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效教学体会

2024-08-16

学习有效教学体会(16篇)

1.学习有效教学体会 篇一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我校“有效教学”实验活动的展开,学校组织了第一批实验教师到海口市二中听课学习。我也幸运地成为随行的教师。这匆忙的一天里不乏舟车劳顿之苦,但我们得到了二中的热情接待,并有机会随堂听了两节英语课和一节数学课,让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有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传承,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传道、授业、解惑”,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此行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的数学课。刚进教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忙碌的画面:学生们拿着学具在教室前后的黑板上展示着预习的成果。上课时间到了讲台上没了教师的身影,却看见每组的学生代表有序的向大家讲解着小组的智慧结晶。学生成了主角,而老师却成了配角,他们的配合是那么的默契,说明了这已成了他们的常态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已深植于教师的心中。这样的精彩在两节英语课堂中也体现出来了。Miss Wang让生在文章讲解前让学生提出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当小老师;Miss Li 让学生英语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学造句等。这些做法改变了教室“满堂管”、“一言堂”的陈旧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课堂”教学让二中走上了新的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的实效性。但由于英语这一语言学科的特殊性,我个人认为二中的“有效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这次的两节英语课都属于听说课,但两位老师都提出了文本中含有重点的语法的句子进行语法讲解。这样的讲解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是有效的,但却把完整的语言拆分得支离破碎,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并且在课堂中也没有纯语言的整体输入与输出。

二、轻语言的交际功能。新课程指出:语言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交际,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但在两节英语课中,教师没有创设语言环境,学生的思维只是在中英文互译中转换。并且在学案的设计中我们看到的只是语法知识训练测试题,语言的功能性的运用没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总而言之,此行虽然短暂,却在我的心里激起了波澜,我不断的思考在我的课堂中的不足,如何能把所学到的新理念更好地应用到课堂中。相信经过不断地实验探索,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英语教学的“有效”之路。

2.学习有效教学体会 篇二

一、精选合作内容,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 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 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 会使学生厌倦。因此, 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

首先, 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其次, 要了解学生, 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如在教《蚂蚁怎样走最近》时, 把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作为合作内容, 课本上的3个问题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 参加讨论有兴趣, 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 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营造信任氛围, 使小组合作学习言、思活跃

小组合作学习, 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 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学习中, 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 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 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但, 部分学生数学上的“畏难”情绪、怕“出错后遭同学笑话”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正常进行, 于是真正实现教学的民主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堂上, 我努力营造信任、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 让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因此, 我反复告诉学生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 没有嘲笑、失败, 只有继续努力。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 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以积极的态度和百遍的耐心来对待他们的问题, 让信任连接我们师生;同时要求各小组成员间也要有耐心, 会表达更会倾听和分享, 让学生之间也架起信任的桥梁。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敢说、乐于学习, 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 思维活跃, 情绪高昂, 创造性火花不时闪现, 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很自然的事。

三、教师进行及时指导, 做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故, 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

1. 在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心理引导, 如在教《无理数》时

先给学生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希伯索斯为发现真理而献出宝贵生命, 从而导致第一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从全班学生专心、认真的倾听中我知道下面的合作学习有了积极的心理保障。

2. 在学生具体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 提出一些合作

要求, 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如指导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 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 (诸如要尊重别人, 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 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等) , 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 达到预期合作效果。

3. 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尽量多走

动和观察、倾听, 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 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 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四、创设多样活动, 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丰富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于是, 我的数学课堂就出现了“手工课”、“小老师汇报课”、“小组PK课”、“我讲数学小故事课”、“影像课”等多种形式。就拿“手工课”来说吧, 学习了《勾股定理》就穿插一节, 内容1:剪出4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正方形。内容2:制作七巧板。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后制作简单又别致的图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制作剪纸图案如“囍”等, 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 感受数学的美和应用, 更能让动手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强、电脑水平高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了展现的平台, 有了对自己正确的认识, 在班级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建立了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很开心的事。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 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 而且成为交往的过程和发展的过程。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3.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体会 篇三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整合 实效 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73-02

在人民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1(以下简称必修1)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再加上必修1教学本身难度就大,要求也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一学期下来,教师的感觉是:很多时候都在赶课;学生的感觉是:历史内容不仅多,而且学完以后,知识难成系统,支离破碎,比我想象中的历史要难学多了。但是,仔细斟酌,新课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难以操作,只要用心研读课标和教材,化繁为简,大胆取舍,就能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现笔者结合必修1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作的一些尝试总结如下,敬请指正。

一、教学内容要精整合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教科书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由于新课程打破了以往通史编排体例,而是完全以“归同纳宗”的专题形式呈现,这不仅是给学生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教师的巨大考验。必修1展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在课本内容编排上,呈现出多而杂、抽象而系统性缺乏等特点。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结合新课标要求,仔细研读教材,将教材内容言简意赅化、提纲挈领化。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要大胆取舍,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整合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主干,减少枝叶,该杨弃的要大胆杨弃,有时甚至要敢于动大手术、作大整合,包括教学目的的重新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等。这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却是历史新课程教学所必须为之的。

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我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是:

(一)大国穷变,面临变化复杂的国际环境

(二)独立自主,从容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1.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3.新中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新中国外交形象的展示: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的整合。

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人民版,岳麓版、人教版、大象版等,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抗战的一些史实,都是从抗日战争纵向发展过程的单一视角来编排史实内容的,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要解决这一缺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比较不同版本的内容,结合图片和课件等,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精整合,生成能体现全民族抗战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活动要重实效

这里所说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历史常规课教学中(不同于独立探究活动课)外显的行为活动,用时少,又能很快吸引学生眼球,具有可操作性,就是所谓教学要注重和学生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水平,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如在《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中,我设计了自导自演的情景短剧《雅典公民帕帕提的一天》:

情境一:帕帕提是生活在公元前399年雅典郊区的一位农民,今年三十岁,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问题1,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召开一次,严重影响帕帕提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

情境二:帕帕提的妻子也想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帕帕提拗不过她,只有带着她一起去。到了会场门口,妻子被门口的保安拦了下来,不准她进入,她只好回去了。——问题2,帕帕提的妻子为什么不能参加公民大会?

情境三:会场里像往常一样热闹,今天他们要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帕帕提不识字,只好让旁边的一个人代他在陶片上写,至于那个人写的是谁的名字,帕帕提不知道。最后贵族李维高票当选,他的种种危害城邦的行为被大家唾骂。——问题3,这种投票方式叫什么?

情境四:公民大会结束后,帕帕提通过抽签很幸运的成为陪审法庭的一名法官,今天他们要审判的是苏格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他的强硬态度惹恼了众人,大大纷纷谴责,最后法庭以“误导青年”等荒唐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问题4,这个例子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缺陷?

这个情景剧在实际教学中是承上启下的环节,问题1到问题3学生都能快速地回答,问题4则涉及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教师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不需学生花过多时间排练,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用到,又能使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的风趣幽默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当他们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热情参与课堂,进行思考、讨论、探索的时候,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证。教师还可以适时设置悬念,巧用音乐、诗歌、图片、历史片断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只要能达到实效、高效

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三、教学要贴近现实

学历史不应该只是学“历史”。不管是老课程的历史课堂,还是新课程的历史课堂,都应关注时事,用时代鲜活的故事和语言去诠释历史精彩的瞬间。如在和学生一起探讨《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我列举了2010年英国大选一例来方便学生掌握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力构成:

英国首相布朗12日在最后一次前往议会 接受议员提问之后,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宣告结束自己3年的首相生涯。英国执政党保守党新任领袖卡梅伦12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取代布朗上台组阁,那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诸多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再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一)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三)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只要问题设置难易程度适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充分集中起来去认真思考,教学效果较好,也能体现历史为现实和未来社会服务的功能。

依史之框,缀史之魂。很多人认为新课改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但我们为何不突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呢?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在黑夜里走路的人。我们是眼睛,学生是手脚。眼睛要在黑暗里寻找光明,同时手脚也要摸索道路,不断前进。期间难免遭遇困难,但我们要用智慧去化解所有问题。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让我们勇敢尝试和探索!

4.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备课时就对这几方面进行预设。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尤其是对于那一部分学困生,课堂给予足够地关注,就能够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试问:这样做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在哪里?这样的启发教学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吗?依我看,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转。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英语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教师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也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是这样做的:一,唱唱跳跳得学习英语。

第二、有效地组织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如果组织方法得当,自然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假如使用了不正确的管理方法,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第三、运用多样、新颖、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

要想使学生们学好英语或者其他的学科,就必须不断推出多样而又恰当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倾听。

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最不容易做到的是生生之间的倾听。听老师讲课时学生们能够做到精力集中,但当听同学发言时就会出现不认真倾听的现象。

5.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 篇五

工农中心校

邵国刚

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途径有多方面。以下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在数学教学的误区中,总认为教师的思维逻辑就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应该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内化,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学学习中,那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呢?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1)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3)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所以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每次机会启发学生说。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或者跳过讨论的过程,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2、创设有效情境,放手让学生做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他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总之创设有效情境,敢于放手,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让孩子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6.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十连中心学校

许长俊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 是3、6、9的数能被3整 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 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 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 除,有的则不能。而 个位上不是 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 整 除。究竟是怎样 的数能被3整 除?这时 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 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 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习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 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习,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 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 高 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工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7.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体会 篇七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为有效课堂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才会想学、爱学、乐学。如今有了好的教材, 如果我们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上, 那学生的学习肯定处于被动地位, 比较死板, 没有轻松愉快而言, 当然也就无兴趣可谈了。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教材的内涵, 根据教学的内容, 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开掘有趣的课堂活动, 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数学课, 而且更期盼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喜欢做游戏, 我就把游戏引进课堂,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比如在学习“概率”时, 我让相邻的两位同学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记录好游戏次数和取胜结果, 从游戏中寻找计算概率的方法, 通过讨论、比较、总结, 得出了结论。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专心投入、兴趣盎然, 使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前准备工作充分, 为有效课堂奠基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课前一定要对所教的教材有充分的理解, 能够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 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教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总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课前预设太多, 课堂就像是一场排练好的戏, 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另一种是课前没有预设, 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是哪里, 一堂课热热闹闹, 但学生所得甚微。因此, 我们一定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有效地处理好教材, 才能为课堂有效服务。如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 怎样安排,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 怎样与学生互动, 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都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教师只有深入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而让新教材真正成为有效的信息资源,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并激励学生自我实现,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 哪些内容要提前准备呢?

1. 教学目标要预设

评价一堂课的优劣, 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因此, 在上课之前, 教师必须要有明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 无论是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 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都要依靠教师课前的设计。当你的教学目标实现后, 你就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如果没有制定教学目标, 你就会有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2. 教学环节要预设

为了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依靠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来完成。或许每个教学步骤并不会完全照着教师的意愿去实现, 但作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部分, 教学环节必须提前设计好, 并且烂熟于心。一堂课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 每个步骤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例如在教学“比零小的数”这一课时, 先让学生“说一说”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 然后“找一找”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词语:“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赢利与亏损”“购进与售出”……再得出负数的概念及记法, 让学生感觉到“负数”就在生活中。整堂课有条不紊, 既突出了重点, 又有效地处理了教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 认知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 学习方法要预设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 明确要求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这样更利于快速准确地达成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 先让学生提前上网查询我国古代《周髀算经》一书上证明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证明方法及国外数学家的证明方法, 并要求学生准备好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然后采用自主拼图、集体讨论的探究方法来完成“勾股定理”的证明。当然, 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 到底选择何种学习方法, 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 也可以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学生服务。

4. 辅助手段要预设

要用什么样的手段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 也要提前设计, 精心准备。如多媒体课件以及一些教具在课堂上的应用。

三、给学生以成功体验, 为有效课堂铺路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 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正如盖茨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点滴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当自己的成功得到老师的表扬时, 便产生成功感, 信心大增, 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学校, 我们的学生在小升初时就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数学基础实在是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状况, 教师更要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学生, 熟悉教材,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培养目标和学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因为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赞扬, 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好学生会因此努力做到更完美, 学困生会增强学习的信心, 重拾学习的希望。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务必要注意客观性, 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优点, 找出不足, 否则学生容易出现随意应付的态度;教师的评价也应注意多样性, 学生一个好的习惯 (学习上的、行为习惯上的) , 一次进步的作业, 一个绝妙的构想, 甚至是一个举手投足的有效变化……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好时机, 教师那富有鼓动性的评价, 鼓励的眼神, 轻轻的点头, 满意的微笑, 都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后及时反思, 为有效课堂服务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新的平台上的课堂教学, 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在于教案是否讲完, 而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 会学了, 喜欢学了, 主动学了。教育是实践性智慧, 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 并把反思导向深入, 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 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 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障。通过反思, 可以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 将自己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学的教学行动;通过反思, 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 并自觉地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通过反思, 教师能够完善自己, 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每上完一堂课, 我总会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反思。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 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反思学生的参与率能不能更高一些;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行为就是写教学后的感受, 把本堂课中自己认为最精彩和最糟糕的环节记下来, 然后思考应采取何种更合适的对策, 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使之达到最佳效果。的确,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通过及时反思和自我评价, 可以让教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面对新时期的课改, 数学课堂应该更加生动活泼。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健康、更有效, 必须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以尽可能用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达到数学课堂的有效、高效;要慷慨地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大门, 并鼓励他们推门而入, 乐而忘返, 那么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 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健康、有效地发展。

摘要:针对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特点, 本文从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为有效课堂激趣;课前准备工作充分, 为有效课堂奠基;给学生以成功体验, 为有效课堂铺路;课后及时反思, 为有效课堂服务四个方面阐述了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金松武, 郑亦珺.建设新课程的课堂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 2004 (2) .

[2]陈波,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实施丛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体会 篇八

【关键词】 初中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34-01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一、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学校给我们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台——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集众人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我都认真准备,不仅备课本,也备学生。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把难懂难讲的问题和学生有可能想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时拿出来向同事请教,跟同事讨论。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在这里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的论辩,在论辩中我们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让自身不断进步。所以每节课的上课内容我们都是把众多老师的意见和观点揉合后,作进一步的知识整合,把内容精益求精,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教学的有效和学生学习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课下花很多时间备课,去粗取精,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成绩上不来,以至于月考中成绩不理想。我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主要原因在学生。因为有些学生方法不对,不注重预习、复习,短短的45分钟课堂听讲就更是敷衍。所以我经常告诉学生:“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这也许是老师花了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你们漏掉了哪怕一分钟,课下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补偿。”经过我们长期的沟通和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对课堂重视了,开小差的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在2013年中考中,我们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投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的练习。好的练习能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布置练习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少而精;二是能当堂完成的,决不留到课下去做。刚参加工作时,我每个周末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带回家做,总希望学生能够每天拿笔写写作业,回忆一下所学的内容,没想到好心办坏事。学生不仅不接受,还对周末作业很排斥,自然作业质量不高,我决定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或者在课堂把该做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既能把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记得曾经有个学生对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欢哪个老师的话,那么我一定学不好他所教的这门课,所以我总是努力去喜欢每一个老师。”既然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亲近,努力让他们都喜欢我。课堂上我是严师,尽量运用恰当有趣轻松适宜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课下我又是他们值得信任的朋友,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不错。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9.学习有效教学体会 篇九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高效课堂被定义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是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学习、分层作业。

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课堂环节落实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能力。

高效课堂之所以把相信学生作为教师的师德,是基于教育必须体现在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

任何意义的成长都必须基于自主、基于自信、尊重和发挥。相信学生是把学习交付学生的前提,要敢于交付。

高效课堂其实是个大课堂概念,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一节45分钟的课也可分为小课前、小课中、小课后。我们的教师要在课中用减法,课前、课后用加法,可概括为“抓两头,放中间”,课前编导学案,课后修补导学案。导学案不是习题集,导学案必须能够生成能力,其前提是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导学案重在“导”,核心是“学”。高效课堂的流程操作分为预习、展示、反馈。高效课堂的放,是放手,不是放弃,可以理解为教师的“垂帘听政”,“垂帘听政”要求教师围绕上课四主来主导,即: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

现行的课堂教学是教的课堂,不是学的课堂,教的课堂老师唱独角戏,容易使课堂精力流失,从而导致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有效教学是学生学的课堂,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如何判断学生动起来了呢?如果课堂上学生脸通红、眼放光、手要举、嘴要张的话,说明学生动为,大脑活动开来,思维在积极的进行,课堂效果肯定好!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那就是让学生自主,学生自主便会自动自觉。

按照韩立福教授有效教学理论的精神,学生学习是一个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要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是基础,为此,有效教学的课堂分为三类:自主预习课、问题解决课、拓展训练课。需要用的工具是:预习导读单,问题生成单,拓展训练单。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预习导读,先学后导,没有预习、或者预习不好就不能上课。那么如何预习呢?需要老师引导,即要开发问题导读案,老师要把预习的内容、方法、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生成问题。如何阅读文本呢?韩立福教授提出:查、划、写、记、练、思六种方法,六种方法使完后,结构化预习结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开发问题生成单,填写问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结构预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一般情况下通过结构性预习学生自学和对学、群学能掌握所学知识的70%。

有问题生成,就要解决问题,即转入问题解决课,也叫问题展示课。问题解决是谁解决,是学生自己解决,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老师要尽量闭口,关键时刻出手,点拨、归纳、提高。充分认识,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的实质内涵,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嘴巴、双手、眼睛,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的天堂。

具体环节是根据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组内讨论解决,然后进行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适时质疑、追问,老师适时点评,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以引导,对不到位的问题质疑、补充、规范,并用典型的题例巩固。教师要在各组展讲的基础上补充,使知识更条理、更系统、更完善。同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生成拓展训练单。

温故而知新,举一要反三。对已掌握的知识需要复习巩固,对巩固住的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需要拔高,以不变应万变,必须拓展、训练。拓展、训练仍要自学、小组群学、师生共探、学生展演,教师要适时引导、修正、点拨,使知识体系更完善,程序更规范,内容更完整,从而能力提升,走向成功。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率

一、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二、铁律之二:“先学后教”——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但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三、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10.提高教学有效性学习心得与体会 篇十

20xx年11月20日上午,是分小组讨论,主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综合各位老师的发言,总结以下观点:

1、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动手。

2、要实现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数学等理科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3、语文阅读要布置适合的阅读作业(如主题阅读、思维导图阅读、贯穿全文主要内容的展示PPT阅读、分小组阅读制作书签和手抄报、评选阅读之星……)放手给学生有效的进行读写,要让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并要鼓励家长参与,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能。

4、培养兴趣,树立标杆,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教师要有风趣的语言,活泼的`案例,用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因为我们服务和工作对象都是13到15岁的孩子,重视梯度,讲练结合,在练习上多家循环,不断反复。

6、要有自己的原则,要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督促学习。

7、要用破冰行动提高学生兴趣,设置和创造氛围,让学生有要学习的饥渴感,而不是把上课当成为义务,思维和练习的训练都要到位。

反思:

一线老师的交流,真的有很多思维火花的碰撞。我觉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查明学情,降难度,要让学生有学习快乐的幸福感!学生难老师也难,我们不要互相为难对方,所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让优生有成就感,知道自己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可行的,让差生也有成就感,知道自己这些题目是会做的,再进一步可以继续提高。有成就感之后,大家陆续有学习的幸福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然后把学生分层,有针对性的落实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

针对学段,目的明确的选择教学方法。初三面临升学择优考试,面对新接班级或者成绩薄弱班级,要降低难度,进行强化性训练。所有题目,所有考试都是做出来的,对我们初三来说,所有的学习方法也好,答题模式也好都是要通过做题进行训练,然后明白缺漏,查漏补缺,进行提高。

要学会哄学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现在的孩子不缺物质奖励,知道他们所需,有针对性的进行奖惩,能提高学习兴趣。这几年我教的孩子都比较单纯,目前有效的办法是当他们达成了学习目标之后,可以加德育分、减免作业、搞活动。

要学会互相夸奖。人,是有感情的,爱听好话也是共性。要学会夸奖学生,也要让学生学会夸奖老师,让教与学的双方都能感受到课堂的愉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教师去思考并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去钻研学习!

说到底,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是要会玩,会带着学生玩,要能感受到教与学的愉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

五羊中学的高老师数学教学成绩超群,原因是她能走入到学生心里,能够有快速的观察学生根据经验对学生进行分层,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教学,通过小游戏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这是他在研究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引导的结果!

11.中学英语有效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91-01

外语教学不光涉及到外语知识的传递,而且关系到教学思想、教学形象、教学态度、教学情感、教学技能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外语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外语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适时施教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与人的外部行为是在特定的学习空间产生的。因而,促使学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外语中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不应露出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使其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尊重、维护其在外语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

上课期间,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布置练习后,教师应在教室内来回走动,察看学生的作业情况,一个点头或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遇有学生“捣乱”时,不要大发雷霆,问一些诸如“为什么就你这样?”之类的问题,更不要如临大致,撇开教学内容,滔滔不绝地训斥一番。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干扰行为。一次上课时,几个学生闲聊,先是低语,后来声音变大,课堂秩序有些乱,微笑着提议:Let‘s select aloud talker will give us a speech next time.学生理解了此句的含义后很快安静下来;另有一次也是有几名学生无心听课,相互闲聊。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带有缺口的圆,学生感到疑惑,纷纷猜测其用意。我解释道:很简单,我累了,意志力又不强,所以没有留下圆满的结局。外语学习不同样是这个道理吗?此后的二十分钟里,教学秩序一直很好。

二、注重实效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1、努力创设“听”的语言环境。在我国,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英语是一门外语,我国没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困难重重,障碍多多。因此,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减少障碍,课堂上尽量少讲、不讲汉语,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努力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收听英文广播,收看英语电视教学,坚持听录音磁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强化“说”的训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准确、规范、自如、流利的口语表达,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不同心态,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大胆开口说。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组成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互相督促,互相支持,养成多讲多练的好习惯。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请来外籍教师传授口语课,开设英语角,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真声英语环境中多接触英语本族语,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培养“读”的准确能力。读的准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对词汇量和短语的辨别、识记和应用能力,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知识,从而克服、解决词汇量不足,背景知识不明等阅读障碍。

4、培养写作能力。写是语言的发展,是对听、说、读的巩固和提高。英文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多写才能出好文章。写作在开始时,往往是苦事,不坚持就会放弃,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严格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每讲一篇文章都要对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等进行训练。

三、综合运用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四种技能得以实现。2、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这些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3、增加阅读和写的量。教师可适当的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12.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体会及思考 篇十二

一、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利用多媒体演示,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认知的方法, 也就是以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内容, 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认知,就是得不到原定的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知识观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 更要掌握陈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情境创设是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帮助学生同化和顺应知识。例如,学习了静摩擦力后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桌子在地面静止不动,一个人用水平力推它,这个桌子不动。那么这个桌子受的静摩擦力和推力此时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当这个人推桌子的力增大时,桌子仍静止不动, 那么这个桌子受的静摩擦力和此时推力仍是一对平衡力。这样,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认为静摩擦力是随着推力增大而增大。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物理知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又如在“光的传播”中,先让学生看一些“珠江夜景”、“雨后彩虹”、“黄昏夕阳”、“舞台灯光”等,让学生处于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环境中, 对光的神秘产生求知欲。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方法呢”,等等。

二、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几乎贯穿了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物理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试看这样一道题,一个人用力握一个酒瓶,酒瓶静止不动,当握力增大时,问静摩擦力怎么变? 学生受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误地演绎出静摩擦力也在增大。例如:一些微观方面和宏观方面的实验只能用静态模型观看其结构,其运动过程无法实现。运用计算机能用生动的图形演示其美妙的景象。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过程。另一些有害有危险的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在某些不允许的实验操作上引入仿真实验技术,可以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在上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池不能短路,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又如,初中学过欧姆定律公式I=U/R,而到高二时,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学生就会感到茫然,认为初中学的欧姆定律公式和高中学的怎么不一样呢? 在仿真实验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

三、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物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物理问题, 教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给予学生的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需学习的知识有价值。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m=500g的物体,原来速度V1=2m/s,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F=4N的作用,发生位移S=2m。物体末动能是多大? 大多数学生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运动加速度, 根据公式V22-V12=2as求出物体末速度,再根据公式Ek2=1/2mv22求出物体末动能,这样太烦琐了。而用动能定理FS=1/2mv22-1/2mv12很容易求出末动能。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的方法从教师的角度看是好的, 而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特别是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给他们充分的自学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理念。

13.9月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作为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以下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三、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14.学习有效教学体会 篇十四

本人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一文的学习,本人不但明确了何为有效课堂,而且还学会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在自己的以后实际教学中可谓是受益匪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倡导合作学习,推行正确的教学流程,努力达到一种和谐民主,紧张活泼的课堂气氛。 在以后的有效课堂实施中,本人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师生共动。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掌握指导技巧,提高指导效率。实施因材施教策略,让学生全面发展。

15.有效教学 让合作学习发生 篇十五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再探:交响乐式的教学

1. 何为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中的对象有教师和学生,古人称之为先生,更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言下之意教师即出生比自己早,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引用到当今课堂的学习便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身的对话。

2. 何为交响乐式的教学

《你很特别》里面我很喜欢伊莱的一句话:“他们怎么想并不重要,胖哥。重要的是我怎么想。我觉得你很特别。”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为此,我们把这些独特的存在号召在一起学习。近期的一次观摩学习不仅现场过了一把欣赏交响乐的瘾,还聆听到了课堂的交响乐。课堂上一个片段仍记忆犹新,老师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完分数乘整数进行小组汇报时,这位老师便向倾听者过渡,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孩子们,孩子们在舞台上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孩子并没有对自己的想法洋洋得意而是追问:“你对我的想法还有什么补充吗?”角色瞬间从发言人转向学习者、倾听者,在座的孩子们也不甘停留倾听的地方,开始点评、补充刚才的过程,此时刚才的发言人心悦诚服地说:“谢谢你的补充,我会改正的。”提起笔把他认为合适的马上填补上去!这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这样的课堂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自由、平等地转换角色,真实、有效地进行思想地碰撞。

二、有效教学的价值再思:学习共同体的“沃土”

1. 从“闭门造车”到“学习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第一次接触这个词是拜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虽然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是意会却远比定义深远得多,理论结合实践总是能迸发出美丽的火花。这本书读完后我曾经也尝试着自定义,其内涵应包括合作学习,有共同的目标和问题驱动。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和孩子们一起领略了学习共同体的独特魅力。一次在课堂上我们共同观察一组算式9×1+1,99×2+2,999×3+3,当时我投影出示了这组题后,问:“你能看出得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孩子说针对第二个算式说:“把99看成100,就是200,但是又多加了2所以减2得198,再加2就是200。”另一个孩子也对第二个算式说;“99×2就是2个99相加,把2各分一个给99就是100,2个100就是200。”两种表达,两种思维妙不可言,我很激动地给了两个人大拇指赞,与此同时,我和其他的孩子目光交流,我看到了欣赏,思索,追问了一句:“还有谁能像他俩这样看出第三个算式的结果?”结果就像你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的思考、交流下去了,妙在非小组合作但是在教室内都可以实现生生对话,实现思维与思维的交换、传递、创新,实现探索的氛围相互感染。

2. 从“单一对话”到“沙龙对话”的革新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A同学的回答正对老师的“胃口”,还有几只手举着,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或者跟进教学设计,生怕被这些小手牵着走,走偏了题,老师常常就“视而不见”,继续下面的教学设计。人生不能被设计,同样的课堂也不可以。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讲述,也不再是单一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思维的碰撞和灵感迸发的公共空间。

三、有效教学的策略再寻:让合作学习发生

1. 小组合作: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合作学习发生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以苏教版“认识圆柱”为例,在确认“研究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看看它的底面是什么情况,怎么量高比较准确?”这一研究方向之后,老师提供一系列研究工具,6人一小组便有目的、有方向地以此为中心展开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最后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得出上下底面相等,精彩之处在于高的测量:(1)用直尺竖着量高;(2)把圆柱的高画下来再量;(3)把圆柱的侧面撕下来量侧面的宽。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同时在小组合作有更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

2. 合作探究:以问题驱动合作学习进行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只有一门学科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可见数学教学以问题为动力和核心,围绕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果、有效率,我们提出以问题驱动合作学习进行。

综上所述,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一统课堂,让合作学习发生,关注差异,是一种挑战。然这种挑战充满了探究性、趣味性、创造性,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亟须尊重每个孩子在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成长轨迹,如此每个孩子便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6.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六

一、重视师生交流及师生情感培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更是情感教育的催化剂。传统教学始终把反复学习、反复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过程单一,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课堂上学生参与率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互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产生一种“亲和力”,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學空间,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的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任教的学科,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就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实现教学相长。

二、全面改进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课堂活动的绝对控制者,教学过程提倡“教学六认真”模式。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效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的推动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三、重视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作为一个初三化学教师,在短短的一年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课程的起点、过程和终端关注每个学生。在起点要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过程要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在终端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评价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在评价主体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评价是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尽量避免因评价不当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和厌倦情绪等负面影响。总之,要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为着眼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反省认知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总之,在初三短短一年的化学教学中,有效果易,但有效益难。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琢磨和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循序渐进,唯有此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上一篇:儿科护理研究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培优补差实施方案