法,使灭鼠工作在我局范围内安全顺利进行。

2、在灭鼠的同时,进行了春季灭蚊、灭蝇活动,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和流行。

3、改善办公环境卫生,投入资金购买清洁剂、草酸、扫帚、塑料桶、清洁球、钢刷等清洁用具,4月14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办公楼内外及口岸委办公楼周边进行了彻底大扫除,开展清扫、街头小广告和绿化带垃圾的清除工作,美化了环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质量。

我局爱国卫生宣传工作长期不懈广泛开展,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局机关环境卫生、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上级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卫生宣教工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在广度深度推进,进一步以提高我局干部职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针对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做好爱国卫生各项工作。

爱国卫生月教育活动总结2

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决策部署,以全新的姿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四师物流集团公司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及内容,我公司决定于20_年4月开展第x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一、活动内容

在宿舍卫生检查中,部分员工宿舍卫生打扫不合格,分别是:

110#宿舍:电视柜堆放杂物;

116#宿舍:卫生间未清洁,有长流水现象,宿舍脏乱差,地面有烟头,床铺未整理,杂物乱堆乱放;

205#铁路运输员宿舍:电视柜堆放杂物,床铺未整理;

207#宿舍:电视未关,插线板电源未关;

2020#宿舍:阳台堆放杂物;

210#宿舍:床铺未整理,堆放衣物。

检查过后,检查小组召开专项会议,经会议讨论决定,对以上宿舍提出严厉批评,责令即时整改。

二、活动总结

阴暗、潮湿,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是细菌滋生地带,长期居住在此环境中,容易感染各种细菌与疾病,不利于自身和周边同事身心健康发展,望全体员工引以为戒,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公司负责的原则与态度,重视爱国卫生活动、爱惜宿舍环境,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公司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优美的住宿环境,员工住宿享受着水电暖全面的惠民政策,望全体员工力行勤俭节约,不浪费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安全用水、用电,宿舍是员工之家,望全体员工爱厂如家,互帮互助、团结稳定,共同维护宿舍设备与资源。

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将爱国卫生这项活动开展下去,继续加深对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学习,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创建环境优美的物流园区努力奋斗。

爱国卫生月教育活动总结3

实施“爱国卫生月活动”,综合整治环境和除“四害”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自接到活动通知以后,我校严格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把“爱国卫生月活动”看作是改善校园环境、整治卫生死角、改变干部作风的工作来抓,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广泛地开展宣传和发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我校的“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我校由领导专人负责、指挥,通过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动员会、讨论会等形式,在教职工中反复

强调开展此项活动、搞好校园和责任区清洁卫生和养成良好环境卫生习惯的重大现实意义。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讲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的目的、意义,宣传卫生防病和卫生保健知识,要求全员皆兵,树立“校园清洁人人有责,文明卫生师生共享”的信念,并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经过动员,全校教职工自觉遵守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坚持做好责任区、校园保洁、卫生死角整治和除“四害”工作,每天自觉打扫清洁区,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二、落实制度,经费到位,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把校园卫生和“校园建设”工作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将校园清洁和责任区卫生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通过制度实行“每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制度,将办公楼的清扫进行科室分工并形成制度,还制定落实了《校园卫生制度》、《食堂卫生制度》等。

在活动过程中,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300元到县疾控中心消杀服务部购买灭鼠灭蟑药品一批,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和重点部位进行整治,消除“四害”滋生地,确保清洁干净。

三、工作监督到位。

我校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主要清洁区及校内的卫生工作。由领导每周每天进行检查、监督、反馈,当天做得不好的科室及个人及时进行整改。目前,我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开展“校园清洁,争当文明师生”活动,一个整洁、文明、优美的新校园呈现在全体教职工面前,同时,培养了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爱国卫生月教育活动总结4

一、领导重视

为贯彻落实营山县爱卫会指示精神,确保此次活动抓出实效,渌井镇政府制定了实施方案,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同时要求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参与,以县爱卫会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搞好发动宣传,积极组织实施,完成方案目标。

二、宣传有力

营山县渌井镇党委、政府利用多种传播媒体,向群众广泛宣传与灾害有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利用多种途径,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印发宣传资料4000余份,横幅标语8条,健康专栏5期,群众受宣传2000人次,同时组织和指导群众开展群防群控,教育群众提高卫生防病意识,自觉做到不乱扔、乱倒、乱吐、乱画、乱张贴,提高全民爱卫意识。从而营造人人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到位

(一)扎实开展了除四害活动。春季是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等四害繁殖生长的高峰期与活跃期.也是传播相关疾病的危险期,镇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除四害活动,购鼠药20公斤,做到规范投药,不留死角。

(二)集中力量整治环境卫生。本月治理脏乱道路4.5公里,清除暴露垃圾15吨,冲洗阴阳沟3条,清除乱张贴“牛皮癣”1500余处,解决群众卫生投入2件,发动群众参与治理2000余人。在街道:各镇级单位组织单位职工、街道居民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对辖区内背街小巷、绿化带、居民小区、公共厕所、待建工地、楼道走廊、门窗墙面、单位院落的“卫生死角”进行清除,及时清除积存垃圾,整治乱堆乱放现象。清除了污水横流、垃圾暴露、乱贴乱画、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等现象,并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补植残缺、枯死植物,清洗绿化带护栏和植物上的灰尘,清理绿化带内枯枝烂叶和垃圾杂物。在农村:各村组织群众清理积存垃圾、整治排洪(污)渠道、治理污水、清理乱堆乱放,规范了家禽、家畜饲养,净化美化了村容村貌。

(三)督促、指导跟踪到位。此次爱国卫生月活动中,镇政府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参与督导,组织人员到各单位进行现场督促、指导跟踪,不留死角,严格标准,确保了活动不走过场。

(四)制度管理保长效。镇政府对各卫生区进行了细化、量化,使人人头上都有目标,人人都是卫生监督员,保证了清洁卫生工作有人管,有具体的人员做,各村落实了保洁人员,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确保长效。

爱国卫生月教育活动总结5

根据街道办事处下发的“关于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社区以“清洁、健康、文明、和谐”为主题,为保障居民群众身体健康,创造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现将“爱卫活动月”工作小结如下:

一、强化爱国卫生观念

在这次“爱卫月”活动中,我社区非常重视,为了提高认识,切实加强这次活动的领导,成立了“爱卫月”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辖区单位、居民组长动员大会,就“爱卫月”活动做了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卫生专干就如何认真开展“爱卫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教育,预防冷疾病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部署。活动期间发放各健康宣传资料份,及时更换了黑板报、宣传栏、公示栏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对“爱国卫生运动”的认识,增强了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受到广大市民的广泛称赞。

二、全力整治环境卫生

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社区本着“早布置、早动手”的原则,早在三月下旬就对全面的越冬垃圾和卫生死角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气温上升快的情况,着重开展了院子和周边垃圾的清运工作。

三、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广泛开展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发展形象”的思想,强化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摒弃陋习。按照要求,大力倡导不吸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等科学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积极引导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养成科学的卫生观念,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加强大家卫生安全意识及良好个人行为习惯教育,自觉提高保健意识,保持清洁卫生从自我做起。

四、落实责任,加强监督

为加强对爱卫工作的管理,对绿化带定期进行清理和除草,彻底消除了卫生死角,同时还加大了保洁力度,要求严格落实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小区环境卫生区域,为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创造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10.学校爱国卫生活动简报 篇十

活动开展期间,一是及时制定、全面传达学校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联系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灵活活动形式,注重工作实效;

二是利用学校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爱国卫生健康教育标语口号,营造共创卫生城市,构建文明校园的浓厚氛围;

三是召开爱国卫生教育主题班会,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通过知识讲座、视频观看、竞赛问答等形式,对学生普及爱国卫生知识,倡导学生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坚持好“一日三扫”和“一日三查”制度,有打扫就有检查,确保责任区卫生状况良好,责任到班,不留死角。加强教室卫生管理,要求桌、椅、清洁工具摆放整齐,墙面、标语、讲台、国旗、窗帘等做到天天保洁。各类张贴物规范有序,内容有教育意义,符合班级特点。

五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教职工利用周五时间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开展网格化大环境卫生区整治清扫活动,为美化家乡、净化海岛尽一分力;六是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用笔等,爱护学校公共财物。

11.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十一

近日,浚县教体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他们给全县学生宣讲“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并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了《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倡议,此举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此为契机,该县各中小学都以黑板报、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八荣八耻”的内容进行了刊登或报道,并以活动的形式把“八荣八耻”引向了深入,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卫贤镇中心学校举办了学生“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签名活动;屯子镇一中举行了“讲‘八荣’,拒‘八耻’”的宣誓仪式;卫贤镇中心小学召开了“行荣拒耻”主题班会,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八荣八耻”的观念更加深入学生的心中。卫贤镇一中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开展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活动,我们分清了善恶美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坚持‘八荣’,远离‘八耻’,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成为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郑州市幸福路小学师生共树“荣辱观”

为积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在青少年中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日前,郑州市幸福路小学开展了“八荣八耻进校园”教育活动。学校发起了《践“八荣”拒“八耻”,从我做起》的倡议,借助校园宣传版面、标语条幅等形式,在校内全面发起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总动员,要求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好“五个一”“五个进”活动。即要在每个教室张贴一张“八荣八耻”座右铭或宣传册、举办一次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专题班会活动、传唱一首关于“八荣八耻”的新童谣、出版一期“八荣八耻”主题班刊、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八荣八耻”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进活动。同时,学校还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与已经开展的“优化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丰富的内涵。

新安县师生争做道德楷模

近日,新安县各中小学校结合校园实际,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学校的德育建设,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倡导学生从“八荣八耻”做起,即“以爱集体为荣、以讲文明为荣、以做好事为荣、以学习成绩优异为荣、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孝敬父母为荣、以尊敬师长为荣、以爱护公物为荣,以破坏学校环境财产为耻、以打架骂人以大欺小为耻、以不完成作业为耻、以浪费乱花钱为耻、以懒惰不完成作业为耻、以上课不守纪律捣乱为耻、以不听师长教导为耻、以做坏事无动于衷不接受批评为耻”,通过歌谣、快板、演讲等多种形式,深入贯彻宣讲“八荣八耻”,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座有铭,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做到人人知晓,深入人心,从而帮助全县每一位师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濮阳市五中从小事做起倡荣拒耻

12.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十二

1 认识论基础:教育者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意识

信仰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存在方式, 科学的信仰则是指引人生正确航向的永恒灯塔和动力之源[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科学信仰。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 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信奉以及对由这种世界观理论体系所揭示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现实追求。作为多样化社会思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价值观念, 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奋进动力, 追求生命的丰盈和人格的完整, 从而能够自觉按照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思考人生、服务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宗旨所在, 对此, 人们在认识上并无歧见, 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乏理性的自觉。然而,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虽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以提升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宗旨的重要功能价值的认识可以说达到了一种理性的自觉, 但对这种活动的实效性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结果与其所要实现的目标之间的重合程度却缺乏应有的考察和思考。换言之,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现实却并未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由之,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目标与人们生活世界之内在关联的实证研究严重不足。具体论之, 其一, 对“实然”——当前个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把握失准, 譬如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关于当前个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与存在所谓的“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之争论再清楚不过地彰显了这一状况。其二,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所昭示的真理准则和价值准则如何转化为个体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如何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追求缺乏深入的研究, 未能在方法论和工具性层面上研究这种转化的现实机制。其三, 尚未形成一套考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转化为实际结果的价值评估体系。

从“形而上”的意义上讲,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现自身使命的过程, 就是在分析当前个体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实然”的基础上设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应然”, 并积极促使这种“应然”转化为新的“实然”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这种转换的顺当实现。如果这种转换受阻或失却现实的可能性, 其内在的逻辑结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危机的呈现, 从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实践中的作用也就难脱镜中月、水中花之嫌。鉴于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 当下人们对马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的各种议论和诘难, 实际上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有悖人们的价值期待,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正从反面表露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呼唤。

基于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仅仅自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个体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完美高尚人格的必要性, 但对这种教育的实际效果缺乏应有感悟的现实, 我们认为, 教育者的实效性意识之于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取得二者紧密关联, 教育者自觉的实效性意识是取得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认识论基础。教育者只有确立了自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意识,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辱时代使命从而使其价值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应有的升华。

2 逻辑前提:科学设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表明, 任何一种社会的教育过程, 总是体现为人们从受教育者的教育现状出发, 设定一系列教育之应然, 通过实施一定的教育机制, 使这种由教育之应然转换而成的实际状态和结果符合一定社会的教育理想, 从而达到事先所设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作为一种追求预期实效性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起点无疑是其目标的设定。而要使得这一目标真正具有科学性, 就需要在全面把握当前个体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础上设定其教育之应然。由于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是他们在一定社会环境背景下所形成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及相应行为活动的整体反映, 所以, 考察当前个体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主要应把握两大指标:一是当前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是其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现状, 自然地, 培育个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有效切入。

就当前个体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而言, 用面临着严峻挑战来概括应该说是非常贴切的。具体论之, 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日趋发展的国际时代背景使得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 大量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及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对当代个体产生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另外,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也面临着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加之当前社会上存在着的道德失范、部分干部存在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都成为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关键因素和焦点问题。个体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必然决定了其马克思主义素养构成水平的多层次性客观事实, 这一事实体现在个体的价值观追求方面就是不同的价值等级都不乏一定的追求者。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体马克思主义素养水平的多层次性是我们在设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价值目标时必须面对的一种客观存在。

针对个体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特点及其马克思主义素养水平多层次性的事实, 作为教育者在设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目标时, 必须从实际出发, 科学设定。比如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设定上, 就应注意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因为, 只有坚持这两者的统一方能较好地体现中国社会和当代个体的实际状况, 符合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在要求:一元价值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社会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体现,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制构成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又使得多元价值取向的存在获得了现实性的依据。此外, 针对个体马克思主义素养水平的多层次性特点, 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又应该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序列。比如, 同样是对个体中的一般群众和先进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但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必须体现出后者高于前者的不同之处:对于后者要经常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而对于前者则要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只有设定出一个呈现不同层次的、使每个个体经过努力都能企及的目标体系,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可获得实现自身最佳实效性的逻辑前提, 才能充分实现对当代人们的功能价值。

3 实践机制:内在激励与外在保障

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逻辑进程中, 教育者所设定的教育目标诉求的仅仅是一种应然的价值, 要使这种应然的价值转化为实然的价值, 还有待于这一目标的现实转换。我们认为,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的现实转换即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两大要素:内在激励与外在保障。正是这两大要素构成了实现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机制。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作为个体的精神支柱, 而且作为一种理论能提升他们不断进行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追求时,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才有望得到真正的实现。因之, 完善内在激励和外在保障的功能就成为实现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

首先,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实现离不开内在激励功能的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一项引导和帮助个体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伟大实践活动, 其价值的实现首先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蕴涵的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内化为行为主体的自觉信念。离开了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只能是脱离现实的“布道”式宣讲, 也就难以契合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身的价值期待。因之, 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功能价值仅仅定位在对个体进行知识的传授上是远远不够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应关注对个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理论、观点、方法的教育, 还应当激励个体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崇高理想作为自身永恒的价值追求。而要使个体真正投入这一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自然离不开激励功能的充分发挥。因为激励功能下的价值追求是行为主体的主动选择, 更是他们高度自觉性的体现。这就要求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中必须关注对激励问题的研究, 探讨如何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我们认为, 在这种激励机制的建设方面, 必须高度重视个体的自我激励, 即主体为自己设定追求马克思主义崇高精神境界、实现高尚人生价值的动力机制;此外, 物质褒奖与精神奖励等也是保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由“应然”转化为“实然”的重要手段。

其次,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外在保障系统的强力支撑。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主义信仰毕竟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第二性存在, 由此决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取得理想的实效性就必须依赖于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 这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最大化强有力的外在保障。因为每个时代的个体都是从自身对经济生活的感受中去认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并验证自身所确立的社会理想信念的, 所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必然是对个体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最有力的实践证明。我们只有用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对人民生活的保障和改善上, 体现在使全体人民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 体现在使每个劳动者都从事着有尊严的劳动、过着有尊严的生活上, 个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更加坚定、才能获得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的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否则,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会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错误。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63.

[2]时统君.论医学人文信仰养成机制的建构[J].医学与哲学 (人文版) , 2009, 30 (5) :61-62.

13.小学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简报 篇十三

1、学校制作宣传版面,从饮食安全,卫生安全、健康小常识等方面进行宣传。

2、做好“晨检”工作,各班每天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检查,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利用班晨会、综合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倡导学生健康生活。各班集中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清理环境脏乱差及卫生死角现象,使校容校貌有明显改善。

14.爱国卫生月活动简报优秀 篇十四

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围绕“历史与展望——为了人民健康的65年”的主题,大同市4月开展第29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大同市将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各县区统一组织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重点对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拆迁闲置地块等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区域开展卫生大扫除;社区、村庄集中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历史和新时期重点工作;中小学举办以爱国卫生运动为重点的卫生科普讲座或活动;号召每个人参与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活动。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特别是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和公共厕所建设,加强病媒生物监测,组织开展城乡联动的.病媒生物防治活动,做好家庭、居民区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卫生,清除室内和庭院积水,铲除蚊虫孳生环境,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15.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十五

2015年11月,经专家组实地考察和评审,辽宁省档案馆被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授予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充分发挥档案馆青少年教育功能、传播档案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中小学生爱国爱乡情怀,省档案馆认真贯彻《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主动加强与教育管理部门及中小学校联系,依托丰厚的馆藏档案资源、便捷的服务方式、热情的开放态度,努力探索适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体验和实践方式。

此次活动包括参观《辽宁记忆展》《清代皇室档案展》《信仰的力量》主题展览,观看省档案馆制作的地域文化短片《化石王国》《明代辽河漕运》《满族的起源》和历史知识问答等环节。这些内容使中小学生对辽宁自“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盛开”、明清时期的兴衰罔替、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新中国成立后的日新月异及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恢弘发展历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学生们时而全神贯注凝神静听,时而争先恐后热烈讨论,被活动的内容深深吸引。

目前辽宁省档案局(馆)已与浑南区教育局建立长效合作培养机制。从今年起,浑南区三万多名中小学生将陆续走进省档案馆,通过参观展览、业务观摩、视频演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学习成果分享等活动,了解历史,感知文化。辽宁省档案馆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档案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课堂和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16.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十六

关键词: 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意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底什么是“群众路线”它的内涵又是什么?

一、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内涵

“群众路线”被称为是我党的“传家宝”以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从毛泽东时期到党的十八大,群众路线就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而且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是多变的,其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群众路线”是一种认识论。“实践出真知、群众生灼见”党的正确的认识主要不是来源于党员干部自身的认识实践而是来源于对群众实践的认识。

“群众路线”是一种工作方法。党的根本工作就在于动员、领导和组织群众,能否做好群众工作决定了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具体来说,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群众路线”是一种作风。党的作风影响和决定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反映和体现着党的作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是一种价值取向。因此其在很多时候被上升到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这种价值取向表明党不仅将党自身和无产阶级作为政治社会发展的根本领导者,而且将代表社会中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科学阐释了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人民群众认识主体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掌握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和经验,所以能够对社会实践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所以必须自觉尊重人民群众认识、判断事物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新形势下,我们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前提。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体性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赋予党的群众路线以灵魂生命的哲学基础,我们只有清楚的了解和认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能自觉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才能认识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价值导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能动的实践活动,而这种目的性、计划性和能动性充分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在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观的价值导向和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为了解放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价值导向,也是最崇高的价值目标。

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强调党在工作中的态度问题,党的工作作风也主要表现为党的领导作风,党虽然是群众的领导者,但党并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领导群众的同时必须注意自己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上。新的历史时期,我党更应该学习并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四、思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7.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十七

各位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同学们: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他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分清荣辱是非,提升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社工委有关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觉

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增强自觉;结合实际,采取措施,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帮助广大干部教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结合深入开展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要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对广大学生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他们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结合实际,抓好重点

要突出工作重点,紧密联系本校党员、干部、教职工、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我校将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一个重要内容,结合中央8号和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一要发挥课堂教学在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荣辱观教育的深刻内涵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在“两纲”推进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并与廉洁教育相结合。二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诚信、文明、感恩”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

1学生的分层分类指导。三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以志愿者服务、“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四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要以“两巡一唱”为抓手,贯彻《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三、加强领导,力求实效

要把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作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重要举措摆上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

一要精心组织,兴起学习宣传热潮。我们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师生员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同时,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和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教育措施。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体现到我校的科研、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干部职工和师生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细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步骤,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

三要加强研究,不断深化教育内涵。我们要抓住本单位干部职工、师生员工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

上海市高桥总支委员会

18.爱国卫生活动简报 篇十八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江华社区党总支于3月19日精心组织开展了以“党员带头、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为主题;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预防春季传染病为主要任务;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重点整治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

活动共分制定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评比三个阶段,参与活动的党员群众达到500余人,共整理清洁绿化带草坪3000余平米、清扫阴沟、卫生死角10余处,清除楼道杂物及垃圾20余车并对30多颗树木进行了修剪。

活动时间从早晨8点持续到中午1:30分。活动激发了全民参与热情并取得一定成效。随后社区又联系组织成都大学近30名学生自愿者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清除“牛皮癣”、再次将“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活动推向高潮,通过二次活动的开展,社区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使蝇、蚊、鼠、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控制,有效预防了春季传染病的发生。此次活动组织到位,卫生清扫彻底干净,广大党员在活动中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过往居民交口称赞。

19.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十九

一、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代中职生是中国青年的重要群体, 是建设“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注重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操守的感染熏陶, 重视和加强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一方面, 中职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中职生基本上都是“00后”, 他们富于理想、充满活力、求知欲强、自信心十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对于引导当代中职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当代中职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 中职生在沂蒙精神教育活动中体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和行为取向, 在沂蒙精神教育活动中他们所反映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导向有益于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在活动中进一步推进和加强他们的人文知识修养, 达到内心醒悟和人性境界的提升, 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成人成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中职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 寻找适合的载体和途径使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具体化、现实化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项新任务。而以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为载体, 推进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中职生的人文教育不失为时代的新把手。

二、以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对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建设中, 以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为载体, 继承与弘扬沂蒙精神对于当代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首先, 沂蒙精神的新时代内涵符合了对中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要求。学习沂蒙精神, 不仅要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学习开拓奋进的精神, 还要学习艰苦创业精神。沂蒙精神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精神, 这与中职生应当具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吻合。其次, 中职生在通过开展沂蒙精神论坛与沂蒙精神研讨会、主题班团会、主题黑板报、学沂蒙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多种形式学习和实践沂蒙精神, 要求每位学生准确、全面把握沂蒙精神的内涵, 从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学习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准则。第一, 学习沂蒙精神的核心———无私奉献, 奉献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奉献社会也是当代中职生在踏入社会后值得学习的精髓。第二, 要学习沂蒙精神的主题———开拓奋进, 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思想意识, 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这也是中职生值得学习的精髓。第三, 生活化、常态化。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红色资源丰厚, 典型事迹生动感人。让学生体验和践行精神的力量。学习沂蒙精神并不是搞搞活动, 走走过场, 而是要把沂蒙精神教育活动贯彻到中职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中职生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的实现, 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 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怕困难、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学习活动中中职生难免会滋生浮躁情绪, 这就要求在活动中不断勉励他们要认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在学习中要学会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职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积极奉献, 尽职尽责, 从会学习会做事开始做起, 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 以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对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积极作用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20.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简报 篇二十

一、感恩教育活动的提出

交流与活动始终贯穿于道德形成及发展的整个过程,从道德体验教育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在德育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应该加强对“学生需求”、“实践体验”、“贴近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与反思,要将贴近需求、贴近生活的德育活动开展提到日程上来。因此学校可以创设并组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眼球的德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体验强化学生道德意识、规范道德行为。

近几年,“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已成为了各校行为规范的考核内容之一,在不少学校中陆续出现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受益于活动体验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为提升感恩教育内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我校在教育感恩主旋律的带动下,围绕“感恩、进取、自强、责任”的主题积极推进感恩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系列德育活动,以其丰富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了众多小学生的关注。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成长,主题活动颇见成效。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机制

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各种情境,搭建了体验的平台,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亲自感受、体悟反思的机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育下,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知恩于心、回报于行,自觉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养成良好品质与行为的主动性。而在感恩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将核心路径归纳如下:

1.突出引领,加强活动指导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五个感恩项目而展开,诸多感恩模块可供学校灵活选择与搭配,引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逐步推进。这些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与生活十分贴近,并且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以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为学生注入感恩的思想观念,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因此获得了较好的实效性。对于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我校特别建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有效地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领导小组会根据活动的主题和目标,结合各年段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并由学校“一把手”亲自督促指导工作,可以说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让全校师生热情高涨。

2.突出实践体验,提高活动实效

学生是从道德认知、行为、情感以及意志等四方面来实现感恩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交互影响。因此,感恩教育的实施应关注的几点:(1)从认知层面出发,通过讲述故事、阅读书籍等方法在学生心中播撒感恩的种子,注入感恩的意识观念,再通过情景再现、换位思考等途径让感恩种子萌芽并茁壮生长,引导其识恩、知恩。从理论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感恩观念,强化其感恩意识。如我校曾组织“感恩同学帮助”主题班会,让学生捕捉学习生活中受到同学的恩惠,并通过言语表达、书面形式等表达对其的感谢,整个班会课堂在施恩与报恩的氛围中暖意洋洋。(2)从情感层面出发,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孕育于学生心灵深处并随时会激励学生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力量。学校可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写感恩书信等系列活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感恩情感,强化感恩意识。如汶川地震后,我校组织“与北川孩子互寄贺卡活动”,学生参与度极高,在为北川孩子送去关慰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日后为我国环境灾害防范做出贡献的意志。同时,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强化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活动要求与预期效果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要求是要做到“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要避免学生出现排斥情绪,让其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下获得心理的教育。要通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设计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直接新颖,回归生活,以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将强制教育转为自我内化教育,促使学生进行深化思考。在感恩教育系列主题活动的倡议下,要实现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感恩老师、家人、同学,进而学会与身边环境和谐相处。

当前绝大多数00后的小学生缺乏对幸福来之不易的体验,认为他人辛勤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缺乏感恩之心。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尤其要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学生出现的道德品质问题,要不断地在在课堂中教育,在活动中引导,在生活中渗透,让学生能够捕捉到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并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恩报恩,让爱心传遍整个世界!

上一篇:医德医风考核奖惩办法下一篇:自信让我走出困境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